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50795A - 一种纳滤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纳滤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50795A
CN116850795A CN202210315681.5A CN202210315681A CN116850795A CN 116850795 A CN116850795 A CN 116850795A CN 202210315681 A CN202210315681 A CN 202210315681A CN 116850795 A CN116850795 A CN 11685079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aphene oxide
porous substrate
composite membrane
nanofiltration composite
prepa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1568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桐
王琪
李旭
刘练波
郜时旺
程阿超
何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Huaneng Power International Inc
Original Assignee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Huaneng Power International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Huaneng Power International Inc filed Critical Huaneng Clean Ener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21031568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850795A/zh
Priority to PCT/CN2023/076667 priority patent/WO2023185303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85079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5079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1/00Processes of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e.g. dialysis, osmosis or ultrafiltration; Apparatus, accessories or auxiliary operatio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7/00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7/00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B01D67/0039Inorganic membrane manufact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7/00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 B01D67/0079Manufacture of membranes comprising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n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69/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69/12Composite membranes; Ultra-thin membran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2Inorganic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71/00Semi-permeable membranes for separation processes or apparatu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01D71/02Inorganic material
    • B01D71/021Carb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1/00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1/44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by dialysis, osmosis or reverse osmosi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arbon And Carbon Compounds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滤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配制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向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单宁酸以进行还原反应,使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的氧化石墨烯实现至少部分还原;对氧化石墨烯分散液进行抽滤,使还原后的氧化石墨烯沉积在第一多孔基材上,得到氧化石墨烯层;对氧化石墨烯层进行干燥;在氧化石墨烯层背离第一多孔基材的一侧设置第二多孔基材。通过控制单宁酸的添加量能够控制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含氧官能团的还原程度,从而实现对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的控制,以使氧化石墨烯层能够用于不同尺寸的分子或离子的筛分,实现了对纳滤复合膜的分离能力的控制。

Description

