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29659A - 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 - Google Patents

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29659A
CN116829659A CN202180092573.XA CN202180092573A CN116829659A CN 116829659 A CN116829659 A CN 116829659A CN 202180092573 A CN202180092573 A CN 202180092573A CN 116829659 A CN116829659 A CN 1168296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und
isocyanate
isocyanate compound
insulating layer
polyamideimid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92573.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斋田纮平
甲贺敏美
藤仓裕一
渡部贵智
松井克文
菅原润
松浦裕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te Coatings Co ltd
Sumitomo Electric Wintec Inc
Original Assignee
Dongte Coatings Co ltd
Sumitomo Electric Wintec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te Coatings Co ltd, Sumitomo Electric Wintec Inc filed Critical Dongte Coating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8296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2965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5/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polyureas or polyurethanes; 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derivatives of such polymers
    • C09D175/02Polyurea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DCOATING COMPOSITIONS, e.g. PAINTS, VARNISHES OR LACQUERS; FILLING PASTES; CHEMICAL PAINT OR INK REMOVERS; INKS; CORRECTING FLUIDS; WOODSTAINS; PASTES OR SOLIDS FOR COLOURING OR PRINTING; USE OF MATERIALS THEREFOR
    • C09D179/00Coating compositions based on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forming in the main chain of the macromolecule a linkage containing nitrogen, with or without oxygen, or carbon only,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C09D161/00 - C09D177/00
    • C09D179/04Polycondensates having nitrogen-containing heterocyclic rings in the main chain; Polyhydraz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C09D179/08Polyimides; Polyester-imides; Polyamide-imides; Polyamide acids or similar polyimide precurs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0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3/18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 H01B3/30Insulators or insulating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sulating material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mainly consisting of organic substances plastics; resins; wax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02Disposition of insul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aints Or Removers (AREA)

Abstract

一种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包含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分子中包含至少一个三嗪三酮环结构和与上述三嗪三酮环结构的三个氮各自键合的在末端具有封端异氰酸酯基的侧链,上述封端异氰酸酯基为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官能团,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分子中包含在末端具有上述封端异氰酸酯基的至少两个末端链和除了上述封端异氰酸酯基中的氨基甲酸酯结构以外的至少两个氨基甲酸酯结构,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分子中不包含三嗪三酮环结构,上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在分子中包含至少一个酰胺酰亚胺结构和与上述酰胺酰亚胺结构的氮键合的在末端具有至少一个氨基的结构。在所述化学式1中,R为惰性基团。

Description

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具备线状的导体和被覆导体的外周面的绝缘层的绝缘电线。对于绝缘层,要求优异的绝缘性、与导体的密合性、耐热性、机械强度、挠性等。作为用于形成该绝缘层的合成树脂,可列举出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酯酰亚胺等。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11059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包含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其中,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分子中包含至少一个三嗪三酮环结构和与上述三嗪三酮环结构的三个氮各自键合的在末端具有封端异氰酸酯基的侧链,上述封端异氰酸酯基为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官能团,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分子中包含在末端具有上述封端异氰酸酯基的至少两个末端链和除了上述封端异氰酸酯基中的氨基甲酸酯结构以外的至少两个氨基甲酸酯结构,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分子中不包含三嗪三酮环结构,上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在分子中包含至少一个酰胺酰亚胺结构和与上述酰胺酰亚胺结构的氮键合的在末端具有至少一个氨基的结构。
