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804837A - 图像形成装置 - Google Patents

图像形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804837A
CN116804837A CN202310296132.2A CN202310296132A CN116804837A CN 116804837 A CN116804837 A CN 116804837A CN 202310296132 A CN202310296132 A CN 202310296132A CN 116804837 A CN116804837 A CN 11680483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mitting
emitting elements
light
image
valu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29613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古田泰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anon Inc
Original Assignee
Canon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non Inc filed Critical Canon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80483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80483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3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with means for controlling illumination or exposur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G03G15/04045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for exposing image information provided otherwise than by direct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to the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e.g. digital copier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 G03G15/04Apparatus for electrographic processes using a charge pattern for exposing, i.e. imagewise exposure by optical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 a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 G03G15/04036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 G03G15/04045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for exposing image information provided otherwise than by direct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to the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e.g. digital copiers
    • G03G15/04054Details of illuminating systems, e.g. lamps, reflectors for exposing image information provided otherwise than by directly projecting the original image onto the photoconductive recording material, e.g. digital copiers by LED array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027Test patterns and calibration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KGRAPHICAL DATA READING; PRESENTATION OF DATA; RECORD CARRIERS; HANDLING RECORD CARRIERS
    • G06K15/00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 G06K15/0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 G06K15/1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photographic printing, e.g. by laser printers
    • G06K15/1238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photographic printing, e.g. by laser printers simultaneously exposing more than one point
    • G06K15/1242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photographic printing, e.g. by laser printers simultaneously exposing more than one point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 G06K15/1247Arrangements for producing a permanent visual presentation of the output data, e.g. computer output printers using printers by photographic printing, e.g. by laser printers simultaneously exposing more than one point on one main scanning line using an array of light sources, e.g. a linear arr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4Arrangements for exposing and producing an image
    • G03G2215/0402Exposure devices
    • G03G2215/0407Light-emitting array or panel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4Arrangements for exposing and producing an image
    • G03G2215/0402Exposure devices
    • G03G2215/0407Light-emitting array or panel
