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239049A - 一种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239049A
CN117239049A CN202311506661.7A CN202311506661A CN117239049A CN 117239049 A CN117239049 A CN 117239049A CN 202311506661 A CN202311506661 A CN 202311506661A CN 117239049 A CN117239049 A CN 117239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polymer
type conductive
electrode material
electrode
ion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50666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飞
唐浩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Original Assignee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filed Critical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CUT
Priority to CN20231150666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239049A/zh
Publication of CN117239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2390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Battery Electrode And Active Subsutance (AREA)
  • Second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池领域,公开一种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本发明的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n型导电聚合物和粘结剂共混,得到混合粉末;加入溶剂后研磨,得到含有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浆料,将浆料涂覆在圆形铝箔上,干燥,得到电极材料。本发明通过采用具有“大而刚性的共轭π‑骨架”聚合物分子结构的n型导电聚合物,解决了有机电极材料的易溶解和低电导率的问题,展现出作为有机电极材料广阔的应用前景。

Description

一种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背景技术
进入21世纪以来,在全球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作为主要能源的焦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日益枯竭。同时,传统化石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等有害物质,环境污染在不断加剧。保护自然环境与资源,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清洁能源已成为当务之急。随着电动汽车、智能手机、电子设备等的普及,对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以及环境友好的电池需求不断增加,这就促使了对新型电池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目前,锂离子电池(LIB)已成为主要的储能系统,在远程通信、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钠离子电池和钾离子电池则是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的新兴电池技术。钠和钾作为锂的同族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因此可以在电池中替代锂。此外,钠离子电池和钾离子电池的优势在于元素丰富、成本低廉,因此具备潜在的应用价值。但是,与锂离子电池类似,钠离子电池和钾离子电池同样面临电极材料的性能问题。高效的电极材料通常要求具有良好的离子嵌入/脱嵌反应活性和稳定性。同时,正极材料需要具备较高的电导率,以减小电池的内阻。以锂离子电池为例,目前以LiFePO4和 LiMn2O4为代表的商用无机电极材料在氧化还原过程中通常涉及金属价态以及材料结晶的改变,其与有机电解质材料的界面接触也存在瓶颈,从而导致能量密度受限。同时,LiFePO4等电极材料本身的电导率偏低,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必须与导电性物质共混(如石墨烯等),在长期充放电过程中会造成不同物质的相分离,影响电池稳定性。此外,由于锂矿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及其制造过程的能源密集性,使用这些材料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期望不符。
相比之下,有机电极材料由于具有丰富的结构可调性以及原料来源丰富,因此受到广泛关注。其在电池运行过程中通常涉及关键基团氧化还原的变化,可以通过结构设计使其具有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快速的反应动力学,在储能配方领域独树一帜。
