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34302A - 插芯、光连接器以及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插芯、光连接器以及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34302A
CN116034302A CN202180051799.5A CN202180051799A CN116034302A CN 116034302 A CN116034302 A CN 116034302A CN 202180051799 A CN202180051799 A CN 202180051799A CN 116034302 A CN116034302 A CN 11603430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ndow
ferrule
window portion
guide grooves
optical fiber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80051799.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藤原悠人
矢加部祥
佐佐木大
木村元佳
井崎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Japan Communication Accesori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Japan Communication Accesori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Japan Communication Accesori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603430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3430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73Connectors using guide surfaces for aligning ferrule ends, e.g. tubes, sleeves, V-grooves, rods, pins, balls
    • G02B6/3885Multicore or multichannel optical connectors, i.e. one single ferrule containing more than one fibre, e.g. ribbon typ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 G02B6/3834Means for centering or aligning the light guide within the ferrule
    • G02B6/3838Means for centering or aligning the light guide within the ferrule using grooves for light guides
    • G02B6/3839Means for centering or aligning the light guide within the ferrule using grooves for light guides for a plurality of light guide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having fibre to fibre mating means
    • G02B6/3807Dismountable connectors, i.e. comprising plugs
    • G02B6/3833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 G02B6/3855Details of mounting fibres in ferrules; Assembly methods; Manufacture characterised by the method of anchoring or fixing the fibre within the ferrule
    • G02B6/3861Adhesive bond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插芯(20)具备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外表面、容纳部(30)、多个引导槽(31)以及第一窗部(23a)和第二窗部(23b)。第一端面(21)和第二端面(22)在第一方向上对置地设置。外表面设于第一端面(21)与第二端面(22)之间。容纳部(30)在第二端面(22)开口,能在内部容纳多个光纤(10)。多个引导槽(31)被配置为在容纳部(30)确定多个光纤(10)各自的位置和方向。多个引导槽(31)被设为各引导槽(31)在容纳部(30)的内壁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并排。第一窗部(23a)和第二窗部(23b)在外表面开口,经由容纳部(30)彼此相连。第一窗部(23a)位于比第二窗部(23b)靠第一端面(21)侧。第一窗部(23a)设于能视觉辨认引导槽(31)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

Description

插芯、光连接器以及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插芯、光连接器以及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
本申请主张基于2020年9月25日申请的日本申请第2020-161249号的优先权,并援引上述日本申请中所记载的所有记载内容。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公开了一并保持多个光纤的插芯的一个例子。该插芯在一个端面具有开口,多个光纤从该开口容纳于插芯的内部。此外,有时在插芯的内壁形成有沿着光纤的容纳方向延伸的多个引导槽。在该情况下,光纤沿着该引导槽容纳于插芯的内部。此外,在插芯的内部注入有粘接剂,光纤固定于引导槽。专利文献2至专利文献4公开了插芯的其他例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4578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8410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4-069838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5-309009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作为一个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插芯。该插芯具备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外表面、容纳部、多个引导槽以及第一窗部和第二窗部。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在第一方向上对置地设置。外表面设于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容纳部在第二端面开口,能在内部容纳多个光纤。多个引导槽被配置为在容纳部确定多个光纤各自的位置和方向。多个引导槽被设为各引导槽在容纳部的内壁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并排。第一窗部和第二窗部在外表面开口,经由容纳部彼此相连。第一窗部位于比第二窗部靠第一端面侧。第一窗部设于能视觉辨认引导槽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
作为其他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光连接器。光连接器具备上述插芯、多个光纤以及粘接剂。多个光纤沿着多个引导槽容纳于插芯的容纳部内。粘接剂从第一窗部注入至容纳部内,将多个光纤固定于容纳部的内壁。
