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77360A - 电芯检测设备及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电芯检测设备及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77360A
CN116577360A CN202310857888.XA CN202310857888A CN116577360A CN 116577360 A CN116577360 A CN 116577360A CN 202310857888 A CN202310857888 A CN 202310857888A CN 116577360 A CN116577360 A CN 11657736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maging
battery cell
cell
moving
moving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57888.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谦
李海波
牛茂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Contemporary Amperex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857888.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77360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773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7736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 G01N23/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 G01N23/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wave or particle radiation, e.g. X-rays or neutron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3/00 – G01N17/00, G01N21/00 or G01N22/00 by transmitting the radiation through the material and forming images of the materi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电芯检测设备及检测系统。该电芯检测设备包括电芯托盘、射线源机构及探测器机构。电芯托盘具有多个电芯工位,射线源机构包括开放式X射线管,所述开放式X射线管相对于所述电芯工位可移动设置,探测器机构与所述射线源机构分别位于所述电芯托盘的两侧,所述探测器机构相对于所述电芯工位可移动设置。其中,所述射线源机构发出的射线穿过所述电芯工位并在所述探测器机构上成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检测设备,利用相配合的电芯托盘、探测器机构及射线源机构可对待检测电芯进行分段检测,以实现待检测电芯的全方位检测。此外,射线源机构采用开放式的结构能够提高成像质量,有助于质检人员筛选电芯。

Description

电芯检测设备及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芯检测设备及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电芯单体在组装前需要对其进行检测,例如可在不损坏电芯的前提下利用X光的透射原理,穿透电芯,根据电芯中的各材料对X光吸收程度的不同,获取电芯清晰的内部结构图像,从而快速检测出电芯内部的瑕疵,以判断电芯是否符合要求。
由于电芯的形状多变,因此,在检测电芯时,一些电芯的内部瑕疵并没有被检测处,从而出现大量不合格的电芯没有被检测到,进而需要对其进行二次检测,如此,影响了电芯的检测效率。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芯检测设备及检测系统,能够改善目前的电芯检测设备的检测效果差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芯检测设备,包括:
电芯托盘,具有多个电芯工位;
射线源机构,包括开放式X射线管,所述开放式X射线管相对于所述电芯工位可移动设置;
探测器机构,与所述射线源机构分别位于所述电芯托盘的两侧,所述探测器机构相对于所述电芯工位可移动设置;
其中,所述射线源机构发出的射线穿过所述电芯工位并在所述探测器机构上成像。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利用相配合的电芯托盘、探测器机构及射线源机构可对待检测电芯进行分段检测,以实现待检测电芯的全方位检测。此外,射线源机构采用开放式的结构能够提高成像质量,有助于质检人员筛选电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托盘相对于所述射线源机构沿第一方向可移动设置;
所述电芯托盘具有远离所述射线源机构的上下料位置,和位于所述射线源机构和所述探测器机构之间的检测位置。
当电芯托盘上的待检测电芯检测完成或者需要更换下一批待检测电芯时,可驱动电芯托盘在第一方向朝上下料位置,也就是远离射线源机构和/或探测器机构的方向移动,以降低射线源机构200和/或探测器机构与电芯托盘100发生干涉的概率,便于用户对电芯托盘上的电芯进行上下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托盘包括托盘本体及至少一个电芯工位模组,所述至少一个电芯工位模组安装于所述托盘本体,其中,各所述电芯工位模组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托辊,相邻两个所述托辊共同形成一用于夹持待检测电芯的电芯工位,相邻两个所述托辊能够同旋向转动,并带动所述待检测电芯自转。
当电芯托盘中相邻设置的两托辊同旋向转动时,可带动承载于两托辊上的待检测电芯发生自转,以使得待检测电芯的不同部位依次暴露于两托辊之间所形成的避让通道,从而对待检测电芯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其中,将电芯工位设置为由两托辊组成,能够减少电芯工位对待检测电芯的遮挡面积,在对待检测电芯检测时,可提高所拍摄图像的质量以帮助质检人员筛选合格电芯。
此外,上述电芯托盘可同时装载多个待检测电芯,并对其所装载的全部待检测电芯同时进行检测,增强了电芯托盘的装载能力。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射线源机构还包括射线源移动组件,所述射线源移动组件和所述开放式X射线管活动连接,所述射线源移动组件沿所述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及第三方向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两两相交且不共面。
通过射线源移动组件带动开放式X射线管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移动,可扩大射线源机构的工作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射线源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移动件、第二移动件及第三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二移动件及所述第三移动件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可移动设置;
所述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二移动件及所述第三移动件中的其中一者分别与其余两者连接在一起,而且三者之一安装有所述开放式X射线管。
利用第一移动件、第二移动件及第三移动件分别带动开放式X射线管沿多个方向移动,实现了开放式X射线管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等多个自由度上的移动,扩大了开放式X射线管的作业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件的引导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活动连接有所述第二移动件;
