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031286B - 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 Google Patents

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031286B
CN117031286B CN202311302677.6A CN202311302677A CN117031286B CN 117031286 B CN117031286 B CN 117031286B CN 202311302677 A CN202311302677 A CN 202311302677A CN 117031286 B CN117031286 B CN 11703128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tested
equipment
station
station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1302677.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7031286A (zh
Inventor
邱世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1302677.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031286B/zh
Publication of CN11703128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3128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703128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03128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RMEASURING ELECTRIC VARIABLES; MEASURING MAGNETIC VARIABLES
    • G01R31/00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electric properties; Arrangements for locating electric faults;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al testing characterised by what is being tested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G01R31/36Arrangements for testing, measuring or monitoring the electrical condition of accumulators or electric batteries, e.g. capacity or state of charge [SoC]
    • G01R31/389Measuring internal impedance, internal conductance or related variab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ests Of Electronic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所述测试方法应用于测试系统,测试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测试工站和运输设备;每一测试工站包括:至少一个测试仪器、至少一个工控机,以及与每一工控机各自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测试方法包括:通过运输设备将待测试设备运输到任一个测试工站中的任一个工控机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在任一个工控机与至少一个测试仪器处于连接状态,以及至少一个测试仪器与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其中,至少两个测试工位相互独立。通过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提高测试效率,从而提高产线的生产节拍,进而提高生产产能。

Description

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涉及但不限于一种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电池包的需求量逐年递增,在电池产线的生产产品过程中,需要对电池包进行电性能测试,比如,电性能测试可以包括:气密性的性能测试、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End Of Line,EOL)和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DirectCurrent Resistance,DCR)等。
相关技术中,在对电池包进行电性能测试时,通常是采用逐个检测的方式,对产线上的电池包依次进行性能测试,这样,导致对电池包的电性能测试的测试时间较长,测试资源有限,电性能测试工序成为产能瓶颈工序,严重影响生产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能够提高测试效率,从而提高产线的生产节拍,进而提高生产产能。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方法,应用于测试系统,测试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测试工站和运输设备;每一测试工站包括:至少一个测试仪器、至少一个工控机,以及与每一工控机各自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测试方法包括:
通过运输设备将待测试设备运输到任一个测试工站中的任一个工控机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
在任一个工控机与至少一个测试仪器处于连接状态,以及至少一个测试仪器与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其中,至少两个测试工位相互独立。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一方面,通过任一个工控机同时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可以充分利用设备资源,减少了测试时间,提高了产线的吞吐量。另一方面,任一个工控机同时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可以实现分布式测试,更好的平衡生产线上不同测试工位的工作负荷,确保整个生产线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从而可以提高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节拍。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包括:通过任一个工控机,确定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对应的性能测试的总体测试工序;其中,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对应的性能测试的总体测试工序不同;根据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各自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任一个工控机同时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并且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是可以不同的。这样,根据不同的待测试设备和测试要求来执行不同的测试任务。可以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多样性,同时确保的测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任一个工控机,确定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对应的性能测试的总体测试工序,包括:通过任一个工控机,获取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根据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确定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总体测试工序。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任一个工控机根据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确定各自的总体测试工序,可以为位于每一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定值个性化的测试工序,确保测试可以满足特定规格和要求,避免不必要的测试步骤,减少不必要的测试时间和资源浪费,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在上述方案中,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不同;产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待测试设备的型号信息、项目信息和蓝本信息。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一方面,任一个工控机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不同,这样,任一个工控机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信息确定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可以实现针对特定规格和要求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从而提高了生产和测试效率。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的待测试设备的生产信息,定制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这样,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在上述方案中,待测试设备上粘贴有标识标签;每一测试工站还包括:识别设备,用于识别待测试设备上的标识标签;
通过任一个工控机,获取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包括:
在待测试设备到达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中的任一个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任一个测试工位对应的识别设备,读取任一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标识标签;
通过识别设备解析待测试设备的标识标签,从而获取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并将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传输至任一个测试工位对应的任一个工控机,以使任一个工控机获取至少两个测试工位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一方面,通过工控机的自动化读取标识标签、信息传输和数据管理,可以实现更高效、更准确和更可控的生产线运营;另一方面,一个工控机可以获取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之间的产品信息,可以实现更高程度的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从而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减少错误和成本。
在上述方案中,每一测试工站还包括:校验设备,用于对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进行校验;测试方法还包括:
通过任一个工控机,将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传输至校验设备;
通过校验设备,对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进行校验,得到校验结果;校验结果用于指示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是否合规。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校验设备对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进行校验,可以确保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准确无误,提高制造过程的可控性、质量和效率,降低了生产风险和成本,从而减少了生产不合格品的风险,提高了生产产品质量。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校验设备,对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进行校验,得到校验结果之后,测试方法还包括:
校验设备将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待测试设备的校验结果反馈至对应的任一个工控机;
在校验结果指示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均为合规的情况下,执行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的步骤。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将待测试设备的校验结果反馈至工控机,根据校验结果决定是否对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可以实现对生产质量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产品合规性,有助于提高生产线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降低生产风险和成本的同时,可以确保产品质量。
在上述方案中,任一个工控机所控制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分别部署在至少两个传输通道上;至少两个传输通道相互独立;
根据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各自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包括:
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位于至少两个传输通道的各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同时进行各自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的性能测试;或者,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位于任一个传输通道的各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依次进行各自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的性能测试;其中,目标测试工序属于总体测试工序中的部分测试工序;任一个传输通道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为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各个测试工位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之和。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一方面,任一个工控机可以同时控制多个测试工位的性能测试,减少了测试工序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生产线的整体效率。另一方面,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各个测试工位可以依次执行测试,缩短了整个测试过程的时间,提高了生产线的整体效率。
在上述方案中,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位于任一个传输通道的各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依次进行各自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的性能测试,包括:
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根据位于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测试工位的工位数量,对任一个传输通道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进行拆分,确定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与任一个工控机对应的测试工位的目标测试工序;
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位于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与任一个工控机对应的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与该测试工位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的性能测试;其中,位于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待测试设备,在各个测试工位的目标测试工序的测试时间之间的差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一方面,通过根据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测试工位的数量拆分总体测试工序,可以并行进行多个测试工位的性能测试,从而大大提高测试效率,减少了测试时间。另一方面,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任一个测试工位不需要等待其他测试工位完成测试,从而减少了测试设备的闲置时间,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在上述方案中,任一个测试工站为第一测试工站,用于对待测试设备进行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至少两个传输通道包括: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任一个工控机为第一工控机;第一工控机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包括:位于第一传输通道上的第一测试工位和位于第二传输通道上的第二测试工位;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位于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与任一个工控机对应的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与该测试工位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的性能测试,包括:
通过运输设备将第一待测试设备运输至第一测试工位上;
在第一工控机感知到第一待测试设备到达第一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工控机,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一测试工位对应的第一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和/或,通过运输设备将第二待测试设备运输至第二测试工位上;
