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88590A - 压带装置及包括其的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 - Google Patents

压带装置及包括其的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88590A
CN116588590A CN202310648215.3A CN202310648215A CN116588590A CN 116588590 A CN116588590 A CN 116588590A CN 202310648215 A CN202310648215 A CN 202310648215A CN 116588590 A CN116588590 A CN 1165885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t
press
plate
self
position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648215.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晟
宋兴元
朱立平
卢舟燕
张少聪
段运熊
袁海鹏
于中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Shang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Shang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Coal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 Group Shang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648215.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8859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885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885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65G15/60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or guiding belts, e.g. by fluid je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15/0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 B65G15/10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endless surfaces with parallel longitudinal axes, or a multiplicity of parallel elements, e.g. ropes defining an endless surface
    • B65G15/12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endless surfaces with parallel longitudinal axes, or a multiplicity of parallel elements, e.g. ropes defining an endless surface with two or more endless belts
    • B65G15/14Conveyors having endless load-conveying surfaces, i.e. belts and like continuous members, to which tractive effort is transmitted by means other than endless driving elements of similar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two or more co-operating endless surfaces with parallel longitudinal axes, or a multiplicity of parallel elements, e.g. ropes defining an endless surface with two or more endless belts the load being conveyed between the bel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39/00Rollers, e.g. drive rollers, or arrangements thereof incorporated in roller-ways or other types of mechanical conveyors 
    • B65G39/02Adaptations of individual rollers and supports therefor
    • B65G39/07Other adaptations of sleev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43/00Control devices, e.g. for safety, warning or fault-correcting
    • B65G43/08Control devices operated by article or material being fed, conveyed or discharg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3/00Indexing code relating to control or detection of the articles or the load carriers during conveying
    • B65G2203/04Detection means
