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51702A -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51702A
CN117751702A CN202280004327.9A CN202280004327A CN117751702A CN 117751702 A CN117751702 A CN 117751702A CN 202280004327 A CN202280004327 A CN 202280004327A CN 117751702 A CN117751702 A CN 1177517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dummy
lines
line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432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玲
张林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7517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517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7/00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 H01L27/0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 H01L27/12Devices consisting of a plurality of semiconductor or other solid-state components formed in or on a common substrate including semiconductor compon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rectifying, oscillating, amplifying or switching and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including integrated passive circuit elements having potential barriers the substrate being other than a semiconductor body, e.g. an insulating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是关于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具有中部区域以及位于中部区域外侧的边缘区域,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显示区的多条数据线、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以及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其中,位于边缘区域的每一条数据线均通过一信号走线引至中部区域,至少部分信号走线与第一电源信号线位置对应,信号走线所在的导电层还包括虚设图案,虚设图案与信号走线隔开设置,其中,至少部分虚设图案与第二电源信号线电连接。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公开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终端设备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用户在追求终端设备更优质的显示效果的同时,对显示区的屏占比的要求也在提高。目前,显示面板的左右边框的窄边框已经实现,但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受到数据线绕线以及绑定控制芯片的区域的影响,下边框的边缘宽度还是较大。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根据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具有中部区域以及位于所述中部区域外侧的边缘区域,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多条数据线、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以及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其中,位于所述边缘区域的每一条数据线均通过一信号走线信号走线连接至所述中部区域,至少部分所述信号走线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位置对应,所述信号走线信号走线所在的导电层还包括虚设图案,所述虚设图案与所述信号走线信号走线隔开设置,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虚设图案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电连接。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三导电层,
其中,所述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多条数据线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
每一条所述信号走线信号走线均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走线信号走线和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信号走线信号走线,所述第一信号走线信号走线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信号走线信号走线位于所述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一信号走线信号走线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边缘区域并通过第一连接孔与对应的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走线信号走线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信号走线信号走线均位于所述中部区域,所述第一信号走线信号走线 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信号走线信号走线连接。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虚设图案包括多条第一虚设电极线和多条第二虚设电极线,其中,
所述多条第一虚设电极线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并与所述第一信号走线信号走线形成均布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一图案;
所述多条第二虚设电极线位于所述第三导电层,并与所述第二信号走线信号走线形成均布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二图案。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均连接至第二电源信号总线,所述第二电源信号总线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虚设电极线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总线连接。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源信号总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源信号总线位于所述显示区外侧的非显示区,所述多条第一虚设电极线包括:
第一虚设子电极线,与所述第一信号走线信号走线共线且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走线信号走线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总线之间;
