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55886A - 卷绕卷轴、再转印膜组和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卷绕卷轴、再转印膜组和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55886A
CN117755886A CN202410143149.9A CN202410143149A CN117755886A CN 117755886 A CN117755886 A CN 117755886A CN 202410143149 A CN202410143149 A CN 202410143149A CN 117755886 A CN117755886 A CN 11775588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uter diameter
diameter portion
film
rotation axis
retransfer fil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43149.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升士
藤本敏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Finetech Nisca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Finetech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Finetech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Finetech Inc
Publication of CN1177558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5588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75/00Storing webs, tapes,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on reels
    • B65H75/02Cores, former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coiled, wound, or folded material, e.g. reels, spindles, bobbins, cop tubes, cans, mandrels or chucks
    • B65H75/04Kinds or types
    • B65H75/08Kinds or types of circular or polygonal cross-section
    • B65H75/14Kinds or types of circular or polygonal cross-section with two end flan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31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2/32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 B41J2/32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selective application of heat to a heat sensitive printing 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using thermal heads by selective transfer of ink from ink carrier, e.g. from ink ribbon or shee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0Special constructions, e.g. surface features, of feed or guide rollers for web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3/00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feeding ink ribbons or like character-size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 B41J33/003Ribbon sp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18/00Winding webs
    • B65H18/08Web-winding mechanisms
    • B65H18/10Mechanisms in which power is applied to web-roll spindle
    • B65H18/103Reel-to-reel type web winding and unwinding mechanis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3/00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 B65H23/04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 B65H23/18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by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web-advancing mechanism, e.g. mechanism acting on the running web
    • B65H23/1806Registering, tensioning, smoothing or guiding webs longitudinally by controlling or regulating the web-advancing mechanism, e.g. mechanism acting on the running web in reel-to-reel type web winding and unwinding mechanism, e.g. mechanism acting on web-roll spind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404/00Parts for transporting or guiding the handled material
    • B65H2404/40Shafts, cylinders, drums, spindles
    • B65H2404/42Arrangement of pairs of drums
    • B65H2404/421Bed arrangement, i.e. involving parallel and spaced drums, e.g. arranged horizontally for supporting a roll to be wound or unwound
    • B65H2404/4213Bed arrangement, i.e. involving parallel and spaced drums, e.g. arranged horizontally for supporting a roll to be wound or unwound the drums having different diame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701/00Handled material; Storage means
    • B65H2701/10Handled articles or webs
    • B65H2701/17Nature of material
    • B65H2701/175Plastic
    • B65H2701/1752Polymer fil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H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e.g. SHEETS, WEBS, CABLES
    • B65H2801/00Application field
    • B65H2801/03Image reproduction devices
