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5993749A - 照相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相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5993749A
CN115993749A CN202211270451.8A CN202211270451A CN115993749A CN 115993749 A CN115993749 A CN 115993749A CN 202211270451 A CN202211270451 A CN 202211270451A CN 115993749 A CN115993749 A CN 1159937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cylindrical portion
rotary
fixed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12704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林浩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p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p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pal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pal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59937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599374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1/00Filters or other obturato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hotographic purposes
    • G03B11/04Hoods or caps for eliminating unwanted light from lenses, viewfinders or focusing aids
    • G03B11/045Lens hoods or shield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04Bodies collapsible, foldable or extensible, e.g. book typ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Cameras Adapted For Combination With Other Photographic Or Optical Apparatu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照相机装置。能够防止来自镜头镜筒的外部的光入射到镜头镜筒内的光路中。照相机装置具有框架和收纳透镜的镜头镜筒。镜头镜筒包含:固定筒,其具有形成有以周向的位置朝向X方向而变化的方式延伸的贯通凸轮槽的圆筒壁;驱动筒,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固定筒以不在X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旋转;旋转筒,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固定筒旋转且能够在X方向上移动;键筒,其构成为能够与旋转筒一起在X方向上移动;以及直动筒,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旋转筒与键筒一起旋转。照相机装置还具有:连结框,其安装于镜头镜筒的键筒的后端部;以及后方遮光部件,其具有以能够伸缩的方式将连结框与框架之间连接的波纹管部。

Description

照相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照相机装置,尤其涉及具有能够沿着光轴方向伸缩的镜头镜筒的照相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公知有具有通过使操作环旋转而能够使1个以上的筒体沿光轴方向伸缩的镜头镜筒的照相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使用了这样的操作环的镜头镜筒中,为了避免来自镜头镜筒的外部的光(例如太阳光、闪光灯光、来自照相机内的LED的光等)入射到照相机的曝光部,需要将配置遮光环、遮光毡而形成的间隙封闭在筒体之间形成的间隙中。近年来,为了实现多个摄影位置,所使用的筒体的数量也增加,与此相伴,所需的遮光环、遮光毡的数量增加,导致制造成本上升。因此,要求以更廉价的结构实现这样的镜头镜筒中的遮光。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282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能够防止来自镜头镜筒的外部的光入射到镜头镜筒内的光路中的照相机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来自镜头镜筒的外部的光入射到镜头镜筒内的光路中的照相机装置。该照相机装置具有:壳体,其在前表面形成有开口;框架,其收纳于上述壳体的内部;以及镜头镜筒,其收纳至少一片透镜。上述镜头镜筒包含:固定筒,其具有固定于上述框架的基部和形成有贯通凸轮槽的圆筒壁,该贯通凸轮槽以周向的位置朝向轴向而变化的方式延伸;驱动筒,其驱动上述镜头镜筒的伸缩;旋转筒,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筒旋转且能够在上述轴向上移动;键筒,其构成为能够以不相对于上述固定筒旋转的方式与上述旋转筒一起在上述轴向上移动;以及直动筒,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上述旋转筒与上述键筒一起旋转。