    • B65G2203/042Sens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e Of Belt Convey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压带装置及包括其的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该压带装置包括:安装基座,通过可调节式紧固件安装至机架;压辊组件,包括压辊支架和压辊,并且在压带时位置对应于覆盖带的两侧边缘的压辊呈截头圆锥形;复位装置,连接在安装基座和压辊组件之间,推动压辊组件将覆盖带压向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承载带;保持托架,维持压辊组件相对于覆盖带中间,在复位装置处设置有监测传感器,在安装基座处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用于基于监测传感器的信号调节可调节式紧固件从而控制压带装置相对于机架的位置。本发明的压带装置能够灵活调节其压辊组件的位姿和压合力,使压辊更贴合地压向覆盖带,从而减少运输过程中煤料的散落。

Description

压带装置及包括其的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带式输送机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本发明涉及压带装置及包括其的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
背景技术
露天煤矿的开采已经进入高速发展期,据统计,至2020年,全国年产超过1000万吨的露天煤矿已有19座。未来露天煤流运输系统向着连续化、大型化、智能化发展,而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为露天矿煤料连续出坑的关键。
图1为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在露天煤矿的立体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该输送机用于将煤料从煤矿的较低位置15输送至较高位置14。该输送机的倾角角度可以为0~90°不等。
为了防止煤料在运输过程中因重力原因而滑落,该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输送带设置有由覆盖带主动轮111驱动的覆盖带11,以及由承载带主动轮121驱动的承载带12,该覆盖带主动轮111和承载带主动轮121可以设置在较低位置15处或者较高位置14处。
图2为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覆盖带、承载带压紧煤料的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煤料13位于覆盖带11和承载带12之间,承载带12下面是托辊,该托辊支撑承载带12并固定承载带12的形状。该煤料13集中在覆盖带11和承载带12的中间部位,在覆盖带11和承载带12的两侧边缘的煤料13少,形成覆盖带11中间凸起两侧先向下凹再向上合并的形状。覆盖带11的上方所受压合力的方向如图中的箭头所示,通过来自上方的压合力煤料13被保持在压合在覆盖带11和承载带12之间,并随覆盖带11和承载带12被输送到期望地点,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滑落。而图2为覆盖带11、承载带12以及在其中的煤料13的压紧的理想状态,而在实际运输过程中,置于覆盖带11和承载带12之间煤料13的量有多有少,且覆盖带11和承载带12的两侧边缘也不会如图中压合紧实没有缝隙。现有的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覆盖带11上方的压力无法及时、自如地调整,煤料13会从覆盖带11和承载带12两侧边缘出现缝隙中大量散落,造成损耗。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用于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压带装置以及包括其的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从而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和其它方面的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压带装置,其中,所述压带装置包括:
安装基座,所述安装基座适于将所述压带装置固定至所述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机架,所述安装基座具有可调节式紧固件,所述安装基座适于通过所述紧固件安装至所述机架;
压辊组件,所述压辊组件包括压辊支架和安装在所述压辊支架上的压辊,并且在压带时位置对应于所述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覆盖带的两侧边缘的压辊呈截头圆锥形,所述截头圆锥形具有直径较小的第一端和直径较大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覆盖带的外侧;
复位装置,所述复位装置连接在所述安装基座和所述压辊组件之间,所述复位装置推动所述压辊组件,使得所述压辊组件将所述覆盖带压向所述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承载带;
保持托架,所述保持托架的第一端铰接至所述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机架,所述保持托架的第二端作用于所述压辊组件的压辊支架的两侧并且维持所述压辊组件相对于所述覆盖带对中,
其中,在所述复位装置处设置有监测传感器,在所述安装基座处设置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用于基于所述监测传感器的信号调节所述可调节式紧固件从而控制所述压带装置相对于所述机架的位置。
在如前述的压带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安装基座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板件和第二板件,所述第一板件适于安装至所述机架,所述第二板件连接所述复位装置,所述驱动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之间,所述紧固件为连接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的多个平行的紧固螺栓,所述驱动电机能够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紧固螺栓从而在至少所述复位装置的作用方向上调节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的相对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呈方形,所述多个平行的紧固螺栓为四个紧固螺栓,所述四个紧固螺栓分别位于方形的所述第一板件和所述第二板件的四个直角处,所述驱动电机能够分别独立地调节所述四个紧固螺栓。