    • G03G2215/0412Electroluminescent elements, i.e. EL-array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4Arrangements for exposing and producing an image
    • G03G2215/0426Editing of the image, e.g. adding or delet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GELECTROGRAPHY; ELECTROPHOTOGRAPHY; MAGNETOGRAPHY
    • G03G2215/00Apparatus for electrophotographic processes
    • G03G2215/04Arrangements for exposing and producing an image
    • G03G2215/0429Changing or enhancing the imag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Printers Or Recording Devices Using Electromagnetic And Radiation Means (AREA)
  • Exposure Or Original Feeding In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Control Or Security For Electrophotography (AREA)
  • Facsimile Hea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图像形成装置包括发光芯片和至少一个处理器。发光芯片包括多个发光元件、输出对应于设定值的电压的DAC和基于电压向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供给电流的电路单元。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设定设定值使得包含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中的一个发光元件发射预定量的光,并且基于用于校正分别由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量的第一校正数据校正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发光元件的图像数据。电路单元基于校正后的图像数据向所述多个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供给电流。

Description

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电子照相方法的图像形成装置通过将被驱动为旋转的感光构件曝光来在感光构件上形成静电潜像,并且通过使用调色剂使该静电潜像显影来形成图像。注意,与感光构件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被称为主扫描方向。日本专利公开号2018-1679公开了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在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多个发光元件的多个芯片在主扫描方向上排列,并且该图像形成装置将主扫描方向上的一条线曝光。日本专利公开号2018-1679公开了校正由在主扫描方向上彼此相邻的两个芯片的光量之间的差引起的浓度不均匀的配置。
然而,光量之间的差不仅会在芯片之间出现,而且会在芯片内部的多个发光元件之间出现。因此,仅校正芯片的光量之间的差仍然会留下在形成的图像中出现浓度不均匀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在通过日本专利公开号2018-1679的配置形成的图像中出现浓度不均匀。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包括:感光构件,被驱动为旋转;曝光头,包括第一发光芯片和在沿感光构件的旋转轴的方向上被放置在与第一发光芯片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的第二发光芯片,第一发光芯片包括在沿感光构件的旋转轴的方向上被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处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输出与作为数字值的设定值对应的电压的第一数字模拟转换器、以及基于从第一数字模拟转换器输出的电压向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供给电流的第一电路单元,第二发光芯片包括在沿感光构件的旋转轴的方向上被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处的多个第二发光元件、输出与作为所述数字值的设定值对应的电压的第二数字模拟转换器、以及基于从第二数字模拟转换器输出的电压向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元件供给电流的第二电路单元;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将已经被确定使得包含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中的一个发光元件发射预定量的光的值设定为第一发光芯片中的所述设定值,并且将已经被确定使得包含于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元件中的一个发光元件发射所述预定量的光的值设定为第二发光芯片中的所述设定值,生成用于使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发光的图像数据,以及基于用于校正分别由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量的第一校正数据来校正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的图像数据,并且基于用于校正分别由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量的第二校正数据来校正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元件的图像数据,其中,第一电路单元基于校正后的图像数据向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供给电流,并且第二电路单元基于校正后的图像数据向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供给电流。
通过参照附图对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将变得清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配置图。
图2A和图2B是表示根据实施例的曝光头和感光构件的示图。
图3A和图3B是表示根据实施例的曝光头的印刷电路板的示图。
图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发光芯片内部的发光元件的配置的示图。
图5是根据实施例的发光芯片的平面图。
图6是根据实施例的发光芯片的剖面图。
图7是表示根据实施例的感光构件上的斑点的示图。
图8是根据实施例的用于控制各发光芯片的配置的示图。
图9是根据实施例的发光芯片内部的框图。
图10是根据实施例的光量校正单元的框图。
图11A至图11D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光量校正单元中的处理的示图。
图12是表示根据实施例的光量校正图表的示图。