第二虚设子电极线,与所述第一信号走线信号走线共线且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走线信号走线的远离所述第二电源信号总线的一侧;
第三虚设子电极线,与所述第一信号走线信号走线平行;
所述第一虚设子电极线和所述第三虚设子电极线均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总线连接,所述第二虚设子电极线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至所述第一虚设子电极线、所述第三虚设子电极线或者所述第二虚设电极线。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且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与所述数据线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排布;
部分所述第二虚设电极线以及部分所述第二信号走线信号走线与所述中部区域的数据线位置对应,另一部分所述第二拟电极线以及另一部分所述第二信号走线信号走线与所述中部区域的第一电源信号线位置对应。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每条所述第二虚设电极线均通过第三连接孔与交叉的所述第一虚设电极线连接;或者,
部分所述第二虚设电极线通过第三连接孔与交叉的所述第一虚设电极线连接,另一部分所述第二虚设电极线通过第四连接孔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连接。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与所述第一虚设电极线连接的第二虚设电极线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连接的第二虚设电极线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排布。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条第二虚设电极线包括与所述第二信号走线信号走线共线的第四虚设子电极线以及与所述第二信号走线信号走线平行的第五虚设子电极线,所述第一虚设电极线中的第二虚设子电极线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第四虚设子电极线连接。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虚设子电极线在靠近共线的第一信号走线信号走线的端点处设置所述连接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屏,包括如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根据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第二方面所述的显示屏。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至少部分虚设图案与第二电源信号线电连接,使得至少部分虚设图案相当于第二电源信号线,从而降低数据线和第一电源信号线之间的耦合电容,降低数据线信号跳变时第一电源信号线的电压波动幅度,从而改善信号串扰,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显示面板的电压变化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面板沿A-A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二导电层的俯视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三导电层的俯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面板沿B-B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8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第一导电层的俯视图。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面板沿C-C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面板的版图示意图。
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面板沿C-C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面板的版图示意图。
图1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面板沿D-D方向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说明:
100:显示面板;10:第一导电层;20:第二导电层;30:第三导电层;1:中部区域;2:边缘区域;3:数据线;4:第一电源信号线;5:第二电源信号线;6:信号走线;61:第一信号走线;62:第二信号走线;7:虚设图案;71:第一虚设电极线;711:第一虚设子电极线;712: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3:第三虚设子电极线;72:第二拟电极线;721:第四虚设子电极线;722:第五虚设子电极线;8:第二电源信号总线;91:第一连接孔;92:第二连接孔;93:第三连接孔;94:第四连接孔;11: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发明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发明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目前,显示面板的左右边框的窄边框已经实现,但显示面板的下边框受到数据线绕线以及绑定控制芯片的区域的影响,下边框的边缘宽度还是较大。为了减小显示区下方的边缘宽度,通常采用柔性面板,并将柔性面板上芯片及绑定控制芯片的区域弯折至显示面板的背面,减少一部分下边框空间,但下边框的边缘宽度还是较大。
为了进一步减小显示区下方的边缘宽度,实现四边框等宽设计,相关技术中,通过将数据线绕线布局至显示区内,缩减扇出区(Fanout)的高度,从而减小了显示区下方的边缘宽度,参见图1所示,显示面板100中,通过将显示区的边缘区域2的数据线3(Data)通过相连的第一信号走线61和第二信号走线62绕线至显示区的中部区域1,第一信号走线61与数据线3连接,第二信号走线62与显示面板100边缘的Bending Area(绑定区)与驱动IC形成绑定连接,从而实现减小显示区下方的边缘宽度。同时,为了避免金属密度差异造成的显示面板100熄屏时的反射率差异,在设置第一信号走线61和第二信号走线62的导电层设置虚设图案7,虚设图案7与VDD线连接。
但是,由于部分与数据线3连接的第二信号走线62位于VDD线的上方,信号走线6与VDD线之间具有耦合电容,使得数据线3与VDD线之间具有耦合电容,而虚设图案7也与VDD线连接,则虚设图案7相当于是VDD线,使得虚设图案7与第二信号走线62之间具有 耦合电容,从而VDD线和数据线3的耦合电容进一步增大。参见图2所示,当数据线3的信号跳变时,与数据线3相连的信号走线6也会发生跳变,VDD线的电压受耦合电容的影响从而同步产生波动。显示面板100的远端由于功率IC较远,因而电压波动比显示面板100的近端更严重,从而导致信号串扰严重,在显示面板100上表现为,黑白块交接处会出现一条亮线或者暗线,影响显示效果。
基于此,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具有中部区域以及位于中部区域外侧的边缘区域,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显示区的多条数据线、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以及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其中,位于边缘区域的每一条数据线均通过一信号走线引至中部区域,至少部分信号走线与第一电源信号线位置对应,信号走线所在的导电层还包括虚设图案,虚设图案与信号走线隔开设置,其中,至少部分虚设图案与第二电源信号线电连接。通过将至少部分虚设图案与第二电源信号线电连接,使得数据线和第一电源信号线的耦合电容减小,减弱信号串扰。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公开一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具有中部区域1以及位于中部区域1外侧的边缘区域2,显示面板100包括位于显示区的多条数据线3、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4以及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5,其中,位于边缘区域2的每一条数据线3均通过一信号走线6引至中部区域1,至少部分信号走线6与第一电源信号线4位置对应,信号走线6所在的导电层还包括虚设图案7,虚设图案7与信号走线6隔开设置,其中,至少部分虚设图案7与第二电源信号线5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显示区是指显示面板100的图像显示区域,Bending Area(绑定区)为显示面板100的非显示区的一个区域,显示区中的多条数据线3与驱动IC在Bending Area形成Bending,也就是连接,驱动IC向数据线3输入控制信号,控制显示区中阵列的像素,从而实现显示面板100的成像。显示面板100可以是柔性显示面板,柔性显示面板可弯曲和折叠,使得非显示区可以弯折至显示区的背面。
