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455155U -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455155U
CN211455155U CN202020146302.0U CN202020146302U CN211455155U CN 211455155 U CN211455155 U CN 211455155U CN 202020146302 U CN202020146302 U CN 202020146302U CN 211455155 U CN211455155 U CN 2114551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tal
connecting plate
organic material
display screen
displa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014630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强
孙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014630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4551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4551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455155U/zh
Priority to JP2022536604A priority patent/JP7428310B2/ja
Priority to EP21744166.6A priority patent/EP4064260A4/en
Priority to US17/759,206 priority patent/US20230050666A1/en
Priority to PCT/CN2021/070329 priority patent/WO2021147663A1/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41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ormed by a plurality of foldable display component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56Details related to functional adaptations of the enclosure, e.g. to provide protection against EMI, shock, water, or to host detachable peripherals like a mouse or removable expansions units like PCMCIA cards, or to provide access to internal components for maintenance or to removable storage supports like CDs or DVDs, or to mechanically mount accessori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显示模组的显示屏包括第一缓冲件及依次连接的第一非弯折区、弯折区及第二非弯折区。支撑件固定于显示屏的非显示侧。支撑件的第一金属板件面向第一非弯折区设置。支撑件的第一连接板件面向弯折区设置。支撑件的第二金属板件面向第二非弯折区设置。第一连接板件能够弯折。第一连接板件的金属部设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的开口位于金属部的第一面。第一连接板件的有机材料部位于多个凹槽内,且固定连接于金属部。第一缓冲件位于第一金属板件与第二金属板件之间。第一缓冲件堆叠于金属部的第一面且固接有机材料部。当显示模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易折叠且支撑强度足够。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由于柔性显示屏具有轻薄、不易碎、可折叠以及可卷曲等优点,使得柔性显示屏被广泛地应用在手机等电子产品中。然而,在传统的手机中,柔性显示屏的硬度较差,容易出现表面塌陷现象。故而,传统柔性显示屏的底侧设置有支撑片,以利用支撑片来支撑柔性显示屏,从而解决柔性显示屏的表面出现塌陷的问题。然而,当支撑片的厚度较厚时,支撑片会限制柔性显示屏的弯折,导致手机不容易折叠。当支撑片的厚度较薄时,虽然支撑片不会限制柔性显示屏的弯折,但是过薄的支撑片的结构强度不够,无法很好地支撑柔性显示屏。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易折叠且支撑强度足够的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及支撑件。所述显示屏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非弯折区、弯折区及第二非弯折区。换言之,所述弯折区连接在所述第一非弯折区和所述第二非弯折区之间。所述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侧。所述支撑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金属板件、第一连接板件及第二金属板件。换言之,所述第一连接板件连接在所述第一金属板件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件之间。所述第一金属板件面向所述第一非弯折区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件面向所述弯折区设置。所述第二金属板件面向所述第二非弯折区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件能够弯折。
此外,所述第一连接板件包括金属部及有机材料部。所述金属部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金属部的第一面。所述有机材料部位于所述多个凹槽内,且固定连接于所述金属部。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位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件与所述第二金属板件之间。所述第一缓冲件堆叠于所述金属部的第一面且固接所述有机材料部。
可以理解的是,金属部的硬度及刚度大于有机材料部的刚度及硬度。此时,因为第一连接板件同时具有金属部及有机材料部,所以第一连接板件的整体刚度及硬度较为适中。当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连接板件具有足够的刚度及硬度来支撑显示屏的弯折区,以防止显示屏的弯折区出现塌陷的问题,也即保证显示屏具有较佳的表面平整度。当电子设备在展开或者折叠的过程中,因为第一连接板件具有较佳的柔韧性,所以第一连接板件对显示屏的弯折影响较小。换言之,在电子设备的折叠过程中或者展开的过程中,有机材料部能够吸收在弯折时所产生的应力。
此外,转动装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上一般设置有较多的凹槽或者通孔。该凹槽或者通孔可以作为部件的避让空间或者用于锁紧紧固件。而在第一连接板件设置有凹槽,且凹槽内未设置有机材料部的方案中,当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转动装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上的凹槽或者通孔的周缘容易挤压第一连接板件。因为第一连接板件的凹槽的周缘的应力较为集中,所以凹槽的周缘能够以较大的挤压力挤向光学胶,光学胶发生凸出,以使显示屏出现黑斑或者亮线等问题。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有机材料部设置在金属部的凹槽内,从而当转动装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上的凹槽或者通孔的周缘挤压第一连接板件时,有机材料部可以吸收部分挤压力,从而防止凹槽的周缘的应力过于集中,也即防止光学胶因过度挤压而发生凸出,进而避免显示屏出现黑斑或者亮线等问题。
此外,当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上的凹槽或者通孔的周缘挤压第一连接板件时,第一连接板件将挤压力传递至第一缓冲件。此时,第一缓冲件也可以吸收部分挤压力,从而进一步地避免显示屏因过度挤压而出现黑斑或者亮线等问题。
此外,当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上的凹槽或者通孔的周缘挤压第一连接板件时,若第一连接板件发生断裂,并挤向显示屏。此时,第一缓冲件也可以防止断裂的第一连接板件直接刺穿或者挤向显示屏,从而较大程度地避免显示屏出现黑斑或者亮线等问题。
此外,第一金属板件与第二金属板件的硬度与刚度较大。此时,当电子设备在折叠过程中或者展开的过程中,第一金属板件具有较佳的硬度及刚度来支撑显示屏的第一非弯折区,第二金属板件具有较佳的硬度及刚度来支撑显示屏的第二非弯折区,从而防止显示屏出现塌陷的问题,也即保证显示模组具有较佳的表面平整度。
此外,第一金属板件、第一连接板件、第二金属板件及第一缓冲件能够形成一个整体部件(支撑件)。此时,作为一个整体部件的支撑件安装于显示屏的方式较为简单,也即显示模组的组装方式能够得到简化。
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显示屏。换言之,所述凹槽的开口朝向显示屏。此外,所述第一缓冲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件与所述显示屏之间。所述金属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面相背设置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为完整且连续的表面。可以理解的是,完整且连续的表面指的是第二面平整,无开设凹槽或者通孔。此时,第二连接板件的整体性较佳。当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上的凹槽或者通孔的周缘挤压第一连接板件时,第一连接板件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抵抗挤压力,从而避免第一连接板发生断裂的问题,以及避免某个位置因应力集中而发生凸出的问题。
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面背向所述显示屏。换言之,所述凹槽的开口背离显示屏。此外,所述第一缓冲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件背离所述显示屏的表面。所述金属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面相背设置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为完整且连续的表面。此时,第二连接板件连接于显示屏的表面为平整面。当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上的凹槽或者通孔的周缘挤压第一连接板件时,第一连接板件具有足够的硬度及强度来抵抗挤压力,从而避免第一连接板因发生断裂而刺穿显示屏。
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金属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面相背设置的第二面。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堆叠于所述金属部的第二面。换言之,第一缓冲件与第二缓冲件相背设置。第一缓冲件固定所述第一连接板件与所述显示屏之间。第二缓冲件固定于所述第一连接板件背离所述显示屏的表面。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第一连接板件的第一面设置第一缓冲件,在第一连接板件的第二面设置第二缓冲件,从而显著地提高面向显示屏的弯折区设置的支撑件的柔韧性。此时,当电子设备在展开或者折叠的过程中,面向弯折区设置的支撑件可以降低显示屏在弯折过程中的影响,也即,在电子设备的折叠过程中或者展开的过程中,第一缓冲件与第二缓冲件能够共同吸收弯折时所产生的应力。