    • B65H2801/15Digital printing machines

Landscapes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 Storage Of Web-Like Or Filamentary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卷绕卷轴、再转印膜组和图像形成装置。一种再转印膜组50的卷绕卷轴47具有:大直径部481,该大直径部481支撑再转印膜46、具有第一外径,并且在旋转轴方向上的宽度比再转印膜46的宽度小;小直径部485,该小直径部485在旋转轴的方向上部署在与大直径部481不同的位置并且具有比第一外径小的第二外径;以及小直径部485,该小直径部485在旋转轴方向上部署在与小直径部485相对的大直径部481的一侧,并且具有比第一外径小的第三外径。当由大直径部481支撑的再转印膜46被卷绕到卷绕卷轴47上时,在旋转轴方向上,再转印膜46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小直径部485重叠,并且再转印膜46的在宽度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与小直径部485重叠。

Description

卷绕卷轴、再转印膜组和图像形成装置
本申请是基于申请号为202080004738.9、申请日为2020年6月10日、发明名称为“卷绕卷轴、再转印膜组和图像形成装置”的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旋转的同时卷绕用于将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的诸如再转印膜之类的介质的卷绕卷轴(winding spool)、包括该卷绕卷轴的再转印膜组以及包括该再转印膜组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常规地,广泛地已知各自在诸如卡或片材之类的记录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每个包括具有设置有多个加热元件的热敏头(thermalhead)的图像形成部以及以面对热敏头这样的方式定位的诸如压印辊之类的压印板(platen)。
另外,通常情况是在每个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上,执行通过叠加具有多个颜色的图像而产生彩色图像的彩色打印。在彩色打印中,使用顺次且重复地沿着输送方向的设置有具有多个颜色的墨板(ink panel)以及按需要具有Bk(黑)色的墨板的墨带。这里,多个颜色是例如Y(黄)色、M(品红)色和C(青)色。注意的是,例如,在使轮廓清晰的情况下或在形成徽标、字符等的单色图像的情况下使用Bk墨。
另外,已知这样的图像形成装置:在每个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间接打印系统(再转印系统),在该间接打印系统中,通过使用墨带在诸如再转印膜之类的转印介质上形成图像,并且随后,形成在转印介质上的图像被转印到记录介质。使用了间接打印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每个通过以下步骤在转印介质上形成图像:在与转印介质的形成有图像的面的一侧相对的面的一侧被压印板支撑的同时,以相同的速度输送转印介质和墨带,并且选择性地致动压靠在墨带上的热敏头的加热元件。
当通过具有在其中使用的间接打印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执行彩色打印时,根据针对多个颜色的输入打印数据或针对多个颜色的输入图像数据被转换成的打印数据,具有多个颜色的图像被叠加在要打印的转印介质上。
另外,当通过具有在其中使用的间接打印系统的图像形成装置中的每个执行其中进行打印直到作为记录介质的卡的端部的所谓无边打印(marginless printing)时,为了防止图像缺失(chipping),在转印介质上形成尺寸比卡的尺寸大的图像。因此,可以防止由转印介质和卡的位置偏差而导致的卡的端部上的图像缺失。
这里,当在转印介质上形成尺寸与卡的尺寸相同的图像时,转印到转印介质上的墨被再转印到卡上,并且不残留在转印介质上。然而,当在转印介质上形成尺寸比卡的尺寸大的图像时,在图像被再转印到卡上之后,对于进行尺寸比卡的尺寸大的图像的打印的图像部分的墨残留在转印介质上。此时,可能存在以下情况:取决于打印数据,仅在卡的输送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上导致无边打印区域,而在卡的输送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上没有导致无边打印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墨仅残留在与转印介质的一个端部的一侧对应的无边打印区域中。
用过的再转印膜被卷绕卷轴卷绕,并且在墨残留在诸如卡的输送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之类的特定部分中的状态下打印数据是连续的情况下,当用过的再转印膜被卷绕卷轴连续地卷绕时,除了残留在再转印膜上的墨之外的剩余墨也被分层。这导致卷绕的再转印膜的在旋转轴方向上的外径中的差异。由于再转印膜在向外径大的一侧移动的同时被卷绕,因此再转印膜被拉向外径大的一侧,由此导致所谓的膜偏斜(film biasing)的现象。导致以上提到的现象的再转印膜在卷绕卷轴和供应卷轴之间形成折痕并且导致图像缺失等,因此带来打印质量的降低。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日本专利公开No.2015-086075公开了用于通过设置检测膜位置的部分以及基于该检测的结果将膜返回到中心位置的部分来校正膜偏斜的配置。
然而,在日本专利公开No.2015-086075中,需要输送膜的辊轴被配置为仅能以预定角度旋转,并且需要使辊轴旋转的致动器、检测膜位置的部分、控制致动器的操作的部分等。因此,日本专利公开No.2015-086075的问题在于成本增大并且装置的尺寸增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以简单的配置防止由残留在再转印膜上的墨导致的膜偏斜的卷绕卷轴、再转印膜组和图像形成装置。
为了实现这些目的,在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再转印膜组的代表性配置中,该再转印膜组包括:带状再转印膜,该带状再转印膜承载从墨带转印的图像、能够操作以将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并且具有预定的宽度;供应卷轴,该供应卷轴以能够操作以将再转印膜向与宽度的方向正交的方向送出的方式卷绕再转印膜;以及卷绕卷轴,该卷绕卷轴能够操作以在围绕作为中心的旋转轴旋转的同时卷绕从供应卷轴送出的再转印膜,卷绕卷轴包括:第一外径部,该第一外径部支撑再转印膜并且具有第一外径,第一外径部的在旋转轴的方向上的宽度比再转印膜的宽度窄;第二外径部,该第二外径部在旋转轴的方向上部署在与第一外径部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第二外径部具有比第一外径小的第二外径;以及第三外径部,该第三外径部在旋转轴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外径部被部署在与第二外径部的一侧相对的一侧,第三外径部具有比第一外径小的第三外径,并且在再转印膜组中,当由第一外径部支撑的再转印膜被卷绕到卷绕卷轴上时,在旋转轴的方向上,再转印膜的在宽度的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第二外径部重叠并且再转印膜的在宽度的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三外径部重叠。
根据本发明,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以简单的配置防止由残留在再转印膜上的墨导致的膜偏斜。
根据以下参考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将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图1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的配置的图。
图2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的配置的框图。
图3是图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的示意性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再转印膜组的平面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卷绕卷轴的透视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卷绕卷轴的正视图。
