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38890B - 一种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38890B
CN116538890B CN202310826925.0A CN202310826925A CN116538890B CN 116538890 B CN116538890 B CN 116538890B CN 202310826925 A CN202310826925 A CN 202310826925A CN 116538890 B CN116538890 B CN 11653889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etection
rod
positioning
fixedly connected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82692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538890A (zh
Inventor
杨牧
闫冬丽
侯剑凯
侯永文
王强
郝红卫
张兴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echmach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echmach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echmach Corp filed Critical Techmach Corp
Priority to CN20231082692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38890B/zh
Publication of CN1165388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388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5388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388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01B5/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 G01B5/061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height gaug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0002Arrangements for supporting, fixing or guiding the measuring instrument or the object to be measured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BMEASURING LENGTH, THICKNESS OR SIMILAR LINEAR DIMENSIONS; MEASURING ANGLES; MEASURING AREAS; MEASURING IRREGULARITIES OF SURFACES OR CONTOURS
    • G01B5/00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 G01B5/02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 G01B5/0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 G01B5/066Measuring arrangement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echanical techniques for measuring length, width or thickness for measuring thickness of coat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 Measuring Device Byusing Mechanical Method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涉及电池测量技术领域,包括检测壳,检测壳的上端中部设有检测腔,检测腔用于放置待检测胶条,检测腔的下端均匀布设有若干吸嘴,吸嘴用于吸附待检测胶条,检测腔的前后侧壁对称设有若干检测机构一,检测腔的上端对应设有检测机构二,检测机构一和检测机构二均与控制机构连接,通过压力片与待检测胶条挤压接触测量,能够精确的检测出待检测胶条在不同长度方向的高度是否符合要求,解决了2D视觉系统无法精确测量出胶条在不同长度方向上的高度,导致在检测胶条的高度是否符合要求时容易出现误差,从而影响到检测效果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池测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业内对电池胶条的检测方法通常利用视觉检测系统拍照并进行图像处理,现有的视觉检测系统通常采用2D视觉系统测出胶条长度和宽度方向的值,从而精确测量出胶条在不同长度方向上的宽度,但是2D视觉系统无法精确测量出胶条在不同长度方向上的高度,导致在检测胶条的高度是否符合要求时容易出现误差,从而影响到检测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用以解决上述提出的2D视觉系统无法精确测量出胶条在不同长度方向上的高度,导致在检测胶条的高度是否符合要求时容易出现误差,从而影响到检测效果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壳,检测壳的上端中部设有检测腔,检测腔用于放置待检测胶条,检测腔的下端均匀布设有若干吸嘴,吸嘴用于吸附待检测胶条,检测腔的前后侧壁对称设有若干检测机构一,检测腔的上端对应设有检测机构二,检测机构一和检测机构二均与控制机构连接。
