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74256A - 一种电池的生产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的生产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74256A
CN116974256A CN202311233416.3A CN202311233416A CN116974256A CN 116974256 A CN116974256 A CN 116974256A CN 202311233416 A CN202311233416 A CN 202311233416A CN 116974256 A CN116974256 A CN 1169742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duction
work order
battery
equipment
curr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33416.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凯
罗键
韦文超
顾方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33416.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742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742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742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19/00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 G05B19/02Programme-control systems electric
    • G05B19/418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 G05B19/41865Total factory control, i.e. centrally controlling a plurality of machines, e.g. direct or distributed numerical control [DNC],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or 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CIM] characterised by job scheduling, process planning, material flow
    • GPHYSICS
    • G05CONTROLLING; REGULATING
    • G05BCONTROL OR REGULATING SYSTEMS IN GENERAL; FUNCTIONAL ELEMENTS OF SUCH SYSTEMS;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FOR SUCH SYSTEMS OR ELEMENTS
    • G05B2219/00Program-control systems
    • G05B2219/30Nc systems
    • G05B2219/32Operator till task planning
    • G05B2219/32252Scheduling production, machining, job shop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电池的生产方法和系统,包括:上位机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一电芯数量,确定第二电芯数量,当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时,向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使得首个生产设备停止工作,并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生产执行系统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工站设备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并将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发送至工站设备,工站设备当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为零时,将下一第二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二生产工单。这样,智能化地完成了生产工单的切换,提高了产线的利用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的生产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的生产过程中生产工单的切换技术,尤其涉及一种电池的生产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相关技术中,针对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工序,在生产完成当前生产工单之后,需要人工清空整线物料,重新编辑配置新的产品的生产工单,这样,整个产品换型时间需要数个小时以上,使得换型效率低下,从而导致产线的利用率低下;由此可以看出,现有的生产工单的切换存在产线的利用率低下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的生产方法和系统,能够自动化地切换生产工单,提高产线的利用率。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的生产方法,应用于电池的生产系统中,电池的生产系统包括:上位机、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和生产执行系统,上述方法可以包括:
上位机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一电芯数量;其中,第一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实际所需的电芯数量;
上位机确定第二电芯数量;其中,第二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合格的电芯数量;
当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时,上位机向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并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其中,控制指令用于首个生产设备停止工作;
生产执行系统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工站设备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并将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发送至工站设备;
当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为零时,工站设备将下一第二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
通过上位机比较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实际所需的电芯数量和确定合格的电芯数量,使得能够在完成当前第一生产工单时,自动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智能化地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通过生产执行系统和工站设备的交互来实现对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智能化地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缩短了整个产线换型的时间,从而提高了产线的利用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生产工单为生产模组工单,第二生产工单为生产电池包工单。
如此,实现了对生产模组工单的自动化切换和生产电池包(PACK)工单的自动化切换,缩短了电池生产中生产工单切换的时间,提高了电池生产中产线的利用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为电芯上线设备,第一工序的第二个生产设备为电芯扫码设备,对应地,第一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实际所需上线的电芯数量;第二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经过电芯扫码确定合格上线的电芯数量。
如此,借助电芯上线设备可以确定出第一电芯数量,借助电芯扫码设备可以确定出第二电芯数量,从而实现了对生产模组工单的自动化切换,缩短了电池的生产中生产工单切换的时间,提高了电池的生产中产线的利用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位机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一电芯数量,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一电芯数量,可以包括:
上位机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三电芯数量;其中,第三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模组工单理论所需上线的电芯数量;
上位机获取第四电芯数量;其中,第四电芯数量为针对当第一生产模组工单在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过程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
上位机将第三电芯数量和第四电芯数量的和,确定为第一电芯数量。
通过上述方法,使得第一电芯数量不仅包括理论上需要上线的电芯数量,还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从而使得得到第一电芯数量能够表征实际需要上线的电芯数量,为实现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提供的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实现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位机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三电芯数量,可以包括:
上位机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将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所需模组数量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单个模组电芯数量的乘积,确定为第三电芯数量。
通过上述方法,将所需模组数量与单个模组电芯数量的乘积作为第三电芯数量即可,利用第三电芯数量来计算第一电芯数量,以用于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提高了实际所需上线的电芯数量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切换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包括:电芯贴胶设备和模组加压设备,对应地,上位机获取第四电芯数量,可以包括:
上位机接收来自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发送的第五电芯数量;其中,第五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电芯贴胶设备进行电芯贴胶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
上位机确定第六电芯数量;其中,第六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模组加压设备进行模组加压过程中不合格的模组所包含的电芯数量;
上位机将第五电芯数量或者第六电芯数量,确定为第四电芯数量。
如此,上位机可以从其他生产设备上确定出一个生产设备的生产或多个生产设备的生产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将其作为第四电芯数量,从而有助于确定出第一电芯数量,进而用于更加准确地完成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的自动切换,提高产线的利用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上位机将第五电芯数量和第六电芯数量的和,确定为第四电芯数量。
这样,使得第四电芯数量中既包括在电芯贴胶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又包括在模组加压过程中不合格的模组所包含的电芯数量,使得第四电芯数量尽可能包括较多的生产设备生产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从而提高了第四电芯数量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第一电芯数量的准确性,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实现第一生产工单的自动切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上位机确定第六电芯数量,可以包括:
上位机确定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模组加压设备进行模组加压过程中不合格的模组数量;
上位机将不合格的模组数量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单个模组电芯数量的乘积,确定为第六电芯数量。
如此,便可以确定出第六电芯数量,可以将其直接确定为第四电芯数量,也可以将其与第五电芯数量的和确定为第四电芯数量,以用于确定第一电芯数量,从而实现了第一生产工单的自动化切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当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时,上位机向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并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可以包括:
当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时,上位机向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并向生产执行系统发送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
生产执行系统基于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获取下一第一生产工单,并发送至上位机;
上位机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
如此,通过与生产执行系统的交互来实现第一生产工单的自动切换,缩短了第一生产工单切换所耗费的时间,从而提高了产线的利用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当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时,上位机向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并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之后,返回执行上位机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一电芯数量。
