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74837B - 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74837B
CN117074837B CN202311321478.XA CN202311321478A CN117074837B CN 117074837 B CN117074837 B CN 117074837B CN 202311321478 A CN202311321478 A CN 202311321478A CN 117074837 B CN117074837 B CN 11707483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ug
socket
cooling interface
cooling
liqu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2147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74837A (zh
Inventor
张宝强
王芳
樊彬
郑天雷
曹冬冬
陈赫
薛子章
王朝晖
李政
李津
张萌
王建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Automotive Research New Energy Vehicle Inspection Center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Automotive Research New Energy Vehicle Inspection Center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Automotive Research New Energy Vehicle Inspection Center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Automotive Research New Energy Vehicle Inspection Center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2147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74837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74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7483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7483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7483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03Environmental or reliability tes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GWEIGHING
    • G01G17/00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weighing material of special form or property
    • G01G17/04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weighing material of special form or property for weighing fluids, e.g. gases, past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13/00Testing of machine part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01M3/04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by detecting the presence of fluid at the leakage point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1/00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arrangements of the types included in groups G01R5/00 - G01R13/00 and G01R31/00
    • G01R1/02General constructional detail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005Testing of electric installations on transport means
    • G01R31/006Testing of electric installations on transport means on road vehicles, e.g. automobiles or truck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50Testing of electric apparatus, lines, cables or components for short-circuits, continuity, leakage current or incorrect line connections
    • G01R31/66Testing of connections, e.g. of plugs or non-disconnectable joints
    • G01R31/68Testing of releasable connections, e.g. of terminals mounted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 G01R31/69Testing of releasable connections, e.g. of terminals mounted on a printed circuit board of terminals at the end of a cable or a wire harness; of plugs; of sockets, e.g. wall sockets or power sockets in applianc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冷却接口测试领域,公开了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及方法,通过设置机械手,使得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和插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以满足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方法中多项测试项目的条件,同时设置有能与机械手配合使用的吸液件,吸液件能够吸收插座与插头分离后接触面的残留冷却液,为测试待测冷却接口的冷却液泄漏量提供数据支持,利用该装置能够检测实现自动化换电,且检测冷却接口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方法,使用到如上所述的装置,包括了偏置插拔测试、冷却液泄漏量测试、寿命测试和微震动插拔测试,形成测试规范并为后续提供技术指导。

