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80295C - 液晶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液晶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80295C
CN1180295C CNB011407042A CN01140704A CN1180295C CN 1180295 C CN1180295 C CN 1180295C CN B011407042 A CNB011407042 A CN B011407042A CN 01140704 A CN01140704 A CN 01140704A CN 1180295 C CN1180295 C CN 1180295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ptical plate
liquid crystal
crystal display
groove
groo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1140704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38657A (zh
Inventor
川田友朗
手塚晶夫
平山寿男
宫胁寿嗣
名取正高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 Ltd
Japan Display Inc
Original Assignee
Hitachi Ltd
Hitachi Electronic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tachi Ltd, Hitachi Electronic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tachi Ltd
Publication of CN133865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3865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80295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80295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35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light guide or in the bulk of it
    • G02B6/00362-D arrangement of prisms, protrusions, indentations or roughened surfac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33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58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 G02B6/0061Means for improving the coupling-out of light from the light guide varying in density, size, shape or depth along the light guide to provide homogeneous light output intensity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6Illuminating devices
    • G02F1/133615Edge-illuminating devices, i.e. illuminating from the sid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00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 G02B6/0011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lighting devices or systems the light guides being planar or of plate-like form
    • G02B6/0081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and light source in the lighting device peculiar to the adaptation to planar light guides, e.g. concerning packaging
    • G02B6/0086Positioning aspects
    • G02B6/0088Positioning aspects of the light guide or other optical sheets in the pack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在具有所谓侧边缘型后照明系统的液晶显示设备中,所述液晶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对着液晶面板的主表面布置的光导板;和沿着光导板的一个侧边布置的直线灯,本发明在布置直线灯的光导板的侧边的角区域处设置了多个凹槽,使得所述多个凹槽在相对于光导板的侧边倾斜的方向上延伸。依据这种结构特征,本发明通过有效地抑制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显示不均匀性来实现液晶显示面板的高质量像显示性能。