此外,通过在第一连接板件靠近显示屏的表面设置第一缓冲件,在第一连接板件背离显示屏的表面设置第二缓冲件,从而当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转动装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上的凹槽或者通孔的周缘挤压在第二缓冲件。这样,因为第二缓冲件具有较佳的柔韧性,所以第二缓冲件具有足够的柔韧性来吸收部分挤压力。此时,金属部的凹槽的周缘的应力不会较为集中,也即金属部的凹槽的周缘挤压显示屏的力较小,从而较大程度地防止显示屏出现黑斑或者亮线等问题。此外,当第二缓冲件将部分挤压力通过第一连接板件传递至第一缓冲件,第一缓冲件也能够再次吸收部分挤压力。此时,显示屏受到较大的挤压力进一步地减少,从而较大程度地防止显示屏出现黑斑或者亮线等问题。
一种实现方式中,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凹槽的底壁与所述金属部背离所述显示屏的表面的厚度在0.01毫米至0.05毫米的范围内。这样,在保证金属部的硬度及刚度的同时,又能够使得金属部具有较佳的柔韧性。换言之,第一连接板件的硬度及刚度适中。故而,当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连接板件具有足够的刚度及硬度来支撑显示屏的弯折区,以防止显示屏的弯折区出现塌陷的问题。当电子设备在展开或者折叠的过程中,因为第一连接板件具有较佳的柔韧性,所以第一连接板件对显示屏的弯折影响较小。
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有机材料部为一体成型结构。此时,第一缓冲件与有机材料部的整体性较佳,连接牢固度也较佳。
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有机材料部的材质包括P4U。所述有机材料部的材质还包括PU、 TPU、TPE、TPR、TPV及EVA中的至少一种。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的状态(也即,电子设备未处于碰撞或者冲击的状态下)时,P4U与PU能够保持较柔软的状态,也即第一连接板件的弹性模量较小。此时,当电子设备在展开或者折叠的过程中,第一连接板件对显示屏的折叠或者展开的影响较小,也即P4U与PU能够保证第一连接板件具有较佳的弯折性。
此外,当电子设备处于碰撞或者冲击状态下,P4U与PU将受到金属部的剧烈碰撞或冲击。此时,P4U与PU内的分子能够立刻相互锁定,迅速收缩变硬。此时,第一连接板件的弹性模量显著提高,从而防止显示屏受到第一连接板件的挤压而发生变形。当P4U与PU受到的冲击力或者挤压力消失时,P4U与PU能够快速地恢复至柔软状态,也即P4U与PU从硬到软发生变化,从而保证显示模组能够继续实现弯折或者展开。
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有机材料部的材质包括紫外固化胶或者热固化胶。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所述有机材料部的材质包括紫外固化胶或者热固化胶时,有机材料部与金属部的连接牢固度较佳,且有机材料部与金属部形成的第一连接板件的整体性较佳。此外,有机材料部的形成方式较为简单,容易操作。
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多个凹槽形成多个第一凹槽组。所述多个第一凹槽组在第一方向上排布。各所述第一凹槽组均包括多个第一凹槽。同一个所述第一凹槽组内的多个第一凹槽在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组的多个第一凹槽彼此交叉排布。所述第二方向为第一金属板件朝向所述第二金属板件的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例如:第一方向可以为电子设备的宽度方向,也即X轴方向。第二方向可以为电子设备的长度方向,也即Y轴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金属部设置第一凹槽组,可以提高第一连接板件的整体柔韧性,保证显示模组具有较佳的柔韧性。再者,在第一凹槽内设置有机材料部时,第一连接板件的整体柔韧性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此时,当电子设备在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设置在第一凹槽组内的有机材料部可以有效地吸收弯折力,从而不会影响电子设备的折叠及展开。
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凹槽为条形孔。所述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在0.15毫米至3毫米的范围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X轴方向,且在Y轴方向上第一凹槽的宽度在0.15毫米至3毫米的范围内时,在X-Y平面上金属部形成的镂空区域的面积较大。此时,设置于第一凹槽内的有机材料部在X-Y平面上的面积也较大。因此,在电子设备展开或者折叠过程中,有机材料部能够吸收弯折过程中的应力,也即避免金属部因应力过大而造成显示模组不容易弯折,从而提高显示模组的弯折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能够保证支撑件具有较大的硬度及刚度,一般支撑件开设的凹槽都比较小。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凹槽内设置有机材料部,有机材料部可以一定程度地提高第一连接板件的硬度及刚度,此时,金属部上开设的第一凹槽的尺寸较大(具体的,在Y轴上,第一凹槽的宽度的最大值可以达到3毫米)。此外,在支撑件加工过程中,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少第一凹槽的加工数量,从而节省支撑件的投入成本。
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件还包括面向所述显示屏的弯折区的第二连接板件及第三金属板件,且所述第一金属板件、所述第二连接板件、所述第三金属板件、第一连接板件以及所述第二金属板件依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件设有所述凹槽。所述第二连接板件包括所述金属部及所述有机材料部。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三缓冲件。所述第三缓冲件位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件与所述第三金属板件之间。所述第三缓冲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件堆叠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第二连接板件同时具有金属部以及有机材料部,所以第二连接板件的整体硬度及刚度较为适中。此外,第二连接板件堆叠设置有第三缓冲件,此时,通过第二连接板件与第三缓冲件的相互配合,可以提高支撑件的部分区域的柔韧性。此时,支撑件的柔韧性较佳的区域的数量可以提高。故而,在支撑件固定于显示屏时,第二连接板件也可以固定于显示屏的弯折区中弯曲角度较大的区域,以保证显示屏的弯折区具有较佳的弯折效果。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另一种显示模组。显示模组包括显示屏及支撑件。所述显示屏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非弯折区、弯折区及第二非弯折区。换言之,所述弯折区连接在所述第一非弯折区和所述第二非弯折区之间。所述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侧。所述支撑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金属板件、第一连接板件及第二金属板件。换言之,所述第一连接板件连接在所述第一金属板件和所述第二金属板件之间。所述第一金属板件面向所述第一非弯折区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件面向所述弯折区设置。所述第二金属板件面向所述第二非弯折区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件能够弯折。
所述第一连接板件包括金属部及有机材料部。所述金属部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金属部的第一面。所述有机材料部位于所述多个凹槽内,且固定连接于所述金属部。
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上,所述金属部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件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二金属板件的高度。
在第二方向上,所述有机材料部的宽度在0.15毫米至3毫米的范围内。相邻两个所述有机材料部之间的所述金属部的宽度在0.05毫米至0.8毫米的范围内。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金属板件朝向所述第二金属板件的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金属部的硬度及刚度大于有机材料部的刚度及硬度。此时,因为第一连接板件同时具有金属部及有机材料部,且有机材料部的宽度在0.15毫米至3毫米的范围内,以及相邻两个有机材料部之间的金属部的宽度在0.05毫米至0.8毫米的范围内,所以第一连接板件的整体刚度及硬度较为适中。换言之,第一连接板件具有较佳的硬度及刚度,以及较佳的柔韧性。当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连接板件具有足够的刚度及硬度来支撑显示屏的弯折区,以防止显示屏的弯折区出现塌陷或者凹坑的问题,也即保证显示模组具有较佳的表面平整度。当电子设备在展开或者折叠的过程中,第一连接板件不会阻碍显示屏的弯折。
此外,通过在金属部的凹槽内设置有机材料部,从而使得金属部与有机材料部形成一体结构,也即第一连接板件的整体性较佳。此时,金属部与有机材料部的连接牢固度较佳。故而,当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上的凹槽或者凹槽的周缘挤压第一连接板件时,因为金属部与有机材料部的连接牢固度较佳,所以金属部不容易因发生断裂而刺穿或者挤压显示屏。
此外,当转动装置的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及第三支撑板上的凹槽或者凹槽的周缘挤压第一连接板件时,有机材料部能够吸收部分挤压力。此时,凹槽的周缘的应力不会过于集中,从而防止光学胶因过度挤压而发生凸出,进而避免显示屏出现黑斑或者亮线等问题。
一种实现方式中,所述有机材料部的材质包括P4U。所述有机材料部的材质还包括PU、 TPU、TPE、TPR、TPV及EVA中的至少一种。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的状态(也即,电子设备未处于碰撞或者冲击的状态下)时,P4U与PU能够保持较柔软的状态,也即第一连接板件的弹性模量较小。此时,当电子设备在展开或者折叠的过程中,第一连接板件对显示屏的折叠或者展开的影响较小,也即P4U与PU能够保证第一连接板件具有较佳的弯折性。
此外,当电子设备处于碰撞或者冲击状态下,P4U与PU将受到金属部的剧烈碰撞或冲击。此时,P4U与PU内的分子能够立刻相互锁定,迅速收缩变硬。此时,第一连接板件的弹性模量显著提高,从而防止显示屏受到第一连接板件的挤压而发生变形。当P4U与PU受到的冲击力或者挤压力消失时,P4U与PU能够快速地恢复至柔软状态,也即P4U与PU从硬到软发生变化,从而保证显示模组能够继续实现弯折或者展开。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凹槽的底壁至所述金属部背离所述显示屏的表面的厚度在0.01毫米至0.05毫米的范围内。这样,在保证金属部的硬度及刚度的同时,又能够使得金属部具有较佳的柔韧性。换言之,第一连接板件的硬度及刚度适中。故而,当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连接板件具有足够的刚度及硬度来支撑显示屏的弯折区,以防止显示屏的弯折区出现塌陷的问题。当电子设备在展开或者折叠的过程中,因为第一连接板件具有较佳的柔韧性,所以第一连接板件对显示屏的弯折影响较小。
