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47122A - 使用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进行机织而成的拉链带、拉链牙链带及其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使用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进行机织而成的拉链带、拉链牙链带及其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47122A
CN116547122A CN202080106879.1A CN202080106879A CN116547122A CN 116547122 A CN116547122 A CN 116547122A CN 202080106879 A CN202080106879 A CN 202080106879A CN 116547122 A CN116547122 A CN 11654712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yarn
warp
yarns
fastener
side ed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106879.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东谷弘树
葛山满夫
宫崎祐一
樱井晋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KK Corp
Original Assignee
YK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KK Corp filed Critical YK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654712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4712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5/00Producing elements of slide fasteners; Combined making and attaching of elements of slide fasteners
    • B29D5/02Producing elements of slide fasteners; Combined making and attaching of elements of slide fasteners the fasteners having separate interlocking me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42Making by processes not fully provided for in one other class, e.g. B21D53/50, B21F45/18, B22D17/16, B29D5/00
    • A44B19/52Secu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to stringer tapes while making the latter
    • A44B19/54Secu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to stringer tapes while making the latter while weaving the stringer ta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4Stringer tapes; Flaps secured to stringers for cove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4HABERDASHERY; JEWELLERY
    • A44BBUTTONS, PINS, BUCKLES, SLIDE FASTENERS, OR THE LIKE
    • A44B19/00Slide fasteners
    • A44B19/24Details
    • A44B19/34Stringer tapes; Flaps secured to stringers for covering the interlocking members
    • A44B19/346Woven stringer tap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4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incorporating preformed parts or layers, e.g. injection moulding around inserts or for coating articles
    • B29C45/14549Coating rod-like, wire-like or belt-like articles
    • B29C45/14565Coating rod-like, wire-like or belt-like articles at spaced locations, e.g. coaxial-cable wires
    • B29C45/14573Coating the edge of the article, e.g. for slide-faste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DPRODUCING PARTICULAR ARTICLES FROM PLASTICS OR FROM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 B29D5/00Producing elements of slide fasteners; Combined making and attaching of elements of slide fasteners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2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 D03D15/208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cellulose-based
    • D03D15/217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f the fibres or filaments constituting the yarns or threads cellulose-based natural from plants, e.g. cotton
    • DTEXTILES; PAPER
    • D03WEAVING
