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21888A -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 Google Patents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21888A
CN116021888A CN202211308862.1A CN202211308862A CN116021888A CN 116021888 A CN116021888 A CN 116021888A CN 202211308862 A CN202211308862 A CN 202211308862A CN 116021888 A CN116021888 A CN 1160218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member
position adjustment
convex portion
carriage
liquid ejec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308862.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久保田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I Prin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SII Prin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I Printek Inc filed Critical SII Printek Inc
Publication of CN1160218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2188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001Mechanisms for bodily moving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parallel to the paper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00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 B41J2/005Typewriters or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inting or marking process for which they are designed characterised by bringing liquid or particles selectively into contact with a printing material
    • B41J2/01Ink jet
    • B41J2/135Nozzles
    • B41J2/14Structure thereof only for on-demand ink jet heads
    • B41J2/14314Structure of ink jet print heads with electrostatically actuated membran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001Mechanisms for bodily moving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parallel to the paper surface
    • B41J25/003Mechanisms for bodily moving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parallel to the paper surface for changing the angle between a print element array axis and the printing line, e.g. for dot density chang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04Bodily-movable mechanisms for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movable towards or from paper surfac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JTYPEWRITERS; SELECTIVE PRINTING MECHANISMS, i.e. MECHANISMS PRINTING OTHERWISE THAN FROM A FORME; CORRECTION OF TYPOGRAPHICAL ERRORS
    • B41J25/00Actions or mechanism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41J25/34Bodily-changeable print heads or carriages

Landscapes

  • Ink Jet (AREA)

Abstract

减小通过位置调整机构来定位的液体喷射头的设置所需要的面积。喷墨头(5)具备:头主体(5A),其喷射墨水;基座部件(30),其支撑头主体(5A),设置于滑架(29)的设置面(29a);以及位置调整机构(60),其相对于设置于设置面(29a)的定位销(40)调整基座部件(30)的沿着设置面(29a)的方向的位置,位置调整机构(60)被基座部件(30)支撑,并且,位置调整机构(60)的至少一部分在从垂直方向观察设置面(29a)的俯视观察下配置于基座部件(30)的外形的内侧。

Description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相对于打印机主体的记录头搭载部调整记录头的位置的记录头位置调整结构。该记录头位置调整结构具备:倾斜面,其以相对于记录头搭载部的搭载面倾斜的状态设置于前述记录头搭载部,相对于设置于前述记录头的面倾斜;和套筒(コマ),其与前述记录头的面和前述倾斜面相接。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1234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上述定位结构中,在液体喷射头的侧方配置有位置调整机构,因而液体喷射头的设置所需要的面积(实质的覆盖区)变大,难以将液体喷射头相对于设置对象物高密度地设置。因此,必须较大地确保液体喷射头的设置面,特别地,产生设置对象物的印字宽度方向的大型化的问题。
 本公开鉴于上述问题点而作出,其目的在于,减小通过位置调整机构来定位的液体喷射头的设置所需要的面积。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本公开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具备:喷射部,其喷射液体;基座部件,其支撑前述喷射部,设置于设置对象物的设置面;以及位置调整机构,其相对于设置于前述设置面的凸部调整前述基座部件的沿着前述设置面的方向的位置,前述位置调整机构被前述基座部件支撑,并且,前述位置调整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在从垂直方向观察前述设置面的俯视观察下配置于前述基座部件的外形的内侧。
依据本形态所涉及的液体喷射头,相对于设置于设置对象物的设置面的凸部对液体喷射头进行定位的位置调整机构与喷射部一起被基座部件支撑,并且,其至少一部分在从垂直方向观察设置面的俯视观察下配置于基座部件的外形的内侧,因而能够以落在液体喷射头的覆盖区内的方式配置位置调整机构,能够减小液体喷射头的设置所需要的面积。由此,能够抑制液体喷射头的印字宽度方向的长度,缩短当设置多个液体喷射头时所需要的设置对象物的印字宽度方向的长度。
 (2)在(1)的形态的液体喷射头中,也可以是,前述基座部件在前述基座部件的外形的内侧具有配置前述凸部的贯通部。
在此情况下,通过在基座部件设置贯通部,能够将凸部配置于液体喷射头的覆盖区内,能够进一步减小液体喷射头的设置所需要的面积。
 (3)在(1)或(2)的形态的液体喷射头中,也可以是,前述位置调整机构具备:预压机构,其对前述凸部在沿着前述设置面的方向上施加预压;抵接部件,其在前述预压机构施加预压的方向上从与配置有前述预压机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抵接于前述凸部;以及位移机构,其在前述预压机构施加预压的方向上使前述抵接部件位移。