图13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用于生成校正信息的处理的示图。
图14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用于生成校正信息的处理的示图。
图15A和图15B是示出根据实施例的用于生成校正信息的处理的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实施例。注意,以下实施例不旨在限制所要求保护的发明的范围。在实施例中描述多个特征,但是不限于需要所有这样的特征的发明,并且可以适当地组合多个这样的特征。此外,在附图中,对相同或类似的配置给出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其冗余描述。
图1是根据本实施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示意性配置图。读取单元100光学地读取放置在台板上的原稿,并且生成指示读取结果的图像数据。图像创建单元103例如基于由读取单元100生成的图像数据或基于经由网络从外部装置接收的图像数据在片材上形成图像。
图像创建单元103包括图像形成单元101a、101b、101c和101d。图像形成单元101a、101b、101c和101d分别形成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调色剂图像。图像形成单元101a、101b、101c和101d的配置彼此相似;以下,它们也被统称为图像形成单元101。在图像形成时,图像形成单元101的感光构件102在图中的顺时针方向上旋转。带电器107使感光构件102带电。曝光头106根据图像数据将感光构件102曝光,并在感光构件102上形成静电潜像。显影器108使用调色剂使感光构件102上的静电潜像显影。感光构件102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在转印带111上输送的片材。注意,可以通过以调色剂图像彼此重叠的方式转印各个感光构件102上的调色剂图像来再现与黑色、黄色、品红色和青色不同的颜色。
输送单元105控制片材的馈送和输送。具体地,输送单元105将片材从内部储存单元109a和109b、外部储存单元109c和手动馈送单元109d中的指定单元馈送到图像形成装置中的输送路径。已经馈送的片材被输送到配准辊110。配准辊110以预定的定时将片材输送到转印带111上,使得各个感光构件102上的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如前所述,当片材在转印带111上被输送时,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到片材。定影单元104向转印有调色剂图像的片材施加热和压力,由此将调色剂图像定影在片材上。在调色剂图像被定影之后,片材由排出辊112排出到图像形成装置的外部。注意,光学传感器113被放置在面对转印带111的位置。光学传感器113检测由图像形成单元101在转印带111上形成的用于测量颜色配准失调的量的测试图表。附图中未示出的控制单元基于测试图表的检测结果来执行颜色配准失调校正控制。
图2A和图2B表示感光构件102和曝光头106。曝光头106包括发光元件组201、其上安装有发光元件组201的印刷电路板202、柱面透镜阵列203和用于将柱面透镜阵列203附接到印刷电路板202的壳体204。柱面透镜阵列203通过在感光构件102上收集由发光元件组201发射的光,在感光构件102上形成预定尺寸的成像斑点(以下简称为斑点)。
图3A和图3B表示印刷电路板202。注意,图3A表示其上安装有连接器305的表面,并且图3B表示其上安装有发光元件组201的表面(与其上安装有连接器305的表面相反的表面)。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组201包括20个发光芯片400-1至400-20。发光芯片400-1至400-20沿着主扫描方向以两行Z字形图案排列。更具体地,发光芯片400-(2k-1)(这里k是从1到10的整数)沿着主扫描方向排列成行,并且发光芯片400-2k沿着主扫描方向排列成行。发光芯片400-(2k-1)的行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与发光芯片400-2k的行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不同。注意,副扫描方向是对应于感光构件102的旋转方向的方向。并且,副扫描方向是垂直于主扫描方向的方向。在以下的描述中,发光芯片400-1至400-20也被统称为发光芯片400。此外,发光芯片400-(2k-1)被称为奇数行的发光芯片400,并且发光芯片400-2k被称为偶数行的发光芯片400。各发光芯片400包括多个发光元件。印刷电路板202上的各发光芯片400经由连接器305连接到作为控制单元的图像控制器800(图8)。
图4是示出发光芯片400的配置的示图。在发光芯片400中,在副扫描方向上排列了四个集合(set)的发光元件602,每个集合包括沿主扫描方向排列的748个发光元件。在主扫描方向上彼此相邻的发光元件602的间距为对应于1200dpi的分辨率的约21.16μm。因此,一个集合中的748个发光元件在主扫描方向上的长度为约15.8mm。注意,这些集合以它们在主扫描的方向上彼此偏移对应于4800dpi的分辨率的约5μm的方式被放置。此外,偶数行中的发光芯片400和奇数行中的发光芯片400被放置为使得它们在主扫描方向上重叠。偶数行中的发光芯片400中的发光元件602与奇数行中的发光芯片400中的发光元件602之间的间隔Ly为例如约105μm。
图5是发光芯片400的平面图。发光芯片400具有包括多个发光元件602的发光单元404。发光单元404形成于发光基板402上。并且,用于控制发光单元404的电路单元406被设置在发光基板402上。用于与图像控制器800通信的线路连接到焊盘408。
图6表示沿着图5的线A-A截取的剖面的一部分。多个下电极504形成于发光基板402上。具有长度dx的间隙存在于两个相邻的下电极504之间。发光层506被设置在下电极504上,并且上电极508被设置在发光层506上。上电极508是对应于多个下电极504的一个共享电极。当在下电极504和上电极508之间施加预定电压时,电流从下电极504流到上电极508,由此使发光层506发光。也就是说,下电极504与一个发光元件602相对应地设置。通过使长度dx相对于下电极504和上电极508之间的长度dz大,可以抑制相邻下电极504之间的漏电流,并且可以抑制相邻发光元件602的错误发光。
例如,有机EL膜可以被用作发光层506。此外,无机EL膜可以被用作发光层506。上电极508例如由诸如氧化铟锡(ITO)的透明电极构成,使得允许发光层506的发光波长透射通过。注意,尽管在本实施例中整个上电极508允许发光层506的发光波长透射通过,但不需要整个上电极508允许发光波长透射通过。具体地,发光波长透射通过来自各个发光元件602(对应于下电极504)的光束发射的区域就足够了。
如使用图4所描述的,一个发光芯片400包括沿主扫描方向排列的四个集合的多个发光元件602,并且在副扫描方向上彼此相邻的集合中的一个集合在主扫描方向上从另一个集合偏移5μm。在将感光构件102的一条线曝光时,四个集合的发光定时被控制,使得将感光构件102的该条线曝光。因此,如图7所示,四个集合中的位于主扫描方向上的基本上相同位置的四个发光元件602在彼此偏移5μm的位置处将感光构件102曝光。以此方式,由于由各个发光元件602形成的斑点彼此重叠,因此形成平滑的静电潜像。注意,尽管在本实施例中集合的数量是四个,但是集合的数量可以是两个或更多个。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的曝光头106包括沿着主扫描方向以两行Z字形图案排列的20个发光芯片400,并且各发光芯片400包括沿着主扫描方向排列的四个集合的多个发光元件602。这些集合沿副扫描方向排列,并且相邻集合中的一个集合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从另一个集合在主扫描方向的位置偏移对应于4800dpi的分辨率的5μm。纵观整个曝光头106,多个发光元件602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各自的位置彼此不同。注意,尽管多个发光元件602在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不相同,但是各个发光元件602的发光定时被调整,使得将感光构件102的同一条线曝光。因此,由多个发光元件602分别形成的斑点可以在感光构件102上以大约5μm的间隔沿着主扫描方向形成于一条线上。在下面的描述中,多个发光元件602分别形成斑点的位置被称为“点”。此外,在使发光元件602在点的位置处发光的情况下,该点被称为“曝光点”;在不使发光元件602在点的位置处发光的情况下,该点被称为“非曝光点”。