在如前述的压带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复位装置为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安装基座,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二端连接所述压辊组件,在所述安装基座上设置有第一套管,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一套管内,所述压辊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套管,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套管内,并且所述第一套管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套管的自由端相互套叠。
在如前述的压带装置中,可选地,在所述压缩弹簧内设置有刚性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第一端固定至所述安装基座或者所述压辊组件之一,所述导向杆的第二端延伸穿过所述安装基座或者所述压辊组件之另一并且被约束径向相对运动。
在如前述的压带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压辊支架包括连接支板、一个一级自位压杆、两个二级自位压杆及四个三级自位压杆,所述连接支板枢接于所述一级自位压杆的中点,所述一级自位压杆的纵向平行于所述覆盖带的行进方向,所述二级自位压杆、所述三级自位压杆和所述压辊的纵向垂直于所述覆盖带的行进方向,两个所述二级自位压杆的中点分别枢接于所述一级自位压杆的端点且所述二级自位压杆与所述一级自位压杆在垂直的平面内枢转,四个三级自位压杆的中点分别枢接于所述二级自位压杆的端点且所述三级自位压杆和所述二级自位压杆在相同的平面内枢转,在所述三级自位压杆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压辊,所述压辊的中点枢接于所述三级自位压杆的端部且所述压辊与所述三级自位压杆在相同的平面内枢转,
并且,所述二级自位压杆具有挡在所述压辊的前方的清理装置。
在如前述的压带装置中,可选地,所述保持托架包括对置的两个保持臂,所述两个保持臂均由角钢制成,所述两个保持臂的中部通过连杆连接,所述两个保持臂在第一端处铰接至所述机架,所述两个保持臂在第二端处夹持在所述一级自位压杆的两侧,并且,在所述第二端处所述两个保持臂均设置有长槽,所述长槽的纵向基本平行于所述一级自位压杆的纵向,在所述一级自位压杆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支撑销,所述第一支撑销以可活动的方式插设在所述长槽中。
在如前述的压带装置中,可选地,所述连接支板为长方形的板材,在所述连接支板的第一侧上设置所述第二套管,在所述连接支板的第二侧上于所述连接支板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耳板和第二耳板,所述第一耳板和所述第二耳板分别包括对置的两个耳板用于将所述一级自位压杆夹置于其中,在所述一级自位压杆的偏离中点的位置处两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销,在所述一级自位压杆的中点处两侧设置有第二支撑销,所述第一耳板骑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销,所述第二耳板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销,并且所述第二支撑销位于所述复位装置的力的作用线上。
在如前述的压带装置中,可选地,以所述覆盖带的行进方向为前方,所述保持托架位于所述压辊组件的后方。
在如前述的压带装置中,可选地,在最外两侧的压辊处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趋于将对应的所述压辊复位到与所述二级自位压杆平行的初始位置。
为了实现前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其中,所述输送机具有如前述第一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带装置。
本发明的压带装置,根据其在复位装置处设置的监测传感器的监测信号,在安装基座处设置有驱动电机分别各自调节多个可调节式紧固件,从而及时、灵活自如地控制压带装置相对于机架的位置,即压带装置的压辊组件的位姿以及压合力。这样能够使压辊组件更贴合地压紧覆盖带,以大幅度地减少在运输过程中煤料从覆盖带和承载带的两侧边缘出现缝隙中的散落。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的具有该压带装置的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同样具有前述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中:
图1为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在露天煤矿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覆盖带、承载带压紧煤料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用于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包含压带装置;
图4为图3的用于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实施例的压带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压带装置的实施例的压辊组件的局部侧面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压辊组件的在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覆盖带的两侧边缘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压辊示意图;
图7为图4的压带装置的实施例的压辊组件的一级自位压杆的中部侧面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示出了保持托架的第二端以及连接支板;
