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855913A - 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及工艺 - Google Patents

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及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855913A
CN117855913A CN202410163402.7A CN202410163402A CN117855913A CN 117855913 A CN117855913 A CN 117855913A CN 202410163402 A CN202410163402 A CN 202410163402A CN 117855913 A CN117855913 A CN 11785591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signal
rubber coating
plug
power supp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63402.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855913B (zh
Inventor
刘永强
伍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Yongsheng Cable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Yongsheng Cabl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Yongsheng Cable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Yongsheng Cable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63402.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855913B/zh
Publication of CN11785591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5591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85591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85591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充电线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及工艺,包括线缆本体,接头外壳,中间连接件,插接头以及尾部固定件,所述接头外壳包括接线腔和尾部连接端,所述线缆本体的一端由尾部连接端插入至接线腔内;所述中间连接件设置在接线腔内,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金属散热件、绝缘件、电源端子以及信号端子,所述电源端子远离电源内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接端;所述接头外壳的外部设置有散热环,所述接头外壳通过散热环与金属散热件连接,以将金属散热件的热量带出。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新能源充电接头的插头处因为跌落等损坏更换需要重新接线,难度高的问题。

Description

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及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充电线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及工艺。
背景技术
新能源充电线缆是指用于电动汽车、混合动力车辆等新能源汽车进行充电的电缆。这种线缆通常需要具备高电压、大电流传输能力,同时要保证安全可靠的充电过程。典型的新能源充电线缆包括充电枪、连接线和插头等组成部分。新能源充电线缆需要能够承受高压高电流的传输,以满足电动汽车充电时的大功率需求。现有的新能源充电线缆与接头连接部分都是直接通过焊线或铆接的接线方式,没有中间的转接结构。由于充电接头在使用时容易出现碰撞现象,如果结构损坏后后续更换整个接头成本较高。单个损坏的配件更换则难度很高。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充电接头与线缆连接的结构做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通过中间连接件内部设置了中间转接的端子,在线缆连接时更加方便,安装后再与插头部分连接,解决了现有新能源充电接头的插头处因为跌落等损坏更换需要重新接线,难度高的问题。还在新能源接头的连接处设置了散热功能,对接电进行散热的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及工艺。