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1520A - 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1520A
CN1171520A CN97105504A CN97105504A CN1171520A CN 1171520 A CN1171520 A CN 1171520A CN 97105504 A CN97105504 A CN 97105504A CN 97105504 A CN97105504 A CN 97105504A CN 1171520 A CN1171520 A CN 11715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air conditioner
heat exchanger
cooling
compress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971055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53020C (zh
Inventor
高桥知己
板垣敦
五十岚浩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tsu General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tsu General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tsu General Ltd filed Critical Fujitsu General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15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152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53020C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3020C/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13/00Compress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with reversible cycl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4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 F24F1/005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arrangements mounted in or on a wall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3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mounting or arrang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59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 F24F1/006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heat exchangers by the shape of the heat exchangers or of parts thereof, e.g. of their fi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6Separate outdoor units, e.g. outdoor unit to be linked to a separate room comprising a compressor and a heat exchange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1/00Control or safety arrangements
    • F24F11/7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 F24F11/80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 F24F11/83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 F24F11/84Control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utputs; Constructional details thereof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the supplied air by controlling the supply of heat-exchange fluids to heat-exchangers using valv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41/00Fluid-circulation arrangements
    • F25B41/20Disposition of valves, e.g. of on-off valves or flow control valv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 Compression-Type Refrigeration Machines With Reversible Cycles (AREA)
