CN118159751A - 直曲引导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直曲引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59751A
CN118159751A CN202280071250.7A CN202280071250A CN118159751A CN 118159751 A CN118159751 A CN 118159751A CN 202280071250 A CN202280071250 A CN 202280071250A CN 118159751 A CN118159751 A CN 11815975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swing
arm
guide rail
swing por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7125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都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Thomps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homps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homps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Thomps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15975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5975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直曲引导装置具有导轨和可动件。可动件包括框架、第一摆动部和第二摆动部。第一摆动部及第二摆动部构成为能够以与框架连接的连接部为中心转动。第一摆动部及第二摆动部各个包括臂部、第一轴承部和第二轴承部。第一轴承部包括第一轨道构件、第二轨道构件和复数个第一滚动体。第二轴承部包括第三轨道构件、第四轨道构件和复数个第二滚动体。直曲引导装置还具有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横跨配置在第一摆动部的臂部及第二摆动部的臂部之间,并处于在导轨的长度方向上被压缩的压缩状态或者在导轨的长度方向上被拉伸的拉伸状态。

Description

直曲引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直曲引导装置。本申请要求基于2021年11月2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1-191741号的优先权,引用上述日本专利申请中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可动件在包括直线部及曲线部的导轨上移动的直曲引导装置。这种技术例如公开在专利文献1中。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直曲引导装置的可动件具有在导轨的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的一对辊。在该辊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导轨槽。该可动件在导轨的宽度方向的端部与导轨槽接触的状态下,在该导轨上沿长度方向移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6-3967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直曲引导装置中,由于导轨的宽度尺寸的精度差,有时在可动件的移动中辊与导轨之间的间隙扩大。因此,在以往的直曲引导装置中,存在因辊与导轨之间的间隙扩大而导致引导精度降低的问题。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引导精度的降低的直曲引导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根据本公开的直曲引导装置具有:导轨,包括直线部及曲线部;可动件,能够在导轨上移动。可动件包括:框架;第一摆动部,与框架连接,并与导轨接触;以及第二摆动部,在导轨的长度方向上与第一摆动部分离,并与框架连接,且与导轨接触。第一摆动部及第二摆动部构成为,在包括导轨的长度方向及导轨的宽度方向的平面内能够以与框架连接的连接部为中心转动。第一摆动部及第二摆动部各个包括:臂部,沿导轨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轴承部,配置于臂部的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观察时的一侧;以及第二轴承部,配置于臂部的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观察时的另一侧。第一轴承部包括第一轨道构件、第二轨道构件和复数个第一滚动体。第一轨道构件在导轨的高度方向上贯穿臂部,并在外周面具有圆环状的第一轨道面,且固定于臂部。第二轨道构件在内周面具有与第一轨道面对置的圆环状的第二轨道面,并在外周面具有与导轨接触的圆环状的第一导轨槽。第一滚动体配置于由第一轨道面及第二轨道面规定的圆环状的第一滚行路。第二轴承部包括第三轨道构件、第四轨道构件和复数个第二滚动体。第三轨道构件在导轨的高度方向上贯穿臂部,并在外周面具有圆环状的第三轨道面,且固定于臂部。