在此情况下,由预压机构对凸部施加预压,使抵接于凸部的抵接部件沿施加预压的方向位移,从而能够使基座部件追随于抵接部件的位移而移动。通过该预压机构,不需要在夹着凸部的两侧设置抵接部件和位移机构,因而能够实现位置调整机构的结构的简化、轻质化、省空间化。
 (4)在(1)至(3)的任一个形态的液体喷射头中,也可以是,前述位置调整机构相对于前述基座部件可装卸地安装。
在此情况下,在完成液体喷射头的定位和设置之后,将位置调整机构从基座部件拆卸,能够重复用于另一液体喷射头的定位,因而能够有助于降低成本。
 (5)在(1)至(4)的任一个形态的液体喷射头中,也可以是,前述位置调整机构包括:第1位置调整机构,其调整前述基座部件的沿着前述设置面的第1方向的位置;和一对第2位置调整机构,其相对于前述基座部件沿前述第1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分别调整前述基座部件的沿着前述设置面的与前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的位置。
在此情况下,能够通过第1位置调整机构和第2位置调整机构来调整基座部件的沿着设置面的第1方向和第2方向的位置。另外,通过使一对第2位置调整机构的第2方向的位置的调整量不同,能够调整基座部件的旋转角度。
 (6)在(5)的形态的液体喷射头中,也可以是,前述凸部包括在前述第1方向上夹着前述喷射部而配置的第1凸部和第2凸部,前述一对第2位置调整机构的一个相对于前述第1凸部和前述第2凸部的一个调整前述基座部件的前述第2方向的位置,前述一对第2位置调整机构的另一个相对于前述第1凸部和前述第2凸部的另一个调整前述基座部件的前述第2方向的位置。
在此情况下,不以与第1位置调整机构、一对第2位置调整机构的3个位置调整机构的各个对应的方式设置3个凸部,而是能够通过2个凸部来对液体喷射头进行定位,因而能够减少配置于液体喷射头的覆盖区内的凸部的数量,进一步减小液体喷射头的设置所需要的面积。
 (7)在(6)的形态的液体喷射头中,也可以是,前述第1位置调整机构具备:预压机构,其对前述第1凸部和前述第2凸部的一个沿前述第1方向施加预压;抵接部件,其在前述第1方向上从与配置有前述预压机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抵接于前述第1凸部和前述第2凸部的另一个;以及位移机构,其在前述第1方向上使前述抵接部件位移。
在此情况下,通过相对于抵接部件和位移机构将预压机构配置于夹着喷射部的相反侧,与在喷射部的单侧配置预压机构、抵接部件和位移机构的全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基座部件的印字宽度方向的长度。由此,能够确保液体喷射头的设置空间的自由度。
 (8)在(3)或(7)的形态的液体喷射头中,也可以是,在前述基座部件的外形,设置有在前述预压机构施加预压的方向上向前述预压机构从前述凸部受到反作用力的一侧突出的推压部。
在此情况下,如果推压部的精度较高,则能够利用预压机构从凸部受到的反作用力来将推压部推压至设置对象物而对液体喷射头简单地进行定位。另外,在推压部的精度存在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使抵接部件向与推压部的推压方向相反的一侧位移而调整液体喷射头的位置,从而能够对液体喷射头进行定位。
 (9)本公开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具备:(1)至(8)的任一个形态的液体喷射头;以及滑架,其作为前述设置对象物并设置有前述液体喷射头。
依据本形态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减小液体喷射头的设置所需要的面积,可得到紧凑且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印字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10)在(9)的形态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中,也可以是,前述凸部相对于前述滑架可装卸地安装。
在此情况下,在完成液体喷射头的定位和设置之后,将凸部从滑架拆卸,能够使用于另一液体喷射头的定位,因而能够重复使用凸部,能够有助于降低成本。另外,能够利用将凸部拆卸的部位来将基座部件固定于滑架。
 (11)本公开的一个形态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具备:液体喷射头;和滑架,其设置有前述液体喷射头,前述液体喷射头具备:喷射部,其喷射液体;基座部件,其支撑前述喷射部,设置于前述滑架的设置面;以及凸部,其从前述基座部件朝向前述滑架突出,前述滑架具备相对于前述凸部调整前述基座部件的沿着前述设置面的方向的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前述位置调整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在从垂直方向观察前述设置面的俯视观察下配置于前述基座部件的外形的内侧。
 依据本形态所涉及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在液体喷射头设置有凸部,在滑架设置有位置调整机构,位置调整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在从垂直方向观察设置面的俯视观察下配置于液体喷射头的基座部件的外形的内侧,因而能够以落在液体喷射头的覆盖区内的方式配置位置调整机构,能够减小液体喷射头的设置所需要的面积。由此,能够抑制液体喷射头的印字宽度方向的长度,缩短当设置多个液体喷射头时所需要的设置对象物的印字宽度方向的长度。
发明的效果
 依据上述本公开的一个形态,能够减小通过位置调整机构来定位的液体喷射头的设置所需要的面积。
附图说明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的概略构成图。
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和墨水循环机构的概略构成图。
图3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设置于滑架的喷墨头的配置的俯视图。
图4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的定位结构的立体图。
图5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的定位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6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的定位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位置调整单元的立体图。
图8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位置调整单元的立体图。
图9是图6中示出的向视IX-IX截面图。
图10是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抵接部的曲面形状的概念图。
图1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的定位后的工序的说明图。
图12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位结构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对本公开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在以下所说明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中,有时针对对应的构成赋予同一符号并省略说明。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示出例如“平行”或“正交”、“中心”、“同轴”等相对或绝对配置的表达不仅表示严格地那样的配置,而且还表示以公差或可得到相同功能的程度的角度或距离相对地位移的状态。
 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利用墨水(液体)来在被记录介质进行记录的喷墨打印机(以下,仅称为打印机)。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所使用的附图中,为了成为能够识别各部件的大小,适当变更各部件的比例尺。
 [打印机1]
图1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的概略构成图。