目前,越来越多的有机材料被作为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而被广泛研究。然而,现阶段有机电极材料通常在有机液体电解质中溶解性很好,这就导致了活性基团的失活,电池的循环性能变差,充放电稳定性变差。此外,目前有机材料同样具有较低的电导率,为了降低电池内阻,减少充放电损耗,需要外加导电添加剂。而导电添加剂的加入会稀释电极中的活性材料,从而对锂离子电池容量造成不利影响,并且不利于充放电稳定性。因此,具备本征导电性的有机导电材料由于具有较高的导电性,逐渐成为新型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研究热点之一。此外,对于锂/钠/钾离子在导电聚合物中的传输性能以及充放电过程中嵌入/脱嵌的反应活性和稳定性还缺乏明确的指导原则。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本发明的首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方法制备的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
通过n型导电聚合物结合工艺改进,可得到电导率超过1000 S/cm的锂离子电极材料,并实现具有超高容量以及超快充电速度的锂离子电池。
本发明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上述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在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n型导电聚合物和粘结剂共混,得到混合粉末;加入溶剂后研磨,得到含有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浆料,将浆料涂覆在圆形铝箔上,干燥,得到电极材料。
所述共混时加入导电添加剂;导电添加剂的用量为混合粉末的0~10 wt%,所述导电添加剂包括导电石墨、导电炭黑、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的n型导电聚合物具有如下带负电荷共轭结构的重复单元:
其中Y表示阳离子,所述阳离子包括氢正离子以及金属阳离子,其中金属阳离子包括锂离子、钠离子和钾离子中的一种。
所述n型导电聚合物的导电率在10~3000 S/cm;n型导电聚合物的分子量大于10kDa。
所述的粘结剂的用量为混合粉末的5~10 wt%,所述粘结剂包括聚偏二氟乙烯(PVDF)及其衍生物、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溶剂包括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水、N,N-二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粘结剂与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0~100:1,单位为mg/mL。
所述干燥为真空干燥,干燥的温度为50~120 ℃,干燥时间6~24 h。
上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所述电极材料上n型导电聚合物的负载量为 1.0-125.0 mg cm-2
上述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在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所述离子电池包括钠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的机理为:
本发明通过采用具有“大而刚性的共轭π-骨架”聚合物分子结构的n型导电聚合物,解决了有机电极材料的易溶解和低电导率的问题,展现出作为有机电极材料广阔的应用前景。n型导电材料由于主链载流子为电子,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静电耦合与锂离子相互作用,从而实现快速的锂离子的脱离和嵌入,有益于实现快充电池的制备;同时由于材料本身具有优异的导电性能,可以在少量添加或不添加导电助剂的情况下实现高导电性电极的制备,有利于氧化还原活性基团的最大化,实现高容量电池的制备。得益于以上优势,其在电池中的高活性物质占比和高容量已经使其拥有了和商业化无机电池材料竞争的实力,并有望克服现有有机及无机电极材料导电率低,难以在大电流快充情况下保持长期稳定的问题。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有机材料作为离子电池电极,有利于电极与电解液的充分接触以及充放电的进行,且所制备的电极材料体系在循环过程中非常稳定;
(2)本发明采用n型导电聚合物作为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该化合物具有如下特点:n型导电聚合物其主链带负电,在氧化还原过程中可以很好地发生离子的嵌入/脱嵌过程,有利于保证离子电池的高容量和高稳定性;
(3)由于本发明采用的n型导电聚合物材料本身具有非常高的电导率,因此所制备的电极材料体系中可以减少甚至不加入额外的导电助剂,而n型导电聚合物本身又可以作为电极活性材料,从而实现活性材料最大化,实现大容量离子电池的制备,并能在大充电速率的情况下保持高容量和高稳定性;
(4)本发明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具有优异的倍率和循环性能。在倍率性能方面,在30 A g-1的超高电流密度下,电池容量高达142 mA h g-1;循环性能方面,本发明制备的锂离子电池在小电流密度下的100圈循环容量衰减率几乎为0,在5 A g-1的大电流密度下,循环5000圈的容量保留率大于75%。相比于商业化的磷酸铁锂,本发明中的导电聚合物正极材料在小电流密度下的实际放电比容量高达240.3 mA h g-1,远高于磷酸铁锂的实际比容量(157 mA h g-1左右)。在能量密度方面两者持平,功率密度性能方面远大于磷酸铁锂电池。更有潜力的是,以上的导电聚合物电池的正极片是在没有添加任何导电剂的情况下制备出的,这样大大减少了电池中非活性成分占比,为有机电池走向应用打开了一个可靠的市场。
综上,本发明的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具有高容量、优异的循环稳定性、高导电率等特点,可被应用于离子电池的制备,从而满足各种电动汽车以及航空航天等领域的需求;此外,该材料体系制备工艺简单,适于工业化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n型导电聚合物相比于p型导电材料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中的应用优势机理说明图。
图2为实施例2制备的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电导率测试图。
图3为实施例2中制备的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电池倍率性能曲线。