第四轨道构件在内周面具有与第三轨道面对置的圆环状的第四轨道面,并在外周面具有与导轨接触的圆环状的第二导轨槽。第二滚动体配置于由第三轨道面及第四轨道面规定的圆环状的第二滚行路。上述直曲引导装置还具有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横跨配置在第一摆动部的臂部及第二摆动部的臂部之间,并处于在导轨的长度方向上被压缩的压缩状态或者在导轨的长度方向上被拉伸的拉伸状态。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引导精度的降低的直曲引导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直曲引导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直曲引导装置的可动件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直曲引导装置的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沿着图2中的线段IV-IV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方式1中的第一摆动部的沿高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6是用于说明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直曲引导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概要]
根据本公开的直曲引导装置具有:导轨,包括直线部及曲线部;以及可动件,能够在导轨上移动。可动件包括:框架;第一摆动部,与框架连接,并与导轨接触;以及第二摆动部,在导轨的长度方向上与第一摆动部分离,并与框架连接,且与导轨接触。第一摆动部及第二摆动部构成为,在包括导轨的长度方向及导轨的宽度方向的平面内能够以与框架连接的连接部为中心转动。第一摆动部及第二摆动部各个包括:臂部,沿导轨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轴承部,配置于臂部的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观察时的一侧;以及第二轴承部,配置于臂部的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观察时的另一侧。第一轴承部包括第一轨道构件、第二轨道构件和复数个第一滚动体。第一轨道构件在导轨的高度方向上贯穿臂部,并在外周面具有圆环状的第一轨道面,且固定于臂部。第二轨道构件在内周面具有与第一轨道面对置的圆环状的第二轨道面,并在外周面具有与导轨接触的圆环状的第一导轨槽。第一滚动体配置于由第一轨道面及第二轨道面规定的圆环状的第一滚行路。第二轴承部包括第三轨道构件、第四轨道构件和复数个第二滚动体。第三轨道构件在导轨的高度方向上贯穿臂部,并在外周面具有圆环状的第三轨道面,且固定于臂部。第四轨道构件在内周面具有与第三轨道面对置的圆环状的第四轨道面,并在外周面具有与导轨接触的圆环状的第二导轨槽。第二滚动体配置于由第三轨道面及第四轨道面规定的圆环状的第二滚行路。上述直曲引导装置还具有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横跨配置在第一摆动部的臂部及第二摆动部的臂部之间,并处于在导轨的长度方向上被压缩的压缩状态或者在导轨的长度方向上被拉伸的拉伸状态。
在上述直曲引导装置中,处于压缩状态或拉伸状态的弹性构件横跨配置在第一摆动部的臂部及第二摆动部的臂部之间。因此,使第一摆动部及第二摆动部相互分离的方向的力或者使第一摆动部及第二摆动部相互接近的方向的力作用于两个摆动部。由此,第一摆动部及第二摆动部以与框架连接的连接部为中心根据导轨的宽度尺寸转动,能够抑制导轨与导轨槽之间的间隙扩大。因此,根据上述直曲引导装置,能够抑制因导轨与导轨槽之间的间隙引起的引导精度的降低。
在上述直曲引导装置中,弹性构件也可以在导轨的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复数个。根据该结构,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导轨与导轨槽之间的间隙扩大。
在上述直曲引导装置中,第一摆动部的臂部也可以包括面向第二摆动部并沿导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臂侧面。第二摆动部的臂部也可以包括面向第一摆动部并沿导轨的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臂侧面。在第一摆动部的臂部也可以形成有第一孔,该第一孔在第一臂侧面侧开口,并且在导轨的长度方向上具有深度。在第二摆动部的臂部也可以形成有第二孔,该第二孔在第二臂侧面侧开口,并且在导轨的长度方向上具有深度。弹性构件也可以容纳于第一孔及第二孔,以横跨配置在第一摆动部及第二摆动部上。根据该结构,能够在第一摆动部的臂部和第二摆动部的臂部之间稳定地配置弹性构件。
在上述直曲引导装置中,弹性构件也可以是弹簧。
[实施方式的具体例]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直曲引导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不重复其说明。
(实施方式1)
