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59979B -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59979B
CN117059979B CN202311323027.XA CN202311323027A CN117059979B CN 117059979 B CN117059979 B CN 117059979B CN 202311323027 A CN202311323027 A CN 202311323027A CN 117059979 B CN117059979 B CN 11705997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plosion
groove
vent
mounting
proof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23027.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59979A (zh
Inventor
梁金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Hithium Energy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23027.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59979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599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5997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5997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5997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47Lids or covers
    • H01M50/148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01M50/15Lids or cov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for prismatic or rectangular cel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30Arrangements for facilitating escape of gases
    • H01M50/342Non-re-sealable arrang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220/00Batteries for particular applications
    • H01M2220/10Batteries in stationary systems, e.g. emergency power source in plant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Gas Exhaust Devices For Batte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端盖组件包括:顶盖、防爆阀和保护片;顶盖包括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沿顶盖的厚度方向,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背向设置;顶盖设有第一安装槽、防爆孔和通气槽,第一安装槽凹设于第一安装面,通气槽与防爆孔连通;防爆阀贴合于第二安装面,且防爆阀覆盖防爆孔位于第二安装面的开口;保护片贴合于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且保护片覆盖防爆孔位于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的开口和通气槽的一部分。通气口连通防爆孔和外界,以使防爆孔内的空气可以从通气口排出至外界,防止防爆孔内气压过大,使防爆孔内的气压保持常压,进而提升防爆阀的爆破阈值的精准度。

Description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储能装置一般包括端盖组件,端盖组件一般包括顶盖、保护片和防爆阀等部件。保护片和防爆阀通常安装于顶盖,防爆阀用于在储能装置内部压力过大时进行泄压,保护片则用于保护防爆阀。
然而,目前的端盖组件,防爆阀和保护片之间的间隔的气压较高,导致防爆阀的爆破阈值的精准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可以将防爆阀和保护片之间的间隔的气压维持常压,提升防爆阀的爆破阈值的精准度。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端盖组件,包括顶盖、防爆阀和保护片;顶盖包括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沿顶盖的厚度方向,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背向设置;顶盖设有第一安装槽、防爆孔和通气槽,第一安装槽凹设于第一安装面,防爆孔贯穿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和第二安装面,通气槽的一部分凹设于第一安装面,通气槽的另一部分凹设于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通气槽与防爆孔连通;防爆阀贴合于第二安装面,且防爆阀覆盖防爆孔位于第二安装面的开口;保护片贴合于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且保护片覆盖防爆孔位于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的开口和通气槽的一部分。
第一安装面设置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容纳保护片,使得保护片和顶盖在厚度方向占用的空间至少部分重合,可以充分利用顶盖沿厚度方向的尺寸,增加端盖组件的结构紧凑性。
在保护片安装于第一安装槽内时,通气槽使防爆孔和外界连通,可以在贴附保护片时,将防爆孔内的空气及时排出,避免保护片贴附于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时,防止防爆孔内的空气未及时排除导致气压较大,进而防止较大的气压导致保护片的贴附位置产生偏移,以及防止保护片在气压作用下产生褶皱,增加保护片贴附的位置准确性,降低保护片产生褶皱的风险。
另外,即使防爆阀和保护片将防爆孔封闭,通气槽还可以使防爆孔和外界连通,以使防爆孔内的空气可以从通气槽排出至外界,防止防爆孔内气压过大,使防爆孔内的气压保持常压,进而提升防爆阀的爆破阈值的精准度。