Description

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冷却接口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技术的发展,电动汽车在动力性能和智能化方面远超燃油汽车,续航里程也随着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而不断增加,然而电动汽车整体仍面临补能焦虑的问题,因此各主机厂为解决充电难得问题也推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换电技术,在电动汽车的电池电量消耗完毕后,可以直接到换电站换一块新的电池,整个过程方便快捷,实现快速补能。
冷却接口作为电池系统较为核心的零部件之一,由冷却接口插头和冷却接口插座组成,能够实现电动汽车、电池箱和充电架之间冷却液的导通。根据NB/T10436-2020电动汽车快速更换电池箱冷却接口通用技术要求,产品出厂前需要检测在冷却接口在插拔过程中,各项性能指标是否该要求。目前,传统的测试方式通常采用人工反复插拔,且人工检测,整个过程人力消耗较大且效率低。
因此,亟需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及方法,能够实现自动化换电,且检测冷却接口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及方法,能够实现自动化换电,且检测冷却接口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测试工位,用于安装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座,所述工作台设置有力传感器;
机械手,所述机械手具有至少一个夹持端,用于夹持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所述夹持端能够带动所述插头移动,以使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选择性地耦合或分离;
收液组件,所述收液组件包括导向杆、套筒、吸液件和驱动件,所述导向杆延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导向杆上延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限位件和第二限位件;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导向杆,所述套筒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杆,且所述套筒能够随所述导向杆转动,所述套筒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所述吸液件通过第一悬臂连接于所述套筒的侧壁,所述吸液件能够与所述插座和/或所述插头抵接,以吸收所述插座与所述插头分离后接触面的残留冷却液,所述第一悬臂延水平方向延伸;所述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导向杆转动;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机械手和所述驱动件均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收液组件还包括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套设于所述导向杆,置于所述套筒内部,所述复位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套筒,另一端连接于限位件。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包括上壁和下壁以及连接所述上壁和下壁的侧壁;
所述复位弹簧为压簧,所述压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套筒的所述上壁,所述压簧具有第一压缩状态和第二压缩状态,所述压簧处于所述第一压缩状态时,所述套筒的所述上壁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所述压簧处于所述第二压缩状态时,所述套筒的所述上壁与所述第二限位件分离;
所述复位弹簧为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套筒的所述下壁,所述拉簧具有第一拉伸状态和第二拉伸状态,当所述拉簧处于所述第一拉伸状态时,所述套筒的所述下壁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当所述拉簧处于所述第二拉伸状态时,所述套筒的所述下壁与所述第一限位件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收液组件还包括滴液件,所述滴液件通过第二悬臂连接于所述套筒的侧壁,所述第二悬臂延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悬臂与所述第一悬臂呈夹角间隔设置。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方法,使用如上所述的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进行偏置插拔测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待测冷却接口的浮动指标、角度补偿指标和插拔力阈值,定位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座和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的初始位置和初始角度,处于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初始角度时,所述插座和所述插头延高度方向正对设置;
所述控制模块设置所述插头的目标位置和目标角度,所述目标位置和所述目标角度分别处于所述浮动指标和所述角度补偿指标范围内,控制所述插头运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和所述目标角度,实现偏置;
控制所述插头延所述高度方向运动,进行耦合,若能够耦合,所述力传感器获取所述插座和所述插头的插拔力,判断所述插拔力是否在所述插拔力阈值范围内,若是,则所述待测冷却接口符合该项标准要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方法,使用如上所述的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进行冷却液泄漏量测试,包括如下步骤:
获取冷却液泄漏量阈值,使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和插座处于耦合状态,并与液冷源联通;
设置第一预设次数,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机械手,使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进行插拔,至所述第一预设次数;
设置第二预设次数,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机械手,使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进行插拔,每插拔一次,通过所述收液组件收集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的残留冷却液,循环此操作至所述第二预设次数;
测量收集到的所述残留冷却液的重量,判断所述残留冷却液的重量是否在所述冷却液泄漏量阈值范围内,若是,则所述待测冷却接口符合该项标准要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方法,使用如上所述的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进行进行寿命测试,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待测冷却接口的浮动指标、角度补偿指标、第三预设次数,并模拟测试所需的测试环境;
所述控制模块驱动所述机械手,使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移至所述浮动指标和/或角度补偿指标的阈值;
控制所述插头延所述高度方向运动,使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进行插拔,至所述第三预设次数;
检查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无损换、无松脱,则所述待测冷却接口符合该项标准要求。
进一步地,所述测试环境包括高温、高湿、低温、盐雾、砂尘中一种或多种条件的组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方法,使用如上所述的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进行微震动插拔测试,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控制模块设置预设距离和预设插拔频率;
所述机械手驱动所述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与所述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之间高度方向的距离至所述预设距离,以所述预设插拔频率对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进行插拔;
检查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无损坏,则所述待测冷却接口符合该项标准要求。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方法,使用如上所述的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待测冷却接口的浮动指标、角度补偿指标和插拔力阈值,定位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座和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的初始位置和初始角度,处于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初始角度时,所述插座和所述插头延高度方向正对设置;
步骤S2、所述控制模块设置所述插头的目标位置和目标角度,所述目标位置和所述目标角度分别处于所述浮动指标和所述角度补偿指标范围内,控制所述插头运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和所述目标角度,实现偏置;
步骤S3、控制所述插头延所述高度方向运动,进行耦合,若能够耦合,所述力传感器获取所述插座和所述插头的插拔力,判断所述插拔力是否在所述插拔力阈值范围内,若是,进入步骤S4;
步骤S4、获取冷却液泄漏量阈值,使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和插座处于耦合状态,并与液冷源联通;
步骤S5、设置第一预设次数,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机械手,使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进行插拔,至所述第一预设次数;
步骤S6、设置第二预设次数,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机械手,使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进行插拔,每插拔一次,通过所述收液组件收集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的残留冷却液,循环此操作至所述第二预设次数;
步骤S7、测量收集到的所述残留冷却液的重量,判断所述残留冷却液的重量是否在所述冷却液泄漏量阈值范围内,若是,则进入步骤S8;
步骤S8、获取待测冷却接口的浮动指标、角度补偿指标、第三预设次数,并模拟测试所需的测试环境;
步骤S9、所述控制模块驱动所述机械手,使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位于所述浮动指标和/或角度补偿指标的阈值;
步骤S10、控制所述插头延所述高度方向运动,使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100)进行插拔,至所述第三预设次数;
步骤S11、检查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是否无损换、无松脱,若是,则进入步骤S12;
步骤S12、通过控制模块设置预设距离和预设插拔频率;
步骤S13、所述机械手驱动所述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与所述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座之间高度方向的距离至所述预设距离,以所述预设插拔频率对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进行插拔;
步骤S14、检查所述插头和所述插座是否无损坏,若是,则所述待测冷却接口符合该项标准要求。
