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61164A - 层叠体及具备层叠体的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层叠体及具备层叠体的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61164A
CN117561164A CN202280042830.3A CN202280042830A CN117561164A CN 117561164 A CN117561164 A CN 117561164A CN 202280042830 A CN202280042830 A CN 202280042830A CN 117561164 A CN117561164 A CN 11756116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minate
primer layer
layer
resin
ma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283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泷泽雅弘
广田阳祐
富士川亘
白发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IC Corp
Taiyo Holding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IC Corp
Taiyo Ink Mf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IC Corp, Taiyo Ink Mfg Co Ltd filed Critical DI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756116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6116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2Coating with two or more layers, where at least one layer of a composition contains a polymer bin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15/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 B32B15/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15/08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 B32B15/092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metal comprising metal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of synthetic resin comprising epoxy res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3Improving the adhesiveness of the coatings per se, e.g. forming primer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JWORKING-UP; GENERAL PROCESSES OF COMPOUNDING; AFTER-TREATMENT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8B, C08C, C08F, C08G or C08H
    • C08J7/00Chemical treatment or coating of shaped articles made of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 C08J7/04Coating
    • C08J7/044Forming conductive coatings; Forming coatings having anti-static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2Elements
    • C08K3/08Met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5/00Use of organic ingredients
    • C08K5/16Nitroge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5/34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 C08K5/3467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nitrogen in the ring having more than two nitrogen atoms in the ring
    • C08K5/3477Six-membered rings
    • C08K5/3492Triazi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3/00Compositions of epoxy resin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71/00Compositions of polyeth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8L71/08Polyeth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ompounds or from their metallic derivatives
    • C08L71/10Polyeth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ompounds or from their metallic derivatives from phenols
    • C08L71/12Polyphenylene 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63/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epoxy resin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epoxy resi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1/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ether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an ether link in the main chain;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71/08Polyeth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ompounds or from their metallic derivatives
    • C09D171/10Polyethers derived from hydroxy compounds or from their metallic derivatives from phenols
    • C09D171/12Polyphenylene ox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1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in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0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 C09D7/63Additives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7/00Features of coating composition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 C09D5/00; Processes for incorporating ingredients in coating compositions
