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995290A - 一种电池制造方法和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制造方法和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995290A
CN116995290A CN202311268643.XA CN202311268643A CN116995290A CN 116995290 A CN116995290 A CN 116995290A CN 202311268643 A CN202311268643 A CN 202311268643A CN 116995290 A CN116995290 A CN 1169952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rocedure
production
product
controller
equip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26864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凯
林嘉
邱世平
罗键
柳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268643.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9952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9952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9952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10/00Administration; Management
    • G06Q10/06Resources, workflows, human or project management;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planning; Enterprise or organisation modelling
    • G06Q10/063Operations research, analysis or management
    • G06Q10/0631Resource planning, allocation, distributing or scheduling for enterprises or organisations
    • G06Q10/06316Sequencing of tasks or work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Q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SYSTEMS OR METHODS SPECIALLY ADAPTED FOR ADMINISTRATIVE, COMMERCIAL, FINANCIAL, MANAGERIAL OR SUPERVISORY PURPOS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6Q50/00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implementation of business processes of specific business sectors, e.g. utilities or tourism
    • G06Q50/04Manufactur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04Construction or manufacture in general
    • H01M10/0404Machines for assembling batteri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20Mountings; Secondary casings or frames; Racks, modules or packs; Suspension devices; Shock absorbers; Transport or carrying devices; Holders
    • H01M50/204Racks, modules or packs for multiple batteries or multiple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Human Resources & Organization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trategic Management (AREA)
  • Economics (AREA)
  • Tourism & Hospitalit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Market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trepreneurship & Innovatio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elopment Economic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rimary Health Care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AREA)
  • Game Theory and Decision Science (AREA)
  • Management, Administration, Business Operations System, And Electronic Commerc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制造方法和系统,电池制造方法应用于电池制造系统,电池制造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生产设备,电池制造方法包括:在电池产线的任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控制器获取产品信息;生产设备为电池组产线中的任一工序对应的设备;在产品信息满足产品切换条件下,通过控制器控制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这样,可以提高整个电池产线的换型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制造方法和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制造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池组柔性制造产线一般都是专业定制的,其功能目的性极强,当产线要调整生产产品时,整个产线需清线、清除物料及换新物料、更换设备夹抓载具、重调机械手设备关键点位等,且整个换型过程需要在产线停线的情况下完成。
相关技术中,在电池组柔性制造产线的各工站均完成原产品型号的生产后,各个工站开始切换夹具,生成新产品。但是此过程导致切换工具的时间长,从而使得换型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制造方法和系统,能够提高整个电池产线的换型效率。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制造方法,应用于电池制造系统,所述电池制造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生产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电池产线的任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控制器获取产品信息;所述生产设备为电池组产线中的任一工序对应的设备;
在所述产品信息满足产品切换条件下,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任一工序的所述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上述方案中,所述在电池产线的任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控制器获取产品信息,包括:
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进行进出站的校验,获取所述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生产的产品不重复的统计数量;
通过所述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将所述产品不重复的统计数量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可以理解的是,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中,通过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进出站校验,获取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生产的产品不重复的统计数量,便于后续更新工单需求数量,提高产线的换型效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在电池产线的任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控制器获取产品信息,包括:
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控制器获取第二工序对应的产品的型号信息码。
可以理解的是,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中,获取产品的型号信息码,可以便于后续根据产品的型号信息码进行电池产线的切换,从而提高产线的换型效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电池产线包括:电池包产线和电池模组产线;所述第一工序包括:电池模组产线中的电芯上料和模组绝缘测试、电池包产线中的下箱体上线、下箱体涂胶、模组自动入箱、模组拧紧、母线焊接、上盖拧紧、气密测试、电性能测试和模组打包下线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电池制造系统还包括:生产控制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生产控制设备下发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
所述在所述产品信息满足产品切换条件下,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任一工序的所述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包括:
若所述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所述统计数量与所述工单需求数量一致,则通过所述控制器触发切换产品请求至生产控制设备;
通过所述生产控制设备响应所述切换产品请求,下发新型号的产品信息至所述控制器;
通过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新型号的产品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工夹具,供所述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统计数量与工单需求数量一致时,触发切换产品请求至生产控制设备;接收生产控制设备根据切换产品请求下发的新型号的产品信息;基于新型号的产品信息,控制当前生产设备切换工夹具,供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生产新型号的产品。此过程中,由于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不等待下游的生产设备完成后续生产,直接进行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可以提高整个电池产线的换型效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生产设备包括:第一托盘,所述第一托盘上粘贴有电子标签;第二工序包括:电池模组产线中的电芯侧面贴胶、电芯大面贴胶、电芯预堆叠和电芯加压成组中的至少一种;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新型号的产品信息写入第一托盘的电子标签中;所述第一托盘为所述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工夹具后,首次到达所述第一工序的托盘;