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包括线缆本体,接头外壳,中间连接件,插接头以及尾部固定件,所述线缆本体包括至少两股的电源内芯以及至少一股的信号内芯,所述线缆本体内部设置有柔性支架,以对线缆本体的内部形成至少两个的腔体,所述电源内芯设置在腔体内,所述柔性支架位于线缆本体的轴心处设置有信号腔,所述信号内芯设置在信号腔内;所述接头外壳包括接线腔和尾部连接端,所述线缆本体的一端由尾部连接端插入至接线腔内;所述中间连接件设置在接线腔内,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金属散热件、绝缘件、电源端子以及信号端子,所述绝缘件设置在金属散热件内,所述金属散热件安装在接线腔内,所述信号端子和电源端子均设置在绝缘件内,所述信号内芯与信号端子连接,所述电源内芯与电源端子连接,所述信号端子远离信号内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接端,所述电源端子远离电源内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接端;所述接头外壳的外部设置有散热环,所述接头外壳通过散热环与金属散热件连接,以将金属散热件的热量带出,所述散热环的外部均布有滚花槽;所述插接头安装在接头外壳的一端,并将接线腔覆盖,所述插接头内设置有电源接电元件以及信号接电元件,所述插接头安装在接头外壳的一端时,电源接电元件与第二插接端连接,信号接电元件与第一插接端连接;所述尾部固定件设置在尾部连接端,以将线缆本体固定在尾部连接端。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线缆本体设置有绝缘外套,所述绝缘外套将柔性支架和腔体包覆,所述绝缘外套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注塑包覆层、信号屏蔽层、纤维网层以及绝缘外被层;所述注塑包覆层通过挤塑将柔性支架包覆,所述信号屏蔽层为铝箔层并通过缠绕包覆在注塑包覆层的外部,所述纤维网层通过缠绕在铝箔层的外部,所述绝缘外被通过挤塑将纤维网层包覆。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信号屏蔽层为铝箔层,并均布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连通注塑包覆层和纤维网层。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线缆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套盖,所述固定套盖设置有分隔架,所述分隔架上设置有通槽和穿孔,所述固定套盖用于盖合在线缆本体的一端,所述通槽用于穿过电源内芯,所述穿孔用于穿过信号内芯。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接头外壳位于接线腔的外部设置柔性连接部,所述柔性连接部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用于将第一端与第二端连接的柔性橡胶件,所述柔性橡胶件通过包胶将第一端与第二端连接,所述中间连接件设置在第二端内,所述插接头设置在第一端的一侧。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包胶台阶,所述第一包胶台阶设置有第一包胶槽,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包胶台阶,所述第二包胶台阶设置有第二包胶槽,所述第一包胶台阶与第二包胶台阶相对设置,所述柔性连接部设置有间隔部,所述间隔部用于将第一包胶台阶与第二包胶台阶分隔,所述柔性橡胶件通过注塑包胶将第一包胶槽和第二包胶槽填充。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散热环设置在第二端的一侧、并与金属散热件连接,所述金属散热件为铜质散热件或铝制散热件,所述绝缘件嵌设在金属散热件内,所述金属散热件用于将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接电时的热量导出至散热环进行散热。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插接端设置有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的端口处设置有第一张合槽和第一扩张部,所述第一扩张部用于信号接电元件插入时朝向第一插接口导向,所述第一张合槽用于插接时起到张合夹紧作用。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插接端设置有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二插接口的端口处设置有第二张合槽和第二扩张部,所述第二扩张部用于电源接电元件插入时朝向第二插接口导向,所述第二张合槽用于插接时起到张合夹紧作用。
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尾部连接端设置有螺纹端和夹紧端,所述夹紧端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尾部固定件安装在螺纹端上,并通过锁紧螺纹端对夹紧端施加压力,以通过密封圈将线缆本体夹紧密封。
一种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包胶连接工艺,包括所述的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
接头包胶连接工艺为,将接头外壳分为两个部分,两个部分分别置于两个相对的治具上进行固定,固定后使得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准备包胶模具,通过包胶模具将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对合,然后在包胶模具上进行注入橡胶原料,以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包胶以形成柔性连接部;所述第二端与尾部连接端通过金属材料一体压铸形成,所述散热环通过一体成型在金属材料的外部。