在上述化学式1中,R为惰性基团。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问题]
以往,已知使用具有聚氨酯结构的绝缘性涂料形成的绝缘层的软钎焊性和耐热性优异。例如,在日本特开平11-11105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漆包线,该漆包线由使用绝缘性涂料形成的绝缘层被覆,该绝缘性涂料包含具有聚酰胺酰亚胺结构和聚氨酯结构的聚合物。该绝缘层通过软钎焊时的加热而分解,内部的线状导体露出,因此不去除绝缘层就能进行软钎焊(软钎焊性良好)。与此同时,还公开了该绝缘层在由通常的通电引起的漆包线的温度上升程度下不易分解(具备耐热性),但软钎焊性和耐热性未必称得上是充分的。
本发明人等认为在软钎焊性和耐热性的方面理想的是比以往提高,从而完成了本公开。
因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形成具有良好的软钎焊性和优异的耐热性的绝缘层的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
[本公开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提供一种用于形成具有良好的软钎焊性和优异的耐热性的绝缘层的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内容来进行说明。
[1]本公开的一个方案的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包含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其中,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分子中包含至少一个三嗪三酮环结构和与上述三嗪三酮环结构的三个氮各自键合的在末端具有封端异氰酸酯基的侧链,上述封端异氰酸酯基为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官能团,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分子中包含在末端具有上述封端异氰酸酯基的至少两个末端链和除了上述封端异氰酸酯基中的氨基甲酸酯结构以外的至少两个氨基甲酸酯结构,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分子中不包含三嗪三酮环结构,上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在分子中包含至少一个酰胺酰亚胺结构和与上述酰胺酰亚胺结构的氮键合的在末端具有至少一个氨基的结构。
在上述化学式1中,R为惰性基团。
上述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如上所述具备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由此通过对其进行烘烤而生成的绝缘层具有优异的耐热性。此外,作为上述绝缘层的构成材料的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和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包含氨基甲酸酯键,因此上述绝缘层具有良好的软钎焊性。因此,上述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成为用于形成具有良好的软钎焊性和优异的耐热性的绝缘层的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
[2]优选的是,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是选自由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以及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构成的组中的三个异氰酸酯化合物聚合而成的聚异氰酸酯加成物。通过这样规定,更可靠地成为用于形成具有良好的软钎焊性和优异的耐热性的绝缘层的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
[3]优选的是,相对于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上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的合计,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含有比例为4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通过这样规定,更可靠地成为用于形成具有良好的软钎焊性和优异的耐热性的绝缘层的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
[4]优选的是,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是通过选自由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以及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构成的组中的两个异氰酸酯化合物与二元醇的酯化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通过这样规定,更可靠地成为用于形成具有良好的软钎焊性和优异的耐热性的绝缘层的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
[5]优选的是,相对于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上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的合计,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含有比例为5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通过这样规定,更可靠地成为用于形成具有良好的软钎焊性和优异的耐热性的绝缘层的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
[6]优选的是,相对于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上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的合计,上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的含有比例为20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通过这样规定,更可靠地成为用于形成具有良好的软钎焊性和优异的耐热性的绝缘层的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以下,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以下记为“本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不过,本实施方式并不限定于此。在本说明书中,“X~Y”这样的形式的表述是指范围的上限下限(即X以上且Y以下),在X中没有单位的记载而仅Y中记载有单位的情况下,X的单位与Y的单位相同。在本说明书中,记载有元素符号或元素名的情况有时是指仅由该元素构成的物质,也有时是指化合物中的构成元素。
《第一实施方式: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
