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43020A - 车辆用操作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操作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43020A
CN117043020A CN202280020926.XA CN202280020926A CN117043020A CN 117043020 A CN117043020 A CN 117043020A CN 202280020926 A CN202280020926 A CN 202280020926A CN 117043020 A CN117043020 A CN 1170430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lider
vehicle
lock
engagement
ope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8002092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垂野裕
浦健豪
加图隆·罗德斯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bei Zh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bei Zh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bei Zh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bei Zh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t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70430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430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01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 B60R25/02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operating on the steering mechanism
    • B60R25/021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operating on the steering mechanism restraining movement of the steering column or steering wheel hub, e.g. restraining means controlled by ignition switch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5/00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 B60R25/01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 B60R25/02Fittings or systems for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vehicles operating on vehicle systems or fittings, e.g. on doors, seats or windscreens operating on the steering mechanism
    • B60R25/023Countermeasures against the physical destruction of the steering lo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5/0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 B62H5/02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for locking the steering mechanism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83/00Vehicle 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articular types of wing or vehic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在车辆用操作装置中,操作部锁定机构(13)具有第1滑动体(51)、螺线管(52)和第2滑动体(53),其中,所述第1滑动体设置为,能够在卡合于操作部的卡合位置和从操作部脱离的卡合解除位置之间,沿操作部的径向移动;所述螺线管具有柱塞(52c),所述柱塞设置为能够沿轴向移动;所述第2滑动体与柱塞(52c)连接,在限制位置和限制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限制位置上,限制第1滑动体(51)从卡合位置向卡合解除位置移动;在所述限制解除位置上,允许第1滑动体(51)从卡合位置向卡合解除位置移动。

Description

车辆用操作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用操作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搭载于两轮机动车等的车把锁定装置,已知其构成为通过用户所持的便携设备与搭载于两轮机动车的控制部(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的通信,对锁定解除的许可进行判断。在车把锁定装置中,具有切换锁定状态和锁定解除状态的锁定机构,在所述锁定状态下,限制旋钮开关的旋转操作;在所述锁定解除状态下,允许旋钮开关的旋转操作(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锁定机构具有螺线管和伴随螺线管的柱塞的动作而转动的卡止爪。
