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33368A - 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 Google Patents

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33368A
CN116133368A CN202110926432.5A CN202110926432A CN116133368A CN 116133368 A CN116133368 A CN 116133368A CN 202110926432 A CN202110926432 A CN 202110926432A CN 116133368 A CN116133368 A CN 1161333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layer
active
top surface
for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926432.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晓玲
洪海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Original Assignee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filed Critical Changxin Memory Technologies Inc
Priority to CN202110926432.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133368A/zh
Priority to PCT/CN2021/113310 priority patent/WO2023015586A1/zh
Priority to US17/453,046 priority patent/US20230049203A1/en
Publication of CN1161333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3336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B12/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for one transistor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05Making the transis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2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06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 H01L29/10Semiconductor bodies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s, relative sizes, or dispositions of the semiconductor regions ; characterised by the concentration or distribution of impurities within semiconductor regions with semiconductor regions connected to an electrode not carrying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and such electrode being part of a semiconductor device which comprises three or more electrodes
    • H01L29/1025Channel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 H01L29/1029Channel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1033Channel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e.g.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gth, the width, the geometric contour or the doping structure
    • H01L29/1037Channel region of field-effect devices of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insulated gate, e.g. characterised by the length, the width, the geometric contour or the doping structure and non-planar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00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 H01L29/66075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 H01L29/66227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of devices having semiconductor bodies comprising group 14 or group 13/15 materials the devices being controllable only b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e.g. three-terminal devices
    • H01L29/66409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66477Unipolar field-effect transistors with an insulated gate, i.e. MISFET
    • H01L29/66666Vertical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LSEMICONDUCTOR DEVICES NOT COVERED BY CLASS H10
    • H01L29/00Semiconductor devices adapted for rectifying, amplifying, oscillating or switching, or capacitors or resistors with at least one potential-jump barrier or surface barrier, e.g. PN junction depletion layer or carrier concentration layer; Details of semiconductor bodies or of electrodes thereof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6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 H01L29/68Types of semiconductor device ; Multistep manufacturing processes therefor controllable by only the electric current supplied, or only the electric potential applied, to an electrode which does not carry the current to be rectified, amplified or switched
