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67829A - 送风装置、管道机 - Google Patents
送风装置、管道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7167829A CN117167829A CN202210590497.1A CN202210590497A CN117167829A CN 117167829 A CN117167829 A CN 117167829A CN 202210590497 A CN202210590497 A CN 202210590497A CN 117167829 A CN117167829 A CN 11716782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ole
- fin plate
- volute
- impe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10000000078 claw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9428 plumb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664 blow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7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公开一种送风装置,包括:蜗壳、引风圈和叶轮。蜗壳轴向上的一侧壁设有拆装孔;引风圈可拆卸地盖设于拆装孔处,将拆装孔封堵,引风圈上具有引风孔,蜗壳通过引风孔与外部环境连通;叶轮可转动的设置于蜗壳内;其中,拆装孔的内径大于叶轮的直径,叶轮的直径大于引风孔的内径。在本申请中,在不影响引风效果的同时,简化了叶轮的拆装,从而提高送风装置及管道机的维修效率,缩短维修周期,降低维修成本。本申请还公开一种管道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送风装置、管道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管道机中用到的离心式送风装置,蜗壳是整体式,风轮是和电机固定在一起后,再装配到蜗壳侧板上,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通过蜗壳进风口或出风口处掉入螺钉或小工具的问题,需要全部拆卸下电机、电机支架后,才能对蜗壳内部进行清理,尤其是对于整机产品中,需要拆卸电机、电机支架和风轮,操作更加复杂,造成维修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
相关技术中存在一种离心风机,包括机壳、转动连接于所述机壳内的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的轴向端面开设有进风口,所述进风口内嵌设有挡圈,所述挡圈的轴向端面固定有安装环,所述安装环与所述机壳上穿设有多个第一紧固件;所述挡圈的开口内设置有网罩,所述网罩与所述挡圈之间设置有限制所述挡圈移动的锁定组件,在需要对蜗壳内壁进行检修时,将挡圈拆卸即可。
在实现本公开实施例的过程中,发现相关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在出现叶轮动平衡不达标等问题时,无法通过进风口进行叶轮的调整和更换,维修周期长,维修成本高,便利性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对披露的实施例的一些方面有基本的理解,下面给出了简单的概括。所述概括不是泛泛评述,也不是要确定关键/重要组成元素或描绘这些实施例的保护范围,而是作为后面的详细说明的序言。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送风装置、管道机,以提高送风装置及管道机的维修效率,缩短维修周期,降低维修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送风装置,包括:蜗壳、引风圈和叶轮。蜗壳轴向上的一侧壁设有拆装孔;引风圈可拆卸地盖设于拆装孔处,将拆装孔封堵,引风圈上具有引风孔,蜗壳通过引风孔与外部环境连通;叶轮可转动的设置于蜗壳内;其中,拆装孔的内径大于叶轮的直径,叶轮的直径大于引风孔的内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管道机,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送风装置。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管道机,可以实现以下技术效果:
通过在蜗壳轴向上的侧壁设置拆装孔,拆装孔通过引风圈进行封堵,而引风圈与蜗壳的侧壁可拆卸的连接,由于拆装孔的内径大于叶轮的直径,在需要对叶轮进行拆卸维修时,通过将引风圈拆卸使拆装孔暴露,通过拆装孔即可进行叶轮的拆装,而设置在引风圈上的引风孔由于内径小于叶轮的直径,使叶轮运转时能够较好地从引风孔吸入外部气流,在不影响引风效果的同时,简化了叶轮的拆装,从而提高送风装置及管道机的维修效率,缩短维修周期,降低维修成本。
以上的总体描述和下文中的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不用于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和附图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示为类似的元件,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并且其中: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送风装置的爆炸示意图;
图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蜗壳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Z形卡爪与矩形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检修窗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过滤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个管道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实施例的图7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接水盘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翅片板和第二翅片板与第一接水盘的装配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接水盘的设置位置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接水盘与第二接水盘的装配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第二接水盘、第三接水盘与第一接水盘的装配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热交换器与换热腔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机上出风的安装示意图;