显示面板100包括位于显示区的多条数据线3、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4以及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5,其中,数据线3用于传输数据信号,多条数据线3与多条扫描线(图中未示出)相互交叉且绝缘设置,数据线3与扫描线交叉处限定一个子像素,进而构成像素阵列,Bending Area扫描驱动相关的各种控制信号传输至数据线3和扫描线,数据线3根据数据信号驱动晶体管发光,使得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显示目标图像。第一电源信号线4可以是VDD电源信号线,即连接至晶体管的漏极(Drain)的电源信号线,为晶体管提供漏极电压。第二电源 信号线5可以是VSS电源信号线,即连接至晶体管的源极(Source)的电源信号线,为晶体管提供源极电压。
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具有中部区域1以及位于中部区域1外侧的边缘区域2,Bending Area设置于靠近显示区的中部区域1,以便于向数据线3和扫描线传输控制信号。由于多条数据线3是按一定规则排布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且数据线3在显示区中的布线区域比Bending Area所在的区域大,数据线3从显示区与Bending Area连接时,需要将相对分散的数据线3集中,因此,中部区域1的数据线3可以在Bending Area与驱动IC形成连接,位于边缘区域2的每一条数据线3均通过一信号走线6引至中部区域1,在Bending Area与驱动IC连接,从而实现边缘区域2的数据线3的数据信号的传输。
一些实施例中,信号走线6中的部分信号走线6与第一电源信号线4的位置对应,也就是说,部分信号走线6的投影与第一电源信号线4重合,与第一电源信号线4位置对应的部分信号走线6的走线方向及线路形状与第一电源信号线4一致,以提升显示面板100的结构性能和显示性能的均一性,降低反射率差异。
另一些实施例中,信号走线6也可以全部与第一电源信号线4的位置对应,以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100的结构性能和显示性能的均一性,降低反射率差异。
为了保证显示面板100的结构性能和电学性能,避免金属密度差异和膜层厚度差异造成显示面板100的熄屏反射率差异,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中,信号走线6所在的导电层还设置了虚设图案(dummy pattern)7,虚设图案7与信号走线6隔开设置,相互绝缘,且虚设图案7不用于向信号走线6传输电信号。虚设图案7改善了显示区的部分区域设置了信号走线6产生的金属密度有差异、膜层厚度有差异而导致的反射率差异的情况,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0的熄屏状态下的屏幕颜色均一性。
一些实施例中,虚设图案7中的至少部分虚设图案7与第二电源信号线5电连接,部分虚设图案7相当于是VSS线,相对于现有技术,数据线3和第一电源信号线4的耦合电容减小,降低数据线3信号跳变时第一电源信号线4的电压波动幅度,从而改善信号串扰,实现显示面板100良好的显示效果。
另一些实施例中,虚设图案7也可以全部与第二电源信号线5电连接,所有虚设图案7都是VSS线,以进一步降低数据线3和第一电源信号线4的耦合电容,进一步降低数据线3信号跳变时第一电源信号线4的电压波动幅度,减弱信号串扰,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信号线较多,为了图3中可以清楚的示出各信号线,图3仅示出了 显示面板100的下部,数据线3在图3中以实线示出,中部区域1的数据线3仅示例性地示出两条,显示区两侧的边缘区域2中的数据线3仅示例性地各示出四条;第一电源信号线4仅示例性地示出两条;第二电源信号线5仅示例性地示出两条;信号走线6仅示例性地示出四条。在实际的设计及生产过程中,数据线3、第一电源信号线4、第二电源信号线5是按照预设规则遍布于显示面板100的,信号走线6也是根据边缘区域2的数据线3的数量设置多条的。此外,数据线3以实线示出,虚设图案7以虚线示出,实线和虚线并不是信号线的实际形态,仅以区分为目的。多条数据线3、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4、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5、多条信号走线6和虚设图案7的实际形态为条状的金属线条,以起到数据传输及电信号传输等作用。
示例性地,数据线3在电路设计中可以是Data line,第一电源信号线4在电路设计中可以是VDD line,第二电源信号线5在电路设计中可以是VSS line,信号走线6在电路设计中可以是SD line(Source&Drain line),虚设图案7在电路设计中可以是dummy pattern。
本实施例中,多条数据线3、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4、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5、多条信号走线6和虚设图案7在显示面板100的显示区相互绝缘设置,且可以在显示面板100的初始基板上依照一定的应用布局对多条数据线3、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4、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5、多条信号走线6和虚设图案7的排布进行版图设计,然后依照版图设计在初始基板上形成以上多条线路。例如,可以采用材料形成技术在初始基板上形成,材料形成技术例如是化学气相沉积、无电镀法(electroless plating)、电解电镀(electrolytic plating)、印刷、旋涂、喷涂、溅镀(sputtering)或真空沉积法(vacuum deposition)等等。以上多条线路的材料例如可以为铜、铝、钨等导电材料。以上多条线路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4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10、第二导电层20和第三导电层30,其中,数据线3位于第一导电层10,并沿第一方向延伸,多条数据线3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每一条信号走线6均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走线61和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信号走线62,第一信号走线61位于第二导电层20,第二信号走线62位于第三导电层30,第一信号走线61的第一端位于边缘区域2并通过第一连接孔91与对应的数据线3连接,第一信号走线61的第二端以及第二信号走线62均位于中部区域1,第一信号走线6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孔92与第二信号走线62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一导电层10、第二导电层20和第三导电层30之间可以由隔离层隔开,隔离层为绝缘材料。数据线3位于第一导电层10,数据线3可以是通过材料形成技术形成于 第一导电层10上,数据线3在第一导电层10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多条数据线3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使得多条数据线3相互绝缘。第一方向可以是图3中的Y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图3中的X方向,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之间的夹角可以是90°,使得多条数据线3之间互不相交,多条数据线3传输不同的显示内容数据,实现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成像。