    • D03DWOVEN FABRICS; METHODS OF WEAVING; LOOMS
    • D03D15/0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 D03D15/50Woven fabric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structure or properties of the fibres, filaments, yarns, threads or other warp or weft elements used characterised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yarns or thread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05/00Elements of slide fasteners
    • DTEXTILES; PAPER
    • D1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LASSES OF SECTION D, RELATING TO TEXTILES
    • D10B2401/00Physical properties
    • D10B2401/04Heat-responsive characteristic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otany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lide Fasteners (AREA)

Abstract

拉链带(6)包括:第1侧缘部(11),其包括芯线(3)和多根第1经底纱(21);和带主体部(13),其与第1侧缘部(11)相邻地设置,包括多根第2经底纱(22)。拉链带(6)的纬纱和全部经底纱是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第1经底纱(21)是全拉伸纱(FDY(Fully Drawn Yarn)),第2经底纱(22)是假捻加工纱(DTY(Drawn Textured Yarn))。根据其纱种的不同,第1经底纱(21)的热收缩率比第2经底纱(22)的热收缩率大。

Description

使用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进行机织而成的拉链带、拉链 牙链带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使用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进行机织而成的拉链带,也涉及一种包括该拉链带的拉链牙链带。另外,本公开也涉及一种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拉链的领域中也强烈期望环保的商品开发。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适于回收再利用的拉链。在专利文献1中,纤维零部件的材料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注塑成形零部件的材料是除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树脂以外的聚酯树脂,它们中的任一者由源自植物的材料构成。
另外,在拉链中,如图6的(a)所示,可能产生如下现象(以下,称为链条起皱。):在将拉链缝到衣服上的状态下,拉链(直接地说是左右的树脂制链牙啮合着的啮合链牙部)一边沿着拉链的纵长方向上下蜿蜒曲折一边延伸。
专利文献2涉及链条起皱的改善,公开有如下内容:经由染色工序而对拉链带赋予斜路纹(bias)(参照本申请图7的(b)),使与芯线相邻的经底纱(参照该专利文献2的图1的附图标记6c、6d)的热收缩率比带主体部的经底纱的热收缩率高、且比芯线的热收缩率低。全部的经纱在染色工序中完全收缩,尤其是芯线和经纱大幅度收缩,可获得赋予了上述的斜路纹的拉链带(参照该专利文献2的段落0033)。应该留意的是,本申请图7的(b)为了促进读者的理解而相对于未赋予斜路纹的状态(参照图7的(a))夸大地描写斜路纹。
此外,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有将带主体部的中央部的经底纱设为松弛状态而使带主体部的中央部带有松弛。专利文献4涉及一种产业物资用拉链带,公开有利用全拉伸纱(FDY(Fully Drawn Yarn))机织出拉链带的内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168731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2-20961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8-10271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许第6143861号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专利文献2所记载这样,在使用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而机织出拉链带的情况下也优选利用经底纱的热收缩率之差而对拉链带赋予斜路纹。然而,还不能说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的市场规模较大,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可选择的种类较少。因而,未成为如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这样能够简易地筹措热收缩率(例如沸水收缩率)具有差异的纱的状况。因此,若要将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技术适用于使用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进行机织而成的拉链带,则从不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种选择热收缩性比较高的纱来使用。然而,存在这样的选择因出于使用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机织出拉链带这样的目的而不被容许的情况。
因此,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带、拉链牙链带及其制造方法的目的在于:即使在存在使用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这样的制约的情况下也进行拉链的链条起皱的改善。
