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783797A - 电机 - Google Patents
电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6783797A CN116783797A CN202280010544.9A CN202280010544A CN116783797A CN 116783797 A CN116783797 A CN 116783797A CN 202280010544 A CN202280010544 A CN 202280010544A CN 116783797 A CN116783797 A CN 11678379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 protruding
- portions
- magnetic pole
- protrud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12212 insula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8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lead(0) Chemical compound [Pb] WABPQHHGFIMREM-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257 Heat-shrinkable film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70 constitu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3/00—Details of windings
- H02K3/46—Fastening of windings on the stator or rotor structure
- H02K3/5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02K3/521—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 H02K3/522—Fastening salient pole windings or connections thereto applicable to stators only for generally annula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1/00—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06—Detail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form or construction
- H02K1/12—Stationary parts of the magnetic circuit
- H02K1/14—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6—Stator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consisting of a generally annular yoke with salient poles
- H02K1/148—Sectional cor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1/00—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 H02K21/12—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 H02K21/14—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 H02K21/16—Synchronous mo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Synchronous generators having permanent magnets with stationary armatures and rotating magnets with magnets rotating within the armatures having annular armature cores with salient pole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03/00—Specific aspects not provided for in the other groups of this subclass relating to the windings
- H02K2203/12—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the bobbins for supporting the windings
-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K—DYNAMO-ELECTRIC MACHINES
- H02K2213/00—Specific aspec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nd not covered by codes H02K2201/00 - H02K2211/00