每一条信号走线6均包括沿X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走线61和沿Y方向延伸的第二信号走线62,第一信号走线61位于第二导电层20,第二信号走线62位于第三导电层30,第一信号走线61和第二信号走线62可以是通过材料形成技术分别形成于第二导电层20和第三导电层30上。第一信号走线61和第二信号走线62位于不同的导电层,使得显示面板100的布线合理紧凑,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性能的均一性。示例性地,第一信号走线61在电路设计中可以是SD1 line,第二信号走线62在电路设计中可以是SD2 line。
由于显示区的边缘区域2设置有多条数据线3,每条数据线3均通过对应的第一信号走线61和第二信号走线62引至中部区域1。参见图4,图4示例性地示出了显示面板100中,沿图3中A-A方向剖开的位于边缘区域2的某一数据线3以及与其连接的第一信号走线61和第二信号走线62的局部剖视图,第一信号走线61的第一端位于边缘区域2并通过第一连接孔91与对应的数据线3连接,第一连接孔91可以是刻蚀在第一导电层10和第二导电层20之间的隔离绝缘层形成过孔后,再通过沉积将导电材料填入过孔中形成导通孔(conductive via),使得电信号可以在数据线3和第一信号走线61之间进行传输。第一信号走线61的第二端以及第二信号走线62均位于中部区域1,第一信号走线61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孔92与第二信号走线62连接,第二连接孔92形成于第二导电层20和第三导电层30之间的隔离层内,其形成方法可以与第一连接孔91的形成方法相同,使得电信号可以在第一信号走线61和第二信号走线62之间进行传输。位于边缘区域2的数据线3通过第一连接孔91与第一信号走线61连接,第一信号走线61再通过第二连接孔92与设置于中部区域1的第二信号走线62连接,使得边缘区域2的数据线3可以连接至Bending Area,实现电信号在数据线3和驱动IC之间进行传输,使得显示面板100具有良好的成像效果。
示例性地,第一方向也可以是图3中的X方向,第二方向可以是图3中的Y方向,或者,第一方向还可以是图3中X方向与Y方向之间的某一个方向,第二方向为与该方向之间呈夹角为90°的另一方向,等等,只要多条数据线3之间互不相交且相互绝缘,且第一信号走线61和第二信号走线62相应设置即可,本公开对此不作限制。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虚设图案7包括多条第一虚设电极线71和多条第二虚设电极线 72,其中,多条第一虚设电极线71位于第二导电层20,并与第一信号走线61形成均布于显示区的第一图案;多条第二虚设电极线72位于第三导电层30,并与第二信号走线62形成均布于显示区的第二图案。
本实施例中,虚设图案7包括多条第一虚设电极线71和多条第二虚设电极线72,第一虚设电极线71和第二虚设电极线72按虚设图案7设置的导电层的位置不同及延伸、排布方向不同进行划分。参见图5所示,图5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二导电层20的俯视图,多条第一虚设电极线71与第一信号走线61均位于第二导电层20,并且第一虚设电极线71与第一信号走线61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一虚设电极线71与第一信号走线61绝缘。多条第一虚设电极线71与第一信号走线61形成均布于显示区的第一图案,第一图案例如是沿Y方向均匀排布的第一虚设电极线71和第一信号走线61,改善了由于第二导电层20的部分区域设置了第一信号走线61产生的金属密度差异和膜层厚度差异而导致的反射率差异,从而提升显示面板100的结构性能和显示性能的均一性。示例性地,第一虚设电极线71在电路设计中可以是SD1 dummy line,与第一信号走线61(SD1 line)设置于同一SD金属层(Source&Drain Electrode),即第二导电层20;第二虚设电极线72在电路设计中可以是SD2 dummy line,与第二信号走线62(SD2 line)设置于同一SD金属层,即第三导电层30。
参见图6所示,图6示例性地示出了第三导电层30的俯视图,第二虚设电极线72与第二信号走线62均位于第三导电层30,并且第二虚设电极线72与第二信号走线62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虚设电极线72不用于向第二信号走线62传输电信号。第二虚设电极线72与第二信号走线62形成均布于显示区的第二图案,第二图案例如是沿X方向均匀排布的第二虚设电极线72和第二信号走线62,改善了由于第三导电层30的部分区域设置了第二信号走线62产生的金属密度差异和膜层厚度差异而导致的反射率差异,从而提升显示面板100的结构性能和显示性能的均一性。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5均连接至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位于第二导电层20,至少部分第一虚设电极线71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连接。
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可以位于第二导电层20的非显示区,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可以与Bending Area连接,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5均连接至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为了使得第二导电层20的布线合理紧凑,减少不必要的绕线,将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5设置于第二导电层20,至少部分第一虚设电极线71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连接。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第一虚设电极线71连接至第一电源信号线4,第一虚设电极线71相当于是第一电源信号线4, 使得第一电源信号线4与第二信号走线62之间具有耦合电容导致的数据线3和第一电源信号线4之间的耦合电容增大。本实施例中的部分第一虚设电极线71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连接,可以使得部分第一虚设电极线71相当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从而降低数据线3和第一电源信号线4之间的耦合电容,降低数据线3信号跳变时第一电源信号线4的电压波动幅度,从而改善信号串扰,实现显示面板100良好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多条第一虚设电极线71也可以全部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连接,所有第一虚设电极线71都相当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以进一步降低数据线3和第一电源信号线4的耦合电容,进一步降低数据线3信号跳变时第一电源信号线4的电压波动幅度,减弱信号串扰,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效果。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3和图5,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沿第一方向延伸,且在第二方向上,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位于显示区的至少一侧,多条第一虚设电极线71包括第一虚设子电极线711,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和第三虚设子电极线713,其中,第一虚设子电极线711与第一信号走线61共线且位于第一信号走线61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之间;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与第一信号走线61共线且位于第一信号走线61的远离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的一侧;第三虚设子电极线713与第一信号走线61平行;第一虚设子电极线711和第三虚设子电极线713均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连接,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至第一虚设子电极线711、第三虚设子电极线713或者第二虚设电极线72。
