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468C - 调谐器的双调谐电路 - Google Patents

调谐器的双调谐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468C
CN1177468C CNB001340751A CN00134075A CN1177468C CN 1177468 C CN1177468 C CN 1177468C CN B001340751 A CNB001340751 A CN B001340751A CN 00134075 A CN00134075 A CN 00134075A CN 1177468 C CN1177468 C CN 1177468C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equency band
mentioned
coil
usefulness
tuning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B001340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306372A (zh
Inventor
山本正喜
山本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35775199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4014772B2/ja
Priority claimed from JP2000017952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JP2001211397A/ja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3063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3063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7468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468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3ELECTRONIC CIRCUITRY
    • H03JTUNING RESONANT CIRCUITS; SELECTING RESONANT CIRCUITS
    • H03J5/00Discontinuous tuning; Selecting predetermined frequencies; Selecting frequency bands with or without continuous tuning in one or more of the bands, e.g. push-button tuning, turret tuner
    • H03J5/24Discontinuous tuning; Selecting predetermined frequencies; Selecting frequency bands with or without continuous tuning in one or more of the bands, e.g. push-button tuning, turret tuner with a number of separate pretuned tuning circuits or separate tuning elements selectively brought into circuit, e.g. for waveband selection or for television channel selection
    • H03J5/242Discontinuous tuning; Selecting predetermined frequencies; Selecting frequency bands with or without continuous tuning in one or more of the bands, e.g. push-button tuning, turret tuner with a number of separate pretuned tuning circuits or separate tuning elements selectively brought into circuit, e.g. for waveband selection or for television channel selection used exclusively for band selection
    • H03J5/244Discontinuous tuning; Selecting predetermined frequencies; Selecting frequency bands with or without continuous tuning in one or more of the bands, e.g. push-button tuning, turret tuner with a number of separate pretuned tuning circuits or separate tuning elements selectively brought into circuit, e.g. for waveband selection or for television channel selection used exclusively for band selection using electronic mea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44Receiver circuitry for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according to analogue transmission standards
    • H04N5/50Tuning indicators; Automatic tuning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hannel Selection Circuits, Automatic Tuning Circuits (AREA)

Abstract

一种调谐器的双调谐电路,其具有一次调谐电路、二次调谐电路和使一次调谐电路转换到低频带或高频带电视信号接收状态而施加转换电压的第一和第二频带转换端子。该双调谐电路可使高频带接收用的供电电阻在一次调谐电路11与开关二极管22直接相连,在二次调谐电路12中通过线圈34连接在开关二极管40上,使得一次调谐电路11中的寄生调谐电路产生的调谐频率比二次调谐电路12低,可使频率特性峰变小而减少对中频信号的干扰。

Description

调谐器的双调谐电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频调谐电路,特别是涉及能可调谐转换到电视调谐器的多个频带的高频调谐电路。
背景技术
下面通过图10至图12和图4说明现有调谐器的双调谐电路。在图10中,双调谐电路由一次调谐电路51和二次调谐电路52构成。一次调谐电路51由串联连接的隔直流的电容器53和变容二极管54与按图示顺序串联的高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55,低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56,电容器57,耦合用的线圈58,隔直流电容器59并联连接构成。而变容二极管54的正极接地、负极与隔直流电容器53连接。另外,隔直流电容器59的另一端也与地连接。隔直流电容器53与调谐线圈55的连接点构成该双调谐电路51的输入端,连在前级的高频放大器60上。