优选的,若干检测机构一沿着检测腔的左右方向间隔均匀布设,检测机构一为距离传感器,检测机构二为压力片,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和报警器,控制器与若干距离传感器、压力片和报警器连接。
优选的,吸嘴与负压机构连接,负压机构包括负压主路,负压主路与若干吸嘴连通,负压主路远离吸嘴的一端与抽风机连通,抽风机安装在检测壳中。
优选的,压力片连接有盖板机构,盖板机构包括盖板,盖板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定位孔,定位孔与定位块配合,定位块对称设置在检测壳的上端左右两侧,压力片的上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连接杆一,连接杆一穿过盖板与连接块固定连接,左右两侧的连接块之间固定设有滑动块一,滑动块一与滑动腔滑动连接。
优选的,盖板的上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固定块一,固定块一的左右两端贯穿设有滑动腔,固定块一设置在盖板的中部,左右两侧的固定块一之间设有弹簧一,弹簧一固定设置在盖板和滑动块一之间,滑动块一远离弹簧一的一端与螺纹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螺纹杆的圆柱段与支撑板一滑动连接,螺纹杆的螺纹段与螺纹套一螺纹连接,螺纹套一转动设置在支撑板一的上端,螺纹套一通过驱动器连接,支撑板一的下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支撑板二。
优选的,定位孔和定位块之间固定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壳,定位壳固定设置在定位孔中,定位壳的下端设有定位槽,定位槽的上端固定设有固定块二,固定块二远离连接杆一的一端设有开口槽,开口槽中滑动设有齿条,齿条和开口槽之间固定设有弹簧二,齿条远离弹簧二的一端与滑动杆固定连接,滑动杆贯穿开口槽的开口、定位槽远离连接杆一的一端与外界的连接杆二转动连接,连接杆二与连接块转动连接,齿条与齿套啮合,齿套通过导向机构与转动轴连接。
优选的,转动轴与固定块二转动连接,且转动轴与转盘固定连接,转盘与固定块二转动连接,转盘远离固定块二的一端与固定块三转动连接,转盘和固定块三中设有螺纹套二,螺纹套二与定位块的螺纹部螺纹连接,转盘与螺纹套二固定连接,螺纹套二与固定块三转动连接,转盘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偏心杆,偏心杆与转动杆一转动连接,转动杆一与滑动块二转动连接,滑动块二对称设置在固定块二的左右两侧,滑动块二与转动杆二转动连接,转动杆二与转动板转动连接,转动板对称设置在固定块三的左右两端。
优选的,驱动器包括电机一和自动驱动机构中的任一种。
优选的,自动驱动机构包括送料板,送料板的下端固定设有支撑块,送料板的前侧设有送料槽,送料槽与送料板上的检测腔对应设置,检测壳远离送料板的一端与动力轴固定连接,动力轴转动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支撑板二之间,且动力轴贯穿左侧的支撑板二与槽轮一固定连接,槽轮一的配合槽一与配合杆一配合,配合杆一偏心设置在动力盘的前端,动力盘的后端偏心设有配合杆二,配合杆二与槽轮二的配合槽二配合,槽轮二通过连接轴一与带轮一固定连接,带轮一通过传送带与带轮二连接,带轮二通过连接轴二与锥齿轮一固定连接,锥齿轮一与锥齿轮二啮合,锥齿轮二与螺纹套一固定连接,连接轴二与固定板转动连接,固定板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一的上端,动力盘与驱动轴固定连接,驱动轴与电机二固定连接,电机二固定设置在左侧的支撑板二上,连接轴一与左侧的支撑板二转动连接。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与现有技术对比,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通过压力片与待检测胶条挤压接触测量,能够精确的检测出待检测胶条在不同长度方向的高度是否符合要求,提高了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的检测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盖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检测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定位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