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490572B - 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顯示裝置、道路標識及其製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顯示裝置、道路標識及其製造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I490572B TWI490572B TW102116017A TW102116017A TWI490572B TW I490572 B TWI490572 B TW I490572B TW 102116017 A TW102116017 A TW 102116017A TW 102116017 A TW102116017 A TW 102116017A TW I490572 B TWI490572 B TW I490572B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diffusion
- light guide
- guide plate
- diffusion region
- region
- Prior art date
Links
Landscapes
- Illuminated Signs And Luminous Advertising (AREA)
- Planar Illumination Modules (AREA)
Description
本發明涉及一種導光板、使用該導光板的顯示裝置、包含該顯示裝置的道路標識、導光板的製造方法以及道路標識的製造方法。
以往,作為使圓形或多邊形(例如五邊形)的導光板的主面發光的方法,已知有在導光板的整個側面側配置LED(LightEmitting Diode,發光二極體)的方法。例如,在主面為圓形的導光板的情況下,已知有如下照明裝置或顯示裝置:如圖18所示,將具備在內側具有多個LED的光源部的C形鋼配置在導光板的側面側,從導光板的側面側照射LED的光,當該光入射到導光板時,利用設置在導光板的主面的擴散點將光擴散。然而,在將LED配置在導光板的側面的廣範圍中該方法中,存在所配置的LED的數量變多,消耗電力較大等問題。
作為減少LED的消耗電力的方法,例如考慮減少配置在側面的LED的數量。尤其是,在導光板為多邊形(例如五邊形)的情況下,考慮不在彎曲的各頂點附近配置光源,而僅在直線狀的各邊的側面側配置光源的方法。在這樣的情況下,與在整個側面側配置光源的情況相比,可通過減少所配置的LED的數量而減少消耗電力,並且因為在主面的彎曲的部分未配置LED,所以可降低配置LED時的勞力。然而,由於未在各頂點附近配置LED,所以存在各頂點附近與其他部分相比變暗,產生亮度不均,而無法使整個主面的亮度均勻等問題。
對於這樣的問題,例如日本專利特開2003-331628號公報中記載有使用如下導光板的照明裝置:通過在導光板的LED配置側的整個側面側形成棱鏡,在LED與LED之間使光擴散,藉此使整個主面的亮度均勻。
然而,在這樣的導光板中,必須使棱鏡高精度地對準LED的位置,而且,為了有效地利用棱鏡而必須使LED與棱鏡之間具有固定的距離,因此存在入射到導光板的光減少,整個導光板變暗等問題。
本發明是鑒於所述問題而形成的,其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即便在不將光源配置在主面的彎曲的各頂點附近的情況下,也能夠減少主面的位置所致的亮度的差異,並且有助於節省電力的導光板。而且,通過使用該導光板,提供一種不在主面的彎曲的各頂點附近配置光源,而能夠將主面的位置所致的亮度的差異保持為較小,並且降低消耗電力的顯示裝置以及包含該顯示裝置的道路標識也為其目的之一。
為了達成所述至少一個目的,本發明採用以下手段。
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其特徵為其係具備:一導光板及多個之LED;該導光板將從側面入射的光引導到主面,所述主面包含第一擴散
區域與第二擴散區域,為由至少三個以上的直線部與將相鄰的所述直線部彼此分別連結的曲線部包圍的形狀,所述第一擴散區域是包含使從側面入射的所述光向主面側擴散的多個第一擴散部的區域,所述第二擴散區域是位於所述第一擴散區域與所述曲線部之間、包含使從側面入射的所述光向主面側擴散的多個第二擴散部的區域,多個所述第一擴散部在所述第一擴散區域中佔據的面積的比例小於多個所述第二擴散部在所述第二擴散區域中佔據的面積的比例;該多個之LED係位於與所述曲線部相鄰之2個所述直線部之外側,且可於2個所述直線部之外側照射出光;並且,LED並未配置於所述曲線部之外側。
該顯示裝置在第一擴散區域與曲線部之間的位置包含第二擴散區域,第二擴散部佔據該第二擴散區域的面積的比例大於第一擴散部佔據第一擴散區域的面積的比例。換言之,設置在第二擴散區域的第二擴散部較設置在第一擴散區域的第一擴散部更密地設置。因此,在光從整個側面側均勻地入射的情況下,第二擴散區域比第一擴散區域亮。藉此,在不將光源配置在曲線部的情況下,隨著向曲線部靠近而從側面側入射的光減少,但通過使第二擴散區域中的第二擴散部的面積的比例大於第一擴散區域中的第一擴散部的面積的比例,可使第一擴散區域與第二擴散區域的亮度的不均減少。換言之,可使整個主面中的亮度的差異減少。
在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中,所述第一擴散部以及所述第二擴散部也可以是擴散點。藉此,可利用相同的方法形成第一擴散部與第二擴散部,因此,與利用不同的方法形成第一擴散部與第二擴散部的情況相比,可進一步降低形成第二擴散部時的勞力。在這樣的情況下,通過在第二擴
散區域設置多於第一擴散區域的擴散點,在光從整個側面側均勻地入射的情況下,第二擴散區域比第一擴散區域亮。藉此,在不將光源配置在曲線部的情況下,隨著向曲線部靠近而從側面側入射的光減少,但通過使第二擴散區域中的第二擴散部的面積比例增大,可使第一擴散區域與第二擴散區域的亮度的差異減少。換言之,可使整個主面中的亮度的不均減少。
在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中,所述第一擴散部也可以是擴散點,所述第二擴散部也可以是擴散點與第一擴散槽。在這樣的情況下,設置在第二擴散區域的擴散點與第一擴散槽的面積比例大於設置在第一擴散區域的擴散點的面積比例,在光從整個側面側均勻地入射的情況下,第二擴散區域比第一擴散區域亮。藉此,在不將光源配置在曲線部的情況下,隨著向曲線部靠近而從側面側入射的光減少,但通過使第二擴散區域中的第二擴散部的面積比例增大,可使第一擴散區域與第二擴散區域的亮度的不均減少。換言之,可使整個主面中的亮度的不均減少。
在採用該方式的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中,所述第一擴散槽也可以呈虛線狀連續地設置,所述第一擴散槽也可以從所述曲線部側呈放射狀形成多個。在這樣的情況下,隨著向曲線部側靠近,第一擴散槽的面積比例增大,因此,在光從整個側面側均勻地入射的情況下,曲線部附近變得最亮。藉此,在不將光源配置在曲線部的情況下,通過使入射的光最少的曲線部附近的第一擴散部的面積比例增大,可使隨著向曲線部靠近而產生變化的亮度減少。換言之,可使整個主面中的亮度的不均減少。
在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中,所述第二擴散區域也可以是包含
由以相鄰的所述直線部的延長線互相相交的交點為中心描繪的假想圓弧與所述曲線部包圍的區域的區域。藉此,在不將光源配置在曲線部的情況下,隨著向曲線部靠近而從整個側面側入射的光減少,但通過使第二擴散區域中的第二擴散部的面積比例增大,能夠使第一擴散區域與第二擴散區域的亮度的差異減少。換言之,能夠使整個主面中的亮度的不均減少,而帶來優異的美觀。
在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中,所述第二擴散區域也可以在所述第二擴散區域的曲線部側的一部分包含第三擴散區域,所述第三擴散區域具有使從側面入射的所述光向主面側擴散的第二擴散槽。在這樣的情況下,隨著從導光板的中心向曲線部側靠近,第一擴散區域、第二擴散區域、第三擴散區域三階段中各個區域中的第一擴散部或第二擴散部的面積比例變大,在光從整個側面側均勻地入射的情況下,三階段中光的亮度產生變化。藉此,與不具有第三擴散區域的情況相比,可進一步使整個主面的亮度的不均減少。
在採用該方式的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中,所述第二擴散槽也可以呈虛線狀連續地設置,所述第二擴散槽也可以從所述曲線部側呈放射狀形成多個。在這樣的情況下,隨著向曲線部側靠近,而第二擴散槽的面積比例增大,因此,在光從整個側面側均勻地入射的情況下,曲線部附近變得最亮。藉此,在不將光源配置在曲線部的情況下,通過使入射的光最少的曲線部附近的第二擴散部的面積比例增大,可使隨著向曲線部靠近而產生變化的亮度減少。換言之,可使整個主面中的亮度的不均減少。
在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中,所述第三擴散區域也可以是交替地