在第一工控机感知到第二待测试设备到达第二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工控机,控制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二测试工位对应的第二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其中,第一目标测试工序为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一总体测试工序中的部分测试工序,第二目标测试工序为第二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总体测试工序中的部分测试工序;第一总体测试工序与第一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第二总体测试工序与第二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一方面,同时对两个不同传输通道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减少了测试工序的等待时间,从而加快了生产速度。再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传输通道上的产品信息和总体测试工序的不同,针对不同型号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定制的性能测试,提高了生产线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另外,由于测试工序的并行进行,可以减少测试设备和工控机的数量,降低了设备和人力成本。又一方面,通过并行处理不同的测试工序,减少了生产线上的空闲时间,使生产过程更加连续。
在上述方案中,第一测试工站还包括:第二工控机;测试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待测试设备和/或第二待测试设备完成第一工控机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之后,通过第二工控机,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和/或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除第一工控机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之外的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第二工控机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和/或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除第一工控机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之外的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可以并行使得不同的工控机控制不同的测试工序以进行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从而大大提高测试效率,减少了测试时间。
在上述方案中,第二工控机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包括:位于第一传输通道上的第三测试工位和位于第二传输通道上的第四测试工位;第三测试工位部署在第一测试工位之后,第四测试工位部署在第二测试工位之后;通过第二工控机,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和/或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除第一工控机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之外的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包括:
在第二工控机感知到第一待测试设备到达第三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工控机,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三测试工位对应的第三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和/或,在第二工控机感知到第二待测试设备到达第四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工控机,控制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四测试工位对应的第四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其中,第一目标测试工序和第三目标测试工序的和为第一总体测试工序;第二目标测试工序和第四目标测试工序的和为第二总体测试工序。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一方面,待测试设备在不同测试工位上可以并行测试,而不需要等待一个设备完成所有测试,实现同时进行多个测试工序,因此提高了生产线的效率。再一方面,通过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节省了因等待时间和换型时间导致的不必要的生产线停机成本。又一方面,由于任意一个工控机可以为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可以配置为执行不同的测试工序,这样生产线可以轻松适应不同型号或蓝本的产品,而无需大规模的生产线重建或更改。
在上述方案中,至少一个测试工站还包括:第二测试工站,用于对待测试设备进行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第二测试工站为第一测试工站之后的测试工站;第二测试工站包括:第三工控机;测试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待测试设备和/或第二待测试设备完成第一测试工站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之后,通过第三工控机,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和/或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第三工控机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和/或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可以并行使得不同的工控机控制不同的测试工序以进行不同种类的性能测试,从而大大提高测试效率,减少了测试时间。
在上述方案中,第三工控机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包括:位于第一传输通道上的第五测试工位和位于第二传输通道上的第六测试工位;第五测试工位部署在第三测试工位之后,第六测试工位部署在第四测试工位之后;通过第三工控机,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和/或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包括:
在第三工控机感知到第一待测试设备到达第五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第三工控机,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五测试工位对应的第三总体测试工序的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和/或,在第三工控机感知到第二待测试设备到达第六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第三工控机,控制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六测试工位对应的第四总体测试工序的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其中,第三总体测试工序与第一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第四总体测试工序与第二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一方面,通过同时执行多个测试工序,减少了整个测试周期,可以提高产线的测试效率。再一方面,通过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节省了因等待时间和换型时间导致的不必要的生产线停机成本。
在上述方案中,至少一个测试工站还包括:第三测试工站,用于对待测试设备进行气密性的性能测试;第三测试工站为第一测试工站之前的测试工站;在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之前,测试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三测试工站中的工控机,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气密性的性能测试。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并行处理不同的测试工序,减少了生产线上的空闲时间,使生产过程更加连续,实现不停线换型以提高产线利用率。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测试系统,测试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测试工站,用于对待测试设备进行至少一种性能测试;每一测试工站包括:
至少一个测试仪器、至少一个工控机,以及与每一工控机各自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
任一个工控机与至少一个测试仪器进行连接;
至少一个测试仪器与至少两个测试工位进行连接;
任一个工控机,用于基于至少一个测试仪器,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其中,至少两个测试工位相互独立。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附图中所示的流程图仅是示例性说明,不是必须包括所有的内容和操作/步骤,也不是必须按所描述的顺序执行。例如,有的操作/步骤还可以分解,而有的操作/步骤可以合并或部分合并,因此实际执行的顺序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改变。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二;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三;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五;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测试系统的俯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测试系统的正视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测试系统的左视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测试系统的立体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第一测试工站的测试仪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第二测试工站的测试仪器的连接示意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在附图中,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1-第一测试工站;12-第二测试工站;
21-第一仪器柜;211-耐压测试仪;212-等电位测试仪;213-万用表;214-通信模块;215-第一电源;216-继电器;
22-第二仪器柜;221-充放电设备;
2141-第一通信子模块;2142-第二通信子模块;
3-工控机;31-第一工控机;32-第二工控机;33-第三工控机;
41-第一测试工位;42-第二测试工位;43-第三测试工位;44-第四测试工位;45-第五测试工位;46-第六测试工位;
5-物料柜;
61-第一支架;611-转接盒;
62-第二支架;621-高压转接盒;622-第二电源;
7-待测试设备;8-显示设备;9-校验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申请,但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本实施例”、“本实施例”以及举例等等,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如果申请文件中出现“第一/第二”的类似描述则增加以下的说明,在以下的描述中,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本实施例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对象A和/或对象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对象A,同时存在对象A和对象B,单独存在对象B这三种情况。
相关技术中,在电池产线的任一工序的生产设备生产产品的过程中,在对电池包进行电性能测试时,通常是采用逐个检测的方式,对产线上的电池包依次进行性能测试,这样,会导致以下技术问题:
1)、只能同时生产一种产品,只能一个一个的测试无法实现多个产品同时测试,导致测试效率低下。
现有的生产线和测试设备通常是针对特定产品或型号设计的,没有灵活性来适应多个产品同时测试。升级或更换测试设备可能需要更大的投资和工程改造。由于现有生产线和测试设备的设计限制,相关测试设备可能只支持一种产品的测试,无法同时处理多个产品。
2)、当产线需要切拉换型时,换型时间长,换型成本高。
现有的测试设备通常没有快速切换和配置的功能,测试设备的调整、校准、配置以及相关文档和程序的更改通常会导致换型时间长。相关的换型程序可能不够优化,需要手动干预和调整,导致时间成本增加。
3)、产线占地面积大,测试效率低,测试设备成本高。
现有的生产线和测试设备需要大量的空间,测试流程不够紧凑,设备效率低下,导致产线占用大面积。此外,现有的生产线和测试设备缺乏自动化和优化措施,进而影响了测试设备的利用率和测试效率。
基于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以提高测试效率,从而提高产线的生产节拍,进而提高生产产能。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阐述。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一,该测试方法应用于测试系统,该测试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测试工站和运输设备;每一测试工站包括:至少一个测试仪器、至少一个工控机,以及与每一工控机各自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测试方法包括S101至S102:
S101、通过运输设备将待测试设备运输到任一个测试工站中的任一个工控机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待测试设备可以为电池包(PACK)。电池包是指由多个电池单体组成的装置,旨在存储电能并提供电力供应。电池包的组成部分至少包括:电池单体、电池管理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外壳、连接线束、连接器和接口等。这些组件共同工作,以便将电池单体组合成一个功能完整的电池组,用于各种应用场景。比如,电池包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储能系统、便携式电子设备、太阳能系统、风能系统、应急备用电源、电动工具或者电动自行车等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包可以使用不同类型的电池单体,比如,锂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锂聚合物电池等等,具体根据实际应用的需求和性能要求决定,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测试工位可以称为电池包的测试工位。每一测试工位用于对待测试设备进行至少一种性能测试。每一测试工位上可以配备多个测试传感器,用于收集和分析待测试设备的性能数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运输设备用于将待测试设备运输到任一个测试工站中的任一个工控机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中的任一个测试工位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运输设备响应于接收到的运输指令,将待测试设备运输到任一个测试工站中的任一个工控机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中的任一个测试工位上。其中,运输指令用于指示待测试设备对应的任一个测试工位的定位信息或者指引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运输设备可以为自动引导车辆(Automated Guided Vehicle,AGV)、机械臂和传送带。
示例性的,将待测试设备放置在AGV设备上的托盘上,在AGV设备通过自身的传感器感知到待测试设备到位的情况下,AGV设备按照预定的路线,将待测试设备运输至指定的测试工位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运输设备的数量可以为一个,也可以为至少两个,本申请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运输设备的数量与至少一个测试工站的传输通道的数量和/或任一个测试工站中的测试工位的数量相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运输设备的数量可以大于或者等于传输通道的数量;或者,运输设备的数量可以小于或者等于任一个测试工站中的测试工位的数量。
示例性的,在运输设备的数量等于传输通道的数量的情况下,每一运输设备对应一个传输通道,每一运输设备用于将待测试设备运输至同一传输通道中的任一个测试工位上。在运输设备的数量等于任一个测试工站中的测试工位的数量的情况下,每一运输设备对应一个测试工位,每一运输设备用于将待测试设备运输至对应的测试工位上。
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通过运输设备将待测试设备运输到对应的测试工位上,可以减少人工搬运、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人为运输错误,从而提高了运输的安全性,进而可以有效降低生产线的运营成本。另一方面,运输设备可以根据接收到的运输指令进行对应的运输操作,其路径和运输任务可以根据需求进行灵活调整,因此能够更好的适应生产线的变化和运输需求的变更,可以适用于各种生产线的运输场景。总之,通过自动化的运输设备可以提高运输的效率和精确性,在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可以减少人工操作的风险。
S102、在任一个工控机与至少一个测试仪器处于连接状态,以及至少一个测试仪器与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其中,至少两个测试工位相互独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之前,需要确保任一个工控机、至少一个测试仪器和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之间的物理和电子连接正确的建立,具体包括:正确的数据线、通信协议和接口设置。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任一个工控机上需要安装和配置适当的工控软件,以便于将至少一个测试仪器和至少两个测试工位进行通信和控制。在此过程中,需要设置适当的控制界面和相关测试程序。另外,在任一个工控机上需要编写或配置工控软件以控制至少一个测试仪器,这一过程可以通过通信协议实现。示例性的,可以采用通用接口总线(General Purpose Interface Bus,GPIB)、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USB)和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等实现通信。这样,可以建立任一个工控机与至少一个测试仪器之间的通信。任一个工控机可以向至少一个测试仪器发送控制指令,至少一个测试仪器响应于接收到的控制指令,对待测试设备进行测试,得到相应的测试结果,并将该测试结果反馈至任一个工控机,这样,任一个工控机可以接收到至少一个测试仪器发送的测试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个工控机能够独立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可以通过工控软件的多线程或并行处理功能来实现,这样,可以确保任一个工控机可以同时对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测试。