Description

液晶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设备,尤其设计在液晶面板的后表面上装备有后照明的、轻便的并且能够应付像框(picture frame)减小的液晶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设备已经广泛用作笔记本型计算机或者计算机监视器的高清晰度彩色显示设备。能够使笔记本型计算机或者计算机监视器具有高清晰度彩色显示的液晶显示设备装备有从后表面照明液晶面板的光源(所谓的后照明)。
这种类型的液晶显示设备基本上由将液晶层插在两个基片之间的所谓的液晶面板构成,两个基片中至少有一个是由像玻璃板等这样的透明基片组成。液晶显示设备概略地被分成通过选择性地将电压施加给用于形成在上述液晶面板的基片上的象素的各电极上来执行给定象素的接通或者断开的系统(简单矩阵)和形成用于选择象素的上述各电极和有源元件并且通过选择这些有源元件来执行给定象素的接通和断开的系统(有源矩阵)。
作为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设备,已经知道了在一个基片上形成的象素电极和在另一个基片上形成的公共电极之间施加电场以改变液晶层取向的所谓的垂直电场型(例如,参见日本已经公开的专利NO。309921/1988)和使施加到液晶层上的电场方向排列成与基片的表面大致平行的方向的所谓的横向电场型(也称为IPS类型)。
作为横向电场型液晶显示设备,已经知道了通过在两个基片中的一片上使用梳齿电极能够获得极宽视角的液晶显示设备(参见日本已经公开的专利NO。21907/1988,美国专利NO。4345249)。
在作为液晶面板的照明源的任何一个上述液晶显示设备中,已经知道了由光导板和直线灯构成的侧边缘型后照明或者这样排列多个直线光源以便它们以相对的方式直接面对液晶面板的后表面的直接后照明。
尤其是,这样构成侧边缘型的后照明以便沿着像聚丙烯板等这样的透明板的至少一个侧边边缘排列直线灯(通常是冷阴极荧光灯),从直线灯发射的光被引入光导板并且在光导板内部光的路径在它的传播过程中被改变以便从面板的后表面照明布置在上述光导板之上的液晶面板。
此外,近来,随着多媒体和移动计算的普及,具有与台式计算机的功能相匹敌的功能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或者便携式终端等的普及已经在发展中。作为这些设备的显示设备,具有14-15英寸大小的大屏幕的屏幕设备目前已经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中商业化。此外,在台式个人计算机等中,已经要求具有使用液晶面板的17-20英寸或者更大的大屏幕监视器并且它们实际上已经商业化。此外,在便携式终端中,反射型的液晶显示设备被用于许多情况中。
例如,关于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等,为了在上侧外壳(盖子部分)上装配具有标准14-15英寸大小的面板的液晶显示设备,有必要将像框减小到极限以便盖子具有的基本上整个区域变成有效的显示区域。
为了使液晶显示设备的像框变窄,有必要使直线灯(例如,冷阴极射线管)的长度变成基本等于光导板的一个侧边的大小。直线灯在两端上具有电极并且从这些电极没有光发射,因此从光导板发射到液晶面板的光通量在电极附近被减小,从而亮度被减小。
图26是用于说明传统的侧边缘型后照明的一般结构的示意性平面图。这种侧边缘型后照明(下文中,简称为后照明)通常使用由具有楔形横截面的透明的聚丙烯板制成的光导板GLB,楔形横截面的厚度随离开通常沿其装配直线灯LP的光导板GLB的一个侧边(光入射表面)的距离增大而减小。
这种类型的光导板GLB装备有用于发射从直线灯LP入射在光导板GLB上并且在光导板GLB内部传播的光的所谓打印点或者不平的颗粒图案。
然而,由于考虑到实现像框减小而有必要使直线灯变短,在图26中由C指示的光导板GLB的入射表面一个侧边的角部分处,如图中剖面线所示由于直线灯LP的电极ELD部分的非光发射区域的存在而引起在液晶面板的显示平面中亮度不均匀从而降低了在液晶面板方向上的光发射量。
通常,为了解决这样的亮度不均匀的发生,已经知道下列技术。说得更准确些,在上述角部分处增加打印点或者不规则颗粒图案的覆盖区域并且在与光导板的一个侧边相平行的角部分处形成许多V形凹槽(日本已经公开专利NO。98383/2000)。此外,在角部分处形成许多由平行或者垂直于光导板侧边的纵向和横向凹槽形成的金字塔形的突起以便在液晶面板方向上增加光反射量(参见日本已经公开专利NO。151924/1995)。
此外,作为其他的方法,借助于喷沙,表面粗糙处理可以应用到用于光导板的模子的角部分或者装配到模子上的压模。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液晶显示设备,它通过有效地防止可能由液晶显示设备的像框减小而导致的显示不均匀来提供高质量的图像显示。
在具有所谓的侧边缘型后照明的液晶显示设备中,侧边缘型后照明包括:具有在中间插入液晶层的一对基片的液晶显示面板;与一对基片中的一片的主表面相对放置的光导板;和至少一个沿着光导板的一个侧边放置的直线灯,能够通过沿着光导板一个侧边(换句话说,沿着直线灯)在光导板的一对主表面中的一个(与一对基片中的一片的主表面相对的一对主表面中的一个)上的角区域处形成多个凹槽以便多个凹槽在向光导板一个侧边倾斜(换句话说,指向直线灯的纵向方向倾斜)的方向上延伸来达到上述目的。角区域指的是在光导板的一对主表面中的一个的平面中的区域以及该区域附近的区域,在所述区域中一对主表面中的一个的沿直线灯方向的一个侧边与该主平面的另一个侧边(包括其虚拟延伸部分)相交。如果角区域的尖端部分被斜切,则认为光导板的一对主表面中的一个的一个侧边和另一个侧边的两条虚拟延伸线在角区域的尖端部分彼此相交。
更具体地说,光导板的一对主表面中的一个被多个边缘包围,角部分位于沿着其布置至少一个直线灯的多个侧边中的一个的末端。角部分也可以分别形成在多个侧边缘中的每一个的末端。在这种情况下,在两个角部分处形成多个凹槽。而且,在位于两个角区域之间的光导板的一对主表面中的一个上的中间区域处的多个凹槽的密度低于在两个角区域处的凹槽密度,更可取的是,在中间区域处不形成多个凹槽。
如果围绕一对主表面中的一个的多个边缘中的一个(沿着上述至少一个直线灯延伸)和所述多个边缘中沿着垂直于所述多个边缘中的所述一个的方向延伸的另一个都沿着角区域延伸,那么,将这样形成多个凹槽以便与多个边缘中的一个和另一个中的至少一个相交。在这种情况下,从与光导板的一对主表面中的一个的多个边缘的一个或者另一个中的至少一个的交点起的多个凹槽的延伸长度将随所述交点离开角区域的尖端部分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也可以这样形成多个凹槽以便按照其与围绕光导板的一对主表面中的一个的多个边缘中的一个(多个边缘中沿着直线灯延伸的一个)的相交角把所述多个凹槽分成至少两组。
另一方面,多个凹槽可以从围绕光导板的一对主表面中的一个的多个边缘中的一个辐射状地延伸并且沿着直线灯(上述的至少一个直线灯)延伸。也可以这样形成多个凹槽以便按照多个凹槽从其辐射状地延伸的各个基准点的位置将所述多个凹槽分成至少两组。
此外,在光导板的一对主表面中的一个上的多个凹槽的密度将随着其与围绕一对主表面中的一个并且沿着直线灯延伸的多个边缘中的至少一个或者所述多个边缘的其他边缘相交的交点离开角区域的尖端部分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下面将举例说明用于体现本发明的各自方法。
依照发明的实现上述目的的第一种方法,在装配用于光导板的直线灯的一个侧边的角部分的表面(入射表面)上,形成由多个凹槽构成的光发射控制图案,凹槽的延伸部分具有相对于装配直线灯的一个侧边的倾斜角(凹槽在以给定的角度与此边相交的方向上延伸)。
所述光发射控制图案能够通过在压模的角部分上形成凹槽来形成,压模在入射表面侧的平面中利用像切割这样的方法保持对称。
尽管V型凹槽适合于这些凹槽,但在适当的情况下可以把凹槽的形状变成U型或者半圆槽的凹槽或者具有光反射功能的其他形状。
上述光发射控制图案与经过了传统的点打印(打印点图案)或者粗糙处理(颗粒图案)的光导板一起使用。尤其是在颗粒图案的情况下,在压模上形成颗粒图案和光发射控制图案以便能够与颗粒图案的不规则性的形成同步地形成光发射控制图案的凹槽。
然后,通过在角部分的末端增加构成光发射控制图案的凹槽的排列密度,能够增加在角部分的末端的光反射量。
或者,通过从角部分的末端辐射状地形成凹槽,能够增加在角部分末端的光反射量。
此外,通过形成彼此平行的凹槽,能够通过控制单个凹槽的延伸长度来控制光发射控制图案的排列密度。
此外,可以通过形成彼此平行的凹槽并且使得各个凹槽的排列间距和深度之一或者两者彼此不同来控制光发射控制图案的排列密度。
由于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得从光导板发射的光通量的分布均匀以便能够抑制在液晶面板的平面中显示不均匀的发生。
依据发明的实现上述目的的第二种方法,在装配用于光导板的直线灯的一个侧边的角部分的表面上(入射表面),形成由多个凹槽和细点组合形成的混合光发射控制图案,凹槽的延伸线具有相对于装配直线灯的一个侧边的倾斜角或者以在光导板的中心方向上扩展的扇形形成所述多个凹槽。
