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62392A - 一种双色饰品配件及其生产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色饰品配件及其生产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62392A
CN117162392A CN202310972073.6A CN202310972073A CN117162392A CN 117162392 A CN117162392 A CN 117162392A CN 202310972073 A CN202310972073 A CN 202310972073A CN 117162392 A CN117162392 A CN 1171623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ner core
mold
outer sleeve
injection molding
di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97207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班贵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31097207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162392A/zh
Publication of CN1171623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623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色饰品配件及其生产工艺,其包括分别安装在一号注塑机和二号注塑机上的内心模和外套模,在内心模、外套模的模坑中分别按需求雕刻模纹,通过一号注塑机首先注塑得到内心件,然后通过定位转移模具将内心件转移到二号注塑机上进行再次包裹式注塑,最后通过活动底板和齿槽边模的配合完成卸料,本发明通过定位转移模具,即通过提供定位模板,定位模板上设有若干均匀间隔的定位针,可将一号注塑机注塑完成的内心件完整且精准的转移至二号注塑机的模坑中,在二号注塑机注塑完成后,通过定位转移模具和齿槽边模的配合,可将成型产品自动挤落到收纳筐中,完成卸料动作,自动化程度高,可在一面或多面双色注塑,突破了现有工艺的限制。

Description

一种双色饰品配件及其生产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色饰品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色饰品配件及其生产工艺。
背景技术
很多的饰品都需要用到双色拼接的饰品配件,类似字母珠,甚至骰子等,用了在视觉上呈现多样性,许多饰品配件上都会带有和饰品本身色彩不一的字母、数字、文字、英文、花纹、图案。
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双色饰品配件基本是通过下述三种加工方式进行生产的:
1、凹面型双色产品大部分是先通过注塑机进行一次简单的注塑成型,然后送去喷漆厂进行整体喷漆染色,最后再送去抛光厂磨掉产品外面不需带色部分的油漆,该种工艺容易导致凹槽处存在没有磨掉的颜色油漆,且工序复杂,费时费力。
2、极少部分双色产品采用油漆画满产品表面的凹槽内侧(简称画油),该种工艺费时费力,产能低下。
3、最简单的双色产品直接注塑成光面后送去喷漆厂用专用工具在产品光滑的表面上喷涂油漆或者用移印机转移印所需颜色,单颗操作同样费时费力。
上述三种市面上常见的双色产品的加工工艺都存在费力费力,产能低下,加工成本高的问题,且喷漆、染色、抛光对环境污染极其严重,画油和转移印用到的涂料和溶剂会挥发有毒气体,对工人身体易造成伤害,对周围空气造成污染,而且在上述加工工艺中,喷漆、染色、画油、移印得到的双色产品都非常容易掉漆掉色,掉漆掉色会对人体造成再次危害,特别是对小孩的危害不容忽视,且在环保政策的监督下,高污染行业生产被严重限制,极度不受欢迎,在面临有订单又找不到或者很难找到地方进行生产的情况下,只有环保生产才是出路。
另外,本人发现在键盘的电子按键的制作上,目前存在有将键盘字母通过分步注塑完成双色拼接的技术,但是其只能在电子按键的一侧面完成双色注塑,并且一般是使用一台注塑机和2副模具,2副模具在注塑过程中进行旋转交换,以实现对塑料制品的单面双色注塑,但是这种生产方式只能适用于单面上色的情况,许多饰品是需要在多个面进行双色拼接的,因此本人在先有申请中国发明专利CN202110340125.9,并公开了一种双色饰品配件及其生产工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本人发现上述工艺中,仅仅是通过机械手,无法将一号注塑机注塑完成的内心件很好的转移到二号注塑机的外套模坑当中,会存在放置位置偏移的情况,进而会影响二号注塑机中产品的成型,另外,在上述工艺中,并没有详细说明在产品成型后,如何将产品进行卸料和整理,需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色饰品配件及其生产工艺。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色饰品配件,包括内心件和一体包裹在所述内心件外部的外套件,所述内心件和所述外套件的颜色不一,所述外套件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让位口,所述内心件上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外套件,并延伸至外部。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优选的,所述内心件的外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凸柱模纹,所述凸柱模纹和所述内心件的颜色一致,所述凸柱模纹通过所述让位口延伸至所述外套件外部,并在所述外套件的外表面形成凸面。
