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501387A - 多芯电缆 - Google Patents

多芯电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501387A
CN117501387A CN202280042523.5A CN202280042523A CN117501387A CN 117501387 A CN117501387 A CN 117501387A CN 202280042523 A CN202280042523 A CN 202280042523A CN 117501387 A CN117501387 A CN 1175013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cable
wires
insulated
wi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4252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冈本峻明
越智祐司
古屋敷龙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5013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5013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01B7/22Metal wires or tapes, e.g. made of steel
    • H01B7/226Helicoidally wound metal wires or tap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01B7/184Sheaths comprising grooves, ribs or other projec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009Details relating to the conductive cor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17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external factors, e.g. sheaths or armouring
    • H01B7/18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 H01B7/182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comprising synthetic filaments
    • H01B7/1825Protection against damage caused by wear, mechanical force or pressure; Sheaths; Armouring comprising synthetic filaments forming part of a high tensile strength core

Landscapes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一种多芯电缆,具有:纤芯,包括多根绝缘线;以及外皮,覆盖所述纤芯的外表面,所述外皮具有凸部,该凸部配置在位于所述纤芯的外周侧的所述绝缘线间,并与所述绝缘线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相接。

Description

多芯电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多芯电缆。
本申请主张基于2021年7月21日提出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21-120532号的优先权,并援引所述日本申请所记载的所有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多芯电缆,该多芯电缆具备:主线部,具有多个芯线和覆盖所述多个芯线的被覆部;以及压接件,装配于在将所述主线部的一端以成为水平姿势的方式固定并对另一端侧赋予了向竖直下方的规定的力时产生的弯曲部与在竖直方向上延伸的直状部的边界位置,以使所述被覆部与所述多个芯线压接的方式压溃所述主线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780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多芯电缆具有:纤芯,包括多根绝缘线;以及外皮,覆盖所述纤芯的外表面,所述外皮具有凸部,该凸部配置在位于所述纤芯的外周侧的所述绝缘线间,并与所述绝缘线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相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多芯电缆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面的剖视图。
图2是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多芯电缆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面的剖视图的其他构成例。
图3是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多芯电缆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面的剖视图的其他构成例。
图4是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多芯电缆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面的剖视图的其他构成例。
图5是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多芯电缆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面的剖视图的其他构成例。
图6是噪音(音鳴り)试验的说明图。
图7A是在实验例1-1中制作出的多芯电缆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面的截面照片。
图7B是在实验例1-2中制作出的多芯电缆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面的截面照片。
图7C是在实验例1-3中制作出的多芯电缆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面的截面照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在各种用途中使用将多根绝缘线等集合一体化而成的多芯电缆。例如,在作为音响设备的头戴式耳机、耳机中,使用多芯电缆来作为将电子设备、插头与输出声音的头戴式耳机单元等之间连接的电缆。