第三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电子设备包括壳体及如上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安装于所述壳体。
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模组易折叠且支撑强度足够。当显示模组应用于电子设备时,电子设备也易折叠且支撑强度足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部分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转动装置安装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的分解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处于闭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7a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在A-A线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7b是图7a所示的电子设备在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7a所示的显示模组的第一连接板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a是图8所示的第一连接板件未包括有机材料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b是图8所示的第一连接板件未包括有机材料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0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在A-A线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1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在A-A线处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2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在A-A线处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3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在A-A线处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图14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在A-A线处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处于打开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可以为平板电脑、手机、照相机、个人计算机、笔记本电脑、车载设备或者可穿戴设备。图1所示实施例的电子设备100以手机为例进行阐述。其中,为了便于描述,如图1所示,定义电子设备100的宽度方向为X轴。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为Y轴。电子设备100 的厚度方向为Z轴。
请参阅图2,并结合图1所示,图2是图1所示电子设备处于折叠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电子设备100包括第一壳体10、第二壳体20及显示模组30。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能够相对展开,以处于打开状态。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也能够相对折叠,以处于闭合状态。换言之,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能够在闭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相互切换。其中,图1示意了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图2示意了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可以理解的是,图1示意了第一壳体10朝向第二壳体20的方向为Y轴的正方向。
此外,显示模组30可以用于显示图像和视频等。显示模组30包括第一部分34、第二部分35及第三部分36。第二部分35连接于第一部分34与第三部分36之间。第一部分34、第二部分35与第三部分36均位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的同一侧。此外,第一部分34固定于第一壳体10。第二部分35位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第三部分36固定于第二壳体20。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部分34、第二部分35及第三部分36大致呈180°(允许些微偏差,例如165°、177°或者185°)。此时,显示模组30具有连续的大面积显示区域,也即显示模组30能够实现大屏显示,用户的体验性较佳。当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显示模组30相互折叠。具体的,第二部分35发生弯折。第一部分34与第三部分36在Z方向上相互重叠。此时,显示模组30的展开面积较小,有利于降低显示模组30发生损坏的概率。
此外,附图2示意了当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显示模组30处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之间,也即显示模组30能够内折。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当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也可以位于第一部分34与第三部分36之间,也即显示模组30可以外折。具体的本实施例不做限定。
此外,附图1与附图2均示意了电子设备100可以发生一次折叠。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电子设备100也可以发生多次折叠,也即显示模组20可以包括多个部分。每两个部分之间可以发生折叠。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有多种连接关系,例如转动连接、滑动连接、可拆卸式扣合连接等。在本实施例中,以第一壳体10转动连接第二壳体20为例进行说明。请参阅图3与图4,图3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0的部分分解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转动装置安装于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还包括转动装置40。转动装置40连接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转动装置40能够使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相对转动以折叠或展开。转动装置40位于第一壳体10和第二壳体20之间,且转动装置40 与显示模组30的第二部分35相对设置。
其中,转动装置40可以包括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2及第三支撑板43。第二支撑板42位于第一支撑板41与第三支撑板43之间。此外,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2及第三支撑板43与显示模组30的第二部分35面向设置。
此外,第二支撑板42的一侧活动连接于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2的另一侧也活动连接于第三支撑板43。换言之,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2及第三支撑板43彼此之间能够相互活动。此外,第一支撑板41背离第二支撑板42的一侧活动连接于第一壳体10。第三支撑板43背离第二支撑板42的一侧活动连接于第二壳体20。此时,通过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2及第三支撑板43的相互配合,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20能够相对转动以折叠或展开。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0展开至打开状态时,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2与第三支撑板43共同支撑显示模组30的第二部分35。
请参阅图5,图5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的分解示意图。显示模组30包括显示屏31及支撑件32。显示屏31用于显示图像及视频等。显示屏31采用柔性显示屏。例如,显示屏31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显示屏,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或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diode,AMOLED)显示屏,迷你发光二极管(mini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显示屏,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dot lightemitting diodes,QLED)显示屏。
请参阅图5,并结合图4所示,显示屏3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非弯折区3181、弯折区3182及第二非弯折区3183,也即弯折区3182连接于第一非弯折区3181与第二非弯折区3183之间。第一非弯折区3181为显示模组30的第一部分34的一部分。弯折区3182为第二部分35的一部分。第二非弯折区3183为第三部分36的一部分。
请参阅图5及图6,图6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处于闭合状态的示意图。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非弯折区3181、弯折区3182及第二非弯折区3183大致呈180°(允许些微偏差,例如165°、177°或者185°)。当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弯折区3182发生弯折,第一非弯折区3181与第二非弯折区3183面向设置。附图6示意了弯折区3182大致呈水滴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弯折区3182的形状也可以呈半环形。具体的,本申请不做限制。
请参阅图7a,图7a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在A-A线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显示屏31可以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背膜311、显示面板312、偏光片313(Polarizer,POL)及保护盖板314。换言之,显示面板312位于背膜311与偏光片313之间。保护盖板314固定于偏光片313背离显示面板312的一侧。背膜311可用于支撑显示面板312。显示面板312用于显示图像及视频等。保护盖板314用于保护偏光片313及显示面板312等。
此外,显示屏31还包括光学胶315。光学胶315固定于偏光片313与保护盖板314之间。光学胶315既可以使得显示面板312发出的显示光线传播出电子设备100的外部,又可以提高显示模组30的柔韧性。
