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57438A - 光纤连接体、光通信系统、光设备、以及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光纤连接体、光通信系统、光设备、以及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57438A
CN116057438A CN202180058375.1A CN202180058375A CN116057438A CN 116057438 A CN116057438 A CN 116057438A CN 202180058375 A CN202180058375 A CN 202180058375A CN 116057438 A CN116057438 A CN 1160574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re
mark
fiber
optical fiber
cor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8375.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田拓弥
菊池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kura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kura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kura Ltd filed Critical Fujikura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0574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5743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042Multicore optical fibr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2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 G02B6/028Optical fibres with cladding with or without a coating with core or cladding having graded refractive index
    • G02B6/0288Multimode fibre, e.g. graded index core for compensating modal dispers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79Manufacturing methods of optical cables
    • G02B6/4482Code or colour mark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1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using thermal methods, e.g. fusion welding by arc discharge, laser beam, plasma torch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 G02B6/3826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form or shape
    • G02B6/3831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of the ferrule type, e.g. fibre ends embedded in ferrules, connecting a pair of fibres characterised by form or shape comprising a keying element on the plug or adapter, e.g. to forbid wrong connec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39Auxiliary devices
    • G02B6/4471Terminating devices ; Cable clamps
    • G02B6/44715Fan-out devic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光纤连接体或者提供这种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该光纤连接体具备至少两个配置有标记的多芯光纤且提升了光学特性。至少具备:第一多芯光纤(111),其包含在包层的内部配置的多个纤芯(111a1~111an)和第一标记(111c);以及第二多芯光纤(112),其包含在包层的内部配置的多个纤芯(112a1~112an)和第二标记(112c),且一个端面(112L)与第一多芯光纤的一个端面(111R)连接,第二多芯光纤的多个纤芯分别连接于第一多芯光纤的多个纤芯中的任意一个,或者,第一多芯光纤的多个纤芯分别连接于第二多芯光纤的多个纤芯中的任意一个。

Description

光纤连接体、光通信系统、光设备、以及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备多个多芯光纤的光纤连接体、以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光通信领域中广泛使用具备多个纤芯的多芯光纤。作为公开了多芯光纤的文献例如可举出专利文献1。也广泛使用连接了多个多芯光纤的多芯光纤连接体。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152866号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以下的第一技术问题或第二技术问题。
(第一技术问题)
多芯光纤具备多个纤芯和包层。包层是圆柱状的部件,各纤芯是在包层的内部设置且折射率比包层高的与包层沿相同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区域。有时在多芯光纤上形成标记,该标记用于对多个纤芯分别进行识别。标记是在包层的内部设置且折射率与包层不同的与包层沿相同方向延伸的区域。标记的形状是任意的,例如是圆柱状、三棱柱状等。在通过将形成有标记的多个多芯光纤连接来制造光纤连接体的情况下,以将一个多芯光纤的标记与另一个多芯光纤的标记连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作业。但是,对于这样制造的光纤连接体而言,尚有提升光学特性的余地。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纤连接体或该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该光纤连接体具备至少两个具有标记的多芯光纤并提升了光学特性。
(第二技术问题)
有时在多芯光纤上形成有用于识别纤芯的标记。在连接了这样的多芯光纤的现有的光纤连接体中,将彼此相邻的多芯光纤的一方的端面设定为第一端面,将另一方的端面设定为第二端面,并以满足下述条件的方式将多芯光纤彼此连接。
(1)第一端面中的多个纤芯分别与第二端面中的多个纤芯重合。
(2)第一端面中的标记与第二端面中的标记重合。
因此,当在光纤连接体的两端面中基于从标记起的距离识别了纤芯时,对相互光学耦合的纤芯赋予相同的标识符。因此,例如在将各纤芯用于光信号的输入或输出的任一目的时,若将赋予了相同的标识符的纤芯用于相同的目的,则相互光学耦合的纤芯的两端为输入用,或者相互光学耦合的纤芯的两端为输出用。基于以上情况,现有的光纤连接体存在不易处理的问题。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针对上述的技术问题做出,其目的在于,实现一种比以往容易处理的光纤连接体。
(二)技术方案
(解决第一技术问题的方案)
关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方式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至少具备:第一多芯光纤,其在包层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纤芯和至少一个第一标记;以及第二多芯光纤,其在包层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纤芯和至少一个第二标记,且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一个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各纤芯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任一纤芯,或者,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各纤芯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任一纤芯,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的至少任意一个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以外的部分,或者,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的至少任意一个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以外的部分。
关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方式的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光纤连接体具备:在包层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纤芯和至少一个第一标记的第一多芯光纤、以及在包层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纤芯和至少一个第二标记的第二多芯光纤,该方法包含如下工序:以使得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各纤芯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任一纤芯,或者使得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各纤芯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任一纤芯的方式,并且,以使得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的至少任意一个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以外的部分,或者使得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的至少任意一个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以外的部分的方式,将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一个端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一个端面。
(解决第二技术问题的方案)
关于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个方式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连接有纤芯配置相同的多个多芯光纤,各多芯光纤具有将包层、在所述包层的内部呈线对称配置的多个纤芯、以及标记包含在内的端面,所述标记的中心配置于所述多个纤芯的对称轴以外的位置,在将彼此相邻的多芯光纤的一方的端面设定为第一端面,将另一方的端面设定为第二端面的情况下,满足如下条件的连接部位的个数为奇数个,所述条件为:(1)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多个纤芯分别与所述第二端面的所述多个纤芯重合;以及(2)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标记与在所述第二端面中相对于所述对称轴而言与所述第二端面的所述标记为线对称的位置重合。
关于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个方式的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光纤连接体连接有纤芯配置相同的多个多芯光纤,各多芯光纤具有将包层、在所述包层的内部呈线对称配置的多个纤芯、以及配置于所述多个纤芯的对称轴以外的位置的标记包含在内的端面,在将彼此相邻的多芯光纤的一方多芯光纤的端面设定为第一端面,将另一方多芯光纤的端面设定为第二端面的情况下,以使得满足如下条件的连接部位的个数为奇数个的方式连接所述多个多芯光纤,所述条件为:(1)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多个纤芯分别与所述第二端面的所述多个纤芯重合;以及(2)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标记与在所述第二端面中相对于所述对称轴而言与所述第二端面的所述标记为线对称的位置重合。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一个方式具有以下的第一效果或第二效果。
(第一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一个方式,能够提供一种光纤连接体,其具备至少两个具有标记的多芯光纤且提升了光学特性。
(第二效果)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个方式,能够实现比以往容易处理的光纤连接体。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能够实现具备这种光纤连接体的光通信系统或者光设备。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的侧视图及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光纤连接体的剖视图,表示连接图案的变化。
图3是表示图1所示光纤连接体的第一变形例的侧视图及剖视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光纤连接体的第二变形例的侧视图及剖视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的侧视图及剖视图。
图6是图5所示光纤连接体的剖视图,表示连接图案的变化。
图7是图5所示光纤连接体的剖视图,表示标记配置的变化。
图8是表示图5所示光纤连接体的变形例的侧视图及剖视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个方式的光纤连接体中包含的多芯光纤的图,(a)是该多芯光纤的侧视图,(b)是该多芯光纤的一个端面的主视图,(c)是该多芯光纤的另一个端面的主视图。
图10是表示图9所示多芯光纤的剖面结构的变化的图,(a)~(f)是该多芯光纤的一个端面的主视图。
图11是表示通常连接的两个多芯光纤的图,(a)是两个多芯光纤的侧视图,(b)是一个多芯光纤的端面的主视图,(c)是另一个多芯光纤的端面的主视图。
图12是表示翻转连接的两个多芯光纤的图,(a)是两个多芯光纤的侧视图,(b)是一个多芯光纤的端面的主视图,(c)是另一个多芯光纤的端面的主视图。
图13是表示翻转连接的两个多芯光纤的图,(a)是两个多芯光纤的侧视图,(b)是一个多芯光纤的端面的主视图,(c)是另一个多芯光纤的端面的主视图。
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一个方式的光纤连接体的图,(a)是该光纤连接体的侧视图,(b)是该光纤连接体的一个端面的主视图,(c)是该光纤连接体的另一个端面的主视图。
图15是说明图14所示光纤连接体的效果的图,(a)是该光纤连接体的一个端面的主视图,(b)是该光纤连接体的另一个端面的主视图。
图16是表示图14所示光纤连接体的一个变形例的图,(a)是该光纤连接体的侧视图,(b)是该光纤连接体的一个端面的主视图,(c)是该光纤连接体的另一个端面的主视图。
图17是表示包含图14所示光纤连接体和两个收发器的光通信系统的图,(a)是该通信系统的侧视图,(b)是该光纤连接体的一个端面的主视图,(c)是该光纤连接体的另一个端面的主视图,(d)是一个收发器的光输入输出元件的主视图,(e)是另一个收发器的光输入输出元件的主视图。
图18是表示包含图14所示光纤连接体和两个扇入/扇出器件的光通信系统的框图。
图19是表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体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0是表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体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图21是表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体的变形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方面)
(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
(光纤连接体的结构)
参照图1对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体10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光纤连接体101的结构的侧视图及剖视图。
如图1所示,光纤连接体101具备:第一多芯光纤111和第二多芯光纤112。第一多芯光纤111的一个端面111R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熔接)于第二多芯光纤112的一个端面112L。
第一多芯光纤111具备n个(n为2以上的自然数)纤芯111a1~111an和包层111b。包层111b是圆柱状的部件。此外,包层111b的剖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四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状,也可以是鼓形。包层111b例如由石英玻璃构成。各纤芯111ai(i为1以上且n以下的自然数)是在包层111b内部设置且折射率比包层111b高的与包层111b沿相同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区域。各纤芯111ai例如由添加有锗等上升掺杂剂的石英玻璃构成。纤芯111a1~111an的配置以使得它们的剖面中心等间隔地排列于从包层111b的中心起的半径为R的圆周上的位置的方式来确定。
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还包含标记111c。标记111c是在包层111b内部设置且折射率与包层111b不同的与包层111b沿相同方向延伸的区域。标记111c的形状是任意的,例如是圆柱状、三棱柱状等。标记111c例如由添加有氟、硼等下降掺杂剂的石英玻璃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标记111c的折射率比包层111b的折射率低。标记111c或者由添加有锗、铝、磷、氯等上升掺杂剂的石英玻璃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标记111c的折射率比包层111b的折射率高。在形成标记111c时,例如可以使用开孔法、堆拉法等。
对于第一多芯光纤111中的标记111c的配置而言,将从标记111c到纤芯111ai的距离设定为di,以使得d1、d2、…、dn全部不同的方式来确定。这是为了能够容易地基于从标记111c起的距离来识别纤芯111a1~111an。由此,能够更可靠地识别各纤芯,例如能够测量特定纤芯的特性。另外,第一多芯光纤111中的纤芯111a1~纤芯111an的序数可以基于与标记111c的位置关系以如下方式来确定。即,在纤芯111a1~111an中,将最接近标记111c的纤芯设定为第一纤芯111a1。另外,在纤芯111a1~111an中,将仅次于第一纤芯111a1接近标记111c的纤芯设定为第二纤芯111a2。剩余的纤芯111a3~111an的序数按照在上述的半径为R的圆周上的排列顺序来确定。例如,将与第二纤芯111a2相邻的两个纤芯中的不是第一纤芯111a1的纤芯设定为第三纤芯111a3。另外,将与第三纤芯111a3相邻的两个纤芯中的不是第二纤芯111a2的纤芯设定为第四纤芯111a4。
第二多芯光纤112具备n个纤芯112a1~112an和包层112b。包层112b是圆柱状的部件。包层112b例如由石英玻璃构成。各纤芯112ai是在包层112b内部设置且折射率比包层112b高的与包层112b沿相同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区域。此外,包层112b的剖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四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状,也可以是鼓形。各纤芯112ai例如由添加有锗等上升掺杂剂的石英玻璃构成。纤芯112a1~112an的个数与第一多芯光纤111中的纤芯111a1~111an的个数相同。另外,纤芯112a1~112an的直径与第一多芯光纤111中的纤芯111a1~111an的直径相同。另外,对于纤芯112a1~112an的配置而言,与第一多芯光纤111中的纤芯111a1~111an的配置同样地,以使得该纤芯112a1~112an的剖面等间隔地排列于从包层112b的中心起的半径为R的圆周上的位置的方式来确定。
在第二多芯光纤112中还包含标记112c。标记112c是在包层112b内部设置且折射率与包层112b不同的与包层112b沿相同方向延伸的区域。标记112c的形状是任意的,例如是圆柱状、三棱柱状等。标记112c例如由添加有氟等下降掺杂剂的石英玻璃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标记112c的折射率比包层112b的折射率低。标记112c或者由添加有锗、铝、磷、氯等上升掺杂剂的石英玻璃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标记112c的折射率比包层112b的折射率高。在形成标记112c时,例如可以使用开孔法、堆拉法等。
第二多芯光纤112中的标记112c的配置以与第一多芯光纤111中的标记111c的配置相同的方式来确定。另外,第二多芯光纤112中的纤芯112a1~112an的序数以与第一多芯光纤111中的纤芯111a1~111an的序数相同的方式来确定。
此外,图1所示的第一多芯光纤111的AA’剖面是从图1中的右方进行观察,相对而言,图1所示的第二多芯光纤112的BB’剖面是从图1中的左方进行观察。因此,在一个端面111R与一个端面112L的连接部中,第一多芯光纤111的AA’剖面的图1中的右端与第二多芯光纤112的BB’剖面的图1中的左端相互连接,第一多芯光纤111的AA’剖面的图1中的左端与第二多芯光纤112的BB’剖面的图1中的右端相互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体101中,第一多芯光纤111与第二多芯光纤112以满足以下条件的方式连接。
条件1:第二多芯光纤112的各纤芯112ai与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纤芯111a1~111an的任一连接。
条件2:第二多芯光纤112的标记112c与第一多芯光纤111的标记111c以外的部分连接。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体101满足以下的条件。
条件3A:在第二多芯光纤112中最接近标记112c的第一纤芯112a1与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纤芯111a1~111an中的最接近标记111c的第一纤芯111a1以外的纤芯(具体而言是第三纤芯111a3)连接。
(光纤连接体的效果)
已知:在多芯光纤中,最接近标记的纤芯的作为光波导的特性容易恶化。其原因有多种,例如可举出以下方面。即,在多芯光纤的母材、多芯光纤等中,标记材料与包层材料之间形成的间隙可能会被挤压损坏。另外,在对多芯光纤的母材进行拉线后进行冷却时,由于标记与包层的线性膨胀系数不同,标记周围的玻璃可能会发生变形、承受应力。在这样的情况下,由于最接近标记的纤芯受到应力、发生变形,因此可能导致最接近标记的纤芯的作为光波导的特性恶化。作为在最接近标记的纤芯中可能恶化的特性,例如可举出偏振模色散等。