本发明有益效果是:
相比现有的新能源充电线缆连接结构,本发明通过柔性支架在线缆本体内部形成至少两个腔体,将电源内芯和信号内芯分隔开,同时保持了线缆的柔韧性和整体性,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干扰和损坏,提高了线缆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通过接头外壳的金属散热件、散热环以及滚花槽的设计,实现了对金属散热件热量的有效带出和分散,提高了散热效率,降低了接头温度,从而保障了接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中间连接件内的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分别与电源内芯和信号内芯连接,再通过插接头内的电源接电元件和信号接电元件与第一插接端和第二插接端连接,实现了对电源和信号的可靠传输,确保了充电线缆的高效工作。尾部固定件的设置将线缆本体牢固固定在尾部连接端,保证了线缆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有效避免了线缆的折断和损坏。结构中的绝缘件和外壳设计有效地隔离了电源和信号部分,从而保证了电路的绝缘和安全性,避免了短路和其他安全隐患。由于插接头的设计,使得线缆的连接可以快速完成,方便用户使用,并且符合插拔标准,确保了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本发明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设计具有优化的线缆布局和结构设计、高效的散热设计、可靠的电源与信号传输、稳固的固定设计、绝缘和安全保障以及易于安装和拆卸等多项技术效果,为充电线缆的安全、可靠、高效使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制备过程中,通过铆接将导体与端子铆接在一起,实现了电源内芯和信号内芯与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的牢固连接,确保了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了因连接不牢造成的接触不良或短路等问题。通过金属散热件与散热环的对应安装,实现了对金属散热件的有效固定和散热环的热量传递,提高了散热效率,降低了接头温度,从而保障了接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将信号端子和电源端子插入绝缘件内,使得电源部分和信号部分得到有效的隔离和绝缘,避免了可能出现的短路和其他安全隐患,保障了连接的安全性。连接工艺设计合理,使得整个连接过程简单快捷,操作人员可以迅速完成线缆的连接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尾部固定件将线缆本体固定在尾部连接端,保证了线缆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有效避免了线缆的折断和损坏。通过电源接电元件与第二插接端连接,信号接电元件与第一插接端连接,实现了对电源和信号的可靠传输,确保了充电线缆的高效工作。
本发明中,通过中间连接件内部设置了中间转接的端子,在线缆连接时更加方便,安装后再与插头部分连接,解决了现有新能源充电接头的插头处因为跌落等损坏更换需要重新接线,难度高的问题。还在新能源接头的连接处设置了散热功能,对接电进行散热。
接头包胶连接工艺为,通过包胶模具将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对合,并在包胶模具上进行注入橡胶原料,使得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形成柔性连接部。这种柔性连接部能够在外部振动或温度变化时缓冲冲击力,保护内部线缆连接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第二端与尾部连接端通过金属材料一体压铸形成,这种工艺能够确保连接紧固牢固,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散热环通过一体成型在金属材料的外部,这种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散热效率,防止接头过热,保证了接头的安全可靠运行。通过治具固定和包胶模具对合,能够保证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精准对合,避免因对合不准确而导致的连接质量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的线缆本体立体示意图;
图4为图1中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线缆本体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1中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6为图5中A-A的剖视图;;
