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2776716B -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2776716B
CN112776716B CN202110316212.0A CN202110316212A CN112776716B CN 112776716 B CN112776716 B CN 112776716B CN 202110316212 A CN202110316212 A CN 202110316212A CN 112776716 B CN112776716 B CN 11277671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intensity
intensity signal
rear light
vehicle
volta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316212.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2776716A (zh
Inventor
舒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arx Hubei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arx Hubei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arx Hubei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Ecarx Hubei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316212.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2776716B/zh
Publication of CN11277671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671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277671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277671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4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mounted inside vehicl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00Optical viewing arrangements; Real-time viewing arrangements for drivers or passengers using optical image capturing systems, e.g. cameras or video system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or on vehicles
    • B60R1/02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 B60R1/08Rear-view mirror arrangements involving special optical features, e.g. avoiding blind spots, e.g. convex mirrors; Side-by-side associations of rear-view and other mirrors
    • B60R1/083Anti-glare mirrors, e.g. "day-night" mirrors
    • B60R1/088Anti-glare mirrors, e.g. "day-night" mirrors using a cell of electrically changeable optical characteristic, e.g. liquid-crystal or electrochromic mirr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Rear-View Mirror Devices That Are Mounted On The Exterior Of The Vehicl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及系统,该方法包括:获取本车的车前方光强信号和车后方光强信号;对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确定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根据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对车后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根据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和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确定对防眩目后视镜的电压输出控制策略。基于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分别对车前方光强信号和车后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和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从而可以尽量减小光敏传感器的检测误差,保证防眩目算法的可靠性,使防眩目后视镜正常响应,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Description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后视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在夜晚驾车时,如果有后方车辆远光灯的照射,车内后视镜里会产生强烈的反射光使驾驶员产生眩目,眩目会导致驾驶员的操作反应发生延迟,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另外,强光容易使人眼疲劳,影响驾驶员的健康。
现有技术中,大多数汽车采用的是手动防眩目后视镜,手动防眩目后视镜需要司机人工调整后视镜角度来防眩目,效果一般且易导致驾驶员分心。随着汽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用户对汽车的使用体验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提出一种更安全、体验更好的自动防眩目后视镜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发明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其中,所述防眩目后视镜为电致变色后视镜,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本车的车前方光强信号和车后方光强信号;
对所述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
确定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
根据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对所述车后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
根据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和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确定对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电压输出控制策略。
可选地,所述对所述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包括:
获取前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前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
利用所述前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所述前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根据分段线性法对所述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
可选地,所述利用所述前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所述前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根据分段线性法对所述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还包括:
在所述前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限定的多个前光强信号标准区间中确定所述车前方光强信号所属的目标前光强信号标准区间;
在所述前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限定的多个前光强信号标定区间中确定所述车前方光强信号所属的目标前光强信号标定区间;
利用所述目标前光强信号标准区间和所述目标前光强信号标定区间两端的端点值根据分段线性法对所述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对所述车后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还包括:
当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为工作状态时,获取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利用所述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所述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根据分段线性法对所述车后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
当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为非工作状态时,获取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利用所述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所述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根据分段线性法对所述车后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
可选地,所述根据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和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确定对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电压输出控制策略还包括:
