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467443U - 照相机装置 - Google Patents

照相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7467443U
CN217467443U CN202220721976.8U CN202220721976U CN217467443U CN 217467443 U CN217467443 U CN 217467443U CN 202220721976 U CN202220721976 U CN 202220721976U CN 217467443 U CN217467443 U CN 2174674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camera device
lens
annular plat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72197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臼田祐一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dec Copal Corp
Original Assignee
Nidec Copal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dec Copal Corp filed Critical Nidec Copal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74674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74674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Structure And Mechanism Of Camera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照相机装置。不易受到外部的水或灰尘的影响。照相机装置具有:镜头保持架,其包含至少一个镜头;基部,其具有配置在透射过镜头的光所成像的面上的摄像元件;固定筒部,其安装于基部;以及镜头筒部,其能够相对于固定筒部在+Z方向上移动。镜头筒部具有供来自外部的光入射的窗部、从窗部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环状板部以及从环状板部的外周缘向后方延伸的圆筒部。照相机装置还具有保护部件,该保护部件具有:前方端部,其固定于镜头筒部的环状板部;后方端部,其固定于基部的位于摄像元件的半径方向外侧的部分;以及伸缩部,其从前方端部呈蛇腹状延伸至后方端部并在Z方向上伸缩自如。

Description

照相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相机装置,尤其涉及能够将镜头镜筒沿着光轴方向而向前方伸出的照相机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有能够将镜头镜筒沿着光轴方向而向前方伸出的照相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类型的照相机包含配置成嵌套状的多个筒部,并将这些筒部依次向前方伸出。由于这些筒部构成为能够相对移动,因此无法避免在筒部之间产生间隙。水或细微的灰尘有时会从该间隙进入照相机内部,若这样的水或尘埃进入照相机内部,则有可能对照相机的摄影图像造成不良影响。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47719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鉴于这样的现有技术的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不易受到外部的水或灰尘的影响的照相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照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照相机装置具有:镜头保持架,其包含至少一个镜头;基部,其具有配置在透射过所述镜头保持架的所述镜头的光所成像的面上的摄像部;固定筒部,其安装于所述基部;以及第一可动筒部,其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筒部沿着光轴方向而向前方移动,所述第一可动筒部具有供来自外部的光入射的窗部、从所述窗部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环状板部以及从所述环状板部的外周缘向后方延伸的圆筒部,所述照相机装置还具有保护部件,该保护部件具有前方端部、后方端部以及伸缩部,该前方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可动筒部的所述环状板部,该后方端部固定于所述基部的位于所述摄像部的半径方向外侧的部分,该伸缩部从所述前方端部呈蛇腹状延伸至所述后方端部并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伸缩自如。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式的照相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照相机装置中,所述保护部件由不透射所述光的材料形成。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式的照相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的照相机装置中,该照相机装置还具有第二可动筒部,该第二可动筒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筒部沿着所述光轴方向而向前方移动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筒部绕光轴旋转,所述第一可动筒部构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可动筒部沿着所述光轴方向而向前方移动。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方式的照相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的照相机装置中,所述镜头保持架固定于所述第一可动筒部的所述环状板部。