再者,有时在连接了多芯电缆的设备的使用时等对多芯电缆施加力,由此多芯电缆会弯曲,并从多芯电缆产生摩擦声,从而产生噪音。并且,在所使用的设备是音响设备等的情况下,有时也会要求抑制使多芯电缆弯曲了时的噪音。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抑制了弯曲时的噪音的多芯电缆。
[本公开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提供抑制了弯曲时的噪音的多芯电缆。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实施方案来进行说明。在以下的说明中,对相同或对应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针对它们不重复相同的说明。
(1)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多芯电缆具有:纤芯,包括多根绝缘线;以及外皮,覆盖所述纤芯的外表面,所述外皮具有凸部,该凸部配置在位于所述纤芯的外周侧的所述绝缘线间,并与所述绝缘线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相接。
本发明的发明人对在使多芯电缆弯曲了的情况下产生噪音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然后,推论出:在使在纤芯与外皮之间存在间隙的多芯电缆弯曲了的情况下,纤芯会碰到外皮,而且在多芯电缆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纤芯会沿外皮的内周移动,从而纤芯与外皮摩擦,由此产生了噪音。
因此,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多芯电缆的外皮可以具有凸部,该凸部配置在位于纤芯的外周侧的绝缘线间,并与绝缘线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相接。
外皮具有凸部,该凸部配置在位于纤芯的外周侧的绝缘线间,并与绝缘线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相接,由此,外皮能配置为咬入位于纤芯的外周侧的绝缘线间。因此,凸部作为外皮的固定部发挥作用,在使多芯电缆弯曲了的情况下,能抑制由于纤芯沿外皮的内周移动从而两个构件摩擦而产生的噪音。因此,与外皮不具有凸部的情况相比,能抑制外皮与纤芯的摩擦,从而能抑制噪音产生。
(2)也可以是,所述凸部的高度为0.05mm以上。
通过将凸部的高度设为0.05mm以上,能提高在使多芯电缆弯曲了时的对纤芯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效果,从而能特别抑制噪音的产生。
(3)也可以是,所述多根绝缘线包括第一绝缘线和与所述第一绝缘线相比外径大的第二绝缘线,所述第二绝缘线配置于所述纤芯的外周侧。
通过将外径大的第二绝缘线配置于纤芯的外周侧,能抑制纤芯的外径,谋求多芯电缆的细径化。
(4)也可以是,所述第一绝缘线和所述第二绝缘线配置于所述纤芯的外周侧,在所述纤芯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沿所述纤芯的外周交替地配置有包括所述第一绝缘线的第一区域和包括所述第二绝缘线的第二区域。
通过沿纤芯的外周交替地配置包括第一绝缘线的第一区域和包括第二绝缘线的第二区域,能使外径大的第二绝缘线分散在纤芯的外周。因此,能使纤芯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接近圆形形状。此外,特别是,能提高配置于邻接的第一绝缘线与第二绝缘线之间的、凸部的高度,从而能特别抑制噪音。
(5)也可以是,所述纤芯包括使两根所述绝缘线绞合而成的双绞绝缘线。
通过纤芯包括双绞绝缘线,能应用于更广泛的用途。此外,通过纤芯包括双绞绝缘线,能提高进行布线等时的操作性。
(6)也可以是,位于所述纤芯的外周侧的所述绝缘线与所述外皮直接相接。
通过绝缘线与包括凸部的外皮直接相接,能使两个构件密合。因此,在使多芯电缆弯曲了的情况下,能抑制纤芯沿外皮的内周移动,从而能特别抑制噪音的产生。
(7)也可以是,在使所述多芯电缆弯曲了时,在弯曲部,配置于所述纤芯的外周侧的所述绝缘线与所述凸部至少一部分相接。
在使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多芯电缆弯曲了时,在弯曲部,配置于纤芯的外周侧的绝缘线与凸部至少一部分相接,由此,在使多芯电缆弯曲了时,能限制沿着外皮的内周的纤芯的移动。因此,能抑制在使多芯电缆弯曲了时的噪音的产生。
(8)也可以是,所述绝缘线具有中心导体和覆盖所述中心导体的外表面的绝缘体,所述绝缘体包含氟系树脂。
在使用氟系树脂来作为绝缘线的外周被覆即绝缘体的情况下,纤芯容易沿外皮的内周移动。但是,根据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多芯电缆,即使在绝缘体是氟系树脂的情况下,也能抑制纤芯沿外皮的内周移动,从而防止噪音。因此,在使用了氟系树脂来作为绝缘线的绝缘体的情况下,能发挥特别高的效果。
此外,通过使用氟系树脂来作为绝缘体的材料,能减薄绝缘体的壁厚,也能使绝缘线、包括该绝缘线的本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整体细径化。
(9)也可以是,所述外皮包含热塑性树脂。
通过外皮包含热塑性树脂,能在位于纤芯的外周侧的绝缘线间容易地形成凸部。
(10)也可以是,所述纤芯在位于所述纤芯的外周侧的所述绝缘线中至少邻接的一对所述绝缘线间具有间隙。
通过在位于纤芯的外周侧的绝缘线中至少邻接的一对绝缘线间具有间隙,即使在使多芯电缆弯曲了时在该一对绝缘线发生了位移的情况下,也能抑制以相互挤压的方式对该一对绝缘线施加力。因此,在使多芯电缆弯曲了时,能抑制对配置于该一对绝缘线间的凸部施加的力,提高由凸部实现的锚固效果,从而能抑制噪音的产生。
(11)也可以是,在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在所述纤芯内部具有空隙。
采用在纤芯内部具有空隙,即外皮不会进入至纤芯内部的构成,由此,在使多芯电缆弯曲了时,能抑制对纤芯所包括的多根绝缘线施加的力。因此,即使在使多芯电缆反复弯曲了的情况下,也能抑制该多根绝缘线断线等。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以下记为“本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的具体例子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示例,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在于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多芯电缆)
