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316056B - 一种支撑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支撑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316056B
CN117316056B CN202311604855.0A CN202311604855A CN117316056B CN 117316056 B CN117316056 B CN 117316056B CN 202311604855 A CN202311604855 A CN 202311604855A CN 117316056 B CN117316056 B CN 11731605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buffer medium
groove
plate assembly
film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60485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316056A (zh
Inventor
郑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or De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or De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or Devi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60485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31605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3160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1605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31605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31605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板组件及电子设备。支撑板组件包括:支撑板和第一缓冲介质。支撑板用于支撑电子设备的屏幕;支撑板包括弯折区和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位于弯折区。第一缓冲介质填充在第一凹槽内,以缓冲屏幕受到的外界冲击力。这样,在支撑板的弯折区设有第一凹槽,并在第一凹槽内填充第一缓冲介质,可以利用第一缓冲介质缓冲屏幕受到的外界冲击力,提高支撑板的轴区抗冲击性能,还可以避免出现弯折断裂,又可以减小弯折区的应力产生,进而减小因应力集中导致的膜层间剥皮的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支撑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发展,手机等电子设备的显示屏尺寸越来越大。为了在显示屏尺寸增大的同时,兼顾用户的便携性需求,折叠屏设备逐渐进入用户的使用场景。
折叠屏设备包括柔性显示面板、支撑板及转轴机构等,支撑板位于柔性显示面板的背面,转轴机构位于支撑板的背离柔性显示面板的一侧。柔性显示面板可以随转轴机构的转动而弯折,支撑板用于随柔性显示面板一起弯折,并支撑柔性显示面板。
目前,支撑板通常为金属板。在柔性显示面板受到落球、落笔或挤压等外界冲击时,柔性显示面板产生形变,使得金属材质的支撑板会对柔性显示面板造成损伤,导致柔性显示面板出现黑斑或亮线等显示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撑板组件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电子设备的抗冲击性能差,易影响显示效果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支撑板组件,包括:支撑板和第一缓冲介质。支撑板用于支撑电子设备的屏幕;支撑板包括弯折区和第一表面,第一表面包括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位于弯折区。第一缓冲介质填充在第一凹槽内,以缓冲屏幕受到的外界冲击力。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组件,在支撑板的弯折区设有第一凹槽,并在第一凹槽内填充第一缓冲介质,可以利用第一缓冲介质缓冲屏幕受到的外界冲击力,提高支撑板的轴区抗冲击性能。同时,支撑板的弯折区具有第一缓冲介质,既可以避免出现弯折断裂,又可以减小弯折区的应力产生,进而减小因应力集中导致的膜层间剥皮的问题。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支撑板还包括非弯折区,非弯折区位于弯折区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沿第二方向,第一凹槽具有第一深度,第一深度小于支撑板的厚度,以使支撑板在第一凹槽处形成连接壁;连接壁与弯折区两侧的非弯折区连接;其中,第一方向为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为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这样,可以利用连接壁保证支撑板的完整性和可弯折性,以及,保证支撑板的强度。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凹槽为沿第三方向连续形成的凹槽,且具有第一宽度,弯折区沿第三方向具有第二宽度;第一宽度大于或等于第二宽度,使第一凹槽的两端沿第三方向延伸至非弯折区;其中,第三方向为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这样,在转轴区域,支撑板组件具有连续的凹槽结构,可以减小弯折区的应力产生,进而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导致的膜层间剥皮的问题,并且,也不会出现断裂的问题。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缓冲介质的背离连接壁的表面与第一表面共面。这样,第一缓冲介质未凸出于支撑板的第一表面,可以避免第一缓冲介质占用电子设备的整机空间。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连接壁包括朝向第一表面的第三表面,第三表面为第一凹槽的底面;第一缓冲介质通过第一固定胶贴合在连接壁的第三表面。这样,可以提高第一缓冲介质与支撑板的结合稳定性。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一膜层;第一膜层位于第一凹槽内,且通过第二固定胶贴合在第一缓冲介质上;第一膜层的背离第一缓冲介质的表面与第一表面共面。这样,利用第一膜层可以保护第一缓冲介质的与转轴区域对应的部分,避免第一缓冲介质在弯折时发生蠕变,进而避免第一缓冲介质与转轴机构接触而受损伤,进而避免屏幕损伤。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膜层和/或第一缓冲介质与第一凹槽的边缘形成第一间隙;以及,还包括:第一填充胶;第一填充胶填充在第一间隙,第一填充胶的外表面与第一表面和/或第一膜层的背离第一缓冲介质的表面共面。这样,可以避免弯折时第一膜层和/或第一缓冲介质与支撑板之间剥离,以及,还可以保证第一膜层和/或第一缓冲介质与支撑板之间的结合强度和稳定性,进而可以保持第一缓冲介质的缓冲外界冲击力的作用。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表面还包括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的部分区域位于支撑板的弯折区,第二凹槽的其他区域位于支撑板的非弯折区,第二凹槽沿第二方向与第一凹槽连通;第二凹槽沿第三方向具有第三宽度,第三宽度大于第一凹槽的第一宽度。这样,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可以形成阶梯结构,便于容纳不同的部件。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膜层位于第二凹槽内,第一膜层的两端沿第三方向延伸至弯折区两侧的非弯折区。这样,利用第一膜层可以进一步保护与转轴区域对应的第一缓冲介质的所有部分,还可以保护与非转轴区域对应的支撑板的部分区域,避免第一缓冲介质在弯折时发生蠕变,进而避免第一缓冲介质和支撑板与转轴机构接触而受损伤,进而避免屏幕损伤。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膜层与第二凹槽的边缘形成第二间隙;以及,还包括:第二填充胶;第二填充胶填充在第二间隙,第二填充胶的表面与第一表面和第一膜层的背离第一缓冲介质的表面共面。这样,可以避免弯折时第一膜层与支撑板之间剥离,避免第一膜层与第一缓冲介质之间剥离,以及,避免第一缓冲介质与支撑板之间剥离,以保证第一膜层、第一缓冲介质与支撑板之间的结合强度和稳定性,进而可以保持第一缓冲介质的缓冲外界冲击力的作用。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支撑板还包括第二表面,第二表面背对第一表面;第二表面包括第三凹槽,第三凹槽位于弯折区,第三凹槽与第一凹槽沿第二方向相对;连接壁位于第三凹槽与第一凹槽之间,连接壁包括朝向第一表面的第三表面和朝向第二表面的第四表面,第三表面为第一凹槽的底面,第四表面为第三凹槽的底面。