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500091A -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500091A
CN116500091A CN202310464485.9A CN202310464485A CN116500091A CN 116500091 A CN116500091 A CN 116500091A CN 202310464485 A CN202310464485 A CN 202310464485A CN 116500091 A CN116500091 A CN 11650009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ample
toc
conductivity
neural network
measur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464485.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蕾
赵敏
于鑫
叶成松
甘嘉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iamen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310464485.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500091A/zh
Publication of CN11650009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50009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20/00Chemoinformatics,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f physicochemical or structural data of chemical particles, elements, compounds or mixtures
    • G16C20/10Analysis or design of chemical reactions, syntheses or processe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7/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 G01N27/02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 G01N27/04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 G01N27/06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electrochemical, or magnetic means by investigating impedance by investigating resistance of a liquid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4Architecture, e.g. interconnection topology
    • G06N3/0499Feedforward network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N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SPECIFIC COMPUTATIONAL MODELS
    • G06N3/00Computing arrangements based on biological models
    • G06N3/02Neural networks
    • G06N3/08Learning methods
    • G06N3/084Backpropagation, e.g. using gradient descent
    • GPHYSICS
    • G16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SPECIFIC APPLICATION FIELDS
    • G16CCOMPUTATIONAL CHEMISTRY; CHEMOINFORMATICS; COMPUT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 G16C20/00Chemoinformatics, i.e. IC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handling of physicochemical or structural data of chemical particles, elements, compounds or mixtures
    • G16C20/70Machine learning, data mining or chemometric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 Y02A20/20Controlling water pollution; Waste water 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omputing System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Data Mining & Analysi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oftware Systems (AREA)
  •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omputational Biology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Biophysics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Computer Vision & Pattern Recognition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Immunology (AREA)
