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373246B - 一种双油缸注塑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油缸注塑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373246B
CN116373246B CN202310368991.8A CN202310368991A CN116373246B CN 116373246 B CN116373246 B CN 116373246B CN 202310368991 A CN202310368991 A CN 202310368991A CN 116373246 B CN116373246 B CN 1163732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sliding
abutting
block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6899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373246A (zh
Inventor
林琦
薛国永
唐洪荣
王怀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Hairuide Mould & Plast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Hairuide Mould &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Hairuide Mould & Plast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Qingdao Hairuide Mould & Plast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6899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3732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63732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732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3732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3732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45/00Injection moulding, i.e. forcing the required volume of moulding material through a nozzle into a closed mould;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45/17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 B29C45/64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 B29C45/68Mould 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devices hydro-mechanica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10Greenhouse gas [GHG] capture, material saving, heat recovery or other energy efficient measures, e.g. motor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e.g. for rolling metal or metal work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Injection Mould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双油缸注塑机,属于注射成型设备的领域,其包括机架,机架上固设有静模板,机架上滑移连接有动模板,动模板侧面固接有驱动板;所述机架上水平固设有油缸本体,油缸本体用于使驱动板水平运动;所述油缸本体包括缸筒,缸筒内设置有活塞杆,缸筒内设置有两个后空腔和两个前空腔,两个后空腔之间连通,两个前空腔之间连通;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两组抵紧机构,抵紧机构分别设置在驱动板的两侧,抵紧机构用于在合模时为驱动板两侧提供推力。本申请具有提供足够且均匀的锁模力,减少模具开缝的情况发生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双油缸注塑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注射成型设备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油缸注塑机。