- H02K2213/03—Machines characterised by numerical values, ranges, mathematical expressions or similar inform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Insulation, Fastening Of Motor, Generator Windings (AREA)
- Iron Core Of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s (AREA)
Abstract
电机(1)具备:轴(99)、转子(90)以及定子(2)。定子(2)具有定子铁芯(10)、绝缘构件(30、60)以及卷绕于绝缘构件(30、60)的第一线圈(40)和第二线圈(50)。绝缘构件(30、60)具有向轴向突出的突出部。突出部具有沿着径向延伸的第一突出部(35)和沿着周向延伸的第二突出部(3)。第一线圈(41)卷绕于第一突出部(35a)的周向一侧(35al)和第二突出部(33ab)的外径侧。第二线圈(56)卷绕于第一突出部(35a)的周向另一侧(35ab)。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机。
背景技术
在电机等旋转电机中,已知一种将电线缠绕于多个齿(磁极部)来形成线圈的分布绕线技术。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24634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7-169419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3-333809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7-274808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分布绕线的线圈中,例如在使用线嘴来将线圈卷绕于磁极部的情况下,绕组彼此有时会相互干涉,有时会妨碍提高占积率。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分布绕线的线圈的占积率的电机。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在一个方案中,电机具备:轴、转子以及定子。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绝缘构件以及卷绕于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所述绝缘构件具有向轴向突出的突出部。所述突出部具有沿着径向延伸的第一突出部和沿着周向延伸的第二突出部。所述第一线圈卷绕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周向一侧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外径侧。所述第二线圈卷绕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周向另一侧。
根据一个方案,能提高分布绕线的线圈的占积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电机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定子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磁极部装配于定子铁芯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定子铁芯和绝缘体的一个例子的分解立体图。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定子铁芯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绝缘体的一个例子的放大立体图。
图7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线圈的卷绕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线圈的卷绕的另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线圈的形状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线圈装配于定子铁芯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装配于定子铁芯的第二线圈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线圈的形状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装配有第二线圈的定子铁芯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磁极部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绝缘体与线圈的位置关系的放大剖视图。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绝缘体与线圈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放大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申请所公开的电机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中的各元件的尺寸关系、各元件的比例等有时会与实际不同。有时附图彼此之间也会包括彼此的尺寸关系、比例不同的部分。在各附图中,为了便于理解说明,有时会图示出以稍后说明的轴99所延伸的方向为轴向并以转子90所旋转的方向为周向的坐标系。