在现有的光纤连接体中,在第二多芯光纤中最接近标记的纤芯连接于在第一多芯光纤中最接近标记的纤芯。因此,关于沿在第一多芯光纤中最接近标记的纤芯传导的信号光,容易在第一多芯光纤及第二多芯光纤双方发生由标记引起的劣化。因此,会在如下的通信中发生错误,该通信使用了沿在第一多芯光纤中最接近标记的纤芯传导的信号光。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体101中,在第二多芯光纤112中最接近标记112c的第一纤芯112a1与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纤芯111a1~111an中的最接近标记111c的第一纤芯111a1以外的纤芯(具体而言是第三纤芯111a3)连接。因此,关于沿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最接近标记111c的纤芯111a1传导的信号光,能够在第二多芯光纤112中抑制由标记112c引起的劣化。因此,能够降低在如下的通信中发生错误的可能性,该通信使用了沿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最接近标记111c的第一纤芯111a1传导的信号光。
此外,在图1所示的连接图案中,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最接近标记111c的第一纤芯111a1与在第二多芯光纤112中最远离标记112c的第三纤芯112a3连接。另外,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仅次于第一纤芯111a1接近标记111c的第二纤芯111a2与在第二多芯光纤112中仅次于第三纤芯112a3远离标记112c的第四纤芯112a4连接。由此,能够使在第一多芯光纤111的各纤芯111ai中传导的信号光的劣化更加均匀化。其原因在于,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光学特性最容易劣化的第一纤芯111a1与在第二多芯光纤112中光学特性最不易劣化的第三纤芯112a3连接。另外,其原因在于,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光学特性第二容易劣化的第二纤芯111a2与在第二多芯光纤112中光学特性第二不易劣化的第四纤芯112a4连接。其结果为,能够进一步降低在如下的通信中发生错误的可能性,该通信使用了在第一多芯光纤111的各纤芯111ai中传导的信号光。
(连接图案的变化)
满足上述条件1、2及3A的连接图案不限于图1所示的连接图案。图2示出了图1所示连接图案以外的其他满足上述条件1、2及3A的连接图案。
图2的(a)表示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最接近标记111c的第一纤芯111a1连接于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第二纤芯112a2的连接图案。在第二多芯光纤112中最接近标记112c的第一纤芯112a1连接于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第四纤芯111a4。
图2的(b)表示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最接近标记111c的第一纤芯111a1连接于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第四纤芯112a4的连接图案。在第二多芯光纤112中最接近标记112c的第一纤芯112a1连接于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第二纤芯111a2。
图2的(c)表示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最接近标记111c的第一纤芯111a1连接于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第二纤芯112a2的连接图案。在第二多芯光纤112中最接近标记112c的第一纤芯112a1连接于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第二纤芯111a2。
图2的(d)表示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最接近标记111c的第一纤芯111a1连接于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第四纤芯112a4的连接图案。在第二多芯光纤112中最接近标记112c的第一纤芯112a1连接于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第四纤芯111a4。
图2的(e)表示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最接近标记111c的第一纤芯111a1连接于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第三纤芯112a3的连接图案。在第二多芯光纤112中最接近标记112c的第一纤芯112a1连接于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第四纤芯111a4。
在图2的(a)~(e)所示连接图案的任一中,都是在第二多芯光纤112中最接近标记112c的第一纤芯112a1与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纤芯111a1~111an中的最接近标记111c的第一纤芯111a1以外的纤芯连接。因此,关于沿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最接近标记111c的纤芯111a1传导的信号光,不易在第二多芯光纤112中发生由标记112c引起的劣化。因此,能够降低在如下的通信中发生错误的可能性,该通信使用了沿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最接近标记111c的第一纤芯111a1传导的信号光。
此外,在图2的(d)所示的连接图案中,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最接近标记111c的第一纤芯111a1与在第二多芯光纤112中仅次于第三纤芯112a3远离标记112c的第四纤芯112a4连接。另外,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仅次于第一纤芯111a1接近标记111c的第二纤芯111a2与在第二多芯光纤112中最远离标记112c的第三纤芯112a3连接。由此,能够使在第一多芯光纤111的各纤芯111ai中传导的信号光的劣化更加均匀化。其原因在于,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光学特性最容易劣化的第一纤芯111a1与在第二多芯光纤112中光学特性第二不易劣化的第四纤芯112a4连接。另外,其原因在于,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光学特性第二容易劣化的第二纤芯111a2与在第二多芯光纤112中光学特性最不易劣化的第三纤芯112a3连接。其结果为,能够进一步降低在如下的通信中发生错误的可能性,该通信使用了在第一多芯光纤111的各纤芯111ai中传导的信号光。
(变形例)
此外,图1所示的光纤连接体101由两根多芯光纤111、112构成,但是不限于此。即,光纤连接体101可以由三根以上多芯光纤构成。以下,参照图3及图4对由三根多芯光纤111~113构成的光纤连接体101进行说明。
图3是表示光纤连接体101的第一变形例(以下记载为光纤连接体101A)的侧视图及剖视图。此外,图3所示的第一多芯光纤111的AA’剖面是从图3中的右方进行观察,相对而言,图3所示的第二多芯光纤112的BB’剖面是从图3中的左方进行观察。另外,图3所示的第二多芯光纤111的CC’剖面是从图3中的右方进行观察,相对而言,图3所示的第三多芯光纤113的DD’剖面是从图3中的左方进行观察。
如图3所示,光纤连接体101A具备第一多芯光纤111、第二多芯光纤112以及第三多芯光纤113。第一多芯光纤111的一个端面111R连接于第二多芯光纤112的一个端面112L。第二多芯光纤112的另一个端面112R连接于第三多芯光纤113的一个端面113L。第一多芯光纤111和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结构如上所述。
第三多芯光纤113具备n个纤芯113a1~113an和包层113b。包层113b是圆柱状的部件。包层113b例如由石英玻璃构成。各纤芯113ai是在包层113b内部设置且折射率比包层113b高的与包层113b沿相同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区域。各纤芯113ai例如由添加有锗等上升掺杂剂的石英玻璃构成。纤芯113a1~113n的个数与第一多芯光纤111中的纤芯111a1~111an的个数相同。另外,纤芯113a1~113an的直径与第一多芯光纤111中的纤芯111a1~111an的直径相同。另外,对于纤芯113a1~113an的配置而言,与第一多芯光纤111中的纤芯111a1~111an的配置同样地,以使得它们的剖面等间隔地排列于从包层113b的中心起的半径为R的圆周上的位置的方式来确定。
在第三多芯光纤113中还包含标记113c。标记113c是在包层113b内部设置且折射率与包层113b不同的与包层113b沿相同方向延伸的区域。标记113c的形状是任意的,例如是圆柱状、三棱柱状等。标记113c例如由添加有氟等下降掺杂剂的石英玻璃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标记113c的折射率比包层113b的折射率低。标记113c或者由添加有锗、铝、磷、氯等上升掺杂剂的石英玻璃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标记113c的折射率比包层113b的折射率高。在形成标记113c时,例如可以使用开孔法、堆拉法等。
第三多芯光纤113中的标记113c的配置以与第一多芯光纤111中的标记111c的配置相同的方式来确定。另外,第三多芯光纤113中的纤芯113a1~113an的序数以与第一多芯光纤111中的纤芯111a1~111an的序数相同的方式来确定。
在光纤连接体101A中,第一多芯光纤111与第二多芯光纤112以满足上述的条件1、条件2、以及条件3A的方式连接。另外,在光纤连接体101A中,第二多芯光纤112与第三多芯光纤113以满足以下的条件4的方式连接。
条件4:第三多芯光纤113的第i纤芯113ai连接于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纤芯112a1~112an中的与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第i纤芯111ai连接的纤芯。
即,第三多芯光纤113的第一纤芯113a1连接于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纤芯112a1~112an中的与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第一纤芯111a1连接的第三纤芯112a3。另外,第三多芯光纤113的第二纤芯113a2连接于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纤芯112a1~112an中的与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第二纤芯111a2连接的第四纤芯112a4。另外,第三多芯光纤113的第三纤芯113a3连接于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纤芯112a1~112an中的与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第三纤芯111a3连接的第一纤芯112a1。另外,第三多芯光纤113的第四纤芯113a4连接于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纤芯112a1~112an中的与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第四纤芯111a4连接的第二纤芯112a2。
由此,从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第i纤芯111ai输入的光信号从第三多芯光纤113的第i纤芯113ai输出。这样,由于纤芯编号在光信号的输入和输出中相同,因此当在第一多芯光纤111和第三多芯光纤113上分别连接有扇入和扇出或者发送器、接收器以及中继器时,不易构建网络时产生错误配线。
此外,这里将第一多芯光纤111与第二多芯光纤112的连接图案设定为图1所示的连接图案,但是不限于此。第一多芯光纤111与第二多芯光纤112的连接图案也可以是图2所示的各连接图案。
图4是表示光纤连接体101的第二变形例(以下记载为光纤连接体101B)的侧视图及剖视图。
如图4所示,光纤连接体101B具备第一多芯光纤111、第二多芯光纤112以及第三多芯光纤113。第一多芯光纤111的一个端面111R连接于第二多芯光纤112的一个端面112L。第二多芯光纤112的另一个端面112R连接于第三多芯光纤113的一个端面113L。第一多芯光纤111、第二多芯光纤112、以及第三多芯光纤113的结构如上所述。
在光纤连接体101B中,第一多芯光纤111与第二多芯光纤112以满足上述的条件1、条件2、以及条件3A的方式连接。另外,在光纤连接体101B中,第二多芯光纤112与第三多芯光纤113以满足下述的条件5的方式连接。
条件5:在第三多芯光纤113中最接近标记113c的第一纤芯113a1连接于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纤芯112a1~112an中的满足如下(1)和(2)的纤芯:(1)该纤芯是除最接近标记112c的第一纤芯112a1以外的纤芯,并且(2)该纤芯是除与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最接近标记111c的第一纤芯111a1相连接的第三纤芯112a3以外的纤芯(具体而言是第四纤芯112a4)。
由此,关于沿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最接近标记111c的第一纤芯111a1传导的信号光,能够抑制第二多芯光纤112中的标记112c引起的劣化,并且能够抑制第三多芯光纤113中的标记113c引起的劣化。另外,关于沿在第二多芯光纤112中最接近标记112c的第一纤芯112a1传导的信号光,能够抑制第一多芯光纤111中的标记111c引起的劣化,并且能够抑制第三多芯光纤113中的标记113c引起的劣化。
(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
(光纤连接体的结构)
参照图5对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体102的结构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光纤连接体102的结构的侧视图及剖视图。
如图5所示,光纤连接体102具备第一多芯光纤121和第二多芯光纤122。第一多芯光纤121的一个端面121R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熔接)于第二多芯光纤122的一个端面122L。
第一多芯光纤121具备n个(n为3以上的自然数)纤芯121a1~121an和包层121b。包层121b是圆柱状的部件。包层121b例如由石英玻璃构成。各纤芯121ai(i为1以上且n以下的自然数)是在包层121b内部设置且折射率比包层121b高的与包层121b沿相同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区域。各纤芯121ai例如由添加有锗等上升掺杂剂的石英玻璃构成。纤芯121a1~121an的配置以使得它们的剖面中心等间隔地排列于从包层121b的中心起的半径为R的圆周上的位置的方式来确定。
在第一多芯光纤121中还包含标记121c。标记121c是在包层121b内部设置且折射率与包层121b不同的与包层121b沿相同方向延伸的区域。标记121c的形状是任意的,例如是圆柱状、三棱柱状等。标记121c例如由添加有氟等下降掺杂剂的石英玻璃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标记121c的折射率比包层121b的折射率低。标记121c或者由添加有锗、铝、磷、氯等上升掺杂剂的石英玻璃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标记121c的折射率比包层121b的折射率高。在形成标记121c时,例如可以使用开孔法、堆拉法等。
对于第一多芯光纤121中的标记121c的配置而言,将从标记121c到纤芯121ai的距离设定为di,以使得d1、d2、…、dn全部不同的方式来确定。这是为了能够容易地基于从标记121c起的距离来识别纤芯121a1~121an。由此,能够更可靠地识别各纤芯,例如能够测量特定纤芯的特性。另外,第一多芯光纤121中的纤芯121a1~纤芯121an的序数可以基于与标记121c的位置关系以如下方式来确定。即,在纤芯121a1~121an中,将最接近标记121c的纤芯设定为第一纤芯121a1。另外,在纤芯121a1~121an中,将与第一纤芯121a相邻的两个纤芯中的较为接近标记121c的纤芯设定为第二纤芯121a2。剩余的纤芯121a3~121an的序数按照在上述的半径为R的圆周上的排列顺序来确定。例如,将与第二纤芯121a2相邻的两个纤芯中的不是第一纤芯121a1的纤芯设定为第三纤芯121a3。另外,将与第三纤芯121a3相邻的两个纤芯中的不是第二纤芯121a2的纤芯设定为第四纤芯121a4。
第二多芯光纤122具备n个纤芯122a1~122an和包层122b。包层122b是圆柱状的部件。包层122b例如由石英玻璃构成。各纤芯122ai是在包层122b内部设置且折射率比包层122b高的与包层122b沿相同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区域。各纤芯122ai例如由添加有锗等上升掺杂剂的石英玻璃构成。纤芯122a1~122an的个数与第一多芯光纤121中的纤芯121a1~121an的个数相同。另外,纤芯122a1~122an的直径与第一多芯光纤121中的纤芯121a1~121an的直径相同。另外,对于纤芯122a1~122an的配置而言,与第一多芯光纤121中的纤芯121a1~121an的配置同样地,以使得它们的剖面等间隔地排列于从包层122b的中心起的半径为R的圆周上的位置的方式来确定。
在第二多芯光纤122中还包含标记122c。标记122c是在包层122b内部设置且折射率与包层122b不同的与包层122b沿相同方向延伸的区域。标记121c的形状是任意的,例如是圆柱状、三棱柱状等。标记122c例如由添加有氟等下降掺杂剂的石英玻璃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标记122c的折射率比包层122b的折射率低。标记122c或者由添加有锗、铝、磷、氯等上升掺杂剂的石英玻璃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标记122c的折射率比包层122b的折射率高。在形成标记122c时,例如可以使用开孔法、堆拉法等。
第二多芯光纤122中的标记122c的配置以与第一多芯光纤121中的标记121c的配置相同的方式来确定。另外,第二多芯光纤122中的纤芯122a1~122an的序数以与第一多芯光纤121中的纤芯121a1~121an的序数相同的方式来确定。
此外,图5所示的第一多芯光纤121的AA’剖面是从图5中的右方进行观察,相对而言,图5所示的第二多芯光纤122的BB’剖面是从图5中的左方进行观察。因此,在一个端面121R与一个端面122L的连接部中,第一多芯光纤121的AA’剖面的图5中的右端与第二多芯光纤122的BB’剖面的图5中的左端相互连接,第一多芯光纤121的AA’剖面的图5中的左端与第二多芯光纤122的BB’剖面的图5中的右端相互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体102中,第一多芯光纤121与第二多芯光纤122以满足以下的条件的方式连接。
条件1:第二多芯光纤122的各纤芯122ai与第一多芯光纤121的纤芯121a1~121an的任意一个连接。
条件2:第二多芯光纤122的标记122c与第一多芯光纤121的标记121c以外的部分连接。
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体102满足以下的条件。
条件3B:由在第二多芯光纤122中最接近标记122c的第一纤芯122a1和第二接近的第二纤芯122a2构成的对组连接于:除由在第一多芯光纤121中最接近标记121c的第一纤芯121a1和第二接近的第二纤芯121a2构成的对组以外的对组(具体而言是由第三纤芯121a3和第二纤芯121a2构成的对组)。
(光纤连接体的效果)
在多芯光纤中,如果在彼此相邻的两个纤芯之间存在标记,则会抑制从一个纤芯向另一个纤芯透出光。因此,能够降低最接近标记的纤芯与第二接近标记的纤芯之间的串扰。
在现有的光纤连接体中,由在第一多芯光纤中最接近标记的纤芯和第二接近的纤芯构成的对组连接于:由在第二多芯光纤中最接近标记的纤芯和第二接近的纤芯构成的对组。其结果为,能够得到减少串扰的效果的纤芯的对组限于1对。
与此相对,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体102中,由在第一多芯光纤121中最接近标记121c的第一纤芯121a1和第二接近的第二纤芯121a2构成的对组连接于:除由在第二多芯光纤122中最接近标记122c的第一纤芯122a1和第二接近的第二纤芯122a2构成的对组以外的对组(具体而言是由第二纤芯122a2和第三纤芯122a3构成的对组)。因此,这些纤芯的对组能够得到减少串扰的效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体102中,由在第二多芯光纤122中最接近标记122c的第一纤芯122a1和第二接近的第二纤芯122a2构成的对组连接于:除由在第一多芯光纤121中最接近标记121c的第一纤芯121a1和第二接近的第二纤芯122a2构成的对组以外的对组(具体而言是由第三纤芯121a3和第二纤芯121a2构成的对组)。因此,这些纤芯的对组也能够得到减少串扰的效果。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体102,增多了能够得到减少串扰的效果的纤芯的对组。在此,在按照纤芯的排列顺序且以最接近标记的纤芯为第一个且第二接近该标记的纤芯为第二个的方式确定在各多芯光纤中的纤芯的序数的情况下,当第二接近的纤芯存在多个时,可选择任意的对组,各对组都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使标记121c、122c的折射率比包层121b、122b的折射率低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体102具有如下优点。即,能够更有效地抑制:从第一纤芯121a1、122a1向第二纤芯121a2、22a2透出光、以及从第二纤芯121a2、22a2向第一纤芯121a1、122a1透出光。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减少串扰的效果。反之,在使标记121c、122c的折射率比包层121b、122b的折射率高的情况下,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体102具有如下优点。即,被标记121c、122c收集的光在第一多芯光纤121和第二多芯光纤122中传播,因此根据传播距离、光纤参数而有利。或者,由于接近标记121c、122c的第一纤芯121a1、122a1与第二纤芯121a2、122a2之间的串扰恶化,因此使串扰特性差的对组分散,因此对于多芯光纤整体而言,能够减少串扰而有利。
(连接图案的变化)
满足上述条件1、2和3B的连接图案不限于图5所示的连接图案。在图6中示出满足上述的条件1、2和3B的、图5所示的连接图案以外的其他连接图案。
图6的(a)表示由在第一多芯光纤121中最接近标记121c的第一纤芯121a1和第二接近的第二纤芯121a2构成的对组连接于:由第二多芯光纤122的第三纤芯122a3和第四纤芯122a4构成的对组的连接图案。由在第二多芯光纤122中最接近标记122c的第一纤芯122a1和第二接近的第二纤芯122a2构成的对组连接于:由第一多芯光纤121的第三纤芯121a3和第四纤芯121a4构成的对组。
图6的(b)表示由在第一多芯光纤121中最接近标记121c的第一纤芯121a1和第二接近的第二纤芯121a2构成的对组连接于:由第二多芯光纤122的第四纤芯122a4和第一纤芯122a1构成的对组的连接图案。由在第二多芯光纤122中最接近标记122c的第一纤芯122a1和第二接近的第二纤芯122a2构成的对组连接于:由第一多芯光纤121的第二纤芯121a2和第三纤芯121a3构成的对组。
图6的(c)表示由在第一多芯光纤121中最接近标记121c的第一纤芯121a1和第二接近的第二纤芯121a2构成的对组连接于:由第二多芯光纤122的第一纤芯122a1和第四纤芯122a4构成的对组的连接图案。由在第二多芯光纤122中最接近标记122c的第一纤芯122a1和第二接近的第二纤芯122a2构成的对组连接于:由第一多芯光纤121的第一纤芯121a1和第四纤芯121a4构成的对组。
图6的(d)表示由在第一多芯光纤121中最接近标记121c的第一纤芯121a1和第二接近的第二纤芯121a2构成的对组连接于:由第二多芯光纤122的第四纤芯122a4和第三纤芯122a3构成的对组的连接图案。由在第二多芯光纤122中最接近标记122c的第一纤芯122a1和第二接近的第二纤芯122a2构成的对组连接于:由第一多芯光纤121的第四纤芯121a4和第三纤芯121a3构成的对组。
图6的(e)表示由在第一多芯光纤121中最接近标记121c的第一纤芯121a1和第二接近的第二纤芯121a2构成的对组连接于:由第二多芯光纤122的第三纤芯122a3和第二纤芯122a2构成的对组的连接图案。由在第二多芯光纤122中最接近标记122c的第一纤芯122a1和第二接近的第二纤芯122a2构成的对组连接于:由第一多芯光纤121的第三纤芯121a3和第二纤芯121a2构成的对组。
在图6的(a)~(e)所示的连接图案的任意一个中都是:由在第一多芯光纤121中最接近标记121c的第一纤芯121a1和第二接近的第二纤芯121a2构成的对组连接于:除由在第二多芯光纤122中最接近标记122c的第一纤芯122a1和第二接近的第二纤芯122a2构成的对组以外的对组。因此,这些纤芯的对组能够得到减少串扰的效果。