可以理解的是,在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的过程中,是通过任一个工控机的中脚本或者程序来实现自动化的测试流程。这样,可以实现对批量的待测试设备进行性能测试,从而可以减少操作员的干预。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独立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测试一致性,适用于大规模制造和测试过程,可以提高生产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中的任一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需要与对应的测试工位相连接,并具备相应的测试接口,这样,可以使得任一个工控机可以控制任一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任一个工控机配置的工控软件中配置测试任务分配,确保任一个工控机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将合适的测试任务分配给不同的测试工位和测试仪器。另外,任一个工控机还需要采集和分析从至少一个测试仪器和测试工位返回的数据,并记录相应的测试结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个工控机还具有安全性功能,以便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问题或者故障的情况下,可以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这样,可以保护测试系统的设备和操作人员的安全。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测试方法,首先通过运输设备将待测试设备运输到任一个测试工站中的任一个工控机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然后,在任一个工控机与至少一个测试仪器处于连接状态,以及至少一个测试仪器与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一方面,通过任一个工控机同时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可以充分利用设备资源,减少了测试时间,提高了产线的吞吐量。另一方面,任一个工控机同时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可以实现分布式测试,更好的平衡生产线上不同测试工位的工作负荷,确保整个生产线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从而可以提高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节拍。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方面,通过运输设备将待测试设备自动运送到对应的测试工站,减少了操作员的接入和测试工站之间的物理移动,从而加速了测试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一方面,通过同一个工控机同时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可以实现同一个工控机对待测试设备进行测试,确保了测试方法和测试标准的一致性,有助于减少测试差异和提高测试结果的可比性。一方面,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实现了自动化测试和自动化运输,这样,减少了人为错误的风险,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再一方面,由于多个测试工位可以共享一个工控机,这样,可以节省设备和维护成本,降低了设备的闲置时间。另一方面,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多个测试工位,可以更容易集成和记录测试数据,便于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有助于提高生产过程中的可控性和质量管理。
总的来说,通过本申请实施例,有助于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为错误,节省资源,并实现更好的数据管理和监控,从而提高了生产线的整体性能和可维护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S102中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的实现,可以包括S1021至S1022:
S1021、通过任一个工控机,确定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对应的性能测试的总体测试工序;其中,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对应的性能测试的总体测试工序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总体测试工序指待测试设备在性能测试流程中的一个完成的测试工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任一个工控机来说,其控制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总体测试工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总体测试工序与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这是因为,总体测试工序是根据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制定的,比如,产品的特性、规格和要求。也就是说,根据不同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的不同,其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是不同的。
示例性的,产品信息中包括设备或产品的设计规格和性能要求,总体测试工序需要考虑到产品需要在这些指定的规格内工作,因此,在制定总体测试工序时需要考虑到产品信息中的设计规格信息。另外,根据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的特性,需要选择和配置适当的测试仪器或者设备。不同的待测试设备在进行性能测试的时候,所需的测试仪器、测试参数和测试程序不同,比如,需要采集的测试数据的类型和范围可能不同。故而,不同产品信息的待测试设备的总体测试工序是不同的。
可以理解的是,在不同的测试工位上执行不同性能测试的总体测试工序,并使用工控机来控制和管理这些测试过程。这有助于确保每个测试工位上的性能测试按照其特定的要求和流程进行,并实现了测试的灵活性和定制性。这样,可以提高测试效率、质量控制和生产灵活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S1021中通过任一个工控机,确定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对应的性能测试的总体测试工序的实现,可以包括S201至S202:
S201、通过任一个工控机,获取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不同;产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待测试设备的型号信息、项目信息和蓝本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个工控机所控制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是相互独立的,故而,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不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型号信息用于区分不同型号的待测试设备,可以包括:设备的型号名称、型号号码或者型号标识等。项目信息用于反映待测试设备的与生产项目相关的数据,可以包括:项目名称、项目编号、项目计划开始日期和结束日期等。蓝本信息用于表征待测试设备的产品设计规格和设计要求的信息,可以包括:设计图纸的相关信息、规格书的相关信息、设计变更记录的相关信息等等。
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任一个工控机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不同,这样,任一个工控机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信息确定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可以实现针对特定规格和要求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从而提高了生产和测试效率。另一方面,根据不同的待测试设备的生产信息,定制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这样,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S202、根据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确定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总体测试工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任一个工控机获取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之后,该工控机根据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确定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总体测试工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个工控机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总体测试工序可以是不同的。
示例性的,任一个工控机所控制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包括:测试工位A和测试工位B,流入测试工位A的待测试设备a的产品信息为信息X,流入测试工位B的待测试设备b的产品信息为信息Y,由于信息X和信息Y不同,因此,待测试设备a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和待测试设备b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是不同的。也就是说,不同的产品信息可能会导致每一待测试设备的总体测试工序不同。而任一个工控机可以根据不同的产品信息,确定不同的总体测试工序,有助于提供个性化的测试工序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任一个工控机根据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确定各自的总体测试工序,可以为位于每一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定值个性化的测试工序,确保测试可以满足特定规格和要求,避免不必要的测试步骤,减少不必要的测试时间和资源浪费,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S1022、根据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各自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总体测试工序包括性能测试的测试步骤和参数设置。对于任一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通过任一个测试工位对应的任一个工控机启动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以选择适当的测试类型和测试参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任一个测试工位,若该测试工位上切换为不同的产品信息的待测试设备,该测试工位对应的任一个工控机可以调用自动化程序,根据需要停止当前的测试程序,加载新的总体测试工序,并重新开始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个工控机可以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相同的性能测试,任一个工控机可以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不同的性能测试,这与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在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同的情况下,则任一个工控机可以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相同的总体测试工序的性能测试;在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不同的情况下,则任一个工控机可以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不同的总体测试工序的性能测试。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任一个工控机同时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并且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是可以不同的。这样,根据不同的待测试设备和测试要求来执行不同的测试任务。可以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多样性,同时确保的测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待测试设备上粘贴有标识标签;每一测试工站还包括:识别设备,用于识别待测试设备上的标识标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要实现通过任一个工控机获取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每一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应该具有标识信息,该标识信息包含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用于区分不同的待测试设备。这里,上述的标识信息可以通过标识标签的形式呈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标识标签为携带有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的小型标签或者贴纸。标识标签可以通过序列号、批次号、条形码标签、二维码(Quick Response Code,QR)标签、射频识别(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标签等方式进行表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标识标签的表现方式不做任何限定,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进行选择。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将标识标签粘贴或者附着在待测试设备上的外壳、表面或者特定部件上。需要说明的是,标识标签的放置位置应为易于扫描或者识别的位置。另外,可以通过标签胶水、双面胶带将标识标签粘贴在待测试设备上。或者,也可以直接使用具有自粘性的标识标签,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选择。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识别设备可以设置在每一个测试工位上,以便于对该测试工位的待测试设备上的标识标签进行识别,从而获取到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识别设备可以是扫码枪、传感器、条形码扫描仪、二维码扫描仪、RFID读写器、光学字符识别设备等等。其中,扫码枪通常是采用激光或者图像扫描技术来读取标识标签中的信息。具体的,在扫码枪对准待测试设备上的标识标签之后,扫码枪会快速的捕捉并解析标识标签上的产品信息。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对识别设备不作任何限制,具体可以根据实际应用场景进行选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S201中通过任一个工控机,获取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的实现,可以包括S2011至S2012:
S2011、在待测试设备到达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中的任一个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任一个测试工位对应的识别设备,读取任一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标识标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任一个工控机感知到待测试设备到达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中的任一个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任一个测试工位对应的识别设备,读取任一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标识标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任一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上粘贴有标识标签,以及任一个测试工位上设置有识别设备的情况下,识别设备将会读取任一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上的标识标签。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方面,通过自动识别设备读取标识标签和自动传输产品信息,无需手动记录和输入数据,从而减少了人工操作和潜在的错误,提高了生产线的效率。再一方面,自动化的标签读取和信息传输减少了数据输入错误的风险,确保了产品信息的准确性。又一方面,自动化数据采集和传输减少了人工记录和数据处理的时间,使操作员能够专注于更重要的任务。
S2012、通过识别设备解析待测试设备的标识标签,从而获取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并将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传输至任一个测试工位对应的任一个工控机,以使任一个工控机获取至少两个测试工位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任一个测试工位对应的识别设备读取到待测试设备上的标识标签之后,该识别设备对待测试设备上的标识标签进行解析,以获取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进一步,识别设备会将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发送至对应的工控机,以实现多个测试工位上的产品信息的获取,有助于提高生产线的效率、数据的一致性和生产过程的可控性。
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通过工控机的自动化读取标识标签、信息传输和数据管理,可以实现更高效、更准确和更可控的生产线运营;另一方面,一个工控机可以获取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之间的产品信息,可以实现更高程度的协同工作和资源共享,从而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减少错误和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每一测试工站还包括:校验设备,用于对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进行校验;基于图1,如图2所示,S102的实现,可以包括S103至S106:
S103、在任一个工控机与至少一个测试仪器处于连接状态,以及至少一个测试仪器与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通过任一个工控机,将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传输至校验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每一个测试工站中设置有校验设备,以对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进行校验。