这样,在转轴区域,支撑板组件的两个表面均具有连续的凹槽结构,可以进一步减小弯折区的应力产生,进而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导致的膜层间剥皮的问题,并且,也不会出现断裂的问题。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三凹槽为沿第三方向连续形成的凹槽,且具有第三宽度;第三宽度大于或等于弯折区的第二宽度。这样,第三凹槽的两端均可以沿第三方向延伸至非弯折区,以提高支撑板的可弯折性,避免出现应力集中问题。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二缓冲介质;第二缓冲介质填充在第三凹槽。这样,第二缓冲胶可以填满第三凹槽,并可以与第三凹槽的边缘无缝黏合,以提高第二缓冲介质与支撑板的结合强度和稳定性。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缓冲介质的背离连接壁的表面与第二表面共面。这样,第二缓冲介质未凸出于支撑的第二表面,可以避免第二缓冲介质占用电子设备的整机空间。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缓冲介质通过第三固定胶贴合在连接壁的第四表面。这样,可以提高第二缓冲介质与支撑板的结合稳定性。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第二膜层;第二膜层位于第三凹槽内,且贴合在第二缓冲介质的表面;第二膜层的背离第二缓冲介质的表面与第二表面共面。这样,利用第二膜层可以保护第二缓冲介质的与转轴区域对应的部分,避免第二缓冲介质在弯折时发生蠕变,进而避免第二缓冲介质与转轴机构接触而受损伤,进而避免屏幕损伤。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二膜层和/或第二缓冲介质与第三凹槽的边缘形成第三间隙;以及,还包括:第三填充胶;第三填充胶填充在第三间隙,第三填充胶的表面与第二膜层的背离第二缓冲介质的表面共面。这样,可以保证第二膜层、第二缓冲介质与支撑板之间的结合强度和稳定性,进而可以保持第二缓冲介质的缓冲外界冲击力的作用。
在一些实现方式中,第一缓冲介质和第二缓冲介质包括缓冲胶、缓冲泡棉或聚脂薄膜中的一种。这样,可以适用于不同的使用需求。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第一机身、第二机身、转轴机构、屏幕和第一方面提供的支撑板组件。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位于转轴机构的轴线方向的相对两侧;屏幕覆盖在第一机身、第二机身和转轴机构上,第一机身和第二机身随转轴机构的弯折或展开而转动,以带动屏幕弯折或展开;支撑板组件位于屏幕和所述转轴机构之间,支撑板组件用于支撑屏幕。
可以理解地,第二方面所提供的电子设备应用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支撑板组件,因此,其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支撑板组件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A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支撑件50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截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支撑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的俯视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的第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与第一缓冲介质201的第一个装配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支撑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一膜层601的第一个装配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支撑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一膜层601的第二个装配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支撑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的第二个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与第一缓冲介质201的第二个装配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一膜层601的第三个装配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支撑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的第三个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支撑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的第一个装配示意图;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支撑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的第二个装配示意图;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第一缓冲介质201、第二缓冲介质202、第一膜层601和第二膜层602的第一个装配示意图;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支撑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第一缓冲介质201、第二缓冲介质202、第一膜层601和第二膜层602的第二个装配示意图;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种支撑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此外,本申请中,“上”、“下”等方位术语是相对于附图中的部件示意置放的方位来定义的,应当理解到,这些方向性术语是相对的概念,它们用于相对于的描述和澄清,其可以根据附图中部件所放置的方位的变化而相应地发生变化。
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定于手机、折叠屏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膝上型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或可穿戴式设备等。以下以电子设备为折叠屏手机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A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00A可以包括第一机身10、第二机身20、屏幕30和转轴机构40。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分设在转轴机构40的轴线方向的相对两侧,第一机身10与第二机身20分别与转轴机构40连接,并且可以通过转轴机构40的弯折或展开而转动,使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之间的夹角减小,直至电子设备100A呈现折叠状态,或使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之间的夹角增大,直至电子设备100A呈现展开状态。
屏幕30覆盖在第一机身10、第二机身20和转轴机构40上,并分别与第一机身10与第二机身20连接,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的转动可以带动屏幕30弯折或展开。示例性的,屏幕30可以采用可弯折的柔性屏,屏幕30具有弯折区域,使得屏幕30能够随转轴机构40的转动在弯折区域进行弯折。在电子设备100A处于展开状态时,转轴机构40也处于展开状态。在展开状态下,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平行分布在转轴机构40的两侧,屏幕30以展开状态平铺在转轴机构40之上。在电子设备100A处于折叠状态时,转轴机构40也处于折叠状态。在折叠状态下,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相对分布在转轴机构40的两侧,转轴机构40将屏幕30压成水滴形态。
为便于说明电子设备100A中各个部件的位置,本申请实施例示例性的基于电子设备100A建立三维坐标系,其中,x轴方向为电子设备100A的宽度方向,y轴方向为电子设备100A的长度方向,z轴方向为电子设备100A的厚度方向。
需要说明的是,电子设备100A内包括电路板、电池、扬声器组件和摄像头组件等器件,此处不一一列举。
图2是一种支撑件5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2为支撑件50朝向转轴机构40方向的视图。
结合图1和图2所示,由于电子设备100A越来越轻薄,且柔性屏的质地较软,为提高屏幕30的强度,通常在屏幕30和转轴机构40之间增加支撑件50。支撑件50与屏幕30连接,支撑件50的尺寸与屏幕30的尺寸相同,支撑件50贴合在屏幕30的朝向转轴机构40的一侧,以利用支撑件50对屏幕30进行支撑。
支撑件50包括弯折部51和支撑部52。支撑部52用于对可弯折的屏幕30进行支撑;弯折部51与屏幕30的弯折区域对应,而屏幕30的弯折区域与转轴机构40形成的转轴区域对应,使得弯折部51可以与弯折区域一起弯折。