首先,基于图1~图5对实施方式1所涉及的直曲引导装置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直曲引导装置1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直曲引导装置1的可动件3的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直曲引导装置1的可动件3的结构的侧视图。图4是沿图2中的线段IV-IV的剖视图。图5是第一摆动部21的沿高度方向D3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直曲引导装置1主要具有导轨2和能够在导轨2上移动的可动件3。导轨2包括直线部2A和与直线部2A的端部相连的曲线部2B。可动件3主要具有框架10、第一摆动部21、第二摆动部22。以下,分别对这些构成要素进行说明。此外,本说明书中的导轨2的长度方向D1、宽度方向D2及高度方向D3以图1~图5所示的方向为基准。
如图1所示,框架10包括第一框架部11和第二框架部12。第一框架部11是连接第一摆动部21及第二摆动部22的部分,并具有在长度方向D1上较长的长方体形状。第一框架部11包括朝向高度方向D3的下侧的第一面11A(下表面)和朝向与第一面11A相反的第二面11B(上表面)。
第二框架部12具有在高度方向D3上较长的长方体形状。如图1所示,第二框架部12从第一框架部11的宽度方向D2的端部相对于第一框架部11垂直地延伸。第二框架部12包括朝向宽度方向D2的一侧的第三面12A和朝向与第三面12A相反的第四面12B。在第三面12A中的长度方向D1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向宽度方向D2凸出并且沿高度方向D3延伸的第一凸出部13。另一方面,在第四面12B中的长度方向D1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在宽度方向D2上向与第一凸出部13相反的朝向凸出并且沿高度方向D3延伸的第二凸出部14。
第一摆动部21是与导轨2接触的部分。如图1所示,第一摆动部21与第一框架部11的第一面11A侧连接。更具体而言,如图5所示,在第一框架部11形成有在第一面11A侧开口并且在高度方向D3上具有深度的插入孔11C。插入孔11C在高度方向D3上观察时具有圆形。第一摆动部21的一部分(后述的第五轨道构件85)插入到插入孔11C中,通过紧固螺栓B1(图1),第一摆动部21连接于第一框架部11。
如图5所示,在第一框架部11形成有在高度方向D3上与插入孔11C连通的供油孔11D。供油孔11D在高度方向D3上观察时具有与插入孔11C同心且比插入孔11C的直径小的圆形状。供油孔11D在第二面11B侧开口。
第二摆动部22(图1)与第一摆动部21同样,是与导轨2接触的部分。如图1所示,第二摆动部22在长度方向D1上与第一摆动部21分离地与框架10(第一框架部11)连接。第一摆动部21及第二摆动部22构成为能够在包括长度方向D1及宽度方向D2的假想平面内以与框架10连接的连接部为中心转动。第二摆动部22与第一摆动部21同样地与框架10连接,因此省略关于第二摆动部22向框架10的安装结构的说明。
接着,基于图5对第一摆动部21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如图5所示,第一摆动部21包括臂部43、第一轴承部41和第二轴承部42。臂部43沿宽度方向D2延伸。第一轴承部41配置于臂部43的从长度方向(导轨2的宽度方向D2)的中央部观察时的一侧(臂部43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第二轴承部42配置于臂部43的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观察时的另一侧(臂部43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如图5所示,在臂部43中的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观察时的一侧,形成有在高度方向D3上贯穿臂部43的第一通孔43A。另一方面,在臂部43中的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观察时的另一侧,形成有在高度方向D3上贯穿臂部43的第二通孔43B。
如图5所示,第一轴承部41包括第一轨道构件51、第二轨道构件54和第五轨道构件85。第一轨道构件51在高度方向D3上贯穿臂部43,并固定于臂部43。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轨道构件51包括在高度方向D3上贯穿臂部43(插入第一通孔43A)的第一柱状螺栓52和包围第一柱状螺栓52的外周面的圆环状的第一螺母53。
第一柱状螺栓52包括插入于第一通孔43A的圆柱形的轴部52A和直径大于轴部52A且连接于轴部52A的下端部的头部52B。如图5所示,轴部52A的外周面在整个周向上与第一通孔43A的壁面接触。在轴部52A的顶端部(与头部52B相反的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一螺纹部(外螺纹部)。在第一螺母53的内周面上,在整个周向上形成有与上述第一螺纹部啮合的第二螺纹部(内螺纹部)。
如图5所示,在第一柱状螺栓52的内部形成有第一供油路52C。第一供油路52C包括在轴部52A的内部沿高度方向D3延伸的第一路径部分、以及与该第一路径部分的下端部相连并且在头部52B的内部沿径向延伸的第二路径部分。在第一供油路52C的入口配置有第一润滑脂嘴52D。能够经由第一供油路52C向第一柱状螺栓52的头部52B与第二轨道构件54之间供给润滑油。
第一轨道构件51在外周面具有圆环状的第一轨道面61。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轨道面61在头部52B的外周面,在高度方向D3上分离地形成有复数列(两列)。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轨道面61在沿着高度方向D3的剖面中具有V字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