在所述第一托盘到达第一工序的下游的第二工序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生产过程中,所述控制器获取产品的型号信息码。
可以理解的是,将新型号的产品信息写入第一托盘的电子标签中;在第一托盘到达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下游的第二工序的情况下,在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中,获取产品的型号信息码,可以便于后续根据产品的型号信息码确定进行电池产线的切换,从而提高整个电池产线的换型效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生产设备还包括: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获取产品的型号信息码,包括:
通过传感器读取到达所述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的当前托盘的电子标签,或者读取到达所述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第一托盘的电子标签,获取产品的型号信息码;
通过所述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将所述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传感器读取到达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的当前托盘的电子标签,或者第一托盘的电子标签,获取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便于后续根据产品的型号信息码确定进行电池产线的切换,从而提高整个电池产线的换型效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在所述产品信息满足产品切换条件下,所述控制器控制任一工序的所述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包括:
若所述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与历史型号信息码不一致,则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工序的所述生产设备切换工夹具,供所述第二工序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可以理解的是,在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与历史型号信息码不一致的情况下,控制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工夹具,供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由于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不等待下游的生产设备完成后续生产,直接进行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可以提高整个电池产线的换型效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进行进出站的校验,确定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和所述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
将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发送至所述生产控制设备;
通过所述生产控制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以及所述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确定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
将所述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通过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和产品信息是否满足产品切换条件,控制所述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可以理解的是,在生产工序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中,通过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进出站校验,确定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和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接收生产控制设备基于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以及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工单需求数量,确定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根据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和产品信息是否满足产品切换条件,控制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由于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不等待下游的生产设备完成后续生产,直接进行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可以提高整个电池产线的换型效率。
上述方案中,通过所述生产控制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以及所述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确定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包括:
通过所述生产控制设备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和所述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
通过所述生产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所述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以及所述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确定所述第一工序的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接收控制器发送的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和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根据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以及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确定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将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发送至控制器,以使控制器基于产品信息是否满足与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有关的产品切换条件,控制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以提高整个电池产线的换型效率。
上述方案中,所述通过所述生产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所述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以及所述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确定所述第一工序的所述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包括:
通过所述生产控制设备对所述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和所述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进行和运算,得到运算结果;
通过所述生产控制设备将所述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以及所述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进行差运算,确定所述第一工序的所述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对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工单需求数量、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和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进行和运算,得到运算结果,将运算结果、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以及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进行差运算,确定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可以准确的确定生产产品的数量,节约资源。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制造系统,包括:所述电池制造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控制器、至少一个生产设备和生产控制设备;所述生产设备为电池组产线中的任一工序对应的设备;
每一控制器与每一生产设备连接;其中,控制器的数量、生产设备的数量均与工序的数量一致;
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器与所述生产控制设备连接;
所述至少一个生产设备,用于采用提供的物料,根据对应的控制器下发的原始产品型号,生产所述电池组的各自工序的产品;
所述生产控制设备,用于下发产品信息至控制器;