如图1中示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具备一对搬送机构2、3、墨水罐4、喷墨头5(液体喷射头)、墨水循环机构6以及扫描机构7。
在以下的说明中,根据需要而使用X、Y、Z的正交坐标系来说明。X方向是被记录介质P(例如,纸等)的搬送方向(副扫描方向)。Y方向是扫描机构7的扫描方向(主扫描方向)。Z方向是与X方向和Y方向正交的高度方向(重力方向)。此外,X方向是喷墨头5的印字宽度方向。
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将X方向、Y方向和Z方向中的、图中箭头侧作为正(+)侧并将与箭头相反的一侧作为负(-)侧来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Z侧相当于重力方向的上方,-Z侧相当于重力方向的下方。
搬送机构2、3将被记录介质P向+X侧搬送。搬送机构2、3分别包括例如沿Y方向延伸的一对辊11、12。墨水罐4设置有多个,分别容纳有例如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4种颜色的墨水。
喷墨头5设置有多个,以能够根据所连接的墨水罐4而分别吐出黄色、品红色、青色、黑色的4种颜色的墨水的方式构成。
图2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5和墨水循环机构6的概略构成图。
如图1、图2中示出那样,墨水循环机构6使墨水在墨水罐4与喷墨头5之间循环。具体而言,墨水循环机构6具备:循环流路23,其具有墨水供给管21和墨水排出管22;加压泵24,其连接至墨水供给管21;以及吸引泵25,其连接至墨水排出管22。
加压泵24对墨水供给管21内进行加压,通过墨水供给管21将墨水送出至喷墨头5。由此,墨水供给管21侧相对于喷墨头5成为正压。
吸引泵25对墨水排出管22内进行减压,通过墨水排出管22内从喷墨头5吸引墨水。由此,墨水排出管22侧相对于喷墨头5成为负压。墨水通过加压泵24和吸引泵25的驱动来在喷墨头5与墨水罐4之间通过循环流路23循环。
 如图1中示出那样,扫描机构7使喷墨头5沿Y方向往复扫描。扫描机构7具备:导轨28,其沿Y方向延伸;滑架29(设置对象物),其被导轨28可移动地支撑;以及驱动装置,其使滑架29移动。驱动装置由例如马达、滑轮、带等构成。
 <喷墨头5>
喷墨头5搭载于滑架29。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5是从包括由PZT(钛酸锆酸铅)等压电元件形成的致动器板的头芯片吐出墨水的机电转换式喷墨头。
在该喷墨头5中,为了使墨水吐出,将电压施加至形成于致动器板的吐出通道的驱动壁的电极之间,使驱动壁发生厚度滑移变形。由此,通过吐出通道内的容积变化,吐出通道内的墨水通过喷嘴孔吐出。此外,作为液体的吐出方式,不限于上述的机电转换式,也可以是带电控制方式、加压振动方式、电热转换方式、静电吸引方式等。
带电控制方式是如下的方式:利用带电电极来对材料赋予电荷,利用偏转电极来控制材料的飞行方向,使材料从喷嘴吐出。另外,加压振动方式是将超高压施加至材料而使材料向喷嘴顶端侧吐出的方式,在不施加控制电压的情况下,材料直线前进而从喷嘴吐出,如果施加控制电压,则在材料之间发生静电排斥,材料飞散而不从喷嘴吐出。
另外,电热转换方式是如下的方式:通过设置于存积材料的空间内的加热器来使材料急剧地汽化而产生气泡(泡),通过气泡的压力来使空间内的材料吐出。静电吸引方式是如下的方式:将微小压力施加于存积材料的空间内,在喷嘴形成材料的弯月面,继在该状态下施加静电引力之后,将材料引出。另外,除此之外,还能够适用利用由于电场而导致的流体的粘性变化的方式或利用放电火花来飞溅的方式等技术。
图3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设置于滑架29的喷墨头5的配置的俯视图。
如图3中示出那样,在滑架29的设置面29a设置有多个喷墨头5。喷墨头5具有在俯视观察下沿X方向延伸的大致长方形状,在其X方向的一侧(+X侧),设置有上述的墨水供给管21所连接的入口端口5a,在其X方向的另一侧(-X侧),设置有上述的墨水排出管22所连接的出口端口5b。
喷墨头5以长边沿X方向延伸且短边沿Y方向延伸的朝向设置于滑架29的设置面29a。喷墨头5在设置面29a沿X方向以既定间距设置。在各喷墨头5的上表面,设置有未图示的连接连接器,经由未图示的线缆与打印机1电连接。
 在滑架29,形成有喷墨头5的下端部所插入的插入孔29b。插入孔29b是在俯视观察下沿X方向延伸的矩形的长孔,沿厚度方向(Z方向)贯通滑架29的设置面29a。插入孔29b比喷墨头5的下端部更大一圈地形成,确保喷墨头5的位置调整的空隙。喷墨头5的各个通过以下所说明的定位结构100来调整X方向的位置、Y方向的位置和X-Y平面上的旋转角度并固定于滑架29。
 <定位结构100>
图4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5的定位结构100的立体图。图5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5的定位结构100的分解立体图。图6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5的定位结构100的俯视图。
如这些图中示出那样,喷墨头5具备:头主体5A(喷射部),其喷射墨水;和基座部件30,其支撑头主体5A,设置于滑架29的设置面29a。
如图5中示出那样,头主体5A具有矩形的箱形状,在其下表面具备喷射墨水的未图示的喷嘴列。基座部件30连接至头主体5A的下端部。基座部件30具备:板部31,其载置于滑架29的设置面29a;和基座部32,其包围头主体5A的下端部。
基座部32具有上侧开口的矩形的箱形状。在基座部32的底面,形成有使头主体5A的喷嘴列露出的未图示的长孔。板部31具有从基座部32的上部开口缘向X方向两侧延伸的板形状。板部31通过经由弹簧垫圈101a安装的螺钉部件101来固定于滑架29的设置面29a。在滑架29的设置面29a,设置有螺钉部件101所螺纹嵌合的固定孔29d。
在基座部件30的板部31,形成有配置定位销40(凸部)的第1贯通部33和配置螺钉部件101的第2贯通部34。第1贯通部33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长孔形状,并且,相对于定位销40大一圈地形成。另外,第2贯通部34具有沿X方向延伸的长孔形状,并且,相对于螺钉部件101的轴部大一圈地形成。
通过这些间隙,基座部件30能够调整沿着滑架29的设置面29a的方向(X-Y平面方向)的固定位置。另外,在板部31中的第1贯通部33与第2贯通部34之间,形成有多个固定后述的位置调整单元50的固定孔35。在固定孔35的内壁面,形成有固定位置调整单元50的螺钉部件102所螺纹嵌合的阴螺纹。
定位结构100具备:定位销40,其设置于滑架29;和位置调整单元50,其设置于喷墨头5,相对于定位销40调整基座部件30的沿着滑架29的设置面29a的方向的位置。定位结构100作为定位销40具备在X方向上夹着头主体5A而配置的第1定位销40A和第2定位销40B。
 第1定位销40A配置于头主体5A的+X侧。第2定位销40B配置于头主体5A的-X侧。另外,定位结构100作为位置调整单元50具备:第1位置调整单元50A,其相对于第1定位销40A调整基座部件30的位置;和第2位置调整单元50B,其相对于第2定位销40B调整基座部件30的位置。
 <位置调整单元50>
图7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1位置调整单元50A的立体图。图8是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第2位置调整单元50B的立体图。图9是图6中示出的向视IX-IX截面图。
如图7中示出那样,第1位置调整单元50A具备框架部件51以及被框架部件51支撑的X方向和Y方向的2个位置调整机构60。在以下的说明中,首先,基于Y方向的位置调整机构60(以下,称为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而对位置调整机构60的基本结构进行说明。
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相对于设置于上述的滑架29的设置面29a的定位销40调整基座部件30的沿着设置面29a的Y方向的位置。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具备:预压机构70,其对定位销40在沿着设置面29a的Y方向上施加预压;抵接部件80,其在预压机构70施加预压的Y方向上从与配置有预压机构70的一侧(-Y侧)相反的一侧(+Y侧)抵接于定位销40;以及位移机构90,其在预压机构70施加预压的Y方向上使抵接部件80位移。
如图9中示出那样,预压机构70具备2块板簧71、72。板簧71以曲柄状弯曲,其顶端部抵接于定位销40的-Y侧。板簧72以L字状弯曲,与板簧71的背面侧重叠,从而调整预压机构70的偏压力。此外,也可以在板簧71重叠有多块板簧72。另外,只要板簧71的偏压力足够,就也可以不设置板簧72。