背景技术
注塑机通常由注射系统、模具以及合模系统组成。使用时,通过合模系统使模具闭合;将塑料颗粒送入注射系统中,由注射系统中的加热装置将其熔融后,再由注射系统中的传输装置将熔融的塑料射入模具中;等到模具内的塑料冷却成型后,再通过合模系统,使模具开模并将成品从模具中顶出。
合模系统的作用是保证模具闭合、开启以及将成品顶出。同时在模具闭合时,供给模具足够的锁模力,以抵抗熔融塑料进入模腔产生的模腔压力,防止模具开缝。通常,合模系统中使用油缸实现模具的开合,并在合模时给模具提供足够的锁模力。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一方面,合模系统中的油缸多采用单油缸,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单油缸往往不能为动模板提供足够的锁模力。另一方面,油缸的活塞杆对动模板施加推力以使动模板紧密压合在静模板上时,由于油缸的活塞杆对动模板的推力集中在动模板的中部位置,导致模板受到的锁模力不均匀。综上两点,现有的注塑机中的合模系统较难实现对模具提供足够且均匀的锁模力,进而容易导致模具开缝的情况发生。
发明内容
为了提供足够且均匀的锁模力,减少模具开缝的情况发生,本申请提供一种双油缸注塑机。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双油缸注塑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油缸注塑机,包括机架,机架上固设有静模板,机架上滑移连接有动模板,动模板侧面固接有驱动板;所述机架上水平固设有油缸本体,油缸本体用于使驱动板水平运动;所述油缸本体包括缸筒,缸筒内设置有活塞杆,缸筒内设置有两个后空腔和两个前空腔,两个后空腔之间连通,两个前空腔之间连通;所述机架上设置有两组抵紧机构,抵紧机构分别设置在驱动板的两侧,抵紧机构用于在合模时以及合模之后为驱动板两侧提供推力;所述抵紧机构包括导向套板、驱动组件以及抵紧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齿轮、从动齿轮一以及从动齿轮二,三者同轴转动,驱动齿轮与驱动板侧壁啮合,导向套板与从动齿轮一配合;所述导向套板内滑移连接有滑移板,滑移板与从动齿轮二配合,抵紧组件滑移连接在导向套板内部,并垂直于滑移板设置,抵紧组件用于对驱动板施加推力。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缸本体中两个前空腔与两个后空腔的设置,通过增大压力油与活塞杆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压力油对活塞杆的推力,从而增大油缸本体的推动能力,使油缸本体的锁模力从7000t增大到14000t。
另外,一方面,两个抵紧机构能在合模过程的最后阶段,将油缸本体产生的部分推力分散到驱动板竖直的两侧,该推力通过驱动板施加到动模板的两侧,使得动模板中部、以及对称的两侧均受力,并且对称的两侧受力相同。进而使得动模板竖直的两侧可以同步与静模板抵接,增加动模板上各个位置运动的同步性,使动模板运动过程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两个抵紧机构能在合模完成后,继续将油缸本体产生的部分推力通过驱动板施加到动模板竖直的两侧,使得模具整体受到的锁模力更加均匀。
综上两处改进可以使本申请所述注塑机中的动模板运动过程更加稳定,并使注塑机在使用时提供足够且均匀的锁模力,减少模具开缝的情况,提高成品率。
另外,驱动组件的设置,可以在油缸本体推动驱动板运动时,将驱动板的运动转化成从动齿轮一以及从动齿轮二的转动。依次带动导向套板和抵紧组件的运动,使抵紧机构的抵紧过程无额外的动力输入。
可选的,所述抵紧组件包括滑移块、抵紧块以及活动块;所述导向套板内开设有连通槽,滑移块和抵紧块滑移连接在连通槽内;所述活动块滑移连接在抵紧块内,并且活动块与抵紧块之间固接有压缩弹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滑移板向滑移块方向运动时,为滑移块提供推力,使滑移块为抵紧块以及活动块提供推力,进而使活动块抵紧驱动板,将推力传递到驱动板上。另一方面,由于活动块挤压驱动板,同时也受到驱动板的挤压,使得压缩弹簧两端有相背运动的趋势,压缩弹簧通过活动块对驱动板施加弹力,以增大驱动板两侧受到的合力。
可选的,所述抵紧组件包括开模气缸,开模气缸用于向压缩弹簧方向推动活动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再次开模时,在驱动油缸本体的活塞杆收缩之前,先使开模气缸的活塞杆伸长,以便于推动活动块脱离驱动板,从而便于油缸本体带动驱动板运动,实现开模。
可选的,所述滑移块远离抵紧块的一端固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另一端与导向套板内壁固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开模时,复位弹簧有向连通槽内壁运动的趋势,带动滑移块回到初始位置,以便于将抵紧组件收回到导向套板内,完成复位。
可选的,所述滑移块靠近滑移板的位置处设置有斜面二,滑移板靠近滑移块的位置处设置有斜面一,斜面一和斜面二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使滑移板挤压滑移块,以对滑移块施加稳定的推力。
