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76781B - 固态锂电池模块框架防震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固态锂电池模块框架防震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276781B CN117276781B CN202311559166.2A CN202311559166A CN117276781B CN 117276781 B CN117276781 B CN 117276781B CN 202311559166 A CN202311559166 A CN 202311559166A CN 117276781 B CN117276781 B CN 11727678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ttery pack
- clamping block
- cam clamping
- cam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955 iso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DGAQECJNVWCQMB-PUAWFVPOSA-M Ilexoside XXIX Chemical compound C[C@@H]1CC[C@@]2(CC[C@@]3(C(=CC[C@H]4[C@]3(CC[C@@H]5[C@@]4(CC[C@@H](C5(C)C)OS(=O)(=O)[O-])C)C)[C@@H]2[C@]1(C)O)C)C(=O)O[C@H]6[C@@H]([C@H]([C@@H]([C@H](O6)CO)O)O)O.[Na+] DGAQECJNVWCQMB-PUAWFVPOSA-M 0.000 description 1
-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Lith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Li+] HBBGRARXTFLTSG-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25 accu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5572 biosynthet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1875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596 correlat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4 liquid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16 lith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8 sod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34 sod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4 solid electroly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33—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 H01M50/24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asings or racks, e.g. dimensions adapted for protecting batteries against vibrations, collision impact or swell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4—Secondary casings; Racks; Suspension devices;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mounting metho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49—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ircraft or vehicles, e.g. cars or trai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62—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 H01M50/264—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with fastening means, e.g. locks for cells or batteries, e.g. straps, tie rods or peripheral fram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电池组抗震装置领域,具体的为固态锂电池模块框架防震装置,包括外壳、电池组和第一凸轮夹持块,电池组装设于外壳内,外壳安装在电动汽车的底盘上,第一凸轮夹持块弹性抵接在电池组的侧面。本发明设置了第一凸轮夹持块,当外壳受到竖直方向的冲击震动时,电池组和外壳相对移动,电池组通过摩擦接触带动第一凸轮夹持块转动,使得第一凸轮夹持块的长轴部分逐渐靠近电池组的侧面,进而会使得第一凸轮夹持块对电池组的正压力增加,因此在电池组继续竖直向上或向下移动时,电池组的做功量更多,耗能也就更大,从而能够缩短电池组在受到冲击震动时的缓冲移动距离,避免因电池组的缓冲移动距离过大而造成电池组的线路连接松动或者被折断。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组抗震装置领域,特别是涉及固态锂电池模块框架防震装置。