图17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机下出风的安装示意图;
图18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机左出风的安装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蜗壳;101、中板;102、右侧板;103、左侧板;110、拆装孔;120、电机孔;130、矩形卡槽;140、螺纹孔;150、检修窗;151、检修口;152、挡板;153、限位凸起;154、限位卡槽;160、出风口;170、安装法兰;200、引风圈;210、引风孔;220、Z形卡爪;230、螺钉孔;240、导轨;300、叶轮;310、驱动电机;311、电机支架;400、过滤板;410、限位座;500、壳体;510、风机腔;520、出风腔;530、换热腔;531、回风口;532、送风口;533、第一安装滑道;534、第二安装滑道;600、热交换器;610、第一翅片板;611、连接端;612、敞口端;613、挡风板;614、过流空间;620、第二翅片板;630、导流板;631、第一部;632、第二部;633、钝角折边;634、第一段;635、第二段;700、第一接水盘;710、滑座;800、第二接水盘;900、第三接水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加详尽地了解本公开实施例的特点与技术内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的实现进行详细阐述,所附附图仅供参考说明之用,并非用来限定本公开实施例。在以下的技术描述中,为方便解释起见,通过多个细节以提供对所披露实施例的充分理解。然而,在没有这些细节的情况下,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仍然可以实施。在其它情况下,为简化附图,熟知的结构和装置可以简化展示。
本公开实施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公开实施例的实施例。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本公开实施例中,术语“上”、“下”、“内”、“中”、“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公开实施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另外,术语“设置”、“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除非另有说明,术语“多个”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结合图1-5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送风装置,包括:蜗壳100、引风圈200和叶轮300。蜗壳100轴向上的一侧壁设有拆装孔110;引风圈200可拆卸地盖设于拆装孔110处,将拆装孔110封堵,引风圈200上具有引风孔210,蜗壳100通过引风孔210与外部环境连通;叶轮300可转动的设置于蜗壳100内;其中,拆装孔110的内径大于叶轮300的直径,叶轮300的直径大于引风孔210的内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送风装置,通过在蜗壳100轴向上的侧壁设置拆装孔110,拆装孔110通过引风圈200进行封堵,而引风圈200与蜗壳100的侧壁可拆卸的连接,由于拆装孔110的内径大于叶轮300的直径,在需要对叶轮300进行拆卸维修时,通过将引风圈200拆卸使拆装孔110暴露,通过拆装孔110即可进行叶轮300的拆装,而设置在引风圈200上的引风孔210由于内径小于叶轮300的直径,使叶轮300运转时能够较好地从引风孔210吸入外部气流,在不影响引风效果的同时,简化了叶轮300的拆装,从而提高送风装置的维修效率,缩短维修周期,降低维修成本。
可选地,如图2所示,蜗壳100包括:中板101、右侧板102和左侧板103。左侧板103和右侧板102分别设置于中板101轴向上的左右两侧,左侧板103和右侧板102焊接固定在中板101的左右两侧共同形成蜗壳100。这样,由中板101、右侧板102和左侧板103焊接形成的蜗壳100强度较高,且便于加工,降低了生产成本。
具体的,拆装孔110为设置在左侧板103上的贯通孔状结构。这样,便于通过拆装孔110对叶轮300的拆装维修。
可选地,该送风装置还包括:驱动电机310。蜗壳100轴向上的另一侧壁设有电机孔120,驱动电机310通过电机支架311固定安装在电机孔120内,驱动电机310的输出轴伸出蜗壳100内与叶轮300固定连接。这样,在蜗壳100轴向上的另一侧壁设置电机孔120用来安装驱动电机310,驱动电机310通过电机支架311安装在电机孔120内,安装后的驱动电机310的输出轴位于蜗壳100内,叶轮300与驱动电机310的输出轴固定连接,利用驱动电机310驱动叶轮300在蜗壳100内转动,在蜗壳100内形成负压,从引风口吸入外部气流,通过在蜗壳100轴向上的另一侧壁设置于拆装孔110相对的电机孔120,便于驱动电机310的安装和拆卸,且安装后的驱动电机310的输出轴朝向拆装孔110,便于叶轮300与驱动电机310输出轴的连接。
具体的,电机孔120为设置在右侧板102上的贯通孔状结构。这样,便于驱动电机310的安装和拆卸,而且由于拆装孔110位于左侧板103上,将电机孔120设置在右侧板102上,使电机孔120与拆装孔110相对,安装后的驱动电机310的输出轴能够更好地与叶轮300连接。
可选地,驱动电机310的外周壁设有密封圈,在驱动电机310安装在电机孔120内的情况下,密封圈将电机孔120封堵。这样,在驱动电机310安装后通过驱动电机310外周壁上的密封圈将电机孔120密封,避免电机孔120漏风,导致蜗壳100内负压的损失。