設置著所述第一擴散槽與所述第二擴散槽的區域。這樣,通過週期性地配置第一擴散槽與第二擴散槽,帶來由週期性的形狀產生的優異的美觀,並且在光從整個側面側均勻地照射的情況下,可使第三擴散區域內的亮度的差異減少。換言之,可使整個主面中的亮度的不均減少,並帶來優異的美觀。
在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中,所述第三擴散區域也可以與所述第二擴散區域為相似形。這樣,在與任一直線部對向的位置同樣地配置著光源的情況下,從各個光源到第三擴散區域以及第二擴散區域為止的距離變得相同,因此,可使第三擴散區域與第二擴散區域的亮度的差異減少。換言之,可使整個主面中的亮度的差異減少。
在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中,所述主面也可以是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或六邊形。在主面為這些形狀的情況下,在現有的導光板中,在不將光源配置在曲線部的情況下,整個主面中的亮度的不均變大,因此,應用本發明的效果較大。
本發明的顯示裝置可以包含:所述任一項中記載的導光板;以及多個LED,位於所述直線部的外側,對所述直線部的側面照射光;也可以如下:包含所述任一項中記載的導光板、以及對所述直線部的側面照射光的多個LED,所述導光板的所述主面是五邊形,多個所述LED位於形成五邊形的五個所述直線部中的四個直線部的外側,以在外側的位置未設置多個所述LED的直線部成為上方側的方式配置所述導光板。在任一情況下,隨著嚮導光板的各頂點靠近,從LED照射的光的量減少,但由於包含所述任一項中記載的導光板,所以可使隨著向各頂點靠近而產生變化的亮
度減少。此時,與在整個側面配置LED的情況相比,可使所配置的LED的數量變少,從而進一步有助於節省電力。換言之,可提供一種降低消耗電力,並且使整個主面中的亮度的差異減少的照明裝置。
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也可以包含位於所述曲線部的曲面側、反射被引導到所述曲線部的曲面側的光的反射部件。這樣,通過被引導到曲線部的曲面側的光被反射部件反射,曲線部附近變得更亮,而可使隨著向曲線部靠近而產生變化的亮度的減少程度降低。
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也可以包含:反射板,與所述主面的設置著所述擴散點的側鄰接,反射從所述主面照射的光;以及半透明板,與所述主面的未設置所述擴散點的側鄰接,顯示特定的資訊。藉此,與不存在反射板的情況相比可使顯示在半透明板的資訊更亮,且可使整個顯示裝置中的亮度的差異減少。
本發明的道路標識包含所述任一個顯示裝置以及具有由文字、記號、附圖或這些的組合形成的顯示資訊的顯示部。本發明的道路標識因為包含所述任一個顯示裝置,所以可獲得與所述顯示裝置相同的效果,例如,可獲得降低消耗電力,並且在使整個道路標識中的亮度的差異較小的狀態下顯示所顯示在顯示部的顯示資訊等效果。
在本發明的道路標識中,所述顯示部也可以是貼附在所述半透明板的表面的膜。這樣,可利用將膜貼附在半透明板的表面等簡單的操作設置顯示部。
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中所使用之導光板的製造方法包含如下步驟:(a)第一擴散部形成步驟,在所述主面形成多個第一擴散部;以及
(b)第二擴散部形成步驟,在所述第二擴散區域形成所述第二擴散部。
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中所使用之導光板的製造方法因為包含在所述主面形成多個第一擴散部的第一擴散部形成步驟、以及在所述第二擴散區域形成所述第二擴散部的第二擴散部形成步驟,所以可製造使整個主面中的亮度的差異減少的導光板。
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中所使用之導光板的製造方法也可以包含如下步驟:(a)擴散點形成步驟,通過按壓配置在超聲波加工用尖角的前端面的加工點,以反映所述加工點的形狀的形狀在所述主面形成多個所述擴散點;以及(b)擴散槽形成步驟,在所述擴散點加工步驟後,使用鐳射加工機在所述第二擴散區域形成所述第二擴散部。這樣,通過按壓加工點在主面形成多個擴散點之後使用鐳射加工機在第二加工區域形成第二擴散部,可製造使整個主面中的亮度的差異減少的導光板。
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中所使用之導光板的製造方法也可以包含如下步驟:(a)第一擴散部形成步驟,在所述主面形成多個第一擴散部;以及(b)擴散槽形成步驟,在所述第三擴散區域形成所述第二擴散槽。這樣,與不包含第二擴散槽的導光板相比,可製造使整個主面中的亮度的差異進一步減少的導光板。
本發明的顯示裝置中所使用之導光板的製造方法也可以包含如下步驟:(a)擴散點形成步驟,通過按壓配置在超聲波加工用尖角的前端面的加工點,以反映所述加工點的形狀的形狀在所述主面形成多個所述擴散點;(b)擴散槽形成步驟,在所述擴散點形成步驟後,使用鐳射加工機在所述第三擴散區域形成所述第二擴散槽;以及(c)第二擴散槽形成
步驟,在所述擴散槽形成步驟後,使用鐳射加工機在所述第三擴散區域形成所述第二擴散槽。這樣,與不包含第二擴散槽的導光板相比,可製造使整個主面中的亮度的差異進一步減少的導光板。
本發明的道路標識的製造方法是製造包含所述的道路標識:導光板,將從側面入射的光引導到主面;顯示膜,設置在所述主面的表面,顯示由文字、記號、圖形或這些的組合形成的顯示資訊;以及多個LED,位於與所述曲線部相鄰之2個所述直線部之外側,且可於2個所述直線部之外側照射出光;並且,所述LED並未配置於所述曲線部之外側;所述道路標識的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通過包含如下步驟,製造使整個顯示膜的亮度的差異減少的道路標識:(a)擴散點形成步驟,通過按壓配置在超聲波加工用尖角的前端面的加工點,以反映所述加工點的形狀的形狀在所述主面形成多個所述擴散點;(b)擴散槽形成步驟,在所述擴散點加工步驟後,使用鐳射加工機在所述第二擴散區域形成所述第二擴散槽;以及(c)組裝步驟,使LED定位在所述直線部的側面。
本發明的道路標識的製造方法因為使用利用即便在從定位在直線部的側面的LED照射光的情況下,也可以使整個主面中的亮度的差異減少的方法而製造的導光板,所以可製造使整個主面中的亮度的差異減少的道路標識。
關於吾等發明人之技術手段,茲舉數種較佳實施例配合圖式於下文進行詳細說明,俾供 鈞上深入了解並認同本發明。本實施方式的導光板30相當於導光板,曲線部30a相當於曲線部,直線部30b相當於直線部,第一擴散區域31a相當於第一擴散區域,第二擴散區域31b相當於第二擴散區域,第三擴散區域31c相當於第三擴散區域,第一擴散點32a相當於第一擴散部,第一擴散點32a、第二擴散點32b以及第三擴散點32c相當於擴散點,第一擴散槽132相當於第一擴散槽,白色發光型LED54相當於LED,反射密封件28相當於反射部件,反射板22相當於反射板,半透明板(乳半板)24相當於半透明板,顯示膜12相當於顯示部。另外,通過對包含導光板30的顯示裝置20的製造方法進行說明,也使本發明的導光板30、顯示裝置20以及道路標識10的製造方法的一例明確。
對用來實施本發明的方式進行說明時,首先,利用圖1,對作為本發明的實施方式的一例的導光板30進行說明之後,對使用該導光板30的顯示裝置20以及道路標識10進行說明。圖1是表示作為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的導光板30的構成的概略的主視圖,在右下部表示A部的放大主視圖。
導光板30是厚度為約4毫米到約8毫米,為形成大致五邊形形狀的板狀的具有透過性的甲基丙烯酸樹脂制的板。該導光板30的形狀是由為大致五邊形形狀的各邊的一部分的形成為直線狀的直線部30b、與為大致五邊形形狀的各頂點附近的將相鄰的直線部30b彼此連接的曲線部30a包圍的形狀。在該導光板30的背面側,設置著多個第一擴散點32a,在各頂點附近設置著第二擴散點32b。藉此,在光從導光板30的整個側面側均勻地入射的情況下,導光板30的各頂點附近與其他位置相比,變得更亮。另外,密集地設置著該第一擴散點32a的各頂點的附近的區域(圖1中為由一點劃線包圍的區域)為第二擴散區域31b,第二擴散區域31b以外的區域為第一擴散區域31a。另外,在以下的說明中,所謂導光板30的背面側,是指導光板30的主面中具有第一擴散點32a以及第二擴散點32b之一側,所謂導光板30的正面側,是指導光板30的主面中不具有第一擴散點32a以及第二擴散點32b之一側。
第一擴散點32a以及第二擴散點32b是呈大致四角錐形狀凹陷的凹部,以相當於四角錐的底面的位置位於導光板30的背面的方式設置。該四角錐的各邊的長度設為0.6毫米~1.5毫米,第一擴散點32a以及第二擴散點32b的深度設為0.4毫米~0.8毫米。而且,相鄰的第一擴散點32a間的間距設為約1.5毫米~約8.0毫米的間距。另外,在圖1中,為了方便繪圖,第一擴散點32a以及第二擴散點32b的大小是比實際大且少地描繪,實際上,更小的第一擴散點32a以及第二擴散點32b被更多地形成。