另外,在图6的(a)~(e)所示的连接图案的任意一个中都是:由在第二多芯光纤122中最接近标记122c的第一纤芯122a1和第二接近的第二纤芯122a2构成的对组连接于:除由在第一多芯光纤121中最接近标记121c的第一纤芯121a1和第二接近的第二纤芯122a2构成的对组以外的对组。因此,这些纤芯的对组也能够得到减少串扰的效果。
如上所述,在图6的(a)~(e)所示的连接图案的任意一个中,都使得能够到减少串扰的效果的纤芯的对组为2对。
(关于标记的配置的补充)
如图7的(a)所示,优选第一多芯光纤121中的标记121c配置于夹在第一纤芯121a1与第二纤芯121a2之间的区域A的内部。通常,从第一纤芯121a漏出的光的强度在第一多芯光纤121的剖面中为同心圆状的高斯分布。多芯光纤121中的第一纤芯121a1与第二纤芯121a2之间的串扰的大小通过从第一纤芯121a1漏出的光的强度分布与从第二纤芯121a2漏出的光的强度分布的重叠积分来确定。这是因为:通过采用图7的(a)所示的配置,能够抑制光强度比较高的区域中的光的封闭,能够最有效地减少串扰。对于第二多芯光纤122中的标记122c的配置而言,也同样如此。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多芯光纤121中的标记121c的位置不限于此。例如,对于第一多芯光纤121中的标记121c而言,也可以如图7的(b)所示那样,配置于夹在第一纤芯121a1与第二纤芯121a2之间的区域A的边界上。这是因为:虽然与采用图7的(a)所示的配置时相比较差,但是采用图7的(b)所示的配置也能够得到减少串扰的效果。另外,如图7的(c)所示,第一多芯光纤121中的标记121c也可以配置于夹在第一纤芯121a1与第二纤芯121a2之间的区域A的附近。这是因为:虽然与采用图7的(a)所示的配置以及图7的(b)所示的配置时相比较差,但是采用图7的(c)所示的配置也能够得到减少串扰的效果。另外,如图7的(d)所示,第一多芯光纤121中的标记121c也可以配置于与夹在第一纤芯121a1与第二纤芯121a2之间的区域A分离的地方。这是因为:虽然与采用图7的(a)所示的配置、图7的(b)所示的配置、以及图7的(c)所示的配置时相比较差,但是采用图7的(d)所示的配置也能够得到减少串扰的效果。对于第二多芯光纤122中的标记122c的配置而言,也同样如此。
(变形例)
此外,图5所示的光纤连接体102能够在两端设置光连接器。以下,参照图8对设置了光连接器的光纤连接体102进行说明。
图8是表示光纤连接体102的变形例的侧视图及剖视图。此外,图8的(b)及(c)所示的框架141的EE’剖面是从图8的(a)中的右方进行观察,相对而言,图8的(b)及(c)所示的框架142的FF’剖面是从图8的(a)中的左方进行观察。
如图8的(a)所示,第一多芯光纤121的第二多芯光纤122侧的端面被金属圈131覆盖,并且,金属圈131被框架141覆盖。另外,第二多芯光纤122的第一多芯光纤121侧的端面被金属圈132覆盖,并且,金属圈132被框架142覆盖。在框架141、142的外侧面设置有被称为连接键141a、142a的凸部。
在这种情况下,按照下面的流程来构成光纤连接体。首先,如图8的(b)或(c)所示,将框架141的连接键141a的位置与框架142的连接键142a的位置对齐。接着,在使各个连接键嵌合于未图示的适配器的连接键槽并对齐之后,将框架141与框架142相互连接。由此,连接第一多芯光纤121与第二多芯光纤122而构成光纤连接体。另外,能够理解为光纤连接体具备下面的结构。即,结构为,还具备设置于第一多芯光纤121的第二多芯光纤122侧的端部的框架141和设置于第二多芯光纤122的第一多芯光纤121侧的端部的框架142,设置于框架141的表面的连接键141a的位置与最接近标记121c的纤芯121a1的位置对齐,设置于框架142的表面的连接键142a的位置与最接近标记121c的纤芯122a1的位置对齐。根据上述的结构,如果对齐两个连接键的位置进行连接,则第一多芯光纤121与第二多芯光纤122适当连接。因此,能够实现容易进行第一多芯光纤与第二多芯光纤的适当的连接的光纤连接体。
此外,上述的多芯光纤连接体101也可以构成为满足下述的条件α1或者条件α2。作为一例,在图19中示出了满足条件α1及条件α2双方的多芯光纤连接体101中的第一多芯光纤111和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端面。
条件α1:第二多芯光纤112的标记112c仅一部分连接于第一多芯光纤111的标记111c以外的部分(包层111b等)。
条件α2:第一多芯光纤111的标记111c仅一部分连接于第二多芯光纤112的标记112c以外的部分(包层111b等)。
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如果标记111c至少与最接近标记111c的纤芯111a1接近,则在第一多芯光纤111的母材、多芯光纤111中,标记材料与包层材料之间形成的间隙可能会被挤压损坏,在对多芯光纤111的母材拉线后进行冷却时,由于标记111c与包层111b的线性膨胀系数不同,标记111c周围的玻璃可能会变形。并且,由于最接近标记111c的纤芯111a1受到应力、发生变形,因此会产生如下的特性劣化问题,即:最接近标记111c的纤芯111a1的作为光波导的特性可能恶化。在此,作为在最接近标记的纤芯中可能恶化的特性,例如可举出偏振模色散等。对于对第二多芯光纤112而言,也同样如此。在满足条件α1或者α2的情况下,与不满足条件α1和条件α2的情况(标记111c与标记112c不具有重叠的情况(满足后述的条件δ1和条件δ2的情况))相比,有可能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使标记111c至少从最接近标记111c的纤芯111a1分离,并且在第二多芯光纤112中,使标记112c至少从最接近标记112c的纤芯112a1分离。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抑制上述那样的特性劣化问题(以下有时记载为前者的效果)。另外,与沿径向分离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包层111b的厚度增大或者在制造时等引起的包层111b的变形(以下有时记载为后者的效果)。对于条件α2而言,第二多芯光纤112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另外,对于上述的多芯光纤连接体101而言,除了构成为满足上述的条件α1或者条件α2之外,也可以构成为满足下述的条件β1或者β2。作为一例,在图20中示出在满足条件β1和条件β2双方的多芯光纤连接体101中的第一多芯光纤111和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端面。
条件β1:在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端面中,标记111c与将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纤芯111a1~111a4中的、最接近标记111c的纤芯111a1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111a2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线段的虚拟的垂直二等分线重合。
条件β2:在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端面中,标记112c与将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纤芯112a1~112a4中的、最接近标记112c的纤芯112a1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12a2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线段的虚拟的垂直二等分线重合。
在满足条件β1或者条件β2的情况下,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标记111c至少能够从最接近标记111c的纤芯111a1更进一步分离,并且在第二多芯光纤112中,标记112c至少能够从最接近标记112c的纤芯112a1更进一步分离。因此,能够抑制在标记111c至少接近纤芯111a1的情况下以及在标记112c至少接近纤芯112a1的情况下产生的上述的特性劣化问题。
另外,上述的条件β1可以是以下的条件β1’,另外,条件β2可以是以下的条件β2’。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能够使标记111c从纤芯111a1~a4更进一步分离,并且在第二多芯光纤112中,能够使标记112c从纤芯112a1~112a4更进一步分离。因此,能够更进一步抑制在标记111c接近纤芯111a1~111a4的情况下以及在标记112c接近纤芯112a1~112a4的情况下产生的上述的特性劣化问题。
条件β1’:在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端面中,标记111c的中心可以与将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纤芯111a1~111a4中的、最接近标记111c的纤芯111a1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111a2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线段的虚拟的垂直二等分线重合。
条件β2’:另外,在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端面中,标记112c的中心与将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纤芯112a1~112a4中的、最接近标记112c的纤芯112a1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12a2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线段的虚拟的垂直二等分线重合。
另外,上述的多芯光纤连接体101也可以构成为满足下述的条件γ1或者γ2。另外,除了上述的条件α1或者条件α2之外,也可以构成为满足下述的条件γ1或者γ2。另外,除了上述的条件α1或者条件α2以及条件β1、条件β1’、条件β2或者条件β2’之外,也可以构成为满足下述的条件γ1或者γ2。作为一例,在图21的(a)中示出满足条件γ1和条件γ2双方的多芯光纤连接体101中的第一多芯光纤111和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端面。
条件γ1:在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端面中,标记111c的中心不与将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纤芯111a1~111a4中的、最接近标记111c的纤芯111a1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111a2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线段的虚拟的垂直二等分线重合。
条件γ2:在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端面中,标记112c的中心不与将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纤芯112a1~112a4中的、最接近标记112c的纤芯112a1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112a2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线段的虚拟的垂直二等分线重合。
在这种情况下,标记111c的中心或者标记112c的中心会从上述的虚拟的垂直二等分线偏移。因此,与第一多芯光纤111的标记111c和第二多芯光纤112的标记112c完全重合的情况、标记111c的中心以及标记112c的中心与上述的虚拟的垂直二等分线重合的情况相比,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端面和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端面的识别、或者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纤芯编号的识别、或者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纤芯编号的识别变得容易。由此,第一多芯光纤111或者第二多芯光纤112与外部的收发器、外部的扇入/扇出器件的连接能够变得容易。
另外,上述的多芯光纤连接体101也可以构成为满足下述的条件η。作为一例,在图21的(b)中示出满足条件η双方的多芯光纤连接体101中的第一多芯光纤111和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端面。
条件η:在第一多芯光纤111的一个端面或者第二多芯光纤112的一个端面中,将第一多芯光纤111的标记111c的中心和第二多芯光纤112的标记112c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平行于:将在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端面中最接近标记111c的纤芯111a1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111a2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或者将在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端面中最接近标记112c的纤芯112a1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112a2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平行。
在这种情况下,与上述的效果同样地,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端面和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端面的识别、或者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纤芯编号的识别、或者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纤芯编号的识别变得容易。由此,第一多芯光纤111或者第二多芯光纤112与外部的收发器、外部的扇入/扇出器件的连接能够变得容易。并且,与连结两个标记111c、112c的虚拟的直线不平行地配置的情况相比,由于存在两个标记111c、112c的至少一个能够从包层111b、112b的外周分离的情况,因此能够实现能够抑制包层111b、112b的厚度的增大、或者在制造时等的包层111b、112b的变形的效果。
此外,上述的多芯光纤连接体101也可以如图1等所示那样,以满足下述的条件δ1或者条件δ2的方式构成。
条件δ1:第二多芯光纤112的标记112c整体连接于第一多芯光纤111的标记111c以外的部分(包层111b等)。
条件δ2:第一多芯光纤111的标记111c整体连接于第二多芯光纤112的标记112c以外的部分(包层111b等)。
相对于面积较小的标记111c与面积较小的标记112c进行连接、标记111c跨越标记112c以及包层112b进行连接的情况而言,标记111c仅连接于面积较大的包层111b则能够降低(缓和)标记111c承受的应力。由此,能够抑制对标记111c的损伤。对于标记112c而言,也同样如此。
另外,如图7的(b)或者图7的(c)所示,上述的多芯光纤连接体101可以构成为满足下述的条件ε1或者条件ε2。
条件ε1:在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端面中,标记111c的中心配置于由如下(1)~(3)三者所框围出的区域(以下也记载为区域B):(1)外切于第一多芯光纤111的多个纤芯111a1~111a4中的、最接近标记111c的纤芯111a1和第二接近的纤芯111a2的虚拟的外切圆、即以第一多芯光纤111的包层111b的中心为中心的虚拟的外切圆;(2)穿过最接近标记111c的纤芯111a1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111a2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穿过纤芯111a1的中心和包层111b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3)穿过纤芯111a1的中心和纤芯111a2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将纤芯111a2的中心和包层111b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
条件ε2:在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端面中,标记112c的中心配置于由如下(1)~(3)三者所框围出的区域(以下也记载为区域C):(1)外切于第二多芯光纤112的多个纤芯112a1~112a4中的、最接近标记112c的纤芯112a1和第二接近的纤芯112a2的虚拟的外切圆、即以第二多芯光纤112的包层112b的中心为中心的虚拟的外切圆;(2)穿过最接近标记112c的纤芯112a1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112a2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穿过纤芯112a1的中心和包层112b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3)穿过纤芯112a1的中心和纤芯112a2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将纤芯112a2的中心和包层112b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
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能够得到上述的前者的效果以及后者的效果双方,尤其是,与后述的条件ζ1或者条件ζ2的情况相比,由于标记111c配置于从包层111b的外周分离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包层111b、112b的厚度增大、或者制造时等的包层111b的变形,因此尤其是,能够进一步增大后者的效果。对于第二多芯光纤112而言,也同样如此。
另外,上述的多芯光纤连接体101也可以构成为满足下述的条件ζ1或者条件ζ2。
条件ζ1:在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端面中,标记111c的中心配置于由如下(1)~(4)四者所框围出的区域(以下也记载为区域D):(1)外切于第一多芯光纤111的多个纤芯111a1~111a4中的、最接近标记111c的纤芯111a1和第二接近的纤芯111a2的虚拟的外切圆、即以第一多芯光纤111的包层111b的中心为中心的虚拟的外切圆;(2)穿过最接近标记111c的纤芯111a1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111a2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穿过纤芯111a1的中心和包层111b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3)穿过纤芯111a1的中心和纤芯111a2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将纤芯111a2的中心和包层111b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4)所述包层的外周。
条件ζ2:在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端面中,标记112c的中心配置于由如下(1)~(4)四者所框围出的区域(以下也记载为区域E):(1)外切于第二多芯光纤112的多个纤芯112a1~112a4中的、最接近标记112c的纤芯112a1和第二接近的纤芯112a2的虚拟的外切圆、即以第二多芯光纤112的包层112b的中心为中心的虚拟的外切圆;(2)穿过最接近标记112c的纤芯112a1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112a2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穿过纤芯112a1的中心和包层112b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3)穿过纤芯112a1的中心和纤芯112a2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将纤芯112a2的中心和包层112b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4)所述包层的外周。
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一多芯光纤111中,能够得到上述的前者的效果以及后者的效果双方,尤其是,与条件ε1或者条件ε2的情况相比,由于标记111c配置于从纤芯111a1或者111a2分离的位置,因此能够抑制纤芯111a1或者111a2的变形,因此尤其是,能够进一步增大前者的效果。对于第二多芯光纤112而言,也同样如此。
此外,对条件ε1、条件ε2、条件ζ1或者条件ζ2,也能够采用在第一多芯光纤111的端面,标记111c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区域B或者区域D的结构(以下也记载为结构1)、标记111c的整体配置于区域B或者区域D的结构(以下也记载为结构2)或者标记111c的至少一部分跨越区域B与区域D的边界配置的结构(以下也记载为结构3)。结构1~结构3都能够得到前者的效果以及后者的效果。但是,尤其是在结构2的情况下标记111c整体配置于区域B的结构与在结构2的情况下标记111c整体配置于区域D的结构或结构3相比,由于标记111c配置于从包层111b的外周分离的位置,因此尤其是,能够进一步增大后者的效果。另外,尤其是在结构2的情况下标记111c整体配置于区域D的结构与在结构2的情况下标记111c整体配置于区域B的结构或结构3相比,由于标记111c配置于从纤芯111a1或者111a2分离的位置,因此尤其是,能够进一步增大前者的效果。另外,尤其是,结构3与结构2相比,由于标记111c配置于包层111b的外周以及从纤芯111a1或者111a2分离的位置,因此能够均衡地得到前者的效果和后者的效果。同样地,在第二多芯光纤112的端面中,也能够采用标记112c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区域C或者区域E的结构、标记112c整体配置于区域C或者区域E的结构或者标记112c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区域C与区域E的边界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得到的效果与在上述的第一多芯光纤111中能够得到的效果相同。
(附录事项1)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可以在本说明书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对于将在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中分别公开的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得到的方式而言,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例如,构成光纤连接体的各多芯光纤的纤芯数量不限于4,在能够得到效果的范围内是任意的。例如,构成光纤连接体的各多芯光纤的纤芯数量可以是5个,也可以是6个,也可以是7个,也可以8个,也可以是9个。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多芯光纤的纤芯数量和第二多芯光纤的纤芯数量是相同数量,采用第一多芯光纤的各纤芯连接于第二多芯光纤的任意纤芯并且第二多芯光纤的各纤芯连接于第一多芯光纤的各纤芯的结构,但是不限于此。例如,在第一多芯光纤的纤芯数量比第二多芯光纤的纤芯数量多的情况下,只要第二多芯光纤的各纤芯连接于第一多芯光纤的任意的纤芯即可。或者,在第二多芯光纤的纤芯数量比第一多芯光纤的纤芯数量多的情况下,只要第一多芯光纤的各纤芯连接于第二多芯光纤的任意的纤芯即可。
另外,构成光纤连接体的各多芯光纤的标记数量不限于1,在能够得到效果的范围内是任意的。例如,构成光纤连接体的各多芯光纤的标记数量即可以是2个,也可以是3个,也可以是4个,也可以是5个,也可以是6个。在标记是多个的情况下,可以是第二多芯光纤的标记的至少任意一个连接于第一多芯光纤的标记以外的部分,也可以是第一多芯光纤的标记的至少任意一个连接于第二多芯光纤的标记以外的部分。
另外,在第二多芯光纤的标记连接于第一多芯光纤的标记以外的部分的结构中,也包含第二多芯光纤的标记的一部分连接于第一多芯光纤的标记以外的部分的结构(但是,第二多芯光纤的标记比第一多芯光纤的标记大、且第二多芯光纤的标记完全包含第一多芯光纤的标记的结构除外)。同样地,在第一多芯光纤的标记连接于第二多芯光纤的标记以外的部分的结构中,也包含第一多芯光纤的标记的一部分连接于第二多芯光纤的标记以外的部分的结构(但是,第一多芯光纤的标记比第二多芯光纤的标记大、且第一多芯光纤的标记完全包含第二多芯光纤的标记的结构除外)。