图8表示图像控制器800控制各发光芯片400的配置。指示要形成的图像中的各个像素的色调值的图像数据被输入到图像数据生成单元801。图像数据生成单元801根据由CPU 811指定的分辨率对该图像数据执行抖色(dithering)处理(半色调处理),并且将处理之后的图像数据输出到光量校正单元802。半色调处理之后的图像数据指示构成图像的各点是曝光点还是非曝光点。换句话说,半色调处理之后的图像数据指示是否使对应于各点的发光元件602发光。光量校正单元802基于校正信息对图像数据执行光量校正,并且将光量校正之后的图像数据输出到芯片数据转换单元803。同步信号生成单元804生成线同步信号(Lsync)808。线同步信号808被用于从图像数据确定对应于感光构件102在主扫描方向上的一条线的数据部分。芯片数据转换单元803与线同步信号808同步地向各发光芯片400发送对应于一条线的图像数据(DATA)807。注意,芯片选择信号(CS)805指示图像数据807被寻址到哪个发光芯片400。此外,芯片数据转换单元803向各发光芯片400发送时钟信号(CLK)806。
在后面描述的校正信息被存储在印刷电路板202的储存单元810中。注意,图8所示的各块被配置为能够通过控制信号(CTL)809的发送和接收来交换各种类型的信息。当从芯片数据转换单元803接收到图像数据807时,各发光芯片400在下一个线同步信号808的输入定时根据接收到的图像数据807执行发光动作。
图9是发光芯片400的框图。数字/模拟转换器(D/A)901输出对应于数字值的模拟电压,该数字值是由CPU 811设定的设定值。该数字值由校正信息指示;CPU 811通过读出存储在储存单元810中的校正信息来确定要对各发光芯片400中的D/A 901设定的数字值。发光芯片400中的发光元件602被分组为主扫描方向上的多个块。各组被设置有一个对应的基准电流源902。在图9中,发光元件602被分组为五个组,因此发光芯片400包括分别对应于这些组的基准电流源902-1至902-5。基准电流源902-1至902-5向对应组中的各发光元件602输出对应于从D/A 901输出的输出值(也就是说,模拟电压)的基准电流。以此方式,D/A 901用作控制到发光元件602的基准电流的电流控制单元。发光元件602的发光量基于从对应的基准电流源902输出的基准电流而被控制。
图10是光量校正单元802的框图。校正信息指示光量校正值A、光量校正值B和斑点校正值C。CPU 811通过读出存储在储存单元810中的校正信息,将光量校正值A、光量校正值B和斑点校正值C通知给光量校正单元802。
光量校正值A是用于校正发光芯片400的组之间的光量差的校正值。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一个发光芯片400内部的发光元件602被分组为五个组,因此关于一个发光芯片400设定五个光量校正值A。一个组(也就是说,一个基准电流源902)与一个光量校正值A相关联。
光量校正值B是用于校正组内的发光元件602之间的光量差的校正值。尽管稍后将描述细节,但在本实施例中,四个光量校正值B与一个发光芯片400的一个组相关联。例如,根据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基于来自一个基准电流源902的基准电流发光的多个发光元件602被再分组为四个子组。注意,包含于一个子组中的发光元件602在主扫描方向上连续形成斑点。然后,一个光量校正值B与一个子组相关联。
斑点校正值C是旨在校正归因于由发光元件602形成的斑点在主扫描方向上的扩展的光量差并且指示斑点从基准值的位移量(以下称为斑点位移量)的值。斑点校正值C针对形成扩展的斑点的各发光元件602而设定。注意,没有被设定斑点校正值C的发光元件602被解释为具有0的斑点校正值C。尽管稍后将描述细节,但是在由发光元件602形成的斑点在主扫描方向上扩展的情况下,其影响根据色调而变化。具体地,在高色调的情况下,浓度随着斑点在主扫描方向上扩展而增加。因此,在用于形成具有高色调值的部分的斑点在主扫描方向上扩展的情况下,光量减少。另一方面,在低色调的情况下,浓度随着斑点在主扫描方向上扩展而降低。因此,在用于形成具有低色调值的部分的斑点在主扫描方向上扩展的情况下,光量增加。注意,光量的增加量或减少量的绝对值随着斑点位移量的增加而增加。
在装运之前,包括光量校正值A、光量校正值B和斑点校正值C的校正信息被存储到储存单元810中。此外,CPU 811可以通过使用稍后描述的方法获得光量校正值A、光量校正值B和斑点校正值C来更新存储在储存单元810中的校正信息。
在图像数据生成单元801中经历了抖色处理的图像数据被输入到色调确定单元1105和图像校正单元1109。如前所述,该图像数据指示是否在将感光构件102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各条线曝光时使各发光元件602发光。
色调确定单元1105基于输入图像数据来确定像素的色调值,并将其通知给逐色调校正单元1106。逐色调校正单元1106包括逐色调校正表。注意,校正表包含于校正信息中。校正表是指示基于逐个色调的基准光量校正值的表。注意,具有正值的基准光量校正值指示要增加光量,而具有负值的基准光量校正值指示要减少光量。如前所述,在斑点在主扫描方向上扩展的情况下,其影响根据色调而变化。例如,假设通过使用第一阈值和第二阈值将色调分类为三种类型,即低色调、中色调和高色调。注意,第一阈值大于第二阈值,大于第一阈值的色调值表示高色调,小于第二阈值的色调值表示低色调,并且大于或等于第二阈值且小于或等于第一阈值的色调值表示中色调。由校正表指示的基准光量校正值对于低色调具有正值,对于高色调具有负值,并且对于中色调为0。换句话说,负的基准光量校正值对于低色调和中色调为0,而正的基准光量校正值对于高色调和中色调为0。
逐色调校正单元1106基于由形成构成像素的点的发光元件602的斑点校正值C指示的斑点位移量来校正由色调确定单元1105通知的该像素的色调的基准光量校正值,由此获得该点的光量校正值D。作为一个示例,逐色调校正单元1106保存指示斑点位移量和系数之间的对应关系的系数信息,并且通过将由色调确定单元1105通知的色调的基准光量校正值乘以对应于斑点位移量的系数来获得光量校正值D。注意,由没有被设定斑点校正值C的发光元件602(也就是说,斑点校正值C为0的发光元件602)形成的点的光量校正值D总为0。逐色调校正单元1106将指示构成图像的各个点的光量校正值D的数据输出到图像校正单元1109。
基于光量校正值A和光量校正值B,计算单元1107获得在主扫描方向上放置在不同位置处的各个发光元件602的光量校正值E。发光元件602的光量校正值E是该发光元件602所属的组的光量校正值A和该发光元件602所属的子组的光量校正值B的和。尽管稍后描述细节,但是发光元件602所属的组的光量校正值A和该发光元件602所属的子组的光量校正值B的和的值是0或负值,并且不变为正值。也就是说,该和的值是指示光量是要保持原样还是减少的值,并且不变成指示光量要增加的值。光量校正值E也是由在主扫描方向上放置在不同位置处的发光元件602形成的主扫描方向上的一条线上的各个点的光量的校正值。计算单元1107将主扫描方向上的一条线上的各个点的光量校正值E输出到图像校正单元1109。
图像校正单元1109将指示构成图像的各个点的光量校正值D的数据划分为指示用于增加光量的点的光量校正值D的第一数据和指示用于减少光量的点的光量校正值D的第二数据。此外,基于主扫描方向上的一条线上的各个点的光量校正值E,图像校正单元1109生成指示构成图像的各个点的光量校正值E的第三数据。然后,图像校正单元1109将第二数据中的光量校正值D的绝对值与第三数据中的相同点的光量校正值E的绝对值相加,由此生成指示构成图像的各个点的总光量校正值的第四数据。由第四数据指示的各个点的总光量校正值指示光量的减少量为0或更大,并且在下文中被称为减算数据。另一方面,由第一数据指示的各个点的光量校正值D指示光量的增加量为0或更大,并且在下文中被称为加算数据。图像校正单元1109基于减算数据和加算数据来校正图像数据。在本实施例中,图像校正单元1109以作为要形成的图像的部分的预定大小的部分图像为单位执行图像校正。在本示例中,假设部分图像的大小为10×10个像素(总共100个像素)。图11A表示部分图像的一个示例,该部分图像是对应于由预校正图像数据形成的图像中的10×10个像素的部分。在图11A中,一个单元格(cell)表示一个像素。注意,阴影像素表示要施加调色剂的像素,而白色像素表示不施加调色剂的像素。