一种实施方式中,显示屏31可以为触控屏。显示屏31能够用于根据用户的触控动作产生触控信号。具体的,当用户在显示屏31上点击摄像软件的图标时,显示屏31能够根据用户的点击动作产生触控信号,并将触控信号传输至电子设备100的处理器(图未示)。处理器接收触控信号,并根据触控信号打开摄像软件。处理器可以安装于第一壳体10(请参阅图4),也可以安装于第二壳体20(请参阅图4)。
其中,显示面板312可以具有触控功能,也即显示面板312具有触控面板的功能。例如,采用on-cell技术将触控面板嵌入到显示面板312的发光层上。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312也可以不具有触控功能。此时,显示屏31还包括触控面板(图未示)。触控面板可以固定在保护盖板314与偏光片313之间,也可以位于偏光片313与显示面板312之间。
请再次参阅图7a,显示屏31包括相背设置的外表面316及内表面317。显示屏31的外表面316指的是用户在正常使用电子设备100时,显示屏31朝向用户的表面,也即显示屏31的显示侧。显示屏31的内表面317指的是当显示模组30安装于第一壳体10与第二壳体 20时,显示屏31朝向电子设备100的内部的表面,也即显示屏31的非显示侧。显示模组30 的支撑件32固定于显示屏31的内表面317。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2可以通过OCA光学胶、PVB胶、泡棉胶或其组合材质等固定于显示屏31的内表面317。附图7a示意了支撑件 32与显示屏31的内表面317之间设置有光学胶39。
在本申请中,支撑件32的结构具有多种设置方式。下文将结合相关附图具体介绍四种支撑件32的设置方式。可以理解的是,在每个实施例中,支撑件32的结构均具有较佳的柔韧性以及较佳的强度和硬度。此外,支撑件32也具有较佳的整体性以及表面平整度。
第一种实施例:请再次参阅图7a,支撑件32包括第一金属板件321、第一连接板件322、第二金属板件323及第一缓冲件324。第一连接板件322连接于第一金属板件321与第二金属板件323之间。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金属板件321朝向第二金属板件323的方向为电子设备100的长度方向,也即Y轴的正方向。垂直于第一金属板件321朝向第二金属板件323的方向为X轴方向。
第一缓冲件324位于第一金属板件321与第二金属板件323之间,且第一缓冲件324固定于第一连接板件322与显示屏31之间。附图7a通过虚线区别开第一金属板件321、第一连接板件322、第二金属板件323。
此外,第一缓冲件324位于第一金属板件321与第二金属板件323之间,且第一缓冲件324与第三金属板件322堆叠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件324固定于第三金属板件322与显示屏31之间。具体的,第一缓冲件324通过光学胶39固定于弯折区3182。
此外,结合附图6所示,第一金属板件321面向第一弯折区3181设置。第一金属板件321为显示模组30的第一部分34的一部分。具体的,第一金属板件321通过光学胶39固定于第一弯折区3181。
第一连接板件322与第一缓冲件324均面向弯折区3182设置。第一连接板件322与第一缓冲件324均为第二部分35的一部分。
第二金属板件323面向第二非弯折区3183设置。第二金属板件323为第三部分36的一部分。第一连接板件322与第一缓冲件324均能够发生弯折。具体的,第二金属板件323通过光学胶39固定于第二非弯折区3183。
请再次参阅图6及图7a,当电子设备100处于闭合状态时,第一连接板件322与第一缓冲件324发生弯折,第一金属板件321与第二金属板件323相对设置。附图6示意了支撑件32大致呈水滴型。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2的形状也可以呈环形。具体的,本申请不做限制。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金属板件321、第一连接板件322、第二金属板件323及第一缓冲件324大致呈180°(允许些微偏差,例如165°、177°或者185°)。
其中,第一金属板件321与第二金属板件323的材质为金属材料。例如,第一金属板件 321与第二金属板件323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铜、铝、铍铜、不锈钢或者钛合金等。此时,第一金属板件321与第二金属板件323具有较佳的硬度及刚度。
第一缓冲件324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高分子材料。例如,第一缓冲件324的材质还可以其他弹性材料。此时,第一缓冲件324具有较佳的柔韧性。
请参阅图7a,第一连接板件322包括金属部3221及有机材料部3222。金属部3221包括相背设置的第一面3223及第二面3224。第一面3223面向显示屏31。金属部3221设有多个凹槽3225。各凹槽3225自第一面3223向第二面3224的方向凹陷。换言之,凹槽3225的开口位于第一面3223,且朝向显示屏31。有机材料部3222位于多个凹槽3225内,并固接于金属部3221。此外,第一缓冲件324堆叠于金属部3221的第一面3223,也即第一缓冲件324 固接金属部3221。此外,第一缓冲件324固接有机材料部3222。可以理解的是,在Y轴的方向上,有机材料部3222的数量不仅限于附图7a所示意的六个。
其中,金属部3221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铜、铝、铍铜、不锈钢或者钛合金等。此时,金属部3221具有较佳的硬度及刚度。
此外,有机材料部3222的材质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高分子材料。此时,有机材料部3222 具有较佳的柔韧性。
此外,在Z方向上,金属部3221的高度为H1。第一金属板件321的高度为H2。第二金属板件323的高度为H3。在本实施方式中,H1小于H2。H1小于H3。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H1也可以等于H2。H1也可以等于H3。
可以理解的是,金属部3221的硬度及刚度大于有机材料部3222的刚度及硬度。此时,因为第一连接板件322同时具有金属部3221及有机材料部3222,所以第一连接板件322的整体刚度及硬度较为适中。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连接板件322具有足够的刚度及硬度来支撑显示屏31的弯折区3182,以防止显示屏31的弯折区3182出现塌陷的问题,也即保证显示屏31具有较佳的表面平整度。当电子设备100在展开或者折叠的过程中,因为第一连接板件322具有较佳的柔韧性,所以第一连接板件322对显示屏31的弯折影响较小。换言之,在电子设备100的折叠过程中或者展开的过程中,有机材料部3222能够吸收在弯折时所产生的应力。
此外,转动装置40的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2及第三支撑板43上一般设置有较多的凹槽或者通孔。该凹槽或者通孔可以作为部件的避让空间或者用于锁紧紧固件。而在第一连接板件322设置有凹槽3225,且凹槽3225内未设置有机材料部3222的方案中,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转动装置40的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2及第三支撑板43上的凹槽或者通孔的周缘容易挤压第一连接板件322。因为第一连接板件322的凹槽3225的周缘的应力较为集中,所以凹槽3225的周缘能够以较大的挤压力挤向光学胶39,光学胶39发生凸出,以使显示屏31出现黑斑或者亮线等问题。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有机材料部3222设置在金属部3221的凹槽3225内,从而当转动装置40的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 42及第三支撑板43上的凹槽或者通孔的周缘挤压第一连接板件322时,有机材料部3222可以吸收部分挤压力,从而防止凹槽3225的周缘的应力过于集中,也即防止光学胶39因过度挤压而发生凸出,进而避免显示屏31出现黑斑或者亮线等问题。
此外,当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2及第三支撑板43上的凹槽或者通孔的周缘挤压第一连接板件322时,第一连接板件322将挤压力传递至第一缓冲件324。此时,第一缓冲件324也可以吸收部分挤压力,从而进一步地避免显示屏31因过度挤压而出现黑斑或者亮线等问题。
此外,当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2及第三支撑板43上的凹槽或者通孔的周缘挤压第一连接板件322时,若第一连接板件322发生断裂,并挤向显示屏31。此时,第一缓冲件 324也可以防止断裂的第一连接板件322直接刺穿或者挤向显示屏31,从而较大程度地避免显示屏31出现黑斑或者亮线等问题。
此外,第一金属板件321与第二金属板件323的硬度与刚度较大。此时,当电子设备100 在折叠过程中或者展开的过程中,第一金属板件321具有较佳的硬度及刚度来支撑显示屏31 的第一非弯折区3181,第二金属板件323具有较佳的硬度及刚度来支撑显示屏31的第二非弯折区3183,从而防止显示屏31出现塌陷的问题,也即保证显示模组30具有较佳的表面平整度。
此外,第一金属板件321、第一连接板件322、第二金属板件323及第一缓冲件324能够形成一个整体部件(支撑板32)。此时,作为一个整体部件的支撑件32安装于显示屏31的方式较为简单,也即显示模组30的组装方式能够得到简化。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板件321、金属部3221及第二金属板件323为一体成型结构,也即第一金属板件321、金属部3221及第二金属板件323为一个整体结构。此时,第一金属板件321、金属部3221及第二金属板件323之间的连接牢固度更佳。此外,第一金属板件321、金属部3221及第二金属板件323的形成步骤较少,可以减少支撑件42的投入成本。
具体的,通过CNC加工在一个整体的板件上形成依次连接的第一金属板件321、第一连接板件322的金属部3221及第二金属板件32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通过注塑工艺或者化学腐蚀等方式形成依次连接的第一金属板件321、金属部3221及第二金属板件323。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板件321、金属部3221及第二金属板件323也可以通过焊接形成或者卡扣扣合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板件321、金属部3221及第二金属板件323的材质相同。此时,支撑件32的物料种类较少,可以节省支撑件32的物料准备步骤,减少支撑件42的投入成本。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板件321、金属部3221、第二金属板件323一次成型。可以理解的是,一次成型包括挤出成型、注射成型、模压成型、压延成型等方式。这样,支撑件32的加工工艺步骤较少,可以减少支撑件32的成本投入。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面3224为完整且连续的表面。可以理解的是,完整且连续的表面指的是第二面3224平整,且无开设凹槽或者通孔。此时,第二连接板件43的整体性较佳。当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2及第三支撑板43上的凹槽或者通孔的周缘挤压第一连接板件322时,第一连接板件322具有足够的强度来抵抗挤压力,从而避免第一连接板322发生断裂的问题,以及避免某个位置因应力集中而发生凸出的问题。
请再次参阅图7a,在Z方向上,也即在显示模组30的厚度方向上,金属部3221的高度 H1在0.015毫米至0.3毫米的范围内。这样,在保证第一连接板件322的硬度及刚度的同时,又能够使得第一连接板件322的柔韧性较佳。换言之,第一连接板件322的硬度及刚度适中。
请再次参阅图7a,在Z方向上,第一金属板件321的高度H2与第二金属板件323的高度H3在0.1毫米至0.5毫米的范围内。这样,第一金属板件321与第二金属板件323具有足够的硬度及刚度,从而在电子设备100展开或者折叠的过程中,第一金属板件321与第二金属板件323能够有效地支撑显示屏31。此外,第一金属板件321与第二金属板件323的厚度较薄,第一金属板件321与第二金属板件323也不会较大程度增加显示模组30的厚度。