本实用新型的第五方式的照相机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的照相机装置中,所述保护部件的所述后方端部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夹在所述基部与所述固定筒部之间而被固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所示的照相机装置的镜头镜筒伸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照相机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照相机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5是图2所示的照相机装置的纵剖视图。
图6是将图1所示的照相机装置的镜头镜筒的构成要素分别分离地示出的侧视图。
标号说明
1:照相机装置;10:基部;12:摄像元件(摄像部);20:镜头镜筒;22:驱动单元;23:马达;24:齿轮壳体;30:固定筒部;34:凸轮槽;36:轴向槽;40:驱动筒部(第二可动筒部);44:卡合销;45:齿轮部;46:凸轮槽;50:直动筒部;53:卡合突起;54:轴向槽;60:镜头筒部(第一可动筒部);61:窗部;62:环状板部;63:圆筒部;65:卡合销;70:保护部件;71:前方端部;72:后方端部;73:伸缩部;80:镜头保持架;P: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至图6对本实用新型的照相机装置的实施方式详细地进行说明。在图1至图6中,对相同或相当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标号而省略重复的说明。另外,在图1至图6中,存在夸张地示出各构成要素的比例尺、尺寸的情况、省略了一部分构成要素的情况。在以下的说明中,在没有特别提及的情况下,“第一”、“第二”等用语只是为了将构成要素相互区分而使用的,并不表示特定的位次、顺序。
图1是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装置1的立体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装置1具有:圆板状的基部10,其在中央具有摄像元件12(摄像部);镜头镜筒20,其安装于基部10;以及驱动单元22,其驱动镜头镜筒2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起见,将图1中的+Z方向称为“前”或“前方”,将-Z方向称为“后”或“后方”。
本实施方式中的镜头镜筒20构成为能够在沿着光轴P的方向(以下,称为光轴方向)上伸缩。图1所示的状态的镜头镜筒20成为在光轴方向(Z方向)上最收缩的状态。图2示出了将镜头镜筒20沿光轴方向最大限度地伸出的状态。以下,将镜头镜筒20处于图1所示的状态时称为照相机装置1的“收缩状态”,将处于图2所示的状态时称为照相机装置1的“伸出状态”。
图3是图1所示的照相机装置1的分解立体图。图4是图1所示的照相机装置1(收缩状态)的纵剖视图,图5是图2所示的照相机装置1(伸出状态)的纵剖视图。如图1至图5所示,镜头镜筒20包含:固定筒部30,其安装于基部10;驱动筒部40,其配置于固定筒部30的半径方向内侧;直动筒部50,其配置于驱动筒部40的半径方向内侧;镜头筒部60(第一可动筒部),其配置于直动筒部50的半径方向内侧;以及保护部件70,其收纳于这些筒部30、40、50、60的内部。图6是将镜头镜筒20的筒部30、40、50、60分别分离地示出的侧视图。
固定筒部30具有沿着Z方向延伸的圆筒部31和在圆筒部31的后端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32。在固定筒部30的内周面形成有从凸缘部32朝向前方倾斜地延伸的3个凸轮槽34和从凸缘部32向+Z方向延伸的轴向槽36。3个凸轮槽34和3个轴向槽36分别沿着周向以等间隔(120度)配置。
驱动筒部40(第二可动筒部)具有:圆筒部41,其沿着Z方向延伸;凸缘部42,其在圆筒部41的后端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凸缘部43,其在圆筒部41的前端向半径方向内侧延伸;3个卡合销44,其从凸缘部42的外周面朝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以及齿轮部45,其形成于凸缘部42的外周面的一部分。另外,在圆筒部41的内周面形成有从凸缘部42朝向前方倾斜地延伸的3个凸轮槽46。3个卡合销44和3个凸轮槽46分别沿着周向以等间隔(120度)配置。
各个卡合销44位于固定筒部30的凸轮槽34的内部。卡合销44的外径为比固定筒部30的凸轮槽34沿着周向的宽度(以下,称为周向宽度)稍小的程度,各个卡合销44与固定筒部30的凸轮槽34卡合。如后所述,该驱动筒部40能够相对于固定筒部30向前方(+Z方向)移动,并且能够相对于固定筒部30绕Z轴旋转。
如图3所示,驱动单元22具有马达23和收纳有将马达23的旋转轴的旋转传递至驱动筒部40的齿轮部45的齿轮机构(未图示)的齿轮壳体24。在固定筒部30的圆筒部31形成有矩形状的开口37,驱动单元22的输出齿轮(未图示)经由该开口37与驱动筒部40的齿轮部45卡合。因此,通过驱动单元22的马达23的驱动,驱动单元22的输出齿轮与驱动筒部40的齿轮部45啮合,驱动筒部40绕Z轴旋转。
当如上述那样通过驱动单元22的马达23的驱动而使驱动筒部40绕Z轴旋转时,通过驱动筒部40的卡合销44与固定筒部30的凸轮槽34的卡合,驱动筒部40沿着固定筒部30的凸轮槽34的形状而相对于固定筒部30向前方(+Z方向)移动。
直动筒部50具有沿着Z方向延伸的圆筒部51和在圆筒部51的后端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52。在凸缘部52形成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3个卡合突起53。另外,在圆筒部51形成有贯穿圆筒部51并沿X方向延伸的3个轴向槽54。3个卡合突起53和3个轴向槽54分别沿着周向以等间隔(120度)配置。
直动筒部50的凸缘部52位于驱动筒部40的凸缘部42的后方,具有与驱动筒部40的凸缘部42大致相同的外径。因此,直动筒部50的卡合突起53比驱动筒部40的凸缘部42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位于固定筒部30的轴向槽36的内部。
