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159750A - 直曲引导装置 - Google Patents

直曲引导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159750A
CN118159750A CN202280071219.3A CN202280071219A CN118159750A CN 118159750 A CN118159750 A CN 118159750A CN 202280071219 A CN202280071219 A CN 202280071219A CN 118159750 A CN118159750 A CN 11815975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annular
frame
peripheral surface
stra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7121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佐佐木都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ppon Thomps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ppon Thomps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ppon Thomps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ppon Thompson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815975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15975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4Ball or roller bea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9/00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 F16C19/2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 F16C19/34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 F16C19/36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a single row of rollers
    • F16C19/361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a single row of rollers with cylindrical rollers
    • F16C19/362Bearings with rolling contact, for exclusively rotary movement with bearing rollers essentially of the same size in one or more circular rows, e.g. needle bearings for both radial and axial load with a single row of rollers with cylindrical rollers the rollers being crossed within the single row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29/00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only linearly
    • F16C29/005Guide rails or tracks for a linear bearing, i.e. adapted for movement of a carriage or bearing body there alo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earings For Parts Moving Linearly (AREA)

Abstract

直曲引导装置具有导轨和可动件。可动件包括框架、第一摆动部、以及第二摆动部。第一摆动部和第二摆动部各个包括臂部、第一轴承部、以及第二轴承部。第一轴承部包括第一轨道构件、第二轨道构件、第三轨道构件、复数个第一滚动体、以及复数个第二滚动体。第二轴承部包括第四轨道构件、第五轨道构件、以及第三滚动体。在第一摆动部和第二摆动部各个中,第二轨道构件与框架连接,并且第二轴承部与框架分离。

Description