导向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自动驱动机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的自动驱动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测壳;2、待检测胶条;3、螺纹套二;4、抽风机;5、负压主路;6、吸嘴;7、检测腔;8、压力片;9、盖板;10、固定块一;11、连接杆一;12、连接块;13、滑动块一;14、滑动腔;15、弹簧一;16、支撑板二;17、动力轴;18、支撑板一;19、螺纹杆;20、螺纹套一;21、定位壳;22、定位槽;23、固定块三;24、转动板;25、转动杆二;26、滑动块二;27、固定块二;28、转动杆一;29、转盘;30、转动轴;31、齿套;32、齿条;33、滑动杆;34、连接杆二;35、固定板;36、开口槽;37、弹簧二;38、接触块;39、弹簧三;40、送料板;41、送料槽;42、驱动轴;43、槽轮一;44、动力盘;45、带轮一;46、带轮二;47、传送带;48、定位孔;49、定位块;50、锥齿轮一;51、锥齿轮二;52、连接轴二;53、接触杆;54、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以及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发明提供如下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如图1-图3所示,包括检测壳1,检测壳1的上端中部设有检测腔7,检测腔7用于放置待检测胶条2,检测腔7的下端均匀布设有若干吸嘴6,吸嘴6用于吸附待检测胶条2,检测腔7的前后侧壁对称设有若干检测机构一,检测腔7的上端对应设有检测机构二,检测机构一和检测机构二均与控制机构连接;
若干检测机构一沿着检测腔7的左右方向间隔均匀布设,检测机构一为距离传感器,检测机构二为压力片8,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和报警器,控制器与若干距离传感器、压力片8和报警器连接,控制器基于若干距离传感器、压力片8的检测值控制报警器工作;
吸嘴6与负压机构连接,负压机构包括负压主路5,负压主路5与若干吸嘴6连通,负压主路5远离吸嘴6的一端与抽风机4连通,抽风机4安装在检测壳1中;
检测腔7沿左右方向为长度方向,沿前后方向为宽度方向,检测腔7的长度与待检测胶条2的长度相同。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在待检测胶条2进入检测腔7中时,启动抽风机4,抽风机4通过负压主路5抽气,从而通过吸嘴6将待检测胶条2吸附在检测腔7中,在待检测胶条2进入检测腔7中,首先通过前后侧壁对称设置的距离传感器(参考CN201910711041-电容式距离传感器)检测待检测胶条2和检测腔7的前后侧壁之间的距离,其中待检测胶条2和检测腔7的前后侧壁之间的距离之和与检测腔7的宽度的差值为检测出的待检测胶条2的宽度,若干距离传感器沿着检测腔7的左右方向间隔均匀布设,能够检测出待检测胶条2沿长度方向不同位置的宽度,控制器比较待检测胶条2和检测腔7的前后侧壁之间的距离和预设距离,若待检测胶条2和检测腔7的前后侧壁之间的距离超出预设距离范围,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该待检测胶条2不合格,通过将压力片8与待检测胶条2的上端挤压接触,压力片8的长度等于待检测胶条2的长度,通过控制器将压力片8上的压力分布数据进行分析,若其中某处压力值过低,则表示压力片8在该处所对应的待检测胶条2的位置厚度偏低,若其中某处压力值过高,则表示压力片8在该处所对应的待检测胶条2的位置厚度偏高,控制器比较压力片8的压力数值和预设压力范围,若压力片8的压力数值超出预设压力范围,控制器控制报警器报警,提醒工作人员该待检测胶条2不合格,若待检测胶条2和检测腔7的前后侧壁之间的距离在预设距离范围之内、压力片8的压力数值在预设压力范围之内,则报警器不报警,表示该待检测胶条2合格,检测机构一和检测机构二相较于2D视觉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便于维护更换的优点,且通过压力片8与待检测胶条2挤压接触测量,能够精确的检测出待检测胶条2在不同长度方向的高度是否符合要求,提高了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的检测效果,解决了2D视觉系统无法精确测量出胶条在不同长度方向上的高度,导致在检测胶条的高度是否符合要求时容易出现误差,从而影响到检测效果的技术问题。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图2所示,压力片8连接有盖板机构,盖板机构包括盖板9,盖板9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定位孔48,定位孔48与定位块49配合,定位块49对称设置在检测壳1的上端左右两侧,压力片8的上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连接杆一11,连接杆一11穿过盖板9与连接块12固定连接,左右两侧的连接块12之间固定设有滑动块一13,滑动块一13与滑动腔14滑动连接;
盖板9的上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固定块一10,固定块一10的左右两端贯穿设有滑动腔14,固定块一10设置在盖板9的中部,左右两侧的固定块一10之间设有弹簧一15,弹簧一15固定设置在盖板9和滑动块一13之间,滑动块一13远离弹簧一15的一端与螺纹杆19固定连接;