在图1~图5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构成例。以下,主要使用图1来进行本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的构成的说明,关于图2~图5的多芯电缆,根据需要对构成上与图1的多芯电缆10不同的点进行说明。因此,除非另有说明,使用图1进行了说明的事项在图2~图5的多芯电缆中也是共通的事项。图1~图5都是为了对本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的构成等进行说明而示意性示出了各构件的图,关于尺寸等,并不限定于图1~图5的形式。由于纸宽的原因,针对图中的相同构件,仅对一部分标注附图标记,有时会省略附图标记的记载。
在图1中示出了本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10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面的剖视图。图1中的与纸面垂直的方向成为多芯电缆的长尺寸方向。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10具有:纤芯13,包括多根绝缘线11;以及外皮12,覆盖纤芯13的外表面13A。
对本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所含有的各构件进行说明。
(1)纤芯
(1-1)关于纤芯所具有的构件
纤芯13可以包括多根绝缘线11。
(1-1-1)关于绝缘线
绝缘线11可以具有中心导体111和覆盖中心导体111的外表面的绝缘体112。
(中心导体)
中心导体111可以由单线的金属线材或多根金属线材构成。在中心导体111具有多根金属线材的情况下,也可以使该多根金属线材绞合。即,在中心导体111具有多个金属线材的情况下,中心导体111也可以设为多根金属线材的绞线。
中心导体111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使用选自铜、软铜、铜合金中的一种以上来作为母材。作为铜合金,可以举出含锡铜、含银铜。中心导体111既可以仅由上述母材构成,但也可以如镀银软铜、镀镍软铜、镀锡软铜等这样对表面实施镀覆处理。在对母材的表面进行镀覆的情况下,例如可以适当使用选自银、锡、镍等中的一种以上来作为镀覆的材料。
(绝缘体)
构成绝缘体112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含有选自聚四氟乙烯(PTFE)、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基醚共聚物(PFA)、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FEP)、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等氟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等聚酯树脂等中的一种以上的树脂。特别是,绝缘体112优选包含氟系树脂。
需要说明的是,绝缘体112可以仅由上述树脂构成,但绝缘体112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阻燃剂等各种添加剂。此外,绝缘体112既可以交联,也可以不交联。
如后述那样,认为使多芯电缆弯曲了时的噪音是如以下这样产生的:在使在纤芯13与外皮12之间存在间隙的多芯电缆弯曲了时,纤芯13会碰到外皮12,在多芯电缆10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如在图1中用双箭头A表示的那样,纤芯13会沿外皮12的内周移动,从而纤芯13会与外皮12摩擦,由此产生了噪音。在使用氟系树脂来作为绝缘线11的外周被覆即绝缘体112的情况下,纤芯13容易沿外皮12的内周移动。但是,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即使在绝缘体112是氟系树脂的情况下,也能抑制纤芯13沿外皮12的内周移动,从而能防止噪音。因此,在使用了氟系树脂来作为绝缘线11的绝缘体112的情况下,能发挥特别高的效果。
此外,通过使用氟系树脂来作为绝缘体112的材料,能减薄绝缘体112的壁厚,也能使绝缘线11、包括该绝缘线11的本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整体细径化。
需要说明的是,如后述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也可以具有外径不同的绝缘线。具体而言,例如,如图2所示的多芯电缆20那样,作为绝缘线,可以具有第一绝缘线11和外径与第一绝缘线11不同的第二绝缘线21。在该情况下,各绝缘线也可以分别具有中心导体和绝缘体,各构件可以采用上述构成。即,也可以是,第一绝缘线11具有中心导体111和绝缘体112,第二绝缘线21具有中心导体211和绝缘体212。并且,各中心导体、绝缘体可以采用上述构成。
(1-1-2)关于双绞绝缘线
如图3~图5所示的多芯电缆30~多芯电缆50那样,纤芯也可以包括使两根绝缘线311绞合而成的双绞绝缘线31。
双绞绝缘线31所具有的各绝缘线311也可以与上述绝缘线11的情况同样地构成。即,绝缘线311也可以分别具有中心导体3111和绝缘体3112,各构件可以采用上述构成。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使构成双绞绝缘线31的绝缘线311绞合时的绞距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为4mm以上且15mm以下,更优选为7mm以上且11mm以下。
(1-1-3)关于夹置件
例如,如图3所示的多芯电缆30那样,也可以是,纤芯33根据需要还具有夹置件34。
夹置件34可以由人造纤维丝、尼龙丝等纤维构成。夹置件也可以由抗拉纤维构成。
夹置件34可以配置于由绝缘线包围的间隙。
通过纤芯具有夹置件,能容易地进行使绝缘线绞合而形成纤芯时的作业。
需要说明的是,示出了仅在多芯电缆10~多芯电缆50中的多芯电缆30配置了夹置件34的例子,但除多芯电缆30以外,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具有夹置件。
(1-2)关于纤芯的构成
如上所述,纤芯可以具有多根绝缘线,绝缘线的根数、构成可以根据包括该纤芯的多芯电缆的用途等来选择,没有特别限定。使用图1~图5对多芯电缆所具有的纤芯的构成例进行说明。不过,构成纤芯的绝缘线的构成并不限定于图1~图5的情况。
(1-2-1)第一构成例
作为第一构成例,如图1所示的多芯电缆10那样,举出纤芯13所具有的多根绝缘线仅包括外径等构成相同的一种绝缘线11的构成。图1所示的多芯电缆10的纤芯13具有14根绝缘线11,但不限定于该形式,也可以根据连接多芯电缆10的设备等而具有任意根数的绝缘线。