图8为图4的压带装置的实施例的复位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压带装置;10-机架;11-覆盖带;111-覆盖带主动轮;12-承载带;121-承载带主动轮;13-煤料;14-较高位置;15-较低位置;2-安装基座;21-紧固件;22-驱动电机;23-第一板件;24-第二板件;25-第一套管;3-压辊组件;31-压辊支架;311-连接支板;3111-连接支板的第一侧;3112-连接支板的第二侧;3113-第一耳板;3114-第二耳板;312-一级自位压杆;3120-第一支撑销;3121-第二支撑销;313-二级自位压杆;3131-清洁装置;314-三级自位压杆;32-压辊;321-两侧边缘的压辊;3211-压辊直径较小的第一端;3212-压辊直径较大的第二端;33-第二套管;4-复位装置;41-压缩弹簧;411-压缩弹簧的第一端;412-压缩弹簧的第二端;42-导向杆;421-导向杆的第一端;422-导向杆的第二端;5-保持托架;51-保持托架的第一端;52-保持托架的第二端;53-保持臂;54-连杆;55-长槽。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和具体实施例,下面将以示例方式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压带装置及包括其的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结构组成、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描述不应被理解为用于对本发明形成任何限制。
此外,对于在本文提及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本发明仍然允许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者删减而不存在任何的技术障碍,从而应当认为这些根据本发明的更多实施例也是在本文的记载范围之内。
在本公开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点”、“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内”、“外”、“径向”、“水平”、“垂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公开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公开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公开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或更多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图3为本发明的用于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立体示意图,包含压带装置。
从图3的实施例可以看出,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包括:机架10、压带装置1、覆盖带11、承载带12,需输送的煤料13位于在覆盖带11与承载带12之间(如图2所示)。
本发明的压带装置1置于在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机架10与覆盖带11之间,所述压带装置1的上端固定在机架10上,该压带装置1下端压在覆盖带11上。该压带装置1用于对覆盖带11施加压合力,将覆盖带11压向承载带12,以使煤料13被保持压合在覆盖带11和承载带12之间,并使煤料13随覆盖带11和承载带12被输送到期望地点,且在运输过程中不会散落。
具体地,如图中所示,压带装置1包括:安装基座2、压辊组件3、复位装置4和保持托架5。压带装置1通过安装基座2的上端固定至机架10,该安装基座2下端依次安装复位装置4和压辊组件3。该压辊组件3包括压辊支架31和压辊32,该压辊32压在覆盖带11上方。在煤料输送过程中,安装基座2施加的压合力通过复位装置4传递压辊组件3,以调整压辊32的位姿与压合力,从而使压辊32更贴合地压向下方的覆盖带11,以保持煤料13压合在覆盖带11和承载带12之间,同时压合覆盖带11和承载带12的两侧边缘,以减少该两侧边缘的缝隙,从而减少煤料从缝隙中散落。
根据图示实施例,该压辊32安装在压辊支架31上,该压辊支架31包括一级自位压杆312、二级自位压杆313及三级自位压杆314。该压辊32的横向两侧夹置连接在两个三级自位压杆314中间,该两个三级自位压杆314夹置连接在两个二级自位压杆313中间,且该二级自位压杆313连接于一级自位压杆312的两端处。如该图示示例中,该压辊32、二级自位压杆313与三级自位压杆314的纵向垂直于覆盖带11的行进方向,且一级自位压杆312的纵向平行于覆盖带11的行进方向,以确保在煤料输送过程中,压辊32的滚动方向与覆盖带11的行进方向相同,压辊32在滚动的同时压紧覆盖带11,且不会发生横向偏转。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该压辊32的纵向的总体长度大于等于覆盖带11的宽度。在压辊32对覆盖带11施加压合力时,该压辊32的纵向能够更大面积地贴合压在覆盖带11的宽度上,同时也压合到覆盖带11和承载带12的两侧边缘,从而使覆盖带11向下方压合地更紧,以减少煤料的散落。
从图3的实施例还可以看出,该保持托架的第一端51(结合图4所示)固定在机架10上,该保持托架的第二端52安装在压辊组件3上,使压辊组件3维持在覆盖带11中间,在煤料输送的整个过程中,保持压辊组件3完整压合覆盖带11的中部以及两侧边缘。
图4为图3的用于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实施例的压带装置的立体示意图。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压带装置1从上到下依次安装有安装基座2、复位装置4和压辊组件3,该安装基座2施加的压合力可以通过复位装置4传递至压辊组件3,从而使压辊组件3压向覆盖带11。在压辊组件3处还安装保持托架5,该保持托架5用以使压辊组件3维持在覆盖带11中间,在煤料输送的整个过程,保持压辊组件3居中从而完整压合覆盖带11的中部以及两侧边缘。
根据图4的实施例,压辊组件3包括压辊支架31和安装在压辊支架31上的压辊32。所述压辊支架31包括连接支板311、一级自位压杆312、二级自位压杆313及三级自位压杆314。该一级自位压杆312的两个端点处分别连接两个二级自位压杆313,该两个二级自位压杆313夹持连接四个三级自位压杆314,该四个三级自位压杆314夹持连接四个压辊32。
具体地,结合图5所示的压辊组件的局部侧面示意图,可以清楚地看出,该压辊32的横向侧面中点枢接于三级自位压杆314的端部,该压辊32可以绕枢接的中点,在两侧三级自位压杆314限定的平面内枢转。该三级自位压杆314的中点枢接于二级自位压杆313的端点,该三级自位压杆314可以绕枢接的中点,在两侧二级自位压杆313限定的平面内枢转。该二级自位压杆313的中点枢接于一级自位压杆312的端点,该二级自位压杆313可以绕枢接的中点,在一级自位压杆312限定的平面内枢转。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该压辊32、二级自位压杆313与三级自位压杆314的纵向垂直于覆盖带11的行进方向,且一级自位压杆312的纵向平行于覆盖带11的行进方向,因此,前述的枢转的限定的平面为垂直于覆盖带11的平面。在压辊组件受到来自复位装置4传递的压合力时,压辊32、二级自位压杆313与三级自位压杆314各自能够灵活地枢转,以调整四个压辊32的位姿,可以使压辊32更加贴合地压向覆盖带11的表面形状,并且防止在煤料输送过程中压辊32发生横向偏转。