如此,实现了按照顺序依次切换第一生产工单,使得产线上的产品与第一生产工单相对应,从而实现了连续且自动地切换第一生产工单。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生产执行系统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工站设备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并将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发送至工站设备,可以包括:
生产执行系统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工站设备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
生产执行系统基于当前第二生产工单工站设备所需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和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确定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并将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发送至工站设备。
如此,通过预先存储的当前第二生产工单工站设备所需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和获取到的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出的工站设备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就可以确定出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以用于判定是否达到第二生产工单切换的时机,有助于第二生产工单的自动化切换,从而提高了产线的利用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生产执行系统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工站设备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可以包括:
工站设备对进站和出站的电池包分别进行扫码,得到进站且出站的电池包数量;
工站设备向生产执行系统发送进站且出站的电池包的数量;
生产执行系统将进站且出站的电池包数量,确定为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
如此,通过工站设备统计成功扫码进站且成功扫码出站的电池包数量,就可以得到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从而确定是否达到第二生产工单切换的时机,实现了智能化地切换第二生产工单,提高了产线的利用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当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为零时,工站设备将下一第二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可以包括:
当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为零时,工站设备向生产执行系统发送针对工站设备的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
生产执行系统基于针对工站设备的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获取下一第二生产工单,并将下一第二生产工单发送至工站设备;
工站设备将下一第二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
如此,使得每个工站设备可以通过与生产执行系统的交互来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自动切换,缩短了第二生产工单切换所耗费的时间,实现了智能化地切换第二生产工单,提高了产线的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的生产系统,上位机、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和生产执行系统,包括:
上位机,用于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一电芯数量;其中,第一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实际所需的电芯数量;
上位机,用于确定第二电芯数量;其中,第二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合格的电芯数量;
上位机,用于当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时,向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并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其中,控制指令用于首个生产设备停止工作;
生产执行系统,用于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工站设备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并将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发送至工站设备;
工站设备,用于当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为零时,将下一第二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
通过上位机比较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实际所需的电芯数量和确定合格的电芯数量,使得能够在完成当前第一生产工单时,自动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智能化地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通过生产执行系统和工站设备的交互来实现对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智能化地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缩短了整个产线换型的时间,从而提高了产线的利用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生产工单为生产模组工单,第二生产工单为生产电池包工单。
如此,实现了对生产模组工单的自动化切换和生产PACK工单的自动化切换,缩短了电池生产中生产工单切换的时间,提高了电池生产中产线的利用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为电芯上线设备,第一工序的第二个生产设备为电芯扫码设备,对应地,第一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实际所需上线的电芯数量;第二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经过电芯扫码确定合格上线的电芯数量。
如此,借助电芯上线设备可以确定出第一电芯数量,借助电芯扫码设备可以确定出第二电芯数量,从而实现了对生产模组工单的自动化切换,缩短了电池的生产中生产工单切换的时间,提高了电池生产中产线的利用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位机,还用于:
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三电芯数量;其中,第三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理论所需上线的电芯数量;
获取第四电芯数量;其中,第四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过程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
上位机将第三电芯数量和第四电芯数量的和,确定为第一电芯数量。
如此,使得第一电芯数量不仅包括理论上需要上线的电芯数量,还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从而使得得到第一电芯数量能够表征实际需要上线的电芯数量,为实现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提供的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实现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位机,还用于:
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将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所需模组数量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单个模组电芯数量的乘积,确定为第三电芯数量。
如此,将所需模组数量与单个模组电芯数量的乘积作为第三电芯数量即可,利用第三电芯数量来计算第一电芯数量,以用于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提高了实际所需上线的电芯数量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切换的准确性。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包括:电芯贴胶设备和模组加压设备,对应地,上位机,还用于:
接收来自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发送的第五电芯数量;其中,第五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电芯贴胶设备进行电芯贴胶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
确定第六电芯数量;其中,第六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模组加压设备进行模组加压过程中不合格的模组所包含的电芯数量;
将第五电芯数量或者第六电芯数量,确定为第四电芯数量。
如此,上位机可以从其他生产设备上确定出一个生产设备的生产或多个生产设备的生产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将其作为第四电芯数量,从而有助于确定出第一电芯数量,进而用于更加准确地完成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的自动切换,提高了产线的利用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位机,还用于:
将第五电芯数量和第六电芯数量的和,确定为第四电芯数量。
这样,使得第四电芯数量中既包括在电芯贴胶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又包括在模组加压过程中不合格的模组所包含的电芯数量,使得第四电芯数量尽可能包括较多的生产设备生产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从而提高了第四电芯数量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第一电芯数量的准确性,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实现第一生产工单的自动切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位机,还用于:
确定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模组加压设备进行模组加压过程中不合格的模组数量;
将不合格的模组数量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单个模组电芯数量的乘积,确定为第六电芯数量。
如此,便可以确定出第六电芯数量,可以将其直接确定为第四电芯数量,也可以将其与第五电芯数量的和确定为第四电芯数量,以用于确定第一电芯数量,从而实现了第一生产工单的自动化切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
上位机,还用于当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时,向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并向生产执行系统发送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
生产执行系统,还用于基于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获取下一第一生产工单,并发送至上位机;
上位机,还用于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
如此,通过与生产执行系统的交互来实现第一生产工单的自动切换,缩短了第一生产工单切换所耗费的时间,从而提高了产线的利用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位机,还用于:
在当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时,向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并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之后,返回执行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一电芯数量。
如此,实现了按照顺序依次切换第一生产工单,使得产线上的产品与第一生产工单相对应,从而提高了实现了连续且自动地切换第一生产工单。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生产执行系统,还用于:
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工站设备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
基于当前第二生产工单工站设备所需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和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确定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
如此,通过预先存储的当前第二生产工单工站设备所需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和获取到的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出的工站设备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就可以确定出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以用于判定是否达到第二生产工单切换的时机,有助于第二生产工单的自动化切换,从而提高了产线的利用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包括:
工站设备,还用于对进站和出站的电池包分别进行扫码,得到进站且出站的电池包数量,向生产执行系统发送进站且出站的电池包的数量;
生产执行系统,还用于将进站且出站的电池包数量,确定为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
如此,通过工站设备统计成功扫码进站且成功扫码出站的电池包数量,就可以得到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从而确定是否达到第二生产工单切换的时机,实现了智能化地切换第二生产工单,提高了产线的利用率。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包括:
工站设备,还用于当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为零时,向生产执行系统发送针对工站设备的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
生产执行系统,还用于基于针对工站设备的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获取下一第二生产工单,并将下一第二生产工单发送至工站设备;
工站设备,还用于将下一第二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
如此,使得每个工站设备可以通过与生产执行系统的交互来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自动切换,缩短了第二生产工单切换所耗费的时间,实现了智能化地切换第二生产工单,提高了产线的利用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的生产方法和系统,该方法应用于电池的生产系统,该系统包括:上位机、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和生产执行系统,该方法可以包括:上位机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一电芯数量,其中,第一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实际所需的电芯数量,上位机确定第二电芯数量,其中,第二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合格的电芯数量,当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时,上位机向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并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其中,控制指令用于首个生产设备停止工作,生产执行系统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工站设备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并将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发送至工站设备,当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为零时,工站设备将下一第二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中上位机通过确定出的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实际所需的电芯数量和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合格的电芯数量,即第一电芯数量和第二电芯数量,并且在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的情况下,向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使得首个生产设备停止工作,并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另外,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中,生产执行系统将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出的工站设备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发送至工站设备,使得工站设备基于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确定完成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的任务时,将下一第二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从而实现第二生产工单的自动切换,如此,智能化地完成了第一生产工单和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缩短了产线切换生产工单的换型时间,从而提高了产线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组工序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生产PACK的工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生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生产模组工单的切换方法的实例的流程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生产PACK工单的切换方法的实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在电池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包括至少两个工序,分别为: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工序可以为生产电池模组的工序,第二工序可以为生产PACK的工序。
其中,针对第一工序来说,在第一生产工单发生变化时,相关技术中是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第一生产工单的人工切换,导致产线的利用率低下,为了提高产线的利用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上位机来执行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针对的第一工序的可以是生产电池模组的工序,其中,针对模组的生产来说,该模组的生产产线可以包括的生产设备有:电芯上线设备、电芯扫码设备、侧面贴胶设备、侧面贴胶检测设备、电芯堆叠设备、模组加压设备和模组扫码设备;另外,该产线还可以包括:上位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和生产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其中,上位机分别与上述各生产设备、PLC和MES具有通信连接,用于生产模组工单的切换。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组工序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上述模组工序依次可以包括:
S101、电芯上线;
其中,电芯上线为模组段的首个工位。
S102、电芯扫码;
其中,从这一工序中可以得到上线合格的电芯数量A。
S103、侧面贴胶;
S104、侧面贴胶检测;
其中,从这一工序中可以得到检测不合格的电芯数量B。
S105、电芯堆叠;
S106、模组加压;
其中,从这一工序中可以得到模组加压过程中不合格的模组数量C。
S107、模组扫码。
其中,模组扫码为模组段的终端工位。
其中,电芯上线设备对电芯进行电芯上线,电芯扫码设备对电芯进行电芯扫码,侧面贴胶设备对电芯进行侧面贴胶,电芯堆叠设备对电芯进行堆叠,模组加压设备对模组进行加压,模组扫码设备对模组进行扫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模组可以为方壳电池单体模组,还可以为圆柱电池单体模组,还可以为软包电池单体模组,这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针对第二工序来说,在第二生产工单发生变化时,相关技术中是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第二生产工单的人工切换,导致产线的利用率低下,为了提高产线的利用率,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采用生产执行系统和工站设备进行交互从而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
本申请实施例针对的第二工序的可以是生产PACK的工序,其中,针对PACK的生产来说,该PACK的生产产线可以包括的工站设备有:下箱体上线设备、安装水冷法兰设备、安装平衡阀设备、下箱体涂胶设备、涂胶检测设备、模组入箱设备、模组预拧设备、模组拧紧设备、极柱寻址设备、安装陶瓷涂层分离器(Ceramic Coating Separator,CCS)设备、激光(BSB)焊接设备、焊后检测设备、粘贴绝缘膜设备、安装SBOX设备、安装低压线束设备、安装PACK高压设备、安装SBOX上盖设备、打扎带设备、安装密封垫设备、上盖拧紧设备、气密测试设备、下线(End of Line,EOL)测试设备、直流电阻(DCR)测试设备、外观检测设备和称重下线设备;其中,在上述工站设备中,需要进行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的设备可以包括:模组入箱设备3个,极柱寻址设备1个,安装CCS设备1个,BSB焊接设备1个,下箱体涂胶设备1个,称重下线设备1个,安装SBOX设备1个,气密测试设备1个,EOL测试设备1个,DCR测试设备1个;另外,PACK的生产产线还可以包括:MES,用于与上述需要进行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的设备进行交互,以实现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PACK工序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上述PACK工序依次可以包括:
S201、下箱体上线;
其中,下箱体上线设备作为PACK段的首个工站设备,主要进行下箱体上线。
S202、安装水冷法兰;
这里,在得到下箱体之后,安装水冷法兰设备对下箱体安装水冷法兰。
S203、安装平衡阀;
其中,在对下箱体安装好水冷法兰之后,安装平衡阀设备对下箱体安装平衡阀。
S204、下箱体涂胶;
其中,在对下箱体安装好平衡阀之后,下箱体涂胶设备对下箱体进行涂胶。
S205、涂胶检测;
其中,在对下箱体涂胶之后,涂胶检测设备对下箱体的涂胶进行检测。
S206、模组入箱;
这里,在对下箱体的涂胶进行检测之后,模组入箱设备将模组下箱体中。
S207、模组预拧;
其中,在将模组放入下箱体之后,模组预拧设备对放入模组的下箱体进行预拧。
S208、模组拧紧;
其中,在模组预拧工序之后,模组拧紧设备再对预下箱体进行拧紧。
S209、极柱寻址;
其中,在模组拧紧工序之后,极柱寻址设备对下箱体进行极柱寻址。
S210、安装CCS;
其中,在极柱寻址工序之后,安装CCS设备对下箱体安装CCS。
S211、BSB焊接;
其中,在安装CCS工序之后,BSB焊接设备对下箱体进行BSB焊接。
S212、焊后检测;
这里,在BSB焊接之后,焊后检测设备对下箱体进行焊后检测。
S213、粘贴绝缘膜;
其中,在焊后检测工序之后,粘贴绝缘膜设备对下箱体粘贴绝缘膜。
S214、安装SBOX;
其中,在粘贴绝缘膜工序之后,安装SBOX设备对下箱体安装SBOX。
S215、安装低压线束;
其中,在安装SBOX工序之后,安装低压线束设备对下箱体安装低压线束。
S216、安装PACK高压;
这里,在安装低压线束工序之后,安装PACK高压设备对下箱体安装PACK高压。
S217、安装SBOX上盖;
其中,在安装PACK高压之后,安装SBOX上盖设备对下箱体安装SBOX上盖。
S218、打扎带;
这里,在安装SBOX上盖工序之后,打扎带设备对下箱体打扎带。
S219、安装密封垫;
其中,在打扎带工序之后,安装密封垫设备对下箱体安装密封垫。
S220、上盖拧紧;
其中,在安装密封垫工序之后,上盖拧紧设备对下箱体进行上盖拧紧。
S221、气密测试;
这里,在上盖拧紧工序之后,气密测试设备对下箱体进行气密测试。
S222、EOL测试;
其中,在气密测试之后,EOL测试设备对下箱体进行EOL测试。
S223、DCR测试;
这里,在EOL测试工序之后,DCR测试设备对下箱体进行DCR测试。
S224、外观检测;
其中,在DCR测试工序之后,外观检测设备对下箱体进行外观测试,将通过外观测试的产品就可以称之为电池包。
S225、称重下线。
其中,称重下线作为PACK段的最后一道工序,称重下线设备对电池包进行称重并下线;如此,便可以完成整个PACK段的所有工序,从而得到电池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PACK可以称之为电池包或者电池箱。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电池的生产系统中,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生产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电池的生产系统300可以包括:上位机31、生产设备32、生产执行系统33和工站设备34,该生产设备32可以包括多个,上位机31与生产设备32具有通信连接,该工站设备34可以包括多个,生产执行系统33与工站设备34具有通信连接,这里,上位机31、生产设备32和生产执行系统33用于实现第一工序,从而可以得到模组,生产执行系统33和工站设备34用于实现第二工序,从而可以得到电池包或者电池箱。
基于上述图3提供的电池的生产系统300,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的生产方法,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的生产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电池的生产方法,可以包括:
S401、上位机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一电芯数量;
在S401中,在第一工序对应的生产产线中,上位机中存储有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上位机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根据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可以确定第一电芯数量,其中,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可以包括:新工单产品类型、新工单模组码和新工单待产产品数量信息等等,如此,通过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可以知晓当前生产产品类型、当前生产模组码和当前待产产品数量信息。
其中,上述第一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实际所需的电芯数量,这里,由于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会存在不合格的电芯产生的情况发生,例如,侧面贴胶中产生不合格电芯,在模组加压中产生不合格电芯,考虑到不合格的电芯情况的发生,会存在电芯的损失,所以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实际所需的电芯数量会大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理论所需的电芯数量。
那么,这里,上位机可以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根据当前第一生产工单,考虑到生产过程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从而确定出第一电芯数量,将第一电芯数量与第二电芯数量进行比较,以用于第一生产工单的自动化切换。
S402、上位机确定第二电芯数量;
通过S401上位机确定出第一电芯数量之后,为了实现第一生产工单的自动化切换,在S402中,上位机确定第二电芯数量,其中,第二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合格的电芯数量,也就是说,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对电芯进行对应的生产中,例如,进行电芯扫码时,经过电芯扫码设备可以确定出合格的电芯数量,即第二电芯数量,如此,上位机可以获取第二电芯数量。