这种混合光发射控制图案能够通过利用诸如切割的方法在入射表面一个侧边的平面内保持对称的压模的角部分上形成类似于本发明第一种方法的凹槽并且进一步通过在形成凹槽的区域表面上形成细点来形成。然而,混合光发射控制图案能够通过在形成凹槽之后利用喷沙或者砂纸在凹槽形成区域的表面上执行表面粗糙处理来实现。
混合光发射控制图案与经过传统上已知的点打印(打印点图案)或者不规则(颗粒图案)处理的光导板一起使用。
根据光导板表面上的显示不均匀性来设置构成混合光发射控制图案的上述凹槽的排列密度和细点的分布图案并且这样进行控制以便光导板表面的光发射量在亮度不足的部分被增加而在亮度过强的部分被减少。这里,使凹槽的排列密度和细点的排列彼此全部或者部分重叠以便获得所需的亮度控制。
由于这样的结构,能够使得从光导板发射的光通量的分布更加均匀以便能够抑制在液晶面板的平面中显示不均匀的发生。
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包括:具有在其中插入液晶层的一对基片的液晶面板;被布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后表面侧的后照明;和位于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后表面和所述后照明之间的漫射片和棱镜片,其中所述后照明具有基本上矩形的由透明板构成的光导板和沿着在所述光导板的一个侧边提供的入射平面布置的直线灯,所述光导板具有面向所述液晶面板的前表面和与所述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在所述光导板的除中心部分以外的所述后表面上所述光导板的一个侧边的角部分处形成光发射控制图案,所述光发射控制图案具有相对于布置直线灯的所述光导板的所述一个侧边倾斜的多个凹槽。
按照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在其中插入液晶层的一对基片,并具有显示部分和位于所述显示部分之外的外围部分;对着所述一对基片中的一个的主表面布置的光导板;和沿着所述光导板的一个侧边布置的至少一个直线灯,其中所述光导板具有一对主表面,所述主表面之一对着所述一对基片中的一个的所述主表面,所述光导板的所述一对主表面中的一个具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形成在沿所述光导板的所述一个侧边的两个角区域,和所述多个凹槽在相对于所述光导板的所述一个侧边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形成在所述光导板的除中心部分以外的所述显示部分和所述外围部分。
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结构和将在下文说明的实施例的结构,也能够在不背离本发明技术概念的情况下作各种修改。
附图说明
本发明的这些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势将从结合附图的下列描述中变得更加明显。
图1是概略地说明依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设备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后照明的俯视图;
图2是图1中光导板的角部分的放大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后照明的侧视图和作为从图2的箭头A方向看到的侧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后照明的侧视图和以与图3的相同方式从图2的箭头A方向看到的侧视图;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构成后照明的光导板的角部分的平面图;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构成后照明的光导板的角部分的平面图;
图7A到图7C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或者第四个实施例作为一个改进的光导板的角部分的平面图,其中图7A显示其中从位于光导板之外的虚拟中心在光导板的表面内部辐射状地形成多个凹槽的图案,图7B显示其中在光导板的表面内部辐射状地形成从光导板的末端开始的深度不同的两种多个凹槽的图案,图7C显示其中从位于光导板之外的两个各自的虚拟中心开始在光导板的表面内部辐射状地形成深度不同的两种多个凹槽的图案;
图8A和图8B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或者第四个实施例作为另一个改进的光导板的角部分的平面图,其中图8A显示其中两种凹槽THR1和THR2以相对于光导板一个侧边的相同的方向倾斜(如图所示两种凹槽相对于下侧边向左上方向倾斜)的图案和图8B显示其中两种凹槽THR1和THR2在不同方向上倾斜(如图所示凹槽THR1向左上方向倾斜而凹槽THR2相对于下侧边向右上方向倾斜)的图案;
图9是用于说明解决本发明任务的第二个方法的用来定义预测到光导板的入射光的到达强度的立体角的三维坐标系的说明性视图;
图10是以表格的形式总结通过分析在空气层和光导板之间的扩展角、楔形横截面角和平面角之中与图9的坐标系中的旋转角的相互关系而获得的结果的说明性视图;
图11是显示图10中分析结果的说明性视图,其中以曲线图的形式示出空气层-光导板(聚丙烯层)内部在扩展角Ф=60°处的立体角如图所示;
图12是用于说明在楔形横截面上从空气层入射在光导板(聚丙烯层)上的等透射比的光的进程的示意性视图;
图13是用于说明在平面上从空气层入射在光导板(聚丙烯层)上的等透射比的光的进程的示意性视图;
图14A和14B是用于显示从直线灯的一点发射的等强度的光的分布和在光导板内部的进程的说明性视图,其中,图14A显示在光导板的横截面中的分布而图14B显示在光导板的平面中的分布;
图15A和图15B是用于说明从直线灯的多点发射的光的进程和在光导板上的入射的示意性视图,其中,图15A显示在光导板的横截面中光的进程而图15B显示在光导板的平面中光的进程;
图16是在光导板的角部分中需要校正的区域的说明性视图;
图17是显示在通过平行凹槽实现的亮度校正和如图16所示的需要校正的区域之间的关系的示意性视图;
图1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的构成后照明的光导板的角部分的俯视图;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的构成后照明的光导板的角部分的俯视图;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的构成后照明的光导板的角部分的俯视图;
图21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的改进的构成后照明的光导板的角部分的俯视图;
图22是用于说明依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总构成实例的展开的透视图;
图23是用于说明依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后照明装配结构的基本部分的截面图;
图24是显示在其上装备有依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设备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实例的外观视图;
图25是显示在其上装备有依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台式监视器的实例的外观视图;和
图26A和图26B是用于说明传统的侧边型后照明的一般结构的示意性视图,其中,图26A是横截面视图而图26B是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说明本发明的实施例。首先,结合解决本发明任务的第一个方法的实施例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图1是概略地说明依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设备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后照明的俯视图。这个后照明包括光导板GLB和沿着在光导板GLB一个侧边形成的入射面布置的直线灯(例如,荧光灯,冷阴极射线管)。在光导板GLB两侧上形成在装配作为模件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时候与未显示在图中的模制壳啮合以便抑制光导板GLB移动的短小突出部SST。
即,光导板GLB基本上由矩形聚丙烯板形成而直线灯LP沿着图1中的最低边,即,光导板GLB的入射面来布置。光导板GLB具有楔形横截面,朝着平行于沿着其布置直线灯LP的最低边(布置直线灯的侧边)的对边逐渐减少厚度。这样定义基本上矩形的光导板,使得所述术语不仅包括形成以相对的方式面对矩形或者正方形的液晶显示面板的光导板的主表面的光导板,而且包括其角部分(构成主表面的侧边彼此相交的部分)经过磨斜棱处理的光导板,例如严格地说具有八角形主表面的光导板。