作为又一其他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具备以下工序:沿着多个引导槽将多个光纤容纳于上述插芯的容纳部内;以及将使多个光纤固定于容纳部的内壁的粘接剂从第一窗部注入至容纳部内。在注入的工序中,粘接剂至少被注入至容纳部中能从第二窗部视觉辨认的区域。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沿着II-II线对图1所示的光连接器进行剖切时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沿着III-III线对图1所示的光连接器进行剖切时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沿着IV-IV线对图1所示的光连接器进行剖切时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容纳部注入有粘接剂的状态的光连接器的剖面的剖视图。
图6是表示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光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光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9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光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0是表示第四变形例的光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五变形例的光连接器的立体图。
图12是表示第六变形例的光连接器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所要解决的问题]
在一并保持多个光纤的以往的插芯中,引导槽的宽度小的情况较多,有时由于光纤的位置略微发生偏移,导致光纤容纳于与本来要容纳的引导槽不同的引导槽。此外,光纤也可能会与引导槽以外的部分接触。在这样的情况下,需要重新进行光纤的容纳作业,在该过程中,光纤的顶端部分可能会产生缺口、断线。特别是,在不对光纤的端面进行研磨处理的情况(参照专利文献1)、在光纤的顶端设有透镜功能的情况(参照专利文献2)下,光纤的顶端部分的长度和端面状态在产品的性能上很重要。此外,在将粘接剂注入至插芯的内部的情况下,有时粘接剂中会混入气泡。当这样的气泡位于光纤的光路上时,可能会产生菲涅尔损耗和光路偏移。因此,期望开发一种能容易地将光纤容纳于插芯内的适当的位置并且容易去除混入粘接剂的气泡的插芯。
[本公开的效果]
根据本公开,作为一个方面,能容易地将光纤容纳于插芯内的适当的位置,并且容易从注入至插芯内的粘接剂中去除气泡。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出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内容并进行说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插芯具备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外表面、容纳部、多个引导槽以及第一窗部和第二窗部。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在第一方向上对置地设置。外表面设于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之间。容纳部在第二端面开口,能在内部容纳多个光纤。多个引导槽被配置为在容纳部确定多个光纤各自的位置和方向。多个引导槽被设为各引导槽在容纳部的内壁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并排。第一窗部和第二窗部在外表面开口,经由容纳部彼此相连。第一窗部位于比第二窗部靠第一端面侧。第一窗部设于能视觉辨认引导槽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
在该插芯中,第一窗部和第二窗部设于外表面,能从第一窗部视觉辨认容纳部内的多个引导槽。由此,能一边从第一窗部确认多个光纤与多个引导槽的位置关系,一边容易地将多个光纤容纳于插芯内的适当的位置。此外,第一窗部经由容纳部与第二窗部相连。由此,例如在将对光纤进行固定的粘接剂从第一窗部注入至容纳部时,容纳部内的空气会从第二窗部排出,因此能抑制粘接剂产生气泡。而且,第一窗部位于比第二窗部靠第一端面侧。由此,即使在位于各光纤的顶端附近的粘接剂产生了气泡的情况下,也能通过第一窗部来去除气泡。因此,例如能防止由产生于光纤的光轴上的气泡引起的菲涅尔损耗和光轴偏移。
作为插芯的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第一窗部设于与多个引导槽的至少一部分对置的位置。根据本方案,容易从第一窗部确认多个引导槽的位置和形状,能更容易地将各光纤容纳于各引导槽的适当的位置。
作为插芯的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外表面处的第二窗部的开口面积小于外表面处的第一窗部的开口面积。插芯例如有时通过以树脂为材料的注塑成型而被制造。在该情况下,当使树脂冷却固化时,树脂有时会收缩。即,插芯中的未设有窗部的区域的树脂量比设有窗部的区域的树脂量多,因此未设有窗部的区域会相对大幅度地收缩。另一方面,根据上述方案,第二窗部的开口面积小,因此能减小未设有第二窗部的区域与设有第二窗部的区域之间的收缩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得到具有更高精度的尺寸的插芯。
作为插芯的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外表面处的第一窗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大于容纳部的内壁中的形成有多个引导槽的槽区域在第二方向上的宽度。根据本方案,例如就连位于槽区域的第二方向上的端部的引导槽,也容易通过第一窗部来视觉辨认。即,容易通过第一窗部来视觉辨认各引导槽的位置和形状,能容易地进行多个光纤的容纳作业。
作为插芯的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外表面处的第一窗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大于外表面处的第一窗部在第一方向上的开口宽度。根据本方案,位于第一端面侧的第一窗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形成得大,该第一窗部跨越地位于更多的引导槽。即,容易通过第一窗部来视觉辨认各引导槽的位置和形状,能容易地进行多个光纤的容纳作业。
作为插芯的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外表面处的第一窗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开口宽度为3mm以上且10mm以下。根据本方案,由于第一窗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开口宽度为3mm以上,因此容易从第一窗部视觉辨认多个引导槽,能容易地将光纤容纳于插芯内的适当的位置。此外,由于第一窗部在第二方向上的开口宽度为10mm以下,因此即使在设有第一窗部的情况下,也能将插芯的机械强度保持得较高。
作为插芯的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以外表面处的第一窗部的开口面积大于容纳部的内壁处的第一窗部的开口面积的方式,在第一窗部的内壁形成有台阶和斜面中的至少一方。根据本方案,例如在将粘接剂从第一窗部的外侧注入至容纳部内时,在注入的粘接剂的量过多的情况下,能尽早发觉,能防止粘接剂从第一窗部向插芯的外部溢出。
作为插芯的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第二窗部包括在外表面开口并与容纳部相连的多个窗部。根据本方案,由此,即使在用粘接剂固定多个光纤时产生了气泡的情况下,也容易通过多个第二窗部来去除气泡。
作为插芯的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还具备多个贯通孔,所述多个贯通孔能供各光纤的顶端插入,并设为:所述多个贯通孔沿着第一方向延伸且该多个贯通孔的一端露出于第一端面,并且该多个贯通孔在第二方向上并排,多个贯通孔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窗部与第一端面之间。根据本方案,各光纤的顶端被多个贯通孔分别保持,因此抑制各光纤的位置偏移。即,能防止各光纤的光轴偏移。
一个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具备上述任一个插芯、多个光纤以及粘接剂。多个光纤沿着多个引导槽容纳于插芯的容纳部内。粘接剂从第一窗部注入至容纳部内,将多个光纤固定于容纳部的内壁。
