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68191A - 吸入器具 - Google Patents

吸入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68191A
CN116568191A CN202180082099.2A CN202180082099A CN116568191A CN 116568191 A CN116568191 A CN 116568191A CN 202180082099 A CN202180082099 A CN 202180082099A CN 116568191 A CN116568191 A CN 1165681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tor
suction
rotation shaft
roller
sp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8209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樽谷隆夫
堀部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5681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681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DOMESTIC WASHING OR CLEANING;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L9/00Details or accessories of suction cleaners, e.g. mechanical means for controlling the suction or for effecting pulsating action; Stor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to suction cleaners or parts thereof; Carrying-vehic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suction cleaners
    • A47L9/02Nozzles
    • A47L9/04Nozzles with driven brushes or agit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Nozzle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的吸入器具包括:吸入壳体,划分基于抽吸力而吸入尘埃的吸入空间,并且具有在吸入器具的宽度方向上与吸入空间隔开的内部空间;马达,配置在内部空间并且产生驱动力;转动轴,被马达单侧支撑并且以局部突出在吸入空间的状态通过驱动力而转动;以及,扫取辊,以在转动轴的延伸设置方向上与马达并排的方式配置在吸入空间,并且被连接于转动轴。

Description

吸入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被构成为能够安装于抽吸尘埃的吸尘器的吸入器具。
背景技术
已开发了各种各样的被安装于吸尘器且一边扫取尘埃一边抽吸该尘埃的吸入器具(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公开了图13所示的吸入器具500。吸入器具500具有:吸入壳体520,划分在吸入器具500的宽度方向上较长的吸入空间510;扫取辊530,配置在吸入空间510内且被两侧支撑。此外,为了驱动扫取辊530,吸入器具500还具有:马达540,产生驱动扫取辊530的驱动力;驱动带560,将马达540的驱动力传递给扫取辊530。
扫取辊530基于吸入壳体520而能够转动地被两侧支撑。马达540在吸入空间510的后侧的位置被收容在吸入壳体520内。当马达540工作时,马达540的驱动力基于驱动带560而被传递给扫取辊530。其结果,扫取辊530转动,从而扫取地面上的尘埃。
在专利文献1的吸入器具500中,由于扫取辊530被两侧支撑,因此,在长的尘埃缠住扫取辊530的情况下,从扫取辊530去除这样的尘埃的作业变得繁杂。例如,需要进行利用切刀切断缠住扫取辊530的尘埃那样的作业。而且,由于马达540配置在扫取辊530的后侧,因而吸入壳体520在前后方向上变得较大。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平7-327884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容易去除缠住扫取辊的尘埃的结构并且在前后方向上被小型化的吸入器具。
本发明的吸入器具被构成为能够安装于产生抽吸尘埃的抽吸力的吸尘器主体。吸入器具包括:吸入壳体,划分基于抽吸力而吸入尘埃的吸入空间,并且具有在吸入器具的宽度方向上与吸入空间隔开的内部空间;马达,配置在内部空间并且产生驱动力;转动轴,被马达单侧支撑并且以局部突出在吸入空间的状态通过驱动力而转动;以及,扫取辊,以在转动轴的延伸设置方向上与马达并排的方式配置在吸入空间,并且被连接于转动轴。
上述的吸入器具以提供一种具有容易去除缠住扫取辊的尘埃的结构并且在前后方向上被小型化的吸入器具作为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基于以下的详细说明及附图图示变得更为明了。
附图说明
图1是吸尘器的简略侧视图。
图2是吸尘器的吸入器具的展开立体图。
图3是表示吸入器具的内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局部地表示吸入器具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驱动扫取辊的径向型马达的简略剖视图。
图6是连接了扫取辊的马达的简略立体图。
图7是吸入器具的扫取辊的简略图。
图8是扫取辊的简略剖视图。
图9是简略地表示作用于缠绕扫取辊的尘埃的力的方向的图。
图10是内置了行星齿轮的扫取辊的简略剖视图。
图11是行星齿轮的周边的扫取辊的简略放大图。
图12是轴向型马达的简略剖视图。