背景技术
固态锂电池是一种使用固态电极和固体电解质的电池,其采用锂、钠制成的玻璃化合物作为传导物质,取代以往锂电池所使用的液态电解质,从而能够大大地提升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正是由于锂离子电池这种优异的性能,所以其被广泛的应用在电动汽车的生产制造中,作为电动汽车的畜电池。
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在颠簸不平的路面上时,路面的颠簸会造成电动汽车受到来自竖直方向的冲击作用力,冲击作用力容易使得电池模块因受到冲击震动过大而损坏,为防止电池模块因受到冲击震动过大而损坏,需要对电池模块做防震处理,而现有的可用于电池模块的防震处理装置多数是液力阻尼器,将液力阻尼器的活动端和固定端分别连接电池模块和汽车底盘,但是由于液力阻尼器的耗能效果不佳,进而会导致电池模块在受到冲击震动时的缓冲距离偏大,因此很容易造成电池模块的线路连接出现松动或者被扯断,造成汽车的电力系统出现故障。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的锂电池防震装置所存在的问题,提供固态锂电池模块框架防震装置,能够在电动汽车受到冲击震动时,通过电池组的缓冲移动来带动凸轮夹持块绕着凸轮夹持块的中心转动,进而使得凸轮夹持块的长轴部分逐渐转动至与电池组的侧面相互抵接,从而增加凸轮夹持块和电池组之间的正压力,使得电池组继续移动时,做功量更多,耗能更大,以此来减小电池组的缓冲移动距离,防止电池模块的线路出现松动或者被折断,而造成汽车的电力系统出现故障。
上述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固态锂电池模块框架防震装置包括:
外壳;
电池组,电池组装设于外壳内;
第一凸轮夹持块,第一凸轮夹持块弹性抵接在电池组的侧面,第一凸轮夹持块能够绕其轴线转动,第一凸轮夹持块被配置成电池组竖直向上或者向下移动时,第一凸轮夹持块与电池组之间的正压力均增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固态锂电池模块框架防震装置还包括第二凸轮夹持块和第三凸轮夹持块,第二凸轮夹持块被配置电池组竖直向上移动时,第二凸轮夹持块与电池组之间的正压力增加;第三凸轮夹持块被配置电池组竖直向下移动时,第三凸轮夹持块与电池组之间的正压力增加。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轮夹持块、第二凸轮夹持块和第三凸轮夹持块均以电池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轮夹持块还连接有抵接杆,抵接杆远离第一凸轮夹持块的一端抵接在外壳的内侧面上,抵接杆和第一凸轮夹持块之间通过第一传动组件连接,第一传动组件用于在第一凸轮夹持块与电池组之间的正压力增加时,增加抵接杆和外壳内侧面之间的正压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安装架、滑动板、斜块和球头杆,安装架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电池组的左右两侧,第一凸轮夹持块连接在安装架上,安装架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滑动板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且滑动板与第一凸轮夹持块相抵接,斜块固定连接在滑动板上,安装架上还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球头杆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且球头杆的球头与斜块的斜面相抵接,球头杆的非球头一端与抵接杆弹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第二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用于在外壳受到来自前后方向的作用力时,增加第一凸轮夹持块与电池组之间的正压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导向架、导向插块、弹性连接杆和铰接座,铰接座设置在安装架的两端,弹性连接杆与铰接座铰接,弹性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导向插块上,导向架连接在外壳上,导向架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定位槽,导向插块滑动连接在定位槽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挡板,挡板和外壳内侧面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滑槽,第三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侧连接板,侧连接板和安装架之间设置有弹性导柱,弹性导柱能够沿左右方向伸缩。