[实施方式]
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电机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定子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图1所示的电机1例如包括图2所示的定子2、转子90以及轴99。需要说明的是,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电机1是内转子型无刷电机。电机1例如配置有具有多个磁铁91作为组成部件的转子90,而且旋转轴(轴)99与该转子90结合。此外,电机1例如容纳于未图示的框架。
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方式中的定子2具备定子铁芯10、多个第二磁极部20、一对绝缘体30和60、多个第一线圈41至46以及多个第二线圈51至56。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在以不区分多个第一线圈41至46的方式进行表述的情况下,有时会记为第一线圈40。同样地,以下,在以不区分多个第二线圈51至56的方式进行表述的情况下,有时会记为第二线圈50。需要说明的是,绝缘体30和绝缘体60是绝缘构件的一个例子。此外,在图1中,看不见位于轴向上的相反侧(负方向侧)的绝缘体30。
在实施方式中,定子铁芯10具备一对连结部11和12、十二个第一磁轭部13以及十二个第一磁极部16。如图2所示,第一磁极部16从第一磁轭部13向径向内侧突出。
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40和第二线圈50例如通过利用线嘴绕组对圆铜线进行卷绕而形成。第一线圈40和第二线圈50卷绕于装接有绝缘体30和绝缘体60的定子铁芯10。此外,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40和第二线圈50是以横跨多个第一磁极部16的方式被卷绕的分布绕线的线圈。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40和第二线圈50不卷绕于第二磁极部20。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磁极部20例如在第一线圈40和第二线圈50卷绕于定子铁芯10之后被装接。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在以区分多个第二磁极部20的方式进行表述的情况下,有时会分别记为第二磁极部20a至20l。
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磁极部装配于定子铁芯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磁极部20从径向上的外侧装接于在邻接的两个第一磁轭部13之间形成的空隙部G。例如,如图3所示,第二磁极部20a装接于在第一磁轭部13a与第一磁轭部13b之间形成的空隙部Gab。
如此,在卷绕第一线圈40和第二线圈50之后装接第二磁极部20的情况下,在将第一线圈40和第二线圈50卷绕于定子铁芯10时,第二磁极部20不会成为阻碍。由此,卷绕分布绕线的线圈时的作业性提高。
在实施方式中,首先,一对绝缘体30和60装接于定子铁芯10。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定子铁芯和绝缘体的一个例子的分解立体图。在实施方式中,连结部11和连结部12例如是由不锈钢、电磁钢板等磁性体形成的环状的构件。如图4所示,连结部11和连结部12具有大致相同的形状。需要说明的是,只要能连结并保持第一磁轭部13,连结部的材质是任意的。
第一磁轭部13例如是通过在轴向上层叠电磁钢板而形成的构件。如图4所示,多个第一磁轭部13配置为在周向上邻接。以下,在以区分多个第一磁轭部13的方式进行表述的情况下,有时会分别记为第一磁轭部13a至13l。
第一磁轭部13的轴向负方向侧的端部连结于连结部11。同样地,第一磁轭部13的轴向正方向侧的端部连结于连结部12。例如,第一磁轭部13a的端部11a连结于连结部11,端部12a连结于连结部12。即,十二个第一磁轭部13通过一对连结部11和12而沿着周向并排配置。
多个第一磁极部16是与第一磁轭部13一体形成并从第一磁轭部13的内周面侧朝向径向上的内侧延伸的突出部。以下,在以区分多个第一磁极部16的方式进行表述的情况下,有时会分别记为第一磁极部16a至16l。
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定子铁芯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如图4和图5所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磁极部16例如在顶端侧(径向上的内侧)具备向周向突出的两个端部。
如图4和图5所示,在周向上邻接的两个第一磁轭部13之间形成有空隙部G。例如,在第一磁轭部13a与第一磁轭部13b之间形成有图3中已说明的空隙部Gab,在第一磁轭部13l与第一磁轭部13a之间形成有空隙部Gla。
此外,如图4所示,在各第一磁轭部13的外周面,在周向两端侧形成有径向上的一部分向周向凹陷而成的凹部14和凹部15。如图4所示,凹部15a的周向上的端面与凹部14b的周向上的端面隔着空隙部Gab相互对置。
此外,如图5所示,第一磁极部16的周向上的端面17与邻接的第一磁极部16的周向上的相反侧的端面18隔着空隙部G相互对置。例如,第一磁极部16a的端面17a与第一磁极部16b的端面18b隔着空隙部Gab相互对置。
