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113734A - 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和编织品 - Google Patents

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和编织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113734A
CN116113734A CN202180061785.1A CN202180061785A CN116113734A CN 116113734 A CN116113734 A CN 116113734A CN 202180061785 A CN202180061785 A CN 202180061785A CN 116113734 A CN116113734 A CN 1161137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yarn
fiber
textile yarn
layer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6178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6113734B (zh
Inventor
吉田耕二
福岛直也
名本和广
中西辉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tika Tra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tika Tra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tika Tra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tika Trading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1137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373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611373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113734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0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or by the materials from which they are made
    • D02G3/04Blended or other yarns or threads containing compon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aterials
    • DTEXTILES; PAPER
    • D02YARNS; MECHANICAL FINISHING OF YARNS OR ROPES; WARPING OR BEAMING
    • D02GCRIMPING OR CURLING FIBRES, FILAMENTS, THREADS, OR YARNS; YARNS OR THREADS
    • D02G3/00Yarns or threads, e.g. fancy yarns;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D02G3/22Yarns or threads characterised by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blending, filament/fibre
    • D02G3/36Cored or coated yarns or threads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制成编织品时能够具备优异的抗起球性和拉伸性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一种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其在与纱线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截面中具有芯部和鞘部,芯部和鞘部均由短纤维形成,芯部包含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构成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在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中含有20质量%~70质量%的所述双组分复合短纤维,且满足以下(1)~(3)的全部特性值,(1)单丝拉伸强度为1.0cN/dtex以上,(2)捻系数K为120~180,(3)热水尺寸变化率为4%以上。

Description

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和编织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与纱线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截面中具有芯部和鞘部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且涉及在芯部包含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构成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以及由该纺织纱线得到的编织品。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能够得到具有拉伸性的编织品的纤维,在纺织纱线中,广泛使用以聚氨酯等具有伸缩性的长丝为芯、由木棉等天然纤维、合成纤维短纤维包覆(covering)而成的长短复合纺织纱线。
但是,聚氨酯存在由氯等化学药品引起的脆化大、染色牢固度低等问题,另外,在编织品的制造时或后加工中,也大多会发生聚氨酯的断丝,存在得到的编织品的品质降低的问题。另外,在将得到的编织品用于裤子等的情况下,也会发生因反复的膝盖的弯曲拉伸而引起的聚氨酯的拉伸回弹性的劣化导致的裤膝处磨破等,近年已经期望不使用聚氨酯的拉伸性优异的纺织纱线。
基于上述理由,近年开发了使用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的纤维、以及使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贴合为并列型的复合纤维(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这些纤维具有聚氨酯的缺点,即,由氯引起的劣化、裤膝处磨破等优异,但不是纺织纱线而是长丝,因此得到的编织品的手感变硬,在拉伸性、吸水性、吸湿性这样的穿着舒适性方面也差。
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能够得到具有干爽感、肌肤触感柔软的拉伸布帛的纺织纱线,提出了将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贴合为并列型而成的复合纤维(长纤维)作为芯丝置于中心,用棉的短纤维包覆其周围而成的包芯纱。
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包芯纱虽然能够得到肌肤触感柔软的编织品,但其目的在于得到布料薄、具有平坦感的拉伸布帛,因此难以得到蓬松性、吸水性优异的编织品。另外,芯部使用长纤维,因此也难以兼顾柔软的柔软性和拉伸性。
另外,一般而言,作为包芯纱的制造方法,如专利文献3记载的那样,作为公知的技术,已知以下方法:在纺纱工序中的精纺机中,一边介由进给辊对长纤维纱赋予一定张力,一边向与精纺机的牵伸过程的短纤维束共通的前辊供给,在纱线轴向上复合一定质量的长纤维纱和短纤维进行加捻。在精纺机上安装进给辊,通过在从前辊纺出的粗纱中心部插入长纤维,能够得到高包覆率的包芯纱,但如果长纤维纱、粗纱的张力变动,则基于短纤维的长纤维纱的包覆率也会变动,存在形成芯部的长纤维纱在复合细纱的表面露出的情况,存在制成布料时容易起球的缺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4680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3-22174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8-248402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制成编织品时能够具备优异的抗起球性和拉伸性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以下见解并完成本发明:不是在芯部使用长纤维得到的包芯纱,而是芯部、鞘部都使用短纤维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芯部使用特定量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构成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制成单丝拉伸强度、捻系数K以及热水尺寸变化率满足特定范围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从而能够充分表现出由芯部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带来的蓬松性和拉伸性,在制成编织品时能够具备优异的抗起球性和拉伸性。
即,本发明提供下述的(A)~(H)的方式的发明。
(A)一种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其在与纱线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截面中具有芯部和鞘部,芯部和鞘部均由短纤维形成,芯部包含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构成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中包含20质量%~70质量%的所述双组分复合短纤维,且满足以下(1)~(3)的全部特性值。
(1)单丝拉伸强度为1.0cN/dtex以上;
(2)捻系数K为120~180;
(3)热水尺寸变化率为4.0%以上。