其中,上位机在获取到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合格的电芯数量之后,可以知晓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合格的电芯数量,从而与第一电芯数量之间进行比较,以确定出是否达到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时机,在达到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时机时,切换第一生产工单,这样,在不影响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的前提下,以更加合理的方式切换工单,有助于产线的切换,提高了产线利用率。
S403、当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时,上位机向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并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
通过S401确定出第一电芯数量,通过S402确定出第二电芯数量之后,在S403中,比较第二电芯数量和第一电芯数量的大小关系,当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时,即合格的电芯数量大于等于实际所需的电芯数量,说明此时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来说,合格的电芯数量已经能够满足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的需求,所以不需要电芯了,那么,上位机向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其中,控制指令用于首个生产设备停止工作,如此,使得在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时,能够针对第一工序停止获取新的电芯,使得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正常生产的前提下,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
也就是说,在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时,不仅停止获取新的电芯,还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实现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时,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来说,合格的电芯数量已经能够满足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的需求,需要执行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以继续对下一第一生产工单进行生产,所以这里,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实现对第一生产工单的自动化切换,以提高产线的利用率。
S404、生产执行系统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工站设备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并将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发送至工站设备;
在第一工序完成之后,需要进行下一工序,即第二工序,在S404中,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利用自动导向车(Automatic Guided Vehicle,AGV)运送产品,工站设备在接收到产品之后,对产品执行对应工序,从而完成第二工序;其中,工站设备的数目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多个时,每个工站设备之间为非连续工站,都单独配置资源与生产执行系统交互。
在S404中,生产执行系统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工站设备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其中,这里的工站设备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针对多个的情况来说,对于每一个工站设备的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生产执行系统确定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再将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发送至该工站设备。
S405、当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为零时,工站设备将下一第二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
通过S404使得工站设备接收到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并通过判断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是否为零来确定时否达到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时机,若不为零,说明此时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来说,该工站设备没有完成全部的任务,即未完成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上的所有产品,所以此时不需要切换第二生产工单;若为零,说明此时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来说,该工站设备已经完成全部的任务,即完成了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上的所有产品,所以此时需要切换第二生产工单。
那么,在需要切换第二生产工单时,将下一第二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从而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
如此,通过第一工序中的上位机确定切换时机从而实现对第一生产工单的自动化切换,通过第二工序中的生产执行系统和每个工站的工站设备确定切换时机从而实现对第二生产工单的自动化切换,提高产线的利用率。
针对上述第一生产工单和第二生产工单来说,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生产工单为生产模组工单,第二生产工单为生产电池包工单。
可以理解地,上述第一生产工单为第一工序的生产工单,第一工序为模组的生产工序,即第一生产工单为生产模组的工单,上述第二生产工单为第二工序的生产工单,第二工序为电池包的生产工序,即第二生产工单为生产电池包工单。
如此,本申请实施例通过上位机对生产模组工单进行自动化切换,通过生产执行系统与工站设备的交互对生产电池包工单进行自动化切换,以缩短整个产线的换型时间,提高了整个产线的利用率。
针对第一生产工单为生产模组工单,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为电芯上线设备,第一工序的第二个生产设备为电芯扫码设备,对应地,第一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实际所需上线的电芯数量,第二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经过电芯扫码确定合格上线的电芯数量。
可以理解地,针对第一生产工单为生产模组工单时,由于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首个生产设备为电芯上线设备,第二个生产设备为电芯扫码设备,那么,为了确定出针对第一生产工单实际所需的电芯数量,这里,只需上位机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实际所需上线的电芯数量。
另外,为了确定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合格的电芯数量,这里,上位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经过电芯扫码设备进行电芯扫码所确定出的合格上线的电芯数量。
其中,电芯扫码作为生产模组的第二道工序,是在电芯上线后的工序,可以从电芯扫码设备处知晓生产模组中投入至模组其他工序中实际的电芯数量,从而与第一电芯数量之间进行比较,以确定出是否达到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时机,在达到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时机时,切换工单,这样,在不影响每个第一生产工单的前提下,以更加合理的方式切换工单,有助于产线的切换,提高了产线利用率。
如此,实现了对生产模组工单的自动化切换和生产PACK工单的自动化切换,缩短了电池生产中生产工单切换的时间,提高了电池生产中产线的利用率。
为了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出第一电芯数量,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S401,可以包括:
上位机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三电芯数量;
上位机获取第四电芯数量;
上位机将第三电芯数量和第四电芯数量的和,确定为第一电芯数量。
可以理解地,为了确定出第一电芯数量,上位机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三电芯数量,其中,第三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理论所需上线的电芯数量,也就是说,上位机需要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的信息,确定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来说理论上需要上线的电芯数量,这里,第三电芯数量可以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直接获取到,也可以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的数据计算得到的,这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另外,上位机获取第四电芯数量,其中,第四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过程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也就是说,上位机需要获取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来说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合格的电芯数量,这里的生产过程可以包括上述模组工序中的一道工序的生产或多道工序的生产,这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上位机在确定出第三电芯数量和第四电芯数量之后,可以将第三电芯数量和第四电芯数量的和,作为第一电芯数量,也就是说,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实际所需上线的电芯数量等于,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理论所需上线的电芯数量与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生产过程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之和,可见,第一电芯数量不仅包括理论上需要上线的电芯数量,还包括在生产过程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从而使得得到第一电芯数量能够切实地表征实际需要上线的电芯数量,为实现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提供了更加准确的数据支持,有利于更加准确地实现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
上述提及第三电芯数量可以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直接获取到,也可以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的数据计算得到的,那么,为了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的数据计算得到第三电芯数量,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位机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三电芯数量,可以包括:
上位机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将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所需模组数量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单个模组电芯数量的乘积,确定为第三电芯数量。
可以理解地,上位机可以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获取到所需模组数量,还可以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获取到单个模组电芯数量,再将所需模组数量与单个模组电芯数量作乘积,将得到的乘积确定为第三电芯数量,也就是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理论所需上线的电芯数量。
由于理论上并不考虑模组生产过程中不合格从而无法构成模组的电芯,所以,只要将所需模组数量与单个模组电芯数量的乘积作为第三电芯数量即可,从而利用第三电芯数量来计算第一电芯数量,以用于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
为了获取到第四电芯数量,以得到第一电芯数量,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包括:电芯贴胶设备和模组加压设备,对应地,上述上位机获取第四电芯数量,可以包括:
上位机接收来自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发送的第五电芯数量;
上位机确定第六电芯数量;
上位机将第五电芯数量或者第六电芯数量,确定为第四电芯数量。
可以理解地,为了得到第四电芯数量,上位机接收到来自PLC发送的第五电芯数量,其中,第五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电芯贴胶设备进行电芯贴胶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这里,PLC与电芯贴胶设备具有通信连接,可以知晓在电芯贴胶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从而发送至上位机,使得上位机获取到第五电芯数量,也就是说,上位机可以接收到来自PLC的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电芯贴胶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将其用于确定第四电芯数量。
上位机确定第六电芯数量,其中,第六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模组加压设备进行模组加压过程中不合格的模组所包含的电芯数量,基于上位机与模组加压设备的通信连接,可以从模组加压设备中获取到在模组加压过程中不合格的模组数量,进而基于在模组加压过程中不合格的模组数量确定出第六电芯数量。