    • H01L29/76Unipolar devices, e.g. 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72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 H01L29/78Field effect transistors with field effect produced by an insulated gate
    • H01L29/7827Vertical transisto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BELECTRONIC MEMORY DEVICES
    • H10B12/00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RAM] devices
    • H10B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10B12/02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for one transistor one-capacitor [1T-1C] memory cells
    • H10B12/03Making the capacitor or connections thereto
    • H10B12/033Making the capacitor or connections thereto the capacitor extending over the transistor
    • H10B12/0335Making a connection between the transistor and the capacitor, e.g. plu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 Semiconductor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Semiconductor Memories (AREA)
  • Semiconductor Integra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半导体结构,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该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衬底;在衬底上形成有源柱,有源柱成阵列排布,以垂直于衬底的平面为纵截面,有源柱在纵截面上的投影形状包括十字形;在衬底上形成覆盖衬底的顶面和有源柱的侧壁和顶面的第一氧化层,其中同一行中相邻的有源柱之间形成填充区;在填充区内依次形成字线和介质层;去除部分第一氧化层和部分介质层,暴露出有源柱的顶面;在有源柱的顶面上形成接触层;在接触层上形成电容结构。本公开通过增大有源柱的表面积,进而增大栅极结构的比表面积,从而有效提高半导体结构的栅极控制能力和性能。

Description

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半导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背景技术
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体积小、集成度高、功耗低,同时速度比所有只读存储器(ROM,Read Only Memory)快。随着半导体行业的发展,优化集成度是电路设计的主要目标之一,但伴随着DRAM等器件特征尺寸不断减放,晶体管的尺寸也越来越小,其栅极控制能力减弱,短沟道效应越来越明显,进而降低了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发明内容
以下是对本公开详细描述的主题的概述。本概述并非是为了限制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
提供衬底;
在所述衬底上形成有源柱,所述有源柱成阵列排布,以垂直于所述衬底的平面为纵截面,所述有源柱在所述纵截面上的投影形状包括十字形;
在所述衬底上形成覆盖所述衬底的顶面和所述有源柱的侧壁和顶面的第一氧化层,其中同一行中相邻的所述有源柱之间形成填充区;
在所述填充区内依次形成字线和介质层;
去除部分所述第一氧化层和部分所述介质层,暴露出所述有源柱的顶面;
在所述有源柱的顶面上形成接触层;
在所述接触层上形成电容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有源柱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衬底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所述第二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三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在提供衬底的步骤之后,在所述衬底上形成有源柱的步骤之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衬底内形成位线,所述位线在所述衬底内沿所述有源柱的行方向间隔排布,其中所述位线的顶面与所述衬底的顶面平齐。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在所述衬底内形成位线的步骤中,包括:
在所述衬底内形成沿所述有源柱的行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凹槽;
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形成绝缘介质层,所述绝缘介质层的顶面与所述衬底的顶面平齐,其中,相邻的所述绝缘介质层之间的区域构成有源区;
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对所述有源区进行离子掺杂,以形成所述位线。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在所述衬底上形成多个有源柱的步骤中,包括:
在所述衬底上依次形成层叠设置的第一介质层、第一光刻胶层和第二光刻胶层,其中,所述第一光刻胶层的感光度高于所述第二光刻胶层的感光度;
去除部分所述第二光刻胶层、部分所述第一光刻胶层和部分所述第一介质层,被保留下来的所述第二光刻胶层、所述第一光刻胶层和所述第一介质层形成间隔设置的第二凹槽,每个所述第二凹槽暴露出所述位线的顶面;
