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98716A - 印刷用盒及印刷装置 - Google Patents

印刷用盒及印刷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98716A
CN117098716A CN202280022323.3A CN202280022323A CN117098716A CN 117098716 A CN117098716 A CN 117098716A CN 202280022323 A CN202280022323 A CN 202280022323A CN 117098716 A CN117098716 A CN 11709871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inting
engagement
cartridge
engagement surfac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232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鹈饲信次
村山健太郎
东纮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rother Industries Ltd
Original Assignee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rother Industries Ltd filed Critical Brother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98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9871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5/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of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e.g. ink-jet printers or thermal print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pporting or handling copy material in continuous form, e.g. webs
    • B41J15/04Supporting, feeding, or guiding devices; Mountings for web rolls or spindles
    • B41J15/044Cassettes or cartridges containing continuous copy material, tape, for setting into printing devic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17/00Mechanisms for manipulating page-width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e.g. carbon paper
    • B41J17/32Detachable carriers or holders for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 mechanis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3/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 B41J3/407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or mark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urpose for which they are constructed for marking on special material
    • B41J3/4075Tape printers; Label printers

Landscapes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 Printers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urpose (AREA)
  • Handling Of Continuous Sheets Of Paper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驱动力的传递损失的印刷用盒。本发明是能够安装于具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的印刷装置主体的印刷用盒。印刷用盒具备:驱动传递机构,该驱动传递机构包含输入旋转部和输出旋转部;以及引导壳体,该引导壳体收容驱动传递机构。引导壳体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引导印刷用带;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夹着驱动传递机构;第一卡合面,该第一卡合面与第一卡合部卡合;以及第二卡合面,该第二卡合面与第二卡合部卡合。第一卡合面与第一侧面交叉。第二卡合面与第二侧面交叉。存在第一假想直线,该第一假想直线通过第一卡合面和第二卡合面,且被夹在输入旋转部的旋转轴心和输出旋转部的旋转轴心之间。

Description

印刷用盒及印刷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印刷用盒及印刷装置。
背景技术
在对印刷用带进行印刷的印刷装置中,通过将收容了印刷用带的盒装卸于印刷装置主体,从而进行印刷用带的更换和供给(参照专利文献1)。在这样的盒中,可以考虑设置具有从印刷装置主体被输入驱动力的输入部和向印刷装置主体输出驱动力的输出部的驱动传递机构的结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34772号公报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设置了上述的驱动传递机构的盒中,当输入部和输出部分别与印刷装置主体的卡合不完全时,有产生驱动传递机构中的驱动力的传递损失的担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降低驱动力的传递损失的印刷用盒。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发明的一方式是能够安装于具备盒收纳部的印刷装置主体的印刷用盒,该盒收纳部具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印刷用盒具备:驱动传递机构,该驱动传递机构包含输入旋转部和输出旋转部;以及引导壳体,该引导壳体收容驱动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