此外,在专利文献1中,缩小纬纱的织密度而提高带主体部的伸缩性,并且,使芯线高密度化而使芯线的伸缩性降低(段落0039)。由此,在拉链带的染色时,与带主体部相比较而确保芯线不伸长。然而,存在不容许带主体部的织密度的降低的情况。因而,在提供一种以与专利文献1不同的方法有助于拉链带的斜路纹调整的技术方面具有意义。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带具备:第1侧缘部,其包括芯线和多根第1经底纱;以及带主体部,其与第1侧缘部相邻地设置,包括多根第2经底纱。拉链带的纬纱和全部经底纱是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第1经底纱是全拉伸纱(FDY(Fully Drawn Yarn))。第2经底纱是假捻加工纱(DTY(Drawn Textured Yarn))。根据其纱种的不同,第1经底纱的热收缩率比第2经底纱的热收缩率大。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全拉伸纱(FDY(Fully Drawn Yarn))和假捻加工纱(DTY(Drawn Textured Yarn))分别是由同一成分的纱进行2次加工而成的。换言之,第1经底纱和第2经底纱的成分相同。也可设想拉链带的构成纱(即,纬纱、芯线以及全部经底纱)的成分相同的形态。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将第1经底纱的热收缩率设为T1(百分比)、将第2经底纱的热收缩率设为T2(百分比)时,满足0.5<(T2/T1)<0.8。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多根第1经底纱在比芯线靠带主体部侧的区域中包括P(P表示3以上的自然数)根第1经底纱的第1子组和设置到比第1子组靠带主体部侧的位置的Q(Q表示比P小的自然数)根第1经底纱的第2子组。第1子组以与预定固着树脂制链牙的区域重叠的方式设置,第2子组设置于区域与带主体部之间的位置。P能表示4以上的自然数,Q能表示3以下的自然数。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多根第1经底纱在与芯线相比远离带主体部地设置的区域中包括R(R表示比P小的自然数)根第1经底纱的第3子组。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在第1侧缘部中不包括假捻加工纱(DTY(Drawn TexturedYarn))。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芯线包括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全拉伸纱(FDY(Fully DrawnYarn))。芯线的构成纱的成分能与第1经底纱(全拉伸纱)的成分相同。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芯线包括1根以上的芯纱和形成用于包覆1根以上的芯纱的鞘层的多根鞘纱,芯纱和鞘纱这两者是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全拉伸纱(FDY(Fully DrawnYarn))。芯纱和鞘纱的成分能与第1经底纱(全拉伸纱)的成分相同。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还具备设置到与第1侧缘部相反的一侧的第2侧缘部,第2侧缘部包括多根第3经底纱,所述多根第3经底纱分别是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全拉伸纱(FDY(Fully Drawn Yarn))。第3经底纱的成分能与第1经底纱(全拉伸纱)的成分相同。
本公开的另一形态的拉链牙链带是具备上述任一个拉链带和安装到第1侧缘部的多个拉链链牙的拉链牙链带(1a、1b)。各拉链链牙所接触的第1经底纱的根数是6根以上。拉链链牙能是树脂制链牙。
本公开的又一形态的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是包括如下工序的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
机织出拉链带,
对拉链带实施热处理,
将树脂制链牙注塑成形于已进行了热处理的拉链带,在该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中,
拉链带为纬纱和全部经底纱是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的拉链带,具备:
第1侧缘部,其包括芯线和多根第1经底纱;以及
带主体部,其与第1侧缘部相邻地设置,包括多根第2经底纱,
第1经底纱是全拉伸纱(FDY(Fully Drawn Yarn)),
第2经底纱是假捻加工纱(DTY(Drawn Textured Yarn)),
在热处理拉链带时,根据上述的第1经底纱和第2经底纱的纱种的不同,第1经底纱相比于第2经底纱较大地收缩。
在几个实施方式中,上述的制造方法还进一步包括对通用材料的半拉伸纱(POY(部分取向纱:Partially Oriented Yarn))实施不同的2次加工而获得上述的全拉伸纱和上述的假捻加工纱的工序。使半拉伸纱拉伸而获得全拉伸纱。对半拉伸纱进行假捻加工而获得假捻加工纱。
对于拉链带,上述的或后述的特征也可同样地适用于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省略多余说明。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的一形态,能够提供即使在存在使用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这样的制约的情况下也可进行拉链的链条起皱的改善的拉链带、拉链牙链带及其制造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公开的一形态的拉链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拉头的结构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拉链牙链带的结构的概略的剖视图。
图4是表示拉链带的第1侧缘部及其附近的带主体部的带组织的示意图。
图5是表示拉链带的第2侧缘部及其附近的带主体部的带组织的示意图。
图6的(a)是拍摄比较例的拉链缝到衣服的开口部的状态的照片。图6的(b)是拍摄实施例的拉链缝到衣服的开口部的状态的照片。
图7的(a)是表示拉链带在其纵长方向上笔直地伸长的状态的示意图。图7的(b)是夸大地描写对拉链带赋予斜路纹而其第1侧缘部弯曲成凹状的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同时对各种实施方式和特征进行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无需过度说明,就能够组合各实施方式和/或各特征,也可理解由其组合带来的相辅相成效果。原则上省略实施方式之间的重复说明。参照附图以发明的叙述为主要的目的,为了方便作图而简化。各特征并不只是对本申请所公开的拉链带有效,可理解为也通用于在本说明书中未公开的其他各种各样的拉链带的普遍的特征。
在本说明书中,前后方向与为了使拉链1开闭而拉头4运动的方向(主视图1时是上下方向)一致。左右方向是与前后方向正交、且与拉链带的带面平行的方向(主视图1时是左右方向)。上下方向是与前后方向正交、且与拉链带的带面垂直的方向(图1的进深方向)。拉链带的带面是规定拉链带的厚度的面。