图7为图6中A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1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的中间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线缆本体1、电源内芯11、信号内芯12、柔性支架13、腔体131、信号腔132、绝缘外套14、注塑包覆层141、信号屏蔽层142、通孔1421、纤维网层143、绝缘外被层144、固定套盖15、分隔架151、通槽1511、穿孔1512;
接头外壳2、接线腔21、尾部连接端22、螺纹端221、夹紧端222、密封圈223、散热环23、滚花槽231、柔性连接部24、第一端241、第一包胶台阶2411、第一包胶槽2412、第二端242、第二包胶台阶2421、第二包胶槽2422、柔性橡胶件243、隔部244;;
中间连接件3、金属散热件31、绝缘件32、电源端子33、第二插接端331、第二插接口3311、第二张合槽3312、第二扩张部3313、信号端子34、第一插接端341、第一插接口3411、第一张合槽3412、第一扩张部3413;
插接头4、电源接电元件41、信号接电元件42、尾部固定件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发明。
如图1~图8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中,涉及了一种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包括线缆本体1,接头外壳2,中间连接件3,插接头4以及尾部固定件5,所述线缆本体1包括至少两股的电源内芯11以及至少一股的信号内芯12,所述线缆本体1内部设置有柔性支架13,以对线缆本体1的内部形成至少两个的腔体131,所述电源内芯11设置在腔体131内,所述柔性支架13位于线缆本体1的轴心处设置有信号腔132,所述信号内芯12设置在信号腔132内;所述接头外壳2包括接线腔21和尾部连接端22,所述线缆本体1的一端由尾部连接端22插入至接线腔21内;所述中间连接件3设置在接线腔21内,所述中间连接件3包括金属散热件31、绝缘件32、电源端子33以及信号端子34,所述绝缘件32设置在金属散热件31内,所述金属散热件31安装在接线腔21内,所述信号端子34和电源端子33均设置在绝缘件32内,所述信号内芯12与信号端子34连接,所述电源内芯11与电源端子33连接,所述信号端子34远离信号内芯12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接端341,所述电源端子33远离电源内芯11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接端331;所述接头外壳2的外部设置有散热环23,所述接头外壳2通过散热环23与金属散热件31连接,以将金属散热件31的热量带出,所述散热环23的外部均布有滚花槽231;所述插接头4安装在接头外壳2的一端,并将接线腔21覆盖,所述插接头4内设置有电源接电元件41以及信号接电元件42,所述插接头4安装在接头外壳2的一端时,电源接电元件41与第二插接端331连接,信号接电元件42与第一插接端341连接;所述尾部固定件5设置在尾部连接端22,以将线缆本体1固定在尾部连接端22。本实施例中,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设计具有优化的线缆布局和结构设计、高效的散热设计、可靠的电源与信号传输、稳固的固定设计、绝缘和安全保障以及易于安装和拆卸等多项技术效果,为充电线缆的安全、可靠、高效使用提供了重要保障。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柔性支架13在线缆本体1内部形成至少两个腔体131,将电源内芯11和信号内芯12分隔开,同时保持了线缆的柔韧性和整体性,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干扰和损坏,提高了线缆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接头外壳2的金属散热件31、散热环23以及滚花槽231的设计,实现了对金属散热件31热量的有效带出和分散,提高了散热效率,降低了接头温度,从而保障了接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中间连接件3内的电源端子33和信号端子34分别与电源内芯11和信号内芯12连接,再通过插接头4内的电源接电元件41和信号接电元件42与第一插接端341和第二插接端331连接,实现了对电源和信号的可靠传输,确保了充电线缆的高效工作。
上述实施例中,尾部固定件5的设置将线缆本体1牢固固定在尾部连接端22,保证了线缆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有效避免了线缆的折断和损坏。结构中的绝缘件32和外壳设计有效地隔离了电源和信号部分,从而保证了电路的绝缘和安全性,避免了短路和其他安全隐患。由于插接头4的设计,使得线缆的连接可以快速完成,方便用户使用,并且符合插拔标准,确保了连接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参阅图4所示,线缆本体1设置有绝缘外套14,所述绝缘外套14将柔性支架13和腔体131包覆,所述绝缘外套14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注塑包覆层141、信号屏蔽层142、纤维网层143以及绝缘外被层144;所述注塑包覆层141通过挤塑将柔性支架13包覆,所述信号屏蔽层142为铝箔层并通过缠绕包覆在注塑包覆层141的外部,所述纤维网层143通过缠绕在铝箔层的外部,所述绝缘外被通过挤塑将纤维网层143包覆。本实施例中,通过注塑包覆层141、信号屏蔽层142、纤维网层143和绝缘外被层144的设置,形成了由内至外依次的绝缘结构,有效地提高了线缆本体1的绝缘性能,降低了信号干扰和电气故障的风险,保障了充电线缆的安全稳定运行。通过信号屏蔽层142的设置,采用铝箔层进行屏蔽,有效地抵御外界电磁干扰,保证了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了线缆的抗干扰能力。通过纤维网层143的设置,形成了一层坚固的纤维结构,增强了线缆本体1的机械强度和耐磨性,延长了线缆的使用寿命。