如图7中示出那样,板簧71、72通过螺钉部件103来固定于框架部件51的底部52。在螺钉部件103的附近,形成有多个第3贯通部52a,第3贯通部52a沿Z方向贯通板簧71、72和框架部件51的底部52。在第3贯通部52a,如图9中示出那样,配置有固定第2位置调整单元50B的螺钉部件102。螺钉部件102螺纹嵌合于形成于基座部件30的板部31的固定孔35。即,第2位置调整单元50B(2个位置调整机构60)通过螺钉部件102来相对于基座部件30可装卸地安装。
位移机构90使抵接于定位销40的+Y侧的抵接部件80沿着沿与设置面29a的垂直方向(Z方向)交叉的倾斜方向延伸的位移轴O2位移。框架部件51具备安装有位移机构90的安装部53。安装部53相对于底部52以直角弯曲,并且,从高度方向(Z方向)的大致中间位置进一步向底部52侧(定位销40侧)以与位移轴O2相同的角度弯曲。在安装部53,形成有开口部54,开口部54避免与位移机构90的引导部91的下端部的干涉。引导部91的背面侧经由螺钉部件104固定于安装部53。
引导部91是沿着位移轴O2沿倾斜方向延伸并引导抵接部件80的轨道部件。引导部91具有抵接于抵接部件80的背面侧(+Y侧)的倾斜面。抵接部件80具有在与位移轴O2正交的方向(X方向)上将引导部91夹入的夹持部82。即,抵接部件80能够相对于引导部91的倾斜面和两个侧面的3个面滑动并同时沿着引导部91沿倾斜方向位移。
位移机构90具备上述的引导部91、螺栓92、压缩弹簧93、第1支撑部94以及第2支撑部95。抵接部件80以能够螺纹进给的方式螺纹接合于螺栓92。螺栓92沿着位移轴O2延伸,并且,通过围绕位移轴O2的旋转来对抵接部件80进行螺纹进给。第1支撑部94设置于引导部91的上端部(一端部),支撑螺栓92的头部。在第1支撑部94,形成有螺栓92的轴部所插入贯通的第1插入贯通孔94a。第1插入贯通孔94a轴支承螺栓92的轴部中的未形成螺纹的部分(颈部分)。
压缩弹簧93是例如配置于螺栓92的周围的线圈弹簧,介于第1支撑部94与抵接部件80之间。压缩弹簧93伸缩,以便充塞由于螺栓92的螺纹进给而变动的在抵接部件80与第1支撑部94的间隙。第2支撑部95设置于引导部91的下端部(另一端部)。在第2支撑部95,形成有螺栓92的轴部所插入贯通的第2插入贯通孔95a。第2插入贯通孔95a轴支承螺栓92的轴部中的未形成螺纹的顶端部分。上述的引导部91、第1支撑部94和第2支撑部95一体地形成,整体上具有大致C字形状。
定位销40相对于滑架29的设置面29a垂直地竖立设置。定位销40具备抵接部41、倒角部42(参照图7)以及螺钉部43(参照图9)。螺钉部43设置于定位销40的下端部,螺纹嵌合于形成于滑架29的设置面29a的固定孔29c。如图7中示出那样,倒角部42将定位销40的周面的一部分至少2面平行地倒角,能够对定位销40进行螺纹转动。即,定位销40相对于滑架29可装卸地安装。此外,倒角部42也可以是在4处进行倒角或在6处进行倒角的倒角部。
如图7中示出那样,定位销40具有抵接于抵接部件80的曲面状的抵接部41。另外,抵接部件80具有抵接于定位销40的曲面状的抵接部81。以下,参照图10来对定位销40和抵接部件80的相互的抵接部41、81的曲面形状的关系进行说明。
图10是说明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抵接部41、81的曲面形状的概念图。
如图10中示出那样,定位销40的抵接部41以将与设置面29a交叉的第1交叉轴O1作为中心轴的曲面状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第1交叉轴O1相对于设置面29a垂直(直角)地交叉,但也可以相对于设置面29a倾斜地交叉。
本实施方式的抵接部41包括将第1交叉轴O1作为中心轴的第1圆筒面。此外,“第1圆筒面”是指相对于第1交叉轴O1以一定半径形成的面。另外,关于“包括第1圆筒面”,只要至少抵接于抵接部件80的部分是第1圆筒面即可,除了该所抵接的部分以外,也可以存在平面(例如,图7中示出的倒角部42)等。
相对的是,抵接部件80的抵接部81以将相对于第1交叉轴O1不平行的第2交叉轴O3作为中心轴的曲面状形成。第2交叉轴O3相对于包括沿设置面29a的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轴O4(在本实施方式中,也可以是第1交叉轴O1)和抵接部件80的位移轴O2的假想平面110交叉。本实施方式的第2交叉轴O3与设置面29a平行地延伸,与假想平面110垂直(直角)地交叉,但也可以相对于假想平面110倾斜地交叉。
本实施方式的抵接部81包括将第2交叉轴O3作为中心轴的第2圆筒面。此外,“第2圆筒面”是指相对于第2交叉轴O3以一定半径形成的面。另外,关于“包括第2圆筒面”,只要至少抵接于定位销40的部分是第2圆筒面即可,除了该所抵接的部分以外,也可以存在平面(例如,图7中示出的抵接部81的上下的平行面和左右的倾斜面)等。
可是,假设将定位销40作为块状的凸部、将抵接部件80的抵接部81作为倾斜面,在使倾斜面抵接于凸部的角部的情况下,角部与倾斜面进行线接触。然而,在角部和倾斜面存在起因于加工精度等的微小凹凸,因而角部和倾斜面严格来说在多点处抵接。关于该多点抵接的状态,各个抵接点处的误差容易累积,因而有可能难以将喷墨头5相对于滑架29精度良好地定位。
相对的是,依据上述构成,抵接部41、81的相互的曲面形状的中心轴(第1交叉轴O1和第2交叉轴O3)成为扭转的位置关系,因而定位销40和抵接部件80在1点处抵接。通过定位销40和抵接部件80在1点处抵接,能够避免由于定位销40与抵接部件80的多点抵接而导致的误差,能够将喷墨头5相对于滑架29精度良好地定位。另外,位移轴O2沿相对于设置面29a交叉的倾斜方向延伸,从而螺栓92每旋转一圈的、抵接部件80的沿着设置面29a的方向的位移量变少,能够使抵接部件80以高精度发生微小位移。
以上是位置调整机构60的基本结构。
在图8中示出的第2位置调整单元50B也设置有与第1位置调整单元50A的Y方向的位置调整机构60(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相同的构成。此外,X方向的位置调整机构(第1位置调整机构60A)将构成分成第1位置调整单元50A和第2位置调整单元50B而设置。稍后对详细情况进行阐述,但在图7中示出的第1位置调整单元50A设置有第1位置调整机构60A的抵接部件80和位移机构90,在图8中示出的第2位置调整单元50B设置有第1位置调整机构60A的预压机构70。第1位置调整机构60A的预压机构70由一块板簧70A构成,经由螺钉部件105固定于竖立设置于框架部件51的-X侧的侧壁部56。
 <定位结构100的配置>
如图6中示出那样,定位结构100具备:第1位置调整机构60A,其调整基座部件30的沿着设置面29a的X方向(第1方向)的位置;和一对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其相对于基座部件30沿X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分别调整基座部件30的沿着设置面29a的与X方向正交的Y方向(第2方向)的位置。
另外,定位结构100具备在X方向上夹着头主体5A而配置的第1定位销40A(第1凸部)和第2定位销40B(第2凸部)。一对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的一个(第1位置调整单元50A侧的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相对于第1定位销40A调整基座部件30的Y方向的位置。另外,一对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的另一个(第2位置调整单元50B侧的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相对于第2定位销40B调整基座部件30的Y方向的位置。
第1位置调整机构60A的预压机构70(板簧70A)设置于第2位置调整单元50B侧,对第2定位销40B沿X方向施加预压。另外,第1位置调整机构60A的抵接部件80和位移机构90设置于第1位置调整单元50A侧,抵接部件80在X方向上从与配置有预压机构70(板簧70A)的一侧(-X侧)相反的一侧(+)抵接于第1定位销40A,并且,在X方向上位移。
各位置调整机构60被基座部件30支撑,并且,位置调整机构60的至少一部分在从垂直方向(Z方向)观察设置面29a的俯视观察下配置于基座部件30的外形的内侧。此外,“基座部件30的外形的内侧”是指在从垂直方向(Z方向)观察设置面29a的俯视观察下形成基座部件30的最外部形状的板部31的外形轮廓的内侧。
另外,各定位销40也配置于基座部件30的外形的内侧。即,如图5中示出那样,在基座部件30的板部31,在基座部件30的外形的内侧,形成有配置定位销40的第1贯通部33。即,定位销40贯通基座部件30而配置,另外,基座部件30支撑位置调整机构60,因而定位结构100的大部分重叠地配置于喷墨头5的覆盖区内。