在调谐线圈55与调谐线圈56的连接点与地之间设置串联连接的隔直流电容器61、开关二极管62和隔直流电容器63。开关二极管62的正极与隔直流电容器61相连,负极与隔直流电容器63相连。
隔直流电容器61与开关二极管62的连接点通过供电电阻64连接在高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65上。
而开关二极管62与隔直流电容器63的连接点通过供电电阻66连接在低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67上。
另外,在开关二极管62与隔直流电容器63的连接点与地之间设置偏流电阻68。
隔直流电容器53与变容二极管54的连接点通过供电电阻69连接在调谐电压端子70上。
二次调谐电路52由变容二极管71与按图示顺序串联连接的高频带接收用调谐线圈72与低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73、电阻74、隔直流电容器75、耦合用的线圈58、隔直流电容59并联构成。变容二极管71的正极接地,负极与调谐线圈72相连。串联连接的变容二极管76和隔直流电容器77连接在变容二极管71与调谐线圈72的连接点上。变容二极管76的正极与隔直流电容77相连,负极与调谐线圈72相连。隔直流电容器77的另一端构成该双调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在后级的混频器78上。在混频器78中与来自振荡器(未示出)的振荡信号混频并输出中频信号。
在调谐线圈72与调谐线圈73的连接点和开关二极管62与隔直流电容器63的连接点上设置串联连接的隔直流电容器79和开关二极管80。其中,开关二极管80的正极与隔直流电容器79连接,负极与隔直流电容器63连接。
隔直流电容器79与开关二极管80的连接点通过供给电阻81连接在高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65上。
另外,开关二极管80与隔直流电容器63的连接点通过供给电阻66连接在低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67上。
变容二极管71与调谐线圈72的连接点通过供给电阻82连接在调谐电压端子70上。
通过上述结构,把电压加在高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65上或低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67上,通过使开关二极管62和开关二极管80共同导通或截止,把该双调谐电路转换到高频带的接收状态或低频带的接收状态。
可是,把如图10所示的调谐器的双调谐电路转换到接收高频带的电视信号(例如170MHz~222MHz)的状态时,在高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65上施加例如5V的电压,而在低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67上不施加电压,这样,在开关二极管62和开关二极管80上施加正向电压,该开关二极管62和开关二极管80变成导通状态,高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55与低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56的连接点接地,并且高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72与低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73的连接点也接地。结果在一次调谐电路51中,变容二极管54与高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55互相并联,而在二次调谐电路52中,变容二极管71与高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72互相并联。这时的高频波的等效电路在略去隔直流电容器和电阻的情况下,变成图11所示的双调谐电路,通过调整加在变容二极管54和71上的电压可以获得所期望的调谐频率。
当把图10所示的调谐器的双调谐电路转换到接收低频带的电视信号(例如90MHz~108MHz)的状态时,在低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67上施加例如5V的电压,而在高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65上不施加电压,这样,在开关二极管62和开关二极管80上施加反向电压,开关二极管62和开关二极管80变成截止状态,结果使一次调谐电路51变成由高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55,低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56,耦合用的线圈58和变容二极管54组成的并联调谐电路(以下把该电路称为“主调谐电路”),二次调谐电路52变成由高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72、低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73、耦合用线圈58和变容二极管71组成的并联调谐电路,通过调整施加在变容二极管54和71上的电压可以获得期望的调谐频率。
可是在已转换到低频带接收状态的双调谐电路中,在开关二极管62、80上施加反向电压。在二极管上施加反向电压时,会产生例如0.2pF左右的端子间电容,  而在电阻器64和81中也存在少量的端子间电容。因此,如果略去在开关二极管62、80的反向电压下的端子间电容和电阻器64、81的端子间电容,低频带接收状态下的双调谐电路的高频等效电路则变成图12所示的双调谐电路。
其中电容器83、84、85和86分别与开关二极管62、开关二极管80、电阻器64和电阻器81的端子间的电容量等效。
在图12中,在一次调谐电路51中,由变容二极管54、调谐线圈55和电容器83、85构成与主调谐电路不同的新调谐电路87(以下把该电路称为“寄生调谐电路”)。在二次调谐电路52中,由变容二极管71、调谐线圈72、电容器84和86构成寄生调谐电路88,这两个寄生调谐电路87和88中的调谐频率与一次侧寄生调谐电路87和二次侧寄生调谐电路88大致相同。例如,如果设主调谐电路所期望的调谐频率为127MHz,则寄生调谐电路87、88的调谐频率出现在600~700MHz范围的UHF带内。
因此,该低频带接收状态的双调谐电路具有例如由图4的实线表示的频率选择特性,除了由主调谐电路产生的调谐频率(图4的A部分)之外,还产生了由寄生调谐电路87和88产生的调谐频率(图4的B部分)的峰值特性。并且由该寄生调谐电路87和88产生的调谐频率域中的信号输入给连接在该双调谐电路输出端上的混频器78,在混频器78中与振荡信号混频,由与振荡信号频率的N倍频信号与寄生调谐电路87和88产生的调谐频率中信号频率的和或差生成的信号,对作为来自混频器78输出的中频频率信号(54MHz~60MHz)产生干扰。
例如,设主调谐电路的调谐频率为127MHz,振荡信号频率是比主调谐电路的调谐频率高57MHz的184MHz,作为其3倍频的552MHz与由寄生调谐电路产生的调谐频率609MHz的差频变成57MHz,由混频器78输出。
然而,为了使图10中在高频带接收时一次调谐电路51与二次调谐电路52的Q值相同,而必须使开关二极管62与开关二极管80的电流均匀,为此,电阻64和电阻81的电阻值必须相同。为此开关二极管64和81直流电阻值必须降低,为了使开关二极管62和80中必须流过0.5~1.0mA的电流,电阻74和电阻91的电阻值为例如1KΩ左右,并且不能比这个值大。