图7是通过将卷绕膜添加到从图6中的箭头A-A截取的截面图而图示的说明性图。
图8是通过将卷绕膜添加到从图6中的箭头B-B截取的截面图而图示的说明性图。
图9是图7中的图的一个部分被放大的图以及图示转印膜被卷绕一次的状态的图像图。
图10是图7中的图的一个部分被放大的图并且是图示转印膜被卷绕的状态的图像图。
图11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卷绕卷轴的正视图。
图12是从图11中的箭头C-C截取的截面图。
图13是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卷绕卷轴的正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来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
<图像形成系统的配置>
将参考图1和图2来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系统200的配置。
图像形成系统200包括图像形成装置1、PC(个人计算机)201、监视器202、作为输入设备的键盘203、图像输入设备204等。
图像形成装置1从连接的PC 201接收打印数据、图像数据、磁或电记录数据等。基于这些接收到的数据,图像形成装置1在作为记录介质的卡上形成(打印和记录)字符或图像,或者执行磁或电信息记录。注意的是,稍后将描述图像形成装置1的配置的细节。
PC 201将打印数据、图像数据、磁或电记录数据等发送到图像形成装置1,并发出执行记录操作等的指令。PC 201不限于个人计算机,并且可以是主机计算机。
监视器202连接到PC 201,并基于由PC 201生成的数据等执行显示。监视器202例如是液晶显示器等。
键盘203连接到PC 201,并用于将指令或数据输入到PC 201。
图像输入设备204连接到PC 201,并将所获取的图像的图像数据输出到PC 201。图像输入设备204是将拍摄图像作为图像数据输出的数字相机、将从原稿等读取的图像作为图像数据输出的扫描仪等,并且这里以数字相机为例进行图示。
<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
将参考图2和图3来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配置。
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壳体2,并且在壳体2内部,包括信息记录部A、打印部B、介质供应部C、存储部D、旋转单元F、操作面板部5、控制器100和电源部120。
信息记录部A在作为从介质供应部C供应的记录介质的卡Ca上执行磁或电信息记录。信息记录部A将执行了磁或电信息记录的卡Ca朝向打印部B输送。
打印部B具有膜状态介质输送机构,该膜状态介质输送机构输送作为再转印膜的转印膜46。打印部B设置有输入路径P1和输出路径P2,从介质供应部C供应的卡Ca通过输入路径P1被传送,执行了打印的卡Ca通过输出路径P2被传送到存储部D。打印部B包括作为墨转印部的图像形成部B1和作为图像转印部的转印部B2。
图像形成部B1在由膜状态介质输送机构输送的转印膜46上形成图像。转印部B2将形成在转印膜46上的面部照片、字符数据等的图像再转印到从信息记录部A通过输入路径P1输送的卡Ca的前表面或前后表面上,并将再转印有图像的卡Ca朝向存储部D输送。
介质供应部C的盒18以被以竖立姿势布置这样的方式存储多个卡Ca。该盒18从前排的卡Ca开始通过拾取辊19顺次地将卡Ca送出,并将送出的卡Ca从分离开口7供应到信息记录部A。
存储部D将从打印部B输送的卡Ca存储在存储堆叠器60上。存储堆叠器60被配置为通过升降机构61在图3中在垂直方向上能够移动。
旋转单元F被配置为在夹持每个卡Ca的同时能够旋转,并部署在输入路径P1上。旋转单元F将从介质供应部C供应的每个卡Ca朝向打印部B或信息记录部A输送、将从打印部B输送的每个卡Ca的前表面或后表面颠倒,并且将每个卡Ca再次朝向打印部B输送。旋转单元F将由信息记录部A记录了信息的每个卡Ca朝向打印部B输送。
操作面板部5是操作显示部,并且用于通过用户的输入操作等来发出记录操作等的指令。
控制器100控制整个图像形成装置1的操作。
电源部120将商用AC电压转换为DC电压并将DC电压供应到控制器100、热敏头40、操作面板部5、信息记录部A等。
<信息记录部的配置>
将参考图2和图3来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信息记录部A的配置。
信息记录部A包括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磁记录部24和接触式IC记录部27。
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以面对旋转单元F这样的方式部署在旋转单元F的外周缘上。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以非接触方式在从旋转单元F输送的每个卡Ca上执行电信息记录(写入),并将执行了电信息记录的每个卡Ca朝向旋转单元F输送。
磁记录部24以面对旋转单元F这样的方式部署在旋转单元F的外周缘上。磁记录部24在从旋转单元F输送的每个卡Ca上执行磁信息记录(写入),并将执行了磁信息记录的每个卡Ca朝向旋转单元F输送。
接触式IC记录部27以面对旋转单元F这样的方式部署在旋转单元F的外周缘上。接触式IC记录部27在接触每个卡Ca的同时在从旋转单元F输送的每个卡Ca上执行电信息记录(写入),并将执行了电信息记录的每个卡Ca朝向旋转单元F输送。
<打印部的配置>
将参考图2至图4来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打印部B的配置。
打印部B由图像形成部B1和转印部B2构成,并包括输送辊29、输送辊30、转印压印辊31、转印辊33、去卷曲机构34、输送辊35和一对输送辊38。另外,图像形成部B1包括热敏头40、墨带盒42、图像形成压印辊45、传送辊49、再转印膜组(膜组)50、传感器Se1和传感器Se2。
输送辊29部署在输入路径P1上、耦接到未图示的输送马达,并通过该输送马达的驱动能够在正常旋转方向或反向旋转方向上旋转。输送辊29将从旋转单元F输送的每个卡Ca朝向输送辊30输送,或者将从输送辊30输送的每个卡Ca朝向旋转单元F输送。
输送辊30部署在输入路径P1上、耦接到未图示的输送马达,并通过该输送马达的驱动能够在正常旋转方向或反向旋转方向上旋转。输送辊30将从输送辊29输送的每个卡Ca朝向转印辊33和转印压印辊31之间输送,或者将从转印辊33和转印压印辊31之间输送的每个卡Ca朝向输送辊29输送。
转印压印辊31以经由转印膜46面对转印辊33这样的方式被部署。
转印辊33以经由转印膜46面对转印压印辊31这样的方式被部署。转印辊33由加热辊构成、被压靠在转印压印辊31上,并且在不需要按压时,与转印压印辊31分离。
去卷曲机构34部署在输送辊35和一对输送辊38之间。去卷曲机构34由凸轮36和作为升降机构的去卷曲板37构成,去卷曲板37相对于凸轮36在图3中在垂直方向上能够移动。去卷曲机构34通过按压由输送辊35和一对输送辊38保持的每个卡Ca的中央部分来校正由转印辊33进行的加热导致的每个卡Ca的卷曲。
去卷曲板37部署在输出路径P2上。凸轮36耦接到未图示的输送马达、通过该输送马达的驱动而旋转、夹持穿过转印压印辊31和转印辊33之间的每个卡Ca,并将每个卡Ca输送到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
一对输送辊38部署在输出路径P2上。一对输送辊38耦接到未图示的输送马达、通过该输送马达的驱动而旋转、夹持穿过了去卷曲机构34的每个卡Ca,并将每个卡Ca输送到每个卡Ca的输送方向(下文中,简称为“输送方向”)上的下游侧的存储部D。
热敏头40以经由墨带41和转印膜46面对图像形成压印辊45这样的方式被部署。热敏头40对墨带41进行加热并通过墨带41的墨在转印膜46上形成图像。
在墨带盒42中,作为诸如升华型墨带之类的热转印墨带的墨带41被卷绕在供应卷轴43和卷绕卷轴44之间。墨带盒42以可拆卸可附接的方式安装在图像形成装置1的壳体中。
供应卷轴43通过马达Mr3的驱动旋转并送出墨带41。
卷绕卷轴44通过马达Mr1的驱动旋转并卷绕墨带41。
图像形成压印辊45以经由转印膜46和墨带41面对热敏头40这样的方式被部署。图像形成压印辊45使装载在再转印膜组50中的转印膜46行进。
传送辊49耦接到未图示的驱动马达,并通过该驱动马达的驱动旋转。传送辊49旋转,由此将通过热敏头40和图像形成压印辊45形成了图像的转印膜46与压紧辊32a和压紧辊32b一起朝向转印压印辊31和转印辊33之间传送,压紧辊32a和压紧辊32b部署在外周面上。这里,由于在转印膜46内形成图像,因此热敏头40的加热区域的宽度比转印膜46的宽度窄。