各个卡合突起53的周向宽度为比固定筒部30的轴向槽36的周向宽度稍小的程度,各个卡合突起53与固定筒部30的轴向槽36卡合。由此,直动筒部50的卡合突起53能够在固定筒部30的轴向槽36的内部沿轴向(Z方向)移动。通过该直动筒部50的卡合突起53与固定筒部30的轴向槽36的卡合,直动筒部50能够在不会相对于固定筒部30旋转的情况下沿Z方向移动。
另外,驱动筒部40的凸缘部43位于直动筒部50的圆筒部51的前方,具有与直动筒部50的圆筒部51大致相同的内径。在该直动筒部50的圆筒部51的半径方向内侧收纳有镜头筒部60。
镜头筒部60具有供来自外部的光入射的窗部61、从窗部61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环状板部62、从环状板部62的外周缘向后方延伸的圆筒部63以及在圆筒部63的后端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凸缘部64。如图4和图5所示,在镜头筒部60的环状板部62的后表面固定有保持1个以上的镜头(未图示)的镜头保持架80。摄像元件12配置在从镜头筒部60的窗部61入射并通过了镜头保持架80内的镜头的光所成像的面上。
在镜头筒部60的凸缘部64形成有向半径方向外侧突出的3个卡合销65。3个卡合销65沿着周向以等间隔(120度)配置。各个卡合销65的外径为比直动筒部50的轴向槽54的周向宽度和驱动筒部40的凸轮槽46沿着光轴方向(Z方向)的宽度(以下称为轴向宽度)稍小的程度,各个卡合销65穿过直动筒部50的轴向槽54而与驱动筒部40的凸轮槽46卡合。
通过这样的结构,镜头筒部60的卡合销65能够与驱动筒部40的凸轮槽46卡合而在凸轮槽46的内部沿着凸轮槽46移动,并且能够与直动筒部50的轴向槽54卡合而在轴向槽54的内部沿Z方向移动。如上所述,直动筒部50不会相对于固定筒部30旋转,因此镜头筒部60也不会相对于固定筒部30旋转。因此,当驱动筒部40相对于固定筒部30绕Z轴旋转时,通过镜头筒部60的卡合销65与驱动筒部40的凸轮槽46的卡合,镜头筒部60沿着驱动筒部40的凸轮槽46的形状相对于驱动筒部40向前方(+Z方向)移动。这样,从图1所示的收缩状态变为图2所示的伸出状态。
这里,保护部件70例如是由橡胶等构成的蛇腹管状的部件,具有:前方端部71,其与镜头筒部60的环状板部62的后表面连结;后方端部72,其与位于摄像元件12的半径方向外侧的基部10连结;以及伸缩部73,其从前方端部71呈蛇腹状延伸至后方端部72并在Z方向上伸缩自如。在基部10的前表面形成有用于收纳保护部件70的后方端部72的凹部11,如图4和图5所示,配置于该凹部11的保护部件70的后方端部72的外周缘部夹在基部10与固定筒部30的凸缘部32之间而被固定。
根据这样的保护部件70,在从图4所示的收缩状态变为图5所示的伸出状态的过程中,保护部件70的伸缩部73在Z方向上伸缩。因此,在该过程中的任一状态下,都能够将供光通过的保护部件70的内侧的空间与保护部件70的外侧的空间隔绝。因此,即使水或灰尘从镜头筒部60与驱动筒部40之间的间隙或驱动筒部40与固定筒部30之间的间隙等进入到照相机装置1的内部,也能够防止这样的水或灰尘附着在位于保护部件70的内侧的空间的镜头、摄像元件12等。这样,根据本实施方式中的照相机装置1,能够进行来自外部的水或灰尘的影响少的拍摄。
为了降低水的影响,保护部件70优选由具有防水性的材料形成。另外,为了防止从上述间隙进入的光对拍摄造成影响,保护部件70优选由不透射光的材料形成。作为这样的具有防水性和遮光性的材料,例如可举出橡胶。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将保护部件70的后方端部72的外周缘部夹在基部10与固定筒部30的凸缘部32之间而进行固定,因此不需要为了将保护部件70的后方端部72固定于基部10而追加的部件。因此,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上升。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式,提供一种不易受到外部的水或灰尘的影响的照相机装置。该照相机装置具有:镜头保持架,其包含至少一个镜头;基部,其具有配置在透射过上述镜头保持架的上述镜头的光所成像的面上的摄像部;固定筒部,其安装于上述基部;以及第一可动筒部,其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筒部沿着光轴方向而向前方移动。上述第一可动筒部具有供来自外部的光入射的窗部、从上述窗部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环状板部以及从上述环状板部的外周缘向后方延伸的圆筒部。上述照相机装置还具有保护部件,该保护部件具有前方端部、后方端部以及伸缩部,该前方端部固定于上述第一可动筒部的上述环状板部,该后方端部固定于上述基部的位于上述摄像部的半径方向外侧的部分,该伸缩部从上述前方端部呈蛇腹状延伸至上述后方端部并在上述光轴方向上伸缩自如。
根据这样的结构,在第一可动筒部相对于固定筒部向前方移动时,通过保护部件的伸缩部在光轴方向上伸缩,能够将供光通过的保护部件的内侧的空间与保护部件的外侧的空间隔绝,因此即使水或灰尘从第一可动筒部与固定筒部之间的间隙进入到照相机装置的内部,也能够防止这样的水或灰尘附着于位于保护部件的内侧的空间的镜头、摄像部。因此,能够进行来自外部的水或灰尘的影响少的摄影。
为了降低水的影响,上述保护部件优选由不透射上述光的材料形成。
也可以是,上述照相机装置还具有第二可动筒部,该第二可动筒部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筒部沿着上述光轴方向而向前方移动并且能够相对于上述固定筒部绕光轴旋转。在该情况下,上述第一可动筒部也可以构成为相对于上述第二可动筒部沿着上述光轴方向而前方移动。
上述镜头保持架的位置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固定于上述第一可动筒部的上述环状板部。
上述保护部件的上述后方端部也可以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夹在上述基部与上述固定筒部之间而被固定。在该情况下,由于不需要为了将保护部件的后方端部固定于基部而追加的部件,因此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上升。
至此,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当然也可以在其技术思想的范围内以各种不同的方式来实施。