    • C09D7/40Additives
    • C09D7/65Additives macromolecular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00Printed circuits
    • H05K1/02Details
    • H05K1/03Use of materials for the substrat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01Conductive additiv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层叠体及具备层叠体的电子设备,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在常态时,哪怕在长期耐热试验后也可维持镀覆层的粘着性的层叠体。层叠体具备:支持体、及在所述支持体上依次配置的底漆层、金属粒子层及金属镀覆层,所述底漆层包含:重均分子量为10000‑100000的苯氧基树脂。

Description

层叠体及具备层叠体的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层叠体,更详细而言,涉及一种可适用于电磁波屏蔽罩、印刷布线板、集成电路、有机晶体管等电子设备的层叠体及使用它的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设备的小型化、高速化,印刷布线板也被要求高速化、高性能化,为了回应该要求,寻求一种具有表面平滑且足够薄的导电层(金属层)的印刷布线板。另外,作为构成该印刷布线板的物质,已知有柔性覆铜层叠板(以下简称为“FCCL”)。FCCL主要由通过环氧树脂类粘合剂将耐热性高分子薄膜与铜箔贴合的方法进行制造。
作为使用铜箔的FCCL,一边拉出卷绕成滚筒状的铜箔,一边将环氧树脂类粘合剂涂布在表面上,进而将铜箔贴合到高分子薄膜,因此在操作上无法使铜箔足够薄。进而产生如下问题,为了提高与高分子薄膜的粘着性需要对铜箔表面进行粗化,在为了实现印刷布线板的高密度化、高性能化而所需的频率、高传输速度(几十Gbps)区域会发生传输损失。
另一方面,作为使FCCL的铜层进行薄膜化的方法,之前提出有如下方法:在高分子薄膜的表面通过蒸镀或溅镀法形成金属薄膜之后,在该金属薄膜上通过电解镀铜法、无电解镀覆法、或两者组合的方法形成铜(例如专利文献1)。然而,在该方法中,存在如下问题,为了形成金属薄膜而使用蒸镀法或溅镀法,因此需要大规模的真空设备,在设备方面,基材的尺寸受到限定等。
进而,作为使FCCL的铜层进行薄膜化的其他方法,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方法,作为设于支持体与金属镀覆层之间的镀覆接地层,使用含有无机纳米粒子、酞青类的配位基及溶剂(分散介质)的组合物,提高支持体与镀覆层的粘着性。另外,在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一种方法,通过支持体上设有含有具有氨基三嗪环的化合物的层作为底漆层,通过在该底漆层上设有金属纳米粒子层,提高支持体与金属镀覆层的粘着性。进而,在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一种方法,通过使含有金属粒子及特定的环氧化合物与嵌段聚异氰酸酯的化合物的金属粒子层介于支持体与镀覆层之间,提高支持体与镀覆层的粘着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5-118044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218664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9/013038号说明书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20-5918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所述专利文献1至4中所提出的层叠结构都在常态时,即形成镀覆层后在常温环境下,都提高了支持体与镀覆层的粘着性。然而,此次本申请的发明人们在150℃下进行例如300小时的长期耐热试验时,判明存在如下的新课题,哪怕在常态时具有优异的粘着性,在长期耐热试验后粘着性也会显著降低。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在常态时,哪怕在长期耐热试验后也可维持镀覆层的粘着性的层叠体。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对于所述课题,本申请的发明人们获得如下见解,通过在底漆层使用高分子量的苯氧基树脂而提高底漆层的延展性,进而提高弹性模量,由此可改善刚实施镀覆后(常态)的镀覆层的粘着性。本发明基于该见解而完成。另外,还获得如下见解,通过使用高分子量的苯氧基树脂,可抑制长期耐热试验中底漆层中的聚合物分解等劣化,由此哪怕在长期耐热试验后也可维持镀覆层的粘着性。本发明基于该见解而完成。即本发明的主旨如下。
[1]一种层叠体,具备:支持体、及在所述支持体上依次配置的底漆层、金属粒子层及金属镀覆层,所述底漆层包含:重均分子量为10000-100000的苯氧基树脂。
[2]如[1]所述的层叠体,所述底漆层进一步包含环氧树脂。
[3]如[2]所述的层叠体,所述底漆层以质量基准为90:10-10:90的比例包含所述苯氧基树脂及所述环氧树脂。
[4]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层叠体,所述底漆层进一步包含:具有氨基三嗪环的化合物。
[5]如[4]所述的层叠体,所述具有氨基三嗪环的化合物为氨基三嗪改性酚醛清漆树脂。
[6]如[1]至[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层叠体,所述金属粒子层包含:金属粒子、及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化合物。
[7]如[6]所述的层叠体,所述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化合物为具有含碱性氮原子的基团的化合物。
[8]如[1]至[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层叠体,所述支持体由可挠性树脂材料构成。
[9]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层叠体,所述层叠体用于电子设备。
[10]如[9]所述的层叠体,电子设备从印刷布线板及电磁波屏蔽罩中进行选择。
[11]一种电子设备,具备[1]至[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层叠体。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在依次具备支持体、底漆层、金属粒子层及金属镀覆层的层叠体中,通过将重均分子量为10000-100000的苯氧基树脂用作底漆层,不仅在常态时可维持金属镀覆层的粘着性,在长期耐热试验后也可维持金属镀覆层的粘着性。
具体实施方式
[层叠体]
本发明的层叠体具备:支持体、在所述支持体上依次配置的底漆层、金属粒子层及金属镀覆层。以下对构成本发明的层叠体的各要素进行说明。
<支持体>
作为支持体,只要为具备可依次层叠后述的底漆层、金属粒子层、金属镀覆层的机械强度的材料,则可不受特别限制地使用,例如可例举出: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聚酰胺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树脂、聚萘二甲酸乙二酯树脂、聚碳酸酯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树脂、聚苯乙烯、环烯烃聚合物、液晶聚合物、聚醚醚酮、聚苯硫醚树脂、聚苯砜、聚苯醚、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丙烯酸树脂、聚偏二氟乙烯树脂、聚氯乙烯树脂、聚偏二氯乙烯树脂、聚乙烯醇树脂、聚乙烯树脂、聚丙烯树脂、氨基甲酸酯树脂、硅、碳化硅、氮化镓、蓝宝石、陶瓷、玻璃、玻璃环氧树脂、玻璃聚酰亚胺、酚醛纸、类金刚石碳、氧化铝、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聚芳酰胺纤维等合成纤维、碳纤维等无机纤维、纤维素纳米纤维等天然纤维等。这些支持体优选为具有绝缘性,可使用多孔介质。另外,支持体可为由单一材料所构成,也可为层叠多种材料而成。