在基座部件30的板部31,设置有在预压机构70施加预压的方向上向预压机构70从定位销40受到反作用力的一侧突出的推压部36、37(榫钉)。推压部36在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的预压机构70施加预压的Y方向上向预压机构70从定位销40受到反作用力的一侧(-Y侧)突出设置。另外,推压部37在第1位置调整机构60A的预压机构70施加预压的X方向上向预压机构70从定位销40受到反作用力的一侧(-X侧)突出设置。
 另一方面,在滑架29,设置有推压推压部36、37的承受部36A、37A。承受部36A、37A在推压推压部36、37的状态下将喷墨头5相对于滑架29大致定位。此外,只要能够在推压部36、37被承受部36A、37A推压的状态下完成喷墨头5的定位即可,但必须以高精度加工推压部36、37或承受部36A、37A而花费成本,因而在几乎所有情况下,需要喷墨头5的微调整。因此,需要使用上述的定位结构100来调整喷墨头5的沿着设置面29a的方向的位置。
 <喷墨头5的定位方法>
例如,在使图6中示出的喷墨头5相对于滑架29向+X侧平行移动的情况下,使第1位置调整机构60A的位移机构90的螺栓92转动,使抵接部件80相对于位移机构90向-X侧位移。于是,固定有位移机构90的基座部件30从第1定位销40A受到反作用力,抵抗于预压机构70的偏压而沿着滑架29的设置面29a向+X侧平行移动。通过以上,能够使喷墨头5相对于滑架29向+X侧平行移动。
在使喷墨头5相对于滑架29向-X侧平行移动的情况下,使第1位置调整机构60A的位移机构90的螺栓92转动,使抵接部件80相对于位移机构90向+X侧位移。于是,固定有位移机构90的基座部件30从第2定位销40B受到预压机构70的偏压力所导致的反作用力,沿着滑架29的设置面29a向-X侧平行移动。通过以上,能够使喷墨头5相对于滑架29向-X侧平行移动。
在使喷墨头5相对于滑架29向+Y侧平行移动的情况下,使一对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的各自的位移机构90的螺栓92转动,使抵接部件80相对于位移机构90向-Y侧位移。于是,固定有位移机构90的基座部件30从定位销40的各个受到反作用力,抵抗于预压机构70的偏压而沿着滑架29的设置面29a向+Y侧平行移动。通过以上,能够使喷墨头5相对于滑架29向+Y侧平行移动。
在使喷墨头5相对于滑架29向-Y侧平行移动的情况下,使一对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的各自的位移机构90的螺栓92转动,使抵接部件80相对于位移机构90向+Y侧位移。于是,固定有位移机构90的基座部件30从各自的定位销40受到预压机构70的偏压所导致的反作用力,沿着滑架29的设置面29a向-Y侧平行移动。通过以上,能够使喷墨头5相对于滑架29向-Y侧平行移动。
在使喷墨头5相对于滑架29在X-Y平面上旋转的情况下,使一对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的各自的位移机构90的螺栓92转动,使各自的抵接部件80的Y方向上的位移量(调整量)不同。于是,固定有位移机构90的基座部件30从定位销40的各个受到不同的反作用力,沿着滑架29的设置面29a旋转。通过以上,能够使喷墨头5相对于滑架29在X-Y平面上旋转。
作为将喷墨头5相对于滑架29定位的程序,首先,通过螺钉部件101来将介于螺钉部件101与基座部件30之间的弹簧垫圈101a以一定程度紧固,利用弹簧垫圈101a的偏压力来使喷墨头5为相对于滑架29临时固接的状态(临时固接工序)。接着,使用一对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来调整喷墨头5的旋转角度,接着,使用第1位置调整机构60A和一对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来使喷墨头5沿X方向和Y方向平行移动。在将喷墨头5相对于滑架29完成定位之后,将喷墨头5的X方向两侧的2根螺钉部件101完全拧紧,将基座部件30固定于滑架29。通过以上,完成喷墨头5相对于滑架29的设置。
此外,对于喷墨头5的Y方向的定位,能够在墨水的吐出时机上进行调整。因此,如果不需要进行喷墨头5的Y方向的定位,则利用喷墨头5的旋转和喷墨头5的X方向的平行移动的2个步骤来完成定位。如果需要进行喷墨头5的Y方向的定位,则利用喷墨头5的旋转、喷墨头5的Y方向的平行移动以及喷墨头5的X方向的平行移动的3个步骤来完成定位。
图11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5的定位后的工序的说明图。
也可以在完成喷墨头5相对于滑架29的定位之后,如图11中示出那样,将定位结构100拆卸。具体而言,将图9中示出的螺钉部件102拆卸,将位置调整单元50从基座部件30拆卸。接着,利用起子钻头(ドライバービット)等工具来对设置有倒角部42的定位销40进行螺纹转动,将定位销40从滑架29拆卸。最后,使另1根螺钉部件101螺纹嵌合于定位销40所固定的固定孔29c,将基座部件30固定于滑架29。在此拆卸的定位结构100能够挪用到另一喷墨头5的定位。
上述的定位结构100也能够采用在以下示出的变形例。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与上述的构成同一或同等的构成赋予同一符号,将其说明简化或省略。
图12是示出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定位结构100的变形例的截面图。
图12中示出的定位结构100在如下的点上与上述的定位结构100不同:在喷墨头5的基座部件30侧设置有定位销40,在滑架29侧设置有位置调整机构60(位置调整单元50)。
图12中示出的基座部件30相对于滑架29的朝向下方的设置面29e通过经由弹簧垫圈101a安装的螺钉部件101来固定。在滑架29设置有:第4贯通部29g,其沿Z方向贯通而配置有设置于基座部件30的定位销40;和槽部29h,其与第4贯通部29g的-Z侧连通,避免与定位销40的凸缘部44和螺钉部件106的干涉。
定位销40在下端部具有凸缘部44,该凸缘部44经由螺钉部件106固定于基座部件30的上表面。在基座部件30,形成有螺钉部件106螺纹嵌合的固定孔38。在滑架29的设置面29a(上表面),形成有固定位置调整单元50的固定孔29f。位置调整单元50通过螺纹嵌合于固定孔29f的螺钉部件102来可装卸地安装于滑架29的设置面29a。
在上述构成中,通过使抵接部件80沿着位移轴O2位移,也能够调整基座部件30的沿着设置面29a的方向的位置。
依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可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如图6中示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5具备:头主体5A,其喷射墨水;基座部件30,其支撑头主体5A,设置于滑架29的设置面29a;以及位置调整机构60,其相对于设置于设置面29a的定位销40调整基座部件30的沿着设置面29a的方向的位置,位置调整机构60被基座部件30支撑,并且,位置调整机构60的至少一部分在从垂直方向观察设置面29a的俯视观察下配置于基座部件30的外形的内侧。
依据该构成,相对于设置于滑架29的设置面29a的定位销40对喷墨头5进行定位的位置调整机构60与头主体5A一起被基座部件30支撑,并且,其至少一部分在从垂直方向观察设置面29a的俯视观察下配置于基座部件30的外形的内侧,因而能够以落在喷墨头5的覆盖区内的方式配置位置调整机构60,能够减小喷墨头5的设置所需要的面积。由此,能够抑制喷墨头5的印字宽度方向(X方向)的长度,缩短当设置多个喷墨头5时所需要的滑架29的印字宽度方向(X方向)的长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5中,如图5中示出那样,基座部件30在基座部件30的外形的内侧具有配置定位销40的第1贯通部33。依据该构成,通过在基座部件30设置第1贯通部33,能够将定位销40配置于喷墨头5的覆盖区内,能够进一步减小喷墨头5的设置所需要的面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5中,如图9中示出那样,位置调整机构60具备:预压机构70,其对定位销40在沿着设置面29a的方向上施加预压;抵接部件80,其在预压机构70施加预压的方向上从与配置有预压机构7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抵接于定位销40;以及位移机构90,其在预压机构70施加预压的方向上使抵接部件80位移。依据该构成,由预压机构70对定位销40施加预压,使抵接于定位销40的抵接部件80沿施加预压的方向位移,从而能够使基座部件30追随于抵接部件80的位移而移动。通过预压机构70,不需要在夹着定位销40的两侧设置抵接部件80和位移机构90,因而能够实现位置调整机构60的结构的简化、轻质化、省空间化。