图1所示的拉链1是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在左右方向上呈窄幅的带状构件,具有左右一对拉链牙链带1a、1b和为了使这些拉链牙链带1a、1b结合以及结合解除而设置的拉头4。各拉链牙链带1a、1b具有拉链带6a、6b和固着到拉链带6a、6b的相对侧缘部(随后论述的第1侧缘部)的多个树脂制链牙(拉链链牙)7a、7b。由于拉头4的前进,左右的树脂制链牙7a、7b啮合。由于拉头4的后退,左右的树脂制链牙7a、7b非啮合。此外,在拉链1设置有前止件5a、5b和后止件9,分别是为了阻止拉头4的前进和后退而设置的。
如图1和图2所示,拉头4具有上翼板41、下翼板42以及连结上翼板41和下翼板42的连结柱(未图示)。在拉头4设置有Y字状链牙通路。详细而言,在拉头4的前端部设置有连结柱,且设置有连结柱的左右的前口。在拉头4的后端部设置有一个后口。左右的分离开的树脂制链牙7a、7b经由左右的前口进入拉头4内,在拉头4内且在连结柱的后方啮合,从后口退出。左右的结合着的树脂制链牙7a、7b经由一个后口进入拉头4内,在拉头4内由连结柱分离,分离开的各树脂制链牙7a、7b从各前口退出。此外,在本说明书中,存在不区分树脂制链牙7a、7b而简称为树脂制链牙7的情况。对于拉链带6a、6b也同样。
在上翼板41的左右侧缘部设置有向下方突出来的左右的凸缘部41p、41q。作为其追加或替代,在下翼板42的左右侧缘部设置有向上方突出来的左右的凸缘部42p、42q。利用凸缘部41p、41q和/或42p、42q的配置使拉头4内的树脂制链牙的移动稳定化。
拉链带6是由许多根经底纱和一根纬纱进行机织而成的织物,以恒定的左右宽度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地延伸。拉链带6具有带上表面61和带下表面62,具有由它们规定的厚度(参照图3)。带上表面和带下表面呈与经底纱和纬纱的织物组织相应的纹路。拉链带6具有第1端面66和第2端面67。第1端面66和第2端面67是纬纱掉转行进方向的掉转部在带纵长方向上连续地形成的非平坦面。
拉链带6的纬纱和全部经底纱是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在一些情况下,拉链带6的纬纱和全部经底纱是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并且成分相同的纱。纱所含有的源自植物的树脂的比例例如是30质量%以上,但并不限于此。芯线的构成纱(芯线和/或鞘纱)是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优选的是成分与纬纱和经底纱的成分相同的纱。作为源自植物的树脂,能够使用由生物乙二醇和对苯二甲酸的缩合聚合反应而生成的高分子材料。生物乙二醇能利用已知的方法由自甘蔗获得的生物乙醇生成。对苯二甲酸能利用已知的方法由石油原料生成。
拉链带6具有设置有芯线3的第1侧缘部11、与第1侧缘部11相邻地设置的带主体部13以及在带主体部13的与第1侧缘部11相反的一侧与带主体部13相邻地设置的第2侧缘部12。带主体部13设置于第1侧缘部11与第2侧缘部12之间,由两者夹持。第1侧缘部11是设置到供树脂制链牙7固着的那一侧的侧缘部。第2侧缘部12是在左右方向或带宽度方向上设置到与第1侧缘部11相反的一侧的侧缘部。
带主体部13与衣服的布料叠置,它们由缝线缝合。例如,拉链带6在图3的缝制位置P1处由缝线与衣服的布料缝合。此外,如图4所示,第1侧缘部11与带主体部13之间的分界由第1侧缘部11的多根第1经底纱21(例如,第2子组S2)与带主体部13的多根第2经底纱22之间的分界确定。如图5所示,带主体部13与第2侧缘部12之间的分界由第2侧缘部12的多根第3经底纱23与带主体部13的多根第2经底纱22之间的分界确定。
树脂制链牙7是包括利用注塑成形而固着到拉链带6的第1侧缘部11的树脂部的预定形状的注塑成形链牙。典型而言,树脂制链牙7在从带主体部13起朝向第1侧缘部11的方向上具有基部、颈部以及头部。基部固着于第1侧缘部11(尤其是芯线3)。颈部和头部设置于拉链带6外。颈部的(前后方向的)宽度比基部和头部的(前后方向的)宽度窄。在左右的树脂制链牙7啮合时,设置到一方的拉链牙链带的树脂制链牙的头部配置于在另一方的拉链牙链带中相邻地设置的树脂制链牙的成对的颈部之间。此外,树脂制链牙的形状应该并不限定于图示的形状,也可以对各树脂制链牙赋形成倒V字。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拉链链牙设为树脂制的,但也可以是金属制的。
树脂制链牙能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例如,树脂制链牙由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PEN)、聚萘二甲酸丁二醇酯(PBN)以及由它们的组合构成的组中选择的热塑性树脂形成。
与拉链带6的构成纱同样,树脂制链牙的热塑性树脂能是源自植物的树脂。源自植物的树脂可使用各种成分·组成分析(例如,使用了核磁谐振装置的分析)而与不是源自植物的树脂(例如,源自石油的树脂)加以区别。有时对使用了源自植物的树脂的产品赋予表示原料源自植物的指标。在该情况下,也能够根据该指标确定材料源自植物。
若为了慎重起见而论述的话,则拉链的种类并不限于图1所图示的种类。例如,也能够采用隐形拉链。在该情况下,可采用隐形拉链用的拉头。另外,在拉链带的靠固着有树脂制链牙的侧缘部(随后论述的第1侧缘部)的部分设置有带折回部。
将经底纱和纬纱安放于自动织机,使自动织机工作,从而自动地机织拉链带。使用了自动织机的拉链带的制造方法自身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省略详细的说明。拉链带在由自动织机制造了之后,接受至少一次热处理。例如,拉链带在由自动织机制造了之后,在热定形工序中进行加热,接下来,在染色工序中浸渍于高温的染色液。在一系列的工序中进行加热,拉链带的经底纱和纬纱完全热收缩。此外,也能够仅选择性地实施热定形工序和染色工序中的任一者。对于染色,也能够灵活运用喷墨打印机而使拉链带局部地或整体地着色。
拉链带在接受了至少一次热处理之后向注塑成形工序输送。在注塑成形工序中,拉链带夹在下模与上模之间,第1侧缘部配置于由上模和下模划分形成的成形模腔。向成形模腔供给熔融树脂而使熔融树脂硬化,从而树脂制链牙固着于拉链带的第1侧缘部。对于树脂制链牙的注塑成形装置和方法,在本领域中是众所周知的,省略详细的说明。拉链带的经底纱和纬纱在注塑成形工序的前阶段完全热收缩,因而,在注塑成形工序中不会进一步热收缩,或者即使在注塑成形工序中进一步热收缩,其热收缩的程度也较小。
参照图4和图5而进一步说明。第1侧缘部11具有左右相邻地配置的两根芯线31、32的芯线组作为芯线3。另外,第1侧缘部11除了具有芯线3之外,还具有多根(例如,合计10根)第1经底纱21。带主体部13具有作为与第1经底纱21不同的纱的多根第2经底纱22。第2侧缘部12具有作为与第2经底纱22不同的纱的多根第3经底纱23和作为与第3经底纱23不同的纱的多根第4经底纱24。作为第3经底纱23,能使用与第1经底纱21的特性相同的特性的纱。作为第4经底纱24,能使用与第2经底纱22的特性相同的特性的纱。对于经底纱的根数,满足第2经底纱22的根数>第1经底纱21的根数>第3经底纱23的根数。
拉链带6所包含的经底纱和纬纱均是含有源自植物的聚酯的复丝纱(由源自植物的聚酯形成的长丝的束)。芯线也同样由含有源自植物的聚酯的复丝纱(由源自植物的聚酯形成的长丝的束)的束构成。各1根纱所包含的长丝种类并不限于一种,能是两种以上。即,各1根纱能够包括由不同的树脂进行纺丝而成的不同的长丝。