另外,通气槽的一部分凹设于第一安装面,通气槽的另一部分凹设于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通气槽的两部分具有高度差,使得通气槽的形状成L形。通气槽位于第一安装面的一部分裸露在外,可以确保防爆孔内的空气流通至外界。通气槽位于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的部分被保护片遮挡,减少了通气槽暴露在外的区域,降低了异物落入通气槽的风险,可以有效避免异物进入至防爆孔内,进而避免影响爆破阈值。
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凸设有支撑凸起,沿着通气槽的宽度方向,支撑凸起位于通气槽的两侧;保护片包括防护层和粘接层,沿保护片的厚度方向,防护层和粘接层层叠;粘接层粘接于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支撑凸起抵接于粘接层,以使粘接层形成通气流道,通气流道连通通气槽。
保护片的粘接层仅有通气流道和通气槽相对,保护片的粘接层的其他区域和通气槽之间全部被支撑凸起间隔开,防止保护片的粘接层的其他区域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延,进而可以防止胶层封堵通气槽,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能。而位于通气流道的保护片的粘接层的胶量非常少,即使向下流延至通气槽,也不会导致通气槽堵塞。
具体的,通气槽所在区域的金属被挤压并堆积槽口两侧,形成山脊形的支撑凸起;在保护片贴附于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时,保护片的粘接层被山脊形的支撑凸起支撑出较大通气流道,避免粘接层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延封堵通气槽,进而提升储能装置的安全性能。
沿通气槽的延伸方向,通气槽的宽度K1逐渐增加,且通气槽连通防爆孔一端的宽度小于远离防爆孔一端的宽度。也即通气槽大致为“喇叭形”,使得防爆孔内的气体容易从通气槽排出外界,但是外界的气体很难从通气槽进入防爆孔内,进而可以防止防爆孔内的气压上升,使得防爆孔内的气压保持常压。还可以防止防爆阀被外界湿润空气长期沾附腐蚀而影响爆破阈值的精准度,提升储能装置的安全性能。
通气槽连通防爆孔一端的宽度为0.25毫米,通气槽远离防爆孔一端的宽度为0.85毫米。
沿通气槽的延伸方向,通气槽的深度H1逐渐增加;通气槽连通防爆孔一端的深度小于远离防爆孔一端的深度。
使得防爆孔内的气体更加容易从通气槽排出外界,但是外界的气体更加难从通气槽进入防爆孔内,进而可以防止防爆孔内的气压上升,使得防爆孔内的气压保持常压。同时,还可以防止异物颗粒从通气槽内进入防爆孔内,以及在有水汽进入通气槽时,水汽可以在通气槽的底部汇集,并随着储能装置充放电所产生的热再次挥发回到外界空气中,不会进入防爆孔内腐蚀防爆阀,以增加储能装置的安全系数。
通气槽连通防爆孔一端的深度和远离防爆孔一端的深度之差为0.25毫米。
保护片包括第一防护表面和第二防护表面。沿保护片的厚度方向,第一防护表面和第二防护表面背向设置。保护片容纳于第一安装槽时,沿顶盖的厚度方向,保护片的厚度小于第一安装槽的深度,第二防护表面固定于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第一防护表面低于第一安装面。由此,保护片安装于第一安装槽内时,保护片完全隐藏于第一安装槽内部,保护片的第一防护表面低于第一安装面,进而可以防止保护片因意外剐蹭而掉落,提升了产品良率。
第一安装槽的深度为0.22毫米,保护片的厚度为0.18毫米。由此,既能使得保护片完全隐藏于第一安装槽内,防止保护片伸出第一安装槽,又能使得保护片的厚度有所保障,以使保护片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以及便于保护片的加工。
保护片还包括防护周面,防护周面连接于第一防护表面和第二防护表面之间。防护周面与第一安装槽的槽侧面之间具有避让间隙,避让间隙与通气槽连通。使得防爆孔内的气体可以从通气口和避让间隙同时排出,增加防爆孔内气体排出的效率,防止防爆孔内的气压过高。
沿顶盖的宽度方向,避让间隙的宽度为0.2毫米。
通气槽远离防爆孔的一端设有通气口,通气口凹设于第一安装面。
防爆孔的孔壁面的周缘还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凹设于第二安装面。防爆阀设置于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用于容纳防爆阀,可以增加端盖组件的结构紧凑性。
端盖组件还包括下塑胶,下塑胶装于顶盖的第二安装面。下塑胶设有防爆栅栏,防爆栅栏凸出于第二安装面。防爆栅栏背向第二安装面的一侧中部设有避让凹部,避让凹部由第二安装面向第一安装面方向凹陷。在多个端盖组件堆叠放置时,其中一个端盖组件的避让凹部用于避让相邻另一个端盖组件的保护片,防止保护片被相邻的防爆底板触碰而脱落,增加产品良率。
避让凹部包括下沉部和两个台阶部,两个台阶部连接于下沉部沿下塑胶的宽度方向相对的两侧。沿端盖组件的宽度方向,第一安装槽的宽度小于下沉部的宽度。第一安装槽在下沉部的正投影的两侧分别与两个台阶部之间具有避让间隔。在多个端盖组件堆叠放置时,避让间隔S可以防止避让凹部的两个台阶部触碰相邻的端盖组件的保护片,进一步提升产品良率。
避让间隔S的宽度为1.9毫米。
台阶部设有弧形连接面。
顶盖还设有安装孔,安装孔贯穿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端盖组件还包括下塑胶和极柱,下塑胶装于顶盖的第二安装面。下塑胶包括上表面和下表面,沿下塑胶的厚度方向,上表面和下表面相背。下塑胶设有装配孔和凸起,装配孔贯穿上表面和下表面。凸起凸设于下表面的边缘区域,凸起背离下表面的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下塑胶装于顶盖的第二安装面,装配孔和安装孔连通,极柱穿设于装配孔和安装孔。极柱包括与下表面朝向相同的第一端面,第一端面位于下表面背离上表面的一侧,且与下表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二距离,第二距离小于第一距离。
极柱和转接件焊接时,转接件的表面会形成棱形压痕。设置第二距离L2小于第一距离L1,可以防止转接件的棱形压痕剐蹭下塑胶导致转接件脱落,进而防止电池内部短路。
极柱还包括与第一端面相背的第二端面,第二端面位于第一安装面背离第二安装面的一侧,且第二端面与第一安装面之间的距离为第三距离。第一端面上覆盖有绝缘膜,绝缘膜的厚度为第四距离,第一距离大于第二距离、第三距离和第四距离之和。
也即,极柱相对下塑胶的下表面凸起的高度、极柱相对顶盖的第一安装面凸起的高度、绝缘膜的厚度之和,小于凸台相对下塑胶的下表面凸起的高度。由此,在多个端盖组件堆叠放置时,可以防止下层的端盖组件的负极极柱剐蹭到上层的端盖组件的蓝色的绝缘膜。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包括壳体、电极组件和本申请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端盖组件,壳体具有开口,壳体设有容纳腔,电极组件容纳于容纳腔内,端盖组件覆盖开口。
本申请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用电设备,包括本申请第二方面的储能装置,储能装置用于供电。
第一安装面设置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容纳保护片,使得保护片和顶盖在厚度方向占用的空间至少部分重合,可以充分利用顶盖沿厚度方向的尺寸,增加端盖组件的结构紧凑性。