作为膜组的再转印膜组50以可拆卸可附接的方式安装在壳体2中。如图4中图示的,再转印膜组50包括转印膜46、供应卷轴48和卷绕卷轴47,并将转印膜46卷绕在供应卷轴48和卷绕卷轴47上。
供应卷轴48通过马达Mr2的驱动旋转、穿过转印部B2,并将转印膜46供应到图像形成部B1的热敏头40和图像形成压印辊45之间。
在图像通过转印压印辊31和转印辊33被转印到每个卡Ca上之后,卷绕卷轴47通过马达Mr4的驱动旋转并卷绕转印膜46。注意的是,稍后将描述卷绕卷轴47的配置的细节。
当在转印膜46上形成彩色图像时,供应卷轴48和卷绕卷轴47针对多个颜色中的每个颜色在图像形成部B1中使转印膜46往复运动,并将具有多个颜色的图像叠加在转印膜46上,由此形成彩色图像。
传感器Se1检测转印膜46的位置标记,并将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器100。
传感器Se2检测墨带41的位置标记,并将检测结果输出到控制器100。
<旋转单元的配置>
将参考图3来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旋转单元F的配置。
旋转单元F包括一对辊20、一对辊21、一对输入辊22和旋转框架80。
一对辊20和一对辊2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枢转地支撑到旋转框架80。一对辊20和一对辊21构成用于输送每个卡Ca的介质输送通路65。一对辊20和一对辊21将由一对输入辊22输送的每个卡Ca朝向打印部B或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磁记录部24和接触式IC记录部27中的任一个输送。一对辊20和一对辊21将从非接触式IC记录部23、磁记录部24和接触式IC记录部27中的任一个输送的每个卡Ca朝向打印部B输送。
一对输入辊22将从介质供应部C的盒18的分离开口7供应的每个卡Ca朝向旋转框架80输送。
旋转框架8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轴承支撑到壳体2。
<控制器的配置>
将参考图2来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器100的配置。
控制器100包括缓冲存储器101、微型计算机(下文中,称为“微型计算机”)102、传感器控制器103、致动器控制器104、热敏头控制器105和操作显示控制器106。
在缓冲存储器101中,临时存储从PC 201接收的要被打印在每个卡Ca上的打印数据。在缓冲存储器101中,临时存储从PC 201接收的并要被记录在每个卡Ca的磁条中的记录数据、要被磁或电记录在IC中的记录数据。
微型计算机102执行整个图像形成装置1的控制处理。微型计算机102包括未图示的中央处理单元、以高速时钟操作的CPU、存储有控制程序等的ROM、用作CPU的工作区域的RAM以及连接这些的内部总线。
传感器控制器103通过微型计算机102的控制进行操作、控制传感器Se1、传感器Se2等,并将从传感器Se1或传感器Se2输入的信号输出到微型计算机102。
致动器控制器104通过微型计算机102的控制进行操作。致动器控制器104包括马达驱动器,该马达驱动器向马达Mr1、马达Mr2、马达Mr3和马达Mr4供应驱动脉冲和驱动电力并驱动马达Mr1、马达Mr2、马达Mr3和马达Mr4。
热敏头控制器105控制从热敏头40所包括的未图示的加热器元件向墨带41和转印膜46供应的热能。
操作显示控制器106控制操作面板部5。
<卷绕卷轴的配置>
将参考图4至图10来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卷绕卷轴47的配置。
图4是膜组的平面图。图5是卷绕卷轴的透视图。图6是卷绕卷轴的正视图。图7是通过将卷绕膜添加到从图6中的箭头A-A截取的截面图而图示的说明性图。图8是通过将卷绕膜添加到从图6中的箭头B-B截取的截面图而图示的说明性图。图9是图7中的图的一个部分被放大的图以及图示转印膜被卷绕一次的状态的图像图。图10是图7中的图的一个部分被放大的图并且是图示转印膜被卷绕的状态的图像图。
这里,作为记录介质的每个卡Ca是诸如ID卡或信用卡之类的卡Ca,并且通常具有由国际标准ISO指定的ID-1尺寸(85.6mm×53.98mm)。另外,通常的情况是,用于以上提到的卡Ca的图像形成装置1被制造为仅使用每个尺寸是ID-1尺寸的卡Ca的专用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转印膜46的材料是PET(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并且其膜厚度为0.02mm,并且由于转印膜46的可打印数量(转印膜46的可转印数量)为500,因此从供应时到卷绕时的其数量为500。
在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为了防止由转印后的残留的墨导致的膜偏斜,没有从卷绕卷轴47的下方支撑粘附有剩余墨的剩余墨粘附区域中的转印膜46。因此,剩余墨粘附区域中的转印膜46翘曲,并使剩余墨粘附区域中的膜卷绕外径等于或小于整个转印膜46的外径,由此防止发生膜偏斜。这里,由于转印膜46的前表面上的剩余墨粘附区域是为了无边打印而形成的墨粘附的区域,因此剩余墨粘附区域与经历了转印的每个卡Ca的端部的位置对应。
如图4中图示的,从供应卷轴48延伸的处于未使用状态的转印膜46的前端部附接到卷绕卷轴47,并且卷绕卷轴47在旋转的同时卷绕由供应卷轴48供应的转印膜46。具体地,如图5中图示的,卷绕卷轴47包括大直径部481、小直径部485、嵌合部482、大凸缘部483和小凸缘部484。在膜卷绕区域(参见图6)中,为了使剩余墨粘附区域中的转印膜46翘曲,部署卷绕转印膜46的大直径部481和使转印膜46翘曲的小直径部485。注意的是,供应卷轴48的膜被卷绕的区域的形状与卷绕卷轴47的膜被卷绕的区域的形状不同,并且在供应卷轴48的膜的整个区域中是笔直的,并且外径没有改变。
如示出了转印膜46和每个卡Ca相对于卷绕卷轴47的位置关系的图6中图示的,大直径部481在与卷绕部的旋转轴P平行的轴向方向(图6中的水平方向)上部署在卷绕了转印膜46的膜卷绕区域的中央部分,并且转印膜46以大直径部481为中心被卷绕。
如图6中图示的,大直径部481的外径比位于大直径部481的轴向方向上的两端的每个小直径部485的外径大。大直径部481的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L1比每个卡Ca的在与每个卡Ca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2短(L1<L2)。在本实施例中,转印膜46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3为60mm,并且每个卡Ca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2为53.98mm。在本实施例中,大直径部481的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L1比L2(53.98mm)短,并且为30mm。每个卡Ca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2小于转印膜46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3并且小于用于在转印膜46上形成图像的墨所粘附的墨带41的记录宽度。注意的是,在本发明中,由于仅需要满足关系L1<L2<L3,因此其尺寸不限于以上提到的尺寸。
如图7和图8中图示的,由于大直径部481的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L1小于转印膜46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3,因此翘曲的转印膜46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以其端部不接触小直径部485的突出量向小直径部485侧突出。当剩余墨900粘附在各自是转印膜46的剩余墨粘附区域并与每个卡Ca的端部对应的位置时,大直径部481在使转印膜46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翘曲的卷绕部的轴向方向上的位置处突出。
在本实施例中,在剩余墨粘附的剩余墨粘附区域中的转印膜46的卷绕外径被设定为等于或小于除了剩余墨粘附区域之外的区域中的转印膜46的外径,并且使转印膜46的端部翘曲。为此所需的转印膜46的翘曲量由从大直径部481的在轴向方向上的端部到翘曲之前的转印膜46的使每个卡Ca的端部接触的位置的距离L4(参见图9)的长度来确定。
尽管本实施例中距离L4为12mm,但由于距离L4取决于转印膜46的材料和厚度而变化,因此优选的是距离L4为4.5mm或更大。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长度L1为30mm,但优选的是长度L1为4.5mm或更大。优选的是,考虑到L4的大直径部481的长度L1的范围为20mm至45mm。这里,将描述优选的是大直径部481的长度L1为20mm或更大的理由。关于卷绕卷轴47卷绕转印膜46的卷绕方向,转印膜46的前端部通过粘合剂粘附到卷绕卷轴47的大直径部481。这允许卷绕卷轴47卷绕转印膜46。这里,如果大直径部481的长度L1小于20mm,那么不能确保卷绕卷轴47与转印膜46的前端部的足够的粘附区域,由此有可能在卷绕卷轴47卷绕转印膜46时,转印膜46被从卷绕卷轴47剥离。