另外,作为支持体,例如也可使用:由聚酯纤维、聚酰胺纤维、芳香族聚酰胺纤维等合成纤维、棉、麻等天然纤维等所构成的基材。也可对上述纤维实施预先加工。
作为支持体,一般来说优选为大多数情况下作为形成电路等的导电性图案时的支持体而使用的由聚酰亚胺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酯、玻璃、纤维素纳米纤维等所构成的支持体。
在上述材料中,就对层叠体赋予柔软性且获得可弯曲的最终制品的方面而言,支持体优选为由可挠性树脂材料构成。具体来说,优选为通过进行单轴或双轴延伸等所形成的薄膜状或片状的形态。作为薄膜状或片状的支持体,例如可例举出:聚酰亚胺膜、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膜、聚萘二甲酸乙二酯膜、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膜等。
在支持体的形状为薄膜状或片状的情况下,厚度并无特别限定,但是如果考虑柔软性或弯曲性,则通常为1~5000μm的程度,优选为1~500μm,更优选为1~200μm。
关于支持体表面,为了进一步提高与下述的底漆层的粘着性,也可根据需要形成“不失去平滑性的程度的微细凹凸”,或进行表面处理以导入羟基、羰基、羧基等官能团。例如可例举出:电晕放电处理等的等离子放电处理、紫外线处理等干式处理、使用水、酸/碱等的水溶液或有机溶剂等的湿式处理等方法。
<底漆层>
底漆层具有提高上述支持体与下述金属粒子层的粘着性的功能。在本发明中,底漆层包含重均分子量为10000-100000的范围的苯氧基树脂作为必须成分。在本发明中,通过在底漆层使用高分子量的苯氧基树脂而提高聚合物的延展性,进而提高弹性模量,从而提高支持体与金属镀覆层的粘着性。进一步地,通过使用高分子量的苯氧基树脂,可抑制长期耐热试验中的热所引起的聚合物分解等劣化,由此哪怕在长期耐热试验后也可维持金属镀覆层的粘着性。
苯氧基树脂为通过二价酚化合物与环氧氯丙烷的反应、或使二价环氧化合物与二价酚化合物反应所获得的聚羟基聚醚。作为二价酚化合物,可例举出双酚类。作为苯氧基树脂,例如可例举出:具有双酚A结构(骨架)的苯氧基树脂、具有双酚F结构的苯氧基树脂、具有双酚S结构的苯氧基树脂、具有双酚M结构的苯氧基树脂、具有双酚P结构的苯氧基树脂、具有双酚Z结构的苯氧基树脂等。此外,可例举出:具有酚醛清漆结构、蒽结构、茀结构、二环戊二烯结构、降冰片烯结构、萘结构、联苯结构、金刚烷结构等骨架结构的苯氧基树脂等。这些苯氧基树脂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2种以上混合使用。在这些树脂之中,优选为具有双酚结构的树脂,进一步优选为具有双酚A骨架、双酚F骨架、双酚S骨架的树脂。另外,苯氧基树脂的末端可为酚羟基、环氧基等中的任意一种官能团。
在本发明中,所使用的苯氧基树脂的重均分子量为10000~100000的范围。如果分子量为10000以上,则长期耐热试验后的镀覆粘着力变高,另外,如果分子量为100000以下,则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提高,形成底漆层时的涂布液的粘度变得合适,因此操作性良好。苯氧基树脂的优选的重均分子量为20000~50000,进一步优选为22000~50000。此外,苯氧基树脂的重均分子量在上述反应中,可根据环氧树脂与酚树脂的摩尔比或反应时间进行调整。此外,在本说明书中,重均分子量采用通过下述凝胶渗透色谱法(GPC)所测定的以标准聚苯乙烯换算所得的值。GPC的测定使用高速GPC装置(HLC-8420GPC,东曹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作为测定装置,管柱为将TSKgelG5000HxL/G4000HxL/G3000HxL/G2000HxL(东曹股份有限公司制造)串联连结进行使用,使用四氢呋喃作为洗脱液,使用RI检测器进行测定。另外,苯氧基树脂一般来说指高分子量的环氧树脂,但在本说明书中,“环氧树脂”指重均分子量不到10000的树脂,与上述苯氧基树脂有所区别。
也可使用作为上述苯氧基树脂的市场上出售的商品,例如可例举出:三菱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1256、4250(均为含双酚A骨架的苯氧基树脂)、4275(双A/双F混合类型)、YL6794、YL7213、YL7290、YL7482、YL7553、YX8100(含双酚S骨架的苯氧基树脂)、X6954(含双酚苯乙酮骨架的苯氧基树脂)、YX7200(含环己烷骨架的苯氧基树脂)、日本钢铁化学及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YP-70(双酚F型苯氧基树脂)、ZX-1356-2(含双酚A及双酚F骨架的苯氧基树脂)、YPB-40PXM40(含溴的苯氧基树脂)、ERF-001M30(含磷的苯氧基树脂)、FX-280、FX-293、FX-310(含芴骨架的苯氧基树脂)、Gabriel Phenoxies公司制造的PKHA、PKHB、PKHB+、PKHC、PKHH、PKHJ、PKFE等。
在本发明中,优选为在底漆层中包含与上述苯氧基树脂一并使用的环氧树脂。通过一并使用苯氧基树脂及环氧树脂,进一步提高常态时及长期耐热试验后的金属镀覆层粘着性。
作为环氧树脂,可例举出: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联苯型环氧树脂、甲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苯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双酚A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醇醚型环氧树脂、四溴双酚A型环氧树脂、萘型环氧树脂、具有来自9,10-二氢-9-氧杂-10-磷杂菲-10-氧化物衍生物的结构的含磷的环氧化合物、具有来自二环戊二烯衍生物的结构的环氧树脂、环氧化大豆油等油脂的环氧化物等。这些环氧树脂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2种以上一并使用。
作为与苯氧基树脂一并使用的环氧树脂,就可进一步提高粘着性的方面而言,优选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联苯型环氧树脂、甲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苯酚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双酚A酚醛清漆型环氧树脂等芳香族环氧树脂,特别优选为双酚A型环氧树脂。
就可进一步提高粘着性的方面而言,环氧树脂的环氧当量优选为100~5000g/当量,更优选为120~2000g/当量,更进一步优选为120~250g/当量。
在底漆层中除了包含苯氧基树脂以外还包含环氧树脂的情况下,苯氧基树脂与环氧树脂的掺合比例为,优选为在质量基准下为90:10-10:90,进一步优选为85:15-15:80。
另外,在本发明中,底漆层优选为含有:具有氨基三嗪环的化合物。具有氨基三嗪环的化合物可为低分子量的化合物,也可为更高分子量的树脂等化合物。
作为具有氨基三嗪环的低分子量的化合物,可使用具有氨基三嗪环的各种添加剂。作为市场上出售的商品,可例举出:作为具有氨基三嗪环及羟基的化合物的VT、VD-3、VD-4(均为四国化成股份有限公司)、或作为具有氨基三嗪环及乙氧基硅烷基的化合物的VD-5(四国化成股份有限公司)等。这些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2种以上一并使用。
作为具有氨基三嗪环的低分子量的化合物的使用量,相对于100质量份上述树脂成分,优选为0.1~50质量份,更优选为0.5~10质量份。
作为具有氨基三嗪环的树脂,可例举出:在树脂的聚合物链中通过共价键导入氨基三嗪环的树脂。具体来说,优选为氨基三嗪改性酚醛清漆树脂。
氨基三嗪改性酚醛清漆树脂为经由亚甲基使氨基三嗪环结构与酚结构键结而成的酚醛清漆树脂。氨基三嗪改性酚醛清漆树脂例如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得,在烷基胺等弱碱性催化剂的存在下或无催化剂时,使三聚氰胺、苯并胍胺、乙酰胍胺等氨基三嗪化合物、苯酚、甲酚、丁基苯酚、双酚A、苯基苯酚、萘酚、间苯二酚等酚化合物与甲醛在中性附近发生共缩反应,或使甲醚化三聚氰胺等氨基三嗪化合物的烷基醚化物与酚化合物反应。