图13是以往的吸入器具的简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实施方式。但有时会省略不必要的详细说明。例如,有时会省略已经是熟知的事项的详细说明或者省略对实质上是同一构成的重复说明。这是为了避免以下的说明变得不必要的冗长,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此外,附图及以下的说明是为了让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理解本发明而被提供的,其并不旨在由此而限定发明内容范围中所记载的主题。
(吸尘器的整体结构)
图1是筒式的吸尘器101的简略侧视图。参照图1说明吸尘器101。
吸尘器101具备:吸尘器主体102,产生抽吸尘埃的抽吸力;吸入器具100,安装于吸尘器主体102,以接受吸尘器主体102的抽吸力。
吸尘器主体102具有产生用于抽吸尘埃的抽吸力的抽吸源103和从抽吸源103延伸设置的管构件109。管构件109包含:从抽吸源103向前方延伸设置并且构成管构件109的基端侧部分的软管104;构成管构件109的远端侧部分的远端管107;将软管104与远端管107连接的连接管202。
连接管202上设有由使用者保持的保持部105。保持部105是从连接管202的外周面伸出且具有适于让使用者抓持的形状的部分。保持部105上设有由使用者操作的操作部108(例如用于启动或停止吸尘器主体102及吸入器具100的按钮等)。
远端管107是刚性高于软管104的管状的构件,远端管107的远端通过能够摆动地被安装于吸入器具100的连结管220而与吸入器具100连接。连结管220、远端管107、连接管202及软管104形成尘埃的抽吸路径。
(吸入器具的整体结构)
图2是吸入器具100的展开立体图。参照图2说明吸入器具100。
吸入器具100具备:吸入壳体120;一对筒状的扫取辊131、132,基于吸入壳体120而左右并排地被单侧支撑。首先,说明吸入壳体120,然后说明扫取辊131、132。
吸入壳体120在宽度方向上具有比前后方向宽的形状。吸入壳体120包含:壳体主体121,具有在俯视下向前方开口的大致C字形状;盖构件122,被构成为能够安装于壳体主体121。
壳体主体121包含:沿左右方向(亦即吸入器具100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中央部125;一对侧部123、124,与中央部125的左右端连接并且相对于中央部125向前方突出。相对于中央部125向前方突出的侧部123、124的前侧部分321、322被构成为能够安装盖构件122。
盖构件122是呈弧形弯曲并且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薄板状的构件。基于盖构件122的左右的端部被固定在侧部123、124的前侧部分321、322上,盖构件122被安装于壳体主体121。
在盖构件122安装于壳体主体121时,盖构件122划分尘埃被吸尘器主体102的抽吸力吸入的吸入空间110。详细而言,吸入空间110的上侧及前侧由盖构件122划分。吸入空间110的后端由中央部125划分。吸入空间110的左端由左侧的侧部123划分。吸入空间110的右端由右侧的侧部124划分。扫取辊131、132在如此被划分的吸入空间110内左右并排地配置。
(中央部的结构)
如图2所示,中央部125具有形成壳体主体121的上侧面的中央部分及后侧面的中央部分的外壁部305。此外,如图3及图4所示,中央部125还具有内壁部221和流道底壁部223。
流道底壁部223是以大致水平的姿势沿吸入器具100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的薄板状的部分。在流道底壁部223,吸入器具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部分224相对于其它的部分而向后方伸出。连结管220在流道底壁部223的中央部分224上被支撑。
在中央部分224竖立设置有围壁部230。围壁部230在俯视下呈大致矩形形状,形成朝上开口的空间。在围壁部230的左右的侧壁231、232形成有多个纵长的通孔233。
内壁部221是从流道底壁部223的前端向上方且前方呈弧形弯曲且在左右方向上较长的薄板状的部分。内壁部221划分吸入空间110的后端。在内壁部221上的吸入器具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中央位置形成有大致矩形形状的开口部226。具有在背视下朝下开口的C字形形状的凸缘部229从沿开口部226的上缘及两侧缘的位置向后方突出。
连结管220的远端部分被构成为能够嵌入凸缘部229及围壁部230。在连结管220安装于凸缘部229及围壁部230时,吸入空间110通过内壁部221的开口部226而与连结管220的内部空间及吸尘器主体102的管构件109的内部空间相连。
外壁部305被形成为以覆盖于内壁部221及流道底壁部223的上侧的状态固定于内壁部221及流道底壁部223。在外壁部305固定于内壁部221及流道底壁部223时,由外壁部305、内壁部221及流道底壁部223划分的空间分别形成在流道底壁部223的中央部分224的左侧及右侧。左侧的空间通过形成在围壁部230的左侧的侧壁231上的通孔233而与由围壁部230包围的矩形形状的空间连通,并且从通孔233向左侧的侧部123延伸设置。此外,右侧的空间通过形成在围壁部230的右侧的侧壁232上的通孔233而与由围壁部230包围的矩形形状的空间连通,并且从通孔233向右侧的侧部124延伸设置。由外壁部305、内壁部221及流道底壁部223划分的这些空间被称作中央部125的流道127。
(侧部的结构)
侧部123、124具有相对于中央部125左右对称的结构。此处,仅就左侧的侧部123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2所示,侧部123包含:外壁部303,形成壳体主体121的上侧面的左侧部分及后侧面的左侧部分;外侧壁部211,形成壳体主体121的左端面。在外壁部303的内侧面的右端,隔板301以竖立设置的姿势而被设置。此外,如图3及图4所示,侧部123包含内侧壁部212和底壁部214。
底壁部214是与中央部125的流道底壁部223连接并且相对于流道底壁部223而向前方突出的大致矩形板状的部分。
外侧壁部211从底壁部214的左端缘竖立设置,以形成壳体主体121的左端面。外侧壁部211形成为大致半圆板状。
内侧壁部212是在相对于外侧壁部211而向吸入器具100的宽度方向的内侧离开间隔的位置从底壁部214竖立设置的半圆板状的部分,其与外侧壁部211相向地配置。内侧壁部212划分吸入空间110的左端。此外,内侧壁部212的周缘部分被形成为比内侧壁部212的其它部分宽幅,朝着外侧壁部211突出。