图5为图4的压带装置的实施例的压辊组件的局部侧面示意图。结合图5的实施例还可以看出,四个压辊32纵向并列分布。在输送过程中,煤料13集中在覆盖带11和承载带12的中间部位凸起,在覆盖带11和承载带12的两侧边缘形成先向下凹再向上合并的形状(如图2所示)。位于中间的两个压辊32用于压紧固定覆盖带11的中间凸起的煤料,两侧边缘的压辊321用于压紧覆盖带11的两侧边缘。
图6为图5的压辊组件的在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覆盖带的两侧边缘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压辊示意图。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两侧边缘的压辊321可以为如图6的实施例中的截头圆锥形,该两侧边缘的压辊直径较小的第一端3211朝向覆盖带11的内侧,压辊直径较大的第二端3212朝向覆盖带11的外侧。具体地,在压带时,压辊直径较小的第一端3211位于覆盖带11两侧边缘的凹处,压辊直径较大的第二端3212位于覆盖带11两侧边缘的合并处,该两侧边缘的压辊321的截头圆锥形的形状,正贴合覆盖带11和承载带12的两侧边缘形成的先向下凹再向上合并的形状。因此,截头圆锥形的两侧边缘的压辊321能够更紧密地使覆盖带11和承载带12的两侧边缘压合更紧实,大幅度地缩小覆盖带11和承载带12的两侧边缘的缝隙,使其中的煤料13不易从缝隙中散落。
在其它实施例中,在最外两侧边缘的压辊321处可以设置有复位弹簧(图中未示出),该复位弹簧趋于将对应的两侧边缘的压辊321复位到与二级自位压杆313平行的初始位置。在压合力调整时,可以更方便调节两侧边缘的压辊321的压合角度,以贴合覆盖带11两侧边缘的形状。
进一步地,在可选的实施例中,二级自位压杆313可以具有挡在压辊32的后方的清理装置3131(如图5所示)。该清理装置可以在输送过程中,清理从覆盖带11和承载带12两侧边缘的缝隙处散落到覆盖带11上方的煤料,防止该些煤料随着覆盖带11进入到压辊32处对压辊32造成磨损从而降低压辊32的压合作用,进而避免发生偏带现象。该清洁装置3131可以为如图5的实施例所示的刮板,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清洁装置3131也可以为毛刷,该清洁装置3131的类型不限,只要能够清理覆盖带11上散落的煤料即可。
在如图4的实施例中,在一级自位压杆312的中点处,枢接连接支板311。该连接支板311为长方形的板材,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该连接支板311的形状可以例如但不限于圆形、方形、椭圆形等。
该连接支板311具有第一侧3111以及第二侧3112,在连接支板的第一侧3111连接复位装置4,在该连接支板的第二侧3112连接一级自位压杆312和保持托架5。以覆盖带11的行进方向为前方,在连接支板的第二侧3112,保持托架5位于压辊组件3的后方,用以使压辊组件3维持在覆盖带11中间。
具体地,该保持托架5包括对置的两个保持臂53,该两个保持臂53的中部通过连杆54连接,该连杆54能够使两个保持臂53相对稳固。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该两个保持臂53均由角钢制成,角钢牢固并适于安装固定。该两个保持臂53在保持托架的第一端51处铰接至机架10,保持托架的第二端52连接在连接支板的第二侧3112,将一级自位压杆312夹置在其中,从而维持压辊组件3在覆盖带11中间的位置。
图7为图4的压带装置的实施例的压辊组件的一级自位压杆的中部侧面局部放大示意图,其中示出了保持托架的第二端以及连接支板。结合图7的一级自位压杆的中部侧面局部放大示意图,可以清楚地看出,一级自位压杆312、保持托架的第二端52与连接支板311相互连接方式。
在连接支板的第二侧3112,分别有第一耳板3113和第二耳板3114,该第一耳板3113用于将连接支板311固定连接在一级自位压杆312上,该第二耳板3114用于连接保持托架5,且将保持托架5固定在一级自位压杆312上。以覆盖带11的行进方向为前方,则第一耳板3113设置在第二耳板3114的前方,即保持托架5连接在一级自位压杆312的中后段。结合图4可以看出,保持托架5位于压辊组件3的后方,用以维持压辊组件3在覆盖带11中间的位置。
该第一耳板3113包括对置的两个耳板,用于将一级自位压杆312夹置于其中。该第一耳板3113为长方形,其下方中部有弓形缺口。该第一耳板3113在靠近连接支板311的长方形板材处设置有两个支撑板,该支撑板用于支撑所述长方形板材。在一级自位压杆312的中点处两侧设置有第二支撑销3121,该弓形缺口适配所述第二支撑销3121,连接时,第一耳板3113的弓形缺口骑置于第二支撑销3121,该第二支撑销3121能够在该弓形缺口限定的范围内转动。
在实际煤料输送过程中,以覆盖带11的行进方向为前方,前方压辊32与后方压辊32(见图4)因所压合的煤量不同而产生上下落差,并通过三级自位压杆314以及二级自位压杆313层层传递到一级自位压杆312,使得一级自位压杆312的前后两端产生上下落差。在第一耳板3113的弓形缺口的限制下,该前后两端的上下落差使得一级自位压杆312以第二支撑销3121为轴转动。由于该第二支撑销3121设置在一级自位压杆312的中点处,即复位装置4的力的作用线上,来自复位装置4传递的压合力能够均匀地平衡、调节前方压辊32与后方压辊32对覆盖带11的压合角度以及压合力度,以随时适应在煤料输送过程中前方压辊32与后方压辊32不断变化的压合的煤量,使压辊32更贴合覆盖带11的形状,从而减少煤料的散落。
该第二耳板3114设置在第一耳板3113的后方,该第二耳板3114包括对置的两个耳板,用于将所述一级自位压杆312夹置于其中。该第二耳板3114呈倒三角形状,该第二耳板3114的倒三角形状即能节省耳板的材料,又能够让保持托架的第二端52更贴合地夹持在一级自位压杆312的两侧。该倒三角形状下端设置通孔,在该一级自位压杆312设置有第一支撑销3120,该通孔的圆形形状能够适配插设第一支撑销3120。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通孔的形状不限,只要能够插设第一支撑销3120即可。该第一支撑销3120穿插通过保持托架的第二端52、第二耳板3114,将保持托架5、连接支板311铰接到一级自位压杆312的偏离中点的后方位置。
可选地,根据图7的实施例,该保持托架的第二端52可以设置有长槽55,该长槽55的纵向初始位置基本平行于一级自位压杆312的纵向,该长槽55的后方略向上倾斜。该长槽55的宽度适配第一支撑销3120的直径,使该第一支撑销3120可以活动地插设在长槽55的任意位置,该第一支撑销3120经过第二耳板3114的通孔铰接至一级自位压杆312偏离中点的后方位置。