直曲引导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直曲引导装置。本申请要求基于2021年11月26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2021-191742号的优先权,引用上述日本专利申请中记载的全部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可动件在由直线导轨和曲线导轨构成的循环路径上移动的直曲引导装置。这种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中被公开。
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直曲引导装置具有:工作台;一对滑块,配置在工作台的下表面;以及滑架,在该下表面配置在一对滑块之间。该滑架包括臂、配置在臂的两端的一对辊、以及配置在臂中的一对辊之间的部分的回转轴承。该回转轴承包括:外圈,嵌入于形成在工作台的下表面的凹部中;旋转轴;内圈,固定于该旋转轴的外周面;以及圆筒滚子,配置在外圈的轨道面与内圈的轨道面之间的滚动路径上。上述一对辊通过轴构件固定于臂,在该轴构件的顶端部紧固有螺母。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9/009105号
专利文献2:美国专利第5086705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直曲引导装置中,在臂中的上述一对辊之间的部分配置有回转轴承,该回转轴承安装在工作台的下表面。因此,需要确保在臂中配置回转轴承的空间,存在难以缩短臂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缩短摆动部的臂的直曲引导装置。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公开的直曲引导装置具有:导轨,包括直线部和曲线部;以及可动件,能够在导轨上移动。可动件包括:框架;第一摆动部,与框架连接,并与导轨接触;以及第二摆动部,在导轨的长度方向上与第一摆动部分离,并与框架连接,且与导轨接触。第一摆动部和第二摆动部各个包括:臂部,沿导轨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轴承部,配置于臂部的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观察时的一侧;以及第二轴承部,配置于臂部的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观察时的另一侧。第一轴承部包括第一轨道构件、第二轨道构件、第三轨道构件、复数个第一滚动体以及复数个第二滚动体。第一轨道构件在导轨的高度方向上贯穿臂部,并固定于臂部。第一轨道构件在外周面具有圆环状的第一轨道面和在导轨的高度方向上与第一轨道面分离且隔着臂部配置的圆环状的第二轨道面。第二轨道构件为圆环状,在内周面具有与第一轨道面对置的圆环状的第三轨道面,并与框架连接。第三轨道构件在内周面具有与第二轨道面对置的圆环状的第四轨道面,在外周面具有与导轨接触的圆环状的第一导轨槽。第一滚动体配置于由第一轨道面和第三轨道面规定的圆环状的第一滚动路径。第二滚动体配置于由第二轨道面和第四轨道面规定的圆环状的第二滚动路径。第二轴承部包括第四轨道构件、第五轨道构件以及第三滚动体。第四轨道构件在外周面具有圆环状的第五轨道面,固定于臂部。第五轨道构件在内周面具有与第五轨道面对置的第六轨道面,在外周面具有与导轨接触的圆环状的第二导轨槽。第三滚动体配置于由第五轨道面及第六轨道面规定的圆环状的第三滚动路径。在第一摆动部和第二摆动部各个中,第二轨道构件与框架连接,并且第二轴承部与框架分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能够进一步缩短摆动部的臂的直曲引导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直曲引导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1的直曲引导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3是表示在实施方式1的直曲引导装置中卸下磁轭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4是整体地示出实施方式1的直曲引导装置的第一摆动部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沿图4中的线段V-V的第一摆动部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直曲引导装置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直曲引导装置的结构的主视图。
图8是表示在实施方式2的直曲引导装置中卸下磁轭的状态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的概要]