优选的,所述内心件的外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平滑型模纹凸柱,所述平滑型模纹凸柱和所述内心件的颜色一致,所述平滑型模纹凸柱匹配放置于所述让位口中,并在所述外套件的外表面形成平滑面。
更优选的,所述让位口向内延伸至所述内心件,并在所述外套件的外表面形成内凹面。
一种双色饰品配件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注塑原料;
S2:提供内心模和外套模,所述内心模包括第一内心模和第二内心模,所述第一内心模和所述第二内心模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且沿横纵排列的第一内心模坑和第二内心模坑,所述第一内心模和所述第二内心模上均设有若干相互间隔布置的通槽,所述通槽穿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内心模坑或所述第二内心模坑,所述外套模包括第一外套模和第二外套模,所述第一外套模和所述第二外套模中分别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且沿横纵排列的第一外套模坑和第二外套模坑,所述第一外套模和所述第二外套模上均设有若干相互间隔布置的通槽,所述通槽穿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外套模坑或所述第二外套模坑,所述外套模的对立两侧分别安装有齿槽边模,所述齿槽边模上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卸料槽;
S3:在S2中的第一内心模坑、第二内心模坑、第一外套模坑以及第二外套模坑中分别按需求雕刻模纹;
S4:提供两台注塑机,分别为一号注塑机和二号注塑机,在所述一号注塑机和所述二号注塑机上分别安装所述S3完成后的内心模和外套模,所述外套模上对立两侧分别安装有活动底板,两个所述活动底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驱动源,驱动源优选油缸或气缸;
S5:S4完成后,将S1中准备的不同色的注塑原料分别填装在两台注塑机中;S6:提供定位转移模具,所述定位转移模具包括两组定位模板,各定位模板上均安装有若干根相互间隔的定位针,通过机械手将两个所述定位模板分别放置于所述内心模的对立两侧,并使得所有的所述定位针通过所述通槽均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内心模坑的正上方;
S7:对两台注塑机均进行安全调试及做好开车前准备工作,检查各部件功能是否正常,并根据注塑原料不同分别设定两台注塑机的熔胶温度、系统总压、注射压力、合模压力、射料速度、冷却时长等参数;
S8:启动一号注塑机,对放置在所述一号注塑机料斗上的注塑原料逐步进行加温熔化、射料、冷却,同时及时控制所述第一内心模和所述第二内心模进行合模和开模,得到内心件,此时所有的所述内心件均对应穿插在对应的定位针上;
S9:通过机械手将S10中穿插有内心件的所述定位转移模具转移至二号注塑机上,并使得两组所述定位模板分别卡接在所述活动底板上,此时所有的所述定位针均放置在所述卸料槽内,并通过所述通槽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外套模坑的正上方,所有穿插在定位针上的内心件对应放置在所述第一外套模坑中;
S10:对所述第一外套模和所述第二外套模进行合模,此处内心件完全包覆在所述第一外套模坑和所述第二外套模坑组合而成的外套模坑内部,启动二号注塑机,对放置在所述二号注塑机料斗上的注塑原料逐步进行加温熔化、射料、冷却,对所述内心件进行外包式注塑,然后开模,得到成型产品,所述成型产品的外轮廓大于所述卸料槽的槽宽;
S11:控制所述驱动源驱动所述活动底板向外滑动,并带动所述定位模板向外滑动,所述定位针穿过所述卸料槽,并依次卸下位于定位针的所述成型产品,所述卸料槽的卸料位下方设有用于承接成型产品的收纳筐;
S12:对位于所述收纳筐中的所述成型产品进行质检、包装,结束。
注意,在S7中,对一号注塑机和二号注塑机进行安全调试及做好开车前准备工作,优选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检查各部件功能是否正常,接通注塑机电源,根据注塑原料不同分别设定两台注塑机的熔胶温度,确保所述注塑原料被充分融化,所述注塑原料依次经过喂料区、五区、四区、三区、二区、一区、射嘴区,其中所述一区靠近所述内心模和所述外套模;
2、调节系统总压,调节注射压力,控制保压为100-170Mpa,保压时间3分钟左右,控制背压为10-30Mpa,注射时间持续4-6秒;
3、调节低压合模压力,使其刚好可以推动所述S4中的内心模和外套模的合模;
4、根据产品截面厚度和流长调整注塑机的注射速度,并控制螺杆转速不超过0.6m/s,控制注塑机进行高螺杆扭矩操作。
以下还提供了若干可选方式,但并不作为对上述总体方案的额外限定,仅仅是进一步的增补或优选,在没有技术或逻辑矛盾的前提下,各可选方式可单独针对上述总体方案进行组合,还可以是多个可选方式之间进行组合。
优选的,若干所述卸料槽均匀间隔布置在所述齿槽边模上。