在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为工作状态下,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一前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一前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电压并控制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进行放电。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一前光强信号阈值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二前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二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电压;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则判断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第一电压;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第二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二前光强信号阈值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三后光强信号阈值,所述第三后光强信号阈值小于所述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三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电压;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后光强信号阈值,将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与所述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和所述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比较;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第三电压,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所述第二电压;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第四电压,所述第四电压在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之间。
可选地,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所述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所述第三电压;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四后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四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第五电压,所述第五电压在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之间;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电压。
可选地,根据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和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和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确定对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电压输出控制策略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为非工作状态下,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电压并控制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进行放电。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四前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车前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四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第五后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后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五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电压;
所述实际后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五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第六电压。
可选地,所述判断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第五后光强信号阈值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五前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五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六后光强信号阈值,所述第六后光强信号阈值小于所述第五后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后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六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电压;
若所述实际后光强信号大于所述第六后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后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七后光强信号阈值,所述第七后光强信号阈值位于所述第五后光强信号阈值和所述第六后光强信号阈值之间;
若所述实际后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七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第三电压,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第六电压;
若所述实际后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七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第一电压,所述第一电压位于所述第三电压和所述第六电压之间。
可选地,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五前光强信号阈值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五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六前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六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八后光强信号阈值,所述第八后光强信号阈值大于所述第五后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八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所述第三电压;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八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所述第六电压。
可选地,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六前光强信号阈值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车前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六前光强信号阈值,则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六前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八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所述第三电压;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八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电压。
可选地,获取本车的车前方光强信号和车后方光强信号之前,还包括:
获取本车的行进状态和阅读灯的状态;
若本车的行进状态不为倒车且所述阅读灯的状态为关闭,则执行所述获取本车的车前方光强信号和车后方光强信号的步骤;
若本车的行进状态为倒车或所述阅读灯的状态为开启,则控制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进行放电,本次流程结束。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车载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系统,所述防眩目后视镜为电致变色后视镜,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光敏传感器,配置为采集本车的车前方光强信号;
第二光敏传感器,配置为采集本车的车后方光强信号;
供电模块,与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连接;
放电模块,与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连接;以及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放电模块连接,配置为执行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车载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并根据执行结果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供应电压或控制所述放电模块使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进行放电。