结合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拆装孔110外周对应的蜗壳100侧壁设有矩形卡槽130,引风圈200对应于矩形卡槽130的位置设置Z形卡爪220,Z形卡爪220可拆卸的卡设于矩形卡槽130内,以使引风圈200与蜗壳100侧壁可拆卸的连接。这样,引风圈200通过Z形卡爪220与矩形卡槽130的配合与蜗壳100的侧壁可拆卸的连接,Z形卡爪220能够更牢固的卡设在矩形卡槽130内,提高了引风圈200的稳定性。
在引风圈200安装和拆卸的实例中,以图为例,在引风圈200通过Z形卡爪220安装时,将Z形卡爪220卡入蜗壳100侧壁对应的矩形卡槽130内,将引风圈200整体沿顺时针方向旋转即可使Z形卡爪220与矩形卡槽130之间卡紧,对引风圈200进行固定,在需要将引风圈200拆卸时,将引风圈200整体沿逆时针方向旋转,Z形卡爪220即可脱离矩形卡槽130的限制,从而将引风圈200拆卸。
可选地,矩形卡槽130设置多个,Z形卡爪220也对应设置多个,拆装孔110外周对应的蜗壳100侧壁还设有螺纹孔140,引风圈200对应螺纹孔140的位置设置螺钉孔230,多个Z形卡爪220可拆卸的卡设于多个矩形卡槽130内,螺钉孔230与螺纹孔140之间通过螺钉连接,以使引风圈200与蜗壳100侧壁可拆卸的连接。这样,通过在引风圈200上设置多个Z形卡爪220,在蜗壳100侧壁上设置多个矩形卡槽130,每一个Z形卡爪220对应一个矩形卡槽130,由于在引风圈200安装时需要将引风圈200整体进行顺时针旋转时多个Z形卡爪220均卡紧在对应的矩形卡槽130内,为避免该送风装置在工作时产生的振动使引风圈200脱落,在引风圈200上设置螺钉孔230,在蜗壳100侧壁对应螺钉孔230的位置设置螺纹孔140,通过螺钉穿过螺钉孔230和螺纹孔140对引风圈200进行再次固定,避免振动引起引风圈200逆时针旋转导致Z形卡爪220脱出矩形卡槽130。
具体的,Z形卡爪220设置三个,螺钉孔230设置一个,且三个Z形卡爪220分别设置于引风孔210的12点钟方向、3点钟方向和6点钟方向,螺钉孔230设置在引风孔210的9点钟方向,矩形卡槽130也对应设置三个,螺纹孔140对应设置一个,且三个矩形卡槽130分别设置于拆装孔110的12点钟方向、3点钟方向和6点钟方向,螺纹孔140设置在拆装孔110的9点钟方向。这样,通过设置三个Z形卡爪220和三个矩形卡槽130,在引风圈200通过Z形卡爪220安装在蜗壳100侧壁的情况下,利用三个Z形卡爪220和三个矩形卡槽130的配合,使引风孔210外周的引风圈200侧壁与拆装孔110外周的蜗壳100侧壁的12点钟方向、3点钟方向和6点钟方向均通过Z形卡爪220与矩形卡槽130的结构配合连接,对引风圈200进行固定,由于引风圈200在安装时需要将引风圈200整体进行顺时针旋转时多个Z形卡爪220均卡紧在对应的矩形卡槽130内,为避免振动引起引风圈200逆时针转动导致Z形卡爪220脱出矩形卡槽130的限制,在引风孔210外周的9点钟方向设置螺钉孔230,在拆装孔110外周的9点钟方向设置与螺钉孔230对应的螺纹孔140,通过螺钉将引风孔210外周9点钟方向的引风圈200侧壁与拆装孔110外周9点钟方向的蜗壳100侧壁进行固定连接,避免振动引起引风圈200逆时针转动导致引风圈200的脱落,进一步提高了引风圈200的稳定性,而且在需要将引风圈200拆卸时,只需要拆卸一个螺钉,然后将引风圈200逆时针转动,使多个Z形卡爪220脱出矩形卡槽130的限制,即可完成引风圈200的拆卸,方便快捷,在提高引风圈200安装稳定性的同时,缩短了维修周期。
可以理解的,在三个Z形卡爪220均卡紧在对应的矩形卡槽130内的情况下,引风圈200上的螺钉孔230对准蜗壳100侧壁上的螺纹孔140。
结合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蜗壳100径向上的外周壁设有检修窗150。这样,可通过检修窗150观察蜗壳100内壁的叶轮300转动情况,及时对该送风装置出现的故障进行判断,而且在无需对叶轮300进行拆卸维修时,可通过检修窗150来对蜗壳100内部进行清理和检修,进一步缩短了维修周期,降低维修成本。
可选地,检修窗150位于蜗壳100外周壁的下部区域。这样,将检修窗150设置在蜗壳100外周壁的下部区域,在蜗壳100内掉入螺钉等异物时,在重力因素下螺钉等异物会分布在检修窗150附近,便于通过检修窗150将螺钉等异物取出。
可选地,检修窗150包括:检修口151和挡板152。检修口151设置于蜗壳100径向上的外周壁;挡板152设置于检修口151处,挡板152的外侧边与检修口151的口沿活动连接,挡板152能够将检修口151封闭或打开。这样,将检修窗150分为检修口151和挡板152,通过检修口151可对蜗壳100内进行清理或取出异物等检修工作,在需要检修时通过转动挡板152使检修口151打开,在无需通过检修口151检修时,通过转动挡板152将检修口151封闭,避免该送风装置在工作时从检修口151处漏风,降低蜗壳100内负压的损失。
具体的,检修口151为圆形通口,挡板152为与检修口151适配的圆形板,挡板152的面积大于检修口151的面积。这样,通过挡板152能够更好地将检修口151封闭,提高检修口151处的密封性。
可选地,挡板152的外周边沿通过转轴与检修口151的外周对应的蜗壳100外周壁转动连接,在检修口151的外周处设置限位凸起153,在挡板152对应于限位凸起153的位置设置限位卡槽154,在挡板152将检修口151封闭的情况下,限位凸起153卡入限位卡槽154内。这样,通过调整挡板152的转动位置,能够打开或封闭检修口151,便于挡板152的操作,在通过挡板152将检修口151封闭时,检修口151外周设置的限位凸起153能够卡入挡板152的限位卡槽154内,提高挡板152的稳定性,避免振动引发挡板152转动将检修口151打开。
结合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送风装置还包括:过滤板400。过滤板400可拆卸地设置于引风圈200的迎风侧,且将引风孔210封堵。这样,在引风圈200的迎风侧设置可拆卸的过滤板400,能够将引入的气流进行过滤,提高流入蜗壳100内的气流质量,进而提高送风质量,将过滤板400设置在引风圈200上,在需要拆卸掉引风圈200对叶轮300进行维修时,可同时将过滤板400拆掉,无需专一来拆卸过滤板400,进一步提高了维修效率,缩短维修周期。
可选地,引风圈200相对的两侧设有朝向迎风侧的折边,折边形成导轨240,过滤板400与导轨240对应的两侧边可滑动的设置于导轨240内。这样,在引风圈200相对的两侧设置折边,折边朝向引风圈200的迎风侧弯折形成导轨240,过滤板400的两侧边可滑动的设置在导轨240内,利用导轨240对过滤板400的两侧边进行安装和限位,在需要将过滤板400拆卸清理时,可沿导轨240方向将过滤板400直接抽出,便于过滤板400的安装和拆卸。
可选地,过滤板400相对的两侧边背向导轨240的端部均设有限位座410。这样,通过设置限位座410,在过滤板400在导轨240内滑动至安装位置时,限位座410与导轨240接触阻止过滤板400继续滑动,避免过滤板400滑动在导轨240内滑动过度导致过滤板400无法封堵引风口,影响过滤效果。