支撑件50包括盲槽区域53、竹书区域54和麦拉片55,盲槽区域53、竹书区域54和麦拉片55均位于弯折部51。
其中,盲槽区域53的结构为沿y轴方向的条形槽,多个条形槽间隔位于竹书区域54的相对两侧。竹书区域54为带孔洞(图中未示出)的结构,孔洞的轴向平行于z轴方向。麦拉片(MYLAR片)55,也可称为聚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薄膜,PET聚酯薄膜是由对苯二甲酸二甲酯和乙二醇在相关催化剂的辅助下加热,经过酯交换和真空缩聚,双轴拉伸而成的薄膜。示例性的,麦拉片55可以为透明态薄膜。
图3是图2中A-A截面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支撑件50位于屏幕30与转轴机构40之间。屏幕30包括显示面板31和支撑层32,显示面板31和支撑层32贴合。支撑件50可以通过胶层60与屏幕30的支撑层32粘接。转轴机构40位于支撑件50的背离屏幕30的一侧,以图3所示状态为例,转轴机构40位于支撑件50的上方,屏幕30位于支撑件50的下方。
电子设备100A内包括转轴区域41和非转轴区域42,转轴区域41为转轴机构40的沿z轴方向投影的覆盖区域,非转轴区域42为转轴机构40的沿z轴方向投影的未覆盖区域。
支撑件50的弯折部51位于转轴区域41,支撑部52位于非转轴区域42。也就是说,盲槽区域53、竹书区域54和麦拉片55均位于转轴区域41内。
沿x轴方向,盲槽区域53间隔位于竹书区域54的相对两侧,盲槽区域53和竹书区域54用于增加支撑件50的弯折部51的柔韧性,进而增加屏幕30的弯折区域的柔韧性,以便于提高屏幕30的弯折效果。麦拉片55覆盖在竹书区域54上,麦拉片55沿x轴方向的宽度大于竹书区域54的宽度,且小于转轴区域41的宽度。这样,麦拉片55可以对竹书区域54进行保护,避免竹书区域54与转轴机构40接触。
支撑件50通常为金属材质,例如可以为钛质和碳纤维等。柔性的屏幕30在受到落球、落笔或挤压等外界冲击时易产生形变,特别是屏幕30与转轴区域41对应的部分更易产生形变,而金属材质的支撑件50无法对屏幕30受到的冲击力进行缓冲,导致屏幕30出现损伤。可见,目前的支撑件50的轴区抗冲击性能差,易导致屏幕30损伤而出现黑斑或亮线等显示问题。
并且,在支撑件50多次弯折后,会使竹书区域54断裂、麦拉片55出现裂纹,以及,因盲槽区域53应力集中导致的膜层间剥皮的问题。麦拉片55凸出于竹书区域54,使得麦拉片55会占用一定的整机z轴方向架构空间,影响电子设备100A的轻薄化需求;且麦拉片55并未完整覆盖支撑件50与转轴区域41对应的部分,使得支撑件50未受麦拉片55保护且与转轴区域41对应的部分易在弯折时与转轴机构40接触而受损伤,进而会造成屏幕30损伤。
为解决上述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支撑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支撑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4仅示出支撑板组件的部分截面结构,同样的,下述各附图也未示出支撑板组件的完整截面结构,且截面视角可以参考图2所示的A-A截面视角,下文不再赘述。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组件可以包括支撑板100和第一缓冲介质201。
支撑板100用于支撑电子设备100A的屏幕30,支撑板100的尺寸与屏幕30的尺寸相同,支撑板100贴合在屏幕30的朝向转轴机构40的一侧,示例性的,支撑板100可以通过粘胶与屏幕30的支撑层32粘接。这样,利用支撑板100对屏幕30进行支撑,便于屏幕30可以随转轴机构40的转动而弯折成不同形态。
支撑板100需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柔韧性,以便支撑板100能够随屏幕30弯折以及支撑屏幕30。示例性的,支撑板100可以采用金属材质,例如可以是钛质材料、铜质材料或碳纤维等。
支撑板100可以包括背对的第一表面101和第二表面102,第一表面101可以朝向屏幕30,第二表面102可以朝向转轴机构40;或者,第一表面101可以朝向转轴机构40,第二表面102可以朝向屏幕30,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限定。
第一缓冲介质201用于缓冲屏幕30受到的外界冲击力。示例性的,第一缓冲介质201可以采用缓冲胶或其他缓冲材料,以适用于不同的使用需求。缓冲胶具有黏合强度高、韧度高和弹性高等特点,使得第一缓冲介质201既可以稳定地黏合在其他基体上,如黏合在支撑板100上,又可以缓冲外界冲击力。缓冲胶可以包括热熔胶或热固胶等。缓冲材料具有韧度高和弹性高等特点,可以缓冲外界冲击力,缓冲材料可以包括缓冲泡棉或聚酯薄膜等。
为便于说明支撑板组件的结构,定义第一方向为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y轴),第二方向为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z轴),第三方向为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x轴)。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的俯视图。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100可以包括弯折区100a和非弯折区100b。非弯折区100b沿x轴方向位于弯折区100a的沿y轴方向的相对两侧,也就是说,弯折区100a位于支撑板100的中部区域,非弯折区100b位于支撑板100的端部区域。
结合图3,支撑板100的弯折区100a与转轴机构40的转轴区域41对应,弯折区100a用于实现支撑板100的可弯折性以及支撑屏幕30;支撑板100的非弯折区100b与非转轴区域42对应,非弯折区100b用于支撑屏幕30。
支撑板100的第一表面101可以包括第一凹槽1031,第一凹槽1031位于弯折区100a。
第一凹槽1031为沿y轴方向连续形成的凹槽,且具有第一长度L1031;沿y轴方向,支撑板100具有第二长度L100。第一凹槽1031的第一长度L1031等于支撑板100的第二长度L100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的第一个结构示意图。
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031为沿x轴方向连续形成的凹槽,且具有第一宽度W1031。这样,第一凹槽1031为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连续形成的凹槽。在转轴区域41,支撑板组件具有连续的凹槽结构,且凹槽结构的长度等于支撑板100的长度,可以减小弯折区100a的应力产生,进而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导致的膜层间剥皮的问题,并且,也不会出现断裂的问题。
沿x轴方向,弯折区100a具有第二宽度W100a,转轴区域41具有第三宽度W41。第二宽度W100a等于第三宽度W41,第一宽度W1031大于或等于第二宽度W100a,第一宽度W1031大于或等于第三宽度W41,使得第一凹槽1031的两端沿x轴方向延伸至非弯折区100b。这样,可以提高支撑板100的可弯折性,避免出现应力集中问题。
沿z轴方向,第一凹槽1031具有第一深度h1031,第一深度h1031小于支撑板100的厚度h100,以使支撑板100在第一凹槽1031处形成连接壁104。连接壁104与弯折区100a两侧的非弯折区100b连接。这样,可以利用连接壁104保证支撑板100的完整性和可弯折性,以及,保证支撑板100的强度。
连接壁104可以包括第三表面1041和第四表面1042,第三表面1041朝向第一表面101,第四表面1042朝向第二表面102。连接壁104的第三表面1041为第一凹槽1031的底面,连接壁104的第四表面1042与支撑板100的第二表面102共面。连接壁104的厚度为支撑板100的厚度h100与第一凹槽1031的第一深度h1031的差值,示例性的,支撑板100的厚度h100可以为0.12mm左右,连接壁104的厚度可以为0.02mm-0.05mm。
结合图4和图6所示,第一缓冲介质201填充在第一凹槽1031内,第一缓冲介质201位于弯折区100a,可以缓冲屏幕30受到的外界冲击力,提高支撑板100的轴区抗冲击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介质201可以采用缓冲胶,缓冲胶可以填满第一凹槽1031,并可以与第一凹槽1031的边缘无缝黏合,以提高第一缓冲介质201与支撑板100的结合强度和稳定性。
缓冲胶的填充深度可以与第一凹槽1031的第一深度h1031相同,以使得第一缓冲介质201的背离连接壁104的表面与第一表面101共面。第一缓冲介质201未凸出于支撑板100的第一表面101,可以避免第一缓冲介质201占用电子设备100A的整机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组件,在支撑板100的弯折区100a设有第一凹槽1031,并在第一凹槽1031内填充第一缓冲介质201,可以利用第一缓冲介质201缓冲屏幕30受到的外界冲击力,提高支撑板100的轴区抗冲击性能。同时,支撑板100的弯折区100a具有第一缓冲介质201,既可以避免出现弯折断裂,又可以减小弯折区100a的应力产生,进而减小因应力集中导致的膜层间剥皮的问题,例如,可以避免第一缓冲介质201与支撑板100之间剥离。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与第一缓冲介质201的第一个装配示意图。
结合图6和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介质201可以采用缓冲材料,示例性的,第一缓冲介质201采用泡棉,将泡棉填充在第一凹槽1031内。也就是说,第一缓冲介质201可以通过第一固定胶301贴合在连接壁104的第三表面1041。这样,可以提高第一缓冲介质201与支撑板100的结合稳定性。