在本发明中,获取到车前方光强信号和车后方光强信号后,对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然后获取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根据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对车后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之后利用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和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确定对防眩目后视镜的电压输出控制策略。基于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分别对车前方光强信号和车后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和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从而可以尽量减小光敏传感器的检测误差,保证防眩目算法的可靠性,使防眩目后视镜正常响应,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载防眩目系统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载防眩目系统的标定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载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系统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载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本发明实施例及可选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载防眩目系统的示意性结构框图;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的示意性结构框图。参见图1、2所示,车载防眩目系统100可以包括防眩目后视镜110、用于检测车前方光强信号的第一光敏传感器120和用于检测车后方光强信号的第二光敏传感器130。第一光敏传感器120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30可以均布置在防眩目后视镜110上,第一光敏传感器120可以布置在防眩目后视镜110的壳体后方、正对前挡风玻璃;第二光敏传感器130可以布置在防眩目后视镜110的镜子后侧。防眩目后视镜110可以是电致变色后视镜,通过给镜子施加不同的电压强度,可以使其达到不同程度的变色效果,改变光的折射率,达到防眩目的效果。电子设备200可以直接布置在后视镜里面,也可以集成到车载座舱域控制器上或者其它控制器上。电子设备200集成到车载座舱域控制器上或者其它控制器上需要通过线束连接到第一光敏传感器120、第二光敏传感器130及车载防眩目后视镜110,以分别获取第一光敏传感器120和第二光敏传感器130检测到的车前方光强信号和车后方光强信号从而得到标准值数组、标定值数组和阈值数组,基于三者构成光强校准模型。其中,标准值数组、标定值数组用于对车载防眩目系统100正常工作模式下接收到的光强信息进行校准和修正,以免防眩目系统错误响应,由标准值数组计算得到的阈值数组用于车载防眩目系统100正常工作模式下的算法判断,整体保证了防眩目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了防眩目系统的防眩目效果,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电子设备200的示意性结构框图。参见图2所示,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210和存储有计算机程序221的存储器220。当计算机程序221被处理器210运行时,导致电子设备200执行如以下任意实施例中的方法。
进一步的,该电子设备200可以为或设置于一种车机、或一种信息娱乐主机(Infotainment Head Unit、IHU)、或一种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n-Vehicle Infotainment、IVI)或其他任意一种车载信息终端,或一种车载驾驶脑,或一种工控机,或一种计算机,或一种云端服务器,或一种边缘服务器。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载防眩目系统的标定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参见图3所示,本发明由上述任意实施例的电子设备执行的车载防眩目系统的标定方法可以至少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302:初始化标定流程得到前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前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由多个标准光照强度和与多个标准光照强度一一对应的前光强信号标准值构成,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由多个标准光照强度和与多个标准光照强度一一对应的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构成,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由多个标准光照强度和与多个标准光照强度一一对应的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构成。
步骤S304:分别基于前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计算得到前光强信号阈值数组、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数组和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数组。
步骤S306:获取第一光敏传感器120在多个标准光照强度的光源下检测到的多个车前方光强信号,根据多个车强方光强信号确定与多个标准光照强度一一对应的多个前光强信号标定值,基于多个标准光照强度和多个前光强信号标定值构建前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
在本步骤中,对于每一标准光照强度对应的前光强信号标定值,具体可以是对在该标准光照强度下获得的多个车前方光强信号计算均值,将均值作为前光强信号标定值。
在标定过程中,可以在第一光敏传感器120前布置多种标准光照强度的光源,以便于获取第一光敏传感器120在多个标准光照强度的光源下检测到的多个车前方光强信号。
步骤S308:控制防眩目后视镜110处于不同状态,根据防眩目后视镜110的不同状态分别获取第二光敏传感器130在多个标准光照强度的光源下检测到的多个第一车后方光强信号和多个第二车后方光强信号,并分别根据多个第一车后方光强信号和多个第二车后方光强信号确定多个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定值和多个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定值,将多个标准光照强度分别与多个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定值和多个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定值组合构成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和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其中,标准值数组、阈值数组和标定值数组构成车载防眩目系统100标定后的光强校准模型。
在标定过程中,可以在第二光敏传感器130前布置多种标准光照强度的光源,以便于获取第一光敏传感器120在多个标准光照强度的光源下检测到的多个车前方光强信号。
由于第二光敏传感器130的设置位置,第二光敏传感器130的检测结果会受到防眩目后视镜110的影响。因此在步骤S308中,根据防眩目后视镜110的不同状态来获取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和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
防眩目后视镜110的不同状态可以指的是非工作状态和工作状态。非工作状态下,防眩目后视镜110不工作且处于完全褪色状态。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对防眩目后视镜110输出0电压并延迟5S以使其处于非工作状态。工作状态下,防眩目后视镜110处于完全变色状态。在实际操作中,可以对防眩目后视镜110施加强度为100%的电压使其处于工作状态。
需要说明地是,在多次测试中发现,防眩目后视镜110上施加不同强度的电压对第二光敏传感器130的检测结果都是有影响的,但是区别不大。因此,将防眩目后视镜110的工作状态设定为完全变色状态。
在本步骤中,对于每一标准光照强度对应的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定值,具体可以是对在该标准光照强度下获得的多个第一车后方光强信号计算均值,将均值作为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定值。
对于每一标准光照强度对应的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定值,具体可以是对在该标准光照强度下获得的多个第二车后方光强信号计算均值,将均值作为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定值。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先初始化标定流程得到前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之后分别基于前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计算得到前光腔信号阈值数组、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数组和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数组。之后再获取前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和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上述标准值数组、阈值数组和标定值数组构成车载防眩目系统100标定后的光强校准模型。基于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标准值数组和标定值数组可用于对车载防眩目系统100正常工作模式下接收到的光强信息进行校准和修正,以免防眩目系统错误响应,由标准值数组计算得到的阈值数组用于车载防眩目系统100正常工作模式下的算法判断,整体保证了防眩目系统的可靠性,提高了防眩目系统的防眩目效果,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对于上文步骤S302提到的前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可以是预先通过SD卡、USB、UART串口、预烧录FLASH等各种方式导入到系统中的。
对于前光强信号标准数组中每一标准光照强度对应的前光强信号标准值,可以是预先获取多个光敏传感器在该标准光照强度下检测到的多个车前方光强信号,然后计算多个车前方光强信号的均值,将该均值作为该标准光照强度对应的前光强信号标准值。
对于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中的每一标准光照强度对应的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值,可以是在防眩目后视镜110处于非工作状态下,获取多个分别布置在不同防眩目后视镜110的镜子后侧的光敏传感器在该标准光照强度下检测到的多个第一车后方光强信号,然后计算多个第一车后方光强信号的均值。将该均值作为该标准光照强度对应的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值。