這裡,更詳細地對第二擴散區域31b進行說明。如圖1的右下部所示,第二擴散區域31b是導光板30的各頂點附近的區域,且除設置著第一擴散點32a以外,也設置著第二擴散點32b的區域。具體而言,與第一擴散點32a的形狀相同的形狀的第二擴散點32b是相對於第一擴散點32a的間距間隔錯開二分之一間距而設置。而且,第二擴散區域31b優選例如距離導光板30的各頂點半徑20.0毫米~300.0毫米,更優選30.0毫米~250.0毫米。藉此,第二擴散區域31b中的第一擴散點32a以及第二擴散點32b的面積密度成為第一擴散區域31a中的第一擴散點32a的面積密度的2倍,因此,在從整個側面側相同光量的光入射的情況下,與第一擴散區域31a相比,可使導光板30的正面側更亮。其結果,即便在將光源單元50(參照圖3)只設置在例如與直線部30b對向的位置的情況下,也可以使第二擴散區域31b的亮度與第一擴散區域31a為相同程度。這樣,即便不在曲線部30a的側面設置光源單元50,也可以使導光板30的整體的亮度為相同程度,因此,也可以不在導光板30的各頂點附近設置光源單元50。另外,第二擴散區域31b的範圍可根據曲線部30a的角度或導光板230的大小而適當規定。
接下來,利用圖2對以所述方式構成的本實施方式的導光板30的製造方法的一例進行詳細說明。這裡,圖2是用來說明形成第一擴散點32a以及第二擴散點32b的方法的說明圖。当在导光板30形成第一扩散点32a时,如圖2(A)所示,通过对树脂制板按压施加了超声波振动的超声波加工用尖角(ホーン)60,形成第一扩散点32a。該超聲波加工用尖角60與未圖示的公知的超聲波加工機連接,在前端面加工點62縱橫分別存在四個,呈矩陣狀配置。該加工點62是大致四角錐形狀,設置在超聲波加工用尖角60的前端面。因此,當在對超聲波加工用尖角60施加了超聲波振動的狀態下對導光板30進行按壓時,可形成反映了加工點62的形狀的第一擴散點32a。
當形成第二擴散區域31b時,利用所述方法在導光板30的整個表面形成第一擴散點32a之後,如圖2(B)所示,使超聲波加工用尖角65定位在第一擴散點32a與第一擴散點32a之間的位置,在對超聲波加工用尖角65施加了超聲波振動的狀態下對導光板30進行按壓,藉此可形成反映了配置在超聲波加工用尖角65的前端面的加工點62的形狀的第二擴散點32b。此時,如圖2(C)所示,通過在第一擴散點32a與第一擴散點32a的中間點形成第二擴散點32b,光週期性地擴散,因此美觀優異。而且,較第一擴散區域31a,以第二擴散點32b的量增多地配置擴散點,因此,與不具有第二擴散點32b的情況相比,看上去更亮。
接下來,利用圖3對包含該導光板30的顯示裝置20進行詳細說明。這裡,圖3是表示顯示裝置20的構成的概略的分解立體圖。顯示裝置20包含所述導光板30、配置在導光板30的背面側的反射板22、配置在導光板30的正面側的半透明板24、配置在設置在導光板30的各頂點附近的曲線部30a的側面側的反射密封件28、以及配置在與作為導光板30的各邊的一部分的直線部30b對向的位置的光源單元50,通過未圖示的框架體從側面側固定。在該顯示裝置20中,當從光源單元50對導光板30的側面照射光時,通過導光板30主要將光引導到正面側。另一方面,從光源單元50照射的光中向曲線部30a方向引導的光被設置在曲線部30a的側面側的反射密封件28反射,且通過導光板30再次被引導。藉此,即便不在導光板30的各頂點附近配置光源單元50,各頂點附近也不會變暗,而可使整個主面為相同程度的亮度。換言之,通過不在各頂點附近配置光源單元50,可降低將光源單元50彎曲而配置的勞力,並且通過減少光源單元50的數量,可降低消耗電力。
反射板22是具有與導光板30大致相同的形狀的不透明白色的塑膠板材,將被引導到導光板30的背面側的光反射到導光板30的正面側。因此,與不包含反射板22的情況相比,可使導光板30的正面側更亮。
半透明板24是具有與導光板30大致相同的形狀的半透明色半透明的樹脂制板,使由第一擴散點32a以及第二擴散點32b擴散的光散射,並透過。藉此,降低視覺確認第一擴散點32a以及第二擴散點32b的形狀的可能性,使整個正面側明亮,從而可提前降低在導光板30的表面產生亮度的不均的可能性。
反射密封件28是具有與導光板30的厚度大致相同的寬度的不透明白色的塑膠膜或薄片部件,使被引導到導光板30的側面側的光嚮導光板30的中心方向反射。因此,與不包含反射密封件28的情況相比,設置著反射密封件28的導光板30的各頂點附近通過由反射密封件28反射的光,而變得更亮。
光源單元50包含基板52以及以特定的間隔安裝在該基板52的多個表面安裝型的白色發光型LED54(以下稱作為“LED54”),對導光板30的側面照射光。該光源單元50分別設置在與作為導光板30的各邊的一部分的直線部30b對向的位置。因此,在設置在曲線部30a的情況下,必須呈與曲線部30a相同的形狀進行曲線加工,可降低進行曲線加工的勞力。而且,也可以對光源單元50實施防水或防滴漏處理。具體而言,例如,也可以在基板52上填充環氧樹脂等,也可以完全地密封塗覆,也可以將光源單元50封入矽膠管等。藉此,即便在顯示裝置20的內部產生結露,或者雨滴等滲入顯示裝置20的內部的情況下,也可以提前降低光源單元50產生故障或者進行誤作動的可能性。另外,光源單元50的配置位置也可以只是第一擴散區域31a的外側,也可以是第一擴散區域31a與第二擴散區域31b各自的外側。
如上所述,顯示裝置20是在如下狀態下由未圖示的框架體固定而成:半透明板24重疊於導光板30的正面側,反射板22重疊於導光板30的背面側,在導光板30的曲線部30b配置著反射密封件28,在與直線部30a對向的位置配置著光源單元50。
接著,利用圖4對使用顯示裝置20的道路標識10進行詳細說明。這裡,圖4是表示道路標識10的構成的概略的立體圖。道路標識10包含圖3所示的顯示裝置20與配置在顯示裝置20的背面側的支撐柱14,在半透明板24的表面,貼有具有特定的顯示資訊(例如“停止”的文字)的顯示膜12。在該道路標識10中,若從設在顯示裝置20的光源單元50對導光板30的側面照射光,則通過導光板30主要將光引導到正面側,顯示顯示膜12的顯示資訊。另一方面,從光源單元50照射的光中向曲線部30a方向引導的光被設置在曲線部30a的側面側的反射密封件28反射,且通過導光板30再次被引導。藉此,可提前防止顯示膜12的各頂點附近變暗,可使整個顯示膜12為相同程度的亮度,因此,可以相同程度的亮度顯示顯示膜12的顯示資訊,而視覺確認性優異。
支撐柱14是鐵制的柱狀部件,一端側固定在顯示裝置20的背面側,將另一端側固定在所期望的場所,由此將道路標識10固定地設置在所期望的位置。
如上所述,道路標識10是在顯示裝置20的正面側設置顯示膜12,通過一端側被固定的支撐柱14而配置在所期望的位置。另外,支撐柱14的設置方式並不限定於此,例如也可以設置在隧道等的出入口的上部壁面等。
接下來,利用圖5對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中的導光板130的構成的概略進行詳細說明。這裡,圖5是表示導光板130的構成的概略的主視圖。另外,對於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標注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若與導光板30進行比較,則導光板130就設置著第三擴散區域31c的方面而言不同。
如圖5所示,導光板130是在第二擴散區域31b中更靠近各頂點的位置具有第三擴散區域31c(圖5中為由兩點劃線包圍的區域)。該第三擴散區域31c除設置在第二擴散區域31b的多個第一擴散點32a以及第二擴散點32b以外,也設置著第三擴散點32c。具體而言,第三擴散區域31c優選例如距離導光板30的各頂點半徑30.0毫米~200.0毫米,更優選50.0毫米~150.0毫米。該第三擴散點32c是設在設置在第二擴散區域31b的第一擴散點32a或第二擴散點32b與鄰接的第一擴散點32a或第二擴散點32b的中間點,因此,第三擴散區域31c中的擴散點的面積密度成為第二擴散區域31b中的第一擴散點32a以及第二擴散點32b的面積密度的2倍,在與第一擴散區域31a相比的情況下,成為4倍的面積密度。因此,在從整個側面側入射相同光量的光的情況下,與第一擴散區域31a以及第二擴散區域31b相比,可使導光板30的正面側更亮。其結果,即便在將光源單元50只設置在例如與直線部30b對向的位置的情況下,由於擴散點的面積密度隨著遠離光源單元50而在二個階段中產生變化,所以即便不在導光板130的各頂點附近設置光源單元50,也可以使導光板130的整體的亮度的不均減少。另外,第三擴散區域31c的範圍可根據曲線部30a的角度或導光板130的大小而適當規定。
在所述第二實施方式中,設置在導光板130的第三擴散點32c設為與第二擴散點32b相同的大小,但也可以小於第二擴散點32b。在此情況下,也可以獲得與所述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同樣地,第二擴散點32b也可以小於第一擴散點32a,在此情況下,也可以獲得與所述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使用導光板130代替設在顯示裝置20以及道路標識10的導光板30來構成顯示裝置20或道路標識10的情況下,顯示裝置20或道路標識10可獲得與導光板130相同的效果,例如,可使導光板130的整個主面相同程度地明亮。此時,對於顯示裝置20以及道路標識10的構成以及製造方法,除將導光板30變更為導光板130以外均相同,因此省略說明。