引导壳体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引导印刷用带;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夹着驱动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第一卡合面,该第一卡合面与第一卡合部卡合;以及第二卡合面,该第二卡合面与第二卡合部卡合。
第一卡合面从第一侧面延伸且与第一侧面交叉。第二卡合面从第二侧面延伸且与第二侧面交叉。存在第一假想直线,该第一假想直线通过第一卡合面和第二卡合面,且被夹在输入旋转部的旋转轴心和输出旋转部的旋转轴心之间。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将输入旋转部的旋转轴心和输出旋转部的旋转轴心分别配置于第一假想直线的两侧,引导壳体从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承受的力难以偏向输入旋转部和输出旋转部的一方。由此,抑制输入旋转部与印刷装置主体的卡合及输出旋转部与印刷装置主体的卡合的不良情况。其结果是,能够降低驱动传递机构中的驱动力的传递损失。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能够安装于具备盒收纳部的印刷装置主体的印刷用盒,该盒收纳部具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印刷用盒具备:驱动传递机构,该驱动传递机构包含输入旋转部和输出旋转部;以及引导壳体,该引导壳体收容驱动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
引导壳体具有:引导部,该引导部引导印刷用带;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夹着驱动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第一卡合面,该第一卡合面与第一卡合部卡合;以及第二卡合面,该第二卡合面与第二卡合部卡合。
第一卡合面从第一侧面延伸且与第一侧面交叉。第二卡合面从第二侧面延伸且与第二侧面交叉。存在第一假想直线,从平行于输入旋转部的旋转轴心的第一方向或者平行于输出旋转部的旋转轴心的第二方向观察时,该第一假想直线通过第一卡合面和第二卡合面,且与驱动传递机构重叠。
根据这样的结构,通过将驱动传递机构配置为与第一假想直线重叠,引导壳体从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承受的力难以偏向输入旋转部和输出旋转部的一方。由此,抑制输入旋转部与印刷装置主体的卡合及输出旋转部与印刷装置主体的卡合的不良情况。其结果是,能够降低驱动传递机构中的驱动力的传递损失。
本发明的另一方式是具备印刷装置主体和印刷用盒的印刷装置,该印刷装置主体具备盒收纳部,该盒收纳部具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
根据这样的结构,抑制输入旋转部与印刷装置主体的卡合及输出旋转部与印刷装置主体的卡合的不良情况。其结果是,能够降低驱动传递机构中的驱动力的传递损失。
附图说明
图1A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印刷装置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1B是表示图1A的印刷装置主体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2A及图2B是图1A的印刷用盒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2C是图2A的印刷用盒的示意性的俯视图。
图3是图2A的印刷用盒的示意性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2C的IV-IV线处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卸下图2A的印刷用盒的第一盖部的状态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6是说明图2A的印刷用盒中的印刷用带及墨带的路径的示意图。
图7是表示第一卡合部的向第一卡合面的卡合状态的示意性的局部立体图。
图8是图2A的印刷用盒的示意性的仰视图。
图9A是图2C的IXA-IXA线处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9B是图2C的IXB-IXB线处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9B是图2C的IXC-IXC线处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图9D是图2C的IXD-IXD线处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图10是表示图1A的印刷装置中的输出齿轮与压板齿轮的卡合状态的示意图。
图11是与图2A不同的实施方式中的印刷用盒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图12是图11的印刷用盒的示意性的分解立体图。
图13A是表示卸下图11的印刷用盒的第一框部的状态的示意性的俯视图,图13B是图11的印刷用盒的示意性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1-1.结构]
图1A所示的印刷装置1具备印刷用盒10和印刷装置主体100。印刷装置1是在印刷用带11A进行印刷的装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输出齿轮21的轴向设为上下方向,将与上下方向垂直的方向中的在排出口33C输送印刷用带11A的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与上下方向和左右方向的双方垂直的方向设为前后方向。
<印刷装置主体>
如图1B所示,印刷装置主体100具备盒收纳部101、印刷头102、压板辊103、压板齿轮104、驱动轴105、驱动源107以及框体110。
(盒收纳部)
盒收纳部101是供印刷用盒10安装的凹部。盒收纳部101具有印刷用盒10的定位功能。盒收纳部101设置于框体110。
盒收纳部101具有第一卡合部101A、第二卡合部101B以及第三卡合部101C。第一卡合部101A、第二卡合部101B以及第三卡合部101C与插入盒收纳部101的印刷用盒10的壳体35卡合。