优选的,所述S3中第一内心模坑和第二内心模坑中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形模纹,所述第一外套模坑和第二外套模坑中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凹形模纹,所述第一凹形模纹和所述第二凹形模纹边缘轮廓大小形状一致,所述第一凹形模纹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形模纹深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凹形模纹深度不超过所述内心件径向深度一半,所述内心件为凸面型内心件,所述凸面型内心件上至少有一面设有凸面型模纹凸柱,所述凸面型模纹凸柱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一凹形模纹一致,所述凸面型内心件外部包覆有凸面型外套件,所述凸面型模纹凸柱部分凸出于所述凸面型外套件外表面。
优选的,所述S3中的第一内心模坑和第二内心模坑中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凹形模纹,所述内心件为平滑型内心件,所述平滑型内心件上至少有一面设有平滑型模纹凸柱,所述平滑型内心件外部包覆有平滑型外套件,所述平滑型模纹凸柱远离所述平滑型内心件一端面和所述平滑型外套件其中一侧面在同一平面上。
更优选的,所述S3中第一外套模坑和第二外套模坑中设有至少一个凸柱模纹,所述内心件为凹面型内心件,所述S10中所述凹面型内心件和所述凸柱模纹直接接触,所述凹面型内心件外部包覆有凹面型外套件,所述凹面型外套件至少有一侧面设有模纹凹槽,所述模纹凹槽形状大小和所述凸柱模纹一致。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省去了现有技术中的喷漆、染色、抛光、画油、移印工序,在提升生产效果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且制备得到的双色产品不易掉漆掉色,不会再次污染消费者;
2、通过定位转移模具,即通过提供定位模板,定位模板上设有若干相互均匀间隔的定位针,可将一号注塑机注塑完成的内心件完整且精准的转移至二号注塑机的外套模坑中;
3、在二号注塑机注塑完成,即得到成型产品后,通过定位转移模具和齿槽边模的配合,可将成型产品自动挤落到收纳筐中,完成卸料动作;
4、可根据用户需求,在产品的一个面或多个面形成凹面、凸面或平面的双色成型图案或纹路,整体注塑的自动化程度高,成型成品结构稳定且美观,突破了现有工艺的限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使用定位转移模具完成对内心件的转移并最终实现成型产品的卸料的全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外套模及对应安装的活动底板、齿槽边模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内心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内心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第一外套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第二外套模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凸面型内心件和第一外套模结合状态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凸面型内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成型产品的轴侧结构图;
图10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成型产品的横截平面图;
图11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内心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第二内心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第一外套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第二外套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平滑型内心件和第一外套模结合状态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平滑型内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成型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成型产品的横截平面图;
图19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内心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第二内心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外套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2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第二外套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凹面型内心件和第一外套模结合状态示意图;
图2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凹面型内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5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成型产品的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成型产品的横截平面图;