在保护片安装于第一安装槽内时,通气槽使防爆孔和外界连通,可以在贴附保护片时,将防爆孔内的空气及时排出,避免保护片贴附于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时,防止防爆孔内的空气未及时排除导致气压较大,进而防止较大的气压导致保护片的贴附位置产生偏移,以及防止保护片在气压作用下产生褶皱,增加保护片贴附的位置准确性,降低保护片产生褶皱的风险。
另外,即使防爆阀和保护片将防爆孔封闭,通气槽还可以使防爆孔和外界连通,以使防爆孔内的空气可以从通气槽排出至外界,防止防爆孔内气压过大,使防爆孔内的气压保持常压,进而提升防爆阀的爆破阈值的精准度。
另外,通气槽的一部分凹设于第一安装面,通气槽的另一部分凹设于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通气槽的两部分具有高度差,使得通气槽的形状成L形。通气槽位于第一安装面的一部分裸露在外,可以确保防爆孔内的空气流通至外界。通气槽位于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的部分被保护片遮挡,减少了通气槽暴露在外的区域,降低了异物落入通气槽的风险,可以有效避免异物进入至防爆孔内,进而避免影响爆破阈值。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的应用场景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储能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储能装置的端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端盖组件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端盖组件的顶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顶盖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所示顶盖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中所示端盖组件的保护片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4所示端盖组件的下塑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所示下塑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3中所示端盖组件的B-B向剖视图。
图12为图11的B处放大图。
图13为图3中所示端盖组件的C-C向剖视图。
图14为图13的C处放大图。
图15为图14的D处放大图。
图16为图3中所示端盖组件的D-D向剖视图。
图17为图13的E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由于人们所需要的能源都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空间性,为了合理利用能源并提高能量的利用率,需要通过一种介质或者设备,把一种能量形式用同一种或者转换成另外一种能量形式存储起来,基于未来应用需要再以特定能量形式释放出来。众所周知,要实现碳中和的大目标,目前绿色电能的产生主要途径是发展光伏、风电等绿色能源来替代化石能源。目前绿色电能的产生普遍依赖于光伏、风电、水势等,而风能和太阳能等普遍存在间歇性强、波动性大的问题,会造成电网不稳定,用电高峰电不够,用电低谷电太多,不稳定的电压还会对电力造成损害,因此可能因为用电需求不足或电网接纳能力不足,引发“弃风弃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须依赖储能。即将电能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手段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起来,在需要的时候将能量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简单来说,储能就类似一个大型“充电宝”,在光伏、风能充足时,将电能储存起来,在需要时释放储能的电力。
以电化学储能为例,本方案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储能装置内设有一组化学电池,主要是利用化学电池内的化学元素做储能介质,充放电过程伴随储能介质的化学反应或者变化,简单说就是把风能和太阳能产生的电能存在化学电池中,在外部电能的使用达到高峰时再将存储的电量释放出来使用,或者转移给电量紧缺的地方再使用。
目前的储能(即能量存储)应用场景较为广泛,包括(风光)发电侧储能、电网侧储能、基站侧储能以及用户侧储能等方面,对应的储能装置的种类包括有:
(1)应用在电网侧储能场景的大型储能集装箱,其可作为电网中优质的有功无功调节电源,实现电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负荷匹配,增强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并在电网系统备用、缓解高峰负荷供电压力和调峰调频方面意义重大。
(2)应用在用户侧的工商业储能场景(银行、商场等)的中小型储能电柜,主要运行模式为“削峰填谷”。由于根据用电量需求在峰谷位置的电费存在较大的价格差异,用户有储能设备后,为了减少成本,通常在电价低谷期,对储能柜/箱进行充电处理;电价高峰期,再将储能设备中的电放出来进行使用,以达到节省电费的目的。
请参考图1和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应用于一种储能系统,该储能系统包括电能转换装置(光伏板2000)、风能转换装置(风机3000)、电网4000以及储能装置1000,该储能装置1000可作为储能柜,可以安装于室外。具体的,光伏板2000可以在电价低谷时期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储能装置1000用于储存该电能并在用电高峰时供给电网4000,或者在电网4000断电/停电时进行供电。风能转换装置(风机3000)可以将风能转换为电能,储能装置1000用于储存该电能并在用电高峰时供给电网4000,或者在电网4000断电/停电时进行供电。其中,电能的传输可以采用高压线缆进行传输。
储能装置1000的数量可以为数个,数个储能装置1000相互串联或并联,数个储能装置1000采用隔离板(图未示)进行支撑及电连接。本实施例中,“数个”是指两个及两个以上。储能装置1000外部还可以设有储能箱,用于收容储能装置1000。
可以理解的是,储能装置1000可包括但不限于单体电池、电池模组、电池包、电池系统等。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的实际应用形态可以为但不限于为所列举产品,还可以是其他应用形态,本申请实施例不对储能装置1000的应用形态做严格限制。本申请实施例仅以储能装置1000为多芯电池为例进行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仅以储能装置1000为多芯电池为例进行说明。
请参考图2和图3,储能装置1000包括端盖组件100、电极组件(图未示)、转接件(图未示)和壳体500。端盖组件100装于电极组件一端,壳体500具有开口并设有容纳腔;电极组件容纳于容纳腔,端盖组件100密封于壳体500的开口。转接件连接于端盖组件100和电极组件之间。
