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478198B -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478198B
CN116478198B CN202310746595.4A CN202310746595A CN116478198B CN 116478198 B CN116478198 B CN 116478198B CN 202310746595 A CN202310746595 A CN 202310746595A CN 116478198 B CN116478198 B CN 1164781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rganic
layer
compound
reaction
organic compou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74659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478198A (zh
Inventor
汪康
马晓宇
徐佳楠
任卫华
孟范贵
赵贺
杨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Optical and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Optical and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Optical and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lin Optical and Electronic Materia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74659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4781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64781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781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4781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4781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5/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3 or 13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5/02Boron compounds
    • C07F5/027Organoboranes and organoborohydrid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11/00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 C09K11/06Luminescent, e.g. electroluminescent, chemiluminescent materials containing organic luminescent materi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1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 H10K50/12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characterised by the electroluminescent [EL] layers comprising dopa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15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 H10K85/626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hydrocarbons, e.g. anthracen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polycyclic condensed aromatic rings, e.g. bis-anthrac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2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phenanthroline or carbazol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4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oxygen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cumarine dy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6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sulfur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benzothiophen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58Organoboran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03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11Condensed syste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29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ne nitrogen atom as the hetero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44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two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 C09K2211/105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two nitrogen atoms as heteroatoms with other heteroatom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88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oxygen as the only heteroatom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KMATERIALS FOR MISCELLANEOUS APPLICATION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C09K2211/00Chemical nature of organic luminescent or tenebrescent compounds
    • C09K2211/10Non-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9K2211/1018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9K2211/1025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 C09K2211/109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haracterised by ligands containing sulfur as the only heteroatom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属于发光材料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化合物其本征峰都在460nm左右,在蓝光波长380‑495nm范围内,发深蓝色光,实现在CIE坐标内的宽色域,有效呈现蓝色掺杂材料的特性,用其所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及效率也明显提高。