多芯电缆10所具有的多根绝缘线11可以沿长尺寸方向绞合来形成纤芯13。如此,通过使多根绝缘线11绞合来形成纤芯13,例如在通过使多芯电缆10弯曲而对各绝缘线11施加了力的情况下,各绝缘线11不会单独地移动,而是作为纤芯13一体地移动。多根绝缘线11的绞合方向没有特别限定,可以设为任意的方向。纤芯13所具有的多根绝缘线11的绞距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设为15mm以上且50mm以下,更优选设为25mm以上且40mm以下。通过将多根绝缘线的绞距设为15mm以上,能特别提高多芯电缆的生产率。通过将多根绝缘线的绞距设为50mm以下,能使纤芯13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接近圆形形状,从而能使多芯电缆10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也接近圆形形状。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其他构成例中,纤芯所具有的多根绝缘线的绞距也优选设为上述范围。
优选的是,纤芯13在位于纤芯13的外周侧的绝缘线11中至少邻接的一对绝缘线11间具有间隙14。即,优选的是,位于纤芯13的外周侧的绝缘线11中至少邻接的一对绝缘线11相互设有间隙地配置。
需要说明的是,纤芯13的外周侧也可以称为纤芯13的外表面13A侧,位于纤芯的外周侧的绝缘线11可以构成纤芯13的外表面13A。此外,邻接的一对绝缘线11是指,在多芯电缆10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沿纤芯的外周邻接的两根绝缘线11。
通过在位于纤芯13的外周侧的绝缘线11中至少邻接的一对绝缘线11间具有间隙14,在使多芯电缆10弯曲了时,即使在该一对绝缘线发生了位移的情况下,也能抑制以相互挤压的方式对该一对绝缘线施加力。因此,在使多芯电缆10弯曲了时,能抑制对配置于该一对绝缘线11间的后述的凸部121施加的力,提高由凸部121实现的锚固效果,从而能抑制噪音的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针对位于纤芯13的外周侧的所有绝缘线11,在邻接的绝缘线11之间具有间隙。在位于纤芯13的外周侧的绝缘线11中至少邻接的一对绝缘线11间具有间隙14可以通过多芯电缆10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任意一个截面来评价。
此外,就纤芯13而言,位于纤芯13的外周侧的绝缘线11间的距离L11为0.01mm以上的部分优选为一处以上,更优选为两处以上。
通过纤芯13包括一处以上位于纤芯13的外周侧的绝缘线11间的距离L11为0.01mm以上的部分,能充分地提高在该绝缘线11间形成的后述的凸部121的高度H121。因此,在使多芯电缆10弯曲了时的、对纤芯13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效果变高,从而能特别抑制噪音的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针对位于纤芯13的外周侧的所有绝缘线11间,将绝缘线11间的距离设为0.01mm以上,因此,位于纤芯13的外周侧的绝缘线11间的距离满足上述范围的部分的数量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
位于纤芯13的外周侧的绝缘线11间的距离L11的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但若过大,则纤芯13的外径、多芯电缆10的外径会变大,因此例如优选为0.03mm以下。
位于纤芯13的外周侧的绝缘线11间的距离L11例如是指如图1所示那样邻接的绝缘线11A与绝缘线11B之间的最短距离。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关于纤芯的其他构成例中,主要对与第一构成例不同的点进行说明。
(1-2-2)第二构成例
作为第二构成例,如图2所示的多芯电缆20那样,举出纤芯23具有外径不同的绝缘线的构成。图2所示的多芯电缆20的纤芯23包括第一绝缘线11和与第一绝缘线11相比外径大的第二绝缘线21来作为多根绝缘线。即,第一绝缘线11的外径D11和第二绝缘线21的外径D21是D11<D21的关系。
如上所述,在纤芯23具有外径不同的第一绝缘线11和第二绝缘线21的情况下,优选将外径大的第二绝缘线21配置于纤芯23的外周侧,即纤芯23的外表面23A侧。
通过将外径大的第二绝缘线21配置于纤芯23的外周侧,能抑制纤芯23的外径,谋求多芯电缆20的细径化。需要说明的是,纤芯23所具有的、外径大的第二绝缘线21也可以全部配置于纤芯23的外周侧。
此外,也可以将第一绝缘线11和第二绝缘线21配置于纤芯23的外周侧。并且,优选的是,在纤芯23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沿纤芯23的外周交替地配置第一绝缘线11和第二绝缘线21。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所示,也可以将第一绝缘线11、第二绝缘线21中的任一个配置多根,或者将双方均配置多根,例如也可以说是包括第一绝缘线11的第一区域231和包括第二绝缘线21的第二区域232被交替地配置。通过沿纤芯23的外周交替地配置包括第一绝缘线11的第一区域231和包括第二绝缘线21的第二区域232,能使外径大的第二绝缘线21分散在纤芯23的外周。因此,能使纤芯23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的形状接近圆形形状。此外,能特别提高配置于邻接的第一绝缘线11与第二绝缘线21之间的、后述的凸部的高度,从而能特别抑制噪音。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区域231和第二区域232可以沿纤芯23的外周分别设有多个。在图2所示的多芯电缆20中,纤芯23具有三个第一区域231和三个第二区域232。
在图2所示的多芯电缆20中,示出了纤芯23包括第一绝缘线11和第二绝缘线21这两种绝缘线来作为绝缘线的形式,但不限定于该形式。本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的纤芯也可以包括三种以上外径等构成不同的绝缘线。
此外,图2所示的多芯电缆20的纤芯23具有12根绝缘线,但不限定于该形式,也可以根据连接多芯电缆20的设备等而具有任意根数的绝缘线。
多芯电缆20所具有的多根绝缘线,即第一绝缘线11和第二绝缘线21可以沿长尺寸方向绞合来形成纤芯23。多根绝缘线的绞合方向没有特别限定,可以设为任意的方向。
(1-2-3)第三构成例~第五构成例
作为第三构成例~第五构成例,例如,如图3所示的多芯电缆30那样,关于纤芯33所具有的多根绝缘线中的一部分绝缘线,举出采用使两根绝缘线311沿长尺寸方向预先绞合而成的双绞绝缘线31的构成例。即,纤芯也可以包括使两根绝缘线绞合而成的双绞绝缘线。通过纤芯包括双绞绝缘线,可以应用于更广泛的用途。此外,通过纤芯包括双绞绝缘线,可以提高进行布线等时的操作性。