在低频带接收的图12中,电阻64和电阻81使各个二极管截止时的各个负极直流接地,相对各个低频带接收用线圈56、73并联连接,在此,如上所述,在电阻64和电阻81的各电极之间存在少量的端子间电容,由于这些电容与变容二极管54和71并联连接而使调谐频率的可变范围缩小,并且因为电阻64和电阻81的电阻值不能比1KΩ大,所以电阻64和电阻81相对各个调谐电路51、52起衰减器作用,使增益下降。
图9是使用本发明和现有技术中高频调谐电路调谐器的增益特性图,实线A是表示现有技术例子中电阻64和电阻81任何一个为1KΩ时的特性。如图9的实线A所示,随着整个的增益降低的同时,在低频带的最高频率的B通道降低得特别大。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一些问题,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具有良好选择性的调谐器的双调谐电路,该调谐器的双调谐电路能使在低频带接收状态下由开关二极管62、80截止时的端子间电容83、84,电阻64和电阻81的端子间的电容85、86新构成的寄生调谐电路87、88产生的影响减少。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在低频带接收状态下具有使对调谐电路的阻尼小的良好选择特性的高频调谐电路,并且提供具有宽调谐范围的高频调谐电路。
一种调谐器的双调谐电路,具有具备输入端的一次调谐电路;具备输出端的二次调谐电路;为使上述一次调谐电路和二次调谐电路转换到低频带电视信号接收状态或高频带电视信号接收状态而施加转换电压的第一带转换端子和第二频带转换端子;在上述一次调谐电路侧,将第一变容二极管连接在上述输入端和地之间;将在第一端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以及第一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与上述第一变容二极管并联连接的同时,使上述第一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的第二端侧高频接地;将负极高频接地的第一开关二极管的正极同上述第一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和上述第一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的连接点连接的同时,将上述第一开关二极管的负极直流连接在上述第一频带转换端子上;在上述二次调谐电路侧,将第二变容二极管连接在上述输出端和地之间;将在第一端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二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以及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与上述第二变容二极管并联连接的同时,使上述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的第二端侧高频接地;将负极高频接地的第二开关二极管的正极,同上述第二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和上述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的连接点连接的同时,将上述第二开关二极管的负极直流连接在上述第一频带转换端子上;上述第一或者第二的上述开关二极管中任何一个的正极,通过电阻连接在上述第二频带转换端子上;上述第一或者第二的上述开关二极管中另一个的正极,通过上述第一或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直流连接在上述第二频带转换端子上。
上述第一或者第二的上述开关二极管中另一个的正极,通过上述第一或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和电阻串联连接到上述第二频带转换端子上。
另一种调谐器的双调谐电路,具有具备输入端的一次调谐电路;具备输出端的二次调谐电路;为使上述一次调谐电路和二次调谐电路转换到低频带电视信号接收状态或高频带电视信号接收状态而施加转换电压的第一频带转换端子和第二频带转换端子;在上述一次调谐电路侧,将第一变容二极管连接在上述输入端和地之间;将在第一端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以及第一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与上述第一变容二极管并联连接的同时,使上述第一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的第二端侧高频接地;将负极高频接地的第一开关二极管的正极,同上述第一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和上述第一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的连接点连接;在上述二次调谐电路侧,上述第二变容二极管连接在上述输出端和地之间;将在第一端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二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以及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与上述第二变容二极管并联连接的同时,使上述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的第二端侧高频接地;将负极高频接地的第二开关二极管的正极,同上述第二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和上述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的连接点连接;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的上述开关二极管的负极,都直流连接在上述第一频带转换端子的同时,通过第一电阻接地;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的上述开关二极管的正极,分别通过上述第一或者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和第二电阻串联,连接到上述第二频带转换端子上;上述第二频带转换端子通过第三电阻接地。
另一种调谐器的双调谐电路,具有具备输入端的一次调谐电路;具备输出端的二次调谐电路;为使上述一次调谐电路和二次调谐电路转换到低频带电视信号接收状态或高频带电视信号接收状态而施加转换电压的第一频带转换端子和第二频带转换端子;在上述一次调谐电路侧,将第一变容二极管连接在上述输入端和地之间;将在第一端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以及第一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与上述第一变容二极管并联连接的同时,使上述第一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的第二端高频接地;将负极高频接地的第一开关二极管的正极,同上述第一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和上述第一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的连接点连接;在上述二次调谐电路侧,将第二变容二极管连接在上述输出端和地之间;将在第一端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二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