Description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发光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简称OLED)作为一种新型和有前途的显示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OLED是一种由多层有机薄膜结构形成的电致发光器件。有机电致发光元件是利用了如下原理的自发光元件:通过施加电场,利用由阳极注入的空穴与由阴极注入的电子的复合能使荧光性物质发光。
OLED显示技术的核心是有机发光材料,基于红光材料、绿光材料、蓝光材料三者混合实现全色域。新型发光材料的开发是推动电致发光技术不断进步的源动力,也是有机电致发光产业的研究热点。新型蓝光有机电致发光材料的开发实现器件高发光效率和更优的使用寿命,同时,色纯度高的蓝光发光材料是开发蓝光发光材料的重点。
目前,采用多重振动效应(MR效应),利用硼与氮氧等杂原子相反的振动,构建由硼原子与氮氧等杂原子将多个芳香族环缩合形成的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即制备含有硼原子、氮氧杂原子的特殊刚性材料体系。这类荧光分子具有高辐射跃迁速率和高色纯度,但在器件寿命以及发光效率上表现不是特别理想。所以,开发新的材料,一直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除此之外,虽然蓝光波长范围可在380-495nm,但是为了实现在CIE(色坐标)坐标内的宽色域,需要蓝光OLED材料发深蓝色光,即具有较短波长,可以实现在红绿蓝构成的宽的色彩渲染的范围。然而过短的波长能量高,导致器件的效率降低。为平衡两者期望控制波长在460±2nm,即材料的电致发光光谱的本征峰位置接近460nm。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本发明的有机化合物可以实现材料本征峰接近460nm,旨在解决现有的有机发光材料在器件寿命以及发光效率上表现不理想的问题。
为达到此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化合物,所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如通式I所示:
其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独立地选自氢、氘、腈基、卤素基团、经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烷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烷氧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30的杂芳基中的一种,其杂原子至少含有O、S、N、Si或Se中的一种;
n1和n2独立地为0-4的整数;
Ar1和Ar2彼此相同或不同,选自以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表示基团的连接点,
并且Ar1和Ar2中至少有一个为
R3-R7分别独立选自氢、氘、腈基、卤素基团、经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烷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烷氧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30的杂芳基,其杂原子至少含有O、S、N、Si或Se中的一种;
Z为C、N中的一种;当Z选自C时,n3取值范围为0-13的整数;当Z选自N时,n3取值范围为0-12的整数;
n4、n5为0-5的整数,n6、n7为0-4的整数;
Ar3为氢、氘、腈基、卤素基团、经取代或未取代的C1-C10烷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C1-C20烷氧基、经取代或未取代的C6-C30的芳基、经取代或未经取代的C6-C30的杂芳基中的一种,其杂原子至少含有O、S、N、Si或Se中的一种。
进一步优选地,R3为甲基;
进一步优选地,R4-R7为以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表示基团的连接点。
进一步优选地,Ar3为以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表示基团的连接点。
进一步优选,所述有机化合物为具有如下任一种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R1、R2、R3、Ar3、n1、n2、n3以及Z的限定均与上文限定相同。
进一步优选地,上述Ar1和Ar2中至少有一个为如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表示基团的连接点。
更优选地,所述有机化合物为具有如下任一种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R1、R2、R3、Ar1、Ar2、Ar3、n1、n2、n3以及Z的限定均与上文限定相同。
进一步优选,上述Ar1和Ar2中至少有一个为如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其中*表示基团的连接位点。
本发明中,“取代”意指被选自以下的一个、两个或更多个取代基取代:氢、氘、卤素基、氰基、三氟甲基、甲基、乙基、丙基、正丙基、异丙基、丁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仲丁基、1-甲基丁基、1-乙基丁基、戊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叔戊基、己基、正己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4-甲基-2-戊基、3,3-二甲基丁基、2-乙基丁基、1-甲基己基、苯基、萘基、蒽基、菲基、噻吩基、呋喃基、吡咯基、苯并噻吩基、苯并呋喃基、吡啶基、吲哚基、环戊烷基、环己烷基或金刚烷基。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有机化合物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但不限于此:
/>
/>
/>
/>
/>
/>
/>
本发明的有机化合物可通过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已知的合成方法制备。或者,优选以下反应流程来进行制备:
上述式中,R1、R2、n1、n2、Ar1-Ar3如上述通式Ⅰ中所定义,Hal1-Hal3各自独立的选自氯、溴或碘。
中间体1与中间体3反应的时候,由于中间体3本身所带三芳胺基团较大,在与较大的基团反应时,与三芳胺基邻位的氯空间位阻较大,受空间位阻的影响,中间体1首先与三芳胺基间位的氯反应,邻位的氯几乎不会发生反应或产量极低,后续过程可以去除杂质。
特别地,对于现有技术没有公开的原料,可采用经典的Suzuki偶联反应和/或Buchwald–Hartwig偶联反应合成,并应用到本发明中。
具体制备方法:
步骤1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中间体1的合成:将中间体A(1.0当量,当量可以用eq表示)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原料B(1.2eq)、t-BuONa(2.0eq)和甲苯,接着换气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Pd2(dba)3(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0.01-0.02eq)和P(t-Bu)3(三叔丁基膦,0.05eq),搅拌均匀,升温至100℃-120℃,反应1-4h;利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反应结束后,稍降温度,使用硅藻土进行过滤,除去盐以及催化剂,滤液冷却至室温后,水洗三遍,保留有机相,接着用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合并有机相浓缩,利用柱色谱法(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体积比为1:5)纯化得到中间体1。