氨基三嗪改性酚醛清漆树脂优选为实质上不具有羟甲基。另外,也可在氨基三嗪改性酚醛清漆树脂中包含其制造时作为副产物所产生的只有氨基三嗪结构与亚甲基键结的分子、只有酚结构与亚甲基键结的分子等。进一步也可包含少量的未反应原料。
作为酚结构,例如可例举出:苯酚残基、甲酚残基、丁基苯酚残基、双酚A残基、苯基苯酚残基、萘酚残基、间苯二酚残基等。另外,这里的残基的意思为,与芳香环的碳进行键结的氢原子至少缺失1个的结构。例如,在苯酚的情况下,意思为羟基苯基。
作为三嗪结构,例如可例举出:三聚氰胺、苯并胍胺、乙酰胍胺等来自氨基三嗪化合物的结构。
酚结构及三嗪结构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2种以上一并使用。另外,就可进一步提高粘着性的方面而言,作为酚结构,优选为苯酚残基,作为三嗪结构,优选为来自三聚氰胺的结构。
另外,就可进一步提高粘着性的方面而言,氨基三嗪改性酚醛清漆树脂的羟值优选为50~200mgKOH/g,进一步优选为80~180mgKOH/g。
氨基三嗪改性酚醛清漆树脂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2种以上一并使用。另外,在环氧树脂与氨基三嗪改性酚醛清漆树脂一并使用的情况下,就提高粘着性的观点来看,氨基三嗪改性酚醛清漆树脂中的酚性羟基(x)与环氧树脂中的环氧基(y)的摩尔比(y/x)优选为0.1~5的范围,进一步优选为0.2~3的范围。
底漆层除了包含上述环氧树脂或具有氨基三嗪环的化合物以外,也可根据需要而进一步含有交联剂。作为交联剂,优选为使用多元羧酸。作为多元羧酸,例如可例举出:1,2,4-苯三甲酸酐、焦蜜石酸酐、顺丁烯二酸酐、琥珀酸等。这些交联剂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2种以上一并使用。另外,在这些交联剂之中,就可进一步提高粘着性的方面而言,优选为1,2,4-苯三甲酸酐。
另外,为了促进环氧基与各种固化剂的反应,可使用固化催化剂。作为上述固化催化剂,可例举出:三级胺、咪唑化合物、有机膦、路易斯酸催化剂等。
作为三级胺,例如可例举出:三甲胺、三乙胺、三丙胺、三丁胺、三戊胺、三己胺、三辛胺、三月桂胺、二甲基乙基胺、二甲基丙基胺、二甲基丁基胺、二甲基戊基胺、二甲基己基胺、二甲基环己基胺、二甲基辛基胺、二甲基月桂基胺、三烯丙基胺、四甲基乙二胺、三乙烯二胺(三乙烯四胺:TETA)、N-甲基啉、4,4'-(氧化二-2,1-乙亚基)双-吗啉、N,N-二甲基苄胺、吡啶、甲基吡啶、二甲氨基甲基苯酚、三-二甲氨基甲基苯酚、三乙醇胺、N,N'-二甲基哌嗪、四甲基丁二胺、双(2,2-吗啉乙基)醚、双(二甲氨基乙基)醚、N,N',N”-三(二甲氨基丙基)六氢-S-三嗪、N,N',N”-三(二甲氨基乙基)六氢-S-三嗪、N,N',N”-三(2-羟乙基)六氢-S-三嗪、2,4-二氨基-6-[2'-甲基咪唑基-(1')]-乙基-S-三嗪、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烯-1、1,4-二氮杂二环[2.2.2]辛烷、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DBU)等。
作为咪唑化合物,例如可例举出:1-苄基-2-咪唑(1B2MZ)、2-乙基-4-咪唑、2-十一烷基咪唑、1,2-二甲基咪唑、1-苄基-2-苯基咪唑、2-甲基咪唑、2-乙基-4-甲基咪唑(2E4MZ)、2-苯基-4-甲基-5-羟甲基咪唑(2P4MHZ)、2,3-二氢-1H-吡咯并[1,2-a]苯并咪唑(TBZ)等。
作为有机膦,例如可例举出:三苯基膦(TPP)、三苯基膦-三苯基硼酸盐、三(对甲氧基苯基)膦、四苯基硼酸四苯基膦等。
作为路易斯酸催化剂,例如可例举出:三氟化硼胺络和物、三氯化硼胺络和物、三氟化硼乙胺络和物等路易斯酸催化剂等。
在这些固化催化剂之中,就可进一步提高粘着性的方面而言,优选为使用三级胺、咪唑化合物,进一步优选为使用咪唑化合物。另外,这些固化催化剂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2种以上一并使用。另外,所述固化催化剂的优选的掺合量以固态物质成分换算,相对于底漆层中所含的全部树脂的合计量100质量份,优选为0.3~20质量份,进一步优选为0.5~15质量份。
另外,底漆层也可根据需要包含除上述成分以外的其他树脂。作为其他树脂,例如可例举出:氨基甲酸酯树脂、丙烯酸树脂、酰亚胺树脂、酰胺树脂、三聚氰胺树脂、酚树脂、脲甲醛树脂、使用苯酚作为封端剂的嵌段聚异氰酸酯、聚乙烯醇、聚乙烯吡咯啶酮等。这些粘合剂树脂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2种以上一并使用。
另外,当形成所述底漆层时,为了能有涂布于支持体时容易涂布的粘度,优选为除了掺合上述成分以外也掺合有机溶剂。作为有机溶剂,例如可例举出:甲苯、乙酸乙酯、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环己酮、异丙醇等。
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可根据涂布于支持体时所使用的涂布方法、底漆层的所需厚度进行适当调整。
进一步地,也可在形成底漆层的涂布液中根据需要适当添加皮膜形成助剂、流平剂、增粘剂、疏水剂、消泡剂、抗氧化剂等公知的添加剂进行使用。
底漆层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将包含上述成分的涂布液涂布于支持体的表面的一部分或全部,对涂布液中所含的有机溶剂进行加热或干燥而去除。
作为涂布方法,并无特别限制,可应用现有公知的涂布法,例如可例举出:凹版方式、涂层方式、网版方式、滚筒方式、旋转方式、喷雾方式、毛细管方式等方法。
作为将涂布液涂布于支持体的表面后,去除该涂布膜中所含的有机溶剂的方法,例如通常为使用干燥机进行干燥使有机溶剂挥发的方法。作为干燥温度,可设定为可使所使用的有机溶剂挥发且不会对支持体造成热变形等不良影响的范围的温度。
底漆层厚度可根据使用本发明的层叠体的用途进行适当调整,优选为支持体与下述金属粒子层的粘着性进一步提高的范围,底漆层的厚度优选为10nm~1μm,进一步优选为10nm~500nm。底漆层的厚度可根据涂布液对支持体的涂布量进行调整。
底漆层的表面就与下述金属粒子层的粘着性的观点来看,可根据需要通过电晕放电处理法等等离子放电处理法、紫外线处理法等干式处理法、使用水或酸性或碱性药液、有机溶剂等的湿式处理法进行表面处理。
<金属粒子层>
金属粒子层为设置于上述底漆层上的层,为用于形成下述金属镀覆层所设置的层。金属粒子层优选为包含金属粒子与有机化合物的复合体的层。在本发明中,金属粒子层优选为包含金属粒子、及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化合物。
作为构成金属粒子的金属,可例举出:过渡金属或其化合物,这些物质中,优选为离子性的过渡金属。作为离子性的过渡金属,可例举出:铜、银、金、镍、钯、铂、钴等,就下述金属镀覆层的形成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为银。此外,在本发明中,金属粒子指由上述金属所构成的粒子状或纤维状的物质。
在使用粒子状金属的情况下,就可进一步减少电阻值的观点来看,平均粒径优选为1~100nm,进一步优选为1~50nm。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平均粒径指通过分散良溶剂对金属粒子进行稀释并通过动态光散射法所测得的体积平均值(D50)。另外,在使用纤维状金属的情况下,就可进一步减少电阻值的观点来看,纤维的直径优选为5~100nm,进一步优选为5~50nm。另外,纤维长度优选为0.1~100μm,进一步优选为0.1~30μm。
作为可与金属粒子一并使用的有机化合物,可优选为使用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化合物。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化合物因具有下述功能而优选,使上述金属粒子良好分散,且与底漆层的构成成分所含的官能团、例如环氧树脂中所含的环氧基反应,进一步提高底漆层与金属粒子层的界面的粘着性。另外,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化合物也可为同样对金属粒子层所含的金属粒子进行表面处理后的化合物。
作为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化合物,可优选为使用具有含碱性氮原子的基团的化合物。作为具有含碱性氮原子的基团的化合物,例如可使用:聚乙烯亚胺、聚丙烯亚胺等聚亚烷基亚胺、在聚亚烷基亚胺加成有聚氧化烯的化合物等。就可提高金属粒子的水分散稳定性的方面而言,优选为在聚亚烷基亚胺加成有聚氧化烯的化合物。