第一卡合部101A、第二卡合部101B以及第三卡合部101C分别是在盒收纳部101的内部沿上下方向延伸,从上方与壳体35卡合的钩。
(印刷头)
印刷头102配置于盒收纳部101的内部。印刷头102具有单独控制发热的多个发热元件。
(压板辊)
压板辊103在盒收纳部101的内部以与印刷头102相对的方式配置于印刷头102的附近。压板辊103能够在相对于印刷头102接近的方向或者远离的方向上摆动。压板辊103的旋转轴心L1与上下方向平行。
(压板齿轮)
压板齿轮104与压板辊103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压板齿轮104的旋转轴心L2与压板辊103的旋转轴心L1配置于同一线上。压板齿轮104能够与压板辊103一同摆动。
(驱动轴)
驱动轴105插入印刷用盒10的卷绕筒16和输入齿轮22。驱动轴105向印刷用盒10输入使卷绕筒16和输入齿轮22旋转的驱动力。
驱动轴105配置于盒收纳部101的内部。驱动轴105的旋转轴心L3与上下方向平行。驱动轴105通过驱动源107而以旋转轴心L3为中心旋转。
(驱动源)
驱动源107驱动使驱动轴105旋转。作为驱动源107,例如能够使用组合了电动机和齿轮的机构。
<印刷用盒>
印刷用盒10储存印刷用带11A。印刷用盒10能够向印刷装置主体100安装,并且能够从印刷装置主体100脱离。通过印刷用盒10的更换,能够进行印刷介质的补给和印刷介质的种类(例如,尺寸、颜色、材质等)的变更。
如图2A、2B、2C所示,印刷用盒10具备壳体35,该壳体35收容了印刷用带11A的至少一部分和墨带14A(辅助带的一例)的至少一部分。
印刷用盒10的外形(即,壳体35的形状)是具有与上下方向平行的边、与前后方向平行的边以及与左右方向平行的边的长方体状。壳体35能够朝向下方插入盒收纳部101。
如图3所示,印刷用盒10具备:印刷用带卷11;第一供给绕筒12;隔片13A、13B;辅助带卷14、第二供给绕筒15;卷绕筒16;离合弹簧保持部17以及驱动传递机构20。
(印刷用带卷)
印刷用带卷11将进行印刷的带状的印刷用带11A卷绕于第一供给绕筒12。通过印刷装置主体100的印刷头102和墨带14A在印刷用带11A的表面进行印刷。
在印刷用带卷11的上下方向的外侧配置有夹持印刷用带卷11的两个隔片13A、13B。隔片13A、13B配置于印刷用带卷11与第一盖部31之间以及印刷用带卷11和第一框部32之间。
(第一供给绕筒)
第一供给绕筒12能够绕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旋转轴心L4旋转。第一供给绕筒12伴随着印刷装置主体100的压板辊103对印刷用带11A的输送而旋转,从而向印刷头102供给印刷用带11A。第一供给绕筒12的旋转轴心L4与印刷用带卷11的卷绕轴心一致。
(辅助带卷)
辅助带卷14将用于印刷用带11A的印刷的带状的墨带14A卷绕于第二供给绕筒15。
墨带14A在印刷头开口33B处与印刷用带11A重合,用于由印刷头102进行印刷。印刷中使用的墨带14A卷绕于卷绕筒16。
离合弹簧保持部17所保持的离合弹簧17A对辅助带卷14施加旋转阻力。辅助带卷14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在上下方向上与印刷用带卷11重叠的位置。
(第二供给绕筒)
第二供给绕筒15能够绕旋转轴心L5旋转。第二供给绕筒15的旋转轴心L5与上下方向平行。第二供给绕筒15伴随着墨带14A的卷绕筒16的卷绕而旋转,从而向印刷头102供给墨带14A。
(卷绕筒)
卷绕筒16能够绕旋转轴心L6旋转。卷绕筒16的旋转轴心L6与第二供给绕筒15的旋转轴心L5平行。
卷绕筒16为圆筒状,具有由内周面16A限定的中空部。在卷绕筒16的内周面16A设有花键齿16B。花键齿16B与印刷装置主体100的驱动轴105连结。卷绕筒16通过驱动轴105旋转,卷绕墨带14A。
(驱动传递机构)
在印刷用盒10安装于印刷装置主体100时,驱动传递机构20将从驱动轴105传递的驱动源107的驱动力向压板辊103传递。驱动传递机构20具有输出齿轮21(输出旋转部的一例)、输入齿轮22(输入旋转部的一例)以及怠速齿轮23。
如图4所示,印刷用带卷11、驱动传递机构20及卷绕筒16在上下方向上以印刷用带卷11、驱动传递机构20及卷绕筒16的顺序排列配置。
(输出齿轮)
图3所示的输出齿轮21是用于向外部输出用于印刷用带11A的输送的驱动力的外齿齿轮。具体而言,输出齿轮21向印刷装置主体100的压板齿轮104传递驱动力。
输出齿轮21的旋转轴心L7与第二供给绕筒15的旋转轴心L5平行(即与上下方向平行)。输出齿轮21的整体在上下方向上与壳体35的分隔壁32B重叠。另外,输出齿轮21的一部分向与印刷头开口33B连通的空间露出。
输出齿轮21在印刷用盒10安装于印刷装置主体100的状态(即壳体35收纳于盒收纳部101的状态)下,在与印刷头开口33B连通的空间中与压板齿轮104卡合。
(输入齿轮)
输入齿轮22经由怠速齿轮23与输出齿轮21间接地卡合,向输出齿轮21传递驱动力。
输入齿轮22具有外齿齿轮22A、固定于外齿齿轮22A的一方的侧面且在内周面具有花键齿的圆筒状的内齿齿轮即绕筒22B。外齿齿轮22A通过被输入到绕筒22B的驱动源107的驱动力而与绕筒22B一体旋转。
输入齿轮22的旋转轴心L8(即,外齿齿轮22A的旋转轴心及轮绕筒22B的旋转轴心)与上下方向平行,与卷绕筒16的旋转轴心L6配置于同一线上。输入齿轮22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与印刷用带卷11重叠的位置。
输入齿轮22的旋转轴心L8在上下方向上与卷绕筒16的中空部重叠。因此,在印刷用盒10安装于印刷装置主体100的状态下,驱动轴105同时插通卷绕筒16和输入齿轮22。其结果是,虽然输入齿轮22不与卷绕筒16直接连结,但与卷绕筒16一起通过驱动轴105而旋转。
(怠速齿轮)
怠速齿轮23与输入齿轮22和输出齿轮21驱动连结(即卡合),将被输入到输入齿轮22的驱动力向输出齿轮21传递。
怠速齿轮23是与输入齿轮22卡合的上游齿轮23A和与输出齿轮21卡合的下游齿轮23B在同轴上排列配置的分段齿轮。下游齿轮23B的直径比上游齿轮23A小。另外,下游齿轮23B在上下方向上相比上游齿轮23A配置于靠近印刷用带卷11的位置(即上方)。
怠速齿轮23使被输入到输入齿轮22的驱动力的旋转速度减速并向输出齿轮21传递。即,驱动传递机构20包含以将输入齿轮22的旋转速度除以输出齿轮21的旋转速度而得到的传递比作为减速比的减速机构。
(壳体)
壳体35具有第一盖部31、第一框部32、第二框部33以及第二盖部34。
第一盖部31构成印刷用盒10的上端部。第一框部32配置于第一盖部31的下方,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一盖部31连结。第二框部33配置于第一框部32的下方,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一框部32连结。第二盖部34构成印刷用盒10的下端部。第二盖部34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二框部33连结。
