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279041B - 锁驱动装置和自行车锁装置 - Google Patents
锁驱动装置和自行车锁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279041B CN111279041B CN201880069193.2A CN201880069193A CN111279041B CN 111279041 B CN111279041 B CN 111279041B CN 201880069193 A CN201880069193 A CN 201880069193A CN 111279041 B CN111279041 B CN 11127904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ock
- latch
- motor
- housing
- actua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452 restrai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6854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175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94 depressogen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960 trigger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5/0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7/00—Operating or controlling locks or other fastening devices by electric or magnetic mea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71/00—Lock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icycles, other than padlock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B—LOCKS; ACCESSORIES THEREFOR; HANDCUFFS
- E05B49/00—Electric permutation locks; Circuits therefor ; Mechanical aspects of electronic locks; Mechanical keys therefo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锁驱动装置具有致动器单元(60),该致动器单元(60)能收纳于由自行车锁装置(31)的锁壳(40)所形成的收纳部(41a)内,致动器单元(60)具有致动器壳体(71)、电机、齿轮机构和限制杆(83),其中,电机被收纳在致动器壳体(71)内;齿轮机构在致动器壳体(71)内与电机连接;限制杆(83)被组装于致动器壳体(71),并且经由齿轮机构被传递电机的驱动力,从而切换如下的限制与解除限制,所述限制是指对自行车锁装置(31)中的闩(43)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移动进行限制,所述解除限制是指解除所述限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锁驱动装置和自行车锁装置。
本申请基于2017年11月17日申请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特愿2017-222263号主张优先权,并在此引用其内容。
背景技术
自行车锁装置例如具有能够在车轮的辐条之间进退的闩、和能够与闩卡合和脱离卡合的卡合部。在这种自行车锁装置中,在闩进入辐条之间的上锁位置,通过卡合部与闩卡合,来限制闩向解锁位置的移动。据此,车轮的旋转被限制。另一方面,在自行车锁装置中,通过解除卡合部与闩的卡合,允许闩向解锁位置移动,闩从辐条之间退避。据此,允许车轮的旋转。
但是,在自行车锁装置中,已知一种通过远距离操作来进行闩的解锁动作的结构(例如,参照下述专利文献1、2)。在这种自行车锁装置中,电机、齿轮机构等被收纳在锁壳内。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电机的驱动力经由齿轮机构传递给卡合部,卡合部与闩的卡合被解除,从而,闩移动至解锁位置。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发明专利公开特开2001-3624号
专利文献2:日本发明专利公开特开2000-72065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是在锁壳内分别组装有电机和齿轮机构等的结构,因此在提高组装性方面还有改善的余地。
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组装性的锁驱动装置和自行车锁装置。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结构。
(1)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锁驱动装置具有致动器单元,该致动器单元能收纳于由自行车锁装置的锁壳所形成的收纳部内,所述致动器单元具有致动器壳体、电机、齿轮机构和限制部,其中,所述电机被收纳在所述致动器壳体内;所述齿轮机构在所述致动器壳体内与电机连接;所述限制部被组装于所述致动器壳体,并且经由所述齿轮机构被传递所述电机的驱动力,从而切换如下的限制与解除限制,所述限制是指对所述自行车锁装置中的闩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移动进行限制,所述解除限制是指解除所述限制。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1),能够在将电机、齿轮机构、限制部等一体化为致动器单元之后,组装到锁壳内。据此,在组装自行车锁装置时,不需要将电机、齿轮机构等分别组装在锁壳内。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性。