配置双绞绝缘线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可以将至少一部分的双绞绝缘线配置于纤芯的外周侧,即纤芯的外表面侧,例如,还可以如图3~图5所示那样,将所有双绞绝缘线配置于纤芯的外周侧。
就图3~图5所示的多芯电缆30、多芯电缆40、多芯电缆50而言,示出了纤芯33、纤芯43、纤芯53都具有两组双绞绝缘线31的例子,但不限定于该形式,也可以具有一组或三组以上的双绞绝缘线。此外,多芯电缆所具有的纤芯也可以包括构成双绞绝缘线的绝缘线的外径等不同的两种以上的双绞绝缘线。
图3所示的多芯电缆30的纤芯33除了双绞绝缘线31以外还具有11根绝缘线11,但不限定于该形式。例如,也可以如图4所示的多芯电缆40的纤芯43那样具有13根绝缘线11,如图5所示的多芯电缆50的纤芯53那样具有15根绝缘线11。此外,不限定于上述任一个形式,也可以根据连接多芯电缆的设备等而具有任意根数的绝缘线、具有外径等构成不同的绝缘线。
多芯电缆30~多芯电缆50所具有的多根绝缘线11和双绞绝缘线31可以沿长尺寸方向绞合来形成纤芯33~纤芯53。多根绝缘线11和双绞绝缘线31的绞合方向没有特别限定,可以设为任意的方向。
(2)外皮
本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10可以具有覆盖纤芯13的外表面的外皮12。
本发明的发明人对在使多芯电缆弯曲了的情况下产生噪音的原因进行了研究。然后,推论出:在使在纤芯与外皮之间存在间隙的多芯电缆弯曲了的情况下,纤芯会碰到外皮,而且在多芯电缆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如图1中用双箭头A表示的那样,纤芯13会沿外皮12的内周移动,从而纤芯13与外皮12摩擦,由此产生了噪音。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10的外皮12具有凸部121,该凸部121配置在位于纤芯13的外周侧的绝缘线间,并与绝缘线11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相接。
外皮12具有凸部121,该凸部121配置在位于纤芯13的外周侧的绝缘线间,并与绝缘线11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相接,由此,外皮12能配置为咬入位于纤芯13的外周侧的绝缘线11间。因此,凸部121作为外皮12的固定部发挥作用,在使多芯电缆10弯曲了的情况下,能抑制由于纤芯13沿外皮12的内周移动从而两个构件摩擦而产生的噪音。因此,与外皮12不具有凸部121的情况相比,能抑制外皮12与纤芯13的摩擦,从而能抑制噪音产生。
(2-1)关于凸部
凸部121配置在位于纤芯13的外周侧的绝缘线11间,并与绝缘线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相接即可,其形状等没有特别限定。
凸部121的高度优选为0.05mm以上,更优选为0.07mm以上。通过将凸部121的高度设为0.05mm以上,能提高使多芯电缆10弯曲了时的对纤芯13的移动进行限制的效果,从而能特别抑制噪音的产生。
凸部121的高度的上限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优选为0.5mm以下,更优选为0.4mm以下。
外皮12例如可以通过实心挤压来形成,例如可以通过调整模具的形状、压入树脂时的压力、温度、构成纤芯13的绝缘线11间的距离等来选择上述凸部121的高度。此时,优选的是,以外皮12的树脂不会填满纤芯13的内部131的方式对压入树脂时的压力等进行调整来挤压树脂。
通过将凸部121的高度设为0.5mm以下,不需要过度提高在形成外皮12时对树脂施加的压力、温度,从而会提高生产率。
如上所述,优选的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10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不会将外皮12的树脂填充至纤芯13的内部。即,优选的是,在上述截面中,在纤芯13内部具有空隙130。
通过采用在纤芯13内部具有空隙130的构成,即在作为纤芯13的内部的由多根绝缘线11包围的区域内包括外皮12未进入的部分的构成,能在使多芯电缆10弯曲了时,抑制对纤芯13所包括的多根绝缘线11施加的力。因此,即使在使多芯电缆10反复弯曲了的情况下,也能抑制多根绝缘线11断线等。即会提高多芯电缆10的耐弯曲性。在图2~图5所示的多芯电缆20~50中,也同样优选在纤芯23~53内部具有空隙230~530。
在此,对凸部121的高度的测定方法进行说明。在此,以在图1所示的多芯电缆10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求出位于邻接的绝缘线11C与绝缘线11D之间的凸部121的高度H121的情况为例进行说明。
首先,在多芯电缆10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引出作为邻接的绝缘线的绝缘线11C与绝缘线11D的公切线L1。接着,引出与公切线L1平行、并且从凸部121中的纤芯13的内周侧的端部通过的直线L2。在该情况下,公切线L1与直线L2之间的距离成为凸部121的高度H121。
关于配置在位于纤芯13的外周侧的绝缘线11间的其他凸部121,也可以同样地测定。在图1所示的多芯电缆10的情况下,在纤芯13的外周侧配置有10根绝缘线11,在它们之间配置有10个凸部121。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10个凸部121中的任一个的高度H121都满足上述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的多芯电缆30那样,在具有双绞绝缘线31的情况下,位于双绞绝缘线31与邻接的绝缘线11之间的凸部121的高度可以与上述的情况同样地测定。首先,在多芯电缆30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引出作为邻接的绝缘线的绝缘线11与双绞绝缘线31的外切圆31C的公切线L31。接下来,引出与公切线L31平行、并且从凸部121中的纤芯33的内周侧的端部通过的直线L32。在该情况下,公切线L31与直线L32之间的距离成为凸部121的高度H121。
本实施方式的多芯电缆优选被配置为:在使多芯电缆弯曲了时,外皮追随配置于纤芯的外周侧的绝缘线。
具体而言,例如,优选的是,配置于纤芯13的外周侧的绝缘线11以纤芯13不相对于外皮12滑动的方式与凸部121相接。
配置于纤芯13的外周侧的绝缘线11以不在与外皮12之间滑动的方式与凸部121相接是指,例如上述绝缘线11与凸部121至少一部分密合。
特别是,优选的是,在使多芯电缆10弯曲了时,在弯曲部,配置于纤芯13的外周侧的绝缘线11与凸部121至少一部分相接。
通过采用上述构成,在使多芯电缆10弯曲了时,能限制图1中用双箭头A表示的、沿着外皮12的内周的纤芯13的移动。因此,能抑制使多芯电缆弯曲了时的噪音的产生。