具体的,引风圈200的上下两侧均具有朝向迎风侧弯折的折边,形成两条导轨240,过滤板400的上下两侧边分别可滑动的设置在与其对应的导轨24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蜗壳100径向上的外周壁具有出风口160,出风口160的口沿处设有安装法兰170。这样,蜗壳100内吸入的气流通过蜗壳100径向上的出风口160吹出,在出风口160的口沿处设置安装法兰170,利用安装法兰170将蜗壳100安装在管道机内,从而将该送风装置安装,无需设置其他支撑结构来对蜗壳100进行固定,降低了该送风装置的空间占用。
具体的,出风口160位于蜗壳100外周壁的上部区域。
结合图6-1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一种管道机,包括:上述实施例的送风装置。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管道机,将上述实施例的送风装置安装在管道机内使用,为管道机提供送风的负压,在送风装置出现故障需要检修时,无需将送风装置整个拆卸后逐一检修,在管道机中即可完成送风装置叶轮300的拆卸和检修,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维修效率,缩短了维修成本和周期。
可选地,如图6所示,该管道机还包括:壳体500。壳体500内设有风机腔510和出风腔520,出风腔520设置于风机腔510一侧,送风装置设置于风机腔510内,送风装置的出风口160与出风腔520连通。这样,将送风装置设置在风机腔510内,利用送风装置的运转在风机腔510内产生负压,从外部吸入气流,送风装置内的气流通过出风口160吹入出风腔520内,然后从出风腔520吹出。
可选地,蜗壳100设置在风机腔510内,引风孔210与风机腔510连通,在出风腔520与风机腔510之间设有安装板,蜗壳100通过出风口160处的安装法兰170安装在安装板上,在安装板上设有与出风口160对应的通口,出风腔520通过通口与蜗壳100的出风口160连通。这样,通过蜗壳100的出风口160处的安装法兰170将送风装置安装在安装板上,降低了送风装置的占用空间,蜗壳100内的气流通过出风口160吹向出风腔520内。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管道机还包括:换热腔530和热交换器600。换热腔530设置在壳体500内,且位于风机腔510的另一侧,热交换器600可拆卸的设置在换热腔530内,能够与流经的气流进行换热。
可选地,换热腔530沿出风方向上的两端分别设有回风口531和送风口532,回风口531连通外部环境,送风口532与风机腔510连通。这样,在风机腔510内的负压作用下,从回风口531吸入外部气流进入换热腔530内与热交换器600换热,换热后的气流从送风口532流入风机腔510内,然后被风机腔510内的送风装置吹入出风腔520内吹出,形成出风气流。
结合图7和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热交换器600包括:第一翅片板610、第二翅片板620和导流板630。第二翅片板620一侧边与第一翅片板610的一侧边连接,且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互成角度设置,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连接的一端为连接端611,与连接端611相对的一端为敞口端612;导流板630设置于连接端611;其中,气流能给沿连接端611或敞口端612吹向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导流板630能够对沿连接端611吹入或吹出的气流进行导向。这样,通过设置互成角度连接的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形成V字形结构的热交换器600,在安装使用时既能减小在管道机内的占用空间,又能提高换热面积,在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的连接端611设置导流板630,在气流从敞口端612流向连接端611的情况下,导流板630能够对连接端611吹出的气流进行导向,使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上的冷凝水不易随着气流吹出,在气流从连接端611流向敞口端612的情况下,导流板630能够对连接端611吹入的气流进行导向,避免气流集中吹向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连接端611的区域,使气流更均匀地吹向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提高换热均匀性。
可选地,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均为矩形板状结构,第一翅片板610的上侧边与第二翅片板620的上侧边连接,第一翅片板610的下侧边与第二翅片板620的下侧边敞口设置形成敞口端612。这样,矩形板状结构的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互成角度设置连接,形成规则的V字形结构,使气流更均匀地穿过该热交换器600进行换热,提高了整体的换热均匀性。
具体的,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的上侧边和下侧边为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长度方向上的上下两侧边。这样,由于气流从敞口端612流向连接端611,或从连接端611流向敞口端612进行换热,因此将第一翅片板610为第二翅片板620长度方向上的上侧边共同连接,下侧边敞口设置形成敞口端612,延长气流与该热交换器600的换热路径,提高气流与该热交换器600的接触时间,进一步提高换热效率。
可选地,沿垂直于连接端611与敞口端612连线的方向上,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的两侧边均通过挡风板613连接,在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之间形成过流空间614。这样,将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沿垂直于连接端611与敞口端612连线的方向上的两侧边均通过挡风板613连接,使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之间形成过流空间614,无论气流从敞口端612流向连接端611,或是从连接端611流向敞口端612,均能减少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两侧边的漏风,保障过流空间614内的气流量,提高气流与第一翅片板610、第二翅片板620之间的换热效率。