(B)根据(A)所述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其中,鞘部包含纤维素系短纤维,且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中包含30质量%~70质量%的纤维素系短纤维。
(C)根据(A)所述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其中,鞘部包含兽毛纤维,且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包含30质量%~70质量%的兽毛纤维。
(D)根据(A)~(C)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其中,形成芯部的单纤维的总质量:形成鞘部的单纤维的总质量为30~70:70~30。
(E)根据(A)~(D)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其中,所述双组分复合短纤维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以并列型(side-by-side tape)贴合而成的复合短纤维。
(F)根据(E)所述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其中,所述双组分复合短纤维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截面形状是在外周具有槽部的卵型形状,所述双组分复合短纤维满足以下(a)~(e)的全部特性值。
(a)长宽比A∶B(A为截面长轴长度,B为截面短轴长度)为1.8∶1~1.2∶1;
(b)单纤维纤度为0.8~3.0dtex;
(c)纤维长度为30~60mm;
(d)拉伸强度为2.0~4.0cN/dtex;
(e)所述槽部的数量为2以上。
(G)一种织物,其包含(A)至(F)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
(H)一种编织物,其包含(A)至(F)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层结构纺织线。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芯部使用特定量的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构成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通过使单丝拉伸强度、捻系数K及热水尺寸变化率满足特定范围,能够充分地表现出由芯部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带来的蓬松性和拉伸性,能够得到柔软的拉伸性、蓬松性、吸水性优异且起球性能优异的编织品。
因此,本发明的编织品作为衣料用途,成为均适合外穿用、内穿用的原材料。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中使用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的截面形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粗纺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的示意图。
图3是表示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制造工序中使用的粗纺机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概略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双层结构纺织纱线
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是在与纱线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截面中具有芯部和鞘部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其特征在于芯部和鞘部均由短纤维形成,芯部包含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构成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在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中包含20质量%~70质量%的所述双组分复合短纤维,且单丝拉伸强度、捻系数K及热水尺寸变化率满足特定范围。以下,对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进行详细说明。
[芯部]
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芯部包含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及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构成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在本发明中,“双组分复合短纤维”是指:在1根单纤维中贴合2种各自的聚合物而存在的短纤维。
本发明中使用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的构成聚合物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本发明中使用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通过由上述2种聚合物构成,通过接受热处理能够具备表现出卷曲(crimp)的特性(潜在卷曲性能),因此能够对使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而得到的编织品赋予蓬松性和拉伸性。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中,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质量比优选为35/65~65/35,更优选为40/60~60/40。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中,对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复合方式,没有特别限制,但从具备优异的潜在卷曲性能,更进一步提高使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而得到编织品的拉伸性的观点出发,优选为并列型,即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贴合为并列型而成的结构。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为并列型的情况下,作为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截面形状(以下,有时简称为“截面形状”),优选为卵型的形状,且在卵型的形状的外周具有槽部。槽部的数量优选为2以上,其中,优选为具有2个槽部的雪人型的截面形状。在此,所谓的“具有2个槽部的雪人型的截面形状”,具体而言,是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贴合为并列型而形成的卵型的形状的外周,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的接合部的外周部分设置有凹部(槽部)的形状,例如可举出图1所示的截面形状。通过具有这样的设有槽部的截面形状,从而更容易表现出卷曲。
在本发明中使用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为并列型的情况下,对于截面形状中的截面长轴长度A和截面短轴长度B的长宽比(A∶B),没有特别限制,长宽比(A∶B)优选为1.8∶1~1.2∶1,更优选为1.6∶1~1.4∶1。通过使长宽比(A∶B)满足上述范围,使其具备充分的潜在卷曲性能的同时,表现的卷曲的刚性也能够变得良好并具备优异的拉伸回弹性。在此,截面长轴长度A是指:在连接截面形状的端部和端部的线段内最长线段的长度,截面短轴长度B是指:穿越求出截面长轴长度的线段的中点,且连接与长轴长度正交的直线上的端部和端部的线段的长度,例如,具有2个槽部的雪人形的截面形状的情况下的截面长轴长度A和截面短轴长度B如图1所示。
本发明中使用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的单纤维纤度优选为0.8dtex~3.0dtex,尤其是,从使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得到编织品的拉伸的复原性和手感的方面出发,优选为1.7dtex~2.2dtex。其中,双组分复合短纤维的单纤维纤度为根据JIS L 1015:2010“化学纤维短纤维试验方法”的“8.5.1公量纤度”的“a)A法”中记载的方法而测定得到的值。
另外,本发明中使用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的纤维长度根据鞘部使用的短纤维的种类适当调整即可,优选为20mm~50mm,更优选为25mm~50mm。其中,双组分复合短纤维的纤维长度为根据JIS L 1015:2010“化学纤维短纤维试验方法”的“8.4.1平均纤维长度”的“a)短纤维长度分布图法(A法)”中记载的方法而测定得到的值。
进而,对于本发明中使用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的拉伸强度,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2.0cN/dtex~4.0cN/dtex,更优选为3.0cN/dtex~4.0cN/dtex。通过满足这样的拉伸强度,能够对双层结构纺织纱线赋予充分的强度,在编织品的生产时不易产生断丝,能够使得到的编织品适当具备充分的强度和抗起球性。其中,双组分复合短纤维的拉伸强度是根据JISL 1015:2010“化学纤维短纤维试验方法”的“8.7拉伸强度及伸长率”的“8.7.1标准时试验”中记载的方法,设定夹具间隔20mm、拉伸速度20mm/分钟而测定得到的值。
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中包含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的比例为20质量%~70质量%,其中优选为30质量%~65质量%,更优选为30质量%~45质量%。如果双组分复合短纤维的比例小于20质量%,则由双组分复合短纤维带来的卷曲的表现变少,无法对得到的编织品赋予拉伸性、蓬松性,另一方面,如果超过70质量%,则构成鞘部的纤维根数不足,芯部在纱线表面露出,得到的编织品的抗起球性差的同时,手感变硬。