一种纳滤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膜分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纳滤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过度开采和使用化石能源所带来的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人类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为此,各国科学家呼吁从源头上降低CO2的排放量或者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即将其转化为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学品,如,通过CO2加氢合成低碳烯烃,不仅实现了CO2的直接固化,还生产乙烯、丙烯和丁二烯等重要的化工原料。CO2加氢合成低碳烯烃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有盐、油及催化剂颗粒的废液。膜分离法是一种新兴发展的分离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地用于工业和城市废液处理、有机污染物去除、重金属离子去除、超纯水制备以及气体分离等领域。膜分离工艺具有能耗低、选择性高、无相变、设备简便灵活、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非常适合应用于处理CO2合成低碳烯烃过程产生的废液。
氧化石墨烯膜可视为具有二维纳米通道的毛细网络,通过调控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之间的层间距,可以实现对不同尺寸的分子或离子的筛分。氧化石墨烯表面含有大量亲水性的含氧官能团,含氧官能团易吸附水分子而发生溶胀效应,导致氧化石墨烯纳米片层之间的层间距迅速增大,从而降低氧化石墨烯膜的分离效果和结构稳定性。为此,通常采用水合肼或氢碘酸对氧化石墨烯进行还原,以提高氧化石墨烯膜的分离效果和结构稳定性。
然而,由于水合肼或氢碘酸的还原能力过大,使用很少的水合肼或氢碘酸就能够使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全部还原,这使还原后的氧化石墨烯层间距为一固定值,其所能筛分的分子或离子的尺寸也为一固定值,无法实现对不同尺寸的分子或离子的筛分。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氧化石墨烯膜无法实现对不同尺寸的分子或离子的筛分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纳滤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包括:配制氧化石墨烯分散液;向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单宁酸以进行还原反应,使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的氧化石墨烯实现至少部分还原;对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进行抽滤,使还原后的氧化石墨烯沉积在第一多孔基材上,得到氧化石墨烯层;对所述氧化石墨烯层进行干燥;在所述氧化石墨烯层背离所述第一多孔基材的一侧设置第二多孔基材。
可选的,向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单宁酸后,单宁酸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0.03-5。
可选的,向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单宁酸后,单宁酸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0.1-2。
可选的,所述还原反应的温度为50℃-80℃,还原的时间为8h-15h。
可选的,所述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为
可选的,所述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为
可选的,所述第一多孔基材和所述第二多孔基材的孔径均为0.1μm-1μm;所述第一多孔基材和所述第二多孔基材的材料均包括乙酸纤维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多孔氧化铝或聚偏氟乙烯。
可选的,在对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进行抽滤之前,还包括形成包覆所述第一多孔基材的第一粘结层的步骤;在对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进行抽滤的过程中,还原的氧化石墨烯沉积在所述第一粘结层表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粘结层为聚多巴胺层;形成所述聚多巴胺层的步骤包括:配制多巴胺溶液,所述多巴胺溶液中包括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溶液和盐酸多巴胺,所述多巴胺溶液的PH为8-8.5;所述第一多孔基材在所述多巴胺溶液中进行浸渍处理,形成包覆所述第一多孔基材的聚多巴胺层。
可选的,所述浸渍处理的时间为1h-5h,所述浸渍处理的温度为20℃-30℃。
可选的,配制所述多巴胺溶液的步骤包括:将盐酸多巴胺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溶液中;其中,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溶液的浓度为0.1mmol/L-5mmol/L;所述多巴胺溶液中盐酸多巴胺的浓度为0.1g/L-1g/L。
可选的,在所述氧化石墨烯层背离所述第一多孔基材的一侧设置第二多孔基材之前,还包括形成包覆所述第二多孔基材的第二粘结层的步骤;在所述氧化石墨烯层背离所述第一多孔基材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二多孔基材之后,所述氧化石墨烯层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粘结层粘结。
可选的,对所述氧化石墨烯层进行干燥的温度为25℃-35℃,时间为24h-48h。
可选的,配制的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氧化石墨烯的浓度为0.1g/L-2g/L;所述抽滤步骤中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用量为1mL-5mL;在对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进行抽滤之前,还包括将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稀释10倍-20倍的步骤。
可选的,配制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的步骤包括:将浓硫酸、过硫酸钾、五氧化二磷和石墨粉混合均匀,在78℃-85℃的温度下反应3h-6h;反应结束后降至25℃-35℃的温度范围内并依次进行稀释、抽滤和洗涤,洗涤至中性后进行干燥,得到石墨预氧化物;
将浓硫酸、石墨预氧化物和高锰酸钾在5℃-20℃的温度范围内混合均匀,随后加入硝酸钠,在30℃-35℃的温度下反应1h-3h;随后加入水稀释,并在30℃-35℃的温度下继续反应1h-3h;随后加入双氧水终止反应,得到石墨氧化物;对石墨氧化物依次进行酸洗和水洗,待洗涤至中性后将石墨氧化物超声分散到水中,随后离心去除未反应的石墨片层,得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