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插块和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三传动组件,第三传动组件用于在外壳受到来自左右方向的作用力时,增加第一凸轮夹持块和电池组之间的正压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槽和传动导柱,传动槽的外形为等腰三角形,传动槽开设在外壳底部,传动导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导向插块上,传动导柱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传动槽内;当传动导柱沿传递槽向左或者向右滑动时,传动导柱远离外壳的中心。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设置了第一凸轮夹持块,当外壳受到竖直方向的冲击震动时,电池组和外壳相对移动,电池组的移动会通过摩擦接触带动第一凸轮夹持块转动,使得第一凸轮夹持块的长轴部分逐渐靠近电池组的侧面,进而会使得第一凸轮夹持块对电池组的正压力增加,因此在电池组继续竖直向上或向下移动时,电池组的做功量更多,耗能也就更大,从而能够缩短电池组在受到冲击震动时的缓冲移动距离,避免因电池组的缓冲移动距离过大而造成电池组的线路连接松动或者被折断,保证了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2、本发明设置了第一凸轮夹持块、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当电池组在左右方向、前后方向或者上下方向受到较大的冲击震动时,本发明在减小电池组在该方向上的缓冲移动距离的同时还能够减小电池组在其它方向上的缓冲移动距离,从而提高第一凸轮夹持块对电池组的夹持稳定性,减小电池组在受到冲击震动时的晃动程度,保护电池组不会在冲击震动中被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固态锂电池模块框架防震装置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固态锂电池模块框架防震装置的前视图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示意图;
图4为图3中X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B剖视图示意图;
图6为图5中Y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2中C-C剖视图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固态锂电池模块框架防震装置中外壳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固态锂电池模块框架防震装置中第一传动组件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固态锂电池模块框架防震装置中第一传动组件分解图示意图。
其中:
100、外壳;200、电池组;310、第一凸轮夹持块;320、第二凸轮夹持块;330、第三凸轮夹持块;340、扭簧套;410、抵接杆;420、第一弹簧;500、第一传动组件;510、安装架;511、第一滑槽;512、第二滑槽;520、滑动板;530、斜块;540、球头杆;550、第二弹簧; 610、导向架;611、定位槽;620、导向插块;630、弹性连接杆;640、铰接座;650、扭簧架;710、挡板;720、第三滑槽;730、侧连接板;740、弹性导柱;750、第四滑槽; 810、传动槽;820、传动导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文中为组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如图1-图10所示,固态锂电池模块框架防震装置包括外壳100、电池组200和第一凸轮夹持块310,电池组200装设于外壳100内,外壳100安装在电动汽车的底盘上,第一凸轮夹持块310弹性抵接在电池组200的侧面,具体地第一凸轮夹持块310为椭圆形,第一凸轮夹持块310的表面成型有一定厚度的橡胶层,在电动汽车未受到冲击震动时,如图3所示,第一凸轮夹持块310的短轴与电池组200的侧面垂直并弹性抵接,此时第一凸轮夹持块310和电池组200之间的弹性作用力提供能够平衡电池组200自身重力的摩擦力,从而通过第一凸轮夹持块310实现对电池组200的连接,第一凸轮夹持块310能够绕其轴线转动,第一凸轮夹持块310被配置成电池组200竖直向上或者向下移动时,第一凸轮夹持块310与电池组200之间的正压力均增加。
使用时,如图3所示,当电动汽车行驶在颠簸的路面上时,电动汽车所受到的冲击震动会使得电池组200相对于第一凸轮夹持块310竖直向上或向下移动,此时电池组200的移动会通过摩擦接触带动第一凸轮夹持块310转动,使得第一凸轮夹持块310的长轴部分逐渐靠近电池组200的侧面,进而会使得第一凸轮夹持块310对电池组200的正压力增加,并且第一凸轮夹持块310和电池组200之间的正压力是与电池组200的移动距离正相关的,故这种耗能形式相较于液力阻尼器通过其内部活塞与液压缸内壁之间的摩擦来耗能这种形式,在电池组200继续竖直向上或向下移动时,电池组200的做功量更多,耗能也就更大,从而能够缩短电池组200在受到冲击震动时的缓冲移动距离,避免因电池组200的缓冲移动距离过大而造成电池组200的线路连接松动或者被折断,保证了电动汽车的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相较于液力阻尼器,之所以能够增加耗能,是因为第一凸轮夹持块310的长轴越靠近电池组200,则第一凸轮夹持块310和电池组200之间的正压力越大,这样电池组200和第一凸轮夹持块310之间的摩擦力也就更大,在电池组200移动时,就需要克服更大的摩擦力做功,所以能够增加耗能,减小电池组200的移动距离。