信号屏蔽层142为铝箔层,并均布有通孔1421,所述通孔1421的两端分别连通注塑包覆层141和纤维网层143。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铝箔层上均布通孔1421并连通注塑包覆层141和纤维网层143,使得信号屏蔽层142更加柔韧和灵活,有助于线缆的弯曲和伸缩,提高了线缆的使用灵活性和可靠性。通孔1421的设置有助于增加信号屏蔽层142的灵活性和透气性,同时保持了一定的屏蔽效果,有效地阻隔了外界干扰信号,提高了线缆的抗干扰能力。通孔1421的设置也有助于改善信号屏蔽层142的散热性能,促进了线缆内部热量的散发,有利于保持线缆的稳定工作温度,提高了线缆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线缆本体1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套盖15,所述固定套盖15设置有分隔架151,所述分隔架151上设置有通槽1511和穿孔1512,所述固定套盖15用于盖合在线缆本体1的一端,所述通槽1511用于穿过电源内芯11,所述穿孔1512用于穿过信号内芯12。本实施例中,固定套盖15通过盖合在线缆本体1的一端,能够有效地固定线缆内部的电源内芯11和信号内芯12,防止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松动或脱落,从而提高了线缆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分隔架151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分隔电源内芯11和信号内芯12,避免它们相互干扰或发生短路等问题,保证了电源和信号的独立传输和使用。
参阅图6~图7所示,接头外壳2位于接线腔21的外部设置柔性连接部24,所述柔性连接部24包括第一端241、第二端242以及用于将第一端241与第二端242连接的柔性橡胶件243,所述柔性橡胶件243通过包胶将第一端241与第二端242连接,所述中间连接件3设置在第二端242内,所述插接头4设置在第一端241的一侧。本实施例中,柔性连接部24采用柔性橡胶件243通过包胶将第一端241与第二端242连接,这种设计能够有效减少连接部分的机械磨损,提高了连接部分的耐久性和可靠性。柔性连接部24的设置能够吸收线缆与连接接头之间的振动和冲击,减少了这些外部因素对线缆内部结构和连接部分的影响,降低了故障发生的可能性。由于柔性橡胶件243的包胶连接,能够有效提高接头外壳2的密封性,增强了线缆与连接接头的防水性能,保护线缆内部结构免受水分侵害。
第一端241设置有第一包胶台阶2411,所述第一包胶台阶2411设置有第一包胶槽2412,所述第二端242设置有第二包胶台阶2421,所述第二包胶台阶2421设置有第二包胶槽2422,所述第一包胶台阶2411与第二包胶台阶2421相对设置,所述柔性连接部24设置有间隔部244,所述间隔部244用于将第一包胶台阶2411与第二包胶台阶2421分隔,所述柔性连接部24通过注塑包胶将第一包胶槽2412和第二包胶槽2422填充。本实施例中,第一包胶台阶2411和第二包胶台阶2421相对设置,并通过注塑包胶将第一包胶槽2412和第二包胶槽2422填充,这种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柔性连接部24的密封性能,防止外部湿气和灰尘侵入,从而保护线缆内部结构。通过柔性连接部24的间隔部244将第一包胶台阶2411与第二包胶台阶2421分隔,使得连接更加牢固,能够有效地增强柔性连接部24的机械连接性能,降低了断裂的风险。
散热环23设置在第二端242的一侧、并与金属散热件31连接,所述金属散热件31为铜质散热件或铝制散热件,所述绝缘件32嵌设在金属散热件31内,所述金属散热件31用于将电源端子33和信号端子34接电时的热量导出至散热环23进行散热。本实施例中,金属散热件31(铜质散热件或铝制散热件)能够有效地导出电源端子33和信号端子34接电时产生的热量,而散热环23则有助于将这部分热量散发至周围环境,从而有效降低连接接头的工作温度,保持连接接头的稳定性。
第一插接端341设置有第一插接口3411,所述第一插接口3411的端口处设置有第一张合槽3412和第一扩张部3413,所述第一扩张部3413用于信号接电元件42插入时朝向第一插接口3411导向,所述第一张合槽3412用于插接时起到张合夹紧作用。本实施例中,第一扩张部3413用于信号接电元件42插入时朝向第一插接口3411导向,这种设计能够确保信号接电元件42插入时的正确方向,减少误差和损坏的可能性。第一张合槽3412用于插接时起到张合夹紧作用,能够确保插接的稳固性,防止插接部分因外力而松动或脱落。通过导向和夹紧作用,能够提高插接的可靠性,降低了插接部分因误差或外力影响而引起的故障风险。
第二插接端331设置有第二插接口3311,所述第二插接口3311的端口处设置有第二张合槽3312和第二扩张部3313,所述第二扩张部3313用于电源接电元件41插入时朝向第二插接口3311导向,所述第二张合槽3312用于插接时起到张合夹紧作用。本实施例中,第二扩张部3313用于电源接电元件41插入时朝向第二插接口3311导向,能够确保电源接电元件41插入时的正确方向,减少误差和损坏的可能性。第二张合槽3312用于插接时起到张合夹紧作用,能够确保插接的稳固性,防止插接部分因外力而松动或脱落。通过导向和夹紧作用,能够提高插接的可靠性,降低了插接部分因误差或外力影响而引起的故障风险。