外壁部303从上侧覆盖于外侧壁部211及内侧壁部212。此时,设置在外壁部303的内侧面的右端上的隔板301与内侧壁部212的周缘部分抵接,划分中央部125的流道127的左端。在外壁部303在外侧壁部211及内侧壁部212上被固定时,形成有由外壁部303、底壁部214、外侧壁部211、内侧壁部212及隔板301划分的空间。该空间被称作侧部123的内部空间126。该内部空间126的前侧部分(亦即相对于中央部125而向前方突出的部分)位于吸入器具100的宽度方向上的吸入空间110的外侧(亦即左侧)。吸入空间110及内部空间126基于内侧壁部212而在吸入器具100的宽度方向上被彼此分隔。
在内部空间126收容有用于驱动左侧的扫取辊131的驱动机构157。为了穿通连接驱动机构157与扫取辊131的连接部分,在内侧壁部212例如形成有通孔或缺口。
此外,为了风冷驱动机构157,在外侧壁部211形成有允许吸入器具100外的空气流入内部空间126的流入口215。在本实施方式中,流入口215由多个分别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切槽构成。这些切槽在前后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宽度被形成为窄至能够抑制异物进入内部空间126的程度。
此外,为了使流入内部空间126的空气流到中央部125的流道127,在内侧壁部212的周缘部分形成有流出口218。详细而言,流出口218相对于内侧壁部212的周缘部分与隔板301的抵接部分而形成在右侧(在吸入器具100的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内部空间126通过流出口218而与流道127连通。
(驱动机构的整体结构)
如图3所示,驱动机构157被配置在左侧的侧部123的内部空间126内。此外,驱动机构158被配置在右侧的侧部124的内部空间126内。驱动机构157为了驱动左侧的扫取辊131而设,其包含产生驱动扫取辊131的驱动力的马达151和控制马达151的控制基板153。驱动机构158为了驱动右侧的扫取辊132而设,其包含产生驱动扫取辊132的驱动力的马达152和控制马达152的控制基板154。马达152及控制基板154具有与马达151及控制基板153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以下参照图4及图5就马达151及控制基板153进行说明。
(马达的结构)
如图4所示,马达151被配置在侧部123的内部空间126内亦即外侧壁部211与内侧壁部212之间。马达151以相对于内侧壁部212在吸入器具100的宽度方向上向外侧(左侧)离开间隔的状态被侧部123的底壁部214支撑。
马达151被构成为产生使扫取辊131转动的驱动力。此外,如图5所示,马达151被构成为能够与传递驱动力给扫取辊131的转动轴250的基端部分连接。马达151被构成为大致圆筒形状,转动轴250的基端部分沿着马达151的中心轴被插入马达151内。
马达151是径向型马达,其包含大致圆筒形状的马达壳体281和被收容在马达壳体281内的定子282及转子283。马达壳体281的外径大于在转动轴250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的马达壳体281的长度。
马达壳体281包含大致圆板状的外端板部284、大致圆板状的内端板部285、大致圆筒状的周壁板部286。
外端板部284被配置在相比于内端板部285而靠近侧部123的外侧壁部211的位置,其具有朝向外侧壁部211侧的外侧面。在外端板部284的大致中心形成有孔部。在该孔部中被嵌入滑动轴承287,转动轴250的基端部嵌入滑动轴承287。滑动轴承287的局部从外端板部284的外侧面朝转动轴250的基端侧突出。
在外端板部284的外周缘的附近,在外端板部284上形成有弧形的孔部288。该孔部288为了使风冷马达壳体281内的定子282及转子283的气流通过而设。
内端板部285被配置在相对于外端板部284在吸入器具100的宽度方向上向内侧(亦即吸入空间110侧)离开间隔的位置,其具有朝向侧部123的内侧壁部212侧的外侧面。在内端板部285的大致中心形成有孔部。在该孔部中被嵌入滑动轴承289,转动轴250嵌入滑动轴承289。滑动轴承289相对于被安装于外端板部284的滑动轴承287而在转动轴250的远端侧支撑转动轴250。即,转动轴250以被嵌入2个滑动轴承287、289的状态被马达151能够转动地单侧支撑。
在内端板部285的外周缘的附近,在内端板部285上形成有用于使风冷马达壳体281内的定子282及转子283的气流通过的弧形的孔部290。该孔部290被形成在相对于外端板部284的孔部288绕转动轴250错开大致180°的位置上。即,在转动轴250的延伸设置方向上观察时,孔部290被形成在不与孔部288重叠的位置上。此外,由于马达151相对于侧部123的内侧壁部212离开间隔,因此,该孔部290不会被内侧壁部212封闭。
定子282具有沿着周壁板部286的内周面呈圆环状配置的多个磁体。这些磁体以S极和N极交替排列的方式固定于周壁板部286的内周面。定子282的轴向长度(亦即在转动轴250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的定子282的长度)小于定子282的外径。
转子283是在滑动轴承287、289之间连接于转动轴250的大致圆板状的构件。转子283的中心部被固定于转动轴250,转子283被构成为接受来自定子282的磁力而与转动轴250一起转动。详细而言,转子283以转子283的外周面相对于定子282的内周面隔开间隔地相向的方式而被配置,基于转子283的外周面接受来自定子282的内周面的磁力,而使转子283发生转动。即,作用在转子283与定子282之间的磁力成为马达151的驱动力。在转子283中形成有用于卷绕多个马达线圈291的多个插槽292。
(控制基板的结构)
如图4及图6所示,控制基板153在转动轴250的延伸设置方向上且在相对于马达151的外端板部284离开间隔的位置被配置在内部空间126内。即,控制基板153相对于马达151的外端板部284而被设置在侧部123的外侧壁部211侧(亦即吸入空间110的相反侧)。换言之,控制基板153一方面被配置在相比于马达151而靠近流入口215的位置,另一方面被配置在相比于马达151而离开流出口218的位置。
从马达151的外端板部284突出的滑动轴承287的上述的突出部分被收纳于控制基板153与马达151的外端板部284之间的空间。此外,控制基板153被配置在相对于马达151的外端板部284离开间隔的位置,因此,不会封闭外端板部284的孔部288。