作为聚氧化烯,例如可使用:聚氧化乙烯、聚(氧化乙烯-氧化丙烯)等无规结构或嵌段结构。作为聚氧化烯,就金属粒子的水分散稳定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为使用具有氧化乙烯单元的物质,优选为使用相对于聚氧化烯整体具有10~90质量%的范围的氧化乙烯单元。
作为在聚亚烷基亚胺加成有聚氧化烯的化合物,例如可使用:具有由聚乙烯亚胺所构成的结构、及聚乙烯氧化物结构等聚氧化烯结构的化合物。
聚乙烯亚胺及聚氧化烯可为直链状的经键结的化合物,也可为相对于由聚乙烯亚胺所构成的主链在其侧链枝并键结有聚氧化烯。
作为在聚亚烷基亚胺加成有聚氧化烯的化合物,具体来说,可使用:聚乙烯亚胺与聚氧化乙烯的共聚物、存在于其主链中的亚胺基的一部分与环氧乙烷发生加成反应所获得的化合物等。这些化合物优选为具有嵌段结构。
作为在聚亚烷基亚胺加成有聚氧化烯的化合物,也可使用:通过使聚亚烷基亚胺所具有的胺基、聚氧乙二醇所具有的羟基与环氧树脂所具有的环氧基反应所获得的化合物。
作为聚亚烷基亚胺,可使用市场上出售的商品,例如可使用EPOMIN(注册商标),可使用SP-003、SP-006、SP-012、SP-018、SP-200、P-1000等(以上为日本催化剂股份有限公司)。
在金属粒子层中除了包含上述金属粒子以外,也可包含环氧树脂。作为环氧树脂,可使用与上述底漆层中所说明的环氧树脂相同的树脂,在使用具有含碱性氮原子的基团的化合物作为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化合物的情况下,就抑制环氧树脂与具有含碱性氮原子的基团的化合物反应的观点来看,可优选为使用脂肪族环氧树脂,其中可进一步优选为使用脂环式环氧树脂。
作为脂肪族环氧树脂,例如可例举出:新戊二醇二缩水甘油醚、二羟甲基环己烷二缩水甘油醚、1,4-环己烷二缩水甘油醚、1,3-环己烷二缩水甘油醚、1,2-环己烷二缩水甘油醚、二羟甲基二环戊二烯二缩水甘油醚、六氢邻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六氢对苯二甲酸二缩水甘油酯、1,4-丁二醇二缩水甘油醚、1,6-己二醇二缩水甘油醚等非环式脂肪族环氧树脂、或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ε-己内酯改性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二氧化柠檬烯、二氧化二环戊二烯、氢化双酚A型二缩水甘油醚等脂环式环氧树脂。这些脂肪族环氧树脂可单独使用1种,也可2种以上一并使用。
在本发明中,就抑制与金属粒子层形成用涂布液中的具有含碱性氮原子的基团的化合物的反应、或与下述溶剂的相溶性的观点来看,优选为脂环式环氧树脂,可特别优选为使用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ε-己内酯改性3',4'-环氧环己基甲基-3,4-环氧环己烷羧酸酯。
也可使用作为上述脂肪族环氧树脂的市场上出售的商品,例如可例举出:ADEKARESIN EP-4080S、ADEKA RESIN EP-4085S、ADEKA RESIN EP-4088S(以上为ADEKA股份有限公司制造)、Celloxide 2021P、Celloxide 2081、Celloxide 2083、Celloxide 2085、Celloxide 8010、EHPE 3150、EPOLEAD PB 3600、EPOLEAD PB 4700(以上为大赛璐股份有限公司制造)、Denacol EX-121、Denacol EX-211、Denacol EX-212、Denacol EX-212L、Denacol EX-214、Denacol EX-214L、Denacol EX-216、Denacol EX-216L、Denacol EX-252、Denacol EX-252L、Denacol EX-321、Denacol EX-321L、Denacol EX-830、Denacol EX-830L、Denacol EX-850、Denacol EX-850L(以上为Nagase chemteX股份有限公司制造)、Shofree CDMDG、Shofree PETG(以上为昭和电工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等。
金属粒子层可通过以下方式形成,使上述成分溶解或分散于适当的溶剂中从而制备涂布液,在底漆层上进行涂布形成涂膜,使涂膜干燥而去除溶剂。
作为金属粒子层形成用涂布液所使用的溶剂,例如可使用:蒸馏水、离子交换水、纯水、超纯水等水性介质、以及醇、醚、酯及酮等有机溶剂。
作为醇,例如可使用:甲醇、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第二丁醇、第三丁醇、庚醇、己醇、辛醇、壬醇、癸醇、十一醇、十二烷醇、十三烷醇、十四烷醇、十五烷醇、硬脂醇、烯丙醇、环己醇、松油醇、萜品醇、二氢萜品醇、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单甲醚、二乙二醇单丁醚、四乙二醇单丁醚、丙二醇单甲醚、二丙二醇单甲醚、三丙二醇单甲醚、丙二醇单丙醚、二丙二醇单丙醚、丙二醇单丁醚、二丙二醇单丁醚、三丙二醇单丁醚等。
在涂布液中可组合使用丙酮、环己酮、甲基乙基酮等酮溶剂以调整物性。此外,可使用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乙酸3-甲氧基丁酯、乙酸3-甲氧基-3-甲基-丁酯等酯溶剂、甲苯等烃溶剂、特别是碳数为8以上的烃溶剂。
关于碳数为8以上的烃溶剂,例如可将辛烷、壬烷、癸烷、十二烷、十三烷、十四烷、环辛烷、二甲苯、1,3,5-三甲苯、乙基苯、十二烷基苯、四氢萘、三甲基苯环己烷等非极性溶剂根据需要组合使用。进一步地,也可一并使用作为混合溶剂的矿油精及溶剂油等。
作为其他溶剂,例如可使用:2-乙基-1,3-己二醇、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聚乙二醇、丙二醇、二丙二醇、1,2-丁二醇、1,4-丁二醇、2,3-丁二醇、甘油、乙二醇单甲醚、乙二醇单乙醚、乙二醇单丁醚、二乙二醇单乙醚、二乙二醇单丁醚、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乙醚乙酸酯、二乙二醇单丁醚乙酸酯等。
就提高涂布于底漆层时的润湿性等的观点来看,在金属粒子层形成用涂布液中也可根据需要包含界面活性剂、消泡剂、流变调整剂等。
金属粒子层形成用涂布液所含的金属粒子的含量相对于涂布液整体优选为1~9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5~60质量%,更进一步优选为10~40质量%。另外,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化合物的含量相对于涂布液整体优选为0.01~10质量%,更佳为0.05~5质量%。另外,在涂布并干燥涂布液而形成金属粒子层的情况下(即去除了溶剂的情况下),优选为在金属粒子层中包含0.01~10质量%的环氧树脂,进一步优选为在金属粒子层中包含0.05~5质量%的环氧树脂。
金属粒子层可为设置于底漆层的整个表面的层,也可为设置于底漆层的表面的一部分的层。作为在底漆层的表面的一部分形成金属粒子层的情况,具体来说,可例举出:在底漆层的表面画线所形成的细线状的层。在将本发明的层叠体用于印刷布线板等的情况下,所述细线状的层较为适合。在这种情况下,细线状的层(图案)的宽度(线宽)大致为0.01~200μm的程度,优选为0.01~150μm的程度。
就形成低电阻且导电性优异的导电性图案的方面而言,金属粒子层优选为具有0.01~100μm的厚度。另外,在金属粒子层为细线状的情况下,其厚度(高度)优选为0.05~50μm的范围。金属粒子层的厚度可根据涂布液对底漆层的涂布量进行调整。
作为将金属粒子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于底漆层的方法,除了凸版反转印刷法等反转印刷法之外,例如还可例举出:喷墨印刷法、网版印刷法、胶版印刷法、凹版印刷法、旋转涂布法、喷涂法、棒式涂布法、压模涂布法、狭缝式涂布法、辊式涂布法、浸渍涂布法等。此外,在以实现电子电路等的高密度化时所要求的大致0.01~100μm的程度的细线状进行涂布(印刷)的情况下,优选为采用喷墨印刷法。
<金属镀覆层>
构成本发明的层叠体的金属镀覆层例如是为了以下目的而设置的层,在将层叠体用于印刷布线板或电磁波屏蔽罩等的情况下,长期不产生断线等情况,形成可维持良好通电性的可靠性高的布线图案。
金属镀覆层为形成于上述金属粒子层之上的层,作为其形成方法,优选为通过镀覆处理而形成的方法。作为该镀覆处理,可例举出:可简便形成金属镀覆层的电镀法、无电解镀覆法等湿式镀覆法。另外,也可将这些镀覆法组合2种以上。例如,也可在实施无电解镀覆后,实施电镀而形成金属镀覆层。
无电解镀覆法例如为:通过使无电解镀覆液与构成金属粒子层的金属接触而使无电解镀覆液所含的铜等金属析出而形成由金属被膜所构成的无电解镀覆层的方法。作为无电解镀覆液,例如可例举出:含有铜、银、金、镍、铬、钴、锡等金属、还原剂、及水性介质、有机溶剂等溶剂的液体。