本实施方式的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以下,也记为“清漆”)包含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其中,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分子中包含至少一个三嗪三酮环结构和与上述三嗪三酮环结构的三个氮(原子)各自键合的在末端具有封端异氰酸酯基的侧链,上述封端异氰酸酯基为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官能团,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分子中包含在末端具有上述封端异氰酸酯基的至少两个末端链和除了上述封端异氰酸酯基中的氨基甲酸酯结构(氨基甲酸酯键)以外的至少两个氨基甲酸酯结构,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分子中不包含三嗪三酮环结构,上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在分子中包含至少一个酰胺酰亚胺结构和与上述酰胺酰亚胺结构的氮键合的在末端具有至少一个氨基的结构。
在上述化学式1中,R为惰性基团。
相对于清漆中的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上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的合计,清漆中的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含有比例优选为4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50质量%以上且60质量%以下。在清漆中的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含有比例为40质量%以上的情况下,交联密度提高,由此能提高耐热性和玻璃化转变温度(Tg)值。另一方面,在清漆中的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含有比例为80质量%以下的情况下,能在维持清漆的耐热性的同时进行软钎焊。
相对于清漆中的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上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的合计,清漆中的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含有比例优选为5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更优选为10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
相对于清漆中的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上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的合计,清漆中的上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的含有比例优选为20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更优选为25质量%以上且40质量%以下。
清漆通过具有上述构成,能形成具有良好的软钎焊性和优异的耐热性的绝缘层。以下,对清漆所含有的各成分进行说明。
<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
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是在分子中包含至少一个三嗪三酮环结构和与上述三嗪三酮环结构的三个氮各自键合的在末端具有封端异氰酸酯基的侧链的化合物。作为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由下述化学式2表示的化合物。
在由上述化学式2表示的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中,三个各自独立的R为后述的惰性基团。上述三个R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此外,R1、R2以及R3是各自独立的二价的官能团,也可以进一步包含异氰酸酯基。R1、R2以及R3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20的链状烃基(可以包含直链状或支链状)、脂环式烃基以及芳香族烃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为6~10的芳香族烃基。R1、R2以及R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是三元以上的多元异氰酸酯,在分子中具有至少一个三嗪三酮环结构。并且,在末端具有封端异氰酸酯基的至少三个侧链与上述三嗪三酮环结构的三个氮各自键合。此外,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具有氨基甲酸酯键。软钎料中含有切断氨基甲酸酯键的催化剂,由包含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清漆形成的绝缘层在软钎焊时分解,内部的线状导体露出,因此能进行软钎焊(软钎焊性提高)。
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是可以通过与异氰酸酯和掩蔽剂的反应而得到的、由三个异氰酸酯化合物聚合而成的聚异氰酸酯(三聚物)。
(异氰酸酯)
用作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原料的异氰酸酯是包含至少两个异氰酸酯基的异氰酸酯,例如可列举出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MDI)、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80/20混合物(T-80)、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65/35混合物(T-65)、HMDI的衍生物、二聚二异氰酸酯(DDI)、氢化MDI(HMDI)、氢化TDI(HTDI)等。上述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80/20混合物是指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2,6-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异构体比(摩尔比)为80∶20,上述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65/35混合物是指2,4-甲苯二异氰酸酯与2,6-甲苯二异氰酸酯的异构体比(摩尔比)为65∶35。这些异氰酸酯分别单独使用或者混合两种以上使用。其中,优选使用甲苯二异氰酸酯(TDI)、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MDI)、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HMDI)、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80/20混合物(T-80)、2,4-甲苯二异氰酸酯/2,6-甲苯二异氰酸酯=65/35混合物(T-65)。这是因为能更可靠地提供软钎焊性和耐热性优异的清漆。
通过使上述异氰酸酯单独或者混合两种以上进行三聚反应,会生成在分子中具有至少一个三嗪三酮环结构的异氰酸酯的三聚物。
(封端异氰酸酯基)
封端异氰酸酯基为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官能团。