还要补充说明的是,在第一凸轮夹持块310的外部成型一定厚度的橡胶层,是为了减震处理,因为电动汽车在颠簸路面上行驶时,其所受到的冲击震动往往不仅仅是沿竖直方向的,在左右方向或者前后方向上也会受到一定的冲击震动,只是左右方向或者前后方向的冲击震动力不大,因此设置橡胶层进行减震处理,减小电池组200在左右方向或者前后方向上受到的冲击震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固态锂电池模块框架防震装置还包括第二凸轮夹持块320和第三凸轮夹持块330,第二凸轮夹持块320和第三凸轮夹持块330均与电池组200弹性抵接,第二凸轮夹持块320被配置电池组200竖直向上移动时,第二凸轮夹持块320与电池组200之间的正压力增加,所以第二凸轮夹持块320必然是倾斜设置的,并且第二凸轮夹持块320的长轴与电池组200的侧面呈夹角设置;第三凸轮夹持块330被配置电池组200竖直向上移动时,第三凸轮夹持块330与电池组200之间的正压力增加,所以第三凸轮夹持块330也必然是倾斜设置的,并且第三凸轮夹持块330的长轴与电池组200的侧面也呈夹角设置,并且第三凸轮夹持块330与电池组200之间的夹角与第二凸轮夹持块320与电池组200之间的夹角方向相反。
设置第二凸轮夹持块320和第三凸轮夹持块330的作用主要有两个,第一个作用是通过第三凸轮夹持块330与电池组200之间的弹性抵接以及第二凸轮夹持块320与电池组200之间的弹性抵接所提供的摩擦力来平衡电池组200的重力,这样在初始状态下,第一凸轮夹持块310和电池组200之间便不需要夹持的太紧,只要第一凸轮夹持块310、第二凸轮夹持块320和第三凸轮夹持块330共同提供的摩擦力大于平衡电池组200的重力即可,从而避免第一凸轮夹持块310和电池组200之间的正压力过大而形成“刚性”连接,第二个作用是进一步的增加电池组200沿竖直方向移动时的耗能,因为在初始状态下,第二凸轮夹持块320和第三凸轮夹持块330便是倾斜设置的,所以在电池组200沿竖直方向移动时,电池组200与第三凸轮夹持块330或者第二凸轮夹持块320之间的正压力更大,摩擦耗能也就更大。为方便理解,可以将第三凸轮夹持块330或者第二凸轮夹持块320想象成已经被压缩一定长度的弹簧,那么若要再将该弹簧压缩一定长度,那么必然要用更大的力,做更多的功。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凸轮夹持块310、第二凸轮夹持块320和第三凸轮夹持块330均以电池组200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增加耗能,缩短电池组200的缓冲移动距离,另一方面使得电池组200的两侧受力均匀。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4、图5和图6所示,第一凸轮夹持块310还连接有抵接杆410,抵接杆410远离第一凸轮夹持块310的一端抵接在外壳100的内侧面上,抵接杆410和第一凸轮夹持块310之间通过第一传动组件500连接,第一传动组件500用于在第一凸轮夹持块310与电池组200之间的正压力增加时,增加抵接杆410和外壳100内侧面之间的正压力。
在第一凸轮夹持块310与电池组200之间的正压力增加时,增加抵接杆410和外壳100内侧面之间的正压力,是为了增加抵接杆410相对于外壳100左右移动时的摩擦力,从而增加耗能,减小抵接杆410沿左右方向移动的距离。
可以理解的是,如图3和图5所示,电池组200是与第一凸轮夹持块310抵接在一起的,所以减小第一凸轮夹持块310沿左右方向移动的距离,便能够减小电池组200沿左右方向移动距离。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6所示,第一传动组件500包括安装架510、滑动板520、斜块530和球头杆540,安装架510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电池组200的左右两侧,第一凸轮夹持块310连接在安装架510上,安装架510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511,滑动板520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511内且滑动板520与第一凸轮夹持块310相抵接,斜块530固定连接在滑动板520上,安装架510上还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512,球头杆540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512内且球头杆540的球头与斜块530的斜面相抵接,球头杆540的非球头一端与抵接杆410弹性连接,具体地抵接杆410和球头杆540的非球头一端通过第一弹簧420进行连接,这样第一弹簧420的被压缩量增加,也能增加抵接杆410相对于外壳100前后移动时的摩擦力,减小电池组200沿前后方向移动的距离。
在电池组200沿竖直方向移动时,电池组200的移动会带动第一凸轮夹持块310转动,第一凸轮夹持块310的转动推动滑动板520向远离电池组200的方向移动,从而滑动板520带动斜块530移动,斜块530的移动推动球头杆540移动,球头杆540的移动挤压第一弹簧420,使得与第一弹簧420连接的抵接杆410与外壳100之间的正压力增加,从而减小电池组200沿左右方向移动的距离。
要补充说明的是,第二凸轮夹持块320和第三凸轮夹持块330的弹性蓄力是通过扭簧套340和扭簧架650的配合得以实现的,具体地扭簧架650固定设置在安装架510上,扭簧套340套设在第三凸轮夹持块330以及第二凸轮夹持块320的转轴上,并且扭簧套340能够与第三凸轮夹持块330以及第二凸轮夹持块320同步转动,扭簧安装在第三凸轮夹持块330以及第二凸轮夹持块320的转轴上且扭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扭簧套340上,扭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扭簧架650上。