上述驱动筒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筒以不在上述轴向上移动的方式旋转。上述照相机装置具有:连结框,其安装于上述镜头镜筒的上述键筒的后端部;以及第1遮光部件,其具有以能够伸缩的方式将上述连结框与上述框架之间连接的第1波纹管部。上述旋转筒具有:第1圆筒部,其配置于上述固定筒的上述圆筒壁的半径方向内侧;以及第1工作部,其从上述第1圆筒部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并与上述固定筒的上述贯通凸轮槽卡合。上述驱动筒具有配置于上述固定筒的上述圆筒壁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第2圆筒部。在上述第2圆筒部形成有沿上述轴向延伸的第1轴向槽,该第1轴向槽供从上述固定筒的上述贯通凸轮槽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上述旋转筒的上述第1工作部卡合。在上述旋转筒的上述第1圆筒部的内周面形成有以周向的位置朝向上述轴向而变化的方式延伸的第1凸轮槽。上述键筒具有配置于上述旋转筒的上述第1圆筒部的半径方向内侧的第3圆筒部。在上述第3圆筒部形成有沿上述轴向延伸的第2轴向槽。上述直动筒具有:第4圆筒部,其配置于上述旋转筒的上述第1圆筒部的半径方向内侧;以及第2工作部,其从上述第4圆筒部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穿过上述键筒的上述第3圆筒部并与上述旋转筒的上述第1凸轮槽卡合。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在将图1的照相机装置中的镜头镜筒向前方伸出的同时拆下前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照相机装置中的镜头镜筒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示出图1的照相机装置的镜头镜筒的驱动筒的立体图。
图5A是示出图1的照相机装置的镜头镜筒的固定筒的立体图。
图5B是示出图1的照相机装置的镜头镜筒的固定筒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图1的照相机装置的镜头镜筒的罩筒的立体图。
图7是示出图1的照相机装置的镜头镜筒的旋转筒的立体图。
图8是将图1的照相机装置的镜头镜筒的键筒与安装于其后端部的连结框和第1遮光部件一起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将图1的照相机装置的镜头镜筒的直动筒与安装于其后端部的第2遮光部件一起示出的分解立体图。
图10A是图1的照相机装置处于最大伸出状态时的纵剖视图。
图10B是图1的照相机装置处于收缩状态时的纵剖视图。
图11是用于说明图8所示的后方遮光部件向框架的安装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用于说明图9所示的前方遮光部件向连结框的安装状态的分解立体图。
标号说明
1:照相机装置;2:前罩;3:后罩;4:镜头镜筒;10:固定筒;11:基部;12:圆筒壁;13:卡合片;14:贯通凸轮槽;15:(第2)凸轮槽;16:(第3)轴向槽;20:驱动筒;21:(第2)圆筒部;22:延伸部;23:圆弧片;24:(第1)轴向槽;25:周向槽;26:连通槽;30:罩筒;31:圆筒部;32:圆环部;34:卡合部;35:钩部;40:旋转筒;41:(第1)圆筒部;42:(第1)工作部;43:突出部;44:卡合片;45:(第1)凸轮槽;46:(第1)连通槽;50:键筒;51:(第3)圆筒部;52:(第2)轴向槽;53:(第2)连通槽;54:周向槽;55:连通槽;58:罩环;60:连结框;62:卡合部;64:突起;65:框部;70:直动筒;71:(第4)圆筒部;72:(第2)工作部;75:突起;90:框架;110:后方遮光部件(第1遮光部件);111:前方连结部;112:后方连结部;113:(第1)波纹管部;120:前方遮光部件(第2遮光部件);121:前方连结部;122:后方连结部;123:(第2)波纹管部;130、150、160:安装板;140:按压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12对本发明的照相机装置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地说明。在图1至图12中,对相同或相当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在图1至图12中,存在夸张地示出各构成要素的比例尺、尺寸的情况、省略了一部分构成要素的情况。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没有特别提及的情况下,“第1”、“第2”等用语只是为了将构成要素相互区分而使用的,并不表示特定的位次、顺序。
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装置1的立体图。本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装置1是使用在拍摄后自动地进行显影的照片胶片的照相机(即显照相机),但本发明当然也能够应用于这样的即显照相机以外的照相机。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起见,将图1中的+X方向称为“前”或“前方”,将-X方向称为“后”或“后方”。
如图1所示,照相机装置1具有前罩2、安装于前罩2的后方的后罩3以及在内部收纳有透镜单元的镜头镜筒4。在前罩2上形成有取景窗5,与该取景窗5相邻地配置有闪光窗6。另外,在取景窗5的-Z方向侧配置有释放按钮7。在前罩2和后罩3的上部形成有在前罩2与后罩3之间沿Y方向延伸的排出缝8。从该排出缝8排出在拍摄后显影的照片胶片。
本实施方式中的镜头镜筒4构成为能够在光轴方向上伸缩。图1所示的状态的镜头镜筒4成为在光轴方向(X方向)上收缩最大的状态。将镜头镜筒4处于图1所示的状态时称为照相机装置1的“收缩状态”。图2示出了将镜头镜筒4在光轴方向P(X方向)上最大限度地伸出并拆下前罩2的状态。将镜头镜筒4处于图2所示的状态时称为照相机装置1的“最大伸出状态”。