上述化学式1中的R为惰性基团。惰性基团是指在生理条件下稳定且惰性的有机基团。作为惰性基团,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20的链状烃基(可以包含直链状或支链状)、脂环式烃基以及芳香族烃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为6~15的芳香族烃基。
(掩蔽剂)
本公开中的掩蔽剂用于通过加成于反应性高的异氰酸酯基而得到具有上述惰性基团的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作为用作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原料的掩蔽剂,使用保持有活性氢的掩蔽剂,可列举出二甲苯酚(对应日文为“キシレノール酸”)、甲酚、苯酚、醇、芳香族仲胺等,优选使用二甲苯酚、甲酚。这些掩蔽剂分别单独使用或者混合两种以上使用。
通过使上述异氰酸酯的三聚物和上述掩蔽剂反应,会生成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该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分子中包含至少一个三嗪三酮环结构和与上述三嗪三酮环结构的三个氮各自键合的在末端具有上述封端异氰酸酯基的侧链。
<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
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是在分子中包含在末端具有上述封端异氰酸酯基的至少两个末端链和除了上述封端异氰酸酯基中的氨基甲酸酯结构以外的至少两个氨基甲酸酯结构的化合物。此外,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分子中不包含三嗪三酮环结构。
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通过对异氰酸酯、二元醇以及掩蔽剂进行加热来使其反应而得到。作为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由下述化学式3表示的化合物。
在由上述化学式3表示的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中,R4、R5以及R6是各自独立的二价的官能团。R4、R5以及R6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20的链状烃基(可以包含直链状或支链状)、脂环式烃基以及芳香族烃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为6~15的芳香族烃基。R4、R5以及R6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外,R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是二元异氰酸酯,在分子中包含在末端具有上述封端异氰酸酯基的至少两个末端链和除了上述封端异氰酸酯基中的氨基甲酸酯结构以外的至少两个氨基甲酸酯结构。并且,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分子中不包含三嗪三酮环结构。此外,与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同样地,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也具有氨基甲酸酯键,因此由包含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清漆形成的绝缘层能进行软钎焊(软钎焊性提高)。
(异氰酸酯)
作为用作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原料的异氰酸酯,可列举出与用作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原料的异氰酸酯同样的异氰酸酯。
(二元醇)
作为用作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原料的二元醇,可列举出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1,2-丙二醇、二丙二醇、1,3-丙二醇、各种丁二醇、戊二醇或己二醇、例如1,3-丁二醇或1,4-丁二醇、1,5-戊二醇、1,6-己二醇、1,4-丁烯-2-二醇、2,2-二甲基丙二醇-1,3、2-乙基-2-丁基-丙二醇-1,3、1,4-二羟甲基环己烷、1,4-丁烯二醇、氢化双酚类(例如氢化P,P′-二羟基二苯基丙烷或其同系物)、2,2-双(4-聚氧亚乙基氧基苯基)丙烷、2,2-双(4-聚氧亚丙基氧基苯基)丙烷、环状二醇、例如2,2,4,4-四甲基-1,3-环丁二醇、对苯二酚-二-β-羟基乙基醚、1,4-环己烷二甲醇、1,4-环己烷二乙醇、三亚甲基二醇、己二醇、辛二醇等。这些二元醇分别单独使用或者混合两种以上使用。其中,优选使用2,2-双(4-聚氧亚丙基氧基苯基)丙烷。
通过将上述异氰酸酯和上述二元醇混合来使其进行酯化反应,会生成在分子中包含至少两个氨基甲酸酯结构的异氰酸酯化合物。
(封端异氰酸酯基)
封端异氰酸酯基是与上述同样的官能团。此外,R也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掩蔽剂)
作为用作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原料的掩蔽剂,可列举出与用作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原料的掩蔽剂同样的掩蔽剂。
通过使上述异氰酸酯化合物和上述掩蔽剂反应,会生成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该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分子中包含在末端具有封端异氰酸酯基的至少两个末端链和除了上述封端异氰酸酯基中的氨基甲酸酯结构以外的至少两个氨基甲酸酯结构,在分子中不包含三嗪三酮环结构。
<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
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是在分子中包含至少一个酰胺酰亚胺结构和与上述酰胺酰亚胺结构的氮键合的在末端具有至少一个氨基的结构的化合物。
上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可以通过在有机溶剂的存在下对三元羧酸或其衍生物和具有伯氨基的化合物进行加热来使其反应而得到。
在此,“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是指包含至少一个酰胺酰亚胺结构和与上述酰胺酰亚胺结构的氮键合的在末端具有至少一个氨基的结构的聚合物。上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是具有下述化学式4所示的酰胺酰亚胺来作为结构单元的聚合物,优选为下述化学式5所示的化合物。
在由上述化学式5表示的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中,R7是独立的二价的官能团。R7优选为碳原子数为1~20的链状烃基(可以包含直链状或支链状)、脂环式烃基以及芳香族烃基,更优选为碳原子数为6~15的芳香族烃基。上述两个R7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此外,在由上述化学式5表示的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中,n为整数,优选为整数1~20,更优选为整数1~10。
上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在烘烤时形成脲键。脲键的耐热性优异,因此由包含上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的清漆形成的绝缘层的耐热性优异。
(三元羧酸或其衍生物)
作为用作上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的原料的三元羧酸或其衍生物,可列举出偏苯三酸、均苯三酸、偏苯三酸酐、连苯三酸酐、1,2,5-萘三羧酸酐、2,3,6-萘三羧酸酐、1,8,4-萘三羧酸酐、3,4,4′-二苯基三羧酸酐、3,4,4′-二苯基甲烷三羧酸酐、3,4,4′-二苯基醚三羧酸酐、3,4,4′-二苯甲酮三羧酸酐等。这些三元羧酸或其衍生物分别单独使用或者混合两种以上使用。其中,优选使用偏苯三酸酐。