还要补充说明的是,在滑动板520和安装架510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弹簧550,第二弹簧550用于在第一凸轮夹持块310转动复位后,推动滑动板520复位,使得滑动板520始终保持与第一凸轮夹持块310接触。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外壳100内还设置有第二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用于在外壳100受到来自前后方向的作用力时,增加第一凸轮夹持块310与电池组200之间的正压力。
在电动汽车急转弯或者急刹车的情况下,假设外壳100所受到的主要作用力会来自于前后方向,同样的外壳100同时所受到的作用力还可能来自于其它四个方向,因此在外壳100受到来自前后方向的作用力时,增加第一凸轮夹持块310与电池组200之间的正压力,能够减小电池组200在其它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第二传动组件包括导向架610、导向插块620、弹性连接杆630和铰接座640,铰接座640设置在安装架510的两端,弹性连接杆630与铰接座640铰接,弹性连接杆630的另一端铰接在导向插块620上,导向架610连接在外壳100上,导向架610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定位槽611,导向插块620滑动连接在定位槽611内。
如图7所示,在外壳100受到前后方向的作用力时,导向插块620受力向定位槽611内滑动,导向插块620通过弹性连接杆630带动左右方向的铰接座640相互靠近,使得与弹性连接杆630固定连接的安装架510在左右方向上相互靠近,从而使得安装在安装架510上的第一凸轮夹持块310与电池组200之间的正压力增加,从而减小电池组200在竖直方向以及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外壳100上设置有挡板710,挡板710和外壳100内侧面之间形成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三滑槽720,第三滑槽720内滑动连接有侧连接板730,侧连接板730和安装架510之间设置有弹性导柱740,弹性导柱740能够沿左右方向伸缩。
设置弹性导柱740是用于对安装架510进行连接支撑,在外壳100受到前后方向的冲击震动时,也能够通过弹性导柱740的伸缩移动来耗能,减小安装架510、第一凸轮夹持块310、以及电池组200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还要补充的是,侧连接板730滑动连接在第三滑槽720内,是为了适配安装架510沿前后方向的缓冲移动。同样的,在挡板710上还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四滑槽750,导向架610滑动连接在第四滑槽750内,如此设置是为了适配导向架610沿左右方向的移动。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导向插块620和外壳100之间设置有第三传动组件,第三传动组件用于在外壳100受到来自左右方向的作用力时,增加第一凸轮夹持块310和电池组200之间的正压力。
在电动汽车急转弯或者急刹车的情况下,假设外壳100所受到的主要作用力会来自于左右方向,同样的外壳100同时所受到的作用力还可能来自于其它四个方向,因此在外壳100受到来自前后方向的作用力时,增加第一凸轮夹持块310与电池组200之间的正压力,能够减小电池组200在其它方向上的移动距离。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7所示,第三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槽810和传动导柱820,传动槽810的外形为等腰三角形,传动槽810开设在外壳100底部,传动导柱820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导向插块620上,传动导柱820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传动槽810内;当传动导柱820沿传递槽向左或者向右滑动时,传动导柱820远离外壳100的中心。
当外壳100受到来自左右方向的作用力时,挡板710会跟随外壳100同步移动,于是传动槽810相对于传动导柱820向左或者向右滑动,从而在传动槽810的斜面导向作用下,使得导向插块620向定位槽611内移动,从而使得连接在导向插块620两端的弹性连接杆630之间的夹角减小,使得两个安装架510相互靠近,从而使得安装在安装架510上的第一凸轮夹持块310相互靠近,从而使得两个第一凸轮夹持块310和电池组200之间的正压力增加,达到减小电池组200在其它方向上的移动距离的目的。
还要补充说明的是,导向架610 朝向导向插块620的侧面上开设有限位槽,前后方向的两个铰接座640抵接在限位槽的两端,从而使得在外壳100受到左右方向的冲击震动时,导向插块620能够向定位槽611内移动。
综上,当电池组200在左右方向、前后方向或者上下方向受到较大的冲击震动时,在减小电池组200在该方向上的缓冲移动距离的同时,本发明还能够减小电池组200在其它方向上的缓冲移动距离,从而提高第一凸轮夹持块310对电池组200的夹持稳定性,减小电池组200在受到冲击震动时的晃动程度,保护电池组200不会在冲击震动中被损坏。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
1.固态锂电池模块框架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
电池组,电池组装设于外壳内;