以及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与上述第二变容二极管并联连接的同时,使上述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的第二端高频接地;将负极高频接地的第二开关二极管的正极,同上述第二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和上述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的连接点连接;上述第一、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之间的第二端侧直流断开;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的各开关二极管的负极直流连接在上述第一频带的转换端子上的同时,通过第五电阻接地;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开关二极管的各个正极分别通过第六电阻连接在上述第二频带的转换端子上的同时,上述第一或者第二的开关二极管中任何一个的正极,通过上述第一或者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和第七电阻,直流连接到上述第二频带的转换端子上。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调谐器双调谐电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2是本发明调谐器双调谐电路的高频带接收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3是本发明调谐器双调谐电路的低频带接收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4是本发明和已有的调谐器双调谐电路低频带接收时的选择特性曲线。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调谐器双调谐电路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调谐器双调谐电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低频带接收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调谐器双调谐电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路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调谐器双调谐电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低频带接收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9是使用本发明和现有技术的调谐器双调谐电路的调谐器的增益特性曲线。
图10是现有技术的调谐器双调谐电路的电路图。
图11是现有技术的调谐器双调谐电路的高频带接收时的等效电路图。
图12是现有技术的调谐器双调谐电路的低频带接收时的等效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本发明调谐器双调谐电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电路图。本发明调谐器的双调谐电路由一次调谐电路11和二次调谐电路12、第一频带转换端子27和第二频带转换端子25构成。在第一频带转换端子27上施加用于把一次调谐电路11和二次调谐电路12转换到低频带的电视信号接收状态的转换电压,在第二频带转换端子25上施加用于把一次调谐电路11和二次调谐电路12转换到高频带的电视信号接收状态的转换电压。
一次调谐电路11由串联连接的隔直流电容器13和变容二极管14与按图示顺序串联连接的高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15、低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16、衰减器17、耦合用的线圈18、隔直流电容器19并联连接构成。变容二极管14的正极接地,负极与隔直流电容器13相连。隔直流电容器19的另一端也接地,隔直流电容器13与调谐线圈15的连接点成为该一次调谐电路11的输入端,连接在前级的高频放大器20上。
在调谐线圈15与调谐线圈16的连接点与地之间设置串联连接的隔直流电容器21、开关二极管22和隔直流电容器23,开关二极管22的一端(例如负极)通过隔直流电容器23与地相连,从而使开关二极管22高频接地。
开关二极管22与隔直流电容器23的连接点通过供电电阻器26与低频带接收用的第一频带转换端子27相连,即开关二极管22高频接地侧的端子与转换端子27直流连接。隔直流电容器21与开关二极管22的连接点通过供给电阻器24与高频带接收用的第二频带转换端子25相连,即开关二极管22未高频接地那侧的端子通过电阻器24与频带转换端子25直流连接。
在开关二极管22与隔直流电容器23的连接点与地之间设置偏流电阻器28。
隔直流电容器13与变容二极管14的连接点通过供给电阻29与调谐电压端子30相连。
二次调谐电路12由变容二极管31与按图示顺序串联连接的高频接收用的调谐线圈32、隔直流电容器33、低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34、衰减电阻35、隔直流电容器36、耦合用线圈18、隔直流电容器19并联构成。其中,变容二极管31的正极接地,负极与调谐线圈32相连,互相串联连接的变容二极管37和隔直流电容器38连在变容二极管31与调谐线圈32的连接点上。变容二极管37的正极与隔直流电容器38相连,负极与调谐线圈32相连。隔直流电容器38的另一端构成该双调谐电路的输出端,连接在后级的混频器39上。在混频器39中输入来自振荡器(图中未示出)的振荡信号并输出中频信号。
在隔直流电容器33与调谐线圈34的连接点和开关二极管22与隔直流电容器23的连接点之间,设置开关二极管40,开关二极管40的一端(例如负极)通过隔直流电容器23接地,从而使开关二极管40高频接地。
电阻器35与隔直流电容器36的连接点通过供电电阻器41与高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25相连,供电电阻器41构成开关二极管40的正极侧的电阻器。即与一次调谐电路11中的开关二极管22不同,二次调谐电路12中的开关二极管40的另一端(正极)通过低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34与电阻器41串联与频带转换端子25直流连接。
另外,开关二极管40的一端通过供电电阻器26与低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27相连。即开关二极管40的高频接地侧的端子与频带转换端子27直流相连。
而变容二极管31与调谐线圈32的连接点通过供电电阻42与调谐电压端子30相连。
按照以上的结构,通过把频带转换电压施加在高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25或低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27上,使开关二极管22和开关二极管40同时导通或截止,从而使该双调谐电路转换到高频带接收状态或低频带接收状态。