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形成有源柱,其中,所述有源柱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光刻胶层的顶面平齐。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去除部分所述第二光刻胶层、部分所述第一光刻胶层和部分所述第一介质层,被保留下来的所述第二光刻胶层、所述第一光刻胶层和所述第一介质层形成间隔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暴露出所述位线的顶面的步骤中,包括:
通过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去除部分所述第二光刻胶层,被保留下来的所述第二光刻胶层形成上部凹槽;
去除部分所述第一光刻胶层,被保留下来的所述第一光刻胶层形成中间凹槽;
去除部分所述第一介质层,被保留下来的所述第一介质层形成下部凹槽,所述下部凹槽的底面暴露出所述位线的顶面;
其中,所述上部凹槽、所述中间凹槽和所述下部凹槽依次顺序连通,并形成所述第二凹槽,所述中间凹槽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上部凹槽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且所述中间凹槽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下部凹槽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形成有源柱的步骤中,包括:
沿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通过硅外延生长形成硅柱,所述硅柱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光刻胶层的顶面平齐;
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对所述硅柱的顶面进行离子掺杂,以形成所述有源柱;
去除被保留下来的所述第二光刻胶层、被保留下来的第一光刻胶层和被保留下来的所述第一介质层。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在去除部分所述第一氧化层和部分所述介质层,暴露出所述有源柱的顶面,其中被保留下来的所述介质层的顶面与所述有源柱的顶面平齐的步骤之后,在所述有源柱的顶面上形成接触层的步骤之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在被保留下来的所述介质层的顶面上和所述有源柱的顶面上形成初始金属层;
去除部分所述初始金属层,保留位于所述有源柱顶面上对的所述初始金属层,以形成所述金属层;
对所述金属层进行高温回火处理,以形成所述接触层。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金属层包括钴层、镍层或铂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接触层的材料包括钴化物、镍化物或铂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半导体结构,通过上述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所述半导体结构包括:
衬底;
有源柱,所述有源柱成阵列排布在所述衬底上,以垂直于衬底的平面为纵截面,所述有源柱在所述纵截面上的投影形状包括十字形。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有源柱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衬底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所述第二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三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等于所述第三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或者,
所述第一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三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半导体结构还包括在所述衬底中的位线,所述位线沿所述有源柱的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位线的顶面与所述有源柱的底面连接。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半导体结构还包括沿所述有源柱的列方向间隔设置的字线,所述字线连接同一行中的所述有源柱。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有源柱的顶面上设有接触层,所述接触层上连接有电容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容结构的形状包括柱状或圆筒状。
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半导体结构中,通过增大有源柱的表面积,进而增大栅极结构的比表面积,从而有效提高半导体结构的栅极控制能力和性能。
在阅读并理解了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在衬底中形成第一凹槽的示意图。
图3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形成绝缘介质层的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形成位线的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形成第一介质层、第一光刻胶层和第二光刻胶层的示意图。
图6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形成第二凹槽的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形成硅柱的示意图。
图8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形成有源柱的示意图。
图9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形成第一氧化层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形成字线的示意图。
图11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形成介质层的示意图。
图12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去除部分介质层和部分第一氧化层的示意图。
图13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形成初始金属层的示意图。
图14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形成接触层的示意图。
图15是本公开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形成电容结构的示意图。
图1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说明:
10、衬底;                   20、位线;
30、绝缘介质层;             40、第一介质层;