在本实施例中,假设一个像素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均由10个连续点形成。图11B表示用于形成图11A的一个像素的图像数据的示例。以下,形成图11B的一个像素的主扫描方向上的10个发光元件602被称为发光元件#1至#10。在图11B中,从左边起的第K个单元格(这里,K是1至10的整数)表示由发光元件#K形成的点(斑点)。具体地,阴影单元格表示曝光点,或者指示发光元件#K要发光,而白色单元格表示非曝光点,或者指示发光元件#K不要发光。注意,图11B中的上下方向对应于副扫描方向上的位置。根据该图示,例如,发光元件#1在副扫描方向上的10个点的形成位置中的第一至第四位置、第七位置和第八位置处发光。图11B可以被视为表示形成一个像素的10×10个点中的每一个是曝光点还是非曝光点。
下面,使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的序号识别图11B至图11D中所示的点(斑点)。关于主扫描方向上的序号,最左边的点由1表示,最右边的点由10表示。关于副扫描方向上的序号,最上面的点由1表示,最下面的点由10表示。此外,例如,在主扫描方向上位于第二并且在副扫描方向上位于第三的点由(2,3)表示。
图像校正单元1109包括用于减算的阈值矩阵表和用于加算的阈值矩阵表。阈值矩阵表是指示进行图像校正的10×10个像素即100×100个点的阈值的表。图像校正单元1109将由减算数据指示的图像中的点中的对应于部分图像的点的总光量校正值的绝对值与由用于减算的阈值矩阵表指示的该点的对应阈值进行比较。然后,图像校正单元1109将总光量校正值的绝对值超过用于减算的阈值矩阵表中的阈值的点确定为第一变化点。
图11C表示关于与对应于图11B的一个像素相当的部分使用用于减算的阈值矩阵表进行的确定的结果的示例。在图11C中,位置(4,2)、(7,5)、(2,8)和(8,10)处的点被确定为第一变化点。在第一变化点是曝光点的情况下,图像校正单元1109将该第一变化点改变为非曝光点。另一方面,在第一变化点是非曝光点的情况下,图像校正单元1109将该第一变化点保留为非曝光点。因此,如图11D所示,图像校正单元1109校正图11B的图像数据。图11B中的位置(4,2)处的点最初是非曝光点,因此在校正之后仍然保留为非曝光点。另一方面,位置(7,5)、(2,8)和(8,10)处的点已经从曝光点被校正为非曝光点。
图像校正单元1109类似地使用加算数据和用于加算的阈值矩阵表确定第二变化点。在第二变化点是非曝光点的情况下,图像校正单元1109将该第二变化点改变为曝光点。另一方面,在第二变化点是曝光点的情况下,图像校正单元1109将该第二变化点保留为曝光点。在同一点被选择为第一变化点和第二变化点这两者的情况下,图像校正单元1109不改变该点的曝光/非曝光状态,并将该点保留在由原始图像数据指示的状态。注意,在公知的蓝噪声掩模法(blue noise mask method)中使用的具有高空间频率特性的表可以被用作阈值矩阵表。
关于阈值矩阵表(本示例中为100×100个点),在主扫描方向和副扫描方向上重复使用相同的表。然而,由于要比较的减算数据和加算数据对应于图像的整体并且不是在某个周期中重复的数据,因此可以抑制处理边界上的图像缺陷的发生。注意,阈值矩阵表的阈值被设定使得第一变化点之间的间隔和第二变化点之间的间隔不均匀。通过使第一变化点之间的间隔和第二变化点之间的间隔不均匀,可以防止莫尔条纹的发生。
此外,通过使用相对于原始图像数据的像素大小足够高的校正分辨率,可以高精度地校正光量。另外,通过在芯片数据转换单元803对各个发光芯片400执行分割成图像数据之前校正光量,与在分割之后校正光量的配置相比,可以抑制发光芯片400的边界上的图像缺陷的发生。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以预定区域(在本示例中为10×10个像素)的部分图像为单位来校正通过分割图像数据中所示的一个像素而获得的点的曝光/非曝光。通过这种配置,与使用复杂模拟电路的光量的校正相比,可以执行简单且高精度的校正。此外,通过基于在主扫描方向上连续形成斑点的各个发光元件602的光量校正值(也就是说,在主扫描方向上连续的各个位置的光量校正值)校正光量,可以防止图像缺陷的发生。另外,通过以通过分割一个像素获得的点为单位校正光量,可以高精度地校正光量。
在本实施例中,在两个步骤中校正主扫描方向上的发光元件602的光量波动。首先,作为第一步骤中的校正,通过调整在发光芯片400的D/A 901中设定的数字值来校正发光芯片400之间的光量波动。为了决定要在各发光芯片400的D/A 901中设定的数字值,使发光芯片400内部的所有发光元件602发光,并且测量该发光芯片400中的各发光元件602的光量值。然后,决定要在D/A 901中设定的数字值,使得发光芯片400内部的发光元件602的光量中的最小的一个被用作目标光量。以此方式,发光芯片400内部的所有发光元件602的光量等于或大于目标光量。因此,如前所述,各发光元件的光量校正值E是指示光量要保持原样或减少的值。通过使用在D/A 901中设定的数字值校正第一步骤中的光量,光量校正单元802中的校正量可以减少,并且作为结果,由图像数据的校正引起的图像质量的劣化可以被抑制。
第二步骤中的校正是发光芯片400内部的光量波动的校正,并且通过光量校正单元802以上述方式校正图像数据来执行。由光量校正单元802使用的光量校正值A、光量校正值B和斑点校正值C以及输入到各个发光芯片400的D/A 901的上述数字值基于在曝光头106的组装和调整过程期间的测量结果而生成,并且作为校正信息存储在储存单元810中。CPU811读出校正信息,在光量校正单元802中设定光量校正值A、光量校正值B和斑点校正值C,并且进一步在各个发光芯片400的D/A 901中设定数字值。
注意,斑点校正值C指示斑点从基准值的位移量(斑点位移量)。为了测量斑点校正值C,使发光元件602中的每一个单独发光。然后,通过使用CCD相机读取斑点来测量斑点大小,测量从基准值的变化量,并且使用与出现位置(也就是说,发光元件602)的关系作为斑点校正值C。
注意,可以在图像形成装置内部生成校正信息。图12表示光量校正图表,该光量校正图表是为了生成校正信息而在片材上形成的测量图像。光量校正图表由图像形成装置响应于由用户发出以执行光量不均匀的调整的指令而形成。用户使读取单元100读取其上已经形成有光量校正图表的片材。因此,CPU 811获得作为读取单元100的读取结果的图表数据。图表数据是指示多个色调图像2101至2106中的每一个的主扫描方向上的浓度分布的数据。
光量校正图表包括沿主扫描方向呈条形的多个色调图像2101至2106以及位于色调图像2101至2106上方和下方的基准标记2111-1至2119-19和2112-1至2112-19。各基准标记是用于指定各发光芯片400的位置的标记图像,并且通过位于各发光芯片400在主扫描方向上的边缘的发光元件602的发光而形成。例如,基准标记2111-2通过发光芯片400-2的右边缘的四个发光元件602和发光芯片400-3的左边缘的四个发光元件602的发光而形成。CPU811基于图表数据确定各基准标记。然后,关于色调图像2101至2106中的每一个,CPU 811通过使用连接基准标记2111-p(这里p是1至19的整数)和基准标记2112-p的线来确定分别由发光芯片400-1至400-20形成的区域。例如,确定图12中的区域B1由发光芯片400-2形成。注意,确定图12的左边缘由发光芯片400-1形成,并且图12的右边缘由发光芯片400-20形成。