另外,设置于构成光纤连接体的各多芯光纤的标记的剖面形状不限于圆形,可以是任意的。例如,设置于构成光纤连接体的各多芯光纤的标记的剖面形状可以是三边形,也可以是四边形,也可以是五边形,也可以是六边形。
另外,设置于构成光纤连接体的各多芯光纤的标记的材料不限于石英玻璃,可以是任意的。例如,设置有构成光纤连接体的各多芯光纤的标记只要是空孔即可。在这种情况下,标记的折射率(空气的折射率)比添加了氟的石英玻璃的折射率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更有效地减少串扰。
另外,构成光纤连接体的多芯光纤彼此的连接方法不限于基于熔接的连接,可以是任意的。例如,构成光纤连接体的多芯光纤彼此的连接方法例如可以是基于连接器的连接,也可以是基于粘接剂的连接。
(第二方面)
(第二方面的实施方式)
(光纤连接体)
参照附图对本发明一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体进行如下说明。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体是通过将多个多芯光纤连接而得到的光纤连接体。以下对多芯光纤和其连接部位的两个方式进行说明,之后对本实施方式的多芯光纤进行说明。
(多芯光纤)
参照图9对多芯光纤MF进行说明。在图9中,(a)是多芯光纤MF的侧视图,(b)是从视线E1方向观察多芯光纤MF的一个端面σ1的主视图,(c)是从视线E2方向观察多芯光纤MF的另一个端面σ2的主视图。
多芯光纤MF具备n个(n为2以上的自然数)纤芯a1~an和包层b。包层b是圆柱状的部件。包层b例如由石英玻璃构成。各纤芯ai(i为1以上且n以下的自然数)是在包层b内部设置且折射率比包层b高的与包层b沿相同方向延伸的圆柱状的区域。各纤芯ai例如由添加有锗等上升掺杂剂的石英玻璃构成。此外,包层b只要是柱状即可,其剖面形状是任意的。包层b的剖面形状例如可以是四边形、六边形等多边形状,也可以是鼓形。另外,包层b的剖面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优选包层形状相对于后述的轴L1对称。这是因为:当熔接连接两个多芯光纤MF时,对置的两个多芯光纤MF的包层形状大致一致,当多芯光纤MF熔融时能够抑制包层的变形。
在端面σ1、σ2中,纤芯a1~an相对于与多芯光纤MF的中心轴L0正交的轴L1呈线对称配置。另外,在端面σ1、σ2中,纤芯a1~an以避开轴L1的方式配置。换言之,在端面σ1、σ2中,纤芯a1~an配置于轴L1以外的位置。
多芯光纤MF还具备标记c。标记c是在包层b内部设置且折射率与包层b不同的与包层b沿相同方向延伸的区域。标记c的剖面形状是任意的,例如是圆形状、三边形状、四边形状等。标记c例如由添加有氟、硼等下降掺杂剂的石英玻璃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标记c的折射率比包层b的折射率低。标记c或者由添加有锗、铝、磷、氯等上升掺杂剂的石英玻璃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标记c的折射率比包层b的折射率高。在形成标记c时,例如可以使用开孔法、堆拉法等。
在端面σ1、σ2中,标记c的中心以避开轴L1的方式配置。换言之,在端面σ1、σ2中,标记c的中心(几何中心)配置于轴L1以外的位置。此外,标记c只要以其中心避开轴L1的方式配置即可,也可以是标记c的一部分与轴L1重合。
(剖面结构的变化)
参照图10对多芯光纤MF的剖面结构的变化进行说明。
图10的(a)是第一具体例(图9所示的具体例)的多芯光纤MF的端面σ1的主视图。本具体例的多芯光纤MF具备配置于正方形的顶点上的四个纤芯a1~a4。对于这四个纤芯a1~a4,(1)可以说相对于上述的轴L1呈线对称配置,(2)也可以说相对于轴L2呈线对称配置。在此,轴L2是在多芯光纤MF的端面σ1中与轴L1正交的轴。这四个纤芯a1~a4以避开轴L1、L2的方式配置。换言之,配置于轴L1、L2以外的位置。此外,如果也允许纤芯a1~a4配置于线对称的轴上的结构,则还存在两根与轴L1、L2成45°的未图示的对称轴。
图10的(b)是第二具体例的多芯光纤MF的端面σ1的主视图。本具体例的多芯光纤MF具备配置于等腰梯形的顶点上的四个纤芯a1~a4。可以说这四个纤芯a1~a4以相对于轴L1呈线对称的方式配置。在此,轴L1是与多芯光纤MF的中心轴正交的轴。这四个纤芯a1~a4以避开该轴L1的方式配置。换言之,配置于轴L1以外的位置。
图10的(c)是多芯光纤MF的第三具体例的多芯光纤MF的端面σ1的主视图。本具体例的多芯光纤MF具备配置于正六边形的顶点上的六个纤芯a1~a6。对于这六个纤芯a1~a6,(1)可以说相对于轴L1呈线对称配置,(2)也可以说相对于轴L2呈线对称配置,(3)也可以说相对于轴L3呈线对称配置。在此,轴L1是与多芯光纤MF的中心轴正交的轴。轴L2是在多芯光纤MF的端面σ1上与轴L1所成的角为60°的轴。轴L3是在多芯光纤MF的端面σ1上与轴L1、L2所成的角分别为60°的轴。这六个纤芯a1~a6以避开轴L1、L2、L3的方式配置。换言之,配置于轴L1、L2、L3以外的位置。此外,如果也允许纤芯a1~a6配置于对称轴上的结构,则还存在三根与轴L1、L2、L3成30°的未图示的对称轴。
图10的(d)是多芯光纤MF的第四具体例的多芯光纤MF的端面σ1的主视图。本具体例的多芯光纤MF具备配置于正六边形的顶点上的六个纤芯a1~a6、以及配置于该正六边形的中心的一个纤芯a7。对于这七个纤芯a1~a7,(1)可以说相对于轴L1呈线对称配置,(2)也可以说相对于轴L2呈线对称配置,(3)也可以说相对于轴L3呈线对称配置。在此,轴L1是与多芯光纤MF的中心轴正交的轴。轴L2是在多芯光纤MF的端面σ1上与轴L1所成的角为60°的轴。轴L3是在多芯光纤MF的端面σ1上与轴L1、L2所成的角分别为60°的轴。这七个纤芯a1~a7中的、配置于正六边形的顶点上的六个纤芯a1~a6以避开轴L1、L2、L3的方式配置。换言之,配置于轴L1、L2、L3以外的位置。如后面说明的那样,这些纤芯a1~a6适于输入光信号的用途、或者输出光信号的用途。另外,配置于正六边形的中心上的一个纤芯a7配置于轴L1、L2、L3上。该纤芯a7可以用于输入光信号的用途、或者输出光信号的用途,也可以作为不进行光信号的输入输出的虚纤芯。当然,在后面说明的光纤连接体201的一个端面211中,将纤芯a7作为光信号输入用的情况下,在另一个端面212中,将纤芯a7成为光信号输出用,在一个端面211中将纤芯a7作为光信号输出用的情况下,在另一个端面212中,纤芯a7成为光信号输入用。此外,如果也允许纤芯a1~a6配置于对称轴上的结构,则还存在三根与轴L1、L2、L3成30°的未图示的对称轴。
图10的(e)是多芯光纤MF的第五具体例的多芯光纤MF的端面σ1的主视图。本具体例的多芯光纤MF具备配置于正八边形的顶点上的八个纤芯a1~a8。对于这八个纤芯a1~a8,(1)可以说相对于轴L1呈线对称配置,(2)也可以说相对于轴L2呈线对称配置,(3)也可以说相对于轴L3呈线对称配置,(4)也可以说相对于轴L4呈线对称配置。在此,轴L1是与多芯光纤MF的中心轴正交的轴。轴L2是在多芯光纤MF的端面σ1上与轴L1所成的角为45°的轴。轴L3是在多芯光纤MF的端面σ1上与轴L2所成的角为45°的轴。轴L4是在多芯光纤MF的端面σ1上与轴L3、L1所成的角分别为45°的轴。这八个纤芯a1~a8以避开轴L1、L2、L3、L4的方式配置。换言之,配置于轴L1、L2、L3、L4以外的位置。此外,如果也允许纤芯a1~a8配置于对称轴上的结构,则还存在四根与轴L1、L2、L3、L4成22.5°的未图示的对称轴。
图10的(f)是多芯光纤MF的第六具体例的多芯光纤MF的端面σ1的主视图。本具体例的多芯光纤MF具备配置成两行四列的行列状的八个纤芯a1~a8。对于这八个纤芯a1~a8,(1)可以说相对于轴L1呈线对称配置,(2)也可以说相对于轴L2呈线对称配置。在此,轴L1是与多芯光纤MF的中心轴正交且与纤芯a1~a8的列方向平行的轴,轴L2是与多芯光纤MF的中心轴正交且与纤芯a1~a8的行方向平行的轴。这八个纤芯a1~a8以避开轴L1、L2的方式配置。换言之,配置于轴L1、L2以外的位置。
(多芯光纤的连接部位)
参照图11~图13对两根多芯光纤MF的连接部位进行说明。以下,将连接的两根多芯光纤MF中的一个记载为多芯光纤MF1,将另一个记载为多芯光纤MF2。多芯光纤MF1、MF2是剖面结构相同的多芯光纤。多芯光纤MF1、MF2的连接可以是熔接连接,也可以是使用了连接器的连接,也可以是使用了粘接剂的连接。
对于多芯光纤MF1、MF2的连接部位而言,有通常连接的连接部位和翻转连接的连接部位。
图11是表示通常连接的连接部位的图,(a)是多芯光纤MF1、MF2的侧视图,(b)是从视线E2方向观察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的主视图,(c)是从视线E1方向观察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1的主视图。通常连接的连接部位是连接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与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1的连接部位,或者是连接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1与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2的连接部位(图11是前者)。通常连接的连接部位满足以下的条件。
条件1: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1的各纤芯a1~an与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的各纤芯a1~an重合。具体而言,(1)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1的纤芯a1与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的纤芯a1重合,(2)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1的纤芯a2与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的纤芯a2重合,(3)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1的纤芯a3与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的纤芯a3重合,(4)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1的纤芯a4与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的纤芯a4重合。
条件2a: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1的标记c与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的标记c重合。
关于通常连接,简单讲,是纤芯a1~an光学耦合且标记c连接的连接方式。
图12是表示翻转连接的连接部位的图,(a)是多芯光纤MF1、MF2的侧视图,(b)是从视线E2方向观察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的主视图,(c)是从视线E1方向观察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2的主视图。翻转连接的连接部位是连接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与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2的连接部位,或者是连接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1与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1的连接部位(图12是前者)。翻转连接的连接部位满足以下的条件。
条件1: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2的各纤芯a1~an与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的各纤芯a1~an重合。具体而言,(1)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2的纤芯a1与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的纤芯a4重合,(2)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2的纤芯a2与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的纤芯a3重合,(3)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2的纤芯a3与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的纤芯a2重合,(4)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2的纤芯a4与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的纤芯a1重合。
条件2b: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2的标记c与在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中相对于轴L1而言与多芯光纤MF1的标记c呈线对称的位置x重合。
关于翻转连接,简单讲,是纤芯a1~an光学耦合且标记c不连接的连接方式。
此外,翻转连接按照纤芯a1~an的线对称的轴来定义。例如,在具有图10的(a)所示的剖面结构的多芯光纤MF1、MF2中,纤芯a1~a4相对于轴L1而言呈线对称,相对于轴L2而言呈线对称。因此,这些多芯光纤MF1、MF2除了相对于图12所示的轴L1翻转连接之外,也能够相对于图13所示的轴L2翻转连接。
图13是表示翻转连接的连接部位的图,(a)是多芯光纤MF1、MF2的侧视图,(b)是从视线E2方向观察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的主视图,(c)是从视线E1方向观察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2的主视图。翻转连接的连接部位是连接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与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2的连接部位,或者是连接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1与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1的连接部位(图13是前者)。翻转连接的连接部位满足以下的条件。
条件1: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1的各纤芯a1~an与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的各纤芯a1~an重合。具体而言,(1)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2的纤芯a1与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的纤芯a2重合,(2)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2的纤芯a2与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的纤芯a1重合,(3)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2的纤芯a3与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的纤芯a4重合,(4)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2的纤芯a4与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的纤芯a3重合。
条件2b:多芯光纤MF2的端面σ2的标记c与在多芯光纤MF1的端面σ2中相对于轴L2而言与多芯光纤MF1的标记c呈线对称的位置x重合。
(光纤连接体)
参照图14对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体201进行说明。
图14的(a)是本实施方式的光纤连接体201的侧视图。光纤连接体201是通过连接m根(m为2以上的自然数)多芯光纤MF得到的光纤连接体。以下,将构成光纤连接体201的多芯光纤MF也记载为多芯光纤MF1、多芯光纤MF2、…、多芯光纤MFm。多芯光纤MF1~MFm是剖面结构相同的多芯光纤。多芯光纤MF1~MFm的连接可以是熔接连接,也可以是使用了连接器的连接,也可以是使用了粘接剂的连接。
光纤连接体201由m根多芯光纤MF1~MFm构成。因此,在光纤连接体201中包含m-1个连接部位CP1~CPm-1。连接部位CPi(i为1以上且m-1以下的自然数)是通过多芯光纤MFi与多芯光纤MFi+1的连接而产生的连接部位。光纤连接体201的特征在于,这些m-1个连接部位CP1~CPm-1中的、奇数个连接部位是相对于特定的轴的翻转连接的连接部位。在本实施方式中,设定此外其他的连接部位都是通常连接的连接部位。需要说明的是,也可以在此外其他的连接部位中包含偶数个相对于另外的特定的轴的翻转连接的连接部位。
根据该特征,光纤连接体201的端面211、212可以是双方成为多芯光纤MF的端面σ1、或者双方成为多芯光纤MF的端面σ2的任意一种情况。
图14的(b)和(c)是关于光纤连接体201的两端面211、212成为多芯光纤MF的端面σ1的情况的图。图14的(b)是从视线E1方向观察的光纤连接体201的一个端面211的主视图,图14的(c)是从视线E2方向观察的光纤连接体201的另一个端面212的主视图。
在这种情况下,(1)位于前级的多芯光纤(在此是例如多芯光纤MF1)的纤芯a1与位于后级的多芯光纤(在此是例如多芯光纤MF2)的纤芯a4光学耦合,(2)位于前级的多芯光纤(在此是例如多芯光纤MF1)的纤芯a2与位于后级的多芯光纤(在此是例如多芯光纤MF2)的纤芯a3光学耦合,(3)位于前级的多芯光纤(在此是例如多芯光纤MF1)的纤芯a3与位于后级的多芯光纤(在此是例如多芯光纤MF2)的纤芯a2光学耦合,(4)位于前级的多芯光纤(在此是例如多芯光纤MF1)的纤芯a4与位于后级的多芯光纤(在此是例如多芯光纤MF2)纤芯a1光学耦合。
图14的(d)和(e)是关于光纤连接体201的两端面211、212成为多芯光纤MF的端面σ2的情况的图。图14的(d)是从视线E1方向观察的光纤连接体201的一个端面211的主视图,图14的(e)是从视线E2方向观察的光纤连接体201的另一个端面212的主视图。
在这种情况下,(1)多芯光纤MF1的纤芯a1与多芯光纤MFm的纤芯a4光学耦合,(2)多芯光纤MF1的纤芯a2与多芯光纤MFm的纤芯a3光学耦合,(3)多芯光纤MF1的纤芯a3与多芯光纤MFm的纤芯a2光学耦合,(4)多芯光纤MF1的纤芯a4与多芯光纤MFm的纤芯a1光学耦合。
(光纤连接体的效果)
参照图15对光纤连接体201实现的效果进行说明。图15的(a)和(b)与图14的(b)和(c)同样地,是关于光纤连接体201的两端面211、212成为多芯光纤MF的端面σ1的情况的图。图15的(a)是从视线E1方向观察的光纤连接体201的一个端面211的主视图,图15的(b)是从视线E2方向观察的光纤连接体201的另一个端面212的主视图。
考虑在光纤连接体201的两端面211、212中,对应从标记c起的距离来识别纤芯a1~a4。在此,如图15所示,设定在最接近标记c的纤芯a1上赋予标识符“1”,在第二接近标记c的纤芯a4上赋予标识符“2”,在第三接近标记c的纤芯a2上赋予标识符“3”,在距离标记c最远的纤芯a3上赋予标识符“4”。即,对于配置于上述的线对称的轴以外的纤芯,设定在光纤连接体201的两端面211、212上基于从标识符起的距离识别了纤芯的情况下,对相互处于线对称的关系的纤芯上赋予相同的标识符。
于是,在光纤连接体201的一个端面211中被赋予标识符“1”的纤芯a1与在光纤连接体201的另一个端面212中被赋予标识符“2”的纤芯a4光学耦合。另外,在光纤连接体201的一个端面211中被赋予标识符“2”的纤芯a4与在光纤连接体201的另一个端面212中被赋予标识符“1”的纤芯a1光学耦合。另外,在光纤连接体201的一个端面211中被赋予标识符“3”的纤芯a2与在光纤连接体201的另一个端面212中被赋予标识符“4”的纤芯a3光学耦合。另外,在光纤连接体201的一个端面211中被赋予标识符“4”的纤芯a3与在光纤连接体201的另一个端面212中被赋予标识符“3”的纤芯a2光学耦合。
这样,在光纤连接体201中,在两端面211、212上,不是赋予了相同的标识符的纤芯彼此光学耦合,而是赋予了处于互换关系(1←→2、3←→4)的标识符的纤芯彼此光学耦合。因此,在将纤芯a1~a4用于相互互补的两个目的(例如,光输入以及光输出)的情况下,当将被赋予了相同的标识符的纤芯用于相同的目的时,能够使彼此用于互补的目的的纤芯彼此光学耦合。因此,不会使相互连通的纤芯的两端为输入用、相互连通的纤芯的两端为输出用。因此,根据上述的结构,能够实现比以往在处理上更优异的光纤连接体201。此外,该效果对纤芯a1~an中的、避开对称轴L1配置的纤芯(在全部的纤芯a1~an避开对称轴配置的情况下,是全部的纤芯)成立。另外,在全部的纤芯a1~an避开对称轴配置的情况下,与全部的纤芯a1~an避开对称轴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比以往在处理上更加优异的光纤连接体201。
例如,在两端面211、212中,设定将赋予了标识符“1”的纤芯用于第一光信号的输入,将赋予了标识符“2”的纤芯用于第一光信号的输出,将赋予了标识符“3”的纤芯用于第二光信号的输出,将赋予了标识符“4”的纤芯用于第二光信号的输入。
于是,在光纤连接体201中,在一个端面211中被赋予了标识符“1”的、第一光信号的输入用的纤芯a1与在另一个端面212中被赋予了标识符“2”的、第一光信号的输出用的纤芯a4光学耦合,因此通信成立。同样地,在一个端面211中被赋予了标识符“2”的、第一光信号的输出用的纤芯a4与在另一个端面212中被赋予了标识符“1”的、第一光信号的输入用的纤芯a1光学耦合,因此通信成立。同样地,在一个端面211中被赋予了标识符“3”的、第二光信号的输出用的纤芯a2与在另一个端面212中被赋予了标识符“4”的、第二光信号的输入用的纤芯a3光学耦合,因此通信成立。同样地,在一个端面211中被赋予了标识符“4”的、第二光信号的输入用的纤芯a3与在另一个端面212中被赋予了标识符“3”的、第二光信号的输出用的纤芯a2光学耦合,因此通信成立。此外,关于纤芯a1~a4,优选在两端面211、212中,以第一光信号的输入用的纤芯与第二光信号的输入用的纤芯呈对角配置,且第一光信号的输出用的纤芯与第二光信号的输出用的纤芯呈对角配置的方式来确定。由此,能够从一个端面朝向另一个端面扩大传播第一光信号和第二光信号的纤芯的间隔。因此,在从端面211侧向端面212侧或者从端面212侧向端面211侧传播第一光信号或者第二光信号的情况下,能够抑制在特定的纤芯中传播的该第一光信号或者该第二光信号向能够传播与该第一光信号或者该第二光信号为同种的光信号且与该特定的纤芯不同的纤芯传播。通过以上,能够降低第一光信号与第二光信号的串扰。
此外,在此,关于光纤连接体201的两端面211、212成为多芯光纤MF的端面σ1的情况,说明了光纤连接体201实现的效果,对于光纤连接体201的两端面211、212成为多芯光纤MF的端面σ2的情况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另外,在此,对针对轴L1的翻转连接的连接部位存在奇数个的情况说明了光纤连接体201实现的效果,对于针对轴L2的翻转连接的连接部位存在奇数个的情况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
另外,在于光纤连接体201的两端连接扇入/扇出器件或者收发器的情况下,实现以下的效果。即,在全部的连接部位是通常连接的现有的光纤连接体的两端连接扇入/扇出器件或者收发器的情况下,需要准备端口配置结构不同的扇入/扇出器件或者收发器,或者需要准备能够转换各端口的用途的扇入/扇出器件或者收发器。因此,在前者的情况下,会产生部件数增加的技术问题,在后者的情况下,会产生结构复杂化的技术问题。与此相对,在于奇数个连接部位是翻转连接的光纤连接体201的两端连接扇入/扇出器件的情况下,如后面说明的那样,即使端口配置结构是通用的扇入/扇出器件,由于一个扇入/扇出器件的发送端口连接于另一个扇入/扇出器件的接收端口,因此不需要准备端口配置结构不同的扇入/扇出器件,不需要准备能够转换各端口的用途的扇入/扇出器件。因此,通过使用光纤连接体201,能够以比以往少的部件数或者比以往简单的结构实现通信系统。在此,对于在光纤连接体201的两端连接收发器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相同的效果。在此,后面对上述的端口配置结构的详细进行说明。
(光纤连接体的变形例)
参照图16对光纤连接体201的第一变形例(以下记载为光纤连接体201A)进行说明。在图16中,(a)是光纤连接体201A的侧视图,(b)是从视线E2方向观察多芯光纤MF1的多芯光纤MF2侧的端面(σ1)的主视图,(c)是从视线E1方向观察多芯光纤MF2的多芯光纤MF1侧的端面(σ1)的主视图。
光纤连接体201A与光纤连接体201的不同在于:各多芯光纤MF在两端具备金属圈d和框架e的方面。金属圈d是覆盖包层b外侧面的圆筒状的结构体,框架e是覆盖金属圈d外侧面的圆筒状的结构体。在框架e上设置有键f。键f是设置于框架e外侧面的凸状的结构。金属圈d以及框架e是覆盖多芯光纤MF1、MFm的封套的一例。