尾部连接端22设置有螺纹端221和夹紧端222,所述夹紧端222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圈223,所述尾部固定件5安装在螺纹端221上,并通过锁紧螺纹端221对夹紧端222施加压力,以通过密封圈223将线缆本体1夹紧密封。本实施例中,夹紧端222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圈223,通过锁紧螺纹端221对夹紧端222施加压力,能够有效地将线缆本体1夹紧密封,确保连接处的密封性能。夹紧端222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圈223,通过锁紧螺纹端221对夹紧端222施加压力,能够有效地将线缆本体1夹紧密封,确保连接处的密封性能。密封圈223的设计以及夹紧端222施加的压力能够有效防止水和灰尘等外部物质进入连接处,提高了线缆连接部件的防水防尘性能。
一种新能源充电线缆的制备方法,将线缆本体1通过尾部连接端22穿入至接线腔21内,将电源内芯11与电源端子33连接,信号内芯12与信号端子34连接,连接过程通过铆接将导体与端子铆接在一起;将信号端子34和电源端子33插入到绝缘件32内,此时绝缘件32处于金属散热件31内,将金属散热件31安装在接头外壳2内并与散热环23对应;然后通过尾部固定件5将线缆本体1固定,然后将插接头4安装在插头外壳上,将电源接电元件41与第二插接端331连接,信号接电元件42与第一插接端341连接。本实施例中,通过铆接将导体与端子铆接在一起,实现了电源内芯11和信号内芯12与电源端子33和信号端子34的牢固连接,确保了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避免了因连接不牢造成的接触不良或短路等问题。通过金属散热件31与散热环23的对应安装,实现了对金属散热件31的有效固定和散热环23的热量传递,提高了散热效率,降低了接头温度,从而保障了接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通过将信号端子34和电源端子33插入绝缘件32内,使得电源部分和信号部分得到有效的隔离和绝缘,避免了可能出现的短路和其他安全隐患,保障了连接的安全性。连接工艺设计合理,使得整个连接过程简单快捷,操作人员可以迅速完成线缆的连接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尾部固定件5将线缆本体1固定在尾部连接端22,保证了线缆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同时也有效避免了线缆的折断和损坏。通过电源接电元件41与第二插接端331连接,信号接电元件42与第一插接端341连接,实现了对电源和信号的可靠传输,确保了充电线缆的高效工作。
本发明中,通过中间连接件3内部设置了中间转接的端子,在线缆连接时更加方便,安装后再与插头部分连接,解决了现有新能源充电接头的插头处因为跌落等损坏更换需要重新接线,难度高的问题。还解决了现有新能源接头不具备连接处散热的功能。
接头包胶连接工艺为,将接头外壳分为两个部分,两个部分分别置于两个相对的治具上进行固定,固定后使得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准备包胶模具,通过包胶模具将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对合,然后在包胶模具上进行注入橡胶原料,以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包胶以形成柔性连接部;所述第二端与尾部连接端通过金属材料一体压铸形成,所述散热环通过一体成型在金属材料的外部。本实施例中,通过包胶模具将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对合,并在包胶模具上进行注入橡胶原料,使得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形成柔性连接部。这种柔性连接部能够在外部振动或温度变化时缓冲冲击力,保护内部线缆连接不受外界环境影响。第二端与尾部连接端通过金属材料一体压铸形成,这种工艺能够确保连接紧固牢固,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散热环通过一体成型在金属材料的外部,这种设计能够有效地提高散热效率,防止接头过热,保证了接头的安全可靠运行。通过治具固定和包胶模具对合,能够保证第一端与第二端的精准对合,避免因对合不准确而导致的连接质量问题。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缆本体,所述线缆本体包括至少两股的电源内芯以及至少一股的信号内芯,所述线缆本体内部设置有柔性支架,以对线缆本体的内部形成至少两个的腔体,所述电源内芯设置在腔体内,所述柔性支架位于线缆本体的轴心处设置有信号腔,所述信号内芯设置在信号腔内;
接头外壳,所述接头外壳包括接线腔和尾部连接端,所述线缆本体的一端由尾部连接端插入至接线腔内;
中间连接件,所述中间连接件设置在接线腔内,所述中间连接件包括金属散热件、绝缘件、电源端子以及信号端子,所述绝缘件设置在金属散热件内,所述金属散热件安装在接线腔内,所述信号端子和电源端子均设置在绝缘件内,所述信号内芯与信号端子连接,所述电源内芯与电源端子连接,所述信号端子远离信号内芯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插接端,所述电源端子远离电源内芯的一端设置有第二插接端;所述接头外壳的外部设置有散热环,所述接头外壳通过散热环与金属散热件连接,以将金属散热件的热量带出,所述散热环的外部均布有滚花槽;
插接头,所述插接头安装在接头外壳的一端,并将接线腔覆盖,所述插接头内设置有电源接电元件以及信号接电元件,所述插接头安装在接头外壳的一端时,电源接电元件与第二插接端连接,信号接电元件与第一插接端连接;以及