  • Pathology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z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Electric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质TOC检测技术领域,尤其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及其装置,包括以下步骤:S1对水体进行采样和预处理;S2将所述待测样品置于222nm准分子灯的照射下,加入H2O2溶液,进行消解氧化反应,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S3利用电导率检测器测定所述待测样品的电导率;S4测定所述待测样品消解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中CO2含量,并换算成水体的TOC值;S5建立所述水体消解氧化反应所需的时间、待测样品的初始电导率、根据CO2浓度检测器计算得到的TOC值之间的关系模型,模型建立之后,代替CO2浓度检测器,计算水体的TOC值。本发明通过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建立TOC的在线检测模型,能够提高检测精度,提升检测效率,简化检测流程。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TOC检测技术领域,尤其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背景技术
TOC是指Total Organic Carbon(总有机碳)的缩写,是指有机化合物所含碳元素的量。TOC测试通常通过将样品中的有机物质氧化成二氧化碳,然后测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来计算有机碳的总含量。目前市场上存在的TOC在线分析原理主要有紫外氧化法、高温催化氧化法和电化学法等。
其中,紫外氧化法对选择合适的紫外波长要求高,如果选择的波长不当,就可能导致部分有机物质无法被氧化,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催化氧化法,对催化剂的种类和剂量要求高,通常需要大量的催化剂。电化学法,存在无机离子影响大、维护成本高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的TOC在线检测的主要问题,提出一种由UV 222nm和H2O2法替换常规消解氧化装置,由于H2O2在UV 222nm处的强吸收,能有效提高氧化效率,节约氧化剂成本。
本申请利用222nm紫外和H2O2对待测样品进行光催化,以使待测样品在光催化的作用下将有机化合物氧化成二氧化碳,通过二氧化碳检测器测量二氧化碳浓度,再通过换算获取TOC浓度值。
消解氧化反应原理为:过氧化氢在UV 222nm照射下生成羟基自由基·OH,·OH与紫外协同将有机物降解为CO2,反应式为:
H2O1+hv→2·OH
有机物+hv→CO2+H2O
有机物+·OH→CO2+H2O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水体进行采样后,进行预处理过滤,得到待测样品;
S2、将所述待测样品置于222nm准分子灯的照射下,加入H2O2溶液,进行消解氧化反应,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
S3、利用电导率检测器测定所述待测样品的电导率,定时记录所述待测样品的电导率,当电导率或者电导率的变化率达到阈值时,进行下一步;
S4、利用CO2浓度检测器测定所述待测样品消解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中CO2含量,并换算成水体的TOC值;
S5、建立所述水体消解氧化反应所需的时间、待测样品的初始电导率、根据CO2浓度检测器计算得到的TOC值之间的关系模型,模型建立之后,代替CO2浓度检测器,计算水体的TOC值。
优选地,步骤S2中所述H2O2溶液的浓度为1-50mmol/L,所述H2O2溶液与所述待测样品按照体积比0-6:5-12混合,
优选地,所述H2O2溶液与所述待测样品按照体积比1:10混合。
优选地,步骤S3中所述定时记录,是指记录待测样品的初始电导率,再间隔0.5-2min测定所述待测样品的电导率的变化,所述测定样品的电导率或变化率低于预设阈值时,视为所述待测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被完全消解氧化,进行下一步。
进一步地,步骤S5中所述关系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P1、收集数据集,将S3中测定的所述待测样品的初始电导率和消解氧化所消耗的时间,作为输入数据,将S4测定的TOC值作为输出数据;
P2、在神经网络数据分析之前,将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再计算;
P3、确定神经网络层数和隐藏层;
P4、采用神经网络算法,设定模型参数;
P5、根据模型进行计算,得到TOC值。
优选地,步骤P1中所述数据集≥100组,其中训练集为80-100组,测试集为0-20组。
优选地,步骤P3中所述隐藏层为1-5,
优选地,步骤P3中所述隐藏层为3。
优选地,步骤P4中所述神经网络算法是指采用BP神经网络。
优选地,步骤P4中所述模型参数包括将学习率设置为0.1-0.2,所述激活函数为sigmoid。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由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高效检测装置,包括水样存储罐(1)、注射泵(2)、准分子222nm紫外灯(3)、催化氧化室(4)、CO2浓度检测器(5)、H2O2注射器(6)、电导率检测器(7)、电磁阀(8)、废液桶(9);其中,
所述水样存储罐(1)的出口与所述注射泵(2)相连,所述注射泵(2)与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底部进口相连,所述准分子222nm紫外灯(3)设置在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侧面,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顶部出口与所述CO2浓度检测器(5)相连,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顶部与H2O2注射器(6)相连,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侧面与所述电导率检测器(7)相连,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底部出口与所述电磁阀(8)相连,所述电磁阀(8)与废液桶(9)相连。
进一步地,根据上述所述高效检测装置中所述准分子222nm紫外灯(3)最外面设置石英玻璃套管(15),所述石英玻璃套管(15)内设有同轴套接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位于所述石英玻璃套管(15)的中心,所述内管由准分子灯石英内壁(11)围合形成封闭区域,所述内管顶部连接正极电缆(10);所述内管之外设有KrCl气体室(12),所述KrCl气体室(12)被所述准分子灯石英外壁(13)包围形成封闭U型气体腔,所述准分子灯石英外壁(13)的表面设置负极铜丝网(14)。
有益效果:
该方法采用UV 222nm和H2O2替代常规消解氧化装置,能够提高消解效率。相比UV254nm,H2O2在UV 222nm处有高达5倍的摩尔吸光系数,能够更快的生成·OH,减少H2O2的消耗量。同时,通过神经网络机器学习建立TOC的在线检测模型,能够提高检测精度,提升检测效率,简化检测流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
图1是基于UV 222nm和H2O2的TOC在线检测方法流程图;
图2是神经网络模型在TOC在线检测中的应用流程;
图3是本发明UV 222nm TOC高效检测装置示意图;
图3标记:水样存储罐(1)、注射泵(2)、准分子222nm紫外灯(3)、催化氧化室(4)、CO2浓度检测器(5)、H2O2注射器(6)、电导率检测器(7)、电磁阀(8)、废液桶(9);
图4是UV 222nm准分子紫外灯剖视图;
图4标记:正极电缆(10)、子灯石英内壁(11)、KrCl气体室(12)、准分子灯石英外壁(13)、负极铜丝网(14)、石英玻璃套管(15);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更详细地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以下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然而应该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发明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购获得的常规产品。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如未特别说明,“%”是指重量百分比,份是指重量份。
实施例中采用的待测样品为1062.7mg/L的邻苯二甲酸氢钾的水溶液,其TOC为50mg/L。
实施例1
参考图1,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采用图3、图4所示的检测装置,图3装置的结构包括水样存储罐1,注射泵2,准分子222nm紫外灯3,催化氧化室4,CO2浓度检测器5,H2O2注射器6,电导率检测器7,电磁阀8,废液桶9;
该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所述水样存储罐1的出口与所述注射泵2相连,所述注射泵2与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底部进口相连,所述准分子222nm紫外灯3设置在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侧面,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顶部出口与所述CO2浓度检测器4相连,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顶部与H2O2注射器4相连,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侧面与所述电导率检测器4相连,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底部入口与所述电磁阀8相连,所述电磁阀8与废液桶9相连。
图4为UV 222nm准分子紫外灯剖视图,该装置包括正极电缆10、准分子灯石英内壁11、KrCl气体室12、准分子灯石英外壁13、负极铜丝网14、石英玻璃套管15;
其中,准分子222nm紫外灯3的结构见图4,准分子222nm紫外灯3最外面设置石英玻璃套管15,在石英玻璃套管15内设有同轴套接的内管和外管,内管位于石英玻璃套管15的中心,内管由准分子灯石英内壁11围合形成封闭区域,内管顶部连接正极电缆10。内管之外设有KrCl气体室12,该KrCl气体室12是由准分子灯石英外壁13包围形成的封闭U型气体腔。准分子灯石英外壁13的表面,设置负极铜丝网14。
运用上述检测装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样品采样与预处理:利用取样器对1062.7mg/L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进行采样后,进行过滤在内的预处理,得到待测水体,完成后将样品从水样存储罐1置于催化氧化室4中;
S2:有机物氧化处理:催化氧化系统中配置有紫外发射波长为222nm的准分子灯3与H2O2溶液6,H2O2溶液的浓度为20mmol/L,H2O2溶液与待测水体的体积比为1:10,所述待测水体在UV 222nm以及H2O2溶液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消解氧化反应,收集产生的气体;
S3:电导率检测:电导率检测器7首先测定刚进入催化氧化室中样品的电导率,在消解氧化反应10min后,每间隔1min中测定样品电导率的变化。当所述测定样品的电导率≤10us/cm或变化率<1%的预设阈值时,判定所述待测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被完全消解氧化;
S4:CO2浓度检测:通过CO2浓度检测器5检测样品完成消解氧化后产生的CO2的量,并换算为TOC值;
S5:TOC模型训练:建立起水样消解所需的时间、待测样品的初始电导率、CO2检测器所测得的TOC值之间的关系模型。模型建立之后,代替CO2检测器,计算样品TOC值。
参考图2所示,关系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P1:数据采集:本案例收集TOC测定中样品的初始电导率、消解所消耗的时间、最终测定的TOC值,前两个数据为输入数据,第三个数据为输出数据。数据集大于等于100组,选择其中80组为训练集,其中20组为测试集;
P2:数据归一化处理:在神经网络数据分析之前,通常需要将数据归一化,利用归一化后的数据进行计算;
P3:神经网络层数以及隐含层的确定:在隐藏层中使用太少的神经元将导致欠拟合。相反,使用过多的神经元同样会导致过拟合,并会增加训练时间。本案例在训练过程中比较1-5层隐藏层训练的训练结果,自主选择最佳隐藏层数为3层;
P4:算法选择:选择BP神经网络算法,将学习率设置为0.1,激活函数为sigmoid;
P5:根据模型计算得到TOC值为50mg/L。
实施例2
参考图1,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采用图3、图4所示的检测装置,图3装置的结构包括水样存储罐1,注射泵2,准分子222nm紫外灯3,催化氧化室4,CO2浓度检测器5,H2O2注射器6,电导率检测器7,电磁阀8,废液桶9;
该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所述水样存储罐1的出口与所述注射泵2相连,所述注射泵2与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底部进口相连,所述准分子222nm紫外灯3设置在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侧面,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顶部出口与所述CO2浓度检测器4相连,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顶部与H2O2注射器4相连,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侧面与所述电导率检测器4相连,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底部入口与所述电磁阀8相连,所述电磁阀8与废液桶9相连。