如图2所示,在前罩2的前表面形成有大致圆形状的开口Q,镜头镜筒4的一部分通过该开口Q而在前罩2的前方沿着光轴P伸缩。在由前罩2和后罩3构成的壳体的内部收纳有大致长方体状的框架90。在该框架90的内部收纳有照片胶片等。在框架90上安装有镜头镜筒4。
图3是图1的照相机装置中的镜头镜筒4的分解立体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镜头镜筒4包含:固定筒10,其安装于框架90的前表面;驱动筒20(操作环),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固定筒10以不会在轴向上移动的方式旋转;罩筒30,其覆盖驱动筒20的外周;旋转筒40,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且能够在轴向上移动;键筒50,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固定筒10不旋转地与旋转筒40一起在轴向上移动;罩环58,其安装于键筒50的前缘;以及直动筒70,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固定筒10与键筒50一起旋转。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直动筒70的内部收纳有包含至少一片透镜(未图示)的透镜单元。在直动筒70的透镜单元的前方配置有开闭自如的挡板78。在本实施方式中,旋转筒40、键筒50、罩环58以及直动筒70构成能够通过前罩2的开口Q而在轴向(Z方向)上伸缩的伸缩单元。
图4是示出驱动筒20的立体图。如图2和图4所示,驱动筒20具有沿轴向(X方向)延伸的圆筒部21(第2圆筒部)、从圆筒部21向后方延伸的2个延伸部22以及从圆筒部21的后端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圆弧片23。圆筒部21配置于固定筒10的半径方向外侧。另外,圆筒部21具有在该圆筒部21的后端附近向半径方向外侧伸出的凸缘部21A,在圆筒部21的外周面,为了使组装时的处理变得容易而形成有滚花21B。2个延伸部22配置在隔着光轴P而相互对置的位置。在圆弧片23的后表面上,在与镜头镜筒4的伸缩状态对应的3个周向位置形成有凹部231、232、233。
在延伸部22和圆筒部21的内周面形成有沿轴向(X方向)延伸的轴向槽24(第1轴向槽)。另外,在圆筒部21的内周面形成有沿周向延伸的2个周向槽25和从圆筒部21的后缘部向+X方向延伸并与周向槽25的端部连接的2个连通槽26。2个轴向槽24、2个周向槽25以及2个连通槽26分别沿着周向以180度的间隔配置。
在圆筒部21的前缘部形成有3个凹部27,在各个凹部27的-X方向侧形成有凸缘部21A的一部分被切除而成的缺口部28。这些凹部27和缺口部28沿着周向以120度的间隔配置。
图5A和图5B是示出固定筒10的立体图。如图2、图5A以及图5B所示,固定筒10具有:矩形框状的基部11,其固定于框架90;圆筒壁12,其从基部11向前方(+X方向)延伸;以及2个卡合片13,该2个卡合片13从圆筒壁12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在固定筒10的基部11形成有保持与上述的驱动筒20的圆弧片23的后表面抵接的销(未图示)的圆筒状的销保持部18。在基部11的四角形成有螺纹孔11A,通过将螺钉91(参照图2)贯穿插入于该螺纹孔11A中而使该螺钉91与框架90螺合,从而将固定筒10固定于框架90。
各个固定筒10的卡合片13的沿着轴向(X方向)的宽度(以下,称为轴向宽度)为比驱动筒20的周向槽25的轴向宽度稍小的程度,固定筒10的卡合片13与驱动筒20的周向槽25卡合并能够在周向槽25的内部沿周向移动。通过该固定筒10的卡合片13与驱动筒20的周向槽25的卡合,驱动筒20能够相对于固定筒10以不会改变轴向位置的方式相对于固定筒10相对地旋转。
另外,固定筒10的卡合片13的沿着周向的宽度(以下,称为周向宽度)比驱动筒20的连通槽26的周向宽度小。因此,在将驱动筒20组装于固定筒10时,通过使固定筒10的卡合片13的周向位置与驱动筒20的连通槽26的周向位置对齐,使驱动筒20从固定筒10的前方沿-X方向移动,能够使固定筒10的卡合片13在驱动筒20的连通槽26的内部沿轴向(X方向)移动而移动到周向槽25的端部。在该状态下,通过使驱动筒20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能够使固定筒10的卡合片13与驱动筒20的周向槽25卡合。
如图2、图5A以及图5B所示,在固定筒10的圆筒壁12形成有贯穿圆筒壁12而延伸的2个贯通凸轮槽14。2个贯通凸轮槽14沿着周向以180度的间隔配置。各个贯通凸轮槽14包含沿周向延伸的后端部14A、沿周向延伸的前端部14B以及将后端部14A与前端部14B连接的中间部14C。贯通凸轮槽14的中间部14C以周向的位置从后端部14A朝向前端部14B逐渐变化的方式延伸。
另外,在固定筒10的圆筒壁12的内周面形成有以与上述的贯通凸轮槽14对应的形状延伸的2个凸轮槽15(第2凸轮槽)和沿轴向(X方向)延伸的2个轴向槽16(第3轴向槽)。在本实施方式中,凸轮槽15形成在相对于贯通凸轮槽14绕轴线旋转90度后的位置。
返回到图2,前罩2的开口Q形成在沿X方向延伸的圆筒部310的内侧。在该圆筒部310的前缘形成有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凸缘部312,凸缘部312的一部分被切除而形成缺口部314。另外,与该缺口部314相邻地形成有从凸缘部312向前方突出并且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的限制片316。该限制片316与驱动筒20的凸缘部21A的前表面抵接而限制驱动筒20的轴向的移动。
图6是示出罩筒30的立体图。罩筒30构成为能够与上述的驱动筒20一起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如图6所示,罩筒30具有:圆筒部31,其沿轴向(X方向)延伸;圆环部32,其从圆筒部31的前端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3个卡合部34,该3个卡合部34形成于圆筒部31的内周面;以及3个钩部35,该3个钩部35配置于3个卡合部34的后方。在圆筒部31的外周面形成有凹凸,以便于用户进行操作。在利用树脂等成型出罩筒30的情况下,若将卡合部34、钩部35形成于罩筒30的各种部位,则罩筒30的外形容易变形,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3个卡合部34和3个钩部35分别在周向上对齐地配置,沿着周向以120度的间隔配置。