本公开的直曲引导装置具有:导轨,包括直线部和曲线部;以及可动件,能够在导轨上移动。可动件包括:框架;第一摆动部,与框架连接,并与导轨接触;以及第二摆动部,在导轨长度方向上与第一摆动部分离,并与框架连接,且与导轨接触。第一摆动部和第二摆动部各个包括:臂部,沿导轨的宽度方向延伸;第一轴承部,配置于臂部的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观察时的一侧;以及第二轴承部,配置于臂部的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观察时的另一侧。第一轴承部包括第一轨道构件、第二轨道构件、第三轨道构件、复数个第一滚动体以及复数个第二滚动体。第一轨道构件在导轨的高度方向上贯穿臂部,并固定于臂部。第一轨道构件在外周面具有圆环状的第一轨道面和在导轨的高度方向上与第一轨道面分离且隔着臂部配置的圆环状的第二轨道面。第二轨道构件为圆环状,在内周面具有与第一轨道面对置的圆环状的第三轨道面,并与框架连接。第三轨道构件在内周面具有与第二轨道面对置的圆环状的第四轨道面,在外周面具有与导轨接触的圆环状的第一导轨槽。第一滚动体配置于由第一轨道面和第三轨道面规定的圆环状的第一滚动路径。第二滚动体配置于由第二轨道面和第四轨道面规定的圆环状的第二滚动路径。第二轴承部包括第四轨道构件、第五轨道构件以及第三滚动体。第四轨道构件在外周面具有圆环状的第五轨道面,固定于臂部。第五轨道构件在内周面具有与第五轨道面对置的第六轨道面,在外周面具有与导轨接触的圆环状的第二导轨槽。第三滚动体配置于由第五轨道面及第六轨道面规定的圆环状的第三滚动路径。在第一摆动部和第二摆动部各个中,第二轨道构件与框架连接,并且第二轴承部与框架分离。
在上述直曲引导装置中,配置于臂部的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观察时的一侧的第一轴承部的第二轨道构件与框架连接,由此,第一摆动部和第二摆动部分别以悬臂状态被支撑于框架。因此,与以往的直曲引导装置不同,无需确保在臂部中的第一轴承部和第二轴承部之间用于配置回转轴承的空间。因此,根据上述直曲引导装置,能够进一步缩短摆动部的臂。
在上述直曲引导装置中,第一轨道构件也可以包括:轴构件,沿导轨的高度方向贯穿臂部;以及环状构件,包围轴构件的外周面。在轴构件的外周面也可以形成有第一螺纹部。在环状构件的内周面也可以形成有与第一螺纹部啮合的第二螺纹部。第一轨道面也可以形成于环状构件的外周面。根据该结构,能够容易地组装轴构件及环状构件。
在上述直曲引导装置中,在框架上也可以形成有供第二轨道构件插入的插入孔。第二轨道构件的外周面也可以在整个周向上与上述插入孔的壁面接触。根据该结构,能够将第一摆动部和第二摆动部更稳定地安装于框架。
在上述直曲引导装置中,在第二轨道构件上,也可以沿径向贯穿第二轨道构件形成有用于将第一滚动体向第一滚动路径投入的投入口。第二轨道构件也可以包括堵塞上述投入口的盖构件。盖构件也可以包括:盖轨道面,与第一滚动体接触;以及盖外表面,位于在第二轨道构件的径向上与所述盖轨道面相反一侧的位置。盖外表面也可以与上述插入孔的壁面接触。根据该结构,能够抑制盖构件的位置在径向上偏移,能够将盖轨道面和第三轨道面保持为共面或接近共面的状态。
上述直曲引导装置还可以具有:固定构件,将第一摆动部和第二摆动部各个固定于框架。在框架上也可以形成有供固定构件插入的第一固定孔。在第二轨道构件上也可以形成有与第一固定孔连通且供固定构件插入的第二固定孔。根据该结构,利用固定构件,能够更可靠地将第一摆动部和第二摆动部各个安装于框架。
在上述直曲引导装置中,第四轨道构件也可以沿导轨的高度方向贯穿臂部。第二轴承部可以还包括圆环状的偏心套环,所述偏心套环插入臂部中的第四轨道构件所贯穿的通孔的壁面与第四轨道构件的外周面之间。偏心套环也可以具有径向的厚度在整个周向上变化的形状。根据该结构,通过使偏心套圈沿周向旋转,能够调整第一导轨槽与第二导轨槽之间的距离。
[实施方式的具体例]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直曲引导装置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以下的附图中,对相同或相当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不重复对其的说明。
(实施方式1)
首先,基于图1~图5说明实施方式1的直曲引导装置1的结构。图1是表示直曲引导装置1的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直曲引导装置1的结构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在直曲引导装置1中卸下磁轭20的状态的俯视图。图4是整体地表示第一摆动部31的结构的立体图。图5是沿图4中的线段V-V的第一摆动部31的剖视图。
如图1所示,直曲引导装置1主要具有导轨2和能够在导轨2上移动的可动件3。导轨2包括直线部2A和与直线部2A的端部相连的曲线部2B。可动件3主要包括框架10、磁轭20、第一摆动部31和第二摆动部32。以下,分别对这些构成要素进行说明。另外,本说明书中的导轨2的长度方向D1、宽度方向D2及高度方向D3以图1~图5所示的方向为基准。
如图1所示,框架10包括第一框架部11和第二框架部12。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框架部11和第二框架部12分别具有四边形的板形状。第二框架部12从第一框架部11的宽度方向D2的端部相对于第一框架部11垂直地延伸。
第一框架部11包括朝向高度方向D3的下侧的第一面11A(下表面)和朝向与第一面11A相反一侧(高度方向D3的上侧、磁轭20侧)的第二面11C(上表面)。第二框架部12包括第三面12A,该第三面12A是与第二面11C垂直的面,朝向磁轭20侧。如图1所示,在第三面12A中的长度方向D1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向宽度方向D2凸出且沿高度方向D3延伸的第一凸出部13。