所述第二移动件的引导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并活动连接有所述第三移动件;
所述第三移动件的引导部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设置,并活动连接有所述开放式X射线管。
当开放式X射线管在射线源移动组件的作用下移动时,各移动件的引导部可对开放式X射线管进行导向,以使得开放式X射线管能够在预设路径上,沿各方向快速移动,加快了开放式X射线管的移动速度,降低了开放式X射线管在移动过程中偏离预设路径从而影响检测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探测器机构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移动,而且所述探测器机构具有成像面,所述成像面朝向所述射线源机构设置。
将探测器机构可移动的自由度和射线源机构可移动的自由度调节为一致,可使得探测器机构能够在其作业范围内始终接收到射线源机构发出的射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探测器机构包括成像件和成像移动组件,所述成像件设有所述成像面,所述成像面垂直所述第三方向设置,所述成像移动组件和所述成像件连接,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移动。
探测器机构运行时,成像移动组件可带动成像件沿多个方向移动,以接收来自射线源机构的射线,使其能够顺利落在成像面上并成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成像移动组件包括第一成像移动件、第二成像移动件和第三成像移动件,所述第一成像移动件、所述第二成像移动件及所述第三成像移动件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可移动设置;
所述第一成像移动件、所述第二成像移动件及所述第三成像移动件中的其中一者分别与其余两者连接在一起,而且三者之一安装有所述成像件。
利用第一成像移动件、第二成像移动件、第三成像移动件分别带动成像件沿多个方向移动,从而实现了成像件在第一方向、第二方向以及第三方向等多个自由度上的移动,扩大了成像件的作业范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成像移动件的引导部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并活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成像移动件;
所述第二成像移动件的引导部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并活动连接有所述第三成像移动件;
所述第三成像移动件的引导部沿所述第三方向延伸设置,并活动连接有所述成像件。
当成像件在成像移动组件的作用下移动时,各移动件的引导部可对成像件进行导向,以使得成像件能够在预设路径上,沿各方向快速移动,加快了成像件的移动速度,降低了成像件因在移动过程中偏离预设路径从而影响检测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探测器机构还包括扫描件,所述扫描件安装于所述成像移动组件,而且所述扫描件的扫描部朝向所述电芯工位。
通过对电芯托盘内的各待检测电芯进行标号以区分这些待检测电芯,以便在检测时,将与各待检测电芯的检测数据分别上传至该待检测电芯的数据库中,降低不同的待检测电芯的数据混淆在一起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扫描件安装于所述第三成像移动件的靠近所述电芯工位的一侧。可尽可能地减少设置于扫描件和电芯工位之间的部件,降低扫描件因受遮挡,而漏扫部分待检测电芯的二维码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芯检测设备还包括防护机构,所述防护机构位于所述检测位置和所述上下料位置之间,并连通或阻挡所述检测位置至所述上下料位置的通道。
当电芯检测设备运行时,可利用防护机构阻挡检测位置至上下料位置的通道,以降低其他部件从该通道进入电芯检测设备的作业区域内,并对电芯检测设备产生不利影响的概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遮挡件和升降件,所述升降件和所述遮挡件驱动连接,并驱动所述遮挡件连通或阻挡所述检测位置至所述上下料位置的通道。如此,利用升降件来驱动遮挡件,可降低遮挡件的移动难度。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包括上述电芯检测设备。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对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申请的限制。而且在全部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芯检测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芯检测设备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芯检测设备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芯检测设备的电芯托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托盘的待检测电芯及托辊的转动方向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芯托盘隐去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单个电芯工位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射线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探测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中的附图标号如下:
1000、电芯检测设备;
100、电芯托盘;10、托盘本体;11、第一配合部;12、导向部;12a、固定位;20、电芯工位模组;21、托辊;22、限位部;30、第一驱动件;40、第二驱动件;41、丝杆;50、传动件;60、射线校正区;
200、射线源机构;210、开放式X射线管;220、射线源移动组件;221、第一移动件;222、第二移动件;223、第三移动件;
300、探测器机构;310、成像件;320、成像移动组件;321、第一成像移动件;322、第二成像移动件;323、第三成像移动件;330、扫描件;400、防护机构;410、遮挡件;420、升降件;500、待检测电芯;
X、第一方向;Y、第二方向;Z、第三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若有出现,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术语“多个”指的是两个以上(包括两个),同理,“多组”指的是两组以上(包括两组),“多片”指的是两片以上(包括两片)。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若有出现,技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有出现,技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也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电池单体是指组成电池的最小单元,电池单体通常包括端盖、壳体、电芯以及其他的功能性部件。
端盖与壳体合围形成电池单体的内部环境,该内部环境可以用于容纳电芯、电解液及其他部件。通常地,壳体具有一开口,端盖盖合在该开口处。壳体与端盖可以是独立的部件,也可以具有一体化。具体地,壳体的形状可以根据电芯的具体形状和尺寸大小来确定,例如长方体形、圆柱体形、六棱柱形等。端盖上可以设置有如电极端子等的功能性部件。电极端子可以用于与电芯电连接,以用于输出或输入电池单体的电能。电芯是电池单体中发生电化学反应的部件。壳体内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电芯。
电芯主要由正极片和负极片卷绕或层叠放置形成,并且通常在正极片与负极片之间设有隔膜。正极片和负极片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构成电芯的主体部,正极片和负极片不具有活性物质的部分各自构成极耳。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可以共同位于主体部的一端或是分别位于主体部的两端。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与电解液发生反应,极耳连接电极端子以形成电流回路。