(2)在上述技术方案(1)中,也可以为,所述自行车锁装置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在与所述闩卡合时限制所述闩的移动,并且在对所述闩的卡合解除时允许所述闩的移动,所述限制部具有支点部、力点部和作用部,其中,所述支点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致动器壳体;所述力点部与所述支点部相连,并且被输入所述电机的驱动力;所述作用部与所述支点部相连,并且随着绕所述支点部的转动而对所述卡合部相对于所述闩的卡合和脱离卡合进行切换。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2),限制部通过卡合部进行限制或者解除限制闩的移动。据此,与通过限制部直接进行限制或解除限制闩的移动的结构相比,不会限制致动器单元在锁壳内的配置部位。即,通过根据致动器单元的配置位置来改变限制部的长度等,由此能够使限制部与卡合部卡合,因此能够提高致动器单元的设计自由度。
(3)在上述技术方案(1)或(2)中,也可以为还具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被组装于所述锁壳,控制所述电机的驱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3),通过将控制单元一体地组装于锁壳,与将多个电子零部件分别组装于锁壳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组装性。而且,通过与致动器单元单独地组装控制单元,例如能够同时制造致动器单元和控制单元。因此,能够提高锁驱动装置的制造效率。
(4)在上述技术方案(3)中,也可以为,所述控制单元构成为能够封闭所述收纳部的开口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4),通过利用控制单元来封闭开口部,据此不需要另外设置封闭开口部的盖。因此,能够实现自行车锁装置的低成本化。
而且,通过使控制单元作为盖发挥功能,而使控制单元露出到自行车锁装置的外部。据此,能够抑制例如被收纳在控制单元的控制壳体内的天线的通信被锁壳屏蔽的情况。
(5)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所涉及的自行车锁装置具有上述技术方案(1)至(4)中的任一项的锁驱动装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5),由于具有上述技术方案(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锁驱动装置,因此能够提供一种组装性优良,且低成本的自行车锁装置。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组装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具有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行车锁装置的电动助力自行车的侧视图。
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行车锁装置的后视图。
图3是表示将第2壳体拆下后的状态的自行车锁装置的放大后视图。
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行车锁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致动器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6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控制单元的立体分解图。
图7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行车锁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8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行车锁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图9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行车锁装置的动作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自行车]
图1是具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自行车锁装置31的电动助力自行车1的侧视图。
如图1所示,自行车1是一边受到由助力电机22进行的辅助一边以人力行驶的所谓电动助力自行车。但是,本实施方式的自行车1也可以是不具有助力电机22的结构。
自行车1是由主体框架3支承前轮5、后轮7、驱动机构10、自行车锁装置31等而构成的结构。
驱动机构10具有主驱动部11和助力驱动部12。
主驱动部11具有曲柄臂14、踏板15、链条16、链轮(sprocket,未图示)等。人力驱动力(踏板踏力)经由被安装于曲柄臂14的踏板15被输入至主驱动部11。主驱动部11将上述的踏板踏力经由链轮和链条16传递给后轮7,据此使后轮7旋转。