具体的,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均通过挡风板613连接。这样,由于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长度方向上的上侧边共同连接,下侧边敞口设置形成敞口端612,气流沿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的长度方向上流动,因此为避免气流从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泄露,将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均通过挡风板613连接,通过第一翅片板610、第二翅片板620以及两块挡风板613限定出过流空间614,对气流形成包围的效果,提高气流的换热效率。
具体的,挡风板613为三角形板状结构。这样,由于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的上侧边连接,下侧边敞口设置,且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之间互成角度设置,因此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之间互成角度,设置三角形的挡风板613能够与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适配,提高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更好地对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进行封堵。
可选地,挡风板613由铝制导热材料制成。这样,使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宽度方向上的两侧边中的热量能够传导到挡风板613上与过流空间614内的气流进行换热,进一步提高气流的换热均匀性。
结合图9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导流板630包括:第一部631和第二部632。第一部631设置于第一翅片板610的上端部,且与第一翅片板610的上端面适配;第二部632设置于第二翅片板620的上端部,且与第二翅片板620的上端面适配;其中,第一部631与第二部632相对的侧边连接,第一部631与第二部632相背的侧边均设置钝角折边633。这样,由于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的上侧边共同连接形成连接端611,第一翅片板610的上端面与第二翅片板620的上端面之间也互成角度,因此将导流板630分为第一部631和第二部632,在第一部631和第二部632相背的侧边均设置钝角折边633,利用第一部631与第一部631外侧边的钝角折边633配合对第一翅片板610的上端面区域的气流进行导向,利用第二部632与第二部632外侧边的钝角折边633配合对第二翅片板620的上端面区域的气流进行导向,在气流从敞口端612流向连接端611的情况下,由于过流空间614的过流面积由敞口端612至连接端611逐渐减小,在连接端611处的风速较快,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外侧面的冷凝水会随着气流吹出,此时利用第一部631和第二部632外侧边的钝角折边633对气流中的冷凝水进行阻挡,被阻挡的冷凝水重新滴落到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的外侧面,减小气流的吹水现象发生,在气流从连接端611流向敞口端612的情况下,由于过流空间614的过流面积由连接端611至敞口端612逐渐增大,在连接端611处的风速较快,气流集中吹向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的连接端611区域,此时利用第一部631和第二部632外侧边的钝角折边633对气流进行导向,扩大吹向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的气流范围,使换热更加均匀。
可选地,第一部631与第二部632之间互成角度设置,且第一部631与第二部632之间的夹角与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之间的夹角之和为180度。这样,由于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之间互成角度设置,而且第一部631与第二部632分别设置在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的上端面,因此设置第一部631与第二部632之间的夹角与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之间的夹角之和为180度,使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的上端面相对的侧边连接。
可选地,钝角折边633包括第一段634和第二段635,以第一部631外侧边的钝角折边633为例,第一段634的一侧边与第一部631的外侧边连接,且第一段634与第一部63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第二段635的一侧边与第一段634的另一侧边连接,且第二段635与第一段634之间的夹角也为钝角。这样,将第一段634与第一部631连接,且二者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利用第一段634对冷凝水进行阻挡,将第二段635与第一段634连接,且二者之间的夹角也为钝角,使第二段635能够对气流进行导向,在气流从敞口端612流向连接端611的情况下,利用第一段634和第二段635的配合,阻挡气流中的冷凝水的同时,对风场起到导流的效果,降低气流的阻力,在气流从连接端611流向敞口端612的情况下,对吹入的气流进行导流,扩大气流的吹入范围的同时,降低气流的阻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度,且小于60度。这样,在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之间的夹角小于30度的情况下,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之间形成的过流空间614的气流量较少,影响换热效果,且热交换器600在竖直方向上的占用空间过大,不易安装,在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60度的情况下,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之间形成的过流空间614较大,热交换器600沿水平方向上的占用空间过大,不易安装和拆卸,因此将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之间的夹角大于或等于30度,且小于60度,在保障过流空间614内的气流量的同时,便于该热交换器600的安装和使用。