在电池的生产过程中,通常会将电池单体放置在特定环境存放一定时间,来对其进行一系列测试处理。例如,对电池的电芯进行缺陷检测。
通常地,利用电芯检测设备提供相应的特定环境,在电芯检测设备内部会设置电芯托盘,将电芯放置于电芯托盘上,射线源机构发出的射线穿过放置于电芯托盘上的电芯,并在成像面形成显示电芯内部结构的图像,以判断电芯内部是否存在瑕疵,从而判断该电芯是否符合要求。
在检测过程中,所拍摄的电芯内部结构图像能够影响质检人员筛选电芯,清新度较高等质量好的图像能够帮助质检人员筛选电芯,降低出现筛选错电芯这一现象发生的概率。可是目前的电芯检测设备,其获得的图像质量通常达不到预期效果。
基于上述考虑,为了提高电芯检测设备的检测能力,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检测设备。该电芯检测设备上设有电芯托盘、射线源机构和探测器机构。该电芯检测设备在检测过程中所拍摄的电芯内部结构图像清晰度较高,有助于质检人员筛选电芯。
电芯具有多种形状,下面以圆柱电芯作为待检测电芯为例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托盘进行说明。
圆柱电芯可以包括锂离子二次电芯、锂离子一次电芯、锂硫电芯、钠锂离子电芯、钠离子电芯或镁离子电芯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并不限定。
圆柱电芯包括外壳、电极组件和电解液,外壳用于容纳电极组件和电解液。电极组件由正极极片、负极极片和隔离膜组成。圆柱电芯主要依靠金属离子在正极极片和负极极片之间移动来工作。正极极片包括正极集流体和正极活性物质层,正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正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未涂敷正极活性物质层的正极集流体作为正极极耳。以锂离子电池为例,正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铝,正极活性物质可以为钴酸锂、磷酸铁锂、三元锂或锰酸锂等。负极极片包括负极集流体和负极活性物质层,负极活性物质层涂覆于负极集流体的表面,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凸出于已涂覆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未涂敷负极活性物质层的负极集流体作为负极极耳。负极集流体的材料可以为铜,负极活性物质可以为碳或硅等。为了保证通过大电流而不发生熔断,正极极耳的数量为多个且层叠在一起,负极极耳的数量为多个且层叠在一起。
隔离膜的材质可以为PP(polypropylene,聚丙烯)或PE(polyethylene,聚乙烯)等。此外,电极组件可以是卷绕式结构,也可以是叠片式结构,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于此。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芯检测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芯检测设备1000。请参考图1,该电芯检测设备1000包括电芯托盘100、射线源机构200和探测器机构300,电芯托盘100具有多个电芯工位,各电芯工位可分别用于放置待检测电芯500。射线源机构200相对于电芯工位可移动设置,探测器机构300与射线源机构200分别位于电芯托盘100的两侧,探测器机构300相对于电芯工位可移动设置。其中,射线源机构200发出的射线穿过电芯工位并在探测器机构300上成像。
射线源机构200的X射线管利用一个涡轮分子泵来不断抽真空以保持X射线管内的真空度,其开放式管头能够提供较高的解析度和放大倍率,并且没有寿命限制。其次,射线源机构200的开放式管头采用聚焦杯透射式,容易获得较小的焦点,其放大率更大,对图像的质量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外,射线源机构200能够相对电芯托盘100在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等方向转动。
探测器机构300在也能够相对电芯托盘100在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转动,其在接收X射线后能够成像并进行实时快速CT拍照。
图1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芯检测设备1000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电芯检测设备1000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电芯检测设备1000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在图1至图3示出的示例中,电芯托盘100、射线源机构200和探测器机构300三者可沿第三方向Z排布。电芯检测设备1000运行时,可先将待检测电芯500放置于电芯托盘100上,并使得射线源机构200的射线出射口朝向电芯托盘100,从而使得射线能够顺利穿过待检测电芯500的内部,并落在探测器机构300上成像。
当探测器机构300每次接收射线并成像时,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自动识别软件(以下简称AI自动识别软件)能够实时自动识别图像,并将图像的分析数据上传至生产执行系统(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与此同时,图像化的分析数据还可被上传至显示器,有助于质检人员查看并筛选已检测的电芯。
在待检测电芯500的检测过程中,以单个待检测电芯500为例,当该待检测电芯500的a部位检测完成后,可沿第一方向X或者第二方向Y移动射线源机构200,并使其射线出射口朝向待检测电芯500的b部位或者c部位。与此同时,可沿第一方向X或者第二方向Y移动探测器机构300使其能够接收射线源机构200发出的射线,从而完成对b部位或者c部位的检测。
如此反复,在一个方向上,将待检测电芯500划分为多段,沿同一方向同步移动探测器机构300和射线源机构200,直至在该方向上完成对该待检测电芯500的检测。
由于待检测电芯500是三维物体,当待检测电芯500的朝向同一方向的部位全部检测完后,可将待检测电芯500的未检测部位转动至射线源机构200的作业范围内,并对待检测电芯500的未检测部位进行分段检测。
同理,当待检测电芯500分布于同一方向的部位检测完成后,再转动待检测电芯500,并对其进行分段检测。如此反复,直至完成对待检测电芯500的全方位检测。
可以理解的是,因为射线源机构200的作业范围有限,其发出的射线一次只能穿过少量的待检测电芯500,所以可将电芯托盘100的全部待检测电芯500划分为几个区域,在完成上一个区域的检测后才开始对下一区域进行检测。
综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检测设备1000利用相配合的电芯托盘100、探测器机构300及射线源机构200可对待检测电芯500进行分段检测,以实现待检测电芯500的全方位检测。此外,射线源机构200采用开放式的结构能够提高成像质量,有助于质检人员筛选已检测的电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芯托盘100相对于射线源机构200沿第一方向X可移动设置。例如,电芯托盘100可与电机等驱动件驱动连接,并在电机的驱动下沿第一方向X移动。电芯托盘100具有远离射线源机构200的上下料位置,和位于射线源机构200和探测器机构300之间的检测位置。
当电芯托盘100装载有待检测电芯500,且处于检测位置,也就是位于射线源机构200和探测器机构300之间时,电芯检测设备1000可开始运行并在待检测电芯500进行检测。
当电芯托盘100上的待检测电芯500检测完成或者需要更换下一批待检测电芯500时,可驱动电芯托盘100在第一方向X朝上下料位置,也就是远离射线源机构200和/或探测器机构300移动,以降低射线源机构200和/或探测器机构300与电芯托盘100发生干涉的概率,便于用户对电芯托盘100上的待检测电芯500进行上下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电芯检测设备1000还包括防护机构400,防护机构400可位于检测位置和上下料位置之间,并连通或阻挡检测位置至上下料位置的通道。
防护机构400可为具有射线防护和阻挡的机构,例如以铅制成的铅房。其中,图1中的示例仅示出了铅房的部分结构。