对于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中的每一标准光照强度对应的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值,可以是在防眩目后视镜110工作状态下,获取多个分别布置在不同的防眩目后视镜110的镜子后侧的光敏传感器在该标准光照强度下检测到的多个第二车后方光强信号,然后计算多个第二车后方光强信号的均值,将该均值作为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值。
上文提到的多个标准光照强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数量和数值,本发明不做过多限定。
前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中每相邻两个标准光照强度限定一个前光照强度区间,对于上文步骤S302提到的基于前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计算得到前光强信号阈值数组,具体地,可以先获取多个第一光照强度。对于各第一光照强度,确定第一光照强度对应的目标前光照强度区间。根据第一光照强度、目标前光照强度区间两端的标准光照强度和两端的标准光照强度对应的前光强信号标准值计算得到第一光照强度对应的前光强信号阈值。之后遍历全部第一光照强度,得到每一第一光照强度对应的前光强信号阈值,再基于多个第一光照强度和多个前光强信号阈值构建前光强信号阈值数组。
对于确定第一光照强度对应的目标前光照强度区间。具体地,对于位于前光照强度区间中的每一第一光照强度,确定第一光照强度所属的前光照强度区间为目标前光照强度区间;对于未位于前光照强度区间中的每一第一光照强度,确定与第一光照强度相邻的前光照强度区间为目标前光照强度区间。
在一个示例中,第一光照强度为m,第一光照强度m对应的目标前光照强度区间两端的前光强信号标准值分别为AD1F、AD2F,前光强信号标准值AD1F、AD2F对应的标准光照强度分别为a、b,则第一光照强度m对应的标准光照强度
Figure BDA0002991345140000111
后视镜引起司机眩目的原因主要在于车前方光线与后视镜反射的后光线存在较大的光强差。换句话说,人眼在适应车前方低光线环境下,瞳孔会增大来提高视觉,若此时车后有强光线通过后视镜反射到人眼,人眼摄入过强的光线,就会引起眩晕。
经多次测试发现,在前光强低于4lux的时候,后面有不同强光摄入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眩晕。而在前光强高于4lux的时候,后面就算有强光摄入也很少会引起人的眩晕。因此,上文提到的多个第一光照强度均在0-4lux范围内。
多个第一光照强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数量和数值,本发明不做特别限定。
同样地,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中每相邻两个标准光照强度限定出一个第一后光照强度区间。对于上文步骤S102提到的基于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计算得到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数组,具体包括:获取多个第二光照强度。对于各第二光照强度,确定第二光照强度对应的目标第一后光照强度区间,根据第二光照强度、目标第一后光照强度区间两端的标准光照强度和两端的标准光照强度对应的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值计算得到第二光照强度对应的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之后遍历全部第二光照强度,得到每一第二光照强度对应的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基于多个第二光照强度和多个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构建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数组。
另外,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中每相邻两个的标准光照强度也限定出一个第二后光照强度区间。对于上文步骤S302提到的基于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计算得到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数组,具体包括:获取多个预设的第二光照强度。对于各第二光照强度,确定第二光照强度对应的目标第二后光照强度区间。之后根据第二光照强度、目标第二后光照强度区间两端的标准光照强度和两端的标准光照强度对应的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值计算得到第二光照强度对应的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之后遍历全部第二光照强度,得到每一第二光照强度对应的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基于多个第二光照强度和多个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构建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数组。
对于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和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的具体计算过程,其与上述示例中所举出的前光强信号阈值的计算过程同理,在此不再做详细描述。
经多次测试发现,后光强高于30LUX情况下,需要防眩目后视镜110完全变色。因此,多个第二光照强度在0-30LUX范围内。
多个第二光照强度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数量和数值,本发明不做特别限定。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读码集或指令集,所述至少一条指令、至少一段程序、代码集或指令集由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任意一个实施例中的标定方法。
基于上文提到的标准值数组、标定值数组和阈值数组,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车载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系统400,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载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系统的示意性结构框图。参见图4所示,该系统400包括第一光敏传感器120、第二光敏传感器130、供电模块410、放电模块420及控制器430。
第一光敏传感器120,配置为采集本车的车前方光强信号;
第二光敏传感器130,配置为采集本车的车后方光强信号;
供电模块410,与防眩目后视镜110连接;
放电模块420,与防眩目后视镜110连接;
控制器430,分别与第一光敏传感器120、第二光敏传感器130连接、供电模块410和放电模块420连接,配置为执行以下任意实施例中的车载防眩目后视镜110的控制方法,并根据执行结果控制供电模块410向防眩目后视镜110供应电压或控制放电模块420使防眩目后视镜110进行放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控制器430对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然后根据防眩目后视镜110的当前状态对车后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之后利用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和防眩目后视镜110的当前状态确定对防眩目后视镜110的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从而可以尽量减小光敏传感器的检测误差,保证防眩目算法的可靠性,使防眩目后视镜110正常响应,提高了用户体验度。此外,该防眩目控制系统400可搭载任意车型,通用性强,成本低廉,用户体验佳。
进一步的,控制器430可以为或设置于一种车机、或一种信息娱乐主机(Infotainment Head Unit、IHU)、或一种车载信息娱乐系统(In-Vehicle Infotainment、IVI)或其他任意一种车载信息终端,或一种车载驾驶脑,或一种工控机,或一种计算机,或一种云端服务器,或一种边缘服务器。
图5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车载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方法的示意性流程图。参见图5所示,本发明由上述任意实施例的控制器430执行的车载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可以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502:获取本车的车前方光强信号和车后方光强信号。
步骤S504:对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
步骤S506:确定防眩目后视镜110的当前状态。
步骤S508:根据防眩目后视镜110的当前状态对车后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
步骤S510:根据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和防眩目后视镜110的当前状态确定对防眩目后视镜110的电压输出控制策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获取到车前方光强信号和车后方光强信号后,对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然后获取防眩目后视镜110的当前状态,根据防眩目后视镜110的当前状态对车后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之后利用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和防眩目后视镜110的当前状态确定对防眩目后视镜110的电压输出控制策略。基于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分别对车前方光强信号和车后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和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从而可以尽量减小光敏传感器的检测误差,保证防眩目算法的可靠性,使防眩目后视镜110正常响应,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为保证驾驶员安全驾驶,本发明实施例在获取本车的车前方光强信号和车后方光强信号之前,先要获取本车的行进状态和阅读灯的状态。若本车的行进状态不为倒车且阅读灯的状态为关闭,则执行获取本车的车前方光强信号和车后方光强信号的步骤;若本车的行进状态为倒车或阅读灯的状态为开启,则控制防眩目后视镜110进行放电,本次流程结束。