(具有伯氨基的化合物)
作为用作上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的原料的具有伯氨基的化合物,可列举出:乙二胺、三亚甲基二胺、四亚甲基二胺、五亚甲基二胺、六亚甲基二胺、七亚甲基二胺、八亚甲基二胺等脂肪族二胺;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4,4′-二氨基二苯基丙烷、4,4′-二氨基二苯硫醚、4,4′-二氨基二苯砜、4,4′-二氨基二苯醚、3,3′-二氨基二苯基、3,3′-二氨基二苯砜、3,3′-二甲基-4,4′-双苯基二胺、1,4-二氨基萘、1,5-二氨基萘、间苯二胺、对苯二胺、间苯二甲胺、对苯二甲胺、1-异丙基-2,4-间苯二胺等芳香族伯二胺;3-(对氨基环己基)甲烷二氨基丙基、3-甲基七次甲基二胺、4,4′-二甲基七次甲基二胺、2,5-二甲基六亚甲基二胺、2,5-二甲基七次甲基二胺之类的支链状脂肪族二胺;1,4-二氨基环己烷、1,10-二氨基-1,10-二甲基癸烷等脂环族二胺等。这些具有伯氨基的化合物分别单独使用或者混合两种以上使用。其中,优选使用芳香族二胺。
(有机溶剂)
作为在上述三元羧酸或其衍生物与上述具有伯氨基的化合物的反应中使用的有机溶剂,也可以使用N-甲基-2-吡咯烷酮、N,N-二甲基乙酰胺、N,N-二甲基甲酰胺、N,N-二乙基甲酰胺、N,N-二乙基乙酰胺、甲苯基酸(cresylic acid)、苯酚、邻甲酚、间甲酚、对甲酚、2,3-二甲苯酚、2,4-二甲苯酚、2,5-二甲苯酚、2,6-二甲苯酚、3,4-二甲苯酚、3,5-二甲苯酚、脂肪族烃、芳香族烃、卤代烃、醚类、酮类以及酯类,作为它们的例子,可列举出苯、甲苯、二甲苯、乙基苯、二乙基苯、异丙基苯、石脑油、煤焦油石脑油、溶剂石脑油、丙酮、甲基乙基酮、甲基异丁基酮、乙酸甲酯、乙酸乙酯等。这些有机溶剂分别单独使用或者混合两种以上使用。
<多元异氰酸酯化合物>
清漆也可以在分子中含有除了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和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外的二元以上的多元异氰酸酯化合物。当使用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时,皮膜的交联密度提高,耐热性提高,但变得刚硬,因此,通过并用上述多元异氰酸酯化合物,能在维持交联密度的同时保持耐热性与柔软性的平衡。
上述多元异氰酸酯化合物可以通过与异氰酸酯、三元醇以及掩蔽剂的反应而得到。作为上述多元异氰酸酯化合物,例如可列举出由下述化学式6表示的化合物。
在上述化学式6中,R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上述多元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分子中不包含三嗪三酮环结构。
(异氰酸酯)
作为用作上述多元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原料的异氰酸酯,可列举出与用作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原料的异氰酸酯同样的异氰酸酯。
(三元醇)
作为用作上述多元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原料的三元醇,可列举出1,1,1-三羟甲基乙烷、1,1,1-三羟甲基丙烷、甘油等。这些三元醇分别单独使用或者混合两种以上使用。
通过使上述异氰酸酯和上述三元醇反应,会生成氨基甲酸酯。
(封端异氰酸酯基)
封端异氰酸酯基是与上述同样的官能团。此外,R也表示与上述相同的含义。
(掩蔽剂)
作为用作上述多元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原料的掩蔽剂,可列举出与用作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原料的掩蔽剂同样的掩蔽剂。
通过使上述氨基甲酸酯和上述掩蔽剂反应,会生成在分子中不包含三嗪三酮环结构的多元异氰酸酯化合物。
<有机溶剂>
作为在清漆的制备中使用的有机溶剂,例如可以使用二甲苯酚、甲酚、苯酚等酚类、二醇醚类、N-甲基-2-吡咯烷酮(NM2P)、二甲基乙酰胺(DMAc)、二甲基甲酰胺(DMF)等有机溶剂。此外,可以使用二甲苯、溶剂石脑油、溶纤剂类、二醇酯类、γ-丁内酯、环己酮、醇类等来作为稀释剂。通过使用上述有机溶剂,能提高清漆的涂布性。
<其他成分>
清漆还可以根据需要含有颜料、染料、无机或有机的填料、润滑剂、固化促进剂、抗氧化剂、流平剂等各种添加。
<氨基甲酸酯键和脲键的键数的合计的比例>
清漆中的氨基甲酸酯键和脲键的键数的合计相对于氨基甲酸酯键、脲键、酰胺键以及酰亚胺键的键数的总数的比例优选为20%以上,更优选为26%以上。在上述比例为20%以上的情况下,成为具有良好的软钎焊性的清漆。
上述氨基甲酸酯键、脲键、酰胺键以及酰亚胺键的键数的合计是指清漆中的全部官能团通过烘烤而进行了反应时的皮膜中的氨基甲酸酯键、脲键、酰胺键以及酰亚胺键的键数的合计。此外,上述氨基甲酸酯键和脲键的键数的合计是指清漆中的全部官能团通过烘烤而进行了反应时的氨基甲酸酯键和脲键的键数的合计。上述比例可以通过使用这些值来求出。
《第二实施方式: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的制造方法》
清漆例如通过将上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上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上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溶解于上述有机溶剂中并混合催化剂等各种添加剂而得到。作为上述催化剂,可以使用二氮杂双环壬烯(DBN)、辛酸金属盐、环烷酸金属盐、各种胺系化合物等。
《第三实施方式:绝缘电线》
本实施方式的绝缘电线具备线状的导体和层叠于上述导体的外周侧的一个或多个绝缘层,上述多个绝缘层中的至少一层为清漆的固化物。上述绝缘电线具备由清漆形成的上述绝缘层,因此具有良好的软钎焊性和优异的耐热性。
<软钎焊性>
本公开中的“软钎焊性”是指以下特性:绝缘层通过软钎焊时的加热而分解,内部的线状导体露出,由此不去除绝缘层就能进行软钎焊。
软钎焊是指以下技术:利用热来使被称为软钎料的合金溶解并使其凝固,从而将软钎料与作为对象的金属部件电接合。在一般的漆包线中,剥离漆包皮膜而使导体露出来进行软钎焊操作,但聚氨酯漆包线不用剥离漆包皮膜就能直接进行软钎焊操作。就聚氨酯漆包线而言,随着提高耐热性,软钎焊操作会恶化。由本公开的清漆形成的绝缘层的耐热性优异,并且无需从电线、线材(wire)等剥掉作为被覆材料的绝缘层,能比以往更容易地进行软钎焊。
<导体>
上述绝缘电线的导体是导电体。作为上述导体的材料,优选导电率高且机械强度高的金属。具体而言,可列举出铜、铜合金、铝、铝合金、镍、银、软铁、钢、不锈钢等。上述导体可以是将这些金属形成为线状而成的线料,也可以是用其他金属被覆线料的表面而成的被覆线,还可以是将多个线料绞合而成的绞线。作为上述被覆线,可列举出镍被覆铜线、银被覆铜线、银被覆铝线、铜被覆钢线等,但并不限定于这些。
上述导体为线状。上述导体的截面形状不被特别限定,可以是截面为圆形的圆线,也可以是截面为方形的方线,还可以是将多个线料绞合而成的绞线。上述导体的外径不被特别限制,可以根据上述绝缘电线的使用用途、电特性等来适当变更。
上述导体的截面积的下限值优选为0.01mm2,更优选为0.1mm2,上限值优选为20mm2,更优选为10mm2。在上述导体的截面积不足0.01mm2的情况下,绝缘层相对于导体的体积的比例变大,例如,使用上述绝缘电线形成的线圈的体积效率恐怕会下降。在上述导体的截面积超过20mm2的情况下,为了充分地提高上述绝缘电线的绝缘性,需要加厚上述绝缘层,其结果是,上述绝缘电线恐怕会大径化。
<绝缘层>