第一凸轮夹持块,第一凸轮夹持块弹性抵接在电池组的侧面,第一凸轮夹持块能够绕其轴线转动,第一凸轮夹持块被配置成电池组竖直向上或者向下移动时,第一凸轮夹持块与电池组之间的正压力均增加;所述固态锂电池模块框架防震装置还包括第二凸轮夹持块和第三凸轮夹持块,第二凸轮夹持块被配置电池组竖直向上移动时,第二凸轮夹持块与电池组之间的正压力增加;第三凸轮夹持块被配置电池组竖直向下移动时,第三凸轮夹持块与电池组之间的正压力增加;第一凸轮夹持块、第二凸轮夹持块和第三凸轮夹持块均为椭圆形,第二凸轮夹持块的长轴与电池组的侧面呈夹角设置,第三凸轮夹持块的长轴与电池组的侧面也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凸轮夹持块上连接有抵接杆,抵接杆远离第一凸轮夹持块的一端抵接在外壳的内侧面上,抵接杆和第一凸轮夹持块之间通过第一传动组件连接,第一传动组件用于在第一凸轮夹持块与电池组之间的正压力增加时,增加抵接杆和外壳内侧面之间的正压力;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包括安装架、滑动板、斜块和球头杆,安装架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电池组的左右两侧,第一凸轮夹持块连接在安装架上,安装架上开设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第一滑槽,滑动板滑动连接在第一滑槽内且滑动板与第一凸轮夹持块相抵接,斜块固定连接在滑动板上,安装架上还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滑槽,球头杆滑动连接在第二滑槽内且球头杆的球头与斜块的斜面相抵接,球头杆的非球头一端与抵接杆弹性连接;所述外壳内还设置有第二传动组件,第二传动组件用于在外壳受到来自前后方向的作用力时,增加第一凸轮夹持块与电池组之间的正压力;所述第二传动组件包括导向架、导向插块、弹性连接杆和铰接座,铰接座设置在安装架的两端,弹性连接杆与铰接座铰接,弹性连接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导向插块上,导向架连接在外壳上,导向架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定位槽,导向插块滑动连接在定位槽内;所述导向插块和外壳之间设置有第三传动组件,第三传动组件用于在外壳受到来自左右方向的作用力时,增加第一凸轮夹持块和电池组之间的正压力;所述第三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槽和传动导柱,传动槽的外形为等腰三角形,传动槽开设在外壳底部,传动导柱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导向插块上,传动导柱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传动槽内;当传动导柱沿传递槽向左或者向右滑动时,传动导柱远离外壳的中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态锂电池模块框架防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轮夹持块、第二凸轮夹持块和第三凸轮夹持块均以电池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559166.2A CN117276781B (zh) | 2023-11-22 | 2023-11-22 | 固态锂电池模块框架防震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11559166.2A CN117276781B (zh) | 2023-11-22 | 2023-11-22 | 固态锂电池模块框架防震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276781A CN117276781A (zh) | 2023-12-22 |
CN117276781B true CN117276781B (zh) | 2024-01-23 |
Family
ID=892049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11559166.2A Active CN117276781B (zh) | 2023-11-22 | 2023-11-22 | 固态锂电池模块框架防震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27678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578013B (zh) * | 2024-01-16 | 2024-03-26 | 深圳市科瑞隆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宽温聚合物锂离子电池组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16598A (zh) * | 2020-07-13 | 2020-11-10 | 王小娟 | 一种用于蓄电池的减震缓冲装置 |
CN213212266U (zh) * | 2020-09-07 | 2021-05-14 | 大悟县盛原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悬挂式缓冲保护锂电池 |
CN214797592U (zh) * | 2021-04-29 | 2021-11-19 | 深圳市世纪佳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固态锂电池的封装结构 |
DE102021200565A1 (de) * | 2021-01-22 | 2022-07-28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Hochvoltbatterie für ein elektrisch betriebenes Fahrzeug |