如图14的(b)和(c)所示,键f配置于纤芯a1~an的线对称的轴L1上。由此,通过使多芯光纤MF1和多芯光纤MF2以各自具有的键f的位置对齐的方式进行连接,从而能够容易实现通常连接或者翻转连接(在图16的情况下是翻转连接)。此外,例如以如下方式进行多芯光纤MF1与多芯光纤MF2的连接。首先,使多芯光纤MF1侧的框架e的键f的位置与多芯光纤MF2侧的框架e的键f的位置对齐。接着,在使各个键f嵌合于未图示的适配器的连接键槽上并对齐之后,将多芯光纤MF1侧的框架e与多芯光纤MF2侧的框架相互连接。
此外,在此,关于全部的连接部位CPi(i为1以上且m-1以下的自然数),对在多芯光纤MFi的多芯光纤MFi+1侧的端面附近和多芯光纤MFi+1的多芯光纤MFi侧的端面附近设置有键f的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不限于此。关于至少一个连接部位CPi,只要在多芯光纤MFi的多芯光纤MFi+1侧的端面附近和多芯光纤MFi+1的多芯光纤MFi侧的端面附近设置有键f,就能够容易进行这些多芯光纤MFi、MF的通常连接或者翻转连接。另外,可以在多芯光纤MF1的端面211附近、以及/或者多芯光纤m的端面212附近设置键f。
(光通信系统)
参照图17对包含光纤连接体201的光通信系统210进行说明。
图17的(a)是光通信系统210的侧视图。光通信系统210具备:光纤连接体201、连接于光纤连接体201的一个端面211的第一收发器202、以及连接于光纤连接体201的另一个端面的第二收发器203。另外,第一收发器202具备光输入输出元件202a,第二收发器203具备光输入输出元件203a。
图17的(b)是从视线E1方向观察光纤连接体201的端面211的主视图,图17的(c)是从视线E2方向观察光纤连接体201的端面212的主视图。图17的(d)是从视线E2方向观察第一收发器202的光输入输出元件202a的主视图,图17的(e)是从视线E1方向观察第二收发器203的光输入输出元件203a的主视图。光输入输出元件202a、203a分别具备发送第一光信号的发送端口Tx1、接收第一光信号的接收端口Rx1、发送第二光信号的发送端口Tx2、以及接收第二光信号的接收端口Rx2。发送端口Tx1和接收端口Rx1是构成第一对的端口,发送端口Tx2和接收端口Rx2是构成第二对的端口。另外,具备发送端口Tx1、接收端口Rx1、发送端口Tx2、接收端口Rx2的端口配置结构在光输入输出元件202a、203a的端面中为通用的结构。
通过使用光纤连接体201,能够实现第一收发器202的光输入输出元件202a中的端口配置结构与第二收发器203的光输入输出元件203a中的端口配置结构通用化的光通信系统210。因此,能够使第一收发器202的光输入输出元件202a和第二收发器203的光输入输出元件203a成为相同部件。因此,能够实现部件数更少或者具备更简易的结构的光通信系统210。在此,所谓的端口配置结构是通用的,是指例如被赋予了分配给各个光输入输出元件的识别编号的标签或者签条相同。
实际上,(1)端面211的纤芯a1与端面212的纤芯a4光学耦合,(2)端面211的纤芯a4与端面212的纤芯a1光学耦合,(3)端面211的纤芯a2与端面212的纤芯a3光学耦合,(4)端面211的纤芯a3与端面212的纤芯a2光学耦合。因此,在光输入输出元件202a、203a中,即使使发送端口Tx1、接收端口Rx1、发送端口Tx2以及接收端口Rx2的配置通用化,也能够使通信成立。
其原因在于,是因为(1)在光纤连接体201的一个端面211上连接于光输入输出元件202a的发送端口Tx1的纤芯a1与在光纤连接体201的另一个端面212上连接于光输入输出元件203a的接收端口Rx1的纤芯a4光学耦合,(2)在光纤连接体201的一个端面211上连接于光输入输出元件202a的接收端口Rx1的纤芯a4与在光纤连接体201的另一个端面212上连接于光输入输出元件203a的发送端口Tx1的纤芯a1光学耦合,(3)在光纤连接体201的一个端面211上连接于光输入输出元件202a的接收端口Rx2的纤芯a2与在光纤连接体201的另一个端面212上连接于光输入输出元件203a的发送端口Tx2的纤芯a3光学耦合,(4)在光纤连接体201的一个端面211上连接于光输入输出元件202a的发送端口Tx2的纤芯a3与在光纤连接体201的另一个端面212上连接于光输入输出元件203a的接收端口Rx2的纤芯a2光学耦合。这是利用光纤连接体201的上述的特征实现的效果。
(光设备)
参照图18对包含光纤连接体201的光设备220进行说明。
图18的(a)是光设备220的框图。光设备220具备:光纤连接体201、连接于光纤连接体201的一个端面211的第一扇入/扇出器件204、以及连接于光纤连接体201的另一个端面212的第二扇入/扇出器件205。另外,第一扇入/扇出器件204以及第二扇入/扇出器件205分别具备:光路转换部204a、205a、与光路转换部204a、205a连接的单芯光纤、以及与该单芯光纤连接的四个连接器。
图18的(b)是从视线E1方向观察光纤连接体201的端面211的主视图,图18的(c)是从视线E2方向观察光纤连接体201的端面212的主视图。图18的(d)是从视线E2方向观察第一扇入/扇出器件204的光路转换部204a的端面的主视图,图18的(e)是从视线E1方向观察第二扇入/扇出器件205的光路转换部205a的主视图。光路转换部204a、205a分别具备:发送端口Tx1,其连接于发送第一光信号的第一发送连接器;接收端口Rx1,其连接于接收第一光信号的第一接收连接器;发送端口Tx2,其连接于发送第二光信号的第二发送连接器;以及接收端口Rx2,其连接于接收第二光信号的第二接收连接器。在此,具备发送端口Tx1、接收端口Rx1、发送端口Tx2、接收端口Rx2的端口配置结构在光路转换部204a、205a的端面中为通用的结构。
通过使用光纤连接体201,能够实现第一扇入/扇出器件204的光路转换部204a中的端口配置结构与第二扇入/扇出器件205的光路转换部205a中的端口配置结构通用化的光设备220。其理由与在光通信系统210中,能够使第一收发器202的光输入输出元件202a中的端口配置结构与第二收发器203的光输入输出元件203a中的端口配置结构通用化的理由相同。在此,端口配置结构是通用的是指,例如,被赋予了分配给各个连接器的识别编号的标签或者签条相同、在带状光纤或者多芯连接器的情况下,光纤的排列顺序相同。因此,能够实现部件数更少或者具备更简易的结构的光设备220。
此外,在此,作为扇入/扇出器件204、205,使用了具备多芯光纤的结构的、不具有尾纤的扇入/扇出器件,但是不限于此。例如,作为扇入/扇出器件204、205,可以是具备多芯光纤的结构的连接有尾纤的扇入/扇出器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得到与上述的效果相同的效果。另外,使用了连接有能够识别纤芯排列结构的尾纤的扇入/扇出器件204、205能够实现端口配置结构相互通用化的扇入/扇出器件204、205。由此,能够实现部件数更少或者具备更简易的结构的光设备220。另外,仅确认该纤芯排列结构就能够容易识别扇入/扇出器件204、205的端口配置结构。在此,所谓的能够识别纤芯排列结构的尾纤能够举出例如在尾纤的端面具备标记的光纤、在覆盖尾纤的周围的封套上具备键的光纤、在尾纤的周围具备识别信息的光纤等。另外,扇入/扇出器件204、205的方式没有特别限定,能够举出例如熔融延伸型、空间结合型、光纤束型、平面光波导型等。
(附录事项2)
本发明的第二方面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可以在本说明书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对于将在上述的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中分别公开的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得到的方式而言,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总结1)
关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1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至少具备:第一多芯光纤,其在包层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纤芯和至少一个第一标记;以及第二多芯光纤,其在包层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纤芯和至少一个第二标记,且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一个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各纤芯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任意的纤芯,或者,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各纤芯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任意的纤芯,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的至少任意一个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以外的部分,或者,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的至少任意一个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以外的部分。
关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2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1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一多芯光纤以及所述第二多芯光纤中的纤芯的个数为2以上,在所述第二多芯光纤中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纤芯中的在所述第一多芯光纤中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以外的纤芯。
关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3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1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一多芯光纤以及所述第二多芯光纤中的纤芯的个数为3以上,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纤芯的对组中的由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和第二接近的纤芯构成的对组或者由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两个纤芯构成的对组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纤芯的对组中的除由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和第二接近的纤芯构成的对组以外的对组或者除由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两个纤芯构成的对组以外的对组。
关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4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3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一标记的折射率比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包层的折射率低,所述第二标记的折射率比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包层的折射率低。
关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5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1~4任一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还具备第三多芯光纤,该第三多芯光纤在包层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纤芯和第三标记,且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另一个端面连接,所述第一多芯光纤以及所述第三多芯光纤中的纤芯的个数为n(n为2以上的自然数),在按照纤芯的排列顺序且以最接近标记的纤芯为第一个且第二接近该标记的纤芯为第二个的方式确定各多芯光纤中的纤芯的序数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多芯光纤的第i(i为1以上且n以下的自然数)个纤芯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纤芯中的与第一多芯光纤的第i个纤芯连接的纤芯。
关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6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1~4任一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还具备第三多芯光纤,该第三多芯光纤在包层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纤芯和第三标记,且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另一个端面连接,在所述第三多芯光纤中最接近所述第三标记的纤芯连接于满足如下(1)和(2)的纤芯:(1)该纤芯是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纤芯中的除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以外的纤芯,(2)该纤芯是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纤芯中的、除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中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相连接的纤芯以外的纤芯。
关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7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1~6任一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第一多芯光纤中,所述第一标记配置为从所述第一标记到各纤芯的距离全不相同,在所述第二多芯光纤中,所述第二标记配置为从所述第二标记到各纤芯的距离全不相同。
关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8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1~7任一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还具备在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多芯光纤侧的端部设置的第一框架、和在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多芯光纤侧的端部设置的第二框架,设置于所述第一框架表面的连接键的位置与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位置对齐,设置于所述第二框架表面的连接键的位置与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位置对齐。
关于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9的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光纤连接体具备:在包层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纤芯和至少一个第一标记的第一多芯光纤、以及在包层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纤芯和至少一个第二标记的第二多芯光纤,该方法包含如下工序:以使得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各纤芯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任意的纤芯,或者使得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各纤芯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任意的纤芯的方式,并且,以使得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的至少任意一个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以外的部分,或者使得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的至少任意一个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以外的部分的方式,将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一个端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一个端面。
(总结2)
关于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1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连接有纤芯配置相同的多个多芯光纤,各多芯光纤具有将包层、在所述包层的内部呈线对称配置的多个纤芯、以及标记包含在内的端面,所述标记的中心配置于所述多个纤芯的对称轴以外的位置,在将彼此相邻的多芯光纤的一方的端面设定为第一端面,将另一方的端面设定为第二端面的情况下,满足如下条件的连接部位的个数为奇数个,所述条件为:(1)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多个纤芯分别与所述第二端面的所述多个纤芯重合;以及(2)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标记与在所述第二端面中相对于所述对称轴而言与所述第二端面的所述标记为线对称的位置重合。
关于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2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1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多个纤芯都配置于所述对称轴以外的位置。
关于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3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1或2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将彼此相邻的所述多芯光纤作为第一多芯光纤以及第二多芯光纤,在覆盖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侧面的封套的外侧设置有键,并且在覆盖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侧面的封套的外侧设置有键。
关于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4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1~3任一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以如下方式确定所述多个纤芯的用途,即,在该光纤连接体的两个端面中,用于输入光信号的纤芯彼此呈对角配置,并且,用于输出光信号的纤芯彼此呈对角配置。
关于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5的光通信系统,采用如下结构:具备方式1~4任一的光纤连接体、设置于所述光纤连接体的一端侧的第一收发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光纤连接体的另一端侧的第二收发器,所述第一收发器的端口配置结构与所述第二收发器的端口配置结构相同。
关于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6的光设备,采用如下结构:具备方式1~4任一的光纤连接体、设置于所述光纤连接体的一端侧的第一扇入/扇出器件、设置于所述光纤连接体的另一端侧的第二扇入/扇出器件,所述第一扇入/扇出器件的端口配置结构与所述第二扇入/扇出器件的端口配置结构相同。
关于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7的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光纤连接体连接有纤芯配置相同的多个多芯光纤,各多芯光纤具有将包层、在所述包层的内部呈线对称配置的多个纤芯、以及配置于所述多个纤芯的对称轴以外的位置的标记包含在内的端面,在将彼此相邻的多芯光纤的一方多芯光纤的端面设定为第一端面,将另一方多芯光纤的端面设定为第二端面的情况下,以使得满足如下条件的连接部位的个数为奇数个的方式连接所述多个多芯光纤,所述条件为:(1)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多个纤芯分别与所述第二端面的所述多个纤芯重合;以及(2)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标记与在所述第二端面中相对于所述对称轴而言与所述第二端面的所述标记为线对称的位置重合。
(附录事项3)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可以在本说明书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对于将在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中公开的各技术手段和在第二方面的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中公开的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得到的方式而言,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确认性地,在技术上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也可包含以下(1)~(6)任一的结构。
(1)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1~9中任一方式的结构。
(2)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1~9中任意两个以上的方式组合而成的结构。
(3)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1~7中任一方式的结构。
(4)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1~7中任意两个以上的方式组合而成的结构。
(5)上述(1)~(4)的结构中任意两个以上组合而成的结构。
(6)对于上述(1)~(5)的结构的任一组合了上述各技术手段而成的结构。
(总结3)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1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至少具备:第一多芯光纤,其包含在包层的内部配置的多个纤芯和第一标记;以及第二多芯光纤,其包含在包层的内部配置的多个纤芯和第二标记,且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一个端面连接,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任意一个,或者,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任意一个。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2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1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的至少一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以外的部分,或者,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的至少一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以外的部分。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3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2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的个数、以及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的个数分别为2以上,