在各个卡合部34的沿着周向的中央部形成有凹部,在各个钩部35的沿着周向的中央部也形成有凹部。各个钩部35包含从卡合部34向-X方向延伸的梁部35A和以从圆筒部31的后端部离开的方式从梁部35A的后端部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卡合片35B。该钩部35的卡合片35B与圆筒部31的后端部之间的沿着轴向的间隔距离为比上述前罩2的凸缘部312的轴向宽度稍大的程度,能够使各个钩部35的卡合片35B与前罩2的凸缘部312卡合。由此,能够将罩筒30以能够旋转的状态安装于前罩2。
另外,罩筒30的卡合部34的周向宽度与驱动筒20的凹部27的周向宽度大致相同,各个卡合部34在周向上与驱动筒20的凹部27嵌合(卡合)。另外,各个钩部35的卡合片35B的周向宽度与驱动筒20的缺口部28的周向宽度大致相同,各个钩部35的卡合片35B与驱动筒20的缺口部28嵌合。由此,罩筒30与驱动筒20成为一体。
这里,形成于前罩2的凸缘部312的缺口部314的周向宽度比各个钩部35的周向宽度大。因此,在将罩筒30和驱动筒20组装于前罩2时,使罩筒30的钩部35的周向位置与前罩2的缺口部314的周向位置对齐,使成为一体的罩筒30和驱动筒20从前罩2的前方向-X方向移动,由此在将罩筒30的钩部35的卡合片35B通入到前罩2的凸缘部312的缺口部314中之后,通过使成为一体的罩筒30和驱动筒20相对于前罩2旋转(在图2中为逆时针),能够使罩筒30的钩部35的卡合片35B与前罩2的凸缘部312卡合。
图7是示出旋转筒40的立体图。该旋转筒40构成为能够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且能够在轴向上移动。如图2和图7所示,旋转筒40沿轴向(X方向)延伸,具有配置于固定筒10的半径方向内侧的圆筒部41(第1圆筒部)、在圆筒部41的后端部附近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2个工作部42(第1工作部)、在圆筒部41的后端部附近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2个突出部43以及从圆筒部41的内周面朝向半径方向内侧突出的3个卡合片44。
工作部42向半径方向外侧的突出量比突出部43向半径方向外侧的突出量多。例如,工作部42能够通过在形成于圆筒部41的后端部附近的凸台部安装螺钉而构成。在本实施方式中,工作部42和突出部43沿着周向每隔90度交替配置。另外,3个卡合片44绕轴线以120度的间隔配置。
各个工作部42的外径为比固定筒10的贯通凸轮槽14的后端部14A和前端部14B的轴向宽度、中间部14C的周向宽度以及驱动筒20的轴向槽24的周向宽度稍小的程度,各个工作部42穿过固定筒10的贯通凸轮槽14并与驱动筒20的轴向槽24卡合。另外,各个突出部43的外径比固定筒10的凸轮槽15的周向宽度小,突出部43能够在固定筒10的凸轮槽15的内部移动。
通过这样的结构,旋转筒40的工作部42能够与固定筒10的贯通凸轮槽14卡合并沿着贯通凸轮槽14在固定筒10的贯通凸轮槽14的内部移动,并且能够与驱动筒20的轴向槽24卡合并沿着轴向在驱动筒20的轴向槽24的内部移动。通过该旋转筒40的工作部42与驱动筒20的轴向槽24的卡合,当驱动筒20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时,旋转筒40与驱动筒20一起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此时,通过旋转筒40的工作部42与固定筒10的贯通凸轮槽14的卡合,随着旋转筒40的旋转,旋转筒40沿着贯通凸轮槽14(中间部14C)的形状相对于固定筒10在X方向上移动。这样,当驱动筒20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时,旋转筒40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并且向+X方向伸出。另外,在旋转筒40的工作部42沿着固定筒10的贯通凸轮槽14移动时,旋转筒40的突出部43在固定筒10的凸轮槽15的内部移动,通过旋转筒40的突出部43与固定筒10的凸轮槽15的卡合,旋转筒40被辅助地支承在固定筒10的内部。
如图2和图7所示,在旋转筒40的圆筒部41的内周面形成有以周向的位置从后端部朝向前端部逐渐变化的方式延伸的6个凸轮槽45(第1凸轮槽)和从旋转筒40的前缘部向-X方向延伸并与凸轮槽45的前端部连接的6个连通槽46(第1连通槽)。6个凸轮槽45和6个连通槽46绕轴线以60度的间隔配置。
图8是将键筒50与安装于其后端部的连结框60和后方遮光部件110一起示出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和图8所示,键筒50具有沿轴向(X方向)延伸的圆筒部51(第3圆筒部)。键筒50的圆筒部51配置于旋转筒40的圆筒部41的半径方向内侧。
在键筒50的圆筒部51形成有贯穿圆筒部51并沿轴向(X方向)延伸的6个轴向槽52(第2轴向槽)和从圆筒部51的前缘部向-X方向延伸并与轴向槽52的端部连接的6个连通槽53(第2连通槽)。6个轴向槽52和6个连通槽53分别沿着周向以60度的间隔配置。
另外,在键筒50的圆筒部51的外周面形成有在圆筒部51的前缘附近沿周向延伸的3个周向槽54和从圆筒部51的后缘部向+X方向延伸并与周向槽54的端部连接的3个连通槽55。3个连通槽55和3个周向槽54分别沿着周向以120度的间隔配置。
键筒50的周向槽54的轴向宽度为比旋转筒40的卡合片44的轴向宽度稍大的程度,旋转筒40的卡合片44与键筒50的周向槽54卡合并能够在周向槽54的内部沿周向移动。通过该旋转筒40的卡合片44与键筒50的周向槽54的卡合,键筒50能够相对于旋转筒40不改变轴向位置地相对于旋转筒40相对地旋转。
另外,键筒50的连通槽55的周向宽度比旋转筒40的卡合片44的周向宽度大。因此,在将键筒50组装于旋转筒40时,通过使旋转筒40的卡合片44的周向位置与键筒50的连通槽55的周向位置对齐,使键筒50从旋转筒40的前方沿-X方向移动,能够使旋转筒40的卡合片44在键筒50的连通槽55的内部沿轴向(X方向)移动而移动到周向槽54的端部。在该状态下,通过使键筒50相对于旋转筒40旋转,能够使旋转筒40的卡合片44与键筒50的周向槽54卡合。