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芯部可以仅由双组分复合短纤维形成,也可以由双组分复合短纤维和其他短纤维形成。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中,作为双组分复合短纤维相对于构成芯部的短纤维的总量100质量份的比率,例如可举出75质量份以上,优选为75~100质量份,更优选为80~100质量份。通过在芯部中以这样的比率含有双组分复合短纤维,能够使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具备充分的潜在卷曲性能的同时,对使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而得到的编织品赋予更优异的拉伸性、蓬松性。
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中,在芯部含有双组分复合短纤维以外的短纤维的情况下,关于该短纤维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聚酯、尼龙、维纶、聚氨酯、聚丙烯等合成纤维;棉、麻、竹等植物纤维;粘胶人造丝、溶剂纺丝纤维素纤维、莱赛尔纤维等再生纤维;羊毛、山羊绒、骆驼毛、安哥拉兔毛、马海毛、羊驼毛、水貂毛、海豹毛等兽毛纤维;莫代尔纤维等。
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中,在芯部含有双组分复合短纤维以外的作为短纤维的合成纤维、再生纤维或植物纤维的情况下,关于这些短纤维的单纤维纤度,根据该短纤维的种类适当设定即可。例如,如果是芯部含有双组分复合短纤维以外的合成纤维或再生纤维的情况,则该合成纤维或再生纤维的单纤维纤度优选为0.8dtex~3.0dtex,更优选为1.7dtex~2.2dtex。另外,例如,如果是芯部含有双组分复合短纤维以外的植物纤维的情况,则作为该植物纤维的纤度,优选为2.6μg/英寸~6.0μg/英寸,优选为3.0μg/英寸~5.0μg/英寸。其中,所述合成纤维或再生纤维的单纤维纤度为根据JIS L 1015:2010“化学纤维短纤维试验方法”的“8.5.1公量纤度”的“a)A法”中记载的方法而测定得到的值。另外,上述植物纤维的纤度是根据植物纤维的种类利用JIS等规定的标准的方法测定得到的值,具体而言,如果是棉的情况,则是按照JIS L 1019:2006“棉纤维试验方法”的“7.4纤度”的“7.4.1采用马克隆尼气流式纤维细度测试仪(Micronaire)的方法”中记载的方法测定得到的值。
另外,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中,在芯部含有双组分复合短纤维以外的短纤维的情况下,关于该短纤维的纤维长度,根据该短纤维的种类适当设定即可,优选为20mm~50mm,更优选为25mm~50mm。在该短纤维为兽毛纤维的情况下,只要以成为所述纤维长度的方式进行切割使用即可。在此,该短纤维的纤维长度是根据使用的短纤维的种类利用JIS等规定的标准的方法测定得到的值,具体而言,在合成纤维或再生纤维的情况下,是按照JIS L 1015:2010“化学纤维短纤维试验方法”的“8.4.1平均纤维长度”的“a)短纤维长度分布图法(A法)”中记载的方法;在棉的情况下,按照JIS L 1019:2006“棉纤维试验方法”的“7.2纤维长度”的“7.2.1采用分拣器的方法”的“A法(双分选法)”中记载的方法;在羊毛的情况下,按照JIS L 1081:2014“羊毛纤维试验方法”的“7.2平均纤维长度”的“7.2.1A法(采用电子机器的方法)”中记载的方法测定得到的值。
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中,作为在芯部含有双组分复合短纤维以外的短纤维的情况下的优选的一个例子,可举出芯部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以外的短纤维与形成鞘部的短纤维相同。
[鞘部]
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鞘部只要由短纤维形成即可,作为形成鞘部的短纤维,优选纤维素系短纤维和/或兽毛纤维。
作为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鞘部中使用的纤维素系短纤维,例如可举出棉、麻、竹等植物纤维;粘胶人造丝、溶剂纺丝纤维素纤维、莱赛尔纤维等再生纤维;莫代尔纤维等。这些纤维素系短纤维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其中,可优选举出天然纤维、再生纤维,更优选举出棉、莱赛尔。
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鞘部中使用纤维素系短纤维的情况下,鞘部可以仅由纤维素系短纤维形成,另外,也可以将纤维素系短纤维与其他短纤维组合而形成。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鞘部由纤维素系短纤维和其他短纤维形成的情况下,对于该其他短纤维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聚酯、尼龙、维纶、聚氨酯、聚丙烯等合成纤维;兽毛纤维等。
另外,在本发明中,兽毛纤维是指:以蛋白质为构成成分的来自动物的短纤维。作为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鞘部中使用的兽毛纤维,例如可举出由羊毛、山羊绒、骆驼毛、安哥拉兔毛、马海毛、羊驼毛、水貂毛、海豹毛等得到的动物纤维。这些兽毛纤维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混合使用2种以上。其中,可优选举出羊毛。
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鞘部中使用的兽毛纤维优选实施防缩加工。兽毛纤维具有高级感,在裁制合身性优异等感性面优异,但在家庭洗涤时存在大幅收缩而发生毡化的缺点,为了改善这些问题,优选实施防缩加工。兽毛纤维的防缩加工能够利用公知的方法实施,例如可举出:(1)利用次氯酸钠、二氯异氰脲酸钠等氯化剂、或单过硫酸、高锰酸钾等氧化剂使兽毛纤维的氧化皮脱离的方法;(2)在上述(1)的处理后,利用聚酰胺环氧氯丙烷树脂包覆兽毛纤维的氧化皮的方法;(3)利用合成高分子包覆兽毛纤维的氧化皮的方法;(4)通过利用低温等离子体处理、电晕放电处理等对纤维表面进行改性,从而减少兽毛纤维的摩擦系数的各向异性的方法等。在这些防缩加工中,从操作性、成本以及防缩效果的平衡考虑,优选应用(1)的方法。
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鞘部中使用兽毛纤维的情况下,鞘部可以仅由兽毛纤维形成,另外,也可以由兽毛纤维与其他短纤维组合而形成。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鞘部由兽毛纤维和其他短纤维形成的情况下,对于该其他短纤维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聚酯、尼龙等合成纤维;纤维素系短纤维等。
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鞘部中使用纤维素系短纤维的情况下,关于该纤维素系短纤维的单纤维纤度,根据其种类适当设定即可。例如,如果是使用再生纤维作为纤维素系短纤维的情况,则该再生纤维的单纤维纤度优选为0.8dtex~3.0dtex,更优选为1.7dtex~2.2dtex。另外,如果是使用植物纤维作为纤维素系短纤维的情况,则作为该植物纤维的纤度,优选为2.6μg/英寸~6.0μg/英寸,更优选为3.0μg/英寸~5.0μg/英寸。在此,所述再生纤维的单纤维纤度为根据JIS L 1015:2010“化学纤维短纤维试验方法”的“8.5.1公量纤度”的“a)A法”中记载的方法而测定得到的值。另外,上述植物纤维的纤度是按照植物纤维的种类利用JIS等规定的标准的方法测定得到的值,具体而言,如果是棉的情况,则是按照JIS L 1019:2006“棉纤维试验方法”的“7.4纤度”的“7.4.1采用马克隆尼气流式纤维细度测试仪(Micronaire)的方法”中记载的方法测定得到的值。
另外,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鞘部中使用纤维素系短纤维和/或兽毛纤维的情况下,作为该纤维素系短纤维和/或兽毛纤维的纤维长度,根据其种类适当设定即可,例如优选20mm~50mm,更优选25mm~50mm。在兽毛纤维的情况下,以成为所述纤维长度的方式进行切割使用即可。其中,该纤维素系短纤维和/或兽毛纤维是根据其种类利用JIS等规定的标准的方法测定得到的值,具体而言,如果是棉(纤维素系短纤维)的情况,则是按照JIS L 1019:2006“棉纤维试验方法”的“7.2纤维长度”的“7.2.1采用分拣器的方法”的“A法(双分选法)”中记载的方法;如果是在再生纤维(纤维素系短纤维)的情况,则是按照JISL1015∶2010“化学纤维短纤维试验方法”的“8.4.1平均纤维长度”的“a)短纤维长度分布图法(A法)”中记载的方法;如果是羊毛(兽毛纤维)的情况,则是按照JIS L 1081:2014“羊毛纤维试验方法”的“7.2平均纤维长度”的“7.2.1A法(采用电子机器的方法)”中记载的方法测定得到的值。
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鞘部中使用纤维素系短纤维和/或兽毛纤维的情况下,作为纤维素系短纤维和/或兽毛纤维相对于构成鞘部的短纤维的总量100质量份的比率,可优选举出80~100质量份,更优选举出90~100质量份。通过在鞘部中以这样的比率含有纤维素系短纤维和/或兽毛纤维,对于使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而得到的编织品,能够在赋予更优异的抗起球性和拉伸性的同时,赋予优异的吸水性、蓬松性、柔软的手感。
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鞘部中使用纤维素系短纤维和/或兽毛纤维的情况下,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中包含的纤维素系短纤维和/或兽毛纤维的比例优选为30质量%~70质量%,更优选为40质量%~65质量%。在此,“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中包含纤维素系短纤维和/或兽毛纤维的比例”是指:在芯部包含纤维素系短纤维和/或兽毛纤维的情况下,芯部和鞘部中包含的纤维素系短纤维和/或兽毛纤维的合计质量相对于双层结构纺织线的总质量的比例。通过以这样的比例包含纤维素系短纤维和/或兽毛纤维,对于使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而得到的编织品,能够在赋予更优异的抗起球性和拉伸性的同时,赋予优异的吸水性、蓬松性、柔软的手感。
[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芯鞘结构]
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在与纱线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中,具有所述芯部被所述鞘部包覆得到的双层结构。