第一轨道构件51在外周面具有圆环状的第五轨道面65。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五轨道面65形成于第一螺母53的外周面的整个周向上。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五轨道面65在沿着高度方向D3的剖面中具有V字形状,但是本发明不限于此。此外,第一轨道构件51不限于包括第一柱状螺栓52及第一螺母53的情况,例如,可以省略第一螺母53。在这种情况下,第五轨道面65可以形成于第一柱状螺栓52的轴部52A的外周面。
第二轨道构件54是具有比第一轨道面61大的内径的圆环状的构件。第二轨道构件54在内周面具有圆环状的第二轨道面62,该第二轨道面62在第二轨道构件54的径向上与第一轨道面61对置。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轨道面62在沿着高度方向D3的剖面中,具有朝向与第一轨道面61相反的V字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如图5所示,第二轨道构件54在外周面具有与导轨2接触的圆环状的第一导轨槽54A。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导轨槽54A是在沿着高度方向D3的剖面中具有V字形状的槽,但并不限定于此。
第五轨道构件85(外环)是具有比第五轨道面65大的内径的圆环状的构件。第五轨道构件85在内周面具有圆环状的第六轨道面66,该第六轨道面66在第五轨道构件85的径向上与第五轨道面65对置。第六轨道面66在沿着高度方向D3的剖面中,具有朝向与第五轨道面65相反的V字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在第五轨道构件85上形成有在高度方向D3上与第一供油路52C的入口重叠的环状孔85A。环状孔85A在高度方向D3上与供油孔11D重叠。
第五轨道构件85与框架10(第一框架部11)连接。具体地,如图5所示,第五轨道构件85插入到插入孔11C中,并通过复数个螺栓B1(图1)固定于第一框架部11。第五轨道构件85的外周面在整个周向上与插入孔11C的壁面接触。如图5所示,第五轨道构件85的高度方向D3上的下侧的端面与框架10的第一面11A大致共面。另一方面,在第五轨道构件85的高度方向D3上的上侧的端面上,在周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复数个(例如四个)供螺栓B1(图1)啮合的内螺纹孔(未图示)。
第一轴承部41还包括复数个第一滚动体71。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滚动体71为圆筒滚子,且配置于由第一轨道面61及第二轨道面62规定的圆环状的第一滚行路。第一滚动体71的外周面与第一轨道面61及第二轨道面62接触。
第一轴承部41还包括复数个第三滚动体73。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三滚动体73是圆筒滚子,且配置于由第五轨道面65及第六轨道面66规定的圆环状的第三滚行路。第三滚动体73的外周面与第五轨道面65及第六轨道面66接触。
如图5所示,在第五轨道构件85上,用于将第三滚动体73装入上述第三滚行路的装入口以在径向上贯穿第五轨道构件85的周向的一部分的方式形成。该装入口被第一盖构件86堵塞。第一盖构件86包括:与第三滚动体73接触的盖轨道面(在第五轨道构件85的径向上与第五轨道面65对置的面)、以及在第五轨道构件85的径向上位于与该盖轨道面相反的位置的盖外面。盖轨道面与第六轨道面66大致共面,并与第五轨道面65及第六轨道面66一起规定上述第三滚行路。在第五轨道构件85插入于插入孔11C的状态下,盖外面与插入孔11C的壁面接触。第一盖构件86也可以通过销等固定构件固定于第五轨道构件85。
如图5所示,在第二轨道构件54上形成有用于将第一滚动体71装入上述第一滚行路的装入口。在该装入口配置有第二盖构件55。第二盖构件55通过销56等固定构件固定于第二轨道构件54。
第二轴承部42包括第三轨道构件57、第四轨道构件58、第二螺母83和偏心套环84。第三轨道构件57在高度方向D3上贯穿臂部43,并固定于臂部43。如图5所示,第三轨道构件57包括在高度方向D3上贯穿臂部43(插入第二通孔43B)的轴部57A和直径比轴部57A大且与轴部57A的下端部连接的头部57B。第三轨道构件57在头部57B的外周面具有圆环状的第三轨道面63。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三轨道面63形成在高度方向D3上分离的复数个(两个)列,但并不限定于此。
在轴部57A的顶端部(与头部57B相反的部分)的外周面上,形成有第三螺纹部(外螺纹部)。在第二螺母83的内周面上,在整个周向上形成有与第三螺纹部啮合的第四螺纹部(内螺纹部)。如图5所示,在轴部57A的外周面和第二通孔43B的壁面之间,插入有偏心套环84的小径部。该小径部为圆环状,并且具有径向的厚度在整个周向上变化的形状。
在第三轨道构件57的内部形成有第二供油路57C。第二供油路57C包括在轴部57A的内部沿高度方向D3延伸的第三路径部分、以及与该第三路径部分的下端部相连并且在头部57B的内部沿径向延伸的第二路径部分。在第二供油路57C的入口配置有第二润滑脂嘴57D。能够经由第二供油路57C向头部57B与第四轨道构件58之间供给润滑油。