可选的,所述抵紧块靠近滑移块的端部设置有滑动端,滑动端宽度长于抵紧块设置,导向套板对应滑动端位置处开设有导向槽,滑动端沿导向槽水平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端沿导向槽水平滑移,以限制抵紧块的位置,避免抵紧块脱离导向套板,同时使滑移过程更加稳定。
可选的,所述从动齿轮一设置为半齿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将导向套板驱动至固定位置后,不再驱动导向套板运动。
可选的,所述滑移板对应从动齿轮二位置处固设有从动齿条,导向套板对应从动齿条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从动齿条沿限位槽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动齿条沿限位槽的长度方向滑移,以为滑移板的滑移过程导向,进而使滑移板的滑移过程更加稳定。
可选的,所述抵紧机构包括安装架,安装架对应导向套板位置处开设有容纳槽,导向套板沿容纳槽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容纳槽既能容纳导向套板,又能为导向套板导向,使得导向套板的滑移过程更加稳定。
可选的,所述压缩弹簧设置有多个,并沿活动块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便于更大程度增加压缩弹簧施加到驱动板侧面的推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为凸显内部结构而作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部放大视图。
图4是实施例中为凸显油缸本体内部结构而作的剖视图。
图5是实施例中为凸显驱动齿轮而作的爆炸图。
图6是实施例中为凸显容纳槽而作的爆炸图。
图7是实施例中为凸显连通槽而作的剖视图。
图8是图7中的B部放大视图。
图9是实施例中为凸显开模气缸而作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11、料管;12、进料漏斗;13、防护罩;14、检修门;2、固定板;21、静模安装板;22、静模板;23、动模板;3、限位板;31、油缸本体;32、驱动板;33、动模安装板;4、缸筒;41、活塞杆;42、活塞一;43、活塞二;44、后空腔;45、连接通道一;46、进油孔一;47、前空腔;48、连接通道二;49、进油孔二;5、抵紧机构;51、安装架;52、连通口;53、转轴;54、驱动齿轮;541、驱动齿部;55、从动齿轮一;551、容纳槽;552、导向套板;553、从动齿部;56、从动齿轮二;561、滑移板;562、从动齿条;563、限位槽;6、滑移槽;61、连通槽;62、滑移块;63、复位弹簧;64、斜面二;65、斜面一;7、抵紧块;71、滑动端;72、导向槽;8、活动块;81、压缩弹簧;9、滑动槽;91、卡块;92、开模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9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本申请实施例一公开一种双油缸注塑机。参照图1,一种双油缸注塑机包括机架1,机架1顶部固设有料管11,料管11的轴线水平设置。料管11顶部固设有进料漏斗12,进料漏斗12与料管11之间连通。料管11外部设置有加热机构,加热机构用于将进入料管11内的塑料颗粒加热熔融。料管11内水平设置有螺杆,螺杆用于向远离进料漏斗12的一端运送熔融的塑料。
参照图2、图3,机架1顶部靠近料管11端部的位置处固设有固定板2,固定板2竖向设置。固定板2远离料管11的一侧固设有静模安装板21,静模安装板21竖向设置且其中心与固定板2中心重合。静模安装板21远离固定板2的一侧固设有静模板22,静模板22中心与静模安装板21中心重合设置。静模板22远离静模安装板21的一侧设置有与之配合的动模板23,合模时,动模板23水平运动至与静模板22贴合,动模板23与静模板22之间的凹凸处形成模穴。料管11远离进料漏斗12的一端设置有喷嘴,喷嘴依次穿过固定板2、静模安装板21,最终通过静模板22与模穴连通。动模板23与静模板22外部设置有冷却机构。
动模板23与静模板22合模时,塑料粒子从进料漏斗12进入料管11内,在料管11内经其中的加热机构使其熔融后,再通过料管11内的螺杆带动下,向靠近静模板22的方向推进,经过喷嘴射入模穴中。当模穴充满塑料后,冷却机构将塑料冷却成固体,等待降低到适当温度,即可开模顶出成品,然后再次合模并重复这个过程。
参照图2、图3,机架1顶部远离料管11的位置处固设有限位板3,限位板3竖向设置且其平行于固定板2设置。动模板23与限位板3之间,沿二者的中心线方向,从限位板3指向动模板23方向,依次设置有油缸本体31、驱动板32以及动模安装板33。油缸本体31水平设置,油缸本体31的活塞杆41端部固接在驱动板32侧面中部处,驱动板32远离油缸本体31的一侧与动模安装板33固接。动模安装板33远离驱动板32的一侧与动模板23固接。
油缸本体31的活塞杆伸长,推动驱动板32、动模安装板33以及动模板23同步向靠近静模板22的方向运动,以实现合模。油缸本体31的活塞杆收缩,带动驱动板32、动模安装板33以及动模板23同步向远离静模板22的方向水平运动,以实现开模。
其中,静模板22四个边角处均固设有导向柱,导向柱轴线相互平行且水平设置,导向柱均向动模板23方向延伸。动模板23在开合模过程沿导向柱轴向水平滑移,以使得开合模过程更加稳定。