控制基板153具有大致圆板形状,并且具有与马达151的外径大致相等的外径。控制基板153以搭载电子元件的搭载面293与侧部123的外侧壁部211的流入口215相向的姿势(详细而言,相对于侧部123的底壁部214大致垂直地竖立设置的姿势)而被配置。此外,在搭载于搭载面293的电子元件中可以包含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IC(Integrated Circuit)和/或FET(Field Effect Transistor:场效应晶体管)等需要冷却的元件。
较为理想的是如图6所示那样在控制基板153上在转动轴250的延伸设置方向上与外端板部284的孔部288重合的位置形成缺口部294。此外,为了避免与转动轴250的基端干涉,在控制基板153的中心形成孔部295。
(转动轴的结构)
左右一对转动轴250为了连接马达151、152与扫取辊131、132并且将马达151、152的驱动力传递给扫取辊131、132而设。这些转动轴250左右对称,因此,以下仅说明左侧的转动轴250(亦即将马达151的驱动力传递给扫取辊131的转动轴250)。
转动轴250能够转动地连接于马达151。详细而言,如图5所示,转动轴250的基端部分嵌入滑动轴承287、289,基于马达壳体281而以被单侧支撑的状态能够转动地被保持。在马达壳体281内,转动轴250连接于转子283。转动轴250的局部(远端侧的部分)从马达壳体281向吸入空间110侧突出。详细而言,从马达壳体281向吸入空间110侧突出的转动轴250的部分通过形成在内侧壁部212的通孔或缺口而突出到吸入空间110内。
转动轴250在大致沿吸入器具100的宽度方向的方向上延伸设置。详细而言,转动轴250以相对于吸入器具100的宽度方向向前下方稍为倾斜的姿势而被保持。转动轴250的远端部如以下所叙述的那样被插入扫取辊131内。
(扫取辊的结构)
如图2所示,扫取辊131、132是在吸入空间110内左右并排地配置的树脂制的筒状构件。扫取辊131、132被驱动机构157、158驱动并且被构成为一边在地面上滚动一边扫取地面上的尘埃。左侧的扫取辊131在吸入空间110内从侧部123向右方延伸设置。右侧的扫取辊132在吸入空间110内从侧部124向左方延伸设置。扫取辊131、132的远端在吸入器具100的宽度方向上彼此离开间隔。
右侧的扫取辊132具有与扫取辊131左右对称的结构,因此以下参照图7及图8仅对左侧的扫取辊131的结构进行说明。
扫取辊131为了在吸入空间110扫取尘埃而设,被配置在吸入空间110内,并且与转动轴250连接。其结果,扫取辊131与侧部123的内部空间126内的马达151在转动轴250延伸设置方向上并排。如图7及图8所示,扫取辊131包含:辊子部311,在转动轴250的延伸设置方向上较长,呈越往远端而越细的锥形圆筒状;多个刷部312,在辊子部311的外周部上呈螺旋状延伸。
如图8所示,转动轴250的远端部分以大致沿辊子部311的中心轴的方式插入辊子部311。为了将插入辊子部311的转动轴250的转动传递给辊子部311,连接辊子部311及转动轴250的连接部270形成在辊子部311内。连接部270是设置于转动轴250的外周面与辊子部311的内周面之间的筒状的部分,与辊子部311一体成型。连接部270与辊子部311同轴,转动轴250的远端部嵌入连接部270。其结果,辊子部311与转动轴250同轴转动。
多个刷部312在从辊子部311的基端至远端的区间在辊子部311的外周部上呈螺旋状延伸设置。刷部312的螺旋方向以如下的方式而被设定:在扫取辊131向图2所示的箭头方向转动时,接触到刷部312的尘埃被送出到辊子部311的远端侧。
多个刷部312在辊子部311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并且从辊子部311的外周部突出。多个刷部312例如可以在辊子部311的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设置。
刷部312相对于辊子部311的外周部的突出量在从辊子部311的基端至远端的区间为大致恒定。此处,扫取辊131的径向上的尺寸可以被定义为辊子部311的外径与刷部312的突出量之和。此情况下,由于辊子部311的外径在基端为最大,因此,扫取辊131的径向上的尺寸在辊子部311的基端为最大。扫取辊131的最大直径尺寸以刷部312不与吸入壳体120的中央部125的内壁部221及盖构件122接触的方式而被设定。此外,扫取辊131的最大直径尺寸大于马达151及定子282的外径。此外,定子282的外径大于辊子部311的基端处的辊子部311的外径。
(动作说明)
以下说明吸尘器101的动作。
当设置于保持部105的操作部108被操作时,吸尘器主体102产生抽吸力。基于该抽吸力,吸入空间110内的空气通过形成于中央部125的内壁部221的开口部226而被抽吸到连结管220及管构件109内,最终被抽吸到吸尘器主体102内。吸入空间110内的尘埃乘着这样的空气流而被收集到吸尘器主体102。
吸尘器主体102的抽吸力还通过围壁部230的多个通孔233及流道127而作用于侧部123、124的内部空间126。其结果,吸入器具100外的空气通过形成于侧部123、124的外侧壁部211的流入口215而流入内部空间126内。如图4的箭头所示,流入内部空间126的空气基于吸尘器主体102的抽吸力,通过形成于内侧壁部212的流出口218而被吸出到流道127。此后,空气在流道127中流动,并且通过围壁部230的多个通孔233而流入由围壁部230包围的空间内。此处,流入到由围壁部230包围的空间内的空气通过开口部226而与从吸入空间110抽吸的空气汇合而流入连结管220。流入连结管220的空气最终通过管构件109而流入吸尘器主体102内。
通过外侧壁部211上形成的流入口215而流入到侧部123、124的内部空间126内的空气的一部分接触到与外侧壁部211相向地配置的控制基板153。由于控制基板153的搭载面293朝向外侧壁部211侧,因此,安装在搭载面293的电子元件基于刚流入到内部空间126的空气而被风冷。
流入内部空间126的空气的一部分通过形成于马达壳体281的外端板部284的孔部288而流入马达壳体281中。控制基板153上设置的缺口部294降低了对通过孔部288流入马达壳体281的空气的阻力。因此,足够量的风冷马达壳体281内的转子283及定子282的空气能够流入马达壳体281内。