本实施例中,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为Y方向,由于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5均连接至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第一虚设电极线71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连接,且第一虚设电极线71和第二电源信号线5都设置于第二导电层20,为了使得第二导电层20的布线合理紧凑,减少不必要的绕线,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5沿第二方向延伸,第二方向为X方向,即第二电源信号线5与第一虚设电极线71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第二电源信号线5与第一虚设电极线71沿第一方向交替排布,相互绝缘。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可以位于显示区的一侧,也可以位于显示区的两侧,便于第一虚设电极线71连接至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上。
多条第一虚设电极线71包括多条第一虚设子电极线711,多条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和多条第三虚设子电极线713。第一虚设子电极线711,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和第三虚设子电极线713按第一虚设电极线71在第二导电层20上设置的位置不同及类型不同进行划分。参见图5,多条第一虚设电极线71包括多条第一虚设子电极线711,第一虚设子电极线711与对应的第一信号走线61共线且相互绝缘,第一虚设子电极线711不接收电信号。第一虚设子电极线711位于第一信号走线61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之间,使得第二导电层20中,第一 信号走线61和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之间的区域的金属密度差异减小,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0的膜层厚度和反射率均一性。第一虚设子电极线711可以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连接,使得第一虚设子电极线711相当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从而降低数据线3和第一电源信号线4之间的耦合电容,降低数据线3信号跳变时第一电源信号线4的电压波动幅度,从而改善信号串扰,实现显示面板100良好的显示效果。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虚设子电极线711为显示区的第一信号走线61和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之间的多条短线,每条第一虚设子电极线711的与对应的第一信号走线61共线并绝缘,且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连接。
多条第一虚设电极线71还包括多条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与对应的第一信号走线61共线且相互绝缘,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不接收电信号。结合图3和图5,显示区在X方向两侧的数据线3均匀排布,多条第一信号走线61沿X方向延伸且第一信号走线61的一端位于边缘区域2并与对应的数据线3连接,另一端位于中部区域1并与对应的第二信号走线62连接,因此,第一信号走线61在X方向也可以均匀排布。例如,显示区在X方向两侧的第一信号走线61共线,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位于第一信号走线61的远离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的一侧,即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位于显示区在X方向两侧的第一信号走线61之间,使得第二导电层20在X方向两侧的第一信号走线61之间的区域的金属密度差异减小,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0的膜层厚度和反射率均一性。
多条第一虚设电极线71还包括多条第三虚设子电极线713,第三虚设子电极线713与第一信号走线61平行,当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设置在显示区的一侧时,第三虚设子电极线713的一端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连接,当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设置在显示区的两侧时,第三虚设子电极线713的两端均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连接,使得第三虚设子电极线713相当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从而降低数据线3和第一电源信号线4之间的耦合电容,降低数据线3信号跳变时第一电源信号线4的电压波动幅度,从而改善信号串扰,实现显示面板100良好的显示效果。同时,设置与第一信号走线61平行的多条第三虚设子电极线713,改善了由于第二导电层20的部分区域设置第一信号走线61而产生的膜层厚度及反射率差异的情况,从而提高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性能的均一性。
参见图5所示,由于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与第一信号走线61共线且位于第一信号走线61的远离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的一侧,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不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直接连接。参见图7所示,图7是沿图3中B-B方向剖开的第一虚设子电极线711及与其连接的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的局部剖视图,本实施例中仅示出第二导电层20的局部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可以通过连接结构11与第一虚设子电极线711连接,连接 结构11设置于第一导电层10与第二导电层20之间的隔离层中,由于此处第一信号走线61与数据线3通过第一连接孔91连接,连接结构11绕开第一连接孔91的位置,即连接结构11与第一连接孔91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00的一个平面上的投影不相交,使得第一信号走线61传输数据内容,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可以通过第一虚设子电极线711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间接连接,使得全部第一虚设电极线71相当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从而降低数据线3和第一电源信号线4之间的耦合电容,降低数据线3信号跳变时第一电源信号线4的电压波动幅度,改善信号串扰,实现显示面板100良好的显示效果。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也可以通过连接结构11与第三虚设子电极线713连接(图中未示出),连接结构11设置于第一导电层10与第二导电层20之间的隔离层中,连接结构11沿图3中的Y方向延伸,使得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可以通过第三虚设子电极线713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间接连接,从而降低数据线3与第一电源信号线4之间的耦合电容,改善信号串扰,实现显示面板100良好的显示效果。