接下來,利用圖6對本發明的第三實施方式中的導光板230的構成的概略進行詳細說明。這裡,圖6是表示導光板230的構成的概略的主視圖。另外,對於與第一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標注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若與導光板30進行比較,則導光板230就在第二擴散區域31b未設置第二擴散點32b,而設置著多個第一擴散槽132的方面而言不同。
如圖6所示,導光板230在第二擴散區域31b設置著多個第一擴散槽132。該第一擴散槽132分別從曲線部30a朝嚮導光板230的中心方向呈放射狀設置,因此,在曲線部30a附近第一擴散槽132的間隔密,隨著遠離曲線部30a,而第一擴散槽132的間隔稀疏地設置。藉此,在從導光板230的側面側均等地照射光的情況下,由於合併第一擴散點32a與第一擴散槽132的將光擴散的區域的面積密度隨著向曲線部30a靠近而變大,所以隨著向曲線部30a靠近而主面看上去更亮。其結果,即便在將光源單元50只設置在例如與直線部30b對向的位置的情況下,由於隨著遠離光源單元50而第一擴散點32a以及第一擴散槽132的面積密度變大,所以即便不在導光板30的各頂點附近設置光源單元50,也可以使導光板230的整體的亮度的不均減少。
這裡,更詳細地對第一擴散槽132進行說明。第一擴散槽132是設置在導光板230的表面的槽。該第一擴散槽132的寬度優選例如0.2毫米~1.0毫米,更優選0.4毫米~0.6毫米。而且,第一擴散槽132中從曲線部30a朝嚮導光板230的中心方向的長度優選例如20.0毫米~300.0毫米,更優選30.0毫米~250.0毫米。另外,該第一擴散槽132的寬度以及長度可根據曲線部30a的角度或導光板230的大小而適當規定。
在所述第三實施方式中的導光板230中,第一擴散槽132分別從曲線部30a朝嚮導光板230的中心方向呈放射狀設置,如圖7(A)所示,第一擴散槽132也可以和與曲線部30a鄰接的任一個直線部30b大致平行地設置著多個。這樣,例如,在只對與曲線部30a鄰接的直線部30b的任一個設置著光源單元50的情況下,通過與設置著光源單元50的直線部30b大致平行地設置第一擴散槽132,可使從光源單元50照射的光充分地向主面擴散。
在所述第三實施方式中的導光板230中,第一擴散槽132分別從曲線部30a朝嚮導光板230的中心方向呈放射狀設置,如圖7(B)所示,也可以是和與曲線部30a鄰接的各個直線部30b大致平行地設置多個,而形成格子狀,如圖7(C)所示,也可以沿遠離曲線部30a的方向分別平行地設置。這樣,例如,即便在只對與曲線部30a鄰接的直線部30b的任一個設置著光源單元50的情況下,即便對任一個鄰接的直線部30b設置光源單元50,也可以使從光源單元50照射的光充分地向主面擴散,而使導光板130的整體的亮度的不均減少。
在所述第三實施方式中的導光板230中,第一擴散槽132設為直線狀的槽,如圖8(A)所示,也可以是以等間隔設置的虛線,如圖8(B)所示,也可以是在較長的槽與槽之間具有較短的間隔的虛線。在任一情況下,均可獲得與所述第三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另外,該虛線的方向也可以是所述任一個方向。在任一情況下,均可獲得與所述第三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接下來,利用圖9對本發明的第四實施方式中的導光板330的構成的概略進行詳細說明。這裡,圖9是表示導光板330的構成的概略的主視圖。另外,對於與第三實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標注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若與導光板230進行比較,則導光板330就設置著第三擴散區域31c的方面而言不同。
如圖9所示,導光板330是在第一擴散區域31a中更靠近各頂點的位置具有第三擴散區域31c。該第三擴散區域31c除包含第二擴散區域31b以外,更包含第二擴散槽134。設置在第三擴散區域31c的第二擴散槽134分別在第一擴散槽132與第一擴散槽132之間的位置,從曲線部30a朝嚮導光板330的中心方向呈放射狀設置。藉此,在從導光板330的整個側面側均等地照射光的情況下,設置在第三擴散區域31c的第一擴散槽132以及第二擴散槽134(以下也稱作為“擴散槽136”)的面積密度大於第二擴散區域31b,因此,隨著向曲線部30a靠近而主面看上去更亮。其結果,即便在將光源單元50只設置在例如與直線部30b對向的位置的情況下,由於隨著遠離光源單元50而擴散槽136的面積密度變大,所以即便不在導光板30的各頂點附近設置光源單元50,也可以使導光板330的整體的亮度的不均減少。
在所述第四實施方式中,在第一擴散槽132與第一擴散槽132之間設置第二擴散槽134,如圖10(A)所示,在分別從曲線部30a朝嚮導光板330的中心方向呈放射狀設置的第一擴散槽132與第一擴散槽132之間設置第二擴散槽134,如圖10(A)所示,第一擴散槽132以及第二擴散槽134也可以和與曲線部30a鄰接的任一個直線部30b大致平行地交替設置著多個。這樣,例如,在只對與曲線部30a鄰接的直線部30b的任一個設置著光源單元50的情況下,通過與設置著光源單元50的直線部30b大致平行地設置第一擴散槽132以及第二擴散槽134,可使從光源單元50照射的光充分地向主面擴散。
在所述第四實施方式中,在第一擴散槽132與第一擴散槽132之間設置第二擴散槽134,如圖10(B)所示,也可以在與第一擴散槽132正交的位置設置第二擴散槽134,利用第一擴散槽132與第二擴散槽134形成格子狀,如圖10(C)所示,也可以將第一擴散槽132設置成格子狀,以成為小於由第一擴散槽132形成的格子的格子的方式,將第二擴散槽134設置成格子狀,如圖10(D)所示,也可以沿遠離曲線部30a的方向分別平行地設置第一擴散槽132以及第二擴散槽134。這樣,例如,即便在只對與曲線部30a鄰接的直線部30b的任一個設置著光源單元50的情況下,即便對任一個鄰接的直線部30b設置光源單元50,也可以使從光源單元50照射的光充分地向主面擴散。
在所述第四實施方式中,在分別從曲線部30a朝嚮導光板330的中心方向呈放射狀設置的第一擴散槽132與第一擴散槽132之間設置第二擴散槽134,如圖10(B)所示,也能夠以與和與曲線部30a鄰接的任一個直線部30b大致平行地設置的第一擴散槽132正交的方式設置第二擴散槽134。
在所述第四實施方式中,第一擴散槽132以及第二擴散槽134是直線狀的槽,如圖11(A)所示,也可以是以等間隔設置的虛線,如圖11(B)所示,也可以在較長的槽與槽之間具有較短的間隔的虛線,如圖11(C)所示,在第一擴散槽132與第二擴散槽134中,槽的長度也可以不同。在任一情況下,均可獲得與所述第四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接下來,利用圖19對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中的道路標識110的構成進行詳細說明。這裡,圖19是表示道路標識110的構成的概略的主視圖、側視圖以及A-A剖視圖。另外,對於與第一實施方式與相同的部分,標注相同的符號,並省略說明。如圖19所示,該道路標識110是在正面側設置著顯示板112,在背面側分別設置著通過固定在未圖示的支柱等來支撐道路標識110的兩個固定件111。此時,在道路標識110的下方側設置著未圖示的貫通孔。藉此,即便在道路標識110的內部產生結露,或者雨滴等滲入道路標識110的內部的情況下,也可以將內部的水排出。
如圖19所示,道路標識110是在主體框架114的正面側通過螺栓113a而固定著L字形狀的側面框架116,在主體框架114與側面框架116之間夾持著顯示板112。此時,在主體框架114與螺栓113a之間插入著防水墊圈113b,在顯示板112與側面框架116之間插入著緩衝部件117,因此防水性優異,而可將道路標識110設置在室外。而且,在主體框架114的背面側通過螺栓115a而固定著背板118,通過固定部件120在背板118固定著導光板30。此時,在背板118與螺栓115a之間插入著防水墊圈115b,因此防水性優異。
如圖19所示,固定部件120具有相互平行的上表面120a以及下表面120b,且具有上表面120a與下表面120b利用傾斜面120c而連接的形狀。在該固定部件120的上表面120a固定著導光板30,在下表面120b固定著背板118。藉此,可不抵接於主體框架114或側面框架116、背板118,而固定導光板30。例如,于假設在道路標識110的內部產生結露,或者雨滴等滲入道路標識110的內部的情況下,水滴會滯留在道路標識110的下方,滯留的水從設置在道路標識110的下方的未圖示的貫通孔排出,除此以外,導光板30以及光源單元50在與道路標識110的下方面分離的狀態下定位,因此,可提前降低因滯留在道路標識110的下方的水而光源單元50或導光板30產生故障或誤作動的可能性。
在導光板30的側面側,與第一實施方式同樣地,在各邊的直線狀的部分設置著光源單元50,光源單元50通過U字形狀的光源固定部件122固定在導光板30的側面側。藉此,光從光源單元50照射到導光板30的側面,且通過導光板30而嚮導光板30的主面方向擴散。