  • Air Filters, Heat-Exchange Apparatuses, And Housings Of Air-Conditioning Units (AREA)

Abstract

一种包括致冷循环回路的空调机,该回路包括依次按所列顺序装在主管线11上的以下部件:压缩机10、四通阀12、内部热交换器13、减压器14和内部热交换器15、在内部热交换器15内主管线11至少分支成上部和下部冷却剂流动管线20和30、以及设置在该上部冷却剂流动管线20上并且在低功率冷却操作中关闭的二位阀16。该空调机可以在不引起寒意感觉的情况下温和地冷却和温和地干燥房间。

Description

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除了冷却方式和加热方式以外,还能够提供温和地冷却一个房间,使其温度维持在预定温度附近的温和冷却方式和干燥一个房间并基本上维持该房间的当前温度的温和干燥方式的有关空调机的技术。
空调机大体上划分为内部装置和外部装置彼此分开的分体式和这两个装置装在同一个机箱内的单体式。不论那种类型,都装有热泵类型的致冷循环回路,其中压缩机、四通阀、内部热交换器、减压器(或膨胀阀)和内部热交换器,依上列顺序依次装在主管线上。
致冷循环回路用于加热方式,并且,通过切换其四通阀也用在冷却方式。但是,近来内部热交换器趋向于增大尺寸,以改善其热交换能力,并降低功率消耗。内部热交换器还有一个冷却剂热交换器,分成许多分支,以便在冷却方式和加热方式工作下提高热交换效率。
相应地,空调机可以设置诸如“高冷”方式、“中冷”方式、“低冷”方式和“干燥”方式(或一般称作基本低冷方式)等多个工作方式。
在干燥方式下,提供内部装置风机的间歇操作或类似的控制。但是,这一措施有个问题,它不允许充分地干燥。另一个众所周知的干燥方法是使用膨胀阀,后者装在内部热交换器中的冷却剂流动管线上,并允许通过再加热进行干燥。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冷却剂流动管线不能分支。因此,与冷却剂流动管线分支的情况相比,冷却和加热操作的热交换效率较低。
因此,日本公开专利公告No.8-105646提出图16所示的结构。在这个结构中,内部热交换器4装在内部装置的机箱1内,使之面向在机箱1前壁上形成的空气吸入孔2。风机5装在靠近机箱后壁的地方,以便通过空气吸入孔2将空气从要空调的房间抽入机箱,并把在内部热交换器4中进行了热交换的空气通过接近机箱前壁的机箱底部所设的空气吹出口3鼓出。内部热交换器4具有冷却剂流动管线9,后者分支成从内部热交换器4的基本上是中央的入口的一侧向上延伸的第一支线9a和向下延伸的第二支线9b。在它们的出口侧,两条支线9a和9b由装在内部热交换器4外部的管接头9c会合在一起。二位阀10装在第二支线上,当空调房间的温度接近预定的温度时关闭。
在这个系统中,当房间的温度在冷却操作过程中变到预定温度附近时,二位阀10关闭,于是冷却剂只允许沿着第一支线9a流动。于是,冷却空气减少一半,以便温和地降低空调房间的温度。在这个操作过程中,由于内部热交换器4上部冷凝的结果而产生的冷凝水滴落,并被通过内部热交换器4下部的空气气化。从而使房间无法干燥。
如上所述,接近预定温度时第二支线9b上的二位阀10关闭,由于冷凝水在内部热交换器4下部的气化,不能再期望出现显著的干燥作用,尽管冷却空气的输出已经减半。因此,二位阀在干燥房间时打开。所以,这种先有技术系统仍旧有过分降低空调房间温度的问题。
本发明力图解决先有技术空调机所固有的上述问题。尤其是,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干燥房间而不显著降低房间的温度、也就是说、不使人感到寒意、并能改善房间舒适性的空调机。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实现温和冷却方式和温和干燥方式的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在前一方式下空调房间被干燥,并且其温度被维持在预定温度附近,而在后一方式下,房间在被干燥的同时,基本上维持常温。
为了达到上述第一目的,本发明以这样一种空调机为特征,它包括致冷循环回路,后者包括依次按所列顺序装在主管线上的压缩机、四通阀、内部热交换器、减压器和内部热交换器、在内部热交换器内主管线分成上部和下部冷却剂流动管线、以及装在上部冷却剂流动管线上并且在低功率冷却操作时被关闭的二位阀。
低功率冷却操作是一种降低了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并且内部热交换器内冷却剂流动管线中压力增大的状态下的操作,内部热交换器内只有显热可用,因而不可能指望有较大的冷却(或干燥)能力。按照本发明,在低功率冷却操作中,关闭二位阀使冷却剂能够只流过下部冷却剂流动管线。这就有可能在不损害内部热交换器热交换效率,因而在不显著地降低空调房间温度的情况下获得冷却或干燥。
此外,没有冷凝水从内部热交换器的上部下落,吹出的空气未经加湿,从而有可能提供相对湿度较低的干燥而舒适的环境。按照本发明,允许在抑制寒气的同时获得这种干燥的环境的冷却操作和干燥操作称为温和的冷却操作和温和的干燥操作,以便将它们与传统的冷却操作和干燥操作相区别。
所述二位阀可以装在上部冷却剂流动管线部分的进口侧或出口侧。但是,在出口侧装设二位阀的情况下,它的打开会导致上部流动管线中的冷却剂滞流。因此,该二位阀最好装在入口侧。
因恐温和冷却或温和干燥时房间过分冷却,上部冷却剂流动管线的长度最好大于下部冷却剂流动管线。
当二位阀关闭时,在流过内部热交换器上部的空气与流过其下部的空气之间产生温度差。因此,在这种状态下,在来自风机的空气和这些气流会合的内部热交换器的下端部分,就会发生冷凝现象。
按照本发明,下部冷却剂流动管线与内部热交换器的下端部对应的部分的长度做得比其他部分短,从而使下端部的冷却能力低于其他部分。
为了弥补较短的下部冷却剂流动管线,宜将上部冷却剂流动管线的一部分引到该热交换器的下端。这样做,在二位阀保持打开的正常的冷却和加热操作中不会降低热交换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的另一特征是一种空调机的控制方法,该空调机包括制冷循环回路,后者包括依次按所列顺序装在主管线上的压缩机、四通阀、内部热交换器、减压器和内部热交换器、用来根据来自温度传感器和预定温度检测器的信号控制致冷循环回路的控制器、在内部热交换器内主管线至少分支成上部和下部冷却剂流动管线、以及装在上部冷却剂流动管线上并且在低功率冷却操作中关闭的二位阀,该方法除了冷却方式和加热方式以外,还具有一种温和地冷却房间、而同时将其温度保持在预定温度附近的温和冷却方式,选择温和冷却方式时控制器将二位阀关闭。