可选的,在制备石墨预氧化物的步骤中,过硫酸钾、五氧化二磷和石墨粉的质量之比为(5-15):(5-15):(3-6),且5g-15g过硫酸钾与30mL-100mL浓硫酸混合;在制备石墨氧化物的步骤中,石墨预氧化物、高锰酸钾和硝酸钠的质量之比为(2-6):(10-38):(2-6),且2g-6g石墨预氧化物与100mL~300mL浓硫酸混合,3g-6g石墨预氧化物对应的稀释用水量为100mL-300mL。
可选的,在制备石墨预氧化物的步骤中,所述石墨粉的目数为100目-300目。
可选的,在制备石墨预氧化物的步骤中,所述干燥的温度为40℃-70℃,时间为12h-24h。
可选的,在制备石墨氧化物的步骤中,所述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30wt%-35wt%。
可选的,采用浓度为5vol%-20vol%的稀盐酸溶液对石墨氧化物进行酸洗。
可选的,所述离心的转速为2000rpm-5000rpm,时间为5min-20min。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纳滤复合膜,采用上述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制得。
本发明还提供上述纳滤复合膜在处理CO2制烯烃废液中的应用。
可选的,采用所述纳滤复合膜处理CO2制烯烃废液包括以下步骤:将所述纳滤复合膜固定在分离装置的多孔衬底上;CO2制烯烃废液进入分离装置,废液流经所述纳滤复合膜时发生膜分离,得到净化水。
可选的,所述膜分离过程中,分离装置内的压力为0.1MPa-10 MPa。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采用单宁酸对氧化石墨烯进行还原,由于单宁酸的还原性弱,通过控制单宁酸的添加量能够控制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含氧官能团的还原程度,从而实现对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的控制,以使氧化石墨烯层能够用于不同尺寸的分子或离子的筛分,实现了对纳滤复合膜的分离能力的控制。
具体的,少量的单宁酸能够实现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含氧官能团的部分还原,且随着单宁酸添加量的增大,氧化石墨烯表面越来越多的含氧官能团被还原去除,从而使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逐渐缩小;单宁酸的添加量增大至一定程度时,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全部还原,此时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最小;当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含氧官能团被部分还原时,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适中,兼顾优良的分离效果和渗透性能。
同时,氧化石墨烯层位于第一多孔基材和第二多孔基材之间,在不影响氧化石墨烯层的分离功能的基础上,提高了氧化石墨烯层的结构稳定性。此外,单宁酸绿色环保,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
2.本发明提供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向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单宁酸后,单宁酸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0.1-2,实现了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含氧官能团的部分还原,此时氧化石墨烯的层间距适中,能够兼具良好的分离效果和渗透性能。
3.本发明提供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在对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进行抽滤之前,在所述第一多孔基材表面形成第一粘结层,使还原后的氧化石墨烯沉积在所述第一粘结层表面,即,氧化石墨烯层通过第一粘结层固定在第一多孔基材表面,提高了纳滤复合膜的结构稳定性。
4.本发明提供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在所述氧化石墨烯层背离所述第一多孔基材的一侧设置第二多孔基材之前,在所述第二多孔基材表面形成第二粘结层,使所述氧化石墨烯层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粘结层粘结,有利于提高纳滤复合膜的结构稳定性。
5.本发明提供的纳滤复合膜,采用单宁酸对氧化石墨烯进行还原,通过控制单宁酸的添加量能够控制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含氧官能团的还原程度,从而实现对氧化石墨烯膜的层间距的控制,进而使纳滤复合膜能够用于不同尺寸的分子或离子的筛分。同时,氧化石墨烯层位于第一多孔基材和第二多孔基材之间,在不影响氧化石墨烯层的分离功能的基础上,提高了氧化石墨烯层的结构稳定性。
6.本发明提供的纳滤复合膜在处理CO2制烯烃废液中的应用,CO2加氢合成低碳烯烃产生的废液中的水分子能够透过所述氧化石墨烯层,而废液中的长链C5 +烃类、乙酸和催化剂颗粒等不能够透过所述氧化石墨烯层,从而实现了废液的高效分离。通过所述纳滤复合膜进行膜分离处理后的水含盐量低,可以作为循环水应用于二氧化碳制烯烃工艺流程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提供的纳滤复合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制备得到的纳滤复合膜的扫描电镜图;
图3为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5和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层的拉曼图谱;
附图标记说明:
1-氧化石墨烯层;2-第一多孔基材;3-第二多孔基材;4-第一粘结层;5-第二粘结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纳滤复合膜,其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多孔基材2、第一粘结层4、氧化石墨烯层1、第二粘结层5和第二多孔基材3。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氧化石墨烯分散液:
将50mL浓硫酸、8.0g过硫酸钾、8.0g五氧化二磷依次加入圆底烧瓶中,剧烈搅拌以得到澄清溶液;随后,水浴加热至80℃后加入4.0g的200目石墨粉并80℃反应5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25℃-35℃的范围,加入200mL水缓慢稀释;随后,对反应物进行抽滤和洗涤,洗涤至中性后在60℃干燥12h,得到石墨预氧化物;