上述绝缘电线的绝缘层包含层叠于上述导体的外周面的至少一层绝缘层,至少一层绝缘层由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漆形成。上述绝缘层与上述导体的外周面直接相接,可以层叠于上述导体的外周面的全部或至少一部分。在上述绝缘电线具备多个绝缘层的情况下,各绝缘层可以在剖视观察下呈同心圆状依次层叠于上述导体的外周侧。在上述绝缘电线具备多个绝缘层的情况下,各绝缘层在剖视观察下呈同心圆状依次层叠于上述导体的外周面。在该情况下,作为各绝缘层的平均厚度,例如可以设为1μm以上且15μm以下,优选为3μm以上且10μm以下。此外,作为上述多个绝缘层的平均合计厚度,例如可以设为1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此外,作为多个绝缘层的合计层数,例如可以设为2层以上且200层以下。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绝缘层的厚度是指绝缘层的任意8点的厚度的平均值。
就上述多个绝缘层而言,优选的是全部绝缘层由本公开的清漆形成,但也可以是一部分绝缘层为由除了本公开的清漆以外的其他清漆形成的层。作为在上述其他清漆中使用的树脂,可以使用:聚乙烯醇缩甲醛、聚酰胺、苯氧树脂、聚酯、聚氨酯、聚氨酯多元醇、聚醚、聚砜类、聚醚酰亚胺等热塑性树脂;酚醛树脂、密胺、聚酯、聚酯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酯酰胺酰亚胺、聚酰亚胺、聚乙内酰脲等热固性树脂。
上述绝缘电线还可以根据需要添加染料、颜料、润滑剂、抗氧化剂、无机物质等添加剂。
《第四实施方式:绝缘电线的制造方法》
上述绝缘电线例如可以经过在导体的外周面涂布第一实施方式的清漆的工序(涂布工序)和通过烘烤处理形成绝缘层的工序(烘烤工序)来制造。以下,对各工序进行说明。
(涂布工序)
涂布工序是将清漆涂布于导体的外周面的工序。涂布方法不被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涂布方法。例如,在使用具有开口部的涂装模具(dies)的情况下,能以均匀的厚度涂布清漆,并且能使所涂布的清漆的表面平滑。
(烘烤工序)
烘烤工序是通过烘烤处理形成绝缘层的工序。烘烤方法不被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以往公知的烘烤方法。例如,可以将涂布有清漆的导体配置在烘烤炉内来对清漆进行烘烤。
通过以上工序,制造出具备导体和绝缘层的绝缘电线。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反复进行涂布工序和烘烤工序,直至层叠于导体的表面的绝缘层成为规定的厚度。
实施例
以下,列举实施例来详细地对本公开进行说明,但本公开并不限定于此。在本实施例中,“A/B=C/D”这样的形式的表述是指A与B的体积比为C∶D(即,(A的体积)∶(B的体积)=C∶D)。
《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的制作》
<原料溶液的制作>
(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溶液)
将聚异氰酸酯树脂(商品名:CT-ステーブル,BAYER公司制)溶解于甲酚/二甲苯=80/20,得到了50质量%的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溶液(以下,有时称为“溶液A-1”)。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是上述化学式2所示的化合物,上述化学式2中的R全部为苯基(-C6H6),R1、R2以及R3为甲苯基(-C7H8)。
(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溶液)
分别将MDI 285g、2,2-双(4-聚氧亚乙基氧基苯基)丙烷188g以及二甲苯酚206g加入到烧瓶中。之后,一边搅拌一边在150℃下使其反应3小时。向所得到的反应溶液中投入稀释用的甲酚/高沸点石脑油=5/5(425g),搅拌至均匀,得到了55质量%的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溶液(以下,有时称为“溶液A-2”)。本实施例中使用的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是上述化学式3所示的化合物,上述化学式3中的R全部为二甲基苯基(-C8H9),R4为碳原子数为24的芳香族烃基(-C24H32O3),R5和R6为碳原子数为13的二苯基甲基(-C13H14)。
(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的溶液)
分别将偏苯三酸酐384g、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594g以及甲酚1000g加入到烧瓶中。之后,在200℃下使其反应5小时。向所得到的反应溶液中投入稀释用的甲酚/高沸点石脑油=8/2(1000g),搅拌至均匀,得到了37质量%的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的溶液(以下,有时称为“溶液A-3”)。本实施例中使用的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是上述化学式5所示的化合物,上述化学式5中的R7全部为碳原子数为13的二苯基甲基(-C13H14),n为2。
<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的制作>
使用上述溶液A-1、上述溶液A-2以及上述溶液A-3,按照表1的配合比制作出试样1~13和试样A~C各自的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27质量%)(绝缘涂料)。在此,上述27质量%是指将上述绝缘涂料的质量设为100%的情况下的、上述溶液A-1、上述溶液A-2以及上述溶液A-3的质量%。试样1~13的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与实施例对应。试样A~C的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与比较例对应。此外,在试样A中,代替上述溶液A-1和上述溶液A-2,分别使用了多元封端异氰酸酯树脂(商品名:Coronate C-2503,东曹公司制)和二元封端异氰酸酯树脂(商品名:Millionate MS-50,东曹公司制)。
[表1]
将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中的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的含有比例(质量%)分别示于表2的“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栏中,将氨基甲酸酯键和脲键的键数的合计相对于氨基甲酸酯键、脲键、酰胺键以及酰亚胺键的键数的合计的比例(%)()示于表2的“氨基甲酸酯键+脲键(%)”栏中。
[表2]
*表示Coronate C-2503的质量%。
**表示Millionate MS-50的质量%。
《绝缘电线的制作》
通过以下方式,制作出与试样1~13和试样A~C对应的绝缘电线。首先,使用涂装模具将上述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涂布于由直径0.20mm的圆铜线构成的导体的外周面。接着,使用卧式电热炉(炉长3m)对涂布有上述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的导体进行了烘烤处理。此时的条件设为:入口温度360℃、出口温度380℃、涂装模具涂布6次、线速80m/min。由此,制造出在线状的导体的外周面设有绝缘层的绝缘电线。需要说明的是,以各绝缘层的厚度成为10~14μm的方式调制了上述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的涂布量。
《评价》
(耐软化试验)
使用耐软化试验装置(东特涂料公司制),通过以下的试验条件测定出试样1~13和试样A~C的短路温度。上述短路温度是指将两根上述各试样的试件以相互正交的方式配置,在其交点以规定的温度施加规定的砝码时发生短路的温度。该试验依据JIS C3216-6:2019的“JA.2耐软化”来进行。将结果示于表3的“短路温度(℃)”栏中。短路温度越高,可以评价为耐热性越优异的绝缘电线。
[耐软化试验的条件]
测定方式:升温式
试样线径:圆线(0.2mm)
升温速度:以2℃/分钟升温至500℃
载荷:200g
(tanδ试验)