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中,作为形成芯部的短纤维的总质量:形成鞘部的短纤维的总质量的比率,优选为30~70:70~30,更优选为35~65:65~35,进一步优选为40:66~50:50。
[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单丝拉伸强度、捻系数K及热水尺寸变化率]
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满足以下(1)~(3)的全部特性值。
(1)单丝拉伸强度为1.0cN/dtex以上;
(2)捻系数K为120~180;
(3)热水尺寸变化率为4.0%以上。
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单丝拉伸强度为1.0cN/dtex以上即可,优选为1.2cN/dtex~3.0cN/dtex。如果单丝拉伸强度小于1.0cN/dtex,则纺纱中的高速运转、织造、编织工序中的磨损等引起的断丝现象加剧,得到的编织品的品质降低。另外,如果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单丝拉伸强度为1.0cN/dtex~3.0cN/dtex的范围内,则得到的编织品容易因摩擦而绒毛脱落,容易具备更优异的抗起球性。其中,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单丝拉伸强度是根据JIS L 1095:2010“一般纺织纱线试验方法”的“9.5单丝拉伸强度和伸长率”的“9.5.1JIS法”的“a)标准时”中记载的方法,在夹具间隔为50cm,拉伸速度为30cm的条件下测定得到的值。
为了将单丝拉伸强度设为上述的范围,例如调节形成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芯部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的量、根据需要配合于芯部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以外的短纤维的种类和量、配合于鞘部的短纤维的种类和量、制造工序中的粗纱的拉伸倍率等即可。
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捻系数K为120~180即可,从进一步提高拉伸性、抗起球性及纱线强力的观点出发,更优选为130~150。如果捻系数K小于120,则不会妨碍芯部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的卷曲的显现,因此得到的编织品虽然拉伸性、蓬松性、柔软的手感良好,但纱线强力变低,短纤维的集束性也降低,因此,产生纱线的跳纱或绒毛变多,从而导致抗起球性恶化。另一方面,如果捻系数K超过180,则妨碍芯部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的卷曲的显现,由此得到的编织品的拉伸性及蓬松性降低。在此,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捻系数K是根据以下的式(i)计算得到的值。另外,加捻次数T是根据JIS L 1095:2010“一般纺织纱线试验方法”的“9.15捻数”的“9.15.1采用JIS法”的“a)A法”中记载的方法测定得到的值。
[数学式1]
Figure BDA0004115796070000141
T=加捻次数/m
Ne=英制棉纱支数
为了使捻系数K在上述范围内,例如,在制造工序中,调节粗纱的拉伸倍率、加捻操作的条件等即可。
另外,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热水尺寸变化率为4.0%以上即可,优选为4.5%~8.0%,更优选为4.6%~6.0%。如果热水尺寸变化率小于4%,则得到的编织品的拉伸性差。在此,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热水尺寸变化率是按照JIS L 1095:2010“一般纺织纱线试验方法”的“9.24热水尺寸变化率”的“A法”中记载的方法测定得到的值。
为了使热水尺寸变化率在上述范围内,例如,调节形成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芯部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的结构和量、制造工序中的粗纱的拉伸倍率等即可。
[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支数]
作为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支数,以英制棉纱支数计优选为10~80,更优选为20~60,进一步优选为30~60。在此,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英制棉纱支数是根据JIS L1095:2010“一般纺织纱线试验方法”的“9.4.2表观特克斯(Tex)及支数”中记载的方法测定得到的值。
[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形态]
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能够以单丝的状态使用,也可以用作由2根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捻合而得到的双纱、或由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与其他纺织纱线或合成纤维的长丝捻合而成的双纱。
在将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制成双纱的情况下,考虑到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蓬松性、拉伸性的显现,优选将双纱的捻数设为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捻数的30%~100%,优选为40%~70%。
[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制造方法]
关于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制造方法,作为得到具备所述结构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为限度,没有特别限制,以下,对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制造方法的优选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首先,将形成芯部和鞘部的短纤维分别投入至混打棉机、梳棉机,得到芯部形成用生条和鞘部形成用生条。然后,将芯部形成用生条添附于并条工序而得到纱条S1,将鞘部形成用生条同样添附于并条工序而得到纱条S2。
接着,使用图2(概略截面图)及图3(概略截面图)所示的结构的粗纺机,供给芯部用的纱条S1和鞘部用的纱条S2,将相对于图2中的流动方向的纱条S1的向锭头的行进角度θ设为60°,得到加捻的粗纱。
然后,使得到的粗纱通至精纺机的喇叭头(guide),依次经由后辊、皮圈、前辊,在这些总辊之间进行20~50倍的拉伸后,进行利用了主轴的旋转的加捻和卷绕操作,由此得到期望的单丝拉伸强度、捻系数K及热水尺寸变化率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得到的纺织纱线在精加工工序中,被大卷装化(large package),除去缺陷。
2.编织品
本发明的编织品(织物或编织物)的特征为含有上述双层结构纺织纱线(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作为构成纱线。本发明的编织品通过使用上述双层结构纺织纱线进行织造编织,能够具备优异的抗起球性和拉伸性。以下,对本发明的编织品进行详述。
[织物]
在本发明的织物中,经纱和纬纱中的至少一者使用所述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即可。对于本发明的织物中的所述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3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35质量%~1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50质量%~100质量%。通过使织物中的所述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使用量满足所述范围,能够适当具现优异的抗起球性和拉伸性,在穿着时感觉到伸展感,具有舒适的穿着感的同时,在反复的穿着中拉伸回弹性也良好,例如能够有效抑制裤子的膝盖磨破等不良的产生。
关于本发明的织物中的编织密度,根据织物的用途等适当设定即可,例如可举出:经密度为50~200根/2.54cm且纬密度为50~100根/2.54cm、优选经密度为80~150根/2.54cm且纬密度为50~80根
/2.54cm。在此,织物的编织密度是根据JIS L 1096:2010“织物及编织物的布料试验方法”的“8.6.1织物的密度”的“a)A法(JIS法)”中记载的方法而测定得到的值。
在本发明的织物中,作为具备优异的拉伸性的指标,可举出纬向的伸长率(载荷负荷1分钟后)为10%~20%。在此,纬向的伸长率(载荷负荷1分钟后)是根据JIS L 1096:2010“织物及编织物的布料试验方法”的“8.16.1伸长率”的“b)B法(织物的恒定载荷法)”中记载的方法,通过测定标记200mm间隔的记号并施加14.7N的载荷保持1分钟后的伸长率来求得的值。
进而,在本发明的织物中,作为具备优异的拉伸性的指标,可举出纬向的伸长率(载荷负荷1小时后)为12%~25%。在此,纬向的伸长率(载荷负荷1小时后)是根据JIS L1096:2010“织物及编织物的布料试验方法”的“8.16.1伸长率”的“b”B法(织物的恒定载荷法)”中记载的方法,通过测定标记200mm间隔的记号并施加14.7N的载荷保持1小时后的伸长率来求得的值。
另外,为了使纬向的伸长率(载荷负荷1分钟后)和(载荷负荷1小时后)为所述范围,使用上述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作为本发明织物的构成纱线的同时,例如将织物的覆盖系数(CF)设定为20~33,优选设定为30~33即可。在此,织物的覆盖系数(CF)是根据下述式(ii)计算得到的值。
[数学式2]
Figure BDA0004115796070000171
X:织物的每2.54厘米的经纱根数
Y:织物的每2.54厘米的纬纱根数
D1:经纱的纤度(英制棉纱支数)
D2:纬纱的纤度(英制棉纱支数)
对于本发明的织物的编织组织,没有特别限制,例如可举出平纹组织、斜纹组织、缎纹组织、提花组织(浮纹组织(lappet)、多臂提花(Dobby jacquard)、提花(Jacquard)等)、双层织物等。
