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30274A -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和驱动电路板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和驱动电路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30274A
CN117730274A CN202280001248.2A CN202280001248A CN117730274A CN 117730274 A CN117730274 A CN 117730274A CN 202280001248 A CN202280001248 A CN 202280001248A CN 117730274 A CN117730274 A CN 1177302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dge
circuit board
power signal
included angle
bin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01248.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雯倩
耿伟彪
盖欣
任璟睿
李芳林
程乾
肖春蕾
韩天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Beijing BOE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7302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3027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G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FOR CONTROL OF INDICATING DEVICES USING STATIC MEANS TO PRESENT VARIABLE INFORMATION
    • G09G3/0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 G09G3/20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 G09G3/34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 G09G3/36Control arrangements or circuits, of interest only in connection with visual indicators other than cathode-ray tubes for presentation of an assembly of a number of characters, e.g. a page, by composing the assembly by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arranged in a matrix no fixed position being assigned to or needed to be assigned to the individual characters or partial characters by control of light from an independent source using liquid crysta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模组(300),包括显示面板(310)、驱动电路板(100)、柔性电路板(210)以及驱动芯片(220)。驱动电路板(100)包括电路板主体(110)和绑定组件(130)。电路板主体(110)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111)和第二主表面(112),以及相对的第一边缘(L1)和第二边缘(L2)。第一边缘(L1)相对第二边缘(L2)更靠近显示面板(310)的绑定侧。绑定组件(130)位于第一主表面(111)上。电路板主体(110)上设置有容纳结构(120),容纳结构(120)至少在第一主表面(111)上具有开口(121),且容纳结构(120)的开口(121)相对绑定组件(130)更靠近第一边缘(L1)。柔性电路板(210)的一端与显示面板(310)的绑定侧绑定连接,另一端与绑定组件(130)绑定连接。驱动芯片(220)安装在柔性电路板(210)上,且位于靠近驱动电路板(100)的一侧。其中,驱动芯片(220)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2),位于开口(12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1)的内侧。第一参考面为与第一主表面(111)相平行的平面。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和驱动电路板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和驱动电路板。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显示模组的侧边框通常较宽,影响了显示模组的视觉效果。
发明内容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面板、驱动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以及驱动芯片。驱动电路板包括电路板主体和绑定组件。电路板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绑定组件位于第一主表面上。电路板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第一边缘相对第二边缘更靠近显示面板的绑定侧。电路板主体上设置有容纳结构,容纳结构至少在第一主表面上具有开口,且容纳结构的开口相对绑定组件更靠近第一边缘。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显示面板的绑定侧绑定连接,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绑定组件绑定连接。驱动芯片安装在柔性电路板上,且位于柔性电路板靠近驱动电路板的一侧。其中,驱动芯片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开口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内侧。第一参考面为与第一主表面相平行的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芯片穿过开口,且至少部分位于容纳结构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纳结构在第一主表面到第二主表面的方向上贯穿电路板主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开口与第一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开口与第二边缘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边缘包括多个子边缘,多个子边缘间隔设置。容纳结构包括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子边缘之间的侧壁面,侧壁面的至少部分向靠近第二边缘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子边缘包括第一子边缘和第二子边缘。侧壁面包括第一壁面、第二壁面以及第三壁面。第一壁面的一端与第一子边缘靠近第二子边缘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壁面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二边缘的方向延伸。第二壁面的一端与第二子边缘靠近第一子边缘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壁面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二边缘的方向延伸。第三壁面的一端与第一壁面远离第一子边缘的一端相连接,第三壁面的另一端与第二壁面远离第二子边缘的一端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边缘至第二边缘的方向,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壁面和第三壁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第一夹角为钝角。第二壁面和第三壁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第二夹角为钝角。和/或,第一壁面和第一子边缘之间具有第三夹角,第三夹角为钝角。第二壁面和第二子边缘之间具有第四夹角,第四夹角为钝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绑定组件包括多个连接引脚,多个连接引脚沿平行于第二边缘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至少部分连接引脚位于第三壁面和第二边缘之间。沿第二边缘的延伸方向,绑定组件超出第三壁面的至少一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沿第一边缘至第二边缘的方向,绑定组件和第三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绑定组件和第二边缘之间的距离。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主体还包括多条信号走线。至少一条信号走线包括第一部分信号走线、第二部分信号走线以及第三部分信号走线。第一部分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边缘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部分信号走线具有第一个第二部分信号走线连接端和第二个第二部分信号走线连接端。第一个第二部分信号走线连接端与第一部分信号走线电连接。第三部分信号走线与第二个第二部分信号走线连接端电连接。第三部分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壁面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第二部分信号走线与第一部分信号走线之间具有第五夹角,第五夹角为钝角。第二部分信号走线与第三部分信号走线之间具有第六夹角,第六夹角为钝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电路板还包括多个电子元件。多个电子元件包括连接器和时序控制器。时序控制器与连接器电连接。连接器和时序控制器中的一者位于第一主表面,另一者位于第二主表面。连接器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和时序控制器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之间具有第一距离,第一距离的取值范围为8mm~12mm。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主体还包括驱动信号走线。多个电子元件包括第一滤波器和第二滤波器。第一滤波器与绑定组件相邻设置。第一滤波器的输入端与驱动信号走线的一端电连接,第一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绑定组件电连接。第二滤波器与时序控制器相邻设置。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与时序控制器电连接,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与驱动信号走线远离第一滤波器的一端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滤波器位于绑定组件远离第二边缘的一侧,且第一滤波器位于第二主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驱动信号走线包括第一走线段。第一走线段包括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以及第三部分驱动信号走线。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边缘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具有第一个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连接端和第二个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连接端。第一个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连接端与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电连接。第三部分驱动信号走线与第二个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连接端电连接。第三部分驱动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壁面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与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之间具有第七夹角,第七夹角为钝角。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与第三部分驱动信号走线之间具有第八夹角,第八夹角为钝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主体还包括电源信号走线。多个电子元件包括电源驱动芯片和第三滤波器。电源驱动芯片与连接器电连接。第三滤波器与绑定组件相邻设置。第三滤波器的输入端通过电源信号走线与电源驱动芯片电连接,第三滤波器的输出端与绑定组件电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滤波器位于绑定组件远离第二边缘的一侧,且第三滤波器位于第二主表面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源信号走线包括第二走线段和/或第三走线段。第二走线段包括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以及第三部分电源信号走线。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边缘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具有第一个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和第二个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第一个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与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电连接。第三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与第二个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电连接。第三部分电源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壁面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与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之间具有第九夹角,第九夹角为钝角。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与第三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之间具有第十夹角,第十夹角为钝角。第三走线段包括第四部分电源信号走线、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以及第八部分电源信号走线。第四部分电源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子边缘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具有第一个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和第二个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第一个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与第四部分电源信号走线电连接。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 线具有第一个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和第二个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第一个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与第二个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电连接。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壁面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具有第一个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和第二个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第一个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与第二个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电连接。第八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与第二个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电连接。第八部分电源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边缘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并且,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与第四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之间具有第十一夹角,第十一夹角为钝角。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与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之间具有第十二夹角,第十二夹角为钝角。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与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之间具有第十三夹角,第十三夹角为钝角。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与第八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之间具有第十四夹角,第十四夹角为钝角。
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路板主体还具有相对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第一边缘的一端与第三边缘相连接,另一端与第四边缘相连接。第二边缘的一端与第三边缘远离第一边缘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四边缘远离第一边缘的一端相连接。容纳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容纳结构沿第二边缘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多个容纳结构包括第一容纳结构和第二容纳结构,第二容纳结构相对于第一容纳结构更靠近第三边缘。绑定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绑定组件沿第二边缘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多个绑定组件包括第一绑定组件和第二绑定组件,第二绑定组件相对于第一绑定组件更靠近第三边缘。第一绑定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容纳结构和第二边缘之间,第二绑定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容纳结构和第二边缘之间。连接器和时序控制器位于第一容纳结构、第二容纳结构、第一绑定组件和第二绑定组件四者之间。电源驱动芯片位于第二容纳结构靠近第三边缘的一侧。
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的显示模组。
又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板电路板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绑定组件位于第一主表面上。电路板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第一边缘相对第二边缘更靠近显示面板的绑定侧。电路板主体上设置有容纳结构,容纳结构至少在第一主表面上具有开口,且容纳结构的开口相对绑定组件更靠近第一边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的附图,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此外,以下描述中的附图可以视作示意图,并非对本公开实施例所涉及的产品的实际尺寸、方法的实际流程、信号的实际时序等的限制。
图1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图1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图;
图1C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图;
图1D为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图1E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电路板组件的结构图;
图2A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图2B为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的电路板组件的结构图;
图2C为图2B中电路板主体沿A-A方向的一种剖面图;
图2D为图2B中电路板主体沿A-A方向的另一种剖面图;
图2E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投影位置关系图;
