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7735194A - 电芯进站方法、电芯进站系统及上料物流线 - Google Patents

电芯进站方法、电芯进站系统及上料物流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7735194A
CN117735194A CN202410177033.7A CN202410177033A CN117735194A CN 117735194 A CN117735194 A CN 117735194A CN 202410177033 A CN202410177033 A CN 202410177033A CN 117735194 A CN117735194 A CN 11773519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ell
battery cell
data
target
inb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10177033.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财福
陈伟舰
秦安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10177033.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7735194A/zh
Publication of CN11773519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773519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Landscapes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芯进站方法、电芯进站系统及上料物流线,该电芯进站方法包括:响应于电芯进站系统中的进站控制设备触发的针对目标电芯的进站信号,按照预设的数据存储方式整理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得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并存储至上位机中的数据库;对第一电芯数据队列中的电芯数据进行筛选,确定上传所需的第二电芯数据队列,并将第二电芯数据队列上传至制造执行系统;接收制造执行系统返回的表征第二电芯数据队列是否异常的回执队列;基于回执队列,向进站控制设备返回针对进站信号的第一回执信号,以使进站控制设备基于第一回执信号对目标电芯进行进站处理。如此,可以在提高数据交互速率的同时,避免在交互过程中出现数据错乱。

Description

电芯进站方法、电芯进站系统及上料物流线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电芯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芯进站方法、电芯进站系统及上料物流线。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池在生活和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搭载电池的新能源汽车已经被广泛使用,另外,电池还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储能领域等。
电池是一个或多个电芯的集合体。相关技术中,上位机在接收到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触发的进站信号后,会采集当前要进站的电芯的生产数据,并将该电芯的生产数据上传至制造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System,MES)进行校验,在校验成功后进行进站处理。
然而,由于生产数据是从不同设备中采集的,因此在交互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数据错乱的情况,导致进站处理有误。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至少提供一种电芯进站方法、电芯进站系统及上料物流线,可以在提高数据交互速率的同时,避免在交互过程中出现数据错乱的情况,并有助于后续快速确定上传至MES系统所需的电芯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进站方法,应用于电芯进站系统中的上位机,所述电芯进站方法包括:响应于所述电芯进站系统中的进站控制设备触发的针对目标电芯的进站信号,按照预设的数据存储方式整理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得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并存储所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至所述上位机中的数据库;所述数据存储方式能体现所述目标电芯的匹配依据、校验结果以及摆放类型,所述摆放类型为所述目标电芯在来料物流线上的摆放位置;对所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中的电芯数据进行筛选,确定需上传至所述电芯进站系统中的制造执行系统的第二电芯数据队列,并将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上传至所述制造执行系统;接收所述制造执行系统返回的表征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是否异常的回执队列;基于所述回执队列,向所述进站控制设备返回针对所述进站信号的第一回执信号,以使所述进站控制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回执信号对所述目标电芯进行进站处理。
可以理解,通过预设的数据存储方式整理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是为了将离散的电芯数据按照特定的数据存储方式统一整理后存储至上位机的数据库中,如此不需要从其它数据库中获取数据,直接从上位机的数据库中就可以获取到,与相关技术中在读取和追溯时需要从不同的数据库中获取生产数据的方案相比,读取和追溯的速率更快。并且,相关技术中不同数据库的数据格式不同,在交互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转换数据格式,容易出现数据错乱的情况,而本申请按照数据存储方式整理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将电芯数据集中在一个数据库中且按照同一数据存储方式进行整理,之后都是按照同一数据格式进行交互的,如此可以避免在交互过程中出现数据错乱的情况。从而,可以在提高数据交互速率的同时,避免在交互过程中出现数据错乱的情况,并有助于后续快速确定上传至MES系统所需的电芯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响应于所述电芯进站系统中的进站控制设备触发的针对目标电芯的进站信号,按照预设的数据存储方式整理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得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包括:响应于所述进站信号,控制所述电芯进站系统中的扫描装置对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码进行扫描,得到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对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进行校验,确定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是否异常;在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未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获取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按照所述数据存储方式整理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得到所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
可以理解,通过对目标电芯的标识码进行扫描,可以获取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对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进行校验,后获取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可以提高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和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的准确性,并在存在异常时及时处理异常,为后续处理提供保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包括第一来料口的第一电芯的类型和第二来料口的第二电芯的类型,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的正负极的摆放位置相反;所述在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未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获取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之后,所述电芯进站方法还包括:基于所述第一电芯的类型和所述第二电芯的类型对所述目标电芯进行校验,确定所述目标电芯的摆放位置是否有误;对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进行校验,确定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是否异常。
可以理解,通过对目标电芯的类型进行校验,可以防止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放反,避免对后续配对组装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对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进行校验,可以加速校验流程,在校验失败时及时停止进站流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按照所述数据存储方式整理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得到所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包括:确定所述数据存储方式中的存储对象和第一数据格式;按照所述目标电芯的排列顺序,基于所述存储对象和所述第一数据格式整理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得到所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
可以理解,按照目标电芯的排列顺序基于存储对象和第一数据格式整理目标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可以将离散的电芯数据按照特定格式整理在一起,在提高数据交互速率的同时,避免在交互过程中出现数据错乱的情况,并有助于后续快速确定上传至MES系统所需的电芯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上传至所述制造执行系统,包括:确定所述上位机与所述制造执行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接口和第二数据格式;将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的数据格式整理成所述第二数据格式,得到整理后的第二电芯数据队列;通过所述接口,将所述整理后的第二电芯数据队列批量上传至所述制造执行系统。