示例性地,整个电芯检测设备1000均可设置于铅房中,电芯托盘100可通过铅房固定件安装于铅房的内壁。铅房开启时能够形成一进出通道,电芯托盘100可沿第一方向X朝进出通道移动,并穿过进出通道,以便用户将已完成检测的待检测电芯500从电芯托盘100上取下,或将待检测电芯500放置于电芯托盘100。
而当需要电芯托盘100装载待检测电芯500后,可在第一方向X上,驱动电芯托盘100向远离进出通道的方向移动至预设位置,并关闭铅房对电芯托盘100上的待检测电芯500进行检测。其中,铅房关闭时能够阻断进出通道,降低其他部件从进出通道进入电芯检测设备1000的作业区域内,从而对电芯检测设备1000产生不利影响的概率。
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机构400可包括遮挡件410和升降件420,升降件420和遮挡件410驱动连接,并驱动遮挡件410连通或阻挡检测位置至上下料位置的通道。升降件420可以但不限于是电机、液压缸或气缸。遮挡件410可为板状结构,例如铅房的铅门。
遮挡件410可位于检测位置和上下料位置之间,当升降件420驱动遮挡件410沿第三方向Z上升至进出通道处,遮挡件410可位于检测位置和上下料位置,并阻挡电芯托盘100通过进出通道。
而当升降件420驱动遮挡件410沿第三方向Z下降至预设位置后,检测位置至上下料位置的通道处于连通状态,电芯托盘100可自由进出,以供用户对电芯托盘100进行上下料。利用升降件420来驱动遮挡件410,可降低遮挡件410的移动难度。
请参考图4,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芯托盘100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4和图5,图4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托盘100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托盘100的待检测电芯500及托辊21的转动方向示意图。
如图4所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托盘100包括托盘本体10和至少一个电芯工位模组20,至少一个电芯工位模组20安装于托盘本体10。其中,各电芯工位模组20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托辊21,相邻两个托辊21共同形成一用于夹持待检测电芯500的电芯工位,相邻两个托辊21能够同旋向转动,并带动待检测电芯500自转。
上述电芯托盘100可安装于铅房内,铅房是以铅制成的一种射线防护装置。例如,电芯托盘100可通过铅房固定件安装于铅房。
托盘本体10在托盘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形状可为,一侧边开口的方形框,托盘本体10的厚度方向可与其重力方向平行。
电芯工位模组20设置于托盘本体10,并可位于托盘本体10的凹陷区域。电芯工位模组20可包括一框体,该框体在托盘厚度方向上的正投影可呈矩形。矩形框的内部可设有多个电芯工位,电芯工位可以为定位件,以对待检测电芯500进行定位并能够带动待检测电芯500一同相对于矩形框转动。各电芯工位可沿第一方向X分布或者第二方向Y分布。其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厚度方向两两相交且不共面,例如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厚度方向可两两垂直。
当电芯工位模组20的数量为多个时,相邻两个电芯工位模组20可沿第一方向X或者沿第二方向Y分布。相邻两个电芯工位模组20之间可传动连接,并通过一个驱动装置驱动,或者每个电芯工位模组20分别与一个驱动装置传动连接。
托辊21可沿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其形状大致可为圆柱体。相邻两根托辊21间隔设置并能够形成一夹持空间(即电芯工位),其中,相邻两根托辊21之间所形成的避让通道能够暴露待检测电芯500的一些部位,以供射线穿过待检测电芯500的暴露部位,并对暴露部位进行检测。
如图5所示,当待检测电芯500置于电芯工位内时,其可与两根托辊21的表面相接触,两托辊21沿同一方向同步转动,其所承载的待检测电芯500和托辊21之间能够产生摩擦力,该待检测电芯500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可在原地发生自转。例如,当两托辊21沿逆时针同步转动时,能够带动待检测电芯500沿顺时针方向自转。如此,待检测电芯500的不同部位依次转动至避让通道,以暴露于可供射线穿过的状态,直至待检测电芯500的各部位均转动至避让通道。
综上,本申请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电芯托盘100在工作时,其相邻设置的两托辊21同旋向转动,以带动承载于两托辊21上的待检测电芯500发生自转,以使得待检测电芯500的不同部位依次暴露于两托辊21之间所形成的避让通道,从而对待检测电芯500进行全方位的检测。其中,将电芯工位设置为由两托辊21组成,能够减少电芯工位对待检测电芯500的遮挡面积,在对待检测电芯500检测时,可提高所拍摄图像的质量以帮助质检人员筛选合格电芯。
此外,上述电芯托盘100可同时装载多个待检测电芯500,并对其所装载的全部待检测电芯500同时进行检测,增强了电芯托盘100的装载能力。
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托盘100还包括第一驱动件30,第一驱动件30可以但不限于是电机、液压缸或气缸。第一驱动件30可安装于托盘本体10,且与各电芯工位驱动连接,并能够驱动全部电芯工位的各托辊21同步自转。
第一驱动件30的数量和电芯工位模组20的数量关系可为一个对一个或者一个对多个,即一个第一驱动件30驱动一个电芯工位模组20内的各托辊21同步自转,或者一个第一驱动件30驱动全部电芯工位模组20中的各托辊21同步自转。
例如,在图4示出的示例中,电芯托盘100包括两个电芯工位模组20和一个第一驱动件30,两个电芯工位模组20的各电芯工位一一对应且传动连接,第一驱动件30可与其中一个电芯工位模组20驱动连接。第一驱动件30驱动该电芯工位模组20的各托辊21同步转动的同时,能够通过该电芯工位模组20带动另一个电芯工位模组20的各托辊21也同步转动。
图6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电芯托盘100隐去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4和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芯托盘100还包括传动件50,传动件50可以但不限于是齿轮组件或皮带。传动件50的一端可与第一驱动件30传动连接,另一端可与各电芯工位模组20的全部托辊21传动连接。
当第一驱动件30驱动传动件50运行时,传动件50可带动与其连接的全部托辊21同步转动,以带动位于各电芯工位上的各待检测电芯500也同步转动,各待检测电芯500的自转速度一致,可提升各待检测电芯500在检测时的一致性,降低因部分待检测电芯500未完成检测,而又对其进行二次检测这一现象发生的概率。
更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各电芯工位模组20的全部托辊21沿第一方向X分布,传动件50可为传送带(如皮带),在第一方向X,传送带可依次与各托辊21传动连接。
当电芯工位模组20的数量为一个时,皮带和电芯工位模组20之间的连接方式如下。
请参考图6,电芯工位模组20包括沿第一方向X间隔排布的11根托辊21,位于每根托辊21的同侧的端部的周向表面均可与皮带的表面接触。第一驱动件30驱动皮带转动时,皮带带动与其连接的各托辊21同步转动,各托辊21从而带动其所承托的各待检测电芯500也同步转动。因为皮带自身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和弹性,所以能够吸收和分配皮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尽可能使得传动过程平稳且无噪音。
当电芯工位模组20的数量为多个时,皮带和电芯工位模组20之间的连接方式如下。
相邻两个电芯工位模组20可沿第二方向Y分布,第二方向Y与第一方向X相交,各电芯工位模组20的各托辊21沿第二方向Y一一对应并传动连接,第一驱动件30与其中之一电芯工位模组20的托辊21传动连接。
示例性地,如图6所示,电芯托盘100包括两个沿第二方向Y分布的电芯工位模组20,每个电芯工位模组20均可包括11根托辊21,整个电芯托盘100单次最多可承载20个待检测电芯500。各电芯工位模组20的各托辊21在第二方向Y上一一对应,即在第二方向Y分布的相邻两根托辊21在同一直线上,这两根托辊21之间可通过联轴器连接。皮带可与其中一个电芯工位模组20的各托辊21连接,具体为皮带的表面与位于每根托辊21的同侧的端部的周向表面接触。