磁轭20具有向与第三面12A相反的方向开口的形状。具体地说,如图1所示,磁轭20包括:第一轭部20A,配置在第二面11C上;第二轭部20B,在高度方向D3上与第一轭部20A隔开间隔地对置;以及第三轭部20C,连接第一轭部20A的宽度方向D2的端部和第二轭部20B的宽度方向D2的端部。在第三磁轭部20C,以沿高度方向D3延伸的方式形成有供第一凸出部13插入的凹部21。
如图1所示,在第一磁轭部20A的内表面(与第二磁轭部20B对置的面)上,在长度方向D1上交替排列地配置有第一磁铁22和第二磁铁23。在第二磁轭部20B的内表面(与第一磁轭部20A对置的面)上,在长度方向D1上交替排列地配置有第一磁铁22和第二磁铁23。如图1所示,配置在第一磁轭部20A的内表面的第一磁铁22与配置在第二磁轭部20B的内表面的第二磁铁23在高度方向D3上对置。另一方面,配置在第一磁轭部20A的内表面的第二磁铁23与配置在第二磁轭部20B的内表面的第一磁铁22在高度方向D3上对置。
如图2所示,磁轭20利用复数个第一螺栓B1固定于框架10(第二框架部12)。具体而言,在第二框架部12和第三磁轭部20C形成有在宽度方向D2上相互连通的螺栓孔。在第三磁轭部20C的上述螺栓孔的壁面形成有与第一螺栓B1的外螺纹部啮合的内螺纹部。
通过在上述螺栓孔中插入第一螺栓B1,磁轭20固定于框架10。如图2所示,在第二框架部12的外表面(与第三面12A相反一侧的面)形成有容纳第一螺栓B1的头部的凹部12B。在第一框架部11中,以在第二面11C侧开口的方式形成有复数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8个)供第二螺栓B2(固定构件)插入的第一固定孔11D。第二螺栓B2用于将第一摆动部31和第二摆动部32各个固定于框架10(第一框架部11)。
第一摆动部31是与导轨2接触的部分。如图1所示,第一摆动部31与第一框架部11连接。更具体地说,如图2所示,在第一框架部11形成有在第一面11A侧开口且在高度方向D3上具有规定深度的插入孔11B。插入孔11B从高度方向D3观察时具有圆形。通过将第一摆动部31的一部分(后述的第二轨道构件62)插入插入孔11B并紧固第二螺栓B2,第一摆动部31与第一框架部11的第一面11A侧连接。如图2所示,第一摆动部31的顶端部(与连接于框架10的部分相反一侧的部分)相比第一框架部11的顶端部更靠前侧(磁轭20的开口侧)。
如图3所示,在第一框架部11形成有复数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两个)在高度方向D3上与插入孔11B(图2)连通的供油孔11E。供油孔11E从高度方向D3观察时具有与插入孔11B(图2)同心且直径比插入孔11B小的圆形。如图3所示,复数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四个)第一固定孔11D形成为从高度方向D3观察时包围供油孔11E。
第二摆动部32与第一摆动部31同样,是与导轨2接触的部分。如图1所示,第二摆动部32在长度方向D1上与第一摆动部31分离地与框架10(第一框架部11)连接。由于第二摆动部32与第一摆动部31同样地与框架10连接,因此省略对第二摆动部32向框架10的安装结构的说明。
接着,基于图4和图5详细说明第一摆动部31的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摆动部31包括臂部41、第一轴承部51和第二轴承部52。臂部41在宽度方向D2上延伸。第一轴承部51配置于臂部41的从长度方向(导轨2的宽度方向D2)的中央部观察时的一侧(臂部41的长度方向的一端部)。第二轴承部52配置于臂部41的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观察时的另一侧(臂部41的长度方向的另一端部)。如图5所示,在臂部41中的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观察时的一侧形成有沿高度方向D3贯穿臂部41的第一通孔41A。另一方面,在臂部41中的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观察时的另一侧形成有沿高度方向D3贯穿臂部41的第二通孔41B。
如图5所示,第一轴承部51包括:第一轨道构件61、第二轨道构件62、和第三轨道构件63。第一轨道构件61包括第一端部51A和在高度方向D3上与第一端部51A相反一侧的第二端部51B。第一轨道构件61在高度方向D3上贯通贯穿臂部41,并固定在于臂部41上。具体而言,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轨道构件61包括:第一柱状螺栓71(轴构件),沿高度方向D3贯通贯穿臂部41(插入第一贯通孔通孔41A);以及和圆环状的第一螺母72(环状构件),包围第一柱状螺栓71的外周面。
第一柱状螺栓71包括:圆柱状的轴部71A,插入第一通孔41A;以及头部71B,直径比轴部71A大且与轴部71A的下端部相连。如图5所示,轴部71A的外周面在整个周向上与第一通孔41A的壁面接触。在轴部71A的顶端部(与头部71B相反一侧的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一螺纹部(外螺纹部)。在第一螺母72的内周面,在整个周向上形成有与上述第一螺纹部啮合的第二螺纹部(内螺纹部)。