图2F为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的投影位置关系图;
图2G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图3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板的结构图;
图3B为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板的结构图;
图3C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板的结构图;
图3D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板的结构图;
图3E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板的结构图;
图3F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电路板组件的结构图;
图3G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电路板组件的结构图;
图4A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电路板组件的结构图;
图4B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板的结构图;
图4C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板的结构图;
图4D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板的结构图;
图4E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板的结构图;
图4F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板的结构图;
图4G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板的结构图;
图5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图5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超声显示设备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所提供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除非上下文另有要求,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comprise)”及其其他形式例如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包括(comprises)”和现在分词形式“包括(comprising)”被解释为开放、包含的意思,即为“包含,但不限于”。
在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one embodiment)”、“一些实施例(some embodiments)”、“示例性实施例(exemplary embodiments)”、“示例(example)”、“特定示例(specific example)”或“一些示例(some examples)”等旨在表明与该实施例或示例相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性包括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示不一定是指同一实施例或示例。此外,所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以任何适当方式包括在任何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
以下,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公开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连接”及其衍伸的表达。例如,描述一些实施例时可能使用了术语“连接”以表明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件彼此间有直接物理接触或电接触。
“A、B和C中的至少一个”与“A、B或C中的至少一个”具有相同含义,均包括以下A、B和C的组合:仅A,仅B,仅C,A和B的组合,A和C的组合,B和C的组合,及A、B和C的组合。
本文中“适用于”或“被配置为”的使用意味着开放和包容性的语言。
如本文所使用的那样,“平行”、“垂直”、“相等”包括所阐述的情况以及与所阐述的情况相近似的情况,该相近似的情况的范围处于可接受偏差范围内,其中所述可接受偏差范围如由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考虑到正在讨论的测量以及与特定量的测量相关的误差(即,测量系统的局限性)所确定。例如,“平行”包括绝对平行和近似平行,其中近似平行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可以是5°以 内偏差;“垂直”包括绝对垂直和近似垂直,其中近似垂直的可接受偏差范围例如也可以是5°以内偏差。“相等”包括绝对相等和近似相等,其中近似相等的可接受偏差范围内例如可以是相等的两者之间的差值小于或等于其中任一者的5%。
应当理解的是,当层或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时,可以是该层或元件直接在另一层或基板上,或者也可以是该层或元件与另一层或基板之间存在中间层。
图1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如图1A所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300。显示模组300包括显示面板310和电路板组件200。
可以理解地,显示面板310用于显示图像信息。示例的,显示面板310可以用于显示动态图像信息,例如视频或者游戏画面等。显示面板310也可以用于显示静态图像信息,例如图片或者照片等。
在一些示例中,显示面板310为全高清(英文全称:Full High Definition,英文简称FHQ)显示面板。
示例的,如图1A所示,显示面板310具有显示区P1和周边区P2。显示区P1用于显示图像信息,周边区P2用于放置与显示区P1电连接的走线或者驱动电路等。
示例的,周边区P2位于显示区P1的一侧,且与显示区P1相邻设置。在一些示例中,周边区P2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周边区P2的数量为多个时,多个周边区P2围设于显示区P1。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A所示,周边区P2位于显示区P1的下方。可以理解地,周边区P2位于显示区P1的下方,也即是在使用状态下,周边区P2相对于显示区P1更靠近地面。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说明书附图中(例如图1A),虚线框的边缘与显示区P1的边缘和周边区P2的边缘相互分离,仅是为了便于展示显示区P1和周边区P2,不对显示区P1和周边区P2做进一步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A所示,显示面板310的尺寸(显示区P1的对角线的长度H1)可以为14英寸、15.6英寸、17.3英寸或者18.5英寸等。
在一些示例中,显示面板310为液晶显示器(英文全称:Liquid Crystal Display,英文简称:LCD)、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英文全称: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英文简称:OLED)或量子点电致发光显示器(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简称QLED)。
图1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结构图。图1C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图。下面参照图1B和图1C,对显示面板310进行举例说明。
以显示面板310为液晶显示器为例,如图1B所示,显示面板310包括阵列基板311、对置基板312,以及位于阵列基板311和对置基板312之间的液晶层313。
显示模组300还包括背光模组(图中未示出),显示面板310位于背光模组的出光侧,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沿阵列基板311至对置基板312的方向照射。
在一些示例中,背光模组为直下式背光模组。在另一些示例中,背光模组为侧入式背光模组。
可以理解地,背光模组发出的光线能够穿过阵列基板311并照射至液晶层313。液晶层313中包括液晶分子。通过控制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能够对透过液晶层313并照射至对置基板312的光线强度起到控制作用,从而使得显示面板310能够实现图像显示功能。
在一些示例中,对置基板312包括红色滤光膜、绿色滤光膜和蓝色滤光膜。通过控制照射至红色滤光膜、绿色滤光膜和蓝色滤光膜的光线强度,即可得到不同强度的红光、绿光和蓝光,使得显示面板310能够显示彩色图像。
如图1C所示,显示面板310包括多个子像素314,多个子像素314阵列排布。可以理解地,本公开的实施例对子像素314的数量不做进一步限定。
如图1C所示,子像素314包括像素驱动电路315和像素电极V,像素驱动电路315和像素电极V电连接。示例的,显示面板310还包括多条栅线G和多条数据线D。一条栅线G与一行子像素314内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15电连接,一条数据线D与一列子像素314内的各个像素驱动电路315电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多条栅线G、多条数据线D、像素驱动电路315和像素电极V均位于阵列基板311上。
示例的,如图1C所示,像素驱动电路315包括一个薄膜晶体管(英文全称:Thin Film Transistor,英文简称:TFT)T和一个存储电容C。栅线G与薄膜晶体管T的栅极电连接,数据线D与薄膜晶体管T的源极电连接。
显示面板310还包括公共电极,公共电极和各个像素电极V之间能够形成电场。通过控制各个像素电极V的电压值,就能够对公共电极和各个像素电极V之间形成的电场的强度起到控制作用,从而对液晶层313中液晶分子的偏转角度起到控制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公共电极设置在阵列基板311上。在另一些示例中,公共电极设置在对置基板312上。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控制多条栅线G和多条数据线D向像素驱动电路315提供的信号,来控制各个像素电极V的电压值。示例的,在向一条栅线G输入扫描信号时,与该条栅线G电连接的各个薄膜晶体管T均开启。来自多条数据线D的数据信号通过开启的薄膜晶体管T传输至像素电极V,从而完成一行子像素314的数据写入。在向各条栅线G均输入扫描信号之后,就完成了所有子像素314的数据写入,从而实现一帧图像的显示。
下面对电路板组件200进行举例说明。可以理解地,电路板组件200与显示面板310电连接,用于驱动显示面板310,使得显示面板310能够实现图像显示功能。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图1A所示,电路板组件200包括驱动电路板100和驱动芯片220。示例的,当显示面板310为液晶显示器时,驱动芯片220为源极驱动芯片(英文全称:Source Driver Integrated Circuit,英文简称:SIC),SIC通过数据线D与薄膜晶体管T的源极电连接。示例的,SIC具有多条通道(英文全称:Channel),通道的数量与数据线D的数量相同。
显示面板310还包括玻璃基板316。在一些实现方式中,如图1A所示,驱动芯片220位于显示面板310的周边区P2,并且采用COG(英文全称:Chip On Glass)工艺,绑定(英文全称:Bonding)连接在周边区P2内的玻璃基板316上。驱动电路板100与显示面板310的周边区P2相邻设置,并且与显示面板310电连接。
本公开的发明人发现,将驱动芯片220设置在显示面板310的周边区P2内,增大了显示面板310的周边区P2的宽度,从而增大了显示面板310的侧边框(例如下边框)的宽度,影响显示面板310的视觉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将显示面板310靠近驱动电路板100的一侧称为显示端口(英文全称:Display Port,英文简称:DP)侧。也即是,将驱动芯片220设置在显示面板310的周边区P2内,增大了显示面板310的DP侧的边框宽度。
图1D为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结构图。图1E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电路板组件的结构图。
如图1D所示,在另一些实现方式中,电路板组件200除了包括驱动芯片220和驱动电路板100之外,还包括柔性电路板(英文全称:Flexible Printed Circuit,英文简称:FPC)210。
可以理解地,柔性电路板210是以柔性衬底(例如聚酰亚胺或聚酯薄膜)为基材,制作成的一种可弯曲的印刷电路板。
示例的,如图1E所示,驱动电路板100包括电路板主体110,电路板主体110上设置有绑定组件130。在一些示例中,绑定组件130位于电路板主体110靠近显示面板310的一侧。
柔性电路板210的一端与显示面板310板的绑定侧绑定连接,柔性电路板210的另一端与绑定组件130绑定连接。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D所示,显示面板310的绑定侧位于周边区P2内,柔性电路板210远离绑定组件130的一端与周边区P2内的玻璃基板316绑定连接。
如图1E所示,驱动芯片220安装在柔性电路板210上。示例的,驱动芯片220可以采用COF(英文全称:Chip On Film)工艺,安装在柔性电路板210上。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1E所示,柔性电路板210的宽度D1大于驱动芯片220的宽度D2,使得驱动芯片220上的多个通道均能够与柔性电路板210电连接。
可以理解地,驱动芯片220的通道数量越多,驱动芯片220的宽度D2就越大,柔性电路板210的宽度D1也就越大。在一些示例中,驱动芯片220的通道数量为960条,柔性电路板210的宽度D1为42mm。在另一些示例中,驱动芯片220的通道数量为1440条,柔性电路板210的宽度D1为63mm。
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无需将驱动芯片220设置在显示面板310的周边区P2内,减小了周边区P2的宽度,从而能够减小显示面板310的侧边框(例如下边框)的宽度。
但是,本公开的发明人发现,如图1D所示,采用上述实现方式,需要设置额外的纵向(沿显示面板310至驱动电路板100的方向)空间来容纳驱动芯片220,增大了电路板组件200的宽度H4。由于电路板组件200中的柔性电路板210与显示面板310的绑定侧绑定连接,故而电路板组件200的宽度H4增大,会导致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例如下边框)宽度H2增大,影响了显示模组300的视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D所示,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宽度H2为周边区P2靠近显示区P1的一侧边缘,与电路板组件200远离显示面板310的一侧边缘之间的距离。
示例的,如图1D所示,在上述实现方式中,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宽度H2为30.6mm。其中,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为13mm。
图2A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结构图。图2B为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的电路板组件的结构图。图2C为图2B中电路板主体沿A-A方向的一种剖面图。图2D为图2B中电路板主体沿A-A方向的另一种剖面图。
为了减小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宽度H2,提高显示模组300的视觉效果,如图2A所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300。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A所示,显示模组300包括显示面板310和电路板组件200。电路板组件200包括驱动电路板100、柔性电路板210和驱动芯片220。也即是,显示模组300包括显示面板310、驱动电路板100、柔性电路板210以及驱动芯片220。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上述实施例已经对显示面板310、柔性电路板210、驱动芯片220、以及柔性电路板210和驱动芯片220之间的连接关系和宽度等进行了举例说明,在此不再赘述。下面对驱动电路板100进行举例说明。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B所示,驱动电路板100包括电路板主体110和绑定组件130。
如图2C所示,电路板主体110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111和第二主表面112。示例的,第一主表面111和第二主表面112为光滑或者近似光滑的平面,第一主表面111和第二主表面112相平行或者近似相平行。
在一些示例中,电路板主体110为印刷电路板(英文全称:Printed Circuit Board,英文简称:PCB)。在一些示例中,电路板主体110为多层PCB板。示例的,电路板主体110可以为4层PCB板、6层PCB板、8层PCB板或者10层PCB板等。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C所示,电路板主体110包括多层导电层116和多层介质层117。多层导电层116和多层介质层117交替层叠设置,且位于第一主表面111和第二主表面112之间。介质层117起到对相邻的两层导电层116进行电隔离的作用。
示例的,导电层116的材质可以为铜、铝或者银等。多层导电层116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介质层117的材质可为树脂、玻璃纤维或者陶瓷等。多层介质层117的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主表面111、第二主表面112和多层导电层116之间通过金属化过孔电连接,信号能够通过金属化过孔在第一主表面111、第二主表面112和多层导电层116之间传输。
如图2B所示,绑定组件130位于第一主表面111上。可以理解地,绑定 组件130能够与柔性电路板210绑定连接。示例的,如图2A和图2B所示,柔性电路板210的一端与显示面板310的绑定侧绑定连接,柔性电路板210的另一端与绑定组件130绑定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A所示,显示面板310的绑定侧位于周边区P2内,柔性电路板210远离绑定组件130的一端与周边区P2内的玻璃基板316绑定连接。
如图2B所示,电路板主体110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L1和第二边缘L2,第一边缘L1相对第二边缘L2更靠近显示面板310的绑定侧。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边缘L1和第二边缘L2相平行或者近似相平行。
如图2B所示,电路板主体110上设置有容纳结构120。如图2C所示,容纳结构120至少在第一主表面111上具有开口121。并且,如图2B所示,容纳结构120的开口121相对绑定组件130更靠近第一边缘L1。
示例的,开口121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矩形、梯形、三角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等。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C所示,容纳结构120在第一主表面111和第二主表面112上均具有开口121。也即是,沿第一主表面111至第二主表面112的方向,容纳结构120的深度M1与电路板主体110的厚度M2相同。示例的,第一主表面111上的开口121形状和面积,与第二主表面112上的开口121的形状和面积相同或者近似相同。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2D所示,容纳结构120在第一主表面111上具有开口121,而在第二主表面112上不具有开口121。也即是,沿第一主表面111至第二主表面112的方向,容纳结构120的深度M1小于电路板主体110的厚度M2。
图2E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投影位置关系图。图2F为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的投影位置关系图。图2G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显示模组的结构图。
如图2B所示,驱动芯片220安装在柔性电路板210上,且位于柔性电路板210靠近驱动电路板100的一侧。
其中,如图2E和图2F所示,驱动芯片220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2,位于开口12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1的内侧。第一参考面为与第一主表面111相平行的平面。
可以理解地,第一参考面为平行于或者近似平行于第一主表面111的虚拟面(如图如图2E和图2F中虚拟面N所示)。
由上述可知,如图2B所示,绑定组件130位于第一主表面111上,并且 容纳结构120的开口121相对绑定组件130更靠近第一边缘L1。故而,当柔性电路板210的一端与绑定组件130与绑定连接,另一端与显示面板310的绑定侧绑定连接时,如图2E和图2F所示,柔性电路板210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3,能够与开口12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1至少部分交叠。
由于驱动芯片220安装在柔性电路板210上,且位于柔性电路板210靠近驱动电路板100的一侧,从而使得驱动芯片220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2,能够位于开口12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1的内侧。