需要说明的是,校验设备可以是专门的硬件设备或者集成在任一个工控机中的软件模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示例性的,在校验设备为硬件设备的情况下,校验设备可以为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任一个工控机接收到任一个测试工位上的识别设备传输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之后,任一个工控机将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传输至校验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个工控机和校验设备之间的数据传输通道可以通过局域网(LAN)连接、通用串行总线(USB)连接或者其他通信方式来实现,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S104、通过校验设备,对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进行校验,得到校验结果;校验结果用于指示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是否合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校验设备获取到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之后,校验设备按照预设校验规则,对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进行校验,得到校验结果。其中,预设校验规则用于检测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是否符合预期的标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校验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产品信息格式校验、产品信息有效性校验、产品信息一致性校验、产品信息范围校验、重复性校验、完整性校验、逻辑性校验、历史数据校验、安全性校验和通信校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校验设备按照预设校验规则对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进行校验之后,生成校验结果,校验结果用于指示待测试设备是否合规,示例性的,校验结果可以分为通过和不通过两种情况。
下面对上述列举的预设校验规则进行解释:
1)、产品信息格式校验,用于检查产品信息的格式是否符合特定的模式或编码规范。例如,产品序列号必须由数字和字母组成,长度必须是特定的字符数。
2)、产品信息有效性校验,用于验证产品信息是否存在于产品数据库中,以确保产品信息是有效的,可以包括检查型号、项目或蓝本信息是否有效。
3)、产品信息一致性校验,用于比较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与预期信息之间的一致性。例如,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是否与工单中的信息匹配。
4)、产品信息范围校验,用于检查产品信息是否在合理的范围内。例如,检查待测试设备的生产日期是否在合理的时间范围内。
5)、重复性校验,用于防止相同的产品信息被多次使用。例如,检查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是否已经在生产线上使用过。
6)、完整性校验,用于确保所有必需的产品信息都已经提供。例如,检查是否缺少了关键的项目或蓝本信息。
7)、逻辑性校验,用于验证产品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否正确。例如,检查产品信息是否与特定工艺步骤或测试要求相匹配。
8)、历史数据校验,用于检查产品信息是否与之前的生产历史数据一致。这有助于确保产品的生产过程连贯性。
9)、安全性校验,用于确保产品信息不包含潜在的安全问题或恶意代码。
10)、通信校验,用于在产品信息传输期间,检查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防止数据损坏或丢失。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列举的预设校验规则仅为一种示例,可以根据具体的生产需求和产品特性进行自定义。预设校验规则的定义通常是在制造执行系统中配置或编程的一部分,以确保在生产过程中对产品信息进行准确和一致的校验,校验规则的正确定义有利于维护产品质量和数据可靠性。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校验设备对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进行校验,可以确保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准确无误,提高制造过程的可控性、质量和效率,降低了生产风险和成本,从而减少了生产不合格品的风险,提高了产品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方面,自动化的传输和校验过程减少了人为数据输入错误的机会,提高了数据准确性。一方面,如果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不合规,校验设备可以立即检测出来,避免了在后续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而导致的停机时间。再一方面,自动化校验过程加快了生产速度,确保产品信息合规,从而提高了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减少了不合格品的生产,减少了废品和返工的成本,降低了制造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S104中通过校验设备,对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进行校验,得到校验结果之后的实现,可以包括S105至S106:
S105、校验设备将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待测试设备的校验结果反馈至对应的任一个工控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校验设备将待测试设备的校验结果通过网络或其他通信方式将校验结果传输至对应的工控机。比如,可以通过使用标准通信协议或自定义数据传输方法来实现。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个工控机在接收到校验设备发送的待测试设备的校验结构之后,可以将检验结果存储在数据库或者指定的数据存储位置,以便于记录和追踪校验历史。另外,任一个工控机还可以将校验结果进行后续处理,例如,将校验结果与产品信息相关联,生成报告或图表,以便后续分析。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校验结果指示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不为合规的情况下,任一个工控机可以触发警报或通知相关人员,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停机、拒绝制造或修复等。
S106、在校验结果指示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均为合规的情况下,执行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的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将待测试设备的校验结果反馈至工控机,根据校验结果决定是否对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可以实现对生产质量的实时监控和管理,及时采取措施以确保产品合规性,有助于提高生产线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降低生产风险和成本的同时,可以确保产品质量。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方面,校验设备的使用和自动化校验结果的反馈确保了质量控制的一致性和可靠性,降低了人为错误的可能性。一方面,根据校验结果,工控机可以迅速决定是否继续进行性能测试,如果产品信息合规,可以立即启动测试,节省时间。一方面,通过确保产品信息的合规性,使得性能测试可以仅针对符合标准的产品,减少了不合格品的生产。又一方面,自动控制性能测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线上的等待时间和停机时间,并减少不合格品的生产和废弃品的数量,从而降低了生产成本。再一方面,通过合规性校验和性能测试,确保了产品质量达到预期标准,提高了最终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任一个工控机所控制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分别部署在至少两个传输通道上;至少两个传输通道相互独立。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分别部署在至少两个独立的传输通道上,一方面,不同的传输通道可以用于测试不同的产品或执行不同的质量控制步骤,有助于确保产品质量。一方面,并行处理不同的产品或工序可以提高生产线的产能,从而满足更多客户需求。一方面,如果某个传输通道上的工序需要更多时间,不会影响其他通道上的生产流程,减少了生产线上的拥堵。另外,如果一个传输通道的设备或系统发生故障,其他通道可以继续运作,确保生产不受太大影响。总的来说,将不同的测试工位部署在独立的传输通道上提供了更高的生产灵活性、可靠性和效率,有助于满足复杂的制造需求并降低生产线运营的风险。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S1021中通过任一个工控机,确定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对应的性能测试的总体测试工序;其中,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对应的性能测试的总体测试工序不同之后的实现,可以包括S301或S302:
S301、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位于至少两个传输通道的各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同时进行各自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的性能测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分别部署在至少两个传输通道上,可以实现不同的待测试设备或者不同的总体测试工序可以并行进行,并且不会相互干扰,从而加速的生产过程,提高了生产效率。
示例性的,任一个工控机所控制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包括:测试工位A和测试工位B,测试工位A部署在第一传输通道上,测试工位B部署在第二传输通道上,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相互独立。此时,位于测试工位A上的待测试设备a和位于测试工位B上的待测试设备b的总体测试工序可以不同。任一个工控机可以同时或者分别控制待测试设备a和待测试设备b进行不同的总体测试工序的性能测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个工控机可以根据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指引运输设备将待测试设备运输至对应的传输通道上的测试工位上,以便于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
示例性的,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四,如图4所示,该测试方法包括S3011至S3014:
S3011、待测试设备到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运输设备将待测试设备运输至指定位置,以使待测试设备到位。
S3012、人工接插线束工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待测试设备到位后,操作员可以进行接插线束工装。
S3013、校验设备校验标识标签。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校验设备对待测试设备进行校验,以保证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的正确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合规的情况下,运输设备可以将不同的待测试设备依次运输至第一测试工位41、第二测试工位42、第三测试工位43和第四测试工位44中。这样,任一个工控机可以控制位于这四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同时进行各自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的性能测试。
S3014、人工解除工装线束和数据上传。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完成对待测试设备的性能测试之后,操作员可以解除工装线束和数据上传。
S302、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位于任一个传输通道的各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依次进行各自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的性能测试;其中,目标测试工序属于总体测试工序中的部分测试工序;任一个传输通道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为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各个测试工位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之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位于同一个传输通道的各个测试工位,任一个工控机可以控制同一个传输通道的各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依次进行各自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的性能测试。
示例性的,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测试工位包括:测试工位A和测试工位C,则任一个工控机可以控制待测试设备a可以先在测试工位A上进行第一目标测试工序,接着,待测试设备a被运输到测试工位C上,下一个工控机继续控制待测试设备a在测试工位C上进行第二目标测试工序。此时,第一目标测试工序与第二目标测试工序的和为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
需要说明的是,S1022中根据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各自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的实现,可以包括S301或S302,即S301和S302为并列方案,两者可以择一执行,任一个工控机可以执行步骤S301,也可以执行S302。
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任一个工控机可以同时控制多个测试工位的性能测试,减少了测试工序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生产线的整体效率。另一方面,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各个测试工位可以依次执行测试,缩短了整个测试过程的时间,提高了生产线的整体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S302中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位于任一个传输通道的各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依次进行各自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的性能测试的实现,可以包括S3021至S3022:
S3021、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根据位于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测试工位的工位数量,对任一个传输通道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进行拆分,确定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与任一个工控机对应的测试工位的目标测试工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待测试设备对应的性能测试的测试时间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模拟测试或者实际测试来获取。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个工控机根据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测试工位的工位数量,将总体测试工序分解为与测试工位数量相符合的子测试工序,确保每个子测试工序的时间和资源需求可以满足。任一个工控机为每一个测试工位分配目标测试工序,可以是将目标测试工序按顺序分配给每一个测试工位,以确保在性能测试时间内完成。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任一个工控机将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进行拆分,有助于优化生产线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S3022、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位于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与任一个工控机对应的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与该测试工位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的性能测试;其中,位于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待测试设备,在各个测试工位的目标测试工序的测试时间之间的差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阈值为实现设置好的值。示例性的,预设阈值为2秒。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位于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待测试设备,在各个测试工位的目标测试工序的测试时间趋于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在各个测试工位的测试时间趋于相同的情况下,整个测试流程会更加简化和高效,因为不需要特别的协调和调度来保证各工位的测试时间相近。这将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并确保测试过程满足产品质量要求。
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通过根据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测试工位的数量拆分总体测试工序,可以并行进行多个测试工位的性能测试,从而大大提高测试效率,减少了测试时间。另一方面,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任一个测试工位不需要等待其他测试工位完成测试,从而减少了测试设备的闲置时间,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任一个测试工站为第一测试工站,用于对待测试设备进行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至少两个传输通道包括: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任一个工控机为第一工控机;第一工控机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包括:位于第一传输通道上的第一测试工位和位于第二传输通道上的第二测试工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EOL)是指在产品制造线的最后阶段进行的测试,用于验证产品的最终性能和质量是否符合规格和标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测试工站有两个传输通道,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其中第一传输通道上有第一测试工位,第二传输通道上有第二测试工位,而第一工控机对应于这两个测试工位。这种布局的主要目的是同时进行不同通道上的测试工作,以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这种设置可以用于同时测试不同型号或不同规格的产品,或者用于分流生产线上的不同产品。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上述设置,可以充分利用两个传输通道,同时测试不同通道上的产品,从而提高生产线的利用率和灵活性。同时,通过工控机的自动化控制,可以确保测试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S3022中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位于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与任一个工控机对应的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与该测试工位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的性能测试的实现,可以包括S401至S402:
S401、通过运输设备将第一待测试设备运输至第一测试工位上;在第一工控机感知到第一待测试设备到达第一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工控机,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一测试工位对应的第一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工控机必须具备感知设备到位的能力,通常通过传感器或其他检测装置来检测设备是否已到达第一测试工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利用运输设备将第一待测试设备从生产线的起始位置或前一个测试工站传输至第一测试工位上。在第一工控机感知到第一待测试设备到达第一测试工位时,第一工控机触发相应的第一目标测试工序的测试程序以进行性能测试。在上述测试过程中,第一工控机会收集和记录第一待测试设备的性能数据,包括测试结果和各种性能参数。进一步,第一工控机分析第一待测试设备的测试数据,如果第一待测试设备的性能满足规格要求,则第一工控机可能会将第一待测试设备标记为合格。如果第一待测试设备的性能不满足规格要求,第一工控机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工控机还可以将第一待测试设备的测试结果存储下来,以便于后续的质量管理和追溯。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生成详细的测试报告,可以轻松地进行数据追溯,以便在需要时进行质量控制和改进。自动化控制测试过程减少了人为错误的风险,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如果第一待测试设备通过了测试,第一工控机可以控制运输设备将其移出第一测试工位,从而完成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
S402、通过运输设备将第二待测试设备运输至第二测试工位上;在第一工控机感知到第二待测试设备到达第二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工控机,控制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二测试工位对应的第二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
同样的,利用运输设备将第二待测试设备从生产线的起始位置或前一个测试工站传输至第二测试工位上。在第一工控机感知到第二待测试设备到达第二测试工位时,第一工控机触发相应的第一目标测试工序的测试程序以进行性能测试。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工控机可以允许同时对两个不同传输通道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不同的性能测试,根据其产品信息和总体测试工序的不同,以提高生产线的效率和灵活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目标测试工序为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一总体测试工序中的部分测试工序,第二目标测试工序为第二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总体测试工序中的部分测试工序;第一总体测试工序与第一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第二总体测试工序与第二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
需要说明的是,S401和S402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依次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S401和S402的执行顺序不作任何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同时对两个不同传输通道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减少了测试工序的等待时间,从而加快了生产速度。再一方面,可以根据不同传输通道上的产品信息和总体测试工序的不同,针对不同型号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定制的性能测试,提高了生产线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另外,由于测试工序的并行进行,可以减少测试设备和工控机的数量,降低了设备和人力成本。又一方面,通过并行处理不同的测试工序,减少了生产线上的空闲时间,使生产过程更加连续。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测试工站还包括:第二工控机;测试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待测试设备和/或第二待测试设备完成第一工控机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之后,通过第二工控机,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和/或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除第一工控机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之外的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二工控机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和/或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除第一工控机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之外的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可以使得不同的工控机并行控制不同的测试工序以进行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从而大大提高测试效率,减少了测试时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工控机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包括:位于第一传输通道上的第三测试工位和位于第二传输通道上的第四测试工位;第三测试工位部署在第一测试工位之后,第四测试工位部署在第二测试工位之后。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工控机,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和/或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除第一工控机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之外的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的实现,包括S403和S406:
S403、通过运输设备将第一待测试设备运输至第三测试工位上。
S404、在第二工控机感知到第一待测试设备到达第三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工控机,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三测试工位对应的第三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
S405、通过运输设备将第二待测试设备运输至第四测试工位上。
S406、在第二工控机感知到第二待测试设备到达第四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工控机,控制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四测试工位对应的第四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目标测试工序和第三目标测试工序的和为第一总体测试工序;第二目标测试工序和第四目标测试工序的和为第二总体测试工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待测试设备完成第一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性能测试,并被运输至第三测试工位上。第二工控机感知第一待测试设备到达第三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工控机,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三测试工位对应的第三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性能测试,在性能测试完成后,第二工控机可以收集测试数据和结果。同样的,第二待测试设备完成第二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性能测试,并被运输至第四测试工位上。第二工控机感知第二待测试设备到达第四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工控机,控制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四测试工位对应的第三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性能测试。
需要说明的是,S403和S404,以及S405和S406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依次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待测试设备在不同测试工位上可以并行测试,而不需要等待一个设备完成所有测试,实现同时进行多个测试工序,因此提高了生产线的效率。再一方面,通过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节省了因等待时间和换型时间导致的不必要的生产线停机成本。又一方面,由于任意工控机可以为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可以配置为执行不同的测试工序,这样生产线可以轻松适应不同型号或蓝本的产品,而无需大规模的生产线重建或更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测试工站还包括:第二测试工站,用于对待测试设备进行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第二测试工站为第一测试工站之后的测试工站;第二测试工站包括:第三工控机;测试方法还包括:
在第一待测试设备和/或第二待测试设备完成第一测试工站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之后,通过第三工控机,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和/或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第三工控机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和/或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可以并行使得不同的工控机控制不同的测试工序以进行不同种类的性能测试,从而大大提高测试效率,减少了测试时间。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工控机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包括:位于第一传输通道上的第五测试工位和位于第二传输通道上的第六测试工位;第五测试工位部署在第三测试工位之后,第六测试工位部署在第四测试工位之后;通过第三工控机,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和/或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的实现,可以包括S501至S504:
S501、通过运输设备将第一待测试设备运输至第五测试工位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DCR)用于测量待测试设备的电阻值,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
S502、在第三工控机感知到第一待测试设备到达第五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第三工控机,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五测试工位对应的第三总体测试工序的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
S503、通过运输设备将第二待测试设备运输至第六测试工位上。
S504、在第三工控机感知到第二待测试设备到达第六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第三工控机,控制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六测试工位对应的第四总体测试工序的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总体测试工序与第一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第四总体测试工序与第二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
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通过同时执行多个测试工序,减少了整个测试周期,可以提高产线的测试效率。再一方面,通过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此外,节省了因等待时间和换型时间导致的不必要的生产线停机成本。又一方面,通过不同的测试工站可以兼容不同蓝本项目进行不同的性能测试,实现不停线换型以提高产线利用率。
需要说明的是,S501和S502,以及S503和S504可以同时执行,也可以依次执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测试工站还包括:第三测试工站,用于对待测试设备进行气密性的性能测试;第三测试工站为第一测试工站之前的测试工站;在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之前,测试方法还包括:
通过第三测试工站中的工控机,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气密性的性能测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气密性测试可以用于检测待测试设备是否存在漏气问题,确保产品的密封性。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并行处理不同的测试工序,减少了生产线上的空闲时间,使生产过程更加连续,实现不停线换型以提高产线利用率。
为实现本申请实施例的测试方法,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测试系统,测试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测试工站,用于对待测试设备进行至少一种性能测试;每一测试工站包括:
至少一个测试仪器、至少一个工控机,以及与每一工控机各自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
任一个工控机与至少一个测试仪器进行连接;
至少一个测试仪器与至少两个测试工位进行连接;
任一个工控机,用于基于至少一个测试仪器,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其中,至少两个测试工位相互独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个工控机能够独立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可以通过工控软件的多线程或并行处理功能来实现,这样,可以确保任一个工控机可以同时对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测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测试仪器是用于执行各种性能测试任务的设备,例如,示波器、万用表、功能测试仪等。至少一个测试仪器通常与任一个工控机连接,以接收测试命令并将测试结果反馈至任一个工控机进行分析和记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任一个工控机、至少一个测试仪器与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为人为线束工装,也可以采用自动化的连接方式,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在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的过程中,是通过任一个工控机的中脚本或者程序来实现自动化的测试流程。这样,可以实现对批量的待测试设备进行性能测试,从而可以减少操作员的干预。另外,通过任一个工控机控制独立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测试一致性,适用于大规模制造和测试过程,可以提高生产产能。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测试系统的俯视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测试系统的正视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测试系统的左视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测试系统的立体图。结合图6、图7、图8和图9,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测试工站包括:第一测试工站11和第二测试工站12,第二测试工站12为第一测试工站11之后的测试工站;第一测试工站11,用于对待测试设备进行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第二测试工站12,用于对待测试设备进行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测试工站11包括:第一工控机31、第二工控机32、第一测试工位41、第二测试工位42、第三测试工位43和第四测试工位44;至少两个传输通道包括: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第三测试工位43部署在第一测试工位41之后,第四测试工位44部署在第二测试工位42之后;第一测试工位41和第三测试工位43部署在第一传输通道上;第二测试工位42和第四测试工位44部署在第二传输通道上。
第一工控机31,用于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一测试工位41对应的第一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以及控制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二测试工位42对应的第二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
第二工控机32,用于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三测试工位43对应的第三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以及控制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四测试工位44对应的第四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其中,