图4为实施例2中制备的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电池性能充放电曲线。
图5为实施例2中制备的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电池性能测试结果图。
图6和图7为实施例3中制备的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但不含有额外导电助剂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电池性能充放电曲线。
图8和图9为实施例3中制备的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但不含有额外导电助剂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电池性能测试结果图。
图10为对比例1中采用p型导电聚合物聚噻吩制备的锂离子电极材料的电池性能测试结果图。
图11为实施例4中制备的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但不含有额外导电助剂的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电池性能充放电曲线。
图12为实施例5中制备的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但不含有额外导电助剂的钾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电池性能充放电曲线。
图13为实施例6中制备的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但不含有额外导电助剂的具有超高质量负载的锂离子电池电极的充放电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实施例中所用试剂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市场常规购得。
原料3,7-二氢苯并[1,2-b:4,5-b']二呋喃-2,6-二酮的CAS号为30272-74-3,2,3,5,6-四甲基1,4-苯醌的CAS号为527-17-3,均为市售常见的化工原料。
聚偏二氟乙烯(PVDF):科路得PVDF,分子量为900,广东烛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产品。
聚噻吩粉末:2,2'-联二噻吩,CAS号为492-97-7。
实施例1
n型导电聚合物聚(苯并二呋喃二酮)(PBFDO)粉末的制备,其是参照公开文献Nature. 2022, 611, 271制备的,具体步骤如下:
(1)将3,7-二氢苯并[1,2-b:4,5-b']二呋喃-2,6-二酮(19 g,0.1 mol)以15 mg/mL的浓度溶解在二甲基亚砜和N,N-二甲基乙酰胺体积比9:1的混合溶液中,加入2,3,5,6-四甲基1,4-苯醌(27.9 g, 0.17mol)。将混合溶液抽真空后密封,然后置于85℃油浴下搅拌24小时得到棕褐色粘稠溶液。
(2)将所得溶液利用截断分子量为10kDa的透析袋,在N,N-二甲基乙酰胺溶液中透析六天,其中在第三天时更换一次外部溶剂;
(3)收集透析袋中的剩余溶液,利用真空旋转蒸发仪除去溶剂,得到聚合物固体。将聚合物固体用二氯甲烷、乙醇洗涤后真空干燥;
(4)所以上所得n型导电聚合物固体收集置于球磨机中球磨,得到n型导电聚合物粉末,将粉末进行过筛处理,收集可通过5-9号筛的聚合物粉末。
所得n型导电聚合物粉末具有如下带负电荷共轭结构的重复单元:
其中Y为氢正离子;
所得导电聚合物的导电率为1800~2100 S/cm;n型导电聚合物分子量大于10 kDa,n型导电聚合物粉末的目数大于80。
实施例2
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聚(苯并二呋喃二酮)的锂电池电极材料体系的制备,其具体步骤如下:
1)称量0.1 g实施例1中所得到的n型导电聚合物粉末,将n型导电聚合物粉末、石墨烯和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8.5:0.5:1的比例混合均匀,按照PVDF:N,N-二甲基吡咯烷酮为15 mg:1mL的比例滴加N,N-二甲基吡咯烷酮,然后研磨制备出均匀的浆料;
2)将上述浆料均匀地涂覆在圆形铝箔上,并真空80 ℃干燥,干燥时间为12 h;
3)将上述烘干的铝箔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极,电极材料上n型导电聚合物的负载量约为1.5 mg cm-2
对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测试方法如下:
(1)采用扣式CR2032型体系进行测试,其中对电极为金属锂片,上述电池组装在氮气手套箱中进行。
(2)测试内容包括电极材料的可逆容量,循环稳定性能,采用恒流充放电进行测试分析。充放电电压窗口为:1.3-3.9V (vs.Li+/Li) 。
结果如下:
由图2可知,实施例2所得电极材料的电导率超过1000 S/cm。
图3为在30 A g-1的超高电流密度下测试的电池倍率性能曲线,实施例2所得电极材料在30 A g-1的超高电流密度下,电池容量高达142 mA h g-1
由图4-5可知,采用实施例2含有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时,制备的扣式电池具有优异的充放电容量,在5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其容量为240.3 mA h g-1。在0.2 A g-1的电流密度下,电池的100圈循环容量保留率为97.8%。
实施例3
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聚(苯并二呋喃二酮)的锂电池电极材料体系的制备,在该体系中不含有导电助剂,以此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电极材料的优越性,其具体步骤如下:
1)称量0.1 g实施例1中所得到的n型导电聚合物粉末,将n型导电聚合物粉末和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9:1的比例混合均匀,按照PVDF:N,N-二甲基吡咯烷酮为15 mg:1mL的比例滴加N,N-二甲基吡咯烷酮,然后研磨制备出均匀的浆料;
2)将上述浆料均匀地涂覆在圆形铝箔上,并真空80 ℃干燥,干燥时间为12 h;
3)将上述烘干的铝箔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极,电极材料上n型导电聚合物的负载量约为1.5 mg cm-2