图4为UV 222nm准分子紫外灯剖视图,该装置包括正极电缆10、准分子灯石英内壁11、KrCl气体室12、准分子灯石英外壁13、负极铜丝网14、石英玻璃套管15;
其中,准分子222nm紫外灯3的结构见图4,准分子222nm紫外灯3最外面设置石英玻璃套管15,在石英玻璃套管15内设有同轴套接的内管和外管,内管位于石英玻璃套管15的中心,内管由准分子灯石英内壁11围合形成封闭区域,内管顶部连接正极电缆10。内管之外设有KrCl气体室12,该KrCl气体室12是由准分子灯石英外壁13包围形成的封闭U型气体腔。准分子灯石英外壁13的表面,设置负极铜丝网14。
运用上述检测装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样品采样与预处理:利用取样器对1062.7mg/L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进行采样后,进行过滤在内的预处理,得到待测水体,完成后将样品从水样存储罐1置于催化氧化室4中;
S2:有机物氧化处理:催化氧化系统中配置有紫外发射波长为222nm的准分子灯3与H2O2溶液6,H2O2溶液的浓度为10mmol/L,H2O2溶液与待测水体的体积比为1:10,所述待测水样在UV 222nm以及H2O2溶液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消解氧化反应,收集产生的气体;
S3:电导率检测:电导率检测器7首先测定刚进入催化氧化室中样品的电导率,在消解氧化反应10min后,每间隔1min中测定样品电导率的变化。当所述测定样品的电导率≤10us/cm或变化率<1%的预设阈值时,判定所述待测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被完全消解氧化;
S4:CO2浓度检测:通过CO2浓度检测器5检测样品完成消解氧化后产生的CO2的量,并换算为TOC值;
S5:TOC模型训练:建立起水样消解所需的时间、待测样品的初始电导率、CO2检测器所测得的TOC值之间的关系模型。模型建立之后,代替CO2检测器,计算样品TOC值。
参考图2所示,关系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P1:数据采集:本案例收集TOC测定中样品的初始电导率、消解所消耗的时间、最终测定的TOC值,前两个数据为输入数据,第三个数据为输出数据。数据集大于等于100组,选择其中80组为训练集,其中20组为测试集;
P2:数据归一化处理:在神经网络数据分析之前,通常需要将数据归一化,利用归一化后的数据进行计算;
P3:神经网络层数以及隐含层的确定:在隐藏层中使用太少的神经元将导致欠拟合。相反,使用过多的神经元同样会导致过拟合,并会增加训练时间。本案例在训练过程中比较1-5层隐藏层训练的训练结果,自主选择最佳隐藏层数为3层;
P4:算法选择:选择BP神经网络算法,将学习率设置为0.1,激活函数为sigmoid;
P5:根据模型计算得到TOC值为50mg/L。
实施例3
参考图1,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采用图3、图4所示的检测装置,图3装置的结构包括水样存储罐1,注射泵2,准分子222nm紫外灯3,催化氧化室4,CO2浓度检测器5,H2O2注射器6,电导率检测器7,电磁阀8,废液桶9;
该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所述水样存储罐1的出口与所述注射泵2相连,所述注射泵2与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底部进口相连,所述准分子222nm紫外灯3设置在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侧面,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顶部出口与所述CO2浓度检测器4相连,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顶部与H2O2注射器4相连,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侧面与所述电导率检测器4相连,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底部入口与所述电磁阀8相连,所述电磁阀8与废液桶9相连。
图4为UV 222nm准分子紫外灯剖视图,该装置包括正极电缆10、准分子灯石英内壁11、KrCl气体室12、准分子灯石英外壁13、负极铜丝网14、石英玻璃套管15;
其中,准分子222nm紫外灯3的结构见图4,准分子222nm紫外灯3最外面设置石英玻璃套管15,在石英玻璃套管15内设有同轴套接的内管和外管,内管位于石英玻璃套管15的中心,内管由准分子灯石英内壁11围合形成封闭区域,内管顶部连接正极电缆10。内管之外设有KrCl气体室12,该KrCl气体室12是由准分子灯石英外壁13包围形成的封闭U型气体腔。准分子灯石英外壁13的表面,设置负极铜丝网14。
运用上述检测装置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样品采样与预处理:利用取样器对1062.7mg/L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进行采样后,进行过滤在内的预处理,得到待测水体,完成后将样品从水样存储罐1置于催化氧化室4中;
S2:有机物氧化处理:催化氧化系统中配置有紫外发射波长为222nm的准分子灯3与H2O2溶液6,H2O2溶液的浓度为50mmol/L,H2O2溶液与待测水体的体积比为1:10,所述待测样品在UV 222nm以及H2O2溶液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消解氧化反应,收集产生的气体;
S3:电导率检测:电导率检测器7首先测定刚进入催化氧化室中样品的电导率,在消解氧化反应10min后,每间隔1min中测定样品电导率的变化。当所述测定样品的电导率≤10us/cm或变化率<1%的预设阈值时,判定所述待测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被完全消解氧化;
S4:CO2浓度检测:通过CO2浓度检测器5检测样品完成消解氧化后产生的CO2的量,并换算为TOC值;
S5:TOC模型训练:建立起水样消解所需的时间、待测样品的初始电导率、CO2检测器所测得的TOC值之间的关系模型。模型建立之后,代替CO2检测器,计算样品TOC值。
参考图2所示,关系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P1:数据采集:本案例收集TOC测定中样品的初始电导率、消解所消耗的时间、最终测定的TOC值,前两个数据为输入数据,第三个数据为输出数据。数据集大于等于100组,选择其中80组为训练集,其中20组为测试集;
P2:数据归一化处理:在神经网络数据分析之前,通常需要将数据归一化,利用归一化后的数据进行计算;