螺纹杆19的圆柱段与支撑板一18滑动连接,螺纹杆19的螺纹段与螺纹套一20螺纹连接,螺纹套一20转动设置在支撑板一18的上端,螺纹套一20通过驱动器连接,支撑板一18的下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支撑板二16。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在压力片8与待检测胶条2挤压接触测量时,启动驱动器,带动螺纹套一20转动,螺纹套一20转动带动螺纹杆19向下移动,螺纹杆19带动滑动块一13向下移动,通过弹簧一15的设置,使得滑动块一13向下移动时带动盖板9向下移动,盖板9中的定位孔48与定位块49完成配合,此时盖板9封堵在检测壳1上端,使得检测腔7为密闭腔,避免外界影响对待检测胶条2的测量精度,此时盖板9无法移动,螺纹杆19继续带动滑动块一13向下移动,滑动块一13带动连接块12向下移动,连接块12通过连接杆一11带动压力片8向下移动,使得压力片8与待检测胶条2挤压接触,对待检测胶条2进行检测,在检测完毕后,控制螺纹套一20反向转动,使得待检测胶条2和盖板9恢复原位,准备进行下一个待检测胶条2的检测。
实施例3
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1、图4-图5所示,定位孔48和定位块49之间固定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壳21,定位壳21固定设置在定位孔48中,定位壳21的下端设有定位槽22,定位槽22的上端固定设有固定块二27,固定块二27远离连接杆一11的一端设有开口槽36,开口槽36中滑动设有齿条32,齿条32和开口槽36之间固定设有弹簧二37,齿条32远离弹簧二37的一端与滑动杆33固定连接,滑动杆33贯穿开口槽36的开口、定位槽22远离连接杆一11的一端与外界的连接杆二34转动连接,连接杆二34与连接块12转动连接,齿条32与开口槽36中的齿套31啮合,齿套31通过导向机构与转动轴30连接;
导向机构包括齿套31内部设置的通孔,通孔的一侧连通有凹槽,凹槽中滑动设有接触块38,接触块38和凹槽之间固定设有弹簧三39,接触块38的弧形端与接触杆53对应配合,接触杆53固定设置在转动轴30的侧端;
转动轴30与固定块二27转动连接,且转动轴30与转盘29固定连接,转盘29与固定块二27转动连接,转盘29远离固定块二27的一端与固定块三23转动连接,转盘29和固定块三23中设有螺纹套二3,螺纹套二3与定位块49的上端螺纹部螺纹连接,定位块49的下端圆柱部与检测壳1的上端固定连接,定位块49的下端圆柱部直径大于定位块49的上端螺纹部直径,转盘29与螺纹套二3固定连接,螺纹套二3与固定块三23转动连接,转盘29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偏心杆,偏心杆与转动杆一28转动连接,转动杆一28与滑动块二26转动连接,滑动块二26对称设置在固定块二27的下端左右两侧,滑动块二26与转动杆二25转动连接,转动杆二25与转动板24转动连接,转动板24对称设置在固定块三23的左右两端。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通过设置定位机构,在盖板9向下移动时,盖板9带动定位壳21向下移动,定位壳21向下移动时螺纹套二3与定位块49的螺纹部接触、转动板24与定位块49的圆柱部接触,在定位块49的限位作用下盖板9无法继续向下移动,此时滑动块一13向下移动,弹簧一15压缩,带动连接块12向下移动,连接块12带动连接杆二34转动,连接杆二34带动滑动杆33向着远离连接杆一11的方向移动,滑动杆33带动齿条32移动,齿条32带动齿套31转动,在此过程中接触杆53与接触块38的弧形端保持接触,弹簧三39处于压缩状态,在弹簧三39的弹性作用下增大了接触杆53与接触块38的摩擦作用,使得齿套31带动转动轴30转动,转动轴30带动转盘29转动,转盘29带动螺纹套二3转动,螺纹套二3与定位块49的螺纹部螺纹连接,此时盖板9可继续向下移动,直到螺纹套二3与定位块49的螺纹部完成螺纹连接,从而完成了盖板9与检测壳1的连接,此时盖板9无法向下移动,螺纹套二3无法转动,此时接触杆53与接触块38脱离接触,弹簧三39恢复原位,使得滑动块一13可以带动压力片8继续向下移动,在转盘29转动过程中通过偏心杆带动转动杆一28转动,由于偏心杆的设置,转盘29的转动角度小于360度,使得转动轴30和螺纹套二3的转动角度小于360度,转动杆一28带动滑动块二26沿着固定块二27向着相互远离的滑动,滑动块二26带动转动板24向上转动,避免转动板24对定位块49进行限位,转动板24始终与定位块49的圆柱部保持接触;
在完成检测,盖板9与检测壳1分离时,首先带动滑动块一13向上移动,滑动块一13带动压力片8和连接块12向上移动,连接块12带动连接杆二34反向转动,从而使得齿套31反向转动,在接触杆53与接触块38接触后,将接触块38推入凹槽中,弹簧三39压缩,此时在接触杆53和接触块38的摩擦作用下齿套31带动转动轴30反向转动,转动轴30带动转盘29反向转动,转盘29带动螺纹套二3和转动杆一28反向转动,从而使螺纹套二3与定位块49的螺纹部发生分离,转动板24反向转动,对定位块49与螺纹套二3的分离起到辅助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盖板9随着滑动块一13向上移动,直到定位块49与螺纹套二3发生分离,然后滑动块一13继续带动盖板9和压力片8恢复原位即可,定位机构中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自动完成盖板9与检测壳1的快速连接与分离,连接可靠,降低了检测腔7受外界影响,提高了盖板9与检测壳1的连接效率,无需人工操作,节省了人力。