助力驱动部12具有电池21、助力电机22、变速箱(未图示)等。助力驱动部12检测踏板踏力,在检测出的踏板踏力为规定值以上的情况下,驱动助力电机22,而产生基于电力的驱动力(辅助力)。此外,踏板踏力为规定踏力以上的情况是指踏板15开始踏下的情况或在坡道上上坡的情况等。助力驱动部12将辅助力传递给主驱动部11。据此,主驱动部11将助力电机22的辅助力传递给后轮7而使后轮7旋转。即,后轮7除了通过主驱动部11的驱动力旋转之外,在踏板踏力为规定的踏力以上的情况下,也受到助力驱动部12的辅助力的辅助而进行旋转。前轮5伴随着上述的后轮7的旋转而旋转,由此自行车1进行行驶。
<自行车锁装置>
自行车锁装置31是进行自行车1的上锁和解锁的装置。在本实施方式中,自行车锁装置31通过与自行车1的后轮7卡合和脱离卡合来进行自行车1的上锁和解锁。自行车锁装置31是以手动方式进行自行车1的上锁,并能够以手动或电动方式进行自行车1的解锁的装置。自行车锁装置31在与主体框架3中的后轮7和电池21相邻的位置处横跨后轮7而安装。
图2是自行车锁装置31的后视图。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图2中的纸面的垂直方向设为前后方向(箭头FR为前方),将与前后方向正交的两个方向分别设为上下方向(箭头UP为上方)和左右方向(箭头LH为左方)来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自行车锁装置31主要具有锁主体33和锁驱动装置35。
<锁主体>
图3是表示将第2壳体42拆下后的状态的自行车锁装置31的放大后视图。
如图3所示,锁主体33主要具有锁壳40、闩43、手动解锁部44、闩操作部45和检测部46。
图4是自行车锁装置31的立体分解图。
如图4所示,锁壳40形成为在从前后方向观察的主视下向下方开口的U字状(马蹄形状)。锁壳40具有向后方开口的第1壳体41和封闭第1壳体41的后端开口部的一部分的第2壳体4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壳体41例如由树脂材料形成,第2壳体42例如由金属材料形成。
锁壳40具有壳主体40a和一对腿部40b、40c,该一对腿部40b、40c从壳主体40a的左右两端部向下方延伸。
如图1所示,壳主体40a被配置在主体框架3中的、隔着后挡泥板6的与后轮7的相反侧。如图3所示,在第1壳体41中,由位于壳主体40a的部分构成收纳部41a,该收纳部41a收纳自行车锁装置31的驱动部件(例如,手动解锁部44、闩操作部45、锁驱动装置35的后述的致动器单元60等)。如图4所示,在第2壳体42中,在壳主体40a的上部形成有使收纳部41a的一部分露出的开口部42a。
各腿部40b、40c形成为在主视时为圆弧状。如图1所示,各腿部40b、40c跨过后挡泥板6和后轮7的轮胎8,相对于后轮9被配置在左右两侧。此外,后轮9通过在轮毂(未图示)与轮圈9a之间架设多个辐条9b而构成。
如图2所示,闩43被收纳于锁壳40中的至少第1腿部40b内。闩43形成为在主视时为C字状。闩43构成为能够沿从第1腿部40b的顶端部进出的方向(闩43的周向)移动。闩43的顶端部在上锁位置从第1腿部40b的顶端部突出,进入到第2腿部40c内。即,闩43在上锁位置,穿过后轮9的相邻的辐条9b彼此之间而架设在各腿部40b、40c的顶端部彼此之间。据此,在后轮7旋转时,辐条9b与闩43干涉,据此来限制后轮7的旋转。
闩43在解锁位置,被收纳在各腿部40b、40c中的第1腿部40b内。据此,闩43从相邻的辐条9b之间退避,从而允许后轮7的旋转。此外,闩43构成为能够通过从第1腿部40b向前方突出的操作杆50(参照图4)操作。
如图3所示,螺旋弹簧47介于闩43的基端部与第2腿部40c之间。螺旋弹簧47对闩43向解锁方向B施力。
在闩43的基端部上形成有凹部43a。
手动解锁部44被收纳在壳主体40a(收纳部41a)内的右侧。手动解锁部44在手动进行闩43的解锁时被使用。手动解锁部44包括锁芯(key cylinder)51和卡止部52。
如图3、图4所示,锁芯51具有在壳主体40a的右侧面上露出的钥匙孔51a。解锁钥匙(未图示)通过钥匙孔51a插入锁芯51。如图3所示,锁芯51通过解锁钥匙的操作使卡止部52动作。
卡止部52与锁芯51连接。卡止部52构成为能够通过解锁钥匙的操作而上下移动。
闩操作部45在壳主体40a(收纳部41a)内被收纳在相对于手动解锁部44位于左侧的部分。闩操作部45例如以可上下移动的方式被支承在第1壳体41上。
门闩操作部45主要包括基部55和多个卡合部(闩卡合部56、杆卡合部57和锁芯卡合部58)。
在基部55与壳主体40a之间夹设有施力部件(未图示)。施力部件对闩操作部45向下方(与闩43卡合的方向)施力。
闩卡合部56从基部55向下方突出。当闩43处于上锁位置时,闩卡合部56进入上述凹部43a内,并且与闩43卡合(卡合位置)。
据此,闩43的解锁方向的移动被限制。
杆卡合部57在基部55的上部向后方鼓出。
锁芯卡合部58从基部55的上部向右侧突出。锁芯卡合部58构成为能够与上述手动解锁部44的卡止部52卡止。即,在闩卡合部56卡止于闩43的状态下,闩操作部45伴随着卡止部52的向上移动而通过锁芯卡合部58被向上方推起。据此,闩卡合部56从凹部43a退避,允许闩43向解锁方向B移动(图8等所示的退避位置)。
检测部46在锁壳40内被配置在闩操作部45的上方。检测部46检测闩操作部45的闩卡合部56从凹部43a退避出的状态。具体而言,检测部46通过闩操作部45的上升而推压开关46a,据此向锁驱动装置35的后述的控制单元61输出检测信号。
<锁驱动装置>
如图4所示,锁驱动装置35被组装于锁壳40的上部(壳主体40a)。锁驱动装置35通过电动来解除对处于上锁位置的闩43向解锁方向B的移动的限制。本实施方式的锁驱动装置35通过与用户所持有的便携器17之间的无线通信进行解锁操作。具体而言,锁驱动装置35具有致动器单元60和控制单元61。
<致动器单元>
致动器单元60通过控制单元61的控制而驱动,使上述的闩操作部45动作。致动器单元60经由开口部42a被收纳在收纳部41a内。
图5是致动器单元60的立体分解图。
如图5所示,致动器单元60主要具有致动器壳体71、电机73、齿轮机构75、复位弹簧(施力部件)77、第1转动件79、第2转动件81、限制杆(限制部)83和线束单元85。
致动器壳体71由在之间隔着密封件92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组合前壳体91和后壳体93而构成。