第一盖部31和第一框部32构成收容印刷用带卷11的卷壳体41。即,印刷用带卷11配置于由第一盖部31和第一框部32包围的空间。
第一框部32、第二框部33以及第二盖部34构成收容输出齿轮21的一部分、输入齿轮22、怠速齿轮23、辅助带卷14、第二供给绕筒15以及卷绕筒16的引导壳体42。
具体而言,输出齿轮21的一部分、输入齿轮22以及怠速齿轮23配置于由第一框部32和第二框部33包围的空间。辅助带卷14、第二供给绕筒15以及卷绕筒16配置于由第二盖部34和第二框部33包围的空间。
引导壳体42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与印刷用带卷11不同的位置(具体而言为下方)。
第一框部32具有第一侧壁32A、分隔壁32B以及第一引导件32C。第一侧壁32A构成壳体35的与上下方向平行的外侧面。分隔壁32B具有与上下方向正交的表面,且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延伸。分隔壁32B在上下方向上与印刷用带卷11及驱动传递机构20重叠。
如图5所示,第一引导件32C是供从印刷用带卷11送出的印刷用带11A卷挂的部位。第一引导件32C具有沿印刷用带卷11的周向分离地配置的多个板状的肋。多个肋向印刷用带卷11的径向突出,越朝向下方突出量(即板宽)越大。
图3所示的第二框部33具有第二侧壁33A、印刷头开口33B、排出口33C、壁部33D、臂部33E、排出部33F、第二引导件33G(引导部的一例)、爪部33H、33I、33J(参照图2A、2B)、接触部33K、33L、33M。
第二框部33中的、至少印刷头开口33B、壁部33D、臂部33E、排出部33F、第二引导件33G、爪部33H、33I、33J以及接触部33K、33L、33M包含于引导壳体42。
第二侧壁33A构成壳体35的与上下方向平行的外侧面。
印刷头开口33B是将第二侧壁33A的一部分切口的部位。印刷头开口33B是在印刷用盒10安装于印刷装置主体100的状态下在内部配置有印刷头102的空间。
在印刷头开口33B中,由印刷头102进行印刷带11A的印刷。印刷头开口33B在印刷用盒10的下方开口,以使印刷头102能够从下方插入。
如图6所示,在印刷头开口33B中,在左右方向上架设印刷用带11A和墨带14A。印刷用带11A在印刷头开口33B向壳体35的外部露出,并且与墨带14A重合。印刷后的印刷用带11A经由排出口33C向印刷装置1的外部排出。
图3所示的壁部33D具有与上下方向正交的表面,且在前后方向及左右方向上延伸。壁部33D具有将第二供给绕筒15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一轴部33O和将卷绕筒16支承为能够旋转的第二轴部33P。
臂部33E相比印刷头开口33B及排出口33C在印刷用带11A的排出方向上游侧沿左右方向输送印刷用带11A。臂部33E构成从宽度方向及厚度方向包围印刷用带11A的通道部。
排出部33F将通过臂部33E后的印刷用带11A向外部(具体而言,与印刷头开口33B连通的空间)排出。排出部33F构成臂部33E的出口。从排出部33F排出的印刷用带11A经由印刷头开口33B向排出口33C被输送。
第二引导件33G与第一引导件32C同样,是供从印刷用带卷11送出的印刷用带11A卷挂的部位。第二引导件33G具有沿辅助带卷14的周向分离地配置的多个板状的肋。多个肋向辅助带卷14的径向突出,越向下方突出量(即板宽)越小。
图2A、2B、2C所示的第一爪部33H、第二爪部33I以及第三爪部33J分别从第二框部33的第二侧壁33A向外侧突出。
第一爪部33H设置于引导壳体42中的、在与印刷用带卷11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具体而言,左右方向)上与第二引导件33G重叠的第一侧面42A。第一侧面42A与左右方向正交,并且构成引导壳体42的右侧面。
第一爪部33H具有与印刷装置主体100的第一卡合部101A卡合的第一卡合面331。第一卡合面331由第一爪部33H中的通过与第一卡合部101A接触来限制引导壳体42向上方的移动(即从盒收纳部101的脱离)的区域构成。
第一卡合面331以从第一侧面42A朝向引导壳体42的外部(即右方)突出的方式延伸。第一卡合面331是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平面,并且与第一侧面42A交叉。
第二爪部33I和第三爪部33J设置于引导壳体42中的、在与印刷用带卷11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具体而言,左右方向)上与第二引导件33G重叠的第二侧面42B。
第二侧面42B与左右方向正交,并且构成引导壳体42的左侧面。第二侧面42B的至少一部分(本实施方式中为整体)在上下方向上与第一侧面42A在相同的位置。
第一侧面42A在排出部33F中的印刷用带11A的排出方向上与第二侧面42B相对。另外,第一侧面42A和第二侧面42B配置为在左右方向上夹着驱动传递机构20的至少一部分。
第二爪部33I具有与印刷装置主体100的第二卡合部101B卡合的第二卡合面332。第三爪部33J具有与印刷装置主体100的第三卡合部101C卡合的第三卡合面333。第二卡合面332和第三卡合面333分别由第二爪部33I或者第三爪部33J中的通过与第二卡合部101B或者第三卡合部101C接触来限制引导壳体42向上方的移动的区域构成。
第二卡合面332和第三卡合面333以从第二侧面42B朝向引导壳体42的外部(即左方)突出的方式延伸。第二卡合面332和第三卡合面333是与上下方向垂直的平面,并且与第二侧面42B交叉。
第一卡合面331、第二卡合面332及第三卡合面333朝向与引导壳体42向盒收纳部101插入时的行进方向(即下方)相反的方向(即上方)。
即,如图7所示,第一卡合面331构成为供第一卡合部101A的爪从上方重叠。第二卡合面332和第三卡合面333也同样,分别构成为供第二卡合部101B或者第三卡合部101C从上方重叠。第一卡合面331、第二卡合面332及第三卡合面333与引导壳体42的插入时的行进方向正交。
此外,第一卡合部101A、第二卡合部101B及第三卡合部101C分别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在将壳体35插入盒收纳部101时,成为各卡合部与各卡合面卡合的锁定状态。通过使各卡合部向从壳体35分离的方向移动,锁定状态被解除。
如图4所示,第一卡合面331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卡合面331的整体)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与第二卡合面332相同的位置。另外,第二卡合面332的至少一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卡合面332的整体)位于与第三卡合面333相同的位置。