可以理解地,驱动芯片220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2,位于开口12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1的内侧,也即是驱动芯片220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2,能够位于开口121的边缘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围设形成的区域内。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E所示,开口121的边缘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1围设形成闭合形状,例如梯形、圆形、矩形或者其他不规则形状等。驱动芯片220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2,位于开口12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1的内侧,也即是,驱动芯片220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2,落入开口121的边缘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1围设形成的闭合形状之内。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2F所示,开口121的边缘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1为非闭合形状,且开口121的边缘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1能够限定出凹腔。驱动芯片220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2,位于开口12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1的内侧,也即是,驱动芯片220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2,落入开口121的边缘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1限定出的凹腔内。
可以理解地,驱动芯片220安装在柔性电路板210上,且位于柔性电路板210靠近驱动电路板100的一侧,并且驱动芯片220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2,位于开口12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1的内侧,使得电路板主体110能够避让驱动芯片220。
可以理解地,由于第一边缘L1相对第二边缘L2更靠近显示面板310的绑定侧,并且容纳结构120的开口121相对绑定组件130更靠近第一边缘L1,这样一来,使得开口12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能够位于显示面板310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和绑定组件130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驱动芯片220能够穿过第一主表面111上的开口121,且位于容纳结构120内,使得电路板主体110能够通过容纳结构120来避让驱动芯片220。
在另一些示例中,驱动芯片220与第一主表面111间隔设置,并且不穿 过开口121,也即是驱动芯片220能够位于柔性电路板210和驱动电路板100之间,使得电路板主体110同样能够通过容纳结构120来避让驱动芯片220。
也即是,通过在电路板主体110上设置容纳结构120,并且驱动芯片220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2,位于容纳结构120的开口12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1的内侧,使得电路板主体110能够通过容纳结构120,来避让驱动芯片220,从而减小电路板主体110与驱动芯片220之间产生的串扰。
这样一来,如图2B所示,就设置无需额外的纵向(沿显示面板310至驱动电路板100的方向)空间容纳驱动芯片220。也即是,采用在电路板主体110上设置容纳结构120的方式,来避让驱动芯片220,能够减小电路板组件200的宽度H4,从而能够减小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宽度H2,实现了显示模组300的窄边框,提高显示模组300的视觉效果。
示例的,如图2G所示,在本公开的实施例中,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宽度H2为24.4mm。其中,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为13.5mm。由此可见,相比于图1D来说,即使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增大(从13mm增大至13.5mm),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宽度H2仍然能够减小(从30.6mm减小到24.4mm),实现了显示模组300的窄边框,从而提高显示模组300的视觉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2G中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大于图1D中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仅仅是为了示出即便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增大,通过在电路板主体110上设置容纳结构120,仍然能够使得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宽度H2减小,不对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做进一步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2B所示,柔性电路板210靠近第一主表面111的一侧与显示面板310的下边缘绑定连接,也即是柔性电路板210安装有驱动芯片220的一侧,与显示面板310的绑定侧绑定连接。
如此设置,避免了驱动芯片220沿显示面板310的厚度方向,凸出于显示面板310,从而能够起到保护驱动芯片220的作用,提高电路板组件200的使用可靠性。
由上述可知,如图2A所示,本公开的实施例中,驱动电路板100与显示面板310的周边区P2相邻设置,柔性电路板210的一端与驱动电路板100的绑定组件130绑定连接,另一端与显示面板310的绑定侧绑定连接,使得柔性电路板210和驱动电路板100无需占用显示面板310厚度方向的空间,利于显示面板310的减薄。
驱动芯片220安装在柔性电路板210上,并且位于柔性电路板210靠近驱动电路板100的一侧,避免将驱动芯片220设置在周边区P2内,从而能够减小显示面板310的周边区P2的宽度,也即是能够减小显示面板310的侧边框宽度。
此外,如图2B所示,电路板主体110上设置有容纳结构120。如图2E和图2F所示,驱动芯片220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2,位于容纳结构120的开口12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1的内侧,使得电路板主体110能够通过容纳结构120,来避让驱动芯片220,减小电路板主体110与驱动芯片220之间产生的串扰。
这样一来,就设置无需额外的纵向(沿显示面板310至驱动电路板100的方向)空间容纳驱动芯片220。也即是,采用在电路板主体110上设置容纳结构120的方式,来避让驱动芯片220,能够减小电路板组件200的宽度H4,从而能够减小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宽度H2,实现了显示模组300的窄边框,提高显示模组300的视觉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驱动芯片220穿过开口121,且至少部分位于容纳结构120内。
由上述可知,如图2E和图2F所示,驱动芯片220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2,位于开口12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Q1的内侧,驱动芯片220安装在柔性电路板210上,且位于柔性电路板210靠近驱动电路板100的一侧,使得驱动芯片220能够穿过开口121,且至少部分位于容纳结构120内。
在一示例中,如图2C所示,当容纳结构120在第一主表面111和第二主表面112上均具有开口121时,驱动芯片220可以穿过第一主表面111上的开口121,并且位于容纳结构120内。驱动芯片220也可以穿过第一主表面111和第二主表面112上的开口121,并且部分位于容纳结构120内。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图2D所示,当容纳结构120在第一主表面111上具有开口121,而在第二主表面112上不具有开口121时,驱动芯片220穿过第一主表面111上的开口121,并且至少部分位于容纳结构120内。
如此设置,使得电路板主体110能够起到保护驱动芯片220的作用,延长驱动芯片220的使用寿命,提高显示模组30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C所示,容纳结构120在第一主表面111到第二主表面112的方向上贯穿电路板主体100。如图2C所示,容纳结构120在第一主表面111到第二主表面112的方向上,贯穿电路板主体100,使得容纳结构120在第一主表面111和第二主表面112均能够具有开口121。
设置容纳结构120在第一主表面111到第二主表面112的方向上,贯穿电路板主体100,这样一来,即使驱动芯片220的厚度大于电路板主体110的厚度M2,驱动芯片220也能够穿过第一主表面111上的开口121和第二主表面112上的开口121,并且部分位于容纳结构120内。
也即是,通过上述设置,使得容纳结构120能够容纳不同厚度的驱动芯片220,提高了电路板主体110的适用性。并且,设置容纳结构120贯穿第一主表面111和第二主表面112,还能够简化电路板主体110的制备工艺,从而提高驱动电路板100的生产效率,降低驱动电路板100的生产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B所示,开口121与第一边缘L1之间的距离,小于开口121与第二边缘L2之间的距离。
由上述可知,开口121相对于绑定组件130更靠近第一边缘L1,柔性电路板210的两端分别与绑定组件130和显示面板310的绑定侧绑定连接。故而,设置开口121第一边缘L1之间的距离,小于开口121与第二边缘L2之间的距离,使得开口121能够靠近显示面板310,从而能够减小柔性电路板210沿显示面板310至驱动电路板100方向的长度,降低柔性电路板210的成本。
此外,如图2G所示,减小柔性电路板210的长度,还能够减小柔性电路板210与电路板主体110的交叠面积,利于电路板主体110上元器件的排布,从而能够进一步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也即是能够减小电路板组件200的宽度H4,减小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宽度H2,实现了显示模组300的窄边框,提高显示模组300的视觉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开口121的边缘与第一边缘L1相连接,也即是开口121与第一边缘L1之间的距离能够为0。如图2B所示,如此设置,使得开口121能够为开放式开口,并且开放的一侧朝向显示面板210,提高将驱动芯片220放置在容纳结构210内的便捷性。
图3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板的结构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第一边缘L1包括多个子边缘L11,多个子边缘L11间隔设置。容纳结构120包括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子边缘L11之间的侧壁面122。侧壁面122的至少部分向靠近第二边缘L2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边缘L1包括第一主表面111靠近显示面板310的绑定侧的边缘。侧壁面122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子边缘L11之间,使得容纳结构120能够在第一主表面111上具有开口121。
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一边缘L1除了包括第一主表面111靠近显示面板310 的绑定侧的边缘之外,还包括第二主表面112靠近显示面板310的绑定侧的边缘。侧壁面122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子边缘L11之间,使得容纳结构120能够贯穿第一主表面111和第二主表面112,也即是使得容纳结构120能够在第一主表面111和第二主表面112上具有开口121。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边缘L1中的多个子边缘L11的长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多个子边缘L11之间的距离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子边缘L11中的任一个子边缘L11与第二边缘L2相平行或者近似相平行。
可以理解地,设置容纳结构120的侧壁面122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子边缘L11之间,使得开口121与第一边缘L1之间的距离能够近似为零,从而使得开口121能够为开放式开口,并且开放的一侧朝向显示面板210,提高将驱动芯片220放置在容纳结构210内的便捷性。
侧壁面122的至少部分向靠近第二边缘L2的方向延伸,在一些示例中,侧壁面122可以沿垂直于或者近似垂直于第二边缘L2的方向,向靠近第二边缘L2的方向延伸。在另一些示例中,侧壁面122也可以沿相对于第二边缘L2倾斜的方向,向靠近第二边缘L2的方向延伸。
可以理解地,侧壁面122还能够沿第一主表面111至第二主表面112的方向延伸。在一些示例中,侧壁面122与第一主表面111和第二主表面112相垂直。
在一些示例中,当容纳结构120在第一主表面111至第二主表面112的方向上,贯穿电路板主体110时,沿第一主表面111至第二主表面112的方向,侧壁面122能够与第一主表面111和第二主表面112相连接。
可以理解地,当驱动芯片220位于容纳结构120之内时,驱动芯片220位于侧壁面122远离电路板主体110的一侧。
如图3A所示,侧壁面122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子边缘L11之间,并且侧壁面122的至少部分向靠近第二边缘L2的方向延伸,如此设置,通过相邻的两个子边缘L11之间的间隔(也即是开口121开放的一侧),即可使得驱动芯片220位于容纳结构120内,提高了将驱动芯片220设置在容纳结构120内的便捷性,从而提高了电路板组件200的安装便捷性,提高显示模组300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图3B为根据另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板的结构图。图3C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板的结构图。
如图3B所示,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绑定组件130靠近第一边缘L1设置, 并且绑定组件130沿第一边缘L1的延伸方向的长度,与第一边缘L1的长度相同或者近似相同。
示例的,如图3B所示,绑定组件130包括绑定区1301和非绑定区1302。柔性电路板210的一端与绑定区1301内的绑定组件130绑定连接。在将柔性电路板210与绑定组件130绑定连接时,采用一整条的刀头,将多个柔性电路板210与多个绑定区1301内的绑定组件130绑定连接。非绑定区1302内的绑定组件130起到散热的作用,从而保护电路板主体110。
如此设置,能够提高柔性电路板210与绑定组件130之间绑定连接的效率,从而提高电路板组件200的生产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图3B中,虚线框的边缘与绑定组件130的边缘相互分离,仅仅是为了示出绑定区1301和非绑定区1302,不对绑定组件130进一步限定。
但是,本公开的发明人发现,在上述实现方式中,非绑定区1302内的绑定组件130占用了第一主表面111的面积,降低了第一主表面111的面积利用率,也即是降低了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
为了提高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如图3C所示,在一些示例中,绑定组件1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绑定组件130间隔设置。
可以理解地,柔性电路板210的数量与绑定组件130的数量相同,一个柔性电路板210与一个绑定组件130电连接。示例的,绑定组件130的数量为3个,柔性电路板210的数量同样为3个。
可以理解地,多个绑定组件130间隔设置,使得相邻的两个绑定组件130之间能够设置元器件或者导电走线,提高了第一主表面111的面积利用率,也即是提高了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从而能够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也即是能够减小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宽度H2,实现显示模组300的窄边框。
示例的,在将柔性电路板210与绑定组件130绑定连接时,采用多个小刀头,将多个柔性电路板210同时与多个间隔设置的绑定组件130绑定连接,提高柔性电路板210与绑定组件130之间绑定连接的效率,从而提高电路板组件200的生产效率,并且不会损伤到电路板主体110。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C所示,多个绑定组件130位于电路板主体110靠近第二边缘L2的一侧,使得柔性电路板210的一端能够与电路板主体110靠近第二边缘L2的一侧绑定连接。
如此设置,如图2G所示,当柔性电路板210的长度一定时,能够进一步减小电路板组件200的宽度H4,从而减小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宽度H2, 实现显示模组300的窄边框,提高显示模组300的视觉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相邻的两个子边缘L11包括第一子边缘L11a和第二子边缘L11b。侧壁面122包括第一壁面1221、第二壁面1222以及第三壁面1223。第一壁面1221的一端与第一子边缘L11a靠近第二子边缘L11b的一端相连接,第一壁面1221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二边缘L2的方向延伸。第二壁面1222的一端与第二子边缘L11b靠近第一子边缘L11a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壁面1222的另一端向靠近第二边缘L2的方向延伸。第三壁面1223的一端与第一壁面1221远离第一子边缘L11a的一端相连接,第三壁面1223的另一端与第二壁面1222远离第二子边缘L11b的一端相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第一子边缘L11a和第二子边缘L11b仅用于区分相邻设置的两个子边缘L11,不对子边缘L11的结构做进一步限定。
通过设置第一壁面1221的一端与第一子边缘L11a靠近第二子边缘L11b的一端相连接,第二壁面1222的一端与第二子边缘L11b靠近第一子边缘L11a的一端相连接,使得侧壁面122能够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子边缘L11之间。
并且,设置第一壁面1221远离第一子边缘L11a的一端向靠近第二边缘L2的方向延伸,第二壁面1222远离第二子边缘L11b的一端向靠近第二边缘L2的方向延伸,第三壁面1223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壁面1221远离第一子边缘L11a的一端,和第二壁面1222远离第二子边缘L11b的一端相连接,使得第一壁面1221、第二壁面1222和第三壁面1223能够围设形成容纳结构120。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壁面1223、多个子边缘L11和第二边缘L2三者相平行或者近似相平行。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A所示,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为13.5mm,第三壁面1223与第一边缘L1之间的距离H5为5mm。
如此设置,能够提高侧壁面122的结构规整性,提高驱动电路板100的加工便捷性。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A所示,第一子边缘L11a和第二子边缘L11b之间的距离D3,大于第三壁面1223沿第二边缘L2的延伸方向的长度D4。
可以理解地,第一子边缘L11a和第二子边缘L11b之间的距离D3,大于第三壁面1223沿第二边缘L2的延伸方向的长度D4,使得驱动芯片220更易于经由相邻的两个子边缘L11之间的间隔(也即是第一子边缘L11a和第二子边缘L11b之间的间隔),设置在容纳结构120内,进一步提高了电路板组件200的加工便捷性,提高电路板组件200的生产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沿第一边缘L1至第二边缘L2的方向,第一壁面1221和第二壁面122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可以理解地,如图3A所示,设置沿第一边缘L1至第二边缘L2的方向,第一壁面1221和第二壁面122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也即是第一壁面1221和第二壁面1222,沿相对于第二边缘L2倾斜的方向,向靠近第二边缘L2的方向延伸。
如此设置,如图3A所示,一方面,使得第一子边缘L11a和第二子边缘L11b之间的距离D3,能够大于第三壁面1223沿第二边缘L2的延伸方向的长度D4,从而使得驱动芯片220更易于经由相邻的两个子边缘L11之间的间隔(也即是第一子边缘L11a和第二子边缘L11b之间的间隔),设置在容纳结构120内,提高了电路板组件200的加工便捷性,提高电路板组件200的生产效率。
另一方面,设置沿第一边缘L1至第二边缘L2的方向,第一壁面1221和第二壁面1222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还能够提高容纳结构120的结构规整性,从而提高驱动电路板100的加工便捷性,降低驱动电路板100的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地,如图2B所示,第三壁面1223沿第二边缘L2的延伸方向的长度D4,大于驱动芯片220的宽度D2,使得驱动芯片220能够位于容纳结构120内。
示例的,驱动芯片220的宽度D2为19.5mm,第三壁面1223沿第二边缘L2的延伸方向的长度D4为25mm,提高了将驱动芯片220设置在容纳结构120内的便捷性,也即是提高电路板组件200的安装便捷性。
图3D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板的结构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D所示,电路板主体110还包括多条信号走线113。
可以理解地,信号走线113用于传输信号。在一些示例中,多条信号走线113分别设置在多层导电层116上。也即是,一层导电层116上设置有多条信号走线113中的一部分(两条或者更多条)。可以理解地,位于不同导电层116上的信号走线11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可以相互交叠。在另一些示例中,多条信号走线113设置在同一层导电层116上。