第一目标测试工序和第三目标测试工序的和为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一总体测试工序;第二目标测试工序和第四目标测试工序的和为第二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总体测试工序;第一总体测试工序与第一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第二总体测试工序与第二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运输设备将第一待测试设备运输至第一测试工位41上;在第一工控机31感知到第一待测试设备到达第一测试工位41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工控机31,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一测试工位41对应的第一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在第一待测试设备完成第一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之后,通过运输设备将第一待测试设备运输至第三测试工位43上;在第二工控机32感知到第一待测试设备到达第三测试工位43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工控机32,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三测试工位43对应的第三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和/或,通过运输设备将第二待测试设备运输至第二测试工位42上;在第一工控机31感知到第二待测试设备到达第二测试工位42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工控机31,控制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二测试工位42对应的第二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在第二待测试设备完成第二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之后,通过运输设备将第二待测试设备运输至第四测试工位44上;在第二工控机32感知到第二待测试设备到达第四测试工位44的情况下,通过第二工控机32,控制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四测试工位44对应的第四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
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待测试设备在不同测试工位上可以并行测试,而不需要等待一个设备完成所有测试,实现同时进行多个测试工序,因此提高了生产线的效率。又一方面,由于任意工控机可以为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可以配置为执行不同的测试工序,这样生产线可以轻松适应不同型号或蓝本的产品,而无需大规模的生产线重建或更改。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测试工站12包括:第三工控机33、第五测试工位45和第六测试工位46;第二测试工站12为第一测试工站11之后的测试工站;至少两个传输通道包括: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第五测试工位45部署在第三测试工位43之后,第六测试工位46部署在第四测试工位44之后;第五测试工位45部署在第一传输通道上;第六测试工位46部署在第二传输通道上;
第三工控机33,用于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五测试工位45对应的第三总体测试工序的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以及控制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六测试工位46对应的第四总体测试工序的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其中,
第三总体测试工序与第一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第四总体测试工序与第二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第一待测试设备完成第一测试工站11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之后,通过运输设备将第一待测试设备运输至第五测试工位45上;在第三工控机33感知到第一待测试设备到达第五测试工位45的情况下,通过第三工控机33,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五测试工位45对应的第三总体测试工序的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和/或,在第二待测试设备完成第一测试工站11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之后,通过运输设备将第二待测试设备运输至第六测试工位46上;在第三工控机33感知到第二待测试设备到达第六测试工位46的情况下,通过第三工控机33,控制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与第六测试工位46对应的第四总体测试工序的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
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通过同时执行多个测试工序,减少了整个测试周期,可以提高产线的测试效率。再一方面,通过最大程度地利用现有设备和资源,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测试工站还包括:第三测试工站,用于对所述待测试设备进行气密性测试;第三测试工站为第一测试工站11之前的测试工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第三测试工站中的工控机,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气密性的性能测试。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测试系统还包括:仪器柜;至少一个测试工站中的至少一个测试仪器被集成在仪器柜中,用于对所述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仪器柜包括:第一仪器柜21和第二仪器柜22;
第一仪器柜21,位于第一测试工站11中,第一测试工站11中的至少一个测试仪器集成在第一仪器柜21中,第一仪器柜21中的仪器用于对第一测试工站11中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
第二仪器柜22,位于第二测试工站12中,第二测试工站12中的至少一个测试仪器集成在第二仪器柜22中,第二仪器柜22中的仪器用于对第二测试工站12中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测试系统还包括:物料柜5,用于放置线束工装。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物料柜5是指用于存放、组织和管理各种生产线工装、工具和物料的设备。物料柜5可以提供一个安全的存储环境,可以保护线束工装和其他工具免受损坏、污染或丢失。物料柜5通常设计成多个抽屉、隔板或货架,可以帮助将线束工装有序地分类和组织。这样,操作员可以轻松找到所需的工装,提高了工作效率。物料柜5通常配备锁定机制,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工装和物料,这有助于提高安全性,防止盗窃或不当使用。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第一测试工站的测试仪器的连接示意图,如图10所示,第一仪器柜21包括:
继电器216,用于根据电压水平的高低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流动;
耐压测试仪211,用于检测待测试设备7的绝缘性;耐压测试仪211的第一端与继电器216相连接,耐压测试仪211的第二端与任一个工控机3相连接;
等电位测试仪212,用于评估待测试设备7中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电位差异;等电位测试仪212的第一端与继电器216相连接,等电位测试仪212的第二端与任一个工控机3相连接;
万用表213,用于对待测试设备7进行开路电压和/或短路侦测;万用表213的第一端与继电器216相连接,万用表213的第二端与任一个工控机3相连接;
通信模块214,用于实现与任一个工控机3之间的数据传输;通信模块214的第一端与继电器216相连接,通信模块214的第二端与任一个工控机3相连接;
第一电源215,用于为第一测试工站11中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的待测试设备7的设备管理单元进行供电;第一电源215的第一端与继电器216连接,第一电源215的第二端与任一个工控机3相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继电器216是一种电子开关,可以通过电磁力或电子控制来打开或关闭电路。耐压测试仪211用于测量待测试设备7或线路的绝缘是否符合安全标准。耐压测试仪211通过施加高电压来测试设备的绝缘是否能够阻止电流的流动,以确保待测试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不会发生短路或漏电等问题,从而提高电气安全性。耐压测试仪211用于测量待测试设备7的绝缘是否符合安全标准,通过施加高电压,耐压测试仪211可以确定设备的绝缘是否足够强,以防止电流泄漏或短路,从而确保待测试设备7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电位测试仪212用于评估待测试设备7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电位差异,主要作用是测量设备内不同部分之间的电压或电位,并确定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电位差,以及这种差异的大小。通过测量不同部分之间的电位差,可以检测到潜在的电气问题,例如电路连接不良、绝缘故障或电子元件损坏。万用表213,用于测量待测试设备7的开路电压和/或短路情况的侦测,通常用于测量电路的电压、电流、电阻和其他电气参数,以确保电路的正常运行并检测潜在的问题。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信模块214包括:第一通信子模块2141和第二通信子模块2142。第一通信子模块2141为控制器局域网灵活数据速率(Controller Area NetworkFlexible Data Rate,CANFD)的硬件设备。第二通信子模块2142为USB控制器局域网(USBController Area Network,USBCAN)的硬件设备。具体的,CANFD是一种改进的CAN协议,旨在提高CAN总线上的数据传输速度和灵活性,以满足更高带宽需求的应用场景。USBCAN指的是USB接口的CAN总线适配器或接口设备,用于将计算机与CAN总线连接起来。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每一测试工站还包括:显示设备8,与任一个工控机3进行连接,用于显示任一个工控机3对待测试设备7进行性能测试的测试结果。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每一测试工站还包括:校验设备9,与任一个工控机3相连接,用于对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7的产品信息进行校验,得到校验结果;并将待测试设备7的校验结果传输至任一个工控机3;其中,校验结果用于指示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是否合规。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校验设备9可以是专门的硬件设备或者集成在任一个工控机3中的软件模块。示例性的,在校验设备9为硬件设备的情况下,校验设备9可以为制造执行系统(MES)。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在校验设备9获取到待测试设备7的产品信息之后,校验设备9按照预设校验规则,对待测试设备7的产品信息进行校验,得到校验结果。其中,预设校验规则用于检测待测试设备7的产品信息是否符合预期的标准。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预设校验规则包括以下至少一种:产品信息格式校验、产品信息有效性校验、产品信息一致性校验、产品信息范围校验、重复性校验、完整性校验、逻辑性校验、历史数据校验、安全性校验和通信校验。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一测试工站11还包括:转接盒611,用于连接和管理各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7的终端接口和连接器;转接盒611的第一端与继电器216相连接,转接盒611的第二端与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7相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转接盒611也称为EOL转接盒,转接盒611有助于确保生产的产品质量,并提供了必要的接口和功能,以进行最后的测试和数据收集,有助于确保产品在离开生产线之前达到所需的质量标准。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第二测试工站的测试仪器的连接示意图,如图11所示,第二仪器柜22包括:充放电设备221,用于对待测试设备7进行充电或者放电。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第二测试工站12还包括:
高压转接盒621,用于将电源连接到不同的负载,高压转接盒621的第一端的正极与充放电设备221的正极,以及高压转接盒621的第一端的负极与充放电设备221的负极分别通过动力电压采样线进行连接;高压转接盒621的第二端的正极与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7的正极,以及高压转接盒621的第二端的负极与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7的负极分别通过动力电压采样线进行连接;
第二电源622,用于为第二测试工站12中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的待测试设备7的设备管理单元(BMU)进行供电;第二电源622与至少两个测试工位的待测试设备7相连接。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高压转接盒621用于将高压电源连接到不同的负载或测试对象上,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安全的高压电源连接,并根据需要将电源分配到不同的测试点、电路或负载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第一测试工站11中的每一个测试工位,设置有第一支架61,用于固定并支撑转接盒611。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第一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2所示,转接盒611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61上,第一支架61可以为转接盒611提供支撑。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针对第二测试工站12中的每一个测试工位,设置有第二支架62,用于固定并支撑高压转接盒621和第二电源622。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选的第二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3所示,高压转接盒621和第二电源622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架62上,第二支架62可以为高压转接盒621和第二电源622提供支撑。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任一个工控机,还用于根据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各自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其中,待测试设备的总体测试工序与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首先,通过任一个工控机,确定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对应的性能测试的总体测试工序;然后,根据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各自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任一个工控机同时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性能测试,并且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是可以不同的。这样,根据不同的待测试设备和测试要求来执行不同的测试任务。可以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多样性,同时确保的测试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不同;产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待测试设备的型号信息、项目信息和蓝本信息。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待测试设备上粘贴有标识标签;每一测试工站还包括:识别设备,设置在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与任一个工控机相连接,用于读取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中的任一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标识标签,获取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并将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传输至任一个测试工位对应的任一个工控机;
任一个工控机,还用于根据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确定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总体测试工序。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标识标签为携带有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的小型标签或者贴纸。标识标签可以通过序列号、批次号、条形码标签、二维码(QR)标签、射频识别(RFID)标签等方式进行表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识别设备可以设置在每一个测试工位上,以便于对该测试工位的待测试设备上的标识标签进行识别,从而获取到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一方面,通过自动识别设备读取标识标签和自动传输产品信息,无需手动记录和输入数据,从而减少了人工操作和潜在的错误,提高了生产线的效率。再一方面,自动化的标签读取和信息传输减少了数据输入错误的风险,确保了产品信息的准确性。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任一个工控机所控制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分别部署在至少两个传输通道上;至少两个传输通道相互独立。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将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分别部署在至少两个独立的传输通道上,一方面,不同的传输通道可以用于测试不同的产品或执行不同的质量控制步骤,有助于确保产品质量。一方面,并行处理不同的产品或工序可以提高生产线的产能,从而满足更多客户需求。一方面,如果某个传输通道上的工序需要更多时间,不会影响其他通道上的生产流程,减少了生产线上的拥堵。另外,如果一个传输通道的设备或系统发生故障,其他通道可以继续运作,确保生产不受太大影响。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测试工站,还用于对流经任一个传输通道的各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至少一种性能测试。
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任一个工控机可以同时控制多个测试工位的性能测试,减少了测试工序的等待时间,提高了生产线的整体效率。另一方面,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各个测试工位可以依次执行测试,缩短了整个测试过程的时间,提高了生产线的整体效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任一个工控机,还用于对任一个传输通道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进行拆分,使得位于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待测试设备在各个测试工位的目标测试工序的测试时间相接近;其中
目标测试工序属于总体测试工序中的部分测试工序;任一个传输通道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为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各个测试工位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之和。