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5中,位置调整机构60(位置调整单元50)相对于基座部件30可装卸地安装。依据该构成,在完成喷墨头5的定位和设置之后,将位置调整机构60(位置调整单元50)从基座部件30拆卸,能够重复用于另一喷墨头5的定位,因而能够有助于降低成本。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5中,如图6中示出那样,位置调整机构60包括:第1位置调整机构60A,其调整基座部件30的沿着设置面29a的X方向(第1方向)的位置;和一对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其相对于基座部件30沿X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分别调整基座部件30的沿着设置面29a的与X方向正交的Y方向(第2方向)的位置。依据该构成,能够通过第1位置调整机构60A和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来调整基座部件30的沿着设置面29a的X方向和Y方向的位置。另外,通过使一对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的Y方向的位置的调整量不同,能够调整基座部件30的旋转角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5中,定位销40包括在X方向上夹着头主体5A而配置的第1定位销40A和第2定位销40B,一对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的一个(第1位置调整单元50A侧的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相对于第1定位销40A和第2定位销40B的一个(第1定位销40A)调整基座部件30的Y方向的位置,一对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的另一个(第2位置调整单元50B侧的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相对于第1定位销40A和第2定位销40B的另一个(第2定位销40B)调整基座部件30的Y方向的位置。依据该构成,不以与第1位置调整机构60A、一对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的3个位置调整机构60的各个对应的方式设置3个定位销40,而是能够通过2个定位销40来对喷墨头5进行定位,因而能够减少配置于喷墨头5的覆盖区内的定位销40的数量,进一步减小喷墨头5的设置所需要的面积。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5中,第1位置调整机构60A具备:预压机构70,其对第1定位销40A和第2定位销40B的一个(第2定位销40B)沿X方向施加预压;抵接部件80,其在X方向上从与配置有预压机构7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抵接于第1定位销40A和第2定位销40B的另一个(第1定位销40A);以及位移机构90,其在X方向上使抵接部件80位移。依据该构成,通过相对于抵接部件80和位移机构90将预压机构70配置于夹着头主体5A的相反侧,与在头主体5A的单侧配置预压机构70、抵接部件80和位移机构90的全部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基座部件30的印字宽度方向(X方向)的长度。由此,能够确保喷墨头5的设置空间的自由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喷墨头5中,在基座部件30的外形,设置有在预压机构70施加预压的方向上向预压机构70从定位销40受到反作用力的一侧突出的推压部36、37。依据该构成,如果推压部36、37的精度较高,则能够利用预压机构70从定位销40受到的反作用力来将推压部36、37推压至滑架29而对喷墨头5简单地进行定位。另外,在推压部36、37的精度不足的情况下,通过与使抵接部件80向推压部36、37的推压方向相反的一侧位移而调整喷墨头5的位置,从而能够对喷墨头5进行定位。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具备上述的喷墨头5和作为喷墨头5的设置对象物的滑架29。依据该打印机1,减小喷墨头5的设置所需要的面积,可得到紧凑且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印字的打印机1。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打印机1中,定位销40相对于滑架29可装卸地安装。依据该构成,在完成喷墨头5的定位和设置之后,将定位销40从滑架29拆卸,能够使用于另一喷墨头5的定位,因而能够重复使用定位销40,能够有助于降低成本。另外,能够利用将定位销40拆卸的部位来将基座部件30固定于滑架29。
如图12中示出那样,本实施方式的变形例所涉及的打印机1具备喷墨头5;和滑架29,其设置有喷墨头5,喷墨头5具备头主体5A,其喷射墨水;基座部件30,其支撑头主体5A,设置于滑架29的设置面29e;以及定位销40,其从基座部件30朝向滑架29突出,滑架29具备相对于定位销40调整基座部件30的沿着设置面29e的方向的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60,位置调整机构60的至少一部分在从垂直方向观察设置面29a的俯视观察下配置于基座部件30的外形的内侧。
依据该打印机1,在喷墨头5设置有定位销40,在滑架29设置有位置调整机构60,位置调整机构60的至少一部分在从垂直方向观察设置面29e的俯视观察下配置于喷墨头5的基座部件30的外形的内侧,因而能够以落在喷墨头5的覆盖区内的方式配置位置调整机构60,能够减小喷墨头5的设置所需要的面积。由此,能够抑制喷墨头5的印字宽度方向的长度,缩短当设置多个喷墨头5时所需要的滑架29的印字宽度方向的长度。
另外,依据上述的本实施方式,可得到以下的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定位结构100是相对于打印机1的滑架29对喷墨头5进行定位的定位结构100,具备设置于滑架29和喷墨头5的一个的定位销40以及设置于滑架29和喷墨头5的另一个且相对于定位销40调整沿着滑架29的设置面29a的方向的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60,位置调整机构60具备:抵接部件80,其抵接于定位销40;和位移机构90,其使抵接部件80沿着沿与设置面29a的垂直方向交叉的倾斜方向延伸的位移轴O2位移,定位销40和抵接部件80的相互的抵接部41、81的一个以将与设置面29a交叉的第1交叉轴O1作为中心轴的曲面状形成,并且,该抵接部41、81的另一个以将相对于包括沿设置面29a的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轴O4(第1交叉轴O1)和位移轴O2的假想平面110(参照图10)交叉且相对于第1交叉轴O1不平行的第2交叉轴O3作为中心轴的曲面状形成。
依据该构成,如果抵接部件80通过位移机构90来沿与设置面29a的垂直方向交叉的倾斜方向位移,则抵接于抵接部件80的定位销40在沿着设置面29a的方向上被压入,喷墨头5相对于滑架29位移。在此,抵接部41、81的一个以将与设置面29a交叉的第1交叉轴O1作为中心轴的曲面状形成,并且,该抵接部41、81的另一个以将相对于包括沿设置面29a的垂直方向延伸的垂直轴和位移轴O2的假想平面110交叉且相对于第1交叉轴O1不平行的第2交叉轴O3作为中心轴的曲面状形成,抵接部41、81的相互的曲面形状的中心轴成为扭转的位置关系,因而定位销40和抵接部件80在1点处抵接。通过定位销40和抵接部件80在1点处抵接,能够避免由于定位销40与抵接部件80的多点抵接而导致的误差,能够将喷墨头5相对于滑架29精度良好地定位。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定位结构100中,抵接部41、81的一个(抵接部41)包括将第1交叉轴O1作为中心轴的第1圆筒面,抵接部41、81的另一个(抵接部81)包括将第2交叉轴O3作为中心轴的第2圆筒面。依据该构成,定位销40的抵接部41这方具有将第1交叉轴O1作为中心轴的第1圆筒面,抵接部件80的抵接部81具有将第2交叉轴O3作为中心轴的第2圆筒面,两者的中心轴(第1交叉轴O1和第2交叉轴O3)相互交叉,因而能够使定位销40与抵接部件80始终稳定地在1点处抵接。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定位结构100中,定位销40的抵接部41包括沿设置面29a的垂直方向延伸的第1圆筒面,抵接部件80的抵接部81包括与设置面29a平行地延伸的第2圆筒面。