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车把锁定装置中,在锁定状态下,通过卡止爪与旋钮开关卡合,限制了旋钮开关的旋转操作。在该状态下,通过对旋钮开关进行压入操作,能够进行便携设备与ECU的通信。当ID信息等认证在便携设备与ECU之间成立时,螺线管的线圈被通电,柱塞进行动作。卡止爪跟随柱塞的动作而转动,将卡止爪从旋钮开关脱离。由此,旋钮开关成为锁定解除状态,允许旋钮开关的旋转操作。之后,通过使旋钮开关旋转至接通位置,两轮机动车的电源启动。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5-112048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然而,现有技术中,在提高防盗性的方面仍存在改善的余地。在现有的车把锁定装置中,例如即使旋钮开关处于锁定状态,在车身被输入较大的外力的情况下,也有可能使柱塞意外移动。在该情况下,有可能使卡止爪因柱塞的移动而从旋钮开关脱落,导致旋钮开关转移到锁定解除状态。即,有可能不进行便携设备与ECU的通信而使旋钮开关旋转至接通位置。
为了使柱塞能够承受被输入车身的外力,例如使相对于线圈的通电量增大,在该情况下,需要使螺线管大型化等。
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方案是鉴于上述情况所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抑制了螺线管的大型化的基础上提高防盗性的车辆用操作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1)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车辆用操作装置具有操作部和操作部锁定机构,其中,所述操作部能够在使车辆为规定的第1状态的第1位置和使所述车辆为与所述第1状态不同的规定的第2状态的第2位置之间旋转;所述操作部锁定机构能够与所述操作部卡合、脱离,且对限制和允许所述操作部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的移动进行切换,所述操作部锁定机构具有第1滑动体、螺线管和第2滑动体,其中,所述第1滑动体设置为,能够在卡合于所述操作部的卡合位置和从所述操作部脱离的卡合解除位置之间,沿轴向和径向中的第1方向移动,所述轴向是沿着所述操作部的旋转轴线的方向,所述径向是与所述轴向交叉的方向;所述螺线管具有柱塞,所述柱塞设置为,能够沿所述轴向和所述径向中的第2方向移动;所述第2滑动体与所述柱塞连接,在限制位置和限制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限制位置上,限制所述第1滑动体从所述卡合位置向所述卡合解除位置移动;在所述限制解除位置上,允许所述第1滑动体从所述卡合位置向所述卡合解除位置移动。
根据(1)的技术方案,由于通过沿相互交叉的2个方向移动的2个滑动体来限制操作部的旋转,因此不易受到被输入车辆的外力产生的影响。即,在本技术方案的车辆用操作装置中,在第2滑动体移动到限制解除位置后,只要第1滑动体未移动到卡合解除位置则操作部的旋转不被允许。因此,与现有技术那样的通过卡止爪的转动来限制操作部的旋转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操作部意外转移到可旋转的状态。
这样,本技术方案的车辆用操作装置由于根据第2滑动体的位置对限制和允许第1滑动体的移动进行切换,因此无需增大由螺线管产生的电磁力。由此,能够在抑制了螺线管的大型化的基础上提高防盗性。而且,由于能够抑制螺线管的大型化,因此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或重量的增加、相对于车身的安装性的降低等。
(2)在上述(1)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为,具有第1施力部件,该第1施力部件对所述第1滑动体向所述卡合位置施力。
根据(2)的技术方案,不易使第1滑动体因被输入车辆的外力而转移到卡合解除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防盗性的提高。
(3)在上述(1)或(2)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为,具有第2施力部件,该第2施力部件对所述第2滑动体向所述限制位置施力。
根据(3)的技术方案,不易使第2滑动体因被输入车辆的外力而转移到限制解除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防盗性的提高。
(4)在上述(1)至(3)中的任一技术方案中,可以为,所述操作部具有滑动面和限制面,其中,伴随所述操作部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的移动,所述滑动面用于所述第1滑动体滑动,并且使所述第1滑动体向所述卡合解除位置转移;在所述操作部处于所述第2位置时,所述限制面与所述第1滑动体抵接,限制所述第1滑动体向卡合位置移动。
根据(4)的技术方案,能够伴随操作部的旋转操作而使第1滑动体沿第1方向移动,并且能够根据操作部的旋转位置限制或允许第1滑动体的移动。即,无需对2个滑动体分别设置不同的驱动机构。因此,能够抑制伴随滑动体的增加而驱动电力的增加或结构的复杂化等。
(5)在上述(1)至(4)中的任一技术方案中,可以为,具有车把锁定机构,所述车把锁定机构能够移动到限制所述车辆的操舵系统的操舵的锁定位置和允许所述操舵系统的操舵的锁定解除位置,所述操作部与所述车把锁定机构连接,所述操作部在处于所述第1位置时使所述车把锁定机构位于所述锁定位置,在处于所述第2位置时使所述车把锁定机构位于所述锁定解除位置。
根据(5)的技术方案,由于如上述那样能够抑制操作部的意外转移,因此能够抑制车把锁定机构在锁定位置和锁定解除位置之间意外转移。
(6)在上述(5)的技术方案中,可以为,所述车把锁定机构相对于所述第1滑动体在所述轴向上的不同位置与所述操作部连接。
根据(6)的技术方案,与将第1滑动体和车把锁定机构在第1方向的相同位置与操作部连接的结构相比,易于抑制从第1方向观察的主视时车辆用操作装置的大型化。
(7)在上述(1)至(5)中的任一技术方案中,可以为,具有车辆电源开关机构,所述车辆电源开关机构能够移动到使所述车辆的电源系统接通的接通位置和使所述电源系统断开的断开位置,所述操作部与所述车辆电源开关机构连接,所述操作部在处于所述第1位置时使所述车辆电源开关机构位于所述断开位置,在处于所述第2位置时使所述车辆电源开关机构位于所述接通位置。
根据(7)的技术方案,由于如上述那样能够抑制操作部的意外转移,因此能够抑制车辆电源开关机构在接通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意外转移。