对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测试方法如下:
(1)采用扣式CR2032型体系进行测试,其中对电极为金属锂片,上述电池组装在氮气手套箱中进行。
(2)测试内容包括电极材料的可逆容量,循环稳定性能,采用恒流充放电进行测试分析。充放电电压窗口为:1.3-3.9V (vs.Li+/Li) 。
结果如下:
由图6-9可知,采用实施例3含有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时,在不添加导电助剂的情况下,电池在2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其容量为249.6 mA h g-1。电池在0.2 A g-1的电流密度下,其容量为215.8 mA h g-1,且在此电流密度下的100圈循环保留率接近100%。电池在5 A g-1的大电流密度下,其质量比容量大于160.2 mA h g-1,且5000圈容量保留率约为75%。
实施例4
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聚(苯并二呋喃二酮)的钠电池电极材料体系的制备,在该体系中不含有导电助剂,以此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电极材料的优越性,并证明其在钠电池中的通用性,其具体步骤如下:
1)称量0.1 g实施例1中所得到的n型导电聚合物粉末,将n型导电聚合物粉末和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9:1的比例混合均匀,按照PVDF:N,N-二甲基吡咯烷酮为15 mg:1mL的比例滴加N,N-二甲基吡咯烷酮,然后研磨制备出均匀的浆料;
2)将上述浆料均匀地涂覆在圆形铝箔上,并真空80 ℃干燥,干燥时间为12 h;
3)将上述烘干的铝箔用作钠离子电池的电极,电极材料上n型导电聚合物的负载量约为1.5 mg cm-2
对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测试方法如下:
(1)采用扣式CR2032型体系进行测试,其中对电极为钠金属片,上述电池组装在氮气手套箱中进行。
(2)测试内容包括电极材料的可逆容量,循环稳定性能,采用恒流充放电进行测试分析。充放电电压窗口为:1.25-3.85V (vs.Na+/Na)。
结果如下:
由图11可知,采用实施例4含有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时,在不添加导电助剂的情况下,电池在5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组装的钠离子有机电池其容量可以达到248.2mAh g-1
实施例5
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聚(苯并二呋喃二酮)的钾电池电极材料体系的制备,在该体系中不含有导电助剂,以此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电极材料的优越性,并证明其在钾电池中的通用性,其具体步骤如下:
1)称量0.1 g实施例1中所得到的n型导电聚合物粉末,将n型导电聚合物粉末和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9:1的比例混合均匀,按照PVDF:N,N-二甲基吡咯烷酮为15 mg:1mL的比例滴加N,N-二甲基吡咯烷酮,然后研磨制备出均匀的浆料;
2)将上述浆料均匀地涂覆在圆形铝箔上,并真空80 ℃干燥,干燥时间为12 h;
3)将上述烘干的铝箔用作钾离子电池的电极,电极材料上n型导电聚合物的负载量约为1.5 mg cm-2
对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测试方法如下:
(1)采用扣式CR2032型体系进行测试,其中对电极为钾金属片,上述电池组装在氮气手套箱中进行。
(2)测试内容包括电极材料的可逆容量,循环稳定性能,采用恒流充放电进行测试分析。充放电电压窗口为:1.2-3.8V (vs.K+/K) 。
结果如下:
由图12可知,采用实施例5含有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时,在不添加导电助剂的情况下,在5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组装的钾离子有机电池其容量可以达到179 mAh g-1
实施例6
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聚(苯并二呋喃二酮)的锂电池电极材料体系的制备,在该体系中不含有导电助剂,且电极片中的活性物质面密度为122.2 mg cm-2, 极片厚度高达2.5mm,以此说明本发明提供的电极材料突破了有机电极材料质量负载低的限制,将有机电极材料应用化往前推进了一大步。其具体步骤如下:
1)称量1 g实施例1中所得到的n型导电聚合物粉末,将n型导电聚合物粉末和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9:1的比例混合均匀,按照PVDF:N,N-二甲基吡咯烷酮为15 mg:1mL的比例滴加N,N-二甲基吡咯烷酮,然后研磨制备出均匀的浆料;
2)将上述浆料均匀地涂覆在圆形铝箔上,并真空80 ℃干燥,干燥时间为30 h;
3)将上述烘干的铝箔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极,电极材料上n型导电聚合物的负载量分别为6.1、12.5、64.4、122.2 mg cm-2
对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测试方法如下:
(1)采用扣式CR2032型体系进行测试,其中对电极为金属锂片,上述电池组装在氮气手套箱中进行。
(2)测试内容包括电极材料的可逆容量,循环稳定性能,采用恒流充放电进行测试分析。充放电电压窗口为:1.3-3.9V (vs.Li+/Li) 。
结果如下:
由图13可知,采用实施例6含有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时,在不添加导电助剂的情况下,正极活性物质质量负载高达122.2mg cm-2的电池在20 mA g-1的电流密度下,发挥出的容量高达149.8 mA h g-1。与负载1.5 mg cm-2的电池性能(图6,249.6 mA h g-1)相比,容量保留率大于60%,在制备轻量化大容量电池中具有广泛前景。
对比例1