参照图4,油缸本体31包括缸筒4,缸筒4中部滑移连接有活塞杆41,活塞杆41外壁固设有活塞一42、活塞二43,活塞一42和活塞二43沿活塞杆41的轴向分布,且活塞一42设置在活塞杆41的端部。缸筒4对应活塞一42和活塞二43的位置处均开设有后空腔44,后空腔44中间连接有连接通道一45,两个后空腔44之间通过连接通道一45连通。连接通道一45靠近活塞一42的位置处设置有进油孔一46。缸筒4上对应每个后空腔44均开设有与之配合的前空腔47,前空腔47设置在相对每个后空腔44更远离进油孔一46的位置处。前空腔47之间连接有连接通道二48,连接通道二48连通两个前空腔47。连接通道二48靠近活塞一42的位置处设置有进油孔二49。
油缸本体31在使用时,压力油从进油孔一46,通过连接通道一45进入两个后空腔44内,推动活塞一42和活塞二43相对缸筒4向前移动,活塞一42和活塞二43带动活塞杆41向前运动;运动时,两个前空腔47通过排气孔排出空气。压力油从进油孔二49,通过连接通道二48进入两个前空腔47内,推动活塞一42和活塞二43相对缸筒4向后移动,活塞一42和活塞二43带动活塞杆41向后运动;同时,进油孔一46泄压。
两个前空腔47与两个后空腔44的设置,增大压力油与活塞一42与活塞二43总的接触面积,进而增大压力油对活塞杆41的作用力,增大油缸本体31的推动力,使油缸本体31的锁模力从7000t增大到14000t,实现注塑机锁模力的增加。
参照图2,机架1顶部对应驱动板32位置处设置有两个抵紧机构5,两个抵紧机构5分别设置在驱动板32的两侧。一方面,两个抵紧机构5能在合模过程的最后阶段,将油缸本体31产生的部分推力分散到驱动板32竖直的两侧,该推力通过动模安装板33施加到动模板23的两侧,使得动模板23中部、以及对称的两侧均受力,并且对称的两侧受力相同。进而使得动模板23竖直的两侧可以同步与静模板22抵接,增加动模板23上各个位置运动的同步性,使动模板23运动过程更加稳定。另一方面,两个抵紧机构5能在合模完成后,继续将油缸本体31产生的部分推力通过驱动板32施加到动模板23竖直的两侧,使得模具整体受到的锁模力更加均匀。
参照图5、图6,抵紧机构5包括安装架51,安装架51靠近驱动板32的一侧开设有连通口52。安装架51靠近连通口52的位置处转动连接有转轴53,转轴53的轴线竖向设置,转轴53上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54、从动齿轮一55以及从动齿轮二56,三者同心设置。
参照图5,驱动齿轮54设置在靠近连通口52顶部位置处,驱动齿轮54为全齿轮。驱动板32两侧对应驱动齿轮54的位置处设置有驱动齿部541,驱动齿部541与驱动齿轮54啮合。油缸本体31推动驱动板32向靠近静模板22的方向运动时,驱动齿部541带动驱动齿轮54转动,驱动齿轮54的转动通过转轴53转递给从动齿轮一55和从动齿轮二56。以使抵紧机构5的抵紧过程无额外的动力输入,将油缸本体31的部分推力传递到抵紧机构5中。
参照图5、图6,从动齿轮一55设置在靠近连通孔底部位置处,从动齿轮一55设置为半齿轮。安装架51上开设有容纳槽551,容纳槽551内滑移连接有与之适配的导向套板552。导向套板552上对应从动齿轮一55位置处设置有从动齿部553,从动齿部553与从动齿轮一55啮合。从动齿轮一55在转轴53的带动下转动,以带动导向套板552沿容纳槽551的长度方向水平滑移,从而将导向套板552从容纳槽551内推出。
参照图6,导向套板552内滑移连接有滑移板561,滑移板561沿导向套板552的长度方向水平滑移,滑移板561靠近从动齿部553的一侧固设有从动齿条562,从动齿条562水平设置。导向套板552对应从动齿条562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563,限位槽563水平设置,从动齿条562沿限位槽563的长度方向滑移,以为滑移板561的滑移过程导向,进而使滑移板561的滑移过程更加稳定。从动齿轮二56设置在驱动齿轮54与从动齿轮一55之间,从动齿轮二56与驱动齿轮54直径相同,从动齿轮二56齿数多于驱动齿轮54齿数。
从动齿轮一55的齿部转动到与从动齿部553将要脱离,即从动齿轮一55的光滑部将要与从动齿部553对应时,导向套板552位置固定,滑移板561上的从动齿条562恰好运动至与从动齿轮二56啮合。之后,在转轴53的带动下,从动齿轮二56继续转动,以带动滑移板561沿导向套板552的长度方向水平滑移。
参照图7,沿导向套板552的长度方向开设有滑移槽6,沿导向套板552的宽度方向开设有连通槽61,连通槽61与滑移槽6相互垂直并连通。滑移板561沿滑移槽6的长度方向滑移。
参照图7、图8,连通槽61内滑移连接有滑移块62,滑移块62靠近滑移板561的一端固设有若干复位弹簧63,复位弹簧63沿滑移块62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复位弹簧63远离滑移块62的一端与连通槽61内壁固接。
参照图8,滑移块62靠近滑移板561的位置处设置有斜面二64,滑移板561靠近滑移块62的位置处设置有斜面一65。合模时,滑移板561向连通槽61方向运动,至斜面一65与斜面二64完全抵接。以将滑移块62向远离复位弹簧63的方向推动,此时复位弹簧63在滑移块62的带动下有向连通槽61内壁运动的趋势。以便于在开模时,斜面一65和斜面二64相互脱离,复位弹簧63收缩,带动滑移块62回到初始位置,完成复位。
参照图8,连通槽61内远离复位弹簧63的一端滑移连接有抵紧块7,抵紧块7靠近滑移块62的端部设置有滑动端71,滑动端71宽度长于抵紧块7设置。导向套板552对应滑动端71位置处开设有导向槽72,滑动端71沿导向槽72水平滑移,以限制抵紧块7的位置,避免抵紧块7脱离导向套板552。
