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36202A - 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36202A
CN117736202A CN202311740891.XA CN202311740891A CN117736202A CN 117736202 A CN117736202 A CN 117736202A CN 202311740891 A CN202311740891 A CN 202311740891A CN 117736202 A CN117736202 A CN 1177362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rberine
canagliflozin
derivative
preparation
oxyg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740891.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子剑
罗正红
李金晟
侯雪利
张哲玮
邓玉洁
雷乐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i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i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i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i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1740891.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3620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362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362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Nitrogen Condensed Heterocyclic Rin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抗菌能力极强的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B9OC),具体结构式如式V所示,将卡格列净通过化学合成链接在小檗碱C9位上,该化合物抗菌效果大大优于盐酸小檗碱,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良好的抑菌能力,MIC值同BBR相比,大幅度减少。本发明所提供的新的具有更强药理活性的化合物,有望成为抗菌药物的先导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Description

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药物化学合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还具体涉及其抑菌的应用。
背景技术
对天然药物进行结构改造和修饰,是药物研究者们开发新药的重要途径。在前期研究中我们通过化学方法将卡格列净连接在小檗碱C13位置,合成了一个新的化合物BC(申请号2022101002757),以期获得降血糖效果更强的新化合物。而实验结果表明新化合物BC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尤其是对铜绿假单胞菌具有较强的灭杀作用。目前,全球每年大约有七十万人死于细菌感染,按目前趋势,到2050年,每年大约会有一千万人死于超级细菌的感染。同时,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正在逐年增加。因而,寻找能够对抗超级细菌的新抗生素成为世界卫生领域的迫切需要。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还提供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在制备抗细菌药物中的应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1、一种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所述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的结构式如式V所示:
2、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对卡格列净先溴化得到产物1溴化卡格列净,溴化卡格列净的结构式如式IV所示;
b.将小檗红碱和产物1在叔丁醇钠下,反应得到结构式如式V所示的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
进一步,所述的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中,步骤a溴化卡格列净具体制备方法为:将卡格列净溶于无水乙腈中,在冷却状态下加入N-溴代琥珀酰亚胺和三苯基膦,升温至50~60℃搅拌反应4~6小时,冷却至室温后,通过柱层析分离得到产物1。