在致动器壳体71的外周上,突出设置有多个安装片95。安装片95在致动器壳体71被收纳于收纳部41a内的状态下,被安装于第1壳体41上所形成的基座部(未图示)。由此,将致动器单元60组装在锁壳40上。
致动器壳体71中划分出电机收纳部101、齿轮收纳部103和线束收纳部105。
电机73被收纳在致动器壳体71的电机收纳部101内。
具体而言,电机73在旋转轴73a朝向左右方向的状态下被配置在致动器壳体71内的右上部。
齿轮机构75被收纳在致动器壳体71的上述齿轮收纳部103内。齿轮机构75是所谓的蜗轮蜗杆机构。具体而言,齿轮机构75具有与电机73的旋转轴73a连结的蜗杆110、以及与蜗杆110啮合的蜗轮111。
蜗轮111经由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112而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被致动器壳体71支承。在蜗轮111的内周部分形成有向后方开口的嵌合槽111a。
复位弹簧77介于蜗轮111和致动器壳体71之间。复位弹簧77对蜗轮111向与电机73驱动时(通电时)的蜗轮111的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以下称为反转方向。)施力。在本实施方式中,复位弹簧77的施力被设定为比电机73通电时的电机73的转矩小,比电机73非通电时的电机73的转矩大。
第1转动件79在齿轮收纳部103内被配置于蜗轮111的后方。第1转动件79形成为与轴112同轴配置的圆柱状。第1转动件79被嵌合在蜗轮111的嵌合槽111a内。即,第1转动件79与蜗轮111一起旋转。第1转动件79的后端部被贯插在后壳体93所形成的转动件贯插孔93a内。
第2转动件81被配置于后壳体93的外部(后方)。第2转动件81具有筒部117和操作片118。
筒部117与轴112同轴配置。筒部117的前端部在转动件贯插孔93a内与第1转动件79连接。即,本实施方式的第2转动件81构成为能通过电机73的驱动力或复位弹簧77的施力而绕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线O1转动。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转动件79和第2转动件81例如通过螺钉120被紧固。
操作片118从筒部117的后端部向与前后方向正交的方向呈悬臂式延伸。在后壳体93中,在转动件贯插孔93a的周围形成有第1限位件121和第2限位件122。各限位件121、122从后壳体93的外表面向后方突出。各限位件121、122相对于上述操作片118被配置在上下方向的两侧。各限位件121、122通过在第2转动件81转动时与操作片118抵接,来限制第2转动件81的转动范围。
限制杆83在后壳体93的后方沿左右方向延伸。限制杆83具有支点部130、力点部131和作用部132。
支点部130被形成于后壳体93的右侧端部的转动支承部93b支承。具体而言,支点部130以能够绕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线O2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转动支承部93b。在本实施方式中,支点部130例如通过螺钉135而被安装于后壳体93(转动支承部93b)。
力点部131从支点部130向左侧延伸。力点部131的左侧端部以能绕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轴线O3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第2转动件81的操作片118。在本实施方式中,力点部131通过连结销136被连结于操作片118。
如图3所示,作用部132从支点部130向右侧延伸。作用部132随着限制杆83绕轴线O2的转动而上下移动。作用部132的右侧端部构成为能够从下方卡止于上述的闩操作部45的杆卡合部57。
即,限制杆83随着绕轴线O2的转动而将闩操作部45向上方推起。此外,本实施方式的限制杆83构成为,在作用部132向下方移动时,不与闩操作部45卡合。
如图5所示,线束单元85将电机73与控制单元61之间连接。线束单元85通过形成于前壳体91的线束贯插孔91a而被引入致动器壳体71内。线束单元85的第1端部与终端单元85a连接。终端单元85a在致动器壳体71的电机收纳部101内与电机73连接。
<控制单元>
如图2、图4所示,控制单元61在锁壳40的壳主体40a中,从后方覆盖包含开口部42a的部分。即,控制单元61还具有作为封闭开口部42a的盖的功能。此外,控制单元61优选形成为至少覆盖开口部42a的大小。但是,也可以与控制单元61单独地设置盖。
图6是控制单元61的立体分解图。
如图6所示,控制单元61通过在控制壳体150内收纳有多个电子零部件而构成。控制壳体150通过在之间隔着密封件153的方式在前后方向上组合前壳体151和后壳体152而构成。
在控制壳体150的各角部形成有安装部150a。控制壳体150经由安装部150a例如通过螺钉154(参照图2)等被安装于锁壳40。
在控制壳体150内收纳有控制基板160。控制基板160以前后方向为厚度方向而被收纳在控制壳体150内。在控制基板160上连接有上述的线束单元85的连接器85b(参照图5)。具体而言,连接器85b在通过形成于前壳体151的连接器贯插孔151a而被引入控制壳体150内之后,在控制壳体150内与控制基板160连接。
另一方面,从上述的电池21引出的电源电缆(未图示)被连接到控制基板160。具体而言,电源电缆在通过形成于后壳体152的电缆贯插部152a被引入控制壳体150内后,在控制壳体150内与控制基板160连接。但是,锁驱动装置35也可以通过从电池21以外的电源供给的电力来驱动。
在控制基板160上安装有发送天线161和接收天线162。
发送天线161在规定的通信范围内发送基于LF信号的请求信号。
接收天线162接收基于RF信号的响应信号,其中,RF信号是来自响应LF信号的便携器(电子钥匙)17的信号。此外,发送天线161在控制壳体150内被天线壳体165从后方覆盖。
