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265292A - 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 Google Patents

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265292A
CN116265292A CN202111549493.0A CN202111549493A CN116265292A CN 116265292 A CN116265292 A CN 116265292A CN 202111549493 A CN202111549493 A CN 202111549493A CN 116265292 A CN116265292 A CN 11626529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rearview mirror
light intensity
preset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549493.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坤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yi Intelligent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549493.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265292A/zh
Priority to PCT/CN2022/139399 priority patent/WO2023109921A1/zh
Publication of CN11626529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26529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8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involving special optical features, e.g. avoiding blind spots, e.g. convex mirrors; Side-by-side associations of rear-view and other mirrors
    • B60R1/083Anti-glare mirrors, e.g. "day-night" mirrors
    • B60R1/088Anti-glare mirrors, e.g. "day-night" mirrors using a cell of electrically changeable optical characteristic, e.g. liquid-crystal or electrochromic mirr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6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 B60R1/06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on vehicle exterior comprising means for cleaning or deic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8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involving special optical features, e.g. avoiding blind spots, e.g. convex mirrors; Side-by-side associations of rear-view and other mirr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31Circuits relating to the driving or the functioning of the vehicle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在处于夜晚时段且当前温度低于预设最低温度时,检测是否满足防眩光预启动条件;在满足所述防眩光预启动条件时,启动对所述后视镜的加热操作,直至加热到当前环境下的目标温度。本申请在判定出即将发生眩光时进行提前加热,相较于传统的一直加热后视镜的方案,减少了不必要的加热时间,可以实现节能等。

Description

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致变色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对于基于电致变色的防眩后视镜,其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慢,因此需要一种能够加快变色的解决方案。目前的方案通常是对电致变色器件进行加热,以提高电致变色器件的温度,进而提高变色速度。然而,在现有的方案中,往往采用的加热控制方法是当检测到环境温度低于一定阈值或出现雨雪信号等时,就启动加热部件对后视镜一直加热。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包括:
在处于夜晚时段且当前温度低于预设最低温度时,检测是否满足防眩光预启动条件;
在满足所述防眩光预启动条件时,启动对所述后视镜的加热操作,直至加热到当前环境下的目标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检测到以下情况中的任意一种时,确定满足所述防眩光预启动条件:
当检测到车头方向的前光强与车尾方向的后光强之间的光强差异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光强差异值时;
当接收到视野盲区存在车辆的信号时。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加热操作过程中,持续获取所述车头方向的前光强与车尾方向的后光强之间的光强差异值;
若更新的光强差异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光强差异值时,则启动所述后视镜的变色操作,所述第二预设光强差异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光强差异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加热操作过程中,持续检测所述视野盲区是否存在车辆;