具体地,在一级自位压杆312以第二支撑销3121为轴转动时,一级自位压杆312能够带动第一支撑销3120在长槽55中移动,该长槽55的长度限制第一支撑销3120的移动范围,以限制一级自位压杆312的转动幅度,从而防止一级自位压杆312的翻转并且保持压辊32的压合状态,同时维持压辊组件3在覆盖带11中间。
在实际煤料输送过程中,以覆盖带11的行进方向为前方,在前方压辊32与后方压辊32(见图4)因所压合的煤量不同而产生上下落差时,一级自位压杆312以第二支撑销3121为轴转动,并带动第一支撑销3120在长槽55中移动。
具体地,当前方压辊32压合的煤量较多时,一级自位压杆312的前端向上移动,并以第二支撑销3121为轴转动,其后端随之以相同幅度向下移动,带动第一支撑销3120移动并限位至长槽55的偏前端处,从而限定一级自位压杆312的纵向相对于覆盖带11的平面的倾斜角度,以防止一级自位压杆312的翻转并且保持前后压辊32的压合状态。该一级自位压杆312的纵向倾斜角度以及来自复位装置4传递的压合力,能够调整增大前方压辊32与覆盖带11之间的空间,能够通过大量的煤料,并且前方压辊32贴合覆盖带11的上表面,不会造成过度挤压覆盖带11而导致其中的煤料在两侧边缘处被挤出;同时压下后方压辊32,使得后方压辊32与覆盖带11之间的空间减小,能够通过少量的煤料,并且后方压辊32贴合覆盖带11的上表面,不会造成过多空间而导致煤料在覆盖带11的两侧边缘处散落。
当后方压辊32压合的煤量较多时,一级自位压杆312的后端向上移动,并以第二支撑销3121为轴转动,其前端随之以相同幅度向下移动,带动第一支撑销3120移动并限位至长槽55的偏后端处,从而限定一级自位压杆312的纵向相对于覆盖带11的平面的倾斜角度,以防止一级自位压杆312的翻转并且保持前后压辊32的压合状态。该一级自位压杆312的纵向倾斜角度以及来自复位装置4传递的压合力,能够调整增大后方压辊32与覆盖带11之间的空间,能够通过大量的煤料,并且后方压辊32贴合覆盖带11的上表面,不会造成过度挤压覆盖带11而导致其中的煤料在两侧边缘处被挤出;同时压下前方压辊32,使得前方压辊32与覆盖带11之间的空间减小,能够通过少量的煤料,并且前方压辊32贴合覆盖带11的上表面,不会造成过多空间而导致煤料在覆盖带11的两侧边缘处散落。
在实际煤料输送过程中,前方压辊32与后方压辊32所压合的煤量不断在变化,根据图7所示的实施例,一级自位压杆312可以根据前后煤量的实时变化调整倾斜角度,从而随时调整前方压辊32与后方压辊32的压合角度和压合力度,使前方压辊32与后方压辊32更贴合覆盖带11的形状,从而减少煤料的散落。
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一级自位压杆312的另一侧与如图7所示的实施例对置设置,其结构与安装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从图4的实施例还可以看出,压辊组件3的连接支板的第一侧3111依次连接复位装置4和安装基座2。该一级自位压杆312的第二支撑销3121位于一级自位压杆312的中点处,正处于复位装置4的下方,即在于复位装置4的力的作用线上。
该安装基座2通过复位装置4推动连接支板311,由于第二支撑销3121的连接,将压合力依次传导至一级自位压杆312、二级自位压杆313、三级自位压杆314,最终传导至压辊32,使得压辊32将覆盖带11压向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承载带12,以保持煤料压合在其中。
在该连接支板的第一侧3111上设置有第二套管33,该安装基座2上设置有第一套管25,该第一套管25和第二套管33内设置压缩弹簧41(如图8所示)。在图4的实施例中,第二套管33的内径大于第一套管25,第一套管25的自由端嵌套在第二套管33中。在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套管25的内径可以大于第二套管33,该第二套管33的自由端嵌套在第一套管25中,只要第一套管的自由端和第二套管的自由端相互套叠即可。第一套管25和第二套管33的设置对其内的压缩弹簧41进行限位,当安装基座2施加压合力时,第一套管25和第二套管33相互嵌套,将压缩弹簧41限制在其内,使该压合力通过压缩弹簧41能够精确地向下压向压辊组件3,而不产生偏移。
图8为图4的压带装置的实施例的复位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结合图8的复位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可以清楚地看出,复位装置4为压缩弹簧41,该压缩弹簧的第一端411连接安装基座2,并且压缩弹簧41的第一端411位于第一套管25内。该压缩弹簧的第二端412连接压辊组件3的连接支板的第一侧3111,并且该压缩弹簧的第二端412位于第二套管33内。
在图8的实施例中,压缩弹簧41内设置有刚性的导向杆42,该导向杆的第一端421固定至安装基座2,导向杆的第二端422延伸穿过连接支板的第一侧3111,并且该导向杆42被约束,只能做轴向运动,从而约束其外侧的压缩弹簧41只能做轴向运动,不会发生偏移,以确保压合力能够径直向下传递。在可选的实施例中,该导向杆的第一端421也可以固定至连接支板的第一侧3111,导向杆的第二端422延伸穿过安装基座2,并且该导向杆42被约束,只能做轴向运动,从而约束其外侧的压缩弹簧41只能做轴向运动,不会发生偏移,以确保压合力能够精确地径直向下传递、确保压辊组件与覆盖带的对中。
在该图中,为了便于示出压缩弹簧41及导向杆42,仅部分地示出了第一套管25和第二套管33。关于第一套管25和第二套管33的长度,可以参见图4中所示。
进一步地,在复位装置4处设置有监测传感器(图中未示出),该监测传感器用于监测压辊组件3的位姿以及该压辊组件3对覆盖带11的压合情况,安装基座2将根据该监测传感器所发出的信号调整压合力。
根据图4的实施例,该安装基座2具有第一板件23、第二板件24、可调节式紧固件21以及驱动电机22。通过利用驱动电机22调节安装基座2的位姿,不仅能够调节压带组件对覆盖带的压紧,而且还能够与压辊组件侧边的截头圆锥形压辊协同实现压带组件在覆盖带上的对中,有效防止覆盖带由于煤料分布不均而导致逐渐跑偏。
该第一板件23与该第二板件24之间平行间隔,通过多个可调节式紧固件21连接,该多个可调节式紧固件21平行设置。该可调节式紧固件21的上端延伸穿过第一板件23,并将第一板件23固定安装在机架10上,该可调节式紧固件21的下端延伸穿过第二板件24。在该图示示例中,安装基座2共有四个可调节式紧固件21,分别位于第一板件23和第二板件24的边角处。
在图4的实施例中,该第一板件23和该第二板件24呈方形,该方形形状能够方便地将安装基座2分别安装于机架10和复位装置4上。在不同的实施例中,该第一板件23和该第二板件24的形状不限,只要分别能够固定在机架10上以及通过调节紧固件21使第二板件24相对于第一板件23产生运动。