在控制壳体150的后壳体152上设置有注册按钮166。注册按钮166从形成于后壳体152的按钮孔152b通过而与控制基板160连接。注册按钮166例如用于便携器17的ID(Identity Document,身份标识)注册。具体而言,在将便携器17放置在发送天线161的通信范围内的状态下按下注册按钮166。据此,控制基板160存储便携器17的响应信号所包含的ID。
本实施方式的控制单元61在发送天线161检测到便携器17时,根据接收天线162接收到的便携器17的发送信号进行便携器17的ID认证。ID认证是指判断存储在控制基板160中的ID与便携器17的发送信号所包含的ID是否一致。当判断为存储在控制基板160中的ID与便携器17的发送信号所包含的ID一致时,控制基板160向电机73供电。据此,电机73进行驱动。
[锁驱动装置的组装方法]
下面,对将上述锁驱动装置35组装到锁主体33上的方法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首先将致动器单元60安装在锁壳40上。具体而言,将致动器单元60从锁壳40的开口部42a通过,收纳在收纳部41a内。接着,通过致动器单元60的安装片95,将致动器单元60固定于锁壳40(第1壳体41)。
接着,将控制单元61安装于锁壳40。具体而言,以从后方覆盖开口部42a的方式,将控制单元61配置在锁壳40的壳主体40a上。接着,通过控制单元61的安装部150a将控制单元61固定于锁壳40。
据此,锁驱动装置35被组装到锁主体33。
[自行车锁装置的动作方法]
下面,说明上述自行车锁装置31的动作方法。图7至图9是自行车锁装置31的动作说明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说明自行车锁装置31的解锁动作(闩43从图3所示的上锁位置移动到图9所示的解锁位置的情况下的动作)。即,在图3所示的上锁位置,闩卡合部56进入到闩43的凹部43a内,闩43向解锁方向B的移动被限制(卡合位置)。在图3所示的上锁位置,限制杆83的作用部132从下方接近或抵接杆卡合部57。
控制单元61从发送天线161向规定的通信范围内发送基于LF信号的请求信号。此外,关于发送方式,可以使用公知的类型。例如,可以列举在自行车处于锁定状态的期间间歇地发送请求信号的类型、或者在自行车1上设置操作部(按钮、触摸传感器等)并通过对操作部的操作来发送请求信号的类型等。
在接收天线162接收到基于RF信号的响应信号的情况下,控制单元61对响应信号中所包含的ID信息和控制单元61中预先存储的ID信息进行比较,其中,RF信号是来自响应LF信号的便携器17的信号。控制单元61在接收到的ID信息与所存储的ID信息一致的情况下,判断为便携器17与控制单元61的通信已成立。据此,通过向电机73供电,来驱动电机73。
如图7所示,当电机73驱动时,电机73的驱动力经由齿轮机构75和第1转动件79传递给第2转动件81。据此,第2转动件81绕轴线O1向O1a方向转动。通过第2转动件81的转动,限制杆83的力点部131被向下方按压,据此,限制杆83绕轴线O2向O2a方向转动。
通过限制杆83向O2a方向的转动,作用部132向上移动,由此作用部132从下方与杆卡合部57卡合。据此,将闩操作部45向上方推起(图7中的箭头Q1)。其结果,闩卡合部56成为从凹部43a向上方退避的退避位置,使闩43向解锁方向B的移动限制被解除。
如图8所示,当闩卡合部56从凹部43a退避时,闩43通过螺旋弹簧47的施力向解锁方向B移动。据此,闩43从相邻的辐条9b之间退避,而被收纳在第1腿部40b内。其结果,闩43成为解锁位置,而允许后轮7的旋转。
闩操作部45随着向上方移动(向退避位置的移动)而推压检测部46的开关46a。当开关46a被推压时,检测部46向控制单元61输出检测信号。控制单元61接收到检测信号后,停止向电机73通电。据此,电机73的驱动停止。
如图5、图9所示,当电机73的驱动停止时,蜗轮111通过复位弹簧77的施力而向反转方向旋转。于是,如图9所示,随着蜗轮111向反转方向的旋转,第2转动件81绕轴线O1向O1b方向转动。通过第2转动件81的转动,限制杆83的力点部131被向上方推起,据此限制杆83绕轴线O2向O2b方向转动。据此,作用部132相对于杆卡合部57向下方移动。
此外,为了使闩43移动到上锁位置,通过图4所示的操作杆50使闩43向上锁方向A移动。于是,闩43在从第1腿部40b的顶端部突出后,穿过相邻的辐条9b之间而被收纳于第2腿部40c内。如图3所示,在闩43向上锁方向A移动的过程中,若凹部43a来到与闩卡合部56重叠的位置,则闩操作部45通过施力部件的施力而向下方移动(图3中的箭头Q2)。据此,通过使闩卡合部56进入凹部43a内,使闩卡合部56与闩43卡合,据此,来限制闩43向解锁方向B的移动。并且,通过将闩43维持在上锁位置,后轮7的旋转被闩43限制。
在此,在图9所示的闩43的上锁位置使作用部132从杆卡合部57离开,据此,在通过施力部件的施力使闩操作部45移动到卡合位置的情况下,与使闩操作部45同限制杆83一起移动到卡合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施力部件的施力。据此,能够降低在使闩43向上锁方向A移动时的闩卡合部56与闩43之间的滑动阻力,而使闩43向上锁方向A顺畅地移动。
如此,在本实施方式中,构成为能够将搭载有电机73、齿轮机构75、限制杆83等的致动器单元60收纳在锁壳40的收纳部41a内。
根据该结构,能够在将电机73、齿轮机构75、限制杆83等一体化为致动器单元60之后,组装到锁壳40内。据此,在组装自行车锁装置31时,不需要将电机、齿轮机构等分别组装在锁壳内。因此,能够提高组装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限制杆83对闩操作部45相对于闩43的卡合和脱离卡合进行切换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限制杆83通过闩操作部45进行对闩43的移动限制或解除该限制。据此,与通过限制杆83直接进行限制或解除限制闩43的移动的结构相比,不会限制致动器单元60在锁壳40内的配置部位。即,通过根据致动器单元60的配置位置来改变限制杆83的长度等,由此能够使限制杆83与闩操作部45卡合,因此,能够提高致动器单元60的设计自由度。