电极组件包括有极芯,端盖组件100包括极柱80,电极组件包括极耳,极柱80通过转接件与极耳焊接固定。可以理解,极柱80为两个,两个极柱80分别为正极极柱30和负极极柱40,相对应的,电极组件的极耳包括正极耳和负极耳,正极极柱30和正极耳通过转接件焊接固定,负极极柱40和负极耳通过另一转接件焊接固定。
为方便描述,定义图2所示端盖组件100的长度方向为X轴方向,端盖组件100的宽度方向为Y轴方向,端盖组件100的厚度方向为Z轴方向,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两两相互垂直。本申请实施例描述所提及的“上”、“顶”、“下”、“底”、“左”、“右”等方位用词是依据说明书附图2所示方位进行的描述,以朝向Z轴正方向为“上”、“顶”,以朝向Z轴负方向为“下”、“底”,以朝向X轴正方向为“右”,以朝向X轴负方向为“左”,其并不形成对储能装置1000于实际应用场景中的限定。以下文中所用到的“相同”、“相等”或者“平行”均允许有一定的公差存在。
请一并参考图3和图4,端盖组件100包括下塑胶10、顶盖20、极柱80、第一上塑胶50、第二上塑胶51、防爆阀60和保护片70。极柱80包括正极极柱30和负极极柱40。本实施例中的顶盖20为光铝件,下塑胶10为塑料材质制成且绝缘。
一并参考图13,下塑胶10安装在顶盖20上,且下塑胶10位于电极组件和顶盖20之间。极柱80贯穿顶盖20,具体为正极极柱30和负极极柱40分别贯穿顶盖20。第一上塑胶50和第二上塑胶51分别和顶盖20的上侧表面固定连接,且第一上塑胶50套于正极极柱30,第二上塑胶51套设于负极极柱40,正极极柱30通过第一上塑胶50和顶盖20绝缘,负极极柱40通过第二上塑胶51和顶盖20绝缘。其中,正极极柱30设有正极法兰31,负极极柱40上设有负极法兰41。正极法兰31用于与转接件电连接,负极法兰41用于与转接件电连接。
参考图4,保护片70可以包括沿Z轴方向层叠的防护层75和粘接层76,防护层75用于保护防爆阀60,粘接层76用于使保护片70粘接于顶盖20,进而使得保护片70固定于顶盖20。
本实施例中,防爆阀60和保护片70均固定于顶盖20上,且防爆阀60和保护片70沿Z轴方向层叠。当储能装置1000内部压力过大时,防爆阀60会自动打开泄压,以防止出现爆炸的情况。保护片70用于保护防爆阀60。
请参考图5、图6和图7,图5为顶盖20的正面示意图,图6为顶盖20的背面示意图,本实施例中,顶盖20设有两个安装孔20A、注液孔213、防爆孔214和通气槽220。安装孔20A用于供极柱80穿过,两个安装孔20A分别为第一安装孔211和第二安装孔212,沿X轴方向,也就是顶盖20长度方向,第一安装孔211、注液孔213、防爆孔214及第二安装孔212依次间隔排列。
具体的,顶盖20为长条形薄板,其包括第一安装面218、与第一安装面218背向设置的第二安装面219。第一安装孔211贯穿第一安装面218和第二安装面219,第二安装孔212贯穿第一安装面218和第二安装面219。可以理解,第一安装孔211和第二安装孔212分别设于顶盖20的相对两端,分别用于供电池的正极极柱30和负极极柱40穿过。
注液孔213设于第一安装孔211和防爆孔214之间,注液孔213贯穿第一安装面218和第二安装面219,在动力电池的注液工序中,通过顶盖20上的注液孔213向电池内注入电解液。注液孔213用于安装密封塞,具体的,密封塞由第一安装面218装入所述的注液孔213并密封注液孔213。
防爆孔214贯穿第一安装面218和第二安装面219,防爆孔214的周缘设有第一安装槽215和第二安装槽216,第一安装槽215凹设于第一安装面218,第二安装槽216凹设于第二安装面219。也可以理解为,防爆孔214贯穿第一安装槽215的槽底面和第二安装槽216的槽底面。第一安装槽215用于容纳保护片70,第二安装槽216用于容纳防爆阀60,防爆阀60容纳于第二安装槽216时,防爆阀60的底表面和第二安装面219平齐,使得端盖组件100的结构更加紧凑。
第一安装面218设置第一安装槽215,第一安装槽215容纳保护片70,使得保护片70和顶盖20在厚度方向占用的空间至少部分重合。第二安装面219设置第二安装槽216,第二安装槽216容纳防爆阀60,使得防爆阀60和顶盖20在厚度方向占用的空间至少部分重合,可以充分利用顶盖20沿厚度方向的尺寸,增加端盖组件100的结构紧凑性。
一并参考图14,本实施例中,保护片70装于第一安装槽215,且防爆阀60装于第二安装槽216时,防爆阀60和保护片70均封闭防爆孔214,具体的,保护片70封闭防爆孔214位于第一安装槽215的槽底面的开口,防爆阀60封闭防爆孔214位于第二安装槽216的槽底面的开口。
参考图7,本实施例中,防爆孔214为圆形孔,通气槽220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防爆孔214的径向。通气槽220成“V”形。通气槽220连通防爆孔214和外界。通气槽220的一部分凹设于第一安装槽215的槽底面,且通气槽220贯穿防爆孔214的孔壁面,也即,通气槽220与防爆孔214连通;通气槽220的另一部分凹设于第一安装面218,通气槽220凹设于第一安装面218的一部分为通气口221。通气口221贯穿第一安装槽215的槽侧面,也即通气口221连通通气槽220。换句话说,防爆孔214、通气槽220和通气口221依次连通,通气口221又与外界连通,也即,通气槽220连通防爆孔214和外界。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通气槽220,在保护片70没有安装于第一安装槽215内时,通气槽220使防爆孔214和外界连通,可以在贴附保护片70时,将防爆孔214内的空气及时排出,避免保护片70贴附于第一安装槽215的槽底面时,防止防爆孔214内的空气未及时排除导致气压较大,进而防止较大的气压导致保护片70的贴附位置产生偏移,以及防止保护片70在气压作用下产生褶皱,增加保护片70贴附的位置准确性,降低保护片70产生褶皱的风险。
另外,即使防爆阀60和保护片70将防爆孔214封闭,通气槽220还可以使防爆孔214和外界连通,以使防爆孔214内的空气可以从通气槽220排出至外界,防止防爆孔214内气压过大,使防爆孔214内的气压保持常压,进而提升防爆阀60的爆破阈值的精准度。
另外,所述通气槽220的一部分凹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218,所述通气槽220的另一部分凹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215的槽底面,通气槽220的两部分具有高度差,使得通气槽220的形状成L形。通气槽220位于第一安装面218的一部分裸露在外,可以确保防爆孔214内的空气流通至外界。通气槽220位于第一安装槽215的槽底面的部分被保护片70遮挡,减少了通气槽220暴露在外的区域,降低了异物落入通气槽220的风险,可以有效避免异物进入至防爆孔214内,进而避免影响爆破阈值。
另外,通气槽220成V形,也即通气槽220的两个槽壁面均倾斜,且倾斜方向相反。通气槽220成V形,异物落入通气槽220内时,异物可能会与两个倾斜的槽壁面抵接,从而在异物下方形成一定的空间,该空间可以防止通气槽220被完全堵死,确保即使有异物进入通气槽220,通气槽220也可以使防爆孔214内的空气顺利排出。