在该光连接器中,能一边从第一窗部确认多个引导槽的位置,一边容易地将多个光纤容纳于插芯内的适当的位置。此外,多个光纤由粘接剂固定于容纳部的内壁,因此防止光纤的位置偏移。而且,即使在粘接剂的内部产生了气泡的情况下,也能容易地从第一窗部和第二窗部双方进行气泡的去除。
作为光连接器的一个实施方式,也可以是,光连接器还具备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位于第一窗部的内部,将多个光纤按压于多个引导。根据本方案,各光纤从各引导槽的翘起被按压部抑制,因此能防止各光纤的位置偏移。
一个实施方式的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是制造具备上述任一个插芯的光连接器的方法,其中,具备以下工序:沿着多个引导槽将多个光纤容纳于插芯的容纳部内;以及将使多个光纤固定于容纳部的内壁的粘接剂从第一窗部注入至容纳部内。在注入的工序中,粘接剂至少被注入至容纳部中能从第二窗部视觉辨认的区域。
在该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中,在从第一窗部向容纳部注入粘接剂时,容纳部内的空气会从第二窗部排出。由此,能抑制粘接剂产生气泡。此外,粘接剂被注入至容纳部中能从第二窗部视觉辨认的区域。由此,多个光纤固定于容纳部的内壁,因此能防止多个光纤从插芯脱落。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细内容]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插芯、光连接器以及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的具体例进行说明。本公开不限于这些示例,而由权利要求书表示,意图包括与权利要求书均等的意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更。在附图的说明中,对同一元件标注同一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使用图1和图2,对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构成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立体图。图2是示意性地表示沿着II-II线对图1所示的光连接器1进行剖切时的剖面的剖视图。以下,为了进行说明,将插芯20的长尺寸方向设为方向D1(第一方向),将插芯20的短尺寸方向设为方向D2(第二方向),将插芯20的厚度方向设为方向D3。
光连接器1具备多个光纤10和插芯20。各光纤10是用于传递光信号的构件。各光纤10被设为沿着方向D1延伸,并在与方向D1交叉(本实施方式中为正交)的方向D2上并排。在本实施方式中,光纤10的数量例如共计12根,但光纤10的根数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为4根、8根或24根等。如图2所示,各光纤10具有被覆部11和位于比被覆部11靠光纤10的顶端侧处的被覆去除部12。被覆部11是在包层周围被覆有被覆树脂的部分。被覆去除部12是将包层周围的被覆树脂去除后的部分。多个光纤10从设于插芯20的第二端面22的开口22a容纳于插芯20的内部空间(容纳部30)。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被覆去除部12的全部和被覆部11的端部容纳于容纳部30。
插芯20是保持多个光纤10的端部的部件,例如也可以为MT(机械转换)插芯。插芯20具有大致长方体形状的外观。插芯20例如由树脂形成。插芯20具备第一端面21、第二端面22、上表面(外表面)23、下表面24、一对侧面25、容纳部30以及多个引导槽31。
如图1所示,第一端面21是设于插芯20的顶端的端面,沿着方向D2和方向D3延伸。第一端面21在方向D1上与第二端面22对置。第一端面21具有多个贯通孔21a和一对引导孔21b。各贯通孔21a是从第一端面21朝向第二端面22沿着方向D1形成的孔。各贯通孔21a在方向D2上并排设置。贯通孔21a的数量为与容纳于插芯20的多个光纤10的数量相同的数量或该多个光纤10的数量以上的数量。如图2所示,各贯通孔21a在方向D1上位于设于插芯20的上表面23的第一窗部23a与第一端面21之间。各贯通孔21a的一端在第一端面21向插芯20的外部露出。另一方面,各贯通孔21a的另一端在容纳部30的顶端侧内表面30a与容纳部30相连。各贯通孔21a构成为其内径大于各光纤10的被覆去除部12的外径。由此,多个贯通孔21a各自的内部能供多个被覆去除部12的顶端部分分别插入。
需要说明的是,插芯20也可以不必具有贯通孔21a。在该情况下,容纳于容纳部30的各光纤10的顶端面与容纳部30的顶端侧内表面30a抵接。此外,插芯20由透光性的树脂形成,从各光纤10射出的光能在顶端侧内表面30a与第一端面21之间透射。此外,第一端面21也可以在与多个光纤10的光轴重叠的位置具有多个透镜。在该情况下,从各光纤10射出的光在被各透镜准直之后射入至对方光纤。
一对引导孔21b是从第一端面21朝向第二端面22形成的孔。一对引导孔21b设于第一端面21在方向D1上的两端部。各引导孔21b既可以是具有底面的非贯通孔,也可以是从第一端面21贯通至第二端面22的贯通孔。各引导孔21b例如供具有圆柱状外形的引导销(未图示)的一端插入。引导销的另一端插入至同样形成于对方插芯的引导孔。通过引导孔,能进行使用引导销的插芯彼此的定位。
第二端面22是在方向D1上与第一端面21对置的面,沿着方向D2和方向D3延伸。如图2所示,第二端面22具有开口22a。开口22a与容纳部30相连,光纤10的端部从开口22a向容纳部30容纳。
上表面(外表面)23是设于第一端面21与第二端面22之间的面,沿着方向D1和方向D2延伸。上表面23在方向D3上与下表面24对置。以下,将方向D3的上表面23所在一侧设为插芯20的上侧,将方向D3的下表面24所在一侧设为插芯20的下侧。在上表面23设有第一窗部23a和第二窗部23b。如图2所示,第一窗部23a和第二窗部23b在上表面23和容纳部30的上侧内表面30b开口。此外,第一窗部23a和第二窗部23b经由容纳部30彼此相连。
如图1所示,第一窗部23a在方向D1上设于比第二窗部23b靠第一端面21侧。第一窗部23a形成为用沿着方向D1和方向D2的面进行剖切时的剖面形状呈长方形状。另一方面,第二窗部23b形成为用沿着方向D1和方向D2的面进行剖切时的剖面形状呈大致长方形状,但该第二窗部23b在其四角被倒角这一点上与第一窗部23a不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对第二窗部23b的四角实施了倒角,但也可以是,也同样地对第一窗部23a的四角实施倒角。此外,也可以是,第一窗部23a的四角和第二窗部23b的四角均不实施倒角。
第一窗部23a具有方向D2上的开口宽度W1、方向D1上的开口宽度W2。此外,第二窗部23b具有方向D2上的开口宽度W3、方向D1上的开口宽度W4。在此,开口宽度是窗部的开口的最大宽度。即,在对四角实施了倒角的第二窗部23b的情况下,在未实施倒角的部分测定到的开口的宽度为开口宽度W3或开口宽度W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窗部23a的开口宽度W1大于开口宽度W2,第二窗部23b的开口宽度W3小于开口宽度W4。此外,第一窗部23a的开口宽度W1大于第二窗部23b的开口宽度W3。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窗部23a的开口宽度W1、开口宽度W2以及第二窗部23b的开口宽度W3、开口宽度W4之间的大小关系不限于上述例子。例如,第一窗部23a的开口宽度W1也可以小于第一窗部23a的开口宽度W2。此外,第一窗部23a的开口宽度W1也可以小于第二窗部23b的开口宽度W3。作为一个例子,第一窗部23a的开口宽度W1、开口宽度W2以及第二窗部23b的开口宽度W3、开口宽度W4的大小为1mm以上且10mm以下。此外,第一窗部23a形成为其在上表面23处的开口面积大于第二窗部23b的开口面积。在此,开口面积是开口在设有该开口的面中所占的区域的面积。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窗部23a的开口面积既可以为与第二窗部23b的开口面积相同的大小,或者也可以小于第二窗部23b的开口面积。
下表面24是设于第一端面21与第二端面22之间的面,沿着方向D1和方向D2延伸。下表面24在方向D3上与上表面23对置。如图1所示,一对侧面25是设于第一端面21与第二端面22之间的面,沿着方向D1和方向D3延伸。一对侧面25在方向D2上彼此对置。
容纳部30是插芯20的内部空间,能容纳多个光纤10的端部。如图2所示,划定容纳部30的内壁具有顶端侧内表面30a、上侧内表面30b、下侧内表面30c以及光纤支承面30d。