在一些示例中,当一层导电层116上设置有多条信号走线113时,多条信号走线113沿远离侧壁面122的方向依次排布。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D所示,至少一条信号走线113的至少部分,沿侧壁面1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延伸。也即是,至少一条信号 走线113的至少部分的延伸方向,与侧壁面1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
在一些示例中,多条信号走线113的至少部分,均沿侧壁面1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延伸。
由上述可知,如图3A所示,侧壁面122包括第一壁面1221、第二壁面1222和第三壁面1223。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条信号走线113包括第一部分信号走线1134、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和第三部分信号走线1133。
第一部分信号走线1134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边缘L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具有第一个第二部分信号走线连接端和第二个第二部分信号走线连接端,第一个第二部分信号走线连接端与第一部分信号走1134电连接。可以理解地,第一个第二部分信号走线连接端,与第一部分信号走线1134的一端电连接。
第三部分信号走线1133与第二个第二部分信号走线连接端电连接,也即是,第三部分信号走线1133与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远离第一部分信号走线1134的一端电连接。这样一来,使得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的一端能够与第一部分信号走线1134电连接,另一端能够与第三部分信号走线1133电连接。第三部分信号走线1133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壁面112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
并且,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与第一部分信号走线1134之间具有第五夹角θ5,第五夹角θ5为钝角。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与第三部分信号走线1133之间具有第六夹角θ6,第六夹角θ6为钝角。
可以理解地,如图3A所示,第五夹角θ5为位于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和第一部分信号走线1134二者之间的夹角。第六夹角θ6为位于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和第三部分信号走线1133两者之间的夹角。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分信号走线1134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边缘L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或者近似相同。换而言之,第一部分信号走线1134的延伸趋势,与第一边缘L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趋势相同或者近似相同。也即是,第一部分信号走线1134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边缘L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可以相平行,也可以存在一定夹角(例如5°以内的夹角)。
类似地,第三部分信号走线1133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壁面122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或者近似相同。换而言之,第三部分信号走线1133的延伸趋势,与第三壁面122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 伸趋势相同或者近似相同。也即是,第三部分信号走线113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三壁面122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可以相平行,也可以存在一定夹角(例如5°以内的夹角)。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部分信号走线1134的延伸方向,与一个子边缘L1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示例的,当多个子边缘L11的延伸方向相同时,第一部分信号走线1134的延伸方向,与任一个子边缘L1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
可以理解地,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的一端与第一部分信号走线1134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三部分信号走线1133电连接,并且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3与第一部分信号走线1134之间具有第五夹角θ5,第五夹角θ5为钝角。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与第三部分信号走线1133之间具有第六夹角θ6,第六夹角θ6为钝角。
如此设置,使得至少一条信号走线113能够改变延伸方向,实现信号传输。示例的,如图3A所示,第一部分信号走线1134设置在开口容纳结构120的两侧,第三部分信号走线1133设置在容纳结构120和第二边缘L2之间,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部分信号走线1134和第三部分信号走线1133电连接,使得至少一条信号走线113能够改变延伸方向,从而绕过容纳结构120实现信号的传输。
这样一来,提高了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一方面能够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从而能够减小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宽度H2,实现显示模组300的窄边框,提高显示模组300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提高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还能够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用料,从而降低电路板主体110的成本。
并且,使得至少一条信号走线113在改变延伸方向时,走线之间的夹角能够呈钝角,减小至少一条信号走线113在改变延伸方向时产生的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提高信号的传输可靠性,从而提高驱动电路板100的使用可靠性。
可以理解地,当第一边缘L1与第三壁面1223平行或者近似平行时,第五夹角θ5的角度和第六夹角θ6的角度相同或者近似相同。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A所示,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壁面1221或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壁面1221或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或者近似相 同。换而言之,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的延伸趋势,与第一壁面1221或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趋势相同或者近似相同。也即是,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壁面1221或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可以相平行,也可以存在一定夹角(例如5°以内的夹角)。
示例的,如图3A所示,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1包括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a和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b。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a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壁面122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b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a和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b仅用于区分延伸方向,与第一壁面1221或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的两条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不对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做进一步限定。
设置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壁面1221或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使得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能够与第一壁面1221或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相贴合,减小了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与第一壁面1221或第二壁面1222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
在一些示例中,至少一条信号走线113(包括第一部分信号走线1134、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和第三部分信号走线1133)的至少部分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边缘L1和侧壁面122(包括第一壁面1221、第二壁面1222和第三壁面122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相贴合,减小了至少一条信号走线113与第一边缘L1以及侧壁面122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了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A所示,第一壁面1221和第三壁面1223之间具有第一夹角θ1,第一夹角θ1为钝角。第二壁面1222和第三壁面1223之间具有第二夹角θ2,第二夹角θ2为钝角。和/或,第一壁面1221和第一子边缘L11a之间具有第三夹角θ3,第三夹角θ3为钝角。第二壁面1222和第二子边缘L11b之间具有第四夹角θ4,第四夹角θ4为钝角。
可以理解地,第一夹角θ1的角度和第二夹角θ2的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三夹角θ3的角度和第四夹角θ4的角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由上述可知,至少一条信号走线113能够改变延伸方向、绕过容纳结构120实现信号的传输,并且,至少一条第一部分信号走线113在改变延伸方向时,走线之间的夹角能够呈钝角。
故而,设置第一夹角θ1、第二夹角θ2、第三夹角θ3和第四夹角θ4均为钝角,使得至少一条信号走线113(包括第一部分信号走线1134、第二部分信号走线1132和第三部分信号走线1133)的至少部分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边缘L1和侧壁面122(包括第一壁面1221、第二壁面1222和第三壁面122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能够相贴合,减小至少一条信号走线113与第一边缘L1以及侧壁面122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
也即是,设置第一夹角θ1、第二夹角θ2、第三夹角θ3和第四夹角θ4均为钝角,从而至少一条信号走线113在改变延伸方向时,沿开口121的边缘延伸,即可使得走线之间的夹角呈钝角,一方面,提高了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布线的便捷性,从而提高电路板主体110的加工便捷性。
可以理解地,当任一个子边缘L11、第二边缘L2和第三壁面1223三者相平行或者近似相平行时,第三夹角θ3的角度和第一夹角θ1的角度相同或者近似相同,第四夹角θ4的角度和第二夹角θ2的角度相同或者近似相同。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A所示,侧壁面122的边缘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连接相邻的两个子边缘L11的虚拟连接线L11c能够围设形成梯形。可以理解,此处的虚拟连接线L11c是为了说明容纳结构而增加的辅助线。
示例的,第三壁面122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为梯形的上底,第一侧壁面1221和第二侧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为梯形的腰,虚拟连接线L11c为梯形的下底。可以理解地,梯形的上底和梯形的下底相平行,并且上底的长度小于下底的长度。
图3E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板的结构图。图3F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电路板组件的结构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E所示,绑定组件130包括多个连接引脚131,多个连接引脚131沿平行于第二边缘L2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至少部分连接引脚131位于第三壁面1223和第二边缘L2之间。沿第二边缘L2的延伸方向,绑定组件130超出第三壁面1223的至少一端。
可以理解地,多个连接引脚131之间的间隔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多个连接引脚131沿平行于或者近似平行于第二边缘L2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
在一些示例中,多个连接引脚131位于一层导电层116上,并且裸露于第一主表面111。柔性电路板210的一端与绑定组件130绑定连接,也即是柔性电路板210的一端能够与多个连接引脚131绑定连接。
绑定组件130中的至少部分连接引脚131位于第三壁面1223和第二边缘L2之间,如此设置,当柔性电路板210与绑定组件130绑定连接时,安装在柔性电路板210上的驱动芯片220更易于设置在容纳结构120内,提高了电路板组件200的安装便捷性。
并且,将至少部分连接引脚131设置在第三壁面1223和第二边缘L2之间,如图3F所示,设置更小的柔性电路板210的宽度D1,即可使得安装在柔性电路板210上的驱动芯片220位于容纳结构120内,减小了柔性电路板210的宽度D1,降低电路板组件200的成本。
可以理解地,沿第二边缘L2的延伸方向,绑定组件130超出第三壁面1223的至少一端,也即是绑定组件130中的多个连接引脚131中,至少部分连接引脚131超出第三壁面1223的一端。
如此设置,能够增大绑定组件130的长度,提高柔性电路板210与绑定组件130绑定连接的便捷性,此外,还能够提高柔性电路板210与绑定组件130绑定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提高电路板组件200的可靠性。
在一些示例中,沿第二边缘L2的延伸方向,绑定组件130超出第三壁面1223的两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E所示,沿第一边缘L1至第二边缘L2的方向,绑定组件130和第三壁面1223之间的距离H6,大于绑定组件130和第二边缘L2之间的距离H7。
可以理解地,设置绑定组件130和第三壁面1223之间的距离H6,大于绑定组件130和第二边缘L2之间的距离H7,减小了绑定组件130和第二边缘L2之间的距离H7,使得柔性电路板210与绑定组件130绑定连接的一端能够更加靠近第二边缘L2。
如此设置,当柔性电路板210的长度一定时,如图3F所示,能够进一步减小电路板组件200的宽度H4,从而减小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宽度H2,实现显示模组300的窄边框,提高显示模组300的视觉效果。
图3G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电路板组件的结构图。下面参照图3F和图3G,继续对驱动电路板100进行举例说明。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F所示,驱动电路板100还包括多个电子元件140。多个电子元件140与电路板主体110电连接。多个电子元件140中的一部分 位于第一主表面111,多个电子元件140中的另一部分位于第二主表面112。
可以理解地,多个电子元件140与电路板主体110上的信号走线113电连接,使得多个电子元件140之间能够电连接。
示例的,图3F中,实线示出的电子元件140a位于第一主表面111上,虚线示出的电子元件140b位于第二主表面112上。图3G中,实线示出的电子元件140b位于第二主表面112上。可以理解地,图3G中未示出位于第一主表面111上的电子元件140a。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元件140a和电子元件140b仅用于区分位于不同的主表面(第一主表面111和第二主表面112)上的电子元件140,不对电子元件140做进一步限定。图3F和图3G仅用于示出位于不同主表面(第一主表面111或者第二主表面112)上的电子元件140,不对电子元件140的设置位置等做进一步限定。
在一些示例中,驱动芯片220安装在柔性电路板210靠近驱动电路板100的一侧。故而,图3F中驱动芯片220由虚线示出,图3G中驱动芯片220由实线示出。
通过将多个电子元件140中的一部分电子元件140设置在第一主表面111上,另一部分设置在第二主表面112上,进一步提高了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从而能够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也即是能够减小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宽度H2,实现显示模组300的窄边框,提高显示模组300的视觉效果。
示例的,通过上述设置方式,能够将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从29.5mm减小到13.5mm或者更小。
图4A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电路板组件的结构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多个电子元件140包括连接器141和时序控制器142。时序控制器142与连接器141电连接。连接器141和时序控制器142中的一者位于第一主表面111,另一者位于第二主表面112。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器(英文全称:Connector)141和时序控制器(英文全称:Timing Controller,英文简称:T-Con)142之间可以通过电路板主体110上的多条信号走线113电连接。
连接器141用于接收来自电路板组件200之外的控制信号,并将控制信号传输至时序控制器142。可以理解地,连接器141和时序控制器142之间的距离越小,信号传输时产生的衰减越少,信号的传输可靠性越高。
故而,设置连接器141和时序控制器142中的一者位于第一主表面111, 另一者位于第二主表面112,使得连接器141和时序控制器142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小,一方面,提高信号的传输可靠性,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从而减小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宽度H2,实现显示模组300的窄边框,提高显示模组300的视觉效果。
示例的,将连接器141和时序控制器142设置在同一主表面(第一主表面111或者第二主表面112)上时,连接器141和时序控制器142之间的距离为20mm。而将连接器141和时序控制器142设置在不同的主表面(一者位于第一主表面111,另一者位于第二主表面112)上时,连接器141和时序控制器142之间的距离可以减小到10mm甚至更小。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器141位于第一主表面111,时序控制器142位于第二主表面112。在另一些示例中,连接器141位于第二主表面112,时序控制器142位于第一主表面111。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A所示,时序控制器14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形状为长方形,并且长方形的长边与第二边缘L2相平行,进一步提高了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利于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
在一些实施例中,连接器14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和时序控制器14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之间具有第一距离。第一距离的取值范围为8mm~12mm。
如此设置,避免第一距离的取值过小(例如小于8mm),导致连接器141和时序控制器142之间的走线(例如第一部分信号走线113)难度增大,提高走线的便捷性。另一方面,避免了第一距离的取值过大(例如大于10mm),一方面能够提高信号的传输可靠性,另一方面还能够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从而减小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宽度H2,实现显示模组300的窄边框,提高显示模组300的视觉效果。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距离的取值范围可以为8.5mm~11.5mm、9mm~11mm或者9.5mm~10.5mm等。示例的,第一距离可以为8.7mm、9.2mm、10mm、10.8mm或者11.5mm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电路板主体110还包括驱动信号走线114。多个电子元件140包括第一滤波器143和第二滤波器144。第一滤波器143与绑定组件130相邻设置。第一滤波器143的输入端与驱动信号走线114的一端电连接,第一滤波器143的输出端与绑定组件130电连接。第二滤波器144与时序控制器142相邻设置。第二滤波器144的输入端与时序控制器142电连接,第二滤波器144的输出端与驱动信号走线114远离第一滤波器 143的一端电连接。由上述可知,电路板主体110包括多条信号走线113。在一些示例中,多条信号走线113包括驱动信号走线114。可以理解地,驱动信号走线114的数量可以为多条。