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以外的纤芯。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4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2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的个数、以及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的个数分别为3以上,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选择的两个纤芯所构成的对组中的、由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和第二接近的纤芯构成的对组或者由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两个纤芯构成的对组连接于: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选择的两个纤芯所构成的对组中的、除由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和第二接近的纤芯构成的对组以外的对组或者除由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两个纤芯构成的对组以外的对组。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5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4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一标记的折射率比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包层的折射率低,所述第二标记的折射率比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包层的折射率低。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6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2~5任一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还具备第三多芯光纤,该第三多芯光纤在包层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纤芯和第三标记,且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另一个端面连接,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的个数、以及所述第三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的个数分别为n,其中n为2以上的自然数,若按照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多个纤芯的排列顺序且以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为第一个且第二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为第二个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的序数,以及按照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多个纤芯的排列顺序且以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为第一个且第二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为第二个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的序数,以及按照所述第三多芯光纤的多个纤芯的排列顺序且以最接近所述第三标记的纤芯为第一个且第二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为第二个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三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的序数,则在这样的情况下,所述第三多芯光纤的第i个纤芯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与第一多芯光纤的第i个纤芯连接的纤芯,其中i为1以上且n以下的自然数。此外,在本方式中,优选翻转连接的次数是偶数次。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7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2~5任一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还具备第三多芯光纤,该第三多芯光纤在包层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纤芯和第三标记,且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另一个端面连接,所述第三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三标记的纤芯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满足如下(1)和(2)的纤芯:(1)该纤芯是除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以外的纤芯,(2)该纤芯是除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相连接的纤芯以外的纤芯。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8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2~7任一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第一多芯光纤中,所述第一标记配置为从所述第一标记到所述多个纤芯各自的距离全不相同,在所述第二多芯光纤中,所述第二标记配置为从所述第二标记到所述多个纤芯各自的距离全不相同。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9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2~8任一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整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以外的部分,或者,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整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以外的部分。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10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2~8任一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仅一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以外的部分,或者,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仅一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以外的部分。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11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2~10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中,所述第一标记与将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线段的虚拟的垂直二等分线重合,或者,在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中,所述第二标记与将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线段的虚拟的垂直二等分线重合。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12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2~11任一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中,所述第一标记的中心不与将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线段的虚拟的垂直二等分线重合,或者,在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中,所述第二标记的中心不与将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线段的虚拟的垂直二等分线重合。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13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2~12任一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或者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中,将所述第一标记的中心和所述第二标记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平行于:将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或者将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14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2~13任一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中,所述第一标记的中心配置于由如下(1)~(3)三者所框围出的区域:(1)外切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虚拟的外切圆、即以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包层的中心为中心的虚拟的外切圆;(2)穿过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将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所述包层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3)穿过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将所述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和所述包层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或者,在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中,所述第二标记的中心配置于由如下(1)~(3)三者所框围出的区域:(1)外切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虚拟的外切圆、即以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包层的中心为中心的虚拟的外切圆;(2)穿过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将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所述包层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3)穿过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将所述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和所述包层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另外,在本方式中,上述的所述第一标记的中心或者所述第二标记的中心可以分别是上述的所述第一标记整体或者所述第二标记整体。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15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2~13任一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中,所述第一标记的中心配置于由如下(1)~(4)四者所框围出的区域:(1)外切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虚拟的外切圆、即以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包层的中心为中心的虚拟的外切圆;(2)穿过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将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所述包层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3)穿过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将所述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和所述包层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4)所述包层的外周,或者,在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中,所述第二标记的中心配置于由如下(1)~(4)四者所框围出的区域:(1)外切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虚拟的外切圆、即以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包层的中心为中心的虚拟的外切圆;(2)穿过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将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所述包层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3)穿过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将所述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和所述包层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4)所述包层的外周。另外,在本方式中,上述的所述第一标记的中心或者所述第二标记的中心可以分别是上述的所述第一标记整体或者所述第二标记整体。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16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1~15任一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连接有包含所述第一多芯光纤和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多个多芯光纤,所述多个多芯光纤包含如下的多芯光纤:该多芯光纤具有将包层、在所述包层的内部呈线对称配置的多个纤芯、以及标记包含在内的端面,所述标记的中心配置于所述多个纤芯的虚拟对称轴以外的位置,对于在所述多个多芯光纤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多芯光纤的连接部位而言,在将一个多芯光纤的端面设定为第一端面,将另一个多芯光纤的端面设定为第二端面的情况下,满足如下条件的连接部位的个数为奇数个,所述条件为:(1)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多个纤芯分别与所述第二端面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任意一个重合;以及(2)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标记与在所述第二端面中相对于所述虚拟对称轴而言与所述第二端面的所述标记为线对称的位置重合。此外,确认性地,以上说明的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对称轴能够作为虚拟对称轴来解释、理解。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17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16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所述多个纤芯都配置于所述虚拟对称轴以外的位置。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18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1~17任一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在该光纤连接体的两个端面,用于输入光信号的纤芯彼此呈对角配置,并且,用于输出光信号的纤芯彼此呈对角配置。此外,用于输入光信号的纤芯或者用于输出光信号的纤芯也可以是如下结构。即,用于输入光信号的纤芯是能够与外部的收发器的输入端口光学耦合的纤芯,用于输出信号的纤芯是能够与外部的收发器的输出端口光学耦合的纤芯。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19的光通信系统,采用如下结构:具备:方式1~18任一的光纤连接体、设置于所述光纤连接体的一端侧的第一收发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光纤连接体的另一端侧的第二收发器,以下(1)所述的端口配置结构与以下(2)所述的端口配置结构相同:(1)处于所述光纤连接体的一端侧的与所述第一收发器连接的多芯光纤中的能够传导信号光的纤芯所连接的、涉及所述第一收发器之端口的端口配置结构;或者,在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光纤连接体的一端侧之间连接的多芯光纤中的能够传导信号光的纤芯所连接的、涉及所述第一收发器之端口的端口配置结构,(2)处于所述光纤连接体的另一端侧的与所述第二收发器连接的多芯光纤中的能够传导信号光的纤芯所连接的、涉及所述第二收发器之端口的端口配置结构;或者,在所述第二收发器和所述光纤连接体的另一端侧之间连接的多芯光纤中的能够传导信号光的纤芯所连接的、涉及所述第二收发器之端口的端口配置结构。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20的光设备,采用如下结构:具备:方式1~18任一的光纤连接体、设置于所述光纤连接体的一端侧的第一扇入/扇出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光纤连接体的另一端侧的第二扇入/扇出器件,以下(1)所述的端口配置结构与以下(2)所述的端口配置结构相同:(1)处于所述光纤连接体的一端侧的与所述第一扇入/扇出器件连接的多芯光纤中的能够传导信号光的纤芯所连接的、涉及所述第一扇入/扇出器件之端口的端口配置结构;或者,在所述第一扇入/扇出器件和所述光纤连接体的一端侧之间连接的多芯光纤中的能够传导信号光的纤芯所连接的、涉及所述第一扇入/扇出器件之端口的端口配置结构,(2)处于所述光纤连接体的另一端侧的与所述第二扇入/扇出器件连接的多芯光纤中的能够传导信号光的纤芯所连接的、涉及所述第二扇入/扇出器件之端口的端口配置结构;或者,在所述第二扇入/扇出器件和所述光纤连接体的另一端侧之间连接的多芯光纤中的能够传导信号光的纤芯所连接的、涉及所述第二扇入/扇出器件之端口的端口配置结构。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21的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其制造本发明的方式2~15任一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工序:以使得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使得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任意一个的方式,并且,以使得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的至少一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以外的部分,或者使得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的至少一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以外的部分的方式,将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一个端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一个端面。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22的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其制造本发明的方式16~18任一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在将所述多个多芯光纤中的、彼此相邻的多芯光纤的一方多芯光纤的端面设定为第一端面,将另一方多芯光纤的端面设定为第二端面情况下,以使得满足如下条件的连接部位的个数为奇数个的方式连接所述多个多芯光纤,所述条件为:(1)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多个纤芯分别与所述第二端面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任意一个重合;以及(2)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标记与在所述第二端面中相对于所述虚拟对称轴而言与所述第二端面的所述标记为线对称的位置重合。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23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2~12或15任一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中,所述第一标记的中心配置于由如下(1)~(3)三者所框围出的区域(以下也记载为区域F):(1)外切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虚拟的外切圆、即以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包层的中心为中心的虚拟的外切圆;(2)穿过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将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所述包层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3)将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所述包层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或者,在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中,所述第二标记的中心配置于由如下(1)~(3)三者所框围出的区域(以下也记载为区域G):(1)外切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虚拟的外切圆、即以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包层的中心为中心的虚拟的外切圆;(2)穿过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将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所述包层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3)将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所述包层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在本方式中,除了上述(1)~(3)的结构之外,也能够采用(4)包层111b的外周或者包层112b的外周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标记的中心或者所述第二标记的中心配置于由上述(1)~(4)四者所框围出的区域(以下也分别记载为区域H、I)。另外,也可以是所述第一标记的中心跨越区域F与区域H的边界配置的结构、或者所述第二标记的中心跨越区域G与区域I的边界配置的结构。另外,上述的所述第一标记的中心或者所述第二标记的中心可以分别是上述的所述第一标记整体或者所述第二标记整体。