当第一驱动件30驱动皮带运行时,皮带可带动其中一个电芯工位模组20内的各托辊21同步转动。此时,该电芯工位模组20内的各托辊21通过联轴器带动另一电芯工位模组20内与其对应的托辊21同步转动。如此,各电芯工位模组20中各电芯工位模组20均同频转动,并带动其承载的各待检测电芯500也同频自转。
上述设置,可在实现全部托辊21同步转动的同时,简化相邻两个电芯工位模组20的托辊21之间的连接方式。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待检测电芯500绕设定轴线自转,各电芯工位模组20设有限位部22,限位部22可与托盘本体10活动连接,并沿设定轴线对待检测电芯500进行限位。也就是说,限位部22能够在第二方向Y对待检测电芯500进行限位。
限位部22可以但不限于是限位块,限位块可与托盘本体10卡接或者螺纹连接,并可采用聚酯纤维等能发生形变材料制备。当限位部22与待检测电芯500相抵接时,限位部22可适当保护待检测电芯500的极耳,降低极耳发生损坏的概率。
当待检测电芯500放置于托辊21上时,沿第二方向Y,待检测电芯500的两端部分别与一限位部22相抵接,以在第二方向Y对电芯进行限位。
当待检测电芯500的长度改变时,例如,假设待检测电芯500的长度变短时,可缩短两个限位部22之间的间距,以使各限位部22分别与待检测电芯500的一端相抵接,从而对多种长度的待检测电芯500进行限位。也就是说,限位部22可根据待检测电芯500的长度而改变位置,以便该电芯托盘100可承载不同长度的待检测电芯500。
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限位部22对一个电芯的一端进行限位,而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一个限位部22可同时对多个电芯的一端进行限位。
图7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单个电芯工位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7所示,限位部22可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限位部22在托盘本体10上的正投影可为直线或者L形等等,在本申请中限位部22能够对沿第一方向X分布的全部电芯工位的同一端进行限位即可。上述设置,可简化限位部22的结构,利用单个限位部22对多个电芯工位的待检测电芯500的同一端进行同时限位。
请继续参阅图7,在一些实施例,各电芯工位模组20还设有导向部12,导向部12的延伸方向与托辊21的延伸方向一致。导向部12位于托盘本体10,并能够与限位部22活动连接。例如,导向部12和限位部22之间可为卡扣连接或者螺栓连接等便于拆装的方式。
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导向部12的结构可呈长条形,导向部12可位于放置部(例如托辊21)的一侧,其可为沿第二方向Y延伸的导轨,当待检测电芯500的长度发生改变时,可快速的将限位部22安装于导向部12的不同部位以对待检测电芯500进行限位。
具体地,如图7所示,导向部12设有沿其延伸方向间隔分布的多个固定位12a,限位部22通过锁紧件与其中之一固定位12a连接。例如,导向部12可设有沿第二方向Y间隔分布的限位螺孔,单个限位螺孔可形成固定位12a,限位部22可通过螺钉等锁紧件安装于导向部12,并与待检测电芯500相抵接。上述设置,简化了导向部12和限位部22之间的连接方式,降低了导向部12和限位部22的加工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电芯托盘100还包括第二驱动件40,第二驱动件40和全部电芯工位模组20驱动连接,并驱动全部电芯工位模组20相对托盘本体10沿第一方向X平移。
第二驱动件40可以但不限于是电机、液压缸或气缸。第二驱动件40可通过丝杆41与电芯工位模组20传动连接。第二驱动件40的数量和电芯工位模组20的数量关系可为一个对一个或者一个对多个,即一个第二驱动件40驱动一个电芯工位模组20沿第一方向X平移,或者一个第二驱动件40驱动多个电芯工位模组20同时沿第一方向X平移。
例如,在图4示出的示例中,电芯托盘100包括两个电芯工位模组20,两个电芯工位模组20传动连接,第二驱动件40和其中一个电芯工位模组20驱动连接,第二驱动件40驱动该电芯工位模组20沿第一方向X平移的同时,能够通过该电芯工位模组20带动另一个电芯工位模组20也沿第一方向X平移。
当第二驱动件40驱动电芯工位模组20向远离托盘本体10的方向移动至上下料位置(取出或放置待检测电芯500的位置)时,此时,电芯托盘100处于闲置状态,可对电芯工位内的待检测电芯500进行上下料。当电芯工位模组20全部位于托盘本体10的凹陷区域内时,可对电芯托盘100上的待检测电芯500进行检测。
请继续参考图4,在一些实施例中,托盘本体10设有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配合部11,电芯工位模组20设有第二配合部,第二配合部和第一配合部11滑动配合。第一配合部11和第二配合部可以但不限于是滑轨、滑槽或者滑块。利用第一配合部11和第二配合部对电芯工位模组20进行导向,可加快电芯工位模组20沿第一方向X的移动速度。
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11和第二配合部中的一者为滑轨,另一者为滑槽。示例性的,在图4示出的示例中,托盘本体10可设有沿两个第一方向X延伸且间隔分布的长条形滑轨,将两个电芯工位模组20看做一个整体,两个滑轨可沿第二方向Y间隔分布于该整体的两侧,每个电芯工位模组20上分别设有与滑轨滑动配合的滑槽。如此,两个电芯工位模组20可同时沿第一方向X移动,而第一配合部11和第二配合部中的一者设置滑轨,另一者设置为滑槽可简化第一配合部11和第二配合部的结构,降低了第一配合部11和第二配合部的生产加工难度。
通常情况下,电芯检测设备1000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其所发出的射线的能量会发生变化,当能量改变后的射线穿过待检测电芯500并形成待检测电芯500内部的图像时,该图像与原始射线所形成的图像有所差别,能够影响质检人员对待检测电芯500的品质的判断,从而出现没有发现具有瑕疵的电芯等现象。
为了帮助质检人员筛选电芯,可在电芯托盘100设置射线校正区60。在一些实施例中,射线校正区60可设置于托盘本体10,通过射线校正区60来判断射线能量的改变,并将射线能量调节至初始状态。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托盘本体10开设有镂空部,镂空部可形成射线校正区60。
当电芯检测设备1000使用一段时间后,可将射线源机构200的射线发射口朝向射线校正区60,射线源机构200发出的射线可穿过射线校正区60并成像,用户可根据所形成的图像与初始能量的射线所形成的图像进行对比,以调节射线的能量。如此反复,在使用电芯检测设备1000一段时间后,便可利用射线校正区60调节电芯检测设备1000所发出的射线能量。
图8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射线源机构200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射线源机构200还包括开放式X射线管210和射线源移动组件220,射线源移动组件220和开放式X射线管210活动连接。射线源移动组件220沿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移动,其中,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两两相交且不共面。
开放式X射线管210可通过高压电缆和高压发生器(高压电源)连接,射线源机构200工作时,开放式X射线管210能够产生X射线。射线源移动组件220能够带动开放式X射线管210在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和第三方向Z移动,以扩大射线源机构200的工作范围。
请继续参阅图8,在一些实施例中,射线源移动组件220包括第一移动件221、第二移动件222及第三移动件223,第一移动件221、第二移动件222及第三移动件223分别沿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可移动设置。第一移动件221、第二移动件222及第三移动件223中的其中一者分别与其余两者连接在一起,而且三者之一安装有开放式X射线管210。
第一移动件221可包括驱动部和传动部,传动部可连接有第二移动件222、第三移动件223及开放式射线源中的一者。驱动部可驱动传动部沿第一方向X移动,并通过传动部带动第二移动件222、第三移动件223及开放式射线源中的一者沿第一方向X移动。
第二移动件222的结构可与第一移动件221的结构类似,第二移动件222同样可驱动与其连接的部件沿第二方向Y移动。同理,第三移动件223可驱动与其连接的部件沿第三方向Z移动。