可以理解,根据目标变量和特定的接口,可以实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的批量上传,减少MES接口的调用频率,极大地降低MES系统所处的服务器的压力和资源占用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将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的数据格式整理成所述第二数据格式,得到整理后的第二电芯数据队列,包括:基于所述目标电芯的排列顺序,将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存储至目标变量;将存储有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的目标变量和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的数据格式整理成所述第二数据格式,得到所述整理后的第二电芯数据队列。
可以理解,将存储有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的目标变量和第二电芯数据队列的数据格式整理成第二数据格式,可以便于制造执行系统进行解析和校验。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回执信号包括结果信号和完成信号;所述基于所述回执队列,向所述进站控制设备返回针对所述进站信号的第一回执信号,包括:基于所述回执队列,确定所述目标电芯的上传结果;在所述上传结果表征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未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依次向所述进站控制设备发送表征所述目标电芯校验成功的结果信号和表征已完成对述目标电芯的进站校验的完成信号;在所述上传结果表征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存在异常的情况下,依次向所述进站控制设备发送表征所述目标电芯校验失败的结果信号和表征已完成对所述目标电芯的进站校验的完成信号。
可以理解,采用结果信号和完成信号的双数字反馈机制,可以将关键数据反馈给进程控制设备,使数据交互和交互流程更全面、更完整;并且,将结果信号置为0作为结束标志,可以有效避免重复触发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进站方法还包括:在目标次数内所述扫描装置扫描得到的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均异常的情况下,向所述进站控制设备发送表征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码存在异常的第二回执信号。
可以理解,在目标次数内扫描装置扫描得到的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均异常的情况下,向进站控制设备发送第二回执信号,以使目检人员通过进站控制设备获知目标电芯的标识码存在异常,以便进行异常处理。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数据存储方式中的数据项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数据存储方式中的存储对象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目标电芯的上料时间、标识信息、扫描结果、摆放类型、上传结果以及进站工位。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进站系统,所述电芯进站系统包括进站控制设备、上位机和制造执行系统;所述进站控制设备,用于响应于来料物流线触发的有料信号,触发进站信号,并基于针对所述进站信号的第一回执信号对目标电芯进行进站处理;所述上位机,用于执行上述的电芯进站方法;所述制造执行系统,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对所述目标电芯进行校验和存储,并返回表征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是否异常的回执队列。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预设的数据存储方式整理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是为了将离散的电芯数据按照特定格式整理在一起,在提高数据交互速率的同时,避免在交互过程中出现数据错乱的情况,并有助于后续快速确定上传至MES系统所需的电芯数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进站系统还包括扫描装置;所述扫描装置用于对对应的电芯的标识码进行扫描,得到所述对应的电芯的标识信息。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料物流线,所述上料物流线包括第一上料口和第二上料口;所述第一上料口和所述第二上料口均包括第一数量个托盘,每一托盘用于放置第二数量个电芯;所述第一上料口的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上料口的第二电芯在到达进站工位的指定位置处,能够触发有料信号给电芯进站系统,以执行上述的电芯进站方法。
可以理解,采用双上料口,极大地提升了上料物流线的PPM,降低了无效耗时,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上料不及时的问题。进一步地,每一上料口内托盘的数量决定了每一上料口可放置的电芯数量,那么根据加工设备的结构确定每一上料口可放置的电芯数量,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每次上料的电芯数量,同时还可以减少上料次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上料电芯数少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料物流线包括第一抓取装置和第二抓取装置,所述第一上料口对应所述第一抓取装置,所述第二上料口对应所述第二抓取装置;所述第一抓取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上料口的第一电芯抓取至加工设备;所述第二抓取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二上料口的第二电芯抓取至所述加工设备;所述第一抓取装置和所述第二抓取装置一次能够抓取第三数量个电芯;第三数量与所述加工设备的层数相同。
可以理解,如果加工设备为5层4组的冷压整形设备,因此设置每一抓取装置一次可抓取5个电芯,以对应冷压整形设备的层数,可最大程度地提升电芯的抓取速率,极力减少抓取装置上料不及时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料口和所述第二上料口均设置有第四数量个扫描装置;所述第四数量等于所述第三数量,或所述第四数量等于第一电芯的数量;所述扫描装置,用于对对应的电芯的标识码进行扫描,得到所述对应的电芯的标识信息。
可以理解,将第一来料口和第二来料口的扫描装置的数量设置为与第三数量、或第一电芯的数量等同,可以一次性扫描完单个抓取装置能够抓取的电芯,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扫描速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料口包括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二上料口包括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用于将所述第一上料口的托盘上的第一电芯传送至所述进站工位的待抬升位置处;所述第二传送带用于将所述第二上料口的托盘上的第二电芯传送至所述待抬升位置处。
可以理解,通过第一传送带可将第一上料口的托盘上的第一电芯传送至待抬升位置,通过第二传送带可将第二上料口的托盘上的第二电芯传送至待抬升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料物流线包括放行按钮;所述放行按钮,用于在所述第一上料口的第一电芯的合格数量和所述第二上料口的第二电芯的合格数量均满足数量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传送带将所述第一上料口的托盘上的第一电芯传送至所述待抬升位置处,控制所述第二传送带将所述第二上料口的托盘上的第二电芯传送至所述待抬升位置处。
可以理解,通过放行按钮,可以控制传送带将上料口的电芯传送至待抬升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料物流线包括垂直移动机构和传感器,所述垂直移动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上料口的托盘和所述第二上料口的托盘从所述待抬升位置抬升至所述指定位置处,以使所述传感器感应到所述指定位置处的电芯后,触发有料信号给进站控制设备。
可以理解,通过垂直移动机构,可以将第一上料口的托盘和第二上料口的托盘从待抬升位置抬升至指定位置处;通过传感器,可以感应到指定位置处的电芯,并触发有料信号给进站控制设备。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上料物流线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进站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一;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进站方法中的数据存储方式中的存储对象的实现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进站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二;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进站方法中的触发流程的实现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进站方法中的扫描流程的实现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进站方法中的通过MES接口批量上传数据的实现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进站方法中的交互信号执行流程的实现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进站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芯进站方法应用于冷压整形工艺的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包括的附图标记如下:
图1:上料物流线1、第一上料口11、第二上料口12、第一托盘111、第二托盘112、第三托盘113、第一扫描装置114、第二扫描装置115、第三扫描装置116、第四扫描装置117、第五扫描装置118、第六扫描装置119、第四托盘121、第五托盘122、第六托盘123、第七扫描装置124、第八扫描装置125、第九扫描装置126、第十扫描装置127、第十一扫描装置128、第十二扫描装置129;
图9:电芯进站系统9、进站控制设备91、上位机92、制造执行系统93;
图10:冷压整形的上料物流线1001、上料机器人1002、扫描器1003、冷压模组1004、线槽1005、下料机器人1006、测试模组1007、下料物流线1008。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详细阐述,所描述的实施例不应视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以下的描述中,涉及到“一些实施例”,其描述了所有可能实施例的子集,但是可以理解,“一些实施例”可以是所有可能实施例的相同子集或不同子集,并且可以在不冲突的情况下相互结合。