泡棉为固态物质,将泡棉填充在第一凹槽1031内,泡棉与第一凹槽1031的边缘形成第一间隙401。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支撑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填充胶501。
第一填充胶501填充在第一间隙401,利用第一填充胶501将第一缓冲介质201与第一凹槽1031的边缘形成的第一间隙401填平。这样,可以避免弯折时第一缓冲介质201与支撑板100之间剥离,以及,还可以保证第一缓冲介质201与支撑板100之间的结合强度和稳定性,进而可以保持第一缓冲介质201的缓冲外界冲击力的作用。
第一填充胶501的外表面与支撑板100的第一表面101共面。第一填充胶501未凸出于支撑板100的第一表面101,可以避免第一缓冲介质201占用电子设备100A的整机空间。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采用的各种固定胶与各种填充胶可以采用同种胶水,或不同种胶水。其中,固定胶优选采用黏性强的胶水,以提高粘接结构的结合强度和稳定性。
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一膜层601的第一个装配示意图。
结合图6和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介质201可以采用缓冲胶,缓冲胶的填充深度h201可以小于第一凹槽1031的第一深度h1031,使得第一缓冲介质201的背离连接壁104的表面与第一表面101之间具有一定高度差L1
支撑板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膜层601。第一膜层601位于第一凹槽1031内,第一膜层601可以填充在第一缓冲介质201与第一表面101之间形成高度差L1的区域,第一膜层601可以通过第二固定胶302贴合在第一缓冲介质201上,以提高第一膜层601与第一缓冲介质201的稳定性。
第一膜层601覆盖第一缓冲介质201的露出表面的部分或全部区域,第一膜层601至少可以完全覆盖第一缓冲介质201的与支撑板100的弯折区100a对应的区域,甚至第一膜层601的两端可以延伸至非弯折区100b。这样,利用第一膜层601可以保护第一缓冲介质201的与转轴区域41对应的部分,避免第一缓冲介质201在弯折时发生蠕变,进而避免第一缓冲介质201与转轴机构40接触而受损伤,进而避免屏幕30损伤。
第一膜层601的厚度小于或等于高度差L1,第一膜层601的背离第一缓冲介质201的表面与第一表面101共面。第一膜层601嵌入支撑板100内,第一膜层601未凸出于支撑板100的第一表面101,可以避免第一膜层601占用电子设备100A的整机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膜层601可以采用麦拉片,即可以采用聚脂薄膜。
第一膜层601为固态物质,第一膜层601与第一凹槽1031的边缘形成第一间隙401。在这种场景下,第一间隙401可以由第一凹槽1031的边缘、第一缓冲介质201的未被第一膜层601覆盖的区域,以及,第一膜层601的侧表面形成。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支撑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9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这种支撑板组件中,将第一填充胶501填充在第一间隙401,利用第一填充胶501将第一膜层601与第一凹槽1031的边缘形成的第一间隙401填平。这样,可以避免弯折时第一膜层601与支撑板100之间剥离,也可避免第一膜层601与第一缓冲介质201之间剥离,以保证第一膜层601、第一缓冲介质201与支撑板100之间的结合强度和稳定性,进而可以保持第一缓冲介质201的缓冲外界冲击力的作用。
第一填充胶501的外表面与支撑板100的第一表面101、第一膜层601的背离第一缓冲介质201的表面共面。第一填充胶501未凸出于支撑板100的第一表面101,可以避免第一填充胶501占用电子设备100A的整机空间。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一膜层601的第二个装配示意图。
结合图6和图1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介质201采用泡棉,将泡棉填充在第一凹槽1031内,泡棉通过第一固定胶301贴合在连接壁104的第三表面1041。
泡棉的厚度h201’小于第一凹槽1031的第一深度h1031,使得第一缓冲介质201的背离连接壁104的表面与第一表面101之间具有一定高度差L2
第一膜层601位于第一凹槽1031内,第一膜层601可以填充在第一缓冲介质201与第一表面101之间形成高度差L2的区域,第一膜层601可以通过第二固定胶302贴合在第一缓冲介质201上,第一膜层601完全覆盖第一缓冲介质201的所有表面。
第一膜层601和第一缓冲介质201均为固态物质,使得第一膜层601与第一凹槽1031的边缘形成间隙,以及,第一缓冲介质201与第一凹槽1031的边缘形成间隙。在这种场景下,第一间隙401可以由第一凹槽1031的边缘、连接壁104的未被第一缓冲介质201覆盖的区域,第一缓冲介质201的侧表面,以及,第一膜层601的侧表面形成。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支撑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1和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在这种支撑板组件中,将第一填充胶501填充在第一间隙401,利用第一填充胶501将第一缓冲介质201、第一膜层601与第一凹槽1031的边缘形成的第一间隙401填平。这样,可以避免弯折时第一膜层601与支撑板100之间剥离,避免第一缓冲介质201与支撑板100之间剥离,也可避免第一膜层601与第一缓冲介质201之间剥离,以保证第一膜层601、第一缓冲介质201与支撑板100之间的结合强度和稳定性,进而可以保持第一缓冲介质201的缓冲外界冲击力的作用。
第一填充胶501的填充深度与第一凹槽1031的第一深度h1031相同,第一填充胶501的外表面与第一表面101和第一膜层601的背离第一缓冲介质201的表面共面。第一填充胶501未凸出于支撑板100的第一表面101,第一膜层601未凸出于支撑板100的第一表面101,可以避免第一填充胶501和第一膜层601占用电子设备100A的整机空间。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的第二个结构示意图。
如图1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100的第一表面101还可以包括第二凹槽1032。
第二凹槽1032的部分区域位于支撑板100的弯折区100a,第二凹槽1032的其他区域位于支撑板100的非弯折区100b。示例性的,第二凹槽1032的沿x轴方向的中部区域位于弯折区100a,第二凹槽1032的端部区域沿x轴方向延伸至非弯折区100b。
第二凹槽1032为沿x轴方向和y轴方向均连续形成的凹槽,第二凹槽1032沿z轴方向与第一凹槽1031连通;第二凹槽1032沿x轴方向具有第三宽度W1032,第三宽度W1032大于第一凹槽1031的第一宽度W1031。这样,第一凹槽1031和第二凹槽1032可以形成阶梯结构,便于容纳不同的部件。
沿z轴方向,第一凹槽1031具有第一深度h1031,第二凹槽1032具有第二深度h1032。第一深度h1031和第二深度h1032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第一凹槽1031和第二凹槽1032的深度之和小于支撑板100的厚度h100,以使支撑板100在第一凹槽1031处形成连接壁104。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与第一缓冲介质201的第二个装配示意图。
结合图13和图1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介质201填充在第一凹槽1031内,第一缓冲介质201的填充深度h201可以等于第一凹槽1031的第一深度h1031,使得第一缓冲介质201的背离连接壁104的表面与第二凹槽1032的底面共面,第一缓冲介质201的背离连接壁104的表面与第一表面101之间形成高度差,该高度差等于第二凹槽1032的第二深度h1032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一膜层601的第三个装配示意图。
结合图14和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膜层601位于第二凹槽1032内,第一膜层601可以填充在第一缓冲介质201与第一表面101之间形成高度差的区域。
第一膜层601通过第二固定胶302贴合在第二凹槽1032内,示例性的,第一膜层601的沿x轴方向的中部区域通过第二固定胶302贴合在第一缓冲介质201的表面,第一膜层601的沿x轴方向的端部区域通过第二固定胶302贴合在第二凹槽1032的底面。这样,可以提高第一膜层601与第一缓冲介质201和支撑板100的稳定性。
第一膜层601的两端沿x轴方向延伸至弯折区100a两侧的非弯折区100b,第一膜层601延伸至非弯折区100b,并覆盖非弯折区100b的部分区域。