将140mL浓硫酸加入到圆底烧瓶中,在搅拌条件下加入3.0g石墨预氧化物;随后少量多次加入18.0g高锰酸钾,搅拌进行反应,严格控制温度在5℃-20℃的温度范围内;随后加入3.0g硝酸钠,在35℃条件下水浴反应2h;随后加入300mL水稀释,在35℃的水浴中继续反应2h;随后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35wt%的双氧水,待棕色反应液突变为亮黄色,获得石墨氧化物;
将石墨氧化物中加入10vol%稀盐酸中充分搅拌,再用水洗涤至中性;将石墨氧化物超声分散到300mL水中,然后在4000rpm条件下离心10min去除未反应的石墨片层,获得浓度为1g/L稳定分散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
(2)氧化石墨烯的还原:向30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3mg单宁酸,再用200mL水稀释,在70℃条件下水浴反应10h。
(3)第一多孔基材和第二多孔基材的预处理:配制500mL浓度为1mmol/L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溶液(简写为Tris-盐酸缓冲液),并调节Tris-盐酸缓冲液的pH为8.5;向Tris-盐酸缓冲液中加入0.5g盐酸多巴胺,并搅拌溶解得到多巴胺溶液,多巴胺溶液中盐酸多巴胺的浓度为1g/L;然后将第一多孔基材和第二多孔基材放入多巴胺溶液中30℃浸泡1h,使第一多孔基材和第二多孔基材均匀包覆有聚多巴胺,第一多孔基材和第二多孔基材的材料均为乙酸纤维素,孔径为0.5μm;
(4)氧化石墨烯层的制备:将3mL还原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用水稀释10倍,随后采用真空抽滤法使还原的氧化石墨烯沉积在第一多孔基材上,25℃干燥48h;图2表示为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膜扫描电镜图谱。
(5)纳滤复合膜的组装:在所述氧化石墨烯层背离所述第一多孔基材的一侧设置第二多孔基材。本实施例提供的纳滤复合膜在水中浸泡后,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为
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纳滤复合膜在处理CO2制烯烃废液中的应用。
具体的,采用所述纳滤复合膜处理CO2制烯烃废液包括以下步骤:通过垫圈将纳滤复合膜固定在不锈钢分离装置的不诱钢多孔衬底上。将冷凝的二氧化碳制烯烃废液通入分离装置,并控制分离装置内的压力为0.2MPa,废液流经所述纳滤复合膜时发生膜分离,得到净化水。净化水可以返回锅炉、汽提塔,进行循环利用。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纳滤复合膜,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的区别在于:在氧化石墨烯的还原步骤中,向15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3mg单宁酸;第一多孔基材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本实施例提供的纳滤复合膜在水中浸泡后,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为
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纳滤复合膜在处理CO2制烯烃废液中的应用,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处理CO2制烯烃废液的步骤相同。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纳滤复合膜,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的区别在于:在氧化石墨烯的还原步骤中,向9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3mg单宁酸;第一多孔基材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本实施例提供的纳滤复合膜在水中浸泡后,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为
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纳滤复合膜在处理CO2制烯烃废液中的应用,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处理CO2制烯烃废液的步骤相同。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纳滤复合膜,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的区别在于:在氧化石墨烯的还原步骤中,向6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3mg单宁酸;第一多孔基材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本实施例提供的纳滤复合膜在水中浸泡后,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为
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纳滤复合膜在处理CO2制烯烃废液中的应用,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处理CO2制烯烃废液的步骤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纳滤复合膜,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的区别在于:在氧化石墨烯的还原步骤中,向3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3mg单宁酸;第一多孔基材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本实施例提供的纳滤复合膜在水中浸泡后,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为
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纳滤复合膜在处理CO2制烯烃废液中的应用,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处理CO2制烯烃废液的步骤相同。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纳滤复合膜,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的区别在于:在氧化石墨烯的还原步骤中,向3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6mg单宁酸,在70℃条件下水浴反应15h;第一多孔基材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本实施例提供的纳滤复合膜在水中浸泡后,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为