参照图8,抵紧块7内滑移连接有活动块8,活动块8靠近滑动端71的端部固设有若干压缩弹簧81,压缩弹簧81沿活动块8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压缩弹簧81另一端与活动端固接。
在开模状态下,复位弹簧63与压缩弹簧81均不受外力作用,处于自由状态。斜面一65和斜面二64脱离,滑移块62端部与滑动端71抵接但不对滑动端71施加压力。滑动端71位于导向槽72内靠近复位弹簧63的一端,抵紧块7端部完全容纳在连通槽61端部。活动块8部分延伸至抵紧块7外部,但其端部也完全容纳在连通槽61内。
在合模的过程中,斜面一65与斜面二64抵接。在滑移板561的推动下,滑移块62向远离复位弹簧63的方向移动,复位弹簧63有向连通槽61内壁方向运动的趋势。滑移块62将抵紧块7向远离复位弹簧63的方向挤压,至滑动端71到达导向槽72另一端。在合模过程的最后阶段,活动块8端部与驱动板32侧面抵接。活动块8抵紧驱动板32,以对驱动板32竖直的两侧施加相等大小的推力。使得动模板23竖直的两侧可以同步与静模板22抵接,增加动模板23上各个位置运动的同步性,使动模板23运动过程更加稳定。
在合模完成之后,油缸本体31使动模板23紧密压合在静模板22上,此时压缩弹簧81两端有相背运动的趋势,压缩弹簧81通过活动块8对驱动板32施加弹力,以增大驱动板32两侧受到的推力。此时,驱动板32竖直的两侧受到的力,为油缸本体31产生的部分推力以及压缩弹簧81的弹力相加得到的合力。
参照图1,机架1顶部固设有防护罩13,防护罩13对应静模板22处铰接有检修门14。
本申请实施例一一种双油缸注塑机的实施原理为:
塑料粒子从进料漏斗12进入料管11内,在料管11内经其中的加热机构使其熔融后,再通过料管11内的螺杆带动下,向靠近静模板22的方向推进,经过喷嘴射模穴中。当模穴充满后,冷却机构将塑料冷却成固体,等待降低到适当温度,即可开模顶出成品,然后再次合模并重复这个过程。
在合模的过程中,油缸本体31的活塞杆41伸长,带动驱动板32以及动模板23向靠近静模板22的方向运动,以实现合模。在此过程中,驱动齿部541带动驱动齿轮54转动,驱动齿轮54的转动通过转轴53转递给从动齿轮一55和从动齿轮二56,使从动齿轮一55和从动齿轮二56同步转动。
首先,从动齿部553与从动齿轮一55啮合,将导向套板552从容纳槽551内推出,至从动齿部553与从动齿轮一55的光滑部将要与从动齿部553对应时,导向套板552不再移动。此时,滑移板561上的从动齿条562恰好运动至与从动齿轮二56啮合。之后,在转轴53的带动下,从动齿轮二56继续转动,以带动滑移板561沿导向套板552的长度方向水平滑移。
滑移板561向连通槽61方向运动,至斜面一65与斜面二64抵接。在滑移板561的推动下,滑移块62向远离复位弹簧63的方向移动,复位弹簧63有向连通槽61内壁运动的趋势。滑移块62将抵紧块7向远离复位弹簧63的方向挤压,至滑动端71到达导向槽72另一端。在合模过程的最后阶段,活动块8端部与驱动板32侧面抵接。活动块8抵紧驱动板32,以对驱动板32竖直的两侧施加相等大小的推力。使得动模板23竖直的两侧可以同步与静模板22抵接,增加动模板23上各个位置运动的同步性,使动模板23运动过程更加稳定。
在合模完成之后,油缸本体31使动模板23紧密压合在静模板22上,此时压缩弹簧81两端有相背运动的趋势,压缩弹簧81通过活动块8对驱动板32施加弹力,以增大驱动板32两侧受到的推力。此时,驱动板32竖直的两侧受到的力,为油缸本体31产生的部分推力以及压缩弹簧81的弹力相加得到的合力。
在开模的开始阶段,油缸本体31的活塞杆伸长,向远离驱动板32的方向推动活动块8。同时,油缸本体31的活塞杆41收缩,带动驱动板32、动模安装板33以及动模板23同步向远离静模板22的方向水平运动,以实现开模。在此过程中,驱动齿部541带动驱动齿轮54转动,驱动齿轮54的转动通过转轴53转递给从动齿轮一55和从动齿轮二56,使从动齿轮一55和从动齿轮二56同步转动。
首先,从动齿轮二56带动从动齿条562运动,以使滑移板561向远离连通槽61的方向运动,至斜面一65与斜面二64脱离。滑移块62在复位弹簧63的带动下向靠近复位弹簧63的方向运动,抵紧块7和活动块8重新容纳进连通槽61内。
然后,从动齿轮一55与从动齿部553再次啮合,以将导向套板552收回容纳槽551内,以为动模板23的开模过程让位。
实施例二:
本申请实施例二公开一种双油缸注塑机。参照图9,一种双油缸注塑机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抵紧块7侧壁开设有滑动槽9,图中滑动槽9设置在抵紧块7其中一个侧壁上,但实际实施时,滑动槽9可以沿抵紧块7两个侧壁设置。滑动槽9设置为长条状,并水平设置。活动块8侧壁对应滑动槽9位置处固设有卡块91,卡块91沿滑动槽9侧壁滑移。
滑动槽9内固设有开模气缸92,开模气缸92的活塞杆向卡块91方向延伸。在开模状态下,压缩弹簧81处于自由状态,卡块91侧壁抵接开模气缸92端部。图中所示为合模状态,由于活动块8挤压驱动板32,同时也受到驱动板32的挤压,此时压缩弹簧81两端有相背运动的趋势,开模气缸92端部与卡块91侧壁脱离。
当需要再次开模时,为便于开模,可以在驱动油缸本体31的活塞杆41收缩之前,先使开模气缸92的活塞杆伸长,以推动活动块8脱离驱动板32。
本申请实施例二一种双油缸注塑机的实施原理为:
塑料粒子从进料漏斗12进入料管11内,在料管11内经其中的加热机构使其熔融后,再通过料管11内的螺杆带动下,向靠近静模板22的方向推进,经过喷嘴射模穴中。当模穴充满后,冷却机构将塑料冷却成固体,等待降低到适当温度,即可开模顶出成品,然后再次合模并重复这个过程。