步骤2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中间体2的合成:将中间体C(1.0eq)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原料D(1.2eq)、t-BuONa(叔丁醇钠,2.0eq)和甲苯,接着换气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Pd2(dba)3(0.01-0.02eq)和P(t-Bu)3(0.05eq),搅拌均匀,升温至100℃-120℃,反应1-4h;利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反应结束后,稍降温度,使用硅藻土进行过滤,除去盐以及催化剂,滤液冷却至室温后,水洗三遍,保留有机相,接着用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合并有机相浓缩,利用柱色谱法(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其中二氯甲烷与石油醚的体积比为1:6)纯化得到中间体2。
步骤3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中间体3的合成:将中间体2(1.0eq)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原料E(1.0eq)、t-BuONa(2.0eq)和甲苯,接着换气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Pd2(dba)3(0.01eq)和P(t-Bu)3(0.05eq),搅拌均匀,升温到100℃反应5-12小时;利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反应结束后,稍降温度,使用硅藻土进行过滤,除去盐以及催化剂,滤液冷却至室温后,水洗三遍,保留有机相,接着用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合并有机相浓缩,利用柱色谱法(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其中二氯甲烷与石油醚的体积比为1:8)纯化得到中间体3。
注:此反应步骤中,原料E存在三个卤素,一方面利用在Buchwald-Hartwig偶联反应中,反应活性I>Br>Cl的特点,另一方面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和反应位点,实现了目标结构中间体的制备,并且用管柱色谱法或过硅胶漏斗纯化反应,去除副产物,得到目标化合物。反应机理参见:《过渡金属有机化学》(原著第六版),罗伯特·H·克拉布特里(RobertH.Crabtree),出版社: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7-09-00,ISBN:978-7-5628-5111-0,第388页;以及《有机化学与光电材料实验教程》,陈润锋,出版社: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9-11-00,ISBN:9787564184230,第174页。
步骤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中间体4的合成:将中间体3(1.1eq)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中间体1(1.0eq)、t-BuONa(2.0eq)和甲苯,接着换气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Pd2(dba)3(0.02eq)和P(t-Bu)3(0.05eq),搅拌均匀,升温到110℃反应10-24小时;利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反应结束后,稍降温度,使用硅藻土进行过滤,除去盐以及催化剂,滤液冷却至室温后,水洗三遍,保留有机相,接着用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合并有机相浓缩,利用柱色谱法(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其中二氯甲烷与石油醚的体积比为1:2)纯化得到中间体4。
步骤5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中间体5的合成:将中间体4(1.0eq)溶于二氯甲烷中,室温下缓慢滴加三溴化硼(10.0eq),反应3小时后,降温到0℃,缓慢加水中止反应,分液保留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浓缩,通过柱色谱法纯化,用二氯甲烷冲出全部产品点,浓缩得到中间体5。
步骤6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中间体6的合成:将中间体5(1.0eq)溶于的二氯甲烷中,降温到-10℃,加入三乙胺(5.0eq),再滴加三氟乙酸酐(3.0eq),升至室温反应4小时。加水中止反应,收集有机相,无水硫酸干燥,减压下浓缩,通过柱色谱法(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其中二氯甲烷与石油醚的体积比为1:10)纯化得到中间体6。
步骤7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中间体7的合成:将中间体6(1.0eq)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原料F(1.1eq)和K2CO3(2.0eq),随后加入甲苯:乙醇:水=3:1:1的混合溶液,换气三次,氮气保护下加入Pd(PPh3)4(0.01eq),升温到95℃反应16小时;利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萃取、分液,有机层旋干,利用柱色谱法(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其中二氯甲烷与石油醚的体积比为1:5)纯化得到中间体7。
步骤8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通式Ⅰ的合成:将中间体7(1.0eq)溶于叔丁基苯中,氮气保护下-40℃下搅拌30分钟,注入叔丁基锂(2.0eq),反应1小时,之后升温到60℃反应2小时,然后抽真空,除去少量的正戊烷,再将反应液降到-40℃,滴加三溴化硼(2.0eq),室温下搅拌0.5小时。再将反应液降温到0℃,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5.0eq)并慢慢的恢复到室温,再将反应液升温到100℃反应2小时,之后冷却到室温。向反应混合物中滴加饱和碳酸钠水溶液,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将有机层减压蒸馏浓缩,并通过柱色谱法(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其中二氯甲烷与石油醚的体积比为1:14)纯化(同时去除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同分异构体化合物)以得到式Ⅰ化合物。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也称有机发光元件),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至少一层设置在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物层,所述有机物层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如上所述的有机化合物。
优选地,所述有机化合物作为发光层的掺杂材料。
优选地,所述有机物层还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或盖帽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并不限于此,可以包含数量更少或更多的有机层。
关于上述通式Ⅰ所表示的有机化合物,在制造有机发光元件时,可以利用真空蒸镀法,也可以利用溶液涂布法来形成有机物层。其中,所谓溶液涂布法是指,旋涂法、浸涂法、刮涂法、喷墨印刷法、丝网印刷法、喷雾法、辊涂法等,但并非仅限于此。
本发明的有机发光元件根据所使用的材料,可以为顶部发光型、底部发光型或双向发光型。
作为阳极材料,通常优选具有大功函数的材料使得空穴顺利注入有机材料层。在本发明中能够使用的阳极材料的具体实例包括:金属,例如钒、铬、铜、锌和金,或其合金;金属氧化物,例如氧化锌、氧化铟、氧化铟锡(ITO)和氧化铟锌(IZO);金属和氧化物的组合,例如ZnO:Al或SnO2:Sb;导电聚合物,例如聚(3-甲基噻吩)、聚[3,4-(乙烯-1,2-二氧)噻吩](PEDOT)、聚吡咯和聚苯胺,但不限于此。