如图8所示,在键筒50的圆筒部51的后端部设置有螺纹紧固部51A。连结框60是用于在键筒50的后端部安装后方遮光部件110和前方遮光部件120的部件,在该连结框60形成有螺纹孔61。通过将螺钉(未图示)贯穿插入于连结框60的螺纹孔61中并使该螺钉与键筒50的螺纹紧固部51A螺合,从而将连结框60固定于键筒50的后端。
连结框60具有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2个卡合部62。该卡合部62的宽度为比固定筒10的轴向槽16的宽度稍小的程度,各个卡合部62与固定筒10的轴向槽16卡合而能够在该轴向槽16的内部沿轴向移动。因此,键筒50相对于固定筒10不旋转,而能够一边相对于旋转筒40旋转一边与旋转筒40一起沿轴向移动。
图9是将直动筒70与安装于其后端部的前方遮光部件120一起示出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和图9所示,直动筒70具有配置于键筒50的半径方向内侧的圆筒部71(第4圆筒部)和从外周面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6个圆筒状的工作部72(第2工作部)。这些工作部72沿着周向等间隔地配置。各个工作部72的外径为比键筒50的轴向槽52和连通槽53的周向宽度以及旋转筒40的连通槽46和凸轮槽45的周向宽度稍小的程度,各个工作部72穿过键筒50的轴向槽52并与旋转筒40的凸轮槽45卡合。
一方面键筒50通过连结框60的卡合部62与固定筒10的轴向槽16的卡合而不会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而另一方面旋转筒40能够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因此,当旋转筒40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时,通过直动筒70的工作部72与旋转筒40的凸轮槽45的卡合,直动筒70沿着凸轮槽45的形状相对于旋转筒40在X方向上移动。这样,通过使旋转筒40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能够将直动筒70从旋转筒40向+X方向伸出。
在将直动筒70组装于键筒50时,在如上述那样将键筒50组装于旋转筒40之后,使旋转筒40相对于键筒50旋转,使旋转筒40的连通槽46的周向位置与键筒50的连通槽53的周向位置对齐。并且,通过使直动筒70的工作部72的周向位置与这些连通槽53、46的周向位置对齐,使直动筒70从旋转筒40和键筒50的前方向-X方向移动,能够使直动筒70的工作部72从连通槽53、46分别向键筒50的轴向槽52和旋转筒40的凸轮槽45的内部移动。由此,能够使直动筒70的工作部72与键筒50的轴向槽52和旋转筒40的凸轮槽45卡合。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将直动筒70的工作部72导入到键筒50的轴向槽52和旋转筒40的凸轮槽45中,在键筒50和旋转筒40的前缘部分别形成有连通槽53、46。当这些连通槽53、46露出到外部时,在产品的外观上不优选,因此将覆盖键筒50和旋转筒40的前缘部的罩环58安装于键筒50。例如,该罩环58能够通过使形成于罩环58的后表面的突起58A(参照图3)与键筒50的连通槽53嵌合而安装于键筒50。
图10A是照相机装置1处于最大伸出状态时的纵剖视图,图10B是处于收缩状态时的剖视图。如图10A和图10B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装置1包含防止光从镜头镜筒4的外部入射到镜头镜筒4的内部的光路中的后方遮光部件110(第1遮光部件)和前方遮光部件120(第2遮光部件)。后方遮光部件110配置于键筒50的后端部与框架90之间。后方遮光部件110例如由橡胶等具有柔软性的材料构成,构成为随着键筒50(旋转筒40)相对于固定筒10的轴向的移动而伸缩。前方遮光部件120配置在直动筒70的后端部与键筒50的后端部之间。前方遮光部件120与后方遮光部件110同样地例如由橡胶等具有柔软性的材料构成,构成为随着直动筒70相对于键筒50(旋转筒40)的轴向的移动而伸缩。
返回到图8,后方遮光部件110包含:矩形框状的前方连结部111,其固定于键筒50的后端部;矩形框状的后方连结部112,其固定于框架90;以及波纹管部113(第1波纹管部),其以能够伸缩的方式将前方连结部111与后方连结部112之间连接。在后方遮光部件110的内侧形成有矩形状的开口部,该后方遮光部件110的内侧的开口部随着从前方连结部111朝向后方连结部112而逐渐变大。
如图8所示,在后方遮光部件110的前方连结部111形成有多个螺纹孔114。在安装于键筒50的连结框60上,与后方遮光部件110的前方连结部111的螺纹孔114对应地形成有螺纹孔63。在后方遮光部件110的前方连结部111的后方(-X方向侧)配置有矩形框状的安装板130。在该安装板130上,也与后方遮光部件110的前方连结部111的螺纹孔114对应地形成有螺纹孔131。通过将螺钉135与安装板130的螺纹孔131、后方遮光部件110的前方连结部111的螺纹孔114以及安装于键筒50的连结框60的螺纹孔63螺合,将后方遮光部件110的前方连结部111夹在安装板130与安装于键筒50的连结框60之间来进行保持。
此时,后方遮光部件110和安装板130相对于连结框60的定位通过将设置于连结框60的突起64插入至形成于后方遮光部件110的前方连结部111的定位孔115和形成于安装板130的定位孔132中来进行。
图11是用于说明后方遮光部件110向框架90的安装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1所示,在框架90上形成有用于收纳后方遮光部件110的后方连结部112的矩形状的凹部92。在凹部92的内侧形成有矩形状的开口部。在后方遮光部件110的后方连结部112与固定筒10的基部11之间配置有将后方遮光部件110按压于框架90并进行固定的按压板140。如上所述,固定筒10通过将螺钉91(参照图2)贯穿插入于固定筒10的基部11的螺纹孔11A中并使该螺钉91与形成于框架90的螺纹孔93螺合而固定于框架90,但当像这样将固定筒10固定于框架90时,固定筒10的基部11将按压板140向-X方向按压。由此,后方遮光部件110的后方连结部112夹在按压板140与框架90之间而被保持。