关于本发明的方式24的光纤连接体,除了方式2~12、14、15或23任一的结构之外,还采用如下结构:在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中,所述第一标记的中心与将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线段的虚拟的垂直二等分线重合,在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中,所述第二标记的中心与将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线段的虚拟的垂直二等分线重合,所述第一标记的中心和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的距离以及和第二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的距离、与所述第二标记的中心和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的距离以及和第二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的距离大致相同。在本方式中,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仅一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以外的部分,或者,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仅一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以外的部分。另外,也可以采用如下结构: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整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以外的部分,或者,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整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以外的部分。
根据上述结构,第一标记与两个纤芯的距离以及第二标记与两个纤芯的距离大致相同,因此能够使在第一多芯光纤111的两个纤芯111中传导的信号光的劣化或者在第二多芯光纤112的两个纤芯112中传导的信号光的劣化更加均匀化。其结果为,能够进一步降低在如下的通信中发生错误的可能性,该通信使用了在第一多芯光纤111的两个纤芯111中传导的信号光或者在第二多芯光纤112的两个纤芯112中传导的信号光。并且,能够得到上述的减少串扰的效果。由于在接近第一标记的两个纤芯与接近第二标记的两个纤芯之间的串扰可能恶化,因此能够使串扰特性差的纤芯的对组分散。因此,能够使串扰的劣化更加均匀化,从而能够得到抑制两个多芯光纤中的串扰的效果。
(附录事项4)
本发明的第一方面以及第二方面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可以在本说明书所示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变更,对于将在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中公开的各技术手段和在第二方面的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中公开的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得到的方式而言,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确认性地,在技术上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也可包含以下(1)~(10)的结构。
(1)本发明的方式1~15、21、23、24中任一方式的结构。
(2)本发明的方式1~15、21、23、24中任意两个以上的方式组合而成的结构。
(3)对于本发明的方式1~15、21、23、24中的至少一个方式或者任意两个以上的方式组合了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1~9中的至少一个方式或者任意两个以上的方式而成的结构。
(4)对于本发明的方式1~15、21、23、24中的至少一个方式或者任意两个以上的方式组合了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1~7中的至少一个方式或者任意两个以上的方式而成的结构。
(5)本发明的方式1、16~20、22中任一方式的结构。
(6)本发明的方式1、16~20、22中任意两个以上的方式组合而成的结构。
(7)对于本发明的方式1、16~20、22中的至少一个方式或者任意两个以上的方式组合了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1~9中的至少一个方式或者任意两个以上的方式而成的结构。
(8)对于本发明的方式1、16~20、22中的至少一个方式或者任意两个以上的方式组合了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1~7中的至少一个方式或者任意两个以上的方式而成的结构。
(9)上述(1)~(8)的结构中任意两个以上组合而成的结构。
(10)对于上述(1)~(9)的结构中的任一组合了上述各技术手段而成的结构。
另外,确认性地,在技术上不产生矛盾的范围内,本发明的技术范围也可包含以下的(1)~(18)的结构。
(1)在本发明的方式1或2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上附加了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1、方式2或方式3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而成的结构。
(2)在本发明的方式1或4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上附加了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4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而成的结构。
(3)在本发明的方式1~5任一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上附加了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5或方式6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而成的结构。
(4)在本发明的方式1~7任一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上附加了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7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而成的结构。
(5)在本发明的方式1~18任一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上附加了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8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而成的结构。
(6)在采用了本发明的方式1~15、方式23或方式24任一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的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的结构上附加了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9的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的结构而成的结构或者在本发明的方式21的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的结构上附加了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9的结构而成的结构。
(7)在本发明的方式1~15、方式23或方式24任一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上附加了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1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而成的结构。
(8)在本发明的方式1~16、方式23或方式24任一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上附加了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2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而成的结构。
(9)在本发明的方式1~17、方式23或方式24任一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上附加了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3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而成的结构。
(10)在本发明的方式1~18、方式23或方式24任一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上附加了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4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而成的结构。
(11)在采用了本发明的方式1~18、方式23或方式24任一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的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5的光通信系统的结构或者本发明的方式19的光通信系统的结构上附加了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5的光通信系统的结构而成的结构。
(12)在采用了本发明的方式1~18、方式23或方式24任一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的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6的光设备的结构或者本发明的方式20的光设备的结构上附加了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6的光设备的结构而成的结构。
(13)在采用了本发明的方式16~18任一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的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的结构上附加了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7的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的结构而成的结构或者在本发明的方式22的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的结构上附加了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7的结构而成的结构。
(14)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1~8任一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上附加了本发明的方式9、方式10、方式12、方式13、方式14、方式15、方式23或方式24任一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而成的结构。
(15)对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1~8任一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上附加的本发明的方式10附加本发明的方式11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而成的结构。
(16)采用了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8、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3或者本发明的方式23或24任一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的本发明的方式19的光通信系统的结构。
(17)采用了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8、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3或者本发明的方式23或24任一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的本发明的方式20的光设备的结构。
(18)对于上述(1)~(17)的结构中的任一组合了在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中公开的各技术手段以及在第二方面的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中公开的各技术手段中的至少一个技术手段而成的结构。
确认性地,本发明的方式2~4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也分别能够解释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1~3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的上位概念。另外,本发明的方式6~8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也分别能够解释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5~7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的上位概念。另外,本发明的方式16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也能够解释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1的光纤连接体的结构的上位概念。另外,本发明的方式19的光通信系统的结构也能够解释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5的光通信系统的结构的上位概念。另外,本发明的方式20的光设备的结构也能够解释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6的光设备的结构的上位概念。另外,本发明的方式21的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的结构也能够解释为本发明第一方面的方式9的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的结构的上位概念。另外,本发明的方式22的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的结构也能够解释为本发明第二方面的方式7的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的结构的上位概念。
另外,确认性地,本发明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的光纤连接体可以由相互连接的两根多芯光纤构成。另外,确认性地,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光纤连接体的第一标记的位置或者第二标记的位置只要满足本发明的方式1或方式2的至少一方则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是如下这样的结构。即,在第一多芯光纤的一个端面中,就相对于将第一多芯光纤的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线段的虚拟的垂直二等分线配置的第一标记而言;以及,在第二多芯光纤的一个端面中,就相对于将第二多芯光纤的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线段的虚拟的垂直二等分线配置的第二标记而言,可以是相对于上述的垂直二等分线的任一相互呈线对称,也可以是旋转对称,也可以不对称。
附图标记说明
101-光纤连接体;111-第一多芯光纤;111a1~111an-纤芯;111b-包层;111c-标记;112-第二多芯光纤;112a1~112an-纤芯;112b-包层;112c-标记;113-第三多芯光纤;113a1~113an-纤芯;113b-包层;113c-标记;102-光纤连接体;121-第一多芯光纤;121a1~121an-纤芯;121b-包层;121c-标记;122-第二多芯光纤;122a1~122an-纤芯;122b-包层;122c-标记;201-光纤连接体;MF、MF1~MFm-多芯光纤;a1~an-纤芯;b-包层;c-标记;210-光通信系统;202、203-收发器;220-光设备;204、205-扇入/扇出器件。

Claims (22)

1.一种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
至少具备:
第一多芯光纤,其包含在包层的内部配置的多个纤芯和第一标记;以及
第二多芯光纤,其包含在包层的内部配置的多个纤芯和第二标记,且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一个端面连接,
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任意一个,或者,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任意一个。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的至少一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以外的部分,或者,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的至少一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以外的部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的个数、以及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的个数分别为2以上,
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以外的纤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的个数、以及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的个数分别为3以上,
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选择的两个纤芯所构成的对组中的、由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和第二接近的纤芯构成的对组或者由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两个纤芯构成的对组连接于: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选择的两个纤芯所构成的对组中的、除由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和第二接近的纤芯构成的对组以外的对组或者除由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两个纤芯构成的对组以外的对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标记的折射率比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包层的折射率低,所述第二标记的折射率比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包层的折射率低。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三多芯光纤,该第三多芯光纤在包层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纤芯和第三标记,且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另一个端面连接,
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的个数、以及所述第三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的个数分别为n,其中n为2以上的自然数,
若按照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多个纤芯的排列顺序且以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为第一个且第二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为第二个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的序数,以及按照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多个纤芯的排列顺序且以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为第一个且第二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为第二个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的序数,以及按照所述第三多芯光纤的多个纤芯的排列顺序且以最接近所述第三标记的纤芯为第一个且第二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为第二个的方式确定所述第三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的序数,则在这样的情况下,
所述第三多芯光纤的第i个纤芯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与第一多芯光纤的第i个纤芯连接的纤芯,其中i为1以上且n以下的自然数。
7.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三多芯光纤,该第三多芯光纤在包层的内部配置有多个纤芯和第三标记,且一个端面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另一个端面连接,