具体的,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之间的夹角为45度。如图9所示,角度a即为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之间的夹角。
结合图10和图1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该热交换器600还包括:第一接水盘700。第一接水盘700设置于敞口端612,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的下端均插入第一接水盘700内与第一接水盘700的内壁固定连接。这样,在该热交换器600竖直安装使用的情况下,在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的下端设置第一接水盘700,将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的下端插入第一接水盘700内进行固定,利用第一接水盘700对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形成支撑的同时,能够盛接沿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流下的冷凝水。
可选地,第一接水盘700为矩形环状盘式结构,第一翅片板610与第二翅片板620的下端插入第一接水盘700相对的两侧边内,第一接水盘700内侧具有过流口。这样,由于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的敞口端612为气流的吹入端或吹出端,为避免第一接水盘700对气流的阻挡,将第一接水盘700设置为矩形环状盘式结构,在对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的冷凝水进行盛接时,敞口端612的气流能够穿过第一接水盘700内侧的过流口顺畅地吹入或吹出,降低了气流压力的损失。
结合图12和图13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热交换器600还包括:第二接水盘800。第二接水盘800一侧边与第一接水盘700的一侧边连接,第二接水盘800设置于第一翅片板610外侧面的一侧。这样,在该热交换器600水平安装使用时,可采用第一翅片板610位于第二翅片板620下方的水平安装方式,使第二接水盘800位于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的下方,对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产生的冷凝水进行盛接。
可选地,以第一接水盘700水平设置的情况为例,第一接水盘700的一侧边设有凸卡,第二接水盘800的下侧边设有与凸卡适配的凹槽,凸卡能够卡入凹槽内实现对第二接水盘800的安装和固定。这样,第一接水盘700和第二接水盘800之间通过凸卡和凹槽的形式装配,便于第一接水盘700和第二接水盘800的安装和拆卸。
结合图14所示,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该热交换器600还包括:第三接水盘900。第三接水盘900一侧边与第一接水盘700的另一侧边连接,第三接水盘900设置于第二翅片板620外侧面的一侧。这样,在该热交换器600水平安装使用时,如需将该热交换器600沿竖直方向上翻转180度,此时第二翅片板620位于第一翅片板610的下方,因此设置位于第二翅片板620外侧面的第三接水盘900,无需将第二接水盘800重新拆卸安装,此时第三接水盘900位于第二翅片板620的下方,即可对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的冷凝水进行盛接。
可选地,第二接水盘800与第三接水盘900相对设置,分别与第一接水盘700相对的两侧边连接。这样,在该热交换器600水平安装使用时,如需将该热交换器600沿竖直方向上进行翻转,第二接水盘800和第三接水盘900中的一个始终位于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的下方对冷凝水进行盛接,无需将第二接水盘800和第三接水盘900进行拆卸调整安装位置。
可选地,第二接水盘800与第三接水盘900均为矩形盘式结构。这样,由于该热交换器600的气流流向沿着连接端611和敞口端612方向流动,在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的外侧面无需过风,而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的整个外侧面均会产生冷凝水滴落,因此将第二接水盘800与第三接水盘900均设置为矩形盘式结构,对冷凝水进行更好的盛接。
可以理解的,第三接水盘900与第一接水盘700之间的连接方式,与第二接水盘800与第一接水盘700之间的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作赘述。
结合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换热腔530相对的两侧内壁的一端区域设有第一安装滑道533,另一端区域设有第二安装滑道534,热交换器600通过第一安装滑道533或第二安装滑道534安装于换热腔530内,以使第一接水盘700、第二接水盘800和第三接水盘900中的一个位于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的下方。这样,在换热腔530相对的两侧内壁的两端区域设置第一安装滑道533和第二安装滑道534,热交换器600可根据管道机不同出风方向的安装需求选择性地通过第一安装滑道533或第二安装滑道534与换热腔530的内壁连接,以使第一接水盘700、第二接水盘800和第三接水盘900中的一个位于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的下方,盛接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产生的冷凝水,能够满足该管道机不同出风方向的安装需求。