在实施方式中,绝缘体30从轴向上的负方向侧装接于定子铁芯10。同样地,绝缘体60从轴向上的正方向侧装接于定子铁芯10。绝缘体30和绝缘体60例如由树脂等形成。
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绝缘体的一个例子的放大立体图。如图4和图6所示,实施方式中的绝缘体30具备第一凹部31a至31l、第二凹部32a至32l、第二突出部33ab至33kl、第三突出部34b至34l、第一突出部35a至35k、凸缘部36ab至36kl、平面部37a至37l、内周端部38a至38l以及连结部39。第二突出部33ab至33kl、第三突出部34b至34l以及第一突出部35a至35k是突出部的一个例子。此外,平面部37a至37l是平面部的一个例子。
连结部39是环状的构件,从周向负方向侧覆盖定子铁芯10的连结部11。十二个第一凹部31a至31l分别从轴向负方向侧覆盖定子铁芯10的十二个第一磁极部16a至16l的轴向负方向侧的端部。十二个第二凹部32a至32l分别在周向负方向侧与插通于定子铁芯10的十二个第二磁极部20a至20l相接。如稍后说明的那样,第一磁极部16a至16l的轴向上的中央部附近分别未被第一凹部31a至31l覆盖。此外,稍后说明的第二磁极部20a至20l的周向上的端面21和端面22也分别未被第二凹部32a至32l覆盖。
第一突出部35a至35k和第三突出部34b至34l从连结部39的内周侧向内周侧和轴向负方向侧突出。如图6所示,例如,第一突出部35a在周向上具备与邻接的一个第三突出部34l对置的端面35al和与邻接的另一个第三突出部34b对置的端面35ab。同样地,例如,第三突出部34b具备与邻接的一个第一突出部35a对置的端面34ba和与邻接的另一个第一突出部35c对置的端面34bc。
第二突出部33ab至33kl分别形成于将第一突出部35a至35k的外周侧端面与第三突出部34b至34l的外周侧端面连结的位置。第二突出部33ab至33kl例如形成为沿着连结部39的内周侧在周向上延伸。例如,第二突出部33ab形成于第一突出部35a与第三突出部34b之间。
凸缘部36ab至36kl分别从第二突出部33ab至33kl的轴向负方向侧的端部向径向外周侧延伸。凸缘部36ab至36kl的外周侧的端部例如位于比连结部39的外周侧的端部在径向上靠内周侧的位置。
平面部37a至37l从连结部39的内周侧向径向内周侧配置。平面部37a至37l的轴向负方向侧的表面例如形成为与连结部39平齐。在实施方式中,平面部37a至37l在周向上位于第二突出部33ab至33kl所延伸的方向的相反侧。例如,平面部37a在径向上与第二突出部33kl和第二突出部33ab均不对置。
内周端部38a至38l分别从第一突出部35a至35k中的任一个或第三突出部34b至34l中的任一个向径向内侧突出,并向周向两侧延伸。例如,内周端部38a从第一突出部35a突出,内周端部38b从第三突出部34b突出。内周端部38a至38l分别位于第二线圈51至56与转子90之间。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绝缘体60也具备第一凹部61a至61l、第二凹部62a至62l、第二突出部63ab至63kl、第三突出部64a至64k、第一突出部65b至65l、凸缘部66ab至66kl、平面部67a至67l、内周端部68a至68l以及连结部69。
例如,第一凹部61a如图4的箭头所示地覆盖定子铁芯10的第一磁极部16a。此外,第二凹部62a如图4的箭头所示地与插通于定子铁芯10的空隙部Gab的第二磁极部20a相接。需要说明的是,绝缘体30的第一突出部35a在轴向上与绝缘体60的第三突出部34a对置,绝缘体30的第三突出部34b在轴向上与绝缘体60的第一突出部65b对置。另外,如图4所示,在实施方式中,绝缘体60具有与绝缘体30大致相同的形状,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在该情况下,实施方式中的装接有绝缘体30和绝缘体60的定子铁芯10具有在轴向上大致对称的形状。
如图7至图13所示,第一线圈40和第二线圈50卷绕于装接有绝缘体30和绝缘体60的定子铁芯10。图7和图8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线圈的卷绕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例如,形成第一线圈41的导线如图7的箭头C1所示地沿着绝缘体30的第二突出部33ab在周向上顺时针卷绕。
接着,导线如箭头C2所示地沿着平面部37b向径向内侧卷绕,然后如箭头C3所示地沿着定子铁芯10的第一磁极部16b向轴向正方向侧卷绕。之后,导线如图8的箭头C4所示地沿着绝缘体60的平面部67b向径向外侧卷绕,然后如箭头C5所示地沿着第二突出部63ab在周向上顺时针卷绕。
接着,导线如箭头C6所示地沿着平面部67a向径向内侧卷绕,然后如箭头C7所示地沿着第一磁极部16a向轴向负方向侧卷绕。然后,导线如箭头C8所示地沿着绝缘体30的平面部37a向径向外侧卷绕,之后回到箭头C1来反复进行卷绕。由此,形成图8所示的第一线圈41。
如此卷绕而成的第一线圈40例如具有如图9所示的形状。图9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一线圈的形状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如图9所示,第一线圈40具备沿着周向延伸的部分C1和部分C5、沿着径向延伸的部分C2、部分C4、部分C6和部分C8、以及沿着轴向延伸的部分C3和部分C7。第一线圈40在俯视下具有大致字形。即,第一线圈41具备在轴向上对置并且彼此向相反方向卷绕的部分C1和部分C5。
在卷绕有第一线圈41至46的定子铁芯10还卷绕有第二线圈50。图10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线圈装配于定子铁芯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例如,形成第二线圈51的导线如图10的箭头CA所示地从绝缘体30的第三突出部34b朝向第一突出部35c在周向上顺时针卷绕。此时,如图10所示,箭头CA所示的导线与第一线圈41和第一线圈42立体交叉。