在合模的过程中,油缸本体31的活塞杆41伸长,带动驱动板32以及动模板23向靠近静模板22的方向运动,以实现合模。在此过程中,驱动齿部541带动驱动齿轮54转动,驱动齿轮54的转动通过转轴53转递给从动齿轮一55和从动齿轮二56,使从动齿轮一55和从动齿轮二56同步转动。
首先,从动齿部553与从动齿轮一55啮合,将导向套板552从容纳槽551内推出,至从动齿部553与从动齿轮一55的光滑部将要与从动齿部553对应时,导向套板552不再移动。此时,滑移板561上的从动齿条562恰好运动至与从动齿轮二56啮合。之后,在转轴53的带动下,从动齿轮二56继续转动,以带动滑移板561沿导向套板552的长度方向水平滑移。
滑移板561向连通槽61方向运动,至斜面一65与斜面二64抵接。在滑移板561的推动下,滑移块62向远离复位弹簧63的方向移动,复位弹簧63有向连通槽61内壁运动的趋势。滑移块62将抵紧块7向远离复位弹簧63的方向挤压,至滑动端71到达导向槽72另一端。在合模过程的最后阶段,活动块8端部与驱动板32侧面抵接。活动块8抵紧驱动板32,以对驱动板32竖直的两侧施加相等大小的推力。使得动模板23竖直的两侧可以同步与静模板22抵接,增加动模板23上各个位置运动的同步性,使动模板23运动过程更加稳定。
在合模完成之后,油缸本体31使动模板23紧密压合在静模板22上,此时压缩弹簧81两端有相背运动的趋势,压缩弹簧81通过活动块8对驱动板32施加弹力,以增大驱动板32两侧受到的推力。此时,驱动板32竖直的两侧受到的力,为油缸本体31产生的部分推力以及压缩弹簧81的弹力相加得到的合力。
再次开模时,为便于开模,可以在驱动油缸本体31的活塞杆41收缩之前,先使开模气缸92的活塞杆伸长,以推动活动块8脱离驱动板32。
在开模的开始阶段,油缸本体31的活塞杆伸长,向远离驱动板32的方向推动活动块8。同时,油缸本体31的活塞杆41收缩,带动驱动板32、动模安装板33以及动模板23同步向远离静模板22的方向水平运动,以实现开模。在此过程中,驱动齿部541带动驱动齿轮54转动,驱动齿轮54的转动通过转轴53转递给从动齿轮一55和从动齿轮二56,使从动齿轮一55和从动齿轮二56同步转动。
首先,从动齿轮二56带动从动齿条562运动,以使滑移板561向远离连通槽61的方向运动,至斜面一65与斜面二64脱离。滑移块62在复位弹簧63的带动下向靠近复位弹簧63的方向运动,抵紧块7和活动块8重新容纳进连通槽61内。
然后,从动齿轮一55与从动齿部553再次啮合,以将导向套板552收回容纳槽551内,以为动模板23的开模过程让位。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双油缸注塑机,其特征在于:
包括机架(1),机架(1)上固设有静模板(22),机架(1)上滑移连接有动模板(23),动模板(23)侧面固接有驱动板(32);
所述机架(1)上水平固设有油缸本体(31),油缸本体(31)用于使驱动板(32)水平运动;
所述油缸本体(31)包括缸筒(4),缸筒(4)内设置有活塞杆(41),缸筒(4)内设置有两个后空腔(44)和两个前空腔(47),两个后空腔(44)之间连通,两个前空腔(47)之间连通;
所述机架(1)上设置有两组抵紧机构(5),抵紧机构(5)分别设置在驱动板(32)的两侧,抵紧机构(5)用于在合模时以及合模后为驱动板(32)两侧提供推力;
所述抵紧机构(5)包括导向套板(552)、驱动组件以及抵紧组件;
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齿轮(54)、从动齿轮一(55)以及从动齿轮二(56),三者同轴转动,驱动齿轮(54)与驱动板(32)侧壁啮合,导向套板(552)与从动齿轮一(55)配合;
所述导向套板(552)内滑移连接有滑移板(561),滑移板(561)与从动齿轮二(56)配合,抵紧组件滑移连接在导向套板(552)内部,并垂直于滑移板(561)设置,抵紧组件用于对驱动板(32)施加推力;
所述抵紧组件包括滑移块(62)、抵紧块(7)以及活动块(8);
所述导向套板(552)内开设有连通槽(61),滑移块(62)和抵紧块(7)滑移连接在连通槽(61)内;
所述活动块(8)滑移连接在抵紧块(7)内,并且活动块(8)与抵紧块(7)之间固接有压缩弹簧(8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油缸注塑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紧组件包括开模气缸(92),开模气缸(92)用于向压缩弹簧(81)方向推动活动块(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油缸注塑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移块(62)远离抵紧块(7)的一端固设有复位弹簧(63),复位弹簧(63)另一端与导向套板(552)内壁固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油缸注塑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移块(62)靠近滑移板(561)的位置处设置有斜面二(64),滑移板(561)靠近滑移块(62)的位置处设置有斜面一(65),斜面一(65)和斜面二(64)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油缸注塑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