依据该构成,定位销40的抵接部41包括沿设置面29a的垂直方向延伸的第1圆筒面,抵接部件80的抵接部81包括与设置面29a平行地延伸的第2圆筒面,因而定位销40与抵接部件80始终稳定地在1点处抵接,并且,能够防止相对于定位销40在1点处抵接的抵接部件80相对于定位销40在沿着设置面29a的方向(X-Y平面方向)上偏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定位结构100中,位移机构90具有沿着位移轴O2沿倾斜方向延伸并引导抵接部件80的引导部91。依据该构成,能够使抵接部件80沿着引导部91沿倾斜方向精度良好地位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定位结构100中,抵接部件80具有在与位移轴O2正交的方向上将引导部91夹入的夹持部82。依据该构成,通过利用设置于抵接部件80的夹持部82来将引导部91夹入,能够防止抵接部件80以位移轴O2为中心而转动。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定位结构100中,位移机构90具有:螺栓92,其沿着位移轴O2延伸,并且,对抵接部件80进行螺纹进给;第1支撑部94,其设置于引导部91的一端部,支撑螺栓92的头部,并且,形成有螺栓92的轴部所插入贯通的第1插入贯通孔94a;以及压缩弹簧93,其配置于第1支撑部94与抵接部件80之间。依据该构成,如果使成为位移轴O2的螺栓92旋转,则对具有夹持部82且相对于引导部91的转动被限制的抵接部件80进行螺纹进给。此时,第1支撑部94与抵接部件80的间隙扩大,但由于压缩弹簧93伸长以便充塞该间隙,因而能够防止螺栓92的头部从第1支撑部94浮起。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定位结构100中,位移机构90具有第2支撑部95,第2支撑部95设置于引导部91的另一端部,形成有螺栓92的轴部所插入贯通的第2插入贯通孔95a。依据该构成,通过将螺栓92的轴部插入贯通至第2支撑部95的第2插入贯通孔95a,能够由第1支撑部和第2支撑部95轴支承螺栓92的两端,因而能够抑制螺栓92的轴摇动,使抵接部件80以高精度位移。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定位结构100中,位置调整机构60具备预压机构70,预压机构70从与配置有抵接部件80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对定位销40在沿着设置面29a的方向上施加预压。依据该构成,由预压机构70对定位销40施加预压,使抵接于定位销40的抵接部件80沿施加预压的方向位移,从而能够使基座部件30追随于抵接部件80的位移而移动。通过该预压机构70,不需要在夹着定位销40的两侧设置抵接部件80和位移机构90,因而能够实现位置调整机构60的结构的简化、轻质化、省空间化。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喷墨头5具备上述的定位结构100的位置调整机构60和定位销40的任一个。依据该喷墨头5,可得到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印字的喷墨头5。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具备上述的定位结构100。依据该打印机1,能够进行高精度的印字。
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打印机1具备:喷墨头5;滑架29,其设置有喷墨头5;以及上述的定位结构100,其相对于滑架29对喷墨头5进行定位。依据该打印机1,能够将喷墨头5相对于打印机1的滑架29精度良好地定位而进行高精度的印字。
以上,虽然记载并说明了本公开的优选实施方式,但应当理解,这些是本公开的示例性的实施方式,而不应当被考虑作为限制性的。在不脱离本公开的范围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添加、省略、置换以及其它变更。因此,本公开不应当被视为由前述的说明限定,而是由权利要求书限制。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定位结构100的凸部,例示了可装卸的定位销40,但不限定于该构成。定位结构100的凸部也可以一体地设置于喷墨头5或滑架29而不能装卸。
另外,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使第1位置调整机构60A的一部分和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单元化的位置调整单元50,但不限定于该构成。第1位置调整机构60A和第2位置调整机构60B也可以分别相对于喷墨头5或滑架29安装。
另外,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定位销40的抵接部41和抵接部件80的抵接部81相互包括圆筒面的方式进行了例示,但不限定于该构成。如果抵接部41、81相互在一点处接触,则可以是任何曲面状。即,关于“曲面状”,不仅可以是从中心轴以一定半径形成的截面为正圆的曲面,而且还可以是例如截面为椭圆的曲面或能够由二次函数等规定的曲面等。
另外,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一个示例,举例说明了喷墨打印机1,但不限于打印机。例如,也可以是传真或按需印刷机等。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在印刷时喷墨头相对于被记录介质移动的构成(所谓的往返机(シャトル機))为例而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构成。本公开所涉及的构成也可以在将喷墨头固定的状态下使被记录介质相对于喷墨头移动的构成(所谓的固定头机)中采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被记录介质P为纸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构成。被记录介质P不限于纸,也可以是金属材料或树脂材料,也可以是食品等。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液体喷射头搭载于液体喷射记录装置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构成。即,从液体喷射头喷射的液体不限于命中于被记录介质的液体,也可以是例如在调剂中调配的药液或添加至食品的调料或香料等食品添加物、喷射至空气中的芳香剂等。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对Z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不仅仅限于该构成,也可以使Z方向沿着水平方向。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对第1方向与X方向一致且第2方向与Y方向一致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不限于该构成。第1方向和第2方向也可以确定为与X方向和Y方向不同。
符号说明
1……打印机(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5……喷墨头(液体喷射头)
5A……头主体(喷射部)
29……滑架(设置对象物)
29a……设置面
29e……设置面
30……基座部件
33……第1贯通部(贯通部)
36……推压部
37……推压部
40……定位销(凸部)
40A……第1定位销(第1凸部)
40B……第2定位销(第2凸部)
41……抵接部
60……位置调整机构
60A……第1位置调整机构
60B……第2位置调整机构
70……预压机构
80……抵接部件
81……抵接部
82……夹持部
90……位移机构
91……引导部
92……螺栓
93……压缩弹簧
94……第1支撑部
94a……第1插入贯通孔
95……第2支撑部
95a……第2插入贯通孔
100……定位结构
110……假想平面
O1……第1交叉轴
O2……位移轴
O3……第2交叉轴
O4……垂直轴。

Claims (11)

1.一种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具备:
喷射部,其喷射液体;
基座部件,其支撑所述喷射部,设置于设置对象物的设置面;以及
位置调整机构,其相对于设置于所述设置面的凸部调整所述基座部件的沿着所述设置面的方向的位置,
所述位置调整机构被所述基座部件支撑,并且,