图27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第一内心模和第二内心模处于合模状态的轴侧结构图;
图28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在第一内心模坑中形成的凸面型内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在第二内心模坑中形成的的凸面型内心件轴侧结构图;
图30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中二次注塑过程中第一外套模和第二外套模合模状态内部示意图;
图31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在第一内心模坑中形成的的平滑型内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2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中二次注塑过程中第一外套模和第二外套模合模状态内部示意图;
图33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在第一内心模坑中形成的的内凹型内心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4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二次注塑过程中第一外套模和第二外套模合模状态内部示意图;
图35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中凹面型产品的成品实物图。
附图中标记为:1-第一内心模、2-第二内心模、3-第一外套模、4-第二外套模、5-第一内心模坑、6-第二内心模坑、7-第一外套模坑、8-第二外套模坑、9-凸面型内心件、901-凸面型模纹凸柱、10-凸面型外套件、11-平滑型内心件、1101-平滑型模纹凸柱、12-平滑型外套件、13-凹面型内心件、1301-外接面、14-模纹凹槽、15-凹面型外套件、16-第一凹形模纹、17-第二凹形模纹、18-第三凹形模纹、19-凸柱模纹、20-定位模板、21-定位针、22-齿槽边模、23-活动底板、24-驱动源。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发明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实施方案:参阅图1-图34,本发明是一种双色饰品配件,包括内心件和一体包裹在内心件外部的外套件,内心件和外套件的颜色不一,外套件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让位口,内心件上设有贯穿的通孔,通孔的两端分别通过外套件,并延伸至外部。请参阅图35,可以看到,为方便穿绳,成品的双色饰品配件开设有通孔。
实施例一(凸面型产品):内心件的外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凸柱模纹19,凸柱模纹19和内心件的颜色一致,凸柱模纹19通过让位口延伸至外套件外部,并在外套件的外表面形成凸面。
实施例二(平滑型产品):内心件的外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平滑型模纹凸柱1101,平滑型模纹凸柱1101和内心件的颜色一致,平滑型模纹凸柱1101匹配放置于让位口中,并在外套件的外表面形成平滑面。
实施例三(凹面型产品):让位口向内延伸至内心件,并在外套件的外表面形成内凹面。
一种双色饰品配件的生产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注塑原料;
S2:提供内心模和外套模,内心模包括第一内心模1和第二内心模2,第一内心模1和第二内心模2中分别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且沿横纵排列的第一内心模坑5和第二内心模坑6,第一内心模1和第二内心模2上均设有若干相互间隔布置的通槽,通槽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内心模坑5或第二内心模坑6,外套模包括第一外套模3和第二外套模4,第一外套模3和第二外套模4中分别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且沿横纵排列的第一外套模坑7和第二外套模坑8,第一外套模3和第二外套模4上均设有若干相互间隔布置的通槽,通槽穿过至少一个第一外套模坑7或第二外套模坑8,外套模的对立两侧分别安装有齿槽边模22,齿槽边模22上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卸料槽;
S3:在S2中的第一内心模坑5、第二内心模坑6、第一外套模坑7以及第二外套模坑8中分别按需求雕刻模纹;
S4:提供两台注塑机,分别为一号注塑机和二号注塑机,在一号注塑机和二号注塑机上分别安装S3完成后的内心模和外套模,外套模上对立两侧分别安装有活动底板23,两个活动底板23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驱动源24,驱动源24优选油缸或气缸;
S5:S4完成后,将S1中准备的不同色的注塑原料分别填装在两台注塑机中;S6:提供定位转移模具,定位转移模具包括两组定位模板20,各定位模板20上均安装有若干根相互间隔的定位针21,通过机械手将两个定位模板20分别放置于内心模的对立两侧,并使得所有的定位针21均通过通槽放置于至少一个第一内心模坑5的正上方;
S7:对两台注塑机均进行安全调试及做好开车前准备工作,检查各部件功能是否正常,并根据注塑原料不同分别设定两台注塑机的熔胶温度、系统总压、注射压力、合模压力、射料速度、冷却时长等参数;