如图1所示,短小突出部SST在对着直线灯LP的啮合边上具有倾斜的表面。通过在相应于短小突出部SST的位置上啮合这些短小突出部SST和未在图中显示的模制壳的凹进部分,防止光导板GLB朝着直线灯LP一个侧边移动。这是因为如果不形成这些啮合的突起,当从外部对液晶显示设备施加碰撞的时候,光导板GLB碰撞直线灯LP并且可能使直线灯LP断裂。
此外,尽管短小突出部SST的直线灯LP一个侧边可以具有从光导板本体直立直角的形状,但是在倾斜的表面上形成指向直线灯LP的短小突出部SST的啮合边以便增加光导板GLB的抗冲击性从而防止由于在该处施加的碰撞而导致在光导板中发生破裂。
在沿着布置直线灯的一个侧边的两个末端的平面上,即,在构成亮度校正区域HR的角部分的表面上,形成多个凹槽THR(在下文,为了方便,这些凹槽称为光发射控制图案),所述凹槽的延伸方向相对于布置直线灯LP的侧边、朝着光导板中心部分的方向倾斜。换句话说,所述多个凹槽在与光导板主表面的、沿直线灯LP延伸的一个侧边或者直线灯LP的纵向方向(延伸方向)形成给定角的方向上延伸。这些凹槽可以加工成V型凹槽、平底凹槽、弯曲凹槽或者具有合适形状的其他凹槽。
上述光发射控制图案THR由许多长度不同的凹槽组合形成。形成光发射控制图案以便在角部分的末端增加亮度校正区域HR的密度。组合的凹槽不仅仅局限于一种。
图2是图1中光导板的角部分的放大视图。图中,为了实现像框的减小,使用了其长度等于或者稍微长于沿着布置的直线灯LP方向的光导板一个侧边的长度的直线灯LP。这里,AR指示液晶面板的显示区域(有效区域)。
直线灯LP在两个末端装备有电极ELD并且电极ELD的末端部分覆盖着橡胶衬套GB。尽管电源线从这些部分拉出,但是在图中省略了它们。
如图所示,具有这样结构的直线灯LP的有效光发射区域EL位于光导板GLB的角部分内部而非光发射区域NL位于有效光发射区域EL之外(在有效光发射区域EL和光导板GLB的外围之间)。
因此,减少了在光导板GLB的角部分上入射的光通量,因此液晶面板的对应角部分的亮度变得更低从而导致亮度不均匀。
在光导板GLB的角部分形成的光发射控制图案THR在基本上三角形的区域(亮度校正区域)中形成,该三角形区域具有沿布置直线灯LP的一个侧边(光入射表面的一个侧边)取的长度X和沿垂直于光入射表面的邻近边取的长度y。
这里,这样取长度x,以便长度x从直线灯LP的非光发射区域NL到有效光发射区域EL延长长度d。通过在相应的角部分的末端重叠由长凹槽构成的第一光发射控制图案THR1和由短凹槽构成的第二光发射控制图案THR2来形成亮度校正区域HR。由这些凹槽和沿着布置直线灯LP的边形成的角表示为θ。因此,在亮度校正区域HR中,在相应角部分的末端,亮度校正区域的图案密度变高了。
为了显示上述x、y、θ的大小和在作为朝着后照明的屏幕测量的左右角部分处非光发射区域NL的大小的实例,它们如下。即,它们是:
x:14mm,y:28mm,θ:25°,NL:在屏幕左侧5.3mm,和
x:8mm,y:23mm,θ:20°,NL:在屏幕右侧5.4mm。
如上所述,亮度校正区域HR的长度x大于面对光导板GLB的直线灯LP的非光发射区域NL。与光导板GLB的形状(厚度、楔形横截面的倾斜角、拔模斜度)和与光入射表面有关的直线灯LP的位置关系相应地改变长度y。拔模斜度就是与工件(例如,光导板)形成的倾斜角,用于在利用模子形成工件之后易于从模子中移出工件。在光导板中,所述倾斜表面也被定义为光入射表面到在其上形成上述亮度校正区域的表面(面对直线灯的表面)的角度。毕竟,可以选择亮度校正区域的整个大小、排列密度和排列分布以便能够在液晶面板的屏幕上获得外观上的对称。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个实施例的后照明的侧视图和从图2中箭头A方向看到的视图。构成实施例的后照明的光导板GLB具有楔形横截面并且楔形横截面的倾斜角表示为α。在后表面(与以相对的方式面对液晶面板的表面的相对的表面)形成打印点DOT并且在光导板GLB的角部分形成的亮度校正区域由结合图2说明的凹槽组成的光发射控制图案THR构成。通过使它们从光导板GLB的后表面突出来形成构成光发射控制图案THR的凹槽。
依据这个实施例,可以使从光导板发射的光通量的分布均匀以便能够抑制由于像框减小而引起的液晶面板的平面中亮度不均匀(显示不均匀)的发生。
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的后照明的侧视图并且相当于如在图3的情况下从图2中的箭头A方向看到的视图。构成实施例的后照明的光导板GLB也具有倾斜角α的楔形横截面。
在这个实施例中,在光导板GLB的后表面上形成由压模形成的颗粒表面SBD。在光导板GLB的角部分形成的亮度校正区域HR的平面形状是由结合图2说明的凹槽构成的光发射控制图案THR。然而,在这个实施例中,构成光发射控制图案THR的凹槽通过在光导板GLB的后表面中形成凹进部分来形成以便能够同步地形成构成颗粒平面SBD的凹槽和构成光发射控制图案THR的凹槽。
同样依据这个实施例,可以使从光导板发射的光通量的分布均匀以便能够抑制由于像框减小而引起的液晶面板的平面中亮度不均匀(显示不均匀)的发生。
图5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的构成后照明的光导板的角部分的平面图。在这个实施例中,从角部分的末端朝着光导板GLB的中心辐射状地形成光发射控制图案THR,所述THR由设置在光导板GLB的角部分的形成亮度校正区域HR的凹槽构成。
由于这样的结构,亮度校正区域HR在角部分的末端呈现较高的排列密度并且所述排列密度朝着光导板GLB的中心区域逐步地变低。这里,通过在改变这些凹槽的长度,例如通过在一个或者多个长凹槽之间设置一个或者多个短凹槽的同时组合构成光发射控制图案THR的辐射状延伸的凹槽,能够任意地调整排列密度。
同样依据这个实施例,可以使从光导板发射的光通量的分布均匀以便能够抑制由于像框减小而引起的液晶面板的平面中亮度不均匀(显示不均匀)的发生。
图6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四个实施例的构成后照明的光导板的角部分的平面图。在这个实施例中,构成形成设置在光导板的角部分的亮度校正区域的光发射控制图案THR的凹槽从角部分的末端朝着光导板GLB的中心区域辐射状地延伸。因此,在光导板GLB的主表面上形成的多个凹槽显现为(折叠)扇形,利用在光导板的主表面上角部分的末端作为扇子的枢轴(作为“Ohgi”,日本折扁)在光导板的主表面中延伸。由多个这些凹槽构成的这样的图案在下文中称为扇形光发射控制图案。
由于这样的结构,有可能提供在角部分的末端较高并且朝着光导板的中心区域逐渐变低的亮度校正区域的排列密度并且通过改变扇形能够调整排列密度。
此外,这里,当通过在改变凹槽长度的同时组合构成光发射控制图案THR的辐射状延伸的凹槽来整体形成扇形亮度校正区域的时候,通过在一个或者多个长凹槽之间排列一个或者多个短凹槽能够任意地调整排列密度。
同样依据这个实施例,可以使从光导板发射的光通量的分布均匀以便能够抑制由于像框较小而引起的液晶面板的平面中亮度不均匀(显示不均匀)的发生。
接着,结合图7A到图8B说明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其他构成实例。
图7A到图7C是显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或者第四个实施例的改进的光导板的角部分的平面图。图7A显示在图6所示的光导板GLB的上表面形成的并且由多个凹槽构成的扇形光发射控制图案THR形成的亮度校正区域HR的改进,这样形成这些凹槽以便凹槽以与图6相同的方式从在光导板GLB的上表面上形成的角部分的末端辐射状地延伸。
然而,在图7A中,由多个凹槽构成的光发射控制图案THR的扇形中心CEN(汇聚点或者交点,或者比喻的扇形的枢轴)位于光导板GLB的角部分的末端之外。
上述扇形的中心CEN被确定为至少两个虚拟延伸部分EX-TER(在图中由虚线指示)的交点,虚拟延伸部分通过将构成扇形的多个凹槽朝着光导板GLB的角部分之外延伸而形成。
与扇形的中心CEN位于光导板GLB的末端的图6的结构相比,依据图7A的结构,有可能使光导板GLB末端处凹槽之间的距离变窄而又不会使多个凹槽彼此干扰。
作为使光导板GLB的上表面上角部分的末端处凹槽之间的距离变窄的其他方法,可以在光导板GLB的角部分的末端附近形成由深度不同的凹槽组成的光发射控制图案。
图7B显示其中一起形成第一光发射控制图案THR1和第二光发射控制图案THR2的亮度控制区域,第一光发射控制图案THR1利用光导板GLB的角部分的末端作为中心在扇形中排列具有第一深度的多个凹槽,第二光发射控制图案利用光导板GLB的角部分的末端作为中心在扇形中排列具有比第一深度浅的第二深度的多个凹槽。
尽管想要使构成亮度校正区域的光发射控制图案THR的凹槽加深以便实现本发明的目的,但是在扇形中深凹槽的设置容易在凹槽之间产生干扰,因此,具体地说,限制在光导板GLB的角部分的末端附近能够形成的凹槽的数目。
然而,以组合的形式形成深凹槽和浅凹槽的光发射控制图案的措施作为用于在难于形成多个深凹槽的区域中提供补充的亮度校正功能的方法来说是最优选的。
图7B所示的结构能够通过将结构应用到结合图5和图6说明的亮度校正区域的光发射控制图案的形状上来执行更有效的亮度校正。此外,尽管构成第二光发射控制图案THR2的凹槽在图7B中用虚线显示,但是实际的凹槽可以连续地或者间断地形成。此外,构成第一光发射控制图案THR1的多个凹槽的形状能够以与第二光发射控制图案THR2相同的方式来形成。