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纳滤复合膜在处理CO2制烯烃废液中的应用,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处理CO2制烯烃废液的步骤相同。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纳滤复合膜,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的区别在于:在氧化石墨烯的还原步骤中,向3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9mg单宁酸,在70℃条件下水浴反应15h;第一多孔基材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本实施例提供的纳滤复合膜在水中浸泡后,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为
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纳滤复合膜在处理CO2制烯烃废液中的应用,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处理CO2制烯烃废液的步骤相同。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纳滤复合膜,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的区别在于:在氧化石墨烯的还原步骤中,向3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15mg单宁酸,在70℃条件下水浴反应15h;第一多孔基材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本实施例提供的纳滤复合膜在水中浸泡后,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为
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纳滤复合膜在处理CO2制烯烃废液中的应用,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处理CO2制烯烃废液的步骤相同。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纳滤复合膜,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的区别在于:在氧化石墨烯的还原步骤中,向30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1mg单宁酸,在70℃条件下水浴反应15h;第一多孔基材的材料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本实施例提供的纳滤复合膜在水中浸泡后,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为
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纳滤复合膜在处理CO2制烯烃废液中的应用,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处理CO2制烯烃废液的步骤相同。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纳滤复合膜,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的区别在于:第一多孔基材和第二多孔基材的材料均为聚偏氟乙烯,第一多孔基材和第二多孔基材不进行预处理,即,第一多孔基材表面不包覆第一粘结层,第二多孔基材表面不包覆第二粘结层。本实施例提供的纳滤复合膜在水中浸泡后,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为
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纳滤复合膜在处理CO2制烯烃废液中的应用,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处理CO2制烯烃废液的步骤相同。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纳滤复合膜,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氧化石墨烯分散液:
将100mL浓硫酸、15.0g过硫酸钾、15.0g五氧化二磷依次加入圆底烧瓶中,剧烈搅拌以得到澄清溶液;随后,水浴加热至85℃后加入6.0g的100目石墨粉并85℃反应6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25℃-35℃的范围内,加入500mL水缓慢稀释;随后,对反应物进行抽滤和洗涤,洗涤至中性后在40℃干燥24h,得到石墨预氧化物;
将300mL浓硫酸加入到圆底烧瓶中,在搅拌条件下加入6.0g石墨预氧化物;随后少量多次加入38.0g高锰酸钾,搅拌进行反应,严格控制温度在5℃-20℃范围内;随后加入6.0g硝酸钠,在35℃条件下水浴反应1h;随后加入600mL水稀释,在35℃的水浴中继续反应1h;随后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35wt%的双氧水,待棕色反应液突变为亮黄色,获得石墨氧化物;
将石墨氧化物中加入20vol%稀盐酸中充分搅拌,再用水洗涤至中性;将石墨氧化物超声分散到100mL水中,然后在5000rpm条件下离心5min去除未反应的石墨片层,获得浓度为2g/L稳定分散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
(2)氧化石墨烯的部分还原:向1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5mg单宁酸,再用100mL水稀释,在80℃条件下水浴反应15h。
(3)第一多孔基材和第二多孔基材的预处理:配制500mL浓度为5mmol/L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溶液(简写为Tris-盐酸缓冲液),并调节Tris-盐酸缓冲液的pH为8;向Tris-盐酸缓冲液中加入0.5g盐酸多巴胺,并搅拌溶解得到多巴胺溶液;然后将第一多孔基材和第二多孔基材放入多巴胺溶液中25℃浸泡2.5h,使第一多孔基材和第二多孔基材均匀包覆有聚多巴胺,第一多孔基材和第二多孔基材的材料均为尼龙,孔径为0.1μm;
(4)氧化石墨烯层的制备:将5mL部分还原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用水稀释15倍,随后采用真空抽滤法使部分还原的氧化石墨烯沉积在第一多孔基材上,30℃干燥36h;
(5)纳滤复合膜的组装:在所述氧化石墨烯层背离所述第一多孔基材的一侧设置第二多孔基材。本实施例提供的纳滤复合膜在水中浸泡后,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为