进一步,所述的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中,步骤b的具体制备步骤为:将小檗红碱、溴化卡格列净和叔丁醇钠,溶于无水乙腈中,溶于无水乙腈中,在氩气保护下,于55-70℃,搅拌反应6-12h。
优选的,在氩气保护下,于60℃,搅拌反应8h。
进一步,所述的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中,步骤b中,化合物反应比例为:按每1eq溴化卡格列净计,小檗红碱1-3eq,叔丁醇钠1.5-3eq。
进一步,所述的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中,步骤b还包括柱分离纯化,将反应产物旋蒸除去溶剂,以二氯甲烷为洗脱液,经柱层析纯化。
进一步,所述的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的制备方法中,步骤b中小檗红碱的制备方法为:将小檗碱在真空干燥箱中180-200℃加热0.5-1小时,真空条件为20~30mmHg。
3、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在制备抗细菌药物中的应用。
进一步,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在制备抗细菌药物中的应用中,所述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进一步,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在制备抗细菌药物中的应用中,所述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或大肠杆菌。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新开发并合成了一个具有抗菌能力极强的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B9OC),将卡格列净(CAN)通过化学合成链接在小檗碱上,并且对其抗菌活性展开了研究,且探讨了其抗菌机制。结果发现,当卡格列净链接在小檗碱C9为上所得到的化合物B9OC的抗菌效果大大优于盐酸小檗碱,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良好的抑菌能力,MIC值同BBR相比,大幅度减少,作为临床用药时,可减少了患者的用药量,有利于防止耐药性微生物菌株的产生。本发明所提供的新的具有更强药理活性的化合物,有望成为抗菌药物的先导化合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本发明还提供了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的工艺简单,回收率高,产物纯度高,无有害物质释放,有工业生产前景。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
图1为小檗红碱的1H NMR谱图。
图2为小檗红碱的13C NMR谱图。
图3为溴化卡格列净的1H NMR谱图。
图4为溴化卡格列净的13C NMR谱图。
图5为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的1H NMR谱图。
图6为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的13C NMR谱图。
图7为产物B9OC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8为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的MS谱图。
图9为化合物B9OBU的1H NMR谱图。
图10为化合物B9OBU的13C NMR谱图。
图11为B9OC,BBR,CAN,B9OBU和BBR+CA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
图12为B9OC、BBR、CAN、BBR+CAN和B9OBU的抑菌作用。
图13为吸附在孔壁上的生物膜的结晶紫染色结果。
图14为药物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实施例中卡格列净来自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小檗碱来自怀化学院化工院,经核磁共振确认及陕西中医药大学赵子剑教授鉴定为小檗碱,本实验中使用的试剂都是市售的分析纯试剂。除特殊说明外,实验中使用的其他试剂购买后直接使用。
所有产物混合物均采用烟台江友硅胶开发有限公司的荧光指示剂薄层色谱玻璃背板(TLC)分析。使用北京六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WD-9403A紫外仪(λ=254nm、365nm)检测紫外活性化合物。柱层析采用硅胶(300~400目)作为固定相。1H和13C NMR以氘代试剂峰为内标(氘代氯仿中1H-NMRδ=7.26ppm,13C-NMRδ=77.16ppm,氘代甲醇中1H-NMRδ=3.31ppm,13C-NMRδ=49.00ppm)。化学位移(δ)以ppm表示,自旋-自旋耦合常数(J)以Hz表示,多重性简称为s(单重态)、d(双态)、t(三重态)、q(四重态)和m(多重态)。
实施例1
通过调研和初期实验,设计了如下路线(路线1)。
反应1:对小檗碱进行还原得到产物1小檗红碱;
反应2:对卡格列净进行溴化得到产物2溴化卡格列净;
反应3:将小檗红碱与产物2溴化卡格列净相连得到产物3。