可选地,第一安装滑道533设置在回风口531处对应的换热腔530内壁,第二安装滑道534设置在送风口532处对应的换热腔530的内壁。这样,外部气流通过回风口531进入换热腔530内换热后从送风口532吹出,将第一安装滑道533设置在回风口531处,第二安装滑道534设置在送风口532处,根据回风口531和送风口532的设置位置来选择性的根据管道机的安装方向调整热交换器600的与第一安装滑道533和第二安装滑道534的连接关系,使第一接水盘700、第二接水盘800和第三接水盘900中的一个位于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的下方,盛接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产生的冷凝水,在满足管道机安装需求的同时更好的盛接冷凝水。
可选地,第一接水盘700的两侧边均设有与第一安装滑道533和第二安装滑道534适配的滑座710,第一接水盘700两侧边的滑座710能够滑入或脱出第一安装滑道533或第二安装滑道534,以使热交换器600与第一安装滑道533或第二安装滑道534连接。这样,热交换器600通过第一接水盘700两侧边设置的滑座710与第一安装滑道533或第二安装滑道534建立连接关系,在热交换器600与第一安装滑道533连接时,第一接水盘700两侧边的滑座710卡入第一安装滑道533内,在需要将热交换器600拆卸时,将第一接水盘700两侧边的滑座710从第一安装滑道533抽出即可,便于热交换器600的安装和拆卸。
在该管道机采用上出风的安装方式的实施例中,如图16所示,回风口531设置在换热腔530下端,送风口532设置在换热腔530的上端,第一接水盘700的滑座710卡入第一安装滑道533内,使热交换器600通过第一安装滑道533与换热腔530的内壁可拆卸的连接,热交换器600的敞口端612朝向回风口531设置,第一接水盘700位于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下方。这样,为实现管道机的上出风,将回风口531设置在换热腔530的下端,外部气流通过下端的回风口531流入换热腔530内换热后从位于上端的送风口532吹出,形成上出风,由于第一安装滑道533与回风口531对应,第二安装滑道534与送风口532对应,将热交换器600通过第一安装滑道533与换热腔530的内壁可拆卸的连接,使热交换器600中的第一接水盘700位于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下方,在满足管道机上出风的安装方式的情况下,更好地对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产生的冷凝水进行盛接,而且将热交换器600的敞口端612朝向回风口531设置,使回风口531的气流通过敞口端612流入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之间,利用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对气流形成聚拢的效果,使气流更好的与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进行换热,气流在穿过热交换器600时只需穿过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中的一个即可完成换热,在提高换热效率的同时,降低了风阻。
具体的,在管道机采用上出风的安装方式的情况下,风机腔510位于换热腔530的上方,出风腔520位于风机腔510的上方。这样,气流通过位于下端的回风口531流入换热腔530内换热后流入风机腔510内,然后从风机腔510内吹向出风腔520后吹出,形成上出风。
在该管道机采用下出风的安装方式的实施例中,如图17所示,回风口531设置在换热腔530上端,送风口532设置在换热腔530的下端,第一接水盘700的滑座710卡入第二安装滑道534内,使热交换器600通过第二安装滑道534与换热腔530的内壁可拆卸的连接,热交换器600的连接端611朝向回风口531设置,第一接水盘700位于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下方。这样,为实现管道机的下出风,将回风口531设置在换热腔530上端,送风口532设置在换热腔530的下端,第一接水盘700的滑座710卡入位于送风口532区域的第二安装滑道534内,此时热交换器600的连接端611朝向回风口531设置,回风气流从热交换器600的连接端611流向敞口端612,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产生的冷凝水被第一接水盘700盛接。
具体的,在管道机采用下出风的安装方式的情况下,风机腔510位于换热腔530的下方,出风腔520位于风机腔510的下方。这样,气流通过位于上端的回风口531流入换热腔530内换热后流入风机腔510内,然后从风机腔510内吹向出风腔520后吹出,形成下出风。
在该管道机采用左出风的安装方式的实施例中,如图18所示,回风口531位于换热腔530的右端,送风口532位于换热腔530的左端,第一接水盘700的滑座710卡入第一安装滑道533内,热交换器600通过第一安装滑道533与换热腔530内壁连接,敞口端612朝向回风口531设置,第二接水盘800位于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的下方。这样,为保障管道机的左出风,将回风口531设置在换热腔530的右端,送风口532设置在换热腔530的左端,此时热交换器600水平安装在换热腔530内,敞口端612朝向回风口531设置,第一翅片板610位于第二翅片板620下方,通过第二接水盘800来盛接第一翅片板610和第二翅片板620产生的冷凝水。
具体的,在管道机采用左出风的安装方式的情况下,风机腔510位于换热腔530的左侧,出风腔520位于风机腔510的左侧。这样,气流通过位于右端的回风口531流入换热腔530内换热后流入风机腔510内,然后从风机腔510内吹向出风腔520后吹出,形成左出风。
以上描述和附图充分地示出了本公开的实施例,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它们。其他实施例可以包括结构的以及其他的改变。实施例仅代表可能的变化。除非明确要求,否则单独的部件和功能是可选的,并且操作的顺序可以变化。一些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可以被包括在或替换其他实施例的部分和特征。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0)
1.一种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蜗壳(100),轴向上的一侧壁设有拆装孔(110);
引风圈(200),可拆卸地盖设于所述拆装孔(110)处,将所述拆装孔(110)封堵,所述引风圈(200)上具有引风孔(210),所述蜗壳(100)通过所述引风孔(210)与外部环境连通;