参照图9,前方遮光部件120包含:矩形框状的前方连结部121,其固定于直动筒70的后端部73;矩形框状的后方连结部122,其固定于安装于键筒50的连结框60;以及波纹管部123(第2波纹管部),其以能够伸缩的方式将前方连结部121与后方连结部122之间连接。在前方遮光部件120的内侧形成有矩形状的开口部,该前方遮光部件120的内侧的开口部随着从前方连结部121朝向后方连结部122而逐渐变大。
如图9所示,在前方遮光部件120的前方连结部121形成有多个螺纹孔124。在直动筒70的后端部73,与前方遮光部件120的前方连结部121的螺纹孔124对应地形成有螺纹孔74。在前方遮光部件120的前方连结部121的后方(-X方向侧)配置有矩形框状的安装板150。在该安装板150上也与前方遮光部件120的前方连结部121的螺纹孔124对应地形成有螺纹孔151。通过将螺钉155与安装板150的螺纹孔151、前方遮光部件120的前方连结部121的螺纹孔124以及直动筒70的后端部73的螺纹孔74螺合,前方遮光部件120的前方连结部121夹在安装板150与直动筒70的后端部73之间而被保持。
此时,前方遮光部件120和安装板150相对于直动筒70的定位通过将设置于直动筒70的后端部73的突起75插入至形成于前方遮光部件120的前方连结部121的定位孔125和形成于安装板150的定位孔152中来进行。
图12是用于说明前方遮光部件120向连结框60的安装状态的分解立体图。如图12所示,在连结框60形成有用于收纳前方遮光部件120的后方连结部122的框部65。在前方遮光部件120的后方连结部122的前方(+X方向侧)配置有大致矩形框状的安装板160。在安装板160上形成有多个螺纹孔161。在连结框60上,与安装板160的螺纹孔161对应地形成有螺纹孔66。通过将螺钉165与安装板160的螺纹孔161和连结框60的螺纹孔66螺合,前方遮光部件120的后方连结部122夹在安装板160与连结框60之间而被保持。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在图1所示的照相机装置1的收缩状态下,当用户进行使罩筒30的圆筒部31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的操作时,驱动筒20与罩筒30一体地旋转,通过旋转筒40的工作部42与驱动筒20的轴向槽24的卡合以及旋转筒40的工作部42与固定筒10的贯通凸轮槽14的卡合,旋转筒40与驱动筒20一体地旋转,并且沿着固定筒10的贯通凸轮槽14的形状沿着轴向移动。另外,通过直动筒70的工作部72与键筒50的轴向槽52的卡合以及直动筒70的工作部72与旋转筒40的凸轮槽45的卡合,直动筒70不会相对于固定筒10旋转而沿着旋转筒40的凸轮槽45的形状沿着轴向移动。这样,能够将镜头镜筒4的旋转筒40和直动筒70双方沿轴向伸出。另外,在收缩状态和最大伸出状态下,驱动筒20的延伸部22分别与固定筒10的基部11的台座部19的缘部19A(参照图3和图5A)抵接,由此限制了驱动筒20进一步旋转。
此时,在与旋转筒40一起沿轴向伸出的键筒50的后端部安装有连结框60,该连结框60与框架90之间通过能够伸缩的后方遮光部件110的波纹管部113而连接,因此能够防止来自镜头镜筒4的外部的光入射到从键筒50的后端部至框架90的光路中。另外,直动筒70的后端部与连结框60之间通过前方遮光部件120的能够伸缩的波纹管部123而连接,因此能够防止来自镜头镜筒4的外部的光入射到从直动筒70的后端部至键筒50的后端部的光路中。
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能够防止来自镜头镜筒的外部的光入射到镜头镜筒内的光路中的照相机装置。该照相机装置具有:壳体,其在前表面形成有开口;框架,其收纳于上述壳体的内部;以及镜头镜筒,其收纳至少一片透镜。上述镜头镜筒包含:固定筒,其具有固定于上述框架的基部和形成有贯通凸轮槽的圆筒壁,该贯通凸轮槽以周向的位置朝向轴向而变化的方式延伸;驱动筒,其驱动上述镜头镜筒的伸缩;旋转筒,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筒旋转且能够在上述轴向上移动;键筒,其构成为能够以不相对于上述固定筒旋转的方式与上述旋转筒一起在上述轴向上移动;以及直动筒,其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上述旋转筒与上述键筒一起旋转。上述驱动筒构成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筒以不在上述轴向上移动的方式旋转。上述照相机装置具有:连结框,其安装于上述镜头镜筒的上述键筒的后端部;以及第1遮光部件,其具有以能够伸缩的方式将上述连结框与上述框架之间连接的第1波纹管部。上述旋转筒具有:第1圆筒部,其配置于上述固定筒的上述圆筒壁的半径方向内侧;以及第1工作部,其从上述第1圆筒部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并与上述固定筒的上述贯通凸轮槽卡合。上述驱动筒具有配置于上述固定筒的上述圆筒壁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第2圆筒部。在上述第2圆筒部形成有沿上述轴向延伸的第1轴向槽,该第1轴向槽供从上述固定筒的上述贯通凸轮槽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上述旋转筒的上述第1工作部卡合。在上述旋转筒的上述第1圆筒部的内周面形成有以周向的位置朝向上述轴向而变化的方式延伸的第1凸轮槽。上述键筒具有配置于上述旋转筒的上述第1圆筒部的半径方向内侧的第3圆筒部。在上述第3圆筒部形成有沿上述轴向延伸的第2轴向槽。上述直动筒具有:第4圆筒部,其配置于上述旋转筒的上述第1圆筒部的半径方向内侧;以及第2工作部,其从上述第4圆筒部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穿过上述键筒的上述第3圆筒部并与上述旋转筒的上述第1凸轮槽卡合。
根据这样的结构,当使驱动筒相对于固定筒旋转时,通过旋转筒的第1工作部与驱动筒的第1轴向槽的卡合以及旋转筒的第1工作部与固定筒的贯通凸轮槽的卡合,旋转筒与驱动筒一体地旋转,并且沿着固定筒的贯通凸轮槽的形状沿着轴向移动。另外,通过直动筒的第2工作部与键筒的第2轴向槽的卡合以及直动筒的第2工作部与旋转筒的第1凸轮槽的卡合,直动筒不相对于固定筒旋转而沿着旋转筒的第1凸轮槽的形状沿着轴向移动。这样,能够将镜头镜筒的旋转筒和直动筒双方沿轴向伸出。