请再次参阅图7b,图7b是图7a所示的电子设备在B处的放大示意图。在Z方向上,第一缓冲件324的高度H5在0.01毫米至0.2毫米的范围内。这样,当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2及第三支撑板43上的凹槽或者通孔的周缘挤压第一连接板件322时,第一连接板件 322将挤压力传递至第一缓冲件324。此时,第一缓冲件324具有足够的柔韧性来吸收挤压力,从而进一步地避免显示屏31因过度挤压而出现黑斑或者亮线等问题。
此外,当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2及第三支撑板43上的凹槽或者通孔的周缘挤压第一连接板件322时,若第一连接板件322发生断裂,并挤向显示屏31。此时,第一缓冲件 324具有足够的厚度来防止断裂的第一连接板件322直接刺穿或者挤向显示屏31,从而较大程度地避免显示屏31出现黑斑或者亮线等问题。
请再次参阅图7b,凹槽3225包括侧壁3229及底壁3228。底壁3228连接于侧壁3229。在Z方向上,凹槽3225的底壁3228至金属部3221背离显示屏31的表面的厚度H6在0.01 毫米至0.05毫米的范围内,也即凹槽3225的底壁3228至第二面3224的厚度H6在0.01毫米至0.05毫米的范围内。这样,在保证金属部3221的硬度及刚度的同时,又能够使得金属部3221具有较佳的柔韧性。换言之,第一连接板件322的硬度及刚度适中。故而,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连接板件322具有足够的刚度及硬度来支撑显示屏31的弯折区 3182,以防止显示屏31的弯折区3182出现塌陷的问题。当电子设备100在展开或者折叠的过程中,因为第一连接板件322具有较佳的柔韧性,所以第一连接板件322对显示屏31的弯折影响较小。
请参阅图8,图8是图7a所示的显示模组的第一连接板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金属部3221 设有多个第一凹槽组M及两个第二凹槽组N。两个第二凹槽组N分别位于多个第一凹槽组M 的两侧。附图8示意了在X轴的正方向的一个第二凹槽组N。可以理解的是,在X轴的负方向的也相应设置有一个第二凹槽组N。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金属部3221也可以不设置两个第二凹槽组N。
多个第一凹槽组M在X轴方向上排布。可以理解的是,在X轴方向上,每两个第一凹槽组M可以相互平行设置,但也可以允许些微偏差,例如155°、166°或者177°。此外,每个第一凹槽组M均包括多个第一凹槽3226。多个第一凹槽3226在Y轴方向上间隔排布。可以理解的是,在Y轴方向,每两个第一凹槽3226的连线可以相互平行设置,但可以允许些微偏差,例如155°、166°或者177°。此外,附图8示意了相邻两个第一凹槽组M的多个第一凹槽3226彼此交叉排布,也即相邻两个第一凹槽组M的第一凹槽3226之间具有重叠部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组M的多个第一凹槽3226也可以彼此间隔排布。
其中,各第二凹槽组N均包括多个第二凹槽3227。同一个第二凹槽组N的多个第二凹槽 3227在Y轴方向上间隔排布。可以理解的是,在Y轴方向,每两个第二凹槽3227可以相互平行设置,但可以允许些微偏差,例如155°、166°或者177°。此外,同一个第二凹槽组 N的多个第二凹槽3227贯穿金属部3222的侧面。附图8示意了在X轴的正方向的第二凹槽组N的多个第二凹槽3227贯穿金属部3222的侧面。
此外,附图8示意了每个第二凹槽3227的至少部分位于两个第一凹槽3226之间,也即第二凹槽3227与第一凹槽3226具有重叠部分。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每个第二凹槽3227也可以与第一凹槽3226间隔设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金属部3221设置第一凹槽组M及两个第二凹槽组N,可以提高第一连接板件322的整体柔韧性,保证显示模组30具有较佳的柔韧性。再者,在第一凹槽 3226和第二凹槽3227内设置有机材料部3222时,第一连接板件322的整体柔韧性可以进一步地提高。此时,当电子设备100在折叠或者展开的过程中,有机材料部3222可以有效地吸收弯折力,从而不会影响电子设备100的折叠及展开。
此外,通过多个第二凹槽3227贯穿第一连接板件322的侧面,以防止第一连接板件322 的侧部发生局部应力集中。此时,在电子设备100展开或者折叠过程中,第二凹槽3227能够吸收显示模组30在弯折过程中的应力,也即避免第一连接板件322的侧面因应力过大而造成显示模组30不容易弯折。
请参阅图9a并结合图8所示,图9a是图8所示的第一连接板件未包括有机材料部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第一凹槽3226为条形孔。第一凹槽3226的延伸方向平行于X轴方向。在Y轴方向上,第一凹槽3226的宽度d1在0.15毫米至3毫米的范围内。例如,d1等于0.15毫米、0.26毫米、1毫米、2毫米或者3毫米。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凹槽3226的延伸方向也可以平行于Y轴方向。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一凹槽3226的延伸方向平行于X轴方向,且在Y轴方向上第一凹槽3226的宽度d1在0.15毫米至3毫米的范围内时,在X-Y平面上金属部3221形成的镂空区域的面积较大。此时,设置于第一凹槽3226内的有机材料部3222在X-Y平面上的面积也较大。因此,在电子设备100展开或者折叠过程中,有机材料部3222能够吸收弯折过程中的应力,也即避免金属部3221因应力过大而造成显示模组30不容易弯折,从而提高显示模组 30的弯折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能够保证支撑件32具有较大的硬度及刚度,一般支撑件开设的凹槽都比较小。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一凹槽3226内设置有机材料部3222,有机材料部 3222可以一定程度地提高第一连接板件322的硬度及刚度,此时,金属部3221上开设的第一凹槽3226的尺寸较大(具体的,在Y轴上,第一凹槽3226的宽度d1的最大值可以达到3毫米)。此外,在支撑件32加工过程中,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少第一凹槽3226的加工数量,从而节省支撑件32的投入成本。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凹槽3227为条形孔。第二凹槽3227的延伸方向平行于X方向。在Y轴方向上,第二凹槽3227的宽度d2在0.15毫米至3毫米的范围内。例如,d2等于0.15毫米、0.26毫米、1毫米、2毫米或者3毫米。在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二凹槽3227的延伸方向也可以平行于Y方向。
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二凹槽3227的延伸方向平行于X轴方向,且在Y轴上第二凹槽3227 的宽度d2在0.15毫米至3毫米的范围内时,在X-Y平面上金属部3221形成的镂空区域的面积较大。此时,设置于第二凹槽3227内的有机材料部3222在X-Y平面上的面积也较大。因此,在电子设备100展开或者折叠过程中,有机材料部3222能够吸收显示模组30在弯折过程中的应力,也即避免金属部3221因应力过大而造成显示模组30不容易弯折,从而提高显示模组30的弯折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能够保证支撑件32具有较大的硬度及刚度,一般支撑件开设的凹槽 3225都比较小。而在本实施方式中,金属部3221上开设的第二凹槽3227的尺寸可以开设得较大(具体的,在Y轴上,第二凹槽3227的宽度的最大值可以达到3毫米)。此时,在支撑件32加工过程中,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少第二凹槽3227的加工数量,从而节省支撑件32的投入成本。
一种实施方式中,在Y轴方向上,同一个第一凹槽组M内的相邻两个第一凹槽3226之间的距离d3在0.05毫米至0.8毫米的范围内。例如,d3等于0.05毫米、0.1毫米、0.2毫米、0.5毫米、0.6毫米或者0.8毫米。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能够保证支撑件32具有较大的柔韧性,一般支撑件32上的相邻两个凹槽3225之间的距离都比较小,也即凹槽3225之间的金属部3221的尺寸较小。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第一凹槽3226之间的距离d3可以做得较大(例如,在Y轴上,两个第一凹槽3226之间的距离d3的最大值可以达到0.8毫米)。此时,通过在凹槽3225内设置有机材料部3222,从而既可以保证支撑件32具有较佳的硬度及刚度,又可以一定程度地提高支撑件32的柔韧性。
请参阅图9b,图9b是图8所示的第一连接板件未包括有机材料部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多个第一凹槽3226与多个第二凹槽3227相互连通。此时,多个第一凹槽 3226与多个第二凹槽3227形成一个网状结构。此时,第一连接板件322的柔韧性更佳,也即第一连接板件322对显示屏31的弯折的影响较小。
可以理解的是,设置于凹槽3225内的有机材料部3222的形成方式具有多种方式。
第一种实施方式,请再次参阅图7a至图9a,有机材料部3222注塑连接金属部3221,也即有机材料部3222通过注塑工艺形成金属部3221上,并与金属部3221连接。
具体的,通过注塑工艺在金属部3221的凹槽3225内注塑高分子材料。当高分子材料冷却固化后,高分子材料形成有机材料部3222。
可以理解的是,有机材料部3222通过注塑与金属部3221连接,可以提高有机材料部3222 与金属部3221的连接牢固度,且有机材料部3222与金属部3221形成的第一连接板件322的整体性较佳。
一种实施方式中,有机材料部3222的材质包括聚氨基甲酸酯材料(polyurethane,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s,TPU)、热塑性弹性体(Thermoplastic Elastomer,TPE)、热塑性橡胶材料(Thermo-Plastic-Rubber material,TPR)、热塑性硫化橡胶(thermoplasticpolyolefin,TPV)、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Vinyl Acetate Copolymer,EVA)中的至少一种。有机材料部3222的材质还包括P4U。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机材料部3222的材质包括P4U以及PU。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有机材料部3222 的材质也可以包括P4U、TPR以及TPV。
可以理解的是,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正常使用的状态(也即,电子设备100未处于碰撞或者冲击的状态下)时,P4U与PU能够保持较柔软的状态,也即第一连接板件322的弹性模量较小。此时,当电子设备在展开或者折叠的过程中,第一连接板件322对显示屏31的折叠或者展开的影响较小,也即P4U与PU能够保证第一连接板件322具有较佳的弯折性。
此外,当电子设备100处于碰撞或者冲击状态下,P4U与PU将受到金属部3221的剧烈碰撞或冲击。此时,P4U与PU内的分子能够立刻相互锁定,迅速收缩变硬。此时,第一连接板件322的弹性模量显著提高,从而防止显示屏31受到第一连接板件322的挤压而发生变形。当P4U与PU受到的冲击力或者挤压力消失时,P4U与PU能够快速地恢复至柔软状态,也即P4U与PU从硬到软发生变化,从而保证显示模组30能够继续实现弯折或者展开。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件324与有机材料部3222为一体成型结构。此时,第一缓冲件324与有机材料部3222的整体性较佳,连接牢固度也较佳。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件324的材质与有机材料部3222的材质相同,也即第一缓冲件324的材质包括P4U。第一缓冲件324的材质还包括PU、TPU、TPE、TPR、TPV、EVA中的至少一种。此时,支撑件32的物料种类较少,可以节省支撑件32的物料准备步骤,减少支撑件42的投入成本。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件324与有机材料部3222一次成型。具体的,在凹槽3225 内注塑未固化的高分子材料时,未固化的高分子材料溢出凹槽3225,并固化在第一金属板件 321与第二金属板件323之间,形成第一缓冲件324。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缓冲件324与有机材料部3222一次成型,这样支撑件32 的加工工艺步骤较少,可以减少支撑件32的成本投入。