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通过设置机械手,使得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和插座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以满足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方法中多项测试项目的条件,同时设置有能与机械手配合使用的吸液件,吸液件能够吸收插座与插头分离后接触面的残留冷却液,为测试待测冷却接口的冷却液泄漏量提供数据支持,利用该装置能够检测实现自动化换电,且检测冷却接口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方法,使用到如上所述的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包括了偏置插拔测试、冷却液泄漏量测试、寿命测试和微震动插拔测试,形成测试规范并为后续商用车换电测试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指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的轴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收液组件图;
图3是图2中A出的透视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方法中偏置插拔测试的流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方法中冷却液泄漏量测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方法中寿命测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方法中微震动插拔测试的流程图。
100、插座;200、插头;
1、工作台;
2、机械手;21、夹持端;
3、收液组件;31、导向杆;311、第一限位件;312、第二限位件;32、套筒;33、吸液件;331、第一悬臂;34、滴液件;341、第二悬臂;35、驱动件;36、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所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包括工作台1、机械手2、收液组件3和控制模块。
其中工作台1上设有测试工位,用于安装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座100,同时工作台1设置有力传感器,机械手2位于测试工位旁,机械手2的一端设置至少一个夹持端21,用于加持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200,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机械手2有六个自由度,能够改变插头200和插座100的相对位置,且能够旋转角度,为换电冷却接口测试方法提供支持。同时,该机械手2配设有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模块能够驱动机械手2移动至目标位置或旋转至目标角度。
收液组件3包括驱动件35、导向杆31、套筒32和吸液件33,其中,导向杆31延竖直方向延伸,驱动件35的输出端连接于导向杆31,能够驱动导向杆31转动,套筒32套设于导向杆31,使得套筒32能够跟随导向杆31同步转动,吸液件33通过第一悬臂331连接于套筒32外壁,且第一悬臂331延水平方向延伸。本实施例所提供的驱动件35为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也与控制模块电性连接,通过控制驱动电机旋转,进而使吸液件33旋转至期望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吸液件33为一种能够充分吸收冷却液的材料制成。
具体地,导向杆31延轴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限位件311和第二限位件312,套筒32至少部分置于第一限位件311和第二限位件312之间,套筒32具有上壁、下壁和连接于上壁和下壁的侧壁,套筒32的侧壁与导向杆31之间留有间隙,且套筒32能够相对于导向杆31延其轴向方向移动,但套筒32的上壁始终置于第一限位件311和第二限位件312之间。
进一步地,收液组件3还包括复位弹簧36,复位弹簧36套设于导向杆31上,且置于套筒32内壁和导向杆31外壁之间的间隙内,复位弹簧36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限位件,另一端连接于套筒32。
具体地,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复位弹簧36为压簧,压簧的一端连接于第一限位件311,另一端连接于套筒32的上壁,压簧具有第一压缩状态和第二压缩状态,当压簧处于第一压缩状态时,压簧具有第一复位力,在第一复位力的作用下,套筒32的上壁抵接于第二限位件312;当压簧处于第二压缩状态时,压簧具有第二复位力,此时套筒32的上壁与第二限位件312分离。机械手2可以通过按压第一悬臂331,使压簧从第一压缩状态转化为第二压缩状态,机械手2不再向第一悬臂331施加力时,在第二复位力的作用下,压簧从第二压缩状态恢复为第一压缩状态。
于其它实施例中,复位弹簧36可以为拉簧,拉簧的一端连接于第二限位件312,另一端连接于套筒32的下壁,拉簧具有第一拉伸状态和第二拉伸状态,当拉簧处于第一拉伸状态时,拉簧具有第一复位力,在第一复位力的作用下,套筒32的下壁抵接于第一限位件311;当拉簧处于第二拉伸状态时,拉簧具有第二复位力,此时套筒32的下壁与第一限位件311分离。同样地,机械手2可以通过按压第一悬臂331,使拉簧从第一拉伸状态转化为第二拉伸状态,机械手2不再向第一悬臂331施加力时,在第二复位力的作用下,拉簧从第二拉伸状态恢复为第一拉伸状态。
进一步地,收液组件3还包括滴液件34,滴液件34通过第二悬臂341固定连接于套筒32外壁,第二悬臂341延水平方向延伸,且第二悬臂341和第一悬臂331之间呈夹角间隔设置,若插座100和插头200分离时,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选择性地旋转套筒32,选择用吸液件33吸收附着在插头200和插座100表面的残留冷却液还是用滴液件34承接从插头上滴落的冷却液。
现对该装置测量待测冷却接口的使用方式做出说明:首先在工作台1的测试工位上安装好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座100,机械手2的夹持端夹持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200,通过控制模块控制机械手2将插头移动至测试所需的位置,并且通过移动机械手将插头200和插座100进行插拔,插头200和插座100进行耦合后再分离,整个过程为一个循环,当完成一次循环后,通过控制模块驱动驱动电机转动,驱动电机的输出端连接于导向杆31,导向杆31带着套筒32随着输出端同步转动,将滴液件34置于插头200的正下方,用于承接从插头200上滴落的冷却液,一段时间后,没有冷却液滴落后,再次旋转套筒32,将吸液件33置于插头200和插座100中间,通过吸液件33吸收附着在插头200表面残留的冷却液,再通过机械手2按压第一悬臂331,使吸液件33向下运动,吸收附着在插座100表面残留的冷却液,最后移开机械手2,使第一悬臂331复位。