因此,优选的是,大直径部481的长度L1为20mm或更大。另外,如果长度L1超过45mm,那么因为转印膜46的宽度L3为大致54mm,所以L4小于4.5mm并且作为转印膜46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剩余墨粘附的剩余墨粘附区域难以向旋转轴P的一侧卷曲,因此,优选的是长度L1为45mm或更小。
优选的是,转印膜46的宽度比每个卡Ca的宽度大3mm至20mm。这是因为,由于执行了无边打印,因此转印膜46的宽度L3大于每个卡Ca的宽度L2。另外,当考虑到转印膜46相对于输送通路偏离时,尽管转印膜46的宽度越大,所允许的用于输送转印膜46的空间越大,但考虑到转印膜46的成本,存在限制。因此,优选的是,转印膜46的宽度比每个卡Ca的宽度至少大3mm至20mm。
每个小直径部485具有圆柱形状,并且其每个的在轴向方向上的外径为φD1。每个小直径部485的外径小于大直径部481的外径(φD1<φD2),并且小直径部485部署在大直径部481和嵌合部482之间以及在大直径部481和小凸缘部484之间。在本实施例中,外径φD1为22mm并且大直径部481的外径φD2为30mm。这里,优选的是,外径φD2的范围为20mm至40mm。如果外径φD2小于20mm,那么需要增加卷绕卷轴47的旋转次数,而如果外径φD2大于40mm,那么需要避免在膜的最大卷绕时干扰其它组件,从而造成装置的尺寸增大。
这里,将参考图9和图10来描述设定大直径部481的外径φD2与小直径部485的外径φD1之间的阶梯差(step difference)△D(△D=(φD2-φD1)/2)的条件。注意的是,图9图示了转印膜46被层叠之前的状态。另外,在图9中,虚线指示翘曲之前的转印膜46,并且实线指示翘曲之后的转印膜46。
图10图示了转印膜46被卷绕并层叠的状态。
卷绕卷轴47被设置有阶梯差△D,由此导致不存在支撑被卷绕部卷绕的转印膜46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构件。因此,转印膜46的粘附有剩余墨900的端部(墨粘附部分)被翘曲达下降量△S(参见图9)。大直径部481被部署成具有阶梯差△D以使墨层叠部分的外径D8小于以设定的打印数量(在本实施例中为500次打印)卷绕到大直径部481的转印膜46的外径D7(参见图10)。
这里,小直径部485的外径φD1与大直径部481的外径φD2之间的边界中形成的阶梯差△D可以通过从大直径部481的在轴向方向上的端部到转印膜46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的距离L4(参见图9)的长度来改变。注意的是,大直径部481与小直径部485之间的边界的部分是外径变化的部分并且也是直径不同的部分。
尽管在本实施例中大直径部481的高度与小直径部485的高度之间的差(阶梯差△D)为4mm,但优选的是该差为1mm或更大。这是因为当该阶梯差△D为1mm或更大时,转印膜46的剩余墨区域可以翘曲。注意的是,翘曲的转印膜46的端部可以接触或者可以不接触小直径部485。然而,当翘曲的转印膜46的端部接触小直径部485时,在剩余墨区域中的转印膜46的外径与转印膜46的中央部分的外径相同或等于或小于转印膜46的中央部分的外径的条件下,进行接触。尽管阶梯差△D越大,所允许的用于转印膜46的翘曲的空间越大,但如果阶梯差△D过大,那么在将阶梯差△D成型时,引起强度等问题。例如,如果大直径部形成为肋部(rib)(稍后描述的第二实施例中的肋部)的形状,那么每个肋部的高度越高,每个肋部的宽度由于抽出锥度而越窄,由此导致肋部的强度减小并且粘附面积减小。
注意的是,大直径部481的与转印膜46接触的角部分可以被斜切、变圆或形成拐角。另外,大直径部481和小直径部485连接的角部分可以被变圆、可以是平滑的曲面,或者可以是锥形。
由于转印膜46的下降量△S由距离L4和阶梯差△D确定,因此本实施例实现的效果在于,当阶梯差△D的量(在本实施例中为4mm)是下降量△S所需的量或更大时,即便使阶梯差△D大,也不导致膜偏斜。
这里,大直径部481具有外径为φD2的圆柱形形状,并且尽管优选的是其外部形状是外部尺寸在轴向方向上是相同的直线形状,但当大直径部481具有形状为隆起形状(crown shape)或反隆起拱状的外径时,由于卷绕卷轴47被以重复的方式正常驱动和反向驱动以通过打印进行转印并且转印膜46以往返多次的方式被输送,因此优选的是大直径部481的隆起量小。另外,由于当使转印膜46粘附到大直径部481时隆起量对粘附力施加影响,因此优选的是隆起量小。
嵌合部482具有比大直径部481的直径大的直径,并且部署在卷绕卷轴47的在轴向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上。嵌合部482以沿着轴向方向向外突出和凹陷这样的方式形成。嵌合部482被嵌合到未图示的马达Mr4的配对嵌合部,并通过马达Mr4的旋转使卷绕卷轴47旋转。
大凸缘部483具有比大直径部481的直径大的直径,并且部署在卷绕卷轴47的在轴向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上。大凸缘部483能够旋转地与未图示的壳体2的接合部接合。
小凸缘部484具有比大凸缘部483的直径小的直径,并且部署在小直径部485和大凸缘部483之间。
这里,当在薄转印膜46与大凸缘部483或小凸缘部484抵靠的同时在轴向方向上移动的膜的偏斜被限制时,由于有可能接触了凸缘的转印膜46被损坏,因此在卷绕膜时,凸缘与转印膜46分离,以便即使当转印膜46在卷轴的轴向方向上移动时也避免转印膜46与凸缘接触。
<卷绕卷轴的操作>
将参考图4至图10来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卷绕卷轴47的操作。
在执行所谓的无边打印等的情况下,在墨残留在诸如每个卡Ca的在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之类的特定部分中的状态下被卷绕到卷绕卷轴47上的转印膜46上,残留在转印膜46上的剩余墨900与其一起被层叠。这里,在本实施例中,墨带41的墨材料是颜料墨。当使用这种颜料墨时,与渗透到转印膜46的接收层中的染料墨相比,由于剩余墨而引起的转印膜46的外径的增加大。
如图7中图示的,转印膜46的没有层叠剩余墨900的部分以转印膜46的层叠有剩余墨900的部分不接触小直径部485这样的方式被卷绕到大直径部481上。
转印膜46的层叠有剩余墨900的部分没有被卷绕卷轴47支撑,并且如图8中图示的,以波状形状落到小直径部485的一侧。因此,落到小直径部485的一侧的转印膜46的层叠有剩余墨900的部分的外径小于它的其它部分。
当转印膜46被层叠时,转印膜46的外径最大的部分是被卷绕到作为轴向方向上的其中央部分的大直径部481上的部分。另外,由于大直径部481的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L1比每个卡Ca的宽度L2窄,因此转印膜46的被卷绕到大直径部481上的部分不受剩余墨900的层叠影响,并且没有引起归因于剩余墨900的层叠的外径的差异。因此,可以防止由膜端部的外径增大而导致的转印膜46的膜偏斜。
在本实施例中,转印膜46被包括大直径部481的卷绕卷轴47卷绕,大直径部481部署在卷绕区域的在轴向方向上的中央部分、大直径部481的直径大于其在轴向方向上的端部的直径,并且大直径部481的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L1比每个卡Ca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2短。因此,与渗透到转印膜46的接收层中的染料墨相比,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以小直径部被部署在大直径部的端部的简单配置来防止归因于使用颜料墨的残留在转印膜46上的剩余墨900的转印膜46的偏斜。
(第二实施例)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与图1至图3中图示的配置相同的配置,因此将省略其描述。另外,由于除了部署卷绕卷轴148来替代卷绕卷轴47之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再转印膜组具有与图4中图示的配置相同的配置,因此将省略除了卷绕卷轴148之外的部分的描述。
<卷绕卷轴的配置>
将参考图11和图12来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卷绕卷轴148的配置。