此时,在与旋转筒一起沿轴向伸出的键筒的后端部安装有连结框,该连结框与框架之间通过第1遮光部件的能够伸缩的第1波纹管部而连接,因此能够防止来自镜头镜筒的外部的光入射到从键筒的后端部至框架的光路中。
上述照相机装置还可以具有第2遮光部件,该第2遮光部件具有以能够伸缩的方式将上述直动筒的后端部与上述连结框之间连接的第2波纹管部。在该情况下,由于直动筒的后端部与连结框之间通过第2遮光部件的能够伸缩的第2波纹管部而连接,因此能够防止来自镜头镜筒的外部的光入射到从直动筒的后端部至键筒的后端部的光路中。
也可以是,在上述固定筒的上述圆筒壁的内周面形成有沿上述轴向延伸的第3轴向槽。在该情况下,优选的是,上述连结框具有与上述固定筒的上述圆筒壁的上述第3轴向槽卡合的卡合部。通过这样的结构,安装有连结框的键筒通过连结框的卡合部与固定筒的圆筒壁的第3轴向槽的卡合而以不相对于固定筒旋转的方式沿轴向移动。
也可以是,在上述固定筒的上述圆筒壁的内周面形成有以与上述贯通凸轮槽对应的形状延伸的第2凸轮槽。在该情况下,上述旋转筒还可以具有从上述第1圆筒部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并与上述固定筒的上述第2凸轮槽卡合的突出部。通过这样的结构,通过旋转筒的突出部与固定筒的第2凸轮槽的卡合,旋转筒被辅助地支承在固定筒的内部。
也可以在上述旋转筒的上述第1圆筒部形成有从前缘部沿上述轴向延伸并与上述第1凸轮槽的端部连接的第1连通槽。另外,也可以在上述键筒的上述第3圆筒部形成有从前缘部沿上述轴向延伸并与上述第2轴向槽的端部连接的第2连通槽。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使直动筒的第2工作部从键筒的第3圆筒部的第2连通槽和旋转筒的第1圆筒部的第1连通槽分别向键筒的第2轴向槽和旋转筒的第1凸轮槽的内部移动。由此,能够使直动筒的第2工作部与键筒的第2轴向槽和旋转筒的第1凸轮槽卡合。
在该情况下,为了防止键筒的第3圆筒部的第2连通槽和旋转筒的第1圆筒部的第1连通槽露出到外部,优选设置覆盖上述旋转筒的上述前缘部和上述键筒的上述前缘部的罩环。
至此对本发明的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也可以在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实施。

Claims (6)

1.一种照相机装置,其具有:
壳体,其在前表面形成有开口;
框架,其收纳于所述壳体的内部;
镜头镜筒,其收纳至少一片透镜,并且该镜头镜筒包含固定筒、驱动筒、旋转筒、键筒以及直动筒,该固定筒具有固定于所述框架的基部和形成有贯通凸轮槽的圆筒壁,该贯通凸轮槽以周向的位置朝向轴向而变化的方式延伸,该驱动筒驱动所述镜头镜筒的伸缩,并且该驱动筒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筒以不在所述轴向上移动的方式旋转,该旋转筒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筒旋转且能够在所述轴向上移动,该键筒构成为能够以不相对于所述固定筒旋转的方式与所述旋转筒一起在所述轴向上移动,该直动筒构成为能够相对于所述旋转筒与所述键筒一起旋转;
连结框,其安装于所述镜头镜筒的所述键筒的后端部;以及
第1遮光部件,其具有以能够伸缩的方式将所述连结框与所述框架之间连接的第1波纹管部,
所述旋转筒具有:
第1圆筒部,其配置于所述固定筒的所述圆筒壁的半径方向内侧;以及
第1工作部,其从所述第1圆筒部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并与所述固定筒的所述贯通凸轮槽卡合,
所述驱动筒具有配置于所述固定筒的所述圆筒壁的半径方向外侧的第2圆筒部,该第2圆筒部形成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第1轴向槽,该第1轴向槽供从所述固定筒的所述贯通凸轮槽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所述旋转筒的所述第1工作部卡合,
在所述旋转筒的所述第1圆筒部的内周面形成有第1凸轮槽,该第1凸轮槽以周向的位置朝向所述轴向而变化的方式延伸,
所述键筒具有配置于所述旋转筒的所述第1圆筒部的半径方向内侧的第3圆筒部,该第3圆筒部形成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第2轴向槽,
所述直动筒具有:
第4圆筒部,其配置于所述旋转筒的所述第1圆筒部的半径方向内侧;以及
第2工作部,其从所述第4圆筒部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穿过所述键筒的所述第3圆筒部并与所述旋转筒的所述第1凸轮槽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装置,其中,
该照相机装置还具有第2遮光部件,该第2遮光部件具有以能够伸缩的方式将所述直动筒的后端部与所述连结框之间连接的第2波纹管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相机装置,其中,
在所述固定筒的所述圆筒壁的内周面形成有沿所述轴向延伸的第3轴向槽,
所述连结框具有与所述固定筒的所述圆筒壁的所述第3轴向槽卡合的卡合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相机装置,其中,
在所述固定筒的所述圆筒壁的内周面形成有第2凸轮槽,该第2凸轮槽以与所述贯通凸轮槽对应的形状延伸,
所述旋转筒还具有从所述第1圆筒部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并与所述固定筒的所述第2凸轮槽卡合的突出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相机装置,其中,
在所述旋转筒的所述第1圆筒部形成有第1连通槽,该第1连通槽从前缘部沿所述轴向延伸并与所述第1凸轮槽的端部连接,
在所述键筒的所述第3圆筒部形成有第2连通槽,该第2连通槽从前缘部沿所述轴向延伸并与所述第2轴向槽的端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照相机装置,其中,