接着,导线如箭头CB所示地沿着定子铁芯10的第一磁极部16c向轴向正方向侧卷绕。之后,导线如图10的箭头CC所示地从绝缘体60的第三突出部64c朝向第一突出部65b在周向上顺时针卷绕。然后,导线回到箭头CA来反复进行卷绕。形成图11所示的第二线圈51。图11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装配于定子铁芯的第二线圈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
如此卷绕而成的第一线圈40例如具有如图12所示的形状。图12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线圈的形状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如图12所示,第二线圈50具备沿着周向延伸的部分CA和部分CC、以及沿着轴向延伸的部分CB和部分CD。即,第二线圈51也具备在轴向上对置并且彼此向相反方向卷绕的部分CA和部分CC。
将如此卷绕有第一线圈41至46和第二线圈51至56的定子铁芯10的一个例子示于图13。图13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装配有第二线圈的定子铁芯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如图8至图10以及图13所示,第一线圈41至46至少在沿着周向延伸的部分C1和部分C5处位于比第二线圈51至56在径向上靠外侧的位置。
并且,在图13所示的卷绕有第一线圈40和第二线圈50的定子铁芯10还装接有多个图14所示的第二磁极部20,由此形成图2所示的定子2。图14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磁极部的一个例子的立体图。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磁极部20例如是通过在轴向上层叠电磁钢板而形成的构件。第二磁极部20具备从内周面侧朝向径向上的内侧延伸的突出部26。如图14所示,实施方式中的第二磁极部20的突出部26例如具有在顶端侧(径向上的内侧)不具备向周向突出的端部的形状。突出部26具备周向上的两个端面21和22。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磁极部20中,仅轴向上的两端部的一部分被绝缘体30和绝缘体60覆盖。例如,如图14所示,仅第二磁极部20的轴向上的端面中的斜线所示的部分被绝缘体覆盖。在该情况下,如图14所示,第二磁极部20也可以还具备覆盖端面的绝缘膜29。绝缘膜29例如是具有绝缘性的热收缩膜。在该情况下,如图14所示,也可以在突出部26的两端面21和22设置凹陷。
在实施方式中,第二磁极部20例如通过压入于在两个邻接的第一磁极部16之间形成的空隙部G而被配置。具体而言,第二磁极部20的突出部26从径向上的外侧压入于空隙部G。例如,图3所示的第二磁极部20a配置于第一磁极部16a与在周向上邻接于第一磁极部16a的第一磁极部16b之间的空隙部Gab。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实施方式中的电机1具有轴99、转子90、定子铁芯10、绝缘构件30、60以及卷绕于绝缘构件30、60的第一线圈40和第二线圈50。绝缘构件30、60具有向轴向突出的突出部。突出部33、34、35具备沿着径向延伸的第一突出部35和沿着周向延伸的第二突出部33。第一线圈41卷绕于第一突出部35a的周向一侧的部分即周向一侧的端面35al和第二突出部33ab的外径侧的部分。第二线圈56卷绕于第一突出部35a的周向另一侧的部分即周向另一侧的端面35ab。此外,也可以是,定子铁芯10具有多个第一磁极部16a至16l,第一线圈40和第二线圈50以横跨至少一个以上的第一磁极部16a至16l的方式被卷绕。根据该结构,能提高分布绕线的线圈的占积率。
此外,第一线圈40和第二线圈50配置于其至少一部分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例如,第二线圈56配置于图2的框F1所示的部分。另一方面,在示出轴向上的位置不同的剖视图的图15中,第一线圈41配置于径向和周向上的位置与图2的框F1对应的位置处的框F2。图15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绝缘体与线圈的位置关系的放大剖视图。图15示出了用图2的A-A线剖切而得到的剖面。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5中,为了方便起见,用虚线示出了图2的A-A线所示的剖面中不存在的第二磁极部20a、第二磁极部20b以及第二磁极部20l。
在实施方式中,第一线圈40和第二线圈50立体交叉配置。由此,如以上说明的那样,第一线圈41和第二线圈56如使用图2和图15而说明的那样配置于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5所示,第二线圈51和第二线圈56在周向上隔着第二磁极部20a相互对置。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绝缘构件30具有沿着径向延伸的平面部37。第一线圈40沿着平面部37被卷绕。换言之,第一线圈40配置于平面部37上。此外,第一突出部35比平面部37向轴向突出。例如,如图6所示,绝缘体30的第一突出部35a向比平面部37a靠轴向负方向侧处延伸。通过该结构,卷绕于第一突出部35a的周向一侧和第二突出部33ab的外径侧的第一线圈41与卷绕于第一突出部35a的周向另一侧的第二线圈56立体交叉。