当检测到所述视野盲区不存在车辆时,则停止当前的加热操作或者维持在当前加热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还包括:
若更新的光强差异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光强差异值时,或者所述后视镜已完成所述变色操作,则停止对所述后视镜的加热操作或者维持在当前加热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温度根据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预设关系得到,所述预设关系如下:
当环境温度处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时,所述目标温度设为第一温度值;
当环境温度处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时,所述目标温度与所述环境温度满足预设函数,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的温度不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的温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强差异值为所述前光强和所述后光强之间的光强比值、所述前光强和所述后光强之间的光强差值、或所述前光强和所述后光强的光强比值。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后视镜设有不同的加热档位,所述加热档位包括第一功率档位和第二功率档位,所述第二功率高于所述第一功率;
在满足所述防眩光预启动条件时,选择所述第二功率档位对所述后视镜进行加热操作;
在满足温度维持操作时,切换至所述第一功率档位对所述后视镜进行加热操作。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防眩后视镜控制装置,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处于夜晚时段且当前温度低于预设最低温度时,检测是否满足防眩光预启动条件;
加热控制模块,用于在满足所述防眩光预启动条件时,启动对所述后视镜的加热操作,直至加热到当前环境下的目标温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防眩后视镜、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施上述的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处理器上执行时,实施上述的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的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通过在处于夜晚时段且当前温度低于预设最低温度时,检测是否满足防眩光预启动条件;在满足所述防眩光预启动条件时,启动对所述后视镜的加热操作,直至加热到当前环境下的目标温度。通过判定即将发生眩光,来提前预热后视镜,一方面可以在需要时快速变色,另一方面,相较于传统的一直加热的方案,可以节能,且由于后视镜不用长期处于高温加热状态,延长了防眩后视镜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的第一流程图;
图2a、图2b和图2c分别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的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三种预设关系;
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的第二流程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的第三流程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防眩后视镜控制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防眩后视镜控制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下文中,可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申请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实施例1
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的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的第一流程图。示范性地,该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包括:
步骤S110,在处于夜晚时段且当前温度低于预设最低温度时,检测是否满足防眩光预启动条件。
本实施例中,该防眩后视镜主要包括含电致变色结构的镜片、加热元件、以及温度传感器、朝向车头方向的前光强传感器和朝向车尾方向的后光强传感器等。其中,电致变色结构用于实现该后视镜的防眩光功能,加热元件用于对后视镜进行镜片加热,前后光强传感器分别用于获取对应方向的光强强度;其中判断当前车辆是否处于夜晚时段,可以通过单独设置环境光传感器,也可以使用已有的前光强传感器等进行环境光强检测,例如,当检测到环境光强低于某个值时,可以认为车辆所在的环境已经处于夜晚时段;或者,也可以通过地方时间、联网、用户直接选择夜晚时段等方式,判断当前车辆是否处于夜晚。而温度传感器可以有一个或多个,以用于采集后视镜温度的温度传感器以及外界环境温度等。其中,外界环境温度的获取方式可以是通过单独的温度传感器来采集,也可以为利用网络通讯等方式获得的当地温度等。此外,在一些情况下,如长时间未加热时或车辆刚启动期间等,该环境温度还可以取车辆启动时的后视镜温度作为环境温度,或者可以通过测量后视镜温度的曲线并取曲线中的数个最低温度点的平均数作为环境温度等,这里不作限定。
当车辆处于寒冷低温夜晚时,若气温过低,此时防眩后视镜可能会发生变色缓慢,难以及时地实现防眩效果,可能对司机造成行车风险。因此,需要进行加热,然而在加热时,本实施例在满足低温的前提下,还需要检测到防眩光预启动条件时,才会启动对后视镜的预加热,从而达到节能目的。
其中,该当前温度可以是采集到的后视镜的温度,也可以是外界环境温度。例如,上述的预设最低温度可为-10℃左右,具体也可根据实际需求来适应性调整。
上述的防眩光预启动条件是指启动防眩光之前的预加热操作的启动条件。本实施例中,可利用车辆前后的光强差异程度来判断是否即将发生眩光。可以理解,当车后方有车靠近时,如果后车开启了前灯,则本车辆的后光强传感器会检测到车尾方向的后光强越来越强,也即本车辆的前后光强差异会逐渐升高。为此,这里可设置两个大小不同的光强差异值,其中第一预设光强差异值小于第二预设光强差异值,当达到第一预设光强差异值时,表明短时间可能会发生眩光,此时将提前加热后视镜,以确保后视镜能够在需要时快速变色。而当达到第二预设光强差异值时,则表示满足眩光发生的条件,此时需要进行变色操作以防止眩光。