接下來,利用圖20以及圖21對本發明的其他實施方式中的道路標識210的構成進行詳細說明。這裡,圖20是道路標識210的主視圖,圖21是表示道路標識210的構成的概略的側視圖、B-B剖視圖以及C-C剖視圖。如圖21所示,該導光板210是在正面側設置著顯示板212,在背面側設置著通過固定在未圖示的支柱等而支撐道路標識210的兩個固定件211。此時,在道路標識110的下方側設置著未圖示的貫通孔。藉此,即便在道路標識210的內部產生結露,或者雨滴等滲入道路標識210的內部的情況下,水沿著下表面側的圓弧移動,也可自然地將內部的水排出。另外,由於包含于道路標識210中的導光板230是使第一實施方式中的導光板30的形狀為圓板狀,因此這裡省略說明。
如圖21所示,道路標識210是在主體框架214的正面側通過螺栓213a而固定著L字形狀的側面框架216,在主體框架214與側面框架216之間夾持著顯示板212。此時,在主體框架214與螺栓213a之間插入著防水墊圈213b,在顯示板212與側面框架216之間插入著緩衝部件217,因此防水性優異,而可將道路標識210配置在室外。而且,在主體框架214的背面側通過螺栓215a而固定著背板218,通過固定部件220在背板218固定著導光板230。此時,在背板218與螺栓215a之間插入著防水墊圈215b,因此防水性優異。而且,于假設在道路標識210的內部產生結露,或者雨滴等滲入道路標識210的內部的情況下,水滴會滯留在道路標識210的下方,滯留的水從設置在道路標識210的下方的未圖示的貫通孔排出,除此以外,導光板230以及光源單元250在與道路標識210的下方面分離的狀態下定位,因此,可提前降低因滯留在道路標識210的下方的水而光源單元250或導光板230產生故障或誤作動的可能性。另外,由於固定部件220的形狀與固定部件120相同,因此這裡省略說明。
在導光板230的側面側,設置著光源單元250,光源單元250通過U字形狀的光源固定部件222而固定在導光板230的側面側。藉此,光從光源單元250照射到導光板230的側面,且通過導光板230而嚮導光板230的主面方向擴散。另外,由於光源單元250的構成與光源單元50相同,因此這裡省略說明。
根據以上詳細敘述的本實施方式的導光板30,第一擴散點32a以及第二擴散點32b佔據第二擴散區域31b的面積比例大於第一擴散點32a佔據第一擴散區域31a的面積比例,因此,即便在不將光源單元50設置在曲線部30a的情況下,也可以使整個主面中的亮度的差異(亮度的不均)減少。
而且,在第二擴散區域31b中,除包含第二擴散點32b以外,也包含第一擴散槽132,因此,即便在不將光源單元50設置在曲線部30a的情況下,也可以使整個主面中的亮度的差異(亮度的不均)減少。
此外,第一擴散槽132是以等間隔設置的虛線狀,且從曲線部30a朝向中心方向呈放射狀形成多個,因此,虛線的面積密度是隨著向曲線部30a靠近而變大。藉此,即便在不將光源單元50設置在曲線部30a的情況下,也可以使整個主面中的亮度的差異(亮度的不均)減少。
而且,由於在第二擴散區域31b的曲線部30a側的一部分具有第三擴散區域31c,所以從中心側朝向曲線部30a,按照第一擴散區域31a、第二擴散區域31b、第三擴散區域31c的順序,擴散點32與擴散槽136的總面積密度隨著從中心側朝向曲線部30a而階段性地變密,因此,與不具有第三擴散區域31c的情況相比,可進一步使整個主面中的亮度的差異(亮度的不均)減少。
此時,第二擴散槽134是以等間隔設置的虛線狀,且從曲線部30a朝向中心方向呈放射狀形成多個,因此,虛線的面積密度是隨著向曲線部30a靠近而變大。藉此,即便在不將光源單元50設置在曲線部30a的情況下,也可以使整個主面中的亮度的差異(亮度的不均)減少。
此外,第二擴散槽134設置在第一擴散槽132與第一擴散槽132之間,在第二擴散區域31b中,交替地配置著第一擴散槽132與第二擴散槽134,因此,可使第二擴散區域31b中的亮度的不均減少,而使整個主面中的亮度的差異(亮度的不均)減少。
而且,由於第三擴散區域31c與第二擴散區域31b為相似形,所以從設置在直線部30b的光源單元50到第二擴散區域31b或第一擴散區域31a為止的距離相同,而可使第三擴散區域31c與第二擴散區域31b的亮度的差異(亮度的不均)減少。換言之,可使整個主面中的亮度的差異(亮度的不均)減少。
另外,由於導光板30為大致五邊形,所以存在無法配置直線狀的光源單元50的5處曲線部30a,因此,與導光板為圓形的情況相比,應用導光板30的效果更大。
另外,本發明並不受所述實施方式任何限定,勿庸置疑只要屬於本發明的技術範圍便可以多種方式實施。
例如,也可以任意地組合所述第一實施方式~第四實施方式而形成導光板,也可以使用這些組合的導光板形成照明裝置或道路標識。在任一情況下,均可獲得與所述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第一擴散點32a以及第二擴散點32b分別設為相同者,但也可以設為不同的大小。例如,也可以隨著遠離光源單元50而使擴散點32的各邊逐漸變長,或者使深度逐漸變深。這樣,隨著遠離光源單元50而由擴散點32擴散的光量變大,因此,可進一步使整個導光板中的亮度的差異(亮度的不均)減少。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導光板30設為具有透過性的甲基丙烯酸樹脂制的板,但只要是具有透過性的原材料則並不限定於甲基丙烯酸樹脂制,除甲基丙烯酸甲酯或甲基丙烯酸乙酯等甲基丙烯酸樹脂以外,也可以使用例如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乙酯等丙烯酸制樹脂、ABS(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樹脂、聚碳酸酯、聚乙烯等多種原材料。在任一情況下,均可獲得與所述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導光板30設為具有透過性的甲基丙烯酸樹脂制的板,但也可以使第一擴散區域31a與第二擴散區域31b或第三擴散區域31c為不同的材質。例如,也可以將特定量的擴散劑混入導光板30,也可以組合擴散率不同的多個材料。此時,也可以將與第一擴散區域31a不同量的擴散劑混入第二擴散區域31b或第三擴散區域31c,也可以對第二擴散區域31b或第三擴散區域31c使用擴散率高於第一擴散區域31a的材料。藉此,獲得與所述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在所述實施方式中,使用超聲波加工用尖角60形成擴散點32,使用鐳射加工機對第一擴散槽132以及第二擴散槽134進行加工,但擴散點32、第一擴散槽132以及第二擴散槽134的加工方法也可以使用適當選擇的所期望的方法。例如,也可以使用鐳射加工機對擴散點32、第一擴散槽132以及第二擴散槽134的全部進行加工,也可以使用繪圖器來切削槽。另一方面,擴散點32、第一擴散槽132以及第二擴散槽134加工成凹狀,例如,也可以通過網版印刷或絲網印刷等加工成凸狀,也可以利用使用預先雕刻有凹凸的模具的射出成形進行加工。在任一情況下,均可獲得與所述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此時,也可以使第一擴散區域31a與第二擴散區域31b或第三擴散區域31c為不同的材質,並且擴散點32或第一擴散槽132以及第二擴散槽134也可以分別使用所期望的加工方法進行加工。例如,也可以將與第一擴散區域31a不同量的擴散劑混入第二擴散區域31b或第三擴散區域31c,並且使用鐳射加工機對擴散點32、第一擴散槽132以及第二擴散槽134的全部進行加工,或者使用繪圖器來切削槽。不論選擇所述材質以及加工方法的哪一個,如何進行組合,均可獲得與所述實施方式相同的效果。
(實施例1)
接下來,表示對導光板的表面表示亮度的不均的亮度測定結果的一例。圖12是表示進行亮度測定結果的導光板的主視圖。該測定中使用的導光板除設置在各頂點附近的擴散槽的形狀以外,與圖9所示的導光板330相同,因此省略說明。在該導光板的整個表面設置著擴散點,在各頂點附近的A部、B部以及C部,分別形成著擴散槽。
在A部,如圖13(A)所示,以相鄰的直線部的延長線上的交點α為中心設置著:第一擴散槽,以10°間隔呈放射狀地由長度1毫米寬度0.5毫米的點以4.0毫米間隔且以交點α為中心而形成70.0毫米;以及第二擴散槽,在第一擴散槽與第二擴散槽之間由長度1.0毫米寬度0.5毫米的點以4.0毫米間隔且以交點α為中心而形成53.0毫米。
在B部,如圖13(B)所示,以相鄰的直線部的延長線上的交點β為中心設置著第一擴散槽,所述第一擴散槽是以20°間隔呈放射狀地由長度2.0毫米寬度0.5毫米的點以2.0毫米間隔且以交點β為中心而形成30.0毫米。
在C部,如圖13(C)所示,以相鄰的直線部的延長線上的交點γ為中心設置著:第一擴散槽,以10°間隔呈放射狀地由長度1.5毫米寬度0.5毫米的點以3.5毫米間隔且以交點γ為中心而形成98.0毫米;以及第二擴散槽,在第一擴散槽與第二擴散槽之間由長度4毫米寬度0.5毫米的點以2.0毫米間隔且以交點γ為中心而形成72.0毫米。
接下來,利用圖12對光源的配置位置進行說明。光源是使用多個表面發光型的白色LED,配置在使用圖12中的長方形而模式性地表示的位置上。根據圖12可知:光源配置在導光板的左右兩側的側面部,而未配置在導光板的圖12中的上方側的邊的側面側以及各頂點附近的位置上。在該狀態下,點亮LED,測定導光板的各部分的亮度。
(比較例1)