此外,绝缘构件30还具有沿着径向延伸的第三突出部34。第二突出部33形成于第一突出部35的径向外径侧的端部与第三突出部34的径向外径侧的端部之间。此时,第一突出部35a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面35ab与第三突出部34b的周向一侧的端面34ba在周向上对置。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平面部(37a、37b)在周向上仅形成于所述第二突出部(33ab)所延伸的方向的相反侧即35al侧和34bc侧。例如,如图6所示,平面部37a不形成于在径向上与第二突出部33ab对置的位置A1。根据该结构,在对形成于周向上对置的第一突出部35a与第三突出部34b之间的第二线圈51和第二线圈56进行卷绕时,平面部37不会成为阻碍。
此外,也可以是,第二突出部33还具备向径向突出的凸缘部36。在该情况下,凸缘部36比第一突出部35和第三突出部34的轴向上的端部在轴向上向外侧突出,并比第一突出部35和第三突出部34的径向上的端部在径向上向外侧突出。在该情况下,凸缘部36在轴向上位于第一线圈40的轴向上的端部与第二线圈50的轴向上的端部之间。而且,也可以是,第二突出部33在径向上位于第一线圈40的径向上的端部与第二线圈50的径向上的端部之间。
图16是表示实施方式中的绝缘体与线圈的位置关系的一个例子的放大立体图。在该结构中,凸缘部36ab在轴向上位于第一线圈41的轴向上的端部C1与第二线圈56、51的轴向上的端部CA之间。此外,第二突出部33ab在径向上位于第一线圈41的径向上的端部C1与所述第二线圈50的径向上的端部CA之间。
在该情况下,如图16所示,凸缘部36ab在轴向上位于第一线圈41的轴向上的端部C1与第二线圈56的轴向上的端部CA之间。在该情况下,在第一线圈41与第二线圈56之间形成有与凸缘部36ab的厚度T1对应的间隙T2。由此,在卷绕第二线圈56时,能通过凸缘部36ab来阻止该第二线圈56在轴向上与第一线圈41干涉。
此外,如图16所示,绝缘体30的第二突出部33ab在径向上位于第一线圈41的径向上的端部C1与第二线圈56的径向上的端部CB之间。由此,在卷绕第二线圈51和第二线圈56时,能通过第二突出部33ab来阻止该第二线圈51和第二线圈56在径向上与第一线圈41干涉。
如以上说明的那样,在实施方式中,通过具备突出部的绝缘体,在轴向、径向以及周向中的任何方向上,都能阻止第一线圈与第二线圈的干涉。根据该结构,能提高分布绕线线圈的占积率。
而且,也可以是,电机1还具有多个第二磁极部20,该多个第二磁极部20在定子铁芯10中配置于在周向上邻接的多个第一磁极部16之间形成的空隙部G。在该情况下,第二磁极部20中的第二磁极部20a配置于在轴向上对置的一对第二突出部33ab和63ab之间形成的第一空隙部Gab。此外,第二磁极部20a与相互邻接的第二线圈56和第二线圈51这两者在周向上对置。此外,第二磁极部20中的第二磁极部20b配置于与第一空隙部Gab不同的第二空隙部Gbc,并与相互邻接的第一线圈41和第一线圈42这两者在周向上对置。
例如,如图15中虚线所示,图3所示的配置于第一空隙部Gab的第二磁极部20a与相互邻接的两个第二线圈56和51在周向上对置。更具体而言,第二磁极部20a的突出部26的一端面21与第二线圈51对置,另一端面22与第二线圈56对置。
同样地,如图15中虚线所示,图3所示的配置于第二空隙部Gbc的第二磁极部20b的突出部26的端面22与第二线圈51对置,第二磁极部20l的突出部26的端面21与第二线圈56对置。在该结构中,在卷绕第一线圈40和第二线圈50时,第二磁极部20不会成为阻碍。
[变形例]
以上,对实施方式中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代替如图14所示的绝缘膜29而通过绝缘涂装等来对第二磁极部20实施绝缘。在该情况下,在第二磁极部20的突出部26的端面21和端面22也可以不形成如图14所示的凹陷。
此外,在实施方式中,对各线圈以横跨相互邻接的两个第一磁极部的方式被卷绕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实施方式不限于此。例如,线圈可以以横跨相互不邻接的两个第一磁极部16的方式被卷绕,此外,也可以分别卷绕于单独的第一磁极部16。如此,也可以从线圈配置的作业性、定子的重心平衡等观点出发,调整供线圈卷绕的第一磁极部16的位置。在该情况下,第二磁极部20也在线圈装接之后被装接,因此能提高装接线圈时的作业性。
此外,例如,第二磁极部20也可以通过压入以外的方法来配置于空隙部G。此外,定子铁芯10的连结部11和连结部12可以只有其中的任一方,此外,也可以设于轴向上的两端部以外的场所。
此外,实施方式中的电机例如是内转子型无刷电机,但不限于此,也可以在外转子型电机中采用实施方式中的定子铁芯10和第二磁极部20。此外,定子铁芯10和第二磁极部20例如也可以用于发电机等电机以外的旋转电机。
以上,基于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实施方式和各变形例,当然可以进行不脱离本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的各种变更。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权利要求书的记载可知,进行了这样的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的各种变更的方案也包括在本发明的技术范围内。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机;2:定子;10:定子铁芯;11、12:连结部;13(13a~13l):第一磁轭部;16(16a~16l):第一磁极部(齿);20(20a~20l):第二磁极部(齿);30、60:绝缘体;33(33ab~33kl)、63(63ab~63kl):第二突出部;34(34b~34l)、64(64a~64k):第三突出部;35(35a~35k)、65(65b~65l):第一突出部;40(41~46):第一线圈;50(51~56):第二线圈;90:转子;99:轴。