该空气从外端板部284相反侧的内端板部285上所形成的孔部290流出到马达壳体281外。孔部290处于相对于外端板部284的孔部288绕转动轴250错开大致180°的位置。因此,流入马达壳体281的空气如图5的箭头所示那样在马达壳体281内相对于转动轴250的延伸设置方向倾斜地流动。这样的倾斜的流动路径长于与转动轴250的延伸设置方向平行的流动路径,空气变得易于与马达壳体281内的定子282及转子283的较多的部分接触。因此,促进了定子282及转子283的风冷。
在操作部108被操作时,不仅吸尘器主体102而且吸入器具100也被启动。在吸入器具100启动时,电流供应给马达壳体281内的马达线圈291。此时,定子282的磁力产生作用而使转子283转动。由于转子283固定于转动轴250,因此转子283及转动轴250基于来自定子282的磁力而一体地转动。由于转动轴250通过辊子部311内的连接部270连接于辊子部311,因此,辊子部311随着转动轴250转动而转动。其结果,设置于辊子部311的外周部的刷部312摩擦地面,扫取地面上的尘埃。被刷部312扫取的尘埃基于作用于吸入空间110的抽吸力而被吸入吸尘器主体102。
在扫取辊131、132转动而扫取尘埃的期间,如图9所示,长的尘埃有时会缠绕扫取辊131、132。由于扫取辊131、132越往远端而越细,因此,长尘埃的缠绕力的分力向扫取辊131、132的远端方向作用。因此,缠绕于扫取辊131、132的长尘埃朝着这些扫取辊131、132的远端侧移动,通过扫取辊131、132之间的空间而能够被去除。
定子282及转子283在轴向长度方向(亦即转动轴250的延伸设置方向)上比较小,但是在径向上较大。因此,定子282的内周面(使磁力作用于转子283的面)及转子283的外周面(接受定子282的磁力的面)变得阔大。因此,马达151、152能够以大转矩使转动轴250转动。
此外,转子283在径向上较大,因此能够加粗安装于转子283的转动轴250。由此,能使提高转动轴250的强度。
通过在径向上加大转子283,而使能够让磁通通过转子283内的区域变得阔大。因此,能够降低通过转子283的磁通的密度。通过降低磁通密度,能够抑制转子283的升温。
收容定子282及转子283的马达壳体281也与该定子282及转子283同样地在转动轴250的延伸设置方向上较小,而在径向上较大。由于马达壳体281在转动轴250的延伸设置方向(亦即大致沿吸入器具100的宽度方向的方向)上较小,因此能够减小收容马达151、152的侧部123、124的内部空间126的宽度方向上的大小。由此,即使马达151、152及扫取辊131在大致沿吸入器具100的宽度方向的方向(亦即转动轴250的延伸设置方向)上并排配置,也能够抑制吸入器具100的宽度方向上的大型化。
此外,通过让马达151、152及扫取辊131在转动轴250的延伸设置方向上并排配置,能够在吸入器具100的前后方向及高度方向上使吸入器具100小型化。例如,在马达151、152被配置在吸入空间110的后侧的结构中,吸入器具100在前后方向上变大。对此,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不需要在吸入壳体120的中央部125设置用于收容马达151、152的空间。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在吸入壳体120的中央部125形成有流道127,而并非形成用于收容马达151、152的空间。
吸入壳体120的大小被设定为使扫取辊131的刷部312不与盖构件122及中央部125的内壁部221摩擦。即,吸入壳体120具有在前后方向及高度方向上足以收容扫取辊131的大小。与扫取辊131的最大直径尺寸相比,马达151、152的外径较小,因此,能够抑制前后方向及高度方向上的侧部123、124的大型化。即,即使不使侧部123、124相对于划分吸入空间110的前侧及上侧的盖构件122向前上方突出,也能够将马达151、152收容在侧部123、124的内部空间126内。
马达151、152直接支撑转动轴250。因此,与转动轴250被带体驱动的结构相比,能够以较大的支撑力支撑。即,即使转动轴250被单侧支撑,也难以发生轴抖动。
此外,马达151、152在内部空间126基于侧部123、124而被支撑,马达151、152的重量不包含于在吸入空间110内转动的转动体(亦即扫取辊131、132等)的重量,因而该转动体变得轻型。此情况下,即使扫取辊131、132等的重心相对于扫取辊131、132等的转动中心偏离,也能够抑制扫取辊131、132等的轴抖动。
此外,可以对上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入器具100进行各种各样的变更或改良。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辊子部311具有空心结构,但是也可以具有实心结构。在辊子部311具有实心结构的情况下,扫取辊131、132便成为坚固的结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马达151、152整体配置在扫取辊131的外侧。作为替代方案,只要不会增加在吸入器具100的吸入空间110内转动的转动部分的轴抖动,马达151、152的局部(例如转子283的局部)也可以进入到辊子部311的内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马达壳体281的外径小于扫取辊131、132的最大直径尺寸。作为替代方案,只要吸入壳体120的侧部123、124不被大型化,马达壳体281的外径也可以大于扫取辊131、132的最大直径尺寸。此情况下,能够将外径的大的定子282及转子283配置在马达壳体281内,因此,能够增大马达151、152的转矩。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使定子282的外径大于定子282的轴向长度,能够抑制在转动轴250的延伸设置方向上的马达壳体281的大型化(进而抑制在吸入器具100的宽度方向上的侧部123、124的大型化)。作为替代方案,在吸入器具100的宽度方向上只要侧部123、123不被大型化,定子282的轴向长度也可以大于定子282的外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为了风冷马达151、152的内部的转子283及定子282,在马达壳体281的外端板部284及内端板部285形成有孔部288、290。作为替代方案,在马达壳体281内,只要能够产生相对于转动轴250的延伸设置方向而倾斜的方向的气流,孔部288、290也可以形成在马达壳体281的其它的位置。例如,孔部288可以在外端板部284的附近形成于周壁板部286,孔部290也可以在内端板部285的附近形成于周壁板部286。