上位机在确定出第五电芯数量和第六电芯数量之后,可以将第五电芯数量确定为第四电芯数量,也可以将第六电芯数量确定为第四电芯数量,这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此,上位机可以从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中确定出一道工序的生产或多道工序的生产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将其作为第四电芯数量,从而有助于确定出第一电芯数量,进而用于更加准确地完成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的自动切换,提高了产线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第四电芯数量的准确性,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上位机将第五电芯数量和第六电芯数量的和,确定为第四电芯数量。
可以理解地,上位机在确定出第五电芯数量和第六电芯数量之后,除了可以将上述第五电芯数量确定为第四电芯数量,或者,将上述第六电芯数量确定第五电芯数量之外,还可以将第五电芯数量和第六电芯数量的和,确定为第四电芯数量。
这样,使得第四电芯数量中既包括在电芯贴胶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又包括在模组加压过程中不合格的模组所包含的电芯数量,使得第四电芯数量尽可能地包括较多的生产设备处生产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从而提高了第四电芯数量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第一电芯数量的准确性,有助于更加准确地实现第一生产工单的自动切换。
为了确定出第六电芯数量,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位机确定第六电芯数量,可以包括:
上位机确定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模组加压设备进行模组加压过程中不合格的模组数量;
上位机将不合格的模组数量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单个模组电芯数量的乘积,确定为第六电芯数量。
可以理解地,上位机可以统计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模组加压过程中不合格的模组数量,这里,上位机可以从模组加压设备上获取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模组加压过程中不合格的模组数量,由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还包括单个模组电芯数量,所以这里,上位机在确定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模组加压过程中不合格的模组数量之后,将其与单个模组电芯数量作乘积,将乘积确定为第六电芯数量。
如此,便可以确定出第六电芯数量,可以将其直接确定为第四电芯数量,也可以将其与第五电芯数量的和确定为第四电芯数量,以用于确定第一电芯数量,从而实现了第一生产工单的自动化切换。
为了实现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S403,可以包括:
当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时,上位机向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并向生产执行系统发送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
生产执行系统基于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获取下一第一生产工单,并发送至上位机;
上位机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
可以理解地,由于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为电芯上线设备,经过比较,当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时,上位机向电芯上线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以使得电芯上线设备停止工作,从而使得不继续上线电芯,即整个模组产线不上线新的电芯,并且向生产执行系统发送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也就是说,不仅向电芯上线设备发送控制指令,还向生产执行系统发送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
那么,生产执行系统在接收到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之后,根据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获取下一第一生产工单,其中,生产执行系统中存储有所需的第一生产工单,上位机基于下一第一生产工单生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的响应消息,将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的响应消息发送至上位机,上位机接收到来自生产执行系统针对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的响应消息,其中,响应消息中包括下一第一生产工单,这样,上位机可以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从而实现了第一生产工单的自动化切换。
可见,上位机可以通过与生产执行系统的交互获取下一第一生产工单,在获取到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之后,将其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如此,通过与生产执行系统的交互来实现第一生产工单的自动切换,缩短了第一生产工单切换所耗费的时间,从而提高了产线的利用率。
另外,上述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方法可以切换一次,也可以连续切换多次,针对连续切换多次的情况,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述方法还可以包括:
在当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时,上位机向电芯上线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之后,返回执行上位机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一电芯数量。
可以理解地,在S403之后,即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之后,返回执行S401,即每执行完一次S401-S403之后,再执行S401-S403,实现循环执行,这样,使得整个产线能够连续的切换第一生产工单,缩短了每次切换第一生产工单所耗费的时间。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连续多次切换的情况来说,在生产执行系统中需要按照生产的顺序,存储有多个第一生产工单,并按照顺序来响应来自上位机的切换请求,从而实现按照顺序依次切换第一生产工单,使得产线上的产品与第一生产工单相对应,从而提高了产线的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在比较第二电芯数量和第一电芯数量中,除了得到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之外,还会得到第二电芯数量小于第一电芯数量,针对第二电芯数量小于第一电芯数量的情况来说,此时,经过电芯扫码确定合格上线的电芯数量小于实际所需上线的电芯数量,也就是说,扫码合格上线的电芯数量并不能满足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的需求,所以并不进行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
为了实现生产执行系统确定出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工站设备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S404,可以包括:
生产执行系统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工站设备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
生产执行系统基于当前第二生产工单工站设备所需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和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确定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并将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发送至工站设备。
可以理解地,生产执行系统可以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先确定出工站设备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那么在知晓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的情况下,生产执行系统中预先存储有当前第二生产工单工站设备所需完成的电池包数量,那么,可以将所需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减去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得到的差值即为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
如此,通过预先存储的当前第二生产工单工站设备所需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和获取到的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先确定出工站设备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就可以确定出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以用于判定是否达到第二生产工单切换的时机,有助于第二生产工单的自动化切换,从而提高了产线的利用率。
为了实现生产执行系统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工站设备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生产执行系统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工站设备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可以包括:
工站设备对进站和出站的电池包分别进行扫码,得到进站且出站的电池包数量;
工站设备向生产执行系统发送进站且出站的电池包的数量;
生产执行系统将进站且出站的电池包数量,确定为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
可以理解地,AGV运输的产品达到工站时,工站设备对产品的PACK码进行进站扫码,然后在对其执行对应的工序,当执行完成对应的工序之后,对PACK码进行出站扫码,这里,工站设备可以通过进站和出站的扫码记录来确定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
其中,工站设备在对进站和出站的电池包进行扫码的过程中,统计既进站且出站的电池包数量,统计出的数量即为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也就是说,能够成功扫码进站和成功扫码出站的电池包,即为已完成的电池包,对应的数量即为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
如此,通过工站设备统计成功扫码进站且成功扫码出站的电池包数量,就可以得到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从而确定是否达到第二生产工单切换的时机,实现了智能化的切换第二生产工单,提高了产线的利用率。
为了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S405,可以包括:
当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为零时,工站设备向生产执行系统发送针对工站设备的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
生产执行系统基于针对工站设备的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获取下一第二生产工单,并将下一第二生产工单发送至工站设备;
工站设备将下一第二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
可以理解地,工站设备在接收到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之后,判断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是否为零,若不为零,说明此时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来说,该工站设备没有完成全部的任务,即未完成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上的所有产品,所以此时不需要切换第二生产工单;若为零,说明此时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来说,该工站设备已经完成全部的任务,即完成了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上的所有产品,所以此时需要切换第二生产工单。
为了实现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工站设备在确定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为零时,向生产执行系统发送工站设备的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该切换请求用于生产执行系统获取下一第二生产工单。
生产执行系统接收到工站设备的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基于工站设备的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获取下一第二生产工单,并将其发送至工站设备,从而使得工站设备将从生产执行系统获取到的下一第二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二生产工单即可。
其中,生产执行系统可以将上述下一第二生产工单携带至工站设备的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的响应消息中,并发送至工站设备,以使得工站设备能够获取到下一第二生产工单。
工站设备获取到下一第二生产工单,将其作为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从而在工站设备全部完成了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的任务之后,实现了智能化地切换第二生产工单。
如此,使得每个工站设备可以通过与生产执行系统的交互来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自动切换,缩短了第二生产工单切换所耗费的时间,实现了智能化地切换第二生产工单,提高了产线的利用率。
下面举实例来对上述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电池的生产方法进行描述。
本实例中,为了实现电池的生产,需要自动化地完成生产模组工单的切换和生产PACK工单的切换,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生产模组工单的切换方法的实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5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S501、上位机依据当前生产模组工单所需模组数量计算得出理论所需上线的电芯数量D;