反应1:
反应1中,称取小檗碱(式I)置于烧瓶中,将烧瓶置于真空干燥箱中,真空条件为20~30mmHg,195℃加热0.5-1小时,黄色固体变为暗红色,冷却至室温。用甲醇和二氯甲烷溶解样品,硅胶柱层析(洗脱液:DCM:MeOH=10:1,体积比)。收集产物,得到红色固体物质为小檗红碱(式II)。
小檗红碱:红色固体,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9.18(s,1H),7.57(s,1H),7.30–7.20(m,3H),6.73(s,1H),6.48(d,J=7.9Hz,1H),6.04(s,2H),4.39(t,J=6.1Hz,2H),3.90(s,3H),3.07(t,J=6.0Hz,2H).13C NMR(101MHz,Chloroform-d)δ167.92,150.85,148.12,145.74,132.92,131.31,128.12,122.19,120.47,120.05,117.59,108.36,104.52,102.98,101.81,56.08,53.30,29.75,28.61.13C NMR(101MHz,Chloroform-d)δ168.00,150.93,149.11,148.20,145.82,133.00,131.39,128.20,122.27,120.55,120.13,117.67,108.44,104.61,103.07,101.89,77.48,77.36,77.16,76.84,56.16,53.38,29.83,28.69.;图1为小檗红碱的1H NMR谱图,图2为小檗红碱的13C NMR谱图。
反应2:
将卡格列净(1eq)溶于无水乙腈中,在冷却状态下加入N-溴代琥珀酰亚胺NBS(2.5eq)和三苯基膦PPh3(3.5eq),升温至50℃搅拌5小时,冷却至室温后,旋蒸以除去溶剂乙腈,通过硅胶柱层析(DCM:MeOH=40:1)收集产物得到白色泡沫状固体溴化卡格列净(Br-C),溴化卡格列净如式IV所示。优化后的溴化卡格列净新制备方法能避免DMF处理,产率提高,流程变少,更加经济且高效。反应条件:温度50~60℃,时间4~6小时都能实现。也可使用其他填料如三氧化二铝,硅藻土等柱层析。
溴化卡格列净:白色固体,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59–7.45(m,2H),7.32–7.16(m,3H),7.12–7.02(m,2H),6.66(d,J=1.2Hz,1H),4.35(s,1H),4.14(dd,J=11.7,8.9Hz,1H),4.08(s,1H),3.67(dt,J=7.8,4.8Hz,4H),3.48(d,J=6.4Hz,3H),3.36(s,0H),2.31(s,3H).13C NMR(101MHz,Chloroform-d)δ163.80,161.34,143.01,137.54,137.12,136.17,135.46,131.06,130.90,130.79,130.71,129.34,129.06,129.02,128.96,126.17,115.83,115.71,115.62,115.50,106.77,81.31,77.74,77.48,77.42,77.16,76.84,75.28,71.91,50.96,34.14,33.71,29.84,19.45.;图3为溴化卡格列净的1H NMR谱图,图4为溴化卡格列净的13C NMR谱图。
反应3:
为得到产物3(式V),试验了多种合成方法无果后,我们不断尝试合成方法及合成实验的条件,经过无数次尝试后,最终将合成方法确定如下。
取小檗红碱(193.4mg)1.2eq,溴化卡格列净(253.7mg)1eq,叔丁醇钠(96.1mg)2eq,溶于20ml无水乙腈中,氩气保护,调整温度至60℃,搅拌反应8h,旋蒸除去溶剂。以二氯甲烷为洗脱液,经硅胶柱层析纯化。得到黄色固体产物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B9OC),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结构式如式V所示。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溴化卡格列净每1eq时,小檗红碱1-3eq,叔丁醇钠1.5-3eq反应比例下,反应温度55-70℃,反应6-12小时均可得到黄色固体产物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
小檗碱9位氧卡格列净衍生物:黄色固体,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7.14(s,1H),6.76(d,J=8.2Hz,1H),6.59(d,J=8.4Hz,2H),5.99–5.93(m,2H),5.91(s,1H),5.75(s,1H),5.35–5.27(m,2H),3.87(s,3H),3.71–3.59(m,1H),3.48(dt,J=11.1,4.9Hz,1H),3.01–2.71(m,3H),2.45(dd,J=16.6,4.6Hz,1H).13C NMR(101MHz,Chloroform-d)δ147.63,146.88,144.40,140.44,137.62,128.97,127.48,125.30,119.23,114.93,114.02,110.90,108.08,104.40,101.23,95.32,77.48,77.36,77.16,76.84,56.44,55.10,47.97,30.64,29.85,18.62.MS spectrum(TOF MS)m/z(%):748.3185(calcd.for C43H39FNO8S748.2375).;图5为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的1H NMR谱图,图6为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的13C NMR谱图。图8为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的MS谱图。