对于上文步骤S504中提到的对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具体地,可以获取前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前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然后利用前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前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根据分段线性法对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
前光前信号标准值数组中每相邻两个前光强信号标准值限定一个前光强信号标准区间,前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中每相邻两个前光强信号标定值限定出一个前光强信号标定区间。对于利用前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前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根据分段线性法对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具体地,在前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限定的多个前光强信号标准区间中确定车前方光强信号所属的目标前光强信号标准区间,在前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限定的多个前光强信号标定区间中确定车前方光强信号所属的目标前光强信号标定区间。利用目标前光强信号标准区间和目标前光强信号标定区间两端的端点值根据分段线性法对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其中,目标前光强信号标准区间两端的端点值指的是目标前光强信号标准区间两端的前光强信号标准值。目标前光强信号标定区间两端的端点值指的是目标前光强信号标定区间两端的前光强信号标定值。
在一个示例中,车前方光强信号为F0,目标前光强信号标准区间两端的前光强信号标准值分别是AD1F、AD2F,目标前光强信号标定区间两端的前光强信号标定值为ADS1F、ADS2F,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F1=((AD2F-F0)*ADS1F-(AD1F-F0)*ADS2F)/(AD2F-AD1F)。
防眩目后视镜110的状态包括工作状态和非工作状态。当防眩目后视镜110的当前状态为工作状态时,获取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并利用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根据分段线性法对车后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当防眩目后视镜110的当前状态为非工作状态时,获取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利用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根据分段线性法对车后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
同样地,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中每相邻两个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值限定出一个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区间,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中每相邻两个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定值限定出一个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定区间。利用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根据分段线性法对车后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具体包括:在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限定的多个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区间中确定车后方光强信号所属的目标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区间,在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限定的多个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定区间中确定车后方光强信号所属的目标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定区间。利用目标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区间和目标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定区间两端的端点值根据分段线性法对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
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中每相邻两个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值限定出一个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区间,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中每相邻两个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定值限定出一个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定区间。利用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根据分段线性法对车后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具体包括:在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限定的多个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区间中确定车后方光强信号所属的目标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区间,在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限定的多个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定区间中确定车后方光强信号所属的目标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定区间。利用目标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区间和目标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定区间两端的端点值根据分段线性法对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
对于利用目标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区间和目标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定区间两端的端点值根据分段线性法对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或利用目标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区间和目标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定区间两端的端点值根据分段线性法对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具体计算过程与上述示例中所举出的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的计算过程同理,在此不再做详细描述。
对于防眩目后视镜110的当前状态为工作状态,得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后,对于上文步骤S510提到的根据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和防眩目后视镜110的当前状态确定对防眩目后视镜110的电压输出控制策略,具体可以包括:在防眩目后视镜110的当前状态为工作状态下,判断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一前光强信号阈值。若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小于第一前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防眩目后视镜110输出电压并控制防眩目后视镜110进行放电。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判断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一前光强信号阈值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若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一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二前光强信号阈值。若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小于第二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若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防眩目后视镜110输出电压;若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则判断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若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防眩目后视镜110输出第一电压;若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防眩目后视镜110输出第二电压,第一电压大于第二电压。