如图5所示,在第一柱状螺栓71的内部形成有第一供油路71D。第一供油路71D包括在轴部71A的内部沿高度方向D3延伸的第一路径部分、以及与该第一路径部分的下端部连接且在头部71B的内部沿径向延伸的第二路径部分。在第一供油路71D的入口配置有第一润滑脂嘴71C。能够经由第一供油路71D向第一柱状螺栓71的头部71B和第三轨道构件63之间供给润滑油。
第一轨道构件61在外周面具有圆环状的第一轨道面61A和圆环状的第二轨道面61B。第二轨道面61B在高度方向D3上与第一轨道面61A分离而隔着臂部41配置。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轨道面61A形成在第一螺母72的外周面。第一轨道面61A在沿着高度方向D3的剖面中规定V字形的槽。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轨道面61B形成于第一柱状螺栓71(头部71B)的外周面。如图5所示,第二轨道面61B在沿着高度方向D3的剖面中规定V字形的槽。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轨道面61B在高度方向D3上相互分离地形成多列(两列),但并不限定于此。第二轨道面61B也可以形成为单列。
第二轨道构件62(外圈)是具有比第一轨道面61A大的内径的圆环状的构件。第二轨道构件62在内周面具有在第二轨道构件62的径向上与第一轨道面61A对置的圆环状的第三轨道面62A。如图5所示,第三轨道面62A在沿着高度方向D3的剖面中与第一轨道面61A对称地形成。在第二轨道构件62上形成有在高度方向D3上与第一供油路71D的入口重叠的环状孔62B。环状孔62B在高度方向D3上与供油孔11E(图3)重叠。
第二轨道构件62与框架10(第一框架部11)连接。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第二轨道构件62插入到插入孔11B中,利用复数个第二螺栓B2固定于第一框架部11。第二轨道构件62的外周面与插入孔11B的壁面在整个周向上接触。如图2所示,第二轨道构件62的高度方向D3的下侧的端面与框架10的第一面11A大致共面。
如图4所示,在第二轨道构件62上形成有与第一固定孔11D(图2)连通且供第二螺栓B2(图2)插入的第二固定孔62C。第二固定孔62C在第二轨道构件62的端面在周向上隔开等间隔地形成有复数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4个)。在第二固定孔62C的壁面上,在整个周向上形成有与第二螺栓B2(图2)的外螺纹部啮合的内螺纹部(未图示)。
第三轨道构件63是具有比第二轨道面61B大的内径的圆环状的构件。第三轨道构件63在内周面上具有在第三轨道构件63的径向上与第二轨道面61B对置的圆环状的第四轨道面63A。如图5所示,第三轨道构件63在外周面具有与导轨2接触的圆环状的第一导轨槽63B。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导轨槽63B在沿着高度方向D3的剖面中为V字形的槽,但并不限定于此。
第一轴承部51还包括复数个第一滚动体81,该复数个第一滚动体81配置在由第一轨道面61A和第三轨道面62A规定的圆环状的第一滚动路径上。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滚动体81是圆筒滚子,分别与第一轨道面61A和第三轨道面62A接触。
如图5所示,在第二轨道构件62上,用于将第一滚动体81向上述第一滚动路径投入的投入口形成为沿径向贯穿第二轨道构件62的周向的一部分。该投入口被第一盖构件83堵塞。第一盖构件83包括与第一滚动体81接触的盖轨道面(在第二轨道构件62的径向上与第一轨道面61A对置的面)、以及位于在第二轨道构件62的径向上与该盖轨道面相反一侧的盖外表面。盖轨道面与第三轨道面62A大致共面,与第一轨道面61A和第三轨道面62A一起规定上述第一滚动路径。在第二轨道构件62插入插入孔11B的状态下,盖外表面与插入孔11B的壁面接触。如图5所示,第一盖构件83利用在高度方向D3上延伸的销84固定于第二轨道构件62。
第一轴承部51还包括复数个第二滚动体82,该复数个第二滚动体82配置于由第二轨道面61B和第四轨道面63A规定的圆环状的第二滚动路径。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滚动体82是圆筒滚子,分别与第二轨道面61B和第四轨道面63A接触。如图5所示,在第三轨道构件63上形成有用于将第二滚动体82向上述第二滚动路径投入的投入口。在该投入口配置有第二盖构件64。第二盖构件64利用销65固定于第三轨道构件63。
如图5所示,第二轴承部52包括第四轨道构件66、第五轨道构件68、偏心套环67、第二螺母69、以及第三滚动体85。第四轨道构件66在高度方向D3上贯穿臂部41,并固定于臂部41。具体地说,第四轨道构件66是包括插入臂部41的第二通孔41B的轴部66E和直径比轴部66E大且与轴部66E的下端部相连的头部66B的柱状螺栓(第二柱状螺栓)。如图5所示,在第四轨道构件66的内部形成有用于向第三滚动体85供给润滑油的第二供油路66C。在第二供油路66C的入口配置有第二润滑脂嘴66D。