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纳滤复合膜在处理CO2制烯烃废液中的应用,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处理CO2制烯烃废液的步骤的区别在于:膜分离过程中分离装置内的压力为0.1MPa。结果表明,纳滤复合膜对CO2制烯烃废液中C5 +的拦截率达到98%,水通量达到38L m-2h-1bar-1,将CO2制烯烃废液的化学需氧量COD降低至100mg/L以下。
实施例1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纳滤复合膜,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氧化石墨烯分散液:
将30mL浓硫酸、5.0g过硫酸钾、5.0g五氧化二磷依次加入圆底烧瓶中,剧烈搅拌以得到澄清溶液;随后,水浴加热至75℃后加入3.0g的300目石墨粉并78℃反应3h;反应结束后冷却至25℃-35℃的范围内,加入100mL水缓慢稀释;随后,对反应物进行抽滤和洗涤,洗涤至中性后在70℃干燥12h,得到石墨预氧化物;
将100mL浓硫酸加入到圆底烧瓶中,在搅拌条件下加入2.0g石墨预氧化物;随后少量多次加入10.0g高锰酸钾,搅拌进行反应,严格控制温度在5℃-20℃范围内;随后加入2.0g硝酸钠,在30℃条件下水浴反应3h;随后加入200mL水稀释,在30℃的水浴中继续反应3h;随后加入10mL质量分数为30wt%的双氧水,待棕色反应液突变为亮黄色,获得石墨氧化物;
将石墨氧化物中加入5vol%稀盐酸中充分搅拌,再用水洗涤至中性;将石墨氧化物超声分散到300mL水中,然后在2000rpm条件下离心20min去除未反应的石墨片层,获得浓度为0.1g/L稳定分散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
(2)氧化石墨烯的部分还原:向10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1mg单宁酸,再用200mL水稀释,在50℃条件下水浴反应8h。
(3)第一多孔基材和第二多孔基材的预处理:配制500mL浓度为0.1mmol/L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溶液(简写为Tris-盐酸缓冲液),并调节Tris-盐酸缓冲液的pH为8.5;向Tris-盐酸缓冲液中加入0.05g盐酸多巴胺,并搅拌溶解得到多巴胺溶液;然后将第一多孔基材和第二多孔基材放入多巴胺溶液中20℃浸泡5h,使第一多孔基材和第二多孔基材均匀包覆有聚多巴胺,第一多孔基材和第二多孔基材的材料均为多孔氧化铝,孔径为1μm;
(4)氧化石墨烯层的制备:将10mL部分还原的氧化石墨烯分散液用水稀释10倍,随后采用真空抽滤法使部分还原的氧化石墨烯沉积在第一多孔基材上,35℃干燥24h;
(5)纳滤复合膜的组装:在所述氧化石墨烯层背离所述第一多孔基材的一侧设置第二多孔基材。本实施例提供的纳滤复合膜在水中浸泡后,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为
本实施例还提供上述纳滤复合膜在处理CO2制烯烃废液中的应用,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处理CO2制烯烃废液的步骤的区别在于:膜分离过程中分离装置内的压力为0.1MPa。结果表明,纳滤复合膜对CO2制烯烃废液中C5 +的拦截率达到99.9%,水通量达到22L m-2h-1bar-1,将CO2制烯烃废液的化学需氧量COD降低至100mg/L以下。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纳滤复合膜,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的区别在于:氧化石墨烯不经过还原处理。本对比例提供的纳滤复合膜在水中浸泡后,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为
本对比例还提供上述纳滤复合膜在处理CO2制烯烃废液中的应用,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处理CO2制烯烃废液的步骤相同。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纳滤复合膜,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的区别在于:采用水合肼还原氧化石墨烯,具体的,取30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调节pH值到9,向分散液中加入1mL 85%水合肼,95℃水浴中搅拌反应1h。将产物过滤,用无水乙醇洗涤数次,再用大量去离子水洗涤,25℃干燥48h。本对比例提供的纳滤复合膜在水中浸泡后,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为
本对比例还提供上述纳滤复合膜在处理CO2制烯烃废液中的应用,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处理CO2制烯烃废液的步骤相同。
对比例3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纳滤复合膜,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的区别在于:采用氢碘酸还原氧化石墨烯,具体的,向30mL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3mL氢碘酸,100℃水浴中搅拌反应1h。用无水乙醇洗涤数次,再用大量去离子水洗涤,25℃干燥48h。本对比例提供的纳滤复合膜在水中浸泡后,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为
本对比例还提供上述纳滤复合膜在处理CO2制烯烃废液中的应用,其与实施例1提供的处理CO2制烯烃废液的步骤相同。
试验例1
对实施例1、实施例3、实施例5和对比例1制备得到的氧化石墨烯层进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随着向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的单宁酸添加量的增加,拉曼图谱中D峰和G峰的峰强比(ID/IG)逐步减小,说明氧化石墨烯的还原程度在逐步增大。
试验例2
对实施例1-12和对比例1-3制得的净化水进行紫外分析、化学需氧量(COD)、电感耦合等离子体(ICP)等测试。测试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表2
实施例7-8以及对比例2-3中的氧化石墨烯被全部还原,实施例1-6以及实施例9-12中的氧化石墨烯被部分还原。
由表1和表2可知,少量的单宁酸能够实现的氧化石墨烯的部分还原,单宁酸的添加量增大至一定程度时,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全部还原,部分还原的氧化石墨烯的层间距大于全部还原的氧化石墨烯的层间距,而少量的水合肼和氢碘酸即可使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含氧官能团全部还原。由此可见,单宁酸能够实现对氧化石墨烯的可控还原,且具有不同层间距的氧化石墨烯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分子或离子的筛分。