本发明的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起球性和拉伸性,而且蓬松性也优异,具有柔软的手感,作为衣料用途的布料,成为外穿用和内穿用均优选的原材料。
[编织物]
在本发明的编织物中,作为构成纱线的至少1个使用上述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即可。对于本发明的编织物中的上述双层结构纺织线的使用量,没有特别限制,优选为3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50质量%~100质量%,进一步优选为80质量%~100质量%。
关于本发明的编织物中的编织密度,根据编织物的用途等适当设定即可,例如,可举出横列密度为30~70根/2.54cm且纵行密度为20~50根/2.54cm,优选横列密度为32~70根/2.54cm且纵行密度为24~45根/2.54cm。其中,编织物的编织密度是根据JIS L 1096:2010“织物及编织物的布料试验方法”的“8.6.2编织物的密度”中记载的方法测定得到的值。
关于本发明的编织物的单位面积重量,根据编织物的用途等适当设定即可,例如可举出100g/m2~200g/m2,优选为110g/m2~190g/m2
进而,在本发明的编织物中,作为具备优异的拉伸性的指标,可举出横向的伸长率为28%~70%。在此,编织物的横向的伸长率是根据JIS L 1096:2010“织物及编织物的布料试验方法”的“8.16.1伸长率”的“b)B法(织物的恒定载荷法)”中记载的方法,通过测定标记200mm间隔的记号并施加14.7N的载荷保持1分钟后的伸长率来求得的值。
作为本发明的编织物的构成纱线,在混合所述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和其他纱线的情况下,为了具备优异的抗起球性,优选以在布料表面出现所述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方式配置的组织。通过制成这样的组织,即使不实施特别的加工,也能够使抗起球性为3级以上。其中,抗起球性的等级是根据JIS L 1076:2012“织物及编织物的起球试验方法”的“8.1JIS法”的“8.1.1A法(使用ICI形试验机的方法)”中记载的方法而求得的值。
作为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组织,具体而言,可举出平针、双罗纹、圆形罗纹、华夫格、背毛组织、集圈网眼(日文:鹿の子)、凸纹(日文:ピケ)、网眼、胖花、双面组织等纬编物。另外,本发明的编织物的编织组织也可以是使用了无缝电脑横机得到的组织、经平半幅组织(日文:トリコットハーフ)等经编等。
本发明的编织物具有优异的抗起球性和拉伸性,而且蓬松性也优异,具有柔软的手感,作为衣料用途的布料,成为外穿用和内穿用均优选的原材料。
实施例
以下,示出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实施例。
1.测定·试验方法
实施例中的各特性值的测定、试验方法如下所述。
〔双组分复合短纤维、聚酯纤维、维纶纤维及莱赛尔纤维的纤维长度及单纤维纤度〕
根据JIS L 1015:2010“化学纤维短纤维试验方法”的“8.4.1平均纤维长度”的“a)短纤维长度分布图法(A法)”中记载的方法,测定双组分复合短纤维的纤维长度。另外,根据JIS L 1015:2010“化学纤维短纤维试验方法”的“8.5.1公量纤度”的“a)A法”中记载的方法,测定双组分复合短纤维的单纤维纤度。
〔棉的纤维长度及单纤维纤度〕
棉的纤维长度按照JIS L 1019:2006“棉纤维试验方法”的“7.2纤维长度”的“7.2.1采用分拣器的方法”的“A法(双分选法)”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棉的单纤维纤度根据JIS L 1019:2006“棉纤维试验方法”的“7.4纤度”的“7.4.1马克隆尼气流式纤维细度测试仪(Micronaire)的方法”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羊毛纤维的纤维长度〕
羊毛纤维的切割长度(纤维长度)根据JIS L 1081:2014“羊毛纤维试验方法”的“7.2平均纤维长度”的“7.2.1A法(利用电子机器的方法)”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双组分复合短纤维、聚酯纤维及维纶纤维的拉伸强度〕
根据JIS L 1015:2010“化学纤维短纤维试验方法”的“8.7拉伸强度及伸长率”的“8.1.1标准时试验”中记载的方法,以夹具间隔20mm、拉伸速度20mm/分钟测定双组分复合短纤维的拉伸强度。
〔纺织纱线的单丝拉伸强度〕
根据JIS L 1095:2010“一般纺织纱线试验方法”的“9.5单丝拉伸强度和伸长率”的“9.5.1JIS法”的“a)标准时”中记载的方法,以夹具间隔50cm、拉伸速度30cm测定纺织纱线的单丝拉伸强度。
〔捻系数K〕
捻系数K按照以下式(i)算出。
Figure BDA0004115796070000201
T=加捻次数/m
Ne=英制棉纱支数
其中,加捻次数T根据JIS L 1095:2010“一般纺织纱线试验方法”的“9.15捻数”的“9.15.1JIS法”的“a)A法”中记载的方法进行测定。
〔英制棉纱支数〕
根据JIS L 1095:2010“一般纺织纱线试验方法”的“9.4.2表观特克斯(Tex)及支数”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纺织纱线的英制棉纱支数。
〔热水尺寸变化率〕
根据JIS L 1095:2010“一般纺织纱线试验方法”的“9.24热水尺寸变化率”的“A法”中记载的方法,测定纺织纱线的热水尺寸变化率。
〔织物和编织物的伸长率〕
根据JIS L 1096:2010“织物及编织物的布料试验方法”的“8.16.1伸长率”的“b)B法(织物的恒定载荷法)”中记载的方法,通过标记200mm间隔的记号并施加14.7N的载荷,测定织物的纬向的伸长率及编织物的横向的伸长率。将施加载荷并保持1分钟后的伸长率的测定值设为“伸长率1”,将施加载荷并保持1小时后的伸长率的测定值设为“伸长率2”。
〔抗起球性〕
根据JIS L 1076:2012“织物及编织物的起球试验方法”的“8.1JIS法”的“8.1.1A法(使用ICI型试验机的方法)”中记载的方法,评价织物及编织物的抗起球性(级)。操作时间为:织物为10小时,编织物为5小时。
2.作为原料使用的短纤维
在实施例和比较例的纺织纱线的制造中,使用了以下短纤维。
〔双组分复合短纤维〕
F1: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与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的质量比率为50/50,与纱线长度方向垂直的截面以图1所示的卵型形状(具有2个槽部的雪人形状)贴合为并列型,单纤维纤度为2.0dtex,纤维长度为38mm,拉伸强度为3.4cN/dtex,长宽比(A:B)为1.5:1的短纤维
F2:与F1相同的短纤维,纤维长度为51mm。
〔棉〕
M1:纤度4.9μm/英寸,纤维长度33mm的物质(澳州棉)
〔莱赛尔纤维〕
R1:尤尼吉可贸易公司制造“莱赛尔KF”(单纤维纤度1.3dtex、纤维长度38mm)
〔兽毛纤维〕
U1:用次氯酸钠、二氯异氰脲酸钠实施了防缩处理得到的羊毛纤维(美利奴羊毛,切割成38mm使用)
〔聚酯纤维〕
P1: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构成的短纤维,纤维长度为38mm,单纤维纤度为1.45dtex,拉伸强度为5.9cN/dtex。
〔维纶纤维〕
V1:可乐丽公司制造的水溶性维纶“K-II型WN4”,纤维长度为38mm,单纤维纤度为1.7dtex,拉伸强度为7.0cN/dtex。
3.纺织纱线的制造及物性评价
〔实施例1〕
芯部用纱条:将81.6质量%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F1和18.4质量%的棉M1混合使用,投入至混打棉机、梳棉机中,得到生条,进而将生条添附至混炼工序,得到了纱条S1。
鞘部用纱条:使用100质量%的棉M1,经过混打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得到纱条S2。
使用图2(概略截面图)及图3(概略截面图)所示的结构的粗纺机,供给芯部用的纱条S1和鞘部用的纱条S2,使拉伸后的各纱条的质量比成为S1∶S2=49∶51的,将相对于图2中的出模方向(Draft direction)的芯部用的纱条S1的向锭头的行进角度θ设为60°,得到粗纱质量为275gr/30yd(1gr=0.65g、1yd=0.9144m),捻数为0.961次/2.54cm的粗纱。
将该粗纱通至精纺机的喇叭头(guide),依次经由后辊、皮圈、前辊,进行35.5倍的拉伸后,进行利用了主轴旋转的加捻和卷绕操作。在加捻和卷绕操作中,将线通至卷绕于环状的引导件的牵引线而卷绕于线轴,通过摩擦等使拖拉器比线轴慢地旋转,由此赋予加捻。如此,得到30支数(英制棉纱支数)、捻系数K=150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
〔实施例2〕
使用与实施例1相同的粗纱,将精纺机中的拉伸倍率变更为47.3倍,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纺织,得到40支数(英制棉纱支数)、捻系数K=150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
〔实施例3〕
在芯部用纱条中,使用莱赛尔纤维R1代替棉M1,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得到芯部用的纱条S1。
作为鞘部用纱条,使用100质量%的莱赛尔纤维R1,经过混打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得到纱条S2。
使用这些纱条S1和S2,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2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纺织,得到40支数(英制棉纱支数)、捻系数K=150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
〔实施例4〕
在芯部用纱条中,使用兽毛纤维U1代替棉M1,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进行,得到芯部用的纱条S1。
作为鞘部用的纱条,使用100质量%的兽毛纤维U1,经过混打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得到纱条S2。
使用这些纱条S1和S2,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纺织,得到30支数(英制棉纱支数)、捻系数K=150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