从图4的实施例中可以看出,驱动电机22设置在第一板件23和第二板件24之间。该驱动电机22能够基于位于复位装置4的监测传感器的信号,通过传动机构分别独立地驱动的多个可调节式紧固件21,以调节第二板件24相对于第一板件23的位置,从而调整压辊组件3的位姿以及各方向上的对于覆盖带11的压合力度。在监测传感器监测到压辊32对覆盖带11的压合过松的方位,使调整对应方位的可调节式紧固件21,使第二板件24在该方位向下施加压合力;并由第二板件24带动复位装置4的压缩与拉伸,从而传导至压辊组件3在该方位加紧压合,使压辊32以贴合压向覆盖带11。在监测传感器监测到压辊32对覆盖带11的压合过紧的方位,使调整对应方位的可调节式紧固件21,使第二板件24在该方位放松向下压合力,并由第二板件24带动复位装置4的压缩与拉伸,从而传导至压辊组件3在该方位放松压合,使压辊32以贴合压向覆盖带11。在实际输送过程中,根据监测传感器的监测信号,驱动电机22及时、灵活自如地调节可调节式紧固件21,通过复位装置4的传导,从而对压辊32的位姿以及压合力进行调整,使压辊32及时贴合覆盖带11。
在其他的实施例中,可调节式紧固件21可以为紧固螺栓、可调节螺杆等,只要能够通过其对第二板件24相对于第二板件24相对于第一板件23的位置进行调节即可。
本发明的压带装置1,其监测传感器监测压辊组件3的位姿以及该压辊组件3对覆盖带11的压合情况,并将该监测信号发送至位于安装基座2的驱动电机22。该驱动电机22根据该监测信号,通过传动机构分别调节位于安装基座2的可调节式紧固件21,使第二板件24的一侧或多侧向下压或放松,并通过复位装置4的传递,调整压辊组件3的位姿和压合力,从而使压辊更贴合覆盖带11的形状,有效地减小覆盖带11和承载带12的两侧边缘的间隙,从而大幅度地减少压合在覆盖带11和承载带12中的煤料散落。
进一步地,由于提供了驱动电机22调节压辊组件3的位姿,提供了第一套管25和第二套管33、导向杆42进行导向,以及保持托架5、压辊组件3最侧边的截头圆锥形压辊321,多者配合能够综合实现压辊组件3在覆盖带上的对中。
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了一种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该输送机具有如前述的压带装置。在这种输送机中,压带装置可以通过安装基座以及保持托架安装到输送机的机架。如此设置的输送机具有前述实施例中的压带装置的各个特征,因而也具备其相应的优点。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压带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带装置(1)包括:
安装基座(2),所述安装基座(2)适于将所述压带装置(1)固定至所述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机架(10),所述安装基座(2)具有可调节式紧固件(21),所述安装基座(2)适于通过所述紧固件(21)安装至所述机架(10);
压辊组件(3),所述压辊组件(3)包括压辊支架(31)和安装在所述压辊支架上的压辊(32),并且在压带时位置对应于所述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覆盖带(11)的两侧边缘的压辊(321)呈截头圆锥形,所述截头圆锥形具有直径较小的第一端(3211)和直径较大的第二端(3212),所述直径较大的第二端(3212)朝向所述覆盖带(11)的外侧;
复位装置(4),所述复位装置(4)连接在所述安装基座(2)和所述压辊组件(3)之间,所述复位装置(4)推动所述压辊组件(3),使得所述压辊组件(3)将所述覆盖带(11)压向所述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承载带(12);
保持托架(5),所述保持托架的第一端(51)铰接至所述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的机架(10),所述保持托架的第二端(52)作用于所述压辊组件(3)的压辊支架的两侧并且维持所述压辊组件(3)相对于所述覆盖带(11)对中,
其中,在所述复位装置(4)处设置有监测传感器,在所述安装基座(2)处设置有驱动电机(22),所述驱动电机(22)用于基于所述监测传感器的信号调节所述可调节式紧固件(21)从而控制所述压带装置(1)相对于所述机架(10)的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带装置(1),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基座(2)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第一板件(23)和第二板件(24),所述第一板件(23)适于安装至所述机架(10),所述第二板件(24)连接所述复位装置(4),所述驱动电机(22)设置在所述第一板件(23)和所述第二板件(24)之间,所述紧固件(21)为连接所述第一板件(23)和所述第二板件(24)的多个平行的紧固螺栓,所述驱动电机(22)能够通过传动机构驱动所述紧固螺栓从而在至少所述复位装置(4)的作用方向上调节所述第一板件(23)和所述第二板件(24)的相对位置,
其中,所述第一板件(23)和所述第二板件(24)呈方形,所述多个平行的紧固螺栓为四个紧固螺栓,所述四个紧固螺栓分别位于方形的所述第一板件(23)和所述第二板件(24)的四个直角处,所述驱动电机(22)能够分别独立地调节所述四个紧固螺栓。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复位装置(4)为压缩弹簧(41),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一端(411)连接所述安装基座(2),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二端(412)连接所述压辊组件(3),在所述安装基座(2)上设置有第一套管(25),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一端(411)位于所述第一套管(25)内,所述压辊组件上设置有第二套管(33),所述压缩弹簧的第二端(412)位于所述第二套管(33)内,并且所述第一套管的自由端和所述第二套管的自由端相互套叠。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压缩弹簧(41)内设置有刚性的导向杆(42),所述导向杆的第一端(421)固定至所述安装基座(2)或者所述压辊组件(3)之一,所述导向杆的第二端(422)延伸穿过所述安装基座(2)或者所述压辊组件(3)之另一并且被约束径向相对运动。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压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辊支架(31)包括连接支板(311)、一个一级自位压杆(312)、两个二级自位压杆(313)及四个三级自位压杆(314),所述连接支板(311)枢接于所述一级自位压杆(312)的中点,所述一级自位压杆(312)的纵向平行于所述覆盖带(11)的行进方向,所述二级自位压杆(313)、所述三级自位压杆(314)和所述压辊(32)的纵向垂直于所述覆盖带(11)的行进方向,两个所述二级自位压杆(313)的中点分别枢接于所述一级自位压杆(312)的端点且所述二级自位压杆(313)与所述一级自位压杆(312)在垂直的平面内枢转,四个诉述三级自位压杆(314)的中点分别枢接于所述二级自位压杆(313)的端点且所述三级自位压杆(314)和所述二级自位压杆(313)在相同的平面内枢转,在所述三级自位压杆(314)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压辊(32),所述压辊(32)的中点枢接于所述三级自位压杆(314)的端部且所述压辊(32)与所述三级自位压杆(314)在相同的平面内枢转,