具体地,上位机从当前生产模组工单中可以获取到所需模组数量和单个模组电芯数量,利用下述公式(1)计算得到D:
F×G=D (1)
其中,F表示所需模组数量,G表示单个模组电芯数量。
S502、上位机计算实际所需上线的电芯数量;
具体地,利用下述公式(2)来计算实际所需上线的电芯数量:
D+B+C×G=E (2)
其中,B表示贴胶不合格(Not Good,NG)电芯数量(相当于上述当前生产模组工单在电芯贴胶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C表示NG模组数量(相当于上述当前生产模组工单在模组加压过程中不合格的模组所包含的电芯数量),其中,E表示实际所需上线的电芯数量。
S503、当A大于等于E,上位机停止电芯上线设备抓料,并申请切换到预设模组工单;
其中,A表示扫码合格上线电芯数量,A大于等于E时,即上线电芯数量已能满足工单所需模组生产,具体地,上位机通过向电芯上线设备发送控制指令,来停止电芯上线设备抓料,上位机通过向MES发送切换请求,实现申请切换至预设模组工单。
S504、MES收到上位机的申请,下发预设模组工单;
具体地,MES在接收到切换请求之后,将预设模组工单发送至上位机,其中,预设模组工单中可以包括:新工单产品类型、新工单模组码、新工单待产产品数量信息,从而实现新工单产品类型、新工单模组码、新工单待产产品数量信息的下发。
S505、上位机清空B、C、D和E,返回执行S501。
具体地,上位机在获取到预设模组工单之后,重新计算A、B、C、D和E,然后返回执行S501至S505。
本实例中,在当前生产模组工单生产完成后,自动触发切换后续待产模组工单,如此,使得产线上的设备在不停机情况下实现自动获取后续产品信息,实现不停线自动切换产品工单,大大提升了设备效能。
本实例中,为了实现自动化的完成生产PACK工单的切换,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生产PACK工单的切换方法的实例的流程示意图,如图6所示,具体步骤如下:
S601、MES记录工站设备已完成的PACK数量;
具体地,PACK段与模组段不同,PACK产品采用AGV运送,AGV一次运送一个PACK,且PACK段的工站为非连续工站,故每个单独工站都单独配置资源与MES交互。
每个工站工作,都需使用PACK码申请进/出站,MES实时记录工站已完成的PACK数量,并与当前生产PACK工单配置的PACK数量比对,得出当前生产PACK工单中未完成的PACK数量,并下发给工站设备;
S602、工站设备确定未完成的PACK数量为零时,申请切换到预设PACK工单;
具体地,工站设备收到MES反馈的当前生产PACK工单未完成的PACK数量,当未完成的PACK数量为“0”,即已生产完成当前生产PACK工单任务,触发申请将当前生产PACK工单切换到预设PACK工单(相当于上述下一生产PACK工单),具体来说,工站设备向MES发送切换请求;
S603、MES基于切换请求获取预设PACK工单,并发送至工站设备;
S604、工站设备将当前生产PACK工单切换到预设PACK工单。
具体地,MES收到切换请求,获取预设PACK工单,下发至工站设备,工站设备将当前生产PACK工单切换到预设PACK工单,并下发新工单产品类型信息。
本实例中,当前生产PACK工单生产完成后,自动触发切换后续待产PACK工单,如此,工站设备在不停机情况下实现了自动获取后续产品信息,实现不停线自动切换产品工单变更,大大提升设备效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的生产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电池的生产系统,该系统包括:上位机、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和生产执行系统,该方法可以包括:上位机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一电芯数量,其中,第一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实际所需的电芯数量,上位机确定第二电芯数量,其中,第二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合格的电芯数量,当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时,上位机向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并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其中,控制指令用于首个生产设备停止工作,生产执行系统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工站设备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并将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发送至工站设备,当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为零时,工站设备将下一第二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也就是说,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中上位机通过确定出的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实际所需的电芯数量和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合格的电芯数量,即第一电芯数量和第二电芯数量,并且在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的情况下,向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使得首个生产设备停止工作,并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另外,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中,生产执行系统将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出的工站设备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发送至工站设备,使得工站设备基于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确定完成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的任务时,将下一第二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从而实现第二生产工单的自动切换,如此,智能化地完成了第一生产工单和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缩短了产线切换生产工单的换型时间,从而提高了产线的利用率。
基于前述实施例相同的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的生产系统,如图3所示,电池的生产系统300可以包括:
上位机31,用于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32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一电芯数量;其中,第一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实际所需的电芯数量;
上位机31,用于确定第二电芯数量;其中,第二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合格的电芯数量;
上位机31,用于当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时,向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并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其中,控制指令用于首个生产设备停止工作;
生产执行系统33,用于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34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工站设备34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并将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发送至工站设备34;
工站设备34,用于当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为零时,将下一第二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生产工单为生产模组工单,第二生产工单为生产电池包工单。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为电芯上线设备,第一工序的第二个生产设备为电芯扫码设备,对应地,
第一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实际所需上线的电芯数量;第二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经过电芯扫码确定合格上线的电芯数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位机31,还用于:
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三电芯数量;其中,第三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理论所需上线的电芯数量;
获取第四电芯数量;其中,第四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32生产产品过程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
将第三电芯数量和第四电芯数量的和,确定为第一电芯数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位机31,还用于:
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32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将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所需模组数量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单个模组电芯数量的乘积,确定为第三电芯数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包括:电芯贴胶设备和模组加压设备,对应地,上位机31,还用于:
接收来自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发送的第五电芯数量;其中,第五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电芯贴胶设备进行电芯贴胶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
确定第六电芯数量;其中,第六电芯数量为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模组加压设备进行模组加压过程中不合格的模组所包含的电芯数量;
将第五电芯数量或者第六电芯数量,确定为第四电芯数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位机31,还用于:
将第五电芯数量和第六电芯数量的和,确定为第四电芯数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位机31,还用于:
确定针对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模组加压设备进行模组加压过程中不合格的模组数量;
将不合格的模组数量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单个模组电芯数量的乘积,确定为第六电芯数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位机31,还用于:
当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时,向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并向生产执行系统33发送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
生产执行系统33,还用于基于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获取下一第一生产工单,并发送至上位机31;
上位机31,还用于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上位机31,还用于:
在当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第一电芯数量时,向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并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之后,返回执行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32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一电芯数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生产执行系统33,还用于:
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34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工站设备34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
基于当前第二生产工单工站设备34所需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和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确定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工站设备34,还用于:
对进站和出站的电池包分别进行扫码,得到进站且出站的电池包数量,向生产执行系统33发送进站且出站的电池包的数量;
生产执行系统33,还用于将进站且出站的电池包数量,确定为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
在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生产执行系统33,还用于:
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工站设备34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并将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发送至工站设备34;
工站设备34,还用于当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为零时,向生产执行系统33发送针对工站设备34的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
生产执行系统33,还用于基于针对工站设备34的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获取下一第二生产工单,并将下一第二生产工单发送至工站设备34;
工站设备34,还用于将下一第二生产工单作为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硬件实施例、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和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于限定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6)