作为源自植物的聚酯,可列举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ET是将对苯二甲酸作为其反复单位的酸成分、将乙二醇作为二醇成分而分别设为必须成分的聚合物。即使酸成分、二醇成分都包括共聚成分,也没有问题,对苯二甲酸作为酸成分、乙二醇作为二醇成分在各酸成分和二醇成分中是80摩尔%以上,优选是90摩尔%以上,进一步优选是95摩尔%以上,最优选是100摩尔%。
对于PET树脂所使用的共聚成分,作为酸成分,能够例示间苯二甲酸、2,6-萘二甲酸、1,5-萘二甲酸、2,7-萘二甲酸等芳香族二羧酸;己二酸、癸二酸、癸烷二羧酸等脂肪族二羧酸等;或者它们的烷基酯、酰卤等酯形成性衍生物等。作为二醇成分,能够例示三亚甲基二醇、四亚甲基二醇、六亚甲基二醇、二甘醇、环己二甲醇、环己二醇、1,4-双氧乙氧基苯、双酚A等低分子二醇;聚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聚六亚甲基二醇等高分子二醇等;或者它们的酯形成性衍生物等。这些酸成分和二醇成分即使分别同时使用多种,也没有问题。另外,即使组合多种不同的组成的PET树脂而使用,也没有问题。
纬纱29在第1侧缘部11、带主体部13以及第2侧缘部12的整个宽度中交替地反复进行向左方延伸和向右方延伸。因而,在第1侧缘部11和第2侧缘部12,在带纵长方向上连续地形成有纬纱29掉转行进方向的掉转部。如上所述,纬纱29是由源自植物的树脂构成的长丝的束即复丝纱,可确保所期望的带主体部13的蓬松度、触感以及低反射性。纬纱29是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假捻加工纱(DTY(Drawn Textured Yarn)),纬纱29所包含的各长丝可经由纺丝工序、拉伸工序以及假捻工序制造。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经底纱21是全拉伸纱(FDY(Fully Drawn Yarn)),第2经底纱22是假捻加工纱(DTY(DrawnTexturedYarn))。第1经底纱21和第2经底纱22这两者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根据第1经底纱21和第2经底纱22的纱种的不同,第1经底纱21的热收缩率比第2经底纱22的热收缩率大。因而,在热处理由自动织机机织而成的拉链带时,与带主体部13相比较,第1侧缘部11在带纵长方向上变短。这样一来,可降低在注塑成形工序中在带纵长方向上拉长第1侧缘部11的影响。即,即使在注塑成形工序之际在带纵长方向上拉长第1侧缘部11,也通过事先使第1侧缘部11收缩得较短,可降低该影响。
更详细而言,在注塑成形工序中,拉链带的第1侧缘部以在带纵长方向上拉长的状态配置于下模上而夹在下模与上模之间。进而,在供给熔融树脂之际上模和下模成为高温,接下来,进行冷却,因此,也大幅度受到热的影响。作为结果,第1侧缘部11固定成在带纵长方向上拉长了的状态,存在第1侧缘部11在带纵长方向上稍微变长的倾向。若使用这样的拉链牙链带而制造拉链并缝在衣服上,则产生在开头所述的链条起皱。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经底纱,同时制造方法也不同,作为结果,将热收缩率不同的全拉伸纱和假捻加工纱单独分配于第1侧缘部11和带主体部13。由此,能够提供满足使用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这样的制约同时可进行拉链的链条起皱的改善的拉链带、拉链牙链带以及拉链。此外,假捻加工是对纱赋予膨胀的加工,例如,这意味着如下作业:在对纱赋予了加捻之后,对其赋予热,接下来,使加捻恢复。假捻加工纱在其纵长方向上交替地具有膨胀部和交织部。全拉伸纱在其纵长方向上实质上以恒定的截面积延伸。
第1经底纱21(全拉伸纱)的热收缩率与第2经底纱22(假捻加工纱)的热收缩率之差能根据对至少成分相同的纱实施的2次加工的不同而产生。在一些情况下,上述的全拉伸纱和假捻加工纱分别对预定成分的半拉伸纱(POY(部分取向纱:Partially OrientedYarn))进行2次加工而获得。即,预定成分的半拉伸纱追加拉伸而成为全拉伸纱,另一方面,该预定成分的半拉伸纱进行假捻加工而成为假捻加工纱。为了获得热收缩率不同的纱,使用同一成分的纱,从而避免准备成分不同的纱,可促进材料成本的削减。此外,除了成分之外,还能够使用粗细和/或长丝根数也相同的纱(例如,同一半拉伸纱),可促进材料成本的进一步的削减。此外,在纱的成分相同时,纱所含有的源自植物的树脂的质量%也相同。可从上述的说明理解的至少成分相同的纱能是从同一纱框放出的纱,但未必限定于此。
近年来,与环境有关的社会意识提高,服装行业中的环境限制严格,社会方面期望着由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构成更多的部分。尤其是,在拉链带所包含的纬纱和全部经底纱设为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的情况下,无法将不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用于拉链带的高收缩部,链条起皱对策有可能变得不充分。纱的制造公司或许能够在技术方面上特别地制造通过变更成分、粗细、热收缩率(例如沸水收缩率)等来使热收缩率不同的几种源自植物的纱。不过,若向纱厂商特别订制而筹措只使用于拉链的带的仅仅一部分的消耗规模较小的纱,则终归成本高。
在一些情况下,全拉伸纱和假捻加工纱分别是由同一成分的纱进行2次加工而成的。可避免为了获得热收缩率不同的纱而准备成分不同的纱的情况,可促进材料成本的削减。在可选择的种类较少的源自植物的纱方面特别有利。
作为拉链带的经底纱,通常出于蓬松度、触感以及低反射特性的观点考虑,使用假捻加工纱。作为拉链带的经底纱,全拉伸纱用于要求高强度的特殊的情况。其原因在于,全拉伸纱是在纺丝和拉伸工序后未进行假捻工序而制造的,因此,无法获得通过假捻工序获得的纱特性(例如,蓬松度、染色性、低反射性)。
全拉伸纱在第1侧缘部11和带主体部13的带宽中选择性地导入第1侧缘部11(即,未导入带主体部13)。在带主体部13中,假捻加工纱用作经底纱,可确保通过假捻工序获得的特性(例如,蓬松度、染色性、低反射性)。这样一来,即使全拉伸纱用作经底纱,也能够使通过假捻工序获得的纱特性(例如,蓬松度、低反射性)的牺牲最小化。另外,能够根据全拉伸纱与假捻加工纱的染色性的不同而降低可能在拉链带产生的颜色不匀的范围。此外,向第1侧缘部11导入全拉伸纱,从而可提高第1侧缘部11的强度。拉头4附近处的纱强度的增强可有效抑制由与拉头4之间的接触导致的磨擦。
对于热收缩率的算出方法,使用了依据日本工业标准JIS-L-1013 8.18的HS(干热收缩)和BS(沸水收缩)的试验法。HS试验条件设为180℃、30分钟。BS试验条件设为100℃、30分钟。
本实施方式中的第1侧缘部11的第1经底纱21的热收缩率虽然相对于带主体部13的第2经底纱22的热收缩率相对较大,但并不显著大。其原因在于,第1经底纱21和第2经底纱22这两者都是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难以向各自分配热收缩率之差变大这样的不同的纱。因而,在将第1经底纱21的热收缩率设为T1(百分比)、将第2经底纱22的热收缩率设为T2(百分比)时,满足0.5<(T2/T1)<0.8。此外,该热收缩率之比使用由纱的生产厂家(制纱公司)提示为纱的一特性的热收缩率而算出。在拉链带的机织后、且在热处理前的状态下评价该热收缩率之比。在一些情况下,第1侧缘部11的第1经底纱21的热收缩率处于8.4%~11.2%的范围内,第2经底纱22的热收缩率处于5.5%~6.5%的范围内。
