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6008079A - 一种针头拉力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针头拉力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6008079A
CN116008079A CN202310302116.XA CN202310302116A CN116008079A CN 116008079 A CN116008079 A CN 116008079A CN 202310302116 A CN202310302116 A CN 202310302116A CN 116008079 A CN116008079 A CN 11600807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needle
groups
cylinder
counterw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10302116.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艳伟
胡勇
赵立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tai Kaibo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tai Kaibo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tai Kaibo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antai Kaibo Automation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10302116.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6008079A/zh
Publication of CN11600807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600807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fusion, Injection, And Reservoir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针头拉力检测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包括夹持装置、翻转机构和检测装置;夹持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组夹板主体,沿两组夹板主体的延伸方向分布有夹持工位,两组夹板主体之间围成有两端开放的送料通道,检测装置分布有与夹持工位分别对应的拉力检测单元。使用时,注射器从一端批量进入到送料通道内并被两组夹板主体夹紧固定在对应的夹持工位上。翻转机构将夹持装置翻转,使夹持工位对齐至对应的拉力检测单元。随后,多组拉力检测单元同时批量对针头进行拉力检测。检测结束后,两组夹板主体打开,注射器通过送料通道的另一端批量移除。

Description

一种针头拉力检测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医疗器械检测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针头拉力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注射器的制造需要通过粘针机进行针头的粘接。针头粘接后,需要对针头连接强度进行拉力检测。
公开号为CN207730642U(公开日:2018.08.14)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针与针盒组装机的拉力检测装置。该公开专利属于相近的领域,可对输液器中的针与针盒之间进行拉力检测。但该公开专利的技术方案具有一定的缺陷,使得其难以直接修改转用到注射器针头的拉力检测中。具体地,该公开专利的技术方案不能快速地固定和运转待检测注射器,使得其难以直接应对上一工序中粘针机批量高效的粘针效率,无法整合进粘针机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针头拉力检测装置,能够快速固定运转待检测注射器,并对注射器针头的粘接强度进行批量检测,该装置能够整合在粘针机的生产工位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针头拉力检测装置,包括夹持装置和位于夹持装置底部的检测装置,夹持装置包括并列对向活动设置的两组夹板主体;
还包括与夹持装置连接的翻转机构,沿两组夹板主体的延伸方向分布有夹持工位,两组夹板主体之间围成有两端开放的送料通道;检测装置包括与每个夹持工位分别对应的拉力检测单元;
翻转机构用于驱动夹持装置翻转,以使夹持工位对齐至对应的拉力检测单元。
可选地,夹持装置还包括固定底盘和安装于固定底盘的气爪,夹板主体包括位于固定底盘顶部的固定板和设置在固定板顶部的活动板,气爪与两个活动板连接;
两个固定板相对的侧壁均设置有与注射器外沿匹配的第一导槽;固定底盘和两个固定板围成有与胎具匹配的第二导槽;两个活动板相对的侧壁分别分布有卡槽一和卡槽二,卡槽一和卡槽二一一对应,对应的卡槽一和卡槽二组合成夹持工位。