本实施例中,继续参考图7,通气槽220的宽度K1沿其延伸方向逐渐增加,通气槽220的延伸方向大致平行于防爆孔214的径向。具体的,通气槽220靠近防爆孔214的一端宽度为0.25毫米,通气槽220远离防爆孔214的一端的宽度为0.85毫米。也即通气槽220大致为“喇叭形”,使得防爆孔214内的气体容易从通气槽220排出外界,但是外界的气体很难从通气槽220进入防爆孔214内,进而可以防止防爆孔214内的气压上升,使得防爆孔214内的气压保持常压。还可以防止防爆阀60被外界湿润空气长期沾附腐蚀而影响爆破阈值的精准度,提升储能装置1000的安全性能。
通气槽220的深度H1沿延伸方向逐渐增加,也即通气槽220靠近防爆孔214一端的深度小于通气槽220远离防爆孔214一端的深度,通气槽220靠近防爆孔214一端的深度和通气槽220远离防爆孔214一端的深度之差为0.25毫米。更具体的,沿通气槽220的延伸方向,所述通气口221和所述通气槽220的深度均逐渐增加,所述通气口221的深度大于所述通气槽220的深度。所述通气口221连通所述通气槽220一端的深度大于远离所述通气槽220一端的深度;所述通气槽220连通所述通气口221一端的深度大于连通所述防爆孔214一端的深度。
由此,使得防爆孔214内的气体更加容易从通气槽220排出外界,但是外界的气体更加难从通气槽220进入防爆孔214内,进而可以防止防爆孔214内的气压上升,使得防爆孔214内的气压保持常压。同时,还可以防止异物颗粒从通气槽220内进入防爆孔214内,以及在有水汽进入通气槽220时,水汽可以在通气槽220的底部汇集,并随着储能装置充放电所产生的热再次挥发回到外界空气中,不会进入防爆孔214内腐蚀防爆阀60,以增加储能装置1000的安全系数。
同时参考图7、图11和图12,所述第一安装槽215的槽底面凸设有支撑凸起222,沿着所述通气槽220的宽度方向,所述支撑凸起222位于所述通气槽220的两侧;在保护片70的粘接层76粘接于第一安装槽215内时,支撑凸起222抵接于保护片70的粘接层76,使得保护片70的粘接层76上形成通气流道74,该通气流道74位于两个支撑凸起222之间。也即,保护片70的粘接层76仅有通气流道74和通气槽220相对,保护片70的粘接层76的其他区域和通气槽220之间全部被支撑凸起222间隔开,保护片70的粘接层76的其他区域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延,进而可以防止胶层封堵通气槽220,提升了电池的安全性能。而位于通气流道74的保护片70的粘接层76的胶量非常少,即使向下流延至通气槽220,也不会导致通气槽220堵塞。
具体的,通气槽220所在区域的金属被挤压并堆积槽口两侧,形成山脊形的支撑凸起222;在保护片70贴附于第一安装槽215的槽底面时,保护片70的粘接层76被山脊形的支撑凸起222支撑出较大通气流道74,避免粘接层76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延封堵通气槽220,进而提升储能装置的安全性能。
本实施例中,通气槽220为冲压成型,在冲压过程中,通气槽220所在区域的材料被挤压并堆积在通气槽220的两侧形成支撑凸起222。可以理解为,支撑凸起222为所述通气槽220的两个槽侧壁,通气槽220的两个槽侧壁沿着所述通气槽220的宽度方向间隔相对。支撑凸起222凸出于第一安装槽215的槽底壁的表面。
其他实施例中,顶盖20不设置第二安装槽216,此时,防爆阀60可以直接贴附于第二安装面219。
参考图8,保护片70为腰型状,保护片70包括第一防护表面71、第二防护表面72和防护周面73,第一防护表面71和第二防护表面72沿Z轴方向相背。第一防护表面71为保护片70的防护层75背离粘接层76的表面,第二防护表面72为保护片70的粘接层76背离防护层75的表面。防护周面73连接于环绕的连接于第一防护表面71和第二防护表面72之间。
本实施例中,同时参考图8、图13和图14,保护片70安装于第一安装槽215内,具体为保护片70通过第二防护表面72粘接于第一安装槽215的槽底面。沿Z轴方向,保护片70的厚度尺寸小于第一安装槽215的深度尺寸。由此,保护片70安装于第一安装槽215内时,保护片70完全隐藏于第一安装槽215内部,保护片70的第一防护表面71低于第一安装面218,进而可以防止保护片70因意外剐蹭而掉落,提升了产品良率。
具体的,参考图15,沿Z轴方向,第一安装槽215的深度H2为0.22毫米,保护片70的厚度H3为0.18毫米。也即,保护片70的第一防护表面71和第一安装面218的高度差为0.04毫米。由此,既能使得保护片70完全隐藏于第一安装槽215内,防止保护片70伸出第一安装槽215,又能使得保护片70的厚度有所保障,以使保护片70具有良好的防护作用,以及便于保护片70的加工。
保护片70安装于第一安装槽215内时,保护片70的防护周面73和第一安装槽215的槽侧面之间具有避让间隙230,避让间隙230的宽度K2为0.2毫米。避让间隙230可以便于保护片70安装于第一安装槽215内,且避让间隙230与通气槽220连通,使得防爆孔214内的气体可以从通气口221和避让间隙230同时排出,增加防爆孔214内气体排出的效率,防止防爆孔214内的气压过高。
具体的,保护片70的防护周面73靠近通气槽220一侧和第一安装槽215的槽侧面之间具有避让间隙230,以使避让间隙230可以与通气槽220连通。而防护周面73远离通气槽220的一侧可以与第一安装槽215的槽侧面抵接,以增加保护片70固定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9和图10,下塑胶10设有凸台160和防爆栅栏120,凸台160为两个,两个凸台160分别为第一凸台110和第二凸台150。下塑胶10还设有两个装配孔10C和注液通孔102。两个装配孔10C分别为第一装配孔101和第二装配孔103。凸台160和防爆栅栏120均凸设于下塑胶10的下表面105,且凸台160背离下表面105和下表面105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L1(图17),L1可以为4.65毫米。第一装配孔101、注液通孔102和第二装配孔103均贯穿下塑胶10的上表面106和下表面105。
本实施例中,下塑胶10可以包括第一下塑胶10A和第二下塑胶10B。其他实施例中,下塑胶10可以为一体成型的元件。
第一下塑胶10A和第二下塑胶10B均安装在顶盖20的底侧,第一下塑胶10A和第二下塑胶10B沿X轴方向排布,且第一下塑胶10A和第二下塑胶10B均位于电极组件和顶盖20之间。第一下塑胶10A和第二下塑胶10B均与顶盖20层叠,第一下塑胶10A和第二下塑胶10B的长度之和与顶盖20的长度相同,第一下塑胶10A的宽度和第二下塑胶10B的宽度均与顶盖20的宽度相当,其中允许有一定的公差范围。
本实施例中,参考图9和图10,第一下塑胶10A大致为矩形薄板,其包括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沿Z轴方向相背。第一表面111即为下塑胶10的上表面106的一部分,第二表面112即为下塑胶10的下表面105的一部分。
第一下塑胶10A设有上述的第一装配孔101,第一装配孔101贯穿第一表面111和第二表面112。第一装配孔101用于供负极极柱40穿过。
第一下塑胶10A还设有上述的第一凸台110和防爆栅栏120,第一凸台110和防爆栅栏120分别位于第二表面112沿长度方向相对的两个边缘。第一凸台110靠近第一装配孔101。
第一凸台110凸设于第二表面112。防爆栅栏120从所述第一表面111向第二表面112方向凹陷,且相对第二表面112凸起。防爆栅栏120为一侧开口的矩形框状,防爆栅栏120包括与其开口连通的凹陷腔室121。防爆栅栏120的开口贯穿下塑胶10的第一表面111。
本实施例中,防爆栅栏120设有多个通孔122。由于储能装置1000在运输及使用过程中,极耳或隔膜易破裂产生碎片。通过设置防爆栅栏120可以避免极耳或隔膜的碎片漂浮至防爆阀60的下方,避免遮挡过气通道,进而避免引起防爆失效,又可以防止极耳漂移至防爆阀60处,避免电连接电极和顶盖20造成短接。