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器,用于在电池产线的任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在所述产品信息满足产品切换条件下,控制任一工序的所述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制造方法,电池制造方法应用于电池制造系统,电池制造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生产设备,方法包括:在电池产线的任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控制器获取产品信息;生产设备为电池组产线中的任一工序对应的设备;在产品信息满足产品切换条件下,通过控制器控制任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上述方案中,由于电池产线的任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在产品信息满足产品切换条件下,即开始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可以减少型号切换造成的在制件物料浪费。同时,由于任一工序的生产设备不用等待下游生产设备完成后续生产,在产品信息满足产品切换条件下,直接进行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减少了各个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工具的时间。因此,可以提高整个电池产线的换型效率。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制造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制造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制造方法的一个可选的产线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组工序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制造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工序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电池制造方法的流程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制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申请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申请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本实施例”、“本申请实施例”以及举例等等,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如果申请文件中出现“第一/第二”的类似描述则增加以下的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制造方法,图1为相关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制造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如图1所示,现有电池组产线整线切换流程包括S11-S14:
S11、原型号最后一个产品离开产线最后一个工序;
S12、清除、回收产线线体上原型号产品的在制件;
S13、产线各个工序切换工夹具适应新产品型号;
S14、产线第一个工序开始生产新型号第一个产品。
现有电池产线的切换方案易导致切换时间长和原型号产品在制件物料浪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池制造方法,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制造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一,将结合图2示出的步骤进行说明。
S101、在电池产线的任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控制器获取产品信息;生产设备为电池组产线中的任一工序对应的设备。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电池产线,即就是电池组柔性制造产线;电池产线包括:电池包产线和电池模组产线;电池产线包括多个生产设备。本申请实施例中,生产设备对应的工序属于组件段或者PACK段。电池模组产线,即就是组件段,电池包产线,即就是PACK段,也是PACK产线。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PACK段的生产设备具有进出站校验功能,即具有计数功能;组件段的生产设备只有第一个生产设备和最后一个生产设备具有计数功能。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PACK段的生产设备和组件段的生产设备都各自由对应的控制器控制产品生产,控制器可以是可编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还可以是上位机或中位机。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是种专门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的数字运算操作电子系统。其采用一种可编程的存储器,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来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设备或生产过程。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制造方法的一个可选的产线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多个生产设备对应的工序属于组件段(也称模组段)和电池包段(即PACK段)。PACK段的工序(也可以成为电池包工序)包括下箱体上线1、下箱体涂胶2、模组自动入箱3、模组拧紧4、母线焊接5、上盖拧紧6、气密测试7、电性能测试8和模组打包下线9;组件段的工序(也可以成为模组工序)包括电芯上料10、电芯侧固贴胶11、电芯大固贴胶12、电芯预堆叠13、电芯加压成组14和模组绝缘测试15。下箱体上线1、下箱体涂胶2、模组自动入箱3、模组拧紧4、母线焊接5、上盖拧紧6、气密测试7、电性能测试8、模组打包下线9、电芯上料10和模组绝缘测试15均是控制器与生产控制设备进行交互,控制切换生产新型号的产品;电芯侧固贴胶11、电芯大固贴胶12、电芯预堆叠13和电芯加压成组14均是通过控制器控制切换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本申请实施例针对的产线可以是生产电池的电池产线,其中,电池产线包括模组产线,该模组产线可以包括的生产设备有:电芯上线、电芯测固贴胶、电芯大固贴胶、电芯预堆叠、电芯加压成组和模组绝缘测试;另外,该电池产线还可以包括:控制器和生产控制设备(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其中,PLC和MES具有通信连接,或者PLC可以通过上位机和MES具有通信连接,用于生产模组工单的切换。MES系统是一套面向制造企业车间执行层的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MES可以为企业提供包括制造数据管理、计划排程管理、生产调度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心/设备管理、工具工装管理、采购管理、成本管理、项目看板管理、生产过程控制、底层数据集成分析、上层数据集成分解等管理模块,打造了一个扎实、可靠、全面、可行的制造协同管理平台。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模组工序的示意图,如图4所示,上述模组工序依次可以包括:
S1011、电芯上线;
其中,电芯上线为模组段的首个工位。
S1012、电芯扫码;
其中,从这一工序中可以得到上线合格的电芯数量A。
S1013、侧面贴胶;
S1014、侧面贴胶检测;
其中,从这一工序中可以得到检测不合格的电芯数量B。
S1015、电芯堆叠;
S1016、模组加压;
其中,从这一工序中可以得到模组加压过程中不合格的模组数量C。
S1017、模组扫码。
其中,模组扫码为模组段的终端工位。
其中,电芯上线设备对电芯进行电芯上线,电芯扫码设备对电芯进行电芯扫码,侧面贴胶设备对电芯进行侧面贴胶,电芯堆叠设备对电芯进行堆叠,模组加压设备对模组进行加压,模组扫码设备对模组进行扫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模组可以为方壳电池单体模组,还可以为圆柱电池单体模组,还可以为软包电池单体模组,这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PACK段的生产设备对应的控制器均可以与生产控制设备进行通信;组件段的生产设备只有第一个工序(电芯上料)的生产设备对应的控制器和最后一个工序(模组绝缘测试)的生产设备对应的控制器可以与生产控制设备进行通信。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池产线的任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通过生产设备获取产品信息,生产设备再将产品信息发送至控制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产品信息可以包括:产品不重复的统计数量和产品的型号信息码,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进行进出站的校验,获取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生产的产品不重复的统计数量;通过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将产品不重复的统计数量传输至控制器。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控制器获取第二工序对应的产品的型号信息码。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通过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获取第二工序对应的产品的型号信息码;通过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将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传输至控制器。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工序包括:电池模组产线中的电芯上料和模组绝缘测试、电池包产线中的下箱体上线、下箱体涂胶、模组自动入箱、模组拧紧、母线焊接、上盖拧紧、气密测试、电性能测试和模组打包下线中的至少一种;第二工序包括:电池模组产线中的电芯侧面贴胶、电芯大面贴胶、电芯预堆叠和电芯加压成组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工序可以为具有计数功能或者校验功能的工序;第二工序为不具备计数功能或者校验功能的工序。
S102、在产品信息满足产品切换条件下,通过控制器控制任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若生产设备对应的工序是第一工序,则说明生产设备具有计数功能,可以根据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统计数量是否达到工单需求数量,进而判断是否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若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统计数量与工单需求数量一致,则通过控制器触发切换产品请求至生产控制设备;通过生产控制设备响应切换产品请求,下发新型号的产品信息至控制器;通过控制器,基于新型号的产品信息,控制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工夹具,供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不是所有的工序都有工夹具,因此,控制器控制不同工序切换生产新型号的产品的方式本申请实施例不作限制。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若生产设备对应的工序是第二工序,则说明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不具有计数功能,控制器可以根据产品的型号信息码,判断是否切换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若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与历史型号信息码不一致,则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工夹具,供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可以为第一生产设备,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可以为第二生产设备。因此,控制器可以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第一控制器对应控制第一工序的第一生产设备,第二控制器对应控制第二工序的第二生产设备。控制器与生产设备可以一一对应。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电池产线的任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在产品信息满足产品切换条件下,即开始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可以减少型号切换造成的在制件物料浪费。同时,由于任一工序的生产设备不用等待下游生产设备完成后续生产,在产品信息满足产品切换条件下,直接进行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减少了各个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工具的时间。因此,可以提高整个电池产线的换型效率。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针对第一工序的执行过程中,本申请还执行S103,如下:
S103、通过生产控制设备下发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接收生产控制设备下发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工单是产品生产之前确定的关于产品的制作相关信息。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工单需求数量是根据实际产品的需求数量确定的。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工单需求数量是通过人工确认之后,下发至生产控制设备,再由生产控制设备下发至控制器。
示例性的,若第一工序为电池模组产线中的电芯上料,则控制器可以为下位机和上位机,下位机与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连接,下位机通过上位机与生产控制设备通信。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S103的基础上,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制造方法的一个可选的流程示意图二,如图5所示,S102包括S1021至S1023,如下:
S1021、若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统计数量与工单需求数量一致,则通过控制器触发切换产品请求至生产控制设备。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将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统计数量与工单需求数量进行比较,若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统计数量与工单需求数量一致,则说明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已完成当前型号产品的生产,通过控制器触发切换产品请求至生产控制设备。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统计数量是通过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校验功能实现的,在生产进出站时,获取产品的信息码,进行不重复计数,得到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统计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统计数量为产品合格的统计数量。
S1022、通过生产控制设备响应切换产品请求,下发新型号的产品信息至控制器。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生产控制设备响应切换产品请求,生产控制设备确定新型号的产品信息,通过生产控制设备下发的新型号的产品信息至控制器。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新型号的产品信息包括新型号的产品的规格尺寸、需要工夹具的类型等等。
S1023、通过控制器,基于新型号的产品信息,控制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工夹具,供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根据新型号的产品信息,控制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工夹具,以使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生产不同型号的产品需要不同的工夹具,在生产新型号的产品之前,需要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可以切换生产至对应的工夹具。
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统计数量与工单需求数量一致时,触发切换产品请求至生产控制设备;接收生产控制设备根据切换产品请求下发的新型号的产品信息;基于新型号的产品信息,控制当前生产设备切换工夹具,供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生产新型号的产品。此过程中,由于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不等待下游的生产设备完成后续生产,直接进行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可以提高整个电池产线的换型效率。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生产设备包括:第一托盘,第一托盘上粘贴有电子标签;第二工序包括:电池模组产线中的电芯侧面贴胶、电芯大面贴胶、电芯预堆叠和电芯加压成组中的至少一种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制造方法还执行S104和S105,如下:
S104、通过控制器将新型号的产品信息写入第一托盘的电子标签中;第一托盘为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工夹具后首次到达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托盘。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将新型号的产品信息写入第一托盘的电子标签中,是为了在第一托盘到达第一工序的下游的第二工序时,以使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可以根据第一托盘的电子标签决定是否进行产线换型。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托盘为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工夹具后,首次到达第一工序的托盘。
S105、在第一托盘到达第一工序的下游的第二工序的情况下,在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生产过程中,控制器获取产品的型号信息码。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在第一托盘到达第一工序的下游的第二工序的情况下,在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生产过程中,控制器获取产品的型号信息码。
需要说明的是,产品的型号信息码影响是否切换工夹具。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将新型号的产品信息写入第一托盘的电子标签中,在第一托盘到达当前生产设备的下游生产设备的情况下,在生产工序的下游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中,获取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以便后续根据产品的型号信息码,确定是否进行电池产线的切换。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生产设备还包括:传感器。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传感器读取到达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的当前托盘的电子标签,或者,读取到达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第一托盘的电子标签,获取产品的型号信息码;通过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将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传输至控制器。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传感器读取到达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的当前托盘的电子标签,通过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将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传输至控制器。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通过传感器读取到达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第一托盘的电子标签,通过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将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传输至控制器。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获取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以便后续根据产品的型号信息码,确定是否进行电池产线的切换。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S102还包括S1024,如下:
S1024、若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与历史型号信息码不一致,则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工夹具,供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历史型号信息码是控制器在托盘中获取或者直接生产控制设备获取的历史产品的型号信息码。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将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与历史型号信息码进行比较,若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与历史型号信息码不一致,则说明需要生产新型号的产品,控制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工夹具,供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控制器得到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之后,将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与历史型号信息码进行比较,在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与历史型号信息码不一致的情况下,控制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工夹具,供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在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与历史型号信息码不一致时,控制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工夹具,供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由于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不等待下游的生产设备完成后续生产,直接进行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可以提高整个电池产线的换型效率。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针对第一工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制造方法还包括S106至S1010,如下:
S106、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进行进出站的校验,确定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和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进行进出站的校验,确定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进行进出站的校验,确定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翻修产品数量是开始校验不合格的产品,从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拿下后进行修复后,从而得到合格的产品数量。
需要说明的是,不良产品数量指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数量;翻修产品数量指对不良产品进行修复后得到合格的产品数量。
S107、将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发送至生产控制设备。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可以将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发送至生产控制设备。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通过控制器将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发送至生产控制设备,是为了后续更新工单需求数量。
S108、通过生产控制设备基于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以及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确定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生产控制设备接收控制器发送的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和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通过生产控制设备根据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以及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确定第一工序的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生产控制设备对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和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进行和运算,得到运算结果。将运算结果、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以及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进行差运算,确定第一工序的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生产控制设备对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和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进行和运算,得到运算结果。通过生产控制设备将运算结果、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以及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进行差运算,确定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生产控制设备对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和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进行和运算,得到运算结果,将运算结果、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以及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进行差运算,确定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可以准确的确定生产产品的数量,节约物料资源。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是根据实时的生产产品的合格数量进行调整的,是为了确保可以生产符合产品合格条件的工单需求数量。
S109、通过生产控制设备将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传输至控制器。
S1010、通过控制器判断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和产品信息是否满足产品切换条件,控制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产品切换条件可以是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统计数量是否满足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或者,获取的产品的信息码是否与历史产品的信息码一致。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控制器可以根据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和产品信息是否满足产品切换条件,控制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需要说明的是,产品切换条件可以是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统计数量与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是否一致。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可以在获取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之后,判断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是否为零,若不为零,说明此时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没有完成全部的任务,所以此时不需要切换工夹具;若为零,说明此时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已经完成全部的任务,所以此时需要切换工夹具,以使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可以理解的是,控制器在生产工序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过程中,通过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进行进出站的校验,确定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不良产品数量和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翻修产品数量。接收生产控制设备基于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不良产品数量、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翻修产品数量以及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工单需求数量,确定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根据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和产品信息是否满足产品切换条件,控制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于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不等待下游工序完成后续生产,直接进行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可以提高整个电池产线的换型效率。
示例性的,本申请实施例针对的电池产线还可以是生产电池包的电池包产线,其中,针对电池包产线来说,该电池包(PACK)产线可以包括的生产设备有:下箱体上线设备、安装水冷法兰设备、安装平衡阀设备、下箱体涂胶设备、涂胶检测设备、模组入箱设备、模组预拧设备、模组拧紧设备、极柱寻址设备、安装陶瓷涂层分离器(Ceramic CoatingSeparator,CCS)设备、激光(BSB)焊接设备、焊后检测设备、粘贴绝缘膜设备、安装SBOX设备、安装低压线束设备、安装模组高压设备、安装SBOX上盖设备、打扎带设备、安装密封垫设备、上盖拧紧设备、气密测试设备、下线(Endof Life,EOL)测试设备、直流电阻(DCR)测试设备、外观检测设备和称重下线设备;其中,在上述生产设备中,需要进行生产模组工单的切换的设备可以包括:模组入箱设备3个,极柱寻址设备1个,安装CCS设备1个,BSB焊接设备1个,下箱体涂胶设备1个,称重下线设备1个,安装SBOX设备1个,气密测试设备1个,EOL测试设备1个,DCR测试设备1个;另外,该电池包产线还可以包括:生产控制设备(MES),用于与上述需要进行生产模组工单的切换的设备进行交互,以实现生产模组工单的切换。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工序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上述电池包(PACK)工序依次可以包括:
S301:下箱体上线;
其中,下箱体上线设备作为PACK段的首个工站设备,主要进行下箱体上线。
S302:安装水冷法兰;
这里,在得到下箱体之后,安装水冷法兰设备对下箱体安装水冷法兰。
S303:安装平衡阀;
其中,在对下箱体安装好水冷法兰之后,安装平衡阀设备对下箱体安装平衡阀。
S304:下箱体涂胶;
其中,在对下箱体安装好平衡阀之后,下箱体涂胶设备对下箱体进行涂胶。
S305:涂胶检测;
其中,在对下箱体涂胶之后,涂胶检测设备对下箱体的涂胶进行检测。
S306:模组入箱;
这里,在对下箱体的涂胶进行检测之后,模组入箱设备将模组下箱体中。
S307:模组预拧;
其中,在将模组放入下箱体之后,模组预拧设备对放入模组的下箱体进行预拧。
S308:模组拧紧;
其中,在模组预拧工序之后,模组拧紧设备再对预下箱体进行拧紧。
S309:极柱寻址;
其中,在模组拧紧工序之后,极柱寻址设备对下箱体进行极柱寻址。
S310:安装CCS;
其中,在极柱寻址工序之后,安装CCS设备对下箱体安装CCS。
S311:BSB焊接;