第1侧缘部11的第1经底纱21的强度比带主体部13的第2经底纱22的强度大。在将第1经底纱21的强度设为Z1(cN/T)、将第2经底纱22的强度设为Z2(cN/T)时,满足0.65<(Z2/Z1)<0.84。此外,该强度之比使用由纱的生产厂家(制纱公司)提示为纱的一特性的强度而算出。在拉链带的机织后、且在热处理前的状态下评价该强度之比。在一些情况下,第1经底纱21的强度处于5.0N/T~6.0cN/T的范围内,第2经底纱22的强度处于4.0N/T~4.2cN/T的范围内。
在一些情况下,第1经底纱21的粗细(最大截面积)比第2经底纱22的粗细(最大截面积)小。纱的粗细与纤度和/或长丝根数和/或2次加工相应。在将第1经底纱21的纤度设为V1、将第2经底纱22的纤度设为V2时,满足1.0<(V2/V1)<1.5。通过V2/V1的调整来促进对拉链带赋予恰当的斜路纹。在一些情况下,第1经底纱21的纤度是250dtex,第2经底纱22的纤度是330dtex。
第1经底纱21和第2经底纱22如上述那样是复丝纱。在将第1经底纱21的长丝根数设为J1、将第2经底纱22的长丝根数设为J2时,满足J1<J2,或者,满足1.5<(J2/J1)<2.5。在一些情况下,第1经底纱21的长丝根数是48根,第2经底纱22的长丝根数是96根。
参照图4来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多根第1经底纱21在比芯线3靠带主体部13侧的区域中包括P(P表示3以上的自然数)根第1经底纱21的第1子组S1和设置到比第1子组S1靠带主体部13侧的位置的Q(Q表示比P小的自然数)根第1经底纱21的第2子组S2。第1子组S1以与预定固着树脂制链牙的的区域R1重叠的方式设置。第2子组S2设置于预定固着树脂制链牙的区域R1与带主体部13之间(不预定固着树脂制链牙的位置)。在这样的情况下,设置有充足根数的第1经底纱21,可促进第1侧缘部11相对于带主体部13的充分的热收缩量的确保。此外,满足Q<P,可降低全拉伸纱的导入的影响。即,Q根全拉伸纱由树脂制链牙包覆而阻止暴露。P根全拉伸纱位于树脂制链牙附近而并不显眼。
在一些情况下,P表示4以上的自然数,Q表示3以下的自然数(满足Q<P为前提条件)。另外,第1子组S1和第2子组S2所包含的第1经底纱21的总数能是6根或8根以上。可通过全拉伸纱的根数增加来促进斜路纹向拉链带的赋予。另外,同时,可提高第1侧缘部11的强度。此外,第2子组S2能面对拉头4的凸缘部或与拉头4的凸缘部接触,得益于全拉伸纱而具有相对高的耐磨性。在树脂制链牙7固着到拉链带6之后,区域R1由树脂制链牙7包覆。因而,在树脂制链牙7固着到拉链带6而成的拉链牙链带中,可将上述的区域R1改称为树脂制链牙7。
多根第1经底纱21能够在比芯线3远离带主体部13地设置的区域中包括R(R表示比P小的自然数)根第1经底纱21的第3子组S3。第1侧缘部11中的全拉伸纱的根数增加,促进对拉链带赋予斜路纹。另外,同时,可提高第1侧缘部11的强度。
第1侧缘部11的织物组织能够包括平纹组织。在平纹组织的情况下,可确保相对高的织密度,能够将拉链带的每单位长度的全拉伸纱的长度确保得较大。在图4所示的情况下,属于第1子组S1和第2子组S2的多根第1经底纱21与纬纱29形成2/2的平纹组织。并丝的两根第1经底纱21以反复在带上表面侧上跨在左右方向上反向地延伸的纬纱对的2组和在带下表面侧跨在左右方向上反向地延伸的纬纱对的2组的方式延伸。此外,属于第3子组S3的两根第1经底纱21与纬纱29形成斜纹组织。
与第1侧缘部11相邻的带主体部13的区域也是平纹组织。在图4所示的情况下,多根第2经底纱22与纬纱29形成1/1的平纹组织。各第2经底纱22以反复在带上表面侧跨在左右方向上反向地延伸的纬纱对的1组和在带下表面侧跨在左右方向上反向地延伸的纬纱对的1组的方式延伸。
与第1经底纱21同样,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全拉伸纱用作芯线3的构成纱。例如,芯线3包括1根以上的芯纱3a和形成用于包覆1根以上的芯纱3a的鞘层3b的多根鞘纱。芯纱3a和鞘纱这两者是复丝纱,且是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全拉伸纱。可促进利用芯线的热收缩来对拉链带赋予斜路纹。
作为芯线3的全拉伸纱,能使用与第1侧缘部11(例如,第1子组S1和第2子组S2)的全拉伸纱的特性相同特性的纱(例如,通用材料的半拉伸纱进行追加延伸而成的全拉伸纱)。芯线3的全拉伸纱的热收缩率例如能与第1侧缘部11(例如,第1子组S1和第2子组S2)的全拉伸纱的热收缩率相同。只要第1侧缘部11的经底纱的热收缩率与带主体部13的经底纱的热收缩率没有差异,那么即使如此,也不会对拉链带过度赋予斜路纹。虽然反复,但第1经底纱21的全拉伸纱、芯线3的全拉伸纱以及第2经底纱22的全拉伸纱均是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复丝纱。
也可以将全拉伸纱导入第2侧缘部12。如图5所示,第2侧缘部12包括多根第3经底纱23,该多根第3经底纱23分别是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全拉伸纱。在第1侧缘部11的第1经底纱21热收缩时,第2侧缘部12的第3经底纱23也热收缩。由此,在第1侧缘部11与第2侧缘部12的中间的位置处沿着带纵长方向在带主体部13产生起伏。在产生了起伏的带主体部13(例如,图3的缝制位置P1)中利用缝线将拉链带6与衣服的布料缝合,可抑制上述的链条起皱的产生。此外,作为第2侧缘部12的第4经底纱24,能使用与第2经底纱22的特性相同特性的假捻加工纱。
机织出拉链带,对拉链带实施热处理(例如,热定形工序和染色工序),将树脂制链牙注塑成形于热处理后的拉链带,从而可制造拉链牙链带。在热处理拉链带时,第1经底纱21与第2经底纱22相比较大地收缩。与带主体部13相比较,第1侧缘部11在带纵长方向上稍微变短。如此降低在注塑成形工序中在带纵长方向上拉长第1侧缘部11的影响。即,即使在注塑成形工序之际在带纵长方向上拉长第1侧缘部11,也通过事先使第1侧缘部11较短地收缩,从而可降低该影响。
优选的是,对通用材料的半拉伸纱实施不同的2次加工而获得全拉伸纱和假捻加工纱,将这些全拉伸纱和假捻加工纱分别用作拉链带的第1经底纱和第2经底纱。由此,可避免为了获得热收缩率不同的纱而准备成分不同的纱,可促进材料成本的削减。在可选择的种类较少的源自植物纱方面尤其有利。
具体而言,使通用材料的半拉伸纱(POY(Partially Oriented Yam))拉伸而获得全拉伸纱。另一方面,对该通用材料的半拉伸纱进行假捻加工而获得假捻加工纱。将如上述那样获得的全拉伸纱用作第1经底纱,另外,将如上述那样获得的假捻加工纱用作第2经底纱。当然,也可以将如此获得的全拉伸纱也用作芯线的构成纱(芯纱和/或鞘纱)。同样,也可以将如此获得的假捻加工纱也用作纬纱。
<比较例>
图6的(a)涉及拉链带6的全部的经底纱是假捻加工纱的比较例(参照表1)。在衣服的开口部的拉链闭合着的状态下,啮合链牙部7’在前后方向上一边上下蜿蜒曲折一边延伸。此外,啮合链牙部7’是通过拉头4的前进而左右的树脂制链牙7a、7b成为啮合状态、且朝向前方连续地形成的部分。
[表1]
材料
第1经底纱 聚酯制复丝假捻加工纱
第2经底纱 聚酯制复丝假捻加工纱