本实施例提供的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通过设置机械手2,使得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200和插座100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调,以满足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方法中多项测试项目的条件,同时设置有能与机械手2配合使用的吸液件33,吸液件33能够吸收插座100与插头200分离后接触面的残留冷却液,为测试待测冷却接口的冷却液泄漏量提供数据支持,利用该装置能够检测实现自动化换电,且检测冷却接口的各项指标是否符合要求,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方法,包括了偏置插拔测试、冷却液泄漏量测试、寿命测试和微震动插拔测试。
如图4所示,偏置插拔测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获取待测冷却接口的浮动指标、角度补偿指标和插拔力阈值,定位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座100和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200的初始位置和初始角度,处于初始位置和初始角度时,插座100和插头200延高度方向正对设置;
步骤S2、控制模块设置插头200的目标位置和目标角度,目标位置和目标角度分别处于浮动指标和角度补偿指标范围内,控制插头200运动至目标位置和目标角度,实现偏置;
步骤S3、控制插头200延高度方向运动,进行耦合,若能够耦合,力传感器获取插座100和插头200的插拔力,判断插拔力是否在插拔力阈值范围内,若是,则待测冷却接口符合该项标准要求。
具体地,步骤S1中的浮动指标包括X方向第一浮动指标、Y方向第一浮动指标、Z方向第一浮动指标;角度补偿指标包括沿X轴轴向第一旋转角度补偿指标、沿Y轴轴向第一旋转角度补偿指标或者沿Z轴轴向第一旋转角度补偿指标,其中X、Y、Z轴相互垂直,需要说明的是,通常X方向第一浮动指标、Y方向第一浮动指标、Z方向第一浮动指标的范围均为-5mm~+5mm;沿X轴轴向第一旋转角度补偿指标、沿Y轴轴向第一旋转角度补偿指标或者沿Z轴轴向第一旋转角度补偿指标的范围均为1°。
其中步骤S2中的目标位置可以是仅有一个方向的位置偏置,也可以是三个方向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方向的位置偏移,同样地,目标角度是仅有一个方向的角度偏置,也可以是三个方向中两个或两个以上方向的角度偏移,控制器可以是一次性将插头200移至目标位置和目标角度完成偏置,也可以逐步设置偏置步长完成偏置。
如图5所示,冷却液泄漏量测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冷却液泄漏量阈值,使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200和插座100处于耦合状态,并与液冷源联通;
S2、设置第一预设次数,控制模块控制机械手2,使插头200和插座100进行插拔,至第一预设次数;
S3、设置第二预设次数,控制模块控制机械手2,使插头200和插座100进行插拔,每插拔一次,通过收液组件3收集插头200和插座100的残留冷却液,循环此操作至第二预设次数;
S4、测量收集到的残留冷却液的重量,判断残留冷却液的重量是否在冷却液泄漏量阈值范围内,若是,则待测冷却接口符合该项标准要求。
具体地,步骤S2中,先将插头200和插座100插拔至第一预设次数,是为了将插头200和插座100沁润冷却液,避免后续的测量带来误差。步骤S3中,插头200和插座100每插拔一次,就用吸液件33吸收插头200和插座100上的冷却液,直至第二预设次数。步骤S4中,将吸收完冷却液的吸液件33称重,再减去吸液件33的初始重量,将得到的差值除以第二预设次数,得到插座100和插头200每次插拔泄漏的冷却液重量,最后将重量换算成体积,判断是否在冷却液泄漏量阈值范围内。
如图6所示,寿命测试包括如下步骤:
S1、获取待测冷却接口的浮动指标、角度补偿指标、第三预设次数,并模拟测试所需的测试环境;
S2、控制模块驱动机械手2,使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200移至浮动指标和/或角度补偿指标的阈值;
S3、控制插头200延高度方向运动,使插头200和插座100进行插拔,至第三预设次数;
S4、检查插头200和插座100无损换、无松脱,则待测冷却接口符合该项标准要求。
浮动指标和角度补偿指标与偏置插拔测试中描述一致,在此不再过多赘述,同样地,由于浮动指标的阈值为5mm和角度补偿指标1°,所以步骤S2中,将插头200和插座100的相对距离控制在5mm或者将将插头200和插座100的角度控制在1°,也可以是距离和角度的同时偏置,再对插座100和插头200进行插拔。
进一步的,为模拟测试所需的测试环境,包括但不限于高温、高湿、低温、盐雾、砂尘中一种或多种条件的组合,以测试待测冷却接口在特殊环境和极限条件下的疲劳指标。
如图7所示,微震动插拔测试包括如下步骤:
S1、通过控制模块设置预设距离和预设插拔频率;
S2、机械手2驱动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200与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座100之间高度方向的距离至预设距离,以预设插拔频率对插头200和插座100进行插拔;
S3、检查插头200和插座100无损坏,则待测冷却接口符合该项标准要求。
具体地,可以将插座100和插头200的插拔位置设置在1mm,插拔频率设置为每秒五十次,然后重复多次的插拔测试。
同样的,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套全流程的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方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S1、获取待测冷却接口的浮动指标、角度补偿指标和插拔力阈值,定位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座100和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200的初始位置和初始角度,处于初始位置和初始角度时,插座100和插头200延高度方向正对设置;
步骤S2、控制模块设置插头200的目标位置和目标角度,目标位置和目标角度分别处于浮动指标和角度补偿指标范围内,控制插头200运动至目标位置和目标角度,实现偏置;
步骤S3、控制插头200延高度方向运动,进行耦合,若能够耦合,力传感器获取插座100和插头200的插拔力,判断插拔力是否在插拔力阈值范围内,若是,进入步骤S4;
步骤S4、获取冷却液泄漏量阈值,使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200和插座100处于耦合状态,并与液冷源联通;
步骤S5、设置第一预设次数,控制模块控制机械手2,使插头200和插座100进行插拔,至第一预设次数;
步骤S6、设置第二预设次数,控制模块控制机械手2,使插头200和插座100进行插拔,每插拔一次,通过收液组件3收集插头200和插座100的残留冷却液,循环此操作至第二预设次数;