具体到一些示例中,如图8所示,第二移动件22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移动件221,另一端连接有第三移动件223,第三移动件223又连接有开放式X射线管210。
射线源移动组件220工作时,第三移动件223可驱动开放式X射线管210沿第三方向Z移动,第二移动件222可驱动第三移动件223及开放式X射线管210沿第二方向Y移动,而第一移动件221又可以驱动第二移动件222、第三移动件223及开放式X射线管210沿第一方向X移动,从而实现开放式X射线管210在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等多个自由度上的移动,扩大了开放式X射线管210的作业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开放式X射线管210还可以安装于第一移动件221或者第二移动件222,本申请对开放式X射线管210的具体安装位置不做限定,只需实现开放式X射线管210在三个方向上的移动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移动件221的引导部可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并活动连接有第二移动件222。第二移动件222的引导部可沿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并活动连接有第三移动件223。第三移动件223的引导部可沿第三方向Z延伸设置,并连接有开放式X射线管210。
示例性地,请参照图1,第一移动件221的引导部可以但不限于是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条形轨道,第一移动件221总共可设置两条沿第二方向Y间隔分布的长条形轨道。第一移动件221的引导部、第二移动件222的引导部及第三移动件223的引导部,这三者的结构可互不相同,在本申请中不对第一移动件221的引导部、第二移动件222的引导部及第三移动件223的引导部,这三者的结构做具体的限定,只需实现导向作用即可。
当开放式X射线管210在射线源移动组件220的作用下移动时,各移动件的引导部可对开放式X射线管210进行导向,以使得开放式X射线管210能够在预设路径上,沿各方向快速移动,加快了开放式X射线管210的移动速度,降低了开放式X射线管210在移动过程中偏离预设路径从而影响检测的概率。
图9为本申请一些实施例中的探测器机构300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探测器机构300沿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移动,而且探测器机构300具有成像面,成像面朝向射线源机构200设置。
当待检测电芯500更换或者待检测电芯500的部位变化时,射线源机构200的位置也随之变化,其发出的射线位置自然也发生变化。在此情况下,可调节探测器机构300的位置,来改变成像面的位置,以使得射线源机构200发出的射线能够落在成像面并成像。
将探测器机构300可移动的自由度和射线源机构200可移动的自由度调节为一致,可使得探测器机构300能够在其作业范围内始终接收到射线源机构200发出的射线。
当一些实施例中,探测器机构300包括成像件310和成像移动组件320,成像件310设有成像面,成像面垂直第三方向Z设置,成像移动组件320和成像件310连接,并能够沿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移动。
成像件310可为一平板,该平板上可设置传感器及相关电子元件以在平板的成像面形成待检测电芯500的图像,并将相关数据传输至计算机或其他设备中存储。
其中,成像件310和成像移动组件320之间可为螺纹连接或者卡扣连接等便于拆卸地方式,以便在成像件310或者成像移动组件320中的其中一者损坏时,对损坏的一者进行更换。
此外,成像件310的成像面朝向电芯托盘100设置,探测器机构300运行时,成像移动组件320可带动成像件310沿多个方向移动,以接收来自射线源机构200的射线,使其能够顺利落在成像面上并成像。
在一些实施例中,成像移动组件320包括第一成像移动件321、第二成像移动件322和第三成像移动件323,第一成像移动件321、第二成像移动件322及第三成像移动件323分别沿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可移动设置,第一成像移动件321、第二成像移动件322及第三成像移动件323中的其中一者分别与其余两者连接在一起,而且三者之一安装有成像件310。
第一成像移动件321可包括驱动部和传动部,传动部可连接有第二成像移动件322、第三成像移动件323及成像件310中的一者。驱动部可驱动传动部沿第一方向X移动,并通过传动部带动第二成像移动件322、第三成像移动件323及成像件310中的一者沿第一方向X移动。
第二成像移动件322的结构可与第一成像移动件321的结构类似,第二成像移动件322同样可驱动与其连接的部件沿第二方向Y移动。同理,第三成像移动件323可驱动与其连接的部件沿第三方向Z移动。
具体到一些示例中,第二成像移动件322的一端连接有第一成像移动件321,另一端连接有第三成像移动件323,第三成像移动件323又连接有成像件310。射线源移动组件220工作时,第三成像移动件323可驱动成像件310沿第三方向Z移动,第二成像移动件322可驱动第三成像移动件323及成像件310沿第二方向Y移动,而第一成像移动件321又可以驱动第二成像移动件322、第三成像移动件323及成像件310沿第一方向X移动,从而实现了成像件310在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以及第三方向Z等多个自由度上的移动,扩大了成像件310的作业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成像件310还可以安装于第一成像移动件321或者第二成像移动件322,本申请对成像件310的具体安装位置不做限定,只需实现成像件310在三个方向上的移动即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成像移动件321的引导部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并活动连接有第二成像移动件322。第二成像移动件322的引导部沿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并活动连接有第三成像移动件323。第三成像移动件323的引导部沿第三方向Z延伸设置,并活动连接有成像件310。
示例性地,请参照图1,第一成像移动件321的引导部可以但不限于是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长条形轨道,第一成像移动件321总共可设置两条沿第二方向Y间隔分布的长条形轨道。第一成像移动件321的引导部、第二成像移动件322的引导部及第三成像移动件323的引导部,这三者的结构可互不相同,在本申请中不对第一成像移动件321的引导部、第二成像移动件322的引导部及第三成像移动件323的引导部,这三者的结构做具体的限定,只需实现导向作用即可。
当成像件310在成像移动组件320的作用下移动时,各移动件的引导部可对成像件310进行导向,以使得成像件310能够在预设路径上,沿各方向快速移动,加快了成像件310的移动速度,降低了成像件310因在移动过程中偏离预设路径从而影响检测的概率。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探测器机构300还包括扫描件330,扫描件330安装于成像移动组件320,而且扫描件330的扫描部朝向电芯工位。
示例性地,扫描件330可为扫码枪,该扫码枪的枪口始终朝向电芯托盘100。在将待检测电芯500放置于电芯托盘100之前,可在各待检测电芯500的表面粘接一层二维码,当待检测电芯500放置于电芯托盘100时,将二维码面朝向扫码枪的枪口设置,例如,各待检测电芯500的二维码面可垂直第三方向Z并朝向扫码枪的枪口。
在待检测电芯500的前期检测阶段,扫码枪可依次对电芯托盘100内的各待检测电芯500依次扫描,以确定待检测电芯500的数量,并将扫描结果上传至MES。
如此,可对电芯托盘100内的各待检测电芯500进行标号以区分这些待检测电芯500,以便在检测时,将与各待检测电芯500的检测数据分别上传至该待检测电芯500的数据库中,降低不同的各待检测电芯500的数据混淆在一起的概率。
具体地,在图1示出的示例中,扫描件330可安装于第三成像移动件323的靠近电芯工位的一侧,尽可能地减少设置于扫描件330和电芯工位之间的部件,降低扫描件330因受遮挡,而漏扫部分待检测电芯500的二维码的概率。