所涉及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仅是区别类似的对象,不代表针对对象的特定排序,可以理解地,“第一/第二/第三”在允许的情况下可以互换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以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以外的顺序实施。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本申请的目的,不是旨在限制本申请。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进站方法,下面先对相关技术中的方案进行说明。
目前,新能源电池在生活和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新能源电池不仅被应用于水力、火力、风力和太阳能电站等储能电源系统,而且还被广泛应用于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电动汽车等电动交通工具,以及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随着动力电池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其市场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地扩增。 本公开实施例中,电池可以是电池单体。电池单体是指能够实现化学能和电能相互转换的基本单元,可以用于制作电池模组或电池包,从而用于向用电装置供电。电池单体可以为二次电池,二次电池是指在电池单体放电后可通过充电的方式使活性材料激活而继续使用的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可以为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钠锂离子电池、锂金属电池、钠金属电池、锂硫电池、镁离子电池、镍氢电池、镍镉电池、铅蓄电池等,本公开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本公开的实施例中,电池还可以是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以提供更高的电压和容量的单一的物理模块。电池单体有多个时,多个电池单体通过汇流部件串联、并联或混联。
冷压整形是一种专门用于调整电池形态的工艺过程,该过程能有效地消除电池隔膜褶皱和空气,确保电池隔膜与正负极极片紧密贴合。这个过程不仅能提升电池性能和一致性,控制芯包厚度,还能降低运输过程中短路的风险。
冷压整形的工艺过程一般为,将电芯放置于模板(冷压整形设备),设定增压缸压力和模板温度,然后,上下模板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作用下使电芯定型,达到电芯厚度一致,使电芯弹性减小,降低装芯合格率并保证成品电芯厚度的一致性。
相关技术中,冷压整形的进站工位为两托盘四电芯,托盘到达指定工位后,PLC触发进站信号通知上位机进站,上位机触发扫描枪扫描,采集条码上传MES系统进行电芯站点、状态、数据等校验,单次单电芯上传校验,通过后允许电芯进行下一步加工,上位机将校验结果反馈到PLC,PLC控制机械手对指定工位的电芯进行抓取,放置到下一步骤的加工工位。
相关技术中存在如下问题:1)机械手单次上料只抓取四电芯,导致冷压整形的设备产能(Pieces Per minute,PPM)低;2)冷压整形工位为四层三组,一组可放置四个电芯同时进行压力整形加工,加工一组用时约15s,采用一条上料物流线、单上料机械手,无法满足三组加工无缝衔接的速度要求;3)采用单电芯单次异步上传数据进行MES校验,调用MES接口的频率较高,对MES系统的服务器压力过大,不适用高PPM的高速生产拉线使用;4)电芯批量进站,电芯生产数据在PLC和上位机交互过程中易错乱。
为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上料物流线,如图1所示,所述上料物流线1包括第一上料口11和第二上料口12;所述第一上料口11和所述第二上料口12均包括第一数量个托盘,每一托盘用于放置第二数量个电芯;所述第一上料口11的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上料口12的第二电芯在到达进站工位的指定位置处,能够触发有料信号给电芯进站系统,以执行下述的电芯进站方法。
上料物流线1用于将当前要加工的电芯传送至进站工位。在本申请中,为提升电芯的上料速度,在上料物流线1上设置了第一上料口11和第二上料口12这两个上料口。
第一上料口11和第二上料口12均用于将电芯传送至进站工位的指定位置处。第一上料口11上放置的一个或多个电芯可称之为第一电芯。第二上料口12上放置的一个或多个电芯可称之为第二电芯。到达指定位置处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可以统称为目标电芯。
数据存储方式用于按照一定的数据格式存储电芯的生产数据。有料信号表征进站工位的指定位置处放置有合格电芯。进站信号表征当前有合格电芯要进行加工处理。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上料口11和第二上料口12可以具有相同的结构。第一上料口11和第二上料口12均可以包括第一数量个托盘,每一托盘上可放置第二数量个电芯。第一数量和第二数量共同决定了上料物流线1的上料口一次可放置的电芯数量。
通常,每一托盘可放置两个电芯,也即,第二数量一般设置为2;如果要尽量减少托盘的数量但不影响一次可放置的电芯数量,那么也可以将第二数量设置为3、4、5等其它数量。上料口放置的托盘数量较为灵活,即第一数量较为灵活,第一数量可以基于加工设备的结构和要达到的处理效率来确定;例如,加工设备可以为冷压整形设备,如果冷压整形设备的结构有五层,那么为保证一次可放置5个电芯,可将托盘的数量设置为3;同理,如果冷压整形设备的结构为六层,那么为保证一次可放置6个电芯,也可将托盘的数量设置为3。
如图1所示,第一上料口11可以包括第一托盘111、第二托盘112和第三托盘113这三个托盘;第二上料口12包括第四托盘121、第五托盘122和第六托盘123这三个托盘。第一托盘111能够放置2个电芯。此时,第一数量为3,第二数量为2。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相关技术中冷压整形设备的结构为四层三组时,会导致上料速度较慢,因此本申请将冷压整形设备的结构设置为五层四组,以提高上料速度,提高冷压整形的处理效率。为配合结构为五层四组的冷压整形设备,将第一数量设置为3、第二数量设置为2,也即此时第一上料口11和第二上料口12内设置三个托盘,每个托盘可放置两个电芯。
需要说明的是,电芯在冷压整形后,还需进行配对组装。为便于后续进行配对组装,可将第一上料口11的第一电芯的正负极与第二上料口12的第二电芯的正负极摆放为相反的位置;示例性地,第一电芯的正极在左负极在右,那么第二电芯的正极在右负极在左,便于后续进行配对组装。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正极采用的材料可以为铜,负极采用的材料可以为铝。
需要说明的是,将上料物流线1分为两条,一条为第一上料口11,另一条为第二上料口12。由于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的摆放位置不同,因此为区分不同上料口的电芯,还可以将第一电芯称之为A面电芯,将第二电芯称之为B面电芯,此时A面电芯指的是正极在左负极在右的电芯,B面电芯指的是负极在左正极在右的电芯。为便于后续配对组装,第一上料口11上A面电芯,对应工位号为1-6;另一条上B面电芯,对应工位号为7-12;或者,第一上料口11上B面电芯,对应工位号为1-6;另一条上A面电芯,对应工位号为7-12。
可以理解,根据加工设备的结构和要达到的处理效率确定每一上料口内托盘的数量,因托盘的数量决定了每一上料口可放置的电芯数量,那么根据加工设备的结构和要达到的处理效率确定的是每一上料口可放置的电芯数量,如此最大程度地提升了每次上料的电芯数量,同时还可以减少上料次数,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上料电芯数少的问题;进而,通过双上料口对电芯进行上料处理,极大地提升了上料物流线的PPM,降低了无效耗时,解决了相关技术中上料不及时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料物流线1包括第一抓取装置和第二抓取装置,所述第一上料口11对应所述第一抓取装置,所述第二上料口12对应所述第二抓取装置;所述第一抓取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上料口11的第一电芯抓取至加工设备;所述第二抓取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二上料口12的第二电芯抓取至所述加工设备;所述第一抓取装置和所述第二抓取装置一次能够抓取第三数量个电芯;第三数量与所述加工设备的层数相同。
第一抓取装置用于将放置在进站工位的指定位置处的第一电芯抓取至加工设备;第二抓取装置用于将放置在进站工位的指定位置处的第二电芯抓取至加工设备。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如果冷压整形设备为5层4组,那么第一抓取装置和第二抓取装置一次能够抓取5个电芯,即第三数量可以为5;此时,第一抓取装置一次可抓取5个第一电芯并竖向放置于冷压整形设备,第二抓取装置一次可抓取5个第二电芯并竖向放置于冷压整形设备。
可以理解,如果加工设备为5层4组的冷压整形设备,因此设置每一抓取装置一次可抓取5个电芯,以对应冷压整形设备的层数,可最大程度地提升电芯的抓取速率,极力减少抓取装置上料不及时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料口11和所述第二上料口12均设置有第四数量个扫描装置;所述第四数量等于所述第三数量,或所述第四数量等于第一电芯的数量;所述扫描装置,用于对对应的电芯的标识码进行扫描,得到所述对应的电芯的标识信息。
第四数量等于第三数量,说明第一上料口11对应的扫描装置的数量与第一上料口11对应的第一抓取装置一次可抓取的电芯数量相同,也可说明,第一上料口11对应的扫描装置的数量与加工设备的层数相同。
第四数量等于第一电芯的数量,说明第一上料口11对应的扫描装置的数量与第一上料口11一次可放置的电芯数量相同。由于第一来料口可放置的第一电芯的数量和第二来料口可放置的第二电芯的数量相同,因此第四数量等于第一电芯的数量,也可说明第四数量等于第二电芯的数量,也即说明第二上料口12对应的扫描装置的数量与第二上料口12一次可放置的电芯数量相同。
示例性地,如图1所示,第一来料口11一次可放置的电芯数量为6,这6个电芯统称为第一电芯(A面电芯),此时第一来料口11可对应设置6个扫描装置;同理,第二来料口12一次可放置的电芯数量为6,这6个电芯统称为第二电芯(B面电芯),此时第二来料口12可对应设置6个扫描装置。
需要说明的是,将第一来料口11和第二来料口12的扫描装置的数量设置为与第三数量、或第一电芯的数量等同,可以一次性扫描完单个抓取装置能够抓取的电芯,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扫描速率。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来料口11和第二来料口12的扫描装置的数量还可以设置为其它数量;示例性地,第一来料口11和第二来料口12的扫描装置的数量还可以设置为1、2、3、4,但是扫描速率会降低。
一般,会在每一电芯上设置标识码,以唯一标识每一电芯;因此,可以通过扫描装置对每一电芯的标识码进行扫描得到每一电芯的标识信息。如图1所示,根据第一托盘111的两个电芯对应设置第一扫描装置114和第二扫描装置115,根据第二托盘112的两个电芯对应设置第三扫描装置116和第四扫描装置117,根据第三托盘113的两个电芯对应设置第五扫描装置118和第六扫描装置119;同理,根据第四托盘121的两个电芯对应设置第七扫描装置124和第八扫描装置125,根据第五托盘122的两个电芯对应设置第九扫描装置126和第十扫描装置127,根据第六托盘123的两个电芯对应设置第十一扫描装置128和第十二扫描装置129。示例性地,标识码指的可以是图形码、二维码、条形码等;标识信息指的可以是阿拉伯数字组成的数字串、多个字符组成的字符串、以及多个数字和多个字符组成的组合串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料口11包括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二上料口12包括第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带用于将所述第一上料口11的托盘上的第一电芯传送至所述进站工位的待抬升位置处;所述第二传送带用于将所述第二上料口12的托盘上的第二电芯传送至所述待抬升位置处。