在轴部66E的顶端部(与头部66B相反一侧的部分)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三螺纹部(外螺纹部)。第二螺母69具有包围轴部66E的外周面的圆环形状。在第二螺母69的内周面,在整个周向上形成有与上述第三螺纹部啮合的第四螺纹部(内螺纹部)。如图5所示,偏心套环67包括插入到轴部66E的外周面与第二通孔41B的壁面之间的间隙的圆环状的小径部67A和从小径部67A的端部向径向的外侧扩展的凸缘部67B。偏心套环67具有径向的厚度在整个周向上变化的形状。
第四轨道构件66(头部66B)在外周面具有圆环状的第五轨道面66A。如图5所示,第五轨道面66A在沿着高度方向D3的剖面中规定V字形的槽。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五轨道面66A在高度方向D3上相互分离地形成多列(两列),但并不限定于此。
第五轨道构件68是具有比第五轨道面66A大的内径的圆环状的构件。第五轨道构件68在内周面上具有在第五轨道构件68的径向上与第五轨道面66A对置的第六轨道面68A。如图5所示,第五轨道构件68在外周面具有与导轨2接触的圆环状的第二导轨槽68B。
第三滚动体85在由第五轨道面66A和第六轨道面68A规定的圆环状的第三滚动路径上配置有复数个。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三滚动体85是圆筒滚子,分别与第五轨道面66A和第六轨道面68A接触。如图5所示,在第五轨道构件68上形成有用于将第三滚动体85向上述第三滚动路径投入的投入口。在该投入口配置有第三盖构件73。第三盖构件73利用销74固定于第五轨道构件68。
第二摆动部32(图1)基本上具有与第一摆动部31同样的结构,与第一摆动部31同样地与框架10(第一框架部11)连接。即,在第一摆动部31和第二摆动部32各个中,第二轨道构件62与框架10连接,并且第二轴承部52在宽度方向D2上与框架10分离。换言之,第一摆动部31和第二摆动部32各个以悬臂状态被支撑于框架10(第一框架部11),能够以与框架10连接的连接部为中心在与第一面11A平行的假想平面内转动。省略关于第二摆动部32的详细说明。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的直曲引导装置1中,配置于臂部41的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观察时的一侧的第一轴承部51的第二轨道构件62与框架10连接,由此,第一摆动部31和第二摆动部32分别以悬臂状态被支撑于框架10。因此,在上述直曲引导装置1中,无需确保在臂部41中的第一轴承部51和第二轴承部52之间用于配置回转轴承的空间。因此,根据上述直曲引导装置1,能够进一步缩短摆动部的臂。
(实施方式2)
接着,基于图6~图8说明实施方式2的直曲引导装置4的结构。实施方式2的直曲引导装置4基本上具有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直曲引导装置1相同的结构,并且起到同样的效果,但在框架10的形状上不同。以下,主要说明与上述实施方式1的不同点。
图6是表示直曲引导装置4的结构的立体图。图7是表示直曲引导装置4的结构的主视图。图8是表示在直曲引导装置4中卸下磁轭20的状态的俯视图。
如图6所示,实施方式2中的框架10除了第一框架部11、第二框架部12以及第一凸出部13之外,还包括第二凸出部14。第二凸出部14设置在第二框架部12中与设置第一凸出部13的面相反一侧的面上。如图6所示,第二凸出部14在宽度方向D2上向与第一凸出部13相反的方向凸出,并且沿高度方向D3延伸。
(其他实施方式)
在此,对其他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以第一轨道构件61由第一柱状螺栓71和第一螺母72这两个构件构成的情况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第一轨道构件也可以由单一的构件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以第二轨道构件62插入插入孔11B的情况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螺栓(未图示)也可以从第一面11A向高度方向D3的下方凸出,该螺栓插入到第二固定孔62C(图4)中。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以利用第二螺栓B2将第二轨道构件62固定于框架10的情况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将第二轨道构件62压入插入孔11B。
在上述实施方式1中,以第二轴承部52包含偏心套环67的情况为一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省略偏心套环67。
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在所有方面都是例示,不应理解为限制性的内容。本发明的范围不是由上述说明而是由权利要求书表示,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附图标记的说明:
1、4直曲引导装置、2导轨、2A直线部、2B曲线部、3可动件、10框架、11第一框架部、11A第一面、11B插入孔、11C第二面、11D第一固定孔、11E供油孔、12第二框架部、12A第三面、12B凹部、13第一凸出部、14第二凸出部、20磁轭、20A第一磁轭部、20B第二磁轭部、20C第三磁轭部、21凹部、22第一磁铁、23第二磁轭、31第一摆动部、32第二摆动部、41臂部、41A第一通孔、41B第二通孔、51第一轴承部、51A第一端部、51B第二端部、52第二轴承部、61第一轨道构件、61A第一轨道面、61B第二轨道面、62第二轨道构件、62A第三轨道面、62B环状孔、62C第二固定孔、63第三轨道构件、63A第四轨道面、63B第一导轨槽、64第二盖构件、65、74、84销、66第四轨道构件、66A第五轨道面、66B头部、66C第二供油路、66D第二润滑脂嘴、66E轴部、67偏心套环、67A小径部、67B凸缘部、68第五轨道构件、68A第六轨道面、68B第二导轨槽、69第二螺母、71第一柱状螺栓、71A轴部、71B头部、71C第一润滑脂嘴、71D第一供油路、72第一螺母、73第三盖构件、81第一滚动体、82第二滚动体、83第一盖构件、85第三滚动体、B1第一螺栓、B2第二螺栓、D1长度方向、D2宽度方向、D3高度方向。

Claims (6)

1.一种直曲引导装置,其中,
具有:
导轨,包括直线部和曲线部;以及
可动件,能够在所述导轨上移动;
所述可动件包括:
框架;
第一摆动部,与所述框架连接,并与所述导轨接触;以及
第二摆动部,在所述导轨的长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摆动部分离,并与所述框架连接,且与所述导轨接触;
所述第一摆动部和所述第二摆动部各个包括:
臂部,沿所述导轨的宽度方向延伸;
第一轴承部,配置于所述臂部的从长度方向的中央部观察时的一侧;以及
第二轴承部,配置于所述臂部的从所述长度方向的所述中央部观察时的另一侧;
所述第一轴承部包括:
第一轨道构件,在所述导轨的高度方向上贯穿所述臂部,并固定于所述臂部,在外周面具有圆环状的第一轨道面和在所述导轨的高度方向上与所述第一轨道面分离且隔着所述臂部配置的圆环状的第二轨道面;
圆环状的第二轨道构件,在内周面具有与所述第一轨道面对置的圆环状的第三轨道面,并与所述框架连接;
第三轨道构件,在内周面具有与所述第二轨道面对置的圆环状的第四轨道面,在外周面具有与所述导轨接触的圆环状的第一导轨槽;
复数个第一滚动体,配置于由所述第一轨道面和所述第三轨道面规定的圆环状的第一滚动路径;以及
复数个第二滚动体,配置于由所述第二轨道面和所述第四轨道面规定的圆环状的第二滚动路径;
所述第二轴承部包括:
第四轨道构件,在外周面具有圆环状的第五轨道面,固定于所述臂部;
第五轨道构件,在内周面具有与所述第五轨道面对置的第六轨道面,在外周面具有与所述导轨接触的圆环状的第二导轨槽;以及
第三滚动体,配置于由所述第五轨道面和所述第六轨道面规定的圆环状的第三滚动路径;
在所述第一摆动部和所述第二摆动部各个中,所述第二轨道构件与所述框架连接,并且所述第二轴承部与所述框架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曲引导装置,其中,
所述第一轨道构件包括:
轴构件,沿所述导轨的高度方向贯穿所述臂部;以及
环状构件,包围所述轴构件的外周面;
在所述轴构件的所述外周面形成有第一螺纹部,
在所述环状构件内周面形成有与所述第一螺纹部啮合的第二螺纹部;
所述第一轨道面形成于所述环状构件的外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曲引导装置,其中,
在所述框架上形成有供所述第二轨道构件插入的插入孔;
所述第二轨道构件的外周面在整个周向上与所述插入孔的壁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直曲引导装置,其中,
在所述第二轨道构件上,沿径向贯穿所述第二轨道构件形成有用于将所述第一滚动体向所述第一滚动路径投入的投入口;
所述第二轨道构件包括堵塞所述投入口的盖构件;
所述盖构件包括:盖轨道面,与所述第一滚动体接触;以及盖外表面,位于在所述第二轨道构件的径向上与所述盖轨道面相反一侧的位置;
所述盖外表面与所述插入孔的所述壁面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曲引导装置,其中,
还具有:固定构件,将所述第一摆动部和所述第二摆动部各个固定于所述框架;
在所述框架上形成有供所述固定构件插入的第一固定孔;
在所述第二轨道构件上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固定孔连通且供所述固定构件插入的第二固定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直曲引导装置,其中,
所述第四轨道构件沿所述导轨的高度方向贯穿所述臂部;
所述第二轴承部还包括圆环状的偏心套环,所述偏心套环插入所述臂部中的所述第四轨道构件所贯穿的通孔的壁面与所述第四轨道构件的外周面之间;
所述偏心套环具有径向的厚度在整个周向上变化的形状。
CN202280071219.3A 2021-11-26 2022-11-09 直曲引导装置 Pending CN11815975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91742A JP2023078566A (ja) 2021-11-26 2021-11-26 直曲案内装置
JP2021-191742 2021-11-26
PCT/JP2022/041664 WO2023095610A1 (ja) 2021-11-26 2022-11-09 直曲案内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8159750A true CN118159750A (zh) 2024-06-07