色调图像2101和2102的集合由具有相同色调值的图像数据形成。然而,在形成色调图像2102时,与在形成色调图像2101时在各发光芯片400的D/A 901中设定的数字值相比,CPU 811将要在各发光芯片400的D/A 901中设定的数字值以预定的比率减小。这使得色调图像2102的浓度低于色调图像2101的浓度。对于色调图像2103和2104的集合以及色调图像2105和2106的集合也是如此。注意,由分别用于形成色调图像2101和2102的集合、色调图像2103和2104的集合以及色调图像2105和2106的集合的图像数据指示的色调值彼此不同。具体地,用于形成色调图像2101和2102的集合的图像数据被设定为指示最大色调值,并且用于形成色调图像2105和2106的集合的图像数据被设定为指示最小色调值。注意,色调图像2102的浓度高于色调图像2103的浓度,并且色调图像2104的浓度高于色调图像2105的浓度。
接下来,使用图13描述将由读取单元100读取的图表数据转换为光量数据的方法。CPU 811通过对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各个位置处读取的浓度进行平均,分别获得色调图像2101至2106的平均浓度2101_D至2106_D。图13表示分别在形成色调图像2101至2106时在D/A901中设定的数字值与平均浓度2101_D至2106_D之间的关系。关于色调图像2101和2102的集合,CPU 811获得数字值相对于浓度变化的变化量k1。具体地,CPU 811通过将在形成色调图像2101和2102时在D/A 901中设定的数字值之间的差除以平均浓度2101_D和平均浓度2102_D之间的差来获得变化量k1。类似地,CPU 811获得色调图像2103和2104的集合的变化量k2以及色调图像2104和2105的集合的变化量k3。
CPU 811通过将基于图表数据确定的色调图像2101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各个位置处的浓度乘以斜率k1,获得色调图像2101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光量分布。类似地,CPU 811也关于色调图像2103和色调图像2105获得主扫描方向上的光量分布。注意,也可以允许采用通过改变用于形成色调图像2101和2102的图像数据的色调而不是改变在D/A901中设定的数字值来获得光量分布的配置。
在本实施例中,CPU 811基于作为中间浓度区域的图像的色调图像2103的光量分布来获得在D/A 901中设定的数字值、光量校正值A和光量校正值B。此外,CPU 811基于分别作为高浓度区域和低浓度区域的色调图像2101和色调图像2105的光量分布来获得斑点校正值C。下面,使用图14描述获得在D/A 901中设定的数字值、光量校正值A和光量校正值B的方法。
图14表示色调图像2103的光量分布。注意,图14仅表示对应于一个发光芯片400的部分。如使用图12所描述的,可以使用基准标记来确定色调图像2103的哪个部分由哪个发光芯片400形成。CPU 811决定要在D/A 901中设定的数字值,使得图14中的最小光量被用作目标光量T(目标值)。具体地,CPU 811通过将在形成色调图像2103时在D/A 901中设定的数字值增加与通过从目标光量T减去图14中的最小光量获得的值对应的数字值来决定要在D/A 901中设定的数字值。
图14中的光量2301是由与基准电流源902-1对应的组内的多个发光元件602形成点的范围内的预定位置处的光量。类似地,光量2302至2305分别是由与基准电流源902-2至902-5对应的组内的多个发光元件602形成点的范围内的预定位置处的光量。例如,CPU 811使用光量2301与图14中的最小光量之间的差作为与基准电流源902-1相关联的光量校正值A。注意,如前所述,由于在D/A 901中设定的数字值,因此图14中的最小光量被用作目标光量T。CPU 811也类似地获得与基准电流源902-2至902-5相关联的光量校正值A。
此外,例如,CPU 811从由与基准电流源902-1对应的组内的多个发光元件602形成点的范围内确定四个位置处的光量。注意,确定光量的位置各自从由一个子组中的多个发光元件602形成点的范围内选择。CPU 811使用四个所确定的光量与光量2301之间的差作为与基准电流源902-1下的各个子组相关联的光量校正值B。CPU 811也类似地获得与基准电流源902-2至902-5相关联的光量校正值B。
如上所述,使用基于基准电流源902的光量校正值A来校正组内的发光元件602的整体,并且使用光量校正值B来校正组内的发光元件602的光量波动。通过该配置,可以使用少量的位表示光量校正值B,并且可以减少校正信息的数据量。作为一个示例,可以使用四个位表示光量校正值A,并且可以使用两个位表示指示组内的光量的波动(也就是说,残余分量)的光量校正值B。
接下来,描述获得斑点校正值C的方法。图15A表示色调图像2101、2103和2105的光量分布。注意,图15A表示各个色调图像2101、2103和2105的归一化光量。也就是说,关于色调图像2101,使用通过将色调图像2101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各个位置处的光量除以色调图像2101的平均光量而获得的值作为沿着图15A的纵轴的值。关于色调图像2103和2105也是如此。作为归一化的结果,色调图像2101、2103和2105的光量在主扫描方向上的大部分位置处具有相似的值。
然而,如果由发光元件602形成的斑点由于曝光头106的制造变动而局部变化,则色调图像2101、2103和2105的光量开始变化。具体地,在表示低色调的色调图像2105的情况下,如果斑点局部增大,则不能获得足够的发光强度并且浓度降低。也就是说,当转换成光量时,光量如图15A的附图标记2307所示的那样减少。另一方面,在表示高色调的色调图像2101的情况下,减小相邻像素之间的间隙导致浓度增加。也就是说,当转换成光量时,光量如图15A的附图标记2306所示的那样增加。注意,图15A的附图标记2308表示代表中色调的色调图像2103的光量。
在图15B中,实线表示斑点不波动的情况下的浓度特性,而虚线表示斑点变得大于标准的情况下的浓度特性。如图15B所示,当斑点变得大于标准时,浓度在高色调区域中增加,并且浓度在低色调区域中减小。注意,中色调区域中的影响小。
CPU 811获得峰值差,该峰值差是色调图像2101的归一化光量的峰值(图15A的附图标记2306)与色调图像2105的归一化光量的峰值(图15A的附图标记2307)之间的差。确定信息指示峰值差与实验地获得的斑点位移量之间的关系,并且被预先存储在图像形成装置中。通过基于所获得的峰值差使用确定信息,CPU 811获得与对应于归一化光量发生波动的主扫描方向上的位置的发光元件602相关联的斑点校正值C。
注意,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使用的特定值是示例,并且本发明不限于使用这些特定值。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在两个步骤中校正主扫描方向上的各个发光元件602的光量的波动。首先,图像控制器800通过使用要在发光芯片400内部的D/A 901中设定的数字值来校正发光芯片400之间的光量差。然后,图像控制器800通过校正图像数据来校正发光芯片400内部的各个发光元件602的光量的波动。通过使用要在发光芯片400内部的D/A 901中设定的数字值来校正发光芯片400之间的光量差,可以减少图像数据的校正量,并且可以抑制由图像数据的校正引起的图像质量的劣化。同样,通过以校正图像数据的方式校正发光芯片400内部的发光元件602之间的光量差,与设置有用于逐个地校正流过发光元件602的电流的校正电路的配置相比,可以执行简单且高精度的校正。也就是说,通过本实施例的配置,与在芯片中设置用于校正流过发光芯片400内部的各个发光元件602的电流的校正电路的情况相比,可以在不增加电路规模的情况下抑制浓度不均匀。