1.一种电池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池的生产系统中,所述电池的生产系统包括:上位机、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和生产执行系统,所述方法包括:
所述上位机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一电芯数量;其中,所述第一电芯数量为针对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实际所需的电芯数量;
所述上位机确定第二电芯数量;其中,所述第二电芯数量为针对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合格的电芯数量;
当所述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电芯数量时,所述上位机向所述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并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其中,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所述首个生产设备停止工作;
所述生产执行系统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所述工站设备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并将所述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发送至所述工站设备;
当所述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为零时,所述工站设备将下一第二生产工单作为所述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生产工单为生产模组工单,所述第二生产工单为生产电池包工单。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为电芯上线设备,所述第一工序的第二个生产设备为电芯扫码设备,对应地,
所述第一电芯数量为针对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实际所需上线的电芯数量;所述第二电芯数量为针对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经过电芯扫码确定合格上线的电芯数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一电芯数量,包括:
所述上位机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三电芯数量;其中,所述第三电芯数量为针对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理论所需上线的电芯数量;
所述上位机获取第四电芯数量;其中,所述第四电芯数量为针对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所述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过程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
所述上位机将所述第三电芯数量和所述第四电芯数量的和,确定为所述第一电芯数量。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三电芯数量,包括:
所述上位机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将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所需模组数量与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单个模组电芯数量的乘积,确定为所述第三电芯数量。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包括:电芯贴胶设备和模组加压设备,对应地,所述上位机获取第四电芯数量,包括:
所述上位机接收来自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发送的第五电芯数量;其中,所述第五电芯数量为针对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所述电芯贴胶设备进行电芯贴胶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
所述上位机确定第六电芯数量;其中,所述第六电芯数量为针对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所述模组加压设备进行模组加压过程中不合格的模组所包含的电芯数量;
所述上位机将所述第五电芯数量或者所述第六电芯数量,确定为所述第四电芯数量。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所述上位机将所述第五电芯数量和所述第六电芯数量的和,确定为所述第四电芯数量。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确定第六电芯数量,包括:
所述上位机确定针对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所述模组加压设备进行模组加压过程中不合格的模组数量;
所述上位机将所述不合格的模组数量与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单个模组电芯数量的乘积,确定为所述第六电芯数量。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电芯数量时,所述上位机向所述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并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包括:
当所述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电芯数量时,所述上位机向所述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并向所述生产执行系统发送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
所述生产执行系统基于所述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获取所述下一第一生产工单,并发送至所述上位机;
所述上位机将所述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
10.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当所述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电芯数量时,所述上位机向所述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并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之后,返回执行所述上位机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一电芯数量。
11.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执行系统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所述工站设备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并将所述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发送至所述工站设备,包括:
所述生产执行系统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针对所述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所述工站设备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
所述生产执行系统基于所述当前第二生产工单所述工站设备所需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和所述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确定所述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并将所述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发送至所述工站设备。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执行系统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针对所述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所述工站设备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包括:
所述工站设备对进站和出站的电池包分别进行扫码,得到进站且出站的电池包数量;
所述工站设备向所述生产执行系统发送所述进站且出站的电池包的数量;
所述生产执行系统将所述进站且出站的电池包数量,确定为所述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
1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为零时,所述工站设备将下一第二生产工单作为所述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包括:
当所述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为零时,所述工站设备向所述生产执行系统发送针对所述工站设备的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
所述生产执行系统基于针对所述工站设备的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获取下一第二生产工单,并将所述下一第二生产工单发送至所述工站设备;
所述工站设备将所述下一第二生产工单作为所述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
14.一种电池的生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上位机、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和生产执行系统,包括:
所述上位机,用于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一电芯数量;其中,所述第一电芯数量为针对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实际所需的电芯数量;
所述上位机,用于确定第二电芯数量;其中,所述第二电芯数量为针对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合格的电芯数量;
所述上位机,用于当所述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电芯数量时,向所述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并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其中,所述控制指令用于所述首个生产设备停止工作;
所述生产执行系统,用于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针对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所述工站设备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并将所述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发送至所述工站设备;
所述工站设备,用于当所述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为零时,将下一第二生产工单作为所述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产工单为生产模组工单,所述第二生产工单为生产电池包工单。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为电芯上线设备,所述第一工序的第二个生产设备为电芯扫码设备,对应地,
所述第一电芯数量为针对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实际所需上线的电芯数量;所述第二电芯数量为针对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经过电芯扫码确定合格上线的电芯数量。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还用于:
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三电芯数量;其中,所述第三电芯数量为针对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理论所需上线的电芯数量;
获取第四电芯数量;其中,所述第四电芯数量为针对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所述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过程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
将所述第三电芯数量和所述第四电芯数量的和,确定为所述第一电芯数量。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还用于:
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将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所需模组数量与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单个模组电芯数量的乘积,确定为所述第三电芯数量。
19.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包括:电芯贴胶设备和模组加压设备,对应地,所述上位机,还用于:
接收来自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发送的第五电芯数量;其中,所述第五电芯数量为针对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所述电芯贴胶设备进行电芯贴胶中不合格的电芯数量;
确定第六电芯数量;其中,所述第六电芯数量为针对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所述模组加压设备进行模组加压过程中不合格的模组所包含的电芯数量;
将所述第五电芯数量或者所述第六电芯数量,确定为所述第四电芯数量。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还用于:
将所述第五电芯数量和所述第六电芯数量的和,确定为所述第四电芯数量。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还用于:
确定针对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在所述模组加压设备进行模组加压过程中不合格的模组数量;
将所述不合格的模组数量与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中单个模组电芯数量的乘积,确定为所述第六电芯数量。
22.如权利要求14至21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位机,还用于当所述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电芯数量时,向所述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并向所述生产执行系统发送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