注意的是,在图11和图12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图5至图8中图示的组件相同的组件,并且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在第二实施例中,代替第一实施例中的大直径部481,卷绕部581由在圆周方向上从卷绕卷轴突出的多个肋部形成。因此,虽然第一实施例中的卷绕卷轴47是通过将卷绕卷轴47划分成多个组件并此后将这些组件一体化而形成的,但没有出现卷绕部581的厚度由于多个肋部而部分大,并且可以仅通过针对卷绕部581的一个部分使用滑动型卷绕部对其进行成型,由此允许卷绕卷轴148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如示出了转印膜46和每个卡Ca相对于卷绕卷轴148的位置关系的图11中图示的,卷绕卷轴148包括嵌合部482、大凸缘部483、小凸缘部484、小直径部485和卷绕部581,并且在膜卷绕区域中,部署由多个肋部构成的卷绕部581和小直径部485。
由多个肋部构成的卷绕部581部署在与卷绕部的旋转轴P平行的轴向方向上(图11中的水平方向上)的卷绕有转印膜46的卷绕部的中央部分。卷绕部581通过沿着轴向方向和以轴向方向为中心的圆周方向向外突出多个肋部而形成。卷绕部581具有在轴向方向上的每个相同直径为φD4的圆柱形形状。直径φD4例如为30mm。卷绕部581的多个肋部在圆周方向上从卷绕卷轴148向外突出并排列在轴向方向上。在轴向方向上位于两端的肋部之间的长度比每个卡Ca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2短。
在本实施例中,尽管卷绕部581的肋部节距为3.8mm,但优选的是肋部节距为2mm至9mm。另外,尽管在本实施例中,肋部宽度为1.6mm,但优选的是肋部宽度为1mm至3mm。这是因为,由于在制造膜组时,转印膜46的端部被粘附到卷绕卷轴47上并且期望粘合剂的粘附面积宽,因此优选的是肋部节距窄。另外,尽管也期望肋部宽度的粘附面积宽,但优选的是肋部宽度为1mm至3mm,以便避免在成型时诸如由大厚度而导致的下陷之类的问题。
卷绕部的轴向方向上的每个端部中的卷绕部581的直径大于每个小直径部485的直径。卷绕部581的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L1比每个卡Ca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2短(L1<L2)。在本实施例中,转印膜46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3为60mm,每个卡Ca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2为53.98mm,并且卷绕部581的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L1为30mm。另外,每个小直径部485的直径φD3为22mm。
卷绕部581以翘曲的转印膜46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不接触小直径部485的突出量从小直径部485突出。
注意的是,由于在本实施例中设定卷绕部581的外径φD4与每个小直径部485的外径φD3之间的阶梯差△D(△D=(φD4-φD3)/2)的条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条件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描述。另外,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卷绕卷轴148的操作与卷绕卷轴47的上述操作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第三实施例)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与图1至图3中图示的配置相同的配置,因此将省略对其的描述。另外,由于除了部署卷绕卷轴248来替代卷绕卷轴47之外,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再转印膜组具有与图4中图示的配置相同的配置,因此将省略除了卷绕卷轴248之外的部分的描述。
<卷绕卷轴的配置>
将参考图13来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卷绕卷轴248的配置。
注意的是,在图13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与图5至图8中图示的组件相同的组件,并且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如示出了转印膜46和每个卡Ca相对于卷绕卷轴248的位置关系的图13中图示的,卷绕卷轴248包括嵌合部482、大凸缘部483、耦接嵌合部482和大凸缘部483的耦接部682,以及耦接部682的两端的槽形凹陷部683。转印膜46被卷绕的卷绕区域(参见图13)由耦接部682和两个凹陷部683构成。注意的是,卷绕卷轴248具有小凸缘部684和小凸缘部685。
耦接部682部署在转印膜46在与卷绕部的旋转轴P平行的轴向方向(图13中的水平方向)上被卷绕的卷绕区域的中央部分。耦接部682具有在轴向方向上的每个相同直径为φD6的圆柱形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外径φD6为30mm。
耦接部682的直径比卷绕区域的轴向方向上的两个端部中的每个凹陷部683的直径大。耦接部682的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L1比每个卡Ca的在与每个卡Ca的输送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2短(L1<L2)。转印膜46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3为60mm,每个卡Ca的在宽度方向上的长度L2为53.98mm,并且耦接部682的在轴向方向上的长度L1比L2短(53.98mm)并且是30mm。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尺寸不限于以上提到的尺寸,并且由于仅需要满足L1<L2,因此以上提到的尺寸根据转印膜46的厚度、宽度等而变化。
每个槽形凹陷部683具有不允许翘曲的转印膜46的在宽度方向上的端部接触的宽度和深度。
每个槽形凹陷部683具有在轴向方向上的每个相同直径为φD5的圆柱形形状。在本实施例中,外径φD5为22mm。
注意的是,由于在本实施例中设定耦接部682的外径φD6与每个凹陷部683的外径φD5之间的阶梯差△D(△D=(φD6-φD5)/2)的条件与第一实施例中的条件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描述。另外,由于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卷绕卷轴248的操作与卷绕卷轴47的上述操作相同,因此将省略对其的描述。
在本实施例中,在与要被卷绕的转印膜46的旋转轴平行的轴向方向上的卷绕部的端部位置面对的位置中,槽形凹陷部683沿着外周缘部署。因此,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以简单的配置防止归因于转印膜46上的剩余墨900的转印膜46的偏斜。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并且无需说,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
本发明在以下情况中是有用的:剩余墨没有穿透膜,并且在存在剩余墨的位置与不存在剩余墨的位置之间膜卷绕直径的厚度变化。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每个卷轴形状对于使用颜料墨替代染料墨的再转印膜的卷绕卷轴的形状是有效的。然而,本发明不限于用于颜料墨的转印膜,并且无需说,当由转印膜上的粘附物质的存在而导致膜偏斜时,本发明是有效的。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要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随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宽泛的解释,以包含所有修改、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本申请要求于2019年6月13日提交的日本专利申请No.2019-110686的优先权的权益,该日本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

Claims (25)

1.一种再转印膜组,包括:
带状再转印膜,所述带状再转印膜承载从墨带转印的图像、能够操作以将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并且具有预定的宽度;