空穴注入材料是有利地在低电压下接收来自阳极的空穴的材料,并且空穴注入材料的最高占据分子轨道(HOMO)优选地在阳极材料的功函数与周围有机材料层的HOMO之间。空穴注入材料的具体实例包括金属卟啉、低聚噻吩、基于芳基胺的有机材料、基于六腈六氮杂苯并菲的有机材料、基于喹吖啶酮的有机材料、基于苝的有机材料、蒽醌、以及基于聚苯胺和基于聚噻吩的导电聚合物等,但不限于此,并且还可以包含能够进行p掺杂的另外的化合物。
空穴传输材料是能够接收来自阳极或空穴注入层的空穴并将空穴传输至发光层的材料,并且具有高空穴迁移率的材料是合适的。其具体实例包括基于芳基胺的有机材料、导电聚合物、同时具有共轭部分和非共轭部分的嵌段共聚物等,但不限于此。
空穴输送层和发光层之间加入发光辅助层(多层空穴输送层)。发光辅助层主要起到辅助空穴传输层的作用,因此有时也称为第二空穴传输层。发光辅助层使得从阳极转移的空穴能够平稳地移动到发光层,并且可以阻挡从阴极转移的电子,以将电子限制在发光层内,减少空穴传输层与发光层之间的势垒,降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电压,进一步增加空穴的利用率,从而改善器件的发光效率和寿命。
电子阻挡层可以设置在空穴传输层与发光层之间。作为电子阻挡层,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材料,例如基于芳基胺的有机材料。
发光层可以发射红色、绿色或蓝色的光,并且可以由磷光材料或荧光材料形成。发光材料是能够通过接收分别来自空穴传输层和电子传输层的空穴和电子并使空穴与电子结合而发出在可见光区域内的光的材料,并且优选为对荧光或磷光具有有利的量子效率的材料。其具体实例包括:8-羟基喹啉铝配(Alq3);基于咔唑的化合物;二聚苯乙烯基化合物;BAlq;10-羟基苯并喹啉-金属化合物;基于苯并咔唑、基于苯并噻唑和基于苯并咪唑的化合物;基于聚(对亚苯基亚乙烯基)(PPV)的聚合物;螺环化合物;聚芴;红荧烯等,但不限于此。
发光层的主体材料包括稠合芳族环衍生物、含杂环的化合物等。具体地,稠合芳族环衍生物包括蒽衍生物、芘衍生物、萘衍生物、并五苯衍生物、菲化合物、荧蒽化合物等,含杂环的化合物包括咔唑衍生物、二苯并呋喃衍生物、梯子型呋喃化合物、嘧啶衍生物等,然而,材料不限于此。
空穴阻挡层可以设置在电子传输层与发光层之间,并且可以使用本领域中已知的材料,例如基于三嗪的化合物。
电子传输层可以起到促进电子传输的作用。电子传输材料是有利地接收来自阴极的电子并将电子传输至发光层的材料,具有高电子迁移率的材料是合适的。电子传输层可以包括电子缓冲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
电子注入层可以起到促进电子注入的作用。电子注入材料优选为这样的化合物:其具有传输电子的能力,具有来自阴极的注入电子效应,对发光层或发光材料具有优异的电子注入效应,防止发光层中产生的激子迁移至空穴注入层,并且除此之外,具有优异的薄膜形成能力。其具体实例包括芴酮、蒽醌二甲烷、联苯醌、噻喃二氧化物、唑、二唑、三唑、咪唑、苝四羧酸、亚芴基甲烷、蒽酮等及其衍生物,金属配合物,含氮5元环衍生物等,但不限于此。
作为阴极材料,通常优选具有小功函数的材料使得电子顺利注入有机材料层。阴极材料的具体实例包括:金属,例如镁、钙、钠、钾、钛、铟、钇、锂、钆、铝、银、锡和铅,或其合金;多层结构材料,例如LiF/Al或LiO2/Al;等等,但不限于此。
除本文所公开的发光层中包含通式Ⅰ,OLED器件中对于其他层材料可以使用现有的空穴注入材料、空穴输送材料、电子阻挡层材料、主体材料、空穴阻挡层材料、电子传输层材料和电子注入材料。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有机发光装置,所述有机发光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本发明所述有机发光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平板显示器、计算机监视器、医用监护仪、电视机、广告牌、用于内部或外部照明和/或信号的灯、平视显示器、全透明或部分透明的显示器、柔性显示器、激光打印机、电话机、手机、片剂、相簿、个人数字助理(PDA)、可穿戴装置、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摄像机、取景器、微型显示器、三维显示器、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显示器、车辆、包括平铺在一起的多个显示器的视频墙、剧场或场馆屏幕、光疗装置和标志。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中化合物其本征峰都在460nm左右,在蓝光波长380-495nm范围内,发深蓝色光,实现在CIE坐标内的宽色域,有效呈现蓝色掺杂材料的特性,用其所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及效率也明显提高。
通过在母核基础上引入烷基取代的双环烷基结构,提供了新型结构化合物的高共轭电子分布系统,让分子间有效并且有次序地堆栈,从而在一定的电场下发挥最佳的载流子传输与迁移;且甲基取代氢的位置使键能降低,使双环己烷整体结构更稳定;同时将一些刚性的并具有高立体阻碍性的分子基团合成于分子结构中,分子以相当独特的方式结合了长程相互作用和离域,引起短距离高辐射衰减率的效应电荷密度改组可最大程度地降低单重态-三重态的间隙;多元环共轭刚性结构有效地抑制了分子基态和激发态的振动,反应在更窄的发射带,同时引入叔丁基与叔戊基等基团以提高色纯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中中间体3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化合物1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中中间体3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化合物77的核磁共振氢谱图。
图5是化合物1的电致发光光谱。
图6是对比化合物a的电致发光光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了,所述实施例仅仅是帮助理解本发明,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具体限制。
实施例1
原料A-1和C-1是同一物质(CAS号:1246750-05-9)。
/>
将中间体A-1(1.0eq,CAS号:1246750-05-9)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原料B-1(1.2eq,CAS号:2897573-93-0)、t-BuONa(2.0eq)和甲苯,接着换气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Pd2(dba)3(0.01eq)和P(t-Bu)3(0.05eq),搅拌均匀,升温至100℃,反应2h;利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反应结束后,稍降温度,使用硅藻土进行过滤,除去盐以及催化剂,滤液冷却至室温后,水洗三遍,保留有机相,接着用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合并有机相浓缩,利用柱色谱法(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其中二氯甲烷:石油醚的体积比=1:5)纯化得到中间体1(产率:83.9%)。
将中间体C-1(1.0eq,CAS号:1246750-05-9)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D-1(1.2eq,CAS号:2766334-71-6)、t-BuONa(2.0eq)和甲苯,接着换气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Pd2(dba)3(0.01eq)和P(t-Bu)3(0.05eq),搅拌均匀,升温至100℃,反应2h;利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反应结束后,稍降温度,使用硅藻土进行过滤,除去盐以及催化剂,滤液冷却至室温后,水洗三遍,保留有机相,接着用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合并有机相浓缩,利用柱色谱法(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其中二氯甲烷:石油醚的体积比=1:6)纯化得到中间体2(产率:78.5%)。