紧块(7)靠近滑移块(62)的端部设置有滑动端(71),滑动端(71)宽度长于抵紧块(7)设置,导向套板(552)对应滑动端(71)位置处开设有导向槽(72),滑动端(71)沿导向槽(72)水平滑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油缸注塑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齿轮一(55)设置为半齿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油缸注塑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移板(561)对应从动齿轮二(56)位置处固设有从动齿条(562),导向套板(552)对应从动齿条(562)位置处开设有限位槽(563),从动齿条(562)沿限位槽(563)滑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油缸注塑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紧机构(5)包括安装架(51),安装架(51)对应导向套板(552)位置处开设有容纳槽(551),导向套板(552)沿容纳槽(551)滑移。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油缸注塑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压缩弹簧(81)设置有多个,并沿活动块(8)的高度方向均匀分布。
CN202310368991.8A 2023-04-08 2023-04-08 一种双油缸注塑机 Active CN1163732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68991.8A CN116373246B (zh) 2023-04-08 2023-04-08 一种双油缸注塑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68991.8A CN116373246B (zh) 2023-04-08 2023-04-08 一种双油缸注塑机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3246A CN116373246A (zh) 2023-07-04
CN116373246B true CN116373246B (zh) 2023-09-19

Family

ID=869765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68991.8A Active CN116373246B (zh) 2023-04-08 2023-04-08 一种双油缸注塑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373246B (zh)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45893A (ja) * 1992-03-05 1993-09-24 Komatsu Ltd 射出圧縮成形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0574825U (ja) * 1992-03-17 1993-10-12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JP2004136506A (ja) * 2002-10-16 2004-05-13 Meiki Co Ltd 射出成形機とその制御方法
WO2006005452A1 (de) * 2004-07-08 2006-01-19 Bosch Rexroth Ag Antriebseinheit
CN202037463U (zh) * 2011-03-31 2011-11-16 芜湖瑞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万向节拉紧夹具
CN104210078A (zh) * 2014-08-15 2014-12-17 宁波通用塑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合模机构
CN207224524U (zh) * 2017-09-21 2018-04-13 深圳市欧丽塑胶原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注塑机
CN213382789U (zh) * 2020-09-16 2021-06-08 云双实业(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胶盘生产用注塑机
WO2022021830A1 (zh) * 2020-07-31 2022-02-03 浙江天台祥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模具开合模机构
AT524560B1 (de) * 2021-06-11 2022-07-15 Engel Austria Gmbh Schließeinheit für eine Formgebungsmaschine und Formgebungsmaschine mit einer solchen