上述弯曲部处的、多芯电缆10的截面形状例如可以如以下这样确认。首先,对在使多芯电缆10以隔着弯曲部的多芯电缆10间的角度成为90度,即弯曲角度成为90度的方式进行了弯曲时的、该弯曲部处的多芯电缆10的弯曲方向的厚度的最大值进行测定。然后,关于另外准备好的多芯电缆10,将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沿着沿该截面的直径的任意一个轴向进行按压,并使沿按压的方向的多芯电缆10的厚度的最大值成为所测定出的上述弯曲部处的多芯电缆的厚度的最大值。此时的多芯电缆10的截面形状相当于多芯电缆10的弯曲部处的截面形状,因此能通过评价该截面的状态来评价多芯电缆10的弯曲部处的截面状态。
优选的是,位于纤芯13的外周侧的绝缘线11与外皮12直接相接。通过绝缘线11与包括凸部121的外皮12直接相接,能使两个构件密合。因此,在使多芯电缆10弯曲了的情况下,能抑制纤芯13沿外皮12的内周移动,从而能特别抑制噪音的产生。
绝缘线11与外皮12直接相接是指,两个构件不经由其他构件地直接相接,是指在两个构件间未配置带等构件、各种层。
外皮12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优选通过实心挤压来形成,因此优选包含热塑性树脂,例如优选包含选自聚乙烯、聚氯乙烯(PVC)等中的一种以上。
通过外皮12包含热塑性树脂,能在位于纤芯13的外周侧的绝缘线11间容易地形成凸部。
需要说明的是,外皮12可以仅由热塑性树脂构成,但外皮12也可以根据需要而含有阻燃剂等各种添加剂。此外,外皮12既可以交联,也可以不交联。
通过外皮12包含热塑性树脂来作为树脂成分,能形成上述的凸部,在使多芯电缆10弯曲了的情况下,能特别防止纤芯13相对于外皮12滑动,从而能特别抑制噪音的产生。
[实施例]
以下,列举具体的实施例来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评价方法)
首先,对在以下的实验例中制作出的多芯电缆的评价方法进行说明。
(1)凸部的高度
以图1所示的多芯电缆10的情况为例,对凸部121的高度H121的求出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在多芯电缆10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引出作为邻接的绝缘线的绝缘线11C与绝缘线11D的公切线L1。接下来,引出与公切线L1平行、并且从凸部121中的纤芯13的内周侧的端部通过的直线L2。然后,测定公切线L1与直线L2之间的距离来作为凸部121的高度H121。
需要说明的是,在以下的各实验例中制作出的多芯电缆的任意一个截面中,对在位于纤芯的外周侧的绝缘线间形成的所有凸部进行上述测定,求出了最小值和最大值。
(2)配置于纤芯的外周侧的绝缘线间的距离
在以下的实验例中制作出的多芯电缆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对配置于纤芯的外周侧的绝缘线测定邻接的绝缘线间的最短距离,并数出了绝缘线间的距离成为0.01mm以上的间隙的数量。此外,求出了绝缘线间的距离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3)绞距
构成纤芯的绝缘线的绞距和构成双绞绝缘线的绝缘线的绞距通过在JIS C3002(1992)中所记载的方法进行了测定。
(4)中心导体、绝缘体、外皮的外径
在以下的实验例中制作出的多芯电缆中使用的绝缘线所具有的中心导体、绝缘体的外径以及多芯电缆的外皮的外径通过在JIS C 3002(1992)中所记载的方法,使用千分尺进行了测定。
此外,多芯电缆所具有的纤芯的外径也同样地进行了测定,并将从多芯电缆的外皮的外径减去纤芯的外径并除以2而得到的值作为外皮的厚度。
(5)噪音试验
对于在以下的各实验例中获得的多芯电缆,在长尺寸方向的任意的位置使其反复弯曲。即,如图6中用双箭头表示的那样,使多芯电缆的端部移动,使其在弯曲前的多芯电缆600的状态与弯曲后的多芯电缆601的状态之间反复变化。然后,试验了在弯曲了时是否会产生噪音,即是否会发出声音。
为了防止由试验者引起的评价基准的变化,对于所有的多芯电缆,由同一名试验者进行了试验。
以下,对各实验例中的多芯电缆进行说明。
[实验例1]
制作出以下的实验例1-1~实验例1-3的多芯电缆。实验例1-1、实验例1-2为比较例,实验例1-3为实施例。
在实验例1-1~实验例1-3中,均以在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纤芯的构成与图1所示的多芯电缆10的纤芯13成为相同的方式制作出多芯电缆。
制作出的多芯电缆的技术规格在表1中汇总示出。表1中的14C是指具有14根绝缘线。需要说明的是,后述的表3的双绞绝缘线(C)中的2C这一标记也是指具有两根绝缘线。
并且,在实验例1-1、实验例1-2中,在纤芯的外周通过管材挤压形成了表1所示的外皮。在实验例1-3中,通过实心挤压以覆盖纤芯13的外表面13A的方式形成了表1所示的外皮12。
[表1]
在图7A~图7C中示出所获得的多芯电缆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的截面照片。图7A表示实验例1-1的多芯电缆,图7B表示实验例1-2的多芯电缆,图7C表示实验例1-3的多芯电缆。
如图7A、图7B所示,就实验例1-1、实验例1-2的多芯电缆而言,外皮12都不具有凸部121。
与此相对,如图7C所示,就实验例1-3的多芯电缆10而言,确认到外皮12具有凸部121,凸部121与绝缘线11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相接。确认到绝缘线11和凸部121密合,此外,绝缘线11与凸部121直接接触。凸部的高度的最小值为0.101mm,最大值为0.132mm。就实验例1-3的多芯电缆10而言,位于纤芯的外周侧的绝缘线11与外皮12直接相接。此外,就实验例1-3的多芯电缆10而言,确认到在纤芯的内部具有空隙130,而外皮的树脂未进入到纤芯的内部。
就实验例1-3的多芯电缆10而言,还确认到在弯曲时,在弯曲部,配置于纤芯的外周侧的绝缘线与凸部至少一部分相接。
此外,对于实验例1-3,在多芯电缆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一个截面中,针对配置于纤芯13的外周侧的邻接的绝缘线间的距离L11为0.01mm以上的间隙14,测定了其数量和相关的距离L11的最小值、最大值。将结果示于表1中。
对于实验例1-1~实验例1-3的多芯电缆,在实施了上述的噪音试验时,在实验例1-1、实验例1-2中确认到噪音。与此相对,在实验例1-3的多芯电缆中未确认到噪音。
[实验例2]
制作出以下的实验例2-1、实验例2-2的多芯电缆。实验例2-1为比较例,实验例2-2为实施例。
在实验例2-1、实验例2-2中,均以在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纤芯的构成与图2所示的多芯电缆20的纤芯23成为相同方式制作出多芯电缆。
制作出的多芯电缆的技术规格在表2中汇总示出。表2中的集合(纤芯)栏中的“(A)×9+(B)×3”是指各个电缆的根数,是指包括9根第一绝缘线(A)和3根第二绝缘线(B)。在以下的表3~表5中也以同样的宗旨来标记。
在实验例2-1中,在纤芯的外周通过管材挤压形成了外皮。在实验例2-2中,通过实心挤压以覆盖纤芯23的外表面23A的方式形成了外皮12。
[表2]
实验例2-1的多芯电缆与实验例1-1、实验例1-2的情况同样,外皮不具有凸部121。