(8)在上述(1)至(5)中的任一技术方案中,可以为,具有开闭体操作许可机构,所述开闭体操作许可机构能够移动到限制所述车辆的开闭体的打开操作的关闭位置和允许所述开闭体的打开操作的打开位置,所述操作部与所述开闭体操作许可机构连接,所述操作部在处于所述第1位置时使所述开闭体操作许可机构位于所述关闭位置,在处于所述第2位置时使所述开闭体操作许可机构位于所述打开位置。
根据(8)的技术方案,由于如上述那样能够抑制操作部的意外转移,因此能够抑制开闭体操作许可机构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意外转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方案,能够在抑制了螺线管的大型化的基础上提高防盗性。
附图说明
图1是透过覆盖件表示的车把锁定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车把锁定装置的主视图。
图3是与图1的III-III对应的剖视图。
图4是与图3的IV-IV对应的部分的概略剖视图。
图5是图3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图6是车把锁定装置中,用于说明认证动作的说明图。
图7是车把锁定装置中,用于说明认证动作的说明图。
图8是车把锁定装置中,用于说明锁定解除动作的说明图。
图9是车把锁定装置中,用于说明锁定解除动作的说明图。
图10是车把锁定装置中,用于说明锁定解除动作的说明图。
图11是车把锁定装置中,用于说明锁定解除动作的说明图。
图12是车把锁定装置中,用于说明锁定解除动作的说明图。
图13是车把锁定装置中,用于说明电源接通操作的说明图。
图14是车把锁定装置中,用于说明电源接通操作的说明图。
图15是车把锁定装置中,用于说明电源接通操作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在本实施方式中,以下的说明中的例如“平行”、“正交”、“中心”、“同轴”等相对或绝对的配置的表达不仅表示精准地这样配置,而且还表示以公差或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角度或距离而相对地位移的状态。
[车把锁定装置1]
图1是透过覆盖件22表示的车把锁定装置1的立体图。
图1所示的车把锁定装置(车辆用操作装置)1例如被搭载于运动型的两轮机动车。但是,车把锁定装置1也可以搭载于运动型以外的各种两轮机动车(例如,无遮盖型(nakedtype)或踏板型等)。车把锁定装置1不限于两轮机动车,其能够搭载于各种车辆。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记载,前后上下左右的朝向与两轮机动车的朝向相同。
车把锁定装置1在车身的前部被安装于车把(未图示)附近。车把锁定装置1通过后述的操作部11的旋转操作、压入操作等而例如实现以下的功能。
(1)与ECU的通信开始操作。
(2)车把的锁定操作和锁定解除操作。
(3)两轮机动车的电源的接通操作和断开操作。
在(1)中,“与ECU的通信开始操作”是指,用于使搭载于车身的ECU与用户携带的便携设备(智能钥匙)之间开始通信的操作。
图2是车把锁定装置1的主视图。图3是与图1的III-III对应的剖视图。
如图2、图3所示,车把锁定装置1具有外壳10、操作部11、认证机构12(参照图1)、操作部锁定机构13(参照图3)、车把锁定机构14(参照图3)和旋转开关15。在以下的说明中,使用XYZ的正交坐标系来说明车把锁定装置1。在该情况下,设定沿着操作部11的旋转轴线O1的方向为X方向(轴向),设定与X方向正交的方向分别为Y方向、Z方向(径向)。
<外壳10>
外壳10具有外壳主体21、覆盖件22和旋钮覆盖件23(参照图2)。
外壳主体21形成为块状。外壳主体21在-X侧端部隔着向Y方向的两侧伸出的伸出部21a被固定于车把(操舵系统)。
如图3所示,在外壳主体21形成有旋钮收容孔21b、杆进退孔21c、组装孔21d及开关收容部21f。
旋钮收容孔21b在外壳主体21中沿X方向延伸。旋钮收容孔21b在外壳主体21中朝向-X侧开口。
杆进退孔21c在外壳主体21中,从旋钮收容孔21b向-Z侧延伸。
组装孔21d在外壳主体21中从旋钮收容孔21b向+Z侧延伸。杆进退孔21c和组装孔21d以将旋钮收容孔21b夹在中间的方式在Z方向上相向。
开关收容部21f在外壳主体21中朝向+X侧开口。在外壳主体21中的分隔开关收容部21f和旋钮收容孔21b彼此的第1划分壁21g形成有连通孔21h。连通孔21h使开关收容部21f和旋钮收容孔21b彼此连通。
覆盖件22形成为朝向-Z侧开口的箱型。覆盖件22与外壳主体21一起构成车把锁定装置1的外装面。覆盖件22被从+Z侧组装于外壳主体21。覆盖件22封闭组装孔21d。
在覆盖件22中的位于+X侧的壁部22a形成有配线引出口22b。配线引出口22b在从X方向观察的主视时呈U字状的槽。即,配线引出口22b沿X方向贯穿壁部22a,并且在壁部22a的端缘上开口。配线引出口22b中的位于壁部22a的端缘上的开口部由外壳主体21(后述的第3划分壁21k)封闭。配线引出口22b使外壳10的内外连通。在本实施方式中,车把锁定装置1以配线引出口22b朝向下方的状态被安装于车身。在该情况下,车把锁定装置1可以以配线引出口22b的开口方向(与开口面正交的方向中的朝向外壳10的外部的方向)至少具有重力方向的下方的分量的方式固定于车身。即,车把锁定装置1可以以开口方向与重力方向的下方一致的状态配置,也可以以开口方向相对于重力方向倾斜的状态配置。
如图2所示,旋钮覆盖件23从-X侧覆盖外壳主体21和覆盖件22。在旋钮覆盖件23中,在从X方向观察时与旋钮收容孔21b重合的位置形成有通孔23a。在旋钮覆盖件23中,位于通孔23a的周围的部分构成显示环部23b。在显示环部23b上标注有表示车把锁定装置1的状态的显示部25A~25C。显示部25A~25C例如沿围绕旋转轴线O1的周向依次标注有表示车把锁定位置25A、电源断开位置25B及电源接通位置25C的标志。
<操作部11>
如图3所示,操作部11以可沿周向旋转且可沿X方向移动的方式被设置于外壳主体21。操作部11具有第1内旋钮31、第2内旋钮32和外旋钮33。
第1内旋钮31形成为沿X方向延伸的棒状。第1内旋钮31以可沿周向旋转且可沿X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收容于旋钮收容孔21b内。第1内旋钮31由沿X方向连接开关卡合部31a(参照图4)、滑动体卡合部31b、锁定凸轮31c和旋钮连结部31d的方式形成。
图4是与图3的IV-IV对应的部分的概略剖视图。
如图4所示,开关卡合部31a是第1内旋钮31的+X侧端部。
滑动体卡合部31b是第1内旋钮31中相对于开关卡合部31a位于-X侧的部分。滑动体卡合部31b在主视时形成为以旋转轴线O1为中心的圆形。在滑动体卡合部31b形成有在外周面上开口的锁定位置凹部35及断开位置凹部36。各凹部35、36在主视时形成为,随着朝向与旋转轴线O1交叉的径向的外侧而周向上的宽度逐渐变大的梯形。即,在锁定位置凹部35的内表面中,在周向上相向的内侧面35a形成为,随着朝向径向的外侧而在周向上朝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延伸的倾斜面。在断开位置凹部36的内表面中,在周向上相向的内侧面36a形成为,随着朝向径向的外侧而沿周向朝向相互分离的方向延伸的倾斜面。各凹部35、36沿X方向贯穿滑动体卡合部31b。