由实施例1-8可知,随着氧化石墨烯的还原程度的增大,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逐渐减小,纳滤复合膜对CO2制烯烃废液的分离效果逐渐增大,而渗透性能逐步降低;当氧化石墨烯被全部还原后,继续增大单宁酸的添加量,纳滤复合膜的分离效果和渗透性能不发生变化。部分还原的氧化石墨烯能够兼具良好的分离效果和渗透性能,其中,实施例5提供的纳滤复合膜兼具最优的分离效果和渗透性能。
实施例10为不包覆粘结层的氧化石墨烯,其分离效果与实施例1相同,说明粘结层不会对分离性能产生影响。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配制氧化石墨烯分散液;
向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单宁酸以进行还原反应,使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的氧化石墨烯实现至少部分还原;
对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进行抽滤,使还原后的氧化石墨烯沉积在第一多孔基材上,得到氧化石墨烯层;
对所述氧化石墨烯层进行干燥;
在所述氧化石墨烯层背离所述第一多孔基材的一侧设置第二多孔基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向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单宁酸后,单宁酸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0.03-5;
优选的,向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中加入单宁酸后,单宁酸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0.1-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为
优选的,所述氧化石墨烯层的层间距为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多孔基材和所述第二多孔基材的孔径均为0.1μm-1μm;
所述第一多孔基材和所述第二多孔基材的材料均包括乙酸纤维素、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多孔氧化铝或聚偏氟乙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对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进行抽滤之前,还包括形成包覆所述第一多孔基材的第一粘结层的步骤;在对所述氧化石墨烯分散液进行抽滤的过程中,还原的氧化石墨烯沉积在所述第一粘结层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粘结层为聚多巴胺层;
形成所述聚多巴胺层的步骤包括:配制多巴胺溶液,所述多巴胺溶液中包括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溶液和盐酸多巴胺,所述多巴胺溶液的PH为8-8.5;所述第一多孔基材在所述多巴胺溶液中进行浸渍处理,形成包覆所述第一多孔基材的聚多巴胺层;
优选的,所述浸渍处理的时间为1h-5h,所述浸渍处理的温度为20℃-3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配制所述多巴胺溶液的步骤包括:将盐酸多巴胺加入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溶液中;其中,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溶液的浓度为0.1mmol/L-5mmol/L;所述多巴胺溶液中盐酸多巴胺的浓度为0.1g/L-1g/L。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氧化石墨烯层背离所述第一多孔基材的一侧设置第二多孔基材之前,还包括形成包覆所述第二多孔基材的第二粘结层的步骤;在所述氧化石墨烯层背离所述第一多孔基材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二多孔基材之后,所述氧化石墨烯层的一侧表面与所述第二粘结层粘结。
9.一种纳滤复合膜,其特征在于,采用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纳滤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制得。
10.一种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纳滤复合膜在处理CO2制烯烃废液中的应用。
CN202210315681.5A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纳滤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685079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5681.5A CN116850795A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纳滤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PCT/CN2023/076667 WO2023185303A1 (zh) 2022-03-28 2023-02-17 一种纳滤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5681.5A CN116850795A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纳滤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50795A true CN116850795A (zh) 2023-10-10

Family

ID=881991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5681.5A Pending CN116850795A (zh) 2022-03-28 2022-03-28 一种纳滤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850795A (zh)
WO (1) WO20231853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601456B (zh) * 2024-01-22 2024-03-26 四川省宜宾普什建材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大口径的电热熔式塑料管件的加工工艺