将中间体2(1.0eq)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原料E-1(1.0eq,CAS号:174913-19-0)、t-BuONa(2.0eq)和甲苯,接着换气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Pd2(dba)3(0.01eq)和P(t-Bu)3(0.05eq),升温到100℃反应12小时;利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反应结束后,稍降温度,使用硅藻土进行过滤,除去盐以及催化剂,滤液冷却至室温后,水洗三遍,保留有机相,接着用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合并有机相浓缩,利用柱色谱法(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其中二氯甲烷:石油醚的体积比=1:8)纯化得到中间体3(产率:58.3%)。
将中间体3(1.1eq)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中间体1(1.0eq)、t-BuONa(2.0eq)和甲苯,接着换气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中间体Pd2(dba)3(0.02eq)和P(t-Bu)3(0.05eq),搅拌均匀,升温到110℃反应14小时;利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反应结束后,稍降温度,使用硅藻土进行过滤,除去盐以及催化剂,滤液冷却至室温后,水洗三遍,保留有机相,接着用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合并有机相浓缩,利用柱色谱法(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其中二氯甲烷:石油醚体积比=1:2)纯化得到中间体4(产率:51.8%)。
将中间体4(1.0eq)溶于二氯甲烷中,室温下缓慢滴加三溴化硼(10.0eq),反应3小时后,降温到0℃,缓慢加水中止反应,分液保留有机相,无水硫酸镁干燥,浓缩,通过柱色谱法纯化,用二氯甲烷冲出全部产品点,旋干,得中间体5(产率:56.4%)。
将中间体5(1.0eq)溶于的二氯甲烷中,降温到-10℃,加入三乙胺(5.0eq),再滴加三氟乙酸酐(3.0eq),升至室温反应4小时后,加水中止反应,分液保留有机相,无水硫酸干燥,减压下浓缩,通过柱色谱法纯化(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V二氯甲烷:V石油醚=1:10)的混合溶液)得中间体6(产率:52.1%)。
将中间体6(1.0eq)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原料F-1(1.1eq,CAS号:851199-87-6)和K2CO3(2.0eq),随后加入甲苯:乙醇:水=3:1:1的混合溶液,换气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Pd(PPh3)4(0.01eq),升温到95℃反应16小时;利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反应结束后,降至室温,萃取、分液,有机层旋干,利用柱色谱法(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其中二氯甲烷:石油醚体积比=1:5))纯化得到中间体7(产率:82.5%)。
将中间体7(1.0eq)溶于叔丁基苯中,氮气保护下-40℃下搅拌30分钟,注入叔丁基锂(2.0eq),反应1小时,之后升温到60℃反应2小时,然后抽真空,除去少量的正戊烷,再将反应液降到-40℃,滴加三溴化硼(2.0eq),室温下搅拌0.5小时。再将反应液降温到0℃,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5.0eq)并慢慢的恢复到室温,再将反应液升温到100℃反应2小时,之后冷却到室温。向反应混合物中滴加饱和碳酸钠水溶液,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将有机层减压蒸馏浓缩,并通过柱色谱法(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其中二氯甲烷:石油醚体积比=1:14)纯化(同时去除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同分异构体化合物1a、1b、1c)以得到化合物1(产率:10.1%)。
对所得化合物1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如下:
HPLC纯度:>99.3%。
质谱测试:型号为WatersXEVOTQD的质谱仪,采用ESI源。
测试值((ESI,m/Z):[M+H]+):863.22。
元素分析:
计算值为:C,86.29;H,7.36;B,1.25;N,3.25;O,1.85;
测试值为:C,85.94;H,7.47;B,1.36;N,3.45;O,1.95。
核磁共振氢谱如图1(中间体3)、图2(化合物1)所示。
实施例2
原料E-77的CAS号:2409562-95-2。
将中间体A-77(1.0eq,CAS号:343254-68-2)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原料B-77(1.2eq,CAS号:2897573-93-0)、t-BuONa(2.0eq)和甲苯,接着换气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Pd2(dba)3(0.01eq)和P(t-Bu)3(0.05eq),搅拌均匀,升温至100℃,反应2h;利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反应结束后,稍降温度,使用硅藻土进行过滤,除去盐以及催化剂,滤液冷却至室温后,水洗三遍,保留有机相,接着用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合并有机相浓缩,利用柱色谱法(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其中二氯甲烷:石油醚体积比=1:5)纯化得到中间体1(产率:71.9%)。
将中间体C-77(1.0eq,CAS号:3972-65-4)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原料D-77(1.2eq,CAS号:2897573-93-0)、t-BuONa(2.0eq)和甲苯,接着换气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Pd2(dba)3(0.01eq)和P(t-Bu)3(0.05eq),搅拌均匀,升温至100℃,反应2h;利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反应结束后,稍降温度,使用硅藻土进行过滤,除去盐以及催化剂,滤液冷却至室温后,水洗三遍,保留有机相,接着用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合并有机相浓缩,利用柱色谱法(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其中二氯甲烷:石油醚体积比=1:6)纯化得到中间体2(产率:73.6%)
将中间体2(1.0eq)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原料E-77(1.0eq,CAS号:2409562-95-2)、t-BuONa(2.0eq)和甲苯,接着换气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Pd2(dba)3(0.01eq)和P(t-Bu)3(0.05eq),升温到100℃反应12小时;利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反应结束后,稍降温度,使用硅藻土进行过滤,除去盐以及催化剂,滤液冷却至室温后,水洗三遍,保留有机相,接着用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合并有机相浓缩,利用柱色谱法(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其中二氯甲烷:石油醚体积比=1:8)纯化得到中间体3(产率:57.4%)