选择温和冷却方式时,控制器以预定温度为基准设置多个带有预定温度范围的温度区,当空调房间的温度处在低于预定温度的温和冷却温度区内一段预定的时间时关闭二位阀。在压缩机工作频率太低以致于无法提供冷却能力的另一种条件下,亦宜关闭二位阀。
在减压器是电子膨胀阀的情况下,二位阀关闭时,控制器宜控制电子膨胀阀,以提高其冷却能力。在二位阀是电磁阀的情况下,当空调房间的温度降低到低于温和冷却温度区时,控制器宜输出压缩机停止信号,经过随后的一段预定的时间后,将电磁阀去激励,打开二位阀。进行这个控制,就可以减小功率消耗,并防止电磁膨胀阀出现温升。
采用这个控制方法,当空调房间的温度处在高于预定温度的温度区一段预定的时间后,控制器便打开二位阀。结果,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回到冷却时的工作频率。
当空调机处于快速冷冻方式时,在空调房间的温度达到快速冷却方式的预定温度附近之前,不进入温和冷却方式。
为了达到第二个目的,本发明的再一个特征是一种空调机的控制方法,该空调机包括致冷循环回路,后者包括依次按所列顺序装在主管线上的压缩机、四通阀、内部热交换器、减压器和内部热交换器、用来根据来自温度传感器和预定温度检测器的信号控制冷冻循环回路的控制器、在内部热交换器内主管线至少分支成上部和下部冷却剂流动管线、以及装在上部冷却剂流动管线上,在低功率冷却操作中关闭的二位阀,该方法除了冷却方式和加热方式以外,还具有一种温和地冷却房间、而同时将其温度保持在预定温度附近的温和冷却方式,和一种温和地干燥房间、而同时保持其常温的温和干燥方式,选择温和冷却方式时控制器将二位阀关闭。
选择温和干燥方式时,控制器以空调房间当时的温度为基准设置多个带有预定温度范围的温度区和各温度区用的压缩机工作频率,并驱动压缩机在空调房间经常所处的温度的温度区的工作频率下工作。
鉴于对压缩机的控制(例如,检测无刷电动机的位置),温度区的温度范围和压缩机的工作频率是根据基准大气温度而不同的。采用这种方法,当实际的大气温度高于基准大气温度时,其温度范围高于实际大气温度较低时的范围。鉴于对压缩机的控制,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宜随着预定等待时间之后修改的温度区而改变。
图1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空调机的基本致冷循环回路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的内部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图3是表示内部装置中内部热交换器的示意图;
图4是表示内部装置中内部热交换器的改型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空调机的基本回路的方框图;
图6是描述按照本发明控制方法设置在温和冷却方式下的温度区的视图;
图7和8是举例说明温和冷却方式例程的流程图;
图9是举例说明释放温和冷却方式时例程的流程图;
图10是描述按照本发明控制方法设置在温和干燥方式下的温度区的视图;
图11至15是举例说明温和干燥方式下例程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按照本发明空调机内部装置的内部结构的剖面图。
参照附图阅读下面对最佳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变到更加清楚。
图1举例说明按照本发明的空调机。该空调机包括压缩机10,冷冻循环回路跨接在该压缩机两端。冷冻循环回路包括主冷却剂流动管线(亦即,主管线)11,主管线上按所列顺序连接冷却和加热切换用的四通阀12、外部热交换器13、减压器14和内部热交换器15。
在冷却操作时,冷却剂如实线箭头所示,按所列顺序流过外部热交换器13、减压器14和内部热交换器15。在内部热交换器15中,主管线11分支成上部冷却剂流动管线20和下部冷却剂流动管线30。
二位阀16装在上部冷却剂流动管线20上。在这个实施例中,二位阀16装在冷却操作下冷却剂流入的一侧。但是,二位阀16也可以装在冷却剂流出的一侧。在这个实施例中,二位阀16是电磁阀。在以下的说明中,都以电磁阀的形式描述二位阀16。
图2是其中装有内部热交换器15的内部装置40的内部结构。图3表示从内部装置40移出的内部热交换器15。
内部装置40有一个基本上呈矩形的外壳41。外壳41的前壁和顶板具有前端和顶板吸气孔42和43,用来吸入空气。内部热交换器15安置在外壳41内,使之沿着前端和顶板吸气孔42和43延伸。为了缩小外壳41的尺寸,内部热交换器15的散热片装成三个散热片组。
更具体地说,内部热交换器15具有面向前端吸气孔42的第一散热片组151、从第一散热片组151的上端倾斜地向上伸向基本上在中心的顶部吸气孔43的第二散热片组152,以及从第二散热片组1 52倾斜地向下伸向外壳41后壁的第三散热片组153。第二和第三散热片组152和153呈倒“V”字形。
如图3所示,主管线11在基本上与第二散热片组152中部对应的位置分支成两个分支。一个分支作为上部冷却剂流动管线20从第二散热片组152延伸,穿过第三散热片组153。电磁阀16装在上部冷却剂流动管线20上靠近分支点的位置。
另一个分支作为下部冷却剂流动管线30穿过第一散热片组151而延伸。这两个冷却剂流动管线30和20的出口部分会合在内部热交换器15的出口处,并返回四通阀12。如图2和3所示,上部冷却剂流动管线20的长度大于下部冷却剂流动管线30。
外壳41在靠近前壁的底部角上具有空气吹出口44。空气导向板45可旋转地装在出口44上。风机46装在从内部热交换器15引向空气吹出口44的空气通道内。房间内的空气由风机46通过前端和顶部的吸气孔42和43吸入外壳41内,在内部热交换器15中进行热交换,然后通过空气吹出口44引出。