CN117771974B (zh) * 2024-02-28 2024-05-10 山东华瓷环保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氧化石墨烯陶瓷复合膜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084355B (zh) * 2015-09-11 2017-12-19 四川大学 层间距可控的稳定氧化石墨烯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5536563B (zh) * 2015-12-14 2018-05-25 北京工业大学 一种高性能氧化石墨烯管式纳滤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5664738B (zh) * 2016-04-11 2018-08-07 江西师范大学 一种用于放射性废水处理的氧化石墨烯基复合膜
CN106621856A (zh) * 2017-01-22 2017-05-10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结构稳定的高性能氧化石墨烯纳滤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WO2019220177A1 (en) * 2018-05-16 2019-11-21 Arcelormittal A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reduced graphene oxide from kish graphite
CN109433023B (zh) * 2018-09-14 2021-10-15 浙江工业大学 一种类石墨氮化碳插层的氧化石墨烯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201556B (zh) * 2019-05-21 2022-01-21 西南石油大学 一种轻度还原的氧化石墨烯纳滤膜、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3797772A (zh) * 2020-06-12 2021-12-17 三达膜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一种氧化石墨烯改性聚多巴胺复合纳滤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3952847B (zh) * 2021-11-16 2022-07-19 山东大学 一种氧化石墨烯/部分还原氧化石墨烯复合膜的制备及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85303A1 (zh) 2023-10-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850795A (zh) 一种纳滤复合膜及其制备方法
Sun et al. Surface charge engineering for two-dimensional Ti2CTx MXene for highly efficient and selective removal of cationic dye from aqueous solution
Liu et al. Bioinspired dopamine modulating graphene oxide nanocomposite membrane interposed by super-hydrophilic UiO-66 with enhanced water permeability
Yang et al. Amino-functionalized POSS nanocage intercalated graphene oxide membranes for efficient biogas upgrading
CN106987018B (zh) 一种酚醛树脂-石墨烯气凝胶及其制备、应用
CN110124616B (zh) 一种改性生物炭及其改性方法和应用
Mozafari et al. Ion‐selective MXene‐based membranes: current status and prospects
CN110523420B (zh) 一种Bi4O5Br2/薄层Ti3C2复合型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02824856B (zh) 一种自组装技术原位生成无机纳米粒子杂化膜的制备方法
CN102755885A (zh) TiO2-rGO复合光催化剂的水热制备方法
Li et al. Self-cleaning photocatalytic PVDF membrane loaded with NH2-MIL-88B/CDs and Graphene oxide for MB separation and degradation
CN106693898A (zh) 一种掺杂度可控的多孔还原氧化石墨烯吸油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89707B (zh) 电容型脱盐电极用核壳结构三维石墨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42078B (zh) 一种具有磺酸基基团的改性MXene材料的制备方法
Li et al. Environmental applications of graphene oxide composite membranes
CN107774143B (zh) 一种用于分离芳烃/烷烃的水滑石管式杂化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12808025A (zh) 一种基于乙二胺交联调控层间距的MXene膜制备方法
Castro-Muñoz MXene: A two-dimensional material in selective water separation via pervaporation
CN111644203A (zh) 一种金属卟啉功能化的石墨烯量子点/氮化硼复合光催化材料在光解水制氢中的应用
Li et al. Nanofiltration membranes fabricated through ultra-thin α-Co (OH) 2 nanosheets with high chlorine resistance and long-term stability for efficient dye removal
Liu et al. A general and programmable preparation of α-MnO2/GO/CS aerogels used for efficient degradation of MB in wastewater
CN113198515B (zh) 一种三元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He et al. Fabrication of a novel hollow wood fiber membrane decorated with halloysite an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nanoparticles for sustainable water treatment
CN103058353A (zh) 一种膜法催化臭氧化去除水中污染物的方法
CN110180217B (zh) 一种用于油水分离的石墨烯基三维纤维纸及其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