如图3、图4所示,锁定凸轮31c经由连接轴31f而与滑动体卡合部31b相连。锁定凸轮31c在相对于旋转轴线O1偏心的位置沿X方向延伸。锁定凸轮31c伴随第1内旋钮31的旋转而绕旋转轴线O1偏心旋转。本实施方式的锁定凸轮31c在操作部11在车把锁定位置25A与电源接通位置25C之间旋转的过程中,相对于旋转轴线O1在-Y侧的区域移动。
旋钮连结部31d经由连接轴31g而与锁定凸轮31c相连。旋钮连结部31d形成为与旋转轴线O1同轴延伸的圆柱状。
第2内旋钮32连结在第1内旋钮31与外旋钮33之间。在第2内旋钮32上,从+X侧安装有旋钮连结部31d。
在第2内旋钮32与旋钮连结部31d之间设置有扭矩限制器(未图示)。扭矩限制器在第1内旋钮31与第2内旋钮32之间切换扭矩的传递状态和非传递状态。即,在作用于第2内旋钮32与旋钮连结部31d之间的周向的扭矩小于规定扭矩的情况下,扭矩限制器使第1内旋钮31和第2内旋钮32维持传递状态,使第1内旋钮31与第2内旋钮32一体旋转。另一方面,在作用于第2内旋钮32与旋钮连结部31d之间的周向的扭矩为规定扭矩以上的情况下,扭矩限制器使第1内旋钮31和第2内旋钮32为传递解除状态,使第1内旋钮31与第2内旋钮32相对旋转。
外旋钮33是操作部11中被用户操作的部分。外旋钮33具有安装端帽33a和抓持部33b。
安装端帽33a在旋钮收容孔21b内,被从-X侧安装于第2内旋钮32。安装端帽33a以不能相对旋转的方式被安装于第2内旋钮32。
如图2所示,抓持部33b从安装端帽33a向-X侧突出。抓持部33b穿过通孔23a向外壳10的外部露出。抓持部33b在主视时沿径向呈直线状延伸。在抓持部33b中,在径向的第1侧端部形成有表示操作部11的旋转位置的指示部33c。
<认证机构12>
如图1所示,认证机构12设置于外壳主体21中的划分出组装孔21d的第2划分壁21j。具体而言,认证机构12在第2划分壁21j中,沿面向+Y侧的壁面配置。即,认证机构12相对于旋转轴线O1配置于+Y侧且+Z侧。认证机构12具有开关41和开关连接部42。
开关41以能够向X方向按压操作的按压部41a朝向-X侧的状态被安装于第2划分壁21j的壁面。开关41从周向上观察时至少一部分与锁定凸轮31c重合,且配置于从锁定凸轮31c的移动轨迹偏移的位置。此外,“从周向上观察时”重合是指,在X方向的任意的位置上,配置于以旋转轴线O1为中心的同一圆周上。
从开关41引出的开关配线41b在覆盖件22内沿着外壳主体21的外周面向+X侧布线后,通过配线引出口22b被引出到外壳10的外部。开关配线41b在外壳10的外部与ECU连接。此外,开关41可以为转动式的开关等。
开关连接部42相对于开关41被配置于-X侧。开关连接部42以可沿X方向移动的方式被收容于第2划分壁21j上所形成的收容槽21m内。开关连接部42以向Y方向呈曲柄状折弯的状态沿X方向延伸。开关连接部42的+X侧端部接近或抵接于按压部41a。开关连接部42的-X侧端部接近或抵接于第1内旋钮31(旋钮连结部31d)。开关连接部42构成为,伴随操作部11向+X侧移动而能够与操作部11一起向+X侧移动。即,操作部11沿X方向在经由开关连接部42压入按压部41a的操作位置(参照图6)和解除开关连接部42对按压部41a的按压操作的退避位置(参照图5等)之间移动。在开关连接部42与外壳10之间配置有施力部件43(未图示),对开关连接部42向从按压部41a离开的方向(操作部11的退避位置侧)施力。此外,开关连接部42可以与第2内旋钮32连接,只要构成为能够与操作部11一体移动即可。
<操作部锁定机构13>
操作部锁定机构13相对于旋转轴线O1被配置于+Z侧,并且被覆盖件22从+Z侧覆盖。操作部锁定机构13对限制和允许操作部11的旋转操作进行切换。
如图3所示,操作部锁定机构13具有第1滑动体51、螺线管52、第2滑动体53和防盗驱动器54。
第1滑动体51设置为能够在组装孔21d内沿Z方向移动。第1滑动体51形成为以X方向为厚度方向的板状。如图3、图4所示,第1滑动体51具有主体部51a、进入部51b和弹簧支承部51c。
主体部51a是第1滑动体51中主视呈矩形的基体部分,朝向+Z侧的端缘形成为平坦面。
进入部51b从主体部51a向-Z侧突出。进入部51b在进入任一凹部35、36内的状态下,与凹部35、36的内侧面35a、36a卡合(抵接),从而限制操作部11相对于第1滑动体51的旋转(卡合位置)。另一方面,进入部51b在从任一凹部35、36退避的状态下,解除与凹部35、36的内侧面35a、36a的卡合,允许操作部11相对于第1滑动体51的旋转(图11等所示的锁定解除位置)。在卡合解除位置上,通过进入部51b抵接于滑动体卡合部31b的外周面上,限制第1滑动体51向卡合位置复位。
进入部51b在主视时,形成为随着朝向-Y侧而Z方向上的宽度逐渐缩小的梯形。即,在进入部51b的外表面中,在Y方向上相向的外侧面57形成为随着朝向-Z侧而向相互接近的方向延伸的倾斜面。进入部51b的外侧面57呈与凹部35、36的内侧面35a、36a相等的倾斜角度。因此,进入部51b的外侧面57和凹部35、36的内侧面35a、36a构成为,伴随操作部11相对于第1滑动体51的旋转而能够相互滑动。但是,进入部51b的外侧面57和凹部35、36的内侧面35a、36a也可以为不同的倾斜角度。
弹簧支承部51c从主体部51a向Y方向的两侧伸出。第1施力部件55分别介于各弹簧支承部51c与外壳主体21之间。第1施力部件55对第1滑动体51向卡合位置施力。
图5是图3的主要部分放大剖视图。
如图5所示,螺线管52具有框架52a、线圈52b和柱塞52c。
线圈52b以线圈轴线沿着X方向的状态配置。线圈52b经由框架52a被固定于外壳主体21。在本实施方式中,框架52a以从+Z侧覆盖组装孔21d的一部分的方式固定在第2划分壁21j的端缘上。
柱塞52c插入线圈52b的内侧。柱塞52c构成为通过与线圈52b之间所作用的电磁力能够向-X侧移动。
第2滑动体53连结于柱塞52c的-X侧端部。第2滑动体53构成为能够与柱塞52c一体地沿X方向移动。第2滑动体53对限制和允许第1滑动体51从卡合位置向卡合解除位置的移动进行切换。具体而言,第2滑动体53具有相对于第1滑动体51的移动轨迹进行进退的限制部53a。在相对于线圈52b的无通电状态下,第2滑动体53与柱塞52c一起向+X侧突出(限制位置)。在限制位置上,限制部53a位于第1滑动体51的移动轨迹上,沿Y方向接近或抵接于主体部51a。另一方面,在相对于线圈52b的通电状态下,第2滑动体53与柱塞52c一起向-X侧移动(图7所示的限制解除位置)。在限制解除位置上,限制部53a相对于第1滑动体51的移动轨迹向-X侧退避。