在再一个实施例中,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还可以通过连接结构11与第二虚设电极线72连接(下面会详细说明),连接结构11设置于第二导电层20与第三导电层30之间的隔离层中,使得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可以通过第二虚设电极线72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或第一电源信号线4间接连接,从而降低数据线3与第一电源信号线4产生的耦合电容,改善线的串扰,实现显示面板100良好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地,连接结构11可以是先刻蚀在第一导电层10与第二导电层20之间的隔离层或第二导电层20与第三导电层30之间的隔离层的内部形成过孔后,再通过沉积将导电材料填入过孔中形成导通孔,使得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可以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或第一电源信号线4间接连接,从而降低数据线3与第一电源信号线4之间的耦合电容,改善信号串扰,实现显示面板100良好的显示效果。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结合图6和图8所示,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4位于第一导电层10,且第一电源信号线4与数据线3沿第二方向交替排布;部分第二虚设电极线72以及部分第二信号走线62与中部区域1的数据线3位置对应,另一部分第二虚设电极线72以及另一部分第二信号走线62与中部区域1的第一电源信号线4位置对应。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6所示,第一电源信号线4和数据线3都设置于第一导电层10,为了使得第一导电层10的布线合理紧凑,减少不必要的绕线,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4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方向为Y方向,即第一电源信号线4与数据线3的延伸方向相同,且第一电源信号线4与数据线3沿第二方向交替排布,使得第一导电层10的膜层厚度和金属密度均一, 减小反射率差异。
结合图3、图6和图8所示,第二虚设电极线72以及第二信号走线62位于第三导电层30,第一电源信号线4和数据线3位于第一导电层10,且第二虚设电极线72和第二信号走线62与第一电源信号线4和数据线3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信号走线62均位于中部区域1。当第一导电层10和第三导电层30层叠设置时,第三导电层30上的部分第二虚设电极线72以及部分第二信号走线62与中部区域1的数据线3位置对应,另一部分第二虚设电极线72以及另一部分第二信号走线62与中部区域1的第一电源信号线4位置对应。也就是说,部分第二虚设电极线72以及部分第二信号走线62在第一导电层10上的投影与中部区域1的数据线3重合,另一部分第二虚设电极线72以及另一部分第二信号走线62在第一导电层10上的投影与中部区域1的第一电源信号线4重合。与数据线3位置对应的部分第二虚设电极线72以及部分第二信号走线62的走线方向及线路形状与数据线3一致,与第一电源信号线4位置对应的另一部分第二虚设电极线72以及另一部分第二信号走线62的走线方向及线路形状与第一电源信号线4一致,以提升显示面板100的结构性能和显示性能的均一性,降低反射率差异。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9和图10所示,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沿图3中C-C方向剖开的第一虚设电极线71与第二虚设电极线72连接部位的局部剖视图,图10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面板的版图示意图。本实施例示出第二导电层20及第三导电层30的局部剖视图,每条第二虚设电极线72均通过第三连接孔93与交叉的第一虚设电极线71连接。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9和图10所示,由于第二虚设电极线72位于第三导电层30并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一虚设电极线71位于第二导电层20并沿第二方向延伸,当第二导电层20和第三导电层30层叠设置时,每条第二虚设电极线72在第二导电层20上的投影与多条第一虚设电极线71产生交叉点。每条第二虚设电极线72均通过第三连接孔93与交叉的第一虚设电极线71连接,第三连接孔93设置于第二导电层20与第三导电层30之间的额隔离层中,由于第一虚设电极线71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连接,使得第二虚设电极线72可以通过第一虚设电极线71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间接连接,使得所有第二虚设电极线72都相当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从而降低数据线3和第一电源信号线4之间的耦合电容,降低数据线3信号跳变时第一电源信号线4的电压波动幅度,改善信号串扰,实现显示面板100良好的显示效果。此外,当所有第一虚设电极线71和第二虚设电极线72都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连接时,多条第一虚设电极线71和多条第二虚设电极线72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并联, 从而降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的电阻,从而降低电压降,进而降低显示面板100的功耗。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图1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沿图3中C-C方向剖开的第二虚设电极线72连接第一虚设电极线72和第一电源信号线4的局部剖视图,图12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显示面板的版图示意图。部分第二虚设电极线72通过第三连接孔93与交叉的第一虚设电极线71连接,另一部分第二虚设电极线72通过第四连接孔94与第一电源信号线4连接。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三连接孔93与交叉的第一虚设电极线71连接的部分第二虚设电极线72与数据线3的位置对应,通过第四连接孔94与第一电源信号线4连接的另一部分第二虚设电极线72与第一电源信号线4的位置对应,使得显示面板100内部的走线布局合理,便于生产。第四连接孔94设置于第一导电层10和第三导电层30之间的隔离层中,使得第二虚设电极线72可以与第一电源信号线4连接。通过将部分第二虚设电极线72经由第一虚设电极线71并联至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另一部分第二虚设电极线72并联至第一电源信号线4,从而降低第一电源信号线4和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的电阻,降低显示面板100的功耗。同时由于部分第二虚设电极线72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连接,使得部分第二虚设电极线72相当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从而降低数据线3和第一电源信号线4之间的耦合电容,降低数据线3信号跳变时第一电源信号线4的电压波动幅度,从而改善信号串扰,实现显示面板100良好的显示效果。