供应卷轴,所述供应卷轴以能够操作以将再转印膜向与所述宽度的方向正交的方向送出这样的方式卷绕再转印膜;以及
卷绕卷轴,所述卷绕卷轴能够操作以在围绕作为中心的旋转轴旋转的同时卷绕从供应卷轴送出的再转印膜,
卷绕卷轴包括:
第一外径部,所述第一外径部支撑再转印膜并且具有第一外径,第一外径部的在旋转轴的方向上的宽度比再转印膜的宽度窄;
第二外径部,所述第二外径部在旋转轴的方向上部署在与第一外径部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第二外径部具有比第一外径小的第二外径;以及
第三外径部,所述第三外径部在旋转轴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外径部被部署在与第二外径部的一侧相对的一侧,第三外径部具有比第一外径小的第三外径,其中,
当由第一外径部支撑的再转印膜被卷绕到卷绕卷轴上时,在旋转轴的方向上,再转印膜的在所述宽度的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第二外径部重叠并且再转印膜的在所述宽度的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三外径部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再转印膜组,其中,在旋转轴的方向上,第一外径部的第一外径是连续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再转印膜组,其中,第一外径部的在旋转轴的方向上的宽度为20mm或更大且45mm或更小。
4.一种再转印膜组,包括:
带状再转印膜,所述带状再转印膜承载从墨带转印的图像、能够操作以将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并且具有预定的宽度;
供应卷轴,所述供应卷轴以能够操作以将再转印膜向与所述宽度的方向正交的方向送出这样的方式卷绕再转印膜;以及
卷绕卷轴,所述卷绕卷轴能够操作以在围绕作为中心的旋转轴旋转的同时卷绕从供应卷轴送出的再转印膜,
卷绕卷轴包括:
第一外径部,所述第一外径部支撑再转印膜并且包括在旋转轴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突出部,突出部中的每个具有第一外径,在旋转轴的方向上位于两端的突出部之间的间隔比再转印膜的宽度窄;
第二外径部,所述第二外径部在旋转轴的方向上部署在与第一外径部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第二外径部具有比第一外径小的第二外径;以及
第三外径部,所述第三外径部在旋转轴的方向上以第三外径部和第二外径部将第一外径部夹在中间这样的方式部署在与第二外径部的一侧相对的一侧,第三外径部具有比第一外径小的第三外径,其中,
当由第一外径部支撑的再转印膜被卷绕到卷绕卷轴上时,在旋转轴的方向上,再转印膜的在所述宽度的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第二外径部重叠并且再转印膜的在所述宽度的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三外径部重叠。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再转印膜组,其中,突出部以2mm或更大且9mm或更小的节距在旋转轴的方向上排列。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再转印膜组,其中,每个突出部的在旋转轴的方向上的宽度为1mm或更大且3mm或更小。
7.根据权利要求4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再转印膜组,其中,在旋转轴的方向上位于两端的突出部之间的间隔为20mm或更大且45mm或更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再转印膜组,其中,第一外径为20mm或更大且40mm或更小。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再转印膜组,其中,第二外径部和第三外径部是槽形凹陷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再转印膜组,其中,第一外径部的在旋转轴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角部分被斜切。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再转印膜组,其中,第一外径部的在旋转轴方向上的两个端部的角部分是曲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再转印膜组,其中,在旋转轴方向上,第一外径部和第二外径部的角部分通过曲面连接,并且第一外径部和第三外径部的角部分通过曲面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再转印膜组,其中,在旋转轴方向上,第一外径部和第二外径部的角部分以锥形连接,并且第一外径部和第三外径部的角部分以锥形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再转印膜组,其中,第一外径与第二外径之间的差以及第一外径与第三外径之间的差中的每个为1mm或更大且10mm或更小。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再转印膜组,其中,在旋转轴方向上,卷绕卷轴在第二外径部外侧具有凸缘并且在第三外径部外侧具有凸缘。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再转印膜组,其中,供应卷轴的形状与卷绕卷轴的形状不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再转印膜组,其中,供应卷轴具有通过具有相同直径的轴连接两个凸缘的形状,所述轴部署在所述两个凸缘之间。
18.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再转印膜组;
墨带;
墨转印部,所述墨转印部将墨从墨带转印到从再转印膜组供应的再转印膜上并且在再转印膜上形成图像;以及
图像转印部,所述图像转印部将形成在再转印膜上的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其中,
在图像被图像转印部转印到记录介质之后,卷绕卷轴对再转印膜进行卷绕。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墨带的墨是颜料墨。
20.根据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再转印膜的宽度比转印有图像的记录介质的在对应方向上的宽度长。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第一外径部的在旋转轴方向上的宽度与记录介质的在所述对应方向上的宽度之间的差为4.5mm或更大。
22.根据权利要求18至21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卷绕卷轴上,被卷绕到第二外径部上的再转印膜的外径和被卷绕到第三外径部上的再转印膜的外径小于被卷绕到第一外径部上的再转印膜的外径。
23.根据权利要求18至22中任一项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在卷绕卷轴上,卷绕的再转印膜不接触第二外径部和第三外径部。
24.一种卷绕卷轴,所述卷绕卷轴在围绕作为中心的旋转轴旋转的同时卷绕带状膜,所述带状膜具有预定的宽度,所述卷绕卷轴包括:
第一外径部,所述第一外径部支撑所述膜并且具有第一外径,第一外径部的在旋转轴的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膜的宽度窄;
第二外径部,所述第二外径部在旋转轴的方向上部署在与第一外径部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第二外径部具有比第一外径小的第二外径;以及
第三外径部,所述第三外径部在旋转轴的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外径部被部署在与第二外径部的一侧相对的一侧,第三外径部具有比第一外径小的第三外径,其中,
当由第一外径部支撑的所述膜被卷绕到卷绕卷轴上时,在旋转轴的方向上,所述膜的在所述宽度的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第二外径部重叠并且所述膜的在所述宽度的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三外径部重叠。
25.一种卷绕卷轴,所述卷绕卷轴在围绕作为中心的旋转轴旋转的同时卷绕带状膜,所述带状膜具有预定的宽度,所述卷绕卷轴包括:
第一外径部,所述第一外径部支撑所述膜并且包括在旋转轴的方向上排列的多个突出部,突出部中的每个具有第一外径,在旋转轴的方向上位于两端的突出部之间的间隔比所述膜的宽度窄;
第二外径部,所述第二外径部在旋转轴的方向上部署在与第一外径部的位置不同的位置,第二外径部具有比第一外径小的第二外径;以及
第三外径部,所述第三外径部在旋转轴的方向上以第三外径部和第二外径部将第一外径部夹在中间这样的方式部署在与第二外径部的一侧相对的一侧,第三外径部具有比第一外径小的第三外径,其中,
当由第一外径部支撑的所述膜被卷绕到卷绕卷轴上时,在旋转轴的方向上,所述膜的在所述宽度的方向上的一个端部与第二外径部重叠并且所述膜的在所述宽度的方向上的另一个端部与第三外径部重叠。
CN202410143149.9A 2019-06-13 2020-06-10 卷绕卷轴、再转印膜组和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775588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10686 2019-06-13
JP2019110686 2019-06-13
CN202080004738.9A CN112638800A (zh) 2019-06-13 2020-06-10 卷绕卷轴、再转印膜组和图像形成装置
PCT/JP2020/022926 WO2020250955A1 (ja) 2019-06-13 2020-06-10 巻取スプール、再転写フィルムセ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4738.9A Division CN112638800A (zh) 2019-06-13 2020-06-10 卷绕卷轴、再转印膜组和图像形成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55886A true CN117755886A (zh) 2024-03-26

Family

ID=7378148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4738.9A Pending CN112638800A (zh) 2019-06-13 2020-06-10 卷绕卷轴、再转印膜组和图像形成装置
CN202410143149.9A Pending CN117755886A (zh) 2019-06-13 2020-06-10 卷绕卷轴、再转印膜组和图像形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04738.9A Pending CN112638800A (zh) 2019-06-13 2020-06-10 卷绕卷轴、再转印膜组和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541669B2 (zh)
JP (1) JP7117072B2 (zh)
KR (1) KR20210036379A (zh)
CN (2) CN112638800A (zh)
WO (1) WO202025095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2031790B1 (en) * 2022-05-06 2023-11-14 Vmi Holland Bv Stock reel, wind-up station comprising said stock reel and method for winding-up a continuous strip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2133576U (zh) * 1986-02-19 1987-08-22
JPH08174874A (ja) * 1994-12-21 1996-07-09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熱転写記録装置
JP4252201B2 (ja) 2000-08-23 2009-04-0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熱転写ラインプリンタ
JP2003002543A (ja) 2001-06-15 2003-01-08 Konica Corp 写真感光材料用巻き取りコア
JP2006187960A (ja) * 2005-01-06 2006-07-20 Nidec Copal Corp 中間転写型熱転写印刷装置
CN201253643Y (zh) * 2008-08-27 2009-06-10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 卷取机前端热输出辊道
CN202807996U (zh) * 2012-07-12 2013-03-20 宜兴中大纺织有限公司 导布辊
JP6247011B2 (ja) * 2013-03-29 2017-12-13 キヤノンファインテックニスカ株式会社 印刷装置
US20150124016A1 (en) 2013-11-01 2015-05-07 Ricoh Company Ltd Web steering frames that include an independently adjustable roller
KR101606884B1 (ko) * 2014-08-11 2016-03-28 에스케이씨 주식회사 시트 이송 장치
JP6898071B2 (ja) * 2015-10-15 2021-07-07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フィルムの搬送方法及び偏光板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36379A (ko) 2021-04-02
CN112638800A (zh) 2021-04-09
WO2020250955A1 (ja) 2020-12-17
JPWO2020250955A1 (ja) 2021-11-25
JP7117072B2 (ja) 2022-08-12
US11541669B2 (en) 2023-01-03
US20210146698A1 (en) 2021-05-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19597B2 (en) Printing method and printer having a printing head and thermal activation head
JP6298713B2 (ja) 印刷装置
CN105082739B (zh) 转印装置
JP6346774B2 (ja) 印刷装置および印刷システム
US9505229B2 (en) Apparatus for forming images
US9764578B2 (en) Ink ribbon, ink ribbon cassette and printer
US11541669B2 (en) Winding spool, re-transfer film set,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US8950856B2 (en) Transfer device
US20080219735A1 (en) Printhead Assembly for a Credential Production Device
JP6499895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114230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6114117B2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方法
JP4334400B2 (ja) 中間転写型熱転写印刷装置
JP752954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6499896B2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9209627A (ja) 印刷装置
JP202112308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67334A (ja) フィルムセット及び画像形成装置
JP2006187960A (ja) 中間転写型熱転写印刷装置
JP2020093456A (ja) 記録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05201108A (ja) インクシートおよびこのインクシートを用いたプリンタ装置
JP4387837B2 (ja) 印刷装置
JP5898401B2 (ja) 情報記録装置
JP2022049160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0029072A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