第二种实施方式,有机材料部3222通过紫外固化和热固化与金属部3221连接。具体的,有机材料部3222包括紫外固化胶或者热固化胶。
一种实施方式中,有机材料部3222包括紫外固化胶。具体的,通过在凹槽3225内填充未固化的紫外固化胶。通过紫外光照射未固化的紫外固化胶。未固化的紫外固化胶在紫外光下固化形成有机材料部3222。
在本实施方式中,有机材料部3222通过紫外固化与金属部3221连接,可以提高有机材料部3222与金属部3221的连接牢固度,且有机材料部3222与金属部3221形成的第一连接板件322的整体性较佳。此外,有机材料部3222的形成方式较为简单,容易操作。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件324与有机材料部3222为一体成型结构。此时,第一缓冲件324与有机材料部3222的整体性较佳,连接牢固度也较佳。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件324的材质与有机材料部3222的材质相同,也即第一缓冲件324包括紫外固化胶。此时,可以节省支撑件32的物料准备步骤,减少支撑件42的投入成本。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件324与有机材料部3222一次成型。具体的,在凹槽3225 内填充未固化的紫外固化胶时,未固化的紫外固化胶溢出凹槽3225。此时,通过紫外光同时照射凹槽3225内的未固化的紫外固化胶,以及第一金属板件321与第二金属板件323之间的未固化的紫外固化胶。凹槽3225内的未固化的紫外固化胶固化形成有机材料部3222。第一金属板件321与第二金属板件323之间的未固化的紫外固化胶固化形成第一缓冲件324。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缓冲件324与有机材料部3222一次成型,这样,支撑件 32的加工工艺步骤较少,可以减少支撑件32的成本投入。
一种实施方式中,有机材料部3222包括热固化胶。
具体的,通过在凹槽3225内填充未固化的热固化胶。热固化胶可以为但不仅限于为胶水。此时,胶水在常温下可以自然固化,以形成有机材料部3222。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件324与有机材料部3222为一体成型结构。此时,第一缓冲件324与有机材料部3222的整体性较佳,连接牢固度也较佳。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件324的材质与有机材料部3222的材质相同,也即第一缓冲件324包括热固化胶。此时,支撑件32的物料种类较少,可以节省支撑件32的物料准备步骤,减少支撑件42的投入成本。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缓冲件324与有机材料部3222一次成型。
具体的,在凹槽3225内填充未固化的热固化胶,未固化的热固化胶溢出凹槽3225,并流向第一金属板件321与第二金属板件323之间。凹槽3225内的未固化的热固化胶固化形成有机材料部3222。第一金属板件321与第二金属板件323之间的未固化的热固化胶固化形成第一缓冲件324。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第一缓冲件324与有机材料部3222一次成型,这样,支撑件 32的加工工艺步骤较少,可以减少支撑件32的成本投入。
上文具体描述了有机材料部3222的形成方式。下文将再具体描述另一种结构的支撑件 32。
请参阅图10,图10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在A-A线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支撑件32还包括第三缓冲件3256及面向显示屏31的弯折区3182的第三金属板件3251及第二连接板件3252。此外,第一金属板件321、第二连接板件3252、第三金属板件3251、第一连接板件322以及第二金属板件323依次连接。
在Z方向上,第二连接板件3252的高度H4小于第一金属板件321的高度H2以及第二金属板件323的高度H3。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在Z方向上,第二连接板件3252的高度H4也可以等于第一金属板件321的高度H2以及第二金属板件323的高度H3。此外,第二连接板件 3252设有凹槽3225。第二连接板件3252包括金属部3221及位于凹槽3225的有机材料部3222。有机材料部3222固接于金属部3221。
此外,第三缓冲件3256位于第一金属板件321与第三金属板件3251之间、且与第二连接板件3252堆叠设置。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三缓冲件3256固定于第二连接板件3252与显示屏31的弯折区3182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凹槽3225的设置方式可参阅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件322的凹槽3225的设置方式。这里不再赘述。本实施方式的金属部3221的材质及设置方式可参阅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件322的金属部3221的材质及设置方式。这里不再赘述。本实施方式的有机材料部3222的材质及设置方式可参阅上述各个实施方式中第一连接板件322的有机材料部3222的材质及设置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因为第二连接板件3252同时具有有金属部3221以及有机材料部3222,所以第二连接板件3252的整体硬度及刚度较为适中。此外,第二连接板件3252堆叠设置有第三缓冲件3256,此时,通过第二连接板件3252与第三缓冲件3256的相互配合,可以提高支撑件32的部分区域的柔韧性。此时,支撑件32的柔韧性较佳的区域的数量可以提高。故而,在支撑件32固定于显示屏31时,第二连接板件3252也可以固定于显示屏31的弯折区3182中弯曲角度较大的区域,以保证显示屏31的弯折区具有较佳的弯折效果。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凹槽3225的开口也可以背离显示屏31,也即第三缓冲件3256固定于第二连接板件3252远离显示屏31的表面。或者,在其他实施例中,支撑件32也可以不包括第三缓冲件3256。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2还可以包括第四金属板件、第五金属板件、……、第S金属板件。S为大于等于六的整数。此外,支撑件32还可以包括第三连接板件、第四连接板件、……、第P连接板件。P为大于等于五的整数。第P连接板连接两个金属板件之间。第P 连接板件设有凹槽3225。第P连接板件包括金属部3221及位于凹槽3225的有机材料部3222。有机材料部3222固接于金属部3221。
上文具体描述了显示模组30的第一种实施例:第一面3223朝向显示屏31。下文通过相关附图具体描述第二种实施例:第一面3223背向显示屏31。
第二种实施例中,与第一种实施例相同的内容不再赘述。换言之,第一种实施例的大部分内容可以直接应用于第二种实施例。
请参阅图11,图11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在A-A线处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第一面3223背向显示屏31,也即凹槽3225的开口背离显示屏31。此时,第一缓冲件324固定于第一连接板件322背离显示屏31的表面。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缓冲件324的材质以及形成方式可参阅第一种实施例的第一缓冲件324的材质及形成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板件322与第一缓冲件324相互配合之后,面向弯折区3182设置的支撑件32的整体刚度与硬度较为适中。此时,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支撑件 32具有足够的刚度及硬度来支撑显示屏31的弯折区,从而防止显示屏31的弯折区出现塌陷问题,也即保证显示模组30具有较佳的表面平整度。
此外,通过在第一连接板件322背离显示屏31的表面设置第一缓冲件324,从而进一步地提高面向显示屏31的弯折区3182设置的支撑件32的柔韧性。当电子设备100在展开或者折叠的过程中,面向弯折区3182设置的支撑件32具有较佳的柔韧性,从而避免因支撑件32 的硬度及刚度较大而影响显示屏31的弯折,也即,在电子设备100的折叠过程中或者展开的过程中,第一缓冲件324能够吸收在弯折时所产生的应力。
此外,通过在第一连接板件322背离显示屏31的表面设置第一缓冲件324,从而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转动装置40的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2及第三支撑板43上的凹槽或者通孔的周缘挤压在第一缓冲件324上。这样,第一缓冲件324能够吸收部分挤压力。此时,金属部3221的凹槽3225的周缘的应力不会较为集中,也即金属部3221的凹槽3225的周缘挤压显示屏31的力较小,从而较大程度地防止显示屏31出现黑斑或者亮线等问题。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面3224为完整且连续的表面。此时,第二连接板件43连接于显示屏31的表面为平整面。当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2及第三支撑板43上的凹槽或者通孔的周缘挤压第一连接板件322时,第一连接板件322具有足够的硬度及强度来抵抗挤压力,从而避免第一连接板322因发生断裂而刺穿显示屏31。
第三种实施例中,与第一种实施例相同的内容不再赘述。换言之,第一种实施例的大部分内容可以直接应用于第三种实施例。
请参阅图12,图12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在A-A线处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支撑件32还包括第二缓冲件325。第二缓冲件325固定于第一连接板件322,且第二缓冲件325与第一缓冲件324相背设置。换言之,当第一缓冲件324固定于第一面3223 时,第二缓冲件325固定于第二面3224。或者,当第一缓冲件324固定于第二面3224时,第二缓冲件324固定于第一面3223。下文以第一缓冲件324固定于第一面3223时,第二缓冲件325固定于第二面3224为例进行说明。
其中,第二缓冲件325的材质与形成方式可参阅第一种实施例的第一缓冲件324的材质与形成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第一连接板件322的第一面3223设置第一缓冲件324,在第一连接板件322的第二面3224设置第二缓冲件325,从而显著地提高面向显示屏31的弯折区3182 设置的支撑件32的柔韧性。此时,当电子设备100在展开或者折叠的过程中,面向弯折区 3182设置的支撑件32可以降低显示屏31在弯折过程中的影响,也即,在电子设备100的折叠过程中或者展开的过程中,第一缓冲件324与第二缓冲件325能够共同吸收弯折时所产生的应力。
此外,通过在第一连接板件322靠近显示屏31的表面设置第一缓冲件324,在第一连接板件322背离显示屏31的表面设置第二缓冲件325,从而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转动装置40的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2及第三支撑板43上的凹槽或者通孔的周缘挤压在第二缓冲件325。这样,因为第二缓冲件325具有较佳的柔韧性,所以第二缓冲件325具有足够的柔韧性来吸收部分挤压力。此时,金属部3221的凹槽3225的周缘的应力不会较为集中,也即金属部3221的凹槽3225的周缘挤压显示屏31的力较小,从而较大程度地防止显示屏31出现黑斑或者亮线等问题。此外,当第二缓冲件325将部分挤压力通过第一连接板件322传递至第一缓冲件324,第一缓冲件324也能够再次吸收部分挤压力。此时,显示屏 31受到较大的挤压力进一步地减少,从而较大程度地防止显示屏31出现黑斑或者亮线等问题。