第2滑动体53在以将限制部53a夹在中间的方式位于螺线管52的相反侧的位置的部分上具有弹簧支承部53b。第2施力部件58介于弹簧支承部53b与外壳主体21之间。第2施力部件58对第2滑动体53向限制位置(+X侧)施力。
这样,操作部锁定机构13通过能够沿Z方向移动的第1滑动体51和能够沿X方向移动的第2滑动体53这两个能够沿相互交叉的方向移动的滑动体,对限制和解除操作部11的旋转操作进行切换。
防盗驱动器54是根据从ECU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的频率而使螺线管52动作的螺线管驱动器。防盗驱动器54在覆盖件22内,相对于螺线管52被配置于+X侧。具体而言,防盗驱动器54配置于主视时与螺线管52重合,从Y方向观察的俯视时与螺线管52不重合的位置。
防盗驱动器54具有驱动器壳体54a和电路基板54b。
驱动器壳体54a形成为向+X侧开口的箱型。驱动器壳体54a被固定于外壳主体21中划分出开关收容部21f的第3划分壁21k的位于+Z侧的部分。即,防盗驱动器54在X方向上被配置于螺线管52与配线引出口22b之间。主视时,螺线管52、防盗驱动器54及开关41配置于以将旋转轴线O1作为中心的中心角的180°的范围内。
如图1所示,在驱动器壳体54a中的位于+Y侧的部分形成有配线引导件54f。配线引导件54f是向+Y侧敞开,且沿X方向延伸的槽。在配线引导件54f内收容有开关配线41b。开关配线41b在配线引导件54f内被沿X方向引导,之后向配线引出口22b布线。
电路基板54b在驱动器壳体54a内,以Z方向为厚度方向配置。如图1所示,在电路基板54b上安装有螺线管配线54c和驱动器配线54d。
螺线管配线54c将螺线管52(线圈52b)与电路基板54b之间连接。从线圈52b引出的螺线管配线54c通过配线引导件54f相对于驱动器壳体54a绕到+X侧后,与电路基板54b连接。
驱动器配线54d从电路基板54b向+X侧引出。驱动器配线54d在外壳10内,以与开关配线41b捆绑的状态通过配线引出口22b向外壳10的外部引出。驱动器配线54d在外壳10的外部与ECU连接。
防盗驱动器54例如在判断为从ECU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的频率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向螺线管52输出动作信号。动作信号可以是与螺线管52中流动的电流或螺线管52所产生的电压有关的电信号,也可以是指示由映射确定的控制方式的信号。另外,防盗驱动器54可以构成为,在判断为控制信号的振幅为规定的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向螺线管52输出动作信号。
<车把锁定机构14>
如图3所示,车把锁定机构14相对于操作部锁定机构13被配置于-Z侧。在图示的例中,车把锁定机构14从Z方向观察时与螺线管52重合。此外,车把锁定机构14和螺线管52只要从Z方向观察时至少一部分重合即可。
车把锁定机构14设置在从旋钮收容孔21b到杆进退孔21c的范围。车把锁定机构14根据操作部11的旋转操作来切换车把的锁定和锁定解除。车把锁定机构14具有凸轮板61、锁定杆62和施力部件63。
凸轮板61以X方向为厚度方向被配置于旋钮收容孔21b内。在凸轮板61上形成有通孔61a。在通孔61a内配置有锁定凸轮31c。通孔61a的内周缘构成为,伴随操作部11的旋转而能够用于锁定凸轮31c滑动。凸轮板61伴随操作部11的旋转而经由通孔61a的内周缘被沿Z方向按压,从而在旋钮收容孔21b内沿Z方向移动。
锁定杆62形成为沿Y方向延伸的柱状。锁定杆62在+Z侧端部卡止于凸轮板61。锁定杆62伴随凸轮板61的Z方向的移动而在杆进退孔21c内沿Z方向移动。具体而言,锁定杆62在与车把卡合的锁定位置和解除与车把卡合的锁定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在锁定位置上,锁定杆62的-Z侧端部通过杆进退孔21c而从外壳10突出。在锁定位置上,锁定杆62限制车把的操舵。在锁定解除位置上,锁定杆62从外壳10突出的量比在锁定位置上小。即,在锁定解除位置上,锁定杆62从车把退避,允许车把的操舵。此外,限制车把的操舵的状态是“车辆为规定的第1状态”的一例。
施力部件63包围锁定杆62的周围。施力部件63被配置于凸轮板61与外壳主体21之间,对车把锁定机构14向锁定位置(-Z侧)施力。
<旋转开关15>
如图4所示,旋转开关15从+X侧连结于外壳主体21。旋转开关15伴随操作部11的旋转操作而向搭载于两轮机动车的ECU输出电源的接通信号。具体而言,旋转开关15构成为,在开关壳体15a内收纳转子(未图示)或固定触点(未图示)。
在开关壳体15a上形成有插入口15b。在插入口15b内插入有第1内旋钮31的开关卡合部31a。
转子以能够沿周向旋转的方式被收容于开关壳体15a内。开关卡合部31a与转子嵌合。由此,转子构成为,伴随第1内旋钮31的旋转而旋转。在转子上配设有旋转触点(未图示)。旋转触点伴随转子的旋转而沿围绕旋转轴线O1的周向移动。
固定触点在开关壳体15a上,于与转子相向的位置,隔开间隔地配设在旋转触点的移动轨迹上。固定触点构成为,伴随转子的旋转而能够与旋转触点接触。即,伴随第1内旋钮31的旋转,当旋转触点与固定触点接触时而旋转开关15向ECU输出电源的接通信号。
[作用]
接着,说明上述车把锁定装置1的作用。在以下的说明中,依次说明操作部11(指示部33c)从车把锁定位置P1(第1位置)到电源接通位置P3(第2位置)的动作。此外,操作部11在车把锁定位置P1上,通过第1滑动体51位于卡合位置及第2滑动体53位于限制位置,旋转操作被限制,在该状态下,被允许向X方向移动。
<认证动作>
图6、图7是用于说明认证动作的说明图,且是与图5对应的剖视图。
如图5、图6所示,为了开始车把锁定装置1的认证,在用户持有便携设备的状态下,将外旋钮33向+X侧压入。于是,整个操作部11(内旋钮31、32及外旋钮33)相对于外壳10向+X侧移动。此时,操作部11通过相对于第1滑动体51沿X方向相对移动,进入部51b在锁定位置凹部35内沿X方向移动。
当操作部11向+X侧移动时,经由第2内旋钮32向+X侧压入开关连接部42。由此,开关连接部42在收容槽21m内向+X侧移动。通过操作部11移动到操作位置,经由开关连接部42按压操作开关41。当开关41被按压时,ECU与便携设备的认证动作开始。具体而言,从ECU的天线发送请求信号。当便携设备接收到请求信号时,发送响应信号。ECU的天线接收从便携设备发送来的响应信号。之后,在ECU中,根据天线接收到的便携设备的响应信号进行便携设备的ID认证。ECU在认证正常完成的情况下,向操作部锁定机构13(防盗驱动器54)输出控制信号。
如图6、图7所示,防盗驱动器54在判断为所输入的控制信号是正规的控制信号的情况下,向螺线管52输出动作信号。由此,电流在线圈52b中流动。当电流在线圈52b中流动时,柱塞52c通过作用于线圈52b与柱塞52c之间的电磁力而向-X侧移动。通过柱塞52c向-X侧移动,第2滑动体53向-X侧移动。其结果,第2滑动体53从限制位置移动到限制解除位置,允许第2滑动体53使第1滑动体51向+Z侧移动。