参考图9和图10,防爆栅栏120包括防爆底板130和防爆周板140,防爆底板130为矩形薄片状,防爆周板140为矩形环状,防爆周板140环绕的连接于防爆底板130的外周缘,防爆底板130与防爆栅栏120的开口沿Z轴方向相对。防爆底板130和防爆周板140围合成凹陷腔室121。通孔122设于防爆底板130上,通孔122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或者弧形等等形状。
防爆底板130包括沿其厚度方向相背设置的内表面131和外表面132,内表面131为凹陷腔室121的腔底面。防爆底板130设有避让凹部133,避让凹部133从外表面132向内表面131方向凹陷,且相对内表面131凸起。下塑胶10安装于顶盖20的第二安装面219时,避让凹部133位于所述防爆栅栏背向所述第二安装面219的一侧中部,且所述避让凹部133由所述第二安装面219向所述第一安装面218方向凹陷。
避让凹部133包括下沉部134和两个台阶部135,两个台阶部135分别连接于下沉部134沿Y轴方向相对的两侧。两个台阶部135均设有弧形连接面136。具体的,弧形连接面136位于防爆栅栏120背离凹陷腔室121的一侧。
第一下塑胶10A安装于顶盖20的底侧时,避让凹部133和保护片70沿Z轴方向间隔相对。在多个端盖组件100堆叠放置时,其中一个端盖组件100的避让凹部133用于避让相邻另一个端盖组件100的保护片70,防止保护片70被相邻的防爆底板130触碰而脱落,增加产品良率。
一并参考图16,第一下塑胶10A安装于顶盖20的底侧时,避让凹部133和保护片70相对,沿Y轴方向,所述第一安装槽215的宽度小于下沉部134的宽度,所述第一安装槽215在下沉部134的正投影相对的两侧分别和两个所述台阶部135之间具有避让间隔S1。避让间隔S1的宽度为1.9毫米。在多个端盖组件100堆叠放置时,避让间隔S1可以防止避让凹部133的两个台阶部135触碰相邻的端盖组件100的保护片70,进一步提升产品良率。
参考图9和图10,第二下塑胶10B大致为矩形薄板,第二下塑胶10B包括第三表面113和第四表面114,第三表面113和第四表面114沿Z轴方向相背。第三表面113即为下塑胶10的上表面106的一部分,第四表面114即为下塑胶10的下表面105的一部分。第二下塑胶10B设有上述的第二凸台150,第二凸台150凸设于第四表面114位于宽度方向的一侧边缘。
第二下塑胶10B还设有上述的注液通孔102和第二装配孔103,第二装配孔103位于第二凸台150和注液通孔102之间。注液通孔102贯穿第三表面113和第四表面114,注液通孔102与注液孔213连通,用于电解液的通过。第二装配孔103大致为圆形通孔,第二装配孔103贯穿第三表面113和第四表面114。第二装配孔103用于供正极极柱30穿过。
本实施例中,同时参考图13和图17,下塑胶10设置于顶盖20的第二安装面219。沿顶盖20的厚度方向(Z轴方向),下塑胶10的注液通孔102与顶盖20的注液孔213相对设置并相互连通,防护罩(图未示)背向顶盖20;安装孔20A和装配孔10C相对并连通,极柱80穿设于安装孔20A和装配孔10C。
极柱80包括沿Z轴方向相背的第一端面101A和第二端面102A,第一端面101A和下塑胶10的下表面105的朝向相同,第二端面102A和顶盖20的第一安装面218朝向相同。具体的,下塑胶10的第一装配孔101与顶盖20的第一安装孔211相对设置并相互连通,下塑胶10的第二装配孔103与顶盖20的第二安装孔212相对设置并相互连通。正极极柱30穿过第一装配孔101和第一安装孔211,正极法兰31背向正极极柱30的表面为第一端面101A,正极极柱30背离正极法兰31的表面为第二端面102A。负极极柱40穿过第二装配孔103和第二安装孔212,负极法兰41背离负极极柱40的表面为第一端面101A,负极极柱40背离负极法兰41的表面为第二端面102A。
参考图17,极柱80相对下塑胶10的下表面105凸起,且极柱80的第一端面101A至下表面105的距离为第二距离L2,L2可以为0.6毫米。极柱80相对顶盖20的第一安装面218凸起,且极柱80的第二端面102A至第一安装面218的距离为第三距离L3,L3可以为3.6毫米。其中,第二距离L2小于第一距离L1,凸台160背离下表面105和下表面105之间的距离为第一距离L1。极柱80和转接件焊接时,转接件的表面会形成棱形压痕。设置第二距离L2小于第一距离L1,可以防止转接件的棱形压痕剐蹭下塑胶10导致转接件脱落,进而防止电池内部短路。
本实施例中,极柱80上可以覆盖蓝色的隔离膜,具体可以为负极法兰41背离负极极柱40的表面,也即第一端面101A上覆盖有蓝色的绝缘膜90,蓝色的绝缘膜90还延伸至覆盖在下塑胶10的下表面105上。蓝色的绝缘膜90的厚度为第四距离L4,L4可以为0.05毫米。负极法兰41为铜制成,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容易氧化,会在表面形成导电性差的氧化铜膜层,因此,在端盖组件100制作完成后,在负极法兰41上覆盖一层蓝色的绝缘膜90,可以减缓负极法兰41的氧化,以及防止负极法兰41被污染。
本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距离L1大于第二距离L2、第三距离L3和第四距离L4之和。也即,极柱80相对下塑胶10的下表面105凸起的高度、极柱80相对顶盖20的第一安装面218凸起的高度、绝缘膜90的厚度之和,小于凸台160相对下塑胶10的下表面105凸起的高度。由此,在多个端盖组件100堆叠放置时,可以防止下层的端盖组件100的负极极柱40剐蹭到上层的端盖组件100的蓝色的绝缘膜90。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

Claims (9)

1.一种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盖、防爆阀和保护片;
所述顶盖包括第一安装面和第二安装面,沿所述顶盖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安装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背向设置;
所述顶盖设有第一安装槽、防爆孔和通气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凹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防爆孔贯穿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和所述第二安装面,所述通气槽的一部分凹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所述通气槽的另一部分凹设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所述通气槽与所述防爆孔连通;
沿所述通气槽的延伸方向,所述通气槽的宽度K1逐渐增加,且所述通气槽连通所述防爆孔一端的宽度小于远离所述防爆孔一端的宽度,所述通气槽的深度H1逐渐增加;所述通气槽连通所述防爆孔一端的深度小于远离所述防爆孔一端的深度;
所述防爆阀贴合于所述第二安装面,且所述防爆阀覆盖所述防爆孔位于所述第二安装面的开口;