在本实施方式中,采用了将对电机73的驱动进行控制的控制单元61组装于锁壳40的结构。
根据该结构,通过将控制单元61一体地组装于锁壳40,与将多个电子零部件分别组装于锁壳40的情况相比,能够提高组装性。而且,通过与致动器单元60单独地组装控制单元61,例如能够同时制造致动器单元60和控制单元61。因此,能够提高锁驱动装置35的制造效率。
在本实施方式中,控制单元61构成为能够封闭锁壳40的开口部42a。
根据该结构,通过利用控制单元61来封闭开口部42a,据此不需要另外设置封闭开口部42a的盖。因此,能够实现自行车锁装置31的低成本化。
而且,通过使控制单元61作为盖发挥功能,而使控制单元61露出到自行车锁装置31的外部。据此,能够抑制被收纳在控制壳体150内的天线161、162的通信被锁壳40屏蔽的情况。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具有上述锁驱动装置35,因此能够提供一种组装性优良、低成本的自行车锁装置31。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以及其他变更。本发明不受上述说明的限制,而是仅受所附权利要求书的限制。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通过锁驱动装置35来进行解除闩43从上锁位置向解锁位置的移动限制的结构,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也可以通过锁驱动装置来进行解除闩43从解锁位置向上锁位置的移动限制。在这种情况下,也可以将锁驱动装置用于解锁和上锁这双方。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使闩操作部45从闩43的移动被限制的限制状态移动到移动限制被解除的限制解除状态的结构,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是使闩操作部45从限制解除状态移动到限制状态的结构。
即,锁驱动装置35只要是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的至少任一个位置对闩43的限制状态或者限制解除状态进行切换的结构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分别设置致动器单元60和控制单元61,但也可以将致动器单元60和控制单元61以一体(一个单元)的方式构成。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锁驱动装置35通过闩操作部45对闩43的移动限制或者解除限制进行切换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即,也可以通过锁驱动装置35的限制杆83直接对闩43的移动限制或解除限制进行切换。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限制杆83的整体露出到致动器壳体71的外部的结构,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例如,限制杆83中的除作用部132以外的部分也可以被收纳在致动器壳体71内。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限制杆83经由第1转动件79或第2转动件81与齿轮机构75连接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结构。例如,也可以将限制杆83直接连接在齿轮机构75上。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以控制单元61与便携器17的双向通信为触发的解锁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在便携器17上设置操作按钮,通过用户对操作按钮进行操作来开始单向通信的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不需要控制单元61的发送天线161。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是用手动和电动中的任一种方法对自行车锁装置31进行解锁的结构,但也可以是仅用电动进行解锁的结构。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采用通过使闩43进入后轮7的辐条9b之间来限制后轮7的旋转的结构,但并不仅限于该结构。自行车锁装置31也可以通过辐条9b以外的部分(例如轮圈9a等)来限制后轮7的旋转。另外,自行车锁装置31也可以设置在前轮5上。
此外,在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适当地将上述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要素置换为公知的结构要素。
[附图标记说明]
31:自行车锁装置;35:锁驱动装置;40:锁壳;41a:收纳部;42a:开口部;43:闩;45:闩操作部(卡合部);60:致动器单元;61:控制单元;71:致动器壳体;73:电机;75:齿轮机构;77:复位弹簧(施力部件);83:限制杆(限制部);130:支点部;131:力点部;132:作用部。
Claims (6)
1.一种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致动器单元,该致动器单元能收纳于由自行车锁装置的锁壳所形成的收纳部内,
所述致动器单元具有致动器壳体、电机、齿轮机构和限制部,其中,
所述电机被收纳在所述致动器壳体内;
所述齿轮机构在所述致动器壳体内与电机连接;
所述限制部被组装于所述致动器壳体,并且经由所述齿轮机构被传递所述电机的驱动力,从而切换如下的限制与解除限制,所述限制是指对所述自行车锁装置中的闩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移动进行限制,所述解除限制是指解除所述限制,