S8:启动一号注塑机,对放置在一号注塑机料斗上的注塑原料逐步进行加温熔化、射料、冷却,同时及时控制第一内心模1和第二内心模2进行合模和开模,得到内心件,此时所有的内心件均对应穿插在对应的定位针21上;
S9:通过机械手将S10中穿插有内心件的定位转移模具转移至二号注塑机上,并使得两组定位模板20分别卡接在活动底板23上,此时所有的定位针21均放置在卸料槽内,并通过通槽放置在至少一个第一外套模坑7的正上方,所有穿插在定位针21上的内心件对应放置在第一外套模坑7中;
S10:对第一外套模3和第二外套模4进行合模,此处内心件完全包覆在第一外套模坑7和第二外套模坑8组合而成的外套模坑内部,启动二号注塑机,对放置在二号注塑机料斗上的注塑原料逐步进行加温熔化、射料、冷却,对内心件进行外包式注塑,然后开模,得到成型产品,成型产品的外轮廓大于卸料槽的槽宽;
S11:控制驱动源24驱动活动底板23向外滑动,并带动定位模板20向外滑动,定位针21穿过卸料槽,并依次卸下位于定位针21的成型产品,卸料槽的卸料位下方设有用于承接成型产品的收纳筐;
S12:对位于收纳筐中的成型产品进行质检、包装,结束。
这里先对本发明的原理进行简单说明:一号注塑机和二号注塑机的料斗中分别放置不同颜色的注塑原料,一号注塑机上安装内心模,二号注塑机上安装外套模,内心模上的内心模坑的大小小于外套模坑的大小,先通过一号注塑机首次注塑得到内心件,然后通过定位转移模具将内心件放置到二号注塑机上的外套模坑内部,接着二号注塑机开始工作,在内心件外部包裹上一层外套件,进而实现不同色彩的两种注塑原料的混合,得到双色产品。
请参阅图2,在本实施例中,若干卸料槽均匀间隔布置在齿槽边模22上。一般,齿槽边模22的长度和定位模板20的长度一致,并且,齿槽边模22的宽度为1cm,不会影响到第一外套模3和第二外套模4的合模。
请参阅图1,下面对本发明中设计的定位转移模具的使用方式进行说明:在S6中,首先两个定位模板20分别放置于内心模的对立两侧,并使得所有的定位针21均放置于至少一个第一内心模坑5的正上方。在S8中,在第一内心模1和第二内心模2合模过程中,定位针21处于第一内心模1和第二内心模2之间,当内心件注塑完成后,第一定位针21会穿插在内心件中,当第一内心模1和第二内心模2开模后,如S9所述,可通过机械手将定位转移模具整体转移至二号注塑机的第一外套模3上(内心件串挂在定位针21上),此时每个内心件均会对应放置在第一外套模坑7中。接着,如S10所述,二号注塑机的第一外套模3和第二外套模4合模,并进行二次注塑,注塑完成后,开模,即可得到成型产品,此时成型产品串挂在定位针21上。由于定位模板20安装在活动底板23上,并且定位针21放置在齿槽边模22的卸料槽中,当驱动源24驱动活动底板23向外拉开时,由于成型产品的尺寸大于卸料槽的槽径,定位针21上的成型产品无法通过卸料槽,进而会逐个被挤落至位于齿槽边模22下方的收纳筐当中。
由于本申请中的双色饰品配件均需要开孔使用(方便穿绳),因此一般选择在无需开孔的外侧面上设置图案或纹路。当采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成型得到双色产品后,由于定位转移模具的设置,在通过一号注塑机注塑内心件时,定位针21穿过内心件,形成通孔;在通过二号注塑机注塑外套件时,由于定位针21的设置,通孔会继续延伸至外套件,进而使得双色产品上形成有贯穿的通孔。
注意,在S7中,对一号注塑机和二号注塑机进行安全调试及做好开车前准备工作,优选包括如下操作步骤:
1、检查各部件功能是否正常,接通注塑机电源,根据注塑原料不同分别设定两台注塑机的熔胶温度,确保注塑原料被充分融化,注塑原料依次经过喂料区、五区、四区、三区、二区、一区、射嘴区,其中一区靠近内心模和外套模;
2、调节系统总压,调节注射压力,控制保压为100-170Mpa,保压时间3分钟左右,控制背压为10-30Mpa,注射时间持续4-6秒;
3、调节低压合模压力,使其刚好可以推动S4中的内心模和外套模的合模;
4、根据产品截面厚度和流长调整注塑机的注射速度,并控制螺杆转速不超过0.6m/s,控制注塑机进行高螺杆扭矩操作。
在本发明中,S6中温度设定为:喂料区60-80℃,一区150-200℃,二区180-220℃,三区200-250℃,四区200-250℃,五区200-250℃,射嘴区200-250℃,熔胶温度220-250℃,料筒恒温165-180℃,内心模和外套模内部温度控制在40-80℃。
这里,根据注塑原料不同控制S6中喂料区、五区、四区、三区、二区、一区、射嘴区的温度,确保注塑原料可被完全融化,部分原料熔胶温度举例:亚克力料230℃、AAS和abs料220℃、改苯料和透苯料215℃、PP料250℃、TPU200℃,可根据气候环境温进行适当加减。在本实施例中,取原料为pp,因此优选控制温度为喂料区80℃,一区200℃,二区220℃,三区200-250℃,四区250℃,五区250℃,射嘴区250℃,熔胶温度250℃,料筒恒温170℃,内心模和外套模内部温度控制在70℃。
实施例一(凸面型产品):请参阅图1-图10,图27-图30,S3中第一内心模坑5和第二内心模坑6中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形模纹16,第一外套模坑7和第二外套模坑8中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凹形模纹17,第一凹形模纹16和第二凹形模纹17边缘轮廓大小形状一致,第一凹形模纹16深度大于第二凹形模纹17深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凹形模纹16深度不超过内心件径向深度一半,内心件为凸面型内心件9,凸面型内心件9上至少有一面设有凸面型模纹凸柱901,凸面型模纹凸柱901形状大小与第一凹形模纹16一致,凸面型内心件9外部包覆有凸面型外套件10,凸面型模纹凸柱901部分凸出于凸面型外套件10外表面。