所述第三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三标记的纤芯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满足如下(1)和(2)的纤芯:(1)该纤芯是除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以外的纤芯,(2)该纤芯是除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相连接的纤芯以外的纤芯。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多芯光纤中,所述第一标记配置为从所述第一标记到所述多个纤芯各自的距离全不相同,
在所述第二多芯光纤中,所述第二标记配置为从所述第二标记到所述多个纤芯各自的距离全不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整体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以外的部分,或者,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整体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以外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2~8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仅一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以外的部分,或者,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仅一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以外的部分。
11.根据权利要求2~10所述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中,所述第一标记与将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线段的虚拟的垂直二等分线重合,或者,
在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中,所述第二标记与将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线段的虚拟的垂直二等分线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2~11所述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中,所述第一标记的中心不与将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线段的虚拟的垂直二等分线重合,或者,
在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中,所述第二标记的中心不与将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线段的虚拟的垂直二等分线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2~12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或者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中,将所述第一标记的中心和所述第二标记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平行于:将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或者将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
14.根据权利要求2~13所述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中,所述第一标记的中心配置于由如下(1)~(3)三者所框围出的区域:(1)外切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虚拟的外切圆、即以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包层的中心为中心的虚拟的外切圆;(2)穿过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将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所述包层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3)穿过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将所述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和所述包层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
或者,
在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中,所述第二标记的中心配置于由如下(1)~(3)三者所框围出的区域:(1)外切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虚拟的外切圆、即以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包层的中心为中心的虚拟的外切圆;(2)穿过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将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所述包层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3)穿过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将所述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和所述包层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
15.据权利要求2~13所述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中,所述第一标记的中心配置于由如下(1)~(4)四者所框围出的区域:(1)外切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虚拟的外切圆、即以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包层的中心为中心的虚拟的外切圆;(2)穿过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将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所述包层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3)穿过最接近所述第一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将所述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和所述包层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4)所述包层的外周,
或者,
在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一个端面中,所述第二标记的中心配置于由如下(1)~(4)四者所框围出的区域:(1)外切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虚拟的外切圆、即以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包层的中心为中心的虚拟的外切圆;(2)穿过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将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所述包层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3)穿过最接近所述第二标记的纤芯的中心和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的虚拟的直线与将所述第二接近的纤芯的中心和所述包层的中心连结的虚拟的直线所成的角的虚拟的二等分线;(4)所述包层的外周。
16.根据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
连接有包含所述第一多芯光纤和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多个多芯光纤,
所述多个多芯光纤包含如下的多芯光纤:该多芯光纤具有将包层、在所述包层的内部呈线对称配置的多个纤芯、以及标记包含在内的端面,所述标记的中心配置于所述多个纤芯的虚拟对称轴以外的位置,
对于在所述多个多芯光纤中的、彼此相邻的两个多芯光纤的连接部位而言,在将一个多芯光纤的端面设定为第一端面,将另一个多芯光纤的端面设定为第二端面的情况下,满足如下条件的连接部位的个数为奇数个,所述条件为:(1)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多个纤芯分别与所述第二端面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任意一个重合;以及(2)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标记与在所述第二端面中相对于所述虚拟对称轴而言与所述第二端面的所述标记为线对称的位置重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纤芯都配置于所述虚拟对称轴以外的位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
在该光纤连接体的两个端面中,用于输入光信号的纤芯彼此呈对角配置,并且,用于输出光信号的纤芯彼此呈对角配置。
19.一种光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具备: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体、设置于所述光纤连接体的一端侧的第一收发器、以及设置于所述光纤连接体的另一端侧的第二收发器,
以下(1)所述的端口配置结构与以下(2)所述的端口配置结构相同:
(1)处于所述光纤连接体的一端侧的与所述第一收发器连接的多芯光纤中的能够传导信号光的纤芯所连接的、涉及所述第一收发器之端口的端口配置结构;或者,在所述第一收发器和所述光纤连接体的一端侧之间连接的多芯光纤中的能够传导信号光的纤芯所连接的、涉及所述第一收发器之端口的端口配置结构,
(2)处于所述光纤连接体的另一端侧的与所述第二收发器连接的多芯光纤中的能够传导信号光的纤芯所连接的、涉及所述第二收发器之端口的端口配置结构;或者,在所述第二收发器和所述光纤连接体的另一端侧之间连接的多芯光纤中的能够传导信号光的纤芯所连接的所述第二收发器之端口的端口配置结构。
20.一种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具备:
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体、设置于所述光纤连接体的一端侧的第一扇入/扇出器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光纤连接体的另一端侧的第二扇入/扇出器件,
以下(1)所述的端口配置结构与以下(2)所述的端口配置结构相同:
(1)处于所述光纤连接体的一端侧的与所述第一扇入/扇出器件连接的多芯光纤中的能够传导信号光的纤芯所连接的、涉及所述第一扇入/扇出器件之端口的端口配置结构;或者,在所述第一扇入/扇出器件和所述光纤连接体的一端侧之间连接的多芯光纤中的能够传导信号光的纤芯所连接的、涉及所述第一扇入/扇出器件之端口的端口配置结构,
(2)处于所述光纤连接体的另一端侧的与所述第二扇入/扇出器件连接的多芯光纤中的能够传导信号光的纤芯所连接的、涉及所述第二扇入/扇出器件之端口的端口配置结构;或者,在所述第二扇入/扇出器件和所述光纤连接体的另一端侧之间连接的多芯光纤中的能够传导信号光的纤芯所连接的、涉及所述第二扇入/扇出器件之端口的端口配置结构。
21.一种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其制造权利要求2~15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
包含如下工序:以使得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任意一个,或者使得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任意一个的方式,并且,以使得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的至少一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以外的部分,或者使得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一标记的至少一部分连接于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所述第二标记以外的部分的方式,将所述第二多芯光纤的一个端面连接于所述第一多芯光纤的一个端面。
22.一种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其制造权利要求16~18任一项所述的光纤连接体,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多个多芯光纤中的、彼此相邻的多芯光纤的一方多芯光纤的端面设定为第一端面,将另一方多芯光纤的端面设定为第二端面情况下,以使得满足如下条件的连接部位的个数为奇数个的方式连接所述多个多芯光纤,所述条件为:(1)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多个纤芯分别与所述第二端面的所述多个纤芯中的任意一个重合;以及(2)所述第一端面的所述标记与在所述第二端面中相对于所述虚拟对称轴而言与所述第二端面的所述标记为线对称的位置重合。
CN202180058375.1A 2020-12-04 2021-12-06 光纤连接体、光通信系统、光设备、以及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 Pending CN1160574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202250 2020-12-04
JP2020-202250 2020-12-04
JP2021-144241 2021-09-03
JP2021144241 2021-09-03
PCT/JP2021/044719 WO2022118985A1 (ja) 2020-12-04 2021-12-06 ファイバ接続体、光通信システム、光デバイス、及び、ファイバ接続体の製造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57438A true CN116057438A (zh) 2023-05-02

Family

ID=818534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8375.1A Pending CN116057438A (zh) 2020-12-04 2021-12-06 光纤连接体、光通信系统、光设备、以及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266520A1 (zh)
EP (1) EP4258028A1 (zh)
JP (1) JPWO2022118985A1 (zh)
CN (1) CN116057438A (zh)
WO (1) WO2022118985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40361A (zh) * 2023-07-05 2023-08-0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多芯传输系统和多芯传输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WO2023238450A1 (zh) * 2022-06-08 2023-12-14
WO2024034234A1 (ja) * 2022-08-08 2024-02-1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光デバイス、及び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集合体
WO2024034233A1 (ja) * 2022-08-08 2024-02-15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光デバイス、及び、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WO2024122265A1 (ja) * 2022-12-09 2024-06-13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コネクタ付き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525645A (ja) * 1998-09-16 2002-08-13 コーニング・インコーポレーテッド マルチコア・マルチモード分散制御ファイバ
US6711333B2 (en) * 2002-04-19 2004-03-23 Corning Incorporated Wideband, multi-core dispersion compensation fiber
JP5267481B2 (ja) * 2010-02-18 2013-08-2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コア光ファイバ
JP2012203036A (ja) * 2011-03-23 2012-10-22 Mitsubishi Cable Ind Ltd 光伝送路
JP2014197094A (ja) * 2013-03-29 2014-10-16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コア光ファイバ
CN104238004A (zh) * 2013-06-18 2014-12-24 深圳市中技源专利城有限公司 多芯塑料光纤及塑料光纤光缆
JP6280467B2 (ja) * 2014-07-31 2018-02-14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光伝送路及び光通信システム
WO2016035883A1 (ja) * 2014-09-05 2016-03-10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EP3353579B1 (en) * 2015-09-22 2021-06-23 Chiral Photonics, Inc. Flexible optical fiber coupler array
JP7368089B2 (ja) 2018-03-02 2023-10-24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光コネクタ、ファンイン/ファンアウトデバイス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540361A (zh) * 2023-07-05 2023-08-04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多芯传输系统和多芯传输方法
CN116540361B (zh) * 2023-07-05 2023-09-12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 多芯传输系统和多芯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4258028A1 (en) 2023-10-11
JPWO2022118985A1 (zh) 2022-06-09
US20230266520A1 (en) 2023-08-24
WO2022118985A1 (ja) 2022-06-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6057438A (zh) 光纤连接体、光通信系统、光设备、以及光纤连接体的制造方法
JP5782502B2 (ja)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及び、それを用いた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の接続方法
US9322987B2 (en) Multicore fiber coupler between multicore fibers and optical waveguides
US9229175B2 (en)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assemblies and systems for high-speed data-rate optical transport systems
US8009959B2 (en) Optical interconnection methods for high-speed data-rate optical transport systems
US7237966B2 (en) Polarity maintaining multi-connector optical cable assembly
JP2023126651A (ja) マルチコア光ファイバ
JP6787803B2 (ja) 光コネクタおよび光伝送システム
CA2765729C (en) Optical interconnections for high-speed data-rate transport systems
JP5471776B2 (ja) マルチコア光ファイバ
US10775569B2 (en) Optical connector and opt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WO2022176978A1 (ja) 光入出力装置
US20160246015A1 (en) Multiple-beam microlen
WO2021208487A1 (zh) 一种光连接器插芯和光连接器
US11740410B2 (en) Routing of multicore optical fibers in data networks
JP7227255B2 (ja) ブリッジファイバ、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ユニット、多芯ブリッジファイバ、及び、多芯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ユニット
WO2024034234A1 (ja)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光デバイス、及び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集合体
WO2024034233A1 (ja) 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光デバイス、及び、マルチコアファイバの製造方法
US20240142721A1 (en) Core polarity invariant structured multicore fiber optic cabling system
US20240061186A1 (en) Direction independent two-way multicore fiber optic cable assemblies and connector interfaces
JP2004086069A (ja) 多心光フェルール、多心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モジュール
US20230176286A1 (en) Optical components and optical connectors having a splice-on connection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 same
WO2023239577A1 (en) Direction independent and polarity invariant multicore fiber optic cables, cable assemblies, connector interfaces, and structured cabling systems
SHIMAKAWA et al. Single-Mode Multi-Optical-Fiber Lensed Connector Enabling Dust Insensitive and Low Mating Force
Bickham et al. Sharon Lutz1, Scott Mendenhall1, Tom Mitcheltree1, Lucas Schmidt1, Dirk Schoellner1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