由于传送带距离可触发进站信号的指定位置还有一段距离,因此需要通过传送带将电芯传送至待抬升位置,进而抬升至指定位置处,以触发进站信号。
可以理解,通过第一传送带可将第一上料口的托盘上的第一电芯传送至待抬升位置,通过第二传送带可将第二上料口的托盘上的第二电芯传送至待抬升位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料物流线1包括放行按钮;所述放行按钮,用于在所述第一上料口11的第一电芯的合格数量和所述第二上料口12的第二电芯的合格数量均满足数量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传送带将所述第一上料口11的托盘上的第一电芯传送至所述待抬升位置处,控制所述第二传送带将所述第二上料口12的托盘上的第二电芯传送至所述待抬升位置处。
放行按钮用于控制传送带,以将上料口的电芯传送至待抬升位置处。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确定电芯是够合格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对上料物流线1上的电芯的外观和极耳进行校验,以确定该电芯是否合格。具体地,可以检查每一电芯的外观是否有损伤、以及每一电芯的极耳是否合格;在确定每一电芯的外观有损伤、和/或每一电芯的极耳不合格的情况下,确定每一电芯不合格;在确定每一电芯的外观无损伤、且每一电芯的极耳合格的情况下,确定每一电芯合格。其中,极耳合格指的是极耳对齐、且位置没有偏差。
数量阈值用于判断当前是否为传送合格电芯的时机。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数量阈值可以预先设置,如:数量阈值可以设置为5;此时电芯的合格数量满足数量阈值,指的可以是,电芯的合格数量大于等于5。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人工放置方法在第一上料口11的托盘上放满电芯、在第二上料口12的托盘上放满电芯;还可以通过机械抓手在第一上料口11的托盘上放满电芯,在第二上料口12的托盘上放满电芯。同理,在排出不合格电芯时,可以通过人工排出方法或机械抓手抓取方法将不合格电芯从来料物流线1上排出。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以通过人工校验方法确定电芯是否合格;还可以通过校验装置自动确定电芯是否合格。具体地,对电芯的外观和极耳进行校验,确定电芯是否合格;在确定电芯的外观未损坏、且极耳未出现异常的情况下,确定电芯合格;在确定电芯的外观损坏、和/或极耳出现异常的情况下,确定电芯不合格。其中,极耳出现异常包括但不限于:极耳不对齐、极耳的位置有误、极耳有损伤等。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在电芯的合格数量小于5的情况下,将不合格的电芯排出,将托盘剩余的位置补齐后,重新判断第一上料口11的第一电芯的合格数量和第二上料口12的第二电芯的合格数量是否均满足数量阈值。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在电芯的合格数量大于等于5的情况下,通过按压放行按钮,将第一上料口11和第二上料口12中的电芯传送至待抬升位置处。
可以理解,通过放行按钮,可以控制传送带将上料口的电芯传送至待抬升位置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料物流线1包括垂直移动机构和传感器,所述垂直移动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上料口11的托盘和所述第二上料口12的托盘从所述待抬升位置抬升至所述指定位置处,以使所述传感器感应到所述指定位置处的电芯后,触发有料信号给电芯进站系统。
指定位置处的托盘包括第一上料口11的托盘和第二上料口12的托盘。传感器能够在感应到指定位置处的电芯后,触发进站信号给进站控制设备。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一电芯对应有一个有料信号,放置有合格电芯为有料,空为无料。当每一来料口的合格电芯大于等于5,则来料物流线1通过感应器获取有料后,触发有料信号给电芯进站系统。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上料物流线1的来料方向为从左到右,托盘上的电芯取走后,空托盘可从最右边回收返回初始上料位置。
可以理解,通过垂直移动机构,可以将第一上料口的托盘和第二上料口的托盘从待抬升位置抬升至指定位置处;通过传感器,可以感应到指定位置处的电芯,并触发有料信号给进站控制设备。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进站方法,该电芯进站方法应用于电芯进站系统中的上位机,上位机是指可以直接发出操控命令的计算机,一般是指个人计算机(PersonalComputer,PC),还可以称之为主机电脑(Host Computer)、主控计算机(Master Computer)、上级计算机(Upper Compute)。如图2所示,该电芯进站方法包括如下步骤201至步骤204:
步骤201、响应于所述电芯进站系统中的进站控制设备触发的针对目标电芯的进站信号,按照预设的数据存储方式整理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得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并存储所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至所述上位机中的数据库。
其中,所述数据存储方式能体现所述目标电芯的匹配依据、校验结果以及摆放类型,所述摆放类型为所述目标电芯在来料物流线上的摆放位置。数据存储方式可以包括存储对象和数据存储格式,其中,数据存储方式中的存储对象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目标电芯的上料时间、标识信息、扫描结果、摆放类型、上传结果以及进站工位。
进站控制设备指的可以是PLC。进站信号是进站控制设备在接收到来料物流线的感应器触发的有料信号的情况下触发的;进站信号用于表征当前有合格电芯要通过加工设备进行进一步加工。目标电芯指的可以是上述处于指定位置处的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第一电芯数据队列指的可以是来料物流线1上的所有合格电芯的生产数据组成的队列。
如图3所示,存储对象30可以包括:上料时间,对应的进站工位和加工工位等处理工位,电芯标识,扫描结果,生产数据,MES数据判定结果以及MES进站判定结果等数据项;其中,电芯标识为电芯的标识信息,电芯标识与电芯图形码类似,用于唯一标识每一电芯;每一电芯的标识信息是每一电芯的匹配依据。扫描结果、MES数据判定结果以及MES进站判定结果均为每一电芯的检验结果。生产数据中包括每一电芯的摆放类型,摆放类型指的可以是AB面类型;A面类型指的可以是电芯的正极在左负极在右,B面类型指的可以是电芯的负极在左正极在右。上传结果可以包括MES数据判定结果和MES进站判定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每一电芯进站时,都会采集每一电芯的生产数据并按照预设的数据存储方式整理和存储,以便后续快速确定MES系统所需的电芯数据。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进站控制设备与上位机可以预先约定好每一电芯对应的触发点位,将触发点位设置在进站控制设备的第一位置处;如此,进站控制设备在接收到来料物流线的传感器触发的有料信号后,可以将触发点位的值从第一标识值置为第二标识值;然后,上位机可以通过轮询读取的方式从第一位置处读取触发点位的值,在确定触发点位的值被置为第二标识后,确定进站控制设备触发进站信号。其中,第一标识值表征未触发进站信号,第二标识值表征以触发进站信号;示例性地,第一标识值可以为false,第二标识值可以为true。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进站控制设备与上位机可以预先约定好每一电芯的相关数据的存储点位,将存储点位设置在进站控制设备的第二位置处;如此,上位机可以从第二位置处读取目标电芯的相关数据,并按照预设的数据存储方式中的存储对象进行整理得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按照目标电芯的排列顺序对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进行排列得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其中,目标电芯的排列顺序指的可以是目标电芯在上料物流线1上的工位号的顺序。
步骤202、对所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中的电芯数据进行筛选,确定需上传至所述电芯进站系统中的制造执行系统的第二电芯数据队列,并将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上传至所述制造执行系统。
第二电芯数据队列指的可以是需上传至制造执行系统的所有合格电芯的生产数据组成的队列。制造执行系统指的可以是MES系统。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以从第一电芯数据队列中筛选出需上传至MES系统的生产数据,得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制造执行系统和进站控制设备可以预先约定好数据交互策略;如此,进站控制设备可以按照数据交互策略,将第二电芯数据队列上传至制造执行系统。
步骤203、接收所述制造执行系统返回的表征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是否异常的回执队列。
回执队列指的可以是第二电芯数据队列上传后的反馈数据。回执队列可以用于表征第二电芯数据队列是否上传成功,回执队列还可以用于表征目标电芯的电芯数据是否有误、以及目标电芯是否能够正常进站。
示例性地,回执队列可以包括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和对应目标电芯的上传结果。如此,可以根据每一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快速确定每一目标电芯的上传结果。
又一示例性地,回执队列可以包括数值(code)和解析(message);解析中存储的是数值对应的含义。其中,由于回执队列是按照目标电芯的排列顺序进行排序的,因此根据回执队列中每一队列成员所处的位置,可以获知每组code和message所对应的电芯。因此,可以不用携带电芯标识,直接通过code和message进行标识。其中,code可以为0或1,message中存储有code为0或1的具体含义,code为0表征上传成功,code为1表征上传失败。
步骤204、基于所述回执队列,向所述进站控制设备返回针对所述进站信号的第一回执信号,以使所述进站控制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回执信号对所述目标电芯进行进站处理。
第一回执信号是进站信号的反馈信号。第一回执信号用于表征目标电芯的进站校验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回执队列是制造执行系统反馈给上位机的数据。第一回执信号是上位机基于回执队列反馈给进站控制设备的数据。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基于回执队列中的上传结果,向进站控制设备发送第一回执信号。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进站控制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回执信号对所述目标电芯进行进站处理”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在第一回执信号表征目标电芯存在异常的情况下,进站控制设备将异常的目标电芯从下料物流线排出;在第一回执信号表征目标电芯未出现异常的情况下,进站控制设备将目标电芯中的第一电芯通过第一抓取装置抓取至加工设备进行进一步加工,将目标电芯中的第二电芯通过第二抓取装置抓取至加工设备进行进一步加工。