上述通过相关附图介绍了显示模组30的三种结构的实施例。在这三种实施例中,支撑件 32均具有较佳的柔韧性以及刚度和硬度。下文将通过相关附图介绍显示模组30的第四种实施例,也即再一种支撑件32的结构。
第四种实施例中,与第一种实施例相同的内容不再赘述。换言之,第一种实施例的大部分内容可以直接应用于第四种实施例。
请参阅图13,图13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在A-A线处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在Z方向上,第一连接板件322的高度等于第一金属板件321的高度以及第二金属板件323的高度。此外,金属部3221上凹槽3225的开口朝向显示屏31。在其他实施例中,凹槽3225的开口也可以背离显示屏31。
此外,在Y方向上,有机材料部3222的宽度L1在0.15毫米至3毫米的范围内。例如,L1等于0.15毫米、0.26毫米、1毫米、2毫米或者3毫米。相邻两个有机材料部3222之间的金属部3221的宽度L2在0.05毫米至0.8毫米的范围内。L2等于0.05毫米、0.1毫米、 0.2毫米、0.5毫米、0.6毫米或者0.8毫米。
可以理解的是,金属部3221的硬度及刚度大于有机材料部3222的刚度及硬度。此时,因为第一连接板件322同时具有金属部3221及有机材料部3222,且有机材料部3222的宽度 L1在0.15毫米至3毫米的范围内,以及相邻两个有机材料部3222之间的金属部3221的宽度L2在0.05毫米至0.8毫米的范围内,所以第一连接板件322的整体刚度及硬度较为适中。换言之,第一连接板件322具有较佳的硬度及刚度,以及较佳的柔韧性。当电子设备100处于打开状态时,第一连接板件322具有足够的刚度及硬度来支撑显示屏31的弯折区3182,以防止显示屏31的弯折区3182出现塌陷或者凹坑的问题,也即保证显示模组30具有较佳的表面平整度。当电子设备100在展开或者折叠的过程中,第一连接板件322不会阻碍显示屏 31的弯折。
此外,通过在金属部3221的凹槽3225内设置有机材料部3222,从而使得金属部3221 与有机材料部3222形成一体结构,也即第一连接板件322的整体性较佳。此时,金属部3221 与有机材料部3222的连接牢固度较佳。故而,当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2及第三支撑板43上的凹槽或者凹槽的周缘挤压第一连接板件322时,因为金属部3221与有机材料部3222 的连接牢固度较佳,所以金属部3221不容易因发生断裂而刺穿或者挤压显示屏21。
此外,当转动装置40的第一支撑板41、第二支撑板42及第三支撑板43上的凹槽或者凹槽的周缘挤压第一连接板件322时,有机材料部3222能够吸收部分挤压力。此时,凹槽3225的周缘的应力不会过于集中,从而防止光学胶39因过度挤压而发生凸出,进而避免显示屏31出现黑斑或者亮线等问题。
在本实施方式中,凹槽3225的设置方式可参阅第一种实施例的凹槽3225的设置方式。这里不再赘述。此外,金属部3221的材质及形成方式也可以参阅第一种实施例的金属部3221 的材质及形成方式。这里不再赘述。有机材料部3222的材质及形成方式也可以参阅第一种实施例的有机材料部3222的材质及形成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在其他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4,图14是图4所示的电子设备的显示模组在A-A线处的再一种实施方式的部分剖面示意图。支撑件32还包括面向显示屏31的弯折区3182的第三金属板件3251及第二连接板件3252。此外,第一金属板件321、第二连接板件3252、第三金属板件3251、第一连接板件322以及第二金属板件323依次连接。
第二连接板件3252包括金属部3221及位于凹槽3225的有机材料部3222。有机材料部 3222固接于金属部3221。
此外,在Y方向上,第二连接板件3252的有机材料部3222的宽度范围与第一连接板件 322的有机材料部3222的宽度范围相同。这里不再赘述。第二连接板件3252的金属部3221 的宽度范围与第一连接板件322的金属部3221的宽度范围相同。这里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方式的凹槽3225的设置方式可参阅第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件 322的凹槽3225的设置方式。这里不再赘述。本实施方式的金属部3221的材质及设置方式可参阅第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件322的金属部3221的材质及设置方式。这里不再赘述。本实施方式的有机材料部3222的材质及设置方式可参阅第一种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板件322的有机材料部3222的材质及设置方式。这里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额外设置第二连接板件3252,从而增加支撑件32的柔韧性较佳的区域,进而在支撑件32固定于显示屏31时,第二连接板件3252可以固定于显示屏31的弯折区3182中弯曲角度较大的区域,以保证显示屏31的弯折区3182具有较佳的弯折效果。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凹槽3225的开口也可以背离显示屏31。
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件32还可以包括第四金属板件、第五金属板件、……、第S金属板件。S为大于等于六的整数。此外,支撑件32还可以包括第三连接板件、第四连接板件、……、第P连接板件。P为大于等于五的整数。第P连接板连接两个金属板件之间。第P 连接板件设有凹槽3225。且第P连接板件包括金属部3221及位于凹槽3225的有机材料部3222。有机材料部3222固接于金属部3221。具体的,本实施方式不再赘述。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5)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及支撑件,所述显示屏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非弯折区、弯折区及第二非弯折区,所述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侧,所述支撑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金属板件、第一连接板件及第二金属板件,所述第一金属板件面向所述第一非弯折区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件面向所述弯折区设置,所述第二金属板件面向所述第二非弯折区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件能够弯折;
所述第一连接板件包括金属部及有机材料部,所述金属部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金属部的第一面,所述有机材料部位于所述多个凹槽内,且固定连接于所述金属部;
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一缓冲件,所述第一缓冲件位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件与所述第二金属板件之间,所述第一缓冲件堆叠于所述金属部的第一面且固接所述有机材料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朝向所述显示屏,所述金属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面相背设置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为完整且连续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面背向所述显示屏,所述金属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面相背设置的第二面,所述第二面为完整且连续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部还包括与所述第一面相背设置的第二面,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二缓冲件,所述第二缓冲件堆叠于所述金属部的第二面。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凹槽的底壁与所述金属部背离所述显示屏的表面的厚度在0.01毫米至0.05毫米的范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缓冲件与所述有机材料部为一体成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材料部的材质包括P4U,所述有机材料部的材质还包括PU、TPU、TPE、TPR、TPV及EVA中的至少一种。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材料部的材质包括紫外固化胶或者热固化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凹槽形成多个第一凹槽组,所述多个第一凹槽组在第一方向上排布,各所述第一凹槽组均包括多个第一凹槽,同一个所述第一凹槽组内的多个第一凹槽在第二方向上间隔排布,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凹槽组的多个第一凹槽彼此交叉排布,所述第二方向为第一金属板件朝向所述第二金属板件的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二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为条形孔,所述第一凹槽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一凹槽的宽度在0.15毫米至3毫米的范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还包括面向所述显示屏的弯折区的第二连接板件及第三金属板件,且所述第一金属板件、所述第二连接板件、所述第三金属板件、第一连接板件以及所述第二金属板件依次连接;
所述第二连接板件设有所述凹槽,所述第二连接板件包括所述金属部及所述有机材料部;
所述支撑件还包括第三缓冲件,所述第三缓冲件位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件与所述第三金属板件之间,所述第三缓冲件与所述第二连接板件堆叠设置。
12.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及支撑件,所述显示屏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非弯折区、弯折区及第二非弯折区,所述支撑件固定于所述显示屏的非显示侧,所述支撑件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金属板件、第一连接板件及第二金属板件,所述第一金属板件面向所述第一非弯折区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件面向所述弯折区设置,所述第二金属板件面向所述第二非弯折区设置,所述第一连接板件能够弯折;
所述第一连接板件包括金属部及有机材料部,所述金属部设有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的开口位于所述金属部的第一面,所述有机材料部位于所述多个凹槽内,且固定连接于所述金属部;
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上,所述金属部的高度等于所述第一金属板件的高度以及所述第二金属板件的高度;