如上所述,顶端侧内表面30a是位于第一端面21的背侧的面,沿着方向D2和方向D3延伸。顶端侧内表面30a具有多个贯通孔21a的开口。上侧内表面30b是位于上表面23的背侧的面,沿着方向D1和方向D2延伸。上侧内表面30b具有第一窗部23a的开口和第二窗部23b的开口。下侧内表面30c和光纤支承面30d是位于下表面24的背侧的面,沿着方向D1和方向D2延伸。此外,下侧内表面30c和光纤支承面30d在方向D3上与上侧内表面30b对置。下侧内表面30c位于比光纤支承面30d靠第二端面22侧。下侧内表面30c的第一端面21侧的端部通过台阶30e而与光纤支承面30d的第二端面22侧的端部连接。由此,下侧内表面30c位于比光纤支承面30d靠下侧。从上侧内表面30b至下侧内表面30c的分离距离大于从上侧内表面30b至光纤支承面30d的分离距离。因此,能将开口22a形成得大,因此能容易地从开口22a向容纳部30容纳光纤10。此外,在第一端面21侧,上侧内表面30b与光纤支承面30d的分离距离小,因此能限制各光纤10在方向D3上的运动来容易地进行各光纤10的定位。
光纤支承面30d具有供多个光纤10分别配置的多个引导槽31。多个引导槽31用于在容纳部30确定多个光纤10各自的位置和方向。在此,使用图3和图4对引导槽31的构成进行说明。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沿着III-III线对图1所示的光连接器1进行剖切时的剖面的一部分的图。即,图3是用沿着方向D1和方向D2的面(与上表面23平行的面)对引导槽31进行剖切时的剖视图。需要说明的是,在图3中,为了进行说明,省略了多个光纤10的图示。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沿着IV-IV线对图1所示的光连接器1进行剖切时的剖面的图。即,图4是在设有第一窗部23a的位置用沿着方向D2和方向D3的面(与第一端面21平行的面)对光连接器1进行剖切时的剖视图。
如图3所示,各引导槽31是沿着方向D1延伸的槽。各引导槽31在方向D2上并排设置。引导槽31按与贯通孔21a的数量相同的条数形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有12条引导槽31。
各引导槽31从方向D1上的第一端面21侧起按顺序具有第一引导槽31a(第一部分)、锥形槽31b以及第二引导槽31c(第二部分)。第一引导槽31a的一端与贯通孔21a连续,另一端与锥形槽31b连续。第一引导槽31a形成为其方向D2上的宽度W5小于第二引导槽31c的宽度W6。由此,当在第二引导槽31c进行光纤10的大致对位之后,能在第一引导槽31a高精度地进行光纤10的对位。锥形槽31b是连接第一引导槽31a和第二引导槽31c的槽,形成为随着趋向第一引导槽31a侧则方向D2上的宽度逐渐变小。通过锥形槽31b,能使光纤10顺畅地从第二引导槽31c向第一引导槽31a移动。第二引导槽31c的一端与锥形槽31b连续,另一端在台阶30e的表面开口。光纤10的顶端从设于台阶30e的第二引导槽31c的开口容纳于第二引导槽31c内,经过锥形槽31b和第一引导槽31a而向贯通孔21a插入。
需要说明的是,引导槽31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例如,引导槽31也可以是在方向D2上的宽度恒定(宽度W5与宽度W6相等)的笔直的槽。此外,引导槽31也可以不形成为在方向D1上连续。具体而言,沿着方向D1延伸的多个槽部也可以分离设置。此外,台阶30e处的第二引导槽31c的开口也可以具有用于使光纤10的导入变得容易的锥形。
如图4所示,第一引导槽31a是从光纤支承面30d朝向下表面24凹陷的、底部尖锐的V形槽。即,划定第一引导槽31a的一对内壁分别相对于光纤支承面30d倾斜设置,并在第一引导槽31a的底部连接。第一引导槽31a在方向D2上的宽度越趋向底部则越小。由此,容纳于第一引导槽31a的光纤10的被覆去除部12以被第一引导槽31a的内壁夹着的方式被保持。通过第一引导槽31a,防止光纤10在方向D2上的位置偏移。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引导槽31a的形状不限于V形槽,例如既可以是底部带圆角的U形槽,也可以是具有沿着方向D1和方向D2延伸的底面的矩形槽。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内容中,以引导槽31中的第一引导槽31a的剖面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第二引导槽31c也具备与第一引导槽31a同样的剖面形状。
接着,对多个引导槽31与第一窗部23a和第二窗部23b的位置关系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第一窗部23a和第二窗部23b设于与光纤支承面30d对置的位置。具体而言,第一窗部23a设于与多个第一引导槽31a对置的位置,能从第一窗部23a视觉辨认多个第一引导槽31a的至少一部分。需要说明的是,优选的是,第一窗部23a设于能视觉辨认各第一引导槽31a与各贯通孔21a的连接部分的位置。由此,能从第一窗部23a视觉辨认各贯通孔21a的开口的位置,因此能容易地向各贯通孔21a插入各光纤10。此外,如图4所示,第一窗部23a形成为其在方向D2上的开口宽度W1大于形成有多个引导槽31的槽区域的宽度W7。由此,能通过第一窗部23a来视觉辨认所有第一引导槽31a的第一端面21侧的端部。
如图2所示,第二窗部23b设于与多个第二引导槽31c对置的位置,能从第二窗部23b视觉辨认多个第二引导槽31c的至少一部分。优选的是,第二窗部23b设于能视觉辨认各第二引导槽31c的第二端面22侧的端部(第二引导槽31c的台阶30e处的开口)的位置。由此,能从第二窗部23b视觉辨认各第二引导槽31c的开口的位置,因此能容易地将各光纤10容纳于各第二引导槽31c。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窗部23a和第二窗部23b分别设于能视觉辨认多个引导槽31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即可,也可以不必设于与多个引导槽31对置的位置。例如,第二窗部23b也可以设于与下侧内表面30c对置的位置(第二端面22的附近)。
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在容纳部30注入有粘接剂40的状态的光连接器1的剖面的图。如图5所示,光连接器1具备将多个光纤10固定于容纳部30的内壁的粘接剂40。粘接剂40在多个光纤10容纳于容纳部30的状态下从第一窗部23a被注入至容纳部30。在本实施方式中,注入的粘接剂40朝向第二端面22的开口22a侧移动,并到达至覆盖光纤10的被覆部11的一部分的位置。此外,注入粘接剂40直至该粘接剂40到达第一窗部23a和第二窗部23b的内部。粘接剂40例如也可以进入各引导槽31与各光纤10的被覆去除部12之间的间隙。需要说明的是,按能将多个光纤10固定于容纳部30的量注入粘接剂40即可,该粘接剂40不一定要填充于容纳部30的大致整个区域。例如,粘接剂40也可以仅设于光纤支承面30d上。
图6是表示制造光连接器1的方法的流程图。使用图6对制造上述光连接器1的方法进行说明。首先,将多个光纤10的顶端从插芯20的开口22a容纳于容纳部30(步骤S10)(参照图2)。
接着,将各光纤10的顶端分别容纳于多个第二引导槽31c(步骤S11)。然后,使多个光纤10沿着第二引导槽31c向锥形槽31b移动。此时,也可以一边从插芯20的第二窗部23b确认多个第二引导槽31c的位置和形状等,一边进行各光纤10的容纳作业和移动作业。
接着,经由锥形槽31b将各光纤10的顶端分别容纳于多个第一引导槽31a(步骤S12)。然后,使多个光纤10的顶端沿着第一引导槽31a向贯通孔21a侧移动。此时,也可以一边从插芯20的第一窗部23a确认多个第一引导槽31a的位置和形状等,一边进行各光纤10的移动作业。
之后,将各光纤10的顶端分别插入至多个贯通孔21a(步骤S13)。此时,也可以一边从插芯20的第一窗部23a确认多个光纤10和多个贯通孔21a的位置和形状等,一边进行各光纤10的插入作业。
接着,将粘接剂40注入至容纳部30(步骤S14)。此时,也可以将粘接剂40从插芯20的第一窗部23a注入至容纳部30(参照图5)。此外,注入的粘接剂40也可以向第二端面22侧移动,并到达至覆盖各光纤10的被覆部11的端部的位置。通过以上过程,光连接器1的制造工序结束。