其中,在安装CCS工序之后,BSB焊接设备对下箱体进行BSB焊接。
S312:焊后检测;
这里,在BSB焊接之后,焊后检测设备对下箱体进行焊后检测。
S313:粘贴绝缘膜;
其中,在焊后检测工序之后,粘贴绝缘膜设备对下箱体粘贴绝缘膜。
S314:安装SBOX;
其中,在粘贴绝缘膜工序之后,安装SBOX设备对下箱体安装SBOX。
S315:安装低压线束;
其中,在安装SBOX工序之后,安装低压线束设备对下箱体安装低压线束。
S316:安装PACK高压;
这里,在安装低压线束工序之后,安装PACK高压设备对下箱体安装PACK高压。
S317:安装SBOX上盖;
其中,在安装PACK高压之后,安装SBOX上盖设备对下箱体安装SBOX上盖。
S318:打扎带;
这里,在安装SBOX上盖工序之后,打扎带设备对下箱体打扎带。
S319:安装密封垫;
其中,在打扎带工序之后,安装密封垫设备对下箱体安装密封垫。
S320:上盖拧紧;
其中,在安装密封垫工序之后,上盖拧紧设备对下箱体进行上盖拧紧。
S321:气密测试;
这里,在上盖拧紧工序之后,气密测试设备对下箱体进行气密测试。
S322:EOL测试;
其中,在气密测试之后,EOL测试设备对下箱体进行EOL测试。
S323:DCR测试;
这里,在EOL测试工序之后,DCR测试设备对下箱体进行DCR测试。
S324:外观检测;
其中,在DCR测试工序之后,外观检测设备对下箱体进行外观测试,将通过外观测试的产品就可以称之为电池包。
S325:称重下线。
其中,称重下线作为PACK段的最后一道工序,称重下线设备对电池包进行称重并下线;如此,便可以完成整个PACK段的所有工序,从而得到电池包。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PACK可以称之为电池包或者电池箱。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示例性的电池制造方法的流程图,如图7所示,步骤如下:
S1、判断工序是否具备在制件进出站校验功能。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工序对应生产设备。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判断工序是否具备在制件进出站校验功能,若是,则执行S2;若否,则执行S3。
S2、判断出站数量是否满足工单需求。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出站数量即就是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统计数量;工单需求即就是工单需求数量。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判断出站数量是否满足工单需求,若是,则执行S4;若否,则执行S6。
S3、判断进站托盘电子标签带有新型号信息。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新型号信息相当于新型号的产品信息。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判断进站托盘电子标签带有新型号信息,若是,则执行S4;若否,则执行S6。
需要说明的是,新型号的产品信息可以通过传感器获取的产品的标识码确定。
S4、工序切换工夹具适应新产品型号。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执行S4之后,执行S5。
S5、工序开始生产新型号第一个产品。
S6、工序不切换工夹具。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执行S6之后,执行S7。
S7、工序继续生产原型号产品。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是逐一生产设备进行切换。各生产设备完成原产品型号的生产后,不等待下游生产设备完成后续生产,即开始切换生产新产品型号,可以提高整个电池产线的换型效率,同时,减少型号切换造成的在制件物料浪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制造方法,该电池制造方法适用于电池制造系统,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制造系统的结构示意图,电池制造系统80包括:至少一个控制器801、至少一个生产设备802和生产控制设备803;所述生产设备为电池组产线中的任一工序对应的设备;
每一控制器与每一生产设备连接;其中,控制器的数量、生产设备的数量均与工序的数量一致;
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器801与所述生产控制设备803连接;
所述至少一个生产设备802,用于采用提供的物料,根据对应的控制器下发的原始产品型号,生产所述电池组的各自工序的产品;
所述生产控制设备803,用于下发产品信息至控制器;
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器801,用于在电池产线的任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在所述产品信息满足产品切换条件下,控制任一工序的所述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生产设备802包括:第一生产设备8021,所述第一生产设备8021为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器801包括:第一控制器8011,所述第一控制器8011为第一工序对应的控制器;
所述第一控制器8011与所述第一生产设备8021连接;
所述第一生产设备8021,还用于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生产产品的过程中,获取所述第一工序生产的产品不重复的统计数量;将所述产品不重复的统计数量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器801包括:第二控制器8012,所述第二控制器8012为第二工序对应的控制器;所述至少一个生产设备802包括:第二生产设备8022,所述第二生产设备8022为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
所述第二控制器8012与所述第二生产设备8022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器8012,还用于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生产产品的过程中,获取第二工序对应的产品的型号信息码。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池产线包括:电池包产线和电池模组产线;所述第一工序包括:电池模组产线中的电芯上料和模组绝缘测试、电池包产线中的下箱体上线、下箱体涂胶、模组自动入箱、模组拧紧、母线焊接、上盖拧紧、气密测试、电性能测试和模组打包下线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生产控制设备803,用于下发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
所述第一控制器8011,还用于若所述第一工序的第一生产设备8021的所述统计数量与所述工单需求数量一致,则触发切换产品请求至生产控制设备803;
所述生产控制设备803,还用于响应所述切换产品请求,下发新型号的产品信息至所述第一控制器8011;
所述第一控制器8011,还用于基于所述新型号的产品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工夹具,供所述第一工序的第一生产设备8021切换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生产设备8021包括:第一托盘,所述第一托盘上粘贴有电子标签;所述第一托盘用于在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之间的传输;所述电池产线包括:电池模组产线和电池包产线;第二工序包括:电池模组产线中的电芯侧面贴胶、电芯大面贴胶、电芯预堆叠和电芯加压成组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控制器8011,还用于将所述新型号的产品信息写入第一托盘的电子标签中;所述第一托盘为所述第一工序的第一生产设备8021切换工夹具后,首次到达所述第一工序的托盘;在所述第一托盘到达第一工序的下游的第二工序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工序的第二生产设备8022的生产过程中,获取产品的型号信息码。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生产设备8022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对托盘上的电子标签扫码;
所述传感器,用于读取到达所述第二工序的第二生产设备8022的当前托盘的电子标签,或者读取到达所述第二工序的第二生产设备8022的第一托盘的电子标签,获取产品的型号信息码;将所述品的型号信息码传输至所述第二生产设备8022;
所述第二生产设备8022,还用于获取产品的型号信息码;将所述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器8012。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控制器8012,还用于若所述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与历史型号信息码不一致,则控制所述第二工序的第二生产设备8022切换工夹具,供所述第二工序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生产设备8021,用于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工序进行进出站的校验,确定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和所述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将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发送至所述生产控制设备803;
所述生产控制设备803,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以及所述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确定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将所述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器8011;
所述第一控制器8011,还用于判断所述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和产品信息是否满足产品切换条件,控制所述第一工序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产控制设备803,还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和所述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根据所述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所述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以及所述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确定所述第一工序的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
在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生产控制设备803,还用于对所述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和所述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进行和运算,得到运算结果;将所述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以及所述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进行差运算,确定所述第一工序的所述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步骤/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步骤/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电池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池制造系统,所述电池制造系统包括:控制器和生产设备,所述方法包括:
在电池产线的任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控制器获取产品信息;所述生产设备为电池组产线中的任一工序对应的设备;
在所述产品信息满足产品切换条件下,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任一工序的所述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电池产线的任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控制器获取产品信息,包括:
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进行进出站的校验,获取所述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生产的产品不重复的统计数量;
通过所述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将所述产品不重复的统计数量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电池产线的任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控制器获取产品信息,包括:
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控制器获取第二工序对应的产品的型号信息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产线包括:电池包产线和电池模组产线;所述第一工序包括:电池模组产线中的电芯上料和模组绝缘测试、电池包产线中的下箱体上线、下箱体涂胶、模组自动入箱、模组拧紧、母线焊接、上盖拧紧、气密测试、电性能测试和模组打包下线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电池制造系统还包括:生产控制设备,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生产控制设备下发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
所述在所述产品信息满足产品切换条件下,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任一工序的所述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包括:
若所述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的所述统计数量与所述工单需求数量一致,则通过所述控制器触发切换产品请求至生产控制设备;
通过所述生产控制设备响应所述切换产品请求,下发新型号的产品信息至所述控制器;
通过所述控制器,基于所述新型号的产品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工夹具,供所述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设备包括:第一托盘,所述第一托盘上粘贴有电子标签;第二工序包括:电池模组产线中的电芯侧面贴胶、电芯大面贴胶、电芯预堆叠和电芯加压成组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控制器将所述新型号的产品信息写入第一托盘的电子标签中;所述第一托盘为所述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工夹具后,首次到达所述第一工序的托盘;
在所述第一托盘到达第一工序的下游的第二工序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生产过程中,所述控制器获取产品的型号信息码。
6.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产设备还包括:传感器;所述控制器获取产品的型号信息码,包括:
通过传感器读取到达所述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的当前托盘的电子标签,或者读取到达所述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的第一托盘的电子标签,获取产品的型号信息码;
通过所述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将所述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7.根据权利要求3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产品信息满足产品切换条件下,通过所述控制器控制任一工序的所述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包括:
若所述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与历史型号信息码不一致,则通过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工序的所述生产设备切换工夹具,供所述第二工序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进行进出站的校验,确定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和所述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
将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发送至所述生产控制设备;
通过所述生产控制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以及所述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确定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
通过所述生产控制设备将所述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通过所述控制器判断所述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和产品信息是否满足产品切换条件,控制所述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生产控制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以及所述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确定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包括:
通过所述生产控制设备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和所述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
通过所述生产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所述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以及所述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确定所述第一工序的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生产控制设备根据所述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所述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以及所述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确定所述第一工序的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包括:
通过所述生产控制设备对所述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和所述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进行和运算,得到运算结果;
通过所述生产控制设备将所述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以及所述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进行差运算,确定所述第一工序的所述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
11.一种电池制造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制造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控制器、至少一个生产设备和生产控制设备;所述生产设备为电池组产线中的任一工序对应的设备;
每一控制器与每一生产设备连接;其中,控制器的数量、生产设备的数量均与工序的数量一致;
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器与所述生产控制设备连接;
所述至少一个生产设备,用于采用提供的物料,根据对应的控制器下发的原始产品型号,生产所述电池组的各自工序的产品;
所述生产控制设备,用于下发产品信息至控制器;
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器,用于在电池产线的任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在所述产品信息满足产品切换条件下,控制任一工序的所述生产设备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生产设备包括:第一生产设备,所述第一生产设备为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为第一工序对应的控制器;
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生产设备连接;
所述第一生产设备,还用于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生产产品的过程中,获取所述第一工序生产的产品不重复的统计数量;将所述产品不重复的统计数量传输至所述控制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控制器包括: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二控制器为第二工序对应的控制器;所述至少一个生产设备包括:第二生产设备,所述第二生产设备为第二工序的生产设备;
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二生产设备连接;
所述第二控制器,还用于在电池产线的第二工序生产产品的过程中,获取第二工序对应的产品的型号信息码。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产线包括:电池包产线和电池模组产线;所述第一工序包括:电池模组产线中的电芯上料和模组绝缘测试、电池包产线中的下箱体上线、下箱体涂胶、模组自动入箱、模组拧紧、母线焊接、上盖拧紧、气密测试、电性能测试和模组打包下线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生产控制设备,用于下发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
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若所述第一工序的第一生产设备的所述统计数量与所述工单需求数量一致,则触发切换产品请求至生产控制设备;
所述生产控制设备,还用于响应所述切换产品请求,下发新型号的产品信息至所述第一控制器;