在另一种情况下,若侧后方来车处于盲区时,很可能会因为本车加速或者侧后方车辆减速或变道等操作,从而导致侧后方车辆脱离盲区并进入后视镜的视野区域,迅速造成本车后视镜的眩光,而如果在该情形下,依旧只依据上述的光强差异来预判眩光进而预加热,防眩后视镜将可能来不及预加热,对此,本实施例还可采用盲点检测器(BSD)来检测盲区是否存在车辆,当盲区有车辆时,盲点检测器可发出盲区存在车辆的信号,此时将提前加热后视镜,以确保后视镜能够在需要时快速变色。
在一种实施方式中,若检测到以下几种情况中的任意一种时,则可确定满足上述的防眩光预启动条件,可包括但不限于:当检测到车头方向的前光强与车尾方向的后光强之间的光强差异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光强差异值时;或者,当接收到视野盲区存在车辆的信号时等。
例如,上述的光强差异值可以为车头方向的前光强和后光强之间的光强比值,当然,也可以是能够用于表示前后光强差异程度的其他参数,如为前光强和后光强之间的光强差值,又或者为前光强和后光强的对数比值等,这里不作限定。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的预设光强差异值则可根据实际的光强差异值情况来相应选取。另外,为了提高判断准确性,本实施例中的光强差异值,可将连续采集的多次数据进行多次比较,并根据多次比较的结果来确定最终的光强差异值,这样可以降低误判的概率。
本实施例中,在夜晚低温的前提下,通过前后光强差异、盲区车辆检测等判断是否即将发生眩光,并在判定即将发生眩光时,提前预热后视镜,以便能够在需要时快速变色。
步骤S120,在满足所述防眩光预启动条件时,启动对后视镜的加热操作,直至加热到当前环境下的目标温度。
其中,上述的目标温度指利于后视镜在后续快速变色的温度点。值得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目标温度可以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数值,也可以与当时的环境温度有关,具体可根据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预设关系来实时确定。
对于上述的目标温度,这里将所有可能的环境温度取值划分为多个温度区间,当环境温度处于不同的温度区间时,此时目标温度的确定方式也不相同。例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划分为三个区间,分别是第一至第三预设温度区间,其中,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和第三预设温度区间的温度依次递增,即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内的温度不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内的温度,而第三预设温度区间内的温度不低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内的温度。例如,在一种实施方式中,可将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的最大值可设置为上述的预设最低温度等。可以理解为,第一预设温度区间为不能变色温度段,第二预设温度区间为过渡温度段,而第三预设温度区间为适合变色温度段,若处于该适合变色温度段,则不用对后视镜进行提前加热。此外,也可划分两个温度区间、四个温度区间等,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来适应性调整。
基于上述的三个区间划分,示范性地,两个温度的预设关系可描述为:
当环境温度处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时,该目标温度设为第一温度值;当环境温度处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时,该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满足预设函数。例如,以第一预设温度区间为小于-40℃,第二预设温度区间为-40℃~0℃,第三预设温度区间为大于0℃的划分情况为例,在一种预设关系中,如图2a所示,上述的第一温度值可设为一个固定值,具体可根据实际需求来选择,可选地,其取值范围可为-16℃~-20℃等。此时,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包括两个子区间,分别是第一子区间[-40℃~-20℃)和第二子区间[-20℃~0℃),相应地,作为分段函数的预设函数在每个子区间的表达式不同。其中,第一子区间的目标温度可设为一个固定值,其取值范围可参照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的第一温度值的选取,此时的斜率为0;在第二子区间,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呈线性关系,且斜率为1。此时,在第三预设温度区间,由于为适合变色温度段,例如,可将目标温度取值为环境温度,这样若车辆当前处于当前温度区间,不会触发对防眩后视镜的提前加热操作。
可选地,也可以设置为如图2b所示的第二种预设关系,或如图2c所示的第三种预设关系等。上述这几种预设关系的区别主要在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的子区间划分不同,相应地,预设函数的表达式也不同。
具体地,在第二种预设关系中,第二预设温度区间同样划分为两个子区间,分别是第一子区间[-40℃~-30℃)和第二子区间[-30℃~0℃),其中,在子区间[-40℃~-30℃),目标温度可设为一个固定值,如-20℃等,而在子区间[-30℃~0℃)时,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为正相关关系且切线斜率不大于1。而在第三种预设关系中,第二预设温度区间仅包括一个区间[-20℃~0℃),此时的预设函数为斜率小于1的且不过原点的线性函数。
可以理解,上述的几种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的关系曲线仅为一些示例,并不作为唯一限定。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不同环境温度区段设置不同的加热策略,可以节约能源。例如,当处于适合变色温度段时,目标温度即设为环境温度,使得可以不用加热;当处于不能变色温度段时,则目标温度可设为过渡温度点,从而多加热以保证性能;而当处于过渡温度段时,则目标温度可设为随着环境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相比不能变色温度段,可以少加热等。