可以理解的是,一方面,通过根据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测试工位的数量拆分总体测试工序,可以并行进行多个测试工位的性能测试,从而大大提高测试效率,减少了测试时间。另一方面,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任一个测试工位不需要等待其他测试工位完成测试,从而减少了测试设备的闲置时间,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测试系统还包括:运输设备,用于将待测试设备运输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任一个测试工位上。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运输设备响应于接收到的运输指令,将待测试设备运输到任一个测试工站中的任一个工控机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中的任一个测试工位上。其中,运输指令用于指示待测试设备对应的任一个测试工位的定位信息或者指引信息。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运输设备可以为自动引导车辆(AGV)、机械臂和传送带等等。
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测试系统还包括:数据传输模块,与任一个工控机和至少一个测试仪器进行连接,用于实现数据传输和网络连接。
示例性的,数据传输模块可以为交换机。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测试系统通过将2个工控机控制4个测试工位,一个EOL工控机控制2个EOL测试工位,每个测试工位可独立运行,即实现兼容一条产线可同时兼容4种PACK(待测试设备),在正常生产时可同时测试同一产品4个PACK,极大的提高了产线节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仅靠两个工控机4个测试工位就可实现产线多项目一起生产,通过优化程序实现一个工控机可实现同时控制两个独立测试工位。通过单工站设计两个不同电性能测试的工控控机实现单工站同时兼容EOL和DCR测试。通过每个工控机通过优化程序可通过控制两个工位,该两个工位可同时测试不同的产品项目,以实现不停机换型一键即可换型。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程序及工控机控制实现所有工位一键换型,同时线上可同时存在两个项目同时生产。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同时兼容不同蓝本项目同时进行性能测试,比如,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EOL测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以通过优化工控机的程序,仅靠两个工控机可同时测试同一产品的4个电池包(待测试设备)。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同时兼容多蓝本多项目进行EOL测试。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可实现一键换型,不停线换型以提高产线利用率。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步骤/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步骤/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本申请采用了“上”、“下”、“顶”、“底”、“前”、“后”、“内”和“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描述,这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4)

1.一种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测试系统,所述测试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测试工站和运输设备;每一所述测试工站包括:至少一个测试仪器、至少一个工控机,以及与每一工控机各自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所述测试方法包括:
通过所述运输设备将待测试设备运输到任一个测试工站中的任一个工控机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其中,所述任一个工控机所控制的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分别部署在至少两个传输通道上;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通道相互独立;
在所述任一个工控机与所述至少一个测试仪器处于连接状态,以及所述至少一个测试仪器与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处于连接状态的情况下,通过所述任一个工控机,控制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相互独立;所述任一个工控机用于控制位于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通道的各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同时进行各自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的性能测试;或者,控制位于任一个传输通道的各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依次进行各自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的性能测试;所述目标测试工序属于所述总体测试工序中的部分测试工序;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对应的所述总体测试工序相同或者不同;
所述任一个工控机还用于对所述任一个传输通道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进行拆分,使得位于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待测试设备在各个测试工位的目标测试工序的测试时间之间的差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其中,所述任一个传输通道对应的所述总体测试工序为所述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各个测试工位对应的所述目标测试工序之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任一个工控机,控制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包括:
通过所述任一个工控机,确定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对应的性能测试的总体测试工序;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对应的性能测试的总体测试工序不同;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各自对应的所述总体测试工序,控制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任一个工控机,确定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对应的性能测试的总体测试工序,包括:
通过所述任一个工控机,获取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
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总体测试工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不同;所述产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待测试设备的型号信息、项目信息和蓝本信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试设备上粘贴有标识标签;每一所述测试工站还包括:识别设备,用于识别所述待测试设备上的标识标签;
所述通过所述任一个工控机,获取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包括:
在所述待测试设备到达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中的任一个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所述任一个测试工位对应的所述识别设备,读取所述任一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标识标签;
通过所述识别设备解析所述待测试设备的标识标签,从而获取所述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并将所述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传输至所述任一个测试工位对应的所述任一个工控机,以使所述任一个工控机获取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测试工站还包括:校验设备,用于对所述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进行校验;所述测试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任一个工控机,将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传输至所述校验设备;
通过所述校验设备,对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进行校验,得到校验结果;所述校验结果用于指示所述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是否合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所述校验设备,对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进行校验,得到校验结果之后,所述测试方法还包括:
所述校验设备将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待测试设备的校验结果反馈至对应的所述任一个工控机;
在所述校验结果指示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所述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均为合规的情况下,执行通过所述任一个工控机,控制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的步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任一个工控机,根据位于所述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测试工位的工位数量,对所述任一个传输通道对应的所述总体测试工序进行拆分,确定所述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与所述任一个工控机对应的测试工位的目标测试工序;
通过所述任一个工控机,控制位于所述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与所述任一个工控机对应的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与该测试工位对应的所述目标测试工序的性能测试;其中,
位于所述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待测试设备,在各个测试工位的目标测试工序的测试时间之间的差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任一个测试工站为第一测试工站,用于对所述待测试设备进行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通道包括: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所述任一个工控机为第一工控机;所述第一工控机对应的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传输通道上的第一测试工位和位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上的第二测试工位;
所述通过所述任一个工控机,控制位于所述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与所述任一个工控机对应的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与该测试工位对应的所述目标测试工序的性能测试,包括:
通过运输设备将第一待测试设备运输至所述第一测试工位上;在所述第一工控机感知到所述第一待测试设备到达所述第一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工控机,控制所述第一待测试设备进行与所述第一测试工位对应的第一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和/或,
通过所述运输设备将第二待测试设备运输至所述第二测试工位上;在所述第一工控机感知到所述第二待测试设备到达所述第二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一工控机,控制所述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与所述第二测试工位对应的第二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其中,
所述第一目标测试工序为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一总体测试工序中的部分测试工序,所述第二目标测试工序为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总体测试工序中的部分测试工序;所述第一总体测试工序与所述第一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所述第二总体测试工序与所述第二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工站还包括:第二工控机;所述测试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待测试设备和/或所述第二待测试设备完成所述第一工控机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之后,通过所述第二工控机,控制所述第一待测试设备和/或所述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除所述第一工控机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之外的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工控机对应的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传输通道上的第三测试工位和位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上的第四测试工位;所述第三测试工位部署在所述第一测试工位之后,所述第四测试工位部署在所述第二测试工位之后;
所述通过所述第二工控机,控制所述第一待测试设备和/或所述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除所述第一工控机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之外的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包括:
在所述第二工控机感知到所述第一待测试设备到达所述第三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工控机,控制所述第一待测试设备进行与所述第三测试工位对应的第三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和/或,
在所述第二工控机感知到所述第二待测试设备到达所述第四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二工控机,控制所述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与所述第四测试工位对应的第四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其中,
所述第一目标测试工序和所述第三目标测试工序的和为所述第一总体测试工序;所述第二目标测试工序和所述第四目标测试工序的和为所述第二总体测试工序。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测试工站还包括:第二测试工站,用于对所述待测试设备进行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所述第二测试工站为所述第一测试工站之后的测试工站;所述第二测试工站包括:第三工控机;所述测试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待测试设备和/或所述第二待测试设备完成所述第一测试工站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之后,通过所述第三工控机,控制所述第一待测试设备和/或所述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工控机对应的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传输通道上的第五测试工位和位于所述第二传输通道上的第六测试工位;所述第五测试工位部署在第三测试工位之后,所述第六测试工位部署在第四测试工位之后;
所述通过所述第三工控机,控制所述第一待测试设备和/或所述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包括:
在所述第三工控机感知到所述第一待测试设备到达所述第五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三工控机,控制所述第一待测试设备进行与所述第五测试工位对应的第三总体测试工序的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和/或,
在所述第三工控机感知到所述第二待测试设备到达所述第六测试工位的情况下,通过所述第三工控机,控制所述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与所述第六测试工位对应的第四总体测试工序的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其中,
所述第三总体测试工序与所述第一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所述第四总体测试工序与所述第二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
14.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测试工站还包括:第三测试工站,用于对所述待测试设备进行气密性的性能测试;所述第三测试工站为所述第一测试工站之前的测试工站;
在通过所述任一个工控机,控制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所述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之前,所述测试方法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三测试工站中的工控机,控制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所述气密性的性能测试。
15.一种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包括:至少一个测试工站,用于对待测试设备进行至少一种性能测试;每一所述测试工站包括:
至少一个测试仪器、至少一个工控机,以及与每一工控机各自对应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其中,任一个工控机所控制的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分别部署在至少两个传输通道上;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通道相互独立;
任一个工控机与所述至少一个测试仪器进行连接;
所述至少一个测试仪器与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进行连接;