可是,当使图1中所示的调谐器的双调谐电路转换到接收高频带的电视信号(例如170MHz~222MHz)的状态时,在高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25上施加例如5V的转换电压,在低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27上不施加电压。这样,在开关二极管22和开关二极管40施加正向电压,使这二个开关二极管22和40变成导通状态,高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15与低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16的连接点高频接地,隔直流电容器33与低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34的连接点也高频接地。其结果,在一次调谐电路11中,变容二极管14和高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15互相并联连接,在二次调谐电路12中变容二极管31和高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32互相并联连接。这时,高频等效电路在略去隔直流电容器和电阻的条件下,变成图2所示的双调谐电路,通过调整施加在变容二极管14和31上的调谐电压可以获得期望的调谐频率。
当调谐器的双调谐电路转换到接收低频带的电视信号(例如90MHz~108MHz)的状态时,在低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27上施加例如5V的电压,在高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25上不施加转换电压。这时,在开关二极管22和开关二极管40上施加反向电压,使开关二极管22和开关二极管40变成截止状态。其结果,在一次调谐电路11变成由高频接收用的调谐线圈15、低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16、耦合用的线圈18和变容二极管14组成的并联调谐电路(以下把该电路称为“主调谐电路”),二次调谐电路12变成由高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32、低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34、耦合用的线圈18和变容二极管31组成的并联调谐电路(主调谐电路),通过调整施加在变容二极管14和31上的调谐电压可以获得期望的调谐频率。
可是,在转换到低频接收状态下的双调谐电路中,在开关二极管22、40上施加反向电压。通常在二极管上施加反向电压时,在端子间产生例如0.2pF左右的电容。并且供给电阻器24和41也存在少量的端子间电容。因此,如果略去开关二极管22、40的反向电压下的端子间电容和供给电阻器24、41的端子间电容,低频接收状态的双调谐电路中的高频等效电路则变成图3所示的双调谐电路。
电容器43、44、45、46分别与开关二极管22、40、电阻器24、41的端子间电容等效。
在图3中,在一次调谐电路11中,通过变容二极管14、调谐线圈15、电容器43和电容器45构成与主调谐电路不同的新的调谐电路47(以下称该电路为“寄生调谐电路”);在二次调谐电路12中,通过变容二极管31、调谐线圈32、电容器44、电容器46构成寄生调谐电路48,若设主调谐电路中所期望的调谐频率例如为127MHz,则寄生调谐电路47、48中的调谐频率出现在600~700MHz范围的UHF带内。
在图3中,如比较寄生调谐电路47和寄生调谐电路48,虽然电容器43与电容器44的容量大致相等,但寄生调谐电路47中的电容器43和电容器45的合成容量变成和,由此,显然变得比寄生调谐电路48的电容器44的容量大。在此,如果变容二极管14与变容二极管31的电容量相等,并且调谐线圈15与调谐线圈32的电感也相同,则因为电容器43与电容器45的合成电容量比电容器44大,所以由寄生调谐电路47产生的调谐频率变得比寄生调谐电路48产生的调谐频率低,换言之,由寄生调谐电路48产生的调谐频率与由寄生调谐电路47产生的调谐频率不相同,呈现稍高的频率。
因此,在低频带接收状态的双调谐电路具有例如图4的虚线表示的频率选择特性,若设主调谐电路的调谐频率为127MHz,(图4的A部分),由寄生调谐电路47产生的峰如图4的C部分所示,由寄生调谐电路48产生的峰如图4的D部分所示,分开成二个峰。即如果与作为现有技术中的图4的B部分相比,寄生调谐电路47产生的峰(图4的C部分)在同一频率下的幅度减少了,由寄生调谐电路48产生的峰(图4的D部分)在稍高的频率上,其幅度也减少了,从而使作为后级混频器39的输出的中频信号(54~60MHz)的干扰信号减少。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高频信号调谐电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电路图。第二实施方式由一次调谐电路11、二次调谐电路12、第一频带转换端子27和第二频带转换端子25构成。在第一频带转换端子27上施加用于把一次调谐电路11和二次调谐电路12转换到接收低频带电视信号的状态的转换电压,在第二频带转换端子25上施加用于把一次调谐电路11和二次调谐电路12转换到接收高频带电视信号的状态的转换电压。
一次调谐电路11由互相串联的隔直流电容器13、变容二极管14按图示顺序串联的高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15、低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16、衰减器17、耦合用线圈18、隔直流电容器19并联构成。变容二极管14的正极接地,阴极与隔直流电容器13连接。另外,隔直流电容器19的另一端也接地。隔直流电容器13与调谐线圈15的连接点构成该一次调谐电路11的输入端,并通过隔直流电容器47与前级的高频放大器20相连,而高频放大器20通过线圈48从电源供给端子49供给DC电源。
在调谐线圈15与调谐线圈16的连接点与地之间设置串联连接的开关二极管22和隔直流电容器23。开关二极管22的负极与隔直流电容器23相连。
开关二极管22的负极通过供电电阻26与低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27相连,同时通过偏流第一电阻28接地。另外,开关二极管22的正极通过调谐线圈16、电阻17、供电用的第二电阻41与频带转换端子25相连。变容二极管14的负极通过供电电阻器29与调谐电压端子30相连。
二次调谐电路12与变容二极管31由按图示顺序串联的高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32、隔直流电容器33、低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34、衰减器35、耦合用的线圈18、隔直流电容器19对地并联构成。变容二极管31的正极接地,负极与调谐线圈32相连。互相串联的变容二极管37和隔直流电容器38接在变容二极管31的负极上。变容二极管37的正极与隔直流电容器38相连,负极与调谐线圈32相连。隔直流电容器38的另一端构成该高频调谐电路的输出端,与后级的混频器39相连。来自振荡器(未示出)的振荡信号输入给混频器39后,输出中频信号。
在隔直流电容器33与调谐线圈34的连接点与开关二极管22的负极之间设置开关二极管40。开关二极管40的负极与隔直流电容器23相连。变容二极管31的负极通过供电电阻43与调谐电压端子30相连。高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25通过偏流用的第三电阻器46接地,并通过隔直流电容器45接地。
当把图5所示的高频调谐电路转换到接收高频带电视信号状态时,在高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25上施加例如5V的转换电压,在低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27上不施加转换电压。这样,在开关二极管22和开关二极管40上施加正向电压,开关二极管22和40变成导通状态,高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15与低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16的连接点高频接地,并且隔直流电容器33与低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34的连接点也高频接地。通过调整施加在变容二极管14和31上的调谐电压可获得期望的调谐频率。