第一膜层601不仅可以完全覆盖第一缓冲介质201的所有表面,也就是说,第一膜层601不仅可以完全覆盖支撑板100的弯折区100a,甚至第一膜层601的两端可以延伸至非弯折区100b,并覆盖非弯折区100b的部分区域。这样,利用第一膜层601可以进一步保护第一缓冲介质201的与转轴区域41对应的全部区域,还可以保护支撑板100的与非转轴区域42对应的部分区域,避免第一缓冲介质201在弯折时发生蠕变,进而避免第一缓冲介质201和支撑板100与转轴机构40接触而受损伤,进而避免屏幕30损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膜层601为固态物质,第一膜层601与第二凹槽1032的边缘形成第二间隙402,在这种场景下,第二间隙402可以由第二凹槽1032的边缘、第二凹槽1032的底面中未被第一膜层601覆盖的区域,以及,第一膜层601的侧表面形成。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支撑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5和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二填充胶502。
第二填充胶502填充在第二间隙402,利用第二填充胶502将第一膜层601与第二凹槽1032的边缘形成的第二间隙402填平。这样,可以避免弯折时第一膜层601与支撑板100之间剥离,避免第一膜层601与第一缓冲介质201之间剥离,以及,避免第一缓冲介质201与支撑板100之间剥离,以保证第一膜层601、第一缓冲介质201与支撑板100之间的结合强度和稳定性,进而可以保持第一缓冲介质201的缓冲外界冲击力的作用。
第二填充胶502的表面与第一表面101和第一膜层601的背离第一缓冲介质201的表面共面,第一膜层601嵌入支撑板100内,第一膜层601未凸出于支撑板100的第一表面101,第二填充胶502未凸出于支撑板100的第一表面101,可以避免第一膜层601和第二填充胶502占用电子设备100A的整机空间。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的第三个结构示意图。
如图1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100的第一表面101包括第一凹槽1031,第二表面102包括第三凹槽1033。
第一凹槽1031和第三凹槽1033均位于弯折区100a,第三凹槽1033与第一凹槽1031沿z轴方向相对。第三凹槽1033与第一凹槽1031相同,均为沿x轴方向及y轴方向连续形成的凹槽,第三凹槽1033沿y轴方向的结构可以参照图5所示的第一凹槽1031沿y轴方向的结构,此处不赘述。
第三凹槽1033为沿x轴方向连续形成的凹槽,且具有第三宽度W1033。第三宽度W1033大于或等于弯折区100a的第二宽度W100a,第三宽度W1033大于或等于第一凹槽1031的第一宽度W1031。这样,可以使得第一凹槽1031和第三凹槽1033的两端均沿x轴方向延伸至非弯折区100b,以提高支撑板100的可弯折性,避免出现应力集中问题。
沿z轴方向,第一凹槽1031具有第一深度h1031,第三凹槽1033具有第三深度h1033。第一深度h1031小于支撑板100的厚度h100,第三深度h1033小于支撑板100的厚度h100;第一深度h1031与第三深度h1033的和小于支撑板100的厚度h100;第一深度h1031与第三深度h103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这样,可以使支撑板100在第一凹槽1031和第三凹槽1033之间形成连接壁104。连接壁104与弯折区100a两侧的非弯折区100b连接,连接壁104包括朝向第一表面101的第三表面1041和朝向第二表面102的第四表面1042,第三表面1041为第一凹槽1031的底面,第四表面1042为第三凹槽1033的底面。利用连接壁104可以保证支撑板100的完整性和可弯折性,以及,保证支撑板100的强度。
本申请实施例中,在转轴区域41,支撑板组件的两个表面均具有连续的凹槽结构,可以进一步减小弯折区100a的应力产生,进而避免出现应力集中导致的膜层间剥皮的问题,并且,也不会出现断裂的问题。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支撑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7和图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组件可以包括: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第一缓冲介质201填充在第一凹槽1031中,第二缓冲介质202填充在第三凹槽1033。第二缓冲介质202的所采用材质的种类和第一缓冲介质201的所采用材质的种类相同,在同一种支撑板组件中,第二缓冲介质202和第一缓冲介质201可以采用同一种材质,也可以采用不同种材质,此处不限定。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介质201可以采用缓冲胶,第二缓冲介质202也采用缓冲胶。第一缓冲胶可以填满第一凹槽1031,并可以与第一凹槽1031的边缘无缝黏合,以提高第一缓冲介质201与支撑板100的结合强度和稳定性。第二缓冲胶可以填满第三凹槽1033,并可以与第三凹槽1033的边缘无缝黏合。这样,可以提高第一缓冲介质201、第二缓冲介质202与支撑板100的结合强度和稳定性。
第一缓冲胶的填充深度可以与第一凹槽1031的第一深度h1031相同,以使得第一缓冲介质201的背离连接壁104的表面与第一表面101共面。第二缓冲胶的填充深度可以与第三凹槽1033的第三深度h1033相同,以使得第二缓冲介质202的背离连接壁104的表面与第二表面102共面。第一缓冲介质201未凸出于支撑板100的第一表面101,第二缓冲介质202未凸出于支撑板100的第二表面102,可以避免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占用电子设备100A的整机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组件,在支撑板100的弯折区100a设有第一凹槽1031和第三凹槽1033,并在第一凹槽1031内填充第一缓冲介质201,以及,在第三凹槽1033内填充第二缓冲介质202。这样,同时利用位于支撑板100的相背离两个表面中的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既可以缓冲屏幕30受到的外界冲击力,提高支撑板100的轴区抗冲击性能;还可以缓冲外界冲击力通过支撑板100传递至转轴机构40,而使转轴机构40受到的压力,避免支撑板100与转轴机构接触而损伤。同时,支撑板100的弯折区100a具有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既可以避免出现弯折断裂,又可以减小弯折区100a的应力产生,进而减小因应力集中导致的膜层间剥皮的问题,例如,可以避免第一缓冲介质201与支撑板100之间剥离,避免第二缓冲介质202与支撑板100之间剥离。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的第一个装配示意图。
结合图17和图1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均可以采用缓冲材料,示例性,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均采用泡棉。将第一泡棉填充在第一凹槽1031内,将第二泡棉填充在第三凹槽1033中。也就是说,第一缓冲介质201可以通过第一固定胶301贴合在连接壁104的第三表面1041,第二缓冲介质202可以通过第三固定胶303贴合在连接壁104的第四表面1042。这样,可以提高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与支撑板100的结合稳定性。
泡棉为固态物质,将第一泡棉填充在第一凹槽1031内,第一泡棉与第一凹槽1031的边缘形成第一间隙401。将第二泡棉填充在第三凹槽1033内,第二泡棉与第三凹槽1033的边缘形成第三间隙403。
图2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支撑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19和图2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填充胶501和第三填充胶503。
第一填充胶501填充在第一间隙401,利用第一填充胶501将第一缓冲介质201与第一凹槽1031的边缘形成的第一间隙401填平。第三填充胶503填充在第三间隙403,利用第三填充胶503将第二缓冲介质202与第三凹槽1033的边缘形成的第三间隙403填平。这样,可以避免弯折时第一缓冲介质201与支撑板100之间剥离,第二缓冲介质202与支撑板100之间剥离,以及,还可以保证第一缓冲介质201、第二缓冲介质202与支撑板100之间的结合强度和稳定性,进而可以保持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的缓冲外界冲击力的作用。
第一填充胶501的外表面与支撑板100的第一表面101共面,第一填充胶501未凸出于支撑板100的第一表面101。第三填充胶503的外表面与支撑板100的第二表面102共面,第三填充胶503未凸出于支撑板100的第二表面102。这样,可以避免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占用电子设备100A的整机空间。
图2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的第二个装配示意图。
结合图17和图2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均可以采用缓冲胶。第一缓冲胶的填充深度h201可以小于第一凹槽1031的第一深度h1031,使得第一缓冲介质201的背离连接壁104的表面与第一表面101之间具有一定高度差L3。第二缓冲胶的填充深度h202可以小于第三凹槽1033的第三深度h1033,使得第二缓冲介质202的背离连接壁104的表面与第二表面102之间具有一定高度差L4
图2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第一缓冲介质201、第二缓冲介质202、第一膜层601和第二膜层602的第一个装配示意图。