第3经底纱 聚酯制复丝假捻加工纱
芯线 聚酯制复丝全拉伸纱
<实施例>
图6的(b)涉及采用了图4和图5所示的带组织的例子(即,如下例子:第1侧缘部11的全部经底纱(包括芯线在内)由全拉伸纱构成,在第2侧缘部12的4根中,外侧两根由假捻加工纱构成,内侧两根由全拉伸纱构成,带主体部13的全部经底纱由假捻加工纱构成)(参照表2)。在该实施例中,在衣服的开口部的拉链闭合着的状态下,啮合链牙部7’在前后方向上(与图6的(a)相比较)未上下大幅度蜿蜒曲折地延伸,改善了链条起皱。此外,对同一成分的半拉伸纱实施不同的2次加工而制造上述的全拉伸纱和假捻加工纱,并将它们用作拉链带的经底纱。该全拉伸纱不只用作经底纱,也用作芯线的构成纱(芯纱和鞘纱)。该假捻加工纱不只用作经底纱,也用作纬纱。
[表2]
材料
第1经底纱 聚酯制复丝全拉伸纱
第2经底纱 聚酯制复丝假捻加工纱
第3经底纱 聚酯制复丝全拉伸纱
芯线 聚酯制复丝全拉伸纱
根据上述的示教,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各实施方式施加各种变更。加入到权利要求书的附图标记用于参考,不应该以限定解释权利要求书的目的而参照。将全拉伸纱用于第1侧缘部11的全部经底纱是选项,并不是必须的。同样,将假捻加工纱用于带主体部13的全部经底纱是选项,并不是必须的。在第1侧缘部11中在除了导入全拉伸纱之外还导入假捻加工纱的情况下,全拉伸纱的根数比假捻加工纱的根数多。
附图标记说明
3、芯线;6、拉链带;11、第1侧缘部;12、第2侧缘部;13、带主体部;21、第1经底纱;22、第2经底纱。

Claims (13)

1.一种拉链带,其具备:
第1侧缘部(11),其包括芯线(3)和多根第1经底纱(21);以及
带主体部(13),其与所述第1侧缘部(11)相邻地设置,包括多根第2经底纱(22),在该拉链带(6)中,
纬纱和全部经底纱是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
所述第1经底纱(21)是全拉伸纱(FDY(Fully Drawn Yarn)),所述第2经底纱(22)是假捻加工纱(DTY(Drawn Textured Yarn)),根据其纱种的不同,所述第1经底纱(21)的热收缩率比所述第2经底纱(22)的热收缩率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拉伸纱和所述假捻加工纱分别是由同一成分的纱进行2次加工而成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拉链带,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第1经底纱(21)的热收缩率设为T1、将所述第2经底纱(22)的热收缩率设为T2时,满足0.5<(T2/T1)<0.8,其中,T1、T2表示百分比。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根第1经底纱(21)在比所述芯线(3)靠所述带主体部(13)侧的区域中包括P根第1经底纱(21)的第1子组(S1)和设置到比所述第1子组(S1)靠所述带主体部(13)侧的位置的Q根第1经底纱(21)的第2子组(S2),其中,P表示3以上的自然数,Q表示比P小的自然数,
所述第1子组(S1)以与预定固着树脂制链牙的区域(R1)重叠的方式设置,
所述第2子组(S2)设置于所述区域(R1)与所述带主体部(13)之间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拉链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P表示4以上的自然数,Q表示3以下的自然数。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拉链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根第1经底纱(21)在与所述芯线(3)相比远离所述带主体部(13)地设置的区域中包括R根第1经底纱(21)的第3子组(S3),其中,R表示比P小的自然数。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带,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1侧缘部(11)中不包括假捻加工纱(DTY(Drawn Textured Yarn))。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线(3)包括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全拉伸纱(FDY(Fully Drawn Yarn))。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芯线(3)包括1根以上的芯纱(3a)和形成用于包覆所述1根以上的芯纱(3a)的鞘层(3b)的多根鞘纱,所述芯纱(3a)和所述鞘纱这两者是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全拉伸纱(FDY(Fully Drawn Yarn))。
10.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带,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链带还具备设置到与所述第1侧缘部(11)相反的一侧的第2侧缘部(12),
第2侧缘部(12)包括多根第3经底纱(23),多根第3经底纱(23)分别是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全拉伸纱(FDY(Fully Drawn Yarn))。
11.一种拉链牙链带,其是具备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带(6)和安装到所述第1侧缘部(11)的多个拉链链牙(7)的拉链牙链带(1a、1b),其特征在于,
各拉链链牙(7)所接触的所述第1经底纱(21)的根数是6根以上。
12.一种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其是包括如下工序的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
机织出拉链带;
对所述拉链带实施热处理;
将树脂制链牙注塑成形于已进行了所述热处理的所述拉链带,在该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中,
所述拉链带为纬纱和全部经底纱是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的拉链带(6),具备:
第1侧缘部(11),其包括芯线(3)和多根第1经底纱(21);以及
带主体部(13),其与所述第1侧缘部(11)相邻地设置,包括多根第2经底纱(22),
所述第1经底纱(21)是全拉伸纱(FDY(Fully Drawn Yarn)),
所述第2经底纱(22)是假捻加工纱(DTY(Drawn Textured Yarn)),