实施例一为制备凸面型产品,第一内心模1和第二内心模2相互合模,第一内心模坑5和第二内心模坑6中设有的第一凹形模纹16可以使得凸面型内心件9至少有一侧面形成凸面型模纹凸柱901,由于凸面型模纹凸柱901长度大于第二凹形模纹17深度,因此在二号注塑机注塑成型时,凸面型模纹凸柱901无法完全放置在第二凹形模纹17中,进而使得凸面型外套件10可以既包裹住凸面型内心件9,又无法完全包裹住,部分的凸面型模纹凸柱901暴露在外面,形成凸面,此处凸面颜色和凸面型内心件9一致,和凸面型外套件10不同,进而形成凸面型双色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凸面型内心件9外部轮廓为边长6mm的小方块,凸面型外套件10外部轮廓为边长8mm的小方块,控制第一凹形模纹16深度在2-4mm之间,这样这样制备得到的凸面型双色产品有凸出感而不夸张。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内心模坑5、第二内心模坑6、第一外套模坑7以及第二外套模坑8中的形状均为三棱柱,相当于凸面型内心件9在一号注塑机中的合模方式为对角面拼接,此时第一内心模坑5和第二内心模坑6中分别可以在各个面上设置第一凹形模纹16,第一外套模坑7和第二外套模坑8中分别可以在各个面上设置第三凹形模纹18,该种拼接方式可以实现小方块的六面均可形成凸面型模纹凸柱901,在凸面型内心件9放置在二号注塑机上时,凸面型模纹凸柱901分别将匹配插接在第三凹形模纹18内部,具体可以参考附图,进而实现凸面型产品至少一个面设有不同颜色的凸柱。
实施例二(平滑型产品):请参阅图11-图17,图31-图32,可以看到,区别于实施例一,S3中的第一内心模坑5和第二内心模坑6中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凹形模纹18,内心件为平滑型内心件11,平滑型内心件11上至少有一面设有平滑型模纹凸柱1101,平滑型内心件11外部包覆有平滑型外套件12,平滑型模纹凸柱1101远离平滑型内心件11一端面和平滑型外套件12其中一侧面在同一平面上。
实施例二为制备平滑型产品,第一内心模1和第二内心模2相互合模,第一内心模坑5和第二内心模坑6中设有的第三凹形模纹18可以使得平滑型内心件11至少有一侧面形成平滑型模纹凸柱1101,在二号注塑机注塑成型时,平滑型外套件12可以包裹住平滑型内心件11,只在一侧面露出平滑型模纹凸柱1101,此处为平滑过渡,进而形成平滑型双色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平滑型内心件11外部轮廓为边长6mm的小方块,平滑型外套件12外部轮廓为边长8mm的小方块,此处控制第三凹形模纹18深度为1mm即可,使得平滑型内心件11设置在平滑型外套件12中心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心模坑5、第二内心模坑6、第一外套模坑7以及第二外套模坑8中的形状均为三棱柱,相当于平滑型内心件11在一号注塑机中的合模方式为对角面拼接,此时第一内心模坑5和第二内心模坑6中分别可以在各个面上设置第三凹形模纹18,该种拼接方式可以实现小方块的六面均可形成平滑型模纹凸柱1101,在平滑型内心件11放置在二号注塑机上时,平滑型模纹凸柱1101分别接触到第一外套模坑7或者第二外套模坑8的内壁,具体可以参考附图,进而实现平滑型产品至少一个面设有不同颜色的模纹,且为光滑过渡。
实施例三(凹面型产品):请参阅图19-图27,图33-图34,可以看到,区别于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S3中第一外套模坑7和第二外套模坑8中设有至少一个凸柱模纹19,内心件为凹面型内心件13,S10中凹面型内心件13和凸柱模纹19直接接触,凹面型内心件13外部包覆有凹面型外套件15,凹面型外套件15至少有一侧面设有模纹凹槽14,模纹凹槽14形状大小和凸柱模纹19一致。
实施例三为制备凹面型产品,第一内心模1和第二内心模2相互合模,在二号注塑机注塑成型时,第一外套模坑7和第二外套模坑8中设有的凸柱模纹19和凹面型内心件13直接接触,进而使得凹面型外套件15在包裹住凹面型内心件13的同时,凸柱模纹19处会形成模纹凹槽14,模纹凹槽14的槽底和凹面型内心件13接触端为外接面1301,外接面1301颜色和凹面型内心件13一致,进而形成凹面型双色产品。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凹面型内心件13外部轮廓为边长6mm的小方块,凹面型外套件15外部轮廓为边长8mm的小方块,此处控制凸柱模纹19长度为1mm即可,使得凹面型内心件13设置在凹面型外套件15中心位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心模坑5、第二内心模坑6、第一外套模坑7以及第二外套模坑8中的形状均为三棱柱,相当于凹面型内心件13在一号注塑机中的合模方式为对角面拼接,此时第一外套模3和第二外套模4中分别可以在各个面上设置凸柱模纹19,在凹面型内心件13放置在二号注塑机上时,凸柱模纹19分别将接触到凹面型内心件13外表面,具体可以参考附图,进而实现凹面型产品至少一个面设有不同颜色的模纹凹槽14。
注意,在上述三种实施例当中,第一凹形模纹16、第二凹形模纹17、第三凹形模纹18和凸柱模纹19的不会覆盖完全模坑中的内壁,确保注塑胶可以在模坑中流通。成型产品外侧面上的图案或纹路处于该面的中间位置,并且不会延伸到最边缘。另外,当需要形成如“8”、“0”的带有封闭内环的图样时,可选择在封闭内环处开设缺口,供注塑胶可以流入,完成注塑。