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预设的数据存储方式整理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是为了将离散的电芯数据按照特定的数据存储方式统一整理后存储至上位机的数据库中,如此不需要从其它数据库中获取数据,直接从上位机的数据库中就可以获取到,与相关技术中在读取和追溯时需要从不同的数据库中获取生产数据的方案相比,读取和追溯的速率更快。并且,相关技术中不同数据库的数据格式不同,在交互的过程中需要不断转换数据格式,容易出现数据错乱的情况,而本申请按照数据存储方式整理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将电芯数据集中在一个数据库中且按照同一数据存储方式进行整理,之后都是按照同一数据格式进行交互的,如此可以避免在交互过程中出现数据错乱的情况。从而,可以在提高数据交互速率的同时,避免在交互过程中出现数据错乱的情况,并有助于后续快速确定上传至MES系统所需的电芯数据。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进站方法,该电芯进站方法应用于电芯进站系统中的上位机。如图4所示,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401至步骤407:
步骤401、响应于所述进站信号,控制所述电芯进站系统中的扫描装置对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码进行扫描,得到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上位机具有对扫描装置的控制权,如此在确定进站信号后,可以控制每一电芯对应的扫描装置对每一电芯的标识码进行扫描,得到每一电芯的标识信息。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在目标次数内所述扫描装置扫描得到的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均异常的情况下,向所述进站控制设备发送表征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码存在异常的第二回执信号。
第二回执信号是扫描后的反馈信号。第二回执信号用于表征目标电芯的标识码存在异常。
在实践过程中,获知扫描装置在3次均对某一电芯的条码(标识码)扫描失败的情况下,能够证实该电芯的条码存在异常;因此,将目标次数设置为3。
可以理解,在目标次数内均对目标电芯的标识码扫描失败的情况下,向进站控制设备发送第二回执信号,以使目检人员通过进站控制设备获知目标电芯的标识码存在异常,以便进行异常处理。
步骤402、对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进行校验,确定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是否异常。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判断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是否存在少位、多位、乱码等情况;在确定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存在少位、多位、乱码等情况时,确定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存在异常;在确定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未出现少位、多位、乱码等情况时,确定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未出现异常。
步骤403、在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未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获取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将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作为匹配依据,从进程控制设备中的第二位置处的存储点位中,获取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上位机中已存储有每一电芯的生产数据,如此,可以将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作为匹配依据,从自身的数据库中获取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目标电芯的条码中可以存储有每一电芯的生产数据,如此,可以直接从目标电芯的条码中获取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
步骤404、按照所述数据存储方式整理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得到所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并存储所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至所述上位机中的数据库。
其中,所述数据存储方式表征所述目标电芯的匹配依据、校验结果以及摆放类型,所述摆放类型为所述目标电芯在来料物流线上的摆放位置。
这里,上述步骤401至步骤404对应于前述步骤201,在实施时可以参照前述步骤201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404中的“按照所述数据存储方式整理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得到所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确定所述数据存储方式中的存储对象和第一数据格式;按照所述目标电芯的排列顺序,基于所述存储对象和所述第一数据格式整理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得到所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
存储对象指的可以是每一目标电芯要整理的对象,示例性地,存储对象可以包括图3示出的数据项。第一数据格式指的可以是电芯数据存储的格式。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数据格式指的可以是按照键值对的形式存储电芯数据。其中,键值对(Key-Value Pair)是一种常见的数据结构,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在这种结构中,每个数据项都由一个唯一的键(Key)和一个与之关联的值(Value)组成。键(Key)是一个标识符,用于唯一地标识数据项。值(Value)则是与键相关联的数据。例如,键可以为图3示出的存储对象中的扫描结果,那么值为扫描失败或扫描失败。第一数据格式指的还可以是将电芯数据转化为二进制数据进行存储,本申请实施例不限定第一数据格式。目标电芯的排列顺序与目标电芯的抓取顺序相同。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数据交互策略包括存储对象和第一数据格式;如此,可以从数据交互策略中确定存储对象和第一数据格式,根据存储对象从目标电芯的相关数据中提取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并将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整理为第一数据格式,按照目标电芯的排列顺序将为第一数据格式的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进行排列得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
可以理解,按照目标电芯的排列顺序基于存储对象和第一数据格式整理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可以将离散的电芯数据按照特定格式整理在一起,在提高数据交互速率的同时,避免在交互过程中出现数据错乱的情况,并有助于后续快速确定上传至MES系统所需的电芯数据。
步骤405、对所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中的电芯数据进行筛选,确定需上传至所述电芯进站系统中的制造执行系统的第二电芯数据队列,并将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上传至所述制造执行系统。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405中的“将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上传至所述制造执行系统”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确定所述上位机与所述制造执行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接口和第二数据格式;将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的数据格式整理成所述第二数据格式,得到整理后的第二电芯数据队列;通过所述接口,将所述整理后的第二电芯数据队列批量上传至所述制造执行系统。
第二电芯数据队列可以包括上位机与制造执行系统进行交互的特定接口、第二数据格式和目标变量。接口是上位机与制造执行系统进行交互的特定接口,用于上传第二电芯数据队列至制造执行系统。第二数据格式指的可以是制造执行系统可接收的数据格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将所述第一生产数据的数据格式整理成所述第二数据格式,得到整理后的第一生产数据”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基于所述目标电芯的排列顺序,将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存储至目标变量;将存储有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的目标变量和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的数据格式整理成所述第二数据格式,得到所述整理后的第二电芯数据队列。
目标变量指的可以是变量sfcList。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基于目标电芯的排列顺序,将所有电芯的标识信息一同放在同一变量sfcList中,再将该变量和第二电芯数据队列按照对应关系整理成第二数据格式得到整理后的第二电芯数据队列。具体地,还可以将A面电芯的标识信息存在一起,B面电芯的标识信息存在一起,再一起放在变量sfcList中。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有电芯的标识信息一同放在同一变量sfcList中,因此调用一次接口后,就可以实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的批量上传。
可以理解,通过特定接口批量上传第二电芯数据队列,可以减少MES接口的调用频率,极大地降低MES系统所处的服务器的压力和资源占用率。
步骤406、接收所述制造执行系统返回的表征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是否异常的回执队列。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步骤406之后,还可以对回执队列进行校验。具体地,判断回执队列中的每一队列成员的电芯标识与扫描时获取的电芯标识是否一一对应,或判断回执队列中的每一队列成员的电芯标识与第一电芯数据队列中的每一队列成员的电芯标识是否一一对应;如果对应则校验成功,如果不对应则校验失败。
步骤407、基于所述回执队列,向所述进站控制设备返回针对所述进站信号的第一回执信号,以使所述进站控制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回执信号对所述目标电芯进行进站处理。