图7C显示了兼备分别结合图7A和图7B说明的光发射控制图案特点的结构。即,这样形成在图7C中构成第一光发射控制图案THR1的多个凹槽以便它们在各自的延伸部分EX-THR1朝着光导板GLB的角部分之外实际延伸的交点CEN1处相交,而这样形成在图7C中构成第二光发射控制图案THR2的多个凹槽以便它们在各自的延伸部分THR2朝着光导板GLB的角部分之外实际延伸的交点CEN2处相交。
尽管这样形成各自的凹槽以便第一光发射控制图案THR1的凹槽的交点CEN1和第二光发射控制图案THR2的凹槽的交点CEN2在图7C中分别位于光导板GLB之外,但是形成这些亮度校正区域的第一光发射控制图案THR1和第二光发射控制图案THR2中的任意一个的凹槽的交点可以在光导板GLB的角部分的末端或者在光导板GLB的上表面上(光导板的角部分之内离开角部分的末端的位置)形成。
在图7C中,因为在光导板GLB的上表面上形成具有不同交点的两种凹槽,所以两种凹槽在光导板GLB的角部分彼此相交。然而,能够在图7C中光导板GLB的上表面上角部分形成高密度的凹槽,因此能够形成具有在角部分的末端展示高排列密度的分布和朝着光导板GLB的中心区域逐步减少的排列密度的亮度校正区域。因此,可以使从光导板发射的光通量的分布均匀以便能够抑制由于像框减小而引起的显示平面中的亮度不均匀(显示不均匀)的发生。
图8A和图8B是显示作为根据本发明的第三个和第四个实施例的另外的改进的光导板的角部分的平面图。作为形成不同种类凹槽的光发射控制图案的其他的改进,这些结构形成了这样的亮度控制区域:每个亮度控制区域包括排列与光导板GLB的一个侧边形成第一延伸角α的多个凹槽的第一光发射控制图案THR1和排列与光导板GLB的一个侧边形成不同于第一延伸角α的第二延伸角β的多个凹槽的第二光发射控制图案。
图8A所示的结构包括构成第一光发射控制图案THR1并且具有作为凹槽和布置直线灯LP的一个侧边之间的相交角的第一延伸角α的凹槽和构成第二光发射控制图案THR2并且具有作为凹槽和布置直线灯LP的一个侧边之间的相交角的第二延伸角β的凹槽。延伸角β被设定为0°≤β≤90°,最好是相对于布置直线灯LP的一个侧边的顺时针方向的锐角(0°<β<90°),并且是与第一光发射控制图案THR1的凹槽相交的角。
图8B所示的结构包括构成第一光发射控制图案THR1并且具有作为凹槽和布置直线灯LP的一个侧边之间的相交角的第一延伸角α的凹槽和构成第二光发射控制图案THR2并且具有作为凹槽和布置直线灯LP的一个侧边之间的相交角的第二延伸角β’的凹槽。延伸角β’被设定为90°≤β’≤180°,最好是相对于布置直线灯LP的一个侧边的顺时针方向的钝角(90°<β’<180°),并且是与第一光发射控制图案THR1的凹槽相交的角。
这里,在上述图8A和图8B中的第一延伸角α被设定为0°≤α≤90°,最好是相对于排列直线灯LP的一个侧边的顺时针方向的锐角0°<α<90°,并且是使第二光发射控制图案THR2的凹槽相交的角。
在如图8A和图8B所示的上述结构中,关于第一延伸角α和第二延伸角β或者β’,通过设定这些角的一个为锐角而另一个角为钝角,能够形成在光导板GLB的角部分的末端附近具有高排列密度的不均匀图案。
构成第一光发射控制图案THR1的凹槽和构成第二光发射控制图案THR2的凹槽通过彼此相交在光导板GLB的角部分的末端形成重叠区域。结果,在光导板GLB的角部分的上表面上,能够形成仿佛是通过所谓的滚花形成的图案的不均匀图案。
在上述各实施例中光导板GLB的横向尺寸(沿着布置直线灯的一个侧边的长度)和纵向尺寸例如分别被设定为288.1mm和217.3mm。此外,构成布置直线灯的一个侧边的光入射平面的厚度例如被设定为2.2mm,而相对于光入射平面的一个侧边的厚度例如被设定为0.6mm。例如通过将具有0.15mm厚度的末端表面带粘贴到光导板GLB的横向边(形成短小突出部SST的边),能够有效地利用在光导板GLB内部传播的光。
接着,在下文中详细说明用于解决本发明任务的通过利用上述光发射控制图案的结构而能够使在光导板的角部分中亮度不均匀变得均匀的第二个方法的实施例。
图9是用于说明解决本发明任务的第二个方法的用来定义立体角的三维坐标系的说明性视图,立体角预测到光导板的入射光的到达强度。在图9所示的坐标系中,x轴、y轴和z轴分别表示光导板(在下文中以聚丙烯板的形式加以说明)的横向、纵向和厚度方向。
当单个光源(点光源)置于这个坐标的原点O的时候,沿着矢量F从单个光源发射的光能够用两个角表示,即,相对于y轴的角(延伸角φ)和经过y轴并且包括光的前进方向的平面(表示为图9中用阴影画出的平行四边形OCFE)相对于x轴的角(旋转角φxz)。在图9中,假设在光的前进方向上延伸角为
φ=∠FOC           (0°≤φ≤90°)
相对于xy平面的旋转角φxz为
φxz=∠EOA         (0°≤φxz≤360°)
相对于xy平面的垂直角分量φyz为
φyz=∠GOC         (楔形横截面角)
相对于xy平面的角分量φxy为
φxy=∠BOC         (平面角)
OA=OE·cosφxz=OF·sinφ·cosφxz
OC=OF·cosφ
tanφxy=OA/OC=sinφ·cosφxz/cosφ=tanφ·cosφxz
∴φxy=tan-1(tanφ·cosφxz)
OD=OE·sinφxz=OF·sinφ·sinφxz
OC=OF·cosφ
tanφyz=OD/OC=sinφ·sinφxz/cosφ=tanφ·sinφxz
∴φyz=tan-1(tanφ·sinφxz)
尽管延伸角在入射到光导板的时候确定透射比和折射率,但是旋转角在空气层和光导板之间是公用的。因此,在光导板内部前进的光的等强度分布非常类似于在峰值点具有单个光源并且在空气层和光导板之间分界面处改变峰值角的两级圆锥形状。
图10是以表格的形式概括通过分析在空气层和光导板之间的延伸角、楔形横截面角和平面角与在图9的坐标系中旋转角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获得的结果的说明性视图。在图中,光导板被显示为聚丙烯层并且聚丙烯层的角附加“’”。
图11是显示图10的分析结果的说明性视图,其中在空气层-聚丙烯层内部延伸角φ=60°时楔形横截面角φxz、平面角φxy和旋转角φxz之间的相互关系(立体角)如图所示。在图中,在空气层和聚丙烯层处的楔形横截面角(°)和平面角(°)采用纵坐标而旋转角(°)采用横坐标。
根据上述分析,说明在聚丙烯层处从空气层入射在光导板(聚丙烯层)上的光的等强度(等透射比)。
图12是用于说明在从空气层入射到光导板(聚丙烯层)上的楔形横截面上等透射比的光的进程的示意性视图。图13是用于说明在从空气层入射到光导板(聚丙烯层)上的平面上等透射比的光的进程的示意性视图。在图12和图13中使用的相同符号指示光的同一前进方向。
从图12和图13能够理解在平面中光扩展得越大,在楔形横截面上光的扩展变得越低。
图14A和图14B是用于显示从直线灯的一点发射并且在光导板内部前进的等强度的光的分布的说明性视图,其中图14A是光导板的示意性的横截面视图,图14B是光导板的示意性的平面视图。在这些图中使用的相同符号指示光的同一前进方向。
如前所述,由于光的等强度分布类似于两级圆锥,所以在平面上等强度分布符合在圆锥的图案表面上横截面形状的周边部分,其中可以认为强度易于在曲线夹合的区域被增强而在区域之外被削弱。
图15A和图15B是用于说明从直线灯的多个点发射的光的前进和在光导板上入射的示意性视图并且显示光导板的角部分。关于这些图,图15A是光导板的示意性横截面视图和图15B是光导板的示意性平面图。
区域1表示布置在直线灯LP的有效光发射区域EL中的入射表面边,区域2表示包括问题的光导板GLB的角部分处黑暗部分,区域3是由从直线灯LP的有效光发射区域EL入射的光引起的最初明亮(高度发光)区域,区域4是通过光导板GLB的侧面(镜面)上的反射而增进亮度的区域,区域5是通过光导板GLB的侧面(镜面)上的反射而减小亮度的区域。
这里,尽管在各区域的亮度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别,但是所述差别在视觉上能够感觉到的范围内并且这些区域部分通过箭头来指示。
在图15A和图15B中,关于构成在其中缺少亮度成为问题的光导板GLB的角部分的黑暗部分的区域2,由于直线灯LP的末端的尾部(非光发射区域)在以相对方式面对光导板GLB的一个侧边的长度范围之内,因此只有少量的光入射到黑暗部分。另一方面,由于从直线灯的多个点发射的光在面对直线灯LP的有效光发射区域的一个侧边的长度之内到达区域1,所以区域1变得明亮。结果增加了区域2的黑暗。
在稍微远离光导板GLB的入射表面的点,在光导板GLB的入射表面上入射的光之中,朝着光导板GLB的横向端面前进的光通过在对应的横向端面的总反射朝着光导板GLB的中心部分返回。
因此,可以认为位于直线灯LP的最初明亮有效光发射区域内部的区域3通过横向端面的总反射用光补充区域4因而助长了轻微的黑暗区域5的亮度降低。
图16是在光导板的角部分处需要校正的区域的说明性视图。在图中,用虚线画的区域指示需要校正的区域并且通过综合上述区域2到5而形成。
当与结合本发明的第一到第四实施例说明的只用凹槽执行亮度校正相比较的时候,需要这种校正的区域产生下列要解决的任务。