本发明还额外提供基于p型导电聚合物聚噻吩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的性能对比,以此说明本发明提供的n型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的优越性,具体制备步骤如下:
1)称量0.1 g市售的p型导电聚合物聚噻吩粉末,将聚噻吩粉末和粘结剂聚偏二氟乙烯(PVDF)按照质量比9:1的比例混合均匀,按照PVDF:N,N-二甲基吡咯烷酮为15 mg:1mL的比例滴加N,N-二甲基吡咯烷酮,然后研磨制备出均匀的浆料;
2)将上述浆料均匀地涂覆在圆形铝箔上,并真空100 ℃干燥,干燥时间为12 h;
3)将上述烘干的铝箔用作锂离子电池的电极,电极材料上n型导电聚合物的负载量约为1.5 mg cm-2
对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的测试方法如下:
(1)采用扣式CR2032型体系进行测试,其中对电极为金属锂片,上述电池组装在氩气手套箱中进行。
(2)测试内容包括电极材料的可逆容量,循环稳定性能,采用恒流充放电进行测试分析。充放电电压窗口为:1.3-3.9V (vs.Li+/Li)。
结果如下:
如图1,对于主链传输空穴(阳离子载流子)的p型导电聚合物而言,作为电极使用时,锂离子会和主链发生静电排斥,难以在电极处发生脱锂嵌锂过程,导致性能会随着运行时间大幅衰减,难以得到实际应用。
由图10可知,采用对比例1的基于p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时,电池在0.2 A g-1的电流密度下表现出很低的比容量(74 mAh g-1),且100圈循环容量保留率也不够理想(82.6 %)。相比之下,我们制备的n型导电聚合物电极材料有更大的潜力。
从以上结果来看,相比于p型导电聚合物制备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本发明提供的基于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体系在比容量,循环稳定性优势;此外,得益于本发明n型导电聚合物自身优异的导电性,所制备的电极体系在不外加额外的导电助剂的情况下,依然可以稳定工作,并在5 A g-1的大电流密度下,循环5000圈的容量保留率大于75%。相比于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磷酸铁锂等,在容量、快充速率、以及容量稳定性方面均实现显著提升,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将n型导电聚合物和粘结剂共混,得到混合粉末;加入溶剂后研磨,得到含有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浆料,将浆料涂覆在圆形铝箔上,干燥,得到电极材料;
所述的n型导电聚合物具有如下带负电荷共轭结构的重复单元:
其中Y表示阳离子,所述阳离子包括氢正离子以及金属阳离子,其中金属阳离子包括锂离子、钠离子和钾离子中的一种;
所述n型导电聚合物的导电率在10~3000 S/cm;n型导电聚合物的分子量大于10 kDa。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混时加入导电添加剂;导电添加剂的用量为混合粉末的0~10 wt%,所述导电添加剂包括导电石墨、导电炭黑、碳纤维、碳纳米管、石墨烯、复合导电浆料中的至少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结剂的用量为混合粉末的5~10 wt%;所述粘结剂包括聚偏二氟乙烯及其衍生物、聚乙烯醇、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四氟乙烯、聚丙烯酸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包括二甲基亚砜、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甲基乙酰胺、水、N,N-二甲基吡咯烷酮中的至少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粘结剂与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10~100:1,单位为mg/mL;
所述干燥为真空干燥,干燥的温度为50~120 ℃,干燥时间6~24 h。
6.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得到的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材料上n型导电聚合物的负载量为 1.0-125.0 mg cm-2
7.权利要求6所述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在离子电池中的应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子电池包括钠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钾离子电池中的至少一种。
CN202311506661.7A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Pending CN11723904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06661.7A CN117239049A (zh)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506661.7A CN117239049A (zh)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239049A true CN117239049A (zh) 2023-12-15

Family

ID=89086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506661.7A Pending CN117239049A (zh) 2023-11-14 2023-11-14 一种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239049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1501A (zh) * 2012-06-14 2012-10-2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三苯胺衍生物聚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