印刷用带卷11、输出齿轮21、第一卡合面331及辅助带卷14在上下方向上以印刷用带卷11、输出齿轮21、第一卡合面331及辅助带卷14的顺序配置。
即,第一卡合面331、第二卡合面332及第三卡合面333相对于输出齿轮21配置于沿输出齿轮21的旋转轴心L7在相同方向上偏离的位置(具体而言,输出齿轮21的下方)。
另外,印刷用带卷11在上下方向上隔着输出齿轮21配置于第一卡合面331、第二卡合面332及第三卡合面333的相反侧。辅助带卷14在上下方向上隔着第一卡合面331、第二卡合面332及第三卡合面333配置于印刷用带卷11及输出齿轮21的相反侧。
而且,第一卡合面331的至少一部分、第二卡合面332的至少一部分以及第三卡合面333的至少一部分分别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与壁部33D相同的位置。换而言之,第一卡合面331、第二卡合面332及第三卡合面333在左右方向上与壁部33D重叠。
如图8所示,在印刷用盒10存在第一假想直线S1,该第一假想直线S1通过第一卡合面331和第二卡合面332且被夹在输入齿轮22的旋转轴心L8和输出齿轮21的旋转轴心L7之间。另外,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第一假想直线S1与驱动传递机构20(具体而言,输入齿轮22和怠速齿轮23)重叠。
而且,在印刷用盒10存在第二假想直线S2,从上下方向观察时,该第二假想直线S2通过第一卡合面331的几何重心G1及第二卡合面332的几何重心G2且与驱动传递机构20重叠。
在引导壳体42被插入盒收纳部101的状态下,第一接触部33K、第二接触部33L及第三接触部33M在上下方向上分别与印刷装置主体100接触。
第一接触部33K、第二接触部33L以及第三接触部33M分别通过从上方与印刷装置主体100的对应部位接触,而进行盒收纳部101中的壳体35的上下方向的定位。
第一接触部33K、第二接触部33L以及第三接触部33M彼此分离地配置。另外,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第一接触部33K和第二接触部33L分离的方向与第二接触部33L和第三接触部33M分离的方向不同。
即,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第一接触部33K、第二接触部33L及第三接触部33M不直线状地排列。换而言之,不存在同时通过第一接触部33K、第二接触部33L以及第三接触部33M的假想直线。
第一接触部33K配置于与印刷头开口33B在上下方向上重叠的位置。具体而言,第一接触部33K配置于印刷头开口33B的上方。第一接触部33K经由印刷头开口33B朝向印刷用盒10的下方露出。第一接触部33K与插入印刷头开口33B的印刷头102接触。
第二接触部33L配置于从上下方向观察时的第二框部33的角部。具体而言,第二接触部33L在第二框部33的左前方的角部由配置为中心轴与上下方向平行的有底的筒体的底面构成。
第二接触部33L是第二框部33的一部分向上方凹陷的凹部的底面。在构成第二接触部33L的筒体中,在盒收纳部101内插入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部位(例如销)。
从上下方向观察时,构成第二接触部33L的凹部的底面在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延伸。具体而言,凹部的底面的延伸方向与排出口33C处的印刷用带11A的排出方向(即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的双方交叉。更详细而言,凹部的底面朝向输入齿轮22的旋转轴心L8延伸,凹部的底面的延伸方向与以输入齿轮22的旋转轴心L8为中心的圆的周向正交。
构成第二接触部33L的筒体的内周面(即凹部的内侧面)允许插入筒体的销向与左右方向及前后方向的双方交叉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限制以输入齿轮22的旋转轴心L8为中心的摆动。即,凹部的内侧面限制壳体35绕着驱动轴105的旋转轴心L3的旋转。
第三接触部33M与第二框部33的平行于上下方向的外侧面(具体而言,壳体35的后侧面的一部分)连续地配置。第三接触部33M由设置于壳体35的后侧面的凹部构成。
另外,第三接触部33M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与壳体35的底面不同的位置(即上方)。第三接触部33M在盒收纳部101内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部位(例如肋)的上端接触。
在印刷用盒10中存在假想三角形T,从上下方向观察时,该假想三角形T的三个顶点分别包含于第一接触部33K、第二接触部33L以及第三接触部33M,并且与任意的第一假想直线S1重叠。而且,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假想三角形T的重心G3与任意的第一假想直线S1重叠。
如图9A、9B、9C、9D所示,第一引导件32C和第二引导件33G构成将印刷用带11A从卷壳体41送往引导壳体42的通路,该印刷用带11A构成印刷用带卷11。
具体而言,如图9A所示,从印刷用带卷11送出的印刷用带11A一边以描绘螺旋的方式从印刷用带卷11的径向外侧与第一引导件32C抵接,一边在卷壳体41内朝向下后方输送。进一步如图9B所示,印刷用带11A在引导壳体42内朝向左下方输送。
如图9C所示,到达了引导壳体42的印刷用带11A一边从径向外侧与第二引导件33G抵接,一边朝向下前方输送。如图9D所示,到达了印刷用盒10的下端部的印刷用带11A通过印刷头开口33B从排出口33C向右方排出。
<印刷装置主体的带输送及印刷>
在印刷用盒10安装于印刷装置主体100的状态下,印刷头102在印刷头开口33B配置于在前后方向上与印刷用带11A及墨带14A重叠的位置。
印刷用带11A通过压板辊103被输送至印刷头开口33B,并且通过压板辊103经由墨带14A按压于发热元件发热的印刷头102。由此,配置于墨带14A的表面的墨的一部分被转印至印刷用带11A,在印刷用带11A印刷文字、记号等。
压板辊103将印刷后的印刷用带11A从印刷用盒10内朝向外部输送。压板辊103通过与输出齿轮21卡合的压板齿轮104而旋转。压板辊103和压板齿轮104能够在与印刷用盒10分离的位置和图10所示的压板齿轮104与输出齿轮21卡合的位置之间摆动。
在印刷用盒10的壳体35被插入盒收纳部101的状态下,驱动轴105与输入齿轮22卡合,并且压板齿轮104与输出齿轮21卡合。
具体而言,在驱动轴105被插入印刷用盒10的卷绕筒16及输入齿轮22的状态下,压板辊103和压板齿轮104朝向印刷用盒10的印刷头开口33B摆动,从而压板齿轮104与输出齿轮21卡合。
在安装有印刷用盒10的状态下通过驱动轴105使输入齿轮22旋转,从而输出齿轮21旋转。而且,通过输出齿轮21的旋转而压板齿轮104旋转,通过压板齿轮104的旋转而压板辊103旋转。
[1-2.效果]