本发明的一种双色饰品配件及其生产工艺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双色饰品配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内心件和一体包裹在所述内心件外部的外套件,所述内心件和所述外套件的颜色不一,所述外套件的外表面上设有至少一个让位口,所述内心件上设有贯穿的通孔,所述通孔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外套件,并延伸至外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饰品配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心件的外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凸柱模纹,所述凸柱模纹和所述内心件的颜色一致,所述凸柱模纹通过所述让位口延伸至所述外套件外部,并在所述外套件的外表面形成凸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饰品配件及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心件的外侧面上设有至少一个平滑型模纹凸柱,所述平滑型模纹凸柱和所述内心件的颜色一致,所述平滑型模纹凸柱匹配放置于所述让位口中,并在所述外套件的外表面形成平滑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色饰品配件及其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让位口向内延伸至所述内心件,并在所述外套件的外表面形成内凹面。
5.一种双色饰品配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准备两种不同颜色的注塑原料;
S2:提供内心模和外套模,所述内心模包括第一内心模和第二内心模,所述第一内心模和所述第二内心模上分别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且沿横纵排列的第一内心模坑和第二内心模坑,所述第一内心模和所述第二内心模上均设有若干相互间隔布置的通槽,所述通槽穿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内心模坑或所述第二内心模坑,所述外套模包括第一外套模和第二外套模,所述第一外套模和所述第二外套模中分别设有若干个相互对应,且沿横纵排列的第一外套模坑和第二外套模坑,所述第一外套模和所述第二外套模上均设有若干相互间隔布置的通槽,所述通槽穿过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外套模坑或所述第二外套模坑,所述外套模的对立两侧分别安装有齿槽边模,所述齿槽边模上设有多个相互间隔的卸料槽;
S3:在S2中的第一内心模坑、第二内心模坑、第一外套模坑以及第二外套模坑中分别按需求雕刻模纹;
S4:提供两台注塑机,分别为一号注塑机和二号注塑机,在所述一号注塑机和所述二号注塑机上分别安装所述S3完成后的内心模和外套模,所述外套模上对立两侧分别安装有活动底板,两个所述活动底板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驱动源;
S5:S4完成后,将S1中准备的不同色的注塑原料分别填装在两台注塑机中;
S6:提供定位转移模具,所述定位转移模具包括两组定位模板,各定位模板上均安装有若干根相互间隔的定位针,通过机械手将两个所述定位模板分别放置于所述内心模的对立两侧,并使得所有的所述定位针通过所述通槽均放置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内心模坑的正上方;
S7:对两台注塑机均进行安全调试及做好开车前准备工作,检查各部件功能是否正常,并根据注塑原料不同分别设定两台注塑机的熔胶温度、系统总压、注射压力、合模压力、射料速度、冷却时长等参数;
S8:启动一号注塑机,对放置在所述一号注塑机料斗上的注塑原料逐步进行加温熔化、射料、冷却,同时及时控制所述第一内心模和所述第二内心模进行合模和开模,得到内心件,此时所有的所述内心件均对应穿插在对应的定位针上;
S9:通过机械手将S10中穿插有内心件的所述定位转移模具转移至二号注塑机上,并使得两组所述定位模板分别卡接在所述活动底板上,此时所有的所述定位针均放置在所述卸料槽内,并通过所述通槽放置在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外套模坑的正上方,所有穿插在定位针上的内心件对应放置在所述第一外套模坑中;
S10:对所述第一外套模和所述第二外套模进行合模,此处内心件完全包覆在所述第一外套模坑和所述第二外套模坑组合而成的外套模坑内部,启动二号注塑机,对放置在所述二号注塑机料斗上的注塑原料逐步进行加温熔化、射料、冷却,对所述内心件进行外包式注塑,然后开模,得到成型产品,所述成型产品的外轮廓大于所述卸料槽的槽宽;
S11:控制所述驱动源驱动所述活动底板向外滑动,并带动所述定位模板向外滑动,所述定位针穿过所述卸料槽,并依次卸下位于定位针的所述成型产品,所述卸料槽的卸料位下方设有用于承接成型产品的收纳筐;
S12:对位于所述收纳筐中的所述成型产品进行质检、包装,结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色饰品配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卸料槽均匀间隔布置在所述齿槽边模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色饰品配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第一内心模坑和第二内心模坑中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凹形模纹,所述第一外套模坑和第二外套模坑中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凹形模纹,所述第一凹形模纹和所述第二凹形模纹边缘轮廓大小形状一致,所述第一凹形模纹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形模纹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双色饰品配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形模纹深度不超过所述内心件径向深度一半,所述内心件为凸面型内心件,所述凸面型内心件上至少有一面设有凸面型模纹凸柱,所述凸面型模纹凸柱形状大小与所述第一凹形模纹一致,所述凸面型内心件外部包覆有凸面型外套件,所述凸面型模纹凸柱部分凸出于所述凸面型外套件外表面。