图17是显示在通过平行凹槽实现的亮度校正和需要校正的图16所示的区域之间相互关系的示意性视图。如图17所示,为了比较通过平行凹槽(这里,V型凹槽)实现的校正区域和需要校正的图16所示的区域,可以理解这里存在校正过度的部分和校正不足的部分。在图中,用向右下的影线画的部分表示校正过度的部分而用点画的部分指示校正不足的部分。
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本发明的第二方法采用在下面实施例中说明的结构。
图1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五个实施例的构成后照明的光导板的角部分的平面图。在这个实施例中,在光导板GLB的角部分的末端形成V型凹槽并且在图16中所示的需要校正的区域增加细点区域以便形成合成的光发射控制图案。
通过借助切割等在生产光导板的压模的给定部分上加工类似于第一个方法的那些凹槽并且进一步通过在凹槽形成区域的表面上形成细点能够形成这些细点。或者,通过在处理凹槽之后用喷沙或者砂纸在凹槽形成区域上执行表面粗糙处理能够实现这些细点。此外,通过在光导板上形成凹槽并且此后利用喷沙或者砂纸在光导板上执行表面粗糙处理能够实现这些细点。这里,细点的部分或者全部可以重叠到凹槽部分。
这些凹槽不仅仅局限于V型凹槽而是可以是平底凹槽或者曲面凹槽或者可以形成已经在上述第一到第四实施例中说明的任何其他适合的形状。此外,如图1所示,有可能在凹槽之间形成长度(或者深度)不同的其他凹槽。这些凹槽适用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
上述混合光发射控制图案能够与应用了按惯例已经知道的点打印(打印点图案)或者不规则(颗粒图案)处理的光导板一起使用。
由于这样的结构,可以使从光导板发射的光通量的分布更加均匀以便能够抑制液晶面板的平面中亮度不均匀(显示不均匀)的发生。
图19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六个实施例的构成后照明的光导板的角部分的平面图。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组合由结合上述图7A到图7C说明的多个凹槽构成的扇形凹槽和细点形成混合光发射控制图案。由细点形成的校正区域与由扇形凹槽(图中V型凹槽)形成的校正区域重叠。
即,扇形凹槽的中心CEN位于光导板GLB的角部分的末端之外。扇形凹槽的中心CEN被确定为通过朝着光导板GLB的角部分之外延伸构成这个扇形的多个凹槽来执行的至少两个虚拟延伸的交点。
这里,作为使凹槽之间距离在光导板GLB的上表面上形成的角部分的末端变窄的方法,可以在光导板GLB的角部分的末端附近形成深度不同的凹槽。
混合光发射控制图案能够与应用了按惯例已经知道的点打印(打印点图案)或者不规则(颗粒图案)处理的光导板一起使用。
由于这个实施例,可以使从光导板发射的光通量的分布更加均匀以便能够抑制液晶面板的平面中亮度不均匀(显示不均匀)的发生。
图20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的构成后照明的光导板的角部分的俯视图。在这个实施例中,不用将凹槽重叠在细点形成的校正区域的整个表面上,而是模糊了在扇形凹槽形成的校正区域和其他部分之间的边界以便减少亮度差。这里,最好通过将细点形成的校正区域的部分或者全部表面重叠到凹槽形成区域来执行亮度控制。
图21是用于说明对本发明的第七个实施例的改进的构成后照明的光导板的角部分的平面图。依据这种改进,在图20中扇形凹槽(在图中V型凹槽)没有与细点形成的校正区域的整个表面重叠以便模糊校正区域的亮度差的结构中,图20中扇形凹槽的主要部分设置在光导板的角部分的末端,因而扩大了细点形成的校正区域。
在这个实施例中,通过控制细点的形成量(密度、大小等)来执行光导板GLB的角部分的亮度校正,因此能够减小需要校正的角部分的区域处的亮度差。
同样由于这个实施例,可以使从光导板发射的光通量的分布更加均匀以便能够抑制液晶面板的平面中亮变不均匀(显示不均匀)的发生。
接着,结合图22到图25说明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适用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其他构成实例。
图22是用于说明依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全部构成实例的展开的透视图。该图用于说明液晶显示面板PNL和构成后照明的光导板GLB夹在金属框(金属制成的屏蔽外壳)SHD和模制外壳(下壳体)MCA之间的特殊结构并且将这些部分构成整体以便形成组件:MDL。所述液晶面板是薄膜晶体管类型。
在图中,WD指示显示窗口,INS1-3指示绝缘片,PCB1-3指示电路板(PCB1是漏极侧电路板:图像信号线路的驱动电路板,PCB2是控制栅极侧电路板:扫描电极线路的驱动电路板,PCB3是接口电路板),JN1-3指示用于电连接电路板PCD1-3的接头,CH11指示直接装配在薄膜晶体管基片上的图像信号电极驱动电路,CH12指示以同样的方式直接装配在基片上的扫描电极驱动电路,PNL指示液晶面板,GC指示橡胶垫,ILS指示光屏蔽垫片,PRS指示棱镜片,SPS指示扩散片,GLB指示光导板,RFS指示反射片,MCA指示通过整体模制形成的下壳体(模制框),MO是MCA的开口,LP指示直线灯(冷阴极荧光灯),LPC指示灯线,GB指示用于支撑直线灯LP的橡胶垫,BAT指示W表面粘性带,BL指示由光导板、直线灯等构成的后照明BL。通过按照图中所示的排列关系层压漫射板构件来装配液晶显示组件MDL。
液晶显示组件MDL包括两种由下壳体MCA和屏蔽外壳构成的调节/固定构件。调节并且固定绝缘片INS1-3、电路板PCB1-3和液晶面板PNL的金属制成的屏蔽外壳SHD和调节由直线灯LP、光导板GLB、棱镜片PRS等构成的后照明BL的下壳体MCA被合并成整体。
在接口电路板PCB3中,装配从外部主机接收视频信号并且接收诸如定时信号等信号的集成电路芯片和通过处理定时而产生时钟信号的定时转换器TCON。
在图22中,尽管说明了在薄膜晶体管基片上直接装配液晶面板的驱动电路(集成电路CH1,CH2)的所谓的COG方法,但是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这种装配方法的液晶面板并且能够以相同的方式应用到使用TCP(带式载体封装)装配的传统方法。
图23是用于说明依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后照明装配结构的基本部分的截面图。通过层压并且固定液晶面板PNL、光导板GLB、金属框SHD和模制外壳构成液晶显示设备。
偏振器附着于液晶面板PNL和构成扩散片的光学片SPS/PRS的表面上并且棱镜片被插入液晶面板PNL和光导板GLB之间。光导板GLB由模制外壳支持并且反射片RFS被装配在光导板GLB的后表面上。
尽管在上述图22中以单独的部件提供灯反射片LS和反射片RFS,但是在如图23所示的结构中,反射片RFS被弯到直线灯LP的下表面和与光导板GLB相对的端面以便反射片也具有直线灯LP的灯反射板的功能。在直线灯LP的上方以单独部件的形式设置反射片RFSS。
在模制外壳MCA中形成的凹槽中拉一圈灯线LPC并且与高压侧的灯线一起拉出到外部。
柔印制电路板从装配在液晶面板PNL上的驱动器IC弯到模制外壳的后表面并且固定在上述结构中。然后,把接地底板通过导电箔GNDP接地到金属框SHD。
图24是显示在其上装配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设备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实例的外观图。构成被装配在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的显示部分上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液晶面板沿着下侧边装备有直线灯LP。
图25是显示在其上装配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设备的台式个人计算机的实例的外观图。构成被装配在监视器的显示部分上的液晶显示设备的液晶面板沿着上侧边装备有直线灯LP。
不用说依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设备能够用作如图24和25所示的笔记本型个人计算机、台式监视器和其他设备的显示设备。
本发明不仅适用于在液晶面板的基片上直接装配驱动器IC的玻璃芯片类型的液晶显示设备,而且适用于使用了采用TCP的液晶面板的液晶显示设备,TCP用来装配驱动器IC(集成电路芯片)或者简单矩阵类型的液晶面板。
如至此已经说明的,依据本发明,能够有效地防止由于构成液晶显示设备的液晶面板的像框减小而引起的显示不均匀的发生以便能够提供具有最小亮度不均匀、能够执行高质量的图像显示并且显示出高度可靠性的液晶设备。
当我们依据本发明已经显示和描述了几个实施例的时候,应该理解不仅局限于此,而是容许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知道的许多变化和修改,并且因此我们不希望局限于这里显示和描述的详细资料,而是打算覆盖作为所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所包括的全部这些变化和修改。