当房间被冷却到预定温度附近时,控制器将压缩机10的工作频率降低,实施低功率冷却操作。这时,电磁阀16关闭,使冷却剂能够只从下部冷却剂流动管线30流过,以此在不损害内部热交换器15的热交换效率的情况下对房间进行冷却或干燥,而且不显著地降低房间的温度。
此外,按照本发明,内部热交换器15中第二和第三散热片组152和153无滴冷凝水现象。这样,吹出的空气未经增湿,于是可以得到湿度较低的干燥而舒适的环境。
关闭电磁阀16使流过内部热交换器15上部的第二和第三散热片组152和153的空气与流过下部的第一散热片组151的空气之间发生温度差。因此,冷凝A就会出现在被风机46强制流通的空气和所述气流会合在一起的内部热交换器15的下端部A处。
防止这一点的基本想法是,使内部热交换器15的下端部一侧的下部冷却剂流动管线30的管线长度(或管线密度)小于其余冷却剂流动管线的长度,从而与其余部分相比,减小下端部分的冷却能力。但是,采用这样的安排,在电磁阀16处于打开状态的冷却操作或加热操作时,内部热交换器15的整体热交换效率不可避免地降低了。
按照本发明,如图4所示,为了弥补下部冷却剂流动管线30管线长度缩短的部分,将上部冷却剂流动管线20的一部分201引到第一散热片组151下端一侧。采用这样的安排,在电磁阀16处于打开的状态下,内部热交换器15整个都对热交换起作用,因而正常冷却或加热操作时,热交换能力并不降低。
现在来描述温和冷却方式以及温和干燥方式下空调机的控制方法。图5是表示空调机基本控制的方框图。在这个实施例中,遥控器50可以设定各种操作方式和预定温度。标号60指的是,接收来自遥控器50的信号用的预定温度传感器61、从室温传感器62接收实际温度信号用的实际温度检测器63、按照所接收的信号执行各种控制例程用的内部装置中央控制器64,以及对电磁阀16进行开关驱动用的电磁阀驱动电路65。
中央处理器64是CPU(中央处理单元)或MPU(微处理器),它按照预定温度传感器61和室温传感器62来的信号设置压缩机109的工作频率和控制减压器(或电子膨胀阀)14膨胀阀位。
标号70表示外部装置控制器,它包括根据内部装置中央控制器64来的压缩机工作频率信号驱动压缩机用的压缩机驱动装置71、接收从吸气传感器72来的压缩机吸气侧温度信号用的吸气温度传感器73、驱动减压器(或电子膨胀阀)14用的膨胀阀驱动电路74,以及按照吸气温度传感器73来的温度信号和内部装置侧中央处理器64来的膨胀阀位信号控制膨胀阀驱动电路74用的外部装置侧中央控制器75。
图7和8是举例说明冷却操作例程的流程图。在正常冷却方式下,在步骤SC1,内部装置侧中央控制器64将电磁阀10设置为”Off”(断开),并将膨胀阀位信号设置为“H”。然后,在步骤SC2,检查是否从遥控器50接收到温和冷却方式命令。接收到这个命令时,如图6所示,中央控制器64以预定温度传感器61的输出所代表的预定温度Ts为基准,为室温控制设置温度区,并设置该温度区的压缩机工作频率(步骤SC3)。
在这个实施例中,当空调房间的温度正在降低时,高于Ts+1.5的温度范围设置成X区(14-码信号,工作频率:57Hz(赫)),介于Ts+1.5和Ts-1.0之间的温度范围设置成F区(从4码至14码信号的可变码信号,工作频率:可变频率),介于Ts-1.0至Ts-2.0之间的温度范围设置成G区(3码信号,工作频率:15Hz),以及低于Ts-2.0的温度范围设置成Y区(0-码信号,工作频率:0Hz)。
当房间温度正在上升时,高于Ts+2.0的温度范围设置为X区,Ts+2.0和Ts-0.5之间的温度范围设置为F区,Ts-0.5和Ts-1.5之间的温度范围设置为G区,以及低于Ts-1.5的温度范围设置为Y区。操作码和压缩机工作频率与空调房间的温度正降低时的相同。
在随后的步骤SC4,中央控制器检查空调机64是否处于忽略室温梯度控制或一般称为快冷控制下。若检查结果是“是”,则执行步骤SC5,检查空调房间的温度是否低于F区,压缩机10的工作频率,例如,低于7-码。若检查结果是“否”,则中央控制器64回去执行步骤SC4。若检查结果是“是”,则执行步骤SC6,启动5分钟的定时器。
然后,直至在步骤SC7发现5分钟已经过去,中央控制器64执行步骤SC8,检查压缩机10的工作频率是否增大到8-码以上。若检查结果是“是”,亦即频率已经增大,则中央控制器64执行步骤SC9,将5分钟定时器复位,然后回到步骤SC4。用以上方法,若在快冷操作过程中执行温和冷却方式,则在空调房间的温度低于F区,压缩机10的工作频率低于7-码的状态下持续5分钟。
若5分钟已经过去,而压缩机10的工作频率仍未超出8-码,则中央控制器64执行步骤SC10,将5分钟定时器复位,然后跳转到步骤SC12,向电磁阀驱动电路65和外部装置中央控制器75输出电磁阀位信号“L”。然后在步骤C13,接通,亦即“关闭”电磁阀16,这样使冷却剂只能流过下部冷却剂流动管线30。在外部装置一侧,膨胀阀驱动电路74增大电子膨胀阀14的能力,执行温和冷却操作。
若在步骤SC4发现,检查结果是“否”,亦即空调机不处于快冷控制之下,则中央控制器64执行步骤SC11,像在步骤SC5,检查空调房间的温度是否低于F区,而且压缩机10的工作频率低于7-码。若检查结果是“是”,则中央控制器64向电子膨胀阀14输出膨胀阀位信号“L”。若检查结果是“否”,则返回步骤SC4。
若空调房间的温度在温和冷却操作中降低到Y区,则中央控制器64向压缩机驱动装置71输出停止压缩机10的0码信号。若在步骤SC15中检测出这个信号,则执行步骤SC15,启动20分钟的定时器,然后执行步骤SC17,直至在步骤SC16发现20分钟已经过去为止。在步骤SC17,检查是否送出了一码或更大的工作频率。若在步骤SC17检查结果是“是”,亦即送出了一码或更大的频率,则执行步骤SC18,将20分钟的定时器复位,并返回步骤SC14。若在20分钟中未送出任何一个一码或更大的工作频率,则执行步骤SC18A,关断,亦即“打开”电磁阀16,然后执行步骤SC19,将20分钟定时器复位,返回步骤SC4。
若在步骤SC14检查结果是“否”,亦即不曾送出0码信号,则中央控制器64执行步骤SC20,检查空调房间的温度是否增大到X区。若检查结果是“否”,则返回步骤SC14。若检查结果是“是”,则执行步骤SC21,启动30分钟的定时器。然后,直至在步骤C22检测到30分钟已经过去,再检查空调房间的温度是否降低到X区以下(步骤SC23)。若检查结果是“是”,则执行步骤SC24,将30分钟的定时器复位,然后返回步骤SC14。