当转换到接收低频带电视信号的状态时,在低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27上施加例如5V的转换电压,在高频带接收用的转换端子25上不施加转换电压。这样,在开关二极管22和开关二极管40上施加反向电压,开关二极管22和40变成截止状态,因为高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比低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小得多,所以,如果略去高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和隔直流电容器,则低频带接收状态的高频等效电路变成图6所示的高频调谐电路,通过调整施加在变容二极管14和31上的调谐电压可获得期望的调谐频率。
然而,在图6中,供给电阻41通过调谐线圈16和调谐线圈34与开关二极管22、40的正极相连,不作为对调谐电路11、12的衰减器,从而可以防止增益下降,不能因供给电阻41端子间的影响而使调谐频率的可变范围缩小。从而可以获得宽的调谐范围。
图9虚线B是设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阻41为1KΩ时的特性,点线B比现有技术例(实线A)整个都提高约2~3dB增益,并且特别是在低频带的最高频率B通道的增益约提高4dB。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高频调谐电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电路图。在图7中就与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1相同的构成,用与图1相同的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各低频带接收用线圈16、34的另一端侧通过隔直流电容器36直流断开,而高频放大器20通过线圈15、线圈16电阻器17、线圈18从电源供给端子49供给DC电源。
在调谐线圈15与调谐线圈16的连接点与开关二极管22的正极之间设置隔直流电容器21。
另外,开关二极管22、40的阴极通过第五电阻器50接地。该第五电阻器50相当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阻器28。
开关二极管22、40的正极通过供电用的第六电阻器52、42与频带转换端子25相连。
开关二极管40的正极通过调谐线圈35、电阻36、供电用的第七电阻器51与频带转换端子25相连,而该电阻器51相当于第二实施方式的电阻器41。
在通过隔直流电容器36使电源供给端子49与开关二极管40直流断开的同时,使转换端子25与高频放大器20直流断开。
因高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比低频带接收用线圈小得多,所以如略去高频带接收用的调谐线圈和隔直流电容器,低频带接收状态的高频等效电路则变成图8所示的高频调谐电路。
可是,在图7中,因为一个调谐电路12中的电阻器42和电阻器51通过调谐线圈34并联,所以不会使电流减少,可以使电阻器42、51的电阻值变大。例如电阻器42和电阻器51的电阻值中任何一个为2KΩ,则相对调谐电路12的阻尼减少。而且电阻器42和电阻器51通过调谐线圈34并联,因此,可以获得宽的调谐范围。
在图9中,虚线C是设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阻器42和电阻器51中任何一个为2KΩ时的特性,结果表明,与现有技术例中的实线A相比,可以全部提高约1dB,同时,特别是在作为低频带中的最高频率中B通道的增益约提高2.5dB。另外,虽然比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点线B的增益少,但使各通道间的增益偏差变小,并具有良好的特性。
如以上所述,按照本发明,使高频带接收用的电阻在一次调谐电路中直接连在开关二极管上,在二次调谐电路中通过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连接在开关二极管上,借此由开关二极管截止时端子间电容和电阻器端子间的电容新构成的寄生调谐电路,因为在一次调谐电路中的寄生调谐电路产生的调谐频率比在二次调谐电路中的寄生调谐电路产生的调谐频率低,所以,使由寄生调谐电路产生的频率特性的峰分散成两个。从而,可以使频率特性峰下降,结果可以对中频信号的干扰减少。
按照本发明,具有一次调谐电路、二次调谐电路、第一和第二频带转换端子、一次调谐电路和二次调谐电路各自具有变容二极管,通过一端彼此互相串联连接的高频带接收用线圈和低频带接收用线圈,和设置在高频带接收用线圈与低频带接收用线圈的连接点与地间并且一端高频接地的开关二极管,使变容二极管相对一次调谐电路和二次调谐电路中的串联连接点的高频带接收用线圈和低频带接收用线圈并联连接,同时使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的另一端高频接地,使各开关二极管的一端与第一频带转换端子直流连接,同时,通过第二电阻器接地,使另一端通过低频带接收用线圈和第三电阻器串联连接在第二频带转换端子上,使第二频带转换端子通过第四电阻器接地,借此,供电电阻通过调谐线圈与开关二极管相连,从而可以获得宽的调谐范围,并且可以不会作为并联的衰减器的干扰,同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另外,按照本发明,具有一次调谐电路、二次调谐电路、第一和第二频带转换端子、一次调谐电路和二次调谐电路各自具有变容二极管,通过一端彼此互相串联连接的高频带接收用线圈和低频带接收用线圈和设置在高频带接收用线圈与低频带接收用线圈的连接点与地之间,并且一端高频接地的开关二极管,使变容二极管相对一次调谐电路和二次调谐电路中的串联连接点的高频带接收用线圈和低频带接收用线圈并联连接,使各低频带接收用线圈的另一端侧直流断开,使各开关二极管一端的直流与第一频带转换端子连接,同时,通过第五电阻器接地,使另一端分别通过第六电阻器与第二频带转换端子相连,使一次调谐电路或二次调谐电路中任何一个调谐电路中的开关二极管的另一端,通过低频带接收用线圈与第六电阻直流连接在第二频带转换端子上,通过进行上述一系列的连接之后,因为供电电阻只并联在一个调谐电路中,所以可以获得宽的调谐范围,并且减少对作为变容二极管的干扰,同时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Claims (4)

1.一种调谐器的双调谐电路,具有具备输入端的一次调谐电路(11);具备输出端的二次调谐电路(12);为使上述一次调谐电路(11)和二次调谐电路(12)转换到低频带电视信号接收状态或高频带电视信号接收状态而施加转换电压的第一频带转换端子(27)和第二频带转换端子(25),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一次调谐电路侧,将第一变容二极管(14)连接在上述输入端和地之间;将在第一端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15)以及第一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16)与上述第一变容二极管(14)并联连接的同时,使上述第一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16)的第二端侧高频接地;将负极高频接地的第一开关二极管(22)的正极同上述第一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15)和上述第一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16)的连接点连接的同时,将上述第一开关二极管(22)的负极直流连接在上述第一频带转换端子(27)上;