在热处理所述拉链带时,根据上述的所述第1经底纱和所述第2经底纱的纱种的不同,所述第1经底纱(21)相比于所述第2经底纱(22)较大地收缩。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拉链牙链带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根第1经底纱(21)在比所述芯线(3)靠所述带主体部(13)侧的区域中包括P根第1经底纱(21)的第1子组(S1)和设置到比所述第1子组(S1)靠所述带主体部(13)侧的位置的Q根第1经底纱(21)的第2子组(S2),其中,P表示3以上的自然数,Q表示比P小的自然数,
所述第1子组(S1)以与预定固着树脂制链牙的区域(R1)重叠的方式设置,
所述第2子组(S2)设置于不预定固着所述树脂制链牙的位置。
CN202080106879.1A 2020-11-02 2020-11-02 使用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进行机织而成的拉链带、拉链牙链带及其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654712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20/041104 WO2022091416A1 (ja) 2020-11-02 2020-11-02 植物由来の樹脂を含む糸を用いて織成されたファスナーテープ、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47122A true CN116547122A (zh) 2023-08-04

Family

ID=813822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106879.1A Pending CN116547122A (zh) 2020-11-02 2020-11-02 使用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进行机织而成的拉链带、拉链牙链带及其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80552A1 (zh)
JP (1) JP7343715B2 (zh)
CN (1) CN116547122A (zh)
DE (1) DE112020007752T5 (zh)
WO (1) WO2022091416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3861U (ja) 1984-08-27 1986-03-22 井関農機株式会社 脱穀機の排稈装置
JP3389078B2 (ja) * 1997-10-23 2003-03-24 ワイケイケイ株式会社 生分解性樹脂成形品
JP3679009B2 (ja) 2001-01-17 2005-08-03 Ykk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用テープ
WO2014196082A1 (ja) 2013-06-07 2014-12-11 Ykk株式会社 産業資材用ファスナーテープ及び、それを備える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JP2017018327A (ja) * 2015-07-10 2017-01-26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チェーン、及びスライドファスナー
CN108882780B (zh) 2016-03-31 2021-09-14 Ykk株式会社 聚酯制拉链
JP6846196B2 (ja) 2016-12-27 2021-03-24 Ykk株式会社 ファスナーテープ及びファスナーストリンガー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20007752T5 (de) 2023-08-17
WO2022091416A1 (ja) 2022-05-05
JPWO2022091416A1 (zh) 2022-05-05
US20230380552A1 (en) 2023-11-30
JP7343715B2 (ja) 2023-09-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949799B1 (en) Warp knitted fabric comprising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and use thereof
JPS63200705A (ja) コンタクトファスナ用繊維製造物品、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装置
CN105431578B (zh) C形复合纤维、通过其的c形中空纤维、包含其的面料及其的制备方法
US20230392307A1 (en) Knit fastener loop products
CN116547124A (zh) 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
CA2507457C (en) Method of producing a woven belt band
EP1269876B1 (en) Fastener product made of hydrolysis-resistent synthetic resin
TWI620523B (zh) Polyester zipper
CN116547122A (zh) 使用含有源自植物的树脂的纱进行机织而成的拉链带、拉链牙链带及其制造方法
CA2597531C (en) Belt-shaped woven structure and method of producing the same
KR20180009503A (ko) 멜란지효과 및 입체무늬 효과가 우수한 직물의 제조방법
JPS648098B2 (zh)
KR101590231B1 (ko) 연사효과를 가지는 폴리에스테르 멀티필라멘트 섬유 및 그 제조방법
KR20170055111A (ko) 태세 가연 복합사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JP2002249938A (ja) 脂肪族ポリエステル複合仮撚加工糸とその製造方法
TWM650185U (zh) 具有凹凸圖紋的針織物
WO2018177377A1 (en) Thermo-shapeable fabrics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KR910007617B1 (ko) 고수축성 폴리에스터사의 제조방법
TW515857B (en) Soft and stretchable textile fabrics made from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CN116005337A (zh) 一种弹性保暖面料及其生产工艺
JP5032425B2 (ja) 太さ斑を有するポリエステルモノフィラメント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布帛および繊維製品
KR20200056215A (ko) 울-라이크 복합가연사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