结合图17、图21和图2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组件还可以包括:第一膜层601和第二膜层602。
第一膜层601位于第一凹槽1031内,第一膜层601可以填充在第一缓冲介质201与第一表面101之间形成高度差L3的区域,第一膜层601可以通过第二固定胶302贴合在第一缓冲介质201上。第二膜层602位于第三凹槽1033内,第二膜层602可以填充在第二缓冲介质202与第二表面102之间形成高度差L4的区域,第二膜层602可以通过第四固定胶304贴合在第二缓冲介质202上。
第一膜层601覆盖第一缓冲介质201的露出表面的部分或全部区域,第一膜层601至少可以完全覆盖第一缓冲介质201的与支撑板100的弯折区100a对应的区域,甚至第一膜层601的两端可以延伸至非弯折区100b。第二膜层602覆盖第二缓冲介质202的露出表面的部分或全部区域,第二膜层602至少可以完全覆盖第二缓冲介质202的与支撑板100的弯折区100a对应的区域,甚至第二膜层602的两端可以延伸至非弯折区100b。其中,缓冲介质的露出表面是指缓冲介质的背离连接壁104的表面。
这样,利用第一膜层601和第二膜层602可以保护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的与转轴区域41对应的部分,避免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在弯折时发生蠕变,进而避免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与转轴机构40接触而受损伤,进而避免屏幕30损伤。
第一膜层601的厚度小于或等于高度差L3,第一膜层601的背离第一缓冲介质201的表面与第一表面101共面。第二膜层602的厚度小于或等于高度差L4,第二膜层602的背离第二缓冲介质202的表面与第二表面102共面。这样,第一膜层601嵌入支撑板100内,第一膜层601未凸出于支撑板100的第一表面101;第二膜层602嵌入支撑板100内,第二膜层602未凸出于支撑板100的第二表面102,进而可以避免第一膜层601和第二膜层602占用电子设备100A的整机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膜层601和第二膜层602都采用麦拉片的场景下,第一膜层601可能无法全覆盖第一缓冲介质201的露出表面的全部区域,第二膜层602可能无法全覆盖第二缓冲介质202的露出表面的全部区域。这样,第一膜层601与第一凹槽1031的边缘形成第一间隙401,第二膜层602与第三凹槽1033的边缘形成第三间隙403。在这种场景下,第一间隙401可以由第一凹槽1031的边缘、第一缓冲介质201的未被第一膜层601覆盖的区域,以及,第一膜层601的侧表面形成;第三间隙403可以由第三凹槽1033的边缘、第二缓冲介质202的未被第二膜层602覆盖的区域,以及,第二膜层602的侧表面形成。
图2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支撑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22和图2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组件包括第一填充胶501和第三填充胶503。
将第一填充胶501填充在第一间隙401,利用第一填充胶501将第一膜层601与第一凹槽1031的边缘形成的第一间隙401填平。将第三填充胶503填充在第三间隙403,利用第三填充胶503将第二膜层602与第三凹槽1033的边缘形成的第三间隙403填平。这样,可以避免弯折时第一膜层601与支撑板100之间剥离,也可避免第一膜层601与第一缓冲介质201之间剥离,第二膜层602与支撑板100之间剥离,也可避免第二膜层602与第二缓冲介质202之间剥离,以保证第一膜层601、第二膜层602、第一缓冲介质201、第二缓冲介质202与支撑板100之间的结合强度和稳定性,进而可以保持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的缓冲外界冲击力的作用。
第一填充胶501的外表面与支撑板100的第一表面101、第一膜层601的背离第一缓冲介质201的表面共面,第一填充胶501未凸出于支撑板100的第一表面101。第三填充胶503的外表面与支撑板100的第二表面102、第二膜层602的背离第二缓冲介质202的表面共面,第三填充胶503未凸出于支撑板100的第二表面102。这样,可以避免第一填充胶501和第三填充胶503占用电子设备100A的整机空间。
图2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100、第一缓冲介质201、第二缓冲介质202、第一膜层601和第二膜层602的第二个装配示意图。
结合图17和图2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均采用泡棉。将第一泡棉填充在第一凹槽1031内,第一泡棉通过第一固定胶301贴合在连接壁104的第三表面1041。将第三泡棉填充在第三凹槽1033内,第三泡棉通过第四固定胶304贴合在连接壁104的第四表面1042。
第一泡棉的厚度h201’小于第一凹槽1031的第一深度h1031,使得第一缓冲介质201的背离连接壁104的表面与第一表面101之间具有一定高度差L5。第三泡棉的厚度h202’小于第三凹槽1033的第三深度h1033,使得第二缓冲介质202的背离连接壁104的表面与第二表面102之间具有一定高度差L6
第一膜层601位于第一凹槽1031内,第一膜层601可以填充在第一缓冲介质201与第一表面101之间形成高度差L5的区域,第一膜层601可以通过第二固定胶302贴合在第一缓冲介质201上,第一膜层601完全覆盖第一缓冲介质201的所有表面。第二膜层602位于第三凹槽1033内,第二膜层602可以填充在第二缓冲介质202与第二表面102之间形成高度差L6的区域,第二膜层602可以通过第四固定胶304贴合在第二缓冲介质202上,第二膜层602完全覆盖第二缓冲介质202的所有表面。
第一膜层601、第二膜层602、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均为固态物质,使得第一凹槽1031的边缘与第一膜层601和第一缓冲介质201之间形成第一间隙401,以及,使得第三凹槽1033的边缘与第二膜层602和第二缓冲介质202之间形成第三间隙403。在这种场景下,第一间隙401可以由第一凹槽1031的边缘、连接壁104的未被第一缓冲介质201覆盖的区域,第一缓冲介质201的侧表面,以及,第一膜层601的侧表面形成。第三间隙403可以由第三凹槽1033的边缘、连接壁104的未被第二缓冲介质202覆盖的区域,第二缓冲介质202的侧表面,以及,第二膜层602的侧表面形成。
图2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种支撑板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结合图24和图2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板组件可以包括第一填充胶501和第三填充胶503。
将第一填充胶501填充在第一间隙401,利用第一填充胶501将第一膜层601、第一缓冲介质201与第一凹槽1031的边缘形成的第一间隙401填平。将第三填充胶503填充在第三间隙403,利用第三填充胶503将第二膜层602、第二缓冲介质202与第三凹槽1033的边缘形成的第三间隙403填平。这样,可以避免弯折时第一膜层601与支撑板100之间剥离,第一缓冲介质201与支撑板100之间剥离,也可避免第一膜层601与第一缓冲介质201之间剥离;以及,可以避免弯折时第二膜层602与支撑板100之间剥离,第二缓冲介质202与支撑板100之间剥离,也可避免第二膜层602与第二缓冲介质202之间剥离,以保证第一膜层601、第二膜层602、第一缓冲介质201、第二缓冲介质202与支撑板100之间的结合强度和稳定性,进而可以保持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的缓冲外界冲击力的作用。
第一填充胶501的外表面与支撑板100的第一表面101、第一膜层601的背离第一缓冲介质201的表面共面,第一填充胶501未凸出于支撑板100的第一表面101。第三填充胶503的外表面与支撑板100的第二表面102、第二膜层602的背离第二缓冲介质202的表面共面,第三填充胶503未凸出于支撑板100的第二表面102。这样,可以避免第一填充胶501和第三填充胶503占用电子设备100A的整机空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由支撑板100的第一表面101包括第一凹槽1031,第二表面102包括第三凹槽1033所构成的任一种支撑板组件中,第一表面101还可以包括第二凹槽1032,第二凹槽1032与第一凹槽1031对应且连通;第二表面102也可以包括一个第二凹槽1032,该第二凹槽1032与第三凹槽1033对应且连通。这样,可以利用第一表面101的第二凹槽1032容纳第一膜层601,利用第二表面102的第二凹槽1032容纳第二膜层602。这种支撑板组件的具体结构和所能取得的有益效果均可以结合参照图15、图23和图25所示的支撑板组件的相关内容,此处不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同一种支撑板组件结构中,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可以采用同种材质。示例性的,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都采用缓冲胶;或者,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都采用泡棉。或者,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可以采用不同种材质。示例性的,第一缓冲介质201采用缓冲胶,第二缓冲介质202采用泡棉,或者反之。第一缓冲介质201和第二缓冲介质202采用不同种材质所构成的支撑板组件的结构及所能取得的有益效果均可以参照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组件,此处不赘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组件,在支撑板100的弯折区100a形成连续且具有大面积的凹槽(第一凹槽1031、第二凹槽1032和/或第三凹槽1033),以在弯折区100a处形成薄壁(连接壁104)。凹槽可以位于支撑板100的朝向电子设备100A的屏幕30侧的表面,和/或,位于支撑板100的朝向电子设备100A的后壳侧的表面;连接壁104的位于支撑板100的位置和厚度可以依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在凹槽内填充缓冲介质,利用膜层对缓冲介质进行保护,利用填充胶对各部件之间形成的间隙进行填充。这样,支撑板组件可以具有一定的强度和柔韧性,可以便于支撑板组件弯折的同时,提高支撑板100的轴区抗冲击(落球、落笔或挤压等)性能;还可以避免出现竹书区域弯折断裂、膜层弯折裂纹;又可以减小弯折区100a的应力产生,进而减小因应力集中导致的盲槽区域膜层间剥皮的问题;以及,避免竹书区域的膜层占用整机架构空间的问题。