此外,这些孔部288、290也可以省略。此情况下,异物进入马达壳体281的情况得以抑制。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转动轴250以相对于吸入器具100的宽度方向向下前方倾斜的姿势被保持。基于转动轴250以向下方倾斜的姿势被保持,扫取辊131即使具有越往远端而越细的锥形形状,也能够在大致全长范围与地面接触。此外,基于转动轴250以向前方倾斜的姿势被保持,能够在扫取辊131的大致全长范围使盖构件122和辊子部311的间隔大致相同。作为替代方案,转动轴250也可以以与吸入器具100的宽度方向平行的姿势而被保持。此情况下,辊子部311被形成为在全长范围具有大致恒定的外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基板153、154中搭载有电子元件的搭载面293与吸入壳体120的流入口215相向。此外,电子元件还可以搭载于搭载面293的相反侧的面。例如,耐尘性低的电子元件较为理想的是安装于与流入口215方向相反的面。其结果,即使尘埃从流入口215进入,耐尘性低的元件也能够被控制基板153、154保护而免受尘埃的影响。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控制基板153、154被配置在马达151、152与侧部123、124的外侧壁部211之间。作为替代方案,控制基板153、154可以设置在内部空间126内的其它的位置。例如,控制基板153、154可以配置在马达151、152的下侧。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筒状的连接部270为了将转动轴250的转动传递给辊子部311而设。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如图10及图11所示那样通过设置在辊子部311内的减速部272将辊子部311的转动减速后传递给辊子部311。
减速部272包含:3个行星齿轮271;安装于转动轴250的远端的齿圈252;固定于辊子部311的内周部的齿圈316。辊子部311侧的齿圈316的内径大于转动轴250侧的齿圈252的外径,在齿圈316的内周部与齿圈252的外周部之间形成有环状的空间。在该环状的空间,3个行星齿轮271在周向上大致等间隔地配置。行星齿轮271及齿圈316、252被构成为将转动轴250的转动减速后传达给辊子部311。其结果,辊子部311能够以高转矩转动,能够抵抗辊子部311的负荷而持续转动。
减速部272被配置在辊子部311中,并非配置在吸入壳体120的侧部123、124中。因此,减速部272不会使侧部123、124大型化。
图10及图11的齿圈316作为不同于辊子部311的构件而被构成。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在辊子部311的内周部直接形成与行星齿轮271啮合的齿。此外,图10及图11的齿圈252也可以作为与转动轴250不同的构件而被构成。作为替代方案,也可以在转动轴250的外周部直接形成与行星齿轮271啮合的齿。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减速部272由3个行星齿轮271构成1级减速机构。作为替代方案,减速部272也可以构成进行多级减速的减速机构。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马达151、152由径向型马达构成。作为替代方案,马达151、152也可以由图12所示的轴向型马达构成。图12仅表示了左侧的马达151。
在马达151、152中采用轴向型结构时,定子282可以具有分别被固定在马达壳体281的外端板部284及内端板部285的内侧面上的环状磁体部331、332。环状磁体部331以包围穿通马达壳体281的转动轴250的方式固定于外端板部284的内侧面。环状磁体部332以包围转动轴250的方式固定于内端板部285的内侧面。环状磁体部331、332分别具有多个磁体,它们的S极和N极以在马达壳体281的周向上交替排列的方式而被构成。此外,环状磁体部331、332的外径以环状磁体部331、332不封闭外端板部284及内端板部285的孔部288、290的方式而被设定。
转子283被构成在转动轴250的轴向上且在环状磁体部331、332之间保持多个马达线圈291,并且被固定于转动轴250。转子283在转动轴250的轴向上以多个马达线圈291分别与环状磁体部331、332相向的方式保持这些马达线圈291。
马达壳体281在径向上具有比较大的尺寸,因此能够增大环状磁体部331、332的外径。因此,如果减小环状磁体部331、332的内径,便能够扩大在转动轴250的轴向上与转子283相向的面(亦即使磁力作用于转子283的面)。由此,即使在马达151、152中采用轴向型的结构,马达151、152也能够以高转矩使转动轴250转动。
图12的马达151的定子282由磁体构成。也可以取代磁体而由线圈构成定子282。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吸入器具100被安装于筒式的吸尘器主体102。作为替代方案,吸入器具100也可以被安装于杆式的吸尘器主体。
(效果等)
上述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吸入器具100具有以下的特征并且产生以下的效果。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所涉及的吸入器具被构成为能够安装于产生抽吸尘埃的抽吸力的吸尘器主体。吸入器具包括:吸入壳体,划分基于抽吸力而吸入尘埃的吸入空间,并且具有在吸入器具的宽度方向上与吸入空间隔开的内部空间;马达,配置在内部空间并且产生驱动力;转动轴,被马达单侧支撑并且以局部突出在吸入空间的状态通过驱动力而转动;以及,扫取辊,以在转动轴的延伸设置方向上与马达并排的方式配置在吸入空间,并且被连接于转动轴。
根据上述的构成,转动轴被马达单侧支撑,扫取辊被连接于该转动轴。即,转动轴及扫取辊基于马达而被单侧支撑。因此,能够在扫取辊的远端形成用于去除尘埃的空隙。因此,即使长尘埃缠住扫取辊,也可以将这样的尘埃移动到扫取辊的远端侧,允许通过上述的空隙从扫取辊去除该尘埃。即,能够容易地去除缠住扫取辊的尘埃。
在转动轴被单侧支撑的结构中,在转动轴及扫取辊转动时易于产生轴抖动,但是在上述的构成中,能够如下面那样抑制轴抖动。即,由于转动轴被马达直接支撑,因此,与带体驱动相比,能够提高马达对转动轴的支撑力。而且,由于马达配置在内部空间,因此马达的重量不包含于在吸入空间中转动的转动部分,该转动部分能够被轻型化。因此,即使该转动部分(亦即转动轴及扫取辊)的重心偏离转动中心,也能够抑制转动部分的转动时的轴抖动。