当在步骤SC22检测出时间已经过去,空调房间的温度尚未降低到X区以下,则中央控制器64执行步骤SC25,关断,亦即“打开”电磁阀16,然后执行步骤SC26,向电磁阀驱动电路65和外部装置中央控制器76送出膨胀阀位信号“H”。在随后的步骤SC27中将30分钟的定时器复位。然后,执行一个步骤,等待3分钟,然后返回步骤SC4。
当遥控器50送出解除温和冷却方式的命令时,中央控制器执行图9所示的例程。具体地说,向压缩机驱动装置71送出0码信号,停止压缩机10。然后关断电磁阀16,将膨胀阀位信号置成“H”,然后按照遥控器50的设置,执行操作。
现将描述温和干燥方式下的操作。如图11的流程图所示,在步骤SD2,在温和干燥方式段之前,中央控制器64关断电磁阀16,并将膨胀阀位信号置成“H”。
然后,执行步骤SD2,检查是否从遥控器50接收到温和干燥方式命令。若已收到该命令,则中央控制器64执行步骤SC3,将膨胀阀位信号“L”送往电磁阀驱动电路65和外部装置中央控制器75。然后,如图10所示,在步骤SD4按照温度检测器63检测的空调房间的温度Tr和大气温度To,设置用于室温控制的温度区,和这些温度区的压缩机工作频率。
在这个实施例中,预定温度Ts设置成Ts=Tr-1.0,而当大气温度To高于30℃时,高于Ts的温度设置成A区(4-码,工作频率:18Hz),在Ts和Ts-1.0之间的温度范围设置成B区(3-码,工作频率:15Hz),Ts-2.0以下的温度范围设置成E区(0码,压缩机:“断开”)。
当大气温度To低于30℃时,提供B方式,高于Ts的温度范围设置成A区(4-码,工作频率:18Hz),在Ts和Ts-1.0之间的温度范围设置成B区(3-码,工作频率:15Hz),在Ts-1.0和Ts-1.5之间的温度范围设置成C区(2-码,工作频率:12Hz),在Ts-1.5和Ts-3.0之间的温度范围设置成D区(1-码,工作频率:9Hz),Ts-3.0以下的温度范围设置成F区(0码,压缩机:“断开”)。
在随后的步骤SD5中,中央控制器64检查温和干燥方式的命令输入是否第一次。若检查结果是“是”(第一次),则执行步骤SD6,启动3分钟的定时器,然后在步骤SD7向压缩机驱动装置71送出3码信号,用来把压缩机10的工作频率设置为15Hz。
在随后的步骤SD8中,中央控制器64接通,亦即“关闭”电磁阀16,然后跳转到步骤SD11。在步骤SD6启动3分钟的定时器,因为切换每个温度区的等待时间设置成3分钟。
若步骤SD5的检查结果是“否”,则中央控制器64检查压缩机10是否“ON”(接通)。若压缩机10是“ON”,则执行下一步骤SD10,检测大气温度,并根据检测到的大气温度设置温度区,启动3分钟的定时器。
当在下一步骤D11证实3分钟已经过去时,中央控制器64再次检测大气温度,并在下一步骤SD13检查温度区是否B方式。若检查结果是“否”,则在步骤SD20和图12中随后各步骤中执行A方式控制。
若在步骤SD13中检查结果是“是”(B方式),则中央控制器64执行步骤SD14,检查操作是否在B方式下已经继续了30分钟。若检查结果是“否”,则中央控制器64在步骤SD20和图12中随后各步骤中执行A方式控制。若检查结果是“是”,则如图13所示执行B方式控制。
在A方式控制中,在步骤SD20,中央控制器64检查是否在B方式下操作。若检查结果是“是”,则执行步骤SD21,送出3码信号,将压缩机10工作频率设置为15Hz。然后,执行步骤SD22,将3分钟定时器复位,并返回步骤SD9。
若该步骤的检查结果是“否”,则执行步骤SD23,检查温度是否在E区。若检查结果是“是”,则执行步骤SD24,将3分钟定时器复位,关断压缩机10。若在步骤SD23检查结果说明温度不在E区,则中央控制器64送出4码信号,将压缩机10的工作频率设置为A区的18Hz。然后执行步骤SD26,将3分钟定时器复位,返回步骤SD9。
在B方式控制下,中央控制器64首先执行步骤SD30,检查温度是否在B区。若检查结果是“是”,则执行步骤SD31,送出3码信号,将压缩机10的工作频率设置为15Hz。然后执行步骤SD32,将3分钟定时器复位,返回步骤SD9。
若在步骤SD30的检查结果是“否”,则中央控制器64送出2码信号,将压缩机10的工作频率设置为12Hz。然后执行步骤SD35,将3分钟定时器复位,返回步骤SD9。
若在步骤SD33的检查结果是“否”,则中央控制器64检查温度是否在D区。若检查结果是“是”,则执行步骤SD37,送出1码信号,将压缩机10的工作频率设置为9Hz。然后执行步骤SD38,将3分钟定时器复位,返回步骤SD9。
若在步骤SD36的检查结果是“否”,则中央控制器64执行步骤SD39,检查温度是否在F区。若检查结果是“是”,则执行步骤SD40,将3分钟定时器复位,关断压缩机10。若在步骤SD39判断,温度不是在F区,则执行步骤SD41,送出4码信号,将压缩机10的工作频率设置为A区的18Hz。然后执行步骤SD42,将3分钟定时器复位,返回步骤SD9。
若中央控制器64在图11步骤SD9判断压缩机10不处于“ON”状态,则执行图14的步骤SD50,检查压缩机10是否处于“ON”状态。若检查结果仍旧是“否”,则返回步骤SD10。若压缩机10处于“ON”状态,则执行步骤SD51,检测大气温度,设置与大气温度相应的温度区,并启动3分钟定时器。然后执行步骤SD52,接通,亦即“关闭”电磁阀16,并返回步骤SD12。
图15表示在A方式控制下在E区的情况下,以及在B方式控制下在F区的情况下,关断压缩机10时的控制。中央控制器64首先执行步骤SD60,关断压缩机10,送出0码信号,然后执行步骤SD61,检查温度是否已经在E或F区一段预定的时间(在这个实施例中,20分钟作为30定时器的定时器周期)。
若检查结果是“否”,则返回步骤SD9。若检查结果是“是”,则执行步骤SD62,关断,亦即“打开”电磁阀16,然后执行步骤SD63,将20分钟定时器复位,返回步骤SD9。
响应接收到从遥控器发出的结束命令,按照如前联系图9流程图所述的方法解除温和干燥方式。
如前所述,在按照本发明的温和干燥方式下,可以对空调房间进行干燥,而不会使接收这一方式的命令时的房间温度显著降低。这在要上床的情况下是特别有效的,这就有可能实现房间的健康干燥,而同时抑制寒意。