使用介电损耗角正切试验装置(东特涂料公司制)测定出试样1~13和试样A~C的tanδ。tanδ是指产生损耗相对于对绝缘层施加的充电电流的比例,在该试验中,测定出tanδ急剧上升的温度(Tx)。该试验依据JIS C3216-5:2019的“6介电损耗角正切”来进行。将结果示于表3的“Tx(℃)”栏中。Tx越高,Tg越提高,因此可以评价为耐热性越优异的绝缘电线。
(软钎焊性试验)
使用软钎焊装置(日本电热公司制)测定出试样1~13和试样A~C的软钎焊时间。上述软钎焊时间是指直至软钎料焊接于上述各试样的导体为止的在软钎料槽中的浸渍时间。该试验依据JIS C3216-4:2019的“5软钎焊性”,在不去除绝缘层(皮膜)的情况下进行了实施。将结果示于表3的“软钎焊时间(秒)”栏中。需要说明的是,表3中记载的温度是软钎料槽的温度。软钎焊时间越短,可以评价为软钎焊性越优异的绝缘电线。
[表3]
/>
《评价》
试样1~13(实施例)与试样A~C(比较例)相比较,短路温度和Tx变高。这表明了实施例的绝缘电线的耐热性比比较例的绝缘电线的耐热性更良好。
此外,试样1~13(实施例)与试样A~C(比较例)相比较,430℃和450℃下的软钎焊时间变长。可知:即使在这样的比较高的温度下,实施例的绝缘电线的绝缘层的耐热性也比比较例的绝缘电线的耐热性高。另一方面,470℃下的软钎焊时间在实施例和比较例中为相同程度。这表示:特别是在进行超过450℃的温度(例如470℃以上)下的软钎焊的情况下,实施例的绝缘电线具有高耐热性,并且与比较例的绝缘电线同样地绝缘层在短时间内分解,因此能在短时间内进行软钎焊(软钎焊性良好)。
需要说明的是,实施例的绝缘电线的绝缘层特别是在进行软钎焊的温度为超过450℃的温度(例如470℃以上)时的软钎焊的情况下,具备上述的优异的耐热性和良好的软钎焊性这两种特性,但可认为:通过调整上述的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的组成,形成与软钎焊的温度相应的最佳的绝缘层,能与各种各样的软钎焊的温度相应地调整绝缘层的耐热性与软钎焊性的平衡。
如以上那样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最初也预定将上述的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的构成适当组合或者进行各种各样的变形。
应该认为本次公开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在所有方面都是示例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并不是由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实施例示出,而是由权利要求书示出,意图在于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Claims (6)

1.一种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包含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
所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分子中包含至少一个三嗪三酮环结构和与所述三嗪三酮环结构的三个氮各自键合的在末端具有封端异氰酸酯基的侧链,
所述封端异氰酸酯基为由下述化学式1表示的官能团,
所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分子中包含在末端具有所述封端异氰酸酯基的至少两个末端链和除了所述封端异氰酸酯基中的氨基甲酸酯结构以外的至少两个氨基甲酸酯结构,
所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分子中不包含三嗪三酮环结构,
所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在分子中包含至少一个酰胺酰亚胺结构和与所述酰胺酰亚胺结构的氮键合的在末端具有至少一个氨基的结构,
在所述化学式1中,R为惰性基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其中,
所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是选自由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以及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构成的组中的三个异氰酸酯化合物聚合而成的聚异氰酸酯加成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其中,
相对于所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所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所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的合计,所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含有比例为40质量%以上且80质量%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其中,
所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是通过选自由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以及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构成的组中的两个异氰酸酯化合物与二元醇的酯化反应而得到的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其中,
相对于所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所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所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的合计,所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的含有比例为5质量%以上且30质量%以下。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其中,
相对于所述第一异氰酸酯化合物、所述第二异氰酸酯化合物以及所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的合计,所述聚酰胺酰亚胺胺化合物的含有比例为20质量%以上且45质量%以下。
CN202180092573.XA 2021-02-26 2021-02-26 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 Pending CN11682965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1/007370 WO2022180791A1 (ja) 2021-02-26 2021-02-26 絶縁層形成用樹脂ワニス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29659A true CN116829659A (zh) 2023-09-29

Family

ID=83049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92573.XA Pending CN116829659A (zh) 2021-02-26 2021-02-26 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WO2022180791A1 (zh)
CN (1) CN116829659A (zh)
WO (1) WO2022180791A1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33328A (en) * 1975-05-16 1976-11-19 Totoku Electric Co Ltd Coating compound for use in insulated wire with polyurethane