步骤S7、测量收集到的残留冷却液的重量,判断残留冷却液的重量是否在冷却液泄漏量阈值范围内,若是,则进入步骤S8;
步骤S8、获取待测冷却接口的浮动指标、角度补偿指标、第三预设次数,并模拟测试所需的测试环境;
步骤S9、控制模块驱动机械手2,使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200位于浮动指标和/或角度补偿指标的阈值;
步骤S10、控制插头200延高度方向运动,使插头200和插座100进行插拔,至第三预设次数;
步骤S11、检查插头200和插座100是否无损坏,若是,则进入步骤S12;
步骤S12、通过控制模块设置预设距离和预设插拔频率;
步骤S13、机械手2驱动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200与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座100之间高度方向的距离至预设距离,以预设插拔频率对插头200和插座100进行插拔;
步骤S14、检查插头200和插座100是否无损坏,若是,则待测冷却接口符合该项标准要求。
该全流程测试方法为形成测试规范并为后续商用车换电测试标准的制定提供技术指导。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用术语仅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而非限制本申请范围。如本发明说明书中所示,除非上下文明确提示例外情形,“一”、“一个”、“一种”和/或“该”等词并非特指单数,也可包括复数。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它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它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还需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

Claims (10)

1.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测试工位,用于安装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座(100),所述工作台(1)设置有力传感器;
机械手(2),所述机械手(2)具有至少一个夹持端(21),用于夹持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200),所述夹持端(21)能够带动所述插头(200)移动,以使所述插头(200)和所述插座(100)选择性地耦合或分离;
收液组件(3),所述收液组件(3)包括导向杆(31)、套筒(32)、吸液件(33)和驱动件(35),所述导向杆(31)延竖直方向延伸,所述导向杆(31)上延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第一限位件(311)和第二限位件(312);所述套筒(32)套设于所述导向杆(31),所述套筒(32)滑动连接于所述导向杆(31),但被限制为至少部分所述套筒(32)置于所述第一限位件(311)和所述第二限位件(312)之间,所述套筒(32)能够随所述导向杆(31)转动;所述吸液件(33)通过第一悬臂(331)连接于所述套筒(32)的侧壁,所述吸液件(33)能够与所述插座(100)和/或所述插头(200)抵接,以吸收所述插座(100)与所述插头(200)分离后接触面的残留冷却液,所述第一悬臂(331)延水平方向延伸;所述驱动件(35)能够驱动所述导向杆(31)转动;
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机械手(2)和所述驱动件(35)均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液组件(3)还包括复位弹簧(36),所述复位弹簧(36)套设于所述导向杆(31),置于所述套筒(32)内部,所述复位弹簧(36)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套筒(32),另一端连接于限位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32)包括上壁和下壁以及连接所述上壁和下壁的侧壁;
所述复位弹簧(36)为压簧,所述压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件(31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套筒(32)的所述上壁,所述压簧具有第一压缩状态和第二压缩状态,所述压簧处于所述第一压缩状态时,所述套筒(32)的所述上壁抵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312);所述压簧处于所述第二压缩状态时,所述套筒(32)的所述上壁与所述第二限位件(312)分离;
或,所述复位弹簧(36)为拉簧,所述拉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312),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套筒(32)的所述下壁,所述拉簧具有第一拉伸状态和第二拉伸状态,当所述拉簧处于所述第一拉伸状态时,所述套筒(32)的所述下壁抵接于所述第一限位件(311);当所述拉簧处于所述第二拉伸状态时,所述套筒(32)的所述下壁与所述第一限位件(311)分离。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液组件(3)还包括滴液件(34),所述滴液件(34)通过第二悬臂(341)连接于所述套筒(32)的侧壁,所述第二悬臂(341)延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悬臂(341)与所述第一悬臂(331)呈夹角间隔设置。
5.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进行偏置插拔测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待测冷却接口的浮动指标、角度补偿指标和插拔力阈值,定位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座(100)和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200)的初始位置和初始角度,处于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初始角度时,所述插座(100)和所述插头(200)延高度方向正对设置;
所述控制模块设置所述插头(200)的目标位置和目标角度,所述目标位置和所述目标角度分别处于所述浮动指标和所述角度补偿指标范围内,控制所述插头(200)运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和所述目标角度,实现偏置;
控制所述插头(200)延所述高度方向运动,进行耦合,若能够耦合,所述力传感器获取所述插座(100)和所述插头(200)的插拔力,判断所述插拔力是否在所述插拔力阈值范围内,若是,则所述待测冷却接口符合要求。