叶轮(300),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蜗壳(100)内;
其中,所述拆装孔(110)的内径大于所述叶轮(300)的直径,所述叶轮(300)的直径大于所述引风孔(210)的内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电机(310),所述蜗壳(100)轴向上的另一侧壁设有电机孔(120),所述驱动电机(310)通过电机支架(311)固定安装在电机孔(120)内,所述驱动电机(310)的输出轴伸入所述蜗壳(100)内与所述叶轮(30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拆装孔(110)外周对应的所述蜗壳(100)侧壁设有矩形卡槽(130),所述引风圈(200)对应于所述矩形卡槽(130)的位置设置Z形卡爪(220),所述Z形卡爪(220)可拆卸的卡设于所述矩形卡槽(130)内,以使所述引风圈(200)与所述蜗壳(100)侧壁可拆卸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矩形卡槽(130)设置多个,所述Z形卡爪(220)也对应设置多个,所述拆装孔(110)外周对应的所述蜗壳(100)侧壁还设有螺纹孔(140),所述引风圈(200)对应所述螺纹孔(140)的位置设置螺钉孔(230),所述多个Z形卡爪(220)可拆卸的卡设于所述多个矩形卡槽(130)内,所述螺钉孔(230)与所述螺纹孔(140)之间通过螺钉连接,以使所述引风圈(200)与所述蜗壳(100)侧壁可拆卸的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100)径向上的外周壁设有检修窗(15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修窗(150)包括:
检修口(151),设置于所述蜗壳(100)径向上的外周壁;
挡板(152),设置于所述检修口(151)处,所述挡板(152)的外侧边与所述检修口(151)的口沿活动连接,所述挡板(152)能够将所述检修口(151)封闭或打开。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过滤板(400),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引风圈(200)的迎风侧,且将所述引风孔(210)封堵。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引风圈(200)相对的两侧设有朝向迎风侧的折边,所述折边形成导轨(240),所述过滤板(400)与所述导轨(240)对应的两侧边可滑动的设置于所述导轨(240)内。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100)径向上的外周壁具有出风口(160),所述出风口(160)的口沿处设有安装法兰(170)。
10.一种管道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送风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90497.1A CN117167829A (zh) | 2022-05-27 | 2022-05-27 | 送风装置、管道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590497.1A CN117167829A (zh) | 2022-05-27 | 2022-05-27 | 送风装置、管道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7167829A true CN117167829A (zh) | 2023-12-05 |
Family
ID=889400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590497.1A Pending CN117167829A (zh) | 2022-05-27 | 2022-05-27 | 送风装置、管道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7167829A (zh) |
-
2022
- 2022-05-27 CN CN202210590497.1A patent/CN117167829A/zh active Pending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20440046B2 (en) | Fresh air module and air conditioner | |
CN213019964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 | |
CN117167829A (zh) | 送风装置、管道机 | |
CN209801630U (zh) | 风管机 | |
CN217685397U (zh) | 送风装置、管道机 | |
CN112377428B (zh) | 风机系统、应用有该风机系统的吸油烟机及其安装方法 | |
CN112178769A (zh) | 一种新风机构及空调器 | |
CN210861438U (zh) | 进风格栅以及空调室外机 | |
CN110805966B (zh) | 一种一体式空调 | |
CN110748976B (zh) | 一种一体式空调及空调室外送风组件 | |
JPH07233993A (ja) | 換気装置 | |
CN218154768U (zh) | 管道机 | |
CN214038668U (zh) | 新风模块和空调器 | |
CN213144829U (zh) | 一种汽车空调用双轴风机 | |
CN217435454U (zh) | 一种具有分流装置的车载空调 | |
CN217574785U (zh) | 一种具有多功能导流装置的车载空调 | |
CN218119942U (zh) | 空调室内机、空调器 | |
CN221043624U (zh) | 一种用于机柜的自动除尘装置及机柜 | |
CN215412170U (zh) | 出风装置及具有其的换热系统 | |
CN211822760U (zh) | 空调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 |
CN220689205U (zh) | 挂式新风空调室内机 | |
CN215863735U (zh) | 一种空调内机 | |
CN219220860U (zh) | 一种吸油烟机的风机架及应用有该风机架的吸油烟机 | |
CN213630581U (zh) | 抽油烟机及其抽屉式过滤装置 | |
CN221322837U (zh) | 一种并联式抽油烟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