根据以上详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1a)将输入齿轮22的旋转轴心L8和输出齿轮21的旋转轴心L7分别配置于第一假想直线S1的两侧,从而引导壳体42从第一卡合部101A和第二卡合部101B承受的力难以偏向输入齿轮22和输出齿轮21的一方。
由此,抑制输入齿轮22与印刷装置主体100的卡合及输出齿轮21与印刷装置主体100的卡合的不良情况。其结果是,能够降低驱动传递机构20中的驱动力的传递损失。
(1b)将驱动传递机构20配置为与第一假想直线S1重叠,从而引导壳体42从第一卡合部101A和第二卡合部101B承受的力难以偏向输入齿轮22和输出齿轮21的一方。
(1c)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存在通过第一卡合面331的几何重心G1和第二卡合面的几何重心G2且与驱动传递机构20重叠的第二假想直线S2,从而促进驱动传递机构20中的驱动力的传递损失的降低效果。
(1d)第一卡合面331和第二卡合面332一同配置于输出齿轮21的下方,从而能够抑制输出齿轮21的旋转轴心L7的倾斜。
(1e)印刷用带卷11在上下方向上隔着输出齿轮21配置于第一卡合面331及第二卡合面332的相反侧,从而抑制壳体35的尺寸的设计自由度的降低。其结果是,能够抑制印刷用盒10的大型化。
(1f)辅助带卷14在上下方向上隔着第一卡合面331和第二卡合面332配置于印刷用带卷11及输出齿轮21的相反侧,从而能够提高印刷用带卷11及辅助带卷14的位置精度。
(1g)设置有第一卡合面331的第一侧面42A在排出部33F中的印刷用带11A的排出方向上与设置有第二卡合面332的第二侧面42B相对,从而能够提高印刷用盒的位置精度。
(1h)第一卡合面331的至少一部分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与第二卡合面332相同的位置,从而能够抑制印刷用盒10的倾斜。
(1i)在第二侧面42B设置第三卡合面333,从而能够提高印刷用盒10的位置精度。
(1j)第一卡合面331和第二卡合面332分别从第一侧面42A或第二侧面42B朝向引导壳体42的外部突出,从而能够简化第一卡合部101A和第二卡合部101B的结构。
(1k)使第一卡合面331和第二卡合面332分别朝向上方,从而能够简化引导壳体42与第一卡合部101A及第二卡合部101B的卡合构造。
(1l)第一卡合面331和第二卡合面332分别是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面,从而能够简化引导壳体42与第一卡合部101A及第二卡合部101B的卡合构造。
(1m)第一卡合面331的至少一部分及第二卡合面332的至少一部分分别在上下方向上位于与壁部33D相同的位置,从而能够抑制辅助带卷14及卷绕筒16各自的中心轴的倾斜。
[2.第二实施方式]
[2-2.结构]
图11所示的印刷用盒10A代替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用盒10安装于图1的印刷装置主体100。
印刷用盒10A不具备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用盒中的印刷用带卷11和卷壳体41。印刷用盒10A在上下方向上与印刷用带盒10B连结的状态下安装于盒收纳部101。
印刷用带盒10B是将印刷用带11A向印刷用盒10A供给的盒。印刷用带盒10B具备印刷用带卷11和收容印刷用带卷11的卷壳体35B。从印刷用带盒10B供给的印刷用带11A被引导至印刷用盒10A的引导壳体42内,在引导壳体42内朝向印刷头开口33B输送。
如图12所示,印刷用盒10A具备辅助带卷14、第二供给绕筒15、卷绕筒16、离合弹簧保持部17、驱动传递机构20、第一框部32、第二框部33以及第二盖部34。
这些部件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用盒10同等。即,本实施方式的引导壳体42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由第一框部32、第二框部33以及第二盖部34构成。
如图13A所示,第二框部33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第一爪部33H和第二爪部33I。第一爪部33H具有从第一侧面42A延伸且与第一卡合部101A卡合的第一卡合面331。第二爪部33I具有从第二侧面42B延伸且与第二卡合部101B卡合的第二卡合面332。第一侧面42A和第二侧面42B配置为在左右方向上夹着驱动传递机构20。
在印刷用盒10A中存在第一假想直线S1,从上下方向观察时,该第一假想直线S1通过第一卡合面331和第二卡合面332且被夹在输入齿轮22的旋转轴心L8和输出齿轮21的旋转轴心L7之间。另外,第一假想直线S1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与驱动传递机构20(具体而言,输入齿轮22及怠速齿轮23)重叠。
如图13B所示,第二框部33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第一接触部33K、第二接触部33L以及第三接触部33M。
在印刷用盒10中存在假想三角形T,从上下方向观察时,该假想三角形T三个顶点分别包含于第一接触部33K、第二接触部33L以及第三接触部33M且与任意的第一假想直线S1重叠。
[2-2.效果]
根据以上详述的实施方式,能够得到以下的效果。
(2a)通过分别选择具备辅助带卷14的印刷用盒10A和具备印刷用带卷11的印刷用带盒10B,能够任意地组合辅助带(即墨带)和印刷用带。
[3.其他实施方式]
以上,虽然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能够采取各种方式,这是不言而喻的。
(3a)上述实施方式的印刷装置并不限定于使用墨带进行印刷的装置。例如,印刷装置也可以在带状的热敏纸上进行印刷。即,印刷用盒也可以不必具备墨带。
另外,印刷装置也可以使用由热敏头进行印刷图案的穿孔的模板带作为印刷用带。在使用模板带作为印刷用带的情况下,换成墨带,保护模板带的合成纸带作为辅助带使用。
(3b)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印刷用盒也可以不必具备卷壳体。即,印刷用带卷也可以不必收容于壳体。
(3c)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印刷用盒中,引导壳体也可以不必具有第二卡合面和第三卡合面。另外,引导壳体也可以具有四个以上的卡合面。
(3d)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印刷用盒中,驱动传递机构也可以配置于印刷用带卷配的上方或配置于第一卡合面及第二卡合面的下方。另外,输入旋转部和输出旋转部也可以由齿轮以外的旋转体(例如辊或带)构成。