还具有控制单元,该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机的驱动,
所述控制单元具有天线和控制壳体,其中,
所述天线用于根据与便携器的响应而能够实现解锁;
所述控制壳体收纳所述天线,
所述控制壳体构成为能够从所述锁驱动装置的外部封闭收纳有所述致动器单元的所述收纳部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自行车锁装置具有卡合部,该卡合部在与所述闩卡合时限制所述闩的移动,并且在对所述闩的卡合解除时允许所述闩的移动,
所述限制部具有支点部、力点部和作用部,其中,
所述支点部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支承于所述致动器壳体;
所述力点部与所述支点部相连,并且被输入所述电机的驱动力;
所述作用部与所述支点部相连,并且随着绕所述支点部的转动而对所述卡合部相对于所述闩的卡合和脱离卡合进行切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开口向所述锁壳的后方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锁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控制壳体上设置有注册按钮,该注册按钮用于注册所述便携器的身份标识。
5.一种自行车锁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锁驱动装置。
6.一种自行车,包括具有锁驱动装置的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锁驱动装置具有致动器壳体、电机、齿轮机构、限制部和控制单元,其中,
所述电机被收纳在所述致动器壳体内;
所述齿轮机构在所述致动器壳体内与电机连接;
所述限制部被组装于所述致动器壳体,并且经由所述齿轮机构被传递所述电机的驱动力,从而切换如下的限制与解除限制,所述限制是指对所述自行车锁装置中的闩在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之间的移动进行限制,所述解除限制是指解除所述限制;
所述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电机的驱动,
所述控制单元具有天线和控制壳体,其中,
所述天线用于根据与便携器的响应而能够实现解锁;
所述控制壳体收纳所述天线,
所述控制壳体构成为能够从所述锁驱动装置的外部封闭收纳有所述致动器壳体的、由自行车锁装置的锁壳所形成的收纳部的开口。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222263A JP6839852B2 (ja) | 2017-11-17 | 2017-11-17 | 錠駆動装置及び自転車錠装置 |
JP2017-222263 | 2017-11-17 | ||
PCT/JP2018/041948 WO2019098180A1 (ja) | 2017-11-17 | 2018-11-13 | 錠駆動装置及び自転車錠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279041A CN111279041A (zh) | 2020-06-12 |
CN111279041B true CN111279041B (zh) | 2022-02-18 |
Family
ID=665396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80069193.2A Active CN111279041B (zh) | 2017-11-17 | 2018-11-13 | 锁驱动装置和自行车锁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6839852B2 (zh) |
CN (1) | CN111279041B (zh) |
WO (1) | WO201909818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150686B2 (ja) * | 2019-11-12 | 2022-10-11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自転車用錠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
JP6931688B2 (ja) * | 2019-11-12 | 2021-09-08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用錠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 |
TWI738559B (zh) * | 2020-11-09 | 2021-09-01 | 美商糖果屋研發有限公司 | 鎖具 |
DE102021114205B4 (de) * | 2021-06-01 | 2022-12-29 | ABUS August Bremicker Söhne Kommanditgesellschaft | Rahmenschloss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073613A (ja) * | 1999-09-03 | 2001-03-21 | Shiroki Corp | 自転車用施錠装置 |
JP2001233262A (ja) * | 2000-02-21 | 2001-08-28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用電子錠及び走行データ記録装置 |
CN203257675U (zh) * | 2013-04-22 | 2013-10-30 | 浙江博宇实业有限公司 | 一体式电动涡旋压缩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0072065A (ja) * | 1998-09-03 | 2000-03-07 | Sanden Denso Kk | 自転車用錠装置 |