Claims (9)
1.一种电机,其中,
具备:轴、转子以及定子,
所述定子具有:定子铁芯、绝缘构件以及卷绕于所述绝缘构件的第一线圈和第二线圈,
所述绝缘构件具有向轴向突出的突出部,
所述突出部具备沿着径向延伸的第一突出部和沿着周向延伸的第二突出部,
所述第一线圈卷绕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周向一侧的部分和所述第二突出部的外径侧的部分,
所述第二线圈卷绕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周向另一侧的部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机,其中,
所述绝缘构件具有沿着径向延伸的平面部,
所述第一突出部比所述平面部向轴向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机,其中,
所述平面部在周向上仅形成于所述第二突出部所延伸的方向的相反侧。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中,
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的一部分配置于在轴向上重叠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中,
所述绝缘构件还具有沿着径向延伸的第三突出部,
所述第二突出部形成于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径向外径侧的端部与所述第三突出部的径向外径侧的端部之间,
所述第一突出部的周向另一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三突出部的周向一侧的端面在周向上对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机,其中,
所述第二突出部还具备向径向突出的凸缘部,
所述凸缘部比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三突出部的轴向上的端部在轴向上向外侧突出,并比所述第一突出部和所述第三突出部的径向上的端部在径向上向外侧突出。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机,其中,
所述凸缘部在轴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线圈的轴向上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线圈的轴向上的端部之间,
所述第二突出部在径向上位于所述第一线圈的径向上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线圈的径向上的端部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电机,其中,
所述定子铁芯具有多个第一磁极部,
所述第一线圈和所述第二线圈以横跨至少一个以上的所述第一磁极部的方式被卷绕。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机,其中,
还具有多个第二磁极部,所述多个第二磁极部在所述定子铁芯中配置于空隙部,所述空隙部形成于在周向上邻接的所述多个第一磁极部之间,
所述第二磁极部中的至少任一个配置于第一所述空隙部,并与相互邻接的两个第二线圈在周向上对置,第一所述空隙部形成于在轴向上对置的一对所述第二突出部之间,
所述第二磁极部中的至少任一个配置于与第一所述空隙部不同的第二所述空隙部,并与相互邻接的两个第一线圈在周向上对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1059461A JP2022155983A (ja) | 2021-03-31 | 2021-03-31 | モータ |
JP2021-059461 | 2021-03-31 | ||
PCT/JP2022/015463 WO2022210716A1 (ja) | 2021-03-31 | 2022-03-29 | モータ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6783797A true CN116783797A (zh) | 2023-09-19 |
Family
ID=834563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80010544.9A Pending CN116783797A (zh) | 2021-03-31 | 2022-03-29 | 电机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171031A1 (zh) |
EP (1) | EP4318890A1 (zh) |
JP (1) | JP2022155983A (zh) |
CN (1) | CN116783797A (zh) |
WO (1) | WO202221071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4049638A (ja) | 2022-09-29 | 2024-04-10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水平多関節ロボット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84006B2 (ja) * | 1996-01-30 | 2004-01-06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回転機および成形方法 |