将中间体3(1.1eq)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中间体1(1.0eq)、t-BuONa(2.0eq)和甲苯,接着换气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Pd2(dba)3(0.02eq)和P(t-Bu)3(0.05eq),升温到110℃反应14小时;利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反应结束后,稍降温度,使用硅藻土进行过滤,除去盐以及催化剂,滤液冷却至室温后,水洗三遍,保留有机相,接着用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合并有机相浓缩,利用柱色谱法(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其中二氯甲烷:石油醚体积比=1:2)纯化得到中间体4(产率:50.5%)。
将中间体4(1.0eq)溶于叔丁基苯中,氮气保护下-40℃下搅拌30分钟,注入叔丁基锂(2.0eq),反应1小时,之后升温到60℃反应2小时,然后抽真空,除去少量的正戊烷,再将反应液降到-40℃,滴加三溴化硼(2.0eq),室温下搅拌0.5小时。再将反应液降温到0℃,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5.0eq)并慢慢的恢复到室温,再将反应液升温到100℃反应2小时,之后冷却到室温。向反应混合物中滴加饱和碳酸钠水溶液,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将有机层减压蒸馏浓缩,并通过柱色谱法(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其中二氯甲烷:石油醚体积比=1:14)纯化(同时去除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同分异构体化合物77a、77b、77c)以得到化合物77(产率:9.8%)。
对所得化合物77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如下:
HPLC纯度:>99.1%。
质谱测试:型号为WatersXEVOTQD的质谱仪,采用ESI源。
测试值((ESI,m/Z):[M+H]+):1021.57。
元素分析:
计算值为:C,87.02;H,9.18;B,1.06;N,2.74;
测试值为:C,86.76;H,9.32;B,1.18;N,2.87。
核磁共振氢谱如图3(中间体3)、图4(化合物77)所示。
实施例3
原料E-137的CAS号:2709019-85-0。
将中间体A-137(1.0eq,CAS号:1246750-05-9)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原料B-137(1.2eq,CAS号:2897573-93-0)、t-BuONa(2.0eq)和甲苯,接着换气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Pd2(dba)3(0.01eq)和P(t-Bu)3(0.05eq),搅拌均匀,升温至100℃,反应2h;利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反应结束后,稍降温度,使用硅藻土进行过滤,除去盐以及催化剂,滤液冷却至室温后,水洗三遍,保留有机相,接着用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合并有机相浓缩,利用柱色谱法(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V二氯甲烷:V石油醚=1:5)的混合溶液)纯化得到中间体1(产率:72.8%)。
将中间体C-137(1.0eq,CAS号:1246750-05-9)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原料D-137(1.2eq,CAS号:2766334-71-6)、t-BuONa(2.0eq)和甲苯,接着换气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Pd2(dba)3(0.01eq)和P(t-Bu)3(0.05eq),搅拌均匀,升温至100℃,反应2h;利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反应结束后,稍降温度,使用硅藻土进行过滤,除去盐以及催化剂,滤液冷却至室温后,水洗三遍,保留有机相,接着用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合并有机相浓缩,利用柱色谱法(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其中二氯甲烷:石油醚体积比=1:6)纯化得到中间体2(产率:70.3%)。
将中间体2(1.0eq)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原料E-137(1.0eq,CAS号:2709019-85-0)、t-BuONa(2.0eq)和甲苯,接着换气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Pd2(dba)3(0.01eq)和P(t-Bu)3(0.05eq),搅拌均匀,升温到100℃反应12小时;利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反应结束后,稍降温度,使用硅藻土进行过滤,除去盐以及催化剂,滤液冷却至室温后,水洗三遍,保留有机相,接着用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合并有机相浓缩,利用柱色谱法(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其中二氯甲烷:石油醚体积比=1:8)纯化得到中间体3(产率:56.1%)。
将中间体3(1.1eq)加入到反应瓶中,再加入中间体1(1.0eq)、t-BuONa(2.0eq)和甲苯,接着换气3次,氮气保护下加入Pd2(dba)3(0.02eq)和P(t-Bu)3(0.05eq),搅拌均匀,升温到110℃反应24小时;利用薄层色谱法检测反应,反应结束后,稍降温度,使用硅藻土进行过滤,除去盐以及催化剂,滤液冷却至室温后,水洗三遍,保留有机相,接着用乙酸乙酯萃取水相,合并有机相浓缩,利用柱色谱法(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其中二氯甲烷:石油醚的体积比为1:2)纯化得到中间体4(产率:50.1%)。
将中间体4(1.0eq)溶于叔丁基苯中,氮气保护下-40℃下搅拌30分钟,注入叔丁基锂(2.0eq),反应1小时,之后升温到60℃反应2小时,然后抽真空,除去少量的正戊烷,再将反应液降到-40℃,滴加三溴化硼(2.0eq),室温下搅拌0.5小时。再将反应液降温到0℃,加入N,N-二异丙基乙胺(5.0eq)并慢慢的恢复到室温,再将反应液升温到100℃反应2小时,之后冷却到室温。向反应混合物中滴加饱和碳酸钠水溶液,并用乙酸乙酯萃取,将有机层减压蒸馏浓缩,并通过柱色谱法(洗脱剂为二氯甲烷和石油醚的混合溶液,二氯甲烷:石油醚体积比=1:14)纯化(同时去除反应过程中产生的同分异构体化合物137a、137b、137c)以得化合物137(产率:8.1%)。
对所得化合物137进行检测分析,结果如下:
HPLC纯度:>99.2%。
质谱测试:型号为WatersXEVOTQD的质谱仪,采用ESI源。
测试值((ESI,m/Z):[M+H]+):904.41。
元素分析:
计算值为:C,85.02;H,9.14;B,1.20;N,4.65;
测试值为:C,84.64;H,9.35;B,1.39;N,4.82。
实施例4-实施例44
参照实施例1至实施例3的合成方法完成对如下化合物的合成,采用型号为WatersXEVOTQD的质谱仪进行测试,其精度低,用ESI源进行测试,其质谱测试值如下表1所示。
表1实施例4-实施例44的质谱测试值
另外,需要说明,本发明其他化合物参照上述所列举的实施例的合成方法即可获得,所以在此不再一一例举。
器件实施例1:
a、ITO阳极:将涂层厚度为150nm的ITO(氧化铟锡)-Ag-ITO(氧化铟锡)玻璃基板在蒸馏水中清洗2次,超声波洗涤30min,再用蒸馏水反复清洗2次,超声波洗涤10min,洗涤结束后,用真空烘箱220℃烘烤2小时,烘烤结束后降温即可使用。以该基板为阳极,使用蒸镀机进行蒸镀器件工艺,在其上依次蒸镀其它功能层。
b、HIL(空穴注入层):以1Å/s的蒸镀速率,真空蒸镀空穴注入层材料HT-1和P-dopant。所述HT-1和P-dopant的蒸镀速率比为97:3,厚度为10nm;
c、HTL(空穴传输层):以1.5Å/s的蒸镀速率,在空穴注入层上面真空蒸镀120nm的HT-1作为空穴传输层;
d、EBL(电子阻挡层):以0.5Å/s的蒸镀速率,在空穴传输层上面真空蒸镀10nm的EBL-1作为电子阻挡层;
e、EML(发光层):然后在上述电子阻挡层上,以1Å/s的蒸镀速率,真空蒸镀厚度为20nm的主体材料(Host)和掺杂材料(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化合物1)作为发光层。其中主体材料和掺杂材料的蒸镀速率比为98:2。
f、HBL(空穴阻挡层):以0.5Å/s的蒸镀速率,在发光层上面真空蒸镀5nm的HB-1作为空穴阻挡层。