50、第一光刻胶层;           60、第二光刻胶层;
70、第二凹槽;               80、硅柱;
90、有源柱;                 100、第一氧化层;
110、字线;                  101、第一凹槽;
120、介质层;                130、金属层;
131、初始金属层;            140、接触层;
150、电容结构;              601、掩膜版;
701、上部凹槽;              702、中间凹槽;
703、下部凹槽;              901、第一段;
902、第二段;                903、第三段;
904、填充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公开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公开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相关技术中,伴随着DRAM等器件特征尺寸不断减放,晶体管的尺寸也越来越小,其栅极控制能力减弱,短沟道效应越来越明显,进而降低了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半导体结构,通过增大有源柱的表面积,进而增大栅极结构的比表面积,从而有效提高半导体结构的栅极控制能力和性能。
图1是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2-图15为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各个阶段的示意图,下面结合图2-图15对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进行详细的介绍。
本实施例对半导体结构不作限制,下面将以半导体结构为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为例进行介绍,但本实施例并不以此为限,本实施例中的半导体结构还可以为其他的结构。
如图2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步骤S100:提供衬底。
步骤S110:在衬底上形成有源柱,有源柱成阵列排布,以垂直于衬底的平面为纵截面,有源柱在纵截面上的投影形状包括十字形。
步骤S120:在衬底上形成覆盖衬底的顶面和有源柱的侧壁和顶面的第一氧化层,其中,同一行中相邻的所述有源柱之间形成填充区。
步骤S130:在填充区内依次形成字线和介质层。
步骤S140:去除部分第一氧化层和部分介质层,暴露出有源柱的顶面。
步骤S150:在有源柱的顶面上形成接触层。
步骤S160:在接触层上形成电容结构。
示例性地,在步骤S100中,如图2所示,衬底10作为储存器的支撑部件,用于支撑设在其上的其他部件。衬底10可以由半导体材料制成,半导体材料可以为硅、锗、硅锗化合物以及硅碳化合物中的一种或者多种。
示例性地,在步骤S110中,如图5所示,可以通过原子层沉积工艺、化学气相沉积工艺或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在衬底10上形成依次层叠设置的第一介质层40、第一光刻胶层50和第二光刻胶层60。其中,第一介质层40可以包括硅氧化物层和硅氮化物层,且第一光刻胶层50的感光度高于第二光刻胶层60的感光度。
如图6所示,去除部分第二光刻胶层60、第一光刻胶层50和第一介质层40,以形成第二凹槽70,其中,第二凹槽70的底部暴露出衬底10的顶面。以垂直于衬底10的平面为纵截面,则形成的第二凹槽70在纵截面上的投影形状包括十字形。
示例性地,如图7所示,在第二凹槽70内形成硅柱80,其中,硅柱80的顶面与第二光刻胶层60的顶面平齐。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沿第二凹槽70的纵截面形成为十字形的内壁通过硅外延生长形成硅柱80,硅柱80的外表层顺着十字形的内壁形成十字形的结构,以有效增大后续形成的有源柱90的表面积,进而增大后续所形成的栅极结构的比表面积,提高半导体结构的栅极控制能力和性能。
如图8所示,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对硅柱80的顶面进行离子掺杂,以形成有源柱90。掺杂离子包括氮离子、磷离子、硼离子或锗离子等其中的一种。
参照图6,通过等离子体刻蚀去除被保留下来的第二光刻胶层60、第一光刻胶层50和第一介质层40。刻蚀气体包括氧气、氦气、氩气、氮气和四氟化氮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地,在步骤S120中,如图9所示,通过原子层沉积工艺在有源柱90的顶面和侧壁以及衬底10的顶面上形成一层第一氧化层100。第一氧化层包括二氧化硅层。相邻的覆盖有第一氧化层100的有源柱90之间形成填充区904。
示例性地,在步骤S130中,如图10所示,在填充区904内形成字线110。其中,字线110为一层金属层,该金属层的包括钨层、铜层或氮化钛层中的至少一种。形成的字线110的顶面低于有源柱90的顶面。
如图11所示,在字线110上形成介质层120,介质层120覆盖在字线110的顶面以及第一氧化层100的顶面和侧壁上。介质层120的材质包括二氧化硅等材质。
示例性地,在步骤S140中,如图12所示,可以通过化学机械研磨去除部分第一氧化层100和部分介质层120,并暴露出有源柱90的顶面。
示例性地,在步骤S150中,如图13所示,采用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在被保留下来的介质层120的顶面上和有源柱90的顶面上形成初始金属层131。
去除部分初始金属层131,保留位于有源柱90顶面上对应的初始金属层131,以形成金属层130。
如图14所示,对金属层130进行高温回火,以形成金属硅化物,即接触层140。其中,金属层130包括钴层、镍层或铂层中的至少一种。接触层140包括钴化物、镍化物或铂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地,在步骤S160中,如图15所示,在接触层140上形成电容结构150,其中,电容结构150可以包括柱状电容结构、杯状电容结构或沟槽式电容结构。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通过增大有源柱的表面积,进而增大栅极结构的比表面积,从而有效提高半导体结构的栅极控制能力和性能。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施例是对上述实施例步骤S110中形成第二凹槽70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步骤S111:通过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去除部分第二光刻胶层,被保留下来的第二光刻胶层形成上部凹槽。
参照图6和图7,在第二光刻胶层60上设置具有开口的掩膜版601,通过曝光或显影刻蚀的方式在第二光刻胶层60上形成掩膜图案。
以第二光刻胶层60上的掩膜图案为掩膜版,采用刻蚀液或者刻蚀气体,对暴露在掩膜图案中的第二光刻胶层60进行刻蚀,被保留效率的第二光刻胶层60形成上部凹槽701。其中,刻蚀气体包括氧气、氦气、氩气、氮气和四氟化碳中的至少一种。
步骤S112:去除部分第一光刻胶层,被保留下来的第一光刻胶层形成中间凹槽。