以上,在本实施方式的插芯20、光连接器1以及制造光连接器1的方法中,能一边从第一窗部23a确认多个光纤10与多个引导槽31的位置关系,一边容易地将多个光纤10容纳于插芯20内的适当的位置。此外,第一窗部23a经由容纳部与第二窗部23b相连。由此,例如在将对光纤进行固定的粘接剂40从第一窗部23a注入至容纳部30时,容纳部30内的空气会从第二窗部23b排出,因此能抑制粘接剂40产生气泡。而且,第一窗部23a位于比第二窗部23b靠第一端面21侧。由此,即使在位于各光纤10的顶端附近的粘接剂40产生了气泡的情况下,也能通过第一窗部23a来去除气泡。因此,例如能防止由产生于各光纤10的光轴上的气泡引起的菲涅尔损耗和光轴偏移。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窗部23a设于与多个引导槽31的至少一部分对置的位置。由此,容易从第一窗部23a确认多个引导槽31的位置和形状,能更容易地将各光纤10容纳于各引导槽31的适当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表面23(外表面)处的第二窗部23b的开口面积小于上表面23处的第一窗部23a的开口面积。插芯20例如有时通过以树脂为材料的注塑成型而被制造。在该情况下,当使树脂冷却固化时,树脂有时会收缩。即,插芯20中的未设有窗部的区域的树脂量比设有窗部的区域的树脂量多,因此未设有窗部的区域会相对大幅度地收缩。另一方面,根据上述的第二窗部23b的开口面积小的方案,能减小未设有第二窗部23b的区域与设有第二窗部23b的区域之间的收缩差。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得到具有更高精度的尺寸的插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表面23处的第一窗部23a在方向D2上的开口宽度W1大于形成有多个引导槽31的槽区域在方向D2上的宽度W7。由此,例如就连位于槽区域的方向D2上的端部的引导槽31,也容易通过第一窗部23a来视觉辨认。即,容易通过第一窗部23a来视觉辨认各引导槽31的位置和形状,能容易地进行多个光纤10的容纳作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表面23处的第一窗部23a在方向D2上的开口宽度W1大于第一窗部23a在方向D1上的开口宽度W2。由此,位于第一端面21侧的第一窗部23a在方向D2上的开口宽度W1形成得大,该第一窗部23a跨越地位于更多的光纤10上。即,容易通过第一窗部23a来视觉辨认各引导槽31的位置和形状,能容易地进行多个光纤10的容纳作业。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上表面23处的第一窗部23a在方向D2上的开口宽度W1例如为3mm以上且10mm以下。由此,由于第一窗部23a在方向D2上的开口宽度W1为3mm以上,因此容易从第一窗部23a视觉辨认多个引导槽31,能容易地将光纤10容纳于插芯20内的适当的位置。此外,由于第一窗部23a在方向D2上的开口宽度W1为10mm以下,因此即使在设有第一窗部23a的情况下,也能将插芯20的机械强度保持得较高。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插芯20具备多个贯通孔21a,所述多个贯通孔21a能供各光纤10的顶端插入,并设为:所述多个贯通孔21a沿着方向D1延伸且该多个贯通孔21a的一端露出于第一端面21,并且该多个贯通孔21a在方向D2上并排。此外,多个贯通孔21a在方向D1上位于第一窗部23a与第一端面21之间。由此,各光纤10的顶端被多个贯通孔21a分别保持,因此抑制各光纤10的位置偏移。即,能防止各光纤10的光轴偏移。
<第一变形例>
使用图7对光连接器1的第一变形例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第一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A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与使用图1至图4进行了上述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关于共同点有时会省略说明。
第一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A具备多个光纤10和保持多个光纤10的插芯20A。插芯20A在其上表面23具有第一窗部23a和第二窗部23c。第一变形例的第一窗部23a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窗部23a同样的构成。另一方面,第一变形例的第二窗部23c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窗部23a不同的形状。
第一变形例的第二窗部23c形成为用沿着方向D1和方向D2的面进行剖切时的剖面形状呈圆形状。即,第二窗部23c的内壁形成了圆柱面。第二窗部23c形成为其在上表面23处的开口的直径W8小于第一窗部23a的开口宽度W1。例如,第二窗部23c的直径W8也可以为第一窗部23a的开口宽度W1的二分之一以下的大小。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窗部23b同样地,本变形例的第二窗部23c经由插芯20A内部的容纳部30与第一窗部23a相连。此外,第二窗部23c形成于与设于容纳部30的光纤支承面30d的多个引导槽31(特别是,多个第二引导槽31c)对置的位置,能从第二窗部23c视觉辨认多个引导槽31的至少一部分。
在本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A中,能从第一窗部23a和第二窗部23c确认多个引导槽31的位置和形状。由此,能容易地将多个光纤10容纳于插芯20A内的适当的位置。此外,第一窗部23a经由容纳部与第二窗部23c相连。由此,例如在将对光纤进行固定的粘接剂40从第一窗部23a注入至容纳部30时,容纳部30内的空气会从第二窗部23c排出,因此能抑制粘接剂40产生气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A中,只有第二窗部23c形成为剖面圆形状,但也可以是,第一窗部23a也同样地形成为剖面圆形状。此时,第一窗部23a的开口的直径也可以大于第二窗部23c的开口的直径。
<第二变形例>
使用图8对光连接器1的第二变形例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第二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B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与使用图1至图4进行了上述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关于共同点有时会省略说明。
第二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B具备多个光纤10和保持多个光纤10的插芯20B。插芯20B在其上表面23具有第一窗部23a和第二窗部23d。第二变形例的第一窗部23a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窗部23a同样的构成。另一方面,第二变形例的第二窗部23d的开口宽度的大小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窗部23b不同。
第二变形例的第二窗部23d具有方向D2上的开口宽度W9、方向D1上的开口宽度W10。第二窗部23b形成为其方向D2上的开口宽度W9大于其方向D1上的开口宽度W10。例如,第二窗部23d的开口宽度W9也可以为开口宽度W10的两倍以上的大小。此外,第二窗部23d的开口宽度W9也可以为第一窗部23a的开口宽度W1的二分之一以上的大小。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窗部23b同样地,本变形例的第二窗部23d经由插芯20B内部的容纳部30与第一窗部23a相连。此外,第二窗部23d形成于与设于容纳部30的光纤支承面30d的多个引导槽31(特别是,多个第二引导槽31c)对置的位置,能从第二窗部23d视觉辨认多个引导槽31的至少一部分。
在本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B中,第二窗部23d在方向D2上的开口宽度W9形成得比该第二窗部23d在方向D1上的开口宽度W10大。因此,第二窗部23d形成为其在多个引导槽31排列的方向D2上的开口宽度大,该第二窗部23d跨越地位于较多的引导槽31上。由此,从第二窗部23d观察多个引导槽31的视觉辨认性提高,能更容易地将多个光纤10容纳于插芯20B内的适当的位置。此外,第一窗部23a经由容纳部30与第二窗部23d相连。由此,例如在将对光纤10进行固定的粘接剂40从第一窗部23a注入至容纳部30时,容纳部30内的空气会从具有大的开口的第二窗部23d高效地排出,因此能抑制粘接剂40产生气泡。在注入粘接剂40之后,也能容易地从第一窗部23a和第二窗部23d这两个窗部去除产生于粘接剂40的气泡。
<第三变形例>
使用图9对光连接器1的第三变形例进行说明。图9是表示第三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C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与使用图1至图4进行了上述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关于共同点有时会省略说明。