可选地,翻转机构包括支撑架、安装在支撑架上的推动气缸和与推动气缸输出端连接的齿条;夹持装置安装有与齿条啮合的齿轮。
可选地,夹持装置具有两组,两组夹持装置对称设置在其翻转轴线的两侧。
可选地,检测装置还包括升降底座和监测设备,每组拉力检测单元均包括架设于升降底座的配重和安装在配重上的针夹组件;
监测设备包括与每个配重对应设置的接近开关,接近开关位于升降底座朝向配重的顶壁上。
可选地,升降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和顶部框架;底座本体的顶部设置有竖向移动气缸,底座本体与顶部框架之间连接有竖向滑轨,竖向滑轨滑动设置有位于配重底部的支撑座,竖向移动气缸与支撑座连接;
接近开关安装在顶部框架的顶壁上,每个配重均设置有位于对应接近开关顶部的延伸部。
可选地,底座本体的顶部分布有竖向导轨,配重滑动设置于竖向导轨。
可选地,针夹组件包括夹紧气缸和两个中部铰接的夹体,夹紧气缸安装在配重上;夹体的一端为夹紧端,夹体的另一端为驱动端;两个夹体的夹紧端之间夹持有弹性件,夹紧气缸的输出端自驱动端背离夹紧端的一侧抵入两个驱动端之间。
可选地,配重开设有竖向排针通道,竖向排针通道位于两个夹紧端的底部。
可选地,还包括横向移动底座,横向移动底座安装有横向滑轨和横向移动气缸,横向滑轨的延伸方向与夹持工位的排列方向垂直;升降底座滑动设置于横向滑轨,横向移动气缸的输出端与升降底座连接。
本申请的技术方案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申请的拉力检测装置可以整合进粘针机内,对粘针机粘针工序后的针头进行拉力检测。在使用时,当粘针工序结束后,带有针头的注射器从送料通道的一端批量进入到送料通道内,每个注射器均被两组夹板主体夹紧固定在对应的夹持工位上。当注射器被固定后,通过翻转机构将夹持装置翻转,以使夹持工位对齐至对应的拉力检测单元。多组拉力检测单元同时批量对针头进行拉力检测。检测结束后,两组夹板主体打开,注射器再通过送料通道的另一端批量移除,完成一轮循环。整个过程能够实现快速固定和快速转运注射器,检测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针头拉力检测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夹持装置和翻转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固定有注射器的胎具结构示意图;
图4为检测装置和横向移动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拉力检测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6为拉力检测单元俯视结构剖视图;
图7为竖向导轨结构示意图;
图8为针夹组件侧向夹持针头的动作示意图。
图标:1、夹持装置;101、夹板主体;102、夹持工位;103、送料通道;104、固定底盘;105、气爪;106、固定板;107、活动板;108、第一导槽;109、第二导槽;110、卡槽一;111、卡槽二;2、翻转机构;201、支撑架;202、推动气缸;203、齿条;204、齿轮;3、检测装置;301、拉力检测单元;302、升降底座;303、配重;304、针夹组件;305、接近开关;306、底座本体;307、顶部框架;308、竖向移动气缸;309、竖向滑轨;310、支撑座;311、延伸部;312、竖向导轨;313、夹紧气缸;314、夹体;315、夹紧端;316、驱动端;317、弹性件;318、竖向排针通道;319、针盒;4、横向移动底座;401、横向滑轨;402、横向移动气缸;5、外沿;6、胎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与另一个元件“固定”或“设置”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与另一个原件“连接”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现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针头拉力检测装置进行说明。
实施例:
基于图1-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针头拉力检测装置,由夹持装置1、翻转机构2和位于夹持装置1底部的检测装置3组成。夹持装置1包括两组并列对向设置的夹板主体101,两组夹板主体101可相对移动,用以夹持注射器。沿两组夹板主体101的延伸方向线性排布有二十个夹持工位102。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夹持工位102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两组夹板主体101之间围成有两端开放的送料通道103。检测装置3设置有二十个与夹持工位102一一对应的拉力检测单元301。翻转机构2与夹持装置1连接,以翻转夹持装置1。