WO2009145332A1 (ja) * | 2008-05-30 | 2009-12-03 | Nakamura Kazumi | 自転車用錠装置 |
EP3069968A1 (en) * | 2015-03-16 | 2016-09-21 | Kipando BVBA | Electric through-the-wheel bike lock |
CN206110907U (zh) * | 2016-10-17 | 2017-04-19 | 章鸿斌 | 一种智能马蹄形锁 |
CN106408730A (zh) * | 2016-11-28 | 2017-02-15 | 北京拜克洛克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车锁及车辆 |
-
2017
- 2017-11-17 JP JP2017222263A patent/JP6839852B2/ja active Active
-
2018
- 2018-11-13 CN CN201880069193.2A patent/CN111279041B/zh active Active
- 2018-11-13 WO PCT/JP2018/041948 patent/WO201909818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073613A (ja) * | 1999-09-03 | 2001-03-21 | Shiroki Corp | 自転車用施錠装置 |
JP2001233262A (ja) * | 2000-02-21 | 2001-08-28 |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 電動アシスト自転車用電子錠及び走行データ記録装置 |
CN203257675U (zh) * | 2013-04-22 | 2013-10-30 | 浙江博宇实业有限公司 | 一体式电动涡旋压缩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19094619A (ja) | 2019-06-20 |
WO2019098180A1 (ja) | 2019-05-23 |
JP6839852B2 (ja) | 2021-03-10 |
CN111279041A (zh) | 2020-06-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279041B (zh) | 锁驱动装置和自行车锁装置 | |
JP5627388B2 (ja)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
US8146965B2 (en) | Vehicle door lock device | |
US10273724B2 (en) | Door lock device | |
JP5801741B2 (ja) | ロック装置 | |
CN112204217B (zh) | 门扇把手装置,特别是用于机动车辆的 | |
JP5795565B2 (ja) | 車両用ドアのラッチ制御装置 | |
US6655179B2 (en) | Automotive door lock assembly | |
US9249605B2 (en) | Door lock apparatus | |
JP5205679B2 (ja) |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装置 | |
JP5050275B2 (ja) | ドアラッチアクチュエータ | |
JP2012007341A (ja) | 車両用開閉体のロック装置 | |
JP2012007342A (ja) | 車両用開閉体のロック装置 | |
JP4733429B2 (ja) | ロック解除装置 | |
JP2014095267A (ja)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
CN105986710B (zh) | 门锁装置 | |
JP2016205028A (ja) | レバー組付構造及びレバー組付方法 | |
JP5276936B2 (ja)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
TWI777047B (zh) | 車輛用門鎖裝置 | |
JP5810622B2 (ja) | 車両用ドアロック装置 | |
JP5514645B2 (ja) | 車両用開閉体のロック装置 | |
WO2019092740A1 (en) | A multi-function smart ignition lock for vehicles | |
JP6080518B2 (ja)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
JP2014009448A (ja) | ドアロック装置 | |
CN117043020A (zh) | 车辆用操作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
Address after: Miyazaki Japan Patentee after: Meibei Zhili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ts Co.,Ltd. Patentee after: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Miyazaki Japan Patentee before: Kabushiki Kaisha HONDA LOCK Patentee befor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Ltd. |
|
CP01 |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