在A部、B部以及C部未形成第一擴散槽以及第二擴散槽,除此以外,使用與實施例1相同的導光板,在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下測定。
將實施例1以及比較例1中的導光板的各部分的照度的比較結果示於圖14。這裡,圖14是表示實施例1與比較例1的照度的比較結果的比較圖,圖14(A)表示實施例1的結果,圖14(B)表示比較例1的結果。另外,圖中的值的單位為勒克斯。其結果,在實施例1中,獲得如下結果:導光板的中央部附近為1200勒克斯左右,與此相對,各頂點附近為1300~1400勒克斯左右,雖然在曲線部未配置LED,但在各頂點附近明亮。當將該結果與在比較例1中,中央部為1000~1300勒克斯,與此相對,各頂點附近為567~960,而各頂點附近較暗等結果相比時,明確表示通過形成第一擴散槽以及第二擴散槽而變亮的情況。
(實施例2)
表示對導光板的表面表示亮度的不均的亮度測定結果的一其他例的圖15是表示進行亮度測定結果的導光板的主視圖。該測定中使用的導光板是大致三角形,在導光板的整個表面設置著擴散點,在各頂點附近的A部以及B部,分別形成著擴散槽。
在A部,如圖16(A)所示,以相鄰的直線部的延長線上的交點α為中心設置著:第一擴散槽,以10°間隔呈放射狀地由長度1毫米寬度0.5毫米的點以4.0毫米間隔且以交點α為中心而形成115.0毫米;以及第二擴散槽,在第一擴散槽與第一擴散槽之間由長度2毫米寬度0.5毫米的點以4.0毫米間隔且以交點α為中心而形成69毫米。
在B部,如圖16(B)所示,以相鄰的直線部的延長線上的交點α為中心設置著:第一擴散槽,以10°間隔呈放射狀地由長度1毫米寬度0.5毫米的點以4.0毫米間隔且以交點α為中心而形成93.0毫米;以及第二擴散槽,在第一擴散槽與第一擴散槽之間由長度2.0毫米寬度0.5毫米的點以4.0毫米間隔且以交點α為中心而形成55.0毫米。
接下來,利用圖15對光源的配置位置進行說明。光源是使用多個表面發光型的白色LED,配置在使用圖15中的長方形而模式性地表示的位置上。根據圖15可知:光源配置在導光板的各邊的側面部,而未配置在導光板的各頂點附近的位置上。在該狀態下,點亮LED,測定導光板的各部分的亮度。
(比較例2)
在A部以及B部不形成第一擴散槽以及第二擴散槽,除此以外,使用與實施例2相同的導光板,在與實施例1相同的條件下測定。
將實施例2以及比較例2中的導光板的各部分的照度的比較結果示於圖17。這裡,圖17是表示實施例2與比較例2的照度的比較結果的比較圖,圖17(A)表示實施例2的結果,圖17(B)表示比較例2的結果。另外,圖中的值的單位為勒克斯。其結果,在實施例2中,獲得如下結果:導光板的中央部附近為1390勒克斯,與此相對,在各頂點附近,為1340~1500勒克斯左右,雖然在曲線部未配置LED,但在各頂點附近明亮。若將該結果與在比較例2中,中央部為1380勒克斯,與此相對,各頂點附近為900~1000勒克斯,而各頂點附近較暗等結果相比,則明確表示通過形成第一擴散槽以及第二擴散槽而變亮的情況。
根據以上結果,可以說通過形成第一擴散槽以及第二擴散槽,各部分變亮,整個導光板中的亮度的不均減少。
產業上的可利用性
如所述實施方式中所示,可作為照明領域、尤其是照明用的導光板以及使用該導光板的照明裝置而進行利用。
綜上所述,本發明所揭露之技術手段確能有效解決習知等問題,並達致預期之目的與功效,且申請前未見諸於刊物、未曾公開使用且具長遠進步性,誠屬專利法所稱之發明無誤,爰依法提出申請,懇祈 鈞上惠予詳審並賜准發明專利,至感德馨。
惟以上所述者,僅為本發明之數種較佳實施例,當不能以此限定本發明實施之範圍,即大凡依本發明申請專利範圍及發明說明書內容所作之等效變化與修飾,皆應仍屬本發明專利涵蓋之範圍內。
10、110、210...道路標識
12...顯示膜
14...支撐柱
20...顯示裝置
22...反射板
24...半透明板
28...反射密封件
30、130、230、330...導光板
30a...曲線部
30b...直線部
31a...第一擴散區域
31b...第二擴散區域
31c...第三擴散區域
32...擴散點
32a...第一擴散點
32b...第二擴散點
32c...第三擴散點
50、250...光源單元
52...基板
54...白色發光型LED
60...超聲波加工用尖角
62...加工點
111、211...固定件
112、212...顯示板
113a、115a、213a、215a...螺栓
113b、115b、213b、215b...防水墊圈
114、214...主體框架
116、216...側面框架
117、217...緩衝部件
118、218...背板
120...固定部件
120a...上表面
120b...下表面
122...光源固定部件
132...第一擴散槽
134...第二擴散槽
136...擴散槽
〔圖1〕係表示導光板30的構成的概略的主視圖。〔圖2〕係用來說明在導光板30形成第一擴散點32a以及第二擴散點32b的步驟的說明圖。〔圖3〕係表示顯示裝置20的構成的概略的立體圖。〔圖4〕係表示道路標識10的構成的概略的立體圖。〔圖5〕係表示導光板130的構成的概略的主視圖。〔圖6〕係表示導光板230的構成的概略的主視圖。〔圖7〕係表示導光板230的其他實施方式的構成的概略的主視圖。〔圖8〕係表示導光板230的其他實施方式的構成的概略的主視圖。〔圖9〕係表示導光板330的構成的概略的主視圖。〔圖10〕係表示導光板330的其他實施方式的構成的概略的主視圖。〔圖11〕係表示導光板330的其他實施方式的構成的概略的主視圖。〔圖12〕係表示用來測定亮度的導光板的構成的概略的主視圖。〔圖13〕係表示導光板的各頂點附近的局部放大圖。〔圖14〕係表示導光板的各部分的亮度的說明圖。〔圖15〕係表示用來測定亮度的導光板的構成的概略的主視圖。〔圖16〕係表示導光板的各頂點附近的局部放大圖。〔圖17〕係表示導光板的各部分的亮度的說明圖。〔圖18〕係表示現有的導光板的一例的主視圖。〔圖19〕係表示道路標識110的構成的概略的說明圖。〔圖20〕係表示道路標識210的構成的概略的主視圖。〔圖21〕係表示道路標識210的構成的概略的說明圖。
30...導光板
30a...曲線部
30b...直線部
31a...第一擴散區域
31b...第二擴散區域
32a...第一擴散點
32b...第二擴散點
Claims (35)
- 一種顯示裝置,其特徵為其係具備:一導光板及多個之LED;該導光板,將從側面入射的光引導到主面;且所述主面包含第一擴散區域與第二擴散區域,為由至少三個以上的直線部與將相鄰的所述直線部彼此分別連結的曲線部包圍的形狀,所述第一擴散區域是包含使從側面入射的所述光向主面側擴散的多個第一擴散部的區域,所述第二擴散區域是位於所述第一擴散區域與所述曲線部之間、包含使從側面入射的所述光向主面側擴散的多個第二擴散部的區域,多個所述第一擴散部在所述第一擴散區域中佔據的面積的比例小於多個所述第二擴散部在所述第二擴散區域中佔據的面積的比例;該多個之LED係位於與所述曲線部相鄰之2個所述直線部之外側,且可於2個所述直線部之外側照射出光;並且,LED並未配置於所述曲線部之外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擴散部以及所述第二擴散部是擴散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擴散部是擴散點,所述第二擴散部是擴散點與第一擴散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擴散槽呈虛線狀連續地設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擴散槽從 所述曲線部側呈放射狀形成多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擴散區域是包含由以相鄰的所述直線部的延長線互相相交的交點為中心描繪的假想圓弧與所述曲線部包圍的區域的區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擴散區域在所述第二擴散區域的曲線部側的一部分包含第三擴散區域,所述第三擴散區域具有使從側面入射的所述光向主面側擴散的第二擴散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擴散槽呈虛線狀連續地設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擴散槽從所述曲線部側呈放射狀形成多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擴散區域是交替地設置著所述第一擴散槽與所述第二擴散槽的區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擴散區域與所述第二擴散區域為相似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7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主面為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或六邊形。