这里,上述步骤405至步骤407分别对应于前述步骤202至步骤204,在实施时可以参照前述步骤202至步骤204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回执信号包括结果信号和完成信号;这种情况下,步骤407中的“基于所述回执队列,向所述进站控制设备返回针对所述进站信号的第一回执信号”的具体实现方式可以为:基于所述回执队列,确定所述目标电芯的上传结果;在所述上传结果表征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未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依次向所述进站控制设备发送表征所述目标电芯校验成功的结果信号和表征已完成对所述目标电芯的进站校验的完成信号;在所述上传结果表征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存在异常的情况下,依次向所述进站控制设备发送表征所述目标电芯校验失败的结果信号和表征已完成对所述目标电芯的进站校验的完成信号。
回执队列中的每一队列成员包括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和对应上传结果。第二电芯数据队列未出现异常,说明上传成功;第二电芯数据队列存在异常,说明上传失败。上传成功说明目标电芯进站校验成功,上传失败说明目标电芯进站校验失败。在上传结果为上传成功的情况下,结果信号表征目标电芯进站校验成功,完成信号表征已完成对目标电芯的进站校验;在上传结果为上传失败的情况下,结果信号表征目标电芯进站校验失败,完成信号表征已完成对目标电芯的进站校验。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结果信号为第一数值,则说明未获取进站校验结果;结果信号为第二数值,则说明已获取进站校验结果;示例性地,第一数值为0,第二数值为1。同理,完成信号为第三数值,说明未完成对目标电芯的进站校验;完成信号为第四数值,说明已完成对目标电芯的进站校验;示例性地,第三数值可以为0,第四数值可以为1。实现时,结果信号中还可以包括解析(message),以在message中表明进站校验结果是成功还是失败。
需要说明的是,结果信号对应的第一数值和第二数值,与完成信号对应的第二数值和第三数值,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仅以第一数值和第三数值都为0、第二数值和第四数值都为1为例进行说明。
可以理解,采用结果信号和完成信号的双数字反馈机制,可以将关键数据反馈给进程控制设备,使数据交互和交互流程更全面、更完整;并且,将结果信号置为0作为结束标志,可以有效避免重复触发的问题。
可以理解,通过对目标电芯的标识码进行扫描,可以获取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对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进行校验,后获取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可以提高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和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的准确性,并在存在异常时及时处理异常,为后续处理提供保障。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包括第一物流线上的第一电芯的生产数据和第二物流线上的第二电芯的生产数据,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的正负极的摆放位置相反;上述步骤403之后,该电芯进站方法还包括如下步骤408至步骤409:
步骤408、基于所述第一电芯的类型和所述第二电芯的类型对所述目标电芯进行校验,确定所述目标电芯的摆放位置是否有误。
第一电芯的类型表征第一电芯的正负极在第一来料口11上的摆放位置。第二电芯的类型表征第二电芯的正负极在第二来料口12上的摆放位置。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按照电芯正负极的摆放位置,将电芯划分为A面电芯和B面电芯,此时电芯类型指的是AB面类型。其中,A面电芯指的可以是正极在左负极在右的电芯,B面电芯指的可以是负极在左正极在右的电芯。放置电芯时,可以在第一来料口11上全部放置A面电芯,在第二来料口12上全部放置B面电芯。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将A面电芯全部放置于第一来料口11后,可以将第一电芯的类型(A面)和相关数据一起存储至存储点位中;如此,在获取第一电芯的生产数据后,可以从第一电芯的生产数据中获取第一电芯的类型。同理,将B面电芯全部放置于第二来料口12后,可以将第二电芯的类型(B面)和相关数据一起存储至存储点位中;如此,在获取第二电芯的生产数据后,可以从第二电芯的生产数据中获取第二电芯的类型。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由于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是按照目标电芯的排列顺序进行存储的,因此,第一电芯按照正常情况应该均是A面电芯,第二电芯按照正常情况应该均是B面电芯,如若存在第一电芯不是A面电芯,则说明存在摆放位置有误的第一电芯,若存在第二电芯不是B面电芯,则说明存在摆放位置有误的第二电芯。
步骤409、对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进行校验,确定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是否异常。
在一种可行的实现方式中,可以对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中的参数进行上下限校验;示例性地,可以根据设定的不同参数的阈值对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中的温度、电压、生产时间等参数进行上下限校验,以确定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是否异常。
可以理解,通过对目标电芯的类型进行校验,可以防止第一电芯和第二电芯放反,避免对后续配对组装造成不良影响;通过对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进行校验,可以加速校验流程,在校验失败时及时停止进站流程。
下面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进站方法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如图5所示,进站信号的触发流程可以包括如下步骤501至步骤503:
步骤501、通过上料物流线1将第一上料口11的第一电芯和第二上料口12的第二电芯传送至进站工位的指定位置处。
步骤502、上料物流线1的传感器感应到指定位置处的电芯后,发送有料信号给电芯进站系统中的进站控制设备。
步骤503、进站控制设备响应于有料信号,触发进站信号给电芯进站系统中的上位机。
具体地,来料物流线1、进站控制设备(PLC)、上位机准备就绪后,目检人员检查来料电芯的外观和极耳是否合格,将托盘上的合格电芯放回托盘、将异常电芯取出,放好后按下放行按钮,来料物流线1通过传送带将托盘送达进站工位的待抬升位置处,通过垂直移动机构将托盘抬升约2公分到达指定位置处,旁边安装的传感器此时感应到电芯到位。需要说明的是,因目检人员会将异常电芯取出,所以到位后,每一托盘上的电芯数量可能是0、1、2。
每个电芯到位对应有一个有料信号,放置合格电芯为有料,空为无料。当同一排有三个托盘到位、且电芯数量大于等于5后,来料物流线1根据传感器获取有料信号后,将有料信号给到PLC。上位机在PLC内部每个工位都有一个对应的进站信号的触发点位,此时PLC触发对应的进站信号的触发点位,将点位的值从false变成true,而上位机从流程一开始就在一直轮询监听这些触发点位,当触发点位被触发后上位机立马就能获取。
如图6所示,单电芯扫描流程如下步骤601至步骤610:
步骤601、上位机下发扫描指令给扫描装置。
步骤602、扫描装置接收扫描指令。
步骤603、扫描装置对单电芯的标识码进行扫描,得到单电芯的标识信息。
步骤604、扫描装置回传单电芯的标识信息给上位机。
步骤605、上位机接收单电芯的标识信息。
步骤606、上位机判断单电芯的标识信息是否异常。
如果存在异常,则执行步骤608;如果未出现异常,则执行步骤607。
步骤607、扫描成功。
步骤608、扫描NG次数加一。
步骤609、判断NG次数是否大于等于3。
如果NG次数大于等于3,则执行步骤610;如果NG次数小于3,则重新执行601及后续步骤。
步骤610、扫描失败。
如果第一次扫描获取的单电芯的标识信息不符合要求,上位机会进行重复扫描,三次内有效。一次扫描失败,NG次数加一,当NG次数大于等于3,即三次未扫到判定扫描失败。
如图7所示,通过MES接口批量上传数据的流程如下步骤701至步骤708:
步骤701、上位机判断是否启用MES。
步骤702、上位机调用AB面接口。
这里,AB面接口指的可以是特定接口。
步骤703、上位机获取电芯的AB面数据。
这里,AB面数据指的可以是电芯的生产数据。
步骤704、上位机判断电芯的AB面类型是否符合。如果电芯的AB面类型符合,则执行步骤705至步骤707;如果电芯的AB面类型不符合,则执行步骤708。
这里,电芯的AB面类型符合,说明电芯的摆放位置未出现异常;电芯的AB面类型不符合,说明电芯的摆放位置存在异常。
步骤705、上位机调用AB面接口。
步骤706、上位机获取MES反馈的回执队列。
步骤707、上位机基于回执队列反馈结果信号和完成信号给PLC。
步骤708、AB面校验失败。
上料物流线1分为两条,一条上A面电芯,对应工位号为1-6;另一条上B面电芯,对应工位号为7-12。该设计方便下一工序能够实现自动配对,将A面电芯组成一队,B面电芯组成一对。上位机会对来料进行AB面类型判定,避免来料错位导致后续配对异常,将各电芯的电芯条码放在同一个变量sfcList里面,再把该变量数据放在符合MES接口上传的特定数据格式内一起上传,MES系统返回所有电芯的回执队列。
上位机会对来料电芯进行进站数据判定,避免在其他工序生产的电芯因某些人为错误操作等原因来到本工序进站。将各电芯的标识信息放在同一个变量sfcList里面,再把该变量数据放在符合MES的进站接口上传的参数格式内一起上传,MES系统返回所有电芯的进站反馈回执队列,队列成员都包含标识和对应进站结果两个数据,上位机通过条码比对来获取对应的进站结果,如果不符合进站结果为0则为进站失败,来料异常排NG。
进站流程过程中使用的上位机与PLC的交互信号至少包括如下三个:一个bool类型的进站信号、一个float类型的结果信号、以及一个float类型的完成信号。
如图8所示,交互信号的执行流程包括如下步骤801至步骤804:
步骤801、开始时,进站信号为false、结果信号为0,完成信号为0。
步骤802、到位触发后,进站信号为true、结果信号为0、完成信号0。
PC(上位机)循环监听进站信号是否为true;在监听到进站信号为true后,PC执行进站数据校验,并根据MES回执队列反馈结果信号和完成信号。
步骤803、接收到结果信号和反馈信号后,进站信号为true,结果信号为1,完成信号为1。
步骤804、重置进站信号、结果信号、完成信号后,进站信号为false、结果信号为0,完成信号为0。
在进站信号为false、结果信号为0,完成信号为0后,PC开启下一轮监听。
采用图8所示的流程,可以完全避免给完进站信号后,重复触发的问题,导致重复触发的原因是PLC(进站控制设备)和PC端(上位机)交互过程中信号读取存在极短时间的延迟,当PLC复位进站信号为false时,如果PC未及时更新进站信号还是true,此时PC会重复执行相同的流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芯进站系统9,该电芯进站系统9包括进站控制设备91、上位机92、制造执行系统93;
所述进站控制设备91,用于响应于来料物流线1触发的有料信号,触发进站信号,并基于针对所述进站信号的第一回执信号对目标电芯进行进站处理;所述上位机92,用于执行实现上述的电芯进站方法;所述制造执行系统93,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对所述目标电芯进行校验和存储,并返回表征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是否异常的回执队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进站系统9还包括扫描装置;所述扫描装置用于对对应的电芯的标识码进行扫描,得到所述对应的电芯的标识信息。