所述任一个工控机,用于基于所述至少一个测试仪器,控制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其中,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相互独立;所述任一个工控机用于控制位于所述至少两个传输通道的各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同时进行各自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的性能测试;或者,控制位于任一个传输通道的各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依次进行各自对应的目标测试工序的性能测试;所述目标测试工序属于所述总体测试工序中的部分测试工序;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对应的所述总体测试工序相同或者不同;
所述任一个工控机,还用于对所述任一个传输通道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进行拆分,使得位于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待测试设备在各个测试工位的目标测试工序的测试时间之间的差值小于或者等于预设阈值;其中,所述任一个传输通道对应的所述总体测试工序为所述任一个传输通道上的各个测试工位对应的所述目标测试工序之和。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任一个工控机,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各自对应的总体测试工序,控制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其中,
所述待测试设备的总体测试工序与所述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对应的性能测试的总体测试工序不同。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不同;所述产品信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所述待测试设备的型号信息、项目信息和蓝本信息。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测试设备上粘贴有标识标签;每一所述测试工站还包括:
识别设备,设置在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与所述任一个工控机相连接,用于读取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中的任一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标识标签,获取所述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并将所述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传输至所述任一个测试工位对应的所述任一个工控机;
所述任一个工控机,还用于根据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确定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总体测试工序。
19.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测试工站还包括:校验设备,与所述任一个工控机相连接,用于对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进行校验,得到校验结果;并将所述待测试设备的校验结果传输至所述任一个工控机;其中,
所述校验结果用于指示所述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是否合规。
20.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测试工站,还用于对流经任一个传输通道的各个测试工位上的所述待测试设备进行所述至少一种性能测试。
21.根据权利要求15至20任一项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测试工站包括:第一测试工站和第二测试工站;所述第二测试工站为所述第一测试工站之后的测试工站;
所述第一测试工站,用于对所述待测试设备进行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
所述第二测试工站,用于对所述待测试设备进行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工站包括:第一工控机、第二工控机、第一测试工位、第二测试工位、第三测试工位和第四测试工位;至少两个传输通道包括:第一传输通道和第二传输通道;所述第三测试工位部署在所述第一测试工位之后,所述第四测试工位部署在所述第二测试工位之后;所述第一测试工位和所述第三测试工位部署在所述第一传输通道上;所述第二测试工位和所述第四测试工位部署在所述第二传输通道上;
所述第一工控机,用于控制第一待测试设备进行与所述第一测试工位对应的第一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以及控制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与所述第二测试工位对应的第二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
所述第二工控机,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待测试设备进行与所述第三测试工位对应的第三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与所述第四测试工位对应的第四目标测试工序的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其中,
所述第一目标测试工序和所述第三目标测试工序的和为所述第一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一总体测试工序;所述第二目标测试工序和所述第四目标测试工序的和为所述第二传输通道对应的第二总体测试工序;所述第一总体测试工序与所述第一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所述第二总体测试工序与所述第二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试工站包括:第三工控机、第五测试工位和第六测试工位;所述第二测试工站为所述第一测试工站之后的测试工站;所述第五测试工位部署在第三测试工位之后,所述第六测试工位部署在第四测试工位之后;所述第五测试工位部署在所述第一传输通道上;所述第六测试工位部署在所述第二传输通道上;
所述第三工控机,用于控制所述第一待测试设备进行与所述第五测试工位对应的第三总体测试工序的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以及控制所述第二待测试设备进行与所述第六测试工位对应的第四总体测试工序的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其中,
所述第三总体测试工序与所述第一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所述第四总体测试工序与所述第二待测试设备的产品信息相关。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测试工站还包括:第三测试工站,用于对所述待测试设备进行气密性测试;所述第三测试工站为所述第一测试工站之前的测试工站。
25.根据权利要求15至20任一项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仪器柜;
所述至少一个测试工站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测试仪器被集成在所述仪器柜中,用于对所述待测试设备进行对应的性能测试。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仪器柜包括:第一仪器柜和第二仪器柜;
所述第一仪器柜,位于第一测试工站中,所述第一测试工站中的至少一个测试仪器集成在所述第一仪器柜中,所述第一仪器柜中的仪器用于对所述第一测试工站中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所述待测试设备进行产品下线的性能测试;
所述第二仪器柜,位于第二测试工站中,所述第二测试工站中的至少一个测试仪器集成在所述第二仪器柜中,所述第二仪器柜中的仪器用于对所述第二测试工站中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所述待测试设备进行直流电阻的性能测试。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仪器柜包括:
继电器,用于根据电压水平的高低来控制电路中电流的流动;
耐压测试仪,用于检测所述待测试设备的绝缘性;所述耐压测试仪的第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相连接,所述耐压测试仪的第二端与所述任一个工控机相连接;
等电位测试仪,用于评估所述待测试设备中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电位差异;所述等电位测试仪的第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相连接,所述等电位测试仪的第二端与所述任一个工控机相连接;
万用表,用于对所述待测试设备进行开路电压和/或短路侦测;所述万用表的第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相连接,所述万用表的第二端与所述任一个工控机相连接;
通信模块,用于实现与所述任一个工控机之间的数据传输;所述通信模块的第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相连接,所述通信模块的第二端与所述任一个工控机相连接;
第一电源,用于为所述第一测试工站中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的待测试设备的设备管理单元进行供电;所述第一电源的第一端与所述继电器连接,所述第一电源的第二端与所述任一个工控机相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工站还包括:转接盒,用于连接和管理各个测试工位上的所述待测试设备的终端接口和连接器;所述转接盒的第一端与所述继电器相连接,所述转接盒的第二端与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相连接。
29.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仪器柜包括:
充放电设备,用于对所述待测试设备进行充电或者放电。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测试工站还包括:
高压转接盒,用于将电源连接到不同的负载,所述高压转接盒的第一端的正极与所述充放电设备的正极,以及所述高压转接盒的第一端的负极与所述充放电设备的负极分别通过动力电压采样线进行连接;所述高压转接盒的第二端的正极与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待测试设备的正极,以及所述高压转接盒的第二端的负极与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所述待测试设备的负极分别通过动力电压采样线进行连接;
第二电源,用于为所述第二测试工站中的至少两个测试工位的待测试设备的设备管理单元进行供电;所述第二电源与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的待测试设备相连接。
31.根据权利要求15至20任一项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测试工站还包括:显示设备,与所述任一个工控机进行连接,用于显示所述任一个工控机对所述待测试设备进行性能测试的测试结果。
32.根据权利要求15至20任一项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运输设备,用于将所述待测试设备运输至所述至少两个测试工位上的任一个测试工位上。
33.根据权利要求15至20任一项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数据传输模块,与所述任一个工控机和所述至少一个测试仪器进行连接,用于实现数据传输和网络连接。
34.根据权利要求15至20任一项所述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系统还包括:物料柜,用于放置线束工装。
CN202311302677.6A 2023-10-10 2023-10-10 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Active CN11703128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02677.6A CN117031286B (zh) 2023-10-10 2023-10-10 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1302677.6A CN117031286B (zh) 2023-10-10 2023-10-10 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31286A CN117031286A (zh) 2023-11-10
CN117031286B true CN117031286B (zh) 2024-03-29

Family

ID=88626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1302677.6A Active CN117031286B (zh) 2023-10-10 2023-10-10 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031286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33998A (zh) * 2015-09-15 2015-11-1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机器人自动装配的智能化柔性生产线及其运行方法
WO2017032057A1 (zh) * 2015-08-21 2017-03-02 成都博视广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手机多工位测试系统、测试方法
CN108072835A (zh) * 2017-12-05 2018-05-2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马达老化可靠性测试装置
CN110174621A (zh) * 2019-05-31 2019-08-27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电池下线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1247440A (zh) * 2018-09-29 2020-06-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适配器测试装置、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4217209A (zh) * 2021-12-14 2022-03-22 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工位pcba板检测方法
CN115328770A (zh) * 2022-08-02 2022-11-1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WO2023108904A1 (zh) * 2021-12-16 2023-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产品的生产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6593894A (zh) * 2023-05-17 2023-08-15 苏州清研精准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系统及自动化测试柜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400625B1 (ko) * 2017-08-04 2022-05-20 글로벌 배터리 솔루션즈 엘엘씨 배터리 모니터 시스템 및 방법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7032057A1 (zh) * 2015-08-21 2017-03-02 成都博视广达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手机多工位测试系统、测试方法
CN105033998A (zh) * 2015-09-15 2015-11-1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一种机器人自动装配的智能化柔性生产线及其运行方法
CN108072835A (zh) * 2017-12-05 2018-05-25 广东小天才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马达老化可靠性测试装置
CN111247440A (zh) * 2018-09-29 2020-06-05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适配器测试装置、方法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0174621A (zh) * 2019-05-31 2019-08-27 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电池下线测试系统及方法
CN114217209A (zh) * 2021-12-14 2022-03-22 厦门芯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多工位pcba板检测方法
WO2023108904A1 (zh) * 2021-12-16 2023-06-2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基站产品的生产测试方法及装置
CN115328770A (zh) * 2022-08-02 2022-11-11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应用程序的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6593894A (zh) * 2023-05-17 2023-08-15 苏州清研精准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化测试方法、系统及自动化测试柜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基于GPIB的多通道采集模块通用可配置自动测试系统";唐彬浛 等;《 科技风》(第30期);正文第70-72页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031286A (zh) 2023-11-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77694U (zh) 电能表检定单元
CN106076865A (zh) 一种拆回旧电能表自动分拣处理系统
CN107515370A (zh) 一种pcba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8845269A (zh) 电池测试方法和电池测试系统
CN2814434Y (zh) 电池多性能参数检测装置
CN104823303A (zh) 电池组装置、电池组装置的检验方法以及计算机可读取的介质
CN117010678B (zh) 一种电池模组装配方法及电池模组装配系统
US9063531B2 (en) Automated programming system employing smart interfaces
CN117031286B (zh) 测试方法及测试系统
CN116995290A (zh) 一种电池制造方法和系统
CN112700095B (zh) 电池包生产管理系统
KR102360923B1 (ko) 디바이스 고온 에이징 테스트 시스템
CN108072855B (zh) 一种测试装置及测试系统
CN114325550B (zh) 一种电能表检定流水线异常表位的自动诊断系统及方法
CN111260988A (zh) 一种适用于电力系统培训的故障排查方法及其课件系统
WO2020091705A2 (en) Automatic multi-channel electronic test and measurement device
CN116224202A (zh) 一种用于计量用标准互感器的全流程自动化校验系统
CN110833996B (zh) 一种一站式全自动bms智能测试系统
CN109911595A (zh) 一种基于身份识别的配电终端全自动检测系统及方法
CN115907615A (zh) 一种电力试验装备库房管理系统
CN108318752A (zh) 检测系统
CN114239869A (zh) 一种电能表智能自学习检定系统和方法
CN111215346A (zh) 电芯智能预知分选系统及分选方法
CN216848073U (zh) 大型动力锂电池包eol自动化测试设备及系统
Ma et al. Development and research of intelligent testing information system for full performance test of metrology equipmen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