(3e)也可以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一个构成要素所具有的功能分散到多个构成要素,或者将多个构成要素所具有的功能整合到一个构成要素。另外,也可以省略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另外,也可以对其他的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附加、置换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的至少一部分等。此外,由请求的范围中记载的语句确定的技术思想中包含的所有方式都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符号说明
1…印刷装置;10、10A…印刷用盒;11…印刷用带卷;11A…印刷用带;14…辅助带卷;14A…墨带;
16…卷绕筒;20…驱动传递机构;21…输出齿轮;22…输入齿轮;33…第二框部;33B…印刷头开口;33C…排出口;33D…壁部;
33F…排出部;33G…第二引导件;33H…第一爪部;33I…第二爪部;33J…第三爪部;33K…第一接触部;33L…第二接触部;33M…第三接触部;35…壳体;41…卷壳体;42…引导壳体;42A…第一侧面;42B…第二侧面;100…印刷装置主体;101…盒收纳部;
101A…第一卡合部;101B…第二卡合部;101C…第三卡合部;
331…第一卡合面;332…第二卡合面;333…第三卡合面。

Claims (15)

1.一种印刷用盒,能够安装于具备盒收纳部的印刷装置主体,该盒收纳部具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其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传递机构,该驱动传递机构包含输入旋转部和输出旋转部;以及
引导壳体,该引导壳体收容所述驱动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引导壳体具有:
引导部,该引导部引导印刷用带;
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配置为夹着所述驱动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
第一卡合面,该第一卡合面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以及
第二卡合面,该第二卡合面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
所述第一卡合面从所述第一侧面延伸且与所述第一侧面交叉,
所述第二卡合面从所述第二侧面延伸且与所述第二侧面交叉,
存在第一假想直线,该第一假想直线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面和所述第二卡合面,且被夹在所述输入旋转部的旋转轴心和所述输出旋转部的旋转轴心之间。
2.一种印刷用盒,能够安装于具备盒收纳部的印刷装置主体,该盒收纳部具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其特征在于,具备:
驱动传递机构,该驱动传递机构包含输入旋转部和输出旋转部;以及
引导壳体,该引导壳体收容所述驱动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
所述引导壳体具有:
引导部,该引导部引导印刷用带;
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配置为夹着所述驱动传递机构的至少一部分;
第一卡合面,该第一卡合面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卡合;以及
第二卡合面,该第二卡合面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卡合,
所述第一卡合面从所述第一侧面延伸且与所述第一侧面交叉,
所述第二卡合面从所述第二侧面延伸且与所述第二侧面交叉,
存在第一假想直线,从平行于所述输入旋转部的旋转轴心的第一方向或者平行于所述输出旋转部的旋转轴心的第二方向观察时,该第一假想直线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面和所述第二卡合面,且与所述驱动传递机构重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印刷用盒,其特征在于,
存在第二假想直线,从所述第一方向或者所述第二方向观察时,该第二假想直线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面的几何重心和所述第二卡合面的几何重心,且与所述驱动传递机构重叠。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入旋转部和所述输出旋转部分别是齿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面和所述第二卡合面相对于所述输出旋转部配置于沿所述输出旋转部的旋转轴心向相同的方向偏移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印刷用盒,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印刷用带卷,该印刷用带卷由所述印刷用带构成,
在与所述输出旋转部的旋转轴心平行的第二方向上,所述印刷用带卷隔着所述输出旋转部配置于所述第一卡合面及所述第二卡合面的相反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印刷用盒,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辅助带卷,该辅助带卷由用于所述印刷用带的印刷的辅助带构成,
所述辅助带卷在所述第二方向上隔着所述第一卡合面及所述第二卡合面配置于所述输出旋转部的相反侧。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壳体还具有排出部,该排出部向外部排出所述印刷用带,
所述第一侧面在所述排出部中的所述印刷用带的排出方向上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面的至少一部分在平行于所述输入旋转部的旋转轴心的方向或者平行于所述输出旋转部的旋转轴心的方向上位于与所述第二卡合面相同的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盒收纳部还具有第三卡合部,
所述引导壳体还具有第三卡合面,该第三卡合面与所述第三卡合部卡合,
所述第三卡合面从所述第二侧面延伸且与所述第二侧面交叉。
11.根据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面从所述第一侧面朝向所述引导壳体的外部突出,