g、ETL(电子传输层):以1Å/s的蒸镀速率,在空穴阻挡层上面真空蒸镀30nm的ET-1作为电子传输层。
h、EIL(电子注入层):以0.5Å/s的蒸镀速率,蒸镀Yb膜层1.0nm,形成电子注入层。
i、阴极:以1Å/s的蒸镀速率比,蒸镀镁和银18nm,其蒸镀速率比为1:9,得到OLED器件。
j、光取出层:以1Å/s的蒸镀速率,在阴极上真空蒸镀厚度为70nm的CPL-1,作为光取出层。
k、将蒸镀完成的基板进行封装:首先采用涂胶设备将清洗后盖板用UV胶进行涂覆工艺,然后将涂覆完成的盖板移至压合工段,将蒸镀完成的基板置于盖板上端,最后将基板和盖板在贴合设备作用下进行贴合,同时完成对UV胶光照固化。
上述所需材料结构如下所示:
经我们研究发现,对于化合物1,使用上述所示的器件结构(材料及厚度)情况下,器件的发光波长与材料本征峰(电致发光光谱利用CS2000A光谱仪测试,购自广州晶合设备有限公司)一致或基本一致(化合物1本征峰如图5所示),在460nm左右,其CIE坐标满足显示面板对宽色域需求。
器件对比例1:
经研究对比化合物a的本征峰位置偏离460±2nm(化合物a本征峰如图6所示),通过调整微腔结构,即调整HT层厚度,使其顶发射器件发光波长调节到460nm。即该对比例的制备方法与器件实施例1的仅区别在于:(1)步骤e中掺杂材料化合物1替换为对比化合物a;(2)步骤c中将空穴传输层的厚度调整为110nm。其中,对比化合物a的化学结构式为:
化合物1与对比化合物a的相关测试结果如下表2所示,其中器件的驱动电压、BI值、寿命的测试是在1000(nits)亮度下测试的。
表2器件测试结果
对比化合物a和化合物1为平行对比例,二者的结构区别在于:本发明中化合物1的硼、氮两个原子所在的六元环上的未稠合其它基团,而对比化合物a为发明人的记载于CN11460545A的在先研究,其中硼、氮两个原子所在的六元环上稠合上了双环己烷,研究发现,这种结构会造成发光红移,如图6对比化合物a的EL光谱所示,其本征峰在467nm,为了实现其宽色域,对于其顶发射器件而言,通过调整微腔结构,调整HT层厚度,进而改变了波长,使其发光波长在460±2nm范围内,但其效率明显很低,其BI值仅为189,这是本领域不期望的。而本发明的化合物1的本征峰在459nm(如图5),其顶发射器件的发光波长也可在预期的460nm±2nm范围内,化合物1可有效实现蓝色掺杂剂的特性,同时可提升器件的效率。
器件实施例2-器件实施例44:
参照上述器件实施例1提供的方法,将器件实施例1中使用的化合物1分别替换为化合物2、3、4、5、6、11、13、14、15、21、23、24、28、29、34、35、45、53、61、69、73、77、79、80、85、101、117、133、135、137、140、141、147、148、149、150、151、152、153、154、155、156、159作为掺杂材料,制备得到相应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器件对比例2-器件对比例7:
该对比例提供了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方法与器件实施例1的唯一区别在于,该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是分别采用现有的对比化合物a、b、c、d、e、f替代上述器件实施例1中的掺杂材料(化合物1)进行蒸镀,制备器件对比例2~器件对比例7。其中,对比化合物a、b、c、d、e、f的化学结构式为:
/>
在1000(nits)亮度下对上述器件实施例2~器件实施例44以及器件对比例2~器件对比例7得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驱动电压、BI值、寿命等进行表征,测试结果如下表3所示。
表3器件测试结果
/>
注:在蓝光顶发射器件中,电流效率受色度影响较大,因此将色度对效率的影响因素考虑进去,将发光效率与CIEy比值定义为BI值,即BI=(cd/A)/CIEy。
根据上表2、表3可知,本发明中化合物的本征峰都在460nm左右,且使其器件的发光波长在460±2nm范围内,发深蓝色光,实现宽色域。而且使用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作为发光层中的掺杂材料所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与使用比较化合物a~f(器件对比例2~器件对比例7)作为掺杂材料所制备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相比,效率和寿命都大幅度提高。
对比化合物a、b、c和化合物1、73、80分别为平行对比,其区别在于:本发明中化合物1、73、80的硼、氮两个原子所在的六元环上的未稠合其它基团,只有取代基的连接,而对比化合物a、b、c为记载于CN11460545A的在先研究,其中硼、氮两个原子所在的六元环上稠合上了双环己烷,研究发现,这种结构会造成发光红移,无法达到期望波长的光(460nm左右),而本发明的化合物1、73、80的特征峰在460±2nm范围内,可有效实现蓝色掺杂剂的特性,且可以提升器件效率。
对比化合物d和化合物11为平行对比,其区别在于:对比化合物d中两个N原子上各连接了一个二苯并呋喃基团,而本发明化合物11中N原子一端连接的苯基上稠合了甲基取代的双环己烷,该更刚性的环烷基结构可以最大程度的降低单-三重态的间隙,避免分子间聚集、结晶,稳定性更好,从而提高了器件的寿命。
对比化合物e、f和化合物13、79分别为平行对比,其区别在于:对比化合物e中N原子上连接了一个苯基,对比化合物f中N原子上连接了一个4-咔唑基苯基,而本发明化合物13、79中N原子连接的苯基上进一步稠合了甲基取代的双环己烷,提高了化合物的高共轭电子分布系统,让分子间有效并且有次序地堆栈,从而发挥最佳的载流子传输和迁移,从而提升化合物的发光效率。
申请人声明,本发明通过上述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工艺方法,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工艺步骤,即不意味着本发明必须依赖上述工艺步骤才能实施。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了,对本发明的任何改进,对本发明所选用原料的等效替换及辅助成分的添加、具体方式的选择等,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和公开范围之内。

Claims (5)

1.一种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如通式I所示:
其中R1和R2相同或不同,独立地选自氢、未取代的C1-C20烷基、经取代的C6-C30的芳基;
n1和n2独立地为0-4的整数;
Ar1和Ar2彼此相同或不同,选自以下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表示基团的连接点,
并且Ar1和Ar2中至少有一个为
Z为C、N中的一种;
R4-R7为以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表示基团的连接点;
n4、n5为0-5的整数,n6、n7为0-4的整数;
Ar3为以下基团中的任意一种:
*表示基团的连接点;
所述取代为被选自以下的一个或至少两个取代基取代:氢、甲基、乙基、丙基、正丙基、异丙基、丁基、正丁基、异丁基、叔丁基、仲丁基、1-甲基丁基、1-乙基丁基、戊基、正戊基、异戊基、新戊基、叔戊基、己基、正己基、1-甲基戊基、2-甲基戊基、4-甲基-2-戊基、3,3-二甲基丁基、2-乙基丁基、1-甲基己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化合物为具有如下任一种结构的化合物:
其中R1、R2、Ar1、Ar2、Ar3、n1、n2以及Z的限定均与权利要求1中限定相同。
3.一种有机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化合物选自下述结构式所示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
;/>
;/>
;/>
;/>
4.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包括阳极、阴极以及至少一层设置在所述阳极和阴极之间的有机物层,所述有机物层包括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有机化合物;
所述有机化合物作为发光层的掺杂材料;