P3:神经网络层数以及隐含层的确定:在隐藏层中使用太少的神经元将导致欠拟合。相反,使用过多的神经元同样会导致过拟合,并会增加训练时间。本案例在训练过程中比较1-5层隐藏层训练的训练结果,自主选择最佳隐藏层数为3层;
P4:算法选择:选择BP神经网络算法,将学习率设置为0.1,激活函数为sigmoid;
P5:根据模型计算得到TOC值为50mg/L。
实施例4
参考实施例1,采用不同时间记录电导率,包括以下步骤:
S1:样品采样与预处理:利用取样器对1062.7mg/L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进行采样后,进行过滤在内的预处理,得到待测水体,完成后将样品从水样存储罐1置于催化氧化室4中;
S2:有机物氧化处理:催化氧化系统中配置有紫外发射波长为222nm的准分子灯3与H2O2溶液6,H2O2溶液的浓度为20mmol/L,H2O2溶液与待测水体的体积比为1:10,所述待测样品在UV 222nm以及H2O2溶液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消解氧化反应,收集产生的气体;
S3:电导率检测:电导率检测器7首先测定刚进入催化氧化室中样品的电导率,在消解氧化反应10min后,每间隔0.5min中测定样品电导率的变化。当所述测定样品的电导率≤10us/cm或变化率<1%的预设阈值时,判定所述待测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被完全消解氧化;
S4:CO2浓度检测:通过CO2浓度检测器5检测样品完成消解氧化后产生的CO2的量,并换算为TOC值;
S5:TOC模型训练:建立起水样消解所需的时间、待测样品的初始电导率、CO2检测器所测得的TOC值之间的关系模型。模型建立之后,代替CO2检测器,计算样品TOC值。
参考图2所示,关系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P1:数据采集:本案例收集TOC测定中样品的初始电导率、消解所消耗的时间、最终测定的TOC值,前两个数据为输入数据,第三个数据为输出数据。数据集大于等于100组,选择其中80组为训练集,其中20组为测试集;
P2:数据归一化处理:在神经网络数据分析之前,通常需要将数据归一化,利用归一化后的数据进行计算;
P3:神经网络层数以及隐含层的确定:在隐藏层中使用太少的神经元将导致欠拟合。相反,使用过多的神经元同样会导致过拟合,并会增加训练时间。本案例在训练过程中比较1-5层隐藏层训练的训练结果,自主选择最佳隐藏层数为3层;
P4:算法选择:选择BP神经网络算法,将学习率设置为0.1,激活函数为sigmoid;
P5:根据模型计算得到TOC值为50mg/L。
实施例5
参考实施例1,采用不同时间记录电导率,包括以下步骤:
S1:样品采样与预处理:利用取样器对1062.7mg/L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进行采样后,进行过滤在内的预处理,得到待测水体,完成后将样品从水样存储罐1置于催化氧化室4中;
S2:有机物氧化处理:催化氧化系统中配置有紫外发射波长为222nm的准分子灯3与H2O2溶液6,H2O2溶液的浓度为20mmol/L,H2O2溶液与待测水体的体积比为1:10,所述待测样品在UV 222nm以及H2O2溶液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消解氧化反应,收集产生的气体;
S3:电导率检测:电导率检测器7首先测定刚进入催化氧化室中样品的电导率,在消解氧化反应10min后,每间隔2min中测定样品电导率的变化。当所述测定样品的电导率≤10us/cm或变化率<1%的预设阈值时,判定所述待测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被完全消解氧化;
S4:CO2浓度检测:通过CO2浓度检测器5检测样品完成消解氧化后产生的CO2的量,并换算为TOC值;
S5:TOC模型训练:建立起水样消解所需的时间、待测样品的初始电导率、CO2检测器所测得的TOC值之间的关系模型。模型建立之后,代替CO2检测器,计算样品TOC值。
参考图2所示,关系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P1:数据采集:本案例收集TOC测定中样品的初始电导率、消解所消耗的时间、最终测定的TOC值,前两个数据为输入数据,第三个数据为输出数据。数据集大于等于100组,选择其中80组为训练集,其中20组为测试集;
P2:数据归一化处理:在神经网络数据分析之前,通常需要将数据归一化,利用归一化后的数据进行计算;
P3:神经网络层数以及隐含层的确定:在隐藏层中使用太少的神经元将导致欠拟合。相反,使用过多的神经元同样会导致过拟合,并会增加训练时间。本案例在训练过程中比较1-5层隐藏层训练的训练结果,自主选择最佳隐藏层数为3层;
P4:算法选择:选择BP神经网络算法,将学习率设置为0.1,激活函数为sigmoid;
P5:根据模型计算得到TOC值为50mg/L。
实施例6
参考实施例1,将学习率设置为0.2,包括以下步骤:
S1:样品采样与预处理:利用取样器对1062.7mg/L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进行采样后,进行过滤在内的预处理,得到待测水体,完成后将样品从水样存储罐1置于催化氧化室4中;
S2:有机物氧化处理:催化氧化系统中配置有紫外发射波长为222nm的准分子灯3与H2O2溶液6,H2O2溶液的浓度为20mmol/L,H2O2溶液与待测水体的体积比为1:10,所述待测样品在UV 222nm以及H2O2溶液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消解氧化反应,收集产生的气体;
S3:电导率检测:电导率检测器7首先测定刚进入催化氧化室中样品的电导率,在消解氧化反应10min后,每间隔1min中测定样品电导率的变化。当所述测定样品的电导率≤10us/cm或变化率<1%的预设阈值时,判定所述待测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被完全消解氧化;
S4:CO2浓度检测:通过CO2浓度检测器5检测样品完成消解氧化后产生的CO2的量,并换算为TOC值;
S5:TOC模型训练:建立起水样消解所需的时间、待测样品的初始电导率、CO2检测器所测得的TOC值之间的关系模型。模型建立之后,代替CO2检测器,计算样品TOC值。
参考图2所示,关系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P1:数据采集:本案例收集TOC测定中样品的初始电导率、消解所消耗的时间、最终测定的TOC值,前两个数据为输入数据,第三个数据为输出数据。数据集大于等于100组,选择其中80组为训练集,其中20组为测试集;
P2:数据归一化处理:在神经网络数据分析之前,通常需要将数据归一化,利用归一化后的数据进行计算;
P3:神经网络层数以及隐含层的确定:在隐藏层中使用太少的神经元将导致欠拟合。相反,使用过多的神经元同样会导致过拟合,并会增加训练时间。本案例在训练过程中比较1-5层隐藏层训练的训练结果,自主选择最佳隐藏层数为3层;
P4:算法选择:选择BP神经网络算法,将学习率设置为0.2,激活函数为sigmoid;
P5:根据模型计算得到TOC值为50mg/L。
对比例1