据此,认证动作完成。
<锁定解除动作>
图8~图12是用于说明锁定解除动作的说明图,图8是与图2对应的主视图,图9、图10是与图4对应的剖视图,图11、图12是与图5对应的剖视图。
如图8所示,完成认证动作后,使操作部11移动到电源断开位置P2,解除车把锁定。具体而言,使操作部11沿图8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于是,整个操作部11沿周向旋转。此时,如图9所示,伴随操作部11的旋转,锁定位置凹部35沿周向移动,从而,第1滑动体51的进入部51b在锁定位置凹部35的内侧面35a上滑动。由此,第1滑动体51伴随操作部11的旋转而克服第1施力部件55的作用力向+Z侧(旋转轴线O1的径向)移动。当进入部51b从锁定位置凹部35脱离后,进一步使操作部11旋转时,第1滑动体51跃到滑动体卡合部31b的外周面上。由此,第1滑动体51处于卡合解除位置。
如图9、图10所示,当第1滑动体51移动到卡合解除位置的状态下,进一步使操作部11旋转时,进入部51b在滑动体卡合部31b的外周面上滑动,同时操作部11旋转。之后,当操作部11旋转到第1滑动体51与断开位置凹部36在Z方向上相向的位置时,第1滑动体51再次向卡合位置移动。即,第1滑动体51通过第2施力部件58的作用力而向-Z侧移动。其结果,进入部51b进入断开位置凹部36内,操作部11被保持于电源断开位置(第2位置)P2。
如图11、图12所示,在操作部11从车把锁定位置P1转移到电源断开位置P2的过程中,锁定凸轮31c绕旋转轴线O1偏心旋转。于是,锁定凸轮31c的外周面在凸轮板61的通孔61a的内周缘上滑动。由此,锁定凸轮31c伴随操作部11的旋转而将凸轮板61向+Z侧按压。由此,锁定杆62与凸轮板61一起向+Z侧移动。其结果,锁定杆62从车把退避,允许车把的操舵(锁定解除位置)。
<从电源断开位置P2向电源接通位置P3的转移>
图13~图15是用于说明电源接通操作的说明图,图13是与图2对应的主视图,图14是与图4对应的剖视图,图15是与图5对应的剖视图。接着,如图13所示,从电源断开位置P2向电源接通位置P3使操作部11沿图13所示的顺时针方向旋转。伴随操作部11的旋转,断开位置凹部36沿周向移动,从而,第1滑动体51的进入部51b在断开位置凹部36的内侧面36a上滑动。由此,第1滑动体51伴随操作部11的旋转,克服第1施力部件55的作用力而向+Z侧(旋转轴线O1的径向)移动。当进入部51b从断开位置凹部36脱离后,进一步使操作部11旋转时,第1滑动体51跃到滑动体卡合部31b的外周面上。由此,第1滑动体51处于卡合解除位置。当第1滑动体51移动到卡合解除位置的状态下,进一步使操作部11旋转时,进入部51b在滑动体卡合部31b的外周面上滑动,同时操作部11旋转。由此,操作部11成为电源接通位置P3。
此外,当操作部11位于电源接通位置P3时,第1滑动体51抵接于滑动体卡合部31b的外周面。因此,当操作部11位于电源接通位置P3时,不会使第1滑动体51复位到卡合位置。
在操作部11转移到电源接通位置P3的过程中,通过经由开关卡合部31a使旋转开关15的转子旋转,从而旋转开关15的固定触点与旋转触点接触。其结果,从旋转开关15向ECU发送接通信号。由此,两轮机动车的起动准备完成。在该状态下,通过操作配设于两轮机动车的起动器等,发动机被点火。此外,两轮机动车的起动准备完成的状态是“车辆为与第1状态不同的规定的第2状态”的一例。
此外,在操作部11处于车把锁定位置P1或电源断开位置P2的状态下,当从便携设备与ECU的通信开始起经过了规定时间时、或在完成认证动作后便携设备离开到能够与ECU通信的区域外时,第2滑动体53再次复位到限制位置。即,停止从防盗驱动器54向线圈52b输出动作信号,停止对线圈52b通电。于是,第2滑动体53被第2施力部件58的作用力向+X侧推回,从而柱塞52c及第2滑动体53一体地向+X侧移动。其结果,限制第2滑动体53使第1滑动体51向+Z侧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再次进行上述的认证动作,能够使第2滑动体53再次转移到限制解除位置。即,在上述的说明中,将车把锁定位置P1作为第1位置,将电源断开位置P2或电源接通位置P3作为第2位置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将电源断开位置P2作为第1位置,将车把锁定位置P1或电源接通位置P3作为第2位置。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车把锁定装置1构成为,具有沿Z方向(第1方向)移动而与操作部11卡合、脱离的第1滑动体51和沿X方向(第2方向)移动而限制和允许第1滑动体51的移动的第2滑动体53。
根据该结构,由于通过沿相互交叉的2个方向移动的2个滑动体51、53来限制操作部11的旋转,因此不易受到被输入两轮机动车的外力产生的影响。即,在本实施方式的车把锁定装置1中,在第2滑动体53移动到限制解除位置后,只要第1滑动体51未移动到卡合解除位置则操作部11的旋转不被允许。因此,与现有技术那样的通过卡止爪的转动来限制操作部11的旋转的结构相比,能够抑制操作部11意外转移到可旋转的状态。
这样,本实施方式的车把锁定装置1由于根据第2滑动体53的位置对限制和允许第1滑动体51的移动进行切换,因此无需增大由螺线管52产生的电磁力。由此,能够在抑制了螺线管52的大型化的基础上提高防盗性。而且,由于能够抑制螺线管52的大型化,因此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或重量的增加、相对于车身的安装性的降低等。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把锁定装置1中,第1滑动体51被第1施力部件55向卡合位置施力。因此,更不易使第1滑动体51转移到卡合解除位置。
本实施方式的车把锁定装置1构成为,具有对第2滑动体53向限制位置施力的第2施力部件58。
根据该结构,不易使第2滑动体53因被输入两轮机动车的外力而转移到限制解除位置。因此,能够进一步实现防盗性的提高。
本实施方式的操作部11构成为,通过伴随操作部11的旋转而第1滑动体51在凹部35、36的内侧面(滑动面)35a、36a上滑动,从而使第1滑动体51从卡合位置转移到卡合解除位置,通过在电源接通位置上与滑动体卡合部31b的外周面(限制面)抵接,从而限制第1滑动体51向卡合位置移动。
根据该结构,能够伴随操作部11的旋转操作而使第1滑动体51移动,并且能够根据操作部11的旋转位置限制或允许第1滑动体51的移动。即,无需对2个滑动体51、53分别设置不同的驱动机构。因此,能够抑制伴随滑动体51、53的增加而驱动电力的增加或结构的复杂化等。