示例性地,如图11所示,由于与第一虚设电极线71连接的第二虚设电极线72与数据线3的位置对应,与第一电源信号线4连接的第二虚设电极线72与第一电源信号线4的位置对应,又由于数据线3与第一电源信号线4在第一导电层10上沿第二方向交替排布,因此,与第一虚设电极线71连接的第二虚设电极线72以及与第一电源信号线4连接的第二虚设电极线72在第三导电层30上沿第二方向交替排布,使得第三导电层30的膜层厚度和金属密度均一,减小显示面板100的反射率差异。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结合图3、图6和图13所示,多条第二虚设电极线72包括与第二信号走线62共线的第四虚设子电极线721以及与第二信号走线62平行的第五虚设子电极线722,第一虚设电极线71中的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通过连接结构11与第四虚设子电极线721连接。
本实施例中,多条与第二信号走线62共线的第四虚设子电极线721、多条与第二信号走线62平行的第五虚设子电极线722以及多条第二信号走线61共同形成均布于第三导电层30的第二图案,改善了由于第三导电层30的部分区域设置了第二信号走线62而产生的金属密 度差异和膜层厚度差异,降低反射率差异,从而提升显示面板100的结构性能和显示性能的均一性。
第四虚设子电极线721可以与交叉的第三虚设子电极线713或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连接,当第四虚设子电极线721与交叉的第三虚设子电极线713连接时,结合图9,第四虚设子电极线721与第三虚设子电极线713可以通过第三连接孔93连接,从而使得第四虚设子电极线721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间接连接。
参见图3和图4,由于第四虚设子电极线721与第二信号走线62共线且相互绝缘,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与第一信号走线61共线且相互绝缘,且第一信号走线61与第二信号走线62通过第二连接孔92连接。当第四虚设子电极线721与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连接时,参见图13,图13是沿图3中D-D方向剖开的第四虚设子电极线721与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连接的局部剖视图,本实施例仅示出第二导电层20及第三导电层30的局部剖视图。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在靠近共线的第一信号走线61的端点处设置连接结构11,也就是说,连接结构11与第二连接孔92在平行于显示面板100的一个平面上的投影并不重合或相交,使得第四虚设子电极线721通过连接结构11与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连接,第二虚设子电极线712再通过第一虚设子电极线711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连接,从而使得第四虚设子电极线721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间接连接,使得第四虚设子电极线721相当于第二电源信号总线8,从而降低数据线3和第一电源信号线4之间的耦合电容,降低数据线3信号跳变时第一电源信号线4的电压波动幅度,改善信号串扰,提升显示面板100的显示性能。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显示屏,显示屏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100,使得显示屏中的信号串扰得以改善,提高显示屏的显示效果。显示屏还可以包括触控层,触控层可以与显示面板100贴合设置,使得显示屏可以实现触控功能。示例性地,显示屏例如可以是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显示器)显示屏,也可以是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屏。
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公开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显示屏,使得电子设备的信号串扰得以改善,提高电子设备的显示效果。电子设备例如可以是需要实现窄边框的终端设备,例如可以包括智能手机、全面屏手机、平板电脑等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发明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发明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发明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发明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发明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工业实用性
本文中,通过将至少部分虚设图案与第二电源信号线电连接,使得至少部分虚设图案相当于第二电源信号线,从而降低数据线和第一电源信号线之间的耦合电容,降低数据线信号跳变时第一电源信号线的电压波动幅度,从而改善信号串扰,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Claims (12)

  1. 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具有中部区域以及位于所述中部区域外侧的边缘区域,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多条数据线、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以及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其中,位于所述边缘区域的每一条数据线均通过一信号走线连接至所述中部区域,至少部分所述信号走线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位置对应,所述信号走线所在的导电层还包括虚设图案,所述虚设图案与所述信号走线隔开设置,
    其中,至少部分所述虚设图案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线电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导电层、第二导电层和第三导电层,
    其中,所述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并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多条数据线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之间呈夹角设置;
    每一条所述信号走线均包括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走线和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二信号走线,所述第一信号走线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所述第二信号走线位于所述第三导电层,所述第一信号走线的第一端位于所述边缘区域并通过第一连接孔与对应的所述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一信号走线的第二端以及所述第二信号走线均位于所述中部区域,所述第一信号走线的第二端通过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信号走线连接。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虚设图案包括多条第一虚设电极线和多条第二虚设电极线,其中,
    所述多条第一虚设电极线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并与所述第一信号走线形成均布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一图案;
    所述多条第二虚设电极线位于所述第三导电层,并与所述第二信号走线形成均布于所述显示区的第二图案。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条第二电源信号线均连接至第二电源信号总线,所述第二电源信号总线位于所述第二导电层,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虚设电极线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总线连接。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电源信号总线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且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电源信号总线位于所述显示区外侧的非显示区,所述多条第一虚设电极线包括:
    第一虚设子电极线,与所述第一信号走线共线且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走线与所述第二电源 信号总线之间;
    第二虚设子电极线,与所述第一信号走线共线且位于所述第一信号走线的远离所述第二电源信号总线的一侧;
    第三虚设子电极线,与所述第一信号走线平行;
    所述第一虚设子电极线和所述第三虚设子电极线均与所述第二电源信号总线连接,所述第二虚设子电极线通过连接结构连接至所述第一虚设子电极线、所述第三虚设子电极线或者所述第二虚设电极线。
  6. 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条第一电源信号线位于所述第一导电层,且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与所述数据线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排布;
    部分所述第二虚设电极线以及部分所述第二信号走线与所述中部区域的数据线位置对应,另一部分所述第二拟电极线以及另一部分所述第二信号走线与所述中部区域的第一电源信号线位置对应。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每条所述第二虚设电极线均通过第三连接孔与交叉的所述第一虚设电极线连接;或者,
    部分所述第二虚设电极线通过第三连接孔与交叉的所述第一虚设电极线连接,另一部分所述第二虚设电极线通过第四连接孔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连接。
  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与所述第一虚设电极线连接的第二虚设电极线以及与所述第一电源信号线连接的第二虚设电极线沿所述第二方向交替排布。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多条第二虚设电极线包括与所述第二信号走线共线的第四虚设子电极线以及与所述第二信号走线平行的第五虚设子电极线,所述第一虚设电极线中的第二虚设子电极线通过连接结构与所述第四虚设子电极线连接。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其中,所述第二虚设子电极线在靠近共线的第一信号走线的端点处设置所述连接结构。
  11. 一种显示屏,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2. 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屏。
CN202280004327.9A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7517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100641 WO2023245531A1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51702A true CN117751702A (zh) 2024-03-22

Family

ID=893789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4327.9A Pending CN117751702A (zh) 2022-06-23 2022-06-23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51702A (zh)
WO (1) WO202324553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55841B1 (ko) * 2018-10-30 2023-07-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0286534A (zh) * 2019-06-19 2019-09-27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其显示装置
KR20210014810A (ko) * 2019-07-30 2021-02-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10074489A (ko) * 2019-12-12 2021-06-22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장치
CN114628404B (zh) * 2021-08-24 2023-02-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964142A (zh) * 2021-11-19 2022-01-21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45531A1 (zh) 2023-12-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102725B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模组
CN111092108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41990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2466209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6444182B (zh)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CN109742128B (zh) 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
CN210323695U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387071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299218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WO2020156595A2 (zh) 柔性电路板及制作方法、显示装置、电路板结构及其显示面板
EP405735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7561800B (zh)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1161662B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133731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7751702A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217506872U (zh)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2864199B (zh) 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5050340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410278A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显示设备
CN114185190A (zh) 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0156475A1 (zh) 柔性电路板及制作方法、电子装置模组及电子装置
US20240170495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6583150A (zh) 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9659317B (zh) 薄膜晶体管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6758848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