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判断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二前光强信号阈值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若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二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若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小于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三后光强信号阈值,第三后光强信号阈值小于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若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第三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防眩目后视镜110输出电压;若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三后光强信号阈值,将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与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和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比较;若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防眩目后视镜110输出第三电压,第三电压大于第一电压;若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且小于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防眩目后视镜110输出第二电压;若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防眩目后视镜110输出第四电压,第四电压在第一电压和第三电压之间。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判断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的步骤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若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若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防眩目后视镜110输出第三电压;若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判断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四后光强信号阈值;若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第四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防眩目后视镜110输出第五电压,第五电压在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之间;若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第四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防眩目后视镜110输出电压。
对于防眩目后视镜110的当前状态为非工作状态,在得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后,对于上文步骤S510提到的根据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和防眩目后视镜110的当前状态确定对防眩目后视镜110的电压输出控制策略,具体可以包括:在防眩目后视镜110的当前状态为非工作状态下,判断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若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小于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防眩目后视镜110输出电压并控制防眩目后视镜110进行放电。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判断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的步骤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若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四前光强信号阈值;若车前方光强信号小于第四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第五后光强信号阈值;若实际后光强信号小于第五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防眩目后视镜110输出电压;实际后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五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防眩目后视镜110输出第六电压。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判断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第五后光强信号阈值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若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第四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五前光强信号阈值;若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小于第五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六后光强信号阈值,第六后光强信号阈值小于第五后光强信号阈值;若实际后光强信号小于第六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防眩目后视镜110输出电压;若实际后光强信号大于第六后光强信号阈值,判断实际后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七后光强信号阈值,第七后光强信号阈值位于第五后光强信号阈值和第六后光强信号阈值之间;若实际后光强信号小于第七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防眩目后视镜110输出第三电压,第三电压大于第六电压;若实际后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七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防眩目后视镜110输出第一电压,第一电压位于第三电压和第六电压之间。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判断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五前光强信号阈值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若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第五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六前光强信号阈值。若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小于第六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八后光强信号阈值,第八后光强信号阈值大于第五后光强信号阈值;若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第八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防眩目后视镜110输出第三电压;若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第八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防眩目后视镜110输出第六电压。
在本发明一些实施例中,判断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六前光强信号阈值之后,该方法还可以包括:若车前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第六前光强信号阈值,则判断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六前光强信号阈值。若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第八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防眩目后视镜110输出第三电压;若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第八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防眩目后视镜110输出电压。
根据实际车前方光强和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确定向防眩目后视镜的输出电压,使防眩目后视镜达到不同变色状态,从而起到防眩目的功能,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上文提到的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至第四后光强阈值为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数组中的各值,第五后光强信号阈值至第八后光强阈值为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数组中的各值。
上文提到的各电压的具体值可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本发明不做特别限定。
本发明的整个防眩目控制算法逻辑,是一个循环动态的过程。控制系统400实时采集光强信息、实时校准、实时判断,实现了防眩目后视镜110完全自动防眩目,不需要任何人工干预,精度高,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及系统,在本发明提出的方法中,获取到车前方光强信号和车后方光强信号后,对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然后获取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根据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对车后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之后利用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和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确定对防眩目后视镜的电压输出控制策略。基于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分别对车前方光强信号和车后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和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从而可以尽量减小光敏传感器的检测误差,保证防眩目算法的可靠性,使防眩目后视镜正常响应,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Claims (14)

1.一种车载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目后视镜为电致变色后视镜,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获取本车的车前方光强信号和车后方光强信号;