Claims (14)

1.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包括:
具有在其中插入液晶层的一对基片的液晶面板;
被布置在所述液晶面板的后表面侧的后照明;和
位于所述液晶面板的所述后表面和所述后照明之间的漫射片和棱镜片,
其中所述后照明具有基本上矩形的由透明板构成的光导板和沿着在所述光导板的一个侧边提供的入射平面布置的直线灯,所述光导板具有面向所述液晶面板的前表面和与所述前表面相对的后表面,
在所述光导板的除中心部分以外的所述后表面上所述光导板的一个侧边的角部分处形成光发射控制图案,所述光发射控制图案具有相对于布置直线灯的所述光导板的所述一个侧边倾斜的多个凹槽。
2.依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板具有楔形横截面,所述楔形横截面的厚度随着与所述入射平面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对所述光导板的位于其光发射表面对面的、与所述液晶面板相对的表面施加点打印或者粗糙处理以便控制所述光发射表面上的光强度分布。
3.依据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构成所述光发射控制图案的所述凹槽的排列密度在所述光导板的所述表面上所述角部分的末端比较高。
4.依据权利要求3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从所述角部分的所述末端向外辐射状地形成所述凹槽。
5.依据权利要求3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彼此平行地形成所述凹槽,并且通过各个凹槽的延伸长度来控制所述凹槽的所述排列密度。
6.依据权利要求3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彼此平行地形成所述凹槽,并且通过改变所述凹槽的各自的排列间隔或者个体的深度来控制所述凹槽的排列密度。
7.一种液晶显示设备,包括:
液晶显示面板,具有在其中插入液晶层的一对基片,并具有显示部分和位于所述显示部分之外的外围部分;
对着所述一对基片中的一个的主表面布置的光导板;和
沿着所述光导板的一个侧边布置的至少一个直线灯,其中
所述光导板具有一对主表面,所述主表面之一对着所述一对基片中的一个的所述主表面,
所述光导板的所述一对主表面中的一个具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形成在沿所述光导板的所述一个侧边的两个角区域,和
所述多个凹槽在相对于所述光导板的所述一个侧边倾斜的方向上延伸,并且形成在所述光导板的除中心部分以外的所述显示部分和所述外围部分。
8.依据权利要求7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光导板的所述一对主表面中的一个上、在位于所述光导板的所述两个角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处所述多个凹槽的密度比所述光导板的所述两个角区域处的所述多个凹槽的密度低。
9.依据权利要求7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导板的所述一对主表面中的所述一个具有沿所述光导板的所述角区域的一对边缘,所述一对边缘中一个沿所述光导板的一个侧边延伸,并且所述多个凹槽与所述一对边缘中的至少一个相交。
10.依据权利要求9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槽的从其与所述光导板的所述一对主表面之一的所述一对边缘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交点起的延伸长度随所述各交点离开所述角区域的尖端部分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11.依据权利要求9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槽的密度随其与所述一对边缘中所述至少一个的交点离开所述角区域的尖端部分的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12.依据权利要求7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槽按照其与所述光导板所述各侧边之一的相交角被分成至少两组。
13.依据权利要求7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槽从所述光导板的所述一对主表面中的一个的边缘沿着所述所述光导板的侧边之一辐射状地延伸。
14.依据权利要求13的液晶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槽按照各自的基点的位置被分成至少两组,所述多个凹槽中的每一个从所述各基点之一开始辐射状地延伸。
CNB011407042A 2000-07-28 2001-07-28 液晶显示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0295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28976/2000 2000-07-28
JP2000228976 2000-07-28
JP2000254964A JP3809328B2 (ja) 2000-07-28 2000-08-25 液晶表示装置
JP254964/2000 2000-08-25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38657A CN1338657A (zh) 2002-03-06
CN1180295C true CN1180295C (zh) 2004-12-15