如前所述,按照本发明,在一般所说的在降低压缩机的工作频率的情况下进行的弱冷操作下,让冷却剂只流过下部冷却剂流动管线。这样就可以对房间进行冷却或干燥,而不损害内部装置热交换器的热交换效率,因而不会显著地降低房间的温度。还是在这种情况下,内部装置热交换器上部不滴冷凝水。这样,吹出的空气未经加湿,因而有可能获得相对湿度较低的干燥而舒适的环境。
在温和冷却方式下,温度区是以相关的预定温度为基准设定的,而且这个温度区在冷却操作中加以保持。这样就有可能获得冷却效果,而又不感到寒意。
在温和干燥方式控制下,温度区是以空调房间常温为基准设定的。这样,就能够获得干燥的效果,而不进一步将温度降低到温和冷却方式的温度区以下。这对于要上床的情况是特别有效的,能够获得没有寒意的健康的干燥效果。

Claims (19)

1.包括致冷循环回路的空调机,该回路包括依次按所列顺序装在主管线上的以下部件:压缩机、四通阀、内部热交换器、减压器和内部热交换器、在所述内部热交换器内所述主管线至少分支成上部和下部冷却剂流动管线、以及装在所述上部冷却剂流动管线上并且在低功率冷却操作中被关闭的二位阀。
2.按照权利要求1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位阀设置在所述上部冷却剂流动管线冷却操作时的入口侧。
3.按照权利要求1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部冷却剂流动管线的长度大于所述下部冷却剂流动管线。
4.按照权利要求1和3中的一个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部冷却剂流动管线在所述热交换器低端一侧的部分的长度小于其他部分的长度。
5.按照权利要求4的空调机,其特征在于:为了弥补所述下部冷却剂流动管线部分长度较短这一点,将所述上部冷却剂流动管线的一部分引到所述热交换器的低端。
6.空调机的控制方法,该空调机包括致冷循环回路,后者包括依次按所列顺序装在主管线上的压缩机、四通阀、内部热交换器、减压器和内部热交换器、用来根据来自温度传感器和预定温度检测器的信号控制所述致冷循环回路的控制器、在所述内部热交换器内所述主管线至少分支成上部和下部冷却剂流动管线、以及装在所述上部冷却剂流动管线上并且在低功率冷却操作中关闭的二位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除了冷却方式和加热方式以外,还具有用来温和地冷却房间,而同时将其温度保持在预定温度附近的温和冷却方式,选择所述温和冷却方式时,所述控制器将所述二位阀关闭。
7.按照权利要求6的空调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所述温和冷却方式时,所述控制器参照预定温度,设置多个带有预定温度范围的温度区,而当空调房间的温度处在低于预定温度的温和冷却温度区内已经一段预定的时间时,关闭所述二位阀。
8.按照权利要求7的空调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太低,以致不能提供冷却能力的另一种状态下关闭所述二位阀。
9.按照权利要求7的空调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器是电子膨胀阀,在二位阀关闭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增大其冷却能力。
10.按照权利要求7的空调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二位阀是电磁阀,当空调房间的温度降低到低于所述温和冷却温度区时,所述控制器输出压缩机停止信号,并且,经过随后的一段预定的时间后,将电磁膨胀阀去激励,以打开二位阀。
11.按照权利要求8的空调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空调房间的温度处在高于预定温度的温度区内已经一段预定的时间后,所述控制器打开所述二位阀。
12.按照权利要求11的空调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二位阀打开时,所述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回到冷却方式下的频率。
13.按照权利要求6的空调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空调机处于快速冷却方式时,在空调房间的温度达到所述快速冷却方式的预定温度附近之前,不进入温和冷却方式。
14.空调机的控制方法,该空调机包括致冷循环回路,后者包括依次按所列顺序装在主管线上的压缩机、四通阀、内部热交换器、减压器和内部热交换器、用来根据来自温度传感器和预定温度检测器的信号控制所述致冷循环回路的控制器、在所述内部热交换器内所述主管线至少分支成上部和下部冷却剂流动管线、以及装在上部冷却剂流动管线上并且在低功率冷却操作中关闭的二位阀,其特征在于:
所述方法除了冷却方式和加热方式以外,还具有一种用来温和地冷却房间、而同时将其温度保持在预定温度附近的温和冷却方式,和一种用来温和地干燥所述房间、而同时保持其常温的温和干燥方式,选择所述温和冷却方式时所述控制器将所述二位阀关闭。
15.按照权利要求14的空调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选择所述温和干燥方式时,所述控制器参照空调房间这时的温度,设置多个带有预定温度范围的温度区,和所述各温度区的所述压缩机的工作频率,并驱动所述压缩机在空调房间温度经常所处的温度区的工作频率下工作。
16.按照权利要求15的空调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区的温度范围和所述压缩机的工作频率依基准大气温度而有所不同。
17.按照权利要求16的空调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实际的大气温度高于基准大气温度时的所述温度范围,高于实际大气温度较低时的所述温度范围。
18.按照权利要求15至17中的一个的空调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的工作频率随着预定等待时间之后温度区的更新而改变。