示范性地,在检测到上述防眩光预启动条件中的任意一种时,则说明后续可能会发生后视镜眩光现象,为此,本实施例将启动对后视镜的预加热操作,直到加热至当前环境温度下对应的目标温度,以保证在需要启动防眩光时,该后视镜能够快速做出变色响应。进一步可选地,待加热至目标温度后,可根据实际需求来停止加热,或维持在该目标温度左右(即保温操作)等。
可选地,本实施例中的后视镜的加热元件可设有不同的加热档位,其中包括第一功率档位和第二功率档位,且第二功率档位的加热功率会高于第一功率档位的加热功率。例如,在满足防眩光预启动条件或开启防眩光功能时,可选择第二功率档位对后视镜进行强加热操作;反之,在满足需要进行温度维持操作的条件时,可切换至第一功率档位对后视镜进行加热。
又或者,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加热功率档位,具体地,当后视镜需要加热时,可以给后视镜加热,当到达目标温度或者进行温度维持操作时,可以通过间歇性启动加热的方式,使得温度总是保持在当前温度或目标温度附近。可以理解,对于具有不同加热档位的加热元件,也可以通过间歇式启动加热的方式,使后视镜保持在当前温度或目标温度附近。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该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130,在加热操作过程中,持续获取车头方向的前光强与车尾方向的后光强之间的光强差异值。
步骤S140,检测实时更新的光强差异值是否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光强差异值。可以理解,第二预设光强差异值大于上述的第一预设光强差异值。
示范性地,在加热过程中,后视镜会持续采集光强差异值,并在检测到更新的光强差异值大于或等于该第二预设光强差异值,则立即执行防眩光功能。
步骤S150,若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光强差异值时,则启动变色操作。
示范性地,可通过对后视镜中的电致变色结构进行加压操作以调整电致变色结构的透光率,通过调暗后视镜,从而降低后方来车时,后视镜的反射光强,避免反射光过于刺眼,以保证行车安全等。
例如,在一种情形中,夜晚低温时,后方来车逐渐驶向本车,并在之后一直跟车,导致本车的前后光强比逐渐升高,并在之后维持在一个较高的光强比值,当后视镜检测到前后光强比值高于第一预设光强比值时,将启动后视镜的预加热直至到达目标温度,并维持该温度;而后,在前后光强比升至触发防眩后视镜启动变色对应的第二预设光强比值时,控制后视镜开始变色;当变色完成后,后视镜已经具有了防眩效果,而后方车辆一直跟车行驶,由于防眩后视镜的透过率已低于预设透过率,此时该车辆不存在继续加热的需要,因此可以减低加热功率,或间歇加热,或者直接停止加热等。
作为一种可选的方案,若检测到后视镜已完成变色操作,即后视镜的当前透过率低于预设的透过率时,考虑到后续后视镜可能需要进一步调整透过率以实现褪色操作等,为快速响应后续的调整操作,则在变色后,将后视镜维持在当前的加热温度。
对于上述步骤S140,可选地,若检测到持续更新的光强差异值未达到第二预设光强差异值,但仍大于第一预设光强差异值,则可继续检测,并加热维持在当前温度或目标温度附近,此时可不作其他操作。进一步可选地,若检测到持续更新的光强差异值重新小于第一预设光强差异值时,则表明当前短时间内不会发生眩光,此时执行步骤S160。
步骤S160,若小于第一预设光强差异值时,则停止对后视镜的加热操作或者维持在当前加热温度。
示范性地,若检测到当前短时间内暂时不会发生眩光,此时可直接停止加热操作,还可以维持在当前加热时达到的温度,例如,该当前加热温度可以是未达到目标温度之前的温度,也可以是达到的目标温度附近的温度等。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该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还包括:
步骤S170,在加热操作过程中,持续检测视野盲区是否存在车辆。
步骤S180,当检测到视野盲区不存在车辆时,则停止当前的加热操作或者维持在当前加热温度。
示范性地,当检测到视野盲区不存在车辆,则表明盲区不存在有可能即将进入后视镜视线区域内的车辆,暂时不会发生眩光。因此,可以停止加热操作或者维持在当前加热温度等。
作为另一种可选的方案,本实施例中的用于防眩时的加热功能,还可以与下雨、下雪、下冻雨等天气条件结合;例如,当下雨时,启动防眩后视镜的加热,使得后视镜处于除雨模式的温度,使得雨水迅速蒸发,避免雨滴附着在镜面上导致后视镜视线差的问题。而下雪时,雪花也易于粘附在后视镜上,下冻雨,雨水易于在镜面上形成冰层,这些天气都会影响后视镜的清晰度,因此,在出现上述等情况下,可以使后视镜在加热后,维持在一个防雪防冻的温度,从而同时实现防眩、防雨/雪/冻雨等的效果。
本实施例的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几乎不需要改变后视镜现有的结构和物料,在处于夜晚低温的情况下,通过检测车辆前后光强差异、以及借助盲区车辆检测等来判断是否即将发生眩光,并在判定即将发生眩光时,提前预热后视镜,一方面可以在需要时快速变色,另一方面,相较于传统的一直加热的方案,可以节能,并且由于后视镜不用长期处于高温加热状态,延长了防眩后视镜的使用寿命等。
实施例2
请参照图5,基于上述实施例1的方法,本实施例提出一种防眩后视镜控制装置100,示范性地,该防眩后视镜控制装置100包括:
检测模块110,用于在处于夜晚时段且当前温度低于预设最低温度时,检测是否满足防眩光预启动条件。
加热控制模块120,用于在满足所述防眩光预启动条件时,启动对所述后视镜的加热操作,直至加热到当前环境下的目标温度。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该防眩后视镜控制装置100还包括:
光强监测模块130,用于在所述加热操作过程中,持续获取所述车头方向的前光强与车尾方向的后光强之间的光强差异值。
变色控制模块140,还用于若更新的光强差异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光强差异值时,则启动所述后视镜的变色操作。
加热控制模块120,用于若更新的光强差异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光强差异值时,或者所述后视镜已完成所述变色操作,则停止对所述后视镜的加热操作或者维持在当前加热温度。
进一步地,该防眩后视镜控制装置100还包括:
盲区监测模块150,用于在所述加热操作过程中,持续检测所述视野盲区是否存在车辆。