在第二方向上,所述有机材料部的宽度在0.15毫米至3毫米的范围内,相邻两个所述有机材料部之间的所述金属部的宽度在0.05毫米至0.8毫米的范围内,所述第二方向为所述第一金属板件朝向所述第二金属板件的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材料部的材质包括P4U,所述有机材料部的材质还包括PU、TPU、TPE、TPR、TPV及EVA中的至少一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凹槽的底壁至所述金属部背离所述显示屏的表面的厚度在0.01毫米至0.05毫米的范围内。
15.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及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安装于所述壳体。
CN202020146302.0U 2020-01-22 2020-01-22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14551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6302.0U CN211455155U (zh) 2020-01-22 2020-01-22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JP2022536604A JP7428310B2 (ja) 2020-01-22 2021-01-05 ディスプレイモジュール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EP21744166.6A EP4064260A4 (en) 2020-01-22 2021-01-05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17/759,206 US20230050666A1 (en) 2020-01-22 2021-01-05 Display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PCT/CN2021/070329 WO2021147663A1 (zh) 2020-01-22 2021-01-05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0146302.0U CN211455155U (zh) 2020-01-22 2020-01-22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455155U true CN211455155U (zh) 2020-09-08

Family

ID=72317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0146302.0U Active CN211455155U (zh) 2020-01-22 2020-01-22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050666A1 (zh)
EP (1) EP4064260A4 (zh)
JP (1) JP7428310B2 (zh)
CN (1) CN211455155U (zh)
WO (1) WO2021147663A1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7663A1 (zh) * 2020-01-22 2021-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1147714A1 (zh) * 2020-01-22 2021-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1147722A1 (zh) * 2020-01-22 2021-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1218999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7316056A (zh) * 2023-11-29 2023-12-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66236B (zh) * 2019-04-30 2021-10-26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结构及可折叠显示装置
KR20220087193A (ko) * 2020-12-17 2022-06-24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CN114999317B (zh) * 2021-09-26 2023-01-24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显示屏及其制作方法、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983424B2 (en) * 2015-06-08 2018-05-29 Lg Display Co., Lt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KR102547400B1 (ko) * 2016-09-02 2023-06-26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폴더블 표시 장치
KR101834793B1 (ko) * 2017-07-28 2018-03-06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전자 장치
US10694625B2 (en) * 2017-10-31 2020-06-23 Lg Display Co., Ltd. Rollable display
KR102498621B1 (ko) * 2017-12-29 2023-02-10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렉서블 표시 장치
CN112513773A (zh) * 2018-05-25 2021-03-16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框架模组及可弯曲终端
CN208607861U (zh) * 2018-08-09 2019-03-1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面板模组和显示装置
CN109903679B (zh) * 2019-03-07 2023-06-2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可折叠支撑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N110085640A (zh) * 2019-04-24 2019-08-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1455156U (zh) * 2020-01-22 2020-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455155U (zh) * 2020-01-22 2020-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455154U (zh) * 2020-01-22 2020-09-0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481295U (zh) * 2020-02-29 2020-09-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1508357A (zh) * 2020-04-26 2020-08-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可折叠显示装置
CN111583803B (zh) * 2020-05-26 2023-01-3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屏支撑结构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47663A1 (zh) * 2020-01-22 2021-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1147714A1 (zh) * 2020-01-22 2021-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1147722A1 (zh) * 2020-01-22 2021-07-29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WO2021218999A1 (zh) * 2020-04-30 2021-11-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支撑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117316056A (zh) * 2023-11-29 2023-12-29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CN117316056B (zh) * 2023-11-29 2024-04-12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一种支撑板组件及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064260A1 (en) 2022-09-28
JP2023511009A (ja) 2023-03-16
JP7428310B2 (ja) 2024-02-06
US20230050666A1 (en) 2023-02-16
WO2021147663A1 (zh) 2021-07-29
EP4064260A4 (en) 2023-01-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1455155U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455156U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455154U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1481295U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CN212484202U (zh) 支撑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US1155158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CN113674629A (zh) 显示装置
CN216412557U (zh) 用于显示屏的支撑件、显示模组及电子设备
US20230049336A1 (en) Display device
RU2788463C1 (ru) Дисплейный модуль (варианты) и электрон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US20230288956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046978A1 (en) Display device
US20230140591A1 (en) Window and electronic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US20210410302A1 (en) Display device
CN220820972U (zh) 电子设备、显示模组及支撑件
CN219800393U (zh) 用于显示屏的盖板、显示屏以及电子设备
CN220820973U (zh) 柔性显示装置
KR102236034B1 (ko) 유연성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217718921U (zh) 显示模组、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6453420A (zh) 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CN115188268A (zh) 柔性显示屏支撑组件、柔性显示组件及折叠显示终端
CN116206535A (zh) 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