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检测系统。该检测系统包括上述电芯检测设备1000。关于电芯检测设备1000的介绍可以参照上文记载,在此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芯托盘(100),具有多个电芯工位,所述电芯托盘(100)包括托盘本体(10)和至少一个电芯工位模组(20),所述至少一个电芯工位模组(20)安装于所述托盘本体(10),其中,各所述电芯工位模组(20)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托辊(21),相邻两个所述托辊(21)共同形成一用于夹持待检测电芯(500)的所述电芯工位,相邻两个所述托辊(21)能够同旋向转动,并带动所述待检测电芯(500)自转;
射线源机构(200),包括开放式X射线管(210),所述开放式X射线管相对于所述电芯工位可移动设置;
探测器机构(300),与射线源机构(200)分别位于所述电芯托盘(100)的两侧,所述探测器机构(300)相对于所述电芯工位可移动设置;
其中,所述射线源机构(200)发出的射线穿过所述电芯工位并在所述探测器机构(300)上成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托盘(100)相对于所述射线源机构(200)沿第一方向(X)可移动设置;
所述电芯托盘(100)具有远离所述射线源机构(200)的上下料位置,和位于所述射线源机构(200)和所述探测器机构(300)之间的检测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射线源机构(200)还包括射线源移动组件(220),所述射线源移动组件(220)和所述开放式X射线管(210)活动连接,所述射线源移动组件(220)沿所述第一方向(X)、第二方向(Y)及第三方向(Z)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方向(Y)及所述第三方向(Z)两两相交且不共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射线源移动组件(220)包括第一移动件(221)、第二移动件(222)及第三移动件(223),所述第一移动件(221)、所述第二移动件(222)及所述第三移动件(223)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方向(Y)及所述第三方向(Z)可移动设置;
所述第一移动件(221)、所述第二移动件(222)及所述第三移动件(223)中的其中一者分别与其余两者连接在一起,而且三者之一安装有所述开放式X射线管(21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件(221)的引导部沿所述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并活动连接有所述第二移动件(222);
所述第二移动件(222)的引导部沿所述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并活动连接有所述第三移动件(223);
所述第三移动件(223)的引导部沿所述第三方向(Z)延伸设置,并活动连接有所述开放式X射线管(210)。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机构(300)沿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方向(Y)及所述第三方向(Z)移动,而且所述探测器机构(300)具有成像面,所述成像面朝向所述射线源机构(200)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机构(300)包括成像件(310)和成像移动组件(320),所述成像件(310)设有所述成像面,所述成像面垂直所述第三方向(Z)设置,所述成像移动组件(320)和所述成像件(310)连接,并能够沿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方向(Y)及所述第三方向(Z)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像移动组件(320)包括第一成像移动件(321)、第二成像移动件(322)和第三成像移动件(323),所述第一成像移动件(321)、所述第二成像移动件(322)及所述第三成像移动件(323)分别沿所述第一方向(X)、所述第二方向(Y)及所述第三方向(Z)可移动设置;
所述第一成像移动件(321)、所述第二成像移动件(322)及所述第三成像移动件(323)中的其中一者分别与其余两者连接在一起,而且三者之一安装有所述成像件(31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成像移动件(321)的引导部沿第一方向(X)延伸设置,并活动连接有所述第二成像移动件(322);
所述第二成像移动件(322)的引导部沿第二方向(Y)延伸设置,并活动连接有所述第三成像移动件(323);
所述第三成像移动件(323)的引导部沿所述第三方向(Z)延伸设置,并活动连接有所述成像件(310)。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器机构(300)还包括扫描件(330),所述扫描件(330)安装于所述成像移动组件(320),而且所述扫描件(330)的扫描部朝向所述电芯工位。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扫描件(330)安装于所述第三成像移动件(323)的靠近所述电芯工位的一侧。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芯检测设备还包括防护机构(400),所述防护机构(400)位于所述检测位置和所述上下料位置之间,并连通或阻挡所述检测位置至所述上下料位置的通道。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芯检测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400)包括遮挡件(410)和升降件(420),所述升降件(420)和所述遮挡件(410)驱动连接,并驱动所述遮挡件(410)连通或阻挡所述检测位置至所述上下料位置的通道。
14.一种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芯检测设备。
CN202310857888.XA 2023-07-13 2023-07-13 电芯检测设备及检测系统 Pending CN11657736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7888.XA CN116577360A (zh) 2023-07-13 2023-07-13 电芯检测设备及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57888.XA CN116577360A (zh) 2023-07-13 2023-07-13 电芯检测设备及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77360A true CN116577360A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417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57888.XA Pending CN116577360A (zh) 2023-07-13 2023-07-13 电芯检测设备及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7736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89804A (zh) * 2024-01-16 2024-02-23 北京光影智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高精度卧式工业ct设备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5462A (zh) * 2014-11-24 2015-04-01 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x射线测厚仪的在线校正装置及方法
CN204495742U (zh) * 2014-12-31 2015-07-22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射线能量标定驱动装置和射线能量标定装置
CN106018443A (zh) * 2016-07-08 2016-10-12 丹东华日理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3d球检测平台的工业ct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107576675A (zh) * 2017-09-19 2018-01-12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射线能量标定装置、射线能量标定方法以及射线成像系统