可以理解地,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由于传输路径上阻抗的变化,导致信号容易失真,影响了信号的完整性。故而,需要设置第一滤波器143和第二滤波器144,对信号进行滤波。
可以理解地,由于绑定组件130与柔性电路板210的一端绑定连接,驱动芯片220安装在柔性电路板210上,使得时序控制器142输出的信号能够通过绑定组件130传输至驱动芯片220,从而实现对于显示面板310的驱动,使得显示面板310能够实现图像显示功能。在一些示例中,时序控制器142用于输出数据信号。
可以理解地,第二滤波器144的输入端与时序控制器142电连接,第二滤波器144的输出端通过驱动信号走线114,与第一滤波器143的输入端电连接。第一滤波器143的输出端与绑定组件130电连接。这样一来,时序控制器142输出的信号能够被第二滤波器144滤波,之后传输至驱动信号走线114,经由驱动信号走线114传输至第一滤波器113。信号被第一滤波器143滤波之后,再传输至绑定组件130。
通过设置第一滤波器143和第二滤波器144,提高了对于时序控制器142传输至绑定组件130的信号的过滤效果,减小信号的失真,提高信号的完整性,从而提高驱动电路板100的可靠性。可以理解地,第一滤波器143和绑定组件130之间的距离越小,信号在第一滤波器143和绑定组件130之间传输时产生的失真越小,信号的传输可靠性越高。
故而,第一滤波器143与绑定组件130相邻设置,能够减小第一滤波器143与绑定组件130的传输距离,从而缩短第一滤波器143过滤后信号的传输路径,减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提高信号的传输可靠性。
可以理解地,第一滤波器143与绑定组件130可以位于同一个主表面(第一主表面111或者第二主表面112)上,也可以位于不同的主表面(第一主表面111或者第二主表面112)上。第一滤波器143与绑定组件130相邻设置,也即是第一滤波器14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绑定组件130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相邻。
第二滤波器144与时序控制器142相邻设置,能够减小第二滤波器144和时序控制器142之间的距离,从而缩短信号从时序控制器142传输至第二滤波器144的传输路径,使得信号被时序控制器142输出后,就能够被第二 滤波器144过滤,减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提高信号的传输可靠性。
可以理解地,第二滤波器144与时序控制器142可以位于同一个主表面(第一主表面111或者第二主表面112)上,也可以位于不同的主表面(第一主表面111或者第二主表面112)上。第二滤波器144与时序控制器142相邻设置,也即是第二滤波器144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时序控制器14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相邻。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滤波器143为阻容滤波器,也即是第一滤波器143包括电阻和电容,从而起到滤波的作用。第二滤波器144为阻容滤波器,也即是第二滤波器144包括电阻和电容,从而起到滤波的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滤波器143的数量为多个,第二滤波器144的数量与第一滤波器143的数量相同。驱动信号走线114的数量与第一滤波器143和第二滤波器144的数量相同。一个第一滤波器143的输入端,通过一条驱动信号走线114,与一个第二滤波器144的输出端电连接。
可以理解地,通过设置第一滤波器143和第二滤波器144,能够对由时序控制器142传输至绑定组件130的信号起到滤波的作用,也即是能够对传输至驱动芯片220的信号起到滤波的作用,减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提高信号的完整性,提高信号的传输可靠性,从而提高驱动电路板100的可靠性。
图4B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板的结构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B所示,第一滤波器143位于绑定组件130远离第二边缘L2的一侧,且第一滤波器143位于第二主表面112上。
可以理解地,将第一滤波器143设置在绑定组件130远离第二边缘L2的一侧,能够进一步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从而减小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宽度H2。
由于绑定组件130位于第一主表面111上,故而,将第一滤波器143设置第二主表面112上,避免了柔性电路板210与绑定组件130绑定连接时,第一滤波器143和柔性电路板210之间相互影响,提高了驱动电路板100的可靠性。
图4C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板的结构图。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滤波器144位于时序控制器142远离第二边缘L2的一侧,能够进一步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从而减小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宽度H2。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滤波器144和时序控制器142位于同一主表面(第 一主表面111或者第二主表面112)上。示例的,如图4C所示,当时序控制器142位于第一主表面111上时,第二滤波器144同样位于第一主表面111上。当时序控制器142位于第二主表面112上时,第二滤波器144同样位于第二主表面112上。如此设置,提高了第二滤波器144和时序控制器142之间电连接的便捷性,从而提高驱动电路板100的生产效率。
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二滤波器144和时序控制器142位于不同的主表面(一者位于第一主表面111,另一者位于第二主表面112)上。
图4D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板的结构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D所示,驱动信号走线114包括第一走线段1144。第一走线段1144包括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1、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和第三部分驱动信号1143走线。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边缘L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
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具有第一个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连接端和第二个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连接端,第一个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连接端与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1141电连接。
可以理解地,第一个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连接端,与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1的一端电连接。
第三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3与第二个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连接端电连接。也即是,第三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3与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远离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1的一端电连接。这样一来,使得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的一端能够与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1电连接,另一端能够与第三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3电连接。第三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3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壁面12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
并且,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与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1之间具有第七夹角θ7,第七夹角θ7为钝角。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与第三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3之间具有第八夹角θ8,第八夹角θ8为钝角。
可以理解地,如图4D所示,第七夹角θ7为位于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和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1两者之间的夹角。第八夹角θ8为位于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和第三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3两者之间的夹角。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边缘L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或者近似相同。换而言之,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1的延伸趋势,与第一边缘L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趋势相同或者近似相同。也即是,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1在 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边缘L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可以相平行,也可以存在一定夹角(例如5°以内的夹角)。
类似地,第三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3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壁面122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或者近似相同。换而言之,第三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3的延伸趋势,与第三壁面122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趋势相同或者近似相同。也即是,第三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三壁面122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可以相平行,也可以存在一定夹角(例如5°以内的夹角)。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1的延伸方向,与一个子边缘L1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示例的,当多个子边缘L11的延伸方向相同时,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1的延伸方向,与任一个子边缘L1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
示例的,如图4D所示,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1远离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的一端,与第二滤波器144电连接。第三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3远离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的一端,与第一滤波器143电连接。
可以理解地,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的一端与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1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三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3电连接,并且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与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1之间具有第七夹角θ7,第七夹角θ7为钝角。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与第三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3之间具有第八夹角θ8,第八夹角θ8为钝角。
如此设置,使得至少一条驱动信号走线114能够改变延伸方向,实现信号传输。示例的,如图4D所示,至少一条驱动信号走线114能够改变延伸方向,从而绕过容纳结构120实现信号的传输。
这样一来,提高了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一方面能够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从而能够减小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宽度H2,实现显示模组300的窄边框,提高显示模组300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提高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还能够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用料,从而降低电路板主体110的成本。
并且,使得至少一条驱动信号走线114在改变延伸方向时,走线之间的夹角能够呈钝角,减小至少一条驱动信号走线114在改变延伸方向时产生的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提高信号的传输可靠性,从而提高驱动电路板100的使用可靠性。
可以理解地,当第一边缘L1与第三壁面1223平行或者近似平行时,第 七夹角θ7的角度和第八夹角θ8的角度相同或者近似相同。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壁面1221或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D所示,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在另一些示例中,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壁面122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在又一些示例中,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包括两段走线,其中一段走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壁面122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另一段走线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壁面1221或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或者近似相同。换而言之,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的延伸趋势,与第一壁面1221或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趋势相同或者近似相同。也即是,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壁面1221或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可以相平行,也可以存在一定夹角(例如5°以内的夹角)。
设置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壁面1221或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使得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能够与第一壁面1221或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相贴合,减小了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与第一壁面1221或第二壁面1222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
在一些示例中,至少一条驱动信号走线114(包括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1、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2和第三部分驱动信号走线1143)的至少部分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边缘L1和侧壁面122(包括第一壁面1221、第二壁面1222和第三壁面122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相贴合,减小了至少一条驱动信号走线114与第一边缘L1以及侧壁面122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了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
由上述可知,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A所示,第一夹角θ1、第二夹角θ2、第三夹角θ3和第四夹角θ4均为钝角。故而,可以设置驱动信号走线114的至少部分,沿容纳结构120的边缘的延伸方向延伸,使得驱动信号走线114 在改变延伸方向、绕过容纳结构120时,能够呈钝角走线,一方面,提高了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布线的便捷性,从而提高电路板主体110的加工便捷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电路板主体110还包括电源信号走线115。多个电子元件140包括电源驱动芯片145和第三滤波器146。电源驱动芯片145与连接器141电连接。第三滤波器146与绑定组件130相邻设置。第三滤波器146的输入端通过电源信号走线115与电源驱动芯片145电连接,第三滤波器146的输出端与绑定组件130电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电源驱动芯片(英文全称:Power Management Integrated Circuit,英文简称:PMIC)145通过电路板主体110上的信号走线113与连接器141电连接。
由上述可知,电路板主体110包括多条信号走线113。在一些示例中,多条信号走线113包括电源信号走线115。
可以理解地,连接器141用于接收来自电路板组件200之外的电源信号,并将电源信号传输至电源驱动芯片145。
可以理解地,第三滤波器146的输入端通过电源信号走线115与电源驱动芯片145电连接,第三滤波器146的输出端与绑定组件130电连接。如此设置,使得第三滤波器146能够对电源驱动芯片145传输至绑定组件130的信号进行滤波,从而减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提高信号的完整性,从而提高信号的传输可靠性,也即是提高驱动电路板100的可靠性。
可以理解地,由于绑定组件130与柔性电路板210的一端绑定连接,驱动芯片220安装在柔性电路板210上,使得电源驱动芯片145输出的信号能够通过绑定组件130传输至驱动芯片220,从而实现对于显示面板310的驱动,使得显示面板310能够实现图像显示功能。在一些示例中,电源驱动芯片145用于输出电压信号。
在一些示例中,第三滤波器146为阻容滤波器,也即是第三滤波器146包括电阻和电容,使得第三滤波器146能够实现过滤功能。
可以理解地,第三滤波器146和绑定组件130之间的距离越小,信号在第三滤波器146和绑定组件130之间传输时产生的失真越小,信号的传输可靠性越高。
故而,第三滤波器146与绑定组件130相邻设置,能够减小第三滤波器146与绑定组件130的传输距离,从而缩短第三滤波器146过滤后信号的传输路径,减小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失真,提高信号的传输可靠性。
可以理解地,第三滤波器146与绑定组件130可以位于同一个主表面(第一主表面111或者第二主表面112)上,也可以位于不同的主表面(第一主表面111或者第二主表面112)上。第三滤波器146与绑定组件130相邻设置,也即是第三滤波器146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绑定组件130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相邻。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A所示,第三滤波器146位于绑定组件130远离第二边缘L2的一侧,且第三滤波器146位于第二主表面112上。