参考实施例1,采用UV 254nm代替将UV 222nm处理水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样品采样与预处理:利用取样器对1062.7mg/L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进行采样后,进行过滤在内的预处理,得到待测水体,完成后将样品从水样存储罐1置于催化氧化室4中;
S2:有机物氧化处理:催化氧化系统中配置有紫外发射波长为254nm的准分子灯3与H2O2溶液6,H2O2溶液的浓度为20mmol/L,H2O2溶液与水体的体积比为1:10,所述待测样品在UV 254nm以及H2O2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消解氧化反应,收集产生的气体;
S3:电导率检测:电导率检测器7首先测定刚进入催化氧化室中样品的电导率,在消解氧化反应10min后,每间隔1min中测定样品电导率的变化。当所述测定样品的电导率≤10us/cm或变化率<1%的预设阈值时,判定所述待测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被完全消解氧化;
S4:CO2浓度检测:通过CO2浓度检测器5检测样品完成消解氧化后产生的CO2的量,并换算为TOC值;
S5:TOC模型训练:建立起水样消解所需的时间、待测样品的初始电导率、CO2检测器所测得的TOC值之间的关系模型。模型建立之后,代替CO2检测器,计算样品TOC值。
参考图2所示,关系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P1:数据采集:本案例收集TOC测定中样品的初始电导率、消解所消耗的时间、最终测定的TOC值,前两个数据为输入数据,第三个数据为输出数据。数据集大于等于100组,选择其中80组为训练集,其中20组为测试集;
P2:数据归一化处理:在神经网络数据分析之前,通常需要将数据归一化,利用归一化后的数据进行计算;
P3:神经网络层数以及隐含层的确定:在隐藏层中使用太少的神经元将导致欠拟合。相反,使用过多的神经元同样会导致过拟合,并会增加训练时间。本案例在训练过程中比较1-5层隐藏层训练的训练结果,自主选择最佳隐藏层数为3层;
P4:算法选择:选择BP神经网络算法,将学习率设置为0.1,激活函数为sigmoid;
P5:根据模型计算得到TOC值为50mg/L。
结果见表1,相比实施例1,对比例1中消解氧化所需时间增长。
对比例2
参考实施例1,采用UV 308nm代替将UV 222nm处理水体,包括以下步骤:
S1:样品采样与预处理:利用取样器对1062.7mg/L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进行采样后,进行过滤在内的预处理,得到待测水体,完成后将样品从水样存储罐1置于催化氧化室4中;
S2:有机物氧化处理:催化氧化系统中配置有紫外发射波长为308nm的准分子灯3与H2O2溶液6,H2O2溶液的浓度为20mmol/L,H2O2溶液与水体的体积比为1:10,所述待测样品在UV 308nm以及H2O2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消解氧化反应,收集产生的气体;
S3:电导率检测:电导率检测器7首先测定刚进入催化氧化室中样品的电导率,在消解氧化反应10min后,每间隔1min中测定样品电导率的变化。当所述测定样品的电导率≤10us/cm或变化率<1%的预设阈值时,判定所述待测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被完全消解氧化;
S4:CO2浓度检测:通过CO2浓度检测器5检测样品完成消解氧化后产生的CO2的量,并换算为TOC值;
S5:TOC模型训练:建立起水样消解所需的时间、待测样品的初始电导率、CO2检测器所测得的TOC值之间的关系模型。模型建立之后,代替CO2检测器,计算样品TOC值。
参考图2所示,关系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P1:数据采集:本案例收集TOC测定中样品的初始电导率、消解所消耗的时间、最终测定的TOC值,前两个数据为输入数据,第三个数据为输出数据。数据集大于等于100组,选择其中80组为训练集,其中20组为测试集;
P2:数据归一化处理:在神经网络数据分析之前,通常需要将数据归一化,利用归一化后的数据进行计算;
P3:神经网络层数以及隐含层的确定:在隐藏层中使用太少的神经元将导致欠拟合。相反,使用过多的神经元同样会导致过拟合,并会增加训练时间。本案例在训练过程中比较1-5层隐藏层训练的训练结果,自主选择最佳隐藏层数为3层;
P4:算法选择:选择BP神经网络算法,将学习率设置为0.1,激活函数为sigmoid;
P5:根据模型计算得到TOC值为50mg/L。
结果见表1,H2O2在UV 308nm处吸收弱,消解氧化时间大幅增长。
对比例3
参考实施例1,不加入H2O2溶液进行反应,包括以下步骤:
S1:样品采样与预处理:利用取样器对1062.7mg/L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进行采样后,进行过滤在内的预处理,得到待测水体,完成后将样品从水样存储罐1置于催化氧化室4中;
S2:有机物氧化处理:催化氧化系统中配置有紫外发射波长为222nm的准分子灯3,所述待测样品在UV222 nm的作用下发生消解反应,收集产生的气体;
S3:电导率检测:电导率检测器7首先测定刚进入催化氧化室中样品的电导率,在消解氧化反应10min后,每间隔1min中测定样品电导率的变化。当所述测定样品的电导率≤10us/cm或变化率<1%的预设阈值时,判定所述待测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被完全消解氧化;
S4:CO2浓度检测:通过CO2浓度检测器5检测样品完成消解氧化后产生的CO2的量,并换算为TOC值;
S5:TOC模型训练:建立起水样消解所需的时间、待测样品的初始电导率、CO2检测器所测得的TOC值之间的关系模型。模型建立之后,代替CO2检测器,计算样品TOC值。
参考图2所示,关系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P1:数据采集:本案例收集TOC测定中样品的初始电导率、消解所消耗的时间、最终测定的TOC值,前两个数据为输入数据,第三个数据为输出数据。数据集大于等于100组,选择其中80组为训练集,其中20组为测试集;
P2:数据归一化处理:在神经网络数据分析之前,通常需要将数据归一化,利用归一化后的数据进行计算;
P3:神经网络层数以及隐含层的确定:在隐藏层中使用太少的神经元将导致欠拟合。相反,使用过多的神经元同样会导致过拟合,并会增加训练时间。本案例在训练过程中比较1-5层隐藏层训练的训练结果,自主选择最佳隐藏层数为3层;
P4:算法选择:选择BP神经网络算法,将学习率设置为0.1,激活函数为sigmoid;
P5:根据模型计算得到TOC值为50mg/L。
结果见表1,单独紫外辐射也能消解有机物,但无法产生·OH,导致消解能力变弱,消解时间大幅增加。
对比例4
参考实施例1,H2O2溶液与水体按照体积比1:12进行反应,包括以下步骤:
S1:样品采样与预处理:利用取样器对1062.7mg/L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进行采样后,进行过滤在内的预处理,得到待测水体,完成后将样品从水样存储罐1置于催化氧化室4中;