作为还原剂,例如可例举出:二甲胺基硼烷、次磷酸、次磷酸钠、二甲胺硼烷、肼、甲醛、硼氢化钠、苯酚等。
作为无电解镀覆液,可根据需要使用含有下述成分的液体:乙酸、甲酸等单羧酸;丙二酸、琥珀酸、己二酸、顺丁烯二酸、反丁烯二酸等二羧酸化合物;苹果酸、乳酸、羟乙酸、葡萄糖酸、柠檬酸等羟基羧酸化合物;甘氨酸、丙氨酸、亚氨基二乙酸、精氨酸、天冬氨酸、麸氨酸等氨基酸化合物;亚氨基二乙酸、氮基三乙酸、乙二胺二乙酸、乙二胺四乙酸、二乙三胺五乙酸等氨基多羧酸化合物等有机酸、或这些有机酸的可溶性盐(钠盐、钾盐、铵盐等)、乙二胺、二乙三胺、三乙四胺等胺化合物等络合剂。
电镀法例如为以下方法,通过由使构成金属粒子层的金属、或通过无电解处理所形成的无电解镀覆层(被膜)的表面在与电镀液接触的状态下进行通电,而使电镀液所含的铜等金属析出至设置于阴极的构成金属粒子层的金属粒子或通过无电解处理所形成的无电解镀覆层的表面,从而形成电镀层。
作为电镀液,例如可例举出:含有铜、镍、铬、钴、锡等金属的硫化物、硫酸、及水性介质的液体等。具体来说,可例举出:含有硫酸铜、硫酸及水性介质的液体。
作为金属镀覆层的形成方法,就容易将金属镀覆层的膜厚控制在薄膜至厚膜中所需的膜厚的方面而言,优选为在实施无电解镀覆后实施电镀的方法。
金属镀覆层的膜厚优选为1~50μm。金属镀覆层的膜厚可通过如下方式调整,对形成金属镀覆层时的镀覆处理步骤中的处理时间、电流密度、镀覆用添加剂的使用量等进行控制。
<层叠体的用途>
关于本发明所涉及的层叠体,形成在表面的金属镀覆层不仅在常态下不会剥离,在150℃的高温下长时间放置的情况下,也可维持金属镀覆层的粘着性。因此,可优选为用于:电子电路、集成电路等所使用的电路形成用基板的形成、构成有机太阳电池、电子书终端、有机EL、有机晶体管、柔性印刷基板、RFID等的周边布线的形成、等离子显示器的电磁波屏蔽罩的布线等之中的特别是要求耐久性的用途。特别是,由于实施了上述镀覆处理的导电性图案可长期不产生断线等情况,形成可维持良好通电性的可靠性高的布线图案,因此可用于例如柔性印刷布线板(FPC)或电磁波屏蔽罩等电子设备用途。
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对支持体的一个面上依次具备底漆层、金属粒子层及金属镀覆层的层叠体进行例示并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方式,可设为在支持体的相反侧的面上也依次具备底漆层、金属粒子层及金属镀覆层的层叠体。
实施例
以下通过实施例更加具体地说明本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实施例。此外,以下记载中的“份”及“%”,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全部为质量基准。
<苯氧基树脂的制备>
如下所述,合成苯氧基树脂(P-1)~(P-3)这3种苯氧基树脂。
[合成例1:苯氧基树脂(P-1)]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氮气吹入管、及冷凝管的反应装置中加入双酚A型环氧树脂(DIC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EPICLON EXA-850CRP,固态物质成分100质量%,环氧当量173g/eq)100质量份、双酚A 65质量份(环氧基的摩尔数(E1)与酚性羟基的摩尔数(F1)之比(E1/F1)=1.01)、作为反应溶剂的环己酮15份,在氮气环境下升温至100℃。接着,加入作为催化剂的三苯基甲基溴化0.1份后,使内温上升至140℃。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液开始增稠,因此将72份的环己酮分成几次适当追加,由此将搅拌机的转矩设为固定并同时进行反应。此外,反应温度为,如果不挥发成分为80%以上,则在140~145℃进行反应,此后在回流温度进行反应。在反应过程中进行采样,通过GPC测定平均分子量。持续反应直到重均分子量成为20000为止。确认为所述分子量后结束反应。接着,通过添加环己酮并进行搅拌,获得固态物质成分为15质量%的苯氧基树脂(P-1)。
[合成例2:苯氧基树脂(P-2)]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氮气吹入管、及冷凝管的反应装置中加入双酚A型环氧树脂(DIC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EPICLON EXA-850CRP,固态物质成分100质量%,环氧当量173g/eq)100质量份、双酚A 65质量份(环氧基的摩尔数(E1)与酚性羟基的摩尔数(F1)之比(E1/F1)=1.01)、作为反应溶剂的环己酮15份,在氮气环境下升温至100℃。接着,加入作为催化剂的三苯基甲基溴化0.1份后,使内温上升至140℃。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液开始增稠,因此将72份的环己酮分成几次适当追加,由此将搅拌机的转矩设为固定并同时进行反应。此外,反应温度为,如果不挥发成分为80%以上,则在140~145℃进行反应,此后在回流温度进行反应。在反应过程中进行采样,通过GPC测定平均分子量。持续反应直到重均分子量成为45000为止。确认为所述分子量后结束反应。接着,通过添加环己酮并进行搅拌,获得固态物质成分为15质量%的苯氧基树脂(P-2)。
[合成例3:苯氧基树脂(P-3)]
在具备搅拌机、温度计、氮气吹入管、及冷凝管的反应装置中加入双酚A型环氧树脂(DIC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EPICLON EXA-850CRP,固态物质成分100质量%,环氧当量173g/eq)100质量份、双酚A(环氧基的摩尔数(E1)与酚性羟基的摩尔数(F1)之比(E1/F1)=1.01)65质量份、作为反应溶剂的环己酮15份,在氮气环境下升温至100℃。接着,加入作为催化剂的三苯基甲基溴化0.1份后,使内温上升至140℃。由于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液开始增稠,因此将72份的环己酮分成几次适当追加,由此将搅拌机的转矩设为固定并同时进行反应。此外,反应温度为,如果不挥发成分为80%以上,则在140~145℃进行反应,此后在回流温度进行反应。在反应过程中进行采样,通过GPC测定平均分子量。持续反应直到重均分子量成为100000为止。确认为所述分子量后结束反应。接着,通过添加环己酮并进行搅拌,获得固态物质成分为15质量%的苯氧基树脂(P-3)。
[合成例4:改性酚醛清漆树脂C]
在安装有温度计、冷凝管、分馏管、搅拌器的烧瓶中加入苯酚750质量份、三聚氰胺75质量份、41.5质量%福尔马林346质量份、及三乙胺1.5质量份,一面注意发热,一面升温至100℃。在回流下在100℃反应2小时后,一面在常压下去除水,一面花费2小时升温至180℃。接着,在减压下去除未反应的苯酚,获得氨基三嗪改性酚醛清漆树脂作为酚醛清漆树脂C。羟基当量为120g/当量。
<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的制备>
[制备例1: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的制备]
使用环己酮,以不挥发成分成为2质量%的方式稀释合成例1所获得的苯氧基树脂(P-1),进行均匀混合,由此获得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
[制备例2: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的制备]
使用环己酮,以不挥发成分成为2质量%的方式稀释合成例2所获得的苯氧基树脂(P-2),进行均匀混合,由此获得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2)。
[制备例3: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3)的制备]
使用环己酮,以不挥发成分成为2质量%的方式稀释合成例3所获得的苯氧基树脂(P-3),进行均匀混合,由此获得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3)。
[制备例4: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4)的制备]