在上述二次调谐电路(12)侧,将第二变容二极管(31)连接在上述输出端和地之间;将在第一端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二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32)以及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34)与上述第二变容二极管(31)并联连接的同时,使上述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34)的第二端侧高频接地;将负极高频接地的第二开关二极管(40)的正极,同上述第二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32)和上述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34)的连接点连接的同时,将上述第二开关二极管(40)的负极直流连接在上述第一频带转换端子(27)上;
上述第一或者第二的上述开关二极管(22,40)中任何一个的正极,通过电阻连接在上述第二频带转换端子(25)上;
上述第一或者第二的上述开关二极管(22,40)中另一个的正极,通过上述第一或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直流连接在上述第二频带转换端子(25)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调谐器双调谐电路,其特征在于:上述第一或者第二的上述开关二极管(22,40)中另一个的正极,通过上述第一或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和电阻串联连接到上述第二频带转换端子(25)上。
3.一种调谐器的双调谐电路,具有具备输入端的一次调谐电路(11);具备输出端的二次调谐电路(12);为使上述一次调谐电路(11)和二次调谐电路(12)转换到低频带电视信号接收状态或高频带电视信号接收状态而施加转换电压的第一频带转换端子(27)和第二频带转换端子(25),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一次调谐电路(11)侧,将第一变容二极管(14)连接在上述输入端和地之间;将在第一端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15)以及第一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16)与上述第一变容二极管(14)并联连接的同时,使上述第一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16)的第二端侧高频接地;将负极高频接地的第一开关二极管(22)的正极,同上述第一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15)和上述第一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16)的连接点连接;
在上述二次调谐电路(12)侧,上述第二变容二极管(31)连接在上述输出端和地之间;将在第一端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二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32)以及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34)与上述第二变容二极管(31)并联连接的同时,使上述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34)的第二端侧高频接地;将负极高频接地的第二开关二极管(40)的正极,同上述第二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32)和上述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34)的连接点连接;
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的上述开关二极管(22,40)的负极,都直流连接在上述第一频带转换端子(27)的同时,通过第一电阻(28)接地;
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的上述开关二极管(22,40)的正极,分别通过上述第一或者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16,34)和第二电阻(41)串联,连接到上述第二频带转换端子(25)上;
上述第二频带转换端子通过第三电阻(46)接地。
4.一种调谐器的双调谐电路,具有具备输入端的一次调谐电路(11);具备输出端的二次调谐电路(12);为使上述一次调谐电路(11)和二次调谐电路(12)转换到低频带电视信号接收状态或高频带电视信号接收状态而施加转换电压的第一频带转换端子(27)和第二频带转换端子(25),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一次调谐电路(11)侧,将第一变容二极管(14)连接在上述输入端和地之间;将在第一端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一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15)以及第一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16)与上述第一变容二极管(14)并联连接的同时,使上述第一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16)的第二端高频接地;将负极高频接地的第一开关二极管(22)的正极,同上述第一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15)和上述第一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16)的连接点连接;
在上述二次调谐电路(12)侧,将第二变容二极管(31)连接在上述输出端和地之间;将在第一端彼此串联连接的第二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32)以及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34)与上述第二变容二极管(31)并联连接的同时,使上述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34)的第二端高频接地;将负极高频接地的第二开关二极管(40)的正极,同上述第二高频带接收用的线圈(32)和上述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34)的连接点连接;
上述第一、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之间的第二端侧直流断开;
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的各开关二极管(22,40)的负极直流连接在上述第一频带的转换端子(27)上的同时,通过第五电阻(50)接地;