S2:有机物氧化处理:催化氧化系统中配置有紫外发射波长为222nm的准分子灯3与H2O2溶液6,H2O2溶液的浓度为20mmol/L,H2O2溶液与待测水体的体积比为1:12,所述待测样品在UV 222nm以及H2O2溶液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消解氧化反应,收集产生的气体;
S3:电导率检测:电导率检测器7首先测定刚进入催化氧化室中样品的电导率,在消解氧化反应10min后,每间隔1min中测定样品电导率的变化。当所述测定样品的电导率≤10us/cm或变化率<1%的预设阈值时,判定所述待测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被完全消解氧化;
S4:CO2浓度检测:通过CO2浓度检测器5检测样品完成消解氧化后产生的CO2的量,并换算为TOC值;
S5:TOC模型训练:建立起水样消解所需的时间、待测样品的初始电导率、CO2检测器所测得的TOC值之间的关系模型。模型建立之后,代替CO2检测器,计算样品TOC值。
参考图2所示,关系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P1:数据采集:本案例收集TOC测定中样品的初始电导率、消解所消耗的时间、最终测定的TOC值,前两个数据为输入数据,第三个数据为输出数据。数据集大于等于100组,选择其中80组为训练集,其中20组为测试集;
P2:数据归一化处理:在神经网络数据分析之前,通常需要将数据归一化,利用归一化后的数据进行计算;
P3:神经网络层数以及隐含层的确定:在隐藏层中使用太少的神经元将导致欠拟合。相反,使用过多的神经元同样会导致过拟合,并会增加训练时间。本案例在训练过程中比较1-5层隐藏层训练的训练结果,自主选择最佳隐藏层数为3层;
P4:算法选择:选择BP神经网络算法,将学习率设置为0.1,激活函数为sigmoid;
P5:根据模型计算得到TOC值为50mg/L。
对比例5
参考实施例1,H2O2溶液与水体按照体积比6:5进行反应,包括以下步骤:
S1:样品采样与预处理:利用取样器对1062.7mg/L的邻苯二甲酸氢钾水溶液进行采样后,进行过滤在内的预处理,得到待测水体,完成后将样品从水样存储罐1置于催化氧化室4中;
S2:有机物氧化处理:催化氧化系统中配置有紫外发射波长为222nm的准分子灯3与H2O2溶液6,H2O2溶液的浓度为20mmol/L,H2O2溶液与水体的体积比为6:5,所述待测样品在UV 222nm以及H2O2的共同作用下发生消解氧化反应,收集产生的气体;
S3:电导率检测:电导率检测器7首先测定刚进入催化氧化室中样品的电导率,在消解氧化反应10min后,每间隔1min中测定样品电导率的变化。当所述测定样品的电导率≤10us/cm或变化率<1%的预设阈值时,判定所述待测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被完全消解氧化;
S4:CO2浓度检测:通过CO2浓度检测器5检测样品完成消解氧化后产生的CO2的量,并换算为TOC值;
S5:TOC模型训练:建立起水样消解所需的时间、待测样品的初始电导率、CO2检测器所测得的TOC值之间的关系模型。模型建立之后,代替CO2检测器,计算样品TOC值。
参考图2所示,关系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P1:数据采集:本案例收集TOC测定中样品的初始电导率、消解所消耗的时间、最终测定的TOC值,前两个数据为输入数据,第三个数据为输出数据。数据集大于等于100组,选择其中80组为训练集,其中20组为测试集;
P2:数据归一化处理:在神经网络数据分析之前,通常需要将数据归一化,利用归一化后的数据进行计算;
P3:神经网络层数以及隐含层的确定:在隐藏层中使用太少的神经元将导致欠拟合。相反,使用过多的神经元同样会导致过拟合,并会增加训练时间。本案例在训练过程中比较1-5层隐藏层训练的训练结果,自主选择最佳隐藏层数为3层;
P4:算法选择:选择BP神经网络算法,将学习率设置为0.1,激活函数为sigmoid;
P5:根据模型计算得到TOC值为50mg/L。
在过量的H2O2溶液条件下,·OH的生成能力达到了最高,消解时间大幅缩短。
表1样品TOC测量(消解)所需时间
以上结果表明,实施例1中的样品在UV 222nm和H2O2溶液条件下,在消解氧化反应中由H2O2产生·OH上有较大的优越性,相比对比例1和对比例2中采用的不同波长,实施例1能够大幅缩短消解时间。同时,由实施例1与对比例3可以看出,在不添加H2O2溶液的条件下,单独紫外辐射也能消解氧化有机物,但无法产生·OH,导致消解氧化能力变弱,消解氧化时间大幅增加。
另外,随着H2O2溶液的增加,在过量的H2O2溶液条件下,·OH的生成能力达到了最高,消解时间大幅缩短。但考虑成本因素,实施例1为最佳方案。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发明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发明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发明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发明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发明所公开的内容。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水体进行采样后,进行预处理过滤,得到待测样品;
S2、将所述待测样品置于222nm准分子灯的照射下,加入H2O2溶液,进行消解氧化反应,收集反应产生的气体;
S3、利用电导率检测器测定所述待测样品的电导率,定时记录所述待测样品的电导率,当电导率或者电导率的变化率达到阈值时,进行下一步;
S4、利用CO2浓度检测器测定所述待测样品消解氧化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中CO2含量,并换算成水体的TOC值;
S5、建立所述水体消解氧化反应所需的时间、待测样品的初始电导率、根据CO2浓度检测器计算得到的TOC值之间的关系模型,模型建立之后,代替CO2浓度检测器,计算水体的TOC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所述H2O2溶液的浓度为1-50mmol/L,所述H2O2溶液与所述待测样品按照体积比0-6:5-12混合,优选为1: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所述定时记录,是指记录待测样品的初始电导率,再间隔0.5-2min测定所述待测样品的电导率的变化,所述测定样品的电导率或变化率低于预设阈值时,视为所述待测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被完全消解氧化,进行下一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S5中所述关系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P1、收集数据集,将S3中测定的所述待测样品的初始电导率和消解氧化所消耗的时间,作为输入数据,将S4测定的TOC值作为输出数据;