加热控制模块120,还用于当检测到所述视野盲区不存在车辆时,则停止当前的加热操作或者维持在当前加热温度。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的装置对应于上述实施例1的方法,上述实施例1中的可选项同样适用于本实施例,故在此不再重复描述。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辆,示范性地,该车辆包括防眩后视镜、处理器和存储器,其中,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处理器通过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从而使车辆装置执行上述的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或者上述防眩后视镜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的功能。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储存上述车辆中使用的所述计算机程序。
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装置和方法,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附图中的流程图和结构图显示了根据本申请的多个实施例的装置、方法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可能实现的体系架构、功能和操作。在这点上,流程图或框图中的每个方框可以代表一个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所述模块、程序段或代码的一部分包含一个或多个用于实现规定的逻辑功能的可执行指令。也应当注意,在作为替换的实现方式中,方框中所标注的功能也可以以不同于附图中所标注的顺序发生。例如,两个连续的方框实际上可以基本并行地执行,它们有时也可以按相反的顺序执行,这依所涉及的功能而定。也要注意的是,结构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每个方框、以及结构图和/或流程图中的方框的组合,可以用执行规定的功能或动作的专用的基于硬件的系统来实现,或者可以用专用硬件与计算机指令的组合来实现。
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或单元可以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也可以是各个模块单独存在,也可以两个或更多个模块集成形成一个独立的部分。
所述功能如果以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处于夜晚时段且当前温度低于预设最低温度时,检测是否满足防眩光预启动条件;
在满足所述防眩光预启动条件时,启动对所述后视镜的加热操作,直至加热到当前环境下的目标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检测到以下情况中的任意一种时,确定满足所述防眩光预启动条件:
当检测到车头方向的前光强与车尾方向的后光强之间的光强差异值大于等于第一预设光强差异值时;
当接收到视野盲区存在车辆的信号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加热操作过程中,持续获取所述车头方向的前光强与车尾方向的后光强之间的光强差异值;
若更新的光强差异值大于等于第二预设光强差异值时,则启动所述后视镜的变色操作,所述第二预设光强差异值大于所述第一预设光强差异值。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在所述加热操作过程中,持续检测所述视野盲区是否存在车辆;
当检测到所述视野盲区不存在车辆时,则停止当前的加热操作或者维持在当前加热温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若更新的光强差异值小于所述第一预设光强差异值时,或者所述后视镜已完成所述变色操作,则停止对所述后视镜的加热操作或者维持在当前加热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温度根据目标温度与环境温度之间的预设关系得到,所述预设关系如下:
当环境温度处于第一预设温度区间时,所述目标温度设为第一温度值;
当环境温度处于第二预设温度区间时,所述目标温度与所述环境温度满足预设函数,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区间的温度不高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区间的温度。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强差异值为所述前光强和所述后光强之间的光强比值、所述前光强和所述后光强之间的光强差值、或所述前光强和所述后光强的对数比值。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设有不同的加热档位,所述加热档位包括第一功率档位和第二功率档位,所述第二功率高于所述第一功率;
在满足所述防眩光预启动条件时,选择所述第二功率档位对所述后视镜进行加热操作;
在满足温度维持操作时,切换至所述第一功率档位对所述后视镜进行加热操作。
9.一种防眩后视镜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在处于夜晚时段且当前温度低于预设最低温度时,检测是否满足防眩光预启动条件;
加热控制模块,用于在满足所述防眩光预启动条件时,启动对所述后视镜的加热操作,直至加热到当前环境下的目标温度。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防眩后视镜、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用于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以实施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
11.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其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处理器上执行时,实施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
CN202111549493.0A 2021-12-17 2021-12-17 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Pending CN11626529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9493.0A CN116265292A (zh) 2021-12-17 2021-12-17 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PCT/CN2022/139399 WO2023109921A1 (zh) 2021-12-17 2022-12-15 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549493.0A CN116265292A (zh) 2021-12-17 2021-12-17 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265292A true CN116265292A (zh) 2023-06-20