再次参见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A,包括:第一机身10、第二机身20、转轴机构40、屏幕30和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组件。
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位于转轴机构40的轴线方向的相对两侧;屏幕30覆盖在第一机身10、第二机身20和转轴机构40上,第一机身10和第二机身20随转轴机构40的弯折或展开而转动,以带动屏幕30弯折或展开;支撑板组件位于屏幕30和转轴机构40之间,支撑板组件用于支撑屏幕3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100A应用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组件,因此,电子设备100A所能达到的有益效果可参考前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支撑板组件中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申请后,将容易想到本申请的其它实施方案。本申请旨在涵盖本申请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申请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申请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申请的真正范围由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申请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9)

1.一种支撑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板(100),用于支撑电子设备的屏幕;所述支撑板(100)包括弯折区(100a)和第一表面(101),所述第一表面(101)包括第一凹槽(1031),所述第一凹槽(1031)位于所述弯折区(100a);
第一缓冲介质(201),填充在所述第一凹槽(1031)内,以缓冲所述屏幕受到的外界冲击力;所述第一缓冲介质(201)与所述第一凹槽(1031)的边缘形成第一间隙(401);
第一填充胶(501),所述第一填充胶(501)填充在所述第一间隙(40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100)还包括非弯折区(100b),所述非弯折区(100b)位于所述弯折区(100a)的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
沿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凹槽(1031)具有第一深度,所述第一深度小于所述支撑板(100)的厚度,以使所述支撑板(100)在所述第一凹槽(1031)处形成连接壁(104);所述连接壁(104)与所述弯折区(100a)两侧的所述非弯折区(100b)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厚度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凹槽(1031)为沿第三方向连续形成的凹槽,且具有第一宽度,所述弯折区(100a)沿所述第三方向具有第二宽度;
所述第一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宽度,使所述第一凹槽(1031)的两端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至所述非弯折区(100b);
其中,所述第三方向为所述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支撑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介质(201)的背离所述连接壁(104)的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101)共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壁(104)包括朝向所述第一表面(101)的第三表面(1041),所述第三表面(1041)为所述第一凹槽(1031)的底面;
所述第一缓冲介质(201)通过第一固定胶(301)贴合在所述连接壁(104)的所述第三表面(104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支撑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一膜层(601);
所述第一膜层(601)位于所述第一凹槽(1031)内,且通过第二固定胶(302)贴合在所述第一缓冲介质(201)上;
所述第一膜层(601)的背离所述第一缓冲介质(201)的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101)共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膜层(601)和/或所述第一缓冲介质(201)与所述第一凹槽(1031)的边缘形成第一间隙(401);以及,
还包括:第一填充胶(501);
所述第一填充胶(501)填充在所述第一间隙(401),所述第一填充胶(501)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101)和/或所述第一膜层(601)的背离所述第一缓冲介质(201)的表面共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表面(101)还包括第二凹槽(1032);
所述第二凹槽(1032)的部分区域位于所述支撑板(100)的所述弯折区(100a),所述第二凹槽(1032)的其他区域位于所述支撑板(100)的所述非弯折区(100b),所述第二凹槽(1032)沿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凹槽(1031)连通;
所述第二凹槽(1032)沿所述第三方向具有第三宽度,所述第三宽度大于所述第一凹槽(1031)的第一宽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支撑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膜层(601)位于所述第二凹槽(1032)内,所述第一膜层(601)的两端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至所述弯折区(100a)两侧的所述非弯折区(100b)。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膜层(601)与所述第二凹槽(1032)的边缘形成第二间隙(402);以及,
还包括:第二填充胶(502);
所述第二填充胶(502)填充在所述第二间隙(402),所述第二填充胶(502)的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101)和所述第一膜层(601)的背离所述第一缓冲介质(201)的表面共面。
11.根据权利要求7或10所述的支撑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100)还包括第二表面(102),所述第二表面(102)背对所述第一表面(101);
所述第二表面(102)包括第三凹槽(1033),所述第三凹槽(1033)位于所述弯折区(100a),所述第三凹槽(1033)与所述第一凹槽(1031)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
所述连接壁(104)位于所述第三凹槽(1033)与所述第一凹槽(1031)之间,所述连接壁(104)包括朝向所述第一表面(101)的第三表面(1041)和朝向所述第二表面(102)的第四表面(1042),所述第三表面(1041)为所述第一凹槽(1031)的底面,所述第四表面(1042)为所述第三凹槽(1033)的底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支撑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三凹槽(1033)为沿所述第三方向连续形成的凹槽,且具有第三宽度;