P2、在神经网络数据分析之前,将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再计算;
P3、确定神经网络层数和隐藏层;
P4、采用神经网络算法,设定模型参数;
P5、根据模型进行计算,得到TOC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P1中所述数据集≥100组,其中训练集为80-100组,测试集为0-20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P3中所述隐藏层为1-5,优选为3。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P4中所述神经网络算法是指采用BP神经网络。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P4中所述模型参数包括设置学习率和激活函数,所述学习率设置为0.1-0.2,所述激活函数为sigmoid。
9.一种运用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方法的高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水样存储罐(1)、注射泵(2)、准分子222nm紫外灯(3)、催化氧化室(4)、CO2浓度检测器(5)、H2O2注射器(6)、电导率检测器(7)、电磁阀(8)、废液桶(9);其中,
所述水样存储罐(1)的出口与所述注射泵(2)相连,所述注射泵(2)与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底部进口相连,所述准分子222nm紫外灯(3)设置在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侧面,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顶部出口与所述CO2浓度检测器(5)相连,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顶部与所述H2O2注射器(6)相连,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侧面与所述电导率检测器(7)相连,所述催化氧化室(4)的底部出口与所述电磁阀(8)相连,所述电磁阀(8)与废液桶(9)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高效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准分子222nm紫外灯(3)最外面设置石英玻璃套管(15),所述石英玻璃套管(15)内设有同轴套接的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位于所述石英玻璃套管(15)的中心,所述内管由准分子灯石英内壁(11)围合形成封闭区域,所述内管顶部连接正极电缆(10);所述内管之外设有KrCl气体室(12),所述KrCl气体室(12)被所述准分子灯石英外壁(13)包围形成封闭U型气体腔,所述准分子灯石英外壁(13)的表面设置负极铜丝网(14)。
CN202310464485.9A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Pending CN11650009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64485.9A CN116500091A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464485.9A CN116500091A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500091A true CN116500091A (zh) 2023-07-28

Family

ID=873225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464485.9A Pending CN116500091A (zh) 2023-04-26 2023-04-26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500091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Li et al. Analytical approaches for determining chemical oxygen demand in water bodies: a review
CN102636446B (zh) 臭氧紫外协同氧化消解检测总氮总磷的在线检测装置
CN101788522B (zh) 基于硼掺杂金刚石膜电极的cod在线监测装置和方法
US10302552B2 (en) Apparatus,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chemical oxidation demand
CN101238364A (zh) 用光电化学方法进行水分析
CN100454004C (zh) 臭氧与过氧化氢协同测量化学耗氧量和总有机碳的方法
EP3809129B1 (en) A total organic carbon analyzer
KR101229577B1 (ko) 총 유기탄소 측정방법 및 장치
CN106153696A (zh) 化学需氧量检测装置
CN203101266U (zh) 一种水质化学需氧量快速在线监测仪器
DE112014004882T5 (de) Kohlenstoffanalyse unter Verwendung von Ferratoxidation
CN103575869B (zh) 臭氧协同紫外检测水体cod的方法及装置
CN102998347A (zh) 基于超临界水氧化的化学需氧量检测方法和设备
CN113065095B (zh) 一种基于紫外光谱的水中氮含量检测算法
KR101208190B1 (ko) 초음파 분해 및 산화환원전위 기반 적정을 통한 화학적 산소요구량 분석방법 및 그 분석장치
Zhang et al. A carbon-dot fluorescence capillary sensor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hemical oxygen demand
JP4175002B2 (ja) 酸化・還元剤の注入量制御方法
CN100429500C (zh) 一种水体化学需氧量的测定方法
CN210604394U (zh) 一种基于高级氧化技术的水体总铬含量在线检测装置
CN116500091A (zh) 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水质toc高效检测方法及其装置
US20220317080A1 (en) Derived alkalinity
CN112051317B (zh) 一种cod在线检测方法及设备
CN110441376A (zh) 一种cod在线检测方法及装置
JP2002107352A (ja) 水質分析装置
JP2009300203A (ja) 硫黄の分析方法および分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