实施例4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1、图6-图7所示,驱动器包括电机一和自动驱动机构中的任一种;
自动驱动机构包括送料板40,送料板40的下端固定设有支撑块54,送料板40的前侧设有送料槽41,送料槽41与送料板40上的检测腔7对应设置,检测壳1远离送料板40的一端与动力轴17固定连接,动力轴17转动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支撑板二16之间,且动力轴17贯穿左侧的支撑板二16与槽轮一43固定连接,槽轮一43的配合槽一与配合杆一配合,配合杆一偏心设置在动力盘44的前端,动力盘44的后端偏心设有配合杆二,配合杆二与槽轮二的配合槽二配合,槽轮二通过连接轴一与带轮一45固定连接,带轮一45通过传送带47与带轮二46连接,带轮二46通过连接轴二52与锥齿轮一50固定连接,锥齿轮一50与锥齿轮二51啮合,锥齿轮二51与螺纹套一20固定连接,连接轴二52与固定板35转动连接,固定板35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一18的上端,动力盘44与驱动轴42固定连接,驱动轴42与电机二固定连接,电机二固定设置在左侧的支撑板二16上,连接轴一与左侧的支撑板二16转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
送料板40上可安装带式传送机构,用于传输待检测胶条2,在待检测胶条2进入检测腔7中,控制电机二转动,电机二带动驱动轴42转动,驱动轴42带动动力盘44转动,动力盘44带动配合杆一和配合杆二转动,配合杆一与配合槽一配合时、配合杆二与配合槽二脱离配合,槽轮一43中的配合槽一、槽轮二中的配合槽二的数量均为四个,使相邻的配合槽一和相邻的配合槽二之间的夹角均为90度,配合杆一与配合槽一配合时带动槽轮一43转动九十度,槽轮一43带动动力轴17转动90度,使得检测壳1由水平状态转动为竖直状态,在槽轮一43转动九十度后,配合杆一与配合槽一脱离配合,随着动力盘44带动配合杆二也转动九十度,配合杆二与配合槽二配合,此时随着动力盘44的继续转动,带动槽轮二转动90度,槽轮二带动带轮一45转动90度,带轮一45通过传送带47带动带轮二46转动90度,带轮二46通过连接轴二52带动锥齿轮一50转动90度,锥齿轮一50带动锥齿轮二51转动,锥齿轮一50和锥齿轮二51的设置,锥齿轮一50的齿数大于锥齿轮二51的齿数,使得锥齿轮一50转动一定角度时锥齿轮二51能够转动一定圈数,锥齿轮二51转动时带动螺纹套一20转动,螺纹套一20带动螺纹杆19向下移动,螺纹杆19带动滑动块一13向下移动,使得盖板9与检测壳1完成连接,压力片8对待检测胶条2完成检测,在完成检测后,控制电机反转,首先使配合杆二与配合槽二配合,带动槽轮二反向转动,使得盖板9和压力片8恢复原位,然后配合杆二与配合槽二脱离配合,配合杆一与配合槽一配合,带动槽轮一43反向转动九十度,使得检测壳1由竖直状态转动为水平状态,继续进行下一个待检测胶条2的检测,通过设置自动驱动机构,在一个电机的驱动作用下,实现了待检测胶条2的自动上料和检测,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本发明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的自动化,从而提高了对待检测胶条2的检测效率。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7)

1.一种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壳(1),检测壳(1)的上端中部设有检测腔(7),检测腔(7)用于放置待检测胶条(2),检测腔(7)的下端均匀布设有若干吸嘴(6),吸嘴(6)用于吸附待检测胶条(2),检测腔(7)的前后侧壁对称设有若干检测机构一,检测腔(7)的上端对应设有检测机构二,检测机构一和检测机构二均与控制机构连接;
压力片(8)连接有盖板机构,盖板机构包括盖板(9),盖板(9)的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定位孔(48),定位孔(48)与定位块(49)配合,定位块(49)对称设置在检测壳(1)的上端左右两侧,压力片(8)的上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连接杆一(11),连接杆一(11)穿过盖板(9)与连接块(12)固定连接,左右两侧的连接块(12)之间固定设有滑动块一(13),滑动块一(13)与滑动腔(14)滑动连接;
定位孔(48)和定位块(49)之间固定设有定位机构,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壳(21),定位壳(21)固定设置在定位孔(48)中,定位壳(21)的下端设有定位槽(22),定位槽(22)的上端固定设有固定块二(27),固定块二(27)远离连接杆一(11)的一端设有开口槽(36),开口槽(36)中滑动设有齿条(32),齿条(32)和开口槽(36)之间固定设有弹簧二(37),齿条(32)远离弹簧二(37)的一端与滑动杆(33)固定连接,滑动杆(33)贯穿开口槽(36)的开口、定位槽(22)远离连接杆一(11)的一端与外界的连接杆二(34)转动连接,连接杆二(34)与连接块(12)转动连接,齿条(32)与齿套(31)啮合,齿套(31)通过导向机构与转动轴(30)连接;