可以理解地,将第三滤波器146设置在绑定组件130远离第二边缘L2的一侧,能够进一步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从而减小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宽度H2。
由于绑定组件130位于第一主表面111上,故而,将第三滤波器146设置第二主表面112上,避免了柔性电路板210与绑定组件130绑定连接时,第三滤波器146和柔性电路板210之间相互影响,提高了驱动电路板100的可靠性。
由上述可知,如图4A所示,连接器141与时序控制器142和电源驱动芯片145电连接。时序控制器142通过驱动信号走线114与绑定组件130电连接,电源驱动芯片145通过电源信号走线115与绑定组件130电连接。绑定组件130与柔性电路板210绑定连接,使得时序控制器141和电源驱动芯片145输出的信号,能够通过绑定组件130传输至安装在柔性电路板210上的驱动芯片220上。
示例的,连接器141与时序控制器142和电源驱动芯片145之间分别存在不同的通信协议。连接器141接收到来自外部的信号之后,根据连接器141与时序控制器142之间的通信协议,将控制信号传输给时序控制器142。示例的,控制信号可以为数据信号。类似地,连接器141接收到来自外部的信号之后,根据连接器141与电源驱动芯片145之间的通信协议,将电源信号传输给电源驱动芯片145、示例的,电源信号为电压信号。
时序控制器141和电源驱动芯片145对接受到的信号处理之后,将信号分别传输给不同的绑定组件130,通过与绑定组件绑定连接的柔性电路板210,传输给安装在柔性电路板210上的驱动芯片220。驱动芯片220对信号进行处理之后,传输给显示面板310,使得显示面板310能够实现图像显示功能。
在一些示例中,电源驱动芯片145与时序控制器142电连接,使得电源驱动芯片145能够为时序控制器142提供工作电源。在另一些示例中,电源驱动芯片145与时序控制器142无需电连接,由连接器141为时序控制器142 提供工作电源。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F和图3G所示,驱动电路板100还包括背光模组接口148。示例的,背光模组接口148能够与背光模组电连接。驱动电路板100还包括背光模组控制器(图中未示出),背光模组控制器的输出的电信号能够传输至背光模组接口148,并经由背光模组接口148传输至背光模组,从而实现对于背光模组的控制作用。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主表面112相对于第一主表面111更靠近背光模组,背光模组接口148位于第二主表面112上,缩短了背光模组接口148与背光模组之间的距离,提高背光模组接口148和背光模组之间的连接便捷性。
图4E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板的结构图。图4F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板的结构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E和图4F所示,电源信号走线115包括第二走线段1154和/或第三走线段1155。
示例的,如图4E所示,第二走线段1154包括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1、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2和第三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3。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边缘L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
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2具有第一个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和第二个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第一个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与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1电连接。可以理解地,第一个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与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1的一端电连接。
第三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3与第二个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电连接,也即是第三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3与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2远离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1的一端电连接。这样一来,使得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2的一端能够与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1电连接,另一端能够与第三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3电连接。第三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3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壁面122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
并且,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2与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1之间具有第九夹角θ9,第九夹角θ9为钝角。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2与第三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3之间具有第十夹角θ10,第十夹角θ10为钝角。
可以理解地,如图4E所示,第九夹角θ9为位于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2和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1二者之间的夹角。第十夹角θ10为位于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2和第三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3两者之间的夹角。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4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边缘L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或者近似相同。换而言之,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4的延伸趋势,与第一边缘L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趋势相同或者近似相同。也即是,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4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边缘L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可以相平行,也可以存在一定夹角(例如5°以内的夹角)。
类似地,第三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3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壁面122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或者近似相同。换而言之,第三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3的延伸趋势,与第三壁面122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趋势相同或者近似相同。也即是,第三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三壁面122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可以相平行,也可以存在一定夹角(例如5°以内的夹角)。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4的延伸方向,与一个子边缘L1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示例的,当多个子边缘L11的延伸方向相同时,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4的延伸方向,与任一个子边缘L1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
示例的,如图4E所示,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1远离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2的一端,与电源驱动芯片145电连接。第三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3远离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2的一端,与第三滤波器146电连接。
可以理解地,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2的一端与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4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三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3电连接,并且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3与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4之间具有第九夹角θ9,第九夹角θ9为钝角。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2与第三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3之间具有第十夹角θ10,第十夹角θ10为钝角。
如此设置,使得至少一条电源信号走线115能够改变延伸方向,实现信号传输。示例的,如图4E所示,至少一条电源信号走线115能够改变延伸方向,从而绕过容纳结构120实现信号的传输。
这样一来,提高了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一方面能够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从而能够减小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宽度H2,实现显示模组300的窄边框,提高显示模组300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提高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还能够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用料,从而降低电路板主体110的成本。
并且,使得至少一条电源信号走线115在改变延伸方向时,走线之间的 夹角能够呈钝角,减小至少一条电源信号走线115在改变延伸方向时产生的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提高信号的传输可靠性,从而提高驱动电路板100的使用可靠性。
可以理解地,当第一边缘L1与第三壁面1223平行或者近似平行时,第九夹角θ9的角度和第十夹角θ10的角度相同或者近似相同。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E所示,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壁面1221或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壁面1221或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或者近似相同。换而言之,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2的延伸趋势,与第一壁面1221或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趋势相同或者近似相同。也即是,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壁面1221或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可以相平行,也可以存在一定夹角(例如5°以内的夹角)。
设置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壁面1221或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使得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能够与第一壁面1221或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相贴合,减小了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2与第一壁面1221或第二壁面1222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
在一些示例中,至少一条电源信号走线115(包括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4、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2和第三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53)的至少部分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边缘L1和侧壁面122(包括第一壁面1221、第二壁面1222和第三壁面122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相贴合,减小了至少一条电源信号走线115与第一边缘L1以及侧壁面122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了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
由上述可知,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A所示,第一夹角θ1、第二夹角θ2、第三夹角θ3和第四夹角θ4均为钝角。故而,可以设置电源信号走线115的至少部分,沿容纳结构120的边缘的延伸方向延伸,使得电源信号走线115在改变延伸方向、绕过容纳结构120时,能够呈钝角走线,一方面,提高了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布线的便捷性,从而提高电路板主体110的加工便捷性。
示例的,如图4F所示,第三走线段1155包括第四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1、 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2、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3、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4和第八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5。
第四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子边缘L11a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
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2具有第一个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和第二个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第一个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与第四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1电连接。可以理解地,第一个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与第四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1的一端电连接。
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3具有第一个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和第二个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第一个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与第二个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电连接。也即是,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3与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2远离第四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1的一端电连接。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3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壁面122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
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4具有第一个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和第二个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第一个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与第二个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电连接。也即是,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4与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3远离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2的一端电连接。
第八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4与第二个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电连接。也即是,第八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5与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4远离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3的一端电连接。第八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边缘L11b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
并且,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2与第四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1之间具有第十一夹角θ11,第十一夹角θ11为钝角。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2与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3之间具有第十二夹角θ12,第十二夹角θ12为钝角。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4与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3之间具有第十三夹角θ13,第十三夹角θ13为钝角。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4与第八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5之间具有第十四夹角θ14,第十四夹角θ14为钝角。
可以理解地,如图4F所示,第十一夹角θ11为位于第四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1和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2二者之间的夹角。第十二夹角θ12为位于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2和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3二者之间的夹角。第十三夹角θ13为位于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3和第七部分电源信 号走线1184二者之间的夹角。第十二夹角θ12为位于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4和第八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5二者之间的夹角。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1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子边缘L11a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或者近似相同。换而言之,第四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1的延伸趋势,与第一子边缘L11a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趋势相同或者近似相同。也即是,第四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子边缘L11a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可以相平行,也可以存在一定夹角(例如5°以内的夹角)。