〔实施例5〕
使用与实施例4相同的粗纱,将精纺机中的拉伸倍率变更为47.3倍,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纺织,得到40支数(英制棉纱支数)、捻系数K=150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
〔实施例6〕
将与实施例1相同的粗纱通至精纺机的喇叭头(guide),依次经由后辊、皮圈、前辊进行47.3倍的拉伸之后,进行利用主轴旋转的加捻及卷绕操作。在加捻和卷绕操作中,通过调整向主轴供给的速度和主轴旋转次数来进行加捻。如此,得到40支数(英制棉纱支数)、捻系数K=130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
〔实施例7〕
将与实施例1相同的粗纱通至精纺机的喇叭头(guide),依次经由后辊、皮圈、前辊进行47.3倍的拉伸之后,进行利用主轴旋转的加捻及卷绕操作。在加捻和卷绕操作中,通过调整向主轴供给的速度和主轴旋转次数来进行加捻。如此,得到40支数(英制棉纱支数)、捻系数K=140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
〔实施例8〕
芯部用纱条:将80质量%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F1和20质量%的维纶纤维V1混合,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纱条S1。
鞘部用纱条:使用100质量%的莱赛尔纤维R1,经过混打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得到纱条S2。
使用图2(概略截面图)及图3(概略截面图)所示的结构的粗纺机,供给芯部用的纱条S1和鞘部用的纱条S2,使拉伸后的各纱条的质量比成为S1∶S2=40∶6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粗纱。
将该粗纱通至精纺机的喇叭头(guide),依次经由后辊、皮圈、前辊进行59.1倍的拉伸后,进行利用主轴旋转的加捻及卷绕操作。在加捻和卷绕操作中,通过调整向主轴供给的速度和主轴旋转次数来进行加捻。如此,得到50支数(英制棉纱支数)、捻系数K=150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
〔实施例9〕
芯部用纱条:使用100质量%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F1,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纱条S1。
鞘部用纱条:使用100质量%的莱赛尔纤维R1,经过混打棉工序、梳棉工序、并条工序,得到纱条S2。
使用图2(概略截面图)及图3(概略截面图)所示的结构的粗纺机,供给芯部用的纱条S1和鞘部用的纱条S2,使拉伸后的各纱条的质量比成为S1∶S2=40∶60,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相同得到粗纱。
将该粗纱通至精纺机的喇叭头(guide),依次经由后辊、皮圈、前辊进行71.0倍的拉伸后,进行利用主轴旋转的加捻及卷绕操作。在加捻和卷绕操作中,通过调整向主轴供给的整体速度和主轴旋转次数来进行加捻。如此,得到60支数(英制棉纱支数)、捻系数K=150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
〔比较例1〕
芯部用纱条:使用100质量%的聚酯纤维P1,投入到混打棉机、梳棉机中,得到生条,进而对生条添附至并条工序,得到纱条S1。
将芯部用纱条变更为上述纱条,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纺织,得到30支数(英制棉纱支数)、捻系数K=150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
〔比较例2〕
使用与比较例1相同的粗纱,并将精纺机中的拉伸倍率变更为47.3倍,除此以外,在与实施例1相同的条件下进行纺织,得到40支数
(英制棉纱支数)、捻系数K=150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
〔比较例3〕
将双组分复合短纤维F1和棉M1以40/60的质量比混纺,得到粗纱。
将该粗纱通至精纺机的喇叭头(guide),依次经由后辊、皮圈、前辊,进行35.5倍的拉伸后,进行利用主轴旋转的加捻和卷绕操作。在加捻和卷绕操作中,通过调整向主轴供给的速度和主轴旋转次数来进行加捻。如此,得到30支数(英制棉纱支数)、捻系数K=150的混纺纺织纱线。
〔比较例4〕
将与实施例1相同的粗纱通至精纺机的喇叭头(guide),依次经由后辊、皮圈、前辊,进行47.3倍的拉伸后,进行利用主轴旋转的加捻及卷绕操作。在加捻和卷绕操作中,通过调整向主轴供给的速度和主轴旋转次数来进行加捻。如此,得到40支数(英制棉纱支数)、捻系数K=100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
〔比较例5〕
将与实施例1相同的粗纱通至精纺机的喇叭头(guide),依次经由后辊、皮圈、前辊,进行47.3倍的拉伸后,进行利用主轴旋转的加捻及卷绕操作。在加捻和卷绕操作中,通过调整向主轴供给的速度和主轴旋转次数来进行加捻。如此,得到40支数(英制棉纱支数)、捻系数K=190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
将实施例1~9和比较例1~5中得到的纺织纱线的特性值示于表1。
[表1]
Figure BDA0004115796070000271
4.织物的制造及评价
〔实施例11〕
纬纱:对实施例1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进行2根合纱,在S方向上施加16次/2.54cm的捻合而得到的纺织纱线(30/2支数的双纱)。
经纱:比较例2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
纬纱、经纱使用上述的纺织纱线,通过喷气式织机,得到了经密度为92根/2.54cm,纬密度为50根/2.54cm,覆盖系数为29.6的平织(牛津纺)的坯布。进而,利用公知的方法进行烧毛(Singeing)、退浆(desizing)、精练后,在纬纱方向不施加张力地进行了丝光。然后,在下述条件下实施染色加工和精加工,得到经密度为112根/2.54cm,纬密度为52根/2.54cm,覆盖系数为31.1的牛津织物。
(染色加工)
作为荧光增白剂,使用UbiTEX EBF(日本CIBA GEIGY株式会社制造)5g/l和Illuminar URL(昭和化工株式会社制造)5g/l,含浸织物,以作为药剂的附着率分别成为0.35%的方式利用轧布机轧挤,在170℃×1分钟的条件下利用拉幅机实施干燥处理。
(精加工)
作为柔软整理剂,使用SUNSOFTER GA Conc NEW(日华化学株式会社制造)20g/l,以作为药剂的附着率成为1.4%的方式利用轧布机轧挤,在150℃×1分钟的条件下利用拉幅机实施干燥处理。
〔实施例12〕
纬纱使用实施例2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经纱使用比较例2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通过喷气式织机,得到了经密度为112根/2.54cm,纬密度为70根/2.54cm,覆盖系数为28.8的平织的坯布。进而,利用公知的方法进行烧毛、退浆、精练后,在纬纱方向不施加张力地进行丝光。然后,在下述条件下实施染色和柔软剂精加工,得到经密度为130根
/2.54cm,纬密度为70根/2.54cm,覆盖系数为31.6的平纹织物。
<染色加工>
在反应染料“Remazol Brilliant Blue R 3%(owf)”中添加芒硝20g/L、苏打灰30g/L,将退浆后的织物浸渍在其中,在60℃×6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染色。
<精加工>
使用SANDPAN DTC(SANDOZ株式会社制造)1g/L,在90℃×10分钟的条件下实施皂洗处理后,使用SUNSOFTER GA Conc NEW(日华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柔软剂)20g/l,以作为药剂的附着率为1.4%的方式利用轧布机轧挤,在150℃×1分钟的条件下利用拉幅机实施干燥处理。
〔实施例13〕
经纱:对实施例5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进行2根合纱,在S方向施加19次/2.54cm的捻合而得到的纺织纱线(40/2支数的双纱)。
纬纱:对实施例4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进行2根合纱,在S方向施加16次/2.54cm的捻合而得到的纺织纱线(30/2支数的双纱)。
纬纱、经纱使用上述的纺织纱线,通过喷气式织机,得到经密度为100根/2.54cm,纬密度为55根/2.54cm,覆盖系数为27.4的3/1右斜纹组织的坯布。进而利用公知的方法进行烧毛、酶退浆、精练,在下述条件下实施染色和柔软剂精加工,得到经密度为120根/2.54cm,纬密度为55根/2.54cm,覆盖系数为30.8的3/1右斜纹组织织物。
<染色加工>
在反应染料“Remazol、Brilliant Blue R 3%(owf)”中添加芒硝20g/L、苏打灰30g/L,将脱浆后的织物浸渍在其中,在60℃×6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染色。
<精加工>
使用Monogen 170TN(第一工业制药株式会社制造)1g/L,在90℃×10分钟的条件下实施皂洗处理后,使用SUNSOFTER GA Conc NEW(日华化学株式会社制造的柔软剂)20g/l,以作为药剂的附着率成为1.4%的方式利用轧布机轧挤,在150℃×1分钟的条件下利用拉幅机实施干燥处理。
〔实施例14〕
纬纱使用实施例6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2相同进行织造、染色以及精加工,得到经密度为130根/2.54cm,纬密度为70根/2.54cm,覆盖系数为31.6的平纹织物。
〔实施例15〕
纬纱使用实施例7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2相同地进行织造、染色以及精加工,得到经密度为130根/2.54cm,纬密度为70根/2.54cm,覆盖系数为31.6的平纹织物。
〔比较例11〕
纬纱使用对比较例1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进行2根合纱,在S方向施加16次/2.54cm的捻合而得到的纺织纱线(30/2支数的双纱),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1相同进行织造、染色以及精加工处理,得到经密度为112根/2.54cm,纬密度为52根/2.54cm,覆盖系数为31.1的牛津织物。
〔比较例12〕