B9OC的纯度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用ODS C18色谱柱,以乙腈:H3PO4水溶液(ph=3)V:V=98:2为流动相,在365nm波长处,以0.5ml/min的流速测定了产物的纯度为97.257%。图7为产物B9OC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对比例1
为证实和比较小檗碱(BBR)和卡格列净(CAN)偶联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我们还用文献方法合成了一个小檗碱9位加丁基的小檗碱9氧丁基衍生物B9OBU。并测定了它的抗菌活性。
取小檗红碱1eq,溴代正丁烷3eq,碳酸钾3eq,溶于无水DMF中,于80℃搅拌4h。除去溶剂后,用硅胶柱层析纯化产物,得到黄色固体小檗碱9氧丁基衍生物(B9OBU)。
合成小檗碱9氧丁基衍生物:黄色固体,1H NMR(400MHz,DMSO-d6)δ9.76(s,1H),8.96(s,1H),8.20(d,J=9.1Hz,1H),7.99(d,J=9.1Hz,1H),7.80(s,1H),7.09(s,1H),6.17(s,2H),4.96(t,J=6.3Hz,2H),4.29(t,J=6.7Hz,2H),4.05(s,3H),3.21(t,J=6.3Hz,2H),1.93–1.80(m,2H),1.52(q,J=7.4Hz,2H),0.99(t,J=7.4Hz,3H).图9为化合物B9OBU的1H NMR谱图,图10为化合物B9OBU的13C NMR谱图。
实施例2
为评价B9OC化合物相较于BBR、CAN及二者联用(B+C)和BC、B9OBU的抗菌效果。我们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的相关标准,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不同药物的MIC值,最终发现BBR、B+C、BC和B9O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杆菌均表现出抗菌活性,化合物B9OC显示出较强的抗菌活性和广谱抗菌作用,可同时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活性。B+C的抑菌效果优于单独使用BBR,说明BBR和CAN可产生协同抑菌效果。化合物B9OC抗菌作用最强,优于BBR与CAN的协同作用和BC的作用。如下表1所示:
表1B9OC、BBR、BBR+CAN和B9OBU对不同菌株的最低抑制浓度(MIC80)
Data are shown as mean±S.D.(n=3).*p<0.05,**p<0.01vs.BBR;#p<0.05,##p<0.01vs.BBR+CAN;
$p<0.05,$$p<0.01vsB9OBU.
图11为B9OC,BBR,CAN,B9OBU和BBR+CA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生长的影响。(a)金黄色葡萄球菌(b)大肠杆菌(c)铜绿假单胞菌对1/2MIC80的B9OC,BBR,CAN,B9OBU和BBR+CAN的响应。*p<0.05,**p<0.01vsBBR;#p<0.05,##p<0.01,###p<0.001vsCtrl(DMSO or CH2Cl3).Data are shown as mean±S.D.(n=3).
B9OC的抗生物膜活性
用结晶紫染色法研究B9OC对三种试验菌株的抗生物膜效力结果(图12和图13)。将分别含有S.aureus,E.coli,P.aeruginosa的细菌培养基调整至OD620=0.1,添加到96孔板中,用MIC和1/2MIC浓度的B9OC、BBR、CAN、BBR+CAN和B9OBU分别处理。然后将样品在37℃下培养24h。吸出菌液并用PBS缓冲液清洗至澄清,将微孔板中的细菌用多聚甲醛固定30分钟,去除多聚甲醛后55℃下干燥96孔板,加入200μL 0.1%结晶紫染料在常温下染色10min,用无菌水清洗板孔至澄清状态,55℃烘干96孔板,加入200μL 33%冰乙酸于37℃下静置30min充分溶解附着的结晶紫染料,酶标仪检测570nm处吸光度值。每组样品设置三个生物学重复并统计数据计算差异性。图12为B9OC、BBR、CAN、BBR+CAN和B9OBU的抑菌作用,其中,(a)是对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b)是对于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c)是对于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作用。数据表示为平均值±标准差(n=3)*p<0.05,与BBR(MIC)比较#p<0.05vs.BBR(1/2MIC)。B9OC,BBR,BBR+CAN在MIC和1/2MIC浓度下对3种试验菌株的生物膜形成均有抑制作用。B9OC的抑制效果最好。BBR+CAN对细菌生物膜的影响相较于BBR更强。CAN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无显著影响,CAN对大肠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的影响较弱。B9OBU在1/2MIC浓度下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物膜无显著影响。图13为吸附在孔壁上的生物膜的结晶紫染色结果。可以较为直观的看出B9O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影响最强。因此,可以推测B9OC的抗菌作用机制于破坏细菌的生物膜有关。