所述生产执行系统,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获取所述下一第一生产工单,并发送至所述上位机;
所述上位机,还用于将所述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
23.如权利要求14至21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位机,还用于:
在当所述第二电芯数量大于等于所述第一电芯数量时,向所述第一工序的首个生产设备发送控制指令,并将下一第一生产工单作为所述当前第一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一生产工单的切换之后,返回执行所述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基于当前第一生产工单,确定第一电芯数量。
24.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执行系统,还用于:
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工站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针对所述当前第二生产工单确定所述工站设备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
基于所述当前第二生产工单所述工站设备所需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和所述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确定所述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并将所述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发送至所述工站设备。
25.如权利要求2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工站设备,还用于对进站和出站的电池包分别进行扫码,得到进站且出站的电池包数量,向所述生产执行系统发送所述进站且出站的电池包的数量;
所述生产执行系统,还用于将所述进站且出站的电池包数量,确定为所述已完成的电池包数量。
26.如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所述工站设备,还用于当所述未完成的电池包数量为零时,向所述生产执行系统发送针对所述工站设备的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
所述生产执行系统,还用于基于针对所述工站设备的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请求,获取下一第二生产工单,并将所述下一第二生产工单发送至所述工站设备;
所述工站设备,还用于将所述下一第二生产工单作为所述当前第二生产工单,以完成第二生产工单的切换。
CN202311233416.3A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电池的生产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169742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3416.3A CN116974256A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电池的生产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33416.3A CN116974256A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电池的生产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74256A true CN116974256A (zh) 2023-10-31

Family

ID=88479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33416.3A Pending CN116974256A (zh) 2023-09-22 2023-09-22 一种电池的生产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7425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25389A (zh) * 2024-02-08 2024-03-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出站方法及电池出站系统
CN117735194A (zh) * 2024-02-08 2024-03-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进站方法、电芯进站系统及上料物流线
CN117808496A (zh) * 2024-02-29 2024-04-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进站校验的方法和电芯进站系统
CN117852566A (zh) * 2024-02-29 2024-04-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的进站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43353A (ja) * 1999-06-07 2000-12-12 Konica Corp 製造方法
JP2009223742A (ja) * 2008-03-18 2009-10-01 Topy Ind Ltd 加工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管理方法
JP2010086487A (ja) * 2008-10-03 2010-04-15 Yamato Scale Co Ltd 計量ラインシステム
CN106155018A (zh) * 2016-07-19 2016-11-23 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线体多型号快速自动切换方法
CN112596476A (zh) * 2020-12-03 2021-04-02 四川长虹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方切换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4274483A (zh) * 2021-12-15 2022-04-05 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压出混胶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298589A (zh) * 2021-12-30 2022-04-08 重庆允成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进度自动更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358528A (zh) * 2021-12-18 2022-04-15 青岛奥利普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锂电行业无上料设备工单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648225A (zh) * 2022-03-23 2022-06-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工序生产线订单智能切换方法、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755987A (zh) * 2022-03-31 2022-07-15 浙江大豪科技有限公司 工单切换的方法、装置、电控设备及储存介质
CN115081865A (zh) * 2022-06-17 2022-09-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订单快速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5204597A (zh) * 2022-06-14 2022-10-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产线的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757464A (zh) * 2023-08-17 2023-09-15 中科航迈数控软件(深圳)有限公司 生产计划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43353A (ja) * 1999-06-07 2000-12-12 Konica Corp 製造方法
JP2009223742A (ja) * 2008-03-18 2009-10-01 Topy Ind Ltd 加工管理システム及び管理方法
JP2010086487A (ja) * 2008-10-03 2010-04-15 Yamato Scale Co Ltd 計量ラインシステム
CN106155018A (zh) * 2016-07-19 2016-11-23 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线体多型号快速自动切换方法
CN112596476A (zh) * 2020-12-03 2021-04-02 四川长虹智能制造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配方切换方法、设备和系统
CN114274483A (zh) * 2021-12-15 2022-04-05 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压出混胶的方法、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CN114358528A (zh) * 2021-12-18 2022-04-15 青岛奥利普自动化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锂电行业无上料设备工单数据采集方法、装置及设备
CN114298589A (zh) * 2021-12-30 2022-04-08 重庆允成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生产进度自动更新方法、系统、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4648225A (zh) * 2022-03-23 2022-06-2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多工序生产线订单智能切换方法、计算机装置及存储介质
CN114755987A (zh) * 2022-03-31 2022-07-15 浙江大豪科技有限公司 工单切换的方法、装置、电控设备及储存介质
CN115204597A (zh) * 2022-06-14 2022-10-18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产线的调整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5081865A (zh) * 2022-06-17 2022-09-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订单快速切换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757464A (zh) * 2023-08-17 2023-09-15 中科航迈数控软件(深圳)有限公司 生产计划管理方法、系统、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王飞等: "动力电池模组和 PACK 装配线的工艺技术应用研究", 蓄电池, vol. 60, no. 2, pages 82 - 86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25389A (zh) * 2024-02-08 2024-03-1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出站方法及电池出站系统
CN117735194A (zh) * 2024-02-08 2024-03-2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芯进站方法、电芯进站系统及上料物流线
CN117808496A (zh) * 2024-02-29 2024-04-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进站校验的方法和电芯进站系统
CN117852566A (zh) * 2024-02-29 2024-04-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的进站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974256A (zh) 一种电池的生产方法和系统
US8111056B2 (en) Converter control device for a bidirectional power supply system having plural parallel phases
CN101606270B (zh) 电池组模块及模块包
CN102353920B (zh) 互感器全自动化检定系统
CN109585935A (zh) 一种锂电池模组的组装工艺
CN107042764A (zh) 电动车辆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管理
EP3919924B1 (en)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insulation detection method therefor
CN111103853A (zh) 机器人控制柜装配辅助系统及方法
CN112053041A (zh) 省地一体的源网荷储实时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6995290A (zh) 一种电池制造方法和系统
CN104898062A (zh) 电池测试设备和用于测试电池的方法
CN114137427B (zh) 一种对蓄电池组中单节蓄电池自动核容的方法
CN113060031B (zh) 换电站自动换电的监控方法及监控系统
CN117244822A (zh) 一种锂离子电池长时间存储后筛选方法
CN112453679A (zh) 自动焊接控制系统及方法
US20160380444A1 (en) Method for managing the energy production of an energy system and associated management device
Kübler et al. Simulation-assisted run-to-run control for battery manufacturing in a cloud environment
Kampker et al. Development of a novel remanufacturing architecture for lithium-ion battery packs
CN114325550B (zh) 一种电能表检定流水线异常表位的自动诊断系统及方法
CN105958103A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自动组装生产线及其组装方法
KR102404977B1 (ko) 충방전기 고장 진단 시스템 및 이를 이용한 고장 진단 방법
CN108919773A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机控制板自动测试系统及其方法
CN112924782A (zh) 一种通信电源盒控制器检测设备及其检测方法
CN109375148A (zh) 一种兼容单相电能表及三相电能表载波模块的自动化检测方法及系统
CN110466382A (zh) 一种具有电压跌落保护功能的交流充电方法及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