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基于所述新型号的产品信息,控制所述第一工序的生产设备切换工夹具,供所述第一工序的第一生产设备切换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生产设备包括:第一托盘,所述第一托盘上粘贴有电子标签;所述第一托盘用于在第一工序和第二工序之间的传输;所述电池产线包括:电池模组产线和电池包产线;第二工序包括:电池模组产线中的电芯侧面贴胶、电芯大面贴胶、电芯预堆叠和电芯加压成组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将所述新型号的产品信息写入第一托盘的电子标签中;所述第一托盘为所述第一工序的第一生产设备切换工夹具后,首次到达所述第一工序的托盘;
第二控制器,还用于在所述第一托盘到达第一工序的下游的第二工序的情况下,在所述第二工序的第二生产设备的生产过程中,获取产品的型号信息码。
16.根据权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生产设备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用于对托盘上的电子标签扫码;
所述传感器,用于读取到达所述第二工序的第二生产设备的当前托盘的电子标签,或者读取到达所述第二工序的第二生产设备的第一托盘的电子标签,获取产品的型号信息码;将所述品的型号信息码传输至所述第二生产设备;
所述第二生产设备,还用于获取产品的型号信息码;将所述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传输至所述第二控制器。
17.根据权利要求13或15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控制器,还用于若所述产品的型号信息码与历史型号信息码不一致,则控制所述第二工序的第二生产设备切换工夹具,供所述第二工序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18.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生产设备,用于在电池产线的第一工序生产产品的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工序进行进出站的校验,确定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和所述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将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发送至所述生产控制设备;
所述生产控制设备,还用于基于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以及所述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确定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将所述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传输至所述第一控制器;
所述第一控制器,还用于判断所述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和产品信息是否满足产品切换条件,控制所述第一工序切换至生产新型号的产品。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产控制设备,还用于接收所述控制器发送的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和所述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根据所述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所述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以及所述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确定所述第一工序的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生产控制设备,还用于对所述第一工序的工单需求数量、所述第一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和所述下游工序的不良产品数量进行和运算,得到运算结果;将所述运算结果、所述第一工序的翻修产品数以及所述下游工序的翻修产品数量进行差运算,确定所述第一工序的所述更新后的工单需求数量。
CN202311268643.XA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电池制造方法和系统 Pending CN1169952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68643.XA CN116995290A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电池制造方法和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268643.XA CN116995290A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电池制造方法和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995290A true CN116995290A (zh) 2023-11-03

Family

ID=885270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268643.XA Pending CN116995290A (zh) 2023-09-28 2023-09-28 一种电池制造方法和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99529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08026A (zh) * 2024-02-29 2024-04-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站方法及系统
CN117852566A (zh) * 2024-02-29 2024-04-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的进站方法及系统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6769A (zh) * 2016-01-04 2016-06-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产线更换产品的方法
CN106155018A (zh) * 2016-07-19 2016-11-23 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线体多型号快速自动切换方法
CN211320240U (zh) * 2019-11-29 2020-08-21 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锂离子动力电池包pack生产线
WO2021195947A1 (zh) * 2020-03-31 2021-10-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标签、电子标签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639876A (zh) * 2022-04-15 2022-06-17 浙江集秀云工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多款锂电池模组的pack生产线装备和智能管控平台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676769A (zh) * 2016-01-04 2016-06-15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产线更换产品的方法
CN106155018A (zh) * 2016-07-19 2016-11-23 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线体多型号快速自动切换方法
CN211320240U (zh) * 2019-11-29 2020-08-21 中国汽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锂离子动力电池包pack生产线
WO2021195947A1 (zh) * 2020-03-31 2021-10-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标签、电子标签的处理方法及装置
CN114639876A (zh) * 2022-04-15 2022-06-17 浙江集秀云工业互联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支持多款锂电池模组的pack生产线装备和智能管控平台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808026A (zh) * 2024-02-29 2024-04-02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出站方法及系统
CN117852566A (zh) * 2024-02-29 2024-04-09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的进站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995290A (zh) 一种电池制造方法和系统
CN102147607B (zh) 一种柔性化的电子产品通用型生产线及其生产方法
JP6892705B2 (ja) 電子製品生産ラインの仮想生産変更方法
CN109352412A (zh) 轿车动力总成零部件混线生产的生产线调度系统及方法
CN102486439A (zh) 使用车辆模拟器的用于车辆设备的自动评估系统
CN116974256A (zh) 一种电池的生产方法和系统
CN109884996A (zh) 生产控制系统、方法及生产管理系统
CN103064055A (zh) 一种单相智能电能表采集器兼容式自动化检定系统及方法
CN117059866A (zh) 电池的生产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7649152A (zh) 一种电池制造的产品检测方法和设备
CN112101725A (zh) 产品的数字化制造系统及方法、电子设备与存储介质
CN112700095B (zh) 电池包生产管理系统
CN116231143B (zh) 一种基于柔性产线的动力电池包拆解方法及系统
Cepolina et al. Twin tools fo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 case study
CN201622924U (zh) 一种柔性化的氙气高压放电灯镇流器通用型生产线
KR20190007333A (ko) 배터리 제조 시스템
CN105958103A (zh) 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自动组装生产线及其组装方法
CN114325550B (zh) 一种电能表检定流水线异常表位的自动诊断系统及方法
WO2020091705A2 (en) Automatic multi-channel electronic test and measurement device
CN114639876A (zh) 一种支持多款锂电池模组的pack生产线装备和智能管控平台
CN101273309B (zh) 用于参数化电子设备的参数化设备及方法
CN117031286B (zh) 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CN105320053A (zh) 基于轮胎排序的高效排序方法
CN205353320U (zh) 一种多通道bms全自动测试系统
Rampersad A case study in the design of flexible assembly system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