第三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C具备多个光纤10和保持多个光纤10的插芯20C。插芯20C在其上表面23具有第一窗部23a和多个第二窗部23e、23f。第三变形例的第一窗部23a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窗部23a同样的构成。另一方面,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窗部23b的个数为一个,但在第三变形例中,设有两个第二窗部23e、23f。
第三变形例的两个第二窗部23e、23f沿着方向D2并排设置。两个第二窗部23e、23f具有同一形状,形成为用沿着方向D1和方向D2的面进行剖切时的剖面形状呈长方形状。此外,在从方向D3观察的情况下,两个第二窗部23e、23f分别设于相对于方向D2上的插芯20C的中心轴对称的位置。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窗部23b同样地,本变形例的两个第二窗部23e、23f经由插芯20C内部的容纳部30与第一窗部23a相连。此外,第二窗部23e、23f形成于与设于容纳部30的光纤支承面30d的多个引导槽31(特别是,多个第二引导槽31c)对置的位置,能从第二窗部23e、23f视觉辨认多个引导槽31的至少一部分。
在本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C中,设有多个第二窗部23e、23f。由此,能从多个第二窗部23e、23f的每一个视觉辨认引导槽31,因此多个引导槽31的视觉辨认性提高。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多个第二窗部23e、23f沿着方向D2并排设置,因此通过第二窗部23e、23f而能视觉辨认的多个引导槽31的范围在方向D2上扩大。由此,例如甚至位于插芯20C的侧面25附近的多个引导槽31也容易视觉辨认。因此,能更容易地将多个光纤10容纳于插芯20C内的适当的位置。此外,第一窗部23a经由容纳部30与多个第二窗部23e、23f相连。由此,例如在将对光纤10进行固定的粘接剂40从第一窗部23a注入至容纳部30时,容纳部30内的空气会从多个第二窗部23e、23f高效地排出,因此能抑制粘接剂40产生气泡。在注入粘接剂40之后,也能容易地从第一窗部23a和多个第二窗部23e、23f去除产生于粘接剂40的气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中,第二窗部23e、23f的数量为两个,但第二窗部的数量不限于此,也可以为三个以上。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在从方向D3观察的情况下,两个第二窗部23e、23f分别设于相对于方向D2上的插芯20C的中心轴对称的位置,但也可以设于非对称的位置。例如,也可以是,一个第二窗部23e以靠近插芯20C的中央的方式设置,另一个第二窗部23f以靠近侧面25的方式设置。
<第四变形例>
使用图10对光连接器1的第四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0是表示第四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D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与使用图1至图4进行了上述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关于共同点有时会省略说明。
第四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D具备多个光纤10和保持多个光纤10的插芯20D。插芯20D在其上表面23具有第一窗部23a和多个第二窗部23g、23h。第四变形例的第一窗部23a具有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窗部23a同样的构成。另一方面,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第二窗部23b的个数为一个,但在第四变形例中,设有两个第二窗部23g、23h。
此外,上述第三变形例的两个第二窗部23e、23f在方向D1上的位置相同,但第四变形例的两个第二窗部23g、23h在方向D1上的位置不同。具体而言,一个第二窗部23g以比另一个第二窗部23h靠近第一端面21的方式设置。此外,两个第二窗部23g、23h在方向D2上的位置相同。即,两个第二窗部23g、23h沿着方向D1并排设置。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二窗部23b同样地,本变形例的两个第二窗部23g、23h经由插芯20D内部的容纳部30与第一窗部23a相连。此外,第二窗部23g、23h形成于与设于容纳部30的光纤支承面30d的多个引导槽31(特别是,多个第二引导槽31c)对置的位置,能从第二窗部23g、23h视觉辨认多个引导槽31的至少一部分。
在本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D中,设有多个第二窗部23g、23h。由此,能从多个第二窗部23g、23h的每一个视觉辨认多个引导槽31,因此多个引导槽31的视觉辨认性提高。此外,在本变形例中,多个第二窗部23g、23h沿着方向D1并排设置,因此通过第二窗部23g、23h而能视觉辨认的多个引导槽31的范围在方向D1上扩大。由此,例如甚至位于插芯20D的第二端面22附近的多个引导槽31也容易视觉辨认。因此,能更容易地将多个光纤10容纳于插芯20D内的适当的位置。此外,第一窗部23a经由容纳部30与多个第二窗部23g、23h相连。由此,例如在将对光纤10进行固定的粘接剂40从第一窗部23a注入至容纳部30时,容纳部30内的空气会从多个第二窗部23g、23h高效地排出,因此能抑制粘接剂40产生气泡。在注入粘接剂40之后,也能容易地从第一窗部23a和多个第二窗部23g、23h去除产生于粘接剂40的气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中,第二窗部23g、23h的数量为两个,但第二窗部的数量不限于此,也可以为三个以上。此外,在本变形例中,两个第二窗部23g、23h沿着方向D1并排设置,但第二窗部23g、23h在方向D2上的位置也可以不同。
<第五变形例>
使用图11对光连接器1的第五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1是表示第五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E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与使用图1至图4进行了上述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关于共同点有时会省略说明。
第五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E具备多个光纤10和保持多个光纤10的插芯20E。插芯20E在其上表面23具有第一窗部23i和第二窗部23j。第五变形例的第一窗部23i和第二窗部23j在分别在内壁具有斜面26、27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窗部23a和第二窗部23b不同。
第一窗部23i具有斜面26。斜面26设于第一窗部23i的内壁中的第二端面22侧。斜面26以随着从插芯20的上表面23趋向下表面24则靠近第一端面21侧的方式延伸。通过使第一窗部23i具有斜面26,第一窗部23i的上表面23处的开口面积大于该第一窗部23i的容纳部30的内壁(上侧内表面30b)处的开口面积。
第二窗部23j与第一窗部23i同样地具有斜面27。斜面27设于第二窗部23j的内壁中的第二端面22侧。斜面27以随着从插芯20的上表面23趋向下表面24则靠近第一端面21侧的方式延伸。通过使第二窗部23j具有斜面27,第二窗部23j的上表面23处的开口面积大于该第二窗部23j的容纳部30的内壁(上侧内表面30b)处的开口面积。需要说明的是,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窗部23a和第二窗部23b同样地,本变形例的第一窗部23i和第二窗部23j经由插芯20E内部的容纳部30相连。此外,第一窗部23i和第二窗部23j形成于与设于容纳部30的光纤支承面30d的多个引导槽31对置的位置,能从第一窗部23i和第二窗部23j视觉辨认多个引导槽31的至少一部分。