第四轨道构件58是具有比第三轨道面63大的内径的圆环状的构件。第四轨道构件58在内周面具有圆环状的第四轨道面64,该第四轨道面64在第四轨道构件58的径向上与第三轨道面63对置。本实施方式中的第四轨道面64在沿着高度方向D3的剖面中,具有朝向与第三轨道面63相反的V字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如图5所示,第四轨道构件58在外周面具有与导轨2接触的圆环状的第二导轨槽58A。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导轨槽58A是在沿着高度方向D3的剖面中具有V字形状的槽,但并不限定于此。
第二轴承部42还包括复数个第二滚动体72。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滚动体72是圆筒滚子,配置于由第三轨道面63及第四轨道面64规定的圆环状的第二滚行路。第二滚动体72的外周面与第三轨道面63及第四轨道面64接触。
如图5所示,在第四轨道构件58上形成有用于将第二滚动体72装入上述第二滚行路的装入口。在该装入口配置有第三盖构件81。第三盖构件81通过销82等固定构件固定于第四轨道构件58。
第二摆动部22(图1)基本上具有与第一摆动部21相同的结构。因此,省略与第二摆动部22的结构相关的详细说明。
如图4所示,第一摆动部21的臂部43包括第一臂侧面91。第一臂侧面91面向第二摆动部22,在宽度方向D2上延伸。第二摆动部22的臂部43包括第二臂侧面92,该第二臂侧面92与第一臂侧面91大致平行。如图4所示,第二臂侧面92面向第一摆动部21(第一臂侧面91),沿宽度方向D2延伸。
如图4所示,在第一摆动部21的臂部43上形成有第一孔93。第一孔93是在第一臂侧面91侧开口并且在长度方向D1上具有深度的有底孔。第一孔93在图4的剖视下形成于臂部43中的不与框架10重叠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孔93的底部位于臂部43中比长度方向D1的中央部更靠近第二摆动部22的位置,但并不限定于此。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孔93在长度方向D1上观察时具有在长度方向D1上较长的椭圆形状,但并不限定于此。
如图4所示,在第二摆动部22的臂部43上形成有第二孔94。第二孔94是在第二臂侧面92侧开口并且在长度方向D1上具有深度的有底孔。第二孔94在图4的剖视下形成于臂部43中的不与框架10重叠的部分。第二孔94在长度方向D1上与第一孔93对置。换言之,第一孔93及第二孔94各个位于沿长度方向D1延伸的假想的直线上。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孔94具有与第一孔93大致相同的深度,但并不限定于此。
如图3及图4所示,可动件3还具有弹性构件30。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构件30是螺旋弹簧,横跨配置在第一摆动部21的臂部43及第二摆动部22的臂部43之间(图4)。更具体地说,本实施方式中的弹性构件30是在长度方向D1上被压缩的压缩状态,容纳于第一孔93及第二孔94,以横跨配置在第一摆动部21及第二摆动部22上。即,弹性构件30具有在长度方向D1上延伸的形状,长度方向D1的一个端部容纳于第一孔93,并且长度方向D1的另一个端部容纳于第二孔94。因此,作为压缩弹簧的弹性构件30的复原力作用于第一孔93和第二孔94的各底部,使第一摆动部21及第二摆动部22相互分离的方向的力通过弹性构件30施加于第一摆动部21及第二摆动部22。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直曲引导装置1中,处于压缩状态的弹性构件30横跨配置在第一摆动部21的臂部43及第二摆动部22的臂部43之间。因此,使第一摆动部21及第二摆动部22相互分离的方向的力作用于两个摆动部。由此,第一摆动部21及第二摆动部22以与框架10连接的连接部为中心根据导轨2的宽度尺寸转动,能够抑制导轨2与导轨槽(第一导轨槽54A及第二导轨槽58A)之间的间隙扩大。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直曲引导装置1,能够抑制由导轨2与导轨槽之间的间隙引起的引导精度的降低。
(实施方式2)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直曲引导装置进行说明。实施方式2基本上与上述实施方式1相同,不同点在于弹性构件30为拉伸弹簧。以下,仅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实施方式2中的弹性构件30在沿长度方向D1被拉伸的拉伸状态下,横跨配置在第一摆动部21的臂部43及第二摆动部22的臂部43之间。弹性构件30中的长度方向D1上的一个端部与第一孔93的底部连接。另一方面,弹性构件30中的长度方向D1上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二孔94的底部连接。
在实施方式2中,由于采用拉伸弹簧作为弹性构件30,因此,使第一摆动部21及第二摆动部22相互接近的方向的力作用于两个摆动部。由此,与上述实施方式1同样,第一摆动部21及第二摆动部22以与框架10连接的连接部为中心根据导轨2的宽度尺寸转动,能够抑制导轨2与导轨槽之间的间隙扩大。
(实施方式3)
接着,基于图6对本实施方式3所涉及的直曲引导装置进行说明。实施方式3基本上与上述实施方式1或上述实施方式2相同,但在具有复数个弹性构件30这一点上不同。以下,仅对与上述实施方式1、2的不同点进行说明。
如图6所示,第一孔93在宽度方向D2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复数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同样,第二孔94在宽度方向D2上相互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复数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