Family

ID=867435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549493.0A Pending CN116265292A (zh) 2021-12-17 2021-12-17 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265292A (zh)
WO (1) WO2023109921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41128A (ja) * 1984-08-01 1986-02-27 Tokai Rika Co Ltd 自動車用バツクミラ−の防眩装置
CN107176103B (zh) * 2017-06-08 2019-07-30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一种后视镜的控制方法以及后视镜控制系统
CN108556744A (zh) * 2018-04-11 2018-09-21 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后视镜加热装置的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及车辆
CN210258220U (zh) * 2019-06-04 2020-04-07 浙江科技学院 一种汽车自动防眩目后视镜调节系统
CN111347978A (zh) * 2020-01-06 2020-06-30 广州小鹏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外后视镜控制方法、系统、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1815721A (zh) * 2020-06-03 2020-10-23 华人运通(上海)云计算科技有限公司 车辆及其后视镜防眩目的控制方法、装置、系统与存储介质
CN112319369A (zh) * 2020-09-25 2021-02-05 南京创维信息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图像处理的后视镜自动加热方法及系统
CN112776716B (zh) * 2021-03-24 2022-08-19 亿咖通(湖北)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3085731A (zh) * 2021-05-10 2021-07-09 宁波铝宏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用于控制车辆后视镜防眩的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109921A1 (zh) 2023-06-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538024B1 (e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auxiliary equipment of vehicle
US9421946B2 (en) Wiper control mechanism
EP2570302A2 (en) Vehicular light automatic control device
US8350690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forward lighting for vehicles
JP2001526149A (ja) ガラスウィンドウワイパ装置用制御装置
CN104487288A (zh) 用于响应多级村庄检测来控制车辆设备的系统以及方法
CN109808584B (zh) 一种车灯光照强度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6265292A (zh) 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US20220032876A1 (en) Heater control device
RU2670934C9 (ru) Способ управления обогреваемым участком ветрового стекла
JP2004521009A (ja) 照明装置を自動的に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US20160327006A1 (en) Heating Element Operation and Engine Start-Stop Availability
JP6399491B2 (ja) 渋滞判定装置
CN2872741Y (zh) 一种基于调制红外线的汽车智能除雾控制器
CN116072088A (zh) 一种数字外后视镜屏幕亮度控制方法、系统和显示装置
FR2848511A1 (fr) Dispositif de commande d'un feu antibrouillard arriere comportant des moyens de detection de la distance d'un vehicule suiveur
CN117400875A (zh) 车辆自动除霜除雾的控制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JP2004314902A (ja) レンズ曇り除去制御装置
JP4604009B2 (ja) バックミラーを制御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バックミラーシステム
CN117922431A (zh) 反射率的调整方法、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572824A (zh) 车辆灯光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存储介质
CN112172477B (zh) 一种汽车前风窗除雾方法及系统
CN220053735U (zh) 车辆及其智能加热系统
CN220180743U (zh) 一种风挡加热控制系统及汽车
CN115158228A (zh) 一种汽车控制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