与此相对,如图2所示,就实验例2-2的多芯电缆20而言,确认到外皮12具有凸部121,绝缘线11与凸部121密合,此外,绝缘线11与凸部121直接接触。凸部的高度的最小值为0.094mm,最大值为0.152mm。就实验例2-2的多芯电缆20而言,位于纤芯的外周侧的绝缘线与外皮直接相接。此外,就实验例2-2的多芯电缆20而言,确认到在纤芯的内部具有空隙230,而外皮的树脂未进入到纤芯的内部。
就实验例2-2的多芯电缆20而言,还确认到在弯曲时,在弯曲部,配置于纤芯的外周侧的绝缘线与凸部至少一部分相接。
此外,对于实验例2-2,在多芯电缆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一个截面中,针对配置于纤芯23的外周侧的邻接的绝缘线间的距离L11为0.01mm以上的间隙14,测定了其数量和相关的距离L11的最小值、最大值。将结果示于表2中。
对于实验例2-1、实验例2-2的多芯电缆,在实施了上述的噪音试验时,在实验例2-1中确认到噪音。与此相对,在实验例2-2的多芯电缆中未确认到噪音。
[实验例3]
制作出以下的实验例3-1,实验例3-2的多芯电缆。实验例3-1为比较例,实验例3-2为实施例。
在实验例3-1、实验例3-2中,均以在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纤芯的构成与图3所示的多芯电缆30的纤芯33成为相同的方式制作出多芯电缆。
制作出的多芯电缆的技术规格在表3中汇总示出。
在实验例3-1中,在纤芯的外周通过管材挤压形成了外皮。在实验例3-2中,通过实心挤压以覆盖纤芯33的外表面33A的方式形成了外皮12。
[表3]
实验例3-1的多芯电缆与实验例1-1、实验例1-2的情况同样,外皮不具有凸部121。
与此相对,就实验例3-2的多芯电缆而言,确认到外皮12具有凸部121,绝缘线11与凸部121密合,此外,绝缘线11与凸部121直接接触。凸部的高度的最小值为0.096mm,最大值为0.131mm。就实验例3-2的多芯电缆30而言,位于纤芯的外周侧的绝缘线与外皮直接相接。此外,就实验例3-2的多芯电缆30而言,确认到在纤芯的内部具有空隙330,而外皮的树脂未进入到纤芯的内部。
就实验例3-2的多芯电缆30而言,还确认到在弯曲时,在弯曲部,配置于纤芯的外周侧的绝缘线与凸部至少一部分相接。
在实验例3-2的多芯电缆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一个截面中,针对配置于纤芯33的外周侧的邻接的绝缘线间的距离L11为0.01mm以上的间隙14,测定了其数量和相关的距离L11的最小值、最大值。需要说明的是,邻接的绝缘线间的距离是指绝缘线11间的距离以及双绞绝缘线31的外切圆31C与绝缘线11之间的距离。将结果示于表3中。
对于实验例3-1、实验例3-2的多芯电缆,在实施了上述的噪音试验时,在实验例3-1中确认到噪音。与此相对,在实验例3-2的多芯电缆中未确认到噪音。
[实验例4]
制作出以下的实验例4-1、实验例4-2的多芯电缆。实验例4-1为比较例,实验例4-2为实施例。
在实验例4-1、实验例4-2中,均以在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纤芯的构成与图4所示的多芯电缆40的纤芯43成为相同的方式制作出多芯电缆。
制作出的多芯电缆的技术规格在表4中汇总示出。
在实验例4-1中,在纤芯的外周通过管材挤压形成了外皮。在实验例4-2中,通过实心挤压以覆盖纤芯43的外表面43A的方式形成了外皮12。
[表4]
实验例4-1的多芯电缆与实验例1-1、实验例1-2的情况同样,外皮不具有凸部121。
与此相对,就实验例4-2的多芯电缆而言,确认到外皮12具有凸部121,绝缘线11与凸部121密合,此外,绝缘线11与凸部121直接接触。凸部的高度的最小值为0.081mm,最大值为0.179mm。就实验例4-2的多芯电缆40而言,位于纤芯的外周侧的绝缘线与外皮直接相接。此外,就实验例4-2的多芯电缆40而言,确认到在纤芯的内部具有空隙430,而外皮的树脂未进入到纤芯的内部。
就实验例4-2的多芯电缆40而言,还确认到在弯曲时,在弯曲部,配置于纤芯的外周侧的绝缘线与凸部至少一部分相接。
在实验例4-2的多芯电缆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一个截面中,针对配置于纤芯43的外周侧的邻接的绝缘线间的距离L11为0.01mm以上的间隙14,测定了其数量和相关的距离L11的最小值、最大值。需要说明的是,邻接的绝缘线间的距离是指绝缘线11间的距离以及双绞绝缘线31的外切圆31C与绝缘线11之间的距离。将结果示于表4中。
对于实验例4-1、实验例4-2的多芯电缆,在实施了上述的噪音试验时,在实验例4-1中确认到噪音。与此相对,在实验例4-2的多芯电缆中未确认到噪音。
[实验例5]
制作出以下的实验例5-1、实验例5-2的多芯电缆。实验例5-1为比较例,实验例5-2为实施例。
在实验例5-1、实验例5-2中,均以在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纤芯的构成与图5所示的多芯电缆50的纤芯53成为相同的方式制作出多芯电缆。
制作出的多芯电缆的技术规格在表5中汇总示出。
在实验例5-1中,在纤芯的外周通过管材挤压形成了外皮。在实验例5-2中,通过实心挤压以覆盖纤芯53的外表面53A的方式形成了外皮12。
[表5]
实验例5-1的多芯电缆与实验例1-1、实验例1-2的情况同样,外皮不具有凸部121。
与此相对,就实验例5-2的多芯电缆而言,确认到外皮12具有凸部121,绝缘线11与凸部121密合,此外,绝缘线11与凸部121直接接触。凸部的高度的最小值为0.077mm,最大值为0.132mm。就实验例5-2的多芯电缆50而言,位于纤芯的外周侧的绝缘线与外皮直接相接。此外,就实验例5-2的多芯电缆50而言,确认到在纤芯的内部具有空隙530,而外皮的树脂未进入到纤芯的内部。
就实验例5-2的多芯电缆50而言,还确认到在弯曲时,在弯曲部,配置于纤芯的外周侧的绝缘线与凸部至少一部分相接。
在实验例5-2的多芯电缆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一个截面中,针对配置于纤芯53的外周侧的邻接的绝缘线间的距离L11为0.01mm以上的间隙14,测定了其数量和相关的距离L11的最小值、最大值。需要说明的是,邻接的绝缘线间的距离是指绝缘线11间的距离以及双绞绝缘线31的外切圆31C与绝缘线11之间的距离。将结果示于表5中。
对于实验例5-1、实验例5-2的多芯电缆,在实施了上述的噪音试验时,在实验例5-1中确认到噪音。与此相对,在实验例5-2的多芯电缆中未确认到噪音。
附图标记说明
10、20、30、40、50:多芯电缆;
11、11A~11D:绝缘线(第一绝缘线);
D11:第一绝缘线的外径;
21:第二绝缘线;
D21:第二绝缘线的外径;
31:双绞绝缘线;
311:绝缘线;
31C:外切圆;
111、211、3111:中心导体;
112、212、3112:绝缘体;
12:外皮;
121:凸部;
H121:凸部的高度;
L11:位于纤芯的外周侧的绝缘线间的距离;
13、23、33、43、53:纤芯;
13A、23A、33A、43A、53A:纤芯的外表面;