弹性构件30是压缩弹簧或拉伸弹簧,在宽度方向D2上排列配置有复数个。如图6所示,弹性构件30分别容纳于复数个第一孔93及第二孔94。由此,能够进一步提高使第一摆动部21及第二摆动部22相互分离的力或使它们相互接近的力。
(其他实施方式)
在此,对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在臂部43上分别形成第一孔93及第二孔94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省略第一孔93和第二孔94中的一方或两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使用螺旋弹簧作为弹簧构件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作为弹簧构件,例如也能够采用板簧、扭簧。另外,弹簧构件不限于弹簧,例如也可以是橡胶等构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以第一摆动部21及第二摆动部22在宽度方向D2的端部与框架10连接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第一摆动部及第二摆动部的各臂部的长度方向的中央部也可以与框架连接。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不应理解为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直曲引导装置、2导轨、2A直线部、2B曲线部、3可动件、10框架、11第一框架部、11A第一面、11B第二面、11C插入孔、11D供油孔、12第二框架部、12A第三面、12B第四面、13第一凸出部、14第二凸出部、21第一摆动部、22第二摆动部、30弹性构件、41第一轴承部、42第二轴承部、43臂部、43A第一通孔、43B第二通孔、51第一轨道构件、52第一柱状螺栓、52A、57A轴部、52B、57B头部、52C第一供油路、52D第一润滑脂嘴、53第一螺母、54第二轨道构件、54A第一导轨槽、55第二盖构件、56、82销、57第三轨道构件、57C第二供油路、57D第二润滑脂嘴、58第四轨道构件、58A第二导轨槽、61第一轨道面、62第二轨道面、63第三轨道面、64第四轨道面、65第五轨道面、66第六轨道面、71第一滚动体、72第二滚动体、73第三滚动体、81第三盖构件、83第二螺母、84偏心套环、85第五轨道构件、85A环状孔、86第一盖构件、91第一臂侧面、92第二臂侧面、93第一孔、94第二孔、B1螺栓、D1长度方向、D2宽度方向、D3高度方向。

Claims (4)

1.一种直曲引导装置,其中,
具有:
导轨,包括直线部及曲线部;以及
可动件,能够在所述导轨上移动;
所述可动件包括:
框架;
第一摆动部,与所述框架连接,并与所述导轨接触;以及
第二摆动部,在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摆动部分离,并与所述框架连接,且与所述导轨接触;
所述第一摆动部及所述第二摆动部构成为,在包括所述导轨的所述长度方向及所述导轨的宽度方向的平面内能够以与所述框架连接的连接部为中心转动;
所述第一摆动部及所述第二摆动部各个包括:
臂部,沿所述导轨的所述宽度方向延伸;
第一轴承部,配置于所述臂部的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观察时的一侧;以及
第二轴承部,配置于所述臂部的从所述长度方向的所述中央部观察时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轴承部包括:
第一轨道构件,在所述导轨的高度方向上贯穿所述臂部,并在外周面具有圆环状的第一轨道面,且固定于所述臂部;
第二轨道构件,在内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轨道面对置的圆环状的第二轨道面,并在外周面具有与所述导轨接触的圆环状的第一导轨槽;以及
复数个第一滚动体,配置于由所述第一轨道面及所述第二轨道面规定的圆环状的第一滚行路;
所述第二轴承部包括:
第三轨道构件,在所述导轨的高度方向上贯穿所述臂部,并在外周面具有圆环状的第三轨道面,且固定于所述臂部;
第四轨道构件,在内周面具有与所述第三轨道面对置的圆环状的第四轨道面,并在外周面具有与所述导轨接触的圆环状的第二导轨槽;以及
复数个第二滚动体,配置于由所述第三轨道面及所述第四轨道面规定的圆环状的第二滚行路;
所述直曲引导装置还具有弹性构件,该弹性构件横跨配置在所述第一摆动部的所述臂部及所述第二摆动部的所述臂部之间,并处于在所述导轨的所述长度方向上被压缩的压缩状态或者在所述导轨的所述长度方向上被拉伸的拉伸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曲引导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构件在所述导轨的所述宽度方向上排列配置有复数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曲引导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摆动部的所述臂部包括面向所述第二摆动部并沿所述导轨的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一臂侧面;
所述第二摆动部的所述臂部包括面向所述第一摆动部并沿所述导轨的所述宽度方向延伸的第二臂侧面;
在所述第一摆动部的所述臂部形成有第一孔,所述第一孔在所述第一臂侧面侧开口,并且在所述导轨的所述长度方向上具有深度;