所述保护片贴合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且所述保护片覆盖所述防爆孔位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的开口和所述通气槽的一部分;所述保护片包括防护周面,所述防护周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侧面之间具有避让间隙,所述避让间隙与所述通气槽连通;
所述通气槽远离所述防爆孔的一端设有通气口,所述通气口凹设于所述第一安装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凸设有支撑凸起,沿着所述通气槽的宽度方向,所述支撑凸起位于所述通气槽的两侧;
所述保护片包括防护层和粘接层,沿所述保护片的厚度方向,所述防护层和所述粘接层层叠;所述粘接层粘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所述支撑凸起抵接于所述粘接层,以使所述粘接层形成通气流道,所述通气流道连通所述通气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槽连通所述防爆孔一端的宽度为0.25毫米,所述通气槽远离所述防爆孔一端的宽度为0.85毫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槽连通所述防爆孔一端的深度和远离所述防爆孔一端的深度之差为0.25毫米。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片还包括第一防护表面和第二防护表面;所述防护周面连接于所述第一防护表面和所述第二防护表面之间;沿所述保护片的厚度方向,所述第一防护表面和所述第二防护表面背向设置;
所述保护片容纳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时,沿所述顶盖的厚度方向,所述保护片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深度,所述第二防护表面固定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槽底面,所述第一防护表面低于所述第一安装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深度H2为0.22毫米,所述保护片的厚度H3为0.18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顶盖的宽度方向,所述避让间隙的宽度K2为0.2毫米。
8.一种储能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电极组件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端盖组件,所述壳体具有开口,所述壳体设有容纳腔,所述电极组件容纳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端盖组件覆盖所述开口。
9.一种用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能装置,所述储能装置用于供电。
CN202311323027.XA 2023-10-13 2023-10-13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ctive CN11705997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3027.XA CN117059979B (zh) 2023-10-13 2023-10-13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23027.XA CN117059979B (zh) 2023-10-13 2023-10-13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59979A CN117059979A (zh) 2023-11-14
CN117059979B true CN117059979B (zh) 2024-01-26

Family

ID=88667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23027.XA Active CN117059979B (zh) 2023-10-13 2023-10-13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5997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95052B (zh) * 2024-03-12 2024-05-28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851653A1 (ru) * 1979-10-08 1981-07-30 за вители Юрченко и А. В. Панасйк Взрывонепроницаемое уплотнение под-шипНиКОВОгО узлА элЕКТРОдВигАТЕл
CN205882038U (zh) * 2016-07-06 2017-01-11 湖北金泉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爆阀的保护装置
JP6225223B1 (ja) * 2016-06-24 2017-11-01 日東精工株式会社 内圧防爆装置
CN207409523U (zh) * 2017-09-29 2018-05-25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防爆结构
CN207489979U (zh) * 2017-09-26 2018-06-12 孚能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的防爆装置
CN208195676U (zh) * 2018-03-27 2018-12-07 东莞市科隆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主轴轴芯装配结构
CN112886110A (zh) * 2021-03-09 2021-06-01 常州瑞德丰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组件以及动力电池
CN215816254U (zh) * 2021-08-30 2022-02-11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电池顶盖和电池
CN216120619U (zh) * 2021-10-12 2022-03-22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的顶盖板、顶盖组件及电池
CN216624418U (zh) * 2021-12-30 2022-05-27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顶盖、电池模组和储能设备
CN218939935U (zh) * 2022-11-25 2023-04-28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防爆阀结构、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219017784U (zh) * 2022-12-09 2023-05-12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顶盖板、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6169304A (zh) * 2023-03-30 2023-05-26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户用储能系统