经纱、纬纱均使用比较例2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2相同进行织造、染色以及精加工,得到经密度为130根/2.54cm,纬密度为70根/2.54cm,覆盖系数为31.6的平纹织物。
〔比较例13〕
纬纱使用比较例3的混纺纺织纱线,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2相同进行织造、染色以及精加工,得到经密度为130根/2.54cm,纬密度为70根/2.54cm,覆盖系数为31.6的平纹织物。
〔比较例14〕
纬纱使用日本特开2008-248402号公报的实施例1记载的36支数(英制棉纱支数)的长短复合纺织纱线,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2相同进行织造、染色以及精加工,得到经密度为130根/2.54cm,纬密度为70根/2.54cm,覆盖系数为32.2的平纹织物。
〔比较例15〕
纬纱使用比较例4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2相同进行织造、染色以及精加工,得到经密度为130根/2.54cm,纬密度为70根/2.54cm,覆盖系数为31.6的平纹织物。
〔比较例16〕
纬纱使用比较例5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除此以外,与实施例12相同进行织造、染色以及精加工,得到了经密度为130根/2.54cm,纬密度为70根/2.54cm,覆盖系数为31.6的平纹织物。
将实施例11~15和比较例11~16中得到的织物的特性值、物性等结果示于表2和表3。
[表2]
Figure BDA0004115796070000311
[表3]
Figure BDA0004115796070000312
由表2可知:在实施例11~15中得到的织物使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纬向的伸长率1和2这两者为10%以上,因此拉伸性良好。另外,抗起球性也优异,通过棉、羊毛触摸而肌肤触感好,得到纺织引起的主要缺陷少的织物。
一方面,根据表3可知,比较例11和比较例12中得到的织物的使用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芯部为圆形截面的普通聚酯纤维,因此纬向的伸长率1和2这两者均小于10%,拉伸性差。比较例13中得到的织物,纬纱使用仅混合双组分复合短纤维和棉得到的混纺纺织纱线,因此在织物表面存在双组分复合短纤维,因此,织物表面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成为核,脱落的棉容易缠绕,因此,抗起球性差。比较例14中得到的织物,纬纱使用长短复合纺织纱线,因此纬向的伸长率1和2这两者均小于10%,拉伸性差。另外,纺纱引起的主要缺陷也较多。
比较例15中得到的织物,纬纱使用比较例4的纺织纱线,从而因纱线自身的抱合力不足,纱线的绒毛增加,抗起球性差。
比较例16中得到的织物,纬纱使用比较例5的纺织纱线,因此加捻阻碍卷曲,纬向的伸长率1和2这两者均小于10%,观察到拉伸性的降低,布料手感也变硬。
5.编织物的制造和评价
〔实施例21〕
对实施例2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进行2根合纱,在S方向施加19次/2.54cm的捻合而得到纺织纱线(40/2支数的双纱)。
使用上述双纱,使用30in、22量规的编织机得到平针组织的编织物。在公知的条件下对该编织物进行精炼、漂白处理,在下述条件下实施染色加工和精加工,得到单位面积重量为160g/m2,横列为37根
/2.54cm,纵行31根/2.54cm的平针编织物。
<染色加工>
在反应染料“Remazol Brilliant Blue R 3%(owf)”中添加芒硝20g/L、苏打灰30g/L,将退浆后的编织物浸渍在其中,在60℃×6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染色。
<精加工>
在染色加工后,使用Lipotol RK-5(日华化学株式会社制造)1g/L,在90℃×10分钟的条件下实施皂洗处理后,在Chercut CF-2(SENKA株式会社制造)20g/L、NK-1 30g/L中以作为药剂的附着率成为3%的方式利用轧布机轧挤,在150℃×2分钟的条件下利用拉幅机进行干燥处理。
〔实施例22〕
对实施例3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进行2根合纱,在S方向施加19次/2.54cm的捻合而得到纺织纱线(40/2支数的双纱)。
使用上述双纱,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同样进行,实施编织、染色和精加工处理,得到单位面积重量为160g/m2,横列为37根/2.54cm,纵行为31根/2.54cm的平针编织物。
〔实施例23〕
使用与实施例21相同的双纱,使用26in、24量规的编织机得到集圈网眼组织的编织物。在公知的条件下对该编织物进行精炼、漂白处理,在下述条件下实施染色加工和精加工,得到单位面积重量为190g/m2,横列为44根/2.54cm,纵行为26根/2.54cm的集圈网眼编织物。
<染色加工>
在反应染料“Remazol Brilliant Blue R 3%(owf)”中添加芒硝20g/L、苏打灰30g/L,将退浆后的织物浸渍在其中,在60℃×60分钟的条件下进行染色。
<精加工>
在染色加工后,使用Lipotol RK-5(日华化学株式会社制造)1g/L,在90℃×10分钟的条件下实施皂洗处理后,在Chercut CF-2(SENKA株式会社制造)20g/L、NK-1 30g/L中以作为药剂的附着率分别成为2%、3%的方式利用轧布机轧挤,在150℃×2分钟的条件下利用拉幅机进行干燥处理。
〔实施例24〕
使用实施例8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使用福原精机制圆编机19”19G进行编织,得到圆形罗纹组织的编织物。
与实施例21相同对得到的编织物进行染色加工和精加工,得到单位面积重量为124g/m2,横列为52根/2.54cm,纵行为40根/2.54cm的圆形罗纹编织物。
〔实施例25〕
使用实施例9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使用福原精机制圆编机17”24G,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4同样进行,实施编织、染色加工和精加工,得到单位面积重量为122g/m2,横列为65根/2.54cm,纵行为42根/2.54cm的圆形罗纹组织编织物。
〔对比例21〕
对比较例2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进行2根合纱,在S方向施加19次/2.54cm的捻合而得到纺织纱线(40/2支数的双纱)。
使用上述双纱,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同样进行,实施编织、染色加工和精加工,得到单位面积重量为160g/m2,横列为37根/2.54cm,纵行为31根/2.54cm的平针编织物。
〔比较例22〕
对比较例2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进行2根合纱,在S方向施加19次/2.54cm的捻合而得到纺织纱线(40/2支数的双纱)。
使用上述双纱,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3同样进行,实施编织、染色加工和精加工,得到单位面积重量为190g/m2,横列为44根/2.54cm,纵行为26根/2.54cm的集圈网眼组织编织物。
〔比较例23〕
对比较例3的混纺纺织纱线进行2根合纱,在S方向施加19次
/2.54cm的捻合而得到纺织纱线(40/2支数的双纱)。
使用上述双纱,除此以外,与实施例21同样进行,实施编织、染色和精加工,得到单位面积重量为160g/m2,横列为37根/2.54cm,纵行为31根/2.54cm的平针编织物。
将实施例21~25和比较例21~23中得到的编织物的特性值、物性等结果示于表4和表5。
[表4]
Figure BDA0004115796070000351
[表5]
Figure BDA0004115796070000352
实施例21~25中得到的编织物使用本发明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以在布料的表面出现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的方式进行编织,因此,抗起球性优异。
另一方面,比较例21和22中得到的编织物是在芯部具有圆形截面的普通聚酯纤维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由于使用了热水尺寸变化率小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因此成为松散的编织物。其结果,芯部的聚酯纤维因摩擦、揉搓等而容易在纺织纱线、编织物表面露出,而且由于聚酯纤维的纤维强度高,不会脱落而成为核,因此,抗起球性差。
比较例23中得到的编织物使用了仅将双组分复合短纤维和棉混合而成的混纺纺织线,在编织物表面存在双组分复合短纤维,因此编织物表面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成为核,脱落的棉花容易缠绕,因此抗起球性变差。
符号说明
A后辊
B中间辊
C皮圈
D前辊
E锭头
F锭翼
G纺织纱线
H粗纱
S1芯部用纱条
S2鞘部用纱条。

Claims (8)

1.一种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在与纱线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截面中具有芯部和鞘部,芯部和鞘部均由短纤维形成,芯部包含由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构成的双组分复合短纤维,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中包含20质量%~70质量%的所述双组分复合短纤维,且所述双层结构纺织纱线满足以下的(1)~(3)的全部特性值,
(1)单丝拉伸强度为1.0cN/dtex以上;
(2)捻系数K为120~180;
(3)热水尺寸变化率为4.0%以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其中,
鞘部包含纤维素系短纤维,且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中包含30质量%~70质量%的纤维素系短纤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其中,
鞘部包含兽毛纤维,且双层结构纺织纱线中包含30质量%~70质量%的兽毛纤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其中,