尾部固定件,所述尾部固定件设置在尾部连接端,以将线缆本体固定在尾部连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本体设置有绝缘外套,所述绝缘外套将柔性支架和腔体包覆,所述绝缘外套包括由内至外依次设置的注塑包覆层、信号屏蔽层、纤维网层以及绝缘外被层;所述注塑包覆层通过挤塑将柔性支架包覆,所述信号屏蔽层为铝箔层并通过缠绕包覆在注塑包覆层的外部,所述纤维网层通过缠绕在铝箔层的外部,所述绝缘外被通过挤塑将纤维网层包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屏蔽层为铝箔层,并均布有通孔,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连通注塑包覆层和纤维网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本体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套盖,所述固定套盖设置有分隔架,所述分隔架上设置有通槽和穿孔,所述固定套盖用于盖合在线缆本体的一端,所述通槽用于穿过电源内芯,所述穿孔用于穿过信号内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头外壳位于接线腔的外部设置柔性连接部,所述柔性连接部包括第一端、第二端以及用于将第一端与第二端连接的柔性橡胶件,所述柔性橡胶件通过包胶将第一端与第二端连接,所述中间连接件设置在第二端内,所述插接头设置在第一端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设置有第一包胶台阶,所述第一包胶台阶设置有第一包胶槽,所述第二端设置有第二包胶台阶,所述第二包胶台阶设置有第二包胶槽,所述第一包胶台阶与第二包胶台阶相对设置,所述柔性连接部设置有间隔部,所述间隔部用于将第一包胶台阶与第二包胶台阶分隔,所述柔性橡胶件通过注塑包胶将第一包胶槽和第二包胶槽填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环设置在第二端的一侧、并与金属散热件连接,所述金属散热件为铜质散热件或铝制散热件,所述绝缘件嵌设在金属散热件内,所述金属散热件用于将电源端子和信号端子接电时的热量导出至散热环进行散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接端设置有第一插接口,所述第一插接口的端口处设置有第一张合槽和第一扩张部,所述第一扩张部用于信号接电元件插入时朝向第一插接口导向,所述第一张合槽用于插接时起到张合夹紧作用;
所述第二插接端设置有第二插接口,所述第二插接口的端口处设置有第二张合槽和第二扩张部,所述第二扩张部用于电源接电元件插入时朝向第二插接口导向,所述第二张合槽用于插接时起到张合夹紧作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部连接端设置有螺纹端和夹紧端,所述夹紧端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尾部固定件安装在螺纹端上,并通过锁紧螺纹端对夹紧端施加压力,以通过密封圈将线缆本体夹紧密封。
10.一种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包胶连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
接头包胶连接工艺为,将接头外壳分为两个部分,两个部分分别置于两个相对的治具上进行固定,固定后使得第一端与第二端相对,准备包胶模具,通过包胶模具将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对合,然后在包胶模具上进行注入橡胶原料,以在第一端与第二端之间包胶以形成柔性橡胶件;所述第二端与尾部连接端通过金属材料一体压铸形成,所述散热环通过一体成型在金属材料的外部。
CN202410163402.7A 2024-02-05 2024-02-05 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及工艺 Active CN11785591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63402.7A CN117855913B (zh) 2024-02-05 2024-02-05 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及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63402.7A CN117855913B (zh) 2024-02-05 2024-02-05 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及工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55913A true CN117855913A (zh) 2024-04-09
CN117855913B CN117855913B (zh) 2024-06-07

Family

ID=905383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63402.7A Active CN117855913B (zh) 2024-02-05 2024-02-05 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及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855913B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7578A (zh) * 2014-12-09 2015-04-29 东莞市永晟电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数据传输线