CN111205460A (zh) * 2020-01-08 2020-05-29 吉林大学 聚酰亚胺结构的有机席夫碱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5651448A (zh) * 2021-07-07 2023-01-3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具备n型导电的导电油墨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6666115A (zh) * 2023-07-31 2023-08-29 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解电容器及其制备工艺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51501A (zh) * 2012-06-14 2012-10-24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三苯胺衍生物聚合物作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应用
CN111205460A (zh) * 2020-01-08 2020-05-29 吉林大学 聚酰亚胺结构的有机席夫碱聚合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5651448A (zh) * 2021-07-07 2023-01-31 华南理工大学 一种具备n型导电的导电油墨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6666115A (zh) * 2023-07-31 2023-08-29 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解电容器及其制备工艺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HAORAN TANG等: "A solution-processed n-type conducting polymer with ultrahigh conductivity", NATURE, vol. 611, pages 271 - 277, XP093064182, DOI: 10.1038/s41586-022-05295-8 *
贺林 石琴: "动力电池", 31 May 2021, 机械工业出版社, pages: 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749467B (zh) 一种梭形结构碳包覆磷化铁电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14378A (zh) 一种仿细胞结构锂硫电池正极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29464A (zh) 一种锂硫电池
CN109904408B (zh) MoS2纳米片镶嵌在碳基底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3517426B (zh) 一种氟磷酸钒钠/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270577B (zh) 一种水系锌离子电池及正极材料
CN108461712A (zh) 一种钾/铁酸钾/普鲁士蓝固态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00006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棒状锡锑合金的制备方法
CN113451579B (zh) 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的复合粘结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768766B (zh) 一种锂硫电池电解液及其应用
CN113241431A (zh) 一种ZnS纳米花@NC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法和应用
CN111326706A (zh) 碳包覆五氧化二铌复合还原氧化石墨烯材料及制备和应用
CN113644269A (zh) 氮掺杂硬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CN110556537B (zh) 一种改善阴离子嵌入型电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方法
CN108923033B (zh) 一种基于相转移法的锂硫电池多孔碳正极材料的制备方法
US20230033611A1 (en) Mediated Metal-Sulfur Flow Battery for Grid-Scale Energy Storage
CN107492656B (zh) 一种自支撑NaVPO4F/C钠离子复合正极及其制备方法
CN111490233A (zh) 一种基于聚酰亚胺与石墨烯复合的可充电镁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7239049A (zh) 一种包含n型导电聚合物的电极材料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14843459A (zh) 一种五硫化二锑基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3363464A (zh) 一种镓硅磷复合负极活性材料、锂离子电池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2397769A (zh) 基于LiI基小分子复合固态电解质的自成型锂碘电池及其制备方法
CN113497229A (zh) 水系铝离子电池与用电装置
Tong et al. Organic Electrode Materials for Dual‐Ion Batteries
Liu et al. Unlocking the Capacity of Bismuth Oxide by a Redox Mediator Strategy for High-Performance Aqueous Zn-Ion Batteri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