在初始状态下,两组夹板主体101彼此分开。粘针机在注射器上安装完针头后,图3所示的一组装有二十个注射器的胎具6被外部气缸从送料通道103的一端推入进送料通道103内。夹紧两组夹板主体101,注射器被限位在夹持工位102上。注射器固定后,翻转机构2将夹持装置1翻转180度,使每个夹持工位102对齐至对应的拉力检测单元301,二十组拉力检测单元301同时动作,以对二十个注射器针头进行批量拉力检测。拉力检测完成后,通过翻转机构2再次将夹持装置1翻转180度,打开两组夹板主体101,装有注射器的胎具6在下一组待检测注射器胎具6的推动下从送料通道103的另一端输出,完成一轮循环。整个装置可以整合在粘针机粘针工位的下一工位中,其能够快速固定和快速转运注射器,以应对粘针机连续不断的粘针工序,检测效率高。
进一步地,基于图2所示,夹持装置1设置有固定底盘104。夹板主体101包括固定板106和活动板107,两个夹板主体101的固定板106间隔设置在固定底盘104的顶部,活动板107设置在固定板106的顶部。固定底盘104和两个夹板主体101围成上述送料通道103。固定底盘104的底部安装有气爪105,气爪105的两个爪分别连接在两个活动板107的外侧,通过气爪105的开合,带动两个活动板107的开合。为了保证开合的稳定性,可以沿夹板主体101的延伸方向设置两个或更多数量的气爪105,多个气爪105同步控制两个夹板主体101的开合。
两个固定板106相对的侧壁均设置有与注射器外沿5匹配的第一导槽108,固定底盘104和两个固定板106围成有与固定注射器的胎具6匹配的第二导槽109。当固定有注射器的胎具6进入时,注射器外沿5沿第一导槽108移动。胎具6沿第二导槽109移动。第一导槽108和第二导槽109具有导向作用和一定的支撑作用,以保证输送和检测时注射器位置的稳定。两个活动板107相对的侧壁分别分布有二十个卡槽一110和二十个卡槽二111,卡槽一110和卡槽二111一一对应,卡槽一110 和对应的卡槽二111组合成夹持工位102。当活动板107扣合时,注射器的端部夹持在卡槽一110和卡槽二111之间,针头暴露在夹持装置1的顶部。
翻转机构2包括支撑架201、推动气缸202和齿条203。推动气缸202安装在支撑架201上,齿条203的端部与推动气缸202的输出轴端部直接连接,夹持装置1的端部安装有与齿条203啮合的齿轮204。当推动气缸202动作时,其输出端带动齿条203运动,齿条203带动齿轮204转动,从而实现整个夹持装置1的翻转。
优选地,基于图1和图2所示,夹持装置1具有两组,两组夹持装置1对称设置在其翻转轴线的两侧。当位于顶部的夹持装置1在接收夹紧上一工位输送的注射器时,拉力检测单元301可同步对位于底部夹持装置1上的注射器针头进行拉力检测。检测完毕后,将两组夹持装置1同步翻转180度,即可进行下一轮循环。两组夹持装置1的设置使得送料和检测能够同步进行,提升了检测效率。
进一步地,基于图1、图4和图5所示,检测装置3还包括升降底座302和监测设备,每组拉力检测单元301均包括架设于升降底座302的配重303和安装在配重303上的针夹组件304。针夹组件304用于夹持注射器的针头,配重303用于向针头施力。监测设备包括与每个配重303对应设置的接近开关305,接近开关305位于升降底座302朝向配重303的顶壁上。
当夹持装置1翻转至底部后,升降底座302将拉力检测单元301抬升,针夹组件304移动至对应的针头位置并将针头夹住。随后,升降底座302复位,针夹组件304和配重303与升降底座302分离,配重303即可对针头施加向下的力。若针头连接强度不合格,针头会被拽下,配重303掉落到底部的升降底座302上。接近开关305接收到配重303接近后触发,以将对应位置的不合格信息输出。输出的信号可以通过警示灯或者显示屏显示等方式呈现给监测人员。检测完成后,张开所有针夹组件304,拉力检测单元301全部落回至升降底座302,夹持装置1即可再次翻转回正。此时,被拽下的针头会掉落至底部回收。不合格位置的注射器可通过后续人工移除,或者依靠输出的不合格信号在后续工序给予标记移除等方式处理。
进一步地,基于图4和图5所示,升降底座302包括底座本体306和顶部框架307。顶部框架307呈矩形框架结构,所有拉力检测单元301均排布在顶部框架307的内侧。底座本体306的顶部设置有竖向移动气缸308,竖向移动气缸308的顶部安装有位于所有配重303底部的支撑座310,底座本体306与顶部框架307之间连接有竖向滑轨309,支撑座310滑动设置在竖向滑轨309上。接近开关305安装在顶部框架307的顶壁上,每个配重303均设置有位于对应接近开关305顶部的延伸部311。
在初始状态下,支撑座310位于底部最低点。当夹持装置1带着注射器翻转至底部后,竖向移动气缸308动作,支撑座310在竖向移动气缸308的带动下沿竖向滑轨309向上运动,支撑座310带动顶部的拉力检测单元301上移,拉力检测单元301上的针夹组件304移动至针头处并将针头夹住,配重303上的延伸部311间隔设置在对应接近开关305的正上方。随后,竖向移动气缸308反向动作,支撑座310在竖向移动气缸308的带动下沿竖向滑轨309向下回落,拉力检测单元301悬空,拉力检测单元301上的配重303对针头施加向下的拉力。若针头连接强度不合格,针头会被拽下,拉力检测单元301掉落到支撑座310上。接近开关305接收到延伸部311接近后触发,以将对应位置的不合格信息输出。
优选地,基于图4所示,为保证抬升的稳定性和平衡性,竖向移动气缸308设置有两个,对称设置在底座本体306的两端。每个竖向移动气缸308的周向均分布有四个竖向滑轨309。当然,根据实际装置的结构不同,竖向移动气缸308和竖向滑轨309的数量及分布还可以适当调整。
优选地,基于图4和图7所示,底座本体306的顶部分布有竖向导轨312,配重303沿竖向导轨312滑动,以保证配重303上下移动的稳定。同时,为了防止配重303偏斜转动,每个配重303均滑动设置在两个竖向导轨312上。