本实施方式的车把锁定装置1构成为,第1滑动体51和车把锁定机构14(凸轮板61)在X方向上的不同位置与操作部11连接。根据该结构,与将第1滑动体51和车把锁定机构14在X方向上的相同位置与操作部11连接的结构相比,易于抑制从X方向观察的主视时车把锁定装置1的大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的车把锁定装置1中,构成为具有车把锁定机构14,所述车把锁定机构14能够移动到限制两轮机动车的车把的操舵的锁定位置和允许车把的操舵的锁定解除位置。构成为,操作部11在车把锁定位置P1上使车把锁定机构14位于锁定位置,在电源断开位置P2或电源接通位置P3上使车把锁定机构14位于锁定解除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如上述那样能够抑制操作部11的意外转移,因此能够抑制车把锁定机构14在锁定位置和锁定解除位置之间意外转移。
[其他的变形例]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和其他的变更。本发明不受上述的说明的限定,而仅受附录的权利要求书的限定。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操作部11向X方向移动来进行认证动作的结构,但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为操作部11向Z方向移动来进行认证动作的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有第2施力部件58的结构,但也可以为不具有第2施力部件58的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第1滑动体51沿Z方向(径向)移动,第2滑动体53沿X方向(轴向)移动的结构,但也可以为第1滑动体51沿X方向移动,第2滑动体53沿Z方向移动的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车把锁定机构14和第1滑动体51配置于X方向上的不同位置的结构,但不限于该结构。车把锁定机构14和第1滑动体51也可以配置于X方向上的相同位置(在Y方向或Z方向上偏移的位置)。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伴随操作部11的旋转而使第1滑动体51移动到卡合解除位置的结构,但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伴随第2滑动体53向限制解除位置的移动而使第1滑动体51向卡合解除位置移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外壳10内配置有防盗驱动器54的结构,但也可以为不具有防盗驱动器54的结构。另外,开关41、螺线管52、防盗驱动器54、车把锁定机构14等在外壳10内的布局能够适当变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说明了能够进行(2)车把的锁定操作和锁定解除操作、以及(3)两轮机动车的电源的接通操作和断开操作的车辆用操作装置,但不限于该结构。车辆用操作装置例如也可以具有开闭体操作许可机构,该开闭体操作许可机构在踏板型的骑乘型车辆中对座椅(开闭体)或燃料供油口的盖(开闭体)等进行开闭操作。在该情况下,开闭体操作许可机构能够移动到限制开闭体的打开操作的关闭位置和允许开闭体的打开操作的打开位置。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对操作部设定位于电源断开位置(第1位置)P2与电源接通位置(第1位置)P3之间的、能够对座椅或供油口的盖进行打开操作的座椅打开位置(未图示:第2位置)。具体而言,也可以以与内旋钮31的与电源断开位置P2对应的凹部35相邻的方式,形成与座椅打开位置对应的凹部。即,操作部11在处于电源断开位置P2或电源接通位置P3时使开闭体操作许可机构位于关闭位置,在处于座椅打开位置时使开闭体操作许可机构位于打开位置。
根据该结构,由于如上述那样能够抑制操作部11的意外转移,因此能够抑制开闭体操作许可机构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意外转移。
另外,车辆用操作装置可以具有车辆电源开关机构,所述车辆电源开关机构能够移动到使车辆的电源系统接通的接通位置和使电源系统断开的断开位置。在该情况下,操作部可以在处于第1位置时使车辆电源开关机构位于断开位置,在位于第2位置时使车辆电源开关机构位于所述接通位置。
在该结构中,由于如上述那样能够抑制操作部11的意外转移,因此也能够抑制车辆电源开关机构在接通位置和断开位置之间意外转移。
除此以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以将上述的实施方式的结构要素适当地置换为公知的结构要素,另外,也可以适当组合上述的变形例。
[附图标记说明]
1:车把锁定装置(车辆用操作装置);11:操作部;13:操作部锁定机构;14:车把锁定机构;51:第1滑动体;52:螺线管;52c:柱塞;53:第2滑动体;55:第1施力部件;58:第2施力部件;O1:旋转轴线。

Claims (8)

1.一种车辆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操作部和操作部锁定机构,其中,
所述操作部能够在使车辆为规定的第1状态的第1位置和使所述车辆为与所述第1状态不同的规定的第2状态的第2位置之间旋转;
所述操作部锁定机构能够与所述操作部卡合、脱离,且对限制和允许所述操作部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的移动进行切换,
所述操作部锁定机构具有第1滑动体、螺线管和第2滑动体,其中,
所述第1滑动体设置为,能够在卡合于所述操作部的卡合位置和从所述操作部脱离的卡合解除位置之间,沿轴向和径向中的第1方向移动,所述轴向是沿着所述操作部的旋转轴线的方向,所述径向是与所述轴向交叉的方向;
所述螺线管具有柱塞,所述柱塞设置为,能够沿所述轴向和所述径向中的第2方向移动;
所述第2滑动体与所述柱塞连接,在限制位置和限制解除位置之间移动,其中,在所述限制位置上,限制所述第1滑动体从所述卡合位置向所述卡合解除位置移动;在所述限制解除位置上,允许所述第1滑动体从所述卡合位置向所述卡合解除位置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1施力部件,该第1施力部件对所述第1滑动体向所述卡合位置施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车辆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第2施力部件,该第2施力部件对所述第2滑动体向所述限制位置施力。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操作部具有滑动面和限制面,其中,