JP4084083B2 (ja) | 2002-05-15 | 2008-04-30 | 株式会社小田原エンジニアリング | ステータコアの巻線方法及びその装置 |
JP4780398B2 (ja) | 2006-03-31 | 2011-09-28 |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 ステータコア、ステータ、回転電機、及びステータの製造方法 |
JP2010246342A (ja) | 2009-04-09 | 2010-10-28 | Toyota Industries Corp | 電機における固定子 |
WO2013179476A1 (ja) * | 2012-06-01 | 2013-12-05 |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 回転電機、回転電機用ステータおよび車両 |
JP6107990B2 (ja) * | 2016-03-02 | 2017-04-05 | 株式会社安川電機 | コイル製造用巻線部材 |
JP2017169419A (ja) | 2016-03-18 | 2017-09-21 | 株式会社明電舎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 |
-
2021
- 2021-03-31 JP JP2021059461A patent/JP2022155983A/ja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3-29 EP EP22780927.4A patent/EP4318890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3-29 US US18/552,759 patent/US20240171031A1/en active Pending
- 2022-03-29 CN CN202280010544.9A patent/CN116783797A/zh active Pending
- 2022-03-29 WO PCT/JP2022/015463 patent/WO202221071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40171031A1 (en) | 2024-05-23 |
JP2022155983A (ja) | 2022-10-14 |
WO2022210716A1 (ja) | 2022-10-06 |
EP4318890A1 (en) | 2024-02-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610328B2 (en) |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 |
US7944109B2 (en) | Stator of motor having an insulator with lead out guide portions | |
US8258668B2 (en) | Stator and rotating electric machine employing the same | |
EP3425776B1 (en) | Busbar assembly and motor comprising same | |
EP3358715B1 (en) | Stator, motor, and pump device | |
KR102680580B1 (ko) | 버스바 조립체,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 |
JP6461381B2 (ja) | 回転電機の固定子、回転電機、および、回転電機の固定子の製造方法 | |
CN109923765B (zh) | 盖组件和包括该盖组件的马达 | |
US20090243421A1 (en) | Electric motor stator and permanent magnet-type electric motor using the same | |
CN116783797A (zh) | 电机 | |
KR20170050928A (ko) | 모터용 플랜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 |
US20110210638A1 (en) | Stator for electric rotating machine | |
CN113924712B (zh) | 旋转电机及制造定子核心的方法 | |
EP4318882A1 (en) | Motor | |
US10693329B2 (en) | Polyphase claw pole motor and stator of the polyphase claw pole motor | |
JP7211883B2 (ja) | ステータおよびモータ | |
KR20170102744A (ko) | 버스바 조립체, 이를 포함하는 모터 | |
CN110168864B (zh) | 旋转电机 | |
JPH04312336A (ja) | 電動機の固定子 | |
EP4044402B1 (en) | Motor | |
WO2023145745A1 (ja) | ステータ及びモータ | |
JP2002315236A (ja) | 内転型電動機の固定子 | |
CN113544945B (zh) | 定子 | |
WO2023166818A1 (ja) | 電機子及び回転電機 | |
US20240186844A1 (en) | Magnetic core, winding with magnetic core, rotary electric machine, and brushless mo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