所述第三宽度大于或等于所述弯折区(100a)的所述第二宽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支撑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缓冲介质(202);
所述第二缓冲介质(202)填充在所述第三凹槽(1033)。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撑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缓冲介质(202)的背离所述连接壁(104)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102)共面。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支撑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缓冲介质(202)通过第三固定胶(303)贴合在所述连接壁(104)的第四表面(1042)。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支撑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第二膜层(602);
所述第二膜层(602)位于所述第三凹槽(1033)内,且贴合在所述第二缓冲介质(202)的表面;所述第二膜层(602)的背离所述第二缓冲介质(202)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102)共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支撑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膜层(602)和/或所述第二缓冲介质(202)与所述第三凹槽(1033)的边缘形成第三间隙(403);以及,
还包括:第三填充胶(503);
所述第三填充胶(503)填充在所述第三间隙(403),所述第三填充胶(503)的表面与所述第二膜层(602)的背离所述第二缓冲介质(202)的表面共面。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支撑板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缓冲介质(201)和所述第二缓冲介质(202)包括缓冲胶、缓冲泡棉或聚脂薄膜中的一种。
19.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身、第二机身、转轴机构、屏幕和如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支撑板组件;
所述第一机身和所述第二机身位于所述转轴机构的轴线方向的相对两侧;
所述屏幕覆盖在所述第一机身、所述第二机身和所述转轴机构上,所述第一机身和所述第二机身随所述转轴机构的弯折或展开而转动,以带动所述屏幕弯折或展开;
所述支撑板组件位于所述屏幕和所述转轴机构之间,所述支撑板组件用于支撑所述屏幕。
CN202311604855.0A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支撑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11731605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04855.0A CN117316056B (zh)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支撑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604855.0A CN117316056B (zh)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支撑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16056A CN117316056A (zh) 2023-12-29
CN117316056B true CN117316056B (zh) 2024-04-12

Family

ID=89260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604855.0A Active CN117316056B (zh) 2023-11-29 2023-11-29 一种支撑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316056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3520A (zh) * 2019-11-28 2020-0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支撑件、显示装置
CN211455155U (zh) * 2020-01-22 2020-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3257124A (zh) * 2021-04-29 2021-08-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模块和电子设备
CN114973934A (zh) * 2021-02-22 2022-08-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支撑板、柔性屏模组、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5880996A (zh) * 2022-11-07 2023-03-3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及显示面板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53520A (zh) * 2019-11-28 2020-02-28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支撑件、显示装置
CN211455155U (zh) * 2020-01-22 2020-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4973934A (zh) * 2021-02-22 2022-08-3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支撑板、柔性屏模组、可折叠电子设备
CN113257124A (zh) * 2021-04-29 2021-08-13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模块和电子设备
CN115880996A (zh) * 2022-11-07 2023-03-3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组件及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316056A (zh) 2023-12-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20168971A1 (zh) 一种折叠组件、折叠显示终端
CN110570760B (zh) 一种可折叠柔性显示装置
EP3866205A1 (en) Display device
EP3671703B1 (en) Foldable cover plate, foldable display module, and foldable terminal device
CN102707853B (zh) 薄型软性电容式触控元件
EP3874347B1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bonding structure
CN111064829B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终端设备
CN113744630B (zh) 显示模组、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3380150B (zh) 复合层和显示面板
CN112256151B (zh) 触控显示装置
US20220097339A1 (en) Preparation Method of Display Apparatus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11124182A (zh) 柔性屏组件及柔性屏终端
CN117316056B (zh) 一种支撑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2396960A (zh) 缓冲层及显示装置
CN209232313U (zh) 柔性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4220931A (zh) 显示装置及显示终端
WO2024060998A1 (zh) 电子设备、显示屏和屏幕保护件
CN111768715B (zh) 柔性显示模组与显示装置
CN114495741B (zh)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15182809U (zh) 折叠显示屏以及折叠终端
CN114038315A (zh)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153176B (zh) 电子设备
CN220043467U (zh) 可折叠电子设备
CN220962679U (zh) 一种显示模组和折叠屏电子设备
CN114842747B (zh) 柔性盖板、柔性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