此外,通过使用与部分图像具有相同大小的阈值矩阵改变曝光点和非曝光点,以这些部分图像为单位执行图像数据的校正。关于构成图像的部分图像中的每一个,重复使用相同的阈值矩阵。然而,由于要与阈值矩阵进行比较的光量校正值对应于整个图像并且与阈值矩阵的大小无关,因此可以抑制部分图像的边界上的图像缺陷的发生。另外,由于以构成一个像素的多个点为单位改变曝光点/非曝光点,因此可以高精度地执行光量校正。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也可以由读出并执行记录在储存介质(也可以更完整地称为“非暂时性计算机可读储存介质”)上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一个或更多个程序)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包括用于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一个或更多个电路(例如,专用集成电路(ASIC))的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并且通过由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例如通过读出并执行来自储存介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并且/或者控制一个或更多个电路以执行上述实施例中的一个或更多个的功能的方法来实现。计算机可以包括一个或更多个处理器(例如,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并且可以包括单独的计算机或单独的处理器的网络以读出和执行计算机可执行指令。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例如可以从网络或储存介质提供给计算机。储存介质例如可以包括硬盘、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分布式计算系统的储存设备、光盘(诸如紧凑盘(CD)、数字多功能盘(DVD)或蓝光光盘(BD)TM)、闪存存储器设备和存储卡等中的一个或更多个。
其它实施例
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通过如下的方法来实现,即,通过网络或者各种存储介质将执行上述实施例的功能的软件(程序)提供给系统或装置,该系统或装置的计算机或是中央处理单元(CPU)、微处理单元(MPU)读出并执行程序的方法。
虽然已经参考示例性实施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应当理解,本发明不限于所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以下权利要求的范围应被赋予最广泛的解释,以涵盖所有这样的变型和等同的结构和功能。

Claims (11)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光构件,被驱动为旋转;
曝光头,包括第一发光芯片和在沿感光构件的旋转轴的方向上被放置在与第一发光芯片的位置不同的位置处的第二发光芯片,第一发光芯片包括在沿感光构件的旋转轴的方向上被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处的多个第一发光元件、输出与作为数字值的设定值对应的电压的第一数字模拟转换器、以及基于从第一数字模拟转换器输出的电压向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供给电流的第一电路单元,第二发光芯片包括在沿感光构件的旋转轴的方向上被放置在不同的位置处的多个第二发光元件、输出与作为所述数字值的设定值对应的电压的第二数字模拟转换器、以及基于从第二数字模拟转换器输出的电压向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元件供给电流的第二电路单元;以及
至少一个处理器,被配置为
将已经被确定使得包含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中的一个发光元件发射预定量的光的值设定为第一发光芯片中的所述设定值,并且将已经被确定使得包含于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元件中的一个发光元件发射所述预定量的光的值设定为第二发光芯片中的所述设定值,
生成用于使所述多个发光元件发光的图像数据,以及
基于用于校正分别由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量的第一校正数据来校正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的图像数据,并且基于用于校正分别由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量的第二校正数据来校正分别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元件的图像数据,
其中,第一电路单元基于校正后的图像数据向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供给电流,并且第二电路单元基于校正后的图像数据向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元件中的每一个供给电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图像数据是指示是否使各个发光元件发光的数据,以及
第一校正数据和第二校正数据是用于将指示发光元件要发光的图像数据改变为指示该发光元件不要发光的图像数据的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包含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中的所述一个发光元件是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中的具有最低光量的发光元件,以及
包含于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元件中的所述一个发光元件是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元件中的具有最低光量的发光元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组的发光元件和第二组的发光元件,
第一电路单元包括向第一组的发光元件供给电流的第一电流源和向第二组的发光元件供给电流的第二电流源,以及
第一校正数据包括对应于第一电流源的数据和对应于第二电流源的数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对应于第一电流源的数据是由包含于第一组的发光元件中的一个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量与所述预定量之间的差,以及
对应于第二电流源的数据是由包含于第二组的发光元件中的一个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量与所述预定量之间的差。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第一组的发光元件包括第一子组的发光元件和第二子组的发光元件,
第二组的发光元件包括第三子组的发光元件和第四子组的发光元件,以及
第一校正数据包括分别对应于第一子组的发光元件、第二子组的发光元件、第三子组的发光元件和第四子组的发光元件的数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对应于第一子组的发光元件的数据是由包含于第一子组的发光元件中的一个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量与所述预定量之间的差,
对应于第二子组的发光元件的数据是由包含于第二子组的发光元件中的一个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量与所述预定量之间的差,
对应于第三子组的发光元件的数据是由包含于第三子组的发光元件中的一个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量与所述预定量之间的差,以及
对应于第四子组的发光元件的数据是由包含于第四子组的发光元件中的一个发光元件发射的光的量与所述预定量之间的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第一校正数据包括指示感光构件的表面上的光斑点的尺寸从基准值的位移量的数据,所述光斑点分别与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相关联。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还包括:
图像形成单元,在片材上形成图像;以及
读取单元,读取所述片材上的图像,
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
使图像形成单元在所述片材上形成包括第一色调的图像和第二色调的图像的图表图像,以及
基于读取单元对所述片材上的图表图像的读取结果,生成所述校正数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曝光头包括存储对应于第一数字模拟转换器的值和对应于第二数字模拟转换器的值的储存单元,以及
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从储存单元读出对应于第一数字模拟转换器的值并将该值设定为第一数字模拟转换器中的所述设定值,并且从储存单元读出对应于第二数字模拟转换器的值并将该值设定为第二数字模拟转换器中的所述设定值。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第一发光元件和所述多个第二发光元件是有机EL。
CN202310296132.2A 2022-03-24 2023-03-23 图像形成装置 Pending CN11680483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2048422A JP2023141874A (ja) 2022-03-24 2022-03-24 画像形成装置
JP2022-048422 2022-03-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804837A true CN116804837A (zh) 2023-09-26

Family

ID=88079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296132.2A Pending CN116804837A (zh) 2022-03-24 2023-03-23 图像形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977342B2 (zh)
JP (1) JP2023141874A (zh)
CN (1) CN116804837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8001679A (ja) 2016-07-06 2018-01-11 富士ゼロックス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8056757A (ja) * 2016-09-28 2018-04-05 株式会社リコー 画像処理装置、駆動制御装置、光源制御装置、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画像処理方法
JP7481892B2 (ja) * 2020-04-30 2024-05-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画像形成装置
US11036158B1 (en) * 2020-09-18 2021-06-15 Toshiba Tec Kabushiki Kaisha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which controls time interval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image data based on print head emission tim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141874A (ja) 2023-10-05
US11977342B2 (en) 2024-05-07
US20230305427A1 (en) 2023-09-2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20001244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074906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質調整システム
JP2018134820A (ja) 光書込み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る画像形成装置
US9360792B2 (en) Optical writing controller,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optical writing control method
JP2007090548A (ja) 画像形成装置、およびその画像形成装置に用いるラインヘッドの位置調整方法
JP2007118495A (ja) プリントヘッド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US11977342B2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including exposure head provided with plurality of light emitting chips
CN116804838A (zh) 图像形成装置
JP2006159452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US20240069463A1 (en) Image-forming apparatus, correction chart, and method
JP2023141875A (ja) 画像形成装置、補正チャートおよび補正情報の生成方法
US20230273544A1 (e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and exposure apparatus for forming image using rod lens array
JP2006035784A (ja) Ledアレイ露光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5473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10802416B1 (en) Print head and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6176445B2 (ja) プリントヘッドの光量調整方法、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装置の製造方法
JP200132230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US20240111248A1 (en) Controlling exposure apparatus used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JP2006159451A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493966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JP2001113749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04148658A (ja) Ledアレイ露光装置及びそれを備えた画像形成装置
JP2005254491A (ja) 補正装置、および画像形成装置
JP5063910B2 (ja) 画像形成装置及び画像形成方法
JP2023124818A (ja) 画像形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