进一步地,基于图5和图6所示,针夹组件304包括夹紧气缸313和两个中部铰接的夹体314。需要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夹体314并非直接铰接,而是通过铰接轴与配重303铰接,两个夹体314并列设置,间接实现与常规夹子相同的铰接效果。夹体314的一端为夹紧端315,夹体314的另一端为驱动端316。两个夹体314的夹紧端315之间夹持有如弹簧或弹簧片等弹性件317。夹紧气缸313安装在配重303上,夹紧气缸313的输出端自驱动端316背离夹紧端315的一侧朝向两个驱动端316之间设置。
在默认状态下,夹紧气缸313的输出端并未延伸进两个驱动端316之间,两个夹体314的夹紧端315在弹性件317的作用下处于张开状态,两个夹体314的驱动端316处于闭合状态。当拉力检测单元301移至针头位于两个夹紧端315之间的时候,夹紧气缸313启动,夹紧气缸313的输出端延伸进两个驱动端316之间,两个夹体314的驱动端316张开,两个夹体314的夹紧端315闭合夹持针头,弹性件317压缩。当拉力检测完成后,夹紧气缸313的输出端缩回,两个夹体314的夹紧端315在弹性件317的作用下张开,与针头分离。
在其它实施例中,两个夹体314也可以直接如常规夹子一样“X”形铰接(附图未体现)。默认状态下,夹紧气缸313的输出端延伸进两个夹体314的驱动端316之间,两个夹体314的夹紧端315处于张开状态。当拉力检测单元301上移至针头位于两个夹紧端315之间的时候,夹紧气缸313启动,夹紧气缸313的输出端缩回移出,两个夹体314的夹紧端315在弹性件317的作用下将针头夹紧。当拉力检测完成后,夹紧气缸313的输出端重新伸入进两个夹体314的驱动端316之间,两个夹体314的夹紧端315张开,与针头分离。因该方式的夹紧依靠弹性件317的弹力,而非夹紧气缸313的压紧力,其夹紧效果不如本实施例的方案。
优选地,为了保证针头受到竖直向下的拉力,整个拉力检测单元301的重心位置位于夹紧端315的正下方。
进一步地,基于图5和图7所示,配重303还开设有竖向排针通道318,竖向排针通道318位于两个夹紧端315的底部。配套地,底座本体306设置有位于所有配重303正下方的针盒319。当针头脱落,夹紧端315张开后,脱落的针头沿竖向排针通道318下落至针盒319内进行回收。
进一步地,基于图1、图4和图8所示,还包括横向移动底座4,横向移动底座4安装有横向滑轨401和横向移动气缸402。横向滑轨401的延伸方向与夹持工位102的排列方向垂直。升降底座302滑动设置于横向滑轨401,横向移动气缸402的输出端与升降底座302连接。整个检测装置3可通过横向气缸的推动沿横向滑轨401移动。
在夹紧端315夹持针头之前,竖向移动气缸308带动支撑座310上升,使针头位于夹紧端315背离驱动端316的外侧。随后,通过横向移动气缸402带动整个检测装置3移动,针头从侧方横向进入到两个夹紧端315之间。检测完成,所有拉力检测单元301回落至支撑座310上后,横向移动气缸402将检测装置3复位。因夹紧端315张开时呈“V”字形,相对于直接从底部上升夹持针头,夹紧端315端部的开口尺寸大,且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使得针头能够更顺利地进入到两个夹紧端315之间。因实际生产时,针头可能存在一定的偏斜,该设置能够避免针头端部因偏斜抵触在夹紧端315顶部的情况发生。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申请,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针头拉力检测装置,包括夹持装置(1)和位于所述夹持装置(1)底部的检测装置(3),所述夹持装置(1)包括并列对向活动设置的两组夹板主体(101);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夹持装置(1)连接的翻转机构(2);沿两组所述夹板主体(101)的延伸方向分布有夹持工位(102),两组所述夹板主体(101)之间围成有两端开放的送料通道(103);所述检测装置(3)包括与每个所述夹持工位(102)分别对应的拉力检测单元(301);
所述翻转机构(2)用于驱动所述夹持装置(1)翻转,以使所述夹持工位(102)对齐至对应的所述拉力检测单元(30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头拉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1)还包括固定底盘(104)和安装于所述固定底盘(104)的气爪(105),所述夹板主体(101)包括位于所述固定底盘(104)顶部的固定板(106)和设置在所述固定板(106)顶部的活动板(107),所述气爪(105)与两个所述活动板(107)连接;
两个所述固定板(106)相对的侧壁均设置有与注射器外沿(5)匹配的第一导槽(108);所述固定底盘(104)和两个所述固定板(106)围成有与胎具(6)匹配的第二导槽(109);两个所述活动板(107)相对的侧壁分别分布有卡槽一(110)和卡槽二(111),所述卡槽一(110)和所述卡槽二(111)一一对应,对应的所述卡槽一(110)和所述卡槽二(111)组合成所述夹持工位(10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头拉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转机构(2)包括支撑架(201)、安装在所述支撑架(201)上的推动气缸(202)和与所述推动气缸(202)输出端连接的齿条(203);所述夹持装置(1)安装有与所述齿条(203)啮合的齿轮(20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头拉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1)具有两组,两组所述夹持装置(1)对称设置在其翻转轴线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头拉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装置(3)还包括升降底座(302)和监测设备,每组所述拉力检测单元(301)均包括架设于所述升降底座(302)的配重(303)和安装在所述配重(303)上的针夹组件(304);
所述监测设备包括与每个配重(303)对应设置的接近开关(305),所述接近开关(305)位于所述升降底座(302)朝向所述配重(303)的顶壁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头拉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底座(302)包括底座本体(306)和顶部框架(307);所述底座本体(306)的顶部设置有竖向移动气缸(308),所述底座本体(306)与所述顶部框架(307)之间连接有竖向滑轨(309),所述竖向滑轨(309)滑动设置有位于所述配重(303)底部的支撑座(310),所述竖向移动气缸(308)与所述支撑座(310)连接;
所述接近开关(305)安装在所述顶部框架(307)的顶壁上,每个所述配重(303)均设置有位于对应所述接近开关(305)顶部的延伸部(311)。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针头拉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本体(306)的顶部分布有竖向导轨(312),所述配重(303)滑动设置于所述竖向导轨(312)。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针头拉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夹组件(304)包括夹紧气缸(313)和两个中部铰接的夹体(314),所述夹紧气缸(313)安装在所述配重(303)上;所述夹体(314)的一端为夹紧端(315),所述夹体(314)的另一端为驱动端(316);两个所述夹体(314)的所述夹紧端(315)之间夹持有弹性件(317),所述夹紧气缸(313)的输出端自所述驱动端(316)背离所述夹紧端(315)的一侧抵入两个所述驱动端(316)之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头拉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303)开设有竖向排针通道(318),所述竖向排针通道(318)位于两个所述夹紧端(315)的底部。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针头拉力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向移动底座(4),所述横向移动底座(4)安装有横向滑轨(401)和横向移动气缸(402),所述横向滑轨(40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夹持工位(102)的排列方向垂直;所述升降底座(302)滑动设置于所述横向滑轨(401),所述横向移动气缸(402)的输出端与所述升降底座(302)连接。
CN202310302116.XA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针头拉力检测装置 Pending CN11600807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2116.XA CN116008079A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针头拉力检测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10302116.XA CN116008079A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针头拉力检测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6008079A true CN116008079A (zh) 2023-04-25

Family

ID=86021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10302116.XA Pending CN116008079A (zh) 2023-03-27 2023-03-27 一种针头拉力检测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6008079A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17029U (zh) * 2013-07-15 2013-12-04 周俊雄 一种快速插接头自动组装检测设备