Family

ID=265969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11407042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80295C (zh) 2000-07-28 2001-07-28 液晶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985131B2 (zh)
JP (1) JP3809328B2 (zh)
KR (1) KR20020010097A (zh)
CN (1) CN1180295C (zh)
TW (1) TW5941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594223B (en) * 2002-01-29 2004-06-21 Chi Mei Optoelectronics Corp Backlight modul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KR100783592B1 (ko) * 2002-02-05 2007-12-07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조명장치 및 이를 백라이트로 채택한 표시장치
US6993244B2 (en) * 2002-10-18 2006-01-31 Heng Huang Kuo Radial type light-guiding plate
KR100756368B1 (ko) * 2002-12-05 2007-09-1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백 라이트 어셈블리 및 이를 갖는 액정표시장치
KR100947175B1 (ko) * 2003-03-20 2010-03-1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액정표시모듈
KR20040094053A (ko) * 2003-05-01 2004-11-09 주식회사 우영 디스플레이 장치용 백 라이트
CN100363811C (zh) * 2003-06-10 2008-01-23 统宝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面状光源构件
CN100405172C (zh) * 2003-11-13 2008-07-23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背光模组
CN100346215C (zh) * 2004-10-09 2007-10-31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背光模块及其导光板
TWI296063B (en) * 2004-12-10 2008-04-21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unit and housing thereof
TWI276894B (en) * 2005-08-17 2007-03-21 Au Optronics Corp Backlight unit and light guide plate within and method for diminishing corner shadow area
US7894012B2 (en) * 2005-11-28 2011-02-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Backlight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using the same
TWI335474B (en) * 2006-02-24 2011-01-01 Chimei Innolux Corp Mass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light guide plate
KR100793536B1 (ko) 2006-07-04 2008-01-14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액정 표시 장치의 백라이트 유니트 및 백라이트 유니트의도광판 제조 방법
JP4878335B2 (ja) * 2007-06-14 2012-02-15 シチズン電子株式会社 導光板の製造方法、導光板及び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並びに表示装置
JP4838355B2 (ja) * 2007-07-27 2011-12-14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照明装置および液晶表示装置
TW200909894A (en) * 2007-08-16 2009-03-01 Nano Prec Corp Backlight module and display using the same
KR101513439B1 (ko) * 2008-01-21 2015-04-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구동 방법
JP5081933B2 (ja) * 2010-01-25 2012-11-2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液晶表示装置及び照明装置
TWI413820B (zh) 2010-04-01 2013-11-01 Young Lighting Technology Corp 照明裝置與導光板
JP5578918B2 (ja) * 2010-04-07 2014-08-27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導光板及びそれを備えた指針計器
JP5267692B2 (ja) * 2012-02-16 2013-08-21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導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SG193229A1 (en) * 2012-03-05 2013-10-30 Skg Co Ltd Light guide plate, display unit including the light guide plate, traffic sign including the display unit,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light guide plat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traffic sign
TW201341897A (zh) * 2012-04-05 2013-10-16 Hui Fong Recycling Ind Inc 導光板模仁組件之製作方法及其應用
KR102133762B1 (ko) 2013-01-10 2020-07-1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장치
TWI490572B (zh) * 2013-05-06 2015-07-01 Skg Co Ltd 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顯示裝置、道路標識及其製造方法
CN107870468B (zh) * 2017-11-30 2020-10-02 盛天誉 学习用显示装置
KR102403929B1 (ko) * 2018-02-23 2022-06-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TWI845953B (zh) * 2022-05-30 2024-06-21 達運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導光板與背光模組
TWI838213B (zh) * 2023-04-11 2024-04-01 宏碁股份有限公司 可攜式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51129A (ja) * 1992-07-27 1994-02-25 Inoue Denki Kk 照明装置
JPH0935518A (ja) 1995-07-21 1997-02-07 Hokuto Seisakusho:Kk 液晶表示用導光板
JPH09113900A (ja) * 1995-10-16 1997-05-02 Toshiba Corp 液晶表示装置
JP3588180B2 (ja) * 1995-12-28 2004-11-10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光制御部材及びサイドライト型面光源装置
JPH09258030A (ja) 1996-03-21 1997-10-03 Enplas Corp サイドライト型面光源装置
US5897184A (en) * 1996-07-02 1999-04-27 Dimension Technologies, Inc. Reduced-thickness backlighter for autostereoscopic display and display using the backlighter
EP0867747A3 (en) * 1997-03-25 1999-03-03 Sony Corporation Reflective display device
JP3558321B2 (ja) * 1997-05-08 2004-08-25 株式会社エンプラス サイドライト型面光源装置及び導光板
JP3036464B2 (ja) 1997-05-20 2000-04-24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
JP3808992B2 (ja) * 1997-11-21 2006-08-16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液晶パネルモジュール
JP2986773B2 (ja) * 1998-04-01 1999-12-06 嶋田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点光源用の導光板
JPH11305205A (ja) * 1998-04-22 1999-11-05 Hitachi Ltd 液晶表示装置
JP2000235119A (ja) * 1999-02-16 2000-08-29 Fujitsu Kasei Kk 導光板
JP2001035224A (ja) * 1999-07-22 2001-02-09 Stanley Electric Co Ltd 面光源装置
JP3165860B2 (ja) * 1999-10-01 2001-05-14 オーツタイヤ株式会社 バックライト用導光板及びバックライト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6985131B2 (en) 2006-01-10
KR20020010097A (ko) 2002-02-02
JP2002107716A (ja) 2002-04-10
JP3809328B2 (ja) 2006-08-16
US20020030650A1 (en) 2002-03-14
TW594116B (en) 2004-06-21
CN1338657A (zh) 2002-03-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80295C (zh) 液晶显示设备
CN1258113C (zh) 照明装置、液晶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043082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00367093C (zh) 背光单元及使用该背光单元的液晶显示器件
CN1639619A (zh) 光学元件、背光组件以及液晶显示器
CN1198168C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409207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512240A (zh) 显示器的背光单元以及采用其的液晶显示器
CN1815320A (zh) 支承构件、背光组件及其显示装置
CN1918428A (zh) 面光源装置
CN1437059A (zh) 照明装置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672091A (zh) 背光组件和利用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
CN1961276A (zh) 便携式显示装置
CN1725069A (zh) 电光装置和电子设备
CN1576992A (zh) 显示组件接受单元、具有该接受单元的显示组件及显示器
CN1595245A (zh) 液晶显示装置
CN1816269A (zh) 显示装置
CN1882802A (zh) 面光源装置和使用该装置的设备
CN1920625A (zh)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CN1506702A (zh) 带有台阶状边缘的光导板以及具有该光导板的显示装置
CN1485661A (zh) 背光组件和使用该背光组件的液晶显示器
CN1515937A (zh) 导引光束的方法、光导设备、背光组件及液晶显示装置
CN1866057A (zh) 光学板、具有该光学板的背光组件和显示装置
CN1576991A (zh) 扩散反射膜及其制造方法与包括该膜的光学组件和装置
CN1624542A (zh) 照明装置和使用它的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ASS Succession or assignment of patent right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 DISPLAY DEVICES, LTD.

Effective date: 20111128

Owner name: HITACHI DISPLAY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HITACHI,LTD.

Effective date: 20111128

Owner name: IPS ALPHA SUPPOR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1128

Owner name: PANASONIC LCD CO., LTD.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OWNER: IPS ALPHA SUPPORT CO., LTD.

Effective date: 20111128

C4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or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Co-patentee after: Hitachi display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Hitachi,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Hitachi Electronics Co.,Ltd.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128

Address after: Chiba Prefecture, Japan

Co-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Patentee after: Hitachi Displays, 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Prefecture,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IPS pioneer support society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Displays, 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128

Address after: Chiba Prefecture, Japan

Co-patentee after: IPS Pioneer Support Society

Patentee after: Hitachi Displays, 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Displays, 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128

Address after: Chib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Hitachi Displays, 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Prefecture,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Hitachi display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Displays, 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111128

Address after: Chiba Prefecture, Japan

Co-patentee after: Hitachi display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after: Hitachi Displays, 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Co-patentee before: Hitachi display equipment Co.,Ltd.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Ltd.

C56 Change in the name or address of the patentee

Owner name: APAN DISPLAY EAST,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HITACHI DISPLAY CO., LTD.

Owner name: JAPAN DISPLAY, INC.

Free format text: FORMER NAME: APAN DISPLAY EAST, INC.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Chib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East Inc.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Hitachi Displays, Ltd.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Address after: Chib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Inc.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Japan Display East Inc.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JAPAN DISPLAY Inc.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Address before: Chiba Prefecture, Japan

Patentee before: JAPAN DISPLAY Inc.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E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cordation of patent licensing contract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020306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Ltd.

Assignor: JAPAN DISPLAY Inc.|Panasonic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o.,Ltd.

Contract record no.: 2013990000688

Denomination of invention: Method for raising quality of image o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215

License type: Common License

Record date: 20131016

LICC Enforcement, change and cancellation of record of contracts on the licence for exploitation of a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215

Termination date: 2019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