类似地,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3的延伸方向,与第三壁面122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或者近似相同。换而言之,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3的延伸趋势,与第三壁面122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趋势相同或者近似相同。也即是,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三壁面122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可以相平行,也可以存在一定夹角(例如5°以内的夹角)。
类似地,第八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5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子边缘L11b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或者近似相同。换而言之,第八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5的延伸趋势,与第二子边缘L11b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趋势相同或者近似相同。也即是,第八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5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子边缘L11b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可以相平行,也可以存在一定夹角(例如5°以内的夹角)。
示例的,如图4F所示,第八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5远离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4的一端,与电源驱动芯片145电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当多个子边缘L11的延伸方向相同时,第四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1和第八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5的延伸方向,与任一个子边缘L1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
可以理解地,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2的一端与第四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1电连接,另一端与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3电连接,并且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2与第四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1之间具有第十一夹角θ11,第十一夹角θ11为钝角。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2与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3之间具有第十二夹角θ12,十二夹角θ12为钝角。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4的一端与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3电连接,另一端与第八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5电连接,并且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4与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3之间具有第十三夹角θ13,第十三夹角θ13为钝角。 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4与第八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5之间具有第十四夹角θ14,第十四夹角θ14为钝角。
如此设置,使得至少一条电源信号走线115能够改变延伸方向,实现信号传输。示例的,如图4F所示,至少一条电源信号走线115能够改变延伸方向,从而绕过容纳结构120实现信号的传输。
这样一来,提高了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一方面能够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从而能够减小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宽度H2,实现显示模组300的窄边框,提高显示模组300的视觉效果。另一方面,提高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还能够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用料,从而降低电路板主体110的成本。
并且,使得至少一条电源信号走线115在改变延伸方向时,走线之间的夹角能够呈钝角,减小至少一条电源信号走线115在改变延伸方向时产生的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提高信号的传输可靠性,从而提高驱动电路板100的使用可靠性。
可以理解地,当第一边缘L1与第三壁面1223平行或者近似平行时,第十一夹角θ11和十二夹角θ12相同或者近似相同,第十三夹角θ13和十四夹角θ14相同或者近似相同。
在一些示例中,如图4F所示,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壁面122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4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壁面122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或者近似相同。换而言之,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2的延伸趋势,与第一壁面122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趋势相同或者近似相同。也即是,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壁面122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可以相平行,也可以存在一定夹角(例如5°以内的夹角)。
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4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同或者近似相同。换而言之,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4的延伸趋势,与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趋势相同或者近似相同。也即是,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4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可以相平行,也可以存在一定夹角(例如5°以内的夹角)。
设置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2的延伸方向,与第一壁面122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使得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能够与第一壁面1221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相贴合,减小了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2与第一壁面1221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
设置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4的延伸方向,与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或者近似相同,使得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4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能够与第二壁面1222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相贴合,减小了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4与第二壁面1222之间的距离,提高了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
在一些示例中,至少一条电源信号走线115(包括第四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1、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2、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3、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4、第八部分电源信号走线1185)的至少部分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与第一边缘L1和侧壁面122(包括第一壁面1221、第二壁面1222和第三壁面1223)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相贴合,减小了至少一条电源信号走线115与第一边缘L1以及侧壁面122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提高了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
由上述可知,在一些示例中,如图3A所示,第一夹角θ1、第二夹角θ2、第三夹角θ3和第四夹角θ4均为钝角。故而,可以设置电源信号走线115的至少部分,沿容纳结构120的边缘的延伸方向延伸,使得电源信号走线115在改变延伸方向、绕过容纳结构120时,能够呈钝角走线,一方面,提高了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另一方面,还能够提高布线的便捷性,从而提高电路板主体110的加工便捷性。
由上述可知,时序控制器142能够通过驱动信号走线114与绑定组件130电连接,电源驱动芯片145能够通过电源信号走线115与绑定组件130电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当电路板主体100上设置有多个绑定组件130时,也即是,时序控制器142需要通过多条驱动信号走线114,分别与不同的绑定组件130电连接时,多条驱动信号走线114均包括第一走线段1144,也即是,任一条驱动信号走线114在改变延伸方向、绕过容纳结构120时,均能够呈钝角走线,并且沿开口121的边缘延伸。
类似地,在一些示例中,当电路板主体100上设置有多个绑定组件130时,也即是,电源驱动芯片145需要通过多条电源信号走线115,分别与不同 的绑定组件130电连接时,多条电源信号走线115均包括第二走线段1154和/或第三走线段1155。也即是,任一条电源信号走线115在改变延伸方向、绕过容纳结构120时,均能够呈钝角走线,并且沿开口121的边缘延伸。
如此设置,能够减小驱动信号走线114和电源信号走线115改变延伸方向时产生的寄生电容和寄生电感,提高信号的传输可靠性,从而提高驱动电路板100的可靠性。并且,还能够提高电路板主体110面积利用率。
图4G为根据又一些实施例的驱动电路板的结构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G所示,电路板主体110还具有相对的第三边缘L3和第四边缘L4。第一边缘L1的一端与第三边缘L3相连接,另一端与第四边缘L4相连接。第二边缘L2的一端与第三边缘L3远离第一边缘L1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第四边缘L4远离第一边缘L1的一端相连接。
示例的,第三边缘L3和第四边缘L4相平行或者近似相平行。
容纳结构1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容纳结构120沿第二边缘L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多个容纳结构120包括第一容纳结构120a和第二容纳结构120b,第二容纳结构120b相对于第一容纳结构120a更靠近第三边缘L3。
可以理解地,第一容纳结构120a和第二容纳结构120b仅用于区分沿第二边缘L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任意相邻设置的两个容纳结构120,不对容纳结构120做进一步限定。
绑定组件13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绑定组件130沿第二边缘L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多个绑定组件130包括第一绑定组件130a和第二绑定组件130b,第二绑定组件130b相对于第一绑定组件130a更靠近第三边缘L3。
可以理解地,第一绑定组件130a和第二绑定组件130b仅用于区分沿第二边缘L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任意相邻设置的两个绑定组件130,不对绑定组件130做进一步限定。
第一绑定组件130a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容纳结构120a和第二边缘L2之间,第二绑定组件130b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容纳结构120b和第二边缘L2之间。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绑定组件130a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一容纳结构120a的第三壁面1223和第二边缘L2之间。第二绑定组件130b的至少部分位于第二容纳结构120b的第三壁面1223和第二边缘L2之间。
连接器141和时序控制器142位于第一容纳结构120a、第二容纳结构120b、第一绑定组件130a和第二绑定组件130b四者之间。在一些示例中,连接器141位于第一绑定组件130a和第二绑定组件130b之间,时序控制器 142位于第一容纳结构120a和第二容纳结构120b之间。这样一来,当柔性电路板210的一端与绑定组件130绑定连接时,如图4A所示,时序控制器142能够位于相邻的两个柔性电路板210之间。
可以理解地,由于第一容纳结构120a和第二容纳结构120b为沿第二边缘L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任意相邻的两个容纳结构120,第一绑定组件130a和第二绑定组件130为沿第二边缘L2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任意相邻设置的两个绑定组件130,也即是,连接器141和时序控制器142能够位于任意相邻的两个容纳结构120、和任意相邻的两个绑定组件130四者之间。
电源驱动芯片145位于第二容纳结构120b靠近第三边缘L3的一侧。在一些示例中,电源驱动芯片145位于第一边缘L1和第三边缘L3之间的夹角处。
可以理解地,如图4A所示,采用上述设置方式,能够提高电路板主体110的面积利用率,从而进一步减小电路板主体110的宽度H3,减小显示模组300的侧边框宽度H2,实现显示模组300的窄边框。
又一方面,如图2B所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驱动电路板100。
驱动电路板100包括电路板主体110和绑定组件130。电路板主体110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111和第二主表面112。绑定组件130位于第一主表面111上。电路板主体110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L1和第二边缘L2,第一边缘L1相对第二边缘L2更靠近显示面板310的绑定侧。电路板主体110上设置有容纳结构120。容纳结构120至少在第一主表面111上具有开口121,且容纳结构120的开口121相对绑定组件130更靠近第一边缘L1。
可以理解地,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板100,可以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300,具有上述实施例中的全部特征以及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的,在柔性电路板210的一端与绑定组件130绑定连接,另一端与显示面板310的显示侧绑定连接时,安装在柔性电路板210上的驱动芯片220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开口121的边缘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内侧。其中,驱动芯片220安装在柔性电路板210上,且位于柔性电路板210靠近驱动电路板100的一侧,第一参考面与第一主表面111相平行。
可以理解地,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驱动电路板100不仅仅能够应用于显示模组200,还能够应用于触控模组、手写板模组、平板探测器模组等。本公开的实施例对驱动电路板100的用途不做进一步限定。
又一方面,如图2B所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路板组件200。 电路板组件200包括如上述的驱动电路板100、柔性电路板210和驱动芯片220,因此具有上述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图5A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图。
又一方面,如图5A所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400。显示装置400包括如上述的显示模组300,因此具有上述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些示例中,显示装置400可以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无线装置、个人数据助理(PDA)、手持式或便携式计算机、GPS接收器/导航器、相机、MP4视频播放器、摄像机、游戏控制台、手表、时钟、计算器、电视监视器、平板显示器、计算机监视器、汽车显示器(例如,里程表显示器等)、导航仪、座舱控制器和/或显示器、相机视图的显示器(例如,车辆中后视相机的显示器)、电子相片、电子广告牌或指示牌、投影仪、包装和美学结构(例如,对于一件珠宝的图像的显示器)等。
图5B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超声显示设备的结构图。
又一方面,如图5B所示,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超声显示设备500。超声显示设备500包括如上述的显示模组300,因此具有上述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示例的,超声显示设备500包括扫描装置510,扫描装置510用于对人体或者动物等进行扫描,以实现超声显示功能。
在一些示例中,超声显示设备500为便携超声显示设备。可以理解地,便携超声显示装置的优势主要有便于携带、操作简便等。便携超声显示装置可以供医院内的非超声科临床医生以及基层医生使用,或者也可以设置在救护车、急诊和门诊中,用于疾病的初筛、急诊急救,并提高诊断效率等。
示例的,便携超声显示装置的显示面板310的尺寸为18.5英寸,具有轻薄、窄边框等优点。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1)

  1. 一种显示模组,包括:
    显示面板;
    驱动电路板,包括电路板主体和绑定组件;所述电路板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所述绑定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主表面上;所述电路板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相对所述第二边缘更靠近所述显示面板的绑定侧;所述电路板主体上设置有容纳结构,所述容纳结构至少在所述第一主表面上具有开口,且所述容纳结构的开口相对所述绑定组件更靠近所述第一边缘;
    柔性电路板,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一端与所述显示面板的绑定侧绑定连接,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另一端与所述绑定组件绑定连接;以及,
    驱动芯片,安装在所述柔性电路板上,且位于所述柔性电路板靠近所述驱动电路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驱动芯片在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开口在所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内侧;所述第一参考面为与所述第一主表面相平行的平面。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驱动芯片穿过所述开口,且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容纳结构内。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容纳结构在所述第一主表面到所述第二主表面的方向上贯穿所述电路板主体。
  4.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一边缘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开口与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距离。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一边缘包括多个子边缘,所述多个子边缘间隔设置;
    所述容纳结构包括连接于相邻的两个子边缘之间的侧壁面,所述侧壁面的至少部分向靠近所述第二边缘的方向延伸。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相邻的两个子边缘包括第一子边缘和第二子边缘;所述侧壁面包括:
    第一壁面,所述第一壁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子边缘靠近所述第二子边缘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壁面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二边缘的方向延伸;
    第二壁面,所述第二壁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子边缘靠近所述第一子边缘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壁面的另一端向靠近所述第二边缘的方向延伸;以及,
    第三壁面,所述第三壁面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壁面远离所述第一子边缘的 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三壁面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壁面远离所述第二子边缘的一端相连接。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沿所述第一边缘至所述第二边缘的方向,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8. 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三壁面之间具有第一夹角,所述第一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壁面和所述第三壁面之间具有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为钝角;和/或,
    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一子边缘之间具有第三夹角,所述第三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壁面和所述第二子边缘之间具有第四夹角,所述第四夹角为钝角。
  9. 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绑定组件包括多个连接引脚,所述多个连接引脚沿平行于所述第二边缘的方向依次间隔设置;至少部分连接引脚位于所述第三壁面和所述第二边缘之间;沿所述第二边缘的延伸方向,所述绑定组件超出所述第三壁面的至少一端。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沿所述第一边缘至所述第二边缘的方向,所述绑定组件和所述第三壁面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绑定组件和所述第二边缘之间的距离。
  11. 根据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电路板主体还包括多条信号走线,至少一条信号走线包括:
    第一部分信号走线,所述第一部分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边缘在所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
    第二部分信号走线,具有第一个第二部分信号走线连接端和第二个第二部分信号走线连接端;所述第一个第二部分信号走线连接端与所述第一部分信号走线电连接;以及,
    第三部分信号走线,与所述第二个第二部分信号走线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三部分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壁面在所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
    并且,所述第二部分信号走线与所述第一部分信号走线之间具有第五夹角,所述第五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部分信号走线与所述第三部分信号走线之间具有第六夹角,所述第六夹角为钝角。
  12. 根据权利要求6~1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驱动电路板还包括多个电子元件,所述多个电子元件包括:
    连接器;
    时序控制器,所述时序控制器与所述连接器电连接;
    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时序控制器中的一者位于所述第一主表面,另一者位于所述第二主表面;所述连接器在所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和所述时序控制器在所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之间具有第一距离,所述第一距离的取值范围为8mm~12mm。
  13. 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电路板主体还包括驱动信号走线;所述多个电子元件包括:
    第一滤波器,与所述绑定组件相邻设置;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驱动信号走线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一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绑定组件电连接;
    第二滤波器,与所述时序控制器相邻设置;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时序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驱动信号走线远离所述第一滤波器的一端电连接。
  14. 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一滤波器位于所述绑定组件远离所述第二边缘的一侧,且所述第一滤波器位于所述第二主表面上。
  15. 根据权利要求13或14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驱动信号走线包括第一走线段,所述第一走线段包括:
    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所述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边缘在所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
    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具有第一个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连接端和第二个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连接端;所述第一个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连接端与所述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电连接;以及,
    第三部分驱动信号走线,与所述第二个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三部分驱动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壁面在所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
    并且,所述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与所述第一部分驱动信号走线之间具有第七夹角,所述第七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部分驱动信号走线与所述第三部分驱动信号走线之间具有第八夹角,所述第八夹角为钝角。
  16. 根据权利要求12~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电路板主体还包括电源信号走线;所述多个电子元件包括:
    电源驱动芯片,与所述连接器电连接;
    第三滤波器,与所述绑定组件相邻设置;所述第三滤波器的输入端通过 所述电源信号走线与所述电源驱动芯片电连接,所述第三滤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绑定组件电连接。
  17. 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第三滤波器位于所述绑定组件远离所述第二边缘的一侧,且所述第三滤波器位于所述第二主表面上。
  18. 根据权利要求16或17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电源信号走线包括第二走线段和/或第三走线段;
    所述第二走线段包括:
    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所述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边缘在所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
    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具有第一个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和第二个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所述第一个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与所述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电连接;以及,
    第三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与所述第二个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三部分电源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壁面在所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
    并且,所述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与所述第一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之间具有第九夹角,所述第九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二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与所述第三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之间具有第十夹角,所述第十夹角为钝角;
    所述第三走线段包括:
    第四部分电源信号走线,所述第四部分电源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子边缘在所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
    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具有第一个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和第二个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所述第一个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与所述第四部分电源信号走线电连接;
    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具有第一个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和第二个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所述第一个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与所述第二个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三壁面在所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
    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具有第一个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和第二个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所述第一个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与所述第二个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电连接;以及,
    第八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与所述第二个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连接端电连接;所述第八部分电源信号走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子边缘在所述第一参考面上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相同;
    并且,所述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与所述第四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之间具有第十一夹角,所述第十一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五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与所述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之间具有第十二夹角,所述第十二夹角为钝角;
    所述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与所述第六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之间具有第十三夹角,所述第十三夹角为钝角;所述第七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与所述第八部分电源信号走线之间具有第十四夹角,所述第十四夹角为钝角。
  19. 根据权利要求16~18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中,所述电路板主体还具有相对的第三边缘和第四边缘;所述第一边缘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边缘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边缘相连接;所述第二边缘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边缘远离所述第一边缘的一端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边缘远离所述第一边缘的一端相连接;
    所述容纳结构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容纳结构沿所述第二边缘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多个所述容纳结构包括第一容纳结构和第二容纳结构,所述第二容纳结构相对于所述第一容纳结构更靠近所述第三边缘;
    所述绑定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绑定组件沿所述第二边缘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多个所述绑定组件包括第一绑定组件和第二绑定组件,所述第二绑定组件相对于所述第一绑定组件更靠近所述第三边缘;所述第一绑定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结构和所述第二边缘之间,所述第二绑定组件的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结构和所述第二边缘之间;
    所述连接器和所述时序控制器位于所述第一容纳结构、所述第二容纳结构、所述第一绑定组件和所述第二绑定组件四者之间;所述电源驱动芯片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结构靠近所述第三边缘的一侧。
  20. 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
  21. 一种驱动电路板,包括电路板主体和绑定组件;
    所述电路板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主表面和第二主表面;所述绑定组件位于所述第一主表面上;所述电路板主体具有相对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所述第一边缘相对所述第二边缘更靠近显示面板的绑定侧;所述电路板主体上设置有容纳结构,所述容纳结构至少在所述第一主表面上具有开口,且所述容纳结构的开口相对所述绑定组件更靠近所述第一边缘。
CN202280001248.2A 2022-05-18 2022-05-18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和驱动电路板 Pending CN11773027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CN2022/093657 WO2023220985A1 (zh) 2022-05-18 2022-05-18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和驱动电路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30274A true CN117730274A (zh) 2024-03-19

Family

ID=88834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01248.2A Pending CN117730274A (zh) 2022-05-18 2022-05-18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和驱动电路板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30274A (zh)
WO (1) WO2023220985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99929A (ja) * 1997-01-08 1998-07-31 Toshiba Electron Eng Corp 平面表示装置における接続構造体
KR100268665B1 (ko) * 1997-06-27 2000-10-16 윤종용 휴대용통신단말기의액정표시기(lcd)를인쇄회로기판(pcb)에실장시키는방법및장치
JP3025257B1 (ja) * 1999-02-25 2000-03-27 松下電器産業株式会社 表示パネル
JP2002289764A (ja) * 2001-03-26 2002-10-04 Sharp Corp フレキシブル回路基板、それを用いた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JP5273333B2 (ja) * 2006-12-28 2013-08-28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CN205594261U (zh) * 2016-05-12 2016-09-2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08689312U (zh) * 2018-08-24 2019-04-02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20985A1 (zh) 2023-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3578110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01160020B (zh) 柔性基板、具备其的电光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US7821584B2 (en) Display device
EP1901110B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US7144257B2 (en) Mounting structure, electro-optical device, electronic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electro-optical device
JP5221970B2 (ja) 可撓性回路フィルム及びこれを有する表示装置
US7453543B2 (en) Display device
KR101365176B1 (ko) 표시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05115337A (ja) 電気光学装置、フレキシブル配線基板、電気光学装置の製造方法および電子機器
KR20120031368A (ko) 화상 표시 장치
US20040246428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nd portable display using the same
JP4385621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CN113471240A (zh) 发光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10359072A1 (en) Display device
US9465267B2 (en) Display device
US8797492B2 (en) Flexible circuit board
CN117730274A (zh) 显示模组、显示装置和驱动电路板
JP4122807B2 (ja) 電気光学装置および半導体素子、並びに電子機器
JP2008134620A (ja) インターフェース基板、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4152984A (ja) 配線基板、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2040468A (ja) 液晶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KR102659071B1 (ko) 초박형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초박형 텔레비전 장치
JPH1138430A (ja) 液晶表示装置
JP3633394B2 (ja) 電気光学装置及び電子機器
JP2005049662A (ja) 液晶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