19.按照权利要求14的空调机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减压器是电子膨胀阀,在所述二位阀关闭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电子膨胀阀,增大其能力。
CNB971055041A 1996-07-19 1997-05-30 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3020C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19031896 1996-07-19
JP190318/96 1996-07-19
JP190318/1996 1996-07-19
JP03278197A JP3736590B2 (ja) 1996-07-19 1997-01-31 空気調和機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32781/1997 1997-01-31
JP32781/97 1997-01-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1520A true CN1171520A (zh) 1998-01-28
CN1153020C CN1153020C (zh) 2004-06-09

Family

ID=26371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B971055041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53020C (zh) 1996-07-19 1997-05-30 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Country Status (13)

Country Link
US (1) US5906107A (zh)
EP (1) EP0819896B1 (zh)
JP (1) JP3736590B2 (zh)
KR (1) KR100490063B1 (zh)
CN (1) CN1153020C (zh)
AU (1) AU736897B2 (zh)
DE (1) DE69723624T2 (zh)
EG (1) EG22659A (zh)
ES (1) ES2203753T3 (zh)
ID (1) ID17671A (zh)
IN (1) IN192214B (zh)
MY (1) MY118501A (zh)
TW (1) TW332248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3407A (zh) * 2010-06-30 2012-01-11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机的制冷剂分配单元
CN105299818A (zh) * 2014-06-30 2016-02-03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248778B1 (ko) * 1997-11-07 2000-04-01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제습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KR100239576B1 (ko) * 1997-12-17 2000-01-15 윤종용 공기조화기의 드라이 운전장치 및 그 제어방법
DE19818627C5 (de) * 1998-02-10 2010-09-09 Vötsch Industrietechnik GmbH Verfahren zum Konditionieren von Luft durch Einstellen der Temperatur und Luftfeuchtigkeit in einem Klimatisierungsschrank mittels eines Kältekreislaufs und Kältekreislauf
JP4686921B2 (ja) * 2001-07-19 2011-05-25 株式会社富士通ゼネラル 空気調和機
JP4120680B2 (ja) * 2006-01-16 2008-07-16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機
JP4240040B2 (ja) * 2006-03-08 2009-03-18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冷凍装置用熱交換器の冷媒分流器制御装置
JP4952210B2 (ja) * 2006-11-21 2012-06-13 ダイキン工業株式会社 空気調和装置
US8011191B2 (en) 2009-09-30 2011-09-06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Asheville) Llc Refrigeration system having a variable speed compressor
CN105980795A (zh) * 2013-10-17 2016-09-28 开利公司 用于制冷系统的电机和驱动器布置
US11248806B2 (en) * 2019-12-30 2022-02-15 Mitsubishi Electric Us, Inc. System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an air-conditioning unit having a coil with an active portion and an inactive portion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69899A (en) * 1933-11-14 1939-08-15 Nash Kelvinator Corp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US2249856A (en) * 1933-12-19 1941-07-22 Auditorium Conditioning Corp Air conditioning