- 一種顯示裝置,包含將從側面入射的光引導到主面的導光板、以及對所述導光板側面照射光的多個LED,所述顯示裝置的特徵在於:所述主面包含第一擴散區域與第二擴散區域,為由至少三個以上的直線部與將相鄰的所述直線部彼此分別連結的曲線部包圍的形狀,所述第一擴散區 域是包含使從側面入射的所述光向主面側擴散的多個第一擴散部的區域,所述第二擴散區域是位於所述第一擴散區域與所述曲線部之間、包含使從側面入射的所述光向主面側擴散的多個第二擴散部的區域,多個所述第一擴散部在所述第一擴散區域中佔據的面積的比例小於多個所述第二擴散部在所述第二擴散區域中佔據的面積的比例,所述LED在所述直線部的外側的位置設置有多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3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擴散區域在所述第二擴散區域的曲線部側的一部分包含第三擴散區域,所述第三擴散區域具有使從側面入射的所述光向主面側擴散的第二擴散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光板的所述主面是五邊形,多個所述LED位於形成五邊形的五個所述直線部中的四個直線部的外側,以在外側的位置未設置多個所述LED的直線部成為上方側的方式配置所述導光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5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位於所述曲線部的曲面側、反射被引導到所述曲線部的曲面側的光的反射部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6項所述之顯示裝置,其特徵在於包含:反射板,與所述主面的設置著所述擴散點的側鄰接,反射從所述主面照射的光;以及半透明板,與所述主面的未設置所述擴散點的側鄰接,顯示特定的資訊。
- 一種道路標識,包含:導光板,將從側面入射的光引導到主面;顯示膜,設置在所述主面的表面,顯示由文字、記號、圖形或這些的組合形成的顯示資訊;以及多個LED,位於與所述曲線部相鄰之2個所述直線部 之外側,且可於2個所述直線部之外側照射出光;所述道路標識的特徵在於:所述主面包含第一擴散區域與第二擴散區域,為由至少三個以上的直線部與將相鄰的所述直線部彼此分別連結的曲線部包圍的形狀,所述第一擴散區域是包含使從側面入射的所述光向主面側擴散的多個第一擴散部的區域,所述第二擴散區域是位於所述第一擴散區域與所述曲線部之間、包含使從側面入射的所述光向主面側擴散的多個第二擴散部的區域,通過使多個所述第一擴散部在所述第一擴散區域中佔據的面積的比例小於多個所述第二擴散部在所述第二擴散區域中佔據的面積的比例,使整個顯示膜的亮度的差異減少;並且,所述LED並未配置於所述曲線部之外側。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道路標識,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擴散部以及所述第二擴散部是為四角錐或圓錐形狀的凹部的擴散點。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項所述之道路標識,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擴散部是為四角錐或圓錐形狀的凹部的擴散點,所述第二擴散部是為四角錐或圓錐形狀的凹部的擴散點與為槽狀部的第一擴散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道路標識,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擴散槽呈虛線狀連續地設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道路標識,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擴散槽從所述曲線部側呈放射狀形成多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0項所述之道路標識,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擴散區 域是包含由以相鄰的所述直線部的延長線互相相交的交點為中心描繪的假想圓弧與所述曲線部包圍的區域的區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至2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道路標識,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擴散區域在所述第二擴散區域的曲線部側的一部分包含第三擴散區域,所述第三擴散區域具有使從側面入射的所述光向主面側擴散的第二擴散槽。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道路標識,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擴散槽呈虛線狀連續地設置。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道路標識,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擴散槽從所述曲線部側呈放射狀形成多個。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道路標識,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擴散區域是交替地設置著所述第一擴散槽與所述第二擴散槽的區域。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道路標識,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三擴散區域與所述第二擴散區域為相似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道路標識,其特徵在於:所述主面是三角形、四邊形、五邊形或六邊形。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24項所述之道路標識,其特徵在於:所述導光板的所述主面是五邊形,多個所述LED位於形成五邊形的五個所述直線部中的四個直線部的外側,以在外側的位置未設置多個所述LED的直線部成為上方側的方式配置所述導光板。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0項所述之道路標識,其特徵在於包含:位於所述曲線部的曲面側、反射被引導到所述曲線部的曲面側的光的反射部件。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1項所述之道路標識,其特徵在於包含:反射板,與所述主面的設置著所述擴散點的側鄰接,反射從所述主面照射的光;以及半透明板,與所述主面的未設置所述擴散點的側鄰接,在表面貼附有所述顯示膜。
- 一種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製造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所述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通過包含如下步驟,製造使整體的亮度的差異減少的導光板:(a)第一擴散部形成步驟,在所述主面形成多個第一擴散部;以及(b)第二擴散部形成步驟,在所述第二擴散區域形成所述第二擴散部。
- 一種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製造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至6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顯示裝置,所述顯示裝置的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通過包含如下步驟,製造使整體的亮度的差異減少的導光板:(a)擴散點形成步驟,通過按壓配置在超聲波加工用尖角的前端面的加工點,以反映所述加工點的形狀的形狀在所述主面形成多個所述擴散點;以及(b)擴散槽形成步驟,在所述擴散點加工步驟後,使用鐳射加工機在所述第二擴散區域形成所述第二擴散部。