WO2023141902A1 (zh) * 2022-01-27 2023-08-0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102632B1 (en) * 2021-04-16 2024-05-29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imited Battery cell, battery, powered device, and method and device for preparing battery cell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SU851653A1 (ru) * 1979-10-08 1981-07-30 за вители Юрченко и А. В. Панасйк Взрывонепроницаемое уплотнение под-шипНиКОВОгО узлА элЕКТРОдВигАТЕл
JP6225223B1 (ja) * 2016-06-24 2017-11-01 日東精工株式会社 内圧防爆装置
CN205882038U (zh) * 2016-07-06 2017-01-11 湖北金泉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防爆阀的保护装置
CN207489979U (zh) * 2017-09-26 2018-06-12 孚能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的防爆装置
CN207409523U (zh) * 2017-09-29 2018-05-25 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动力电池顶盖防爆结构
CN208195676U (zh) * 2018-03-27 2018-12-07 东莞市科隆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主轴轴芯装配结构
CN112886110A (zh) * 2021-03-09 2021-06-01 常州瑞德丰精密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顶盖组件以及动力电池
CN215816254U (zh) * 2021-08-30 2022-02-11 湖北亿纬动力有限公司 电池顶盖和电池
CN216120619U (zh) * 2021-10-12 2022-03-22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的顶盖板、顶盖组件及电池
CN216624418U (zh) * 2021-12-30 2022-05-27 厦门海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顶盖、电池模组和储能设备
WO2023141902A1 (zh) * 2022-01-27 2023-08-03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电池单体、电池以及用电装置
CN218939935U (zh) * 2022-11-25 2023-04-28 江苏正力新能电池技术有限公司 防爆阀结构、动力电池顶盖及动力电池
CN219017784U (zh) * 2022-12-09 2023-05-12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顶盖板、顶盖组件、电池及用电设备
CN116169304A (zh) * 2023-03-30 2023-05-26 厦门海辰储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用电设备及户用储能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59979A (zh) 2023-11-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059979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759760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储能系统
CN116435721B (zh) 极柱组件、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8070105U (zh) 电池、电池包及用电设备
CN116581448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116207432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7117403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116845444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799387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116365125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以及用电设备
CN116365127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储能系统和用电设备
CN116565479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116190905A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7589325U (zh) 一种电池装置
CN217405562U (zh) 一种电池上盖及电池
CN116799391B (zh) 下塑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20086330U (zh) 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7544758U (zh) 电池盖及电池
CN117855709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2571233U (zh) 一种软包固态电池模组
CN116780132B (zh) 下塑胶、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及用电设备
CN218957868U (zh) 单体电池以及车辆
CN117080638B (zh) 端盖组件、储能装置和用电设备
CN218867348U (zh) 一种方形二次电池及其电池模组
CN116435701A (zh) 端盖组件和储能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