CN209515246U (zh) * 2019-03-31 2019-10-18 广州市恒星电线氟塑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型新能源充电线缆
CN112735661A (zh) * 2020-12-16 2021-04-30 无锡市东田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散热充电线缆
CN215417598U (zh) * 2021-08-17 2022-01-04 阳谷龙大电缆有限公司 带接地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电缆
CN114899639A (zh) * 2022-04-29 2022-08-12 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式线缆连接器和充电枪
WO2023098793A1 (zh) * 2021-12-02 2023-06-08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冷却结构的充电枪和充电桩
CN116580890A (zh) * 2023-07-03 2023-08-11 合肥吉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充电线缆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577578A (zh) * 2014-12-09 2015-04-29 东莞市永晟电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新型数据传输线
CN209515246U (zh) * 2019-03-31 2019-10-18 广州市恒星电线氟塑有限公司 一种散热型新能源充电线缆
CN112735661A (zh) * 2020-12-16 2021-04-30 无锡市东田电缆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散热充电线缆
CN215417598U (zh) * 2021-08-17 2022-01-04 阳谷龙大电缆有限公司 带接地新能源汽车用充电电缆
WO2023098793A1 (zh) * 2021-12-02 2023-06-08 长春捷翼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冷却结构的充电枪和充电桩
CN114899639A (zh) * 2022-04-29 2022-08-12 深圳市沃尔新能源电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液冷式线缆连接器和充电枪
CN116580890A (zh) * 2023-07-03 2023-08-11 合肥吉顺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充电线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855913B (zh) 2024-06-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374282B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高压屏蔽电连接器组件
JP2010532550A (ja) アダプタ、アダプタを備えるケーブル及びケーブルコネクタアセンブリ
KR101066526B1 (ko) 비대칭구조된 개폐기용 접속재의 절연캡
CN107069339B (zh) 一种磁悬浮列车全电磁屏蔽的电连接器系统
CN117855913B (zh) 新能源充电线缆的接头连接结构及工艺
CN117856003B (zh) 新能源线缆的连接制备方法
CN210111123U (zh) 一种紧凑型电连接器及应用其的新能源汽车
CN110323592B (zh) 电连接器、电气单元以及车辆
CN221162093U (zh) 电路板组件、压缩机、空调器和车辆
CN209822968U (zh) 一种电连接器及包括该电连接器的电动汽车
CN217903638U (zh) 一种高压低压集成母排连接器
CN117374636B (zh) 新能源汽车用高压线束总成
CN108183055B (zh) 一种熔丝筒
CN217215130U (zh) 一种带屏蔽功能的模缩套
CN218887617U (zh) 一种高压接插件
CN219979972U (zh) 高压连接器、电池包及车辆
CN220209565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汽车的大功率t形分线器
CN219576131U (zh) 连接器及汽车
CN220382431U (zh) 一种高压快充换电连接器
CN214958656U (zh) 一种水汽阻断电线
CN218039897U (zh) 接线座总成、动力驱动设备及车辆
CN219267922U (zh) 一种低烟无卤阻燃电缆线
CN215835081U (zh) 一种用于耐压设备的电气贯穿装置
CN220086910U (zh) 一种穿墙套管
CN215183842U (zh) 一种接触-熔断组合电器、配电盒、电池总成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