所述第二卡合面从所述第二侧面朝向所述引导壳体的外部突出。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面和所述第二卡合面朝向与所述引导壳体向所述盒收纳部插入时的行进方向相反的方向。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印刷用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合面和所述第二卡合面是与所述行进方向正交的平面。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盒,其特征在于,还具备:
辅助带卷,该辅助带卷由用于所述印刷用带的印刷的辅助带构成;以及
绕筒,该绕筒供所述辅助带卷卷绕,
所述辅助带卷和所述绕筒收容于所述引导壳体,
所述引导壳体具有将所述绕筒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壁部,
所述第一卡合面的至少一部分和所述第二卡合面的至少一部分在平行于所述辅助带卷的中心轴的方向上位于与所述壁部相同的位置。
15.一种印刷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印刷装置主体,该印刷装置主体具备盒收纳部,该盒收纳部具有第一卡合部和第二卡合部;以及
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印刷用盒。
CN202280022323.3A 2021-03-24 2022-03-15 印刷用盒及印刷装置 Pending CN117098716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0350A JP2022148605A (ja) 2021-03-24 2021-03-24 印刷用カセット及び印刷装置
JP2021-050350 2021-03-24
PCT/JP2022/011553 WO2022202482A1 (ja) 2021-03-24 2022-03-15 印刷用カセット及び印刷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98716A true CN117098716A (zh) 2023-11-21

Family

ID=8339612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2323.3A Pending CN117098716A (zh) 2021-03-24 2022-03-15 印刷用盒及印刷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40010013A1 (zh)
EP (1) EP4303022A1 (zh)
JP (1) JP2022148605A (zh)
CN (1) CN117098716A (zh)
WO (1) WO2022202482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035894B2 (ja) * 1998-06-24 2008-01-23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テープ巻取装置
JP4962520B2 (ja) 2009-03-31 2012-06-27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およびテープ印字装置
JP5793339B2 (ja) * 2011-05-11 2015-10-14 フジコピアン株式会社 印字装置のインクリボンカセット
JP5234200B2 (ja) * 2012-03-12 2013-07-10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セットおよびテープ印字装置
JP6486599B2 (ja) * 2014-03-24 2019-03-20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テープカートリッ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202482A1 (ja) 2022-09-29
US20240010013A1 (en) 2024-01-11
EP4303022A1 (en) 2024-01-10
JP2022148605A (ja) 2022-10-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3138564A (ja) 印刷用カセット
CN117098716A (zh) 印刷用盒及印刷装置
US11951753B2 (en) Printing cassette and printer
CN116997470A (zh) 印刷用盒及印刷装置
WO2021065475A1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用カセット
CN114450170A (zh) 打印装置及打印用盒
JP2022056779A (ja) 印刷用カセット及び印刷装置
WO2024080161A1 (ja) 印刷用カセット
US20230302826A1 (en) Printing device capable of driving platen roller and cutter by a single motor
WO2024080162A1 (ja) 印刷用カセット
WO2022070985A1 (ja) 印刷用カセット
US20240208241A1 (en) Printing cassette and printer
US20220219471A1 (en) Printing cassette
US20230219357A1 (en) Auxiliary tape cassette provided with case having guide surface around which printing tape is wrapped to form spiral portion
US11932011B2 (en) Printing cassette
JP7501286B2 (ja) 印刷用カセット
CN116234703A (zh) 辅助带盒
JP2024056255A (ja) 印刷用カセット
CN116234704A (zh) 辅助带盒
US20230302824A1 (en) Printing device including platen roller configured to be urged toward print head upon attachment of cassette
CN116802060A (zh) 辅助带盒、打印用带盒及打印用盒
JP2022056774A (ja) 印刷用カセット、印刷装置及び印刷装置本体
JP2022116927A (ja) 印刷用カセット及び印刷装置
CN116348305A (zh) 打印用盒及打印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