US2139297A (en) * 1937-03-06 1938-12-06 York Ice Machinery Corp Refrigeration
US3142970A (en) * 1963-02-11 1964-08-04 Carrier Corp Coil apparatus
JP3204546B2 (ja) * 1992-08-31 2001-09-04 東芝キヤリア株式会社 熱交換器
JPH07208821A (ja) * 1994-01-17 1995-08-11 Toshiba Corp 空気調和装置
JPH08105646A (ja) * 1994-09-30 1996-04-23 Toyotomi Co Ltd 空気調和機の制御装置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313407A (zh) * 2010-06-30 2012-01-11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机的制冷剂分配单元
CN102313407B (zh) * 2010-06-30 2015-06-03 富士通将军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空调机的制冷剂分配单元
US9068758B2 (en) 2010-06-30 2015-06-30 Fujitsu General Limited Refrigerant distribution unit for air conditioner
CN105299818A (zh) * 2014-06-30 2016-02-03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CN105299818B (zh) * 2014-06-30 2018-03-13 广东美的集团芜湖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器和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332248B (en) 1998-05-21
ES2203753T3 (es) 2004-04-16
DE69723624T2 (de) 2004-04-15
US5906107A (en) 1999-05-25
CN1153020C (zh) 2004-06-09
EG22659A (en) 2003-05-31
EP0819896A2 (en) 1998-01-21
EP0819896A3 (en) 1999-12-15
KR100490063B1 (ko) 2005-09-15
ID17671A (id) 1998-01-15
AU2008297A (en) 1998-01-29
EP0819896B1 (en) 2003-07-23
JP3736590B2 (ja) 2006-01-18
DE69723624D1 (de) 2003-08-28
KR19980069773A (ko) 1998-10-26
MY118501A (en) 2004-11-30
IN192214B (zh) 2004-03-20
JPH1082567A (ja) 1998-03-31
AU736897B2 (en) 2001-08-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53020C (zh) 空调机及其控制方法
CN1175215C (zh) 干燥剂辅助空调系统
CN100336967C (zh) 烘干机
CN101363648B (zh) 温湿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及制冷/除湿方法
CN1178032C (zh) 空调机
KR100381135B1 (ko) 제습장치
JP4478004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5201631A (ja) 空調機
KR100567603B1 (ko) 지열공기를 이용한 냉난방기
JP4938536B2 (ja) 空気調和機
EP1711751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oling ventilation air to be supplied to a space
JP4030715B2 (ja) 空気調和機
JP2002031378A (ja) 空気調和機
JPH06123469A (ja) 空調換気機能付き除湿ユニットの運転制御装置
JP3480869B2 (ja) 空気調和機
JP3765930B2 (ja) 除湿空調装置及び除湿空調システム
KR200363831Y1 (ko) 지열공기를 이용한 냉난방기
KR100550570B1 (ko) 고효율 제습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제어 방법
JP4224786B2 (ja) 除湿乾燥機
CN115325610A (zh) 空调器
KR20050055106A (ko) 정온 제습 기능을 갖는 공기조화기 및 그 운전 방법
CN1693777A (zh) 具有定温除湿功能的空调器及其操作方法
JP2010164200A (ja) 換気空調装置
JP2001090985A (ja) 空気調和機の室内ユニット
JPH08247487A (ja) 放射冷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17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609

Termination date: 201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