将合成例1所获得的苯氧基树脂(P-1)533质量份、环氧树脂A(DIC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EPICLON 850-S”,双酚A型环氧树脂,环氧基当量188g/当量)17质量份、酚醛清漆树脂B(DIC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PHENOLITE TD-2131」,羟基当量104g/当量)3质量份、及作为固化催化剂1的四国化成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TBZ”0.5质量份进行混合,使用环己酮,以不挥发成分成为2质量%的方式进行稀释,进行均匀混合,由此获得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4)。
[制备例5: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5)的制备]
将合成例2所获得的苯氧基树脂(P-2)267质量份、环氧树脂A(DIC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EPICLON 850-S”,双酚A型环氧树脂,环氧基当量188g/当量)60质量份、及作为固化催化剂1的四国化成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TBZ”0.5质量份进行混合,使用环己酮,以不挥发成分成为2质量%的方式进行稀释,进行均匀混合,由此获得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5)。
[制备例6: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6)的制备]
将合成例1所获得的苯氧基树脂(P-2)133质量份、环氧树脂A(DIC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EPICLON 850-S”,双酚A型环氧树脂,环氧基当量188g/当量)70质量份、合成例4所获得的改性酚醛清漆树脂C10质量份、及作为固化催化剂2的四国化成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2E4MZ”5质量份进行混合,使用环己酮,以不挥发成分成为2质量%的方式进行稀释,进行均匀混合,由此获得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6)。
[制备例7:底涂层形成用涂布液(7)的制备]
将合成例3所获得的苯氧基树脂(P-3)67质量份、环氧树脂A(DIC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EPICLON 850-S”,双酚A型环氧树脂,环氧基当量188g/当量)76质量份、酚醛清漆树脂B(DIC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PHENOLITE TD-2131”,羟基当量104g/当量)14质量份、及作为固化催化剂1的四国化成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TBZ”0.5质量份进行混合,使用环己酮,以不挥发成分成为2质量%的方式进行稀释,进行均匀混合,由此获得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7)。
[制备例8: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8)的制备]
在合成例4所获得的改性酚醛清漆树脂C 65质量份中混合环氧树脂A(DIC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EPICLON 850-S”,双酚A型环氧树脂,环氧基当量188g/当量)35质量份后,通过甲基乙基酮以不挥发成分成为2质量%的方式进行稀释,进行均匀混合,由此获得氨基三嗪改性酚醛清漆树脂与环氧树脂的混合树脂溶液。
<金属粒子层形成用涂布液的制备>
在氮气环境下,将包含对甲苯磺酰氯9.6质量份的氯仿(30ml)溶液在冰水浴冷却下进行搅拌,花费30分钟将其滴下至包含甲氧基聚乙二醇(数均分子量2000)20质量份、吡啶8.0质量份及氯仿20ml的混合物中之后,在浴槽温度40℃下搅拌4小时,混合氯仿50ml。
接着,通过5质量%盐酸水溶液100ml对所获得的生成物进行清洗,接着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100ml进行清洗,接着通过饱和食盐水溶液100ml进行清洗后,使用无水硫酸镁进行干燥、过滤、减压浓缩,通过己烷清洗几次后进行过滤,在80℃进行减压干燥,由此获得具有对甲苯磺酰氧基的甲氧基聚乙二醇。
将具有对甲苯磺酰氧基的甲氧基聚乙二醇5.39质量份、聚乙烯亚胺(Aldrich公司制造,分子量25000)20质量份、碳酸钾0.07质量份及N,N-二甲基乙酰胺100ml加以混合,在氮气环境下在100℃搅拌6小时。
接着,加入乙酸乙酯与己烷的混合溶液(乙酸乙酯/己烷的体积比=1/2)300ml,在室温进行强力搅拌后,对生成物的固态物质进行过滤。使用乙酸乙酯与己烷的混合溶液(乙酸乙酯/己烷的体积比=1/2)100ml对该固态物质进行清洗后,进行减压干燥,由此获得在聚乙烯亚胺键结有聚乙二醇的化合物。
将包含所获得的在聚乙烯亚胺键结有聚乙二醇的化合物0.592质量份的水溶液138.8质量份、氧化银10质量份加以混合,在25℃搅拌30分钟。接着,搅拌二甲基乙醇胺46质量份并慢慢添加,在25℃搅拌30分钟。然后,搅拌10质量%抗坏血酸水溶液15.2质量份并慢慢添加,持续搅拌20小时,由此获得银的分散体。
在所获得的银的分散体中加入异丙醇200ml与己烷200ml的混合溶剂,搅拌2分钟后,在3000rpm进行5分钟离心浓缩。去除上层清液后,在沉淀物中加入异丙醇50ml与己烷50ml的混合溶剂,搅拌2分钟后,在30003000rpm进行5分钟离心浓缩。去除上层清液后,在沉淀物中再加入水20质量份搅拌2分钟,在减压下去除有机溶剂。再加入水10质量份进行搅拌分散后,将该分散体在-40℃的制冷机中放置1个昼夜进行冷冻,通过冷冻干燥机(东京理化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FDU-2200)对其处理24小时,由此获得由有灰绿色金属光泽的片状的块所构成的阳离子性银粒子。
使所获得的阳离子性银粒子的粉末分散于乙二醇45质量份与离子交换水55质量份的混合溶剂中,制备含5质量%的金属粒子层形成用涂布液。
<层叠体(1)~(8)的制作>
使用台式小型涂布机(K Printing Proofer,RK Print Coat Instruments股份有限公司),以干燥后的涂膜厚成为300nm的方式将上述所获得的各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8)涂布于聚酰亚胺膜(东丽杜邦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Kapton150EN-A”,厚度38μm)的表面。接着,使用热风干燥机在155℃干燥5分钟,由此在聚酰亚胺膜的表面形成底漆层。
接着,使用棒式涂布机,以干燥后的涂膜厚成为100nm的方式将上述所获得的金属粒子层形成用涂布液涂布在底漆层的表面。接着,在140℃干燥5分钟,由此形成金属粒子层。
将如上所述形成的金属粒子层设定在阴极侧,将含磷铜设定在阳极侧,使用含有硫酸铜的电镀液,在电流密度2A/dm 2下进行18分钟电镀,由此在金属粒子层上形成铜镀覆层(膜厚8μm)。作为电镀液,使用硫酸铜70g/L、硫酸200g/L、氯离子50mg/L、添加剂(TopLucina SF-M,奥野制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5ml/L。
如此获得依次层叠有支持体、底漆层、金属粒子层、及金属镀覆层的层叠体(1)~(8)。此外,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的编号与层叠体的编号对应,例如底漆层形成用涂布液(1)与层叠体(1)对应。
<粘着性评价(常态时)>
关于上述所获得的各层叠体,在室温环境下,使用Nordson DAGE公司制造的4000Plus测定剥离强度。此外,测定中所使用的导线宽度为5mm,其剥离角度为90°。另外,有金属镀覆层的厚度越厚,剥离强度示出越高的值的趋势,在本说明书中,剥离强度的测定以金属镀覆层的厚度8μm中的测定值作为基准进行实施。
根据所测定的加热前的剥离强度的值,根据下述基准评价粘着性。
A:剥离强度的值为600N/m以上。
B:剥离强度的值为450N/m以上且不到600N/m。
C:剥离强度的值为250N/m以上且不到450N/m。
D:剥离强度的值不到250N/m。
评价结果如下述表1所示。
<粘着性评价(长期耐热试验)>
关于上述所获得的各层叠体,在分别设定在150℃的干燥机内保管并加热300小时。加热后,使各层叠体冷却至室温,通过与上述相同的方法测定剥离强度。