CN218827542U (zh) * | 2022-10-31 | 2023-04-07 | 武汉市光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震抗高冲量冲击锂电池组 |
CN116969047A (zh) * | 2023-09-11 | 2023-10-31 | 华能济南黄台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电池储存机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818678U (zh) * | 2017-12-28 | 2018-09-04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壳体、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
-
2023
- 2023-11-22 CN CN202311559166.2A patent/CN11727678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916598A (zh) * | 2020-07-13 | 2020-11-10 | 王小娟 | 一种用于蓄电池的减震缓冲装置 |
CN213212266U (zh) * | 2020-09-07 | 2021-05-14 | 大悟县盛原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悬挂式缓冲保护锂电池 |
DE102021200565A1 (de) * | 2021-01-22 | 2022-07-28 | Volkswagen Aktiengesellschaft | Hochvoltbatterie für ein elektrisch betriebenes Fahrzeug |
CN214797592U (zh) * | 2021-04-29 | 2021-11-19 | 深圳市世纪佳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固态锂电池的封装结构 |
CN218827542U (zh) * | 2022-10-31 | 2023-04-07 | 武汉市光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防震抗高冲量冲击锂电池组 |
CN116969047A (zh) * | 2023-09-11 | 2023-10-31 | 华能济南黄台发电有限公司 | 一种新能源电池储存机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276781A (zh) | 2023-12-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7276781B (zh) | 固态锂电池模块框架防震装置 | |
CN112928370B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减震装置 | |
CN113725546A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电池包防护装置 | |
CN212695234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用电池包防撞外壳保护装置 | |
CN215732021U (zh) | 一种具有保护机构的铅酸电池用放置壳 | |
CN212073653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电池组防震装置 | |
CN220199043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电池托板 | |
CN208986065U (zh) | 一种汽车电池箱用的固定装置 | |
CN215008435U (zh) | 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减震装置 | |
CN215098054U (zh) | 一种具有防碰撞散热的电瓶车车架 | |
CN110329414B (zh) | 一种折叠电动车用具有减震性能的电动力机构 | |
CN211404591U (zh) |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房车储能电池 | |
CN220933435U (zh) | 一种cpci机箱 | |
CN208153628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减震装置 | |
CN217558886U (zh) | 一种左前减震器架总成 | |
CN112810460A (zh) | 一种用于电动汽车的电池箱体 | |
CN216709425U (zh) | 一种纯电动汽车上横梁结构 | |
CN221447349U (zh) | 一种具有减震保护机构的新能源电池安装支架 | |
CN221438232U (zh) | 一种具有电池缓冲减震结构的电动自行车 | |
CN219832865U (zh) | 一种带有防震机构的新能源汽车电池 | |
CN222126288U (zh) | 一种具有减震性的电容器 | |
CN211629153U (zh) | 抗震效果良好的蓄电池 | |
CN219728104U (zh) | 一种汽车蓄电池固定机构 | |
CN214001522U (zh) | 一种车载计算机防震保护装置 | |
CN213117276U (zh) | 一种汽车减震器的缓冲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