参照图7,通过上述刻蚀气体继续刻蚀第一光刻胶层50,被保留下来的第一光刻胶层50形成中间凹槽702。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第一光刻胶层50的感光度高于第二光刻胶层60的感光度,通过上述刻蚀气体对第一光刻胶层50和第二光刻胶层60进行刻蚀时,会使第一光刻胶层50内刻蚀区域大于在第二光刻胶层60内刻蚀区域。即,以垂直于衬底的平面为纵截面,在第一光刻胶层50内刻蚀区域的长度大于在第二光刻胶层60内刻蚀区域的长度。
步骤S113:去除部分第一介质层,被保留下来的第一介质层形成下部凹槽,下部凹槽的底面暴露出位线的顶面。
参照图7,通过上述刻蚀气体继续刻蚀第一介质层40,被保留下来的第一介质层40形成下部凹槽703。其中,以垂直于衬底的平面为纵截面,在第一介质层40内刻蚀区域的长度等于在第二光刻胶层60内刻蚀区域的长度。
如图7所示,上部凹槽701、中间凹槽702和下部凹槽703顺序连通并形成第二凹槽70。中间凹槽702在衬底10上的投影面积大于上部凹槽701在衬底10上的投影面积,且中间凹槽702在衬底10上的投影面积大于下部凹槽703在衬底10上的投影面积。使得第二凹槽70在以垂直于衬底10的平面的纵截面上的投影形状构成十字形,以有效增加后续形成的有源柱的表面积,进而增加半导体结构的栅极的控制能力,提高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例,如图16所示,图16示出了根据本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其包括:
步骤S200:提供衬底。
步骤S210:在衬底内形成位线,位线在衬底内沿有源柱的行方向间隔排布,其中,位线的顶面与衬底的顶面平齐。
步骤S220:在衬底上形成有源柱,有源柱成阵列排布,以垂直于衬底的平面为纵截面,有源柱在纵截面上的投影形状包括十字形。
步骤S230:在衬底上形成覆盖衬底的顶面和有源柱的侧壁和顶面的第一氧化层,其中,同一行中相邻的所述有源柱之间形成填充区。
步骤S240:在填充区内依次形成字线和介质层。
步骤S250:去除部分第一氧化层和部分介质层,暴露出有源柱的顶面。
步骤S260:在有源柱的顶面上形成接触层。
步骤S270:在接触层上形成电容结构。
示例性地,在步骤S210中形成位线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211:在衬底内形成多个沿有源柱的行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凹槽。
参照图2,可以通过沉积工艺在衬底10上形成掩膜层,然后图形化掩膜层,以在掩膜层上形成多个沿有源柱的行方向间隔排布的掩膜开口。
可以在掩膜层上形成第三光刻胶层,通过曝光或显影刻蚀的方式在第三光刻胶层上形成掩膜图案,以具有掩膜图案的第三光刻胶层为掩膜版,去除部分掩膜层,以形成多个间隔设置的掩膜开口。
本实施例中可通过将掩膜图案转移到掩膜层,再以掩膜层作为掩膜版,刻蚀衬底10,可以提高图案化转移的精度,提高半导体结构的性能。
待形成掩膜开口之后,采用刻蚀液或者刻蚀气体,去除暴露在每个掩膜开口内的衬底10,以在衬底10上形成多个第一凹槽101。
在形成多个第一凹槽101之后,去除衬底10顶面上被保留下来的掩膜层。
步骤S212:在第一凹槽内形成绝缘介质层,绝缘介质层的顶面与衬底的顶面平齐,其中,相邻的绝缘介质层之间的区域构成有源区。
如图3所示,通过物理气相沉积、化学气相沉积、旋涂法或其组合在第一凹槽101内形成绝缘介质层30,其中,绝缘介质层30的顶面与衬底10的顶面平齐。形成绝缘介质层30的材料例如可为:氧化硅、氮氧化硅或者其他适合的绝缘物质(例如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或上述材料的组合。相邻的绝缘介质层30之间的区域构成有源区。
步骤S213: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对有源区进行离子掺杂,以形成位线。
如图4所示,可以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将掺杂离子注入到有源区中,掺杂离子包括氮离子、磷离子、硼离子或锗离子等其中的一种,从而形成位线20。
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中,通过增大有源柱的表面积,进而增大栅极结构的比表面积,从而有效提高半导体结构的栅极控制能力和性能。
如图16所示,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半导体结构,该半导体结构包括衬底10和有源柱90,有源柱90成阵列排布在衬底10上,以垂直于衬底10的平面为纵截面,有源柱90在纵截面上的投影形状包括十字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源柱90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第一段901、第二段902和第三段903,第一段901与衬底10连接,其中,第二段902在衬底10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一段901在衬底10上的投影面积,第二段902在衬底10上的投影面积大于第三段903在衬底10上的投影面积。通过第一段901、第二段902和第三段903的结构设计,以增加有源柱90的表面积,进而增大栅极结构的比表面积,从而有效提高半导体结构的栅极控制能力和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段901在衬底10上的投影面积等于第三段903在衬底10上的投影面积;或者,
第一段901在衬底10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或小于第三段903在衬底10上的投影面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半导体结构还包括在衬底10中的位线20,位线20沿有源柱90的行方向间隔设置,即图15中所示的X方向,位线20的顶面与有源柱90的底面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半导体结构还包括沿有源柱90的列方向间隔设置的字线110,字线110连接同一行中的有源柱90,其中有源柱90的列方向与图15中的X方向相互垂直,且X方向与列方向处于同一水平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有源柱90的顶面上设有接触层140,接触层140上连接有电容结构150。其中,电容结构150的形状包括柱状或圆筒状,例如,电容结构150可以包括柱状电容结构、杯状电容结构或沟槽式电容结构。
本说明书中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相互参见即可。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
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提供衬底;
在所述衬底上形成有源柱,所述有源柱成阵列排布,以垂直于所述衬底的平面为纵截面,所述有源柱在所述纵截面上的投影形状包括十字形;
在所述衬底上形成覆盖所述衬底的顶面和所述有源柱的侧壁和顶面的第一氧化层,其中同一行中相邻的所述有源柱之间形成填充区;
在所述填充区内依次形成字线和介质层;
去除部分所述第一氧化层和部分所述介质层,暴露出所述有源柱的顶面;
在所述有源柱的顶面上形成接触层;