CN203719636U (zh) * 2013-12-27 2014-07-16 杭州依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注射器针头倒针检测装置
CN204177986U (zh) * 2014-09-10 2015-02-25 苏州捷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的自动检堵和剔除装置
CN104483321A (zh) * 2014-10-31 2015-04-01 苏州捷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注射针管自动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CN105157898A (zh) * 2015-08-19 2015-12-16 上海聚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针管拔出力在线检测装置
CN207730642U (zh) * 2017-12-30 2018-08-14 佛山市顺德区思创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针与针盒组装机拉力检测装置
CN110680995A (zh) * 2019-09-11 2020-01-14 义乌市环稠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注射器全自动流水线生产设备
CN215824742U (zh) * 2021-04-22 2022-02-15 江西科伦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注射器钢针刺破保护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317029U (zh) * 2013-07-15 2013-12-04 周俊雄 一种快速插接头自动组装检测设备
CN203719636U (zh) * 2013-12-27 2014-07-16 杭州依镭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注射器针头倒针检测装置
CN204177986U (zh) * 2014-09-10 2015-02-25 苏州捷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医用注射器针头的自动检堵和剔除装置
CN104483321A (zh) * 2014-10-31 2015-04-01 苏州捷碧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机器视觉的注射针管自动检测系统和检测方法
CN105157898A (zh) * 2015-08-19 2015-12-16 上海聚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针管拔出力在线检测装置
CN207730642U (zh) * 2017-12-30 2018-08-14 佛山市顺德区思创自动化机械有限公司 针与针盒组装机拉力检测装置
CN110680995A (zh) * 2019-09-11 2020-01-14 义乌市环稠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注射器全自动流水线生产设备
CN215824742U (zh) * 2021-04-22 2022-02-15 江西科伦医疗器械制造有限公司 一种防止注射器钢针刺破保护套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532587U (zh) 一种穿刺针组装机的护套和针座的组装结构
CN211096443U (zh) 采血机
CN110787343B (zh) 一种用于输液瓶、输液器和输液针头的自动化分离装置
CN116008079A (zh) 一种针头拉力检测装置
CN114949435A (zh) 一种儿科护理用便携式输液装置
CN106052928B (zh) 一种静脉针导管拉力检测装置
CN217412869U (zh) 激光焊接用压头更换装置
CN116154423A (zh) 一种电池注液装置
CN214895753U (zh) 地磁场中赤道作图法的磁测试装置
CN212705306U (zh) 一种组装装置
CN211061344U (zh) 检测装置
CN212622837U (zh) 一种电容器检测设备的检测夹具
CN111751653A (zh) 一种晶体晶振的电性能参数测试设备
CN217042702U (zh) 一种基于无菌实验室的检测用支撑架
CN210474722U (zh) 一种vcm马达自动特性测试机
CN209372375U (zh) 中控显示屏测试装置
CN211180089U (zh) 一种fpc测试装置
CN219312065U (zh) 一种粘针机用补针装置
CN212749108U (zh) 一种晶体晶振的电性能参数测试设备
CN219048647U (zh) 进给支撑结构、执行装置
CN212850662U (zh) 侧键自动检测设备
CN210720492U (zh) 一种自动旋转测试平台
CN218776054U (zh) 一种桌腿夹持装置
CN221050926U (zh) 一种载料装置及上料设备
CN215894651U (zh) 一种送样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