所述位置调整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在从垂直方向观察所述设置面的俯视观察下配置于所述基座部件的外形的内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部件在所述基座部件的外形的内侧具有配置所述凸部的贯通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具备:
预压机构,其对所述凸部在沿着所述设置面的方向上施加预压;
抵接部件,其在所述预压机构施加预压的方向上从与配置有所述预压机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抵接于所述凸部;以及
位移机构,其在所述预压机构施加预压的方向上使所述抵接部件位移。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整机构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可装卸地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位置调整机构包括:
第1位置调整机构,其调整所述基座部件的沿着所述设置面的第1方向的位置;和
一对第2位置调整机构,其相对于所述基座部件沿所述第1方向隔开间隔而配置,分别调整所述基座部件的沿着所述设置面的与所述第1方向正交的第2方向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凸部包括在所述第1方向上夹着所述喷射部而配置的第1凸部和第2凸部,
所述一对第2位置调整机构的一个相对于所述第1凸部和所述第2凸部的一个调整所述基座部件的所述第2方向的位置,
所述一对第2位置调整机构的另一个相对于所述第1凸部和所述第2凸部的另一个调整所述基座部件的所述第2方向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位置调整机构具备:
预压机构,其对所述第1凸部和所述第2凸部的一个沿所述第1方向施加预压;
抵接部件,其在所述第1方向上从与配置有所述预压机构的一侧相反的一侧抵接于所述第1凸部和所述第2凸部的另一个;以及
位移机构,其在所述第1方向上使所述抵接部件位移。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座部件的外形,设置有在所述预压机构施加预压的方向上向所述预压机构从所述凸部受到反作用力的一侧突出的推压部。
9. 一种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根据权利要求至1-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喷射头;和
滑架,其作为所述设置对象物并设置有所述液体喷射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相对于所述滑架可装卸地安装。
11. 一种液体喷射记录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液体喷射头;和
滑架,其设置有所述液体喷射头,
所述液体喷射头具备:
喷射部,其喷射液体;
基座部件,其支撑所述喷射部,设置于所述滑架的设置面;以及
凸部,其从所述基座部件朝向所述滑架突出,
所述滑架具备相对于所述凸部调整所述基座部件的沿着所述设置面的方向的位置的位置调整机构,
所述位置调整机构的至少一部分在从垂直方向观察所述设置面的俯视观察下配置于所述基座部件的外形的内侧。
CN202211308862.1A 2021-10-25 2022-10-25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Pending CN11602188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73906 2021-10-25
JP2021173906A JP2023063855A (ja) 2021-10-25 2021-10-25 液体噴射ヘッド及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21888A true CN116021888A (zh) 2023-04-28

Family

ID=836911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308862.1A Pending CN116021888A (zh) 2021-10-25 2022-10-25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964484B2 (zh)
EP (1) EP4169725A1 (zh)
JP (1) JP2023063855A (zh)
CN (1) CN116021888A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470502B2 (ja) 2004-01-30 2010-06-02 コニカミノルタホールディングス株式会社 記録ヘッド位置調整構造
US7270387B2 (en) 2004-01-30 2007-09-18 Konica Minolta Holdings Inc. Recording head position adjusting structure and inkjet printer provided with said adjusting structure
EP2872335B1 (de) * 2012-07-16 2019-10-16 Padaluma Ink-Jet-Solutions GmbH & Co. KG Druckkopfverstelleinrichtung
EP3539791B1 (de) * 2018-03-16 2023-01-18 Heidelberger Druckmaschinen AG Druckbalken für inkjet
JP7350611B2 (ja) * 2019-10-16 2023-09-26 エスアイアイ・プリ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液体噴射ヘッドおよび液体噴射記録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964484B2 (en) 2024-04-23
EP4169725A1 (en) 2023-04-26
JP2023063855A (ja) 2023-05-10
US20230129119A1 (en) 2023-04-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39986B2 (ja) 液体噴射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装置の位置決め方法
US8342644B2 (en) Inkjet printhead for use in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CN1088013C (zh) 用于离轴打印系统的可更换油墨容器
EP1018436B1 (en) Dual inkjet pen carriage system
CN116021888A (zh) 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US10974510B2 (en) Liquid ejecting head and liquid ejecting apparatus
CN116021890A (zh) 定位结构、液体喷射头和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WO2010101034A1 (ja) キャリッジユニット、液体噴射記録装置および液体噴射ヘッドの固定方法
CN112046155B (zh) 液体喷射头以及液体喷射记录装置
EP0953456A1 (en) Integrated reciprocating cartridge architecture with integral bearings
US6869164B2 (en) Maintenance station having acoustical dampening for use in an imaging apparatus
JP2019155880A (ja) ヘッドモジュール、インクジェット記録装置及びインクジェットヘッドの位置調整方法
CN117067777A (zh) 液体喷射单元以及液体喷射装置
JP2020062793A (ja) 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インクジェットプリンタの制御方法およびヘッド傾き確認方法
JP3345232B2 (ja) 記録装置
JP2006102984A (ja) 液体噴射装置
JP2007136700A (ja) 液体噴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