在所述接触层上形成电容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柱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衬底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所述第二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三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提供衬底的步骤之后,在所述衬底上形成有源柱的步骤之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衬底内形成位线,所述位线在所述衬底内沿所述有源柱的行方向间隔排布,其中所述位线的顶面与所述衬底的顶面平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衬底内形成位线的步骤中,包括:
在所述衬底内形成沿所述有源柱的行方向间隔排布的第一凹槽;
在所述第一凹槽内形成绝缘介质层,所述绝缘介质层的顶面与所述衬底的顶面平齐,其中,相邻的所述绝缘介质层之间的区域构成有源区;
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对所述有源区进行离子掺杂,以形成所述位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衬底上形成多个有源柱的步骤中,包括:
在所述衬底上依次形成层叠设置的第一介质层、第一光刻胶层和第二光刻胶层,其中,所述第一光刻胶层的感光度高于所述第二光刻胶层的感光度;
去除部分所述第二光刻胶层、部分所述第一光刻胶层和部分所述第一介质层,被保留下来的所述第二光刻胶层、所述第一光刻胶层和所述第一介质层形成间隔设置的第二凹槽,每个所述第二凹槽暴露出所述位线的顶面;
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形成有源柱,其中,所述有源柱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光刻胶层的顶面平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去除部分所述第二光刻胶层、部分所述第一光刻胶层和部分所述第一介质层,被保留下来的所述第二光刻胶层、所述第一光刻胶层和所述第一介质层形成间隔设置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暴露出所述位线的顶面的步骤中,包括:
通过等离子体刻蚀工艺去除部分所述第二光刻胶层,被保留下来的所述第二光刻胶层形成上部凹槽;
去除部分所述第一光刻胶层,被保留下来的所述第一光刻胶层形成中间凹槽;
去除部分所述第一介质层,被保留下来的所述第一介质层形成下部凹槽,所述下部凹槽的底面暴露出所述位线的顶面;
其中,所述上部凹槽、所述中间凹槽和所述下部凹槽依次顺序连通,并形成所述第二凹槽,所述中间凹槽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上部凹槽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且所述中间凹槽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下部凹槽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二凹槽内形成有源柱的步骤中,包括:
沿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通过硅外延生长形成硅柱,所述硅柱的顶面与所述第二光刻胶层的顶面平齐;
通过离子注入技术对所述硅柱的顶面进行离子掺杂,以形成所述有源柱;
去除被保留下来的所述第二光刻胶层、被保留下来的第一光刻胶层和被保留下来的所述第一介质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去除部分所述第一氧化层和部分所述介质层,暴露出所述有源柱的顶面,其中被保留下来的所述介质层的顶面与所述有源柱的顶面平齐的步骤之后,在所述有源柱的顶面上形成接触层的步骤之前,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在被保留下来的所述介质层的顶面上和所述有源柱的顶面上形成初始金属层;
去除部分所述初始金属层,保留位于所述有源柱顶面上对的所述初始金属层,以形成所述金属层;
对所述金属层进行高温回火处理,以形成所述接触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层包括钴层、镍层或铂层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接触层的材料包括钴化物、镍化物或铂化合物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通过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方法制备得到,其包括:
衬底;
有源柱,所述有源柱成阵列排布在所述衬底上,以垂直于衬底的平面为纵截面,所述有源柱在所述纵截面上的投影形状包括十字形。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柱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所述第一段与所述衬底连接,其中,所述第二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一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所述第二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三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等于所述第三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或者,
所述第一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三段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
13.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结构还包括在所述衬底中的位线,所述位线沿所述有源柱的行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位线的顶面与所述有源柱的底面连接。
14.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体结构还包括沿所述有源柱的列方向间隔设置的字线,所述字线连接同一行中的所述有源柱。
15.根据权利要求10-14任一项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源柱的顶面上设有接触层,所述接触层上连接有电容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半导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结构的形状包括柱状或圆筒状。