所述镜头镜筒还包含罩环,该罩环覆盖所述旋转筒的所述前缘部和所述键筒的所述前缘部。
CN202211270451.8A 2021-10-20 2022-10-18 照相机装置 Pending CN11599374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171355A JP2023061462A (ja) 2021-10-20 2021-10-20 カメラ装置
JP2021-171355 2021-10-2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993749A true CN115993749A (zh) 2023-04-21

Family

ID=859811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1270451.8A Pending CN115993749A (zh) 2021-10-20 2022-10-18 照相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899340B2 (zh)
JP (1) JP2023061462A (zh)
CN (1) CN115993749A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3064196A (ja) * 2021-10-26 2023-05-11 ニデック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645328B2 (ja) * 2005-07-04 2011-03-09 コニカミノルタオプ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胴及びカメラ
JP6020816B2 (ja) * 2012-01-13 2016-11-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6393896B2 (ja) * 2013-06-25 2018-09-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レンズ鏡筒
JP2019028295A (ja) 2017-07-31 2019-02-21 日本電産コパル株式会社 可動レンズ連動スイッチ機構及び撮像装置
JP6949684B2 (ja) * 2017-11-28 2021-10-13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US11112681B2 (en) * 2018-10-12 2021-09-07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Lens barrel
JP7425564B2 (ja) * 2019-08-30 2024-01-31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光学装置及び撮像装置
JP2023062311A (ja) * 2021-10-21 2023-05-08 ニデック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装置
JP2023064196A (ja) * 2021-10-26 2023-05-11 ニデック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装置
JP2023088071A (ja) * 2021-12-14 2023-06-26 ニデックプレシジョン株式会社 カメラ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899340B2 (en) 2024-02-13
US20230121605A1 (en) 2023-04-20
JP2023061462A (ja) 2023-05-0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804155B2 (ja) レンズ鏡筒
CN116009334A (zh) 照相机装置
US7916400B2 (en) Compact zoom lens
JP4274543B2 (ja) レンズ移動装置
JP2582660Y2 (ja) レンズ鏡筒の遮光装置
CN116263551A (zh) 照相机装置
US20130342721A1 (en) Lens barrel and imaging apparatus
CN115993749A (zh) 照相机装置
CN116027617A (zh) 照相机装置
JPH05188274A (ja) レンズ鏡筒
US7093944B2 (en) Light shielding structure of a lens barrel
US8947798B2 (en) Lens cap unit
US9500934B2 (en) Light quantity control apparatus, optical apparatus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5858902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JP7197731B2 (ja) カメラ装置
US9316807B2 (en) Lens barrel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JP4804554B2 (ja) レンズ鏡筒
US20190346657A1 (en) Lens barrel
CN217467443U (zh) 照相机装置
JP4472389B2 (ja)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JP4514211B2 (ja) 光学機器
CN216351455U (zh) 镜头镜筒和照相机装置
CN116909074A (zh) 镜头镜筒和照相机装置
JP5430071B2 (ja) 光学素子の保持機構および撮像装置
JP2012220584A (ja) レンズ鏡筒の絞機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