用FESEM观察细菌的形态
用FESEM观察到对比和药物处理后细菌的形态,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照片如图14所示,其中(a)接种后24小时未处理的对照细胞,(b)、(c)、(d)用1/2MIC80的B9OC处理24小时的细菌细胞不同标尺下的图,(b)是3μm、(c)是2μm、(d)是1μm。可见,未经过药物处理的菌体表面光滑平整,无褶皱,无沟壑,菌体完整。与对照组相比B9OC组细菌细胞出现明显的褶皱与凹陷,表面不光滑,甚至出现细胞破裂。
对比例2
为得到产物3(式V),本研究试验了多种合成方法均未得到目标产物,现举例一二,合成小檗碱9位氧衍生物的尝试路线1。
该路线的理论基础源于卤代烃的威廉姆逊反应机理,由于小檗红碱9位酚羟基的存在,期望其与溴化卡格列净发生亲核取代反应,以合成新化合物,反应式如下。
具体方法为:取小檗红碱1.2eq,溴化卡格列净1eq,碳酸钾10eq溶于20ml无水DMF中,升温至80℃搅拌16h,冷却至室温后,用二氯甲烷与饱和食盐水萃取反应液3次,减压蒸发。以二氯甲烷:甲醇(40:1→10:1)为洗脱液,硅胶柱层析纯化,多次重复实验经核磁验证,所收集产物非目标产物。
本发明中合成小檗碱9位氧衍生物的尝试路线2。考虑路线1可能由于小檗碱与卡格列净分子间的空间位阻,以及较大的分子量的原因,仅使用较弱的无机碱碳酸钾不足以使反应发生,故采用拿单质尝试打通路线。反应式如下。
具体方法为:取小檗红碱1.2eq,溴化卡格列净1eq,钠单质1eq溶于20ml无水DMF中,升温至80℃搅拌16h,冷却至室温后,用二氯甲烷与饱和食盐水萃取反应液3次,减压蒸发。以二氯甲烷:甲醇(40:1→10:1)为洗脱液,硅胶柱层析纯化,多次重复实验经核磁验证,所收集产物亦非目标产物。
本发明中合成小檗碱9位氧衍生物的尝试路线3(未打通)。
在尝试路线2的同时,亦尝试使用氢氧化钠并改变反应温度来打通路线。反应式如下。
具体方法为:取小檗红碱1.2eq,溴化卡格列净1eq,氢氧化钠1.2eq溶于20ml无水DMF中,调整温度至60~120℃搅拌4~24h,冷却至室温后,用二氯甲烷与饱和食盐水萃取反应液3次,减压蒸发。以二氯甲烷:甲醇(40:1→10:1)为洗脱液,硅胶柱层析纯化,多次尝试不同实验条件后,经核磁验证,所收集产物亦非目标产物。
本发明中合成小檗碱9位氧衍生物的尝试路线4(未打通)。在尝试无机碱无果后,课题组将目光锁定在了有机碱上。首先尝试使用甲醇钠,由于改用有机碱,同时尝试了使用无水乙腈和无水DMF作为溶剂。反应式如下。
具体方法为:取小檗红碱1.2eq,溴化卡格列净1eq,甲醇钠1.2eq溶于20ml无水DMF/乙腈中,调整温度至60~120℃搅拌4~24h,冷却至室温后,用二氯甲烷与饱和食盐水萃取反应液3次(仅DMF为溶剂时,乙腈无此步骤),减压蒸发。以二氯甲烷:甲醇(40:1→10:1)为洗脱液,硅胶柱层析纯化,多次尝试不同实验条件后,经核磁验证,所收集产物亦非目标产物。
本发明中合成小檗碱9位氧衍生物的尝试路线5(未打通)。
在经典卤代烃亲核取代反应无法打通路线同时,课题组也注意到另一个重要反应机理,光延反应。其反应机理便是醇羟基和酚羟基在偶氮二羧酸二乙酯(DEAD)和三苯基膦的作用下被亲核试剂取代,反应式如下。
具体方法为:取卡格列净222mg(1eq),小檗红碱483mg(3eq)和三苯基膦1048mg(4eq),溶于20ml无水乙腈中,冷却状态下向溶液内加DEAD696mg(4eq),常温搅拌,以TLC检测反应过程,旋蒸溶剂,过硅胶层析柱,以二氯甲烷:甲醇(40:1→10:1)为洗脱液,经核磁确认所收集产物亦非目标产物。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的结构式如式V所示:
2.权利要求1所述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对卡格列净先溴化得到产物1溴化卡格列净,溴化卡格列净的结构式如式IV所示;
b.将小檗红碱和产物1在叔丁醇钠下,反应得到结构式如式V所示的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a溴化卡格列净具体制备方法为:将卡格列净溶于无水乙腈中,在冷却状态下加入N-溴代琥珀酰亚胺和三苯基膦,升温至50~60℃搅拌反应4~6小时,冷却至室温后,通过柱层析分离得到产物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的具体制备步骤为:将小檗红碱、溴化卡格列净和叔丁醇钠,溶于无水乙腈中,在氩气保护下,于55-70℃,搅拌反应6-12h。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还包括柱分离纯化,将反应产物旋蒸除去溶剂,以二氯甲烷为洗脱液,经柱层析纯化。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化合物反应比例为:按每1eq溴化卡格列净计,小檗红碱1-3eq,叔丁醇钠1.5-3eq。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b中小檗红碱的制备方法为:将小檗碱在真空干燥箱中180-200℃加热0.5-1小时,真空条件为20~30mmHg。