CN202110926432.5A 2021-08-12 2021-08-12 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Pending CN11613336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6432.5A CN116133368A (zh) 2021-08-12 2021-08-12 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PCT/CN2021/113310 WO2023015586A1 (zh) 2021-08-12 2021-08-18 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US17/453,046 US20230049203A1 (en) 2021-08-12 2021-11-01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926432.5A CN116133368A (zh) 2021-08-12 2021-08-12 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33368A true CN116133368A (zh) 2023-05-16

Family

ID=851997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926432.5A Pending CN116133368A (zh) 2021-08-12 2021-08-12 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6133368A (zh)
WO (1) WO2023015586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193856B (zh) * 2023-04-23 2023-10-17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半导体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CN117497551B (zh) * 2023-12-25 2024-04-30 合肥晶合集成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653712B1 (ko) * 2005-11-14 2006-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핀펫에서 활성영역과 실질적으로 동일한 상면을 갖는소자분리막이 배치된 반도체 장치들 및 그 형성방법들
KR101528823B1 (ko) * 2009-01-19 2015-06-1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반도체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3474464B (zh) * 2013-08-27 2016-02-17 北京大学 一种复合机制的条形栅隧穿场效应晶体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57319A (zh) * 2018-09-27 2020-04-03 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 集成电路存储器及其形成方法、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
CN112164701B (zh) * 2020-09-29 2022-09-13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3015586A1 (zh) 2023-02-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95928A (en) High density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cell structure having a polysilicon pillar capacitor
US5733808A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cylindrical capacitor for a semiconductor device
US5460999A (en) Method for making fin-shaped stack capacitors on DRAM chips
CN116133368A (zh) 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KR100599098B1 (ko) 커패시터의 제조 방법
CN209785930U (zh) 电容器、dram单元和存储器
CN113675146A (zh) 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和存储器
CN111834338A (zh) 电容器及其形成方法、dram单元和存储器
KR100972900B1 (ko) 반도체 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KR930009577B1 (ko) 반도체 메모리 소자 및 그 제조방법
US5567640A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shaped capacitors in DRAM cells
US5792693A (en) Method for producing capacitors having increased surface area for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JPH0648719B2 (ja) 半導体記憶装置
JP2009267354A (ja) 半導体素子の製造方法及び半導体記憶装置
US5807782A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a stacked capacitor having a fin-shaped storage electrode on a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 cell
US11917806B2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US7312130B2 (en) Methods of forming capacitor structures including L-shaped cavities
KR100603117B1 (ko) 선택적 SiGe/Si 에칭을 사용한 칼라 형성 방법
US5563088A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stacked capacitor in a DRAM cell
KR970000717B1 (ko) 캐패시터 제조방법
US6509263B1 (en) Method for fabricating a semiconductor memory device having polysilicon with an enhanced surface concentration and reduced contact resistance
WO2023015642A1 (zh) 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WO2023015584A1 (zh) 半导体结构的制备方法及半导体结构
US20230049203A1 (en)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US20230223450A1 (en) Semiconductor structur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