并且,所述二级自位压杆(313)具有挡在所述压辊(32)的前方的清理装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压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持托架(5)包括对置的两个保持臂(53),所述两个保持臂(53)均由角钢制成,所述两个保持臂(53)的中部通过连杆(54)连接,所述两个保持臂在第一端(51)处铰接至所述机架(10),所述两个保持臂(53)在所述保持托架的第二端(52)处夹持在所述一级自位压杆(312)的两侧,并且,在所述保持托架的第二端(52)处所述两个保持臂(53)均设置有长槽(55),所述长槽(55)的纵向基本平行于所述一级自位压杆(312)的纵向,在所述一级自位压杆(312)的两侧设置有第一支撑销(3120),所述第一支撑销(3120)以可活动的方式插设在所述长槽(55)中。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压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板(311)为长方形的板材,在所述连接支板的第一侧(3111)上设置所述第二套管(33),在所述连接支板的第二侧(3112)上于所述连接支板(311)的两端处分别设置有第一耳板(3113)和第二耳板(3114),所述第一耳板(3113)和所述第二耳板(3114)分别包括对置的两个耳板用于将所述一级自位压杆(312)夹置于其中,在所述一级自位压杆(312)的偏离中点的位置处两侧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销(3120),在所述一级自位压杆(312)的中点处两侧设置有第二支撑销(3121),所述第一耳板(3113)骑置于所述第二支撑销(3121),所述第二耳板(3114)铰接于所述第一支撑销(3120),并且所述第二支撑销(3121)位于所述复位装置(4)的力的作用线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带装置,其特征在于,以所述覆盖带(11)的行进方向为前方,所述保持托架(5)位于所述压辊组件(3)的后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最外两侧的压辊(321)处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趋于将对应的所述压辊复位到与所述二级自位压杆(313)平行的初始位置。
10.一种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机具有如前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压带装置。
CN202310648215.3A 2023-06-02 2023-06-02 压带装置及包括其的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 Pending CN1165885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48215.3A CN116588590A (zh) 2023-06-02 2023-06-02 压带装置及包括其的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648215.3A CN116588590A (zh) 2023-06-02 2023-06-02 压带装置及包括其的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88590A true CN116588590A (zh) 2023-08-15

Family

ID=8759552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648215.3A Pending CN116588590A (zh) 2023-06-02 2023-06-02 压带装置及包括其的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88590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43758B (zh) 物料处理装置的传送带配置
CN106241215A (zh) 可伸缩阵列式皮带机
CN101870401B (zh) 用于物品的移动的模块化辊平面
DE3429940C2 (zh)
CN116588590A (zh) 压带装置及包括其的煤矿用大倾角压带式输送机
CN113443410B (zh) 一种物料下料用皮带传动装置
CN109502235A (zh) 皮带输送机
EP0652168A1 (en) Return pipe conveyer
CN211937326U (zh) 一种移动式颚破机
US5904238A (en) Duel belt conveyor system
CN210102653U (zh) 带式输送机
CN101301959B (zh) 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自适应调整装置
CN111689133B (zh) 用于减震环的传输排料设备
AU743125B2 (en) Conveyor belt support
CN106044105A (zh) 一种皮带机支架组件
CN207141488U (zh) 一种防倾斜卷烟包装机压料装置
CN216806839U (zh) 一种可调节的下料结构的输送线
CN210064217U (zh) 皮带机返带装置及皮带机
CN220448768U (zh) 一种皮带输送结构
CN111282703B (zh) 一种移动破碎机及其安装方法
CN213170019U (zh) 一种输送带托辊组件
CN218706143U (zh) 一种自调心下托辊
CN220077514U (zh) 一种带式输送机压带装置
CN218808338U (zh) 一种皮带纠偏装置
CN215624636U (zh) 带式输送机皮带防跑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