在已将粘接剂40注入至容纳部30的情况下,粘接剂40从容纳部30的上侧内表面30b处的开口进入第一窗部23i和第二窗部23j,并向上表面23侧的开口移动。在注入的粘接剂40的量过多的情况下,粘接剂40可能会从上表面23处的开口向插芯20E的外部漏出。在本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E中,上表面23处的第一窗部23i和第二窗部23j的开口面积大于容纳部30的上侧内表面30b处的第一窗部23i和第二窗部23j的开口面积。在该情况下,越趋向上表面23侧,则第一窗部23i和第二窗部23j能保持的粘接剂40的量越增加,因此注入了粘接剂40时的第一窗部23i和第二窗部23j处的粘接剂40表面的移动速度(朝向上表面23的开口的速度)逐渐变小。由此,容易以粘接剂40不会从第一窗部23i和第二窗部23j漏出的方式调整粘接剂40的注入量。
此外,第一窗部23i经由容纳部30与第二窗部23j相连。由此,例如在将对光纤10进行固定的粘接剂40从第一窗部23i注入至容纳部30时,容纳部30内的空气会从第二窗部23j排出,因此能抑制粘接剂40产生气泡。在注入粘接剂40之后,也能容易地从第一窗部23i和第二窗部23j这两个窗部去除产生于粘接剂40的气泡。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变形例中,仅在第一窗部23i和第二窗部23j的内壁中的第二端面22侧部分设有斜面,但也可以是,在其他部分也设有斜面。
<第六变形例>
使用图12对光连接器1的第六变形例进行说明。图12是表示第六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F的立体图。在以下的说明中,主要对与使用图1至图4进行了上述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光连接器1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关于共同点有时会省略说明。
第六变形例的光连接器1F具备多个光纤10和保持多个光纤10的插芯20F。插芯20F在其上表面23具有第一窗部23k和第二窗部23l。第六变形例的第一窗部23k和第二窗部23l在分别在内壁具有台阶28、29这一点上与第一实施方式的第一窗部23a和第二窗部23b不同。此外,光连接器1具备嵌入至第一窗部23k的按压部50。
第一窗部23k具有台阶28。台阶28以遍及第一窗部23k的内周整个区域的方式设置。通过使第一窗部23k具有台阶28,第一窗部23k的上表面23处的开口比该第一窗部23k的容纳部30的内壁(上侧内表面30b)处的开口大。此外,第一窗部23k的台阶28具有供按压部50的端部载置的载置面S1。也可以是,载置面S1为了稳定地载置按压部50而沿着方向D1和方向D2平坦延伸。
第二窗部23l与第一窗部23k同样地具有台阶29。台阶29以遍及第二窗部23l的内周整个区域的方式设置。通过使第二窗部23l具有台阶29,第二窗部23l的上表面23处的开口比该第二窗部23l的容纳部30的内壁(上侧内表面30b)处的开口大。
按压部50是将多个光纤10按压于多个引导槽31的构件。按压部50形成为板状,具有彼此对置的上表面50a和下表面50b。上表面50a和下表面50b的表面形成为平坦。上表面50a和下表面50b的面积小于第一窗部23k的上表面23处的开口面积(比台阶28靠上侧部分的截面积)。此外,按压部50能嵌入至第一窗部23k的内部。上表面50a和下表面50b的面积大于第一窗部23k的上侧内表面30b处的开口面积(比台阶28靠下侧部分的截面积)。因此,嵌入至第一窗部23k的按压部50不会移动至比台阶28靠容纳部30侧的位置。
按压部50沿着从插芯20的上表面23朝向下表面24的方向(图12所示的箭头X方向)嵌入至第一窗部23k。并且,按压部50的端部载置于台阶28的载置面S1上。当嵌入按压部50时,按压部50的下表面50b按压粘接剂40,容纳于容纳部30的多个光纤10朝向多个引导槽31被按压。
在本变形例中,各光纤10从各引导槽31的翘起被按压部50抑制,因此能防止各光纤10的位置偏移。此外,在本变形例中,与上述第五变形例同样地,上表面23处的第一窗部23k和第二窗部23l的开口面积大于容纳部30的上侧内表面30b处的第一窗部23k和第二窗部23l的开口面积。由此,容易以粘接剂40不会从第一窗部23k和第二窗部23l漏出的方式调整粘接剂40的注入量。
此外,第一窗部23k经由容纳部30与第二窗部23l相连。由此,例如在将对光纤10进行固定的粘接剂40从第一窗部23k注入至容纳部30时,容纳部30内的空气会从第二窗部23l排出,因此能抑制粘接剂40产生气泡。在注入粘接剂40之后,也能容易地从第一窗部23k和第二窗部23l这两个窗部去除产生于粘接剂40的气泡。
以上,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公开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应用于各种实施方式。
例如,第一窗部23a和第二窗部23b的形状不限于上述形状。具体而言,第一窗部23a和第二窗部23b的沿着方向D1和方向D2的剖面形状也可以是正方形状或梯形状。此外,第一窗部23a和第二窗部23b不仅可以设于上表面23,也可以设于侧面25。而且,第一窗部23a和第二窗部23b也可以分别设于不同的面。具体而言,也可以是,第一窗部23a设于上表面23,第二窗部23b设于侧面25。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能从第一窗部23a和第二窗部23b双方视觉辨认多个引导槽31的至少一部分,但只要能从至少第一窗部23a视觉辨认多个引导槽31的至少一部分即可,也可以是,无法从第二窗部23b视觉辨认多个引导槽31的至少一部分。
附图标记说明
1、1A、1B、1C、1D、1E、1F:光连接器;
10:光纤;
11:被覆部;
12:被覆去除部;
20、20A、20B、20C、20D、20E、20F:插芯;
21:第一端面;
21a:贯通孔;
21b:引导孔;
22:第二端面;
22a:开口;
23:上表面;
23a、23i、23k:第一窗部;
23b、23c、23d、23e、23f、23g、23h、23j、23l:第二窗部;
24:下表面;
25:侧面;
26:斜面;
27:斜面;
28:台阶;
29:台阶;
30:容纳部;
30a:顶端侧内表面;
30b:上侧内表面;
30c:下侧内表面;
30d:光纤支承面;
30e:台阶;
31:引导槽;
31a:第一引导槽;
31b:锥形槽;
31c:第二引导槽;
40:粘接剂;
50:按压部;
50a:上表面;
50b:下表面;
S1:载置面。

Claims (9)

1.一种插芯,具备:
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在第一方向上对置地设置;
外表面,设于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端面之间;
容纳部,在所述第二端面开口,能在内部容纳多个光纤;
多个引导槽,被配置为在所述容纳部确定所述多个光纤各自的位置和方向,所述多个引导槽被设为各引导槽在所述容纳部的内壁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上并排;以及
第一窗部和第二窗部,在所述外表面开口,经由所述容纳部彼此相连,
所述第一窗部位于比所述第二窗部靠所述第一端面侧,
所述第一窗部设于能视觉辨认所述引导槽的至少一部分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芯,其中,
所述外表面处的所述第二窗部的开口面积小于所述外表面处的所述第一窗部的开口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插芯,其中,
所述外表面处的所述第一窗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容纳部的内壁中的形成有所述多个引导槽的槽区域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插芯,其中,
所述外表面处的所述第一窗部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的开口宽度大于所述外表面处的所述第一窗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开口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插芯,其中,
以所述外表面处的所述第一窗部的开口面积大于所述容纳部的内壁处的所述第一窗部的开口面积的方式,在所述第一窗部的内壁形成有台阶和斜面中的至少一方。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插芯,其中,
所述第二窗部包括在所述外表面开口并与所述容纳部相连的多个窗部。
7.一种光连接器,具备:
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插芯;