在上述第一以及第二开关二极管(22,40)的各个正极分别通过第六电阻(52,42)连接在上述第二频带的转换端子(25)上的同时,上述第一或者第二的开关二极管(22,40)中任何一个的正极,通过上述第一或者第二低频带接收用的线圈和第七电阻(51),直流连接到上述第二频带的转换端子(25)上。
CNB001340751A 1999-12-16 2000-12-12 调谐器的双调谐电路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7468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357751/1999 1999-12-16
JP35775199A JP4014772B2 (ja) 1999-12-16 1999-12-16 チューナの複同調回路
JP2000017952A JP2001211397A (ja) 2000-01-24 2000-01-24 高周波同調回路
JP017952/2000 2000-01-24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306372A CN1306372A (zh) 2001-08-01
CN1177468C true CN1177468C (zh) 2004-11-24

Family

ID=265806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00134075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77468C (zh) 1999-12-16 2000-12-12 调谐器的双调谐电路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6486757B2 (zh)
EP (1) EP1109312B1 (zh)
KR (1) KR100362451B1 (zh)
CN (1) CN1177468C (zh)
DE (1) DE60041570D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592160B2 (ja) * 1999-11-25 2004-11-24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チューナの複同調回路
JP2001223954A (ja) * 2000-02-10 2001-08-17 Alps Electric Co Ltd テレビジョンチューナの入力回路
CN106788301A (zh) * 2016-12-30 2017-05-31 陕西烽火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Vhf/uhf频段的增益电调滤波器及其通信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046895B2 (ja) * 1978-08-04 1985-10-1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同調チユ−ナ
JPS6121882Y2 (zh) * 1980-11-14 1986-07-01
JPS58166134U (ja) * 1982-04-28 1983-11-05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電子同調チユ−ナ
JPS6113708A (ja) * 1984-06-28 1986-01-22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チユ−ナ
JPS6132614A (ja) * 1984-07-25 1986-02-15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子チユ−ナの混合回路
US5212828A (en) * 1989-12-15 1993-05-18 Hitachi, Ltd. Receiver apparatus
JP3057713B2 (ja) * 1990-06-01 2000-07-04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テレビジョンチューナ
US6035185A (en) * 1995-08-17 2000-03-07 Zenith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Selective RF circuit with varactor tuned bandpass switched bandpass filters
JP3273535B2 (ja) * 1995-12-08 2002-04-08 アルプス電気株式会社 Tvチューナの複同調回路
DE19628186A1 (de) * 1996-07-12 1998-01-15 Philips Patentverwaltung Umschaltbares Bandfilter für Mehrband-Tuner
JPH11205700A (ja) 1998-01-12 1999-07-30 Alps Electric Co Ltd 複同調回路
JPH11234090A (ja) 1998-02-10 1999-08-27 Alps Electric Co Ltd アンテナ同調回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010004229A1 (en) 2001-06-21
EP1109312A2 (en) 2001-06-20
EP1109312A3 (en) 2003-10-22
US6486757B2 (en) 2002-11-26
CN1306372A (zh) 2001-08-01
KR100362451B1 (ko) 2002-11-23
KR20010062493A (ko) 2001-07-07
EP1109312B1 (en) 2009-02-18
DE60041570D1 (de) 2009-04-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0406C (zh) 电缆调制解调器用的调谐器
CN1119018C (zh) 具有若干个输出端子的接收卫星发送信号用变频器
CN1082313C (zh) 可变增益放大器
CN1276543C (zh) 匹配器
CN1167363A (zh) 高频双频带振荡电路
CN1496610A (zh) 双谐振天线装置
CN1111970C (zh) 超高频和甚高频共用调谐器
CN1543069A (zh) 开关器件
CN1402440A (zh) 卫星广播接收用变频器和卫星广播接收系统
CN1212710C (zh) 电视调谐组件
CN1221136C (zh) 低噪声变频器和应用低噪声变频器的接收装置
CN1177468C (zh) 调谐器的双调谐电路
CN1009890B (zh) 接收装置
CN1204696C (zh) 宽带调谐器
CN1185869C (zh) 电视机调谐器
JPH11205700A (ja) 複同調回路
CN1783964A (zh) 调谐器电路以及具有该电路的数字广播接收器
CN1222157C (zh) 电视调谐器
CN1091999C (zh) 用于接收机、尤其是电视接收机的调谐电路
CN1190956C (zh) 抑制高频信号失真的高频信号切换电路
CN1135718C (zh) 调谐器的双调谐电路
CN1115773C (zh) 电视机调谐器的多级前置电路
CN1489288A (zh) 电子调谐器
CN1505272A (zh) 利用分频器产生宽范围可调频率的装置
CN1235396C (zh) 高频信号传输装置及使用它的电子调谐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1124

Termination date: 201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