此外,当为了抑制轴抖动而将转动轴连接于马达并且将该马达配置在内部空间时,转动轴的局部会突出到相对于内部空间而在吸入器具的宽度方向上被隔开的吸入空间。此情况下,转动轴的延伸设置方向并不是吸入器具的前后方向而是大致沿吸入器具的宽度方向。因此,马达及扫取辊在转动轴的延伸设置方向上并排,抑制了前后方向上的吸入器具的大型化。
在上述的构成中,扫取辊可以包含在转动轴的所述延伸设置方向上较长的辊子部、以及被设置为从辊子部的外周部突出的刷部。马达的外径可以小于由辊子部的外径和刷部的突出量决定的扫取辊的最大直径尺寸。
根据上述的构成,扫取辊的最大直径尺寸基于辊子部的外径和刷部从辊子部的外周部的的突出量而被决定。能够考虑扫取辊的最大直径尺寸来设定收容扫取辊的吸入空间的前后方向及高度方向的大小。在此情况下,由于马达的外径小于扫取辊的最大直径尺寸,因此,马达在前后方向及高度方向上不会相对于扫取辊突出。因此,无需将在吸入壳体中划分内部空间的部分相对于划分吸入空间的部分向前方或上方突出来形成。
在上述的构成中,扫取辊可以包含让转动轴插入的筒状的辊子部、以及被设置在辊子部内并且将转动轴的转动减速后传递给辊子部的减速部。
根据上述的构成,减速部将转动轴的转动减速后传递给辊子部。其结果,辊子部的转矩增加,即使作用于辊子部的负荷增大,辊子部也能够持续转动。通过将减速部配置在辊子部的内部,辊子部的内部空间被有效地利用,无需在吸入壳体内另行设置减速部用的空间。因此,抑制了吸入壳体的大型化。
在上述的构成中,马达可以包含定子、以及连接于转动轴并且接受来自定子的磁力而转动的转子。定子的外径可以大于定子的轴向长度。
根据上述的构成,定子的轴向长度小于定子的外径,因此,转动轴的延伸设置方向(亦即大致沿吸入器具的宽度方向的方向)上的马达的大型化得以抑制。由此,可以使配置马达的内部空间在吸入器具的宽度方向上不会增大。
即使配置马达的内部空间在吸入器具的宽度方向上不宽阔,通过使定子的外径大于定子的轴向长度,能够使对转子作用磁力的面(亦即与转子相向的面)变得宽阔。因此,马达能够输出大的驱动力。
通过在径向上加大定子而允许在径向上加大转子。若采用在径向上大的转子,能够加粗连接于转子的转动轴。其结果,转动轴的强度提高,转动轴及扫取辊的轴抖动得以抑制。
在上述的构成中,可以在吸入壳体中形成有允许吸入壳体外的空气流入内部空间的流入口、以及允许内部空间内的空气基于抽吸力而被吸出的流出口。马达可以包含定子、连接于转动轴并且接受来自定子的磁力而转动的转子、以及收容转子及定子的马达壳体。马达壳体中可以形成有一对孔部,该一对孔部以流入内部空间的空气的一部分在马达壳体内相对于转动轴的延伸设置方向倾斜地流动的方式而被设置。
根据上述的构成,吸入壳体外的空气通过吸入壳体的流入口流入内部空间。内部空间内的空气基于吸尘器主体的抽吸力而通过吸入壳体的流出口被吸出。其结果,在内部空间产生气流,冷却配置在内部空间的马达。详细而言,通过形成在马达的马达壳体上的一对孔部的其中一方,流入内部空间的空气的一部分流入马达壳体内并且通过另一方的孔部而从马达壳体流出。其结果,马达壳体内部的转子及定子被冷却。由于一对孔部以使在马达壳体内流动的空气相对于转动轴的延伸设置方向倾斜地流动的方式而被形成于马达壳体,因此,马达壳体内的空气在比与转动轴的延伸设置方向平行地流动的空气的路径长的路径中流动。其结果,流入马达壳体的空气易于与马达壳体内的转子及定子的各个部分接触,促进转子及定子的风冷。
在上述的构成中,吸入器具还可以包括:控制基板,控制马达。可以在吸入壳体中形成有允许吸入壳体外的空气流入内部空间的流入口、以及允许内部空间内的空气基于抽吸力而被吸出的流出口。控制基板可以被设置在相比于马达而靠近流入口的位置。流出口可以被形成在相比于控制基板而靠近马达的位置。
根据上述的构成,控制基板被设置在相比于马达而靠近流入口的位置,因此从流入口流入内部空间的空气在接触马达之前先接触控制基板。因此,促进了对控制基板的风冷。此外,冷却了控制基板后的空气朝着被形成在相比于控制基板而靠近马达的位置的流出口流动,此期间能够风冷马达。
在上述的构成中,控制基板可以以搭载电子元件的搭载面与流入口相向地竖立设置的姿势被配置在内部空间。
根据上述的构成,由于搭载面与流入口相向,因而促进了搭载于搭载面的电子元件的风冷。此外,由于控制基板以搭载电子元件的搭载面与流入口相向地竖立设置的姿势被配置在内部空间,因此,控制基板的厚度方向大致沿吸入器具的宽度方向。因此,控制基板在吸入器具的宽度方向上无需宽广的空间便能够配置在内部空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上述的实施方式的吸入器具适用于用于清洁作业的装置。

Claims (7)

1.一种吸入器具,被构成为能够安装于产生抽吸尘埃的抽吸力的吸尘器主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入壳体,划分基于所述抽吸力而吸入尘埃的吸入空间,并且具有在所述吸入器具的宽度方向上与所述吸入空间隔开的内部空间;
马达,配置在所述内部空间并且产生驱动力;
转动轴,被所述马达单侧支撑并且以局部突出在所述吸入空间的状态通过所述驱动力而转动;以及,
扫取辊,以在所述转动轴的延伸设置方向上与所述马达并排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吸入空间,并且被连接于所述转动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取辊包含在所述转动轴的所述延伸设置方向上较长的辊子部、以及被设置为从所述辊子部的外周部突出的刷部,
所述马达的外径小于由所述辊子部的外径和所述刷部的突出量决定的所述扫取辊的最大直径尺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入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扫取辊包含让所述转动轴插入的筒状的辊子部、以及被设置在所述辊子部内并且将所述转动轴的转动减速后传递给所述辊子部的减速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入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马达包含定子、以及连接于所述转动轴并且接受来自所述定子的磁力而转动的转子,