6.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进行冷却液泄漏量测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冷却液泄漏量阈值,使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200)和插座(100)处于耦合状态,并与液冷源联通;
设置第一预设次数,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机械手(2),使所述插头(200)和所述插座(100)进行插拔,至所述第一预设次数;
设置第二预设次数,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机械手(2),使所述插头(200)和所述插座(100)进行插拔,每插拔一次,通过所述收液组件(3)收集所述插头(200)和所述插座(100)的残留冷却液,循环此操作至所述第二预设次数;
测量收集到的所述残留冷却液的重量,判断所述残留冷却液的重量是否在所述冷却液泄漏量阈值范围内,若是,则所述待测冷却接口符合要求。
7.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进行寿命测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获取待测冷却接口的浮动指标、角度补偿指标、第三预设次数,并模拟测试所需的测试环境;
所述控制模块驱动所述机械手(2),使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200)移至所述浮动指标和/或角度补偿指标的阈值;
控制所述插头(200)延高度方向运动,使所述插头(200)和所述插座(100)进行插拔,至所述第三预设次数;
检查所述插头(200)和所述插座(100)无损坏,则所述待测冷却接口符合要求。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环境包括高温、高湿、低温、盐雾、砂尘中一种或多种条件的组合。
9.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进行微震动插拔测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控制模块设置预设距离和预设插拔频率;
所述机械手(2)驱动所述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200)与所述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座(100)之间高度方向的距离至所述预设距离,以所述预设插拔频率对所述插头(200)和所述插座(100)进行插拔;
检查所述插头(200)和所述插座(100)无损坏,则所述待测冷却接口符合要求。
10.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方法,使用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获取待测冷却接口的浮动指标、角度补偿指标和插拔力阈值,定位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座(100)和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200)的初始位置和初始角度,处于所述初始位置和所述初始角度时,所述插座(100)和所述插头(200)延高度方向正对设置;
步骤S2、所述控制模块设置所述插头(200)的目标位置和目标角度,所述目标位置和所述目标角度分别处于所述浮动指标和所述角度补偿指标范围内,控制所述插头(200)运动至所述目标位置和所述目标角度,实现偏置;
步骤S3、控制所述插头(200)延所述高度方向运动,进行耦合,若能够耦合,所述力传感器获取所述插座(100)和所述插头(200)的插拔力,判断所述插拔力是否在所述插拔力阈值范围内,若是,进入步骤S4;
步骤S4、获取冷却液泄漏量阈值,使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200)和插座(100)处于耦合状态,并与液冷源联通;
步骤S5、设置第一预设次数,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机械手(2),使所述插头(200)和所述插座(100)进行插拔,至所述第一预设次数;
步骤S6、设置第二预设次数,所述控制模块控制所述机械手(2),使所述插头(200)和所述插座(100)进行插拔,每插拔一次,通过所述收液组件(3)收集所述插头(200)和所述插座(100)的残留冷却液,循环此操作至所述第二预设次数;
步骤S7、测量收集到的所述残留冷却液的重量,判断所述残留冷却液的重量是否在所述冷却液泄漏量阈值范围内,若是,则进入步骤S8;
步骤S8、获取待测冷却接口的浮动指标、角度补偿指标、第三预设次数,并模拟测试所需的测试环境;
步骤S9、所述控制模块驱动所述机械手(2),使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200)位于所述浮动指标和/或角度补偿指标的阈值;
步骤S10、控制所述插头(200)延所述高度方向运动,使所述插头(200)和所述插座(100)进行插拔,至所述第三预设次数;
步骤S11、检查所述插头(200)和所述插座(100)是否无损换、无松脱,若是,则进入步骤S12;
步骤S12、通过控制模块设置预设距离和预设插拔频率;
步骤S13、所述机械手(2)驱动所述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头(200)与所述待测冷却接口的插座(100)之间高度方向的距离至所述预设距离,以所述预设插拔频率对所述插头(200)和所述插座(100)进行插拔;
步骤S14、检查所述插头(200)和所述插座(100)是否无损坏,若是,则所述待测冷却接口符合要求。
CN202311321478.XA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Active CN11707483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1478.XA CN117074837B (zh)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1478.XA CN117074837B (zh)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74837A CN117074837A (zh) 2023-11-17
CN117074837B true CN117074837B (zh) 2024-02-13

Family

ID=887045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21478.XA Active CN117074837B (zh) 2023-10-13 2023-10-13 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74837B (zh)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2616A (en) * 1997-08-20 1999-11-09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plug-in heat pipe module cooling system