Family

ID=86539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71219.3A Pending CN118159750A (zh) 2021-11-26 2022-11-09 直曲引导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3078566A (zh)
CN (1) CN118159750A (zh)
DE (1) DE112022005091T5 (zh)
WO (1) WO2023095610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7808872A (nl) * 1978-08-29 1980-03-04 Philips Nv Bouwsysteem voor het vervaardigen van een op twee rechtgeleidingen beweegbaar constructiedeel.
US5086705A (en) 1990-02-26 1992-02-11 Bernard Jarvis Linear positioning system
DE19512078C2 (de) * 1995-04-03 2001-09-13 Schueco Int Kg Transportsystem
JPH11171339A (ja) * 1997-12-14 1999-06-29 Nippon Chuter:Kk 搬送装置
EP1101682B1 (en) * 1999-04-21 2008-10-01 Nippon Shooter Ltd., Kyoto, Japan Transfer system
CN205639296U (zh) * 2016-05-20 2016-10-12 邯钢集团邯宝钢铁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的活套车导向装置
CN110869627B (zh) 2017-07-05 2021-07-20 日本东晟株式会社 工作台循环引导装置
JP2021191742A (ja) 2020-06-05 2021-12-16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カルバミン酸エステル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95610A1 (ja) 2023-06-01
DE112022005091T5 (de) 2024-08-29
JP2023078566A (ja) 2023-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08803B2 (en) Ultrathin cross-roller bearing
US11639759B2 (en) Wiring member support device
US8297849B2 (en) Roller bearing
JPH01126420A (ja) 多列玉軸受又はころ軸受又は複合玉ころ軸受
US7832930B2 (en)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US6752532B2 (en) Positioning device with a solid cylindrical pin
US20170350453A1 (en) Slewing roller bearing with sensing probe
KR101576072B1 (ko) 롤링 베어링용 유지기, 이것을 구비한 내륜 조립체, 외륜 조립체, 및 롤링 베어링
CN118159750A (zh) 直曲引导装置
JPH0366531B2 (zh)
JP4562140B2 (ja) 繋ぎ用軌道レールを備えた直動案内ユニット
US6210039B1 (en)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and table guide apparatus utilizing the same
JP2002181041A (ja) 直動転がり軸受
US20030179962A1 (en) Linear motion guide unit with separator between any two adjoining rollers
JP2005264984A (ja)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
JPH1130233A (ja) 直線運動案内装置
JPH11280769A (ja) ころ軸受
JP2006234032A (ja) 直動案内軸受装置
JPH0262729B2 (zh)
CN118159751A (zh) 直曲引导装置
JP3254082B2 (ja) 曲線運動案内装置
CN117795217A (zh) 轴承
JP5494934B2 (ja) ガイド装置
JP2000266049A (ja) 直線摺動用ブッシュおよびガイドポスト
JP4257448B2 (ja) ローラ案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