如图10所示,冷压整形系统可以包括冷压整形的上料物流线1001、上料机器人1002(抓取装置)、扫描器1003(扫描装置)、冷压模组1004(冷压整形设备)、线槽1005、下料机器人1006、测试模组1007以及下料物流线1008。其中,上料物流线1001用于将电芯传送至进站工位的指定位置;上料机器人1002用于将指定位置处的电芯抓取至冷压模组1004;扫描器1003用于对电芯上的标识码进行扫描;冷压模组1004用于对电芯进行冷压整形处理;线槽1005用于放置冷压整形系统中各设备之间的连接线;下料机器人1006用于将电芯从冷压整形系统中移出;测试模组1007用于对加工后的电芯进行测试;下料物流线1008用于将电芯传送至出站口。
具体地,可以通过冷压整形的上料物流线1001将电芯传送至进站工位的指定位置处,以触发进站信号;在进站反馈结果为进站校验成功的情况下,上料机器人1002将指定位置处的电芯抓取至冷压整形工位,通过冷压模组对电芯进行整形处理;下料机器人1006将整形后的电芯抓取至测试模组1007进行测试,并将测试后的电芯通过下料物流线1008传送出去;其中,冷压模组中的各部件通过电气分离的线槽1005进行电连接。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上文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倾向于强调各个实施例之间的不同之处,其相同或相似之处可以互相参考。以上设备、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对于本申请设备、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及计算机程序产品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申请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
应理解,说明书通篇中提到的“一个实施例”或“一实施例”意味着与实施例有关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在整个说明书各处出现的“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一实施例中”未必一定指相同的实施例。此外,这些特定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任意适合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应理解,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上述各步骤/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步骤/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申请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上述本申请实施例序号仅仅为了描述,不代表实施例的优劣。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设备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外,所显示或讨论的各组成部分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设备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的、机械的或其它形式的。
上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既可以位于一个地方,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另外,在本申请各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全部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单元分别单独作为一个单元,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7)

1.一种电芯进站方法,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电芯进站系统中的上位机,所述电芯进站方法包括:
响应于所述电芯进站系统中的进站控制设备触发的针对目标电芯的进站信号,按照预设的数据存储方式整理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得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并存储所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至所述上位机中的数据库;所述数据存储方式能体现所述目标电芯的匹配依据、校验结果以及摆放类型,所述摆放类型为所述目标电芯在来料物流线上的摆放位置;
对所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中的电芯数据进行筛选,确定需上传至所述电芯进站系统中的制造执行系统的第二电芯数据队列,并将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上传至所述制造执行系统;
接收所述制造执行系统返回的表征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是否异常的回执队列;
基于所述回执队列,向所述进站控制设备返回针对所述进站信号的第一回执信号,以使所述进站控制设备基于所述第一回执信号对所述目标电芯进行进站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进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响应于所述电芯进站系统中的进站控制设备触发的针对目标电芯的进站信号,按照预设的数据存储方式整理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得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包括:
响应于所述进站信号,控制所述电芯进站系统中的扫描装置对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码进行扫描,得到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
对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进行校验,确定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是否异常;
在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未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获取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
按照所述数据存储方式整理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得到所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进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包括第一来料口的第一电芯的类型和第二来料口的第二电芯的类型,所述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电芯的正负极的摆放位置相反;
所述在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未出现异常的情况下,基于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获取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之后,所述电芯进站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第一电芯的类型和所述第二电芯的类型对所述目标电芯进行校验,确定所述目标电芯的摆放位置是否有误;
对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进行校验,确定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是否异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进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按照所述数据存储方式整理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得到所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包括:
确定所述数据存储方式中的存储对象和第一数据格式;
按照所述目标电芯的排列顺序,基于所述存储对象和所述第一数据格式整理所述目标电芯的生产数据,得到所述第一电芯数据队列。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进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上传至所述制造执行系统,包括:
确定所述上位机与所述制造执行系统之间进行数据交互的接口和第二数据格式;
将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的数据格式整理成所述第二数据格式,得到整理后的第二电芯数据队列;
通过所述接口,将所述整理后的第二电芯数据队列批量上传至所述制造执行系统。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芯进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的数据格式整理成所述第二数据格式,得到整理后的第二电芯数据队列,包括:
基于所述目标电芯的排列顺序,将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存储至目标变量;
将存储有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的目标变量和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的数据格式整理成所述第二数据格式,得到所述整理后的第二电芯数据队列。
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进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执信号包括结果信号和完成信号;
所述基于所述回执队列,向所述进站控制设备返回针对所述进站信号的第一回执信号,包括:
基于所述回执队列,确定所述目标电芯的上传结果;
在所述上传结果表征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未出现异常的情况下,依次向所述进站控制设备发送表征所述目标电芯校验成功的结果信号和表征已完成对所述目标电芯的进站校验的完成信号;
在所述上传结果表征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存在异常的情况下,依次向所述进站控制设备发送表征所述目标电芯校验失败的结果信号和表征已完成对所述目标电芯的进站校验的完成信号。
8.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芯进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进站方法还包括:
在目标次数内所述扫描装置扫描得到的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信息均异常的情况下,向所述进站控制设备发送表征所述目标电芯的标识码存在异常的第二回执信号。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电芯进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存储方式中的存储对象至少包括以下之一:所述目标电芯的上料时间、标识信息、扫描结果、摆放类型、上传结果以及进站工位。
10.一种电芯进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进站系统包括进站控制设备、上位机和制造执行系统;
所述进站控制设备,用于响应于来料物流线触发的有料信号,触发进站信号,并基于针对所述进站信号的第一回执信号对目标电芯进行进站处理;
所述上位机,用于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进站方法;
所述制造执行系统,用于基于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对所述目标电芯进行校验和存储,并返回表征所述第二电芯数据队列是否异常的回执队列。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芯进站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进站系统还包括扫描装置;所述扫描装置用于对对应的电芯的标识码进行扫描,得到所述对应的电芯的标识信息。
12.一种上料物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物流线包括第一上料口和第二上料口;
所述第一上料口和所述第二上料口均包括第一数量个托盘,每一托盘用于放置第二数量个电芯;
所述第一上料口的第一电芯和所述第二上料口的第二电芯在到达进站工位的指定位置处,能够触发有料信号给电芯进站系统,以执行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进站方法。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上料物流线,所述上料物流线包括第一抓取装置和第二抓取装置,所述第一上料口对应所述第一抓取装置,所述第二上料口对应所述第二抓取装置;
所述第一抓取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上料口的第一电芯抓取至加工设备;
所述第二抓取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二上料口的第二电芯抓取至所述加工设备;
所述第一抓取装置和所述第二抓取装置一次能够抓取第三数量个电芯;第三数量与所述加工设备的层数相同。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上料物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口和所述第二上料口均设置有第四数量个扫描装置;所述第四数量等于所述第三数量,或所述第四数量等于第一电芯的数量;
所述扫描装置,用于对对应的电芯的标识码进行扫描,得到所述对应的电芯的标识信息。
15.根据权利要求12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料物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料口包括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二上料口包括第二传送带;
所述第一传送带用于将所述第一上料口的托盘上的第一电芯传送至所述进站工位的待抬升位置处;
所述第二传送带用于将所述第二上料口的托盘上的第二电芯传送至所述待抬升位置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上料物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物流线包括放行按钮;
所述放行按钮,用于在所述第一上料口的第一电芯的合格数量和所述第二上料口的第二电芯的合格数量均满足数量阈值的情况下,控制所述第一传送带将所述第一上料口的托盘上的第一电芯传送至所述待抬升位置处,控制所述第二传送带将所述第二上料口的托盘上的第二电芯传送至所述待抬升位置处。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上料物流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物流线包括垂直移动机构和传感器,所述垂直移动机构用于将所述第一上料口的托盘和所述第二上料口的托盘从所述待抬升位置抬升至所述指定位置处,以使所述传感器感应到所述指定位置处的电芯后,触发有料信号给所述电芯进站系统。
CN202410177033.7A 2024-02-08 2024-02-08 电芯进站方法、电芯进站系统及上料物流线 Pending CN11773519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77033.7A CN117735194A (zh) 2024-02-08 2024-02-08 电芯进站方法、电芯进站系统及上料物流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10177033.7A CN117735194A (zh) 2024-02-08 2024-02-08 电芯进站方法、电芯进站系统及上料物流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7735194A true CN117735194A (zh) 2024-03-22

Family

ID=902548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10177033.7A Pending CN117735194A (zh) 2024-02-08 2024-02-08 电芯进站方法、电芯进站系统及上料物流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7735194A (zh)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62920B1 (en) * 2003-08-07 2011-01-04 The University Of Tulsa Charged arrays of micro and nanoscale electrochemical cells and batteries for computer and nanodevice memory and power supply
CN106733706A (zh) * 2017-02-27 2017-05-31 山东魔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分选设备及其分选方法
CN110556600A (zh) * 2019-08-16 2019-12-10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2259800A (zh) * 2020-11-02 2021-01-22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配对方法
CN116974256A (zh) * 2023-09-22 2023-10-3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的生产方法和系统
CN117059866A (zh) * 2023-10-11 2023-11-1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的生产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7080528A (zh) * 2023-10-13 2023-11-1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堆叠方法及系统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862920B1 (en) * 2003-08-07 2011-01-04 The University Of Tulsa Charged arrays of micro and nanoscale electrochemical cells and batteries for computer and nanodevice memory and power supply
CN106733706A (zh) * 2017-02-27 2017-05-31 山东魔方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分选设备及其分选方法
CN110556600A (zh) * 2019-08-16 2019-12-10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制造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2259800A (zh) * 2020-11-02 2021-01-22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配对方法
CN116974256A (zh) * 2023-09-22 2023-10-31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的生产方法和系统
CN117059866A (zh) * 2023-10-11 2023-11-14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的生产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7080528A (zh) * 2023-10-13 2023-11-17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堆叠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7068745B (zh) 电芯的缓存设备、缓存方法和缓存系统
CN103344895A (zh) 一种低压电流互感器自动检定系统
CN109244524B (zh) 电芯配组系统
CN113013508B (zh) 动力电池化成工艺智能调度追溯系统及方法
CN109447551A (zh) 基于称重的仓储拣选复核系统及其拣选复核方法
CN111992508B (zh) 快递包裹智能分拣与装车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059866A (zh) 电池的生产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7735194A (zh) 电芯进站方法、电芯进站系统及上料物流线
CN113659186B (zh) 电芯堆叠方法、系统、电子装置和存储介质
CN114194748A (zh) 一种引导锁销分类存储、上下料取放的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09018798A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模组自动化仓储系统
CN209647031U (zh) 一种用于电池模组的包胶分档生产线
CN116231143A (zh) 一种基于柔性产线的动力电池包拆解方法及系统
US11458663B2 (en) Intelligent automatic mold-exchanging method
CN210064127U (zh) 一种板件在线成包系统
CN118040265A (zh) 电芯的拆盘系统及方法
CN113578756A (zh) 一种smt物料的进出库控制方法
CN106743020A (zh) 一种自动物料存取系统及其存取方法
CN215070819U (zh) 一种新型汽车线束组装用生产设备
CN210668590U (zh) 叠片设备
CN117611060B (zh) 一种基于无人仓库使用的轻型提升机的智能管理系统
CN211374877U (zh) 热成型冲压线装料检测电路及装置
CN116483013B (zh) 一种基于多通道采集器的高速信号采集系统及方法
CN111069096A (zh) 一种锂离子动力电池分容物流系统及方法
CN216757250U (zh) 一种快件全自动上料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