JP2005077401A (ja) * 2003-09-02 2005-03-24 Resuka:Kk 接続コネクタおよびソケット部の挿抜力,挿抜耐久性および接触電気抵抗を測定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5824309A (zh) * 2016-05-25 2016-08-03 唐军 新能源汽车电控箱全自动检测设备
CN205888826U (zh) * 2016-07-18 2017-01-18 张海军 智能感应启动的打磨抛光机
CN110758140A (zh) * 2019-10-17 2020-02-07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液冷充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3135101A (zh) * 2021-05-11 2021-07-20 杜志奇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及控制方法
CN113675680A (zh) * 2018-09-11 2021-11-19 张家港友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连接器的冷却系统及方法
CN215184192U (zh) * 2021-04-28 2021-12-14 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快充插座过温保护装置
WO2022226904A1 (zh) * 2021-04-29 2022-11-03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辅助插拔功能的插座、车辆及充电桩
CN117054799A (zh) * 2023-10-13 2023-11-14 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换电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82616A (en) * 1997-08-20 1999-11-09 Compaq Computer Corporation Electronic apparatus with plug-in heat pipe module cooling system
JP2005077401A (ja) * 2003-09-02 2005-03-24 Resuka:Kk 接続コネクタおよびソケット部の挿抜力,挿抜耐久性および接触電気抵抗を測定する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5824309A (zh) * 2016-05-25 2016-08-03 唐军 新能源汽车电控箱全自动检测设备
CN205888826U (zh) * 2016-07-18 2017-01-18 张海军 智能感应启动的打磨抛光机
CN113675680A (zh) * 2018-09-11 2021-11-19 张家港友诚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直流充电连接器的冷却系统及方法
CN110758140A (zh) * 2019-10-17 2020-02-07 中通客车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用液冷充电系统及控制方法
CN215184192U (zh) * 2021-04-28 2021-12-14 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动力电池快充插座过温保护装置
WO2022226904A1 (zh) * 2021-04-29 2022-11-03 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辅助插拔功能的插座、车辆及充电桩
CN113135101A (zh) * 2021-05-11 2021-07-20 杜志奇 一种新能源汽车充电枪及控制方法
CN117054799A (zh) * 2023-10-13 2023-11-14 中汽研新能源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 一种换电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汽车冷却系统设计方法研究;黄锦洋,等;《2013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49-52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74837A (zh) 2023-1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21513U (zh) 动力电池自动测拉力机构
CN214503706U (zh) 一种芯片性能检测探针台
CN106124202A (zh) 一种乘用车控制轴总成选换挡性能测试试验台
CN117074837B (zh) 一种换电冷却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及方法
CN117054799B (zh) 一种换电接口可靠性测试装置
CN111152172B (zh) 一种模组膨胀设备用产品位置调节机构
CN216646230U (zh) 检测机构和检测装置
CN210443650U (zh) 一种介质滤波器自动调试装置及系统
CN212513557U (zh) 用于发光器件的多功能测试装置
CN211179873U (zh) 一种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的移液机构
CN209280282U (zh) 用于激光二极管的自动焦距测量装置
CN114286615A (zh) 一种无人机smt电路板智能测试装置
CN209182156U (zh) 旋钮三维压力测试机
CN217485521U (zh) 一种方形电芯侧边包胶装置
CN207764173U (zh) 一种超声检测探头定位装置
CN214393130U (zh) 一种高精度打螺丝装置
CN215832906U (zh) 一种空调步进电机综合测试系统
CN109580189A (zh) 用于激光二极管的自动焦距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
CN216955920U (zh) 一种扩展式气体检测试装置
CN213458608U (zh) 一种数学专业柱坐标演示装置
CN117008020B (zh) 一种换电电气接口可靠性测试方法及装置
CN213455771U (zh) 一种燃气表跑合测试装置
CN219879963U (zh) 一种可自动吸样的移液器
CN220145173U (zh) 容器组件的装配机构
CN214471455U (zh) 一种本压压头多压力传感器检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