转动轴(30)与固定块二(27)转动连接,且转动轴(30)与转盘(29)固定连接,转盘(29)与固定块二(27)转动连接,转盘(29)远离固定块二(27)的一端与固定块三(23)转动连接,转盘(29)和固定块三(23)中设有螺纹套二(3),螺纹套二(3)与定位块(49)的螺纹部螺纹连接,转盘(29)与螺纹套二(3)固定连接,螺纹套二(3)与固定块三(23)转动连接,转盘(29)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偏心杆,偏心杆与转动杆一(28)转动连接,转动杆一(28)与滑动块二(26)转动连接,滑动块二(26)对称设置在固定块二(27)的左右两侧,滑动块二(26)与转动杆二(25)转动连接,转动杆二(25)与转动板(24)转动连接,转动板(24)对称设置在固定块三(23)的左右两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检测机构一沿着检测腔(7)的左右方向间隔均匀布设,检测机构一为距离传感器,检测机构二为压力片(8),控制机构包括控制器和报警器,控制器与若干距离传感器、压力片(8)和报警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吸嘴(6)与负压机构连接,负压机构包括负压主路(5),负压主路(5)与若干吸嘴(6)连通,负压主路(5)远离吸嘴(6)的一端与抽风机(4)连通,抽风机(4)安装在检测壳(1)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盖板(9)的上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固定块一(10),固定块一(10)的左右两端贯穿设有滑动腔(14),固定块一(10)设置在盖板(9)的中部,左右两侧的固定块一(10)之间设有弹簧一(15),弹簧一(15)固定设置在盖板(9)和滑动块一(13)之间,滑动块一(13)远离弹簧一(15)的一端与螺纹杆(19)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螺纹杆(19)的圆柱段与支撑板一(18)滑动连接,螺纹杆(19)的螺纹段与螺纹套一(20)螺纹连接,螺纹套一(20)转动设置在支撑板一(18)的上端,螺纹套一(20)通过驱动器连接,支撑板一(18)的下端左右两侧对称设有支撑板二(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驱动器包括电机一和自动驱动机构中的任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其特征在于:自动驱动机构包括送料板(40),送料板(40)的下端固定设有支撑块(54),送料板(40)的前侧设有送料槽(41),送料槽(41)与送料板(40)上的检测腔(7)对应设置,检测壳(1)远离送料板(40)的一端与动力轴(17)固定连接,动力轴(17)转动设置在左右两侧的支撑板二(16)之间,且动力轴(17)贯穿左侧的支撑板二(16)与槽轮一(43)固定连接,槽轮一(43)的配合槽一与配合杆一配合,配合杆一偏心设置在动力盘(44)的前端,动力盘(44)的后端偏心设有配合杆二,配合杆二与槽轮二的配合槽二配合,槽轮二通过连接轴一与带轮一(45)固定连接,带轮一(45)通过传送带(47)与带轮二(46)连接,带轮二(46)通过连接轴二(52)与锥齿轮一(50)固定连接,锥齿轮一(50)与锥齿轮二(51)啮合,锥齿轮二(51)与螺纹套一(20)固定连接,连接轴二(52)与固定板(35)转动连接,固定板(35)固定设置在支撑板一(18)的上端,动力盘(44)与驱动轴(42)固定连接,驱动轴(42)与电机二固定连接,电机二固定设置在左侧的支撑板二(16)上,连接轴一与左侧的支撑板二(16)转动连接。
CN202310826925.0A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 Active CN1165388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26925.0A CN116538890B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826925.0A CN116538890B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38890A CN116538890A (zh) 2023-08-04
CN116538890B true CN116538890B (zh) 2023-11-03

Family

ID=874439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826925.0A Active CN116538890B (zh) 2023-07-07 2023-07-07 一种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38890B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07302A (ja) * 1987-06-09 1988-12-15 Nec Corp 板厚の検査方式
JP2005017962A (ja) * 2003-06-30 2005-01-20 Nec Engineering Ltd 円筒内面走査型記録装置の感材エッジ検出機構