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色饰品配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的第一内心模坑和第二内心模坑中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凹形模纹,所述内心件为平滑型内心件,所述平滑型内心件上至少有一面设有平滑型模纹凸柱,所述平滑型内心件外部包覆有平滑型外套件,所述平滑型模纹凸柱远离所述平滑型内心件一端面和所述平滑型外套件其中一侧面在同一平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双色饰品配件的生产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第一外套模坑和第二外套模坑中设有至少一个凸柱模纹,所述内心件为凹面型内心件,所述S10中所述凹面型内心件和所述凸柱模纹直接接触,所述凹面型内心件外部包覆有凹面型外套件,所述凹面型外套件至少有一侧面设有模纹凹槽,所述模纹凹槽形状大小和所述凸柱模纹一致。
CN202310972073.6A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双色饰品配件及其生产工艺 Pending CN1171623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2073.6A CN117162392A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双色饰品配件及其生产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972073.6A CN117162392A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双色饰品配件及其生产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62392A true CN117162392A (zh) 2023-12-05

Family

ID=889345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972073.6A Pending CN117162392A (zh) 2023-08-03 2023-08-03 一种双色饰品配件及其生产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162392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957254B1 (en) Device for manufacturing injection moulding pieces
TWI504498B (zh) Object decoration processing method
CN101422946A (zh) 模内装饰制品及其成型方法
CN117162392A (zh) 一种双色饰品配件及其生产工艺
CN111745885A (zh) 双色注塑薄膜加饰件透光工艺
US20050258559A1 (en) Thermoform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se in a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US6478569B1 (en) Hybrid injection molding apparatus for enhancing cosmetic appearance of molded articles
JPH0523172B2 (zh)
CN109049507A (zh) 一种用于车灯零件的三色两工位注塑成型模具
US2894287A (en) Mold for making feed rolls for stamp vending machines
CN101111132A (zh) 外壳制造方法
CN113071057A (zh) 一种双色饰品配件及其生产工艺
KR100852272B1 (ko) 이중성형품 자동생산이 가능한 사출성형기
JP2008295610A (ja) ボタン本体
KR20090115415A (ko) 다 색상 자유무늬를 갖는 2개의 합성수지 제품 동시 사출방법
JPH1044190A (ja) 透明窓を有する2色成形同時絵付け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0994847A (ja) 2色成形同時絵付け品とその製造方法
CN215396467U (zh) 一种模具模型腔内的辅助固定结构
CN111438882A (zh) 双色装饰件注塑工艺和双色装饰件
CN210415339U (zh) 一种三色成型塑料模结构
KR100515567B1 (ko) 자개 부착 성형부품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CN214353769U (zh) 一种imd成型模具
CN217145473U (zh) 一种手工刻画成型载体
CN214082495U (zh) 一种可调式镶针组件及注塑模具
KR200343668Y1 (ko) 실크인쇄층이 형성된 아크릴거울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