在所述第二摆动部的所述臂部形成有第二孔,所述第二孔在所述第二臂侧面侧开口,并且在所述导轨的所述长度方向上具有深度;
所述弹性构件容纳于所述第一孔及所述第二孔,以横跨配置在所述第一摆动部及所述第二摆动部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曲引导装置,其中,
所述弹性构件是弹簧。
CN202280071250.7A 2021-11-26 2022-11-09 直曲引导装置 Pending CN11815975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91741A JP2023078565A (ja) 2021-11-26 2021-11-26 直曲案内装置
JP2021-191741 2021-11-26
PCT/JP2022/041665 WO2023095611A1 (ja) 2021-11-26 2022-11-09 直曲案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59751A true CN118159751A (zh) 2024-06-07

Family

ID=86539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71250.7A Pending CN118159751A (zh) 2021-11-26 2022-11-09 直曲引导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78565A (zh)
CN (1) CN118159751A (zh)
WO (1) WO202309561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20218B2 (ja) * 1975-12-10 1985-05-21 三機工業株式会社 軌道走行装置
JPH043712A (ja) * 1990-04-19 1992-01-08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搬送装置及び半導体基板収納カセットの搬送方法
JPH11208859A (ja) * 1998-01-26 1999-08-03 Nobuyuki Tsuboi 搬送システム
JP2003191837A (ja) * 2001-12-28 2003-07-09 Nippon Yusoki Co Ltd 有軌道台車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78565A (ja) 2023-06-07
WO2023095611A1 (ja) 2023-06-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352668B2 (ja) 支持アセンブリ
EP3412924B1 (en) Ball bearing cam follower for an adjustable aircraft seat
US20110068523A1 (en) Longitudinal canted coil spring contacts to facilitate assembly
US20080260307A1 (en)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JP2002130272A (ja) セパレータ用連結体を持つ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EP2177777A1 (en) Roller bearing
JPH07167135A (ja) 保持器付きころ
JP6729415B2 (ja) クランクシャフトの軸受支持構造
CN118159751A (zh) 直曲引导装置
US9803515B2 (en) Roller lifter
JP4562140B2 (ja) 繋ぎ用軌道レールを備えた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US10018226B2 (en)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JP2007162920A (ja) ころ軸受
US10570960B2 (en) Segmented cage for rolling bearing
US20060018707A1 (en) Joint sealing bellows with sealing ring and assembly/installation method
CN118159750A (zh) 直曲引导装置
JP6662405B2 (ja) シールチェーン
US3443828A (en) Articulated connector
WO2015098332A1 (ja) 下段部材の固定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流体制御装置
US20150167739A1 (en) Retainer for radial roller bearing
CN111749982A (zh) 车轴用轴承装置
US7806595B2 (en) Miniature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JP2014119036A (ja) 直動案内装置の設置構造
WO2023037675A1 (ja) 軸受
US20240018925A1 (en) Stamped pump actuator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am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