伴随所述操作部从所述第1位置向所述第2位置的移动,所述滑动面用于所述第1滑动体滑动,并且使所述第1滑动体向所述卡合解除位置转移;
在所述操作部处于所述第2位置时,所述限制面与所述第1滑动体抵接,限制所述第1滑动体向卡合位置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车把锁定机构,所述车把锁定机构能够移动到限制所述车辆的操舵系统的操舵的锁定位置和允许所述操舵系统的操舵的锁定解除位置,
所述操作部与所述车把锁定机构连接,
所述操作部在处于所述第1位置时使所述车把锁定机构位于所述锁定位置,在处于所述第2位置时使所述车把锁定机构位于所述锁定解除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把锁定机构相对于所述第1滑动体在所述轴向上的不同位置与所述操作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车辆电源开关机构,所述车辆电源开关机构能够移动到使所述车辆的电源系统接通的接通位置和使所述电源系统断开的断开位置,
所述操作部与所述车辆电源开关机构连接,
所述操作部在处于所述第1位置时使所述车辆电源开关机构位于所述断开位置,在处于所述第2位置时使所述车辆电源开关机构位于所述接通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操作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开闭体操作许可机构,所述开闭体操作许可机构能够移动到限制所述车辆的开闭体的打开操作的关闭位置和允许所述开闭体的打开操作的打开位置,
所述操作部与所述开闭体操作许可机构连接,
所述操作部在处于所述第1位置时使所述开闭体操作许可机构位于所述关闭位置,在处于所述第2位置时使所述开闭体操作许可机构位于所述打开位置。
CN202280020926.XA 2021-03-18 2022-03-01 车辆用操作装置 Pending CN117043020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44358A JP2022143698A (ja) 2021-03-18 2021-03-18 車両用操作装置
JP2021-044358 2021-03-18
PCT/JP2022/008504 WO2022196334A1 (ja) 2021-03-18 2022-03-01 車両用操作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43020A true CN117043020A (zh) 2023-11-10

Family

ID=833214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80020926.XA Pending CN117043020A (zh) 2021-03-18 2022-03-01 车辆用操作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43698A (zh)
CN (1) CN117043020A (zh)
BR (1) BR112023018480A2 (zh)
WO (1) WO2022196334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147217B2 (ja) * 2006-11-10 2013-02-20 株式会社アルファ 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JP5244379B2 (ja) * 2007-03-16 2013-07-24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自動二輪車
JP2017047771A (ja) * 2015-09-01 2017-03-09 株式会社東海理化電機製作所 電動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JP7016792B2 (ja) * 2018-12-25 2022-02-07 株式会社ホンダロック ハンドルロック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96334A1 (ja) 2022-09-22
JP2022143698A (ja) 2022-10-03
BR112023018480A2 (pt) 2023-10-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260360B2 (ja) 電動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JP2004237887A (ja) エンジン始動・停止用スイッチ装置
JP5727850B2 (ja) ドアロック装置
KR20010015286A (ko) 차량의 변속 레버 장치
CN110621553A (zh) 尤其用于机动车的锁定装置
CN1325311C (zh) 用于个人身份识别卡系统的转向盘柱锁
CN111279041B (zh) 锁驱动装置和自行车锁装置
EP1728695B1 (en) Operation device for vehicle ignition switch
EP2615228B1 (en) Latch releasing system for vehicle door
CN117043020A (zh) 车辆用操作装置
CN111377013B (zh) 车把锁定装置
WO2022196742A1 (ja) 車両用操作装置及びハンドルロック装置
JP4841228B2 (ja) 錠装置
CN111377014B (zh) 车把锁定装置
JP6586309B2 (ja) 鞍乗型車両用認証操作装置及び鞍乗型車両
WO2008023525A1 (fr) Dispositif de serrure à cylindre pour véhicule
CN111391945A (zh) 车把锁定装置
JP4801812B2 (ja) 車両用シリンダ錠装置
JP4418298B2 (ja) 錠装置
EP3707034A1 (en) A multi-function smart ignition lock for vehicles
JP4056422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の安全装置
JP5117290B2 (ja) キーシリンダ装置
CN114352139B (zh) 检测装置以及汽车用门锁装置
JP4154283B2 (ja) 錠装置
JP4902386B2 (ja) イグニッションスイッ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