所述定子的外径大于所述定子的轴向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入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吸入壳体中形成有允许所述吸入壳体外的空气流入所述内部空间的流入口、以及允许所述内部空间内的空气基于所述抽吸力而被吸出的流出口,
所述马达包含定子、连接于所述转动轴并且接受来自所述定子的磁力而转动的转子、以及收容所述转子及所述定子的马达壳体,
所述马达壳体中形成有一对孔部,该一对孔部以流入所述内部空间的空气的一部分在所述马达壳体内相对于所述转动轴的延伸设置方向倾斜地流动的方式而被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吸入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基板,控制所述马达;其中,
所述吸入壳体中形成有允许所述吸入壳体外的空气流入所述内部空间的流入口、以及允许所述内部空间内的空气基于所述抽吸力而被吸出的流出口,
所述控制基板被设置在相比于所述马达而靠近所述流入口的位置,
所述流出口被形成在相比于所述控制基板而靠近所述马达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吸入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基板以搭载电子元件的搭载面与所述流入口相向地竖立设置的姿势被配置在所述内部空间。
CN202180082099.2A 2020-12-07 2021-09-15 吸入器具 Pending CN116568191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02857 2020-12-07
JP2020202857A JP7450186B2 (ja) 2020-12-07 2020-12-07 吸込具
PCT/JP2021/033869 WO2022123851A1 (ja) 2020-12-07 2021-09-15 吸込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68191A true CN116568191A (zh) 2023-08-08

Family

ID=819735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82099.2A Pending CN116568191A (zh) 2020-12-07 2021-09-15 吸入器具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450186B2 (zh)
CN (1) CN116568191A (zh)
WO (1) WO202212385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128403A (ja) 1999-10-29 2001-05-11 Mabuchi Motor Co Ltd 小型モータおよびその回転子の製造方法
JP2001346730A (ja) 2000-06-09 2001-12-18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電気掃除機用吸込具並びに電気掃除機
KR102386214B1 (ko) 2015-11-19 2022-04-14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진공청소기
FR3084574B1 (fr) 2018-08-03 2020-07-03 Seb S.A. Tete de nettoyage equipee d'une brosse rota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450186B2 (ja) 2024-03-15
JP2022090450A (ja) 2022-06-17
WO2022123851A1 (ja) 2022-06-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180216635A1 (en) Blower and cleaner
JPH11313786A (ja) 回転ブラシ装置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電気機器
JP3493348B2 (ja) 真空掃除機用パワーブラシアセンブリ
EP1604603B1 (en) Suction head of vacuum cleaner
KR100438607B1 (ko) 파워브러쉬를 구비한 진공청소기의 흡입헤드
CN209743188U (zh) 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TWI454241B (zh) 地板吸塵工具及利用該地板吸塵工具之電氣吸塵器
CN116568191A (zh) 吸入器具
JP3639253B2 (ja) パワーブラシが具備された真空清掃機の吸入ヘッド
US10231584B2 (en) Cleaner
JP2011244871A (ja) 電気掃除機
JP2013013266A (ja) 交流整流子電動機、その交流整流子電動機を用いた電動送風機および電気掃除機
CN211239498U (zh)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CN210120448U (zh) 马达、送风装置以及吸尘器
JP7225752B2 (ja) 送風装置および掃除機
JP2011135736A (ja) 電動機、電動送風機及び電気掃除機
JP2022100990A (ja) 回転電機、および駆動装置
JP2016049128A (ja) 電気掃除機およびその吸込口体
JP2002078295A (ja) 電動送風機及び電気掃除機
JP2019076970A (ja) ベルトサンダ
JP2011163153A (ja) 電気掃除機
US11964225B2 (en) Air cleaner
JP2004174148A (ja) 電気掃除機
JP5395409B2 (ja) 電動送風機、電気掃除機
US20240213849A1 (en) Magnetic transmission and power tool having a magnetic transmission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