多个光纤,沿着所述多个引导槽容纳于所述插芯的所述容纳部内;以及
粘接剂,从所述第一窗部注入至所述容纳部内,将所述多个光纤固定于所述容纳部的内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连接器,其中,
还具备按压部,所述按压部位于所述第一窗部的内部,将所述多个光纤按压于所述多个引导槽。
9.一种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其中,所述光连接器具备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插芯,所述方法具备以下工序:
沿着所述多个引导槽将多个光纤容纳于所述插芯的所述容纳部内;以及
将使所述多个光纤固定于所述容纳部的内壁的粘接剂从所述第一窗部注入至所述容纳部内,
在所述注入的工序中,所述粘接剂至少被注入至所述容纳部中能从所述第二窗部视觉辨认的区域。
CN202180051799.5A 2020-09-25 2021-08-25 插芯、光连接器以及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 Pending CN116034302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0161249 2020-09-25
JP2020-161249 2020-09-25
PCT/JP2021/031221 WO2022064937A1 (ja) 2020-09-25 2021-08-25 フェルール、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を製造する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34302A true CN116034302A (zh) 2023-04-28

Family

ID=808451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80051799.5A Pending CN116034302A (zh) 2020-09-25 2021-08-25 插芯、光连接器以及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30324627A1 (zh)
JP (1) JPWO2022064937A1 (zh)
CN (1) CN116034302A (zh)
WO (1) WO2022064937A1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333467A (ja) * 1994-04-14 1995-12-22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多心光コネクタフェルール
JPH11133269A (ja) * 1997-08-25 1999-05-21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光コネク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03050339A (ja) * 2001-08-08 2003-02-21 Nippon Telegr & Teleph Corp <Ntt> 光コネクタフェルールおよび光コネクタプラグ
JP5127546B2 (ja) * 2008-04-18 2013-01-23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光コネクタ
US9983365B2 (en) * 2014-02-13 2018-05-29 Us Conec, Ltd. Modified MT ferrule with removed cantilevered fibers and internal lenses and mold pin
JP2016051114A (ja) * 2014-09-01 2016-04-11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フェルール
JP2016061834A (ja) * 2014-09-16 2016-04-25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フェルール
US20190196117A1 (en) * 2016-09-23 2019-06-27 Sumitomo Electric Industries, Ltd. Optical connector ferrule and optical connector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2064937A1 (ja) 2022-03-31
JPWO2022064937A1 (zh) 2022-03-31
US20230324627A1 (en) 2023-10-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874510B2 (en) Optical assembly with cable retainer
US5519799A (en) Optical fiber array structure
US11906789B2 (en) Optical waveguide positioning feature in a multiple waveguides connector
US8480311B2 (en) Optical connector, method of attaching the optical connector to coated optical fiber, and optical connection member
US7410303B2 (en) Method and metal mol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connector ferrule, optical connector ferrule manufactured by using the method, and optical connector and optical wiring system using the ferrule
EP1334392B1 (en) Optical ferrule-less connector
US11934019B2 (en) Dust mitigating optical connector
EP2338075B1 (en) Multi-fiber interface to photonic subassembly
WO2017066018A1 (en) Optical ferrules with waveguide inaccessible space
CA2446912A1 (en) Module mounted aligning optical connector
US6210047B1 (en) Method of fabricating a fiber optic connector ferrule
KR100779891B1 (ko) 광전송매체의 접속방법, 광학접속구조 및 광전송매체접속부품
CN116034302A (zh) 插芯、光连接器以及制造光连接器的方法
US7513694B2 (en) Component for connecting optical fibers, optical fiber connection structure, and optical fiber connecting method
CN116097143A (zh) 插芯、光连接器以及光连接结构
US20230251434A1 (en) Ferrule and optical connector
WO2022065001A1 (ja) フェルール、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を製造する方法
JP3950781B2 (ja) 光ファイバ接続方法及び接続構造
JP2024056503A (ja) フェルール、光コネクタ、及び、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
US20230141449A1 (en) Optical connection structure, ferrule, and optical connector
JP2022046220A (ja) アダプタ及び光接続構造
CN115712176A (zh) 光纤连接器及光纤冷接装置
CN115398295A (zh) 光连接器、插芯以及光连接器的制造方法
JPH11153727A (ja) 多芯pofコネクタ
JPH09197169A (ja) 光ファイバ接続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