对所述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
确定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
根据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对所述车后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
根据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和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确定对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电压输出控制策略;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对所述车后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包括:
当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为工作状态时,获取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利用所述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所述第一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根据分段线性法对所述车后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
当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为非工作状态时,获取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利用所述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所述第二后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根据分段线性法对所述车后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包括:
获取前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前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
利用所述前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所述前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根据分段线性法对所述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前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和所述前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根据分段线性法对所述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还包括:
在所述前光强信号标准值数组限定的多个前光强信号标准区间中确定所述车前方光强信号所属的目标前光强信号标准区间;
在所述前光强信号标定值数组限定的多个前光强信号标定区间中确定所述车前方光强信号所属的目标前光强信号标定区间;
利用所述目标前光强信号标准区间和所述目标前光强信号标定区间两端的端点值根据分段线性法对所述车前方光强信号进行校准得到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和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确定对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电压输出控制策略还包括:
在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为工作状态下,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一前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一前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电压并控制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进行放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一前光强信号阈值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二前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二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电压;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则判断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第一电压;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第二电压,所述第一电压大于所述第二电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二前光强信号阈值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三后光强信号阈值,所述第三后光强信号阈值小于所述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三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电压;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后光强信号阈值,将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与所述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和所述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比较;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第三电压,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第一电压;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后光强信号阈值且小于所述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所述第二电压;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第四电压,所述第四电压在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三电压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所述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所述第三电压;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后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四后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四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第五电压,所述第五电压在所述第一电压和所述第二电压之间;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电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和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和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确定对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电压输出控制策略的步骤包括:
在所述防眩目后视镜的当前状态为非工作状态下,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电压并控制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进行放电。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的步骤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三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四前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车前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四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第五后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后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五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电压;
所述实际后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五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第六电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第五后光强信号阈值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四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五前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五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六后光强信号阈值,所述第六后光强信号阈值小于所述第五后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后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六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电压;
若所述实际后光强信号大于所述第六后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后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七后光强信号阈值,所述第七后光强信号阈值位于所述第五后光强信号阈值和所述第六后光强信号阈值之间;
若所述实际后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七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第三电压,所述第三电压大于所述第六电压;