8.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在制备抗细菌药物中的应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在制备抗细菌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在制备抗细菌药物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或大肠杆菌。
CN202311740891.XA 2023-12-18 2023-12-18 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Pending CN11773620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40891.XA CN117736202A (zh) 2023-12-18 2023-12-18 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740891.XA CN117736202A (zh) 2023-12-18 2023-12-18 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36202A true CN117736202A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80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740891.XA Pending CN117736202A (zh) 2023-12-18 2023-12-18 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3620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FI110780B (fi) Erytromysiinin ja atsitromysiinin 3&#34;-desmetoksijohdannaiset
CN112062756A (zh) 麦氏酸活化的呋喃和3-吡啶乙胺的Stenhouse供体-受体加合物及其合成方法
CN105085383B (zh) 5‑甲基‑2(1h)吡啶酮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7778223A (zh) 一种马来酸贝曲西班的制备方法
CN108033926B (zh) 大黄素衍生物并唑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1360712A (zh) 新颖的截短侧耳素衍生物和其用途
CN111057035B (zh) 一种黄芩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642907B (zh) 普拉唑米星或其盐的合成方法
CN117736202A (zh) 小檗碱9氧卡格列净衍生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DK159450B (da) 9-deoxo-9a-methyl-9a-aza-9a-homoerythromycin b og farmaceutisk acceptable syreadditionssalte deraf samt 9-deoxo-9a-aza-9a-homoerythromycin b til anvendelse som mellemprodukt ved fremstilling deraf
KR102205843B1 (ko) 9-아미노메틸 치환된 테트라사이클린 화합물의 결정형 및 그것의 제조 방법
IE61282B1 (en) Antibacterial 9-deoxo-9a-allyl and propargyl-9a-AZA-9a-homoerythromycin A derivatives
CN114507158B (zh) 一类具有抗耐药菌活性的截短侧耳素α-氰基肉桂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1362962B (zh) 去甲斑蝥素羧酸四氟苄酯及其合成方法
CN111635401A (zh) 铜配合物促进的7-氟咪唑[1,2-a]吡啶的合成方法
CN114573502B (zh) 一类截短侧耳素芳杂环丙烯酸酯类化合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14560868B (zh) 一种生物素标记莪术醇的合成方法
CN112759590B (zh) 一种莫西沙星的制备方法
CN111196839B (zh) 一种硫链丝菌素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36980B (zh) 一种右丙亚胺的制备方法
CN110396106B (zh) 一种咪唑[1,5-a]吡啶鎓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4591347B (zh) 莫西菌素中间体及制备方法、莫西菌素的制备方法
WO2023155869A1 (zh) 新的硼酸类化合物的晶型及其制备方法
CN105237599B (zh) 闰年霉素a4晶体及其制备方法
CN115304624A (zh) 一种具有光响应的依诺沙星-偶氮苯抗菌化合物及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