使用所测定的加热前后的剥离强度值,计算加热前后的保持率,根据下述基准评价耐热性的保持程度。
A:保持率为80%以上。
B:保持率为60%以上且不到80%。
C:保持率为30%以上且不到60%。
D:保持率不到30%。
评价结果如下述表1所示。
[表1]
根据表1所示的粘着性评价结果可知,使用具有特定分子量的苯氧基树脂作为底漆层的层叠体(层叠体(1)~(7))在常态时的剥离强度均为450N/m以上,即便在长期耐热试验后,也具有常态时的剥离强度的80%以上的保持率。也就是说,可知不论常态时还是长期耐热试验后,粘着性评价均为优异。
与此相对的是,如果是不使用苯氧基树脂作为底漆层的层叠体(层叠体(8)),则虽然常态时的剥离强度较高,但长期耐热试验后的保持率仅为8%,不具有稳定的粘着性。也就是说,可知与实施例相比,长期耐热试验后的粘着性评价较差。

Claims (11)

1.一种层叠体,其具备:
支持体、及在所述支持体上依次配置的底漆层、金属粒子层及金属镀覆层,所述底漆层包含:重均分子量为10000-100000的苯氧基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底漆层进一步包含环氧树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底漆层以质量基准为90:10-10:90的比例包含所述苯氧基树脂及所述环氧树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底漆层进一步包含:具有氨基三嗪环的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具有氨基三嗪环的化合物为氨基三嗪改性酚醛清漆树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金属粒子层包含:金属粒子、及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化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具有阳离子基团的化合物为具有含碱性氮原子的基团的化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支持体由可挠性树脂材料构成。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所述层叠体用于电子设备。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层叠体,其中,
电子设备从印刷布线板及电磁波屏蔽罩中进行选择。
11.一种电子设备,其具备:
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层叠体。
CN202280042830.3A 2021-07-15 2022-07-15 层叠体及具备层叠体的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756116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17329 2021-07-15
JP2021-117329 2021-07-15
PCT/JP2022/027941 WO2023286872A1 (ja) 2021-07-15 2022-07-15 積層体および積層体を備えた電子機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61164A true CN117561164A (zh) 2024-02-13

Family

ID=849203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2830.3A Pending CN117561164A (zh) 2021-07-15 2022-07-15 层叠体及具备层叠体的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KR (1) KR20240037880A (zh)
CN (1) CN117561164A (zh)
TW (1) TW202327876A (zh)
WO (1) WO202328687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90148B2 (ja) 2013-12-19 2017-03-08 住友金属鉱山株式会社 金属薄膜/ポリイミド積層体の密着強度判定方法、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金属化ポリイミドフィルム基板
JP6418435B2 (ja) * 2014-02-21 2018-11-07 Dic株式会社 積層体、導電性パターン及び電子回路
JP6460383B2 (ja) * 2014-12-11 2019-01-30 Dic株式会社 導電性積層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6775240B2 (ja) 2016-06-10 2020-10-28 株式会社C−Ink めっき下地用の組成物、それによるめっき下地及び金属被膜を形成する方法
CN110753617A (zh) 2017-07-10 2020-02-04 Dic株式会社 层叠体、使用其的印刷布线板、挠性印刷布线板及成形品
JP2019014188A (ja) * 2017-07-10 2019-01-31 Dic株式会社 積層体、それを用いたプリント配線板、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成形品
KR102364792B1 (ko) * 2017-07-10 2022-02-18 디아이씨 가부시끼가이샤 적층체, 그것을 사용한 프린트 배선판, 플렉서블 프린트 배선판 및 성형품
JP7263728B2 (ja) 2018-10-09 2023-04-25 Dic株式会社 積層体、電子機器及び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286872A1 (ja) 2023-01-19
KR20240037880A (ko) 2024-03-22
TW202327876A (zh) 2023-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92472A (zh) 电子部件封装及其制造方法
TW201714908A (zh) 樹脂組成物
JP6579295B2 (ja) 積層体、それを用いたプリント配線板、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成形品
JP2014148562A (ja) 硬化性樹脂組成物、フィルム、プリプレグ、及び硬化物
CN110785282B (zh) 层叠体、使用其的印刷布线板、挠性印刷布线板及成形品
JP6296290B2 (ja) 金属ベース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2579149B1 (ko) 방열용 수지 조성물, 방열 부재 및 전자기기
CN117561164A (zh) 层叠体及具备层叠体的电子设备
JP2019014188A (ja) 積層体、それを用いたプリント配線板、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成形品
CN115476565A (zh) 层叠体及其制造方法
CN117529403A (zh) 层叠体及具备层叠体的电子设备
TW202219167A (zh) 樹脂組成物
CN103374204A (zh) 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胶片及电路基板
JP2014062249A (ja) 絶縁用エポキシ樹脂組成物、絶縁フィルム、プリプレグ及びプリント回路基板
US9650522B2 (en) Absorbing-layer-forming composition and absorbing substrate, printed item, conductive pattern, and electric circuit produced using the same
KR20220119375A (ko) 적층체, 프린트 배선판, 플렉시블 프린트 배선판, 전자파 실드 및 성형품
CN118119662A (zh) 导电性树脂组合物
CN116419478A (zh) 一种导电油墨及电子器件
WO2019013039A1 (ja) 積層体、それを用いたプリント配線板、フレキシブルプリント配線板及び成形品
TW201726776A (zh) 樹脂薄片之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