若所述实际后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七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第一电压,所述第一电压位于所述第三电压和所述第六电压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五前光强信号阈值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五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六前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六前光强信号阈值,判断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八后光强信号阈值,所述第八后光强信号阈值大于所述第五后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八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所述第三电压;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八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所述第六电压。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六前光强信号阈值之后,还包括:
若所述车前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六前光强信号阈值,则判断所述实际车前方光强信号是否小于第六前光强信号阈值;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小于所述第八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所述第三电压;
若所述实际车后方光强信号大于或等于所述第八后光强信号阈值,则确定所述电压输出控制策略为不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输出电压。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获取本车的车前方光强信号和车后方光强信号之前,还包括:
获取本车的行进状态和阅读灯的状态;
若本车的行进状态不为倒车且所述阅读灯的状态为关闭,则执行所述获取本车的车前方光强信号和车后方光强信号的步骤;
若本车的行进状态为倒车或所述阅读灯的状态为开启,则控制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进行放电,本次流程结束。
14.一种车载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目后视镜为电致变色后视镜,所述控制系统包括:
第一光敏传感器,配置为采集本车的车前方光强信号;
第二光敏传感器,配置为采集本车的车后方光强信号;
供电模块,与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连接;
放电模块,与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连接;以及
控制器,分别与所述第一光敏传感器、所述第二光敏传感器连接、所述供电模块和所述放电模块连接,配置为执行根据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载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并根据执行结果控制所述供电模块向所述防眩目后视镜供应电压或控制所述放电模块使所述防眩目后视镜进行放电。
CN202110316212.0A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Active CN11277671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6212.0A CN112776716B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316212.0A CN112776716B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76716A CN112776716A (zh) 2021-05-11
CN112776716B true CN112776716B (zh) 2022-08-19

Family

ID=757628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316212.0A Active CN112776716B (zh) 2021-03-24 2021-03-24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2776716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65292A (zh) * 2021-12-17 2023-06-20 光羿智能科技(苏州)有限公司 防眩后视镜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和可读存储介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474650D1 (en) * 1983-11-14 1988-11-24 Nippon Denso Co Drive apparatus for a liquid crystal dazzle free mirror arrangement
CA1274297A (en) * 1986-07-18 1990-09-18 Edward A. Gahan Rearview mirror control circuit
CN1818745A (zh) * 2006-03-02 2006-08-16 孙强 一种汽车用智能后视系统
CN107264414A (zh) * 2017-01-26 2017-10-20 问众智能信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智能后视镜防远光灯眩光的方法及装置
CN107176103B (zh) * 2017-06-08 2019-07-30 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一种后视镜的控制方法以及后视镜控制系统
CN108528343B (zh) * 2018-04-18 2020-11-2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及其控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2776716A (zh) 2021-05-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858855B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vehicle equipment responsive to a multi-stage village detection
US8450677B2 (en) Methods and systems for controlling a reflectance of mirror in a vehicle
JP6330244B2 (ja) 明るい都市条件を検出するための画像化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10703256B2 (en) Method for reducing headlight glare, headlight system and system controller for controlling a headlight system
EP3036130B1 (en) Vehicle imag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distinguishing between vehicle tail lights and flashing red stop lights
CN112776716B (zh) 一种防眩目后视镜的控制方法及系统
WO2021112071A1 (ja) 覚醒装置
CN111746237A (zh) 车辆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车辆
JP7095658B2 (ja) 車載機器制御装置
CN114257749A (zh) 用于主动闪烁减轻的系统和方法
CN110281835B (zh) 辅助照明方法、装置及车辆
CN111071141A (zh) 车辆及其前照灯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装置
CN111055771A (zh) 一种汽车防炫目后视镜控制系统与方法
JP2016501155A (ja) 屈曲路を検出するための画像化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CN113063566A (zh) 车载防眩目系统的标定方法和装置、电子设备、存储介质
CN115230587A (zh) 一种车辆的辅助驾驶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CN117885503A (zh) 自动防炫目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7922431A (zh) 反射率的调整方法、装置、车辆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7048495A (zh) 防眩目装置及控制方法
CN116461427A (zh) 汽车侧视镜的镜片调节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JP2009083713A (ja) 車両用防眩装置
CN117636785A (zh) 自动防炫目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CN116331095A (zh) 一种远光灯照明调节方法、系统、可读存储介质及设备
CN117818461A (zh) 车灯控制方法、装置、车辆及存储介质
JP2022037466A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22

Address after: 430051 No. b1336, chuanggu startup area, taizihu cultural Digital Creative Industry Park, No. 18, Shenlong Avenue,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Wuhan,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Yikatong (Hubei)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056 building B (qdxx-f7b), No.7 building, qiedixiex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Park, South taizihu innovation Valley, Wuhan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Hube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HUBEI ECARX TECHNOLOGY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