- 一種道路標識的製造方法,製造包含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8至23項中任一項所述之道路標識:導光板,將從側面入射的光引導到主面;顯示膜,設置在所述主面的表面,顯示由文字、記號、圖形或這些的組合形成的顯示資訊;以及LED,位於所述導光板的外側,對所述導光板的側面照射光;所述道路標識的製造方法的特徵在於:通過包含如下步驟,製造使整個顯示膜的亮度的差異減少的道路標識:(a)擴散點形成步驟, 通過按壓配置在超聲波加工用尖角的前端面的加工點,以反映所述加工點的形狀的形狀在所述主面形成多個所述擴散點;(b)擴散槽形成步驟,在所述擴散點加工步驟後,使用鐳射加工機在所述第二擴散區域形成所述第二擴散槽;以及(c)組裝步驟,使LED定位在所述直線部的側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16017A TWI490572B (zh) | 2013-05-06 | 2013-05-06 | 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顯示裝置、道路標識及其製造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2116017A TWI490572B (zh) | 2013-05-06 | 2013-05-06 | 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顯示裝置、道路標識及其製造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43498A TW201443498A (zh) | 2014-11-16 |
TWI490572B true TWI490572B (zh) | 2015-07-01 |
Family
ID=524233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2116017A TWI490572B (zh) | 2013-05-06 | 2013-05-06 | 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顯示裝置、道路標識及其製造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TW (1) | TWI490572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65219B (zh) * | 2018-10-17 | 2021-05-25 | 昆山华冠商标印刷有限公司 | 装饰组件 |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19351A (en) * | 1992-07-13 | 1997-04-0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Surface-type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TW594116B (en) * | 2000-07-28 | 2004-06-21 | Hitachi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JP2004192911A (ja) * | 2002-12-10 | 2004-07-08 | Arakawa:Kk | 光源保持体及び面発光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TWI271548B (en) * | 2004-02-24 | 2007-01-21 | Forward Electronics Co Ltd | Light guide plate |
CN1969203A (zh) * | 2004-06-14 | 2007-05-23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漫射板及面光源装置 |
JP2010251050A (ja) * | 2009-04-14 | 2010-11-04 |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 導光板および面発光装置 |
JP2011158672A (ja) * | 2010-01-29 | 2011-08-18 | Skg:Kk | 情報表示用照明装置 |
-
2013
- 2013-05-06 TW TW102116017A patent/TWI490572B/zh not_active IP Right Cessation
Patent Citation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19351A (en) * | 1992-07-13 | 1997-04-08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Surface-type illumination device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TW594116B (en) * | 2000-07-28 | 2004-06-21 | Hitachi Ltd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JP2004192911A (ja) * | 2002-12-10 | 2004-07-08 | Arakawa:Kk | 光源保持体及び面発光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TWI271548B (en) * | 2004-02-24 | 2007-01-21 | Forward Electronics Co Ltd | Light guide plate |
CN1969203A (zh) * | 2004-06-14 | 2007-05-23 | 欧姆龙株式会社 | 漫射板及面光源装置 |
JP2010251050A (ja) * | 2009-04-14 | 2010-11-04 | Sumitomo Bakelite Co Ltd | 導光板および面発光装置 |
JP2011158672A (ja) * | 2010-01-29 | 2011-08-18 | Skg:Kk | 情報表示用照明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443498A (zh) | 2014-11-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521733B1 (ko) | 도광판을 이용한 표시 장치와, 표시 장치를 포함하는 도로 표식 및 도로 표식의 제조 방법 | |
JPWO2010150364A1 (ja) | 照明装置 | |
TWI490572B (zh) | 導光板及其製造方法、顯示裝置、道路標識及其製造方法 | |
JP2004228018A (ja) | 面状照明装置 | |
JP2013105595A (ja) |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及び透過型画像表示装置 | |
JP5301491B2 (ja) | 内照式広告用看板 | |
JP2010282908A (ja) | 照明装置 | |
TWM312683U (en) | Improvement structure of light source of backlight module of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JP5828687B2 (ja) | 表示用導光板及び表示用導光板を備えた表示装置 | |
JP5841824B2 (ja) | 表示装置 | |
JP2008234846A (ja) | バックライトユニット | |
JP5103552B1 (ja) | 照明装置 | |
JP4604745B2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の面光源装置 | |
JP2006301353A (ja) | 表示装置 | |
JP2006308690A (ja) | 液晶表示装置および照明装置 | |
JP5792032B2 (ja) |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及び透過型画像表示装置 | |
JP5950145B2 (ja) | 内照式表示板 | |
JP2004530931A (ja) | 照明装置 | |
JP2013025306A (ja) | 導光板及び導光板を備えた壁面案内板 | |
JP2013051219A (ja) | 導光板及び導光板を備えた壁面案内板 | |
CN200993710Y (zh) | 液晶屏幕的背光模块光源改良结构 | |
JP2013105596A (ja) | 導光板、面光源装置及び透過型画像表示装置 | |
JP2012195165A (ja) | 導光板、光源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 |
JP5237418B2 (ja) | 導光板及び導光板を備えた壁面案内板 | |
JP2008258096A (ja) | 面光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MM4A | Annulment or lapse of patent due to non-payment of fe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