JP2001064509A (ja) * 1999-08-25 2001-03-13 Hitachi Chem Co Ltd 電気絶縁用樹脂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絶縁電線
CN1463276A (zh) * 2001-03-21 2003-12-24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含噁二嗪环的末端封端的异氰酸酯预聚物、其制备方法以及用作表面涂料的组合物
CN101454414A (zh) * 2006-03-24 2009-06-10 罗地亚管理公司 具有改进的抗冲击性能的多异氰酸酯组合物
CN101484532A (zh) * 2006-07-04 2009-07-15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耐热性树脂清漆、耐热性树脂膜、耐热性树脂复合物及绝缘电线
JP2010135135A (ja) * 2008-12-03 2010-06-17 Auto Kagaku Kogyo Kk 電気絶縁用塗料組成物および絶縁電線
JP2012097177A (ja) * 2010-11-01 2012-05-24 Sumitomo Electric Wintec Inc ポリアミドイミドワニス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絶縁電線、電気コイル、モータ
CN103003332A (zh) * 2011-01-28 2013-03-27 住友电工运泰克株式会社 聚酰亚胺树脂清漆、以及使用该聚酰亚胺树脂清漆的绝缘线、电线圈和电动机
JP2017222818A (ja) * 2016-06-17 2017-12-21 桜宮化学株式会社 塗料組成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53428A (ja) * 1999-06-08 2000-12-19 Hitachi Cable Ltd 耐摩耗性エナメル線
JP2001006444A (ja) * 1999-06-23 2001-01-12 Dainichiseika Color & Chem Mfg Co Ltd 絶縁電線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1133328A (en) * 1975-05-16 1976-11-19 Totoku Electric Co Ltd Coating compound for use in insulated wire with polyurethane
JP2001064509A (ja) * 1999-08-25 2001-03-13 Hitachi Chem Co Ltd 電気絶縁用樹脂組成物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絶縁電線
CN1463276A (zh) * 2001-03-21 2003-12-24 三井化学株式会社 含噁二嗪环的末端封端的异氰酸酯预聚物、其制备方法以及用作表面涂料的组合物
CN101454414A (zh) * 2006-03-24 2009-06-10 罗地亚管理公司 具有改进的抗冲击性能的多异氰酸酯组合物
CN101484532A (zh) * 2006-07-04 2009-07-15 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耐热性树脂清漆、耐热性树脂膜、耐热性树脂复合物及绝缘电线
JP2010135135A (ja) * 2008-12-03 2010-06-17 Auto Kagaku Kogyo Kk 電気絶縁用塗料組成物および絶縁電線
JP2012097177A (ja) * 2010-11-01 2012-05-24 Sumitomo Electric Wintec Inc ポリアミドイミドワニス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絶縁電線、電気コイル、モータ
CN103003332A (zh) * 2011-01-28 2013-03-27 住友电工运泰克株式会社 聚酰亚胺树脂清漆、以及使用该聚酰亚胺树脂清漆的绝缘线、电线圈和电动机
JP2017222818A (ja) * 2016-06-17 2017-12-21 桜宮化学株式会社 塗料組成物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石锐等: "酰亚胺结构改性苯并噁嗪树脂的结构与性能", 《塑料工业》, vol. 49, no. 10, 31 October 2021 (2021-10-31)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180791A1 (ja) 2022-09-01
JPWO2022180791A1 (zh) 2022-09-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373358B2 (ja) 平角絶縁電線、コイルおよび電気・電子機器
DE102013213890A1 (de) Isolierter elektrischer Draht
KR20130141348A (ko) 폴리이미드 수지 바니쉬 및 그것을 이용한 절연 전선, 전기 코일, 모터
JP2013253124A (ja) ポリイミド樹脂ワニス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絶縁電線、電機コイル、モータ
EP3640955A1 (en) Insulated electric wire
WO2013150991A1 (ja) 絶縁電線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WO2014141322A1 (ja) 車両船舶のモーター巻線用の角型電線、巻線コイル、およびモーター
JP2012234625A (ja) 絶縁電線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機コイル、モータ
CN108431905B (zh) 绝缘电线
CN116829659A (zh) 绝缘层形成用树脂清漆
JP2012046619A (ja) 絶縁電線及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機コイル、モータ
WO2022180794A1 (ja) 絶縁電線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JPH04212206A (ja) 絶縁塗料、ハンダ付け可能な絶縁電線、該絶縁電線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該絶縁電線を用いたフライバックトランス
CN109935392B (zh) 绝缘电线用清漆、绝缘电线以及电机
US20240052199A1 (en) Insulated electrical wire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JPH0587924B2 (zh)
JP2016044287A (ja) ポリエステルイミド樹脂絶縁塗料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絶縁電線
JP2652017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イミド絶縁塗料
WO2023026591A1 (ja) 絶縁電線
CN110301015B (zh) 绝缘电线
JPH01225677A (ja) ハンダ処理可能な絶縁電線
JP2012051966A (ja) エポキシ変性ポリフェニレンエーテル及びそれを用いた絶縁電線、電機コイル、モータ
JP2991394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イミド絶縁塗料
JP2628393B2 (ja) ポリエステルイミド/安定化ポリイソシアネート絶縁電線
JPH03190917A (ja) ポリエステルイミド/安定化ポリイソシアネート樹脂組成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