KR20090048005A (ko) * 2007-11-09 2009-05-13 재단법인 포항산업과학연구원 균일한 두께의 플라스틱 시트 제조방법 및 그 장치
CN210400665U (zh) * 2019-09-26 2020-04-24 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测量锂离子电池膨胀力分布的装置
CN114030211A (zh) * 2021-11-26 2022-02-11 杭州朝阳橡胶有限公司 胎体胶条自动贴合系统以及贴合工艺
CN114273265A (zh) * 2021-12-06 2022-04-05 潘丽萍 一种石墨烯电池导电性能检测系统
CN114624118A (zh) * 2022-05-17 2022-06-14 江苏金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泡棉胶带性能动态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18142666U (zh) * 2022-06-22 2022-12-27 深圳市领略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胶条检测转贴机
CN116381528A (zh) * 2023-06-05 2023-07-04 钛玛科(北京)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检测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07302A (ja) * 1987-06-09 1988-12-15 Nec Corp 板厚の検査方式
JP2005017962A (ja) * 2003-06-30 2005-01-20 Nec Engineering Ltd 円筒内面走査型記録装置の感材エッジ検出機構
KR20090048005A (ko) * 2007-11-09 2009-05-13 재단법인 포항산업과학연구원 균일한 두께의 플라스틱 시트 제조방법 및 그 장치
CN210400665U (zh) * 2019-09-26 2020-04-24 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在线测量锂离子电池膨胀力分布的装置
CN114030211A (zh) * 2021-11-26 2022-02-11 杭州朝阳橡胶有限公司 胎体胶条自动贴合系统以及贴合工艺
CN114273265A (zh) * 2021-12-06 2022-04-05 潘丽萍 一种石墨烯电池导电性能检测系统
CN114624118A (zh) * 2022-05-17 2022-06-14 江苏金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泡棉胶带性能动态检测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CN218142666U (zh) * 2022-06-22 2022-12-27 深圳市领略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胶条检测转贴机
CN116381528A (zh) * 2023-06-05 2023-07-04 钛玛科(北京)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检测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38890A (zh) 2023-08-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26153B (zh) 一种仪器仪表生产加工用壳体安装设备
CN111360320A (zh) 具有自动定位功能的双头锯切割机
CN202070817U (zh) 一种全自动切管机的工作台
CN116538890B (zh) 一种电池用胶条检测系统
CN113737506B (zh) 一种裁布设备
CN215114463U (zh) 一种丝杆导程精度检测装置
CN112692568B (zh) 不锈钢带全自动进料搭接焊接机
CN113120658A (zh) 一种数学模型计算控制隔膜片材生产线辅助装置
CN110788027B (zh) 一种螺纹零件的螺纹质量检测设备
CN212071587U (zh) 一种便于固定的磨削装置用检测装置
CN219495187U (zh) 一种塑料制品表面处理检测装置
CN202070996U (zh) 一种全自动切管机的切割驱动结构
CN213363750U (zh) 一种齿条原材料抛光检测装置
CN213289355U (zh) 一种自动锁螺丝机
CN111678480B (zh) 一种手表内齿轮集中打磨后用的尺寸测量装置
CN214353028U (zh) 一种家具板件切割机
CN210575567U (zh) 一种电容器元件的压装设备
CN112794027A (zh) 一种轴承滚珠生产用的检验装置
CN113267457A (zh) 一种3d玻璃视觉测量工作台
CN117685925B (zh) 一种过辊平行度检测系统
CN218724067U (zh) 一种圆锯片校平检测装置
CN213444760U (zh) 一种二维三维检测装置
CN219326382U (zh) 卷径检测系统及应用其的复卷分切机
JP2755729B2 (ja) リードフレーム供給切断装置
CN220552434U (zh) 一种玻璃输送精准测量玻璃尺寸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