所述有机物层还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阻挡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或盖帽层中的任意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5.一种有机发光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发光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202310746595.4A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Active CN1164781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46595.4A CN116478198B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746595.4A CN116478198B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78198A CN116478198A (zh) 2023-07-25
CN116478198B true CN116478198B (zh) 2023-10-13

Family

ID=87221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746595.4A Active CN116478198B (zh) 2023-06-25 2023-06-25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478198B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76763B1 (ko) * 2017-05-22 2018-07-11 머티어리얼사이언스 주식회사 유기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CN111372938A (zh) * 2018-07-19 2020-07-03 株式会社Lg化学 多环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12047966A (zh) * 2019-06-07 2020-12-08 学校法人关西学院 多环芳香族化合物、有机器件用材料、有机电场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
CN114605454A (zh) * 2022-03-24 2022-06-10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环芳族系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光电设备
CN115304567A (zh) * 2022-10-10 2022-11-08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6143789A (zh) * 2021-11-18 2023-05-23 奥来德(上海)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色荧光掺杂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76763B1 (ko) * 2017-05-22 2018-07-11 머티어리얼사이언스 주식회사 유기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CN111372938A (zh) * 2018-07-19 2020-07-03 株式会社Lg化学 多环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12047966A (zh) * 2019-06-07 2020-12-08 学校法人关西学院 多环芳香族化合物、有机器件用材料、有机电场发光元件、显示装置及照明装置
CN116143789A (zh) * 2021-11-18 2023-05-23 奥来德(上海)光电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蓝色荧光掺杂化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CN114605454A (zh) * 2022-03-24 2022-06-10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多环芳族系化合物、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光电设备
CN115304567A (zh) * 2022-10-10 2022-11-08 吉林奥来德光电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478198A (zh) 2023-07-2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716330A (zh) 一种发光辅助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6496168B (zh) 一种发光辅助材料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7024287B (zh) 一种发光辅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15557920B (zh) 一种发光辅助材料、其制备方法及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6253723A (zh) 一种蓝光发光辅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032649B (zh) 多环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11032645B (zh) 多环化合物及包含其的有机发光器件
CN116375587B (zh) 发光辅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6514752B (zh) 一种发光辅助材料及制备方法与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CN116444467B (zh) 一种发光辅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6063293B (zh) 一种发光辅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KR102181840B1 (ko) 다환 화합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유기 발광 소자
CN117024386A (zh) 一种发光辅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及有机电致发光装置
CN116478198B (zh) 一种有机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5181074A (zh) 一种发光辅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光器件
CN116496311B (zh) 一种发光层掺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电致发光器件
CN115093335B (zh) 一种发光辅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611836B (zh) 一种发光辅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6283608B (zh) 一种发光辅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发光器件
CN113637473B (zh) 主体材料及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7024387B (zh) 一种发光辅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7777038B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5745900B (zh) 一种螺芴类电子传输类有机电致发光化合物、包含其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CN115947739B (zh) 一种多环芳烃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及应用
CN117003729B (zh) 一种发光辅助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