130、230、330、430、530:空隙;
14:间隙;
A:双箭头;
231:第一区域;
232:第二区域;
34:夹置件;
L1、L31:公切线;
L2、L32:直线;
600:弯曲前的多芯电缆;
601:弯曲后的多芯电缆。

Claims (11)

1.一种多芯电缆,具有:
纤芯,包括多根绝缘线;以及
外皮,覆盖所述纤芯的外表面,
所述外皮具有凸部,该凸部配置在位于所述纤芯的外周侧的所述绝缘线间,并与所述绝缘线的表面的至少一部分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芯电缆,其中,
所述凸部的高度为0.05mm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芯电缆,其中,
所述多根绝缘线包括第一绝缘线和与所述第一绝缘线相比外径大的第二绝缘线,
所述第二绝缘线配置于所述纤芯的外周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芯电缆,其中,
所述第一绝缘线和所述第二绝缘线配置于所述纤芯的外周侧,
在所述纤芯的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沿所述纤芯的外周交替地配置有包括所述第一绝缘线的第一区域和包括所述第二绝缘线的第二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芯电缆,其中,
所述纤芯包括使两根所述绝缘线绞合而成的双绞绝缘线。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芯电缆,其中,
位于所述纤芯的外周侧的所述绝缘线与所述外皮直接相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芯电缆,其中,
在使所述多芯电缆弯曲了时,在弯曲部,配置于所述纤芯的外周侧的所述绝缘线与所述凸部至少一部分相接。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芯电缆,其中,
所述绝缘线具有中心导体和覆盖所述中心导体的外表面的绝缘体,
所述绝缘体包含氟系树脂。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芯电缆,其中,
所述外皮包含热塑性树脂。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芯电缆,其中,
所述纤芯在位于所述纤芯的外周侧的所述绝缘线中至少邻接的一对所述绝缘线间具有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多芯电缆,其中,
在与长尺寸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在所述纤芯内部具有空隙。
CN202280042523.5A 2021-07-21 2022-07-20 多芯电缆 Pending CN11750138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20532 2021-07-21
JP2021120532 2021-07-21
PCT/JP2022/028182 WO2023003012A1 (ja) 2021-07-21 2022-07-20 多芯ケーブル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501387A true CN117501387A (zh) 2024-02-02

Family

ID=849800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42523.5A Pending CN117501387A (zh) 2021-07-21 2022-07-20 多芯电缆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274320A1 (zh)
JP (1) JPWO2023003012A1 (zh)
CN (1) CN117501387A (zh)
WO (1) WO202300301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681165B2 (ja) * 2001-10-29 2005-08-10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通信ケーブル
JP5801623B2 (ja) * 2011-06-29 2015-10-28 エス・ディ・ケイ株式会社 シース電線
JP2014078390A (ja) * 2012-10-10 2014-05-01 Hitachi Cable Fine Tech Ltd イヤホンケーブル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03012A1 (ja) 2023-01-26
JPWO2023003012A1 (zh) 2023-01-26
US20240274320A1 (en) 2024-08-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21565B2 (ja) 同軸ケーブル
US7034228B2 (en) Coaxial cables, multicore cables,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es using such cables
JP2010056080A (ja) 差動伝送ケーブル及びそれを含む複合ケーブル
JP2019096628A (ja) 同軸ケーブル
JP5836554B2 (ja) 電源用ケーブル
JP6164844B2 (ja) 絶縁電線、同軸ケーブル及び多心ケーブル
CN115066732A (zh) 同轴电缆
US20110147079A1 (en) Tension-Resistant Electrical Conductor
JP5910580B2 (ja) 光電気複合ケーブル
US10269468B1 (en) Cable with braided shield
JP7265324B2 (ja) 絶縁電線、ケーブル
CN117501387A (zh) 多芯电缆
JP2011071095A (ja) 同軸ケーブルおよび多心同軸ケーブル
JP2011228298A (ja) 多心ケーブル
JP6066387B2 (ja) 光電気複合ケーブル
CN110310771B (zh) 绝缘电线和多芯电缆
JP6713712B2 (ja) 多芯ケーブル
JP6504489B2 (ja) 同軸ケーブル
JP6569923B2 (ja) 編組シールド付ケーブル
JP7424221B2 (ja) 電線
JP2003234026A (ja) 高精度発泡同軸ケーブル
JP6947053B2 (ja) コードスイッチ
JP2023180907A (ja) ケーブル
JP2023022407A (ja) 多芯ケーブル
JP2023104186A (ja) ケーブル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