形成芯部的短纤维的总质量:形成鞘部的短纤维的总质量为30~70:70~30。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其中,
所述双组分复合短纤维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和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以并列型贴合而成的复合短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其中,
所述双组分复合短纤维的与长度方向垂直的方向的截面形状是外周具有槽部的卵型形状,所述双组分复合短纤维满足以下的(a)~(e)的全部特性值,
(a)长宽比A:B为1.8:1~1.2:1,其中,A为截面长轴长度,B为截面短轴长度;
(b)单纤维纤度为0.8~3.0dtex;
(c)纤维长度为30~60mm;
(d)拉伸强度为2.0~4.0cN/dtex;
(e)所述槽部的数量为2以上。
7.一种织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
8.一种编织物,其特征在于,包含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层结构纺织纱线。
CN202180061785.1A 2020-09-09 2021-07-19 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和编织品 Active CN11611373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51495 2020-09-09
JP2020151495 2020-09-09
PCT/JP2021/027050 WO2022054413A1 (ja) 2020-09-09 2021-07-19 二層構造紡績糸及び織編物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113734A true CN116113734A (zh) 2023-05-12
CN116113734B CN116113734B (zh) 2024-04-05

Family

ID=806325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61785.1A Active CN116113734B (zh) 2020-09-09 2021-07-19 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和编织品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1) JP7100220B1 (zh)
CN (1) CN116113734B (zh)
WO (1) WO2022054413A1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533870A (ja) * 2004-04-23 2007-11-22 インヴィスタ テクノロジー エスアエルエル 複合ファイバーおよびかかるファイバーを含む糸
CN101273159A (zh) * 2005-09-29 2008-09-24 因维斯塔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良好芯吸性的荷叶边椭圆双组分纤维及含该纤维的高整齐度短纤纱
JP2011214160A (ja) * 2010-03-31 2011-10-27 Unitika Trading Co Ltd 二層構造紡績糸、織編物および織編物の製造方法
JP2013199721A (ja) * 2012-03-26 2013-10-03 Unitika Trading Co Ltd 二層構造紡績糸及び該紡績糸を用いた織編物
JP2015101798A (ja) * 2013-11-21 2015-06-04 ユニチカトレー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二層構造紡績糸、織編物及び織編物の製造方法
CN105332135A (zh) * 2014-06-17 2016-02-17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棉感聚酯弹性纱线及由其制得的弹性织物
CN106367858A (zh) * 2015-07-20 2017-02-01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假捻纱线及含该假捻纱线的弹性纺织品
JP2019214814A (ja) * 2018-06-14 2019-12-19 東レ株式会社 紡績糸および織編物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0328382A (ja) * 1999-03-15 2000-11-28 Teijin Ltd 伸縮性紡績糸
JP2003055848A (ja) * 2001-08-10 2003-02-26 Toray Ind Inc 抗ピル性および伸縮性に優れた長短複合糸
JP3988422B2 (ja) * 2001-09-27 2007-10-10 東レ株式会社 複合布帛の製造方法
US6641916B1 (en) * 2002-11-05 2003-11-04 E. I. Du Pont De Nemours And Company 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 bicomponent fibers
JP5116995B2 (ja) * 2006-06-05 2013-01-09 東レ株式会社 長短複合紡績糸およびそれからなる布帛
JP4886368B2 (ja) * 2006-06-06 2012-02-29 東レ株式会社 長短複合紡績糸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布帛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7533870A (ja) * 2004-04-23 2007-11-22 インヴィスタ テクノロジー エスアエルエル 複合ファイバーおよびかかるファイバーを含む糸
CN101273159A (zh) * 2005-09-29 2008-09-24 因维斯塔技术有限公司 具有良好芯吸性的荷叶边椭圆双组分纤维及含该纤维的高整齐度短纤纱
JP2009510275A (ja) * 2005-09-29 2009-03-12 インヴィスタ テクノロジー エスアエルエル 良好なウィッキングのスカラップ状楕円形複合繊維、およびかかる繊維を含む高一様性紡績糸
JP2011214160A (ja) * 2010-03-31 2011-10-27 Unitika Trading Co Ltd 二層構造紡績糸、織編物および織編物の製造方法
JP2013199721A (ja) * 2012-03-26 2013-10-03 Unitika Trading Co Ltd 二層構造紡績糸及び該紡績糸を用いた織編物
JP2015101798A (ja) * 2013-11-21 2015-06-04 ユニチカトレーディング株式会社 二層構造紡績糸、織編物及び織編物の製造方法
CN105332135A (zh) * 2014-06-17 2016-02-17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棉感聚酯弹性纱线及由其制得的弹性织物
CN106367858A (zh) * 2015-07-20 2017-02-01 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假捻纱线及含该假捻纱线的弹性纺织品
JP2019214814A (ja) * 2018-06-14 2019-12-19 東レ株式会社 紡績糸および織編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54413A1 (ja) 2022-03-17
JPWO2022054413A1 (zh) 2022-03-17
CN116113734B (zh) 2024-04-05
JP7100220B1 (ja)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06323B (zh) 防护服用布帛及其中使用的纺丝
US20150176160A1 (en) Woven and knitted fabrics with improved properties and core spun yarns for producing the same
EP3943650A1 (en) Stretch yarns and fabrics with multiple elastic yarns
EP2867393B1 (en) Core spun elastic composite yarn and woven fabric thereof
TWM548177U (zh) 再生織物結構
CN112119185A (zh) 包含纤维芯和纤维鞘的纱
US20200032427A1 (en) Yarn comprising a core and a sheath
CN103835045A (zh) 长短复合纺丝及其制造方法以及使用了该纺丝的布帛和衣料用纤维制品
CN110629342A (zh) 防止滑弹的纱线和织物及生产方法
EP3064623B1 (en) A soft and brilliant cotton denim fabric and method of making thereof
CN114402099B (zh) 一种复合纱线及由其制得的面料
WO2020162506A1 (ja) 抗ピリング紡績糸、その製法、及び抗ピリング紡績糸により構成される抗ピリング織編物
CN116113734B (zh) 双层结构纺织纱线和编织品
JP6670772B2 (ja) 混紡紡績糸及びこれを用いた織物と衣料用繊維製品
JP2004183167A (ja) 抗ピリング性編地
JP2008069482A (ja) 複合紡績糸
CN108138399B (zh) 保温性优异的针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CN217733394U (zh) 一种混纺纱线及其面料
CN104337079A (zh) 一种针织面料及其生产方法和用途
JP7265572B2 (ja) 多層構造紡績糸、その製造方法、生地及び衣類
JP2023142907A (ja) 衣料用経編地
WO2023033087A1 (ja) 編地、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含む衣料
JP7373660B2 (ja) 弾性糸、編みテキスタイル材料、および弾性糸で作られた靴下
CN117716077A (zh) 多层结构短纤维纱、其制造方法、坯布及衣类
WO2024043274A1 (ja) 二層構造紡績糸及び織編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87437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