WO2022160903A1 (zh) * 2021-01-29 2022-08-04 苏州锦珂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开合模的二板式注塑机
CN115383083A (zh) * 2022-08-14 2022-11-25 重庆东科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四缸发动机上箱体压铸模具用多滑块同步自锁结构
CN218080335U (zh) * 2022-07-15 2022-12-20 宁波亿泰来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缸体模具

Patent Citations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245893A (ja) * 1992-03-05 1993-09-24 Komatsu Ltd 射出圧縮成形装置およびその制御方法
JPH0574825U (ja) * 1992-03-17 1993-10-12 東芝機械株式会社 射出成形機の型締装置
JP2004136506A (ja) * 2002-10-16 2004-05-13 Meiki Co Ltd 射出成形機とその制御方法
WO2006005452A1 (de) * 2004-07-08 2006-01-19 Bosch Rexroth Ag Antriebseinheit
CN202037463U (zh) * 2011-03-31 2011-11-16 芜湖瑞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万向节拉紧夹具
CN104210078A (zh) * 2014-08-15 2014-12-17 宁波通用塑料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合模机构
CN207224524U (zh) * 2017-09-21 2018-04-13 深圳市欧丽塑胶原材料有限公司 一种卧式注塑机
WO2022021830A1 (zh) * 2020-07-31 2022-02-03 浙江天台祥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自动模具开合模机构
CN213382789U (zh) * 2020-09-16 2021-06-08 云双实业(苏州)有限公司 一种胶盘生产用注塑机
WO2022160903A1 (zh) * 2021-01-29 2022-08-04 苏州锦珂塑胶科技有限公司 电动开合模的二板式注塑机
AT524560B1 (de) * 2021-06-11 2022-07-15 Engel Austria Gmbh Schließeinheit für eine Formgebungsmaschine und Formgebungsmaschine mit einer solchen
CN218080335U (zh) * 2022-07-15 2022-12-20 宁波亿泰来模具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缸体模具
CN115383083A (zh) * 2022-08-14 2022-11-25 重庆东科模具制造有限公司 四缸发动机上箱体压铸模具用多滑块同步自锁结构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373246A (zh) 2023-07-0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300758B (zh) 螺纹抽芯机构和注塑模具
CA2435947A1 (en) Moulding
CN116373246B (zh) 一种双油缸注塑机
CN113211742A (zh) 一种汽车保险杠注塑模具直顶挤压塑件变形脱倒扣机构
CN211709874U (zh) 一种双炮台旋转叠模注塑系统
CN210705846U (zh) 精密蜗杆多腔室联动脱模型注塑模具
CN202781598U (zh) 一种双模同步注射成型机
CN213860419U (zh) 行位延时开模的注塑模具
CN210552835U (zh) 用于液压缸注塑机的低惯量射出机构
KR20220041683A (ko) 금형 장치
CN111645281A (zh) 弯头产品自动脱模的注塑模具
CN114851486B (zh) 齿条不脱离齿轮大行程侧抽芯模具结构
CN216127641U (zh) 一种具有提高注塑效率结构的注塑机
CN110900982A (zh) 一种叠加成型的注塑模具
CN212331701U (zh) 一种卧式齿轮箱高压护套成型模具
CN214266485U (zh) 一种模内装配注塑模具
CN115416239B (zh) 一种车窗玻璃托架模具及其自动上料装置
CN220242269U (zh) 一种多腔成型模具的滑块滑出结构
CN115157581B (zh) 脱模装置和注塑模具
CN215849300U (zh) 一种高抗压运输用大型塑料托盘的压塑成型装置及模具
CN112848126B (zh) 一种提高多孔灌注质量的注塑机构
CN213321472U (zh) 一种用于细长产品注塑的滑动定位装置
CN218505079U (zh) 用于长筒型件生产的注塑模具
CN213082142U (zh) 一种可对喷嘴对正的注塑机
CN218576869U (zh) 一种柱状注塑件的成型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