CN207138324U (zh) * 2017-07-10 2018-03-27 东莞新易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自动整形及技能检测设备
CN109990737A (zh) * 2019-04-10 2019-07-09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生产设备及其电芯检测装置
CN110429292A (zh) * 2019-08-29 2019-11-08 武汉逸飞激光设备有限公司 电芯打码系统及电芯生产线
CN210375041U (zh) * 2019-08-30 2020-04-21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设备
CN111077172A (zh) * 2019-12-16 2020-04-28 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 一种x射线ct成像装置
CN111426708A (zh) * 2020-05-13 2020-07-17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筒节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装置
CN114019571A (zh) * 2021-09-29 2022-02-08 浙江华视智检科技有限公司 安检设备及射线光路校正方法
CN114994093A (zh) * 2022-02-24 2022-09-02 北京固鸿科技有限公司 辐射成像系统
CN115266772A (zh) * 2022-06-24 2022-11-01 广东兆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x射线检测设备
CN116067995A (zh) * 2022-12-21 2023-05-05 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d-ct在线x射线自动检查设备及检测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475462A (zh) * 2014-11-24 2015-04-01 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x射线测厚仪的在线校正装置及方法
CN204495742U (zh) * 2014-12-31 2015-07-22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组合射线能量标定驱动装置和射线能量标定装置
CN106018443A (zh) * 2016-07-08 2016-10-12 丹东华日理学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3d球检测平台的工业ct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N207138324U (zh) * 2017-07-10 2018-03-27 东莞新易科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电芯自动整形及技能检测设备
CN107576675A (zh) * 2017-09-19 2018-01-12 同方威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射线能量标定装置、射线能量标定方法以及射线成像系统
CN109990737A (zh) * 2019-04-10 2019-07-09 无锡先导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生产设备及其电芯检测装置
CN110429292A (zh) * 2019-08-29 2019-11-08 武汉逸飞激光设备有限公司 电芯打码系统及电芯生产线
CN210375041U (zh) * 2019-08-30 2020-04-21 广东利元亨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检测设备
CN111077172A (zh) * 2019-12-16 2020-04-28 东莞材料基因高等理工研究院 一种x射线ct成像装置
CN111426708A (zh) * 2020-05-13 2020-07-17 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 一种筒节焊缝x射线实时成像检测装置
CN114019571A (zh) * 2021-09-29 2022-02-08 浙江华视智检科技有限公司 安检设备及射线光路校正方法
CN114994093A (zh) * 2022-02-24 2022-09-02 北京固鸿科技有限公司 辐射成像系统
CN115266772A (zh) * 2022-06-24 2022-11-01 广东兆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通用x射线检测设备
CN116067995A (zh) * 2022-12-21 2023-05-05 无锡日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d-ct在线x射线自动检查设备及检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89804A (zh) * 2024-01-16 2024-02-23 北京光影智测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快速高精度卧式工业ct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577360A (zh) 电芯检测设备及检测系统
KR101716904B1 (ko) X선 투과 검사 장치 및 x선 투과 검사 방법
US11378527B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battery cells for automation of total inspection
KR20070090888A (ko) 통 형상 전지의 액 누출검사방법
EP4106077A1 (en) Battery cell exterior inspection system
JP7380560B2 (ja) 電池の検査装置および電池の検査方法
KR20190089369A (ko) 이차 전지 검사 장치
CN115839965A (zh) 一种旋转ct成像检测设备
US20220390387A1 (en)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air void at lead film of battery
KR20210045181A (ko) 다기종 비전 검사 기능을 갖는 2차전지 제조장치
CN115825127A (zh) 一种锂电池多角度ct成像检测设备
KR20230050175A (ko) 이차전지 트레이 검사 시스템 및 이차전지 트레이 검사 방법.
CN210753886U (zh) X-Ray自动检测机
KR102257019B1 (ko) 2차 전지용 오버행 검사장치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2차 전지 제조 시스템
CN220568676U (zh) 检测装置和电池生产设备
KR102635141B1 (ko) 실린더 배터리의 홀더장치
CN220708307U (zh) 电池检测装置和制造设备
CN220709017U (zh) 电池检测装置及电池生产设备
KR102653313B1 (ko) 원통형 배터리의 3d ct 검사장치
US20240154194A1 (en) Method for testing at least one battery cell stack with regard to the position of battery cell layers
CN220671247U (zh) 电池检测装置和电池生产设备
KR102635146B1 (ko) 배터리 검사장비의 회전제어장치
KR102335304B1 (ko) 전지용 검사장치
CN211602019U (zh) 用于膜电极的检测系统
US20210310975A1 (en) In-situ optical and electrochemical analysis method and battery cell section measurement module therefor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