Claims (5)

1.一种照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照相机装置具有:
镜头保持架,其包含至少一个镜头;
基部,其具有配置在透射过所述镜头保持架的所述镜头的光所成像的面上的摄像部;
固定筒部,其安装于所述基部;
第一可动筒部,其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筒部沿着光轴方向而向前方移动,并且该第一可动筒部具有供来自外部的光入射的窗部、从所述窗部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的环状板部以及从所述环状板部的外周缘向后方延伸的圆筒部;以及
保护部件,其具有前方端部、后方端部以及伸缩部,该前方端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可动筒部的所述环状板部,该后方端部固定于所述基部的位于所述摄像部的半径方向外侧的部分,该伸缩部从所述前方端部呈蛇腹状延伸至所述后方端部并在所述光轴方向上伸缩自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部件由不透射所述光的材料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照相机装置还具有第二可动筒部,该第二可动筒部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筒部沿着所述光轴方向而向前方移动并且能够相对于所述固定筒部绕光轴旋转,
所述第一可动筒部构成为相对于所述第二可动筒部沿着所述光轴方向而向前方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头保持架固定于所述第一可动筒部的所述环状板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照相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护部件的所述后方端部向半径方向外侧延伸,夹在所述基部与所述固定筒部之间而被固定。
CN202220721976.8U 2021-03-31 2022-03-29 照相机装置 Active CN21746744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21059553A JP2022156052A (ja) 2021-03-31 2021-03-31 カメラ装置
JP2021-059553 2021-03-31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7467443U true CN217467443U (zh) 2022-09-20

Family

ID=832674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721976.8U Active CN217467443U (zh) 2021-03-31 2022-03-29 照相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22156052A (zh)
CN (1) CN21746744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2156052A (ja) 2022-10-1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013081B2 (en) Retractable lens system and method of retracting a retractable lens system
US7265918B2 (en) Movable member supporting mechanism, and movable member supporting mechanism for lens barrel
US20050207748A1 (en) Retractable lens system and a camera incorporating the retractable lens system
US8134784B2 (en) Lens apparatus capable of performing extension/retraction operation with respect to image pickup apparatus body and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US7755855B2 (en) Lens barrel and electronic imaging device using the same
JP4674787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カメラ
US20110069397A1 (en) Image pickup apparatus having lens barrel
US7373082B2 (en) Light shielding structure of a zoom lens barrel
JP2011099979A (ja) ズームレンズ鏡筒
US7872810B2 (en) Light shielding structure of an optical device
US7242535B2 (en) Zoom lens barrel including a rotatable cam ring
CN217467443U (zh) 照相机装置
JP2009265517A (ja) レンズ装置および撮像装置
JP3416317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光学機器
JP2012053412A (ja)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CN116027617A (zh) 照相机装置
US6707993B1 (en) Lens barrel
JP6004223B2 (ja) 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像装置
EP4339676A1 (en) Lens barrel
JP5517653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JP4766664B2 (ja) レンズ鏡筒
JP6435857B2 (ja) 光学機器
JP5517654B2 (ja) レンズ鏡